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9294A - 支架 - Google Patents

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9294A
CN117529294A CN202180099097.4A CN202180099097A CN117529294A CN 117529294 A CN117529294 A CN 117529294A CN 202180099097 A CN202180099097 A CN 202180099097A CN 117529294 A CN117529294 A CN 117529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nt
peak
extension
strut
extens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90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谷部光泉
龟井俊佑
前川骏人
尾藤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al Vascu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obal Vascu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al Vascu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lobal Vascul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29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92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0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1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made from perforated sheet material or tubes, e.g. perforated by laser cuts or etched holes
    • A61F2/915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made from perforated sheet material or tubes, e.g. perforated by laser cuts or etched holes with bands having a meander structure, adjacent bands being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0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1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made from perforated sheet material or tubes, e.g. perforated by laser cuts or etched holes
    • A61F2/915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made from perforated sheet material or tubes, e.g. perforated by laser cuts or etched holes with bands having a meander structure, adjacent bands being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 A61F2002/9155Adjacent bands being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 A61F2002/91575Adjacent bands being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connected peak to troug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10/00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10/0014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using shape memory or superelastic materials, e.g. nitin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10/00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10/0076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multilayered, e.g. laminated struc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50/00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50/0058Additional features; Implant or prostheses propert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F2250/0067Means for introducing or releas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310/00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A61F2/28 or A61F2/30 - A61F2/44 being constructed from or coated with a particular material
    • A61F2310/00389The prosthesis being coated or covered with a particular material
    • A61F2310/00592Coating or prosthesis-covering structure made of ceramics or of ceramic-like compoun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支架,该支架具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为呈波状的环状;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为呈波状的环状,且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柱邻接;第一延长部,所述第一延长部形成于第一峰部,所述第一峰部为所述第一支柱中的向所述第二支柱侧凸出的多个峰部中的一部分峰部,所述第一延长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峰部的平分线,从两侧向所述第二支柱侧延伸;第二延长部,所述第二延长部形成在第二峰部上,所述第二峰部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柱中的向所述第一支柱侧凸出的多个峰部中的所述第一峰部在周向上错开的位置,所述第二延长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峰部的平分线,从两侧向所述第一支柱侧延伸;以及架设部,所述架设部架设于所述第一延长部与所述第二延长部。

Description

支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支架。
背景技术
作为医疗用支架的一个方式,例如,美国专利7264633号公开了一种支架,该支架具有将在相邻两个支柱中彼此面对面的峰部连接的连接器(link)。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美国专利7264633号中公开的支架具有一种如下的结构:连接器相对于支柱的峰部的顶部仅从一侧延伸。因此,在该支架中,随着支架从缩径状态和扩径状态中的一方向另一方转变,在连接器及其周边的部位容易集中应力。该应力集中是致使支架的形状精度下降的原因。
与将轴向上相邻的支柱在周向上错开的峰部连接的部位相对于第一峰部或第二峰部的平分线仅从一侧延伸的结构相比,本公开的课题在于提高支架的形状精度。
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方式所涉及的支架具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沿着圆筒面配置,并形成以所述圆筒面的轴向为振幅方向的波状;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沿着所述圆筒面配置,并形成以所述轴向为振幅方向的波状,所述第二支柱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柱邻接;第一延长部,所述第一延长部形成在第一峰部上,所述第一峰部为所述第一支柱中的向所述第二支柱侧凸出的多个峰部中的一部分峰部,所述第一延长部相对于将所述第一峰部平分的第一平分线,从两侧向所述第二支柱侧沿着所述第一平分线延伸;第二延长部,所述第二延长部形成在第二峰部上,所述第二峰部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柱中的向所述第一支柱侧凸出的多个峰部中的所述第一峰部在周向上错开的位置,所述第二延长部相对于将所述第二峰部平分的第二平分线,从两侧向所述第一支柱侧沿着所述第二平分线延伸;以及架设部,所述架设部架设于所述第一延长部和所述第二延长部。
关于第二方式所涉及的支架,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支架中,所述架设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延长部或所述第二延长部的厚度相等且所述架设部的厚度是一致的。
关于第三方式所涉及的支架,在第一方式或第一方式所述的支架中,所述第一延长部是以所述第一平分线为长轴的椭圆形状,所述第二延长部是以所述第二平分线为长轴的椭圆形状。
关于第四方式所涉及的支架,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支架中,从所述圆筒面的径向观察所述架设部的边缘部在所述第一延长部侧的一端为在与所述第一延长部的边界处与该第一延长部的边缘形成共同切线的曲线状,所述架设部的边缘部在所述第二延长部侧的另一端为在与所述第二延长部的边界处与该第二延长部的边缘形成共同切线的曲线状。
关于第五方式所涉及的支架,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支架中,所述支架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
关于第六方式所涉及的支架,在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支架中,所述支架在表面上具有涂层。
关于第七方式所涉及的支架,在第六方式所述的支架中,所述涂层包含陶瓷层。
关于第八方式所涉及的支架,在第六方式或第七方式所述的支架中,所述涂层包含药物洗脱涂层。
关于第九方式所涉及的支架,在第一方式至第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支架中,所述第一支柱及所述第二支柱的厚度为所述第一支柱及所述第二支柱在沿着所述圆筒面的方向上的最小宽度B的0.6倍以上且B以下的范围内。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式所涉及的支架,与将轴向上相邻的支柱在周向上错开的峰部连接的部位相对于第一峰部或第二峰部的平分线仅从一侧延伸的结构相比,支架的形状精度得以提高。
根据第二方式所涉及的支架,与架设部的厚度小于第一延长部或第二延长部的厚度的结构相比,支架的形状精度得以提高。
根据第三方式所涉及的支架,与第一延长部或第二延长部从径向观察为矩形的结构相比,与结构相比,支架的形状精度得以提高。
根据第四方式所涉及的支架,与架设部的边缘部的端部为直线状的结构相比,支架的形状精度得以提高。
根据第五方式所涉及的支架,在支架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的情况下,与将第一峰部与第二峰部连接的部位相对于第一峰部或第二峰部的平分线仅从一侧延伸的结构相比,支架的形状精度得以提高。
根据第六方式所涉及的支架,在支架具有涂层的结构中,与将第一峰部与第二峰部连接的部位相对于第一峰部或第二峰部的平分线仅从一侧延伸的结构相比,涂层难以脱落。
根据第七方式所涉及的支架,在涂层包含陶瓷层的结构中,与将第一峰部与第二峰部连接的部位相对于第一峰部或第二峰部的平分线仅从周向的一侧延伸的结构相比,抑制了支架随时间经过而劣化。
根据第八方式所涉及的支架,在涂层包含药物洗脱涂层的结构中,与将第一峰部与第二峰部连接的部位相对于第一峰部或第二峰部的平分线仅从一侧延伸的结构相比,支架的药物洗脱效果长时间地持续。
根据第九方式所涉及的支架,与支柱的厚度超过支柱的最小宽度的结构相比,支架的内径大。另外,根据第九方面所涉及的支架,与支柱的厚度小于支柱的最小宽度的0.6倍的结构相比,支架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工状态的支架沿周向展开成平面状的展开图。
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架的连接器的放大图。
图3是示出构成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架的基体层及涂层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与本公开进行比较的比较方式所涉及的支架的连接器的放大图。
图5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支架在周向上展开的展开图。
图6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支架的连接器的放大图。
图7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扩径状态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8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缩径状态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9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支架在周向上展开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9,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架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支架1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架10是大致圆筒状(参照图7及图8)的支架,该支架10在具有血管等管腔结构的生物体器官发生狭窄症等的情况下,用于使狭窄部内腔扩张。具体而言,支架10沿着由支架10的原材料构成的管状构件(后述详细情况)的圆筒面形成,该圆筒面的长度为L且直径为D。在以下的说明中,术语“圆筒面”除了包括长度为L且直径为D的圆筒面以外,还包括作为该圆筒面的一部分的面、以及使该圆筒面沿轴向延长而成的面以及将该圆筒面扩径及缩径而成的面。图1是将加工状态的支架10沿周向展开为平面状的展开图,该加工状态是通过激光加工从管状构件进行切割。即,图1所示的支架10的直径为D。支架10例如是一种自扩张型支架,具有能够在图7所示的扩径状态与图8所示的缩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功能。扩径状态下的支架10的直径大于加工状态下的支架的直径D。另外,缩径状态下的支架10的直径小于加工状态下的支架10的直径D。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涉及的支架并不限定于自扩张型支架,也可以是球囊扩张型支架。在以下的说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对加工状态下的支架10的尺寸形状进行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各图所附的箭头A、箭头R、箭头C表示支架10的轴向、径向、周向。
如图1中在平面上展开所示的那样,支架10具有端部支柱20和多个支柱30,端部支柱20配置于支架10在轴向上的两个端部,多个支柱30在两个端部支柱20之间沿着轴向排列配置。另外,支架10还具有连接器60和连接器70,连接器60将端部支柱20与支柱30连接,连接器70将相邻支柱30连接。另外,支架10还具有标记80,标记80从端部支柱20的一部分向轴向外侧突出。支架10由端部支柱20、支柱30、连接器60、连接器70和标记80一体形成。
端部支柱20是沿着圆筒面的环状构件。端部支柱20形成为以支架10的轴向为振幅方向的波状。
端部支柱20具有多个峰部22,多个峰部22相对于端部支柱20的波的中心线CT向与端部支柱20邻接的支柱30的相反侧凸出。另外,端部支柱20具有多个峰部24,多个峰部24相对于端部支柱20的波的中心线CT向与端部支柱20邻接的支柱30侧突出。另外,端部支柱20具有笔直部26,笔直部26将峰部22与峰部24直线状地连接。在笔直部26与峰部22及峰部24的边界部,笔直部26的边缘形成峰部22的边缘及峰部24的边缘的共同切线。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涉及的端部支柱20的峰部22、峰部24分别表示端部支柱20的波的折返部分。在该实施方式中,从径向观察,峰部22及峰部24的内周侧的边缘及外周侧的边缘均形成为圆弧状。
如图1中在平面上展开那样,标记80是沿着圆筒面扩展的大致圆板状的构件,标记80形成为从端部支柱20的多个峰部22中的一部分峰部22的顶部,相对于峰部22向峰部24的相反侧突出。
(支柱30)
支柱30是在两个端部支柱20之间沿着圆筒面配置的环状构件。多个支柱30在轴向上彼此以隔开规定间隔排列配置。各支柱30形成为以支架10的轴向为振幅方向的波状。各支柱30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各支柱30为与端部支柱20大致相同的形状。更具体地说,实施方式的支柱30在沿着圆筒面的一周中呈九个周期的波状,且具有相对于波的中心线向轴向的一侧凸出的峰部32和向另一侧凸出的峰部34。即,在实施方式的支柱30中,分别具有九个峰部32、峰部34。此外,支柱30具有笔直部36,笔直部36将峰部32与峰部34直线状地连接。在笔直部36与峰部32及峰部34的边界部,笔直部36的边缘形成峰部32的边缘及峰部34的边缘的共同切线。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涉及的支柱30的峰部32、峰部34分别表示支柱30的波的折返部分。
在该实施方式中,从径向观察,峰部32及峰部34的内周侧的边缘及外周侧的边缘均形成为圆弧状。另外,从径向观察,将峰部32及峰部34平分的平分线(包含后述的平分线D1)与轴向平行。换言之,与一个峰部32、峰部34连接的一对笔直部36相对于平分线对称(即等角)地形成。进而,与一个峰部32连接的一对笔直部36彼此的间隔在周向上随着朝向相邻的峰部34逐渐扩大。另外,与一个峰部34连接的一对笔直部36彼此的间隔在周向上随着朝向相邻的峰部32逐渐扩大。在扩径状态的支架10中,一对笔直部36之间形成的角度α优选在25°以上且50°以下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缩径状态的支架10中,一对笔直部36之间形成的角度α优选在-10°以上且-5°以下的范围内。当与一个峰部32连接的一对笔直部36之间形成的角度α具有负值时,该一对笔直部36如图8所示彼此的间隔在周向上随着朝向相邻的峰部34逐渐变窄。另外,当与一个峰部34连接的一对笔直部36之间形成的角度α具有负值时,该一对笔直部36如图8所示彼此的间隔在周向上随着朝向相邻的峰部32逐渐变窄。
如图1所示,多个支柱30在轴向上排列配置。此外,在轴向上彼此邻接的两个支柱30被配置为,使周向上的波的相位在1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围内偏移。需要说明的是,邻接的两个支柱30在周向上的波的相位偏移量优选在5°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
另外,在轴向排列的多个支柱30中,第n个(其中,n是1以上的整数)支柱与第(n-2)个支柱或第(n+2)个支柱被配置为,周向上的波的相位相同。
与端部支柱20邻接的支柱30在周向上的波的相位被配置为相对于端部支柱20偏移180°。即,与一方端部支柱20(在图1中为纸面上侧的端部支柱20)邻接的支柱30的峰部32与端部支柱20的峰部24在轴向上面对面地配置。另外,与另一方端部支柱20(在图1中为纸面下侧的端部支柱20)邻接的支柱30的峰部34与端部支柱20的峰部24在轴向上面对面地配置。与这些端部支柱20邻接的支柱30各自的峰部24通过连接器60与轴向上面对面的端部支柱20的峰部24连接。
在轴向上彼此邻接的两个支柱30中,一个支柱30的多个峰部32中的一部分峰部32a与另一个支柱30的多个峰部34中的一部分峰部34a通过稍后详细描述的连接器70连接。例如,在具备作为在一周中呈九个周期的波状的支柱30的本实施方式中,轴向上邻接的支柱30彼此通过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的三个连接器70连接。与一个支柱30的峰部32a通过连接器70连接的另一个支柱30的峰部34a是另一个支柱30的多个峰部34中最靠近一个支柱30的峰部32a的峰部34。
另外,在沿轴向排列的多个支柱30中,将第n个(其中,n为2以上的偶数)支柱30与第(n-1)个支柱30连接的连接器70相对于将第n个支柱30与第(n+1)个支柱30连接的连接器70,在周向上错开。另外,将第n个支柱30与第(n-1)个支柱30连接的连接器70相对于将第n个支柱30与第(n+1)个支柱30连接的连接器70,倾斜方向相反。在此,峰部32a是第一峰部的一个示例,峰部34a是第二峰部的一个示例。另外,若将第奇数个支柱30作为第一支柱的一个示例,则第偶数个支柱30为第二支柱的一个示例,若将第奇数个支柱30作为第二支柱的一个示例,则第偶数个支柱30为第一支柱的一个示例。
(连接器70的详细结构)
如上所述,在支架10中,连接器70将轴向上相邻的两个支柱30中的一个支柱30的峰部32a与另一个支柱30的峰部34a连接。连接器70构成为包括形成于峰部32a的延长部44、形成于峰部34a的延长部54、以及架设于延长部44和延长部54的架设部72。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峰部32a的平分线称为平分线D1,将峰部34a的平分线称为平分线D2。
延长部44是从峰部32a的外周边缘的平分线D1的两侧沿着平分线D1,朝向作为通过连接器70连接的连接目标的支柱30延伸的部分。在该实施方式中,延长部44相对于平分线D1呈线对称形状。更具体地说,延长部44形成为以平分线D1为长轴方向的椭圆形状。在该实施方式中,椭圆形状是指从径向观察的外边缘形成椭圆的一部分。此外,延长部44的构成椭圆形状的边缘部在与峰部32a的两个边界处与该峰部32a具有共同切线。即,峰部32a与延长部44平滑地连续,不会产生台阶或拐点。
延长部54与延长部44同样地形成。省略了详细说明,即延长部54相对于延长部44具有朝向在轴向上对称的形状,并从峰部34a沿着平分线D2,朝向作为通过连接器70连接的连接目标的支柱30延伸。如上所述,延长部44、延长部54也可以看作是将峰部32a、峰部34a沿着各自的平分线D1、平分线D2延长而成的部分。在此,延长部44是第一延长部的一个示例,延长部54是第二延长部的一个示例。需要说明的是,在峰部32a、峰部34a以外的峰部32、峰部34上没有形成延长部。换言之,峰部32a、峰部34a也可以看作外边缘为椭圆形状且内边缘为圆弧形状、且长度在轴向上比其他峰部32、34长的峰部。
如图2所示,从径向(即R方向)观察,架设部72是形成于第一延长部44与第二延长部54之间的大致四边形的部位。架设部72在相对于轴向(即平分线D1、平分线D2)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具体而言,架设部72沿着从峰部32a朝向峰部34a延伸的延长方向形成。在该实施方式中,架设部72以如下的假想直线(省略图示)为中心线,该假想直线穿过形成延长部44的外边缘的椭圆中心和形成延长部54的外边缘的椭圆中心。
架设部72具有沿着该延长方向延伸的两个边缘部74。一个边缘部74从延长部44的顶部附近延伸至延长部54处的平分线D1、平分线D2之间的笔直部36侧的部分。另一个边缘部74从延长部54的顶部附近延伸至延长部44处的平分线D1、平分线D2之间的笔直部36侧的部分。
架设部72的边缘部74的两端部形成为曲线状,并且该两端部形成为与上述假想直线平行的直线状。具体地说,从径向观察,边缘部74在延长部44的顶部侧或在延长部54的顶部侧的端部分别在与延长部44或延长部54的顶部附近的边界处,与延长部44的边缘或延长部54的边缘形成共同切线。另外,从径向观察,边缘部74在延长部44的笔直部36侧或在延长部54的笔直部36侧的端部分别在与延长部44的笔直部36侧的部分或延长部54的笔直部36侧的部分的边界处,与延长部44的边缘或延长部54的边缘形成共同切线。即,从径向观察,架设部72的边缘部74在延长部44侧的一端在与延长部44的边界处与延长部44的边缘形成共同切线。另外,从径向观察,作为架设部72的边缘部74在延长部54侧的另一端在与第二延长部54的边界处与第二延长部54的边缘形成共同切线。
在支架10中,架设部72的最小宽度(即,架设部72在与上述倾斜方向正交方向上的宽度)与支柱30的笔直部36的最小宽度大致相等。
(支架10的剖面结构)
支架10形成为剖面具有基体层90和涂层92的层状。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波状的支柱30在沿着与沿其波线的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切割而成的剖面中,具有位于该剖面中心部的基体层90和形成在基体层90表面上的涂层92。这对于端部支柱20、连接器60、70以及标记80也相同。
基体层90由含有镍钛合金等具有形状记忆性的金属的材料形成。即,支架10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支架10的形状是通过激光加工对由上述金属形成的管状构件进行切割而形成的,该管状构件例如具有长度为L且直径为D的圆筒面。需要说明的是,形成本公开所涉及的基体层90的材料不限于镍钛合金,也可以含有铁、铜、钛、镍、钴、铬、铝、锌、锰、钽、钨、铂、金等金属。尤其,形成基体层90的金属优选含有选自钛、镍、钴、铬、钽、铂和金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另外,形成基体层90的材料也可以含有钴铬合金、铜铝锰合金、铜锌合金、镍铝合金或不锈钢等合金。尤其是,关于形成基体层90的金属,在该合金中,优选含有镍钛合金、钴铬合金或不锈钢。
另外,形成本公开所涉及的基体层90的材料不限于上述金属,例如也可以含有聚酯或聚碳酸酯共聚物等聚合物。另外,形成本公开所涉及的基体层90的聚合物还可以含有聚乳酸、聚羟基丁酸酯、聚乙醇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己内酯、乳酸-己内酯共聚物、乙醇酸-己内酯共聚物、聚-γ-谷氨酸、具有胶原等可生物降解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端部支柱20及支柱30的基体层90如图3所示具有矩形剖面。该剖面的R方向的厚度为厚度T。另外,相对于该截面厚度T的宽度方向的最小宽度为最小宽度B。端部支柱20及支柱30的基体层90的厚度T在最小宽度B的0.6倍以上且最小宽度B以下的范围内。作为具体例,端部支柱20及支柱30的厚度T为120μm±10μm,端部支柱20及支柱30的最小宽度B为150μm±10μm。
端部支柱20、支柱30、连接器60、连接器70、标记80分别同样地形成为基体层90的R方向的厚度为厚度T。即,架设部72的R方向的厚度与延长部44及延长部54的R方向的厚度相同,且架设部72的R方向的厚度是一致的。
(涂层92)
涂层92构成为包含形成于基体层90的表面的类金刚石碳层(DLC层)94和形成于DLC层94的表面的药物洗脱涂层96构成。
(DLC层94)
DLC层94由含有氟(F)及硅(Si)的类金刚石碳形成。DLC层94是陶瓷层的一个示例。支架10由于在涂层92中包含陶瓷层的一个示例、即DLC层94,因此能够抑制构成支架的金属离子的洗脱,另外,能够抑制支架10与生物体器官或血液进行的生物反应。DLC层94由于含有F及Si,因此具有稳定地跟随支架10的变形的跟随性,该变形是伴随生物体动作所产生的,以及在跟随时相对于多种应力进行柔软变形的柔性。另外,DLC层94由于含有F,因此具有抗血栓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涉及的陶瓷层不限于DLC层94,只要由金属氧化物层、金属氮化物层、Si层或碳层构成的陶瓷层即可。本公开所涉及的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氮化物层优选含有钛、镍、钴、铬、铝、锌、锰、钽等。本公开所涉及的Si层优选含有碳化硅或二氧化硅。本公开所涉及的碳层优选含有类金刚石碳或石墨烯。
DLC层94只要是使其含有F及Si的方法,可以是通过任何方法形成的层。DLC层94可以利用蒸镀法、溅射法等公知的方法形成。尤其是,DLC层94优选通过离子蒸镀法形成。进而,DLC层94更优选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或物理气相沉积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法)形成。通过CVD法或PVD法形成的DLC层94与通过CVD法或PVD法以外的方法形成的结构相比,难以从本公开所涉及的支架10上脱落。CVD法及PVD法的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作为CVD法,例如可以举出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Plasma Enhanced-CVD,PE-CVD法)和热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利用PE-CVD法合成薄膜,能够形成含有F、Si及C的薄膜。
PE-CVD法是在原料中使用气体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的一种,该方法将原料气体导入真空容器内,通过产生等离子体来引起化学反应,从而使膜沉积。CVD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在基板上沉积膜的方法的总称。
作为引起化学反应的能源,可以使用热、等离子体、激光等。在CVD法中,在原料中使用气体(gas)。因此,通过选择原料气体,能够自由地改变可成膜的膜的品质,并且能够根据需要添加各种元素。
关于PE-CVD法,使烃类气体或含有想要添加的元素的气体作为原料气体流入真空容器内,通过产生等离子体来引起化学反应,从而使膜沉积。作为产生等离子体的电力,可以适当使用直流电以及高频、微波等交流电。PE-CVD法通过使用等离子体,能够使活性度高的化学物类反应,并能够在低温下进行反应。
本公开中的DLC层可以通过使用高频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ICP-CVD)装置来形成。作为ICP-CVD装置,例如可以使用株式会社on Ward技研制造的YH-100NX。
在ICP-CVD装置中,通过高频放电,在环状电极之间产生等离子体,并通过对设置有基板的夹具施加偏置电压,以吸附离子化或激发出的化学物类,从而沉积形成膜。作为成膜条件,可以控制处理时间、高频输出、偏置电压、原料气体流量、高频脉冲振幅、偏置脉冲振幅、等离子体点火时的高频电压、偏置电压、原料气体流量等参数。
作为PVD法,例如可以举出等离子体离子注入法、真空蒸镀法、溅射法。
作为原料,可以使用将硅烷化合物与含氟脂肪族烃混合而成的混合原料。
作为硅烷化合物,优选含有碳的有机硅化合物。作为有机硅化合物,可以举出下述化学式S所表示的化合物。
SiRxH4-x:化学式S
在化学式S中,R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x表示1~4的整数。
作为化学式S所表示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四甲基硅烷、四乙基硅烷、三甲基硅烷、二乙基硅烷、甲基二乙基硅烷和二乙基二甲基硅烷等。
作为含氟脂肪族烃,优选碳原子数为1~4的含氟脂肪族烃,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4的全氟烃。作为含氟脂肪族烃,例如可以举出四氟甲烷(CF4)、六氟乙烷(C2F6)、八氟丙烷、全氟丁烷(C4F10)等。
作为原料,还可以使用烃。
在采用CVD法的情况下,作为烃,可以使用饱和烃(例如,甲烷(CH4)、乙烷(C2H6)等)、不饱和烃(例如,乙炔(C2H2)、苯(C6H6)等)等。
在采用PVD法的情况下,作为烃,可以使用固体碳。
在DLC层形成工序中,将硅烷化合物气化,将经气化后的硅烷化合物和含氟脂肪烃(也可以添加不饱和烃)导入腔室中,进行成膜。此时,优选控制硅烷化合物与含氟脂肪烃之间的分压,使其逐渐变化。通过以任意比例控制硅烷化合物与含氟脂肪族烃进行混合,硅烷化合物及含氟脂肪烃的混合原料能够形成本公开中的DLC层。例如,可以如下进行。
即,在金属层的表面,首先以硅烷化合物的混合比≥含氟脂肪族烃的混合比供给硅烷化合物及含氟脂肪族烃,以进行吸附和沉积。成膜开始时,可以不使用混合材料,只使用硅烷化合物。接着,减少硅烷化合物的混合比(优选逐渐减少),且增加含氟脂肪族烃的混合比(优选逐渐增加),同时进行吸附和沉积,以继续进行成膜。
从支架10的用途的观点出发,DLC层94的厚度优选薄的结构,例如优选10nm以上且小于1000nm的范围,更优选100nm~500n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150nm~250nm的范围。
(药物洗脱涂层)
药物洗脱涂层96是在DLC层94的表面以层状形成的聚合物,具有可在内部储存药物的功能。当支架10配置在具有血管等管腔结构的生物体器官中时,药物洗脱涂层96具有将储存的药物洗脱的功能。本公开所涉及的储存药物洗脱涂层96的药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对于本公开所涉及的药物洗脱涂层96,作为储存药物的方法,可以使用将药物或含有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储存在形成于药物洗脱涂层96中的槽或孔部中的方法。另外,对于本公开所涉及的药物洗脱涂层96,作为储存药物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含有药物且具有可生物降解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或药物来形成药物洗脱涂层96的方法。形成药物洗脱涂层96的聚合物可以含有硅橡胶、聚氨酯橡胶、氟树脂、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橡胶、天然橡胶、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丁烯嵌段共聚物等。另外,形成药物洗脱涂层96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可以含有聚乳酸、聚-β-羟基丁酸、聚乙醇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己内酯、乳酸-己内酯共聚物、乙醇酸-己内酯共聚物、聚-γ-谷氨酸、乙醇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等。
从支架10的用途的观点出发,药物洗脱涂层96的厚度优选薄的结构,例如优选1μm以上且小于20μm的范围,更优选1μm以上且小于10μm的范围。
<作用及效果>
接着,对本公开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该说明中,在描述与本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的比较方式时,在使用与实施方式的支架10相同的结构等情况下,直接使用该结构等的附图标记及名称进行说明。
当将支架10留置于具有血管等管腔结构的生物体器官(以下,以“血管”为例进行说明)中时,将缩径状态的支架10设置在输送导管(Delivery Catheter)等留置装置中。当支架10在血管中的规定位置处从留置装置射出时,支架10在血管中扩张并与血管内壁紧密接触,从而留置于该血管中。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支架10对血管变形的跟随性良好。药物从在血管中留置的支架10的药物洗脱涂层96中洗脱出来。
在此,在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中,将轴向上相邻的两个支柱30中的一个支柱30的峰部32a与另一个支柱30的峰部34a连接的连接器70构成为包括延长部44、延长部54以及架设部72。将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作为以下所示的比较方式的支架110进行比较。
如图4所示,比较方式的支架110不具有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中的延长部44、延长部54。另外,支架110通过连接器170,将轴向上相邻的两个支柱130中的一个支柱130的峰部32a与另一个支柱130的峰部34a一体地连接。连接器170相对于平分线D1从在作为连接目标的峰部34a侧的部位朝向该峰部34a延伸。反过来观察,连接器170相对于平分线D2从在作为连接目标的峰部32a侧的部位朝向该峰部32a延伸。即,关于比较方式的支架110,连接器170相对于峰部32a或峰部34a各自的平分线从一侧延伸(即,仅位于周向上的平分线D1、D2之间)。另外,连接器170的边缘部174的两端形成为直线状。即,从径向观察,连接器170的边缘部174在峰部32a侧的一端在与峰部32a的边界处,与峰部32a的边缘未形成共同切线。另外,从径向观察,连接器170的边缘部174在峰部34a侧的另一端在与峰部34a的边界处,与峰部34a的边缘未形成共同切线。除了以上几点外,比较方式的支架110与实施方式的支架10具有相同的结构。
关于比较方式的支架110,由于连接器170具有相对于峰部32a或峰部34a的平分线从一侧延伸的结构,因此随着从缩径状态或扩径状态的一方向另一方转变,在连接器170及其周边的部位容易集中应力。尤其是,在具有一个支柱130的峰部32a的周向上的位置相对于另一个支柱130的峰部34a错开的结构的支架中,比较方式的支架110容易在连接器170及其周围的部位集中应力。该应力集中可能会使扩径后的支架110的形状精度降低。
另一方面,实施方式的支架10具有如下的结构:一个支柱30的延长部44、延长部54相对于将峰部32a、峰部34a平分的平分线D1、平分线D2从两侧向另一个支柱30侧沿着平分线D1延伸。另外,在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中,延长部44、54由架设部72架设。由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比较方式的支架110相比,随着从缩径状态或扩径状态向扩径状态或缩径状态转变,在连接器70及其周边的部位难以集中应力。因此,在一个支柱30的峰部32a在周向上的位置相对于另一个支柱30的峰部34a错开的支架中,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比较方式的支架110相比,支架10扩径后的形状精度得以提高。
另外,实施方式的支架10具有如下的结构:架设部72的厚度与延长部44及延长部54的厚度相等且架设部72的厚度是一致的。由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架设部72的厚度比延长部44或延长部54的厚度小的结构相比,在连接器70及其周边的部位应力难以集中。因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架设部72的厚度比延长部44或延长部54的厚度小的结构相比,支架10的形状精度得以提高。
另外,实施方式的支架10具有如下的结构:延长部44为以平分线D1为长轴的椭圆形状,延长部54为以平分线D2为长轴的椭圆形状。由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延长部44、54以从径向观察呈矩形的方式沿着轴向延伸的结构相比,在连接器70及其周边的部位应力难以集中。因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延长部44、54从径向观察为矩形的结构相比,支架10的形状精度得以提高。
另外,实施方式的支架10具有如下的结构:从径向观察,架设部72的边缘部74在延长部44侧的一端在与延长部44的边界处,与延长部44的边缘形成共同切线。另外,实施方式的支架10具有如下的结构:从径向观察,架设部72的边缘部74在延长部54侧的另一端在与延长部54的边界处,与延长部54的边缘形成共同切线。由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架设部72的边缘部74为直线状的结构相比,在连接器70及其周边的部位应力难以集中。因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架设部72的边缘部74为直线状的结构相比,支架10的形状精度得以提高。
另外,实施方式的支架10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因此,在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的支架中,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比较方式的支架110相比,支架10的形状精度得以提高。
另外,实施方式的支架10在表面具有涂层92。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比较方式的支架110相比,由于提高了形状精度,因此涂层92难以变形。因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比较方式的支架110相比,涂层92难以因支架10的变形而脱落。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中,涂层92包括含有氟及硅的DLC层94。由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比较方式的支架110相比,DLC层94难以因支架10的变形而脱落。因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比较例的支架110相比,抑制了支架10的随时间经过而劣化。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中,涂层92包括药物洗脱涂层96。由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比较方式的支架110相比,药物洗脱涂层96难以因支架10的变形而脱落。因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比较方式的支架110相比,支架10的药物洗脱效果长时间地持续。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中,支柱30的厚度T在支柱30的最小宽度B的0.6倍以上且B以下的范围内。因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具有与大致圆筒状的支架10相同的外径且支柱30的厚度超过支柱30的最小宽度B的结构相比,支架10的内径大。因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具有与支架10相同的外径且支柱30的厚度超过支柱30的最小宽度B的结构相比,实施方式的支架10在留置于血管内侧时,向该血管内腔的突出小,对该血管血流的影响小。由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具有与大致圆筒状的支架10相同的外径且支柱30的厚度超过支柱30的最小宽度B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该血管中的血液循环不良。
此外,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支柱30的厚度小于支柱30的最小宽度B的0.6倍的结构相比,具有大的厚度,因此支架10不易变形。因此,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与支柱30的厚度小于支柱30的最小宽度B的0.6倍的结构相比,支架10的形状精度得以提高。
如上所述,对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改良。
例如,实施方式的支架10设为,端部支柱20的笔直部26的边缘形成在轴向上隔着端部支柱20的波的中心线CT的两个峰部的边缘的共同切线。然而,本公开所涉及的端部支柱20的笔直部26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5及图6所示,本公开所涉及的笔直部也可以具有如下的结构:从中心角超过180°的圆弧状的峰部232、234的一端,沿着支架的波线相对于该波线的中心线朝向与该峰部相反侧的峰部延伸。在该结构中,与一个峰部232、234连接的一对笔直部36优选在缩径状态下随着远离一个峰部而彼此的间隔变窄(角度α为负)。
另外,实施方式的支架10设为具有从径向观察在延长部44与延长部54之间形成的大致四边形的架设部72。然而,本公开所涉及的架设部72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本公开所涉及的架设部也可以具有以相互接触的方式架设在从第一峰部延伸的第一延长部与从第二峰部延伸的第二延长部之间的方式。以下,对作为支架的一个示例的支架210进行说明,支架210具有如下的架设部:具有以相互接触的方式架设在从第一峰部延伸的第一延长部与从第二峰部延伸的第二延长部之间的方式。
如图6所示,支架210具有延长部244,延长部244从一个支柱230的峰部232a沿着轴向呈椭圆形状延伸。另外,支架210具有延长部254,延长部254从另一个支柱230的峰部234a以与延长部244接触的方式沿着轴向呈椭圆形状延伸。另外,支架210具有架设部272,架设部272在隔着延长部244与延长部254之间的接触部的两侧架设于延长部244与延长部254。
另外,实施方式的支架10设为在表面具有涂层92,该涂层92包含DLC层94及药物洗脱涂层96。然而,本公开所涉及的涂层92也可以是仅具有DLC层94或药物洗脱涂层96中的任一方的结构。另外,本公开所涉及的支架10也可以是不具有涂层92的结构。
另外,实施方式的延长部44、54设为呈椭圆形状。然而,本公开所涉及的延长部44、54也可以具有椭圆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本公开所涉及的延长部44、54可以形成为抛物线状,也可以形成为等腰三角形。另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延长部44、54还可以形成为等腰梯形。
另外,实施方式的多个支柱30具有如下的结构:在轴向上相互邻接的两个支柱30被配置为使周向上的波的相位偏移。然而,如图9所示,本公开所涉及的多个支柱30也可以被配置为以使各自的周向上的波的相位彼此相同的方式在轴向上排列。在这种情况下,由连接器70连接的峰部32a及峰部34a为在邻接的两个支柱30中位于偏移波的一半波长长度的位置并且其中一个朝向另一侧凸出的峰部。
另外,实施方式的支柱30设为峰部32、34分别具有九个。然而,本公开所涉及的支架的支柱的峰部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具有留置支架的管腔结构的生物体器官的大小来设定。
另外,实施方式的邻接的两个支柱30通过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的三个连接器70连接。然而,本公开所涉及的连接器的配置及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具有留置支架的管腔结构的生物体器官的大小来设定。

Claims (9)

1.一种支架,所述支架具有:
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沿着圆筒面配置,并形成以所述圆筒面的轴向为振幅方向的波状;
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沿着所述圆筒面配置,并形成以所述轴向为振幅方向的波状,所述第二支柱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柱邻接;
第一延长部,所述第一延长部形成于第一峰部,所述第一峰部为所述第一支柱中的向所述第二支柱侧凸出的多个峰部中的一部分峰部,所述第一延长部相对于将所述第一峰部平分的第一平分线,从两侧向所述第二支柱侧沿着所述第一平分线延伸;
第二延长部,所述第二延长部形成在第二峰部上,所述第二峰部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柱中的向所述第一支柱侧凸出的多个峰部中的所述第一峰部在周向上错开的位置,所述第二延长部从相对于将所述第二峰部平分的第二平分线,从两侧向所述第一支柱侧沿着所述第二平分线延伸;以及
架设部,所述架设部架设于所述第一延长部与所述第二延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架设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延长部或所述第二延长部的厚度相等且所述架设部的厚度是一致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第一延长部是以所述第一平分线为长轴的椭圆形状,
所述第二延长部是以所述第二平分线为长轴的椭圆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中,
从所述圆筒面的径向观察,所述架设部的边缘部在所述第一延长部侧的一端为在与所述第一延长部的边界处与该第一延长部的边缘形成共同切线的曲线状,所述架设部的边缘部在所述第二延长部侧的另一端为在与所述第二延长部的边界处与该第二延长部的边缘形成共同切线的曲线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支架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支架在表面上具有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涂层包含陶瓷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涂层包含药物洗脱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第一支柱及所述第二支柱的厚度为在沿着所述圆筒面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支柱及所述第二支柱的最小宽度B的0.6倍以上且B以下的范围内。
CN202180099097.4A 2021-06-08 2021-06-08 支架 Pending CN1175292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21792 WO2022259382A1 (ja) 2021-06-08 2021-06-08 ステン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9294A true CN117529294A (zh) 2024-02-06

Family

ID=84425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9097.4A Pending CN117529294A (zh) 2021-06-08 2021-06-08 支架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4353201A1 (zh)
JP (1) JPWO2022259382A1 (zh)
KR (1) KR20240017081A (zh)
CN (1) CN117529294A (zh)
AU (1) AU2021449863A1 (zh)
BR (1) BR112023025684A2 (zh)
CA (1) CA3222001A1 (zh)
WO (1) WO202225938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4633B2 (en) 2003-03-20 2007-09-04 Cordis Corp. Anvil bridge stent design
JP6324371B2 (ja) * 2012-04-06 2018-05-16 マーリン エムディー プライベート リミテッド 動脈瘤を治療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US20170128244A1 (en) * 2014-06-12 2017-05-11 National Cerebral And Cardiovascular Center Stent
JP2022518927A (ja) * 2019-02-01 2022-03-17 ボルトン メディカ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拡張可能な管腔ステントおよび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9382A1 (ja) 2022-12-15
BR112023025684A2 (pt) 2024-02-27
AU2021449863A1 (en) 2024-02-01
EP4353201A1 (en) 2024-04-17
JPWO2022259382A1 (zh) 2022-12-15
KR20240017081A (ko) 2024-02-06
CA3222001A1 (en) 2022-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3125B2 (en) Method of making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having controlled surface properties
KR101526133B1 (ko) 스텐트 및 스텐트 전달 장치
US6638301B1 (en) Medical device with radiopacity
US6264688B1 (en) Radially expandable stent V
US8048151B2 (en) Stent coating for eluting medication
US6610086B1 (en) Radially expandable stent IV
US20130287931A1 (en) Methods of making devices
EP2054190B1 (en) Method of welding a component to a shape memory alloy workpiece with provision of an extra cut for compensating the variations of dimension of workpiece and component
US20150328025A1 (en) Compliant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WO2008055980A1 (en) Stent
JP2011152447A (ja) インプラント
JP5661632B2 (ja) 医療器具及び金属製品
Santos et al. Mechanically robust plasma-activated interfaces optimized for vascular stent applications
JP2007535391A (ja) ステント
US20130204394A1 (en) Thin film tissue repair matrix
CN117529294A (zh) 支架
WO2002009791A1 (en) Intravascular stent with expandable coating
KR20170114805A (ko) 의료용 스텐트 및 이의 표면처리 방법
JP2010233933A (ja) 生体内留置用ステントおよび生体器官拡張器具
KR20190113722A (ko) 의료용 스텐트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08086462A (ja) 生体内留置用ステントおよび生体器官拡張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