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5198A -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5198A
CN114125198A CN202010905921.8A CN202010905921A CN114125198A CN 114125198 A CN114125198 A CN 114125198A CN 202010905921 A CN202010905921 A CN 202010905921A CN 114125198 A CN114125198 A CN 1141251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coil
magnet
camera module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59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戎琦
袁栋立
王启
常树杭
刘冰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59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51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5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51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壳体;被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光反射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对应于所述光反射元件的透镜组,其中,所述透镜组包括至少二透镜组单元,所述至少二透镜组单元中包含仅具有一片光学透镜的第一透镜组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感光组件,其中,所述透镜组被保持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上;以及,适于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的驱动组件。这样,简化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结构,并进一步缩减其整体尺寸。

Description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模组领域,且更为具体地,涉及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消费者对于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的摄像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渐出现了要求实现光学防抖、背景虚化、夜间拍摄、远景拍摄等要求。
远景拍摄所需的摄像模组配置与终端设备的小型化和薄型化发展趋势相矛盾:为了实现远景拍摄,摄像模组需要具有更大的焦距,在传统的直线式的模组设计中,这必然导致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的增加(尤其是高度尺寸),影响摄像模组在终端设备上的应用。
为此,市场上提出了一种通过转折光路的方案来实现远景拍摄,即,在摄像模组内设置用于转折光路的光反射元件(例如,棱镜)以形成潜望式摄像模组,如图1所示。相较于常规的直线式摄像模组,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光学系统较为特殊,其通过光路的弯折来增大模组的焦距,而其高度尺寸却与直线式模组相近,因此,能满足终端设备的组装要求。
然而,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设计方案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如图1所示,常规潜望式摄像模组通常采用转动光反射元件1P的方式来实现自动光学防抖。然而,在潜望式摄像模组中,诸如棱镜之类的光反射元件1P具有相对较大的尺寸,即,光反射元件1P占用较大的空间会导致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难以缩减。并且,由于用于转动光转折元件1P的驱动机构2P的存在,导致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需进一步地被扩增。
其次,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通常采用移动整个光学镜头3P的方式来实现光学对焦。然而,由于光学镜头3P的整体尺寸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在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横向空间内预留较大的空间,导致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在其长宽方向上的尺寸难以缩减。并且,由于整个光学镜头3P具有相对较大的重量,因此,用于驱动光学镜头3P移动的驱动元件4P需要提供较大的驱动力,这导致驱动元件4P内部结构变得复杂而导致其尺寸增加,进而进一步地影响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用于潜望式潜望式摄像模组的设计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透镜组中包含仅具有一片光学透镜的第一透镜组单元,并且,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在结构上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来调整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光学性能,通过这样的方式,简化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使得其整体尺寸降低。
本申请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在所述透镜组所包含的透镜组单元中具有最轻的重量,因此,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的驱动组件所要求提供的驱动力也得以缩减,从而所述驱动组件的结构可得以简化且其尺寸得以降低,以使得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可得以降低。
本申请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移动相当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在所述透镜组的内部移动,也就是,在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的过程中,所述透镜组整体所占据的尺寸不变,因此,在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内部无需为所述透镜组的整体移动预留空间,从而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可得以缩减。
本申请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在所述透镜组中所处的位置使得其具有相对较高的后焦感度,即,相对较小的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的移动量便能够实现较大的后焦位移量,也就是,在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相对较小位移的前提下便能够实现光学对焦,因此,所述透镜组的整体尺寸能够得以缩减,从而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可得以缩减。
本申请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通过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能够实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光学对焦和光学防抖功能,也就是,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光学性能调整机制都部署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通过这样的方式,简化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设计。
本申请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没有为所述光学反射元件配置驱动机构以实现光学防抖,也就是,所述光学反射元件没有设置驱动机构,因此,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能够被简化,以使得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可得以缩减。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其包括:壳体;被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光反射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对应于所述光反射元件的透镜组,其中,所述透镜组包括至少二透镜组单元,所述至少二透镜组单元中包含仅具有一片光学透镜的第一透镜组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感光组件,其中,所述透镜组被保持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上;以及,适于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的驱动组件。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至少二透镜组单元包括至少三透镜组单元,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的位置位于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之中。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包括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第二透镜组单元和第三透镜组单元,所述第二透镜组单元邻近于所述光反射元件、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邻近于所述感光组件,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单元和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之间。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是所述至少二透镜组单元中重量最轻的一个透镜组单元。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是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中重量最轻的一个透镜组单元。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进一步包括用于收容所述光学透镜的第一镜筒单元;所述第二透镜组单元包括第二镜筒单元和被收容于所述第二镜筒单元内的至少一光学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包括第三镜筒单元和被收容于所述第三镜筒单元内的至少一光学透镜。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沿着所述感光组件所设定的感光路径相对于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中其他透镜组单元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的第一驱动元件。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的第二驱动元件。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用于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的第二驱动元件。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底板、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且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的载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以与所述底板相配合形成用于收容所述载体的外壳。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线圈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磁铁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线圈,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被导通时,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磁铁相互作用以驱动载体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二磁铁,以及,第三线圈和第三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三磁铁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另一侧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作用以及所述第三线圈与所述第三磁铁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载体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二磁铁,以及,第三线圈和第三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磁铁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另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相邻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又一侧,所述第三磁铁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相邻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又一侧且对应于所述所述第三线圈,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作用以及所述第三线圈与所述第三磁铁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载体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二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被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磁铁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底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载体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包括4个所述第二线圈和4个所述第二磁铁,其中,4个所述第二线圈被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四个转角处,4个所述第二磁铁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底侧的四个转角处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被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线圈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底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磁铁,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被导通时,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磁铁相互作用以驱动载体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二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被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磁铁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底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载体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驱动组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6mm,其长度尺寸小于或等于10mm、以及,其宽度尺寸小于16mm。
在根据本申请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高度尺寸小于或等于7mm、其长度尺寸小于或等于33mm、以及,其宽度尺寸小于或等于18mm。
根据本申情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申请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图示了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示意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3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4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5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感光组件的示意图。
图6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所述感光组件的线路板的示意图。
图7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中驱动组件和第一透镜组单元的示意图。
图8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中驱动组件和第一透镜组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图9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变形实施的示意图。
图10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变形实施中驱动组件和第一透镜组单元的示意图。
图11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另一变形实施的示意图。
图12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另一变形实施中驱动组件和第一透镜组单元的示意图。
图13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另一变形实施中驱动组件和第一透镜组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图14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又一变形实施的示意图。
图15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又一变形实施中驱动组件和第一透镜组单元的示意图。
图16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再一变形实施的示意图。
图17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又一变形实施的示意图。
图18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示意性潜望式摄像模组
如图2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潜望式摄像模组被阐明,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沿着其感光路径,依次包括光反射元件11、对应于所述光反射元件11的透镜组12和对应于所述透镜组12的感光组件13。如图5所示,所述感光组件13包括线路板131、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131的感光芯片132、设置于所述线路板131的封装部133以及被安装于所述封装部133的滤光元件134,其中,所述感光芯片132的感光路径形成所述感光组件13的感光路径,所述滤光元件134被保持于所述感光路径上以用于对进入所述感光组件13的成像光线进行过滤。如图6所示,所述线路板131包括线路板主板135、延伸电路板136和延伸于所述延伸电路板136与所述线路板主板135之间的软板连接板137,其中,所述感光芯片132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主板135、在所述延伸电路板136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电连接于外部电子设备的连接器(图中未示意)。
在成像过程中,成像光线经过光反射元件11的转折进入所述透镜组12,所述透镜组12对成像光线具有汇聚成像的作用以将成像光线汇聚至所述感光组件13并进行成像。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光反射元件11、所述透镜组12和所述感光组件13被封装于壳体14内,以通过所述壳体14防止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部件被污染。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光反射元件11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4的端部并且在所述壳体14的对应端部设有开口,从而当所述光反射元件11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4的端部时,其朝向于外界以用于接收并改变进入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成像光线。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光反射元件11包括棱镜载体112和安装于所述棱镜载体112的反射棱镜111,所述反射棱镜111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和反射面,其中,在成像过程中,外界光线从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反射棱镜111,然后在其反射面上发生90°反射并从其出光面射出,以实现成像光线由竖直方向到水平方向的转折。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光反射元件11还可以被实施为其他能够实现将成像光线改变90°的光学元件,例如,反射镜、平面镜等,对此,并不为本申请所局限。
如前所述,在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通常采用驱动机构转动光反射元件(即,所述反射棱镜和所述棱镜载体)的方式以实现自动防抖功能,这导致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难以在尺寸上进行缩减。相应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选择通过其他机制来实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光学防抖功能,而取消为所述光反射元件11配置的驱动机构,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光反射元件11的结构能够被简化。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棱镜111通过粘贴或嵌合的方式被组装于所述棱镜载体112内,以使得所述反射棱镜111与所述棱镜载体112在结构上实现集成配置,以使得所述光反射元件11具有相对更为紧凑且小巧的结构和尺寸配置。并且,通过将所述反射棱镜111和所述棱镜载体112在结构上进行集成配置,还可以防止在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移动或使用的过程中所述反射棱镜111自所述棱镜载体112脱离或者相对于所述棱镜载体112发生错位。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透镜组12包括至少二透镜组单元,也就是说,所述透镜组12为具有分体式结构的光学镜头,其由至少二透镜组单元构成。特别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二透镜组单元中包含仅具有一片光学透镜的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即,在所述透镜组12中存在一个非常特殊的透镜组单元(即,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其中,该透镜组单元仅具有一片光学透镜120。也就是说,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透镜组12的光学系统设计中包括仅具有一片光学透镜120的透镜组单元。特别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透镜组12中配置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的目的在于:将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作为驱动组件(在后续描述中会详细描述)驱动控制的对象,以实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光学性能的调整,这里,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光学性能的调整包括光学对焦、光学防抖等。
优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二透镜组单元包括至少三透镜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的位置位于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之中。特别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之所以将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设置于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之中,其原因在于:设置于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之中的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相较于设置于端部的透镜组单元具有相对较高的后焦感度,即,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诉感光路径发生相对较小的位移量就可以实现较大的光学后焦移动量。
在如图2至图4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透镜组12包括三个透镜组单元,分别为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第二透镜组单元122和第三透镜组单元123,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单元122邻近于所述光反射元件11、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123邻近于所述感光组件13,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单元122和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123之间。更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包括一片所述光学透镜120和用于收容一片所述光学透镜120的第一镜筒单元124;所述第二透镜组单元122包括第二镜筒单元125和被收容于所述第二镜筒单元125内的至少一光学透镜120;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123包括第三镜筒单元126和被收容于所述第三镜筒单元126内的至少一光学透镜120。也就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所述第二透镜组单元122和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123分别具有镜筒结构,以使得其在结构上相互分立。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进一步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的驱动组件15,以通过所述驱动组件15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来实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光学对焦和/或光学防抖。应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因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仅具有一片光学透镜120,因此,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具有相对较轻的重量,使得所述驱动组件15仅需提供相对较小的驱动力,从而所述驱动组件15的结构能够更为简化且具有相对更小的尺寸。优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是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中重量最轻的一个透镜组单元。并且,由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具有相对较高的后焦感度,即,所述驱动组件15仅需要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相对较小的位移量便能够实现光学对焦。
还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在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中驱动整个光学镜头来实现光学对焦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15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所述透镜组12内移动,也就是,在实现光学对焦的过程中,所述透镜组12的整体尺寸保持不变,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需在所述壳体14内为所述透镜组12的移动预留空间,因此,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长宽尺寸能够得以缩减。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驱动组件15,包括底板151、安装于所述底板151上且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的载体152、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151以与所述底板151相配合形成用于收容所述载体152的外壳153。并且,所述驱动组件15,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述感光组件13所设定的感光路径相对于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中其他透镜组单元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的第一驱动元件154。
更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54包括第一线圈1541和第一磁铁1542,所述第一线圈1541被设置于所述载体152的沿光轴方向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一磁铁1542被设置于所述外壳153的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线圈1541,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54被导通时,所述第一线圈1541与所述第一磁铁1542相互作用以驱动载体152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线圈1541被实施为一个线圈,并且,在所述第一线圈1541相对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一磁铁1542,其中,所述第一磁铁1542正对着所述第一线圈1541的一面既有N级也有S级,从而当所述第一线圈1541被通电导通时,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能够与所述第一磁铁1542相配合产生对齐于所述感光路径的作用力,以驱动所述载体152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
如图2至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15进一步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的第二驱动元件155。
更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包括第二线圈1551和第二磁铁1552,以及,第三线圈1553和第三磁铁1554,其中,所述第二线圈1551和所述第三线圈1553被设置于所述载体152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1541的另一侧壁上,所述第二磁铁1552和所述第三磁铁1554被设置于所述外壳153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磁铁1542的另一侧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1551和所述第三线圈1553,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线圈1551与所述第二磁铁1552相互作用以及所述第三线圈1553与所述第三磁铁1554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载体152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二线圈1551被实施为一个线圈,所述第三线圈1553被实施为一个线圈、所述第二磁铁1552被实施为一个磁铁、所述第三磁铁1554被实施为一个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磁铁1552与所述第三磁铁1554正对着所述第二线圈1551和所述第三线圈1553的一面同时设有N级和S级,从而当所述第二线圈1551和所述第三线圈1553被通电导通时,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能够与所述第二磁铁1552和所述第三磁铁1554相配合产生垂直于所述感光路径的作用力,以驱动所述载体152并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本申请中,第一线圈1541、第二线圈1551、第三线圈1553和第一磁铁1542、第二磁铁1552、第三磁铁1554的具体数量并不是本申请的限制。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光学对焦和光学防抖机制都通过所述驱动组件15作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来实现。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自动对焦时,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还能够同步地进行光学防抖,当然,也可以单独进行光学防抖或者光学对焦。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的自动对焦的移动距离为360um、光学防抖的移动距离为±160um。
应可以理解,在具体部署所述驱动组件15时,所述第一线圈1541和所述第一磁铁1542、所述第二线圈1551和所述第二磁铁1552,以及,所述第三线圈1553和所述第三磁铁1554的位置可以进行对调,即,将线圈设置于所述外壳153上而将磁铁设置于所述载体152上。
进一步地,为了导通所述驱动组件15,所述驱动组件15还包括至少一引脚,所述引脚从所述外壳153延伸出来,并与位于所述外壳153底部的驱动线路板156电连接,以便从所述驱动线路板156获取电能。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路板156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131的所述延伸电路板136。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延伸电路板136上还设有处理芯片139,其中,所述处理芯片139可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组件15,以实现光学对焦和光学防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15的高度小于或等于6mm,其长度尺寸小于或等于10mm、以及,其宽度尺寸小于16mm。而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设计,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尺寸配置可实现为:其高度尺寸小于或等于7mm、其长度尺寸小于或等于33mm、以及,其宽度尺寸小于或等于18mm。
图9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一变形实施的示意图。图10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变形实施中驱动组件15和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的示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变形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15,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述感光组件13所设定的感光路径相对于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中其他透镜组单元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的第一驱动元件154。所述驱动组件15,进一步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的第二驱动元件155。也就是,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光学对焦和光学防抖机制都通过所述驱动组件15作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来实现。
更具体地,如图10所示,在该变形实施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54包括第一线圈1541和第一磁铁1542,所述第一线圈1541被设置于所述载体152的沿光轴方向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一磁铁1542被设置于所述外壳153的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线圈1541,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54被导通时,所述第一线圈1541与所述第一磁铁1542相互作用以驱动载体152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线圈1541被实施为一个线圈,并且,在所述第一线圈1541相对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一磁铁1542,其中,所述第一磁铁1542正对着所述第一线圈1541的一面既有N级也有S级,从而当所述第一线圈1541被通电导通时,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能够与所述第一磁铁1542相配合产生对齐于所述感光路径的作用力,以驱动所述载体152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
更具体地,如图10所示,在该变形实施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包括第二线圈1551和第二磁铁1552,以及,第三线圈1553和第三磁铁1554,其中,所述第二线圈1551被设置于所述载体152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1541的另一侧壁上,所述第二磁铁1552被设置于所述外壳153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磁铁1542的另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1551;所述第三线圈1553被设置于所述载体152的相邻于所述第一线圈1541的又一侧,即所述第三线圈1553位于所述载体152沿光轴方向的一出光侧或入光侧,所述第三磁铁1554被设置于所述外壳153的相邻于所述第一磁铁1542的又一侧且对应于所述所述第三线圈1553,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线圈1551与所述第二磁铁1552相互作用以及所述第三线圈1553与所述第三磁铁1554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载体152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也就是,在该变形实施中,所述第二线圈1551和所述第二磁铁1552,以及,所述第三线圈1553和所述第三磁铁1554的设置位置作出调整。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包括2个所述第三线圈1553和2个所述第三磁铁1554,其中,2个所述第三线圈1553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152沿光轴方向的一出光侧或入光侧上,2个所述第三磁铁1554被设置于所述外壳153的相邻于所述第一磁铁1542的又一侧且对应于所述所述第三线圈1553,这样,在通过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以进行光学防抖时,调整会更加平滑且稳定。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二线圈1551被实施为一个线圈,所述第三线圈1553被实施为一个线圈、所述第二磁铁1552被实施为一个磁铁、所述第三磁铁1554被实施为一个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磁铁1552与所述第三磁铁1554正对着所述第二线圈1551和所述第三线圈1553的一面同时设有N级和S级,从而当所述第二线圈1551和所述第三线圈1553被通电导通时,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能够与所述第二磁铁1552和所述第三磁铁1554相配合产生垂直于所述感光路径的作用力,以驱动所述载体152并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应可以理解,在具体部署所述驱动组件15时,所述第一线圈1541和所述第一磁铁1542、所述第二线圈1551和所述第二磁铁1552,以及,所述第三线圈1553和所述第三磁铁1554的位置可以进行对调,即,将线圈设置于所述外壳153上而将磁铁设置于所述载体152上。
本申请中,第一线圈1541、第二线圈1551、第三线圈1553和第一磁铁1542、第二磁铁1552、第三磁铁1554的具体数量并不是本申请的限制。
图11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另一变形实施的示意图。图13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另一变形实施中驱动组件15和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的爆炸示意图。图12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另一变形实施中驱动组件15和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的示意图。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15,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述感光组件13所设定的感光路径相对于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中其他透镜组单元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的第一驱动元件154。所述驱动组件15,进一步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的第二驱动元件155。也就是,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光学对焦和光学防抖机制都通过所述驱动组件15作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来实现。
更具体地,如图11至13所示,在该变形实施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54包括第一线圈1541和第一磁铁1542,所述第一线圈1541被设置于所述载体152的沿光轴方向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一磁铁1542被设置于所述外壳153的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线圈1541,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54被导通时,所述第一线圈1541与所述第一磁铁1542相互作用以驱动载体152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54包括2个所述一线圈和2个所述第一磁铁1542,其中,2个所述第一线圈1541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152沿光轴方向的相对的两侧,2个所述第一磁铁1542被设置于所述外壳153的相对的两侧且对应于所述所述第一线圈1541。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线圈1541被实施为一个线圈,所述第一磁铁1542被实施为一个磁铁,并且,在所述第一线圈1541相对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一磁铁1542,其中,所述第一磁铁1542正对着所述第一线圈1541的一面既有N级也有S级,从而当所述第一线圈1541被通电导通时,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能够与所述第一磁铁1542相配合产生对齐于所述感光路径的作用力,以驱动所述载体152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
更具体地,如图11至13所示,在该变形实施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包括第二线圈1551和第二磁铁1552,其中,所述第二线圈1551被设置于所述底板151,所述第二磁铁1552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152的底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1551,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线圈1551与所述第二磁铁1552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载体152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包括4个所述第二线圈1551和4个所述第二磁铁1552,其中,4个所述第二线圈1551被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151的四个转角处,4个所述第二磁铁1552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152的底侧的四个转角处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1551,这样,在通过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以进行光学防抖时,调整会更加平滑且稳定。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线圈1551被实施为一个线圈、所述第二磁铁1552被实施为一个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磁铁1552正对着所述第二线圈1551的一面同时设有N级和S级,从而当所述第二线圈1551被通电导通时,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能够与所述第二磁铁1552相配合产生垂直于所述感光路径的作用力,以驱动所述载体152并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应可以理解,在具体部署所述驱动组件15时,所述第一线圈1541和所述第一磁铁1542、所述第二线圈1551和所述第二磁铁1552,的位置可以进行对调,即,将线圈设置于所述外壳153上而将磁铁设置于所述载体152上。
本申请中,第一线圈1541、第二线圈1551和第一磁铁1542、第二磁铁1552的具体数量并不是本申请的限制。
图14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又一变形实施的示意图。图15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又一变形实施中驱动组件15和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的示意图。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15,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述感光组件13所设定的感光路径相对于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中其他透镜组单元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的第一驱动元件154。所述驱动组件15,进一步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的第二驱动元件155。也就是,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光学对焦和光学防抖机制都通过所述驱动组件15作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来实现。
更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54包括第一线圈1541和第一磁铁1542,所述第一磁铁1542被设置于所述底板151,所述第一线圈1541被设置于所述载体152的底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磁铁1542,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54被导通时,所述第一线圈1541与所述第一磁铁1542相互作用以驱动载体152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54包括2个所述一线圈和2个所述第一磁铁1542,其中,2个所述第一线圈1541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152的底侧并相对设置,2个所述第一磁铁1542被设置于所述底板151并相对设置,且对应于所述所述2个第一线圈1541。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线圈1541被实施为一个线圈,并且,在所述第一线圈1541相对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一磁铁1542,其中,所述第一磁铁1542正对着所述第一线圈1541的一面既有N级也有S级,从而当所述第一线圈1541被通电导通时,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能够与所述第一磁铁1542相配合产生对齐于所述感光路径的作用力,以驱动所述载体152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
更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包括第二线圈1551和第二磁铁1552,其中,所述第二线圈1551被设置于所述底板151,所述第二磁铁1552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152的底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1551,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线圈1551与所述第二磁铁1552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载体152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也就是说,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54的第一线圈1541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的线圈被同时设置于所述底板151,且,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54的第一磁铁1542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的第二磁铁1552被同时设置于所述载体152的底侧。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包括2个所述第二线圈1551和2个所述第二磁铁1552,其中,2个所述第二线圈1551被设置于所述底板151的两侧,2个所述第二磁铁1552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152的底侧且对应于2个所述第二线圈1551,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55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线圈1551与所述第二磁铁1552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载体152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线圈1551被实施为一个线圈、所述第二磁铁1552被实施为一个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磁铁1552正对着所述第二线圈1551的一面同时设有N级和S级,从而当所述第二线圈1551被通电导通时,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能够与所述第二磁铁1552相配合产生垂直于所述感光路径的作用力,以驱动所述载体152并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应可以理解,在具体部署所述驱动组件15时,所述第一线圈1541和所述第一磁铁1542、所述第二线圈1551和所述第二磁铁1552,的位置可以进行对调,即,将线圈设置于所述外壳153上而将磁铁设置于所述载体152上。
本申请中,第一线圈1541、第二线圈1551和第一磁铁1542、第二磁铁1552的具体数量并不是本申请的限制。
图16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再一变形实施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15,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述感光组件13所设定的感光路径相对于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中其他透镜组单元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的第一驱动元件154。所述驱动组件15,进一步包括用于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123在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123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的第二驱动元件155。也就是,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光学对焦和光学防抖机制都通过所述驱动组件15作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和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123来实现。
图17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又一变形实施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15,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的的第二驱动元件155。所述驱动组件15,进一步包括用于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沿着所述感光组件13所设定的感光路径相对于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中其他透镜组单元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的第一驱动元件154。也就是,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光学对焦和光学防抖机制都通过所述驱动组件15作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和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123来实现,其中,通过所述驱动组件15的第一驱动元件154作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以实现光学对焦和一个方向的光学防抖、且,通过所述驱动组件15的第二驱动元件155作用于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123以实现另一方向的光学防抖。
综上,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被阐明,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透镜组12中包含仅具有一片光学透镜120的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并且,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在结构上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来调整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光学性能,通过这样的方式,简化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结构,使得其整体尺寸降低。
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透镜组12中包含仅具有一片光学透镜120的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并且,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在结构上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来调整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光学性能,通过这样的方式,简化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结构,使得其整体尺寸降低。
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所述透镜组12所包含的透镜组单元中具有最轻的重量,因此,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的驱动组件15所要求提供的驱动力也得以缩减,从而所述驱动组件15的结构可得以简化且其尺寸得以降低,以使得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整体尺寸可得以降低。
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移动相当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所述透镜组12的内部移动,也就是,在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的过程中,所述透镜组12整体所占据的尺寸不变,因此,在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内部无需为所述透镜组12的整体移动预留空间,从而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整体尺寸可得以缩减。
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在所述透镜组12中所处的位置使得其具有相对较高的后焦感度,即,相对较小的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的移动量便能够实现较大的后焦位移量,也就是,在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相对较小位移的前提下便能够实现光学对焦,因此,所述透镜组12的整体尺寸能够得以缩减,从而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整体尺寸可得以缩减。
并且,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通过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能够实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光学对焦和光学防抖功能,也就是,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光学性能调整机制都部署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121,通过这样的方式,简化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结构设计。
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中,没有为所述光学反射元件配置驱动机构以实现光学防抖,也就是,所述光学反射元件没有设置驱动机构,因此,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结构能够被简化,以使得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整体尺寸可得以缩减。
示意性电子设备
图18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8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电子设备主体101和被组装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101的如上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10。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优选地被配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101的背面以被配置为后置摄像模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0)

1.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被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光反射元件;
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对应于所述光反射元件的透镜组,其中,所述透镜组包括至少二透镜组单元,所述至少二透镜组单元中包含仅具有一片光学透镜的第一透镜组单元;
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感光组件,其中,所述透镜组被保持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上;以及
适于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的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至少二透镜组单元包括至少三透镜组单元,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的位置位于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之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包括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第二透镜组单元和第三透镜组单元,所述第二透镜组单元邻近于所述光反射元件、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邻近于所述感光组件,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单元和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是所述至少二透镜组单元中重量最轻的一个透镜组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是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中重量最轻的一个透镜组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进一步包括用于收容所述光学透镜的第一镜筒单元;所述第二透镜组单元包括第二镜筒单元和被收容于所述第二镜筒单元内的至少一光学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包括第三镜筒单元和被收容于所述第三镜筒单元内的至少一光学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沿着所述感光组件所设定的感光路径相对于所述至少三透镜组单元中其他透镜组单元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的第一驱动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的第二驱动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用于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单元的第二驱动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底板、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且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的载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以与所述底板相配合形成用于收容所述载体的外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线圈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磁铁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线圈,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被导通时,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磁铁相互作用以驱动载体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二磁铁,以及,第三线圈和第三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三磁铁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另一侧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作用以及所述第三线圈与所述第三磁铁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载体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二磁铁,以及,第三线圈和第三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磁铁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另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相邻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又一侧,所述第三磁铁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相邻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又一侧且对应于所述所述第三线圈,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作用以及所述第三线圈与所述第三磁铁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载体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二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被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磁铁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底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载体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包括4个所述第二线圈和4个所述第二磁铁,其中,4个所述第二线圈被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四个转角处,4个所述第二磁铁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底侧的四个转角处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被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线圈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底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磁铁,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被导通时,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磁铁相互作用以驱动载体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沿着所述感光路径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二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被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磁铁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底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载体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单元在其所设定的垂直于感光路径的平面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6mm,其长度尺寸小于或等于10mm、以及,其宽度尺寸小于16mm。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18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高度尺寸小于或等于7mm、其长度尺寸小于或等于33mm、以及,其宽度尺寸小于或等于18mm。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
CN202010905921.8A 2020-09-01 2020-09-01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1251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5921.8A CN114125198A (zh) 2020-09-01 2020-09-01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5921.8A CN114125198A (zh) 2020-09-01 2020-09-01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5198A true CN114125198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60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5921.8A Pending CN114125198A (zh) 2020-09-01 2020-09-01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51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6299A (zh) * 2023-07-04 2023-08-0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9426A (zh) * 2014-10-31 2016-06-01 高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焦透镜组件以及可变焦的摄像模组
CN109151263A (zh) * 2017-06-16 2019-01-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10646913A (zh) * 2019-09-03 2020-01-03 炎坤微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潜望式透镜驱动装置及具有摄像头的电子设备
CN111025515A (zh) * 2018-10-10 2020-04-17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变焦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1045183A (zh) * 2019-12-31 2020-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175952A (zh) * 2019-12-31 2020-05-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1580237A (zh) * 2020-05-20 2020-08-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9426A (zh) * 2014-10-31 2016-06-01 高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焦透镜组件以及可变焦的摄像模组
CN109151263A (zh) * 2017-06-16 2019-01-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11025515A (zh) * 2018-10-10 2020-04-17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变焦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0646913A (zh) * 2019-09-03 2020-01-03 炎坤微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潜望式透镜驱动装置及具有摄像头的电子设备
CN111045183A (zh) * 2019-12-31 2020-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175952A (zh) * 2019-12-31 2020-05-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1580237A (zh) * 2020-05-20 2020-08-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6299A (zh) * 2023-07-04 2023-08-0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CN116546299B (zh) * 2023-07-04 2024-04-1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82829B (zh) 自动聚焦装置和照相机模块
CN212183604U (zh)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505370B (zh) 光转向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887521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737077A (zh) 光学镜头和电子装置
CN111835953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572918B (zh) 潜望式连续光变模组及相应的多摄模组
CN113489881A (zh)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747024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30528A (zh)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114883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633958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4125198A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315899B (zh) 摄像头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6601968A (zh) 传感器驱动致动器及包括其的摄像头模块
CN116567393A (zh) 单体双向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784027A (zh) 一种潜望式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531526A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组装方法
CN114449159A (zh) 用于光学防抖摄像模组的驱动结构及相应的摄像模组
CN114428433A (zh) 用于光学致动器的驱动结构及相应的摄像模组
WO2024067162A1 (zh) 用于光学防抖的光转向组件以及光学系统
CN110557525B (zh) 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
EP4141540A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7595602A (zh) 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314624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