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77979A - 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77979A
CN117577979A CN202311479567.7A CN202311479567A CN117577979A CN 117577979 A CN117577979 A CN 117577979A CN 202311479567 A CN202311479567 A CN 202311479567A CN 117577979 A CN117577979 A CN 117577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value
difference value
battery cell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795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海洋
谢缔
韦世成
王守模
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engyi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engyi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engyi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engyi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795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779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77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7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6Initial charging meas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其中,电芯温度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温控箱在出风口的第一温度值、温控箱中电池电芯组的第二温度值,电池电芯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电芯;计算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比较第一差值和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通过本发明,通过增加电池电芯之间的空气对流克服电池电芯周围温度的不均匀性,实现对电池电芯温度的均衡控制,给电池化成分容过程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大力发展,使得电力的生产、传输和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新能源发电将由以往的辅助能源、补充能源逐步发展成为主导能源、替代能源。随着新能源的大力发展,与新能源相关一系列技术也需要配套成熟。为了解决锂电池生产的问题,需要锂电池在恒定的温度环境内,进行化成分容。在该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温度的均匀性。由于锂电池电芯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所以温控箱中会出现温度不均匀的现象。因此,如何对锂电池电芯在充放电时产生的温度波动进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电池电芯在化成分容过程中温度的不均匀现象,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温控箱在出风口的第一温度值、温控箱中电池电芯组的第二温度值,电池电芯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电芯;
计算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
比较第一差值和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
通过上述方法,根据采集到的温控箱出风口的第一温度值和电池电芯的第二温度值,得到温控箱出风口与电池电芯之间的第一差值,将第一差值与预设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风扇的转速,通过风扇转速改善电池电芯之间的空气对流,从而在电池电芯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电池电芯之间的空气对流克服电池电芯周围温度的不均匀性,使得恒温箱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实现对电池电芯温度的均衡控制,给电池化成分容过程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条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第二温度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各电池电芯的第三温度值;
在各第三温度值中,选择最小的第三温度值作为第二温度值。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将各电池电芯最小的第三温度值作为第二温度值,可以使得调节温度不均匀性的响应时间更短,快速调节电池电芯中的温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比较第一差值和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一差值的第一变化率;
对第一差值和第一变化率进行模糊化,得到模糊化后的第一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一变化率;
将模糊化后的第一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一变化率输入至预构建的第一模糊规则控制表中,得到第一模糊决策;
对第一模糊决策进行反模糊化,得到第一控制电压。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第一差值为温控箱出风口与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差,根据第一差值和第一差值的变化率确定控制风扇所需要的第一控制电压,以此来使得温控箱出风口与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差尽可能的小,从而克服电池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度不均匀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比较第一差值和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包括:
当比较结果为第一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第一控制电压,控制转速。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当第一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需要快速升温来使得电池电芯周围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此时通过第一控制电压实现对风扇转速的控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比较第一差值和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包括:
当比较结果为第一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各第三温度值,计算各电池电芯之间的第二差值;
将最大的第二差值作为第三差值;
计算第三差值对应的第二变化率;
对第三差值和第二变化率进行模糊化,得到模糊化后的第三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二变化率;
将模糊化后的第三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二变化率输入至预构建的第二模糊规则控制表中,得到第二模糊决策;
对第二模糊决策进行反模糊化,得到第二控制电压;
根据第一控制电压和第二控制电压,控制转速。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当第一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电池电芯在化成分容过程中会放热,此时电池电芯组中各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会出现不均匀的现象,由于第一控制电压是通过温控箱出风口与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差(第一差值)计算得到的,当第一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计算得到的第一控制电压较小,通过第一控制电压并不能改善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不均匀性,因此,根据各电池电芯之间温度差(第三差值)及其变化率,计算第二控制电压,将第一控制电压与第二控制电压相结合,实现对风扇转速的控制,在不改变电池电芯间距的情况下,改变电池电芯之间的空气对流,从而克服各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不均匀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控制电压和第二控制电压,控制转速,包括:
将第一控制电压和第二控制电压求和,得到第三控制电压;
根据第三控制电压,控制转速。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通过第一控制电压无法克服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差,因此在第一控制电压的基础上,加入第二控制电压,进一步实现对电池电芯温度的控制。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芯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温控箱、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温控箱包括风扇;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温控箱在出风口的第一温度值;
所示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温控箱中电池电芯组的第二温度值,电池电芯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电芯;
控制器,用于计算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比较第一差值和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
通过上述系统,根据采集到的温控箱出风口的第一温度值和电池电芯的第二温度值,得到温控箱出风口与电池电芯之间的第一差值,将第一差值与预设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风扇的转速,通过风扇转速改善电池电芯之间的空气对流,从而在电池电芯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电池电芯之间的空气对流克服电池电芯周围温度的不均匀性,使得恒温箱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实现对电池电芯温度的均衡控制,给电池化成分容过程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条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风扇包括可调节升降结构和调速风扇;
可调节升降结构包括上导轨、下导轨、主臂、副臂、滑块和转轴;调速风扇安装在上导轨处。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当电池电芯在装拆过程中,通过可调节升降结构,实现对风扇高度的调节,避免风扇对电池电芯装拆过程的影响。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处理器通过执行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的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的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芯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在一示例中,电池电芯与风扇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在一示例中,风扇在较低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在一示例中,风扇在较高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为克服电池电芯在化成分容过程中温度的不均匀现象,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电芯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至S103。
步骤S101:获取温控箱在出风口的第一温度值、温控箱中电池电芯组的第二温度值,电池电芯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电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温控箱在出风口的第一温度值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定的温度值,在此不做具体限制。第一温度值可以通过设置在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得到。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电池电芯组中电池电芯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电池电芯组的第二温度值为电池电芯组中各电池电芯的温度值中的最小值。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各电池电芯的温度值通过布置在电池电芯附近的风扇上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得到。
步骤S102:计算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
步骤S103:比较第一差值和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温控箱中风扇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当第一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通过第一差值计算控制电压,从而控制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利用空气对流来改善电池电芯的温度。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当第一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各电池电芯会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热量,各电池电芯之间会存在温度差,通过第一差值和各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差计算控制电压,从而控制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利用空气对流来改善各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差,从而实现电池电芯的温度均衡控制。
通过上述方法,根据采集到的温控箱出风口的第一温度值和电池电芯的第二温度值,得到温控箱出风口与电池电芯之间的第一差值,将第一差值与预设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风扇的转速,通过风扇转速改善电池电芯之间的空气对流,从而在电池电芯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电池电芯之间的空气对流克服电池电芯周围温度的不均匀性,使得恒温箱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实现对电池电芯温度的均衡控制,给电池化成分容过程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条件。
在一示例中,在上述步骤S101中,通过如下方式获取第二温度值:
首先,获取各电池电芯的第三温度值。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各电池电芯的第三温度值通过电池电芯附近的风扇上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得到。
然后,在各第三温度值中,选择最小的第三温度值作为第二温度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各电池电芯最小的第三温度值作为第二温度值,可以使得调节温度不均匀性的响应时间更短,快速调节电池电芯中的温度。
在一示例中,在步骤S103之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如下表步骤:
步骤a1:获取第一差值的第一变化率。
步骤a2:对第一差值和第一变化率进行模糊化,得到模糊化后的第一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一变化率。示例性地,在对第一差值和第一变化率进行模糊化之前,可以先对第一差值和第一变化率进行转化,使其处于预设范围区间中。
步骤a3:将模糊化后的第一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一变化率输入至预构建的第一模糊规则控制表中,得到第一模糊决策。
步骤a4:对第一模糊决策进行反模糊化,得到第一控制电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面积中心法,对第一模糊决策进行反模糊化,得到第一控制电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电压占空比来表征第一控制电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差值为温控箱出风口与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差,根据第一差值和第一差值的变化率确定控制风扇所需要的第一控制电压,以此来使得温控箱出风口与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差尽可能的小,从而克服电池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度不均匀性。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a2中,将第一差值表示如下:
e(k)=Fr(k)-F(k)
其中,e(k)为k时刻的第一差值,Fr(k)为k时刻温控箱在出风口的第一温度值,F(k)为k时刻电池电芯组的第二温度值。
将第一变化率表示如下:
其中,ce(k)为k时刻的第一变化率,e(k)为k时刻的第一差值,e(k-1)为k-1时刻的第一差值,t为时间。
为了便于处理,通常将第一差值和第一变化率的值转化在预设范围内,如[-6,6]。如果第一差值的实际变化范围为区间[a,b],则通过如下公式,可以将论域[a,b]转化为[-6,+6]。
其中,x′为转化后的第一差值,x为转化前的第一差值。
此时,再对转化后的第一差值和转化后的第一变化率进行模糊化,得到模糊化后的第一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一变化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定模糊化后的第一差值、模糊化后的第一变化率和第一模糊决策对应的模糊子集均为{NB,NM,NS,O,PS,PM,PB},其中NB、NM、NS、O、PS、PM、PB分别表示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大。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a3中,该过程可以表示为IFEisEiANDCEisCEjTHENUij,其中,E表示模糊化后的第一差值,CE表示模糊化后的第一变化率,i对应第一模糊规则控制表中的行号,j对应第一模糊规则控制表中的列号,由行和列得到相应的第一模糊决策Uij。其中,第一模糊规则控制表可以通过专家经验等确定。示例性地,第一模糊规则控制表如表1所示。例如,当温控箱与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差为5度时。将温度差乘以200即为风扇电机的预定转速。
表1第一模糊规则控制表
在一示例中,在上述步骤S103中,当比较结果为第一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第一控制电压,控制转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需要快速升温来使得电池电芯周围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此时通过第一控制电压对风扇转速的控制,实现温控箱与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均衡性。
在一示例中,在上述步骤S103中,当比较结果为第一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通过如下步骤控制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
步骤b1:根据各第三温度值,计算各电池电芯之间的第二差值。
步骤b2:将最大的第二差值作为第三差值。
步骤b3:计算第三差值对应的第二变化率。
步骤b4:对第三差值和第二变化率进行模糊化,得到模糊化后的第三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二变化率。
步骤b5:将模糊化后的第三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二变化率输入至预构建的第二模糊规则控制表中,得到第二模糊决策。
步骤b6:对第二模糊决策进行反模糊化,得到第二控制电压。
步骤b7:根据第一控制电压和第二控制电压,控制转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电池电芯在化成分容过程中会放热,此时电池电芯组中各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会出现不均匀的现象,由于第一控制电压是通过温控箱出风口与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差(第一差值)计算得到的,当第一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也就是说,电池电芯的温度与温控箱的温度之间的差距较小,趋于稳定时,计算得到的第一控制电压较小,通过第一控制电压并不能改善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不均匀性,因此,根据各电池电芯之间温度差(第三差值)及其变化率,计算第二控制电压,将第一控制电压与第二控制电压相结合,实现对风扇转速的控制,在不改变电池电芯间距的情况下,改变电池电芯之间的空气对流,从而克服各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不均匀性。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b7中,通过如下方式控制转速:
首先,将第一控制电压和第二控制电压求和,得到第三控制电压。
然后,根据第三控制电压,控制转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控制电压无法克服电池电芯之间的温度差,因此在第一控制电压的基础上,加入第二控制电压,进一步实现对电池电芯温度的控制。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芯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温控箱1、第一温度传感器2、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控制器4,温控箱1包括风扇11。
第一温度传感器2,用于获取温控箱1在出风口的第一温度值。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2位于温控箱1出风口处。
所示第二温度传感器3,用于获取温控箱1中电池电芯组的第二温度值,电池电芯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电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3位于风扇11上。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3,用于获取各电池电芯的第三温度值;在各第三温度值中,选择最小的第三温度值作为第二温度值。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2、第二温度传感器3可以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4,用于计算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比较第一差值和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温控箱中风扇11的转速。
通过上述系统,根据采集到的温控箱1出风口的第一温度值和电池电芯的第二温度值,得到温控箱1出风口与电池电芯之间的第一差值,将第一差值与预设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风扇11的转速,通过风扇11的转速改善电池电芯之间的空气对流,从而在电池电芯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电池电芯之间的空气对流克服电池电芯周围温度的不均匀性,使得温控箱1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实现对电池电芯温度的均衡控制,给电池化成分容过程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条件。
图3为电池电芯与风扇的位置示意图,可以根据电池电芯的数量,确定风扇的数量和位置。在图3中,各电池电芯位于两个电池电芯之间。
在一示例中,风扇11包括可调节升降结构和调速风扇。
可调节升降结构包括上导轨、下导轨、主臂、副臂、滑块和转轴;调速风扇安装在上导轨处。图4为风扇11在较低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风扇11在较高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风扇11还包括电机,电机与调速风扇相连,用于控制调速风扇的转速。示例性地,电机的驱动芯片使用的是L9110S,通过改变输出电压的占空比从而控制调速风扇的转速。M_IA对应管脚输出低电平设置调速风扇正转,控制M_IB对应管脚输出的PWM信号占空比,调整调速风扇的转速。获取当前状态下的转速,进行转速限幅处理。通过改变TIM4到CCR3寄存器的值,控制M_IB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进而实现转速的控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电池电芯在装拆过程中,通过可调节升降结构,实现对调速风扇高度的调节,避免调速风扇对电池电芯装拆过程的影响。
在一示例中,控制器4包括第一模糊控制器、第二模糊控制器、模式触发条件转换器和加法器。示例性地,第一模糊控制器和第二模糊控制器为以16位的MC9S12DG128单片机为核心的模糊控制器。
第一模糊控制器,用于获取第一差值的第一变化率;对第一差值和第一变化率进行模糊化,得到模糊化后的第一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一变化率;将模糊化后的第一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一变化率输入至预构建的第一模糊规则控制表中,得到第一模糊决策;对第一模糊决策进行反模糊化,得到第一控制电压。
第二模糊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3得到的各电池电芯的第三温度值,计算各电池电芯之间的第二差值;将最大的第二差值作为第三差值;计算第三差值对应的第二变化率;对第三差值和第二变化率进行模糊化,得到模糊化后的第三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二变化率;将模糊化后的第三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二变化率输入至预构建的第二模糊规则控制表中,得到第二模糊决策;对第二模糊决策进行反模糊化,得到第二控制电压。
加法器,用于将第一控制电压和第二控制电压求和,得到第三控制电压。
模式触发条件转换器,用于比较第一差值和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最终控制电压,以控制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当比较结果为第一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模糊控制器得到的第一控制电压为最终控制电压;当比较结果为第一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将加法器得到的第三控制电压确定为最终控制电压。
控制器还包括PWM控制器,用于将最终控制电压传输至风扇中电机。
此外,该系统还包括提供能量的直流电源,向电机提供三相电流的逆变器模块。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以及存储器620,存储器620包括持久内存、易失内存和硬盘,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610为例。该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630和输出装置640。
处理器610、存储器620、输入装置630和输出装置64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处理器610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610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620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持久内存、易失内存和硬盘,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芯温度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6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20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任意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
存储器6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需要使用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数据处理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630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输出装置6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存储器620中,当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610执行时,执行如图1所示的方法。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具体可参见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温控箱在出风口的第一温度值、所述温控箱中电池电芯组的第二温度值,所述电池电芯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电芯;
计算所述第一温度值与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
比较所述第一差值和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二温度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各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三温度值;
在各所述第三温度值中,选择最小的第三温度值作为所述第二温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所述第一差值和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差值的第一变化率;
对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一变化率进行模糊化,得到模糊化后的第一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一变化率;
将模糊化后的第一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一变化率输入至预构建的第一模糊规则控制表中,得到第一模糊决策;
对所述第一模糊决策进行反模糊化,得到第一控制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较所述第一差值和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包括:
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电压,控制所述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较所述第一差值和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包括:
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各所述第三温度值,计算各所述电池电芯之间的第二差值;
将最大的第二差值作为第三差值;
计算所述第三差值对应的第二变化率;
对所述第三差值和所述第二变化率进行模糊化,得到模糊化后的第三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二变化率;
将模糊化后的第三差值和模糊化后的第二变化率输入至预构建的第二模糊规则控制表中,得到第二模糊决策;
对所述第二模糊决策进行反模糊化,得到第二控制电压;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电压和所述第二控制电压,控制所述转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电压和所述第二控制电压,控制所述转速,包括:
将所述第一控制电压和所述第二控制电压求和,得到第三控制电压;
根据所述第三控制电压,控制所述转速。
7.一种电芯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温控箱、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控箱包括风扇;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温控箱在出风口的第一温度值;
所示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温控箱中电池电芯组的第二温度值,所述电池电芯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电芯;
所述控制器,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温度值与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比较所述第一差值和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温控箱中风扇的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可调节升降结构和调速风扇;
所述可调节升降结构包括上导轨、下导轨、主臂、副臂、滑块和转轴;所述调速风扇安装在所述上导轨处。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311479567.7A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75779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79567.7A CN117577979A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79567.7A CN117577979A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7979A true CN117577979A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92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79567.7A Pending CN117577979A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77979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67842A (ko) * 2013-12-10 2015-06-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배터리 냉각팬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7437644A (zh) * 2017-07-31 2017-12-05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车用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76810A (zh) * 2018-02-12 2018-08-07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JP2020035689A (ja) * 2018-08-31 2020-03-05 公益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蓄電池用冷却ファンの制御方法
US20200276881A1 (en) * 2018-06-29 2020-09-0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US20200313255A1 (en) * 2017-09-30 2020-10-01 Byd Company Limited Temperature adjustment method and temperature adjustment system for vehicle-mounted battery
CN114857070A (zh) * 2022-05-31 2022-08-05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的风扇调速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72936A (zh) * 2022-07-27 2022-10-11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5742870A (zh) * 2022-11-25 2023-03-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氢能混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加热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CN116014297A (zh) * 2022-12-21 2023-04-25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温度控制系统及储能装置
CN116154366A (zh) * 2023-04-17 2023-05-23 北京玖行智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箱温控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67842A (ko) * 2013-12-10 2015-06-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배터리 냉각팬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7437644A (zh) * 2017-07-31 2017-12-05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车用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313255A1 (en) * 2017-09-30 2020-10-01 Byd Company Limited Temperature adjustment method and temperature adjustment system for vehicle-mounted battery
CN108376810A (zh) * 2018-02-12 2018-08-07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US20200276881A1 (en) * 2018-06-29 2020-09-0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JP2020035689A (ja) * 2018-08-31 2020-03-05 公益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蓄電池用冷却ファンの制御方法
CN114857070A (zh) * 2022-05-31 2022-08-05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的风扇调速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72936A (zh) * 2022-07-27 2022-10-11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5742870A (zh) * 2022-11-25 2023-03-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氢能混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加热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CN116014297A (zh) * 2022-12-21 2023-04-25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温度控制系统及储能装置
CN116154366A (zh) * 2023-04-17 2023-05-23 北京玖行智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箱温控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ichard et al. Degradation prediction of PEM fuel cell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N111430844B (zh) 一种电池包充电时的热管理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12510701A (zh) 多能源船舶能量管理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1162295A (zh) 一种考虑退化的燃料电池混合系统的能量管理方法
CN113479186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优化方法
CN110311451B (zh) 梯次电池的充放电的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52687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均衡充电控制方法
CN112861362A (zh) 一种基于整车油耗的动力总成性能参数优化方法和装置
Sharaf et al. Novel AI-based soft computing applications in motor drives
CN117117906B (zh) 一种混合储能系统参与电网调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160618A (zh) 一种结合电动汽车充电场站的建筑能量优化调度方法
CN117334969B (zh) 燃料电池工作参数控制方法、用电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17577979A (zh) 一种电芯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Safwat et al. Adaptive fuzzy logic control of boost converter fed by stand-alone PEM fuel cell stack
CN117526286A (zh) 电动汽车集群可调容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714968B2 (en)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power control system, and power control method
US2023014820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lying power to device, and related device
CN115238992B (zh) 一种电力系统源荷储的协调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013597A (zh) 用于虚拟电厂的分布式资源聚合调控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555887B (zh) 电网能源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08026A (zh) 一种电池组间源荷分离的主动能量均衡方法
CN109753400B (zh) 一种能耗调节方法及边缘数据中心系统
CN113162054B (zh) 基于大规模可控负荷的综合服务站梯级聚合方法及系统
CN116914199B (zh) 燃料电池工作参数控制方法、用电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17239711B (zh) 改善抽油机井群供电质量的储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