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5013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5013A
CN117595013A CN202310907443.8A CN202310907443A CN117595013A CN 117595013 A CN117595013 A CN 117595013A CN 202310907443 A CN202310907443 A CN 202310907443A CN 117595013 A CN117595013 A CN 117595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ock arm
recess
height direction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074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超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95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50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避免连接器在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大型化。壳体(20)具有:凹部(35),在壳体(20)的外表面开口,向与相对于对方壳体80的嵌合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凹陷;锁臂(37),在凹部(35)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在嵌合方向延伸,为在壳体(20)及对方壳体(80)的嵌合过程中向高度方向一侧弹性变形的形状,将对方壳体(80)卡止成嵌合状态;阻挡部(49),划分凹部(35)的内底面(36);限制反转部(47),配置成相对于锁臂37向高度方向一侧离开,相对于阻挡部(49)从高度方向一侧对置;以及连结部(48),将锁臂(37)和限制反转部47连接成一体。限制反转部(47)以落入锁臂(37)的宽度内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备相互能嵌合的阴连接器壳体及阳连接器壳体。阴连接器壳体具有:在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开口的凹部;在凹部的内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锁臂;在凹部的内侧从锁臂的两侧缘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片;以及从阴连接器壳体的上表面向锁臂侧伸出的接受片。锁臂在阴连接器壳体及阳连接器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向下侧(高度方向一侧)弹性变形,在嵌合完成时弹性复原而将阴连接器壳体及阳连接器壳体卡止成嵌合状态。
接受片相对于伸出片从下侧对置。假设在锁臂钩挂电线等,锁臂被向上侧抬起时,则伸出片与接受片接触,可防止锁臂向反转方向的过量变形。具备这样的锁臂的防止反转结构的连接器也被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00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163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1443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因为凹部的内侧沿宽度方向排列配置有锁臂和伸出片,所以有可能凹部的开口宽度变大,进而连接器在宽度方向大型化。
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的情况下,与专利文献1的接受片对应的部分配置于比阴连接器壳体的主体部分靠上侧,因此有可能连接器在高度方向大型化。
因此,本公开以避免连接器在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大型化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能与对方壳体嵌合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
凹部,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开口,向与相对于所述对方壳体的嵌合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凹陷;锁臂,在所述凹部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在所述嵌合方向延伸,为在所述壳体及所述对方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向高度方向一侧弹性变形的形状,将所述对方壳体卡止成嵌合状态;阻挡部,划分所述凹部的内底面;限制反转部,配置成相对于所述锁臂向所述高度方向一侧离开,相对于所述阻挡部从所述高度方向一侧对置;以及连结部,将所述锁臂和所述限制反转部连接成一体,所述限制反转部以落入所述锁臂的宽度内的方式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供一种能避免在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大型化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壳体与对方壳体正规嵌合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安装有对方端子零件的对方壳体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从斜上方观看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壳体的后视图。
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壳体的主视图。
图7是壳体的俯视图。
图8是壳体的仰视图。
图9是安装有止动体的壳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能与对方壳体嵌合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凹部,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开口,向与相对于所述对方壳体的嵌合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凹陷;锁臂,在所述凹部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在所述嵌合方向延伸,为在所述壳体及所述对方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向高度方向一侧弹性变形的形状,将所述对方壳体卡止成嵌合状态;阻挡部,划分所述凹部的内底面;限制反转部,配置成相对于所述锁臂向所述高度方向一侧离开,相对于所述阻挡部从所述高度方向一侧对置;以及连结部,将所述锁臂和所述限制反转部连接成一体,所述限制反转部以落入所述锁臂的宽度内的方式配置。
当针对锁臂作用向与高度方向一侧成为反侧的反转方向的外力时,则限制反转部与阻挡部接触,可防止锁臂向反转方向的过量弹性变形。
特别是,根据上述结构,因为阻挡部划分凹部的内底面,所以能避免由于存在阻挡部的原因而使连接器在高度方向大型化。另外,通过限制反转部经由连结部与锁臂相连,从而以落入锁臂的宽度内的方式配置,因此能避免由于存在限制反转部的原因而使连接器在宽度方向大型化。
(2)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凹部在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位置具有收纳端子零件的腔,所述阻挡部配置于与所述腔重叠的高度范围。
根据上述结构,与阻挡部和腔在高度方向错位的情况相比,能更加抑制连接器的高度方向的大型化。
(3)优选的是,所述锁臂相对于所述阻挡部从高度方向另一侧对置,在与所述阻挡部之间具有挠曲空间。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锁臂与阻挡部接触,也可防止锁臂向高度方向一侧的过量弹性变形。特别是,防止锁臂向高度方向一侧及高度方向另一侧的过量弹性变形的结构集中地设置于阻挡部,因此能更加避免连接器的大型化,并且能实现结构的简化。
(4)优选的是,所述挠曲空间的高度大于所述限制反转部与所述阻挡部之间的高度。
根据上述结构,在壳体及对方壳体的嵌合过程中,能无障碍地实现锁臂向挠曲空间弹性变形的状态。另外,能在早期阶段阻止锁臂向反转方向过度弹性变形。
(5)优选的是,所述限制反转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主体部分中的嵌合方向后侧的端部,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限制反转部从所述嵌合方向后侧覆盖的覆盖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解除壳体及对方壳体的嵌合状态时,作业者能一边将手指贴靠于覆盖部一边将锁臂向高度方向一侧按压。由此,能顺利地进行解除操作,并且能维持作业者的手指不与限制反转部接触的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具体例。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具备能与对方壳体80嵌合的壳体20、收纳于壳体20的端子零件21、以及能将端子零件21卡止的止动体22。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壳体20及对方壳体80在嵌合开始时与对方侧相向的面侧设为前侧。上下方向以图1及图3的上下方向为基准。上下方向与高度方向同义。左右方向以图2及图6的左右方向为基准。左右方向与宽度方向同义。这些方向与连接器10搭载于车辆等的状态下的方向未必一致。图3中的附图标记“X”、“Y”以及“Z”分别表示前后方向、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
(对方壳体、对方端子零件)
对方壳体80为合成树脂制,详细未图示,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在前方开放的方筒状的罩部81。在罩部81的内侧突出地配置有多个对方端子零件82。各对方端子零件82是销状或者突片状的阳型端子。各对方端子零件82在宽度方向排列一列地配置于罩部81的内侧。如图2所示,在罩部81内侧的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对方端子零件82之间突出地配置有多个分隔壁83。在罩部81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外表面安装有金属制的固定构件85。对方壳体80借助固定构件85固定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另外,如图1所示,在罩部81的上壁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以向罩部81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锁定接受部84。
(壳体、端子零件、止动体)
壳体2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所示,与罩部81的内侧嵌合。如图3所示,壳体20具有在宽度方向长的扁平形状的壳体主体23(主体部分)。壳体主体23在与各分隔壁83对应的位置具有多个分隔凹部24,并在与各对方端子零件82对应的位置具有多个腔25。
各腔25在宽度方向排成一列地配置于壳体主体23的内侧。各腔25形成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如图1所示,在壳体主体23的各腔25中从后方插入端子零件21。端子零件21具有与腔25的内表面的台阶部分卡止的矛状部26,通过矛状部26,在壳体主体23的内侧初级防脱。
端子零件21在前部具有方筒状的连接部27,在后部与电线90的终端部连接。在壳体20及对方壳体80处于嵌合状态时,对方端子零件82插入到连接部27的内侧与其连接。
如图6所示,各分隔凹部24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地配置于沿宽度方向相邻的各腔25之间。各分隔凹部24形成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壳体主体23的前表面开口的槽形状,在上下方向贯穿壳体主体23。由于各分隔凹部24,壳体主体23在俯视时呈梳齿形状。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壳体20及对方壳体80处于嵌合状态时,在各分隔凹部24的内侧配置各分隔壁83。在沿宽度方向相邻的、端子零件21和对方端子零件82的连接部分之间,可确保与分隔壁83和分隔凹部24的沿面距离对应的绝缘距离较长。
如图8所示,在壳体主体23的下表面开设形成有止动体安装孔28。止动体安装孔28在壳体主体23的下表面中在宽度方向延伸,与各腔25及各分隔凹部24分别连通。如图1及图9所示,在止动体安装孔28中从下侧插入止动体22。
如图1所示,壳体主体23的下表面的后部侧在比前部侧高一级的位置具有平坦的端面29,端面29封堵止动体安装孔28。如图8所示,在壳体主体23的端面29形成有:仰视为L字形状的一对方形肋31,从左右两侧端延伸到后端;和中间肋32,在宽度方向中间部隔着后述的覆盖部55在左右方向成对。
止动体22为合成树脂制,详细未图示,如图1所示,具有板状的基部33和从基部33的前端立起的主体部34。主体部34的上端部进入各腔25的连通部分,与端子零件21的连接部27的后端对置地配置。通过主体部34配置成能与连接部27卡止,从而端子零件21在壳体主体23的内侧二级防脱。如图9所示,基部33在壳体主体23的下表面侧配置成被各方形肋31、各中间肋32及壳体主体23的前部侧限制错位的状态。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壳体主体23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开设形成有凹部35。凹部35形成方形凹状断面,在壳体主体23中遍及前后方向的全长而形成。上述的各腔25在壳体主体23中的隔着凹部35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排列配置有相同数量(本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为各四个)。
壳体20在壳体主体23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具有能弹性变形的锁臂37,锁臂37从凹部35的内底面36突出。如图7所示,锁臂37在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上以落入凹部35的范围内的方式配置。锁臂37具有:基端部38,从凹部35的内底面36立起;臂主体部39,从基端部38的上端向后方延伸;解除操作部41,从臂主体部39的后端部向上侧突出;以及锁定突出部42,从臂主体部39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突出。臂主体部39以在前后方向横穿在凹部35的内底面36开口的止动体安装孔28的上方的方式延伸。在锁臂37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形成有分割凹部43,分割凹部43为从基端部38切口到臂主体部39的后部的形状。
锁定突出部42经由分割凹部43分割成宽度方向两侧。解除操作部41的上表面成为在左右方向平坦的按压面44。如图5所示,在锁臂37的后表面形成有凹部45,凹部45遍及臂主体部39和解除操作部41而开口。凹部45在锁臂37的后表面形成在宽度方向长的狭缝形状。如图1所示,锁定突出部42及解除操作部41配置成向比壳体主体23的上表面(凹部35的上表面开口)靠上侧突出。
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壳体20及对方壳体80的嵌合过程中,通过锁定突出部42与锁定接受部84干涉,从而臂主体部39以将基端部38作为支点向下倾斜的方式移位。也就是说,锁臂37向下弹性变形。在壳体20及对方壳体80正规嵌合时,锁臂37弹性复原,臂主体部39返回原来姿势,如图1所示,锁定突出部42与锁定接受部84能卡止地对置。由此,壳体20及对方壳体80保持为嵌合状态。
在壳体主体23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形成有插通凹部46,插通凹部46从凹部35的内底面36贯穿到端面29。插通凹部46形成仰视为矩形的切口形状,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壳体主体23的后表面开口。如图9所示,插通凹部46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左右两侧的中间肋32之间。
如图3及图5所示,壳体20在从锁臂37(臂主体部39)的后端部向下方离开的位置具有限制反转部47,在锁臂37的后端部与限制反转部47之间具有将两部连接的连结部48。
连结部48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棱柱状或者矩形板状,形成在前后方向长的矩形的截面形状。连结部48的前后尺寸成为与解除操作部41的前后尺寸相同或者接近相同的尺寸。连结部48的上端与锁臂37的后端部的下表面连结成一体,连结部48的下端与限制反转部47的上表面连结成一体。连结部48使与限制反转部47连结的下端侧部分插通于插通凹部46的内侧。
壳体主体23在插通凹部46的左右两侧具有一对阻挡部49,一对阻挡部49划分凹部35的内底面36。各阻挡部49配置于与腔25的下部重叠的高度位置。如图5所示,各阻挡部49的下表面(朝向高度方向一侧的面)形成为与周围的端面29无台阶地连续的平坦的一侧阻挡面51,在高度方向上与限制反转部47的后述的一侧对置面54对置地配置。各阻挡部49的上表面(朝向高度方向另一侧的面)形成为与周围的内底面36无台阶地连续的平坦的另一侧阻挡面52,在高度方向与锁臂37的后端部的下表面对置地配置。锁臂37的后端部的下表面与阻挡部49的另一侧阻挡面52之间的空间成为挠曲空间53,挠曲空间53容许锁臂37在壳体20及对方壳体80的嵌合过程中弹性变形。
限制反转部47形成在宽度方向延伸的矩形板状,在宽度方向中间部与连结部48的下端连结。限制反转部47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分别与连结部48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无台阶地连续。限制反转部47在宽度方向上以落入锁臂37的宽度内、详细为锁臂37的最大宽度内(本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为解除操作部41的宽度内)的方式配置。另外,限制反转部47在高度方向上以落入壳体主体23的高度范围内的方式配置。
在限制反转部47的上表面,且在隔着其与连结部48的连结部分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一对一侧对置面54。各一侧对置面54沿着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平坦地配置,与各阻挡部49的一侧阻挡面51平行地对置。如图5所示,在锁臂37处于自然状态时,限制反转部47的一侧对置面54与阻挡部49的一侧阻挡面51之间的高度方向的分离距离(高度)与挠曲空间53的高度相比充分变小。此外,锁臂37、连结部48、限制反转部47及阻挡部49各自的后表面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壳体主体23的后表面相同的位置或者比壳体主体23的后表面向前方退缩的位置(参照图7及图8)。
如图3所示,壳体20在限制反转部47的后方具有覆盖部55。覆盖部55在俯视及仰视时呈门形框状,如图7及图8所示,具有:在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在前后方向较短地延伸的一对臂部56;和在宽度方向较长地延伸并与各臂部56的后端部连结的覆盖主体部57。各臂部56的前端分别与中间肋32的后表面连结成一体。覆盖主体部57与限制反转部47的后表面空开间隙地平行地对置,并以将限制反转部47的后表面从后侧(嵌合方向后侧)覆盖的方式配置。此外,限制反转部47的后表面与覆盖主体部57之间的间隙及限制反转部47的前表面与插通凹部46方对置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能与止动体安装孔28一起通过将止动体安装孔28成形的未图示的下侧移动模具成形(参照图8)。
(连接器的作用)
如上所述,壳体20及对方壳体80通过在锁臂37弹性变形后,锁定突出部42配置成能与锁定接受部84卡止,从而保持为嵌合状态。在锁臂37向挠曲空间53弹性变形的期间,锁臂37的后端部向下侧(高度方向一侧)移位,与锁臂37的后端部连成一体的连结部48及限制反转部47也向下侧移位。在此,连结部48相对于插通凹部46的插通部位向上部侧移位。限制反转部47与阻挡部49之间的分离距离变大。另一方面,锁臂37的后端部与阻挡部49之间的分离距离变小。但是,在壳体20及对方壳体80的嵌合过程中,只要锁臂37正规地弹性变形,锁臂37的后端部就不会与阻挡部49干涉。
在由于维护等情况使处于嵌合状态的壳体20及对方壳体80脱离时,需要解除锁定突出部42和锁定接受部84的卡止。在该情况下,作业者通过用拇指等手指按压解除操作部41的按压面44,将解除操作部41压下,从而能解除卡止。特别是,作业者通过一边使与按压按压面44的手指不同的手指、例如食指贴靠于覆盖部55一边将解除操作部41压下,从而能在不与限制反转部47接触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解除操作。
但是,在壳体20及对方壳体80嵌合前的状态下,有可能电线90等异物钩挂于包括解除操作部41的锁臂37的后端部,从而锁臂37的后端部被向上侧抬起。但是,在本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当锁臂37的后端部将要被向上侧抬起时,则限制反转部47的一侧对置面54与阻挡部49的一侧阻挡面51从下侧接触,可限制限制反转部47向上侧的移位。由此,与限制反转部47连成一体的锁臂37的后端部的移位也被限制。其结果,能防止锁臂37向反转方向过度弹性变形。
另外,在壳体20及对方壳体80嵌合前的状态下,当包括解除操作部41的锁臂37的后端部被意外压下时,则锁臂37的后端部能在向挠曲空间53正规弹性变形后与阻挡部49的另一侧阻挡面52接触。由此,也能防止锁臂37的后端部向下侧过度移位。
在本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锁臂37以落入凹部35的宽度内的方式配置,阻挡部49划分凹部35的内底面36,进一步地,限制反转部47与阻挡部49从下侧对置并以落入锁臂37的宽度内的方式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避免由于存在阻挡部49的原因而使连接器10在高度方向大型化。另外,也能避免由于存在限制反转部47的原因而使连接器10在宽度方向大型化。特别是,凹部35的开口宽度可以不变大,因此位于凹部35的宽度方向两侧的腔25间的间距也不必扩大。
另外,因为各阻挡部49配置于与各腔25重叠的高度范围,所以与各阻挡部49和各腔25在高度方向错位的情况相比,能更良好地抑制连接器10的高度方向的大型化。
另外,通过锁臂37与阻挡部49接触,也可防止锁臂37向下侧的过量弹性变形。特别是,防止锁臂37向上下两侧的过量弹性变形的结构集中地设置于阻挡部49,因此能更加避免连接器10的大型化,并且能实现结构的简化。
因为挠曲空间53的高度大于限制反转部47与阻挡部49之间的高度,所以能无障碍地实现锁臂37向挠曲空间53正规弹性变形的状态。另外,能在早期阶段阻止锁臂37向反转方向过度弹性变形。
进一步地,在解除壳体20及对方壳体80的嵌合状态时,作业者能一边使手指贴靠于覆盖部55一边将锁臂37的后端部向下侧,所以能顺利地进行解除操作。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上述实施方式1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阻挡部在凹部的俯视时成对地配置于宽度方向两侧。与此相对,根据其他实施方式,阻挡部也可以在凹部的俯视时仅配置于宽度方向一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阻挡部与凹部周围的内底面无台阶地连续地配置。与此相对,根据其他实施方式,阻挡部也可以从凹部周围的内底面具有台阶地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凹部在壳体主体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开口。与此相对,凹部也可以在壳体主体的上表面中的宽度方向一侧的端部从壳体主体的上表面开口到一侧面。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器
20:壳体
21:端子零件
22:止动体
23:壳体主体(主体部分)
24:分隔凹部
25:腔
26:矛状部
27:连接部
28:止动体安装孔
29:端面
31:方形肋
32:中间肋
33:基部
34:主体部
35:凹部
36:内底面
37:锁臂
38:基端部
39:臂主体部
41:解除操作部
42:锁定突出部
43:分割凹部
44:按压面
45:凹部
46:插通凹部
47:限制反转部
48:连结部
49:阻挡部
51:一侧阻挡面
52:另一侧阻挡面
53:挠曲空间
54:一侧对置面
55:覆盖部
56:臂部
57:覆盖主体部
80:对方壳体
81:罩部
82:对方端子零件
83:分隔壁
84:锁定接受部
85:固定构件
90:电线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具备能与对方壳体嵌合的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
凹部,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开口,向与相对于所述对方壳体的嵌合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凹陷;
锁臂,在所述凹部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在所述嵌合方向延伸,为在所述壳体及所述对方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向高度方向一侧弹性变形的形状,将所述对方壳体卡止成嵌合状态;
阻挡部,划分所述凹部的内底面;
限制反转部,配置成相对于所述锁臂向所述高度方向一侧离开,相对于所述阻挡部从所述高度方向一侧对置;以及
连结部,将所述锁臂和所述限制反转部连接成一体,
所述限制反转部以落入所述锁臂的宽度内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凹部在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位置具有收纳端子零件的腔,
所述阻挡部配置于与所述腔重叠的高度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臂相对于所述阻挡部从高度方向另一侧对置,在与所述阻挡部之间具有挠曲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挠曲空间的高度大于所述限制反转部与所述阻挡部之间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限制反转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主体部分中的嵌合方向后侧的端部,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限制反转部从所述嵌合方向后侧覆盖的覆盖部。
CN202310907443.8A 2022-08-16 2023-07-21 连接器 Pending CN1175950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29626 2022-08-16
JP2022129626A JP2024026985A (ja) 2022-08-16 2022-08-16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5013A true CN117595013A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12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07443.8A Pending CN117595013A (zh) 2022-08-16 2023-07-2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26985A (zh)
CN (1) CN11759501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26985A (ja)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67202B2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US6179643B1 (en) Connector lock mechanism
EP1592091A1 (en) A connector and an intermediate connector
JP2008543026A (ja) 端子位置保証装置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0534951B (zh) 连接器
EP3687004A1 (en) Connector device equipped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CN101740946A (zh) 连接器
JPH07302648A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結合検知構造
KR20190118949A (ko) 접속 구조물 및 커넥터
CN113851880B (zh) 连接器
CN114759401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N114080734B (zh) 连接器
US10381781B2 (en) Sealed connector with slide lever assisted mating
CN117595013A (zh) 连接器
CN112821134B (zh) 连接器
CN116848737A (zh) 连接器
JP7275274B2 (ja) コネクタ
CN111725652B (zh) 连接器
CN112886324A (zh) 电连接装置
CN112952450B (zh) 连接器
JP7389405B2 (ja) コネクタ
CN114830458B (zh) 连接器
US20230198191A1 (en) Connector
CN112952410B (zh) 连接器
US20240006808A1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