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70293A - 浮动对插装置、气密性检测设备及气密性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浮动对插装置、气密性检测设备及气密性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70293A
CN117570293A CN202410055009.6A CN202410055009A CN117570293A CN 117570293 A CN117570293 A CN 117570293A CN 202410055009 A CN202410055009 A CN 202410055009A CN 117570293 A CN117570293 A CN 117570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guide
piece
guide rail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550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70293B (zh
Inventor
朱智秦
王家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5500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70293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41005500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5702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70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0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70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02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2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 F16L37/3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only one of the two pipe-end fit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5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adjustable; allowing movement of the parts join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5/10Means for stopping flow from or in pipes or hoses
    • F16L55/11Plu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14Arrangements for the insulation of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9/16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local requirements at flanges, junctions, valves or the like
    • F16L59/161Housings for valves, tee piec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浮动对插装置、气密性检测设备及气密性检测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浮动对插装置包括导向组件和第一浮动调节机构。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第一浮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浮动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浮动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两端;和第一浮动调节组件,第一浮动调节组件与第一浮动件连接,用于带动第一浮动件沿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缓解、减轻或消除对插装置的堵头机构与冷却件的连通口对插时存在的侧漏风险以及堵头机构容易损坏的问题。技术效果是利用第一浮动调节机构沿第一方向进行粗定位,允许沿第一方向进行自动校正,从而缓解因对插引起的问题。

Description

浮动对插装置、气密性检测设备及气密性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动对插装置、气密性检测设备及气密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冷却件(例如,水冷板)作为给电池模组降温的元件,而其气密性严重影响着电池模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检测其气密性必然是生产电池模组时的重要工序。
检测过程中,往往经由冷却件的连通口对冷却件的内部空间进行充气,稳定后检测内部空间在预设时间内的压力变化。
然而,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对插装置的堵头机构与冷却件的连通口对插时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容易出现侧漏、堵头机构容易损坏等。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浮动对插装置、气密性检测设备及气密性检测方法,旨在缓解、减轻或消除因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对插装置的堵头机构与冷却件的连通口对插时存在的侧漏风险以及堵头机构容易损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浮动对插装置,浮动对插装置应用于冷却件,浮动对插装置包括: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用于接纳冷却板冷却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并对冷却件的连通口的位置进行定位,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以及第一浮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浮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浮动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两端;和第一浮动调节组件,第一浮动调节组件与第一浮动件连接,用于带动第一浮动件沿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将第一浮动调节组件设置为与第一浮动件连接,因而可以带动设置于第一浮动件上的用于接纳冷却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这样的设计使得可以利用冷却件的外形作为导向,利用第一浮动调节机构沿第一方向进行粗定位,这允许沿第一方向进行自动校正,从而缓解因对插引起的侧漏风险以及堵头机构容易损坏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浮动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导轨,沿第一方向延伸;和第一滑台,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其中,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台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一浮动件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相互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台和第一导轨,这允许第一浮动件可以沿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浮动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浮动件上,用于在第一浮动件经由第一滑台在第一导轨上滑动的情况下对第一浮动件施加回位的弹性力。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可以利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驱动第一浮动件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动对插装置还包括第二浮动调节机构,第二浮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二浮动件,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台中的另一者设置于第二浮动件上;和第二浮动调节组件,第二浮动调节组件与第二浮动件连接,用于带动第二浮动件沿第二方向进行位置调整。将第二浮动调节组件设置为与第二浮动件连接,因而可以带动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二方向进行位置调整。这样的设计使得可以利用冷却件的外形作为导向,利用第二浮动调节机构沿第二方向进行粗定位,这允许沿第二方向进行自动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浮动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导轨,沿第二方向延伸;和第二滑台,与第二导轨滑动配合,其中,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台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二浮动件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相互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台和第二导轨,这允许第二浮动件可以沿第二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浮动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浮动件上,用于在第二浮动件经由第二滑台在第二导轨上滑动的情况下对第二浮动件施加回位的弹性力。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可以利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驱动第二浮动件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浮动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三导轨,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与第一导轨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和第三滑台,与第三导轨滑动配合,并且与第一滑台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第三导轨和第三滑台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一浮动件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额外的相互滑动配合的第三滑台和第三导轨,这允许第一浮动件可以沿第一方向更加平稳地进行位置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浮动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在第一浮动件上,用于在第一浮动件分别经由第一滑台和第三滑台在第一导轨和第三导轨上滑动的情况下对第一浮动件施加回位的弹性力。通过设置额外的第三弹性件,可以利用第三弹性件的弹力驱动第一浮动件复位,从而在第一浮动件沿第一方向正向或者反向进行位置调整时均可以受到回位的弹性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浮动调节机构还包括:第四导轨,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与第二导轨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和第四滑台,与第四导轨滑动配合,并且与第二滑台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第四导轨和第四滑台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二浮动件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额外的相互滑动配合的第四滑台和第四导轨,这允许第二浮动件可以沿第二方向更加平稳地进行位置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浮动调节组件还包括:第四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在第二浮动件上,用于在第二浮动件分别经由第二滑台和第四滑台在第二导轨和第四导轨上滑动的情况下对第二浮动件施加回位的弹性力。通过设置额外的第四弹性件,可以利用第四弹性件的弹力驱动第二浮动件复位,从而在第二浮动件沿第二方向进行位置调整时可以在两侧受到均衡的回位的弹性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动对插装置还包括:第一移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移动件,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台中的另一者和/或第四导轨和第四滑台中的另一者设置于第一移动件上;和第一移动调节组件,第一移动调节组件与第一移动件连接,用于带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二方向进行位置调整;以及第一驱动机构,用于与第一移动件连接,以驱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二方向发生平移。将第一移动调节组件设置为与第一移动件连接,因而可以带动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二方向进行位置调整。这样的设计使得可以利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二方向发生平移,这允许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二方向快速地靠近冷却件,以进一步进行之后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粗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移动调节组件包括:第五导轨,沿第二方向延伸;和第五滑台,与第五导轨滑动配合,其中,第五导轨和第五滑台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一移动件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相互滑动配合的第五滑台和第五导轨,这允许第一移动件可以沿第二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气缸具有导杆,其中,第一移动件包括凹槽,用于与导杆的头部接合,以在导杆伸出或者收缩的情况下带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二方向发生平移。通过在第一移动件上设置与导杆的头部接合的凹槽,该形状配合的接合方式允许利用导杆的运动来带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二方向发生平移,进而带动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二方向发生平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动对插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调节机构,第二移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移动件,第五导轨和第五滑台中的另一者和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二移动件上;和第二移动调节组件,第二移动调节组件与第二移动件连接,用于带动第二移动件沿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将第二移动调节组件设置为与第二移动件连接,因而可以带动第二移动件沿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这样的设计使得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一方向快速地靠近冷却件,以进一步进行之后的沿第二方向靠近冷却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移动调节组件包括:第六导轨,沿第一方向延伸;和第六滑台,与第六导轨滑动配合,其中,第六滑台用于与第二移动件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相互滑动配合的第六滑台和第六导轨,这允许第二移动件可以沿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移动件上设置有第一止动件,第六导轨上设置有第二止动件,其中,第一止动件用于与第二止动件相配合,以限制第六滑台的运动位置。这样的设计中,可以实现在第二移动件沿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之后进行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动对插装置还包括:堵头机构,用于与连通口进行对插,其中,堵头机构与第一浮动件可活动地连接,以使得堵头机构能够相对于第一浮动件沿第三方向进行位置调整,其中,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这样的设计中,堵头机构可以在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粗定位之后沿第三方向进行位置调整,以实现对冷却件的连通口进行对插。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包括朝向第二导向件的第一侧壁和背离第二导向件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包括相对于第二侧壁倾斜的第一倾斜部分,第一倾斜部分与第二侧壁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在沿第二方向远离浮动对插装置的方向上逐渐变小,和/或第二导向件包括朝向第一导向件的第三侧壁和背离第一导向件的第四侧壁,第三侧壁包括相对于第四侧壁倾斜的第二倾斜部分,第二倾斜部分与第四侧壁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在沿第二方向远离浮动对插装置的方向上逐渐变小。通过将第一导向件和/或第二导向件各自用于接纳冷却件的部分设置为包括倾斜部,可以减少第一导向件和/或第二导向件接纳冷却件时发生硬碰撞的可能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固定支架;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浮动对插装置,浮动对插装置设置于固定支架上。
这样的气密性检测设备能够提供如上文关于浮动对插装置描述的优点,为了简洁起见,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保温机构,保温机构包括:保温罩,用于罩住冷却件的连通口以及堵头机构;以及升降组件,设置于固定支架上并与保温罩固定连接,用于升降保温罩。通过设置保温机构,可以实现冷却件进入设备时保温罩自动下降,增加气密性测试过程中不受外部气流变化影响的可能性,并在测试结束后自动上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密性检测方法,方法包括:通过浮动对插装置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接纳冷却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其中,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将浮动对插装置的堵头机构与冷却件的连通口进行对插;经由冷却件的连通口对冷却件的内部空间进行充气;以及检测内部空间在预设时间内的压力变化。
这样的气密性检测方法能够提供如上文关于浮动对插装置描述的优点,为了简洁起见,不再赘述。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浮动对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浮动对插装置与冷却件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浮动对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堵头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保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
浮动对插装置100,第一导向件110,第二导向件120,第一浮动件130,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第一导轨150,第一滑台160,第一弹性件170,第二浮动件180,第二浮动调节组件190;
冷却件200,第二导轨210,第二滑台220,第二弹性件230,第三导轨240,第三滑台250,第三弹性件260,第四导轨270,第四滑台280,第四弹性件290;
第一移动件300,第一移动调节组件310,第一驱动机构320,第五导轨330,第五滑台340,第二倾斜部分345,气缸350,第一倾斜部分355,导杆360,第二止动件365,凹槽370,第一止动件375,第二移动件380,第六导轨385,第二移动调节组件390,第六滑台395;
堵头机构400,连通口导向套410,弹簧420,封堵气缸430;
气密性检测设备500,固定支架510;
保温机构600,保温罩610,升降组件6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目前,检测冷却件(例如水冷板)的气密性是生产电池模组时的重要工序。
为了经由冷却件的连通口对冷却件的内部空间进行充气,通常采用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对插装置的堵头机构与冷却件的连通口进行对插。由于连通口与堵头机构可能存在相对的位置误差,在插接时容易出现侧漏、甚至发生堵头机构损坏的现象。
为了缓解、减轻或消除因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对插装置的堵头机构与冷却件的连通口对插时存在的侧漏风险以及堵头机构容易损坏的问题,可以将第一浮动调节组件设置为与第一浮动件连接,因而可以带动设置于第一浮动件上的用于接纳冷却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这样的设计使得可以利用冷却件的外形作为导向,利用第一浮动调节机构沿第一方向进行粗定位,这允许沿第一方向进行自动校正。
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一种冷却件的浮动对插装置,通过将第一浮动调节组件设置为与第一浮动件连接,来缓解、减轻或消除因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对插装置的堵头机构与冷却件的连通口对插时存在的侧漏风险以及堵头机构容易损坏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浮动对插装置可以用于电池的冷却件(例如,水冷板)的气密性检测。可以使用具备本申请公开的浮动对插装置的气密性检测设备。
参照图1,并请进一步参照图2至图3。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浮动对插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浮动对插装置100与冷却件200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浮动对插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浮动对插装置100应用于冷却件200。浮动对插装置100包括导向组件和第一浮动调节机构。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对设置,用于接纳冷却件200在第二方向Y上的一端,并对冷却件200的连通口的位置进行定位。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第一浮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浮动件130和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第一浮动件130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分别设置于第一浮动件130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对的两端。此外,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与第一浮动件130连接,用于带动第一浮动件130沿第一方向X进行位置调整。
如图中所示,图中第一方向X为冷却件200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Y为冷却件200的长度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对冷却件200的连通口的位置进行定位,在第一浮动件130的两端设置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在图1至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浮动件130通过一些板件与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也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一浮动件130的两端。在图1至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导向件110和/或第二导向件120还可以绕其一垂直轴线摆动,以更好地接纳冷却件200。
如图2所示,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能够共同接纳冷却件200在第二方向Y上的一端。具体地,第一导向件110与冷却件200的一个侧面和端面接触,第二导向件120与冷却件200的另一个侧面和端面接触。
通过将第一浮动调节组件设置为与第一浮动件连接,因而可以带动设置于第一浮动件上的用于接纳冷却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这样的设计使得可以利用冷却件的外形作为导向,利用第一浮动调节机构沿第一方向X进行粗定位,这允许沿第一方向X进行自动校正。这有助于缓解因对插引起的侧漏风险以及堵头机构容易损坏的问题,提高对插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导轨150和与所述第一导轨150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台160。第一导轨150和第一滑台160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一浮动件130固定连接。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滑台160安装于第一浮动件130的下部,第一导轨150安装于第二浮动件180上。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轨150也可以安装于第一浮动件130的下部,第一滑台160安装于第二浮动件180上,只要第一滑台160能够在第一导轨150上滑动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设置相互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台和第一导轨,这允许第一浮动件可以沿第一方向X进行位置调整。因而,可以利用冷却件的外形作为导向,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一方向X进行粗定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70。第一弹性件170设置在第一浮动件130上,用于在第一浮动件130经由第一滑台160在第一导轨150上滑动的情况下对第一浮动件130施加回位的弹性力。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由于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一方向X进行粗定位,第一浮动件130可能沿第一方向X正向(即向右)移动,此时第一弹性件170给第一浮动件130施加向左的回位的弹性力。
本文中,术语“正向”是指沿着图中坐标系轴的箭头方向,且术语“反向”是指逆着图中坐标系轴的箭头方向。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弹性件170可以包括弹簧柱塞。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170也可以包括螺旋弹簧,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可以利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驱动第一浮动件复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浮动对插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浮动调节机构。第二浮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二浮动件180和第二浮动调节组件190。第一导轨150和第一滑台160中的另一者设置于第二浮动件180上。第二浮动调节组件190与第二浮动件180连接,用于带动第二浮动件180沿第二方向Y进行位置调整。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浮动件180为两个呈L型的独立的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浮动件180也可以为一整体化的部件。
这样的设计使得可以利用冷却件的外形作为导向,利用第二浮动调节机构沿第二方向进Y行粗定位,这允许沿第二方向Y进行自动校正。这有助于缓解因对插引起的侧漏风险以及堵头机构容易损坏的问题,提高对插的可靠性。
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浮动调节组件190可以包括第二导轨210和第二滑台220。第二导轨210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滑台220与第二导轨210滑动配合。第二导轨210和第二滑台220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二浮动件180固定连接。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滑台220安装于第二浮动件180的下部,第二导轨210安装于第一移动件300上。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轨210也可以安装于第二浮动件180的下部,第二滑台220安装于第一移动件300上,只要第二滑台220能够在第二导轨210上滑动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设置相互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台和第二导轨,这允许第二浮动件可以沿第二方向Y进行位置调整。因而,可以利用冷却件的外形作为导向,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二方向Y进行粗定位。
继续参照图1,第二浮动调节组件190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230。第二弹性件230设置在第二浮动件180上,用于在第二浮动件180经由第二滑台220在第二导轨210上滑动的情况下对第二浮动件180施加回位的弹性力。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由于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二方向Y进行粗定位,第二浮动件180可能沿第二方向Y反向(即向后)移动,此时第二弹性件230给第二浮动件180施加向前(即沿第二方向Y正向)的回位的弹性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弹性件230可以包括弹簧柱塞。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性件230也可以包括螺旋弹簧,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可以利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驱动第二浮动件复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除了第一导轨150和第一滑台160之外,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还可以包括额外的第三导轨240和第三滑台250。第三导轨240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且与第一导轨150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第三滑台250与第三导轨240滑动配合,并且与第一滑台160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第三导轨240和第三滑台250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一浮动件130固定连接。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三滑台250安装于第一浮动件130的下部,第三导轨240安装于第二浮动件180上。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导轨240也可以安装于第一浮动件130的下部,第三滑台250安装于第二浮动件180上,只要第三滑台250能够在第三导轨240上滑动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设置额外的相互滑动配合的第三滑台和第三导轨,这允许第一浮动件可以沿第一方向更加平稳地进行位置调整。
继续参照图1,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还可以包括第三弹性件260。第一弹性件170和第三弹性件260沿第一方向X间隔地设置在第一浮动件130上,用于在第一浮动件130分别经由第一滑台160和第三滑台250在第一导轨150和第三导轨240上滑动的情况下对第一浮动件130施加回位的弹性力。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由于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一方向X进行粗定位,第一浮动件130可能沿第一方向X反向(即向左)移动,此时第三弹性件260给第一浮动件130施加向右的回位的弹性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三弹性件260可以包括弹簧柱塞。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弹性件260也可以包括螺旋弹簧,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设置额外的第三弹性件,可以利用第三弹性件的弹力驱动第一浮动件复位,从而在第一浮动件沿第一方向正向或者反向进行位置调整时均可以受到回位的弹性力。
继续参照图1,第二浮动调节机构还可以包括第四导轨270和第四滑台280。第四导轨270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且与第二导轨210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第四滑台280与第四导轨270滑动配合,并且与第二滑台220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第四导轨270和第四滑台280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二浮动件180固定连接。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四滑台280安装于第二浮动件180的下部,第四导轨270安装于第一移动件300上。但可以理解的是,第四导轨270也可以安装于第二浮动件180的下部,第四滑台280安装于第一移动件300上,只要第四滑台280能够在第四导轨270上滑动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设置额外的相互滑动配合的第四滑台和第四导轨,这允许第二浮动件可以沿第二方向更加平稳地进行位置调整。
继续参照图1,第二浮动调节组件190还可以包括第四弹性件290。第二弹性件230和第四弹性件290沿第一方向X间隔地设置在第二浮动件180上,用于在第二浮动件180分别经由第二滑台220和第四滑台280在第二导轨210和第四导轨270上滑动的情况下对第二浮动件180施加回位的弹性力。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由于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二方向Y进行粗定位,第二浮动件180可能沿第二方向Y反向(即向后)移动,此时第四弹性件290给第二浮动件180施加向前(即沿第二方向Y正向)的回位的弹性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四弹性件290可以包括弹簧柱塞。但可以理解的是,第四弹性件290也可以包括螺旋弹簧,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设置额外的第四弹性件,可以利用第四弹性件的弹力驱动第二浮动件复位,从而在第二浮动件沿第二方向进行位置调整时可以在两侧受到均衡的回位的弹性力。
继续参照图1,浮动对插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移动调节机构。第一移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移动件300、第一移动调节组件310以及第一驱动机构320。第二导轨210和第二滑台220中的另一者和/或第四导轨270和第四滑台280中的另一者设置于第一移动件300上。第一移动调节组件310与第一移动件300连接,用于带动第一移动件300沿第二方向Y进行位置调整。第一驱动机构320用于与第一移动件300连接,以驱动第一移动件300沿第二方向Y发生平移。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移动件300的中间可以具有一空缺部,第一驱动机构320可以布置于该空缺部,并配置成驱动第一移动件300沿第二方向Y发生平移。
这样的设计使得可以利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二方向发生平移,这允许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二方向快速地靠近冷却件,以进一步进行之后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粗定位。
继续参照图2,第一移动调节组件310可以包括第五导轨330和第五滑台340。第五导轨330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五滑台340与第五导轨330滑动配合。第五导轨330和第五滑台340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一移动件300固定连接。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五滑台340安装于第一移动件300的下部,第五导轨330安装于第二移动件380上。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五导轨330也可以安装于第一移动件300的下部,第五滑台340安装于第二移动件380上,只要第五滑台340能够在第五导轨330上滑动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设置相互滑动配合的第五滑台和第五导轨,这允许第一移动件可以沿第二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继续参照图2,第一驱动机构320可以包括气缸350。气缸350具有导杆360。第一移动件300包括凹槽370,用于与导杆360的头部接合,以在导杆360伸出或者收缩的情况下带动第一移动件300沿第二方向Y发生平移。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驱动机构320也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作线性运动的机构,例如伺服电机、丝杠等。
通过在第一移动件上设置与导杆的头部接合的凹槽,该形状配合的接合方式允许利用导杆的运动来带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二方向发生平移,进而带动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二方向发生平移。
继续参照图1,浮动对插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移动调节机构。第二移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移动件380和第二移动调节组件390。第五导轨330和第五滑台340中的另一者和第一驱动机构320设置于第二移动件380上。第二移动调节组件390与第二移动件380连接,用于带动第二移动件380沿第一方向X进行位置调整。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五导轨330和第一驱动机构320设置于第二移动件38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移动件380可以包括矩形板件。
将第二移动调节组件设置为与第二移动件连接,因而可以带动第二移动件沿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这样的设计使得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一方向快速地靠近冷却件,以进一步进行之后的沿第二方向靠近冷却件。
继续参照图1,第二移动调节组件390可以包括第六导轨385和第六滑台395。第六导轨385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六滑台395与第六导轨385滑动配合。第六滑台395用于与第二移动件380固定连接。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六滑台395安装于第二移动件380的下部,第六导轨385可以安装于冷却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500的固定支架510(可参照图5)上。
通过设置相互滑动配合的第六滑台和第六导轨,这允许第二移动件可以沿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继续参照图3,第二移动件380上设置有第一止动件375。第六导轨385上设置有第二止动件365。第一止动件375用于与第二止动件365相配合,以限制第六滑台395的运动位置。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止动件375可以包括旋钮柱塞,第二止动件365可以包括固定桩。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止动件375和第二止动件365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止动形式,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这样的设计中,可以实现在第二移动件沿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之后进行固定。
参照图4并进一步参照图3,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堵头机构4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浮动对插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堵头机构400,用于与连通口进行对插。堵头机构400与第一浮动件130可活动地连接,以使得堵头机构400能够相对于第一浮动件130沿第三方向Z进行位置调整。第三方向Z分别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交叉。
如图中所示,图中第三方向Z为冷却件200的厚度方向。
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堵头机构400可以包括连通口导向套410、弹簧420以及封堵气缸430。在一些实施例中,连通口导向套410具有倒角斜面,以实现与连通口更准确且更快速的对插。弹簧420配置成可以使得连通口导向套410沿第三方向Z上下浮动,以更好的适应连通口的位置误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粗定位完成之后,此时可以降下堵头机构400,以促使堵头机构400与冷却件200的连通口对准,以为下一步的充气步骤作准备。
这样的设计中,堵头机构可以在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粗定位之后沿第三方向进行位置调整,以实现对冷却件的连通口进行对插。
继续参照图3,第一导向件110包括朝向第二导向件120的第一侧壁和背离第二导向件120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包括相对于第二侧壁倾斜的第一倾斜部分355。第一倾斜部分355与第二侧壁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在沿第二方向Y远离浮动对插装置100的方向上逐渐变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向件120包括朝向第一导向件110的第三侧壁和背离第一导向件110的第四侧壁。第三侧壁包括相对于第四侧壁倾斜的第二倾斜部分345。第二倾斜部分345与第四侧壁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在沿第二方向Y远离浮动对插装置100的方向上逐渐变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通过调整第一倾斜部分355和/或第二倾斜部分345的倾斜角度以及倾斜面的长度,可以使得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能够更稳定地接纳冷却件200。
通过将第一导向件和/或第二导向件各自用于接纳冷却件的部分设置为包括倾斜部,可以减少第一导向件和/或第二导向件接纳冷却件时发生硬碰撞的可能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了浮动对插装置100,浮动对插装置100应用于冷却件200。浮动对插装置100包括导向组件和第一浮动调节机构。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对设置,用于接纳冷却件200在第二方向Y上的一端,并对冷却件200的连通口的位置进行定位。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第一浮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浮动件130和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第一浮动件130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分别设置于第一浮动件130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对的两端。此外,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与第一浮动件130连接,用于带动第一浮动件130沿第一方向X进行位置调整。浮动对插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浮动调节机构。第二浮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二浮动件180和第二浮动调节组件190。第一导轨150和第一滑台160中的另一者设置于第二浮动件180上。第二浮动调节组件190与第二浮动件180连接,用于带动第二浮动件180沿第二方向Y进行位置调整。
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500的结构示意图。冷却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500可以包括固定支架510以及浮动对插装置100。浮动对插装置100设置于固定支架510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固定支架510可以构成一容纳空间,待测的冷却件200可以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气密性检测设备500还可以包括气压提供单元以及检测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压提供单元对冷却件的连通口进行充气,从而使得待测的冷却件200的内腔的内外压差达到测试所需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冷却件200的内腔在预设时间内的压力变化。
气密性检测设备500使用上述实施例的浮动对插装置100来对冷却件的连通口进行对插。关于气密性检测设备500中的浮动对插装置100的具体构造和作用已在上文中具体阐述。
参照图6并进一步参照图5,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保温机构600的结构示意图。气密性检测设备500还可以包括保温机构600。保温机构600包括保温罩610以及升降组件620。保温罩610用于罩住冷却件200的连通口以及堵头机构400。升降组件620设置于固定支架510上并与保温罩610固定连接,用于升降保温罩610。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保温罩610可以在待测的冷却件200进入气密性检测设备500时自动下降,并且在测试结束后自动上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升降组件620可以包括导向杆、直线轴承、丝杆螺母、以及伺服电机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设置保温机构,可以增加气密性测试过程中不受外部气流变化影响的可能性。
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方法700的流程图。方法700包括步骤S710至步骤S750。
步骤S710、通过浮动对插装置100的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接纳冷却件200在第二方向Y上的一端,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对设置,且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
步骤S720、将浮动对插装置100的堵头机构400与冷却件200的连通口进行对插;
步骤S730、经由冷却件200的连通口对冷却件200的内部空间进行充气;以及
步骤S740、检测内部空间在预设时间内的压力变化;
在上述步骤S740中,待内部空间内的压力稳定后,检测内部空间内的压力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740之后,还可以对内部空间进行排气。
在上述步骤S710中,利用冷却件的外形作为导向,在粗定位之后再由堵头机构与连通口进行对插,这有助于缓解因对插引起的侧漏风险以及堵头机构容易损坏的问题,提高对插的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21)

1.一种浮动对插装置(100),应用于冷却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对插装置(100)包括:
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所述第一导向件(110)和所述第二导向件(120)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对设置,用于接纳所述冷却件(200)在第二方向(Y)上的一端,并对所述冷却件(200)的连通口位置进行定位,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交;以及
第一浮动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浮动件(130),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第一导向件(110)和所述第二导向件(12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浮动件(130)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对的两端;和
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所述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与所述第一浮动件(130)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浮动件(130)沿所述第一方向(X)进行位置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包括:
第一导轨(150),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和
第一滑台(160),与所述第一导轨(150)滑动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导轨(150)和所述第一滑台(160)中的一者用于与所述第一浮动件(13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170),设置在所述第一浮动件(130)上,用于在所述第一浮动件(130)经由所述第一滑台(160)在所述第一导轨(150)上滑动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浮动件(130)施加回位的弹性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浮动调节机构,所述第二浮动调节机构包括:
第二浮动件(180),所述第一导轨(150)和所述第一滑台(160)中的另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二浮动件(180)上;和
第二浮动调节组件(190),所述第二浮动调节组件(190)与所述第二浮动件(180)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浮动件(180)沿所述第二方向(Y)进行位置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动调节组件(190)包括:
第二导轨(210),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和
第二滑台(220),与所述第二导轨(210)滑动配合,
其中,所述第二导轨(210)和所述第二滑台(220)中的一者用于与所述第二浮动件(18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动调节组件(190)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230),所述第二弹性件(230)设置在所述第二浮动件(180)上,用于在所述第二浮动件(180)经由所述第二滑台(220)在所述第二导轨(210)上滑动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浮动件(180)施加回位的弹性力。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还包括:
第三导轨(240),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导轨(150)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和
第三滑台(250),与所述第三导轨(240)滑动配合,并且与所述第一滑台(160)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三导轨(240)和所述第三滑台(250)中的一者用于与所述第一浮动件(130)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调节组件(140)还包括:
第三弹性件(260),所述第一弹性件(170)和所述第三弹性件(260)沿所述第一方向(X)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浮动件(130)上,用于在所述第一浮动件(130)分别经由所述第一滑台(160)和所述第三滑台(250)在所述第一导轨(150)和所述第三导轨(240)上滑动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浮动件(130)施加回位的弹性力。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动调节机构还包括:
第四导轨(270),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二导轨(210)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和
第四滑台(280),与所述第四导轨(270)滑动配合,并且与所述第二滑台(220)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四导轨(270)和所述第四滑台(280)中的一者用于与所述第二浮动件(180)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动调节组件(190)还包括:
第四弹性件(290),所述第二弹性件(230)和所述第四弹性件(290)沿所述第一方向(X)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浮动件(180)上,用于在所述第二浮动件(180)分别经由所述第二滑台(220)和所述第四滑台(280)在所述第二导轨(210)和所述第四导轨(270)上滑动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浮动件(180)施加回位的弹性力。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移动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移动件(300),所述第二导轨(210)和所述第二滑台(220)中的另一者和/或所述第四导轨(270)和所述第四滑台(280)中的另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件(300)上;和
第一移动调节组件(310),所述第一移动调节组件(310)与所述第一移动件(300)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移动件(300)沿所述第二方向(Y)进行位置调整;以及
第一驱动机构(320),用于与所述第一移动件(300)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300)沿所述第二方向(Y)发生平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调节组件(310)包括:
第五导轨(330),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和
第五滑台(340),与所述第五导轨(330)滑动配合,
其中,所述第五导轨(330)和所述第五滑台(340)中的一者用于与所述第一移动件(300)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20)包括气缸(350),所述气缸(350)具有导杆(360),其中,所述第一移动件(300)包括凹槽(370),用于与所述导杆(360)的头部接合,以在所述导杆(360)伸出或者收缩的情况下带动所述第一移动件(300)沿第二方向(Y)发生平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移动调节机构,所述第二移动调节机构包括:
第二移动件(380),所述第五导轨(330)和所述第五滑台(340)中的另一者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20)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件(380)上;和
第二移动调节组件(390),所述第二移动调节组件(390)与所述第二移动件(380)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移动件(380)沿所述第一方向(X)进行位置调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调节组件(390)包括:
第六导轨(385),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和
第六滑台(395),与所述第六导轨(385)滑动配合,
其中,所述第六滑台(395)用于与所述第二移动件(380)固定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件(380)上设置有第一止动件(375),所述第六导轨(385)上设置有第二止动件(365),其中,所述第一止动件(375)用于与所述第二止动件(365)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六滑台(395)的运动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堵头机构(400),用于与所述冷却件(200)的连通口进行对插,其中,所述堵头机构(400)与所述第一浮动件(130)可活动地连接,以使得所述堵头机构(400)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浮动件(130)沿第三方向(Z)进行位置调整,其中,所述第三方向(Z)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交叉。
18.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110)包括朝向所述第二导向件(120)的第一侧壁和背离所述第二导向件(120)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二侧壁倾斜的第一倾斜部分(355),所述第一倾斜部分(355)与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在沿所述第二方向(Y)远离所述浮动对插装置(100)的方向上逐渐变小,和/或
所述第二导向件(120)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导向件(110)的第三侧壁和背离所述第一导向件(110)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包括相对于所述第四侧壁倾斜的第二倾斜部分(345),所述第二倾斜部分(345)与所述第四侧壁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在沿所述第二方向(Y)远离所述浮动对插装置(100)的方向上逐渐变小。
19.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5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支架(510);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浮动对插装置(100),所述浮动对插装置(100)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510)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5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机构(600),所述保温机构(600)包括:
保温罩(610),用于罩住所述冷却件(200)的连通口以及所述浮动对插装置(100)的堵头机构(400);以及
升降组件(620),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510)上并与所述保温罩(610)固定连接,用于升降所述保温罩(610)。
21.一种气密性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冷却件(200)的气密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浮动对插装置(100)的第一导向件(110)和第二导向件(120)接纳所述冷却件(200)在第二方向(Y)上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导向件(110)和所述第二导向件(120)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交;
将所述浮动对插装置(100)的堵头机构(400)与所述冷却件(200)的连通口进行对插;
经由所述冷却件(200)的连通口对所述冷却件(200)的内部空间进行充气;以及
检测所述内部空间在预设时间内的压力变化。
CN202410055009.6A 2024-01-15 浮动对插装置、气密性检测设备及气密性检测方法 Active CN1175702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5009.6A CN117570293B (zh) 2024-01-15 浮动对插装置、气密性检测设备及气密性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5009.6A CN117570293B (zh) 2024-01-15 浮动对插装置、气密性检测设备及气密性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0293A true CN117570293A (zh) 2024-02-20
CN117570293B CN117570293B (zh) 2024-05-17

Family

ID=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181976U (zh) * 2018-12-11 2019-07-30 武汉力行远方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散热器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9400146U (zh) * 2019-01-30 2019-09-17 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水冷板气密测试装置
CN110579316A (zh) * 2019-10-10 2019-12-17 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测试自动对接封堵机构
CN210863055U (zh) * 2019-12-11 2020-06-26 无锡溢流和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冷却器气密性检测的专用工装
CN112098017A (zh) * 2020-08-05 2020-12-18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板氦检工装
CN213181946U (zh) * 2020-08-28 2021-05-11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浮动对接装置及电池包测试系统
CN215870027U (zh) * 2021-09-03 2022-02-18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浮动对插装置及显示单元自动化处理设备
CN217687692U (zh) * 2022-06-13 2022-10-28 苏州玻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弹簧的堵头浮动机构
CN217716791U (zh) * 2022-06-30 2022-11-01 京浜乐梦金属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板气密性检测快速密封机构
CN218275308U (zh) * 2022-04-22 2023-01-1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浮动对插装置及气密性检测设备
CN116337359A (zh) * 2021-12-15 2023-06-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密性检测系统及气密性检测方法
CN116878742A (zh) * 2023-06-05 2023-10-13 郑州大学 一种电力电子水冷板密封性和流阻测试工装及其操作方法
CN117192301A (zh) * 2023-09-08 2023-12-08 昆山鸿志犀自动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板气密绝缘检测一体设备及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181976U (zh) * 2018-12-11 2019-07-30 武汉力行远方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散热器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9400146U (zh) * 2019-01-30 2019-09-17 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水冷板气密测试装置
CN110579316A (zh) * 2019-10-10 2019-12-17 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测试自动对接封堵机构
CN210863055U (zh) * 2019-12-11 2020-06-26 无锡溢流和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冷却器气密性检测的专用工装
CN112098017A (zh) * 2020-08-05 2020-12-18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板氦检工装
CN213181946U (zh) * 2020-08-28 2021-05-11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浮动对接装置及电池包测试系统
CN215870027U (zh) * 2021-09-03 2022-02-18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浮动对插装置及显示单元自动化处理设备
CN116337359A (zh) * 2021-12-15 2023-06-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密性检测系统及气密性检测方法
CN218275308U (zh) * 2022-04-22 2023-01-1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浮动对插装置及气密性检测设备
CN217687692U (zh) * 2022-06-13 2022-10-28 苏州玻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弹簧的堵头浮动机构
CN217716791U (zh) * 2022-06-30 2022-11-01 京浜乐梦金属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板气密性检测快速密封机构
CN116878742A (zh) * 2023-06-05 2023-10-13 郑州大学 一种电力电子水冷板密封性和流阻测试工装及其操作方法
CN117192301A (zh) * 2023-09-08 2023-12-08 昆山鸿志犀自动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板气密绝缘检测一体设备及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570293B (zh) 浮动对插装置、气密性检测设备及气密性检测方法
US20120217692A1 (en) Mobile measuring platform for precision measuring system
CN109698455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测试用全自动对接装置
CN105207000A (zh) 一种锁紧会报警提示的电力供电设备
CN117570293A (zh) 浮动对插装置、气密性检测设备及气密性检测方法
CN212685307U (zh) 电池包托盘装置及换电设备
CN105356144A (zh) 一种带有滚轮和接触传感器的电力供电设备
CN109688784B (zh) 一种具有锁位结构的插件头及集成插件机构
CN105356156A (zh) 一种利用接触传感器的电力供电设备
CN114993192B (zh) 一种锂电行业自动测量厚度的设备
CN214426672U (zh) 一种封边厚度测量装置及封边厚度检测系统
CN115435723A (zh) 燃料棒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11504075U (zh) 汽车玻璃球面检测装置
CN112526408A (zh) 一种Typec接头插拔测试机构
CN214848801U (zh) 软包电池生产设备及电芯扶正机构
CN105356157A (zh) 一种带滚轮和导向杆的电力供电设备
CN105207004A (zh) 一种带导向杆和报警器的电力供电设备
CN117060124A (zh) 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总成
KR102542185B1 (ko) 비전 얼라인 프로브 장치
CN216846133U (zh) 一种用于汽车天窗轨道的检测设备
CN219989654U (zh) 一种铝壳搬运装置
CN220959998U (zh) 一种平面多处相对距离检测装置
CN103900482B (zh) 注塑机合模推力座直线位移精确测量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4999561B (zh) 一种tf卡智能检测系统
CN218275308U (zh) 浮动对插装置及气密性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