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1041A - 隔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1041A
CN117581041A CN202180099958.9A CN202180099958A CN117581041A CN 117581041 A CN117581041 A CN 117581041A CN 202180099958 A CN202180099958 A CN 202180099958A CN 117581041 A CN117581041 A CN 117581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isolation
rubber tube
isolation rubber
vibration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99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川真央
佐藤俊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log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olog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olog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ologi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81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10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pring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隔振装置(1),该隔振装置(1)具备:第1隔振橡胶筒(11),其将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在第1方向上相互连结;第2隔振橡胶筒(12),其将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个构件在第1方向上夹在该第2隔振橡胶筒(12)与第1隔振橡胶筒(11)之间;以及支承构件(13),其将第2隔振橡胶筒(12)在第1方向上夹在该支承构件(13)与一个构件之间,第1隔振橡胶筒(11)和第2隔振橡胶筒(12)设置为各自的中心轴线(O)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姿势,在第1隔振橡胶筒(11)和第2隔振橡胶筒(12)中的至少一者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分别形成有周槽(15)。

Description

隔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装置。本申请基于2021年6月29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21-107982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公知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这样的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具备:第1隔振橡胶筒,其将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在第1方向上相互连结;第2隔振橡胶筒,将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个构件在第1方向上夹在该第2隔振橡胶筒与第1隔振橡胶筒之间;以及支承构件,将第2隔振橡胶筒在第1方向上夹在该支承构件与所述一个构件之间,第1隔振橡胶筒和第2隔振橡胶筒设置为各自的中心轴线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姿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505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所述以往的隔振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例如在第2隔振橡胶筒沿第1方向压缩变形的过程中,起因于第2隔振橡胶筒中的沿着第1方向的所述一个构件侧的端部在径向上发生变形等,第2隔振橡胶筒在第1方向上未笔直地压缩变形而是歪斜地变形,第2隔振橡胶筒的静刚度降低,第2隔振橡胶筒的耐久性的确保等较为困难。
该问题对于第1隔振橡胶筒而言也有可能同样地产生。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状况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易于使第1隔振橡胶筒和第2隔振橡胶筒中的至少一者在第1方向上笔直地压缩变形的隔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达成这样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是一种隔振装置,其具备:第1隔振橡胶筒,其将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在第1方向上相互连结;第2隔振橡胶筒,其将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个构件在所述第1方向上夹在该第2隔振橡胶筒与所述第1隔振橡胶筒之间;以及支承构件,其将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在所述第1方向上夹在该支承构件与所述一个构件之间,所述第1隔振橡胶筒和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设置为各自的中心轴线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的姿势,在所述第1隔振橡胶筒和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中的至少一者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分别形成有周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易于使第1隔振橡胶筒和第2隔振橡胶筒中的至少一者在第1方向上笔直地压缩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为一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第2隔振橡胶筒在第1方向上压缩变形了的状态下的图。
图3是图2的第2隔振橡胶筒在第1方向上进一步压缩变形了的状态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说明隔振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隔振装置1具备第1隔振橡胶筒11、第2隔振橡胶筒12、第2支承构件(支承构件)13以及芯筒14。在从振动产生部X输入了振动时隔振装置1使第1隔振橡胶筒11和第2隔振橡胶筒12弹性变形,从而抑制该输入的振动向振动承受部Y传递。作为振动产生部X,可列举出例如车架等,作为振动承受部Y,可列举出例如车身等。
第1隔振橡胶筒11和第2隔振橡胶筒12设置为各自的中心轴线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姿势。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隔振橡胶筒11和第2隔振橡胶筒12与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共用轴线同轴地配置。
以下,将该共用轴线称为中心轴线O,将沿着第1方向的第1隔振橡胶筒11侧称为上侧,将第2隔振橡胶筒12侧称为下侧。从第1方向观察,将与中心轴线O交叉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中心轴线O绕转的方向称为周向。
第1隔振橡胶筒11将振动产生部X和振动承受部Y在第1方向上相互连结。
在图示的例子中,振动产生部X设置于第1隔振橡胶筒11的下方。振动承受部Y设置于第1隔振橡胶筒11的上方。
在第1隔振橡胶筒11的上端开口缘安装有第1支承构件21。第1支承构件21形成为环状的板状,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置。第1支承构件21从第1隔振橡胶筒11的上端开口缘向径向的内侧突出。第1支承构件21硫化粘接于第1隔振橡胶筒11的上端开口缘。第1隔振橡胶筒11借助第1支承构件21而与振动承受部Y连结。第1隔振橡胶筒11设置为在第1方向上压缩变形的状态。
此外,也可以不设置第1支承构件21,而是将第1隔振橡胶筒11与振动承受部Y直接连结。
在第1隔振橡胶筒11的下端开口缘形成有筒状的缓冲突起11b,该筒状的缓冲突起11b朝向下方突出并且插入到振动产生部X的后述的第1连通孔31内。缓冲突起11b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置。
第2隔振橡胶筒12将振动产生部X和振动承受部Y中的任一个构件在第1方向上夹在该第2隔振橡胶筒12与第1隔振橡胶筒11之间。
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隔振橡胶筒12设置于第1隔振橡胶筒11的下方。第2隔振橡胶筒12将振动产生部X在第1方向上夹在该第2隔振橡胶筒12与第1隔振橡胶筒11之间。
在第2隔振橡胶筒12的上端开口缘形成有朝向径向的内侧开口的凹部16。在第2隔振橡胶筒12的上端开口缘中,凹部16的径向的大小与位于比凹部16靠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与振动产生部X抵接的部分的径向的大小等同。
此外,也可以在第2隔振橡胶筒12不形成凹部16。
第2支承构件13将第2隔振橡胶筒12在第1方向上夹在该第2支承构件13与振动产生部X之间。第2支承构件13安装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下端开口缘。第2支承构件13形成为环状的板状,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置。第2支承构件13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下端开口缘向径向的内侧突出。第2支承构件13硫化粘接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下端开口缘。第2隔振橡胶筒12设置为在第1方向上压缩变形的状态。
在此,在沿第1方向由第1隔振橡胶筒11和第2隔振橡胶筒12夹着的振动产生部X形成有使第1隔振橡胶筒11内和第2隔振橡胶筒12内在第1方向上连通的第1连通孔(连通孔)31。第1连通孔31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置。
在振动产生部X的第1连通孔31的开口周缘部设置有插入到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凹部16内的止挡筒部32。止挡筒部32从振动产生部X朝向下方突出。止挡筒部32的下端开口缘自凹部16的内表面中的朝向第1方向上的振动产生部X侧、也就是朝向上方的底面16a向上方分离开。止挡筒部32的下端开口缘在第1方向上与凹部16的底面16a相对。止挡筒部32与振动产生部X一体地形成。止挡筒部32例如通过冲缘加工等形成。
此外,也可以在振动产生部X不设置止挡筒部32。
芯筒14经由振动产生部X的第1连通孔31而在第1隔振橡胶筒11内和第2隔振橡胶筒12内一体地贯穿。芯筒14由第2支承构件13以及振动产生部X和振动承受部Y中的任意另一者在第1方向上夹着。在图示的例子中,芯筒14由第1支承构件21和第2支承构件13在第1方向上夹着而被固定。芯筒14借助第1支承构件21与振动承受部Y连结。芯筒14也可以例如通过熔接等与第1支承构件21和第2支承构件13中的任一者接合。芯筒14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置。
此外,芯筒14也可以与振动承受部Y直接连结。
在此,在振动承受部Y形成有向第1支承构件21内开口的第2连通孔33。第2连通孔33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置。
螺母N紧固于在第2连通孔33、第1支承构件21、芯筒14以及第2支承构件13各自的内侧一体地贯穿的带头部的螺栓B,从而在第1方向上夹着振动承受部Y和第2支承构件13。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隔振橡胶筒11和第2隔振橡胶筒12中的至少一者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分别形成有周槽15。周槽15在周向的全长的范围连续地延伸。
在图示的例子中,周槽15形成于第1隔振橡胶筒11的外周面,并且分别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外周面和内周面。
在第2隔振橡胶筒12中,在外周面形成的周槽15的条数比在内周面形成的周槽15的条数多。在图示的例子中,前者设为3条,后者设为两条。
此外,也可以将前者的条数设为后者的条数以下,另外也可以将前者和后者的各条数设为1条。
在第2隔振橡胶筒12中,在外周面形成的周槽15和在内周面形成的周槽15各自的第1方向的中央部在第1方向上错开。
此外,在第2隔振橡胶筒12中,也可以使在外周面形成的周槽15和在内周面形成的周槽15各自的第1方向的中央部位于第1方向的相同的位置。
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全部的周槽15中的、位于最上方的周槽15和位于最下方的周槽15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外周面。
此外,也可以使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全部的周槽15中的、位于最上方的周槽15和位于最下方的周槽15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内周面。
周槽15以在第1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在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即,在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内周面形成的周槽15包括以在第1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在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内周面形成的多个周槽15。这多个周槽15中的位于最下方的周槽15形成为槽宽在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全部的周槽15中最大、并且深度在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全部的周槽15中最小。
在图示的例子中,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外周面的多个周槽15中的位于最上方的周槽15的槽宽和深度比其他周槽15的槽宽和深度小。
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内周面的多个周槽15中的位于最上方的周槽的槽宽与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外周面的多个周槽15中的位于最上方的周槽15的槽宽等同。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内周面的多个周槽15中的位于最上方的周槽的深度比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外周面的多个周槽15中的位于最上方的周槽15的深度浅。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随着第1方向的振动的输入,振动承受部Y和第2支承构件13一边使第1隔振橡胶筒11和第2隔振橡胶筒12弹性变形一边在第1方向上位移。由此吸收输入振动。
在第1隔振橡胶筒11和第2隔振橡胶筒12中的至少一者的外周面和内周面这两者形成有周槽15。由此,在这样的橡胶筒在第1方向上压缩变形时,能够抑制变形在该橡胶筒的内周面侧和外周面侧较大程度地不同的情况。而且,由此在该橡胶筒中,能易于使其在第1方向上笔直地压缩变形,能够抑制其在沿着第1方向压缩变形的过程中歪斜地变形而导致静刚度降低。
设置有芯筒14。由此,随着第1方向的振动的输入,振动承受部Y与第2支承构件13在维持着第1方向的距离的状态下一边使第1隔振橡胶筒11和第2隔振橡胶筒12弹性变形一边在第1方向上位移,从而吸收输入振动。
设置有芯筒14和止挡筒部32。由此,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振动输入时,能够使芯筒14的外周面与止挡筒部32的内周面相互抵接,限制振动产生部X与振动承受部Y的相对位移。
周槽15分别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由此,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2隔振橡胶筒12沿第1方向压缩变形时,能够抑制变形在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内周面侧和外周面侧较大程度地不同的情况。而且,由此在第2隔振橡胶筒12中,能易于使其在第1方向上笔直地压缩变形,能够抑制其在沿着第1方向压缩变形的过程中歪斜地变形而导致静刚度降低。
如此,能易于使第2隔振橡胶筒12在第1方向上笔直地压缩变形。由此,在第2隔振橡胶筒12沿第1方向压缩变形时,能够抑制第2隔振橡胶筒12以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内周面侧的一部分朝向止挡筒部32的下端部的方式歪斜地变形,能够使止挡筒部32的下端部不容易进入第2隔振橡胶筒12。
在第2隔振橡胶筒12中,在外周面形成的周槽15的条数比在内周面形成的周槽15的条数多。由此,即使在第2隔振橡胶筒12的上端开口缘形成有朝向径向的内侧开口的凹部16,也能够在第2隔振橡胶筒12沿第1方向压缩变形的过程中使第2隔振橡胶筒12的上端部不容易产生朝向径向的外侧鼓出这样的弯曲变形,能够易于使第2隔振橡胶筒12可靠地在第1方向上笔直地压缩变形。
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内周面的多个周槽15中的位于最下方的周槽15(以下称为对应周槽)形成为槽宽在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全部的周槽15中最大并且深度在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全部的周槽15中最小。
因而,能够将直到将宽幅且较浅的对应周槽在第1方向上压闭合为止的、第2隔振橡胶筒12的沿着第1方向的压缩变形量确保得较大。由此,在第2隔振橡胶筒12沿第1方向压缩变形时,能够可靠地抑制第2隔振橡胶筒12以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内周面侧的一部分朝向止挡筒部32的下端部的方式歪斜地变形,并且也能够使第2隔振橡胶筒12易于从硫化成形模具脱模。
本发明的隔振装置具备:第1隔振橡胶筒,其将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在第1方向上相互连结;第2隔振橡胶筒,其将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个构件在所述第1方向上夹在该第2隔振橡胶筒与所述第1隔振橡胶筒之间;以及支承构件,其将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在所述第1方向上夹在该支承构件与所述一个构件之间,所述第1隔振橡胶筒和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设置为各自的中心轴线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的姿势,在所述第1隔振橡胶筒和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中的至少一者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分别形成有周槽。
根据本发明,随着第1方向的振动的输入,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意另一个构件以及支承构件一边使第1隔振橡胶筒和第2隔振橡胶筒弹性变形一边在第1方向上位移,从而吸收输入振动。在第1隔振橡胶筒和第2隔振橡胶筒中的至少一者的外周面和内周面这两者形成有周槽。由此,在这样的橡胶筒沿第1方向压缩变形时,能够抑制变形在该橡胶筒的内周面侧和外周面侧较大程度地不同的情况。而且,由此在该橡胶筒中,能易于使其在第1方向上笔直地压缩变形,能够抑制其在沿着第1方向压缩变形的过程中歪斜地变形而导致静刚度降低。
也可以是,在所述一个构件形成有使所述第1隔振橡胶筒内与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内在所述第1方向上连通的连通孔,所述隔振装置具备芯筒,所述芯筒经由所述连通孔而在所述第1隔振橡胶筒内和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内一体地贯穿,并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由所述支承构件以及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意另一者夹着该芯筒,所述周槽分别形成于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在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的沿着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一个构件侧的开口端缘形成有朝向径向的内侧开口的凹部,在所述一个构件中的所述连通孔的开口周缘部设置有插入到所述凹部内的止挡筒部。
在该情况下,设置有芯筒,因此,随着第1方向的振动的输入,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意另一个构件以及支承构件在维持着第1方向的距离的状态下一边使第1隔振橡胶筒和第2隔振橡胶筒弹性变形一边在第1方向上位移,从而吸收输入振动。
设置有芯筒和止挡筒部。由此,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振动输入时,能够使芯筒的外周面与止挡筒部的内周面相互抵接,限制振动产生部与振动承受部的相对位移。周槽分别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由此,在第2隔振橡胶筒沿第1方向压缩变形时,能够抑制变形在第2隔振橡胶筒的内周面侧和外周面侧较大程度地不同的情况。而且,由此在第2隔振橡胶筒中,能易于使其在第1方向上笔直地压缩变形,能够抑制其在沿着第1方向压缩变形的过程中歪斜地变形而导致静刚度降低。
如此,能够易于使第2隔振橡胶筒在第1方向上笔直地压缩变形。由此,在第2隔振橡胶筒沿第1方向压缩变形时,能够抑制第2隔振橡胶筒以第2隔振橡胶筒的内周面侧的一部分朝向止挡筒部的顶端部的方式歪斜地变形,能够使止挡筒部的顶端部不容易进入第2隔振橡胶筒。
也可以是,在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中,在外周面形成的所述周槽的条数比在内周面形成的所述周槽的条数多。
在该情况下,在第2隔振橡胶筒中,在外周面形成的周槽的条数比在内周面形成的周槽的条数多。由此,即使在第2隔振橡胶筒的沿着第1方向的所述一个构件侧的开口端缘形成有朝向径向的内侧开口的凹部,也能在第2隔振橡胶筒沿第1方向压缩变形的过程中不容易使第2隔振橡胶筒的沿着第1方向的所述一个构件侧的端部产生朝向径向的外侧鼓出这样的弯曲变形,能够易于使第2隔振橡胶筒可靠地在第1方向上笔直地压缩变形。
也可以是,在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的内周面形成的所述周槽包括以在所述第1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在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的内周面形成的多个周槽,所述多个周槽中的位于最靠沿着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支承构件侧的位置的周槽形成为槽宽在形成于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的全部的所述周槽中最大并且深度在形成于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的全部的所述周槽中最小。
在该情况下,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的内周面的多个周槽中的位于最靠沿着第1方向的支承构件侧的位置的周槽(以下称为对应周槽)形成为槽宽在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的全部的周槽中最大并且深度在形成于第2隔振橡胶筒的全部的周槽中最小。因而,能够将直到将宽幅且较浅的对应周槽在第1方向上压闭合为止的、第2隔振橡胶筒的沿着第1方向的压缩变形量确保得较大。由此,在第2隔振橡胶筒沿第1方向压缩变形时,能够可靠地抑制第2隔振橡胶筒以第2隔振橡胶筒的内周面侧的一部分朝向止挡筒部的顶端部的方式歪斜地变形,并且也能够使第2隔振橡胶筒易于从硫化成形模具脱模。
此外,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第1方向也可以是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针对车辆而言设置隔振装置1的朝向也可以适当变更。
也可以不设置芯筒14和止挡筒部32。
也可以使在第2隔振橡胶筒12形成的全部的周槽15的大小彼此相同。也可以在第1隔振橡胶筒1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分别形成有周槽15。
也可以是,振动承受部Y在第1方向上由第2隔振橡胶筒12和第1隔振橡胶筒11夹着,在振动承受部Y的第2连通孔33的开口周缘部设置有插入第2隔振橡胶筒12的凹部16内的止挡筒部32。
隔振装置1并不限定应用于车辆的驾驶室支架,例如也可以应用于车辆的梁支架、搭载于建筑设备的发电机的支架、或者设置于工厂等的设备的支架等。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成众所周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使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适当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易于使第1隔振橡胶筒和第2隔振橡胶筒中的至少一者在第1方向上笔直地压缩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隔振装置;11、第1隔振橡胶筒;12、第2隔振橡胶筒;13、第2支承构件(支承构件);14、芯筒;15、周槽;16、凹部;21、第1支承构件;31、第1连通孔(连通孔);32、止挡筒部;33、第2连通孔;O、中心轴线;X、振动产生部;Y、振动承受部。

Claims (4)

1.一种隔振装置,其中,该隔振装置具备:
第1隔振橡胶筒,其将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在第1方向上相互连结;
第2隔振橡胶筒,其将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个构件在所述第1方向上夹在该第2隔振橡胶筒与所述第1隔振橡胶筒之间;以及
支承构件,其将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在所述第1方向上夹在该支承构件与所述一个构件之间,
所述第1隔振橡胶筒和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设置为各自的中心轴线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的姿势,
在所述第1隔振橡胶筒和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中的至少一者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分别形成有周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在所述一个构件形成有使所述第1隔振橡胶筒内与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内在所述第1方向上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隔振装置具备芯筒,所述芯筒经由所述连通孔而在所述第1隔振橡胶筒内和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内一体地贯穿,并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由所述支承构件以及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意另一者夹着该芯筒,
所述周槽分别形成于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的外周面和内周面,
在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的沿着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一个构件侧的开口端缘形成有朝向径向的内侧开口的凹部,
在所述一个构件中的所述连通孔的开口周缘部设置有插入到所述凹部内的止挡筒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中,在外周面形成的所述周槽的条数比在内周面形成的所述周槽的条数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的内周面形成的所述周槽包括以在所述第1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在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的内周面形成的多个周槽,
所述多个周槽中的位于最靠沿着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支承构件侧的位置的周槽形成为槽宽在形成于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的全部的所述周槽中最大并且深度在形成于所述第2隔振橡胶筒的全部的所述周槽中最小。
CN202180099958.9A 2021-06-29 2021-11-29 隔振装置 Pending CN1175810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7982A JP2023005797A (ja) 2021-06-29 2021-06-29 防振装置
JP2021-107982 2021-06-29
PCT/JP2021/043577 WO2023276191A1 (ja) 2021-06-29 2021-11-29 防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1041A true CN117581041A (zh) 2024-02-20

Family

ID=84691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9958.9A Pending CN117581041A (zh) 2021-06-29 2021-11-29 隔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65459A1 (zh)
JP (1) JP2023005797A (zh)
CN (1) CN117581041A (zh)
WO (1) WO20232761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5261A (ja) * 2002-05-21 2003-11-25 Toyota Motor Corp マウントクッション構造
JP2004150596A (ja) * 2002-10-31 2004-05-27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振支持装置
JP2020190268A (ja) * 2019-05-21 2020-11-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キャブマウント
JP2021107982A (ja) 2019-12-27 2021-07-29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真空ポンプ装置、真空ポンプ装置を管理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05797A (ja) 2023-01-18
EP4365459A1 (en) 2024-05-08
WO2023276191A1 (ja)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19227B1 (en) Vibration damping support apparatus
WO2010041749A1 (ja) 防振装置
EP3018381B1 (en) Vibration-damping structure
EP3184853A1 (en)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CN109927499B (zh) 悬架用上支撑件
EP2733381A1 (en) Vibration isolator
CN111448403B (zh) 筒形防振装置
CN117581041A (zh) 隔振装置
JP4491790B2 (ja) 防振連結ロッド
US20180347660A1 (en) Torque rod
US20140339749A1 (en) Anti-vibration device
EP2249056A1 (en)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US6793207B2 (en) Liquid-confined vibration isolator
JP2003202053A (ja) 防振装置
JP2014190509A (ja) 防振装置
EP2711223A1 (en) Power unit mounting apparatus
CN111094789B (zh) 隔振装置
EP3279501B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EP3492773B1 (en) Anti-vibration device
EP3553340A1 (en) Vibration-proof device
JP2014066297A (ja) 筒型防振装置
CN112922988B (zh) 带托架的筒型防振装置
US20230052631A1 (en) Vibration proofing device
JP2021032350A (ja) 防振装置
JP2012062951A (ja) 防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