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58536A - 磁芯、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磁芯、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58536A
CN117558536A CN202311515016.1A CN202311515016A CN117558536A CN 117558536 A CN117558536 A CN 117558536A CN 202311515016 A CN202311515016 A CN 202311515016A CN 117558536 A CN117558536 A CN 117558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body
peripheral surface
magnetic
resin member
coupl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150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贤珉
南泽薰
金成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58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585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01F17/062Toroidal core with turns of coil around 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030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characterised by unspecified or heterogeneous hardness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gnetic hardness transitions
    • H01F1/0311Compounds
    • H01F1/0313Oxidic compounds
    • H01F1/0315Ferr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1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14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metals or alloys
    • H01F1/147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 H01F1/14766Fe-Si based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1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34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non-metallic substances, e.g. ferrites
    • H01F1/342Oxides
    • H01F1/344Ferrites, e.g. having a cubic spinel structure (X2+O)(Y23+O3), e.g. magnetite Fe3O4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8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 H01F27/363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made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04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made from strips or ribb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08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made from pow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15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01F2003/106Magnetic circuits using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agnetic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1/00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of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5Wound, ring or feed-through type i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prising magnetic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感器包括:第一磁性体,其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包括铁氧体;以及第二磁性体,其设置在第一磁性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上,其中,第二磁性体包括:树脂材料和沿第一磁性体的周向缠绕的多层的金属带,其中,树脂材料包括第一树脂材料和第二树脂材料,第一树脂材料设置成覆盖多层的金属带的外表面,第二树脂材料设置在多层中的层间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中。

Description

磁芯、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
本案是分案申请,其母案是申请日为2018年12月20日、申请号为201880084831.8、发明名称为“磁芯、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的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磁芯、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
背景技术
电感器是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电子部件之一,并且由于其电磁特性而可以应用于谐振电路、滤波电路、电源电路等。
同时,电源板上使用的电磁干扰(EMI)滤波器用于传输电路操作所需的信号并消除噪声。
图1是示出将配备有EMI滤波器的普通电源板连接到电源和负载的构造的框图。
从图1所示的EMI滤波器的电源板传输的噪声可以大致分为从电源板辐射的30MHz至1GHz的辐射噪声和通过电源线传导的150kHz至30MHz的传导噪声。
传导噪声传输模式可以分为差模和共模。在这些模式中,共模噪声沿大环路传播和返回。因此,即使当共模噪声的量很小时,共模噪声也可能影响距离较远的电子装置。这种共模噪声是由布线系统的阻抗不平衡产生的,并且在高频时变得非常明显。
为了消除共模噪声,应用于图1所示EMI滤波器的电感器通常使用包括Mn-Zn基铁氧体材料的环形磁芯。由于Mn-Zn基铁氧体在100kHz至1MHz范围内具有高的磁导率,因此能够有效地消除共模噪声。
图2是普通电感器100的透视图。
参照图2,电感器100可以包括磁芯110和缠绕在磁芯110周围的线圈120。
磁芯110可以具有环形形状,并且线圈120可以包括缠绕在磁芯110周围的第一线圈122和缠绕成与第一线圈122相对的第二线圈124。第一线圈122和第二线圈124中的每一个可以缠绕在环形磁芯110的顶表面S1、侧表面S2和底表面S3周围。
磁芯110还可以包括用于使磁芯110与线圈120绝缘的线筒(未示出),并且线圈120可以被配置为在其表面上涂覆有绝缘材料的导线。
图3是图2所示的磁芯的分解透视图,其中还包括线筒,并且图4是示出形成图3所示的磁芯的过程的透视图。
参照图3,磁芯110可以容纳在线筒130中。线筒130可以包括上线筒132和下线筒134。
接下来,参照图4的(a),在上线筒132、磁芯110和下线筒132设置为图3所示的配置的状态下,磁芯110可以设置在下线筒132的底表面上。然后,如图4的(b)所示,上线筒131可以耦接到图4的(a)所示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粘合材料将各个部件彼此粘合。
已经进行了各种努力以通过例如使用不同的材料形成磁芯110来改善上述电感器的性能。在一个示例中,如上所述,可以在包括Mn-Zn基铁氧体材料的环形磁芯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Fe-Si基金属带。然而,金属带通常在高温(例如500℃至600℃)下进行热处理以获得强的磁性能(即高磁导率)。然而,经过高温热处理的金属带具有改善的磁性能,但是强度却大大降低,因此易碎并且抗小冲击性差,从而使得在制造过程中其运输和处理非常困难,从而导致成品的可加工性和良品率下降。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磁性能和强度的磁芯部件、电感器、以及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
技术方案
根据实施例的电感器包括:第一磁性体,其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包括铁氧体;以及第二磁性体,其设置在第一磁性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上。第二磁性体包括在第一磁性体的周向上缠绕成多层的金属带以及树脂材料。树脂材料包括第一树脂材料和第二树脂材料,第一树脂材料设置成覆盖缠绕成多层的金属带的外表面,第二树脂材料设置在多层中的层间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中。
例如,第一磁性体可以包括Mn-Zn基铁氧体,第二磁性体可以包括Fe-Si基金属带,并且第二树脂材料可以在从第二磁性体的底表面朝向顶表面的方向上设置在对应于第二磁性体的总高度的0%至5%的区域和对应于第二磁性体的总高度的95%至100%的区域中。
例如,第一磁性体在直径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二磁性体在直径方向上的厚度,并且第二磁性体在直径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树脂材料在直径方向上的厚度。
例如,第一树脂材料的厚度可以是20μm至30μm。
例如,第一树脂材料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二磁性体的高度。
例如,第二树脂材料可以设置在与多层中的层间空间的15%至30%相对应的区域中。
例如,第二树脂材料可以设置在与多层中的层间空间的20%至25%相对应的区域中。
根据实施例的EMI滤波器可以包括电感器和电容器。电感器可以包括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包括铁氧体的第一磁性体以及设置在第一磁性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上的第二磁性体。第二磁性体可以包括在第一磁性体的周向上缠绕成多层的金属带以及树脂材料。树脂材料可以包括第一树脂材料和第二树脂材料,第一树脂材料设置成覆盖缠绕成多层的金属带的外表面,第二树脂材料设置在多层中的层间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中。
例如,第一磁性体可以包括Mn-Zn基铁氧体,第二磁性体可以包括Fe-Si基金属带,并且第二树脂材料可以在从第二磁性体的底表面朝向顶表面的方向上设置在对应于第二磁性体的总高度的0%至5%的区域和对应于第二磁性体的总高度的95%至100%的区域中。
例如,第二树脂材料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与多层中的层间空间的15%至30%相对应的区域中。
有益效果
在根据实施例的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中,具有缠绕成多层的金属带的形状的磁芯涂覆有树脂材料,从而改善了其强度和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配备有EMI滤波器的普通电源板连接到电源和负载的构造的框图。
图2是普通电感器的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磁芯的分解透视图,其中还包括线筒。
图4是示出形成图3所示的磁芯的过程的透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磁芯的透视图和截面图。
图6是示出形成图5的磁芯的过程的视图。
图7至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的磁芯的透视图和截面图。
图10是示出铁氧体材料和金属带材料的磁导率和电感的曲线图。
图11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示出了取决于环氧树脂涂覆液的稀释比环氧树脂在层间空间中所占据的面积的截面图像。
图1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样品被测量的区域的图,并且图13示出图12的区域中的测量结果。
图14是根据实施例的包括电感器的EMI滤波器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被不同地改变并以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的各种形式来体现。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并且在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等同或替代应被理解为落入实施例的范围内。
将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二”、“第一”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被解释为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例如,在不脱离实施例的教导的情况下,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并且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项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将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的元件被称为在诸如基板、层(膜)、区域、焊盘或图案的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术语“上”或“下”是指该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之下,或“间接”形成为使得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还将理解的是,上或下的标准基于附图。为了说明的方便和清楚,图中所示的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的厚度或尺寸可以被放大、省略或示意性绘制,并且可以未准确地反映实际尺寸。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解释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构思。因此,除非在上下文中另外明确指出,否则本说明书中的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在说明书中,术语“包括”或“包含”应理解为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所用的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在内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构思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将理解的是,诸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除非在此明确定义,否则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进行解释。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在图中,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不给出对其的重复说明。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磁芯可以包括由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的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这里,第二磁性体可以设置在第一磁性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且可以包括缠绕成多层的金属带。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磁性体可以包括树脂材料,以解决热处理后缠绕成多层的金属带的强度降低的问题。树脂材料可以包括:覆盖缠绕成多层的金属带的外表面的树脂材料,以及设置在多层中的层间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中的树脂材料。这里,层间空间可以是在缠绕金属带时在离心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带层之间的空间,具体地,是形成在相对靠近圆心的层的外周面和距离圆心相对较远的层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树脂材料的形成方法和树脂材料的性能。首先,将参照图5至图8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互不相同的磁性体构成磁芯的各种实施例。为了便于描述,图5至图7省略了树脂材料的图示。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磁芯的透视图和截面图,图6是示出形成图5的磁芯的过程的视图,图7至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的磁芯的透视图和截面图。
参照图5,磁芯800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体810和第二磁性体820。第一磁性体810和第二磁性体820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第二磁性体820可以设置在第一磁性体81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磁性体820可以比第一磁性体810具有更高的饱和磁通密度。
这里,第一磁性体810可以包括铁氧体,第二磁性体820可以包括金属带。这里,铁氧体的磁导率(μ)可以是2000至15000,并且金属带的磁导率(μ)可以是100000至150000。例如,铁氧体可以是Mn-Zn基铁氧体,并且金属带可以是Fe基纳米晶金属带。Fe基纳米晶金属带可以是包括Fe和Si的纳米晶金属带。金属带的厚度可以是15μm至20μm,但不限于此。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磁性体810和第二磁性体820中的每一者具有环形形状,并且第二磁性体820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磁性体810的外周面S2上的第二外部磁性体822和设置在第一磁性体810的内周面S4上的第二内部磁性体824。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外部磁性体822和第二内部磁性体824中的每一者的厚度小于第一磁性体810的厚度。磁芯800的磁导率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外部磁性体822的厚度与第一磁性体810的厚度之比或第二内部磁性体824的厚度与第一磁性体810的厚度之比中的至少一者来调节。
为了制造这样的磁芯,如图6所示,分别准备两个第二磁性体822和824。第二磁性体822和824中的每一者可以被配置为缠绕成多层且涂覆有树脂材料的金属带。在所准备的第二磁性体822和824中,可以将与具有环形形状的第一磁性体810的内周面S4相对应的第二内部磁性体824插入到第一磁性体810的中空部分中,并且可以将第一磁性体810插入到第二外部磁性体822中的与第一磁性体810的外周面S2相对应的中空部分中。当然,第二磁性体与第一磁性体810耦接的顺序可以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粘合剂,第一磁性体810的外周面S2可以粘附到第二外部磁性体822,并且第一磁性体810的内周面S4可以粘附到第二内部磁性体824。在这种情况下,粘合剂可以是包括环氧基树脂、丙烯酸基树脂、硅基树脂或清漆中的至少一种的粘合剂。这样,当使用粘合剂将互不相同的磁性体彼此粘合时,可以防止性能因物理振动而劣化。
这里,如图5所示,第二磁性体822和824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缠绕多圈以层叠成多层的金属带。第二磁性体822和824的厚度和磁导率可以根据金属带层叠的层数而变化,并且因此,磁芯800的磁导率可以变化,并且配备有磁芯800的EMI滤波器的噪声去除性能可以变化。
也就是说,当第二磁性体822和824的厚度增加时,可以改善噪声去除性能。使用该原理,可以调节金属带层叠的层数,使得设置在缠绕有线圈的区域中的第二磁性体822和824的厚度大于设置在未缠绕有线圈的区域中的第二磁性体822和824的厚度。
可以通过改变缠绕数、缠绕的起点和缠绕的终点来调节金属带层叠的层数。将基于设置在第一磁性体810的外周面S2上的第二外部磁性体822来描述缠绕的起点和缠绕的终点之间的关系,如图5的(a)所示。当然,如上所述,在第二外部磁性体822耦接到第一磁性体810之前,完成第二外部磁性体822的缠绕和在其上的树脂材料(未示出)的形成。但是,为了便于描述,假设缠绕是从第一磁性体810的外周面上的某个点开始的。
当作为金属带的第二外部磁性体822从缠绕的起点缠绕一圈时,第二外部磁性体822可以包括一层的金属带。当第二外部磁性体822从缠绕的起点缠绕两圈时,第二外部磁性体822可以包括两层的金属带。同时,当缠绕的起点和缠绕的终点彼此不重合时,例如,当第二外部磁性体822从缠绕的起点缠绕一圈半时,第二外部磁性体822包括金属带层叠成单层的区域和金属带层叠成两层的区域。或者,当第二外部磁性体822从缠绕的起点缠绕两圈半时,第二外部磁性体822包括金属带层叠成两层的区域和金属带层叠成三层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线圈设置在金属带层叠的层数较大的区域上,则应用有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磁芯800的EMI滤波器的噪声去除性能可以进一步改善。
例如,在磁芯800具有环形形状并且第一线圈122和第二线圈124缠绕成围绕磁芯800彼此对称的情况下,第一线圈122可以设置在第一磁性体810的外周面上设置的第二外部磁性体822的层叠的层数相对较大的区域上,并且第二线圈124可以设置在第一磁性体810的内周面上设置的第二内部磁性体824的层叠的层数相对较大的区域上。因此,第一线圈122和第二线圈124中的每一者可以设置在第二磁性体822和824中的相应一者的层叠的层数相对较大的区域上,但是可以不设置在第二磁性体822和824中的相应一者的层叠的层数相对较小的区域上,从而实现改善的噪声去除性能。
尽管第二外部磁性体822和第二内部磁性体824被示出为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相同的厚度,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二外部磁性体822和第二内部磁性体824可以具有不同的材料或不同的磁导率值,并且可以具有不同的厚度。因此,磁芯800的磁导率可以具有宽范围的值。
同时,如图7所示,第一磁性体810的高度h1可以大于第二磁性体820的高度h2。为此,在制造第二磁性体820的过程中,可以缠绕宽度小于第一磁性体810的高度h1的金属带。因此,第二外部磁性体822可以不设置在第一磁性体810的顶表面S1和外周面S2之间的边界以及第一磁性体810的底表面S3和外周面S2之间的边界上,并且第二内部磁性体824可以不设置在第一磁性体810的顶表面S1和内周面S4之间的边界以及第一磁性体810的底表面S3和内周面S4之间的边界上。因此,可以防止第二外部磁性体822沿着第一磁性体810的顶表面S1和外周面S2之间的边界、第一磁性体810的底表面S3和外周面S2之间的边界、第一磁性体810的顶表面S1和内周面S4之间的边界、或第一磁性体810的底表面S3和内周面S4之间的边界开裂。
或者,如图8所示,第二磁性体820可以仅设置在第一磁性体810的外周面S2上。或者,如图9所示,第二磁性体820可以仅设置在第一磁性体810的内周面S4上。
利用磁芯800包括具有不同的磁导率值的互不相同的磁性体的上述配置,可以去除宽频带上的噪声。特别地,与仅由Mn-Zn基铁氧体形成的环形磁芯相比,根据实施例的磁芯能够通过防止磁通集中在其表面上来有效地去除高频噪声,并且由于内部饱和度低而能够应用于大功率产品。此外,可以通过调节第一磁性体810和第二磁性体820的磁导率值或第一磁性体810和第二磁性体820的体积比来调节磁芯800的性能。
同时,参照图10,可以看出,包括根据频率而具有不同的磁导率值的铁氧体材料和金属带材料的磁芯,在预定频率范围内具有高电感,因此改善了噪声去除性能。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之间的布置关系。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磁性体的树脂材料。
根据实施例,可以通过对缠绕成多层的金属带进行热处理,将经过热处理的产品浸入涂覆液中,并对其进行干燥来形成树脂材料。取决于实施例,干燥工序可以包括在60℃至150℃的温度下执行热干燥工序。
如图8的(c)所示,在第二磁性体820中,树脂材料R可以设置在缠绕的金属带MR的外表面(顶表面、底表面、内周面和外周面)上,并且也可以设置在金属带的缠绕层(未示出)之间。
根据实施例,涂覆液可以是以预定比例混合环氧树脂和稀释剂的混合溶液。稀释剂不限于任何特定的组分,只要它能够溶解环氧树脂即可。下面的表1至表4示出了通过改变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来测量电感降低率的结果的示例。
[表1]
[表2]
[表3]
[表4]
参照表l至表4,可以看出,环氧树脂的含量越高,电感降低率越高,而稀释剂的含量越高,电感降低率越低。具体地,当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为5:5时,电感降低率约为30%,而当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为3:7时,电感降低率约为15%。然而,当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为2:8且当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为l:9时,获得略有不同的电感降低率,分别为5.72%和4.7%。也就是说,获得了相对较低的电感降低率。
接下来,每种稀释剂的强度如表5所示。
[表5]
表5示出了以“g”为单位的外力,由此,当金属带的外周面上的特定点被按压时,已经缠绕15圈且已经进行了热处理的金属带被损坏。参照表5,可以看出,当在金属带上施加约70g的外力时,金属带在浸入涂覆液中之前被损坏,但是取决于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金属带的强度增加了约3倍至10倍以上。
强度增加的差异取决于稀释比的原因是,当金属带在浸渍后被上拉时,由于环氧树脂的粘度差异取决于涂覆液(即,浸渍溶液)的稀释比,因此在金属带的边缘上残留大量的环氧树脂。另一个原因是在浸渍溶液中进入缠绕的金属带的多层之间的层间空间的环氧树脂的量增加。此外,在干燥过程中,在缠绕的金属带的多层之间的层间空间中环氧树脂的体积增加,这增加了金属带中的细裂纹,从而导致电感降低。将参照图11至图13对此进行描述。尽管未示出,但是当第二磁性体820的整体高度被定义为从第二磁性体820的底表面到顶表面的距离时,设置在图11至图| 3中的缠绕带中的层间空间中的树脂材料,可以在从第二磁性体820的底表面朝向顶表面的方向上设置在对应于第二磁性体820的总高度的0%至5%的区域和对应于第二磁性体820的总高度的95%至100%的区域中。优选地,树脂材料可以在从第二磁性体820的底表面朝向顶表面的方向上设置在对应于第二磁性体820的总高度的0%至15%的区域和对应于第二磁性体820的总高度的85%至100%的区域中。更优选地,树脂材料可以在从第二磁性体820的底表面朝向顶表面的方向上设置在对应于第二磁性体820的总高度的0%至30%的区域和对应于第二磁性体820的总高度的70%至100%的区域中。当树脂材料在从第二磁性体820的底表面朝向顶表面的方向上设置在对应于第二磁性体820的总高度的31%至69%的区域中时,强度和电感降低率的改善可能不足够。
图11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示出了取决于环氧树脂涂覆液的稀释比环氧树脂在层间空间中所占据的面积的截面图像。图11示出了在将缠绕15圈的金属带浸入具有不同稀释比的环氧树脂涂覆液中之后在周向上切割第二磁性体时第二磁性体的截面的放大图像。此外,在图11中,每个图像的下端朝向圆心,对应于各稀释比的上方图像是示出15层的金属带的整体形状的图像,对应于各稀释比的下方图像是仅示出5层的金属带的进一步放大图像,并且每个下方图像中的圆圈表示设置有环氧树脂的区域。
参照图11,当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为1∶9时,环氧树脂设置在与在离心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带层之间的整个空间(即,层间空间)的大约10%相对应的区域中。当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为2∶8时,环氧树脂设置在对应于整个层间空间的大约25%的区域中。当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为3∶7时,环氧树脂设置在对应于整个层间空间的大约30%的区域中。当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为5∶5时,环氧树脂设置在对应于整个层间空间的大约50%的区域中。
参照图11,可以看出强度根据环氧树脂在层间空间中所占据的面积而变化。
在下文中,将详细比较表1至表4所示的电感降低率和表5所示的强度增加。
当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为5∶5时,强度最高,但是电感降低率太高。当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为1∶9时,电感降低率最低,但是强度的增加程度较低。
此外,当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为2∶8和1∶9时,它们在电感降低率方面表现出改善的效果,并且当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为2∶8和3∶7时,它们在强度增加方面表现出改善的效果
总之,当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为2∶8时,它表现出改善的电感降低率,这与比例为1∶9时相似,并且它表现出增加的强度,这与比例为3∶7时相似。因此,可以看出,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最理想比例为2∶8。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2和图13更详细地描述当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比例为2:8时环氧树脂在层间空间中所占据的面积。
图1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样品被测量的区域的图,并且图13示出图12的区域中的测量结果。
图12是根据实施例的在浸入具有2∶8的稀释比的涂覆液中之后干燥的第二磁性体820的平面图。为了测量环氧树脂在层间空间中所占据的面积,将一个第二磁性体820划分为四个区域:区域_1至区域_4,并且拍摄每个区域在周向上的截面。因此,使用第二磁性体的一个样品对环氧树脂在层间空间中所占据的面积测量四次,并且使用五个样品进行了总共20个测量过程。
图13示出在测量过程中拍摄的一些样品的图像。图13示出在将缠绕15圈的金属带浸入稀释比为2∶8的环氧树脂涂覆液中之后在周向上切割第二磁性体时第二磁性体的截面的放大图像。此外,在图13中,每个图像的下端朝向圆心,每个上方图像示出其一部分通过下方图像详细显示的截面,每个下方图像是仅示出五层的金属带的进一步放大图像,并且每个下方图像中的圆圈表示设置有环氧树脂的区域。
参照图13的(a),环氧树脂占据对应于层间空间的15%的面积。参照图13的(b),环氧树脂占据对应于层间空间的20%的面积。参照图13的(c),环氧树脂占据对应于层间空间的25%的面积。参照图13的(d),环氧树脂占据对应于层间空间的30%的面积。
总之,当稀释比为2∶8时,环氧树脂在层间空间中所占据的面积对应于层间空间的15%至30%(其是包括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20个测量过程的结果示于下表6中。
[表6]
参照表6,在总共20个实验中,在两个实验中测量出15%,在四个实验中测量出20%,在七个实验中测量出25%,并且在三个实验中测量出30%。因此,当稀释比为2∶8时,环氧树脂在层间空间中所占据的面积可以对应于层间空间的15%至30%,优选地为20%至25%,并且更优选地为23%至25%。此外,尽管未示出,但是第二磁性体的外涂层的厚度可以为10μm至40μm,并且优选为20μm至30μm。当该厚度小于10μm时,强度可能降低,从而导致对金属带的损坏。当该厚度大于40μm时,电感降低率可能增加,从而导致性能下降。
同时,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感器可以被包括在线路滤波器中。例如,线路滤波器可以是用于减小噪声的线路滤波器(其被应用于AC-DC转换器)。图14是根据实施例的包括电感器的EMI滤波器的示例。
参照图14,EMI滤波器2000可以包括多个X电容器Cx、多个Y电容器Cy和电感器L。
X电容器Cx分别设置在带电线LIVE的第一端子P1和中性线NEUTRAL的第三端子P3之间以及带电线LIVE的第二端子P2和中性线NEUTRAL的第四端子P4之间。
多个Y电容器Cy可以串联设置在带电线LIVE的第二端子P2和中性线NEUTRAL的第四端子P4之间。
电感器L可以设置在带电线LIVE的第一端子P1和第二端子P2之间以及中性线NEUTRAL的第三端子P3和第四端子P4之间。这里,电感器L可以是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感器100。
当将共模噪声引入其中时,由于初级电感和Y电容器Cy的组合阻抗特性,EMI滤波器2000去除了共模噪声。这里,可以通过在第三端子P3和第四端子P4断开(open)的状态下测量第一端子P1和第二端子P2之间的电感来获得带电线LIVE的初级电感,并且可以通过在第一端子P1和第二端子P2断开的状态下测量第三端子P3和第四端子P4之间的电感来获得中性线NEUTRAL的初级电感。
当将差模噪声引入其中时,由于漏电感和X电容器Cx的组合阻抗特性,EMI滤波器2000去除了差模噪声。这里,可以通过在第三端子P3和第四端子P4短路的状态下测量第一端子P1和第二端子P2之间的电感来获得带电线LIVE的漏电感,并且可以通过在第一端子P1和第二端子P2短路的状态下测量第三端子P3和第四端子P4之间的电感来获得中性线NEUTRAL的漏电感。
根据实施例的EMI滤波器2000的电感器对应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感器。
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例,只要它们彼此不兼容即可。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是这些实施例仅出于说明性目的而提出,并且不限制本公开,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文阐述的实施例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例如,可以修改和应用在实施例中阐述的各个配置。此外,这些修改和应用中的差异应被解释为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磁耦合装置,包括:
第一磁性体,具有环形形状,所述第一磁性体包括设置在离心方向上的最内侧位置处的第一内周面和设置在所述离心方向上的最外侧位置处的第一外周面;以及
第二磁性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性体的所述第一内周面或所述第一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
其中,所述第二磁性体包括:
金属带,在所述离心方向上设置成多层,所述金属带包括设置在所述离心方向上的最内侧位置处的第二内周面、设置在所述离心方向上的最外侧位置处的第二外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周面与所述第二外周面之间的多层中的每一层的上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周面与所述第二外周面之间的多层中的每一层的下表面;
树脂部,围绕所述金属带的所述上表面、所述下表面、所述第二内周面和所述第二外周面;以及
第一树脂构件和第二树脂构件,设置在所述金属带的所述多层之间并且彼此间隔开,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构件和所述第二树脂构件与所述树脂部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耦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构件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树脂构件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长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耦合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带的所述多层之间的第三树脂构件,
其中,所述第三树脂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树脂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耦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树脂构件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金属带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长度的0%且等于或小于所述金属带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长度的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耦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树脂构件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金属带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长度,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树脂构件与所述树脂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耦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构件、所述第二树脂构件或所述第三树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占所述多层之间的空间的15%至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耦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体包括Mn-Zn基材料,
其中,所述金属带包括Fe-Si基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耦合装置,其中,所述金属带在所述第一磁性体的周向上延伸15圈,并且
其中,所述金属带在所述离心方向上设置为15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耦合装置,还包括在垂直方向上绕所述第一磁性体和所述第二磁性体缠绕的线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耦合装置,其中,所述磁耦合装置为EMI滤波器或电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耦合装置,其中,所述线圈在所述第一磁性体的周向上设置成多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耦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磁性体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磁性体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长度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耦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体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磁性体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长度长。
14.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磁耦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磁性体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磁性体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耦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体在所述离心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磁性体在所述离心方向上的长度长。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耦合装置,其中,所述树脂部在所述离心方向上的厚度为10mm至40mm。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磁耦合装置,其中,所述树脂部在所述离心方向上的厚度为所述金属带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周面或所述第二内周面上的部分的厚度。
18.一种制造磁耦合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具有环形形状的第一磁性体,所述第一磁性体包括设置在离心方向上的最内侧位置处的第一内周面和设置在所述离心方向上的最外侧位置处的第一外周面;
在周向上将金属带缠绕为在所述离心方向上具有多层;
将所述金属带浸渍在树脂中,以在所述金属带的所述多层之间形成在所述离心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树脂构件和第二树脂构件,并且形成围绕所述金属带的树脂部;
对所述第一树脂构件、所述第二树脂构件和所述树脂部进行干燥;以及
将围绕所述金属带的所述树脂部置于所述第一磁性体的所述第一内周面或所述第一外周面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第一树脂构件、所述第二树脂构件和所述树脂部进行干燥包括在60℃至150℃的温度下执行热干燥工序。
CN202311515016.1A 2017-12-29 2018-12-20 磁芯、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 Pending CN1175585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83905A KR102197085B1 (ko) 2017-12-29 2017-12-29 자성코어,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emi 필터
KR10-2017-0183905 2017-12-29
PCT/KR2018/016326 WO2019132413A1 (ko) 2017-12-29 2018-12-20 자성코어,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emi 필터
CN201880084831.8A CN111566764B (zh) 2017-12-29 2018-12-20 磁芯、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4831.8A Division CN111566764B (zh) 2017-12-29 2018-12-20 磁芯、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58536A true CN117558536A (zh) 2024-02-13

Family

ID=6706777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15371.9A Pending CN117542620A (zh) 2017-12-29 2018-12-20 磁芯、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
CN201880084831.8A Active CN111566764B (zh) 2017-12-29 2018-12-20 磁芯、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
CN202311515016.1A Pending CN117558536A (zh) 2017-12-29 2018-12-20 磁芯、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
CN202311519061.4A Pending CN117577434A (zh) 2017-12-29 2018-12-20 Emi滤波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15371.9A Pending CN117542620A (zh) 2017-12-29 2018-12-20 磁芯、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
CN201880084831.8A Active CN111566764B (zh) 2017-12-29 2018-12-20 磁芯、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19061.4A Pending CN117577434A (zh) 2017-12-29 2018-12-20 Emi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1289259B2 (zh)
JP (2) JP7198553B2 (zh)
KR (1) KR102197085B1 (zh)
CN (4) CN117542620A (zh)
WO (1) WO20191324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01782B1 (ko) 2020-06-11 2021-01-12 삼형전자(주) 라인 필터와 이를 적용한 emi 필터
KR102441952B1 (ko) * 2020-12-23 2022-09-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자성코어,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emi 필터
KR20230008319A (ko) 2021-07-07 2023-01-16 삼형전자(주) 라인필터와 이를 적용한 emi 필터
CN114242412A (zh) * 2021-11-04 2022-03-25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磁元件和电子设备
KR102604120B1 (ko) 2023-02-27 2023-11-22 삼형전자(주) 라인필터 어셈블리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502849A (nl) * 1985-10-18 1987-05-18 Philips Nv Werkwijze voor het aanbrengen van een hechtende, elektrisch isolerende laag, metaallint bedekt met een dergelijke laag en magneetkern met lage verliezen.
US5242760A (en) 1990-10-09 1993-09-07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Magnetic ribbon and magnetic core
US5441783A (en) 1992-11-17 1995-08-15 Alliedsignal Inc. Edge coating for amorphous ribbon transformer cores
JP3472075B2 (ja) * 1997-04-23 2003-12-02 株式会社東芝 絶縁樹脂注型品の製造方法
JPH1174138A (ja) * 1997-08-27 1999-03-16 Hitachi Ferrite Electronics Ltd 高圧トランス
JP2000208329A (ja) * 1999-01-11 2000-07-28 Vlt Corp 磁気コアにより囲まれた導体
JP2000208343A (ja) * 1999-01-19 2000-07-28 Okay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モンモ―ドチョ―クコイル
US6762666B2 (en) * 2002-05-07 2004-07-13 Defond Manufacturing Limited Toroidal core for a toroid
JP2005116887A (ja) * 2003-10-09 2005-04-28 Mitsui Chemicals Inc 磁性金属薄帯比率の低い磁性積層体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06100465A (ja) * 2004-09-29 2006-04-13 Tdk Corp コイ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タ回路
CN100458988C (zh) * 2004-12-15 2009-02-0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扼流线圈及其内埋型铁芯
JP2006238310A (ja) * 2005-02-28 2006-09-07 Tdk Corp Lc複合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ノイズ抑制回路
JP2007042678A (ja) * 2005-07-29 2007-02-15 Tdk Corp コイルおよびフィルタ回路
JP2007081239A (ja) * 2005-09-15 2007-03-29 Toshiba Corp 磁気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US7843302B2 (en) * 2006-05-08 2010-11-30 Ibiden Co., Ltd. Inductor and electric power supply using it
FR2906944B1 (fr) * 2006-10-06 2009-05-15 Schneider Toshiba Inverter Dispositif de filtrage de mode commun et variateur de vitess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KR20100009381A (ko) 2008-07-18 2010-01-27 주식회사 에이엠오 소음제거구조를 갖는 인덕터
KR101097117B1 (ko) * 2009-05-27 2011-12-22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소음 제거 및 소형화 구조를 갖는 인덕터 코어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덕터
CN102368424A (zh) * 2011-09-16 2012-03-07 陆明岳 一种用于电感器磁心
EP2797092B1 (en) * 2011-12-21 2017-02-08 Amosense Co., Ltd. Magnetic field shielding sheet for a wireless charger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for a wireless charger using the sheet
DE102012206225A1 (de) 2012-04-16 2013-10-17 Vacuumschmelze Gmbh & Co. Kg Weichmagnetischer Kern mit ortsabhängiger Permeabilität
CN202650791U (zh) * 2012-07-09 2013-01-02 陕西省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无需塑料保护盒的非晶带材卷绕磁芯
JP6153024B2 (ja) 2013-07-26 2017-06-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点灯装置、発光モジュール、照明装置及び発光素子の点灯方法
US9159778B2 (en) * 2014-03-07 2015-10-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ilicon process compatible trench magnetic device
KR20150143251A (ko) * 2014-06-13 2015-12-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어 및 이를 갖는 코일 부품
JP6401119B2 (ja) * 2015-07-21 2018-10-03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モジュール基板
JP2017195587A (ja) * 2016-04-13 2017-10-26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ノイズフィルタユニットおよび回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42831B2 (en) 2023-12-12
JP2023030029A (ja) 2023-03-07
US11289259B2 (en) 2022-03-29
CN111566764A (zh) 2020-08-21
US20200312515A1 (en) 2020-10-01
WO2019132413A1 (ko) 2019-07-04
US20240062941A1 (en) 2024-02-22
CN117542620A (zh) 2024-02-09
KR102197085B1 (ko) 2020-12-31
KR20190081399A (ko) 2019-07-09
US20220172871A1 (en) 2022-06-02
JP2021509224A (ja) 2021-03-18
JP7198553B2 (ja) 2023-01-04
CN117577434A (zh) 2024-02-20
CN111566764B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6764B (zh) 磁芯、电感器和包括该电感器的emi滤波器
JP7345026B2 (ja) インダクタ及びこれを含むemiフィルター
KR102658236B1 (ko) 자성코어,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emi 필터
KR102661002B1 (ko) 자성코어,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emi 필터
KR102310999B1 (ko) 자성코어,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emi 필터
KR102569684B1 (ko) 자성코어,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emi 필터
KR102569683B1 (ko) 자성코어,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emi 필터
KR102400119B1 (ko) 자성코어,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emi 필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