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9629A - 具有排气装置的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排气装置的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9629A
CN117529629A CN202280043373.XA CN202280043373A CN117529629A CN 117529629 A CN117529629 A CN 117529629A CN 202280043373 A CN202280043373 A CN 202280043373A CN 117529629 A CN117529629 A CN 117529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air
outdoor
air condition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33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冈裕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29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96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24F1/003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in combination with simultaneous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from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空调装置(100)包括压缩机(11)、热交换器(25)、风扇(26)、排气装置(18)和控制部(19、29)。热交换器(25)与室内空气(AI)进行热交换。风扇(26)将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AI)向室内空间(SI)供给。排气装置(18)使室内空气(AI)从室内空间(SI)向室外空间(SO)移动。在空调运转的开始时,控制部(19、29)根据室内空间(SI)的热负荷(L)使排气装置(18)动作。

Description

具有排气装置的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排气装置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32855号公报)所公开的空调装置具备排气装置。排气装置用于将室内的臭味成分与空气一起向室外排出。排气装置的动作由臭味的水准决定。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文献的结构中,没有特别考虑降低空调装置消耗的能量。因此,对于利用排气装置来减轻空气调节对象的热负荷、由此降低空调装置的消耗能量,存在改进的余地。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通过进行空调运转来进行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空调装置具备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扇、排气装置和控制部。热交换器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风扇将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供给至室内空间。排气装置使室内空气从室内空间向室外空间移动。控制部在空调运转的开始时,根据室内空间的热负荷使排气装置动作。
根据该结构,应从室内空气去除的热负荷的一部分不仅通过空调运转而被去除,还通过排气装置的动作而被去除。因此,能够抑制由空调装置消耗的能量。
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热负荷由室内空气的温度和室内空气的湿度中的至少一方决定。
根据该结构,热负荷取决于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因此,作为排气动作的条件,考虑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
第三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热负荷由构成设置空调装置的房间的主体结构的温度决定。
根据该结构,热负荷取决于主体结构温度。因此,作为排气动作的条件,考虑主体结构温度。
第四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与室外空气的温度的比较结果来使排气装置动作。
根据该结构,排气的开始条件不仅包括室内温度,还包括室外温度。因此,能够设定考虑了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排气的开始条件。
第五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根据室内空气的湿度与室外空气的湿度的比较结果来使排气装置动作。
根据该结构,排气的开始条件不仅包括室内湿度,还包括室外湿度。因此,能够设定考虑了室内湿度和室外湿度的排气的开始条件。
第六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压缩机由于室内空间的热负荷变小而刚刚停止之后的空调运转的开始时,控制部不使排气装置动作。
根据该结构,在压缩机刚刚停止之后的空调运转的开始时、即从温控断开恢复时,排气装置不动作。因此,在压缩机需要较大的能量时,压缩机能够确保足够的量的能量。
第七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还具备人检测装置。人检测装置对处于设置有空调装置的房间的内部的人进行检测。控制部在人检测装置检测到人时,使排气装置动作。
根据该结构,在房间有人的状态下,排气装置进行动作。因而,在无人状态下排气装置不动作,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空调装置的消耗能量。
第八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在热负荷超过第一值时使排气装置动作,并且在热负荷低于比第一值小的第二值时使排气装置停止。
根据该结构,滞后特性适用于与热负荷相应的排气控制。因此,能够抑制排气装置的控制电路发生振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热负荷L的示意图。
图3是排气装置18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热负荷L与排气装置18的状态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基本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图1所示的空调装置100具有室外单元10、室内单元20、联络配管30、排气软管40。设置空调装置100的空间遍及由建筑物B的壁W隔开的室外空间SO和室内空间SI这两者。室外单元10设置于室外空间SO。室内单元20设置于室内空间SI。壁W构成设置室内单元20的房间R的一部分。联络配管30和排气软管40双方贯通壁W,连接室外单元10和室内单元20。
空调装置100具有制冷剂回路90。制冷剂回路90在制冷运转时使制冷剂向图中的箭头C的方向循环。制冷剂回路90在制热运转时使制冷剂向图中的箭头H的方向循环。
(2)详细结构
(2-1)室外单元10
室外单元10作为热源发挥功能。室外单元10具有压缩机11、四路切换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室外风扇14、室外膨胀阀15、液体截止阀16以及气体截止阀17,作为构成制冷剂回路90的部件。而且,室外单元10具有室外壳体10a、排气装置18、室外控制部19、室外温度传感器53、室外湿度传感器54。
(2-1-1)室外壳体10a
室外壳体10a收纳室外单元10的构成部件。室外壳体10a具有室外吸入口51和室外吹出口52。图1只不过是示意地表示室外单元10的结构的图,并不表示哪个构成部件配置在室外吸入口51的附近且其他的哪个构成部件配置在室外吹出口52的附近。
(2-1-2)压缩机11
压缩机11通过对低压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而形成高压气体制冷剂。
(2-1-3)四路切换阀12
四路切换阀12在制冷运转时实现图1的实线所示的连接。四路切换阀12在制热运转时实现图1的虚线所示的连接。
(2-1-4)室外热交换器13
室外热交换器13在制冷剂与室外空气AO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13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外热交换器13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2-1-5)室外风扇14
室外风扇14促进室外热交换器13的热交换。室外风扇14从室外吸入口51取入室外空气AO,并向室外热交换器13供给。室外风扇14将在室外热交换器13结束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室外吹出口52排出。
(2-1-6)室外膨胀阀15
室外膨胀阀15使制冷剂减压。室外膨胀阀15调节制冷剂的循环量。
(2-1-7)液体截止阀16、气体截止阀17
液体截止阀16和气体截止阀17用于将制冷剂回路90中的位于室外单元10的外部的部分和位于室外单元10的内部的部分彼此连接或切断。液体截止阀16和气体截止阀17能够关闭制冷剂回路90。
(2-1-8)排气装置18
排气装置18从室内空间SI取出室内空气AI,并向室外空间SO排出。
(2-1-9)室外控制部19
室外控制部19是进行传感器的信息的取得、致动器的控制以及各种运算的计算机。
(2-1-10)室外温度传感器53、室外湿度传感器54
室外温度传感器53取得室外空气AO的温度。室外湿度传感器54取得室外空气AO的湿度。
(2-2)室内单元20
室内单元20向停留于室内空间SI的用户提供已调节的室内空气AI。室内单元2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25和室内风扇26作为构成制冷剂回路90的部件。而且,室内单元20具有室内壳体20a、室内控制部29、室内温度传感器63、室内湿度传感器64、主体结构温度传感器65、人检测装置66。
(2-2-1)室内壳体20a
室内壳体20a收纳室内单元20的构成部件。室内壳体20a具有室内吸入口61和室内吹出口62。图1只不过是示意地表示室内单元20的结构的图,并不表示哪个构成部件配置在室内吸入口61的附近且其他的哪个构成部件配置在室内吹出口62的附近。
(2-2-2)室内热交换器25
室内热交换器25在制冷剂与室内空气AI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25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室内热交换器25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
(2-2-3)室内风扇26
室内风扇26促进室内热交换器25的热交换。室内风扇26从室内吸入口61取入室内空气AI,并向室内热交换器25供给。室内风扇26将在室内热交换器25结束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室内吹出口62排出。
(2-2-4)室内控制部29
室内控制部29是进行传感器的信息的取得、致动器的控制以及各种运算的计算机。并且,室内控制部29使用未图示的通信线与室外控制部19进行通信,与室外控制部19收发信息。
(2-2-5)室内温度传感器63、室内湿度传感器64、主体结构温度传感器65
室内温度传感器63取得室内空气AI的温度。室内湿度传感器64取得室内空气AI的湿度。主体结构温度传感器65取得包括壁W在内的建筑物B的主体结构的温度。
(2-2-6)人检测装置66
人检测装置66对处于室内空间SI的人进行检测。人检测装置66例如可以是人感传感器。
(2-3)联络配管30
联络配管30也构成制冷剂回路90。联络配管30具有液体制冷剂配管31和气体制冷剂配管32。液体制冷剂配管31连接液体截止阀16和室内热交换器25。气体制冷剂配管32连接气体截止阀17与室内热交换器25。
(2-4)排气软管40
排气软管40使室外空间SO与室内空间SI连通。在排气装置18动作时,室内空间SI的室内空气AI作为通过排气软管40的排气流V向室外空间SO排出。
(3)室内空间SI的热负荷L
图2是用于说明热负荷L的示意图。在此,示出了由房间R规定的空调对象的室内空间SI。
室内空间SI具有热负荷L。在空调装置100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热负荷L是为了使室内温度Ti达到目标温度Tt而需要空调装置100从室内空气AI去除的热量。
热负荷L包括外部负荷Lo和内部负荷Li。外部负荷Lo起因于室外温度To。内部负荷Li起因于存在于室内空间SI的家电产品、电子设备或人等热源80。为了降低室内空间SI的热负荷L,空调装置100产生空调能力Q。
室外控制部19和室内控制部29在产生适当的空调能力Q时,计算室内空间SI的热负荷L。在此计算出的热负荷L也可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热负荷,而是与热负荷相关联的量。
如果举出一例,则要计算的热负荷L通过目标温度Tt、室内温度Ti以及室外温度To的函数来求出。
(4)排气装置18的控制
参照图3和图4对排气装置18的控制进行说明。图3表示排气装置18的控制流程。按照该控制流程进行控制的主体是由室外控制部19和室内控制部29(以下称为“空调控制部”)的一部分实现的排气装置18的控制系统。图4表示室内空间SI的热负荷L与排气装置18的状态的关系。在此,假设要计算的热负荷L通过室内温度Ti和室外温度To的函数求出来进行说明。
从图3的步骤SS的处理开始的起点开始处理。
在步骤S0中,排气装置18的控制系统调查空调运转是否已开始。该空调运转由制冷剂回路90的控制系统执行。制冷剂回路90的控制系统通过空调控制部中的与构成排气装置18的控制系统的部分不同的一部分来实现。
对于在步骤S0中作为“空调运转的开始”而被处理的具体的事件,可以举出各种各样的事件。以下列举的例1~例3是空调运转的开始的例子。
(例1)对空调装置100指示运转的键由用户按下的事件的发生。
(例2)到达空调装置100中设定的预约运转的时刻的事件的发生。
(例3)上述例1或例2的事件之后的、制冷剂回路90的控制系统使压缩机11运转的事件的发生。
排气装置18的控制系统在空调运转开始的情况下使处理向S1转移,在空调运转未开始的情况下使处理返回S0。
在步骤S1中,空调控制部将第一值V1设置为自身所管理的变量即热负荷阈值Lth。
在步骤S2中,空调控制部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63取得室内温度Ti。
在步骤S3中,空调控制部通过室外温度传感器53取得室外温度To。
在步骤S4中,空调控制部基于室内温度Ti和室外温度To计算出室内空间SI的热负荷L。例如,空调控制部对室外温度To和室内温度Ti进行比较,根据两者的差值ΔT计算出热负荷L。
在步骤S5中,空调控制部将热负荷L与自身所存储的热负荷阈值Lth进行比较。在热负荷L超过热负荷阈值Lth时进入步骤S6,在热负荷L与热负荷阈值Lth相等或低于热负荷阈值Lth时进入步骤S8。
在步骤S6中,空调控制部使排气装置18动作。
在步骤S7中,空调控制部将第二值V2设置为热负荷阈值Lth。第二值V2是比第一值V1小的值。之后,空调控制部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2。
在步骤S8中,空调控制部使排气装置18停止。
在步骤S9中,空调控制部将第一值V1设置为热负荷阈值Lth。之后,空调控制部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2。
这样,通过将热负荷阈值Lth交替地切换为第一值V1及第二值V2中的一方,如图4所示,表示热负荷L与排气装置18的状态的关系的图表示出滞后特性。
(5)特征
(5-1)
在空调运转的开始时,应从室内空气AI去除的热负荷L的一部分不仅通过空调运转而被去除,还通过排气装置18的动作而被去除。因此,在空调运转的开始时,能够抑制由空调装置100消耗的能量。
(5-2)
排气的开始条件不仅包括室内温度Ti,还包括室外温度To。因此,能够设定考虑了室内温度Ti和室外温度To的排气的开始条件。
(5-3)
热负荷阈值Lth交替地切换为第一值V1和第二值V2中的一方。由此,滞后特性适用于与热负荷L相应的排气控制。因此,能够抑制排气装置18的控制电路发生振荡。
<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6)变形例
以下,对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也可以组合这些多个变形例。
(6-1)第一变形例
在基本实施方式中,要计算的热负荷L作为室内温度Ti和室外温度To这两者的函数来求出。取而代之,也可以不使用室外温度To而仅作为室内温度Ti的函数来求出热负荷L。
根据该结构,排气装置18进行动作的条件与室外温度To无关,仅由室内温度Ti决定。因此,室外控制部19和室内控制部29进行的运算简单。
(6-2)第二变形例
在基本实施方式中,热负荷L由各种温度决定。也可以取而代之,代替各种温度或与各种温度一起使用各种湿度来决定热负荷L。例如,也可以根据室内湿度Hi和室外湿度Ho来决定热负荷L。室内湿度Hi能够由室内湿度传感器64取得。室外湿度Ho能够由室外湿度传感器54取得。
根据该结构,作为排气的开始条件,能够利用室内湿度Hi和室外湿度Ho。
(6-3)第三变形例
而且,也可以不使用室外湿度Ho,而仅作为室内湿度Hi的函数来求出热负荷L。
根据该结构,排气装置18进行动作的条件与室外湿度Ho无关,仅由室内湿度Hi决定。因此,室外控制部19和室内控制部29进行的运算简单。
(6-4)第四变形例
或者,热负荷L也可以由构成设置室内单元20的房间R的主体结构的温度即主体结构温度Tb决定。主体结构温度Tb能够由主体结构温度传感器65取得。在热负荷L的计算中,室外控制部19和室内控制部29不仅可以使用主体结构温度Tb,还可以使用各种温度、各种湿度或一并使用这两者。
根据该结构,热负荷L取决于主体结构温度Tb。因此,作为排气动作的条件,考虑主体结构温度Tb。
(6-5)第五变形例
当室内空间SI的热负荷L变小、室内温度Ti接近目标温度Tt时,由室外控制部19及室内控制部29实现的制冷剂回路90的控制系统使压缩机11停止。该状态被称为温控断开。
在温控断开持续了一定时间之后,若室内温度Ti再次从目标温度Tt偏离,则制冷剂回路90的控制系统为了从温控断开恢复而再次使压缩机11动作。在这样的刚从温控断开恢复之后的情况下,室外控制部19以及室内控制部29也可以不使排气装置18动作而保持停止。
根据该结构,在从温控断开恢复时,排气装置18不动作。因此,在压缩机11需要较大能量的从温控断开恢复的动作中,压缩机11能够确保足够量的能量。
(6-6)第六变形例
也可以是,在室外控制部19和室内控制部29使排气装置18动作时,以人检测装置66检测到在室内空间SI中存在人为条件。
根据该结构,在房间R有人的状态下排气装置18进行动作。因而,在无人状态下排气装置18不动作,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空调装置100的消耗能量。
<小结>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该理解为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方式、细节的多样的变更。
标号说明
10室外单元
11压缩机
13室外热交换器
14室外风扇
18排气装置
19室外控制部(控制部)
20室内单元
25室内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26室内风扇(风扇)
29室内控制部(控制部)
30联络配管
40排气软管
51室外吸入口
52室外吹出口
61室内吸入口
62室内吹出口
66人检测装置
100空调装置
AI室内空气
AO室外空气
B建筑物
Hi室内湿度(室内空气的湿度)
Ho室外湿度(室外空气的湿度)
L热负荷
Lth热负荷阈值
R房间
SI室内空间
SO室外空间
Tb主体结构温度(主体结构的温度)
Ti室内温度(室内空气的温度)
To室外温度(室外空气的温度)
V排气流
V1第一值
V2第二值
W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32855号公报。

Claims (8)

1.一种空调装置(100),其通过进行空调运转来进行室内空间(SI)的空气调节,其中,所述空调装置(100)具备:
压缩机(11);
热交换器(25),其与室内空气(AI)进行热交换;
风扇(26),其将热交换后的所述室内空气供给到所述室内空间;
排气装置(18),其使所述室内空气从所述室内空间向室外空间(SO)移动;以及
控制部(19、29),其在所述空调运转的开始时,根据所述室内空间的热负荷(L)使所述排气装置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热负荷由所述室内空气的温度(Ti)和所述室内空气的湿度(Hi)中的至少一方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热负荷由构成设置所述空调装置的房间的主体结构的温度(Tb)决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室内空气的温度(Ti)与室外空气的温度(To)的比较结果来使所述排气装置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室内空气的湿度(Hi)与室外空气的湿度(Ho)的比较结果来使所述排气装置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在所述压缩机由于所述室内空间的所述热负荷变小而刚刚停止之后的所述空调运转的开始时,所述控制部不使所述排气装置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还具备对处于所述室内空间的人进行检测的人检测装置(66),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人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人时,使所述排气装置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热负荷超过第一值(V1)时使所述排气装置动作,并且在所述热负荷低于比所述第一值小的第二值(V2)时使所述排气装置停止。
CN202280043373.XA 2021-06-23 2022-06-21 具有排气装置的空调装置 Pending CN1175296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4107 2021-06-23
JP2021104107A JP2023003126A (ja) 2021-06-23 2021-06-23 排気装置を有する空気調和装置
PCT/JP2022/024775 WO2022270515A1 (ja) 2021-06-23 2022-06-21 排気装置を有する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9629A true CN117529629A (zh) 2024-02-06

Family

ID=84545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3373.XA Pending CN117529629A (zh) 2021-06-23 2022-06-21 具有排气装置的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03126A (zh)
CN (1) CN117529629A (zh)
WO (1) WO20222705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77564B1 (ko) * 2006-09-30 2007-11-21 김천경 회전형태 광고 기물용 회전구동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3743A (ja) * 2000-03-24 2001-09-26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換気装置
JP4852791B2 (ja) * 2001-03-23 2012-01-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装置
JP5804689B2 (ja) * 2010-11-05 2015-11-0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2225529A (ja) * 2011-04-15 2012-11-15 Daikin Industries Ltd 調湿装置
JP5862266B2 (ja) * 2011-12-13 2016-02-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換気システム
JP5389211B2 (ja) * 2012-03-27 2014-01-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方法及び空調装置
WO2019229878A1 (ja) * 2018-05-30 2019-1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設置方法
JP7246488B2 (ja) * 2019-08-01 2023-03-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ステム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70515A1 (ja) 2022-12-29
JP2023003126A (ja) 2023-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92683B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an outdoor unit to which a plurality of indoor units are connected
JP3162132B2 (ja) 冷凍装置の制御方法
KR100815030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JP2002228281A (ja) 空気調和機
JP2922002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7529629A (zh) 具有排气装置的空调装置
JP3424868B2 (ja) マルチシステム空気調和機
JP2002061996A (ja) 空気調和機
EP1677058A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over-load cooling operation of air conditioner
WO2008069265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329025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105413B2 (ja) マルチ式空気調和機
KR20100069404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11313572B2 (en)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 systems
CN113574326B (zh) 装置评价系统和装置评价方法
JP2002162126A (ja) 空気調和機
JP4374775B2 (ja) 冷凍装置
WO2018037466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3531790A (zh) 一种通讯控制电路、多联式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JP3330194B2 (ja) 空気調和機
JP332275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318111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739367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H0755280A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H0571832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