CN117595602A - 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5602A
CN117595602A CN202211541415.0A CN202211541415A CN117595602A CN 117595602 A CN117595602 A CN 117595602A CN 202211541415 A CN202211541415 A CN 202211541415A CN 117595602 A CN117595602 A CN 117595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ide wall
voice coil
coil motor
fulc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414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磊
郭利德
付乾炎
丁睿明
李张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414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956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95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56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该音圈马达包括固定部、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第一致动部和第二致动部,第一致动部和第二致动部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围绕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旋转。其中,第一活动部与第二活动部通过弧面与支承槽的配合限制第一活动部的自由度,和/或第二活动部与固定部通过两个支点元件与两个凹槽的配合限制第二活动部的自由度。上述方案能够减少音圈马达在非需求运动方向的自由度,从而提高音圈马达的防抖效果,提升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拍摄功能已成为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重要特征和评价电子设备性能的主要指标。高倍光学变焦始终是电子设备摄像的发展趋势,而受限于电子设备轻薄化的趋势,传统摄像模组结构无法满足高倍光学变焦的要求,因此潜望式摄像模组应运而生。
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通常具备光学防抖(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的功能,以提高拍照质量,其在进行光学防抖时,通常是通过音圈马达驱动光学折叠元件进行旋转,来进行抖动补偿。
而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由于音圈马达的结构设计的限制,音圈马达在驱动光学折叠元件进行抖动补偿时,会受到非需求运动方向的自由度的干扰,导致音圈马达的防抖效果较差,影响了防抖品质,导致拍照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提高音圈马达的防抖效果,提升成像质量。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音圈马达,包括:固定部;第一活动部,用于与光学元件固定连接,其中光学元件用于将沿第一方向入射的光线调整至沿第二方向传输,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致动部,用于驱动第一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围绕第三方向旋转,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二活动部,通过第一弹性件与第一活动部相连接,第二活动部用于支撑第一活动部;第二致动部,用于驱动第二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围绕第一方向旋转;
其中,第二活动部设置有承载台,承载台包括支承槽,第一活动部设置有第一支点元件,第一支点元件包括第一弧面,第一活动部通过第一弧面承靠于支承槽的内壁上;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位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变形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支点元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承载台固定连接;当第一致动部驱动第一活动部时,第一弧面在支承槽内围绕第三方向转动,以限制变形部的形变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活动部通过第一弧面承靠于第二活动部的支承槽中,当第一致动部驱动第一活动部时,第一支点元件在支承槽内旋转。这样,第一弹性件在产生弹性变形时,其形变方向相对固定,而非无约束地在任意方向发生形变,可以降低或避免音圈马达在非需求运动方向的移动或转动,从而提高马达的防抖效果,提升成像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活动部与光学元件在连接状态下的旋转中心与质心重合。
如此,可以减少干扰力矩的影响,从而提高马达的抗干扰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承槽为V型槽或弧形槽。
V型槽或弧形槽可以增大第一支点元件与槽内壁的接触面积,降低可靠性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点元件上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同承载台上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之间,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预设距离,第一预设距离用于第一弹性件对第一支点元件施加第一预压力。
第一弹性件对第一支点元件施加的第一预压力,可以使第一支点元件始终承靠于支承槽的内壁,可以限制光学元件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另外,第一预压力的施加可以增大第一弧面与支承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限制光学元件沿第二方向的移动。并且,由于第一预压力的存在,可以减少摄像模组处于不同姿态时第一活动部的位置差异,从而降低不同姿态下的感度差异,提高防抖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支点元件上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设置有第一定位柱,第一弹性件通过第一通孔套设于第一定位柱;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承载台上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设置有第二定位柱,第一弹性件通过第二通孔套设于第二定位柱。
通过通孔与定位柱的配合,可以对第一活动部与第二活动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定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载台的台面包括在第二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一区段面、第二区段面、第三区段面、第四区段面和第五区段面;第一区段面与第五区段面位于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一平面内,第一区段面和第五区段面用于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二区段面与第四区段面位于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平面内,第二平面在第一方向上低于第一平面,其中第二区段面与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以及第四区段面与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用于提供变形部的变形空间;第三区段面向第二平面远离第一平面的一侧凹陷,用于形成支承槽。
这样第一区段面与第五区段面可以在同一工序中制备,第二区段面与第四区段面可以在同一工序中制备,能够简化第二活动部的制造工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音圈马达包括两个第一支点元件;第一活动部包括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活动部包括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位于第一侧壁远离第二侧壁的一侧,第二支撑部位于第二侧壁远离第一侧壁的一侧;第一侧壁朝向第一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支点元件中的一个,第一支撑部朝向第一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承载台,第一侧壁上的第一支点元件承靠于第一支撑部上的承载台;第二侧壁朝向第二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支点元件中的另一个,第二支撑部朝向第二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承载台,第二侧壁上的第一支点元件承靠于第二支撑部上的承载台。
如此,在第二方向上,第一活动部通过两个第一支点元件支承于第二活动部,可以保证第一致动部驱动第一活动部时的平稳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点元件为D型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点元件与第一活动部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活动部和固定部中的一者为第一部件,第二活动部和固定部中的另一者为第二部件;第一部件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与第二部件固定连接,第二支点元件包括第二弧面,第三支点元件包括第三弧面;第二部件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二凹槽用于收容第二支点元件的至少部分,且第二凹槽的内壁与第二弧面相接触,第三凹槽用于收容第三支点元件的至少部分,且第三凹槽的内壁与第三弧面相接触;当第二致动部驱动第二活动部绕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二弧面承靠于第二凹槽的内壁,第三弧面承靠于第三凹槽的内壁,以限制第二活动部围绕第二方向的旋转。
第二活动部在第一方向存在两个支点,且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对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在第三方向上的限位作用,可以提高马达绕第一方向转动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减少或避免光学元件绕第二方向的旋转,从而减少音圈马达在非需求运动方向上的自由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弧面的旋转中心与第三弧面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连线平行于第一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为滚珠;或者,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为第一部件朝第二部件延伸的凸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凹槽为锥形槽或V型槽;和/或第三凹槽为锥形槽或V型槽。
第二凹槽和/或第三凹槽为锥形槽时,可以限制第二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可以减少或避免光学元件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和沿第三方向的移动,减少光学元件在非需求运动方向上的自由度。
第二凹槽和/或第三凹槽为V型槽时,V型槽的两个侧面可以与支点元件相接触,且可以在第二活动部绕第一方向旋转的过程中抑制其绕第二方向旋转。另外V型槽可以吸收安装误差,降低组装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凹槽和/或第三凹槽为V型槽时,V型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凹槽和/或第三凹槽为锥形槽时,锥形槽用于限制第二活动部件沿第一方向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音圈马达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位于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之间的悬臂,第三连接部与固定部固定连接,第四连接部与第二活动部固定连接。
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固定部与第二活动部,可以允许第二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部上与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同第二活动部与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之间,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用于第二弹性件对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施加第二预压力。
通过设置第二预设距离,可以使第二弹性件对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施加预压力,从而保持第二活动部与固定部活动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音圈马达包括两个第二弹性元件;第二活动部包括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第三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垂直于第二方向;固定部包括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以及用于连接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的第三侧壁,第三侧壁垂直于第二方向,第四侧壁位于第二支撑部远离第一支撑部的一侧,第五侧壁位于第一支撑部远离第二支撑部的一侧;第四侧壁在第二方向上远离第三侧壁的端面与第二支撑部在第二方向上远离第三支撑部的端面之间通过两个第二弹性元件中的一个相连,第五侧壁在第二方向上远离第三侧壁的端面与第一支撑部在第二方向上远离第三支撑部的端面之间通过两个第二弹性元件中的另一个相连。
如此,在第三方向上,第二活动部通过两个第二弹性元件与固定部相连,可以保证第二致动部驱动第二活动部时的平稳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部件设置有位于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之间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用于收容磁性元件;第一部件设置有位于第二支点元件与第三支点元件之间的导磁件,导磁件与磁性元件之间的磁力用于对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施加第三预压力。
当结合磁吸方式与第二弹性件为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提供预压力时,固定部与第二活动部之间的预压状态可调。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包括:固定部;活动部,用于与光学元件固定连接,其中光学元件用于将沿第一方向入射的光线调整至沿第二方向传输,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致动部,用于驱动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围绕第一方向旋转;
其中,活动部和固定部中的一者为第一部件,活动部和固定部中的另一者为第二部件;第一部件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与第二部件固定连接,第二支点元件包括第二弧面,第三支点元件包括第三弧面;第二部件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二凹槽用于收容第二支点元件的至少部分,且第二凹槽的内壁与第二弧面相接触,第三凹槽用于收容第三支点元件的至少部分,且第三凹槽的内壁与第三弧面相接触;当致动部驱动活动部绕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二弧面承靠于第二凹槽的内壁,第三弧面承靠于第三凹槽的内壁,以限制活动部围绕第二方向的旋转。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活动部在第一方向存在两个支点,且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对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在第三方向上的限位作用,可以提高马达绕第一方向转动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减少或避免光学元件绕第二方向的旋转,从而减少音圈马达在非需求运动方向上的自由度,提高马达的防抖效果,提升成像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弧面的旋转中心与第三弧面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连线平行于第一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为滚珠;或者,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为第一部件朝第二部件延伸的凸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凹槽为锥形槽或V型槽;和/或第三凹槽为锥形槽或V型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凹槽和/或第三凹槽为V型槽时,V型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凹槽和/或第三凹槽为锥形槽时,锥形槽用于限制活动部件沿第一方向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音圈马达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位于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之间的悬臂,第三连接部与固定部固定连接,第四连接部与活动部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部上与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同活动部与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之间,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用于弹性件对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施加第二预压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音圈马达包括两个弹性元件;活动部包括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第三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垂直于第二方向;固定部包括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以及用于连接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的第三侧壁,第三侧壁垂直于第二方向,第四侧壁位于第二支撑部远离第一支撑部的一侧,第五侧壁位于第一支撑部远离第二支撑部的一侧;第四侧壁在第二方向上远离第三侧壁的端面与第二支撑部在第二方向上远离第三支撑部的端面之间通过两个弹性元件中的一个相连,第五侧壁在第二方向上远离第三侧壁的端面与第一支撑部在第二方向上远离第三支撑部的端面之间通过两个弹性元件中的另一个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部件设置有位于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之间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用于收容磁性元件;第一部件设置有位于第二支点元件与第三支点元件之间的导磁件,导磁件与磁性元件之间的磁力用于对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施加第三预压力。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光学防抖组件,包括光学元件和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音圈马达,光学元件与音圈马达固定连接,其中光学元件用于将沿第一方向入射的光线调整至沿第二方向传输,音圈马达用于驱动光学元件转动。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镜组、图像传感器和前述第三方面中的光学防抖组件,镜组用于将从光学元件入射的光线经过处理后投射在图像传感器上。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陀螺仪、处理单元以及前述第四方面中的摄像模组,陀螺仪用于采集电子设备的抖动信息,并且将抖动信息发送至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抖动信息控制音圈马达驱动光学元件进行抖动补偿。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中所涉及的装置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为简洁,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模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防抖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防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防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活动部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活动部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弹性件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弹性件与第一活动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弹性件、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在装配状态下的示意图性剖面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弹性件、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在装配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部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活动部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活动部与固定部在装配状态下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活动部与固定部在装配状态下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弹性件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活动部与固定部在装配状态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防抖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至少一个”和“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垂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放置的方位或位置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器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此外,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另外,附图中各个零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图中示出的零部件的尺寸和大小仅为示例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为方便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说明。
光轴,为光学系统中的一条假想的线,可以理解为光学系统传导光线的方向。对于对称透射系统而言,光轴一般与光学系统旋转中心线重合。光线若和光轴重合,在光学系统中光将沿光轴传递。
光学防抖(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是指在成像仪器例如手机或照相机中,通过光学元器件的设置,来避免或者减少捕捉光学信号过程中出现的仪器抖动现象,以提高成像质量。通常的一种做法是通过陀螺仪做抖动检测,然后通过OIS马达反方向平移或旋转光学元器件,补偿曝光期间因成像仪器抖动引起的图像模糊。
倾斜度(tilt),指的是镜头载体中心与基准垂直线的相对倾角。
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利用永久磁铁的磁场与通电线圈导体产生的磁场对磁极的作用,产生运动,从而实现直线型及有限摆角的运动。其工作原理为,通电的导体穿过磁场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垂直于磁场线的力,这个力的大小取决于通过场的导体的长度,磁场及电流的强度。
焦距(focal length),指无限远的景物通过透镜或透镜组在焦平面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或透镜组的光学中心至焦点(或焦平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定焦镜头来说,其光学中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焦距固定;对于变焦镜头来说,镜头的光学中心的变化带来镜头焦距的变化,因此焦距可以调节。
按照变焦距范围,镜头可以分为超广角镜头(焦距小于21mm)、广角镜头(焦距为21mm-35mm)、标准镜头(焦距为35mm-70mm)、中长焦镜头(焦距为70mm-135mm)、长焦镜头(焦距为135-500mm+)等。
变焦镜头的焦距具有两个读数,其中数字较小的称为广角端(可以得到最大视角),数字较大的称为长焦端(可以得到最长焦距),在拍摄时可以使用这两个焦距端范围内的任一焦距,其中镜头焦距的广角端越广(即数字越小),则可以拍摄越宽的场景,而长焦端越长(即数字越大),则可以拍摄越远的场景。用长焦端的数字除以广角端的数字,得到的值即为变焦倍数。
光学变焦,是指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其是通过镜头、物体和焦点三方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具体地,通过改变镜头中的各镜片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上述三个要素的位置以改变镜头的焦距,从而可以放大或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这种图像的放大是通过物理学原理,在放大过程中,感光元件从被摄物体中直接感光并形成影像,而没有经过其他任何的电子放大处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光元件都是全幅面成像,图像能够保持原有的最高分辨率。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00为具有成像功能(例如摄像或拍照)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手提电脑、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摄像机、录像机、照相机、智能手表(smartwatch)、智能手环(smart wristband)、车载电脑、电视(或智慧屏)等。
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和理解,是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为例进行的说明。示例性的,图1中的(a)和(b)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电子设备100的正面和背面。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壳体101、显示屏(display panel,DP)102、摄像模组(camera compact module,CCM)103。
壳体101形成有容纳空间,用于收容电子设备100的元器件。壳体101还可以起到保护电子设备100和支撑整机的作用。显示屏102和摄像模组103设置于壳体101的容纳空间中,并与壳体101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1可以包括与显示屏102相对设置的后盖和设置于电子设备100内部的中框,显示屏102和摄像模组103可以固定于中框上。壳体101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塑料、陶瓷或者玻璃。
显示屏102用于显示图像,例如显示摄像模组103捕获的图像。显示屏102可以为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屏、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等,其中OLED显示屏可以为柔性显示屏或硬质显示屏。显示屏102可以是规则屏幕,也可以为异形屏幕、折叠屏幕等。显示屏102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正面和/或背面。这里,电子设备100的正面可以理解为用户使用该电子设备100时面向用户的一侧,电子设备100的背面可以理解为用户使用电子设备100时背向用户的一侧。
摄像模组10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摄像模组103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正面和/或背面。当摄像模组103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正面时,可用于拍摄位于电子设备100正面一侧的景象,例如用于自拍,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称之为前置摄像头。摄像模组103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背面时,可用于拍摄位于电子设备100背面一侧的景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称之为后置摄像头。在拍摄时,用户可以根据拍摄需求选择相应的摄像模组。
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摄像模组103的安装位置仅仅是示意性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03作为前置摄像头时,可以安装于电子设备100的正面上除显示屏102之外的任意位置,例如听筒的左侧、电子设备100的上部中间、电子设备100的下部(或称下巴)或者电子设备100的四个角落等。摄像模组103还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02上的挖空区域。摄像模组103作为后置摄像头时,可以安装于电子设备100背面的任意位置上,例如左上角、右上角或上部中间位置。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03还可以不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主体上,而设置在相对电子设备100的主体突出的边缘上,或者设置于相对电子设备100可移动或转动的部件上,其中该部件可以从电子设备100的主体上伸缩或旋转从而使摄像模组103可以隐藏在电子设备100的内部或至少部分从电子设备100弹出等。当摄像模组103相对电子设备100可以旋转时,摄像模组103相当于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即通过旋转同一个摄像模组103既可以拍摄位于电子设备100正面一侧的景象,也可以拍摄位于电子设备100背面一侧的景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显示屏101可以折叠时,摄像模组103可以随着显示屏102的折叠作为前置摄像头或作为后置摄像头。
本申请实施例对摄像模组103的设置个数不作限定,可以是一个、两个、四个甚至更多,例如可以在电子设备100正面设置一个或多个摄像模组103,和/或在电子设备100背面设置一个或多个摄像模组103。当设置多个摄像模组103时,该多个摄像模组103可以是完全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该多个摄像模组103的透镜光学参数不同,透镜的设置位置不同,透镜的形态不同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多个摄像模组设置时的相对位置也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用于保护摄像模组103的保护镜片104。保护镜片104设置于壳体101上,并覆盖摄像模组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镜片104用于保护前置摄像头时,保护镜片104可以只覆盖前置摄像模组或覆盖电子设备100的整个正面。其中当保护镜片104覆盖电子设备100的整个正面时,可用于同时保护前置摄像模组和显示屏102,保护镜片104即为盖板玻璃(coverglass,CG)。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镜片104用于保护后置摄像头时,保护镜片104可以覆盖电子设备100的整个背面,也可以只设置于后置摄像模组对应的位置上。
保护镜片104的材质可以是玻璃、蓝宝石、陶瓷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特殊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镜片104为透明的,电子设备100外部的光线能够通过保护镜片104进入摄像模组103中。
应理解,图1中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例如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电池、闪光灯、指纹识别模组、听筒、按键、传感器等元器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电子设备100也可以设置与图示不同的部件布置方式。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拍摄功能已成为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重要特征和评价电子设备性能的主要指标。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实现相机般的拍摄体验或适应不同场景的拍摄等,电子设备上的镜头(也即摄像模组)可以实现变焦,从而使远近影像都可以清晰成像。
一般来说,变焦镜头容易实现短焦距的调节,但对于长焦距的调节,受限于电子设备的厚度,能够达到的变焦倍数较小(例如3倍(3X)长焦),物体放大、背景虚化等效果不明显。对于更长焦距的需求,为了同时保持电子设备的轻薄性,通常通过加入棱镜的潜望式结构实现,这种潜望式结构类似于潜望镜,可以将光路转折实现长焦。
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摄像模组103为潜望式摄像模组。具体来说,摄像模组103中的镜组水平布置,进入摄像模组103的光线需要经过反射镜、透镜、棱镜等元件才能打到图像传感器上,光路发生折叠。这样,通过镜组在电子设备内部的浮动就可以调节焦距,从而实现光学变焦,而无需将镜组突出于电子设备机身。应理解,这里所涉及的“水平”方向是指与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潜望式摄像模组也可以称为折叠式摄像模组。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的摄像模组200可以是图1中的摄像模组103的一种示例性结构,该摄像模组200为潜望式摄像模组。
如图2所示,摄像模组200包括沿成像光束201传输方向依次排列的光学元件21、镜组22和图像传感器23。这里,成像光束201是指入射至该摄像模组200的光线形成的光束。
为方便描述,以下定义摄像模组200(具体为镜组22)的光轴方向为Z方向(例如图2所示的纸面的水平方向,也可称为Z轴方向)。垂直于光轴且与成像光束201入射至光学元件21的方向相平行的方向为X方向(例如图2所示的纸面的竖直方向,,也可称为X轴方向),垂直于光轴方向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为Y方向(例如图2所示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也可称为Y轴方向)。更为具体地,以下定义X轴朝向物侧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X轴背离物侧的方向为X轴的负方向;Z轴朝向像侧的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Z轴背离像侧的方向为Z轴的负方向;Y轴的正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顺时针旋转的方向,Y轴的负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逆时针旋转的方向。同样的,X、Y、Z方向的定义同样适用于后文将要描述的各幅附图。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X、Y、Z方向的定义仅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零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方便描述,X方向也可称为第一方向,Z方向也可称为第二方向,Y方向也可称为第三方向。
光学元件21用于将接收到的成像光束201的光路折叠并传递至镜组22,实现将沿第一方向入射的光线调整至沿第二方向传输。光路折叠也称光路转折,指的是改变光线的传输路径,示例的,该光学元件21可以是棱镜(例如直角棱镜或三角棱镜)或反射镜等反射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21也可称为光学折叠元件。
镜组22用于将接收到的成像光束201传输至图像传感器23,从而将物侧的景物成像于像侧的成像面上。这里物侧是指被摄物体所在的一侧,像侧为被摄物体的图像所在的一侧。该镜组22还可以对接收到的成像光束201进行一定的处理,例如校正像差、消色差等处理。镜组2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透镜(或称镜片),该至少一个透镜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是相同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镜组22包括的透镜个数和透镜材质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相应设置透镜个数,或者设置固体透镜(透镜参数固定)和/或液体透镜(透镜参数可动态调整)的组合方式,在此不作更多描述。
镜组22还可以包括用于容纳该至少一个透镜的镜筒。为了实现变焦,该镜筒可以是一个整体,至少一个透镜收容于该整体的镜筒中,但各透镜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其他的结构进行调整。或者,镜筒可以包括多个镜筒部分,该至少一个透镜分组设置于该多个镜筒部分中,该多个镜筒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透镜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调整。
图像传感器23设置于镜组22的后侧,主要用于成像。具体地,图像传感器23具有图像采集区域(也称感光区域或感光面),图像传感器23通过图像采集区域采集接收到的成像光束201。图像传感器23是一种具有光电转换功能的器件,能够将图像采集区域上采集的成像光束201的光信号转换为与光信号成相应比例关系的电信号,该图像传感器可以为以电荷耦合器件(charged coupled device,CCD)构成的CCD图像传感器或以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构成的CMOS图像传感器。
从图2可以看出,光学元件21、镜组22和图像传感器23沿光轴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摄像模组200的成像原理为:从物侧进入摄像模组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21被折转,折转光束经过镜组22投射在图像传感器23上,实现对物体的成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200还可以包括滤光片(例如红外截止滤光片(infra-red cut filter,IRCF)或滤掉其他的光波段的滤光片),该滤光片设置于镜组22与图像传感器23之间。例如,滤光片为IRCF时,可以消除投射到图像传感器23上的不必要的光线,防止图像传感器23在成像时出现鬼影、杂光和偏色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21可以采用近红外波段吸收特性的材质,如蓝玻璃(blue glass)或树脂型吸收材料,或者无色玻璃覆盖涂覆性吸收材料等,可以实现摄像模组200的近红外截止能力。或者,光学元件21的材料可以为白玻璃,其用于使成像光束201透射的至少一个面上可以覆盖近红外截止膜,从而实现摄像模组200的近红外截止能力。
摄像模组200还可以包括用于收容整个摄像模组的外壳、连接器、线路板以及周边电子元件等,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为了减少拍摄过程中由于抖动造成的影像模糊,以提高成像质量,潜望式摄像模组一般都具有光学防抖的功能。对于潜望式摄像模组而言,通常通过音圈马达来驱动光学元件21进行旋转,以进行抖动补偿。
图3示出了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元件21与音圈马达24固定连接,音圈马达24可以驱动光学元件21绕Y轴旋转,以对X方向的抖动进行防抖补偿,且音圈马达24可以驱动光学元件21绕X轴旋转,以对Y方向的抖动进行防抖补偿。也就是说,音圈马达24能够实现光学元件21的两个自由度的旋转,即音圈马达24能够控制光学元件21绕X轴和Y轴旋转。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元件21在音圈马达24的驱动下所做的运动也可以称为双自由度移轴旋转运动,相应地,音圈马达24也可以称为两轴旋转式音圈马达。
一般地,抖动会将电子设备移动六个自由度,包括三个平移自由度和三个旋转自由度。具体地,三个平移自由度包括沿X轴方向的移动、沿Y轴方向的移动、沿Z轴方向的移动。三个旋转自由度包括围绕X轴的旋转、围绕Y轴的旋转、围绕Z轴的旋转。上述光学元件21绕X轴的旋转和绕Y轴的旋转可以理解为是需求运动方向的自由度。
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由于音圈马达的结构设计的限制,音圈马达在驱动光学元件绕X轴和Y轴旋转进行抖动补偿时,光学元件还会存在非需求运动方向的自由度,例如沿X轴方向的移动、沿Y轴方向的移动、沿Z轴方向的移动、绕Z轴的旋转中的至少一种。这样,音圈马达的抖动补偿过程会受到非需求运动方向的自由度的干扰,导致音圈马达的防抖效果较差,从而影响了防抖品质,导致拍照效果不理想。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和光学防抖组件,通过限制光学元件在非需求运动方向的自由度,提高音圈马达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升光学防抖效果,提高成像质量。
图4至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防抖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图4为该光学防抖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5和图6为该光学防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参考图4和图5所示,光学防抖组件300包括壳体3、光学元件4和音圈马达5。光学元件4与音圈马达5固定连接,音圈马达5用于驱动光学元件4沿X轴旋转和沿Y轴旋转,以分别对Y方向的抖动和X方向的抖动进行防抖补偿。壳体3形成有容纳空间,用于收容光学元件4和音圈马达5。为了不阻碍光线的传输,壳体3上与光学元件4的入射面以及出射面对应的区域镂空或开孔,使得光学元件4能够接收成像光学,并在对成像光束的光路进行折叠后将成像光束传输至镜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元件4可以是图2中的光学元件21的一种示例性结构,音圈马达5可以是图2中的音圈马达24的一种示例性结构。这里所涉及的光学元件的入射面是指光学元件接收成像光束的面,光学元件的出射面是指成像光束穿出光学元件的面,或者理解为是光学元件将成像光束导出的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元件4可以为直角棱镜。示例性的,参考图6所示,光学元件4可以包括第一直角面41、第二直角面42和斜面43,其中,在绕Y轴旋转的方向上,第一直角面41、第二直角面42和斜面43依次相连。更为具体地,第一直角面41平行于YZ平面,第二直角面42平行于XY平面,第一直角面41与第二直角面42相垂直,斜面43连接第一直角面41和第二直角面42。这里,第一直角面41即为光学元件4的入射面,第二直角面42即为光学元件4的出射面。光学元件4位于入射光线的光路上并且斜面43可以90°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后的入射光线的光路上依次设有如图2所示的镜组22和图像传感器23。该光学元件4还包括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面44和第二连接面45,第一连接面44和第二连接面45均与第一直角面41、第二直角面42以及斜面43邻接。
参考图6所示,音圈马达5可以包括第一活动部51、第一致动部52、第二活动部53、第二致动部54、第一弹性件55、固定部57。第一活动部51用于与光学元件4固定连接,光学元件4用于将沿X轴方向入射的光线调整至沿Z轴方向传输。第一致动部52用于驱动第一活动部51相对于固定部57围绕Y轴方向旋转。第二活动部53通过第一弹性件55与第一活动部51相连接,第二活动部53用于支撑第一活动部51。第二致动部54用于驱动第二活动部53相对于固定部57围绕X轴方向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音圈马达5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6,该第二弹性件56用于连接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
在一些实施例中,音圈马达5还包括线路板58,线路板58用于为音圈马达5提供电流信号。
下面结合附图对各个零部件及其连接关系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活动部51与光学元件4固定连接,用于承载光学元件4。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第一活动部51包括与光学元件4的斜面43倾斜程度相适配的连接面,光学元件4可以通过斜面43与该连接面的粘接而固定于第一活动部51上。
第二活动部53大致呈U型,设置于第一活动部51在绕X轴旋转的方向上的外围。第一活动部51通过第一弹性件55与第二活动部53相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5具有挠性,能够进行弹性变形,因而第一活动部51相当于悬置于第二活动部53的容纳空间中。第二活动部53用于承载第一活动部51和光学元件4,该第二活动部53相当于是第一活动部51和光学元件4的支撑件。
第二活动部53可活动地连接于固定部57。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第二活动部53包括第一支撑部531、第二支撑部532和第三支撑部533,第一支撑部531与第二支撑部532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支撑部533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部531和第二支撑部532。第一支撑部531和第二支撑部532分别设置于第一活动部51在Y轴方向上的两侧,第三支撑部533设置于第一活动部51在Z轴方向上远离成像面(或镜组,或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支撑部533的在Y轴方向的中部位置可活动连接于固定部57。这里,固定部57在该光学防抖组件300中是相对固定的部件。
第一致动部52与第一活动部51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活动部51绕Y轴旋转,从而驱动光学元件4绕Y轴旋转。示例性的,第一致动部52可以包括沿X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磁石521和第一线圈522,其中第一磁石521设置于第一活动部51,第一线圈522设置于固定部57。当第一线圈522中通电后,根据安培定律左手定则可知,第一磁石521将受到沿着Z轴方向的力。由于第一磁石521与第一活动部51固定连接,因此第一磁石521会带动第一活动部51沿着Z轴运动,而第一活动部51与第二活动部53通过第一弹性件55相连,第一活动部51的运动导致第一弹性件55发生弯曲变形,使得第一活动部51绕Y轴旋转。
可以知道,在第一线圈522的磁场作用下,第一磁石521可以受到沿着Z轴的正方向或者负方向的力,因此通过改变第一线圈522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可以控制被磁场覆盖的第一磁石521的受力大小和方向,从而控制第一磁石521的运动轨迹和移动位置,进而控制光学元件4(或与第一磁石521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动部51)围绕Y轴旋转的方向和角度,以此达到抖动补偿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石521和第一线圈522的位置可以交换,例如第一磁石521设置于固定部57,第一线圈522设置于第一活动部51。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致动部52驱动光学元件4绕Y轴旋转的运动也可以称为点头运动。第一活动部51也可以称为光学元件4的Y轴基座或第一旋转支架。
第二致动部54与第二活动部53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活动部53绕X轴旋转,从而驱动光学元件4绕X轴旋转。示例性的,第二致动部54可以包括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磁石541和第二线圈542,其中第二磁石541设置于第二活动部53,第二线圈542设置于固定部57。当第二线圈542中通电后,根据安培定律左手定则可知,第二磁石541将受到沿着Z轴方向的力。由于第二磁石541与第二活动部53固定连接,因此第二磁石541会带动第二活动部53沿着Z轴运动,而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可活动地连接,因此第二磁石541带动第二活动部53绕X轴旋转。
可以知道,在第二线圈542的磁场作用下,第二磁石541可以受到沿着Z轴的正方向或者负方向的力,因此通过改变第二线圈542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可以控制被磁场覆盖的第二磁石541的受力大小和方向,从而控制第二磁石541的运动轨迹和移动位置,进而控制光学元件4(或与第二磁石541固定连接的第二活动部53)围绕X轴旋转的方向和角度,以此达到抖动补偿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石541和第二线圈542的位置可以交换,例如第二磁石541设置于固定部57,第二线圈542设置于第二活动部5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致动部54可以包括两个第二磁石541和两个第二线圈542,其中一组的第二磁石541和第二线圈542设置于第二活动部53的第一支撑部531一侧,另一组的第二磁石541和第二线圈542设置于第二活动部53的第二支撑部532一侧。示例性的,其中一个第二磁石541与第一支撑部531固定连接,另一个第二磁石541与第二支撑部532固定连接。两个第二线圈542设置于固定部57上,其中一个第二线圈542与设置于第一支撑部531上的第二磁石541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另一个第二线圈542与设置于第二支撑部532上的第二磁石541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
这种情况下,两个第二线圈542中的电流方向相反,这样在磁场作用下,一个第二磁石541受到沿Z轴的正方向的力,另一个第二磁石541受到沿Z轴的负方向的力。在两个第二磁石541的驱动下,第二活动部53绕X轴向同一方向旋转。
通过两组第二磁石541和第二线圈542,可以提高第二致动部54的致动平稳性和致动速度,从而可以提高光学防抖效果和光学防抖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致动部54也可以只包括一个第二磁石541和一个第二线圈542,该第二磁石541和第二线圈542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撑部531一侧,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支撑部532一侧。
这种情况下,通过一组第二磁石541和第二线圈542,可以在实现致动功能的同时减少整个音圈马达5以及光学防抖组件300的重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量化。另外,由于只涉及一个第二线圈542,还可以简化线路布局。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致动部54驱动光学元件4绕X轴旋转的运动也可以称为摇头运动。第二活动部53也可以称为光学元件4的X轴基座或第二旋转支架。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可以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或者滚珠与凹槽的配合实现可活动连接,并为第二活动部绕X轴旋转提供支点。为了使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不脱离,需要在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提供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预压力可以通过磁吸方式提供。示例性的,参考图6所示,固定部57朝向第三支撑部533的壁571上可以设置第一凹槽5711,该第一凹槽5711用于容纳磁性元件,例如第三磁石59。该第三磁石59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凹槽5711中。第三支撑部533上与第一凹槽5711相对的区域可以设置铁磁性物质(如铁、镍、钴等金属),例如第三支撑部533上与第一凹槽5711相对的部分由铁磁性物质制成,或者第三支撑部533上朝向第一凹槽5711的面上固定有由铁磁性物质制备的部件,例如导磁件,这样通过第三磁石59与铁磁性物质之间的磁吸力,可以提供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的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预压力可以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变形提供。示例性的,参考图6所示,音圈马达5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56,该第二弹性件56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活动部53和固定部57。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活动部53的在Z轴方向上远离第三支撑部533的一侧表面与固定部57的在Z轴方向上远离壁571的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0,或者理解为第二活动部53在Z轴方向上突出于固定部57。这样第二弹性件56的用于连接第二活动部53和固定部57的两端之间,在Z轴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第二弹性件56发生弹性变形。这样,通过该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弹力,可以提供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的预压力。
关于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的预压力的提供方式,下文将结合附图进行更为详尽的介绍,在此仅为简要说明。
线路板58与固定部57固定连接,用于传输电流信号,例如为音圈马达5中的第一线圈522以及第二线圈542提供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线路板58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FPC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以及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
在关于图6的介绍中提到,第一活动部51通过第一弹性件55与第二活动部53相连接,下面结合附图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
图7示出了图6中的第一活动部51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7所示,第一活动部51可以包括第一主体511以及位于第一主体511两侧(如第一主体511沿Y轴方向的两侧)的第一侧壁512和第二侧壁513,第一侧壁512与第二侧壁513相对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512与第二侧壁513相互平行。
第一主体511、第一侧壁512以及第二侧壁513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该第一容纳空间用于收容图6所示的光学元件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容纳空间的形状与光学元件4的形状相适配。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第一主体511可以包括与光学元件4的斜面43的倾斜程度相同的斜面,光学元件4的斜面43可以与第一主体511的斜面固定连接。第一侧壁512朝向第二侧壁513的面可以与光学元件4的第一连接面44固定连接。第二侧壁513朝向第一侧壁512的面可以与光学元件4的第二连接面45固定连接。
参考图7,第一活动部51设置有第一支点元件514,该第一支点元件514用于通过第一弹性件55与第二活动部53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512远离第二侧壁513的面上设置有该第一支点元件514。示例性的,该第一支点元件514可以为向远离第二侧壁513的方向上突出的凸起,为便于区分和描述,该凸起可以称为第一凸起。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支点元件514包括沿X轴向靠近第一致动部52的方向凸起的第一弧面5141,该第一弧面5141用于与第二活动部53相接触,以作为支点实现第一活动部51绕Y轴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点元件514与第一活动部51一体成型。或者第一支点元件514单独制备后再与第一活动部51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点元件514可以通过第一支点元件514上的与第一弧面5141相对的连接面5142与第一弹性件55固定连接,例如连接面5142与第一弹性件55的部分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而实现第一活动部51与第二活动部53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面5142上可以设置沿X轴向远离第一致动部52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定位柱5143,该第一定位柱5143用于与第一弹性件55上设置的孔相配合,以对第一活动部51的位置进行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第一支点元件514可以包括第二主体5144和从第二主体5144的表面向远离第一致动部52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定位柱5143,其中第二主体5144靠近第一致动部52的面为向第一致动部52的方向凸起的第一弧面5141,第二主体5144上设置第一定位柱5143的面为连接面514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支点元件514或该第二主体5144为D型轴。
在第一支点元件514包括第一定位柱5143的情况下,连接面5142可以与第一弹性件55的部分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活动部51与第二活动部53的连接;或者,连接面5142可以不与第一弹性件55固定连接,而是通过第一定位柱5143与第一弹性件55上设置的孔之间的配合以及第二活动部53对第一支点元件514的支承作用实现第一活动部51与第二活动部53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一侧壁512,第二侧壁513远离第一侧壁512的面上也可以设置有第一支点元件514。第一侧壁512上设置的第一支点元件514与第二侧壁513上设置的第一支点元件514对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513远离第一侧壁512的面上也可以设置有向远离第一侧壁512的方向上突出的第二凸起,该第二凸起与第一弹性件55的部分固定连接,且该第二凸起不与第二活动部53相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沿X轴向远离第一致动部52的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是朝向入射光线(或物侧)的方向,也即X轴的正方向。类似地,沿X轴靠近第一致动部52的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是背离入射光线(或物侧)的方向,也即X轴的负方向。
图8示出了图6中的第二活动部53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以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8所示,第二活动部53包括第一支撑部531、第二支撑部532和第三支撑部533,第一支撑部531与第二支撑部532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支撑部533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部531和第二支撑部532。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装配状态下,第二活动部53围设于第一活动部51的外部,第一支撑部531位于第一侧壁512远离第二侧壁513的一侧,第二支撑部532位于第二侧壁513远离第一侧壁512的一侧。其中第二活动部53的第一支撑部531与第一活动部52的第一侧壁512相对设置,第二活动部53的第二支撑部532与第一活动部52的第二侧壁513相对设置,第二活动部53的第三支撑部533位于第一活动部52的第一主体511外侧。
参考图8,第二活动部53设置有承载台53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531朝向第二支撑部532的一侧设置有承载台534,该承载台534的台面朝向X轴的正方向,该承载台534用于承载第一弹性件55以及第一活动部51的第一支点元件514,从而实现第一活动部51与第二活动部53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台534的台面包括在Z轴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一区段面5341、第二区段面5342、第三区段面5343、第四区段面5344和第五区段面5345。也即,第三区段面5343在Z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区段面5342和第四区段面5344相连,第二区段面5342在Z轴方向上远离第三区段面5343的一端与第一区段面5341相连,第四区段面5344在Z轴方向上远离第三区段面5343的一段与第五区段面5345相连。
第一区段面5341和第五区段面5345在同一平面内,例如均位于第一平面内,该第一平面平行于YZ平面,即垂直于X方向。第一区段面5341和第五区段面5345用于与第一弹性元件55的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示例性的,第一区段面5341和第五区段面5345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55的两端,以将第一弹性件55与第二活动部53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段面5341设置有朝向X轴的正方向突出的第二定位柱5346,第五区段面5345设置有朝向X轴的正方向突出的第三定位柱5347。该第二定位柱5346和第三定位柱5347用于与第一弹性件55上设置的孔相配合,以对第一弹性件55与承载台534之间相对位置关系进行限定。
第一区段面5341与第二区段面5342之间形成第一台阶,第五区段面5345与第四区段面5344之间形成第二台阶。换言之,第一区段面5341与第二区段面5342形成台阶面,第五区段面5345与第四区段面5344形成台阶面。该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用于留出允许第一弹性件55发生形变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段面5342与第四区段面5344在同一平面内,例如均位于第二平面内,该第二平面平行于YZ平面,第二平面在X方向上低于第一平面。第二区段面5342与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以及第四区段面5344与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用于提供第一弹性件55的变形部的变形空间。相应地,第一台阶的高度与第二台阶的高度相等。这样第二区段面5342与第四区段面5344可以在同一工序中制备出来,从而简化第二活动部53的制造工艺。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段面5342与第四区段面5344也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第一台阶的高度和第二台阶的高度保证留出第一弹性件55发生形变所需的最小空间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区段面5343向第二平面远离第一平面的一侧凹陷,用于形成支承槽,以用于支承第一活动部51的第一支点元件514,使得第一支点元件514在第三区段面5343的支承和限位下绕Y轴旋转。也就是说,承载台534上与第一支点元件514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支承槽,用于支承第一支点元件514。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区段面5343可以为V型面或弧形面,也即上述提及的支承槽可以为V型槽或弧形槽。示例性的,第三区段面5343为弧形面,则第三区段面5343可以与第一支点元件514的第一弧面5141的形状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一支撑部531,第二支撑部532朝向第一支撑部531的一侧也可以设置承载台534。第一支撑部531上设置的承载台534与第二支撑部532上设置的承载台534对称。
也就是说,音圈马达5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支点元件514,第一侧壁512朝向第一支撑部53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支点元件514中的一个,第一支撑部531朝向第一侧壁512的一侧设置有承载台534,第一侧壁512上的第一支点元件514承靠于第一支撑部531上的承载台534。第二侧壁513朝向第二支撑部53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支点元件514中的另一个,第二支撑部532朝向第二侧壁513的一侧设置有承载台534,第二侧壁513上的第一支点元件514承靠于第二支撑部532上的承载台534。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二侧壁513设置第二凸起的情况,第二支撑部532上设置的承载台534可以不设置如图8所示的第二区段面5342、第三区段面5343和第四区段面5344的结构,而是将第二区段面5342、第三区段面5343和第四区段面5344设置于同一平面,且该平面相对于第一区段面5341和第五区段面5345所在的第一平面朝X轴的负方向凹陷,从而留出用于第一弹性件55发生形变的空间。这种情况下,该平面也不与第一支点元件514相接触。
图9示出了图6中的第一弹性件55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5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位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变形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支点元件514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承载台534固定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第一弹性件55包括第一端551、第二端552和位于第一端551与第二端552之间的连接端553,第一端551和第二端552用于与第二活动部53固定连接,连接端553用于与第一活动部51连接(例如固定连接或抵接)。第一弹性件55上除第一端551、第二端552和连接端553之外的部分具有较小的宽度而具有较大挠性,可以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这里,连接端553为第一连接部的一个示例,第一端551和第二端552为第二连接部的一个示例。第一端551与连接端553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二端552与连接端553之间的部分为变形部的一个示例。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55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为方便理解和描述,以下是以第一弹性元件55为如图9所示的结构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端553可以设置第一通孔5531,该第一通孔5531用于与第一活动部51上的第一定位柱5143相配合,以限制第一弹性件55与第一活动部51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第一活动部51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551可以设置第二通孔5511,第二端552可以设置第三通孔5521,该第二通孔5511和第三通孔5521用于分别与第二活动部53上的第二定位柱5346和第三定位柱5347相配合,以限制第一弹性件55与第二活动部53之间的相对位置。
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通孔(例如第一通孔5531),第一支点元件514上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设置有第一定位柱(例如第一定位柱5143),第一弹性件55通过第一通孔套设于第一定位柱。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例如第二通孔5511或第三通孔5521),承载台534上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设置有第二定位柱(例如第二定位柱5346或第三定位柱5347),第一弹性件55通过第二通孔套设于第二定位柱。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第一弹性件55可以为簧片。
以上结合图7至图9分别介绍了第一活动部51、第二活动部53以及第一弹性件55的示例性结构,下面结合图10至图12介绍三者在装配状态下的连接关系。
图10示出了第一弹性件55与第一活动部51的装配示意图。
如图10所示,以第一支点元件514包括第一定位柱5143,第一弹性件55上的连接端553设置有第一通孔5531为例,连接端553通过第一通孔5531套设于第一定位柱5143,具体地,连接端553与第一支点元件514的连接面5142相接触。
图11示出了第一弹性件55、第一活动部51和第二活动部53在装配状态下的示意图性剖面图。其中图11中的(a)为音圈马达5和光学元件4在装配状态下时在YZ平面的投影示意图;图11中的(b)为图11中的(a)在A-A处剖开的剖面示意图,该剖面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第一弹性件55、第一活动部51和第二活动部53之间的连接关系;图11中的(c)为图11中的(a)在B-B处剖开的剖面示意图,该剖面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用于驱动光学元件4绕Y轴旋转的第一致动部52的各零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1中的(d)为图11中的(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C。为便于理解,图12示出了第一弹性件55、第一活动部51和第二活动部53在装配状态下的立体截面示意图和局部放大示意图。
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在装配状态下,第一弹性件55的第一端551与第二活动部53的第一区段面5341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55的第二端552与第二活动部53的第五区段面5345固定连接,这样第一弹性件55即与第二活动部53上固定连接。
第一弹性件55的连接端553与第一活动部51的第一支点元件514固定连接,这样第一弹性件55即与第一活动部51固定连接。第一端551与连接端553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二端552与连接端553之间的部分可以发生弹性变形,可以实现第一活动部51相对于第二活动部53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区段面5341设置第二定位柱5346,第五区段面5345设置第三定位柱5347,第一端551设置第二通孔5511,第二端552设置第三通孔5521,则第一端551通过第二通孔5511套设于第二定位柱5346,第二端552通过第三通孔5521套设于第三定位柱5347。这样通过第二定位柱5346与第二通孔5511的配合,以及第三定位柱5347与第三通孔5521的配合,可以限制第一弹性件55与第二活动部5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对第一弹性件55进行定位。如此,一方面便于装配,另一方面,在第一弹性件55与第二活动部53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部分或全部失效时,可以防止第一弹性件55脱离第二旋转之间53的承载台534,从而能够提高第一弹性件55的位置稳定性。
第一活动部51的第一支点元件514承载于第二活动部53的第三区段面5343,也即第一活动部51通过第一弧面5141承靠于支承槽的内壁上。第三区段面5343的形状为V型面或弧形面,能够与第一支点元件514的第一弧面5141适配,从而允许第一支点元件514在第三区段面5343内绕Y轴旋转。由于第一支点元件514在第三区段面5343内转动,因而第一支点元件514的旋转中心(也即第一活动部的旋转中心,或处于连接状态下的第一活动部51和光学元件4的旋转中心)与固定连接后的第一活动部51和光学元件4的质心(也即第一活动部51与光学元件4在连接状态下的质心)重合,也即固定连接后的第一活动部51和光学元件4的质心位于第一支点元件514的旋转中线上。这样,第一弹性件55在产生弹性变形时,其形变方向相对固定,而非无约束地在任意方向发生形变,减少了干扰力矩的影响,可以降低或避免音圈马达(或者第一活动部51,或光学元件4)在非需求运动方向的移动或转动,从而提高马达的抗干扰能力,提升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支点元件514设置第一定位柱5143,连接端553设置第一通孔5531,则连接端553通过第一通孔5531套设于第一定位柱5143。通过第一通孔5531与第一定位柱5143的配合,可以限制第一弹性件55与第一活动部5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对第一活动部51进行定位。如此,一方面便于装配,另一方面,在第一弹性件55与第一活动部51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部分或全部失效时,可以防止第一弹性件55脱离第一活动部51的第一支点元件514,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活动部51的位置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点元件514的第一弧面5141与第三区段面5343的至少部分相接触,因此第一弧面5141与第三区段面5343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减少或避免光学元件4沿Y轴方向的移动,即减少或避免音圈马达沿Y轴方向的移动。如此,可以降低非需求运动方向的自由度对音圈马达的抖动补偿过程的干扰,提高音圈马达的防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装配状态下,第一支点元件514上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同承载台534上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之间,在X方向上具有第一预设距离,该第一预设距离用于第一弹性件55对第一支点元件514施加第一预压力。也就是说,在X轴方向上,第一支点元件514与第一弹性件55相接触的面(例如连接面5142)与第二活动部53与第一弹性件55相接触的面(例如第一区段面5341或第五区段面5345)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其中第一支点元件514与第一弹性件55相接触的面更靠近X轴的正方向。该第一预设距离的设置,使得第一弹性件55在装配状态下存在一定程度的弯曲,该弯曲可以为第一支点元件514施加第一预压力,使得第一支点元件514紧靠第三区段面5343。如此,一方面可以增大第一弧面5141与第三区段面5343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降低光学元件4沿Y轴方向的移动;另一方面,该第一预压力可以限制第一活动部51带动光学元件4沿X轴方向的移动,减少光学元件4在非需求运动方向上的自由度。另外,由于第一预压力的存在,可以减少摄像模组处于不同姿态时第一活动部51的位置差异,从而降低不同姿态下的感度差异,提高防抖效果。
参考图11中的(c)所示,第一致动部52包括沿X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磁石521和第一线圈522,第一磁石521与第一活动部51固定连接,第一线圈522与固定部57固定连接。当第一线圈522中通电后,在第一线圈522的磁场作用下,第一磁石521受到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的作用力F。第一磁石521在该作用力下会带动第一活动部51以第一支点元件514为支点绕Y轴旋转。
在关于图6的介绍中提到,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相连接,下面结合附图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
图13示出了图6中的固定部57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13所示,固定部57可以包括底壁574和从底壁574的边缘朝X轴的正方向衍延伸的第三侧壁571、第四侧壁572和第五侧壁573。第四侧壁572和第五侧壁573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侧壁571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第四侧壁572和第五侧壁573。该第三侧壁571还用于与第二活动部53活动连接。
固定部57的各个壁形成第二容纳空间,该第二容纳空间用于收容第二活动部53、第一活动部51以及光学元件4。
图14示出了图6中的第二活动部53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以及局部放大图。
如图14所示,第二活动部53包括第一支撑部531、第二支撑部532和第三支撑部533,第一支撑部531与第二支撑部532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支撑部533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部531和第二支撑部532。该第三支撑部533用于与固定部57活动连接。在装配状态下,该第三支撑部533与固定部57的第三侧壁571相对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可以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或者滚珠与凹槽的配合实现活动连接。
示例性的,参考图13,第三侧壁571朝向第三支撑部53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5711、第二凹槽5712和第三凹槽5713,第二凹槽5712和第三凹槽5713设置于第一凹槽5711在X方向上的两侧。其中,第二凹槽5712和第三凹槽5713在同一直线上,或者可以理解为第二凹槽5712在X方向上的中心线在XY平面内的投影与第三凹槽5713在X方向上的中心线在XY平面内的投影重合。
参考图14,第三支撑部533朝向第三侧壁57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凹槽5331和第五凹槽5332,第四凹槽5331和第五凹槽5332在同一直线上,或者可以理解为第四凹槽5331在X方向上的中心线在XY平面内的投影与第五凹槽5332在X方向上的中心线在XY平面内的投影重合。在装配状态下,第四凹槽5331与第二凹槽5712相对设置,第五凹槽5332与第三凹槽5713相对设置。
图15示出了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在装配状态下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四凹槽5331与第二凹槽5712在装配状态下形成的腔室用于容纳第一滚珠601,其中第一滚珠601的部分位于第四凹槽5331中,部分位于第二凹槽5712中。第五凹槽5332与第三凹槽5713在装配状态下形成的腔室用于容纳第二滚珠602,其中第二滚珠602的部分位于第五凹槽5332中,部分位于第三凹槽5713中。
第一滚珠601可以固定于第四凹槽5331中,或者固定于第二凹槽5712中。第二滚珠602可以固定于第五凹槽5332中,或者固定于第三凹槽5713中。
以第一滚珠601为例,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第一滚珠601的第一半球面可以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于第四凹槽5331中,第一滚珠601的第二半球面的部分与第二凹槽5712的内壁的部分相接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珠601的第一半球面可以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于第二凹槽5712中,而第一滚珠601的第二半球面的部分与第四凹槽5331的内壁的部分相接触,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当在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施加预压力后,第四凹槽5331与第二凹槽5712扣合第一滚珠601,第五凹槽5332与第三凹槽5713扣合第二滚珠602。在第四凹槽5331与第二凹槽5712对第一滚珠601的约束作用以及第五凹槽5332与第三凹槽5713对第二滚珠602的约束作用下,第一滚珠601的球心(或质心,或中心)与第二滚珠602的球心(或质心,或中心)之间的连线平行于X轴方向。通过第一滚珠601与凹槽(例如第二凹槽5712)表面之间的滑动和第二滚珠602与凹槽(例如第三凹槽5713)表面之间的滑动可以实现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的活动连接,其中在第二致动部54的驱动下,第二活动部53相对于固定部57可绕X轴旋转。可以理解,第二活动部53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滚珠601的球心与第二滚珠602的球心之间的连线重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活动部53在X轴方向存在两个支点,加之第二凹槽5712和第三凹槽5713对第一滚珠601和第二滚珠602在Y方向上的限位作用,可以提高绕X轴转动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减少或避免光学元件4绕Z轴的旋转,即减少或避免音圈马达绕Z轴的旋转。如此,减少光学元件4在非需求运动方向上的自由度,可以降低非需求运动方向的自由度对音圈马达的抖动补偿过程的干扰,提高音圈马达的防抖效果。另外,第二活动部53在X轴方向的两个支点可以分散冲击,避免了使用单滚珠时因撞击变形对防抖效果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5712和第三凹槽5713可以均为V型槽。以第二凹槽5712为例,即第二凹槽5712在YZ平面内的截面呈V字,或者说V型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V型槽的两个侧面可以与滚珠相接触,用于支撑滚珠,且可以在第二活动部53绕X轴旋转的过程中抑制其绕Z轴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5712和第三凹槽5713可以均为锥形槽,例如圆锥槽、圆台槽、棱锥槽等中的一种。以第二凹槽5712为例,即第二凹槽5712在XY平面内的截面面积沿Z轴的负方向逐渐减小,或者说,第二凹槽5712的侧壁沿Z轴的负方向逐渐靠拢。锥形槽的侧壁可以对滚珠(例如第一滚珠601或第二滚珠602)进行定位,即滚珠在锥形槽中不能沿X方向、Y方向线性移动。这样可以限制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可以减少或避免光学元件4沿X方向的移动和沿Y方向的移动,减少光学元件4在非需求运动方向上的自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5712和第三凹槽5713中的一者为锥形槽,另一者为V型槽,这样既能够通过锥形槽对滚珠进行定位,减少光学元件4在非需求运动方向上的自由度,还可以通过V型槽吸收安装误差,降低组装难度。
可以理解,上述对第二凹槽5712和第三凹槽5713的槽型设置方式是建立在滚珠固定于第二活动部53的基础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滚珠固定于固定部57上时,上述槽型设置方式适用于第三支撑部533上的第四凹槽5331和第五凹槽5332,即第四凹槽5331或第五凹槽5332为锥形槽或V型槽中的一种,为简洁,不再赘述。
上述结合图15主要介绍了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通过滚珠与凹槽的配合实现活动连接的方式,下面结合图16介绍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实现活动连接的方式。
图16示出了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在装配状态下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如图16所示,第三支撑部533上也可以不设置如图14所示第四凹槽5331和第五凹槽5332,而在第三支撑部533朝向固定部57的一侧设置第三凸起5334和第四凸起5335,第三凸起5334和第四凸起5335沿X轴方向设置,其中第三凸起5334收容于第二凹槽5712,第四凸起5335收容于第三凹槽5713。这里,第三凸起5334与第二凹槽5712相接触的面的弧形面,第四凸起5335与第三凹槽5713相接触的面为弧形面。
换言之,第三凸起5334包括第二弧面5336,第四凸起5335包括第三弧面5337,第二弧面5336与第二凹槽5712的内壁相接触,第三弧面5337与第三凹槽5713的内壁相接触。其中在第二活动部53绕X轴旋转时,第二弧面5336相对于第二凹槽5712的内壁做滑动运动,第三弧面5337相对于第三凹槽5713的内壁做滑动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弧面5336的中心(或球心)与第三弧面5337的中心(或球心)之间的连线平行于X轴。第二活动部53的旋转中心线同第二弧面5336的中心与第三弧面5337的中心之间的连线重合。
当然,可以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部533上设置如图14所示第四凹槽5331和第五凹槽5332,而固定部57朝向第二活动部53的一侧可以设置如图16所示的第三凸起5334和第四凸起5335,即凸起和凹槽的位置互换,同样可以实现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的活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凸起5334和第四凸起5335可以是与第三支撑部533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凸起5334和第四凸起5335的材料可以为塑胶材料。这样可以降低第二活动部53绕X轴旋转时,第三凸起5334与第二凹槽5712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四凸起5335与第三凹槽5713内壁之间的摩擦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5712内壁和第三凹槽5713内壁可以涂抹润滑油,以减少摩擦力。
综上而言,第二活动部53和固定部57中的一者为第一部件,另一者为第二部件。第一部件设置有沿X轴方向排列的第二支点元件(例如第一滚珠601或第三凸起5334)和第三支点元件(例如第二滚珠602或第四凸起5335),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与第二部件固定连接,第二支点元件包括第二弧面(例如第一滚珠601的球面或第四凸起5335上的第二弧面5336),第三支点元件包括第三弧面(例如第二滚珠602的球面或第三凸起5334上的第三弧面5337)。第二部件设置有沿X轴方向排列的第二凹槽(例如第二凹槽5712)和第三凹槽(例如第三凹槽5713),第二凹槽用于收容第二支点元件的至少部分,且第二凹槽的内壁与第二弧面相接触,第三凹槽用于收容第三支点元件的至少部分,且第三凹槽的内壁与第三弧面相接触。当第二致动部54驱动第二活动部53绕X轴方向旋转时,第二弧面承靠于第二凹槽的内壁,第三弧面承靠于第三凹槽的内壁,以限制第二活动部53围绕Z轴方向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弧面的旋转中心与第三弧面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连线平行于X轴方向。
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为滚珠。或者,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为第一部件朝第二部件延伸的凸起。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不脱离,需要在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提供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磁吸方式提供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的预压力。
参考图15和图16所示,第三侧壁571的设置的位于第二凹槽5712与第三凹槽5713之间的第一凹槽5711用于收容第三磁石59,例如第三磁石59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凹槽5711中。第三支撑部533朝向第一凹槽5711的区域设置有导磁件603。通过第三磁石59与导磁件603之间的磁吸力,可以提供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的预压力,即第三磁石59与导磁件603之间的磁吸力用于对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施加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三磁石59的磁力可以改变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的预压状态,从而能够实现马达架构的迭代演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变形提供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的预压力。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弹性件56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7所示,第二弹性件56包括第三端561、第四端562和位于第三端561与第四端562之间的悬臂563。第三端561(或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固定部57固定连接,第四端562(或称第四连接部)用于与第二活动部53固定连接。悬臂563具有较小的宽度而具有较大挠性,可以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
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部57上与第三端561固定连接的面同第二活动部53与第四端562固定连接的面之间,在Z轴方向上具有第二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用于第二弹性件56对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施加预压力。
示例性的,图18示出了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在装配状态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8所示,以第二弹性件56连接第二活动部53的第一支撑部531与固定部57第五侧壁573为例,第二弹性件56的第三端561与第五侧壁573朝向Z轴的正方向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56的第四端562第一支撑部531朝向Z轴的正方向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部531朝向Z轴的正方向的端面与第五侧壁573朝向Z轴的正方向的端面之间在Z轴方向上具有第二预设距离,其中第一支撑部531朝向Z轴的正方向的端面更靠近Z轴的正方向。该第二预设距离的设置,使得第二弹性件56在装配状态下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变,该形变可以为第二活动部53施加第二预压力,使得第二活动部53的第三支撑部533在支点处紧靠固定部57。另外,由于第二预压力的存在,可以减少摄像模组处于不同姿态时第二活动部52的位置差异,从而降低不同姿态下的感度差异,提高防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二预设距离的大小可以改变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的预压状态,从而能够实现马达架构的迭代演进。
在一些实施例中,音圈马达5可以包括两个第二弹性元件56。第四侧壁572在Z轴方向上远离第三侧壁571的端面与第二支撑部532在Z轴方向上远离第三支撑部533的端面之间通过两个第二弹性元件56中的一个相连,第五侧壁573在Z轴方向上远离第三侧壁571的端面与第一支撑部531在Z轴方向上远离第三支撑部533的端面之间通过两个第二弹性元件56中的另一个相连。
可以理解,第二活动部53的第二支撑部532与固定部57第四侧壁572之间也可以通过第二弹性件56相连接。这样通过在第二活动部53的对称部位施加预压力,可以提高架构的平稳性。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第二弹性元件56可以为簧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结合磁吸方式和弹性件的弹性变形方式共同为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的预压力,可以确保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的预压状态可调,并且可以提高预压力施加的可靠性。
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防抖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参考图19中的(a)、(b)、(c)所示,用于驱动第一活动部51绕Y轴旋转的第一致动部52包括第一磁石521和第一线圈522,其中第一线圈522可以固定于固定部57的底壁574,第一磁石521可以固定于第一活动部51的第一主体511,第一磁石521与第一线圈522相对设置。
用于驱动第二活动部51绕X轴旋转的第二致动部54包括两组第二磁石541和第二线圈542,其中两个第二线圈542可以分别固定于固定部57的第四侧壁572和第五侧壁573,两个第二磁石541可以分别固定于第二活动部53的第一支撑部531和第二支撑部532,同一组的第二磁石541和第二线圈542相对设置。
用于实现第二活动部51与固定部57活动连接的枢纽部可以包括第一滚珠601和第二滚珠602。第一滚珠601的部分固定于第三支撑部533的第四凹槽5331,第一滚珠601裸露于第四凹槽5331外的部分可以容纳于第三侧壁571上设置的第二凹槽5712,并被第二凹槽5712的内壁支承。第二滚珠602的部分固定于第三支撑部533的第五凹槽5332,第二滚珠602裸露于第五凹槽5332外的部分可以容纳于第三侧壁571上设置的第三凹槽5713,并被第三凹槽5713的内壁支承。
在对第二活动部53与固定部57之间施加预压力时,第三侧壁571上设置的第一凹槽5711中固定有第三磁石59,第三支撑部533上与第一凹槽5711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导磁件603。第三磁石59与导磁件603之间在磁力作用下相互吸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为减少音圈马达在非需求运动方向的自由度,可以通过弧面与支承槽的配合限制第一活动部51的自由度,和/或通过两个支点元件与两个凹槽的配合限制第二活动部53的自由度。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圈马达,可以具有如图7至图12所描述的结构,和/或具有如图13至图19所描述的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防抖组件中,音圈马达5通过第一活动部51驱动光学元件4绕Y轴旋转,通过第二活动部53驱动光学元件4绕X轴旋转,光学元件4在绕X旋转的自由度与绕Y轴旋转的自由度解耦,减少了音圈马达5在X方向或Y方向上进行抖动补偿时对另一个方向的运动串扰,提高了防抖效果。
可以理解,由于第一活动部与光学元件固定连接且第一活动部带动光学元件运动,因此第一活动部的旋转或移动运动,可以替换为光学元件的旋转或移动运动。由于第二活动部与第一活动部相连接且第二活动部带动第一活动部运动,因此第二活动部的旋转或移动运动,可以替换为第一活动部的旋转或移动运动,或光学元件的旋转或移动运动。另外,光学元件的运动、第一活动部的运动、第二活动部的运动都可以认为是音圈马达的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应用于电子设备上时,可以使电子设备做得更轻薄小巧。同时,由于潜望式摄像模组无需凸出电子设备机身,也避免了拍摄时容易因为意外而导致摄像模组的凸出部分被破坏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0,图20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的控制原理图。
如图20所示,电子设备1000包括陀螺仪、处理单元以及摄像模组800,摄像模组800包括音圈马达810和光学元件820。其中,陀螺仪用于采集电子设备1000的抖动信息,并且将抖动信息发送至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抖动信息对音圈马达810进行控制。具体地,音圈马达810驱动光学元件820进行双自由度的旋转以进行抖动补偿。本申请实施例中,音圈马达810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音圈马达5,光学元件820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光学元件4。
进一步地,处理单元可以通过音圈马达810的防抖芯片对音圈马达810进行控制。此时,处理单元可以根据抖动信息计算光学元件820的抖动补偿信息,并将抖动补偿信息发送给防抖芯片,防抖芯片用于根据抖动补偿信息控制音圈马达810的驱动电流(即控制线圈内直流电的大小以及方向),以使音圈马达810驱动光学元件820进行旋转。
所述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壳体和显示屏,陀螺仪和处理单元设置于壳体内,显示屏和摄像模组800安装在壳体上,显示屏用于显示摄像模组800拍摄的图像。
可选地,陀螺仪为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陀螺仪。
可选地,壳体可以是为金属壳体,比如镁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此外,还可以是塑胶壳体、玻璃壳体、陶瓷壳体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显示屏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屏、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显示屏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壳体内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例如电池、闪光灯、指纹识别模组、听筒、电路板、传感器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电子设备1000可以为具有摄像或拍照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摄像机、录像机、照相机、智能机器人、车载监控或其他形态的具有拍照或摄像功能的设备。
由于电子设备1000采用了前述实施例提供的音圈马达5,因此使得电子设备1000也具有与音圈马达5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2)

1.一种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
第一活动部,用于与光学元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光学元件用于将沿第一方向入射的光线调整至沿第二方向传输,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第一致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围绕第三方向旋转,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第二活动部,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活动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活动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活动部;
第二致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围绕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其中,所述第二活动部设置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包括支承槽,所述第一活动部设置有第一支点元件,所述第一支点元件包括第一弧面,所述第一活动部通过所述第一弧面承靠于所述支承槽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变形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点元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承载台固定连接;
当所述第一致动部驱动所述第一活动部时,所述第一弧面在所述支承槽内围绕所述第三方向转动,以限制所述变形部的形变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光学元件在连接状态下的旋转中心与质心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槽为V型槽或弧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点元件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同所述承载台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对所述第一支点元件施加第一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点元件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柱;
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承载台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柱。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的台面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一区段面、第二区段面、第三区段面、第四区段面和第五区段面;
所述第一区段面与所述第五区段面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区段面和所述第五区段面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区段面与所述第四区段面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平面内,所述第二平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平面,其中所述第二区段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四区段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用于提供所述变形部的变形空间;
所述第三区段面向所述第二平面远离所述第一平面的一侧凹陷,用于形成所述支承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马达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支点元件;
所述第一活动部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活动部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
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支点元件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承载台,所述第一侧壁上的所述第一支点元件承靠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所述承载台;
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支点元件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承载台,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所述第一支点元件承靠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的所述承载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点元件为D型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点元件与所述第一活动部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中的一者为第一部件,所述第二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中的另一者为第二部件;
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所述第二支点元件和所述第三支点元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点元件包括第二弧面,所述第三支点元件包括第三弧面;
所述第二部件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二支点元件的至少部分,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弧面相接触,所述第三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三支点元件的至少部分,且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三弧面相接触;
当所述第二致动部驱动所述第二活动部绕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二弧面承靠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所述第三弧面承靠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以限制所述第二活动部围绕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面的旋转中心与所述第三弧面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点元件和所述第三支点元件为滚珠;或者,所述第二支点元件和所述第三支点元件为所述第一部件朝所述第二部件延伸的凸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槽为锥形槽或V型槽;和/或
所述第三凹槽为锥形槽或V型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和/或所述第三凹槽为V型槽时,所述V型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和/或所述第三凹槽为锥形槽时,所述锥形槽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活动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的悬臂,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固定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同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第二支点元件和所述第三支点元件施加第二预压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马达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元件;
所述第二活动部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固定部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四侧壁和所述第五侧壁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第五侧壁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
所述第四侧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三侧壁的端面与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的端面之间通过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五侧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三侧壁的端面与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的端面之间通过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中的另一个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件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之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收容磁性元件;
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支点元件与所述第三支点元件之间的导磁件,所述导磁件与所述磁性元件之间的磁力用于对所述第二支点元件和所述第三支点元件施加第三预压力。
20.一种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
活动部,用于与光学元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光学元件用于将沿第一方向入射的光线调整至沿第二方向传输,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致动部,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围绕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其中,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中的一者为第一部件,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中的另一者为第二部件;
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支点元件和第三支点元件,所述第二支点元件和所述第三支点元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点元件包括第二弧面,所述第三支点元件包括第三弧面;
所述第二部件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二支点元件的至少部分,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弧面相接触,所述第三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三支点元件的至少部分,且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三弧面相接触;
当所述致动部驱动所述活动部绕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二弧面承靠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所述第三弧面承靠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以限制所述活动部围绕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面的旋转中心与所述第三弧面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点元件和所述第三支点元件为滚珠;或者,所述第二支点元件和所述第三支点元件为所述第一部件朝所述第二部件延伸的凸起。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槽为锥形槽或V型槽;和/或
所述第三凹槽为锥形槽或V型槽。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和/或所述第三凹槽为V型槽时,所述V型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和/或所述第三凹槽为锥形槽时,所述锥形槽用于限制所述活动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26.根据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的悬臂,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同所述活动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面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用于所述弹性件对所述第二支点元件和所述第三支点元件施加第二预压力。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马达包括两个所述弹性元件;
所述活动部包括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固定部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四侧壁和所述第五侧壁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第五侧壁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
所述第四侧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三侧壁的端面与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的端面之间通过两个所述弹性元件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五侧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三侧壁的端面与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的端面之间通过两个所述弹性元件中的另一个相连。
29.根据权利要求2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件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之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收容磁性元件;
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支点元件与所述第三支点元件之间的导磁件,所述导磁件与所述磁性元件之间的磁力用于对所述第二支点元件和所述第三支点元件施加第三预压力。
30.一种光学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元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音圈马达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光学元件用于将沿第一方向入射的光线调整至沿第二方向传输,所述音圈马达用于驱动所述光学元件转动。
3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组、图像传感器和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光学防抖组件,所述镜组用于将从所述光学元件入射的光线经过处理后投射在所述图像传感器上。
3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陀螺仪、处理单元以及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陀螺仪用于采集所述电子设备的抖动信息,并且将所述抖动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抖动信息控制所述音圈马达驱动所述光学元件进行抖动补偿。
CN202211541415.0A 2022-12-02 2022-12-02 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5956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1415.0A CN117595602A (zh) 2022-12-02 2022-12-02 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1415.0A CN117595602A (zh) 2022-12-02 2022-12-02 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5602A true CN117595602A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12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41415.0A Pending CN117595602A (zh) 2022-12-02 2022-12-02 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956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42743B1 (ko)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180097228A (ko)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13572918B (zh) 潜望式连续光变模组及相应的多摄模组
EP4318508A1 (en) Actuator device
CN109327571B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KR102354161B1 (ko) 광 굴절식 카메라 모듈용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4381107U (zh) 相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3050340B (zh) 相机模块
CN213633958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7595602A (zh) 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230011048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CN114114595A (zh) 一种镜头模组、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14531523A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CN114449158A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CN114125198A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428436A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EP4286936A1 (en) Actuator device
US20240069409A1 (en) Camera module
US20240163557A1 (en) Actuator device
CN117223292A (zh) 相机致动器及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装置和光学装置
KR20230001389A (ko) 액추에이터 장치 및 카메라 장치
JP2023522418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移動端末機
KR20220133044A (ko) 액추에이터 장치
KR20220136830A (ko) 반사부재 구동 장치
KR20220157810A (ko) 액추에이터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