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4409A - 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4409A
CN117524409A CN202410004253.XA CN202410004253A CN117524409A CN 117524409 A CN117524409 A CN 117524409A CN 202410004253 A CN202410004253 A CN 202410004253A CN 117524409 A CN117524409 A CN 117524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ensed
medicine
prescription
dispensing
defici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042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24409B (zh
Inventor
包健安
杜琼
冯思曼
黎超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r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r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042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244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24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4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24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4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1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drugs or medications, e.g. for ensuring correct administration to patien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装置和系统,获取待配药处方,识别其中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当存在时,提取自动配药信息和补缺药品信息,根据自动配药信息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根据补缺药品信息对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补缺,得到第二中药包并记录补缺数据;对第二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当不存在时,提取自动配药信息,根据自动配药信息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对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本发明实现人力成本低、安全性高和效率高的中药智能配药,能强化中药配药的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Description

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调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中药配药过程中,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部分种类的中药材因其特殊的性质或形态(例如一些药材由于体积小、重量轻,需要人工抓取,避免出现误差或损失;再例如一些药材由于性质特殊或存储条件有特殊要求,需要人工抓取,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在称量、分药的环节中,必须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才能实现配药。
基于上述原因,若整个处方均按照人工操作的方式来配药,会造成医院人力资源紧张,无法体现药师为药学服务的专业价值,人力成本高,配药效率低下;且在按处方人工抓药时,没有对每味药品调配时的数据或图片进行记录,没有追溯的数据基础,进而也无法供后续进行查询补缺;此外,人工进行抓药后直接进行打包发送至患者,未进行再次复核,在药品重量产生误差时也无法进行补缺操作,导致整个配药流程无法做到严谨,经常出现配药失误的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中药智能调配技术,能改善上述问题,从而强化中药配药的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装置和系统,以解决现有配药技术中人力成本高、配药效率低下、未提供追溯的数据基础以及未进行复核或补缺而易出现配药失误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配药处方,并识别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
若是,分别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自动配药药品对应的自动配药信息和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对应的补缺药品信息;根据所述自动配药信息,采用配药设备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根据所述补缺药品信息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补缺,得到第二中药包,并记录补缺数据;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补缺数据,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二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否则,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的所述自动配药信息,根据所述自动配药信息,采用所述配药设备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和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一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直至复核通过。
可选地,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有多味待配药品的待配药品名称,还记录有每味所述待配药品对应的待配重量以及所有所述待配药品的待配总重。
可选地,所述识别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构建药品数据库;
所述药品数据库中存储有多味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机配药品名称和存放位置。
可选地,所述识别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包括:
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的所有所述待配药品名称;
基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的所有所述机配药品名称,查询所有所述待配药品名称是否均存在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
若是,则判定所述待配药处方中不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并将所述待配药处方中的所有所述待配药品名称所对应的所述待配药品均标记为所述自动配药药品;
否则判定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并将不存在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的所述待配药品名称所对应的所述待配药品标记为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将存在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的所述待配药品名称所对应的所述待配药品标记为所述自动配药药品。
可选地,所述配药设备包括抓药装置、称重装置和图像采集装置;
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包括自动配药过程中每味自动配药药品的配药照片、称量重量;
所述自动配药信息包括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一一对应的所述待配药品名称和所述待配重量;
所述根据所述自动配药信息,采用配药设备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包括:
根据提取的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名称和所述待配重量,基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的所有所述存放位置,利用所述抓药装置分别抓取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每味所述待配药品;
利用所述称重装置,分别对抓取的每味所述待配药品进行自动称重,并记录抓取的每味所述待配药品一一对应的所述称量重量;
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分别采集抓取的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在自动配药过程中的所述配药照片。
可选地,所述人工补缺药品的数量为一味或多味;
所述补缺药品信息包括每味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对应的补缺药品名称和补缺需求重量;
所述补缺数据包括每味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在人工补缺过程中的补缺实际称重和补缺照片。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补缺数据,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二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包括:
将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数据、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补缺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判断分类汇总后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中的所述配药照片是否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一致,以及判断分类汇总后的所述补缺数据中的所述补缺照片是否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属于所述人工补缺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一致;
若两项均一致,则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称重,当得到的第二药包总重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总重一致时,则复核通过,将所述第二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当得到的所述第二药包总重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总重不一致,则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若至少一项不一致,则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和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一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直至复核通过,包括:
将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数据和所述自动配药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判断分类汇总后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中的所述配药照片是否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药品一致;
若一致,则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称重,当得到的第一药包总重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总重一致,则复核通过,将所述第一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当得到的所述第一药包总重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总重不一致,则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若不一致,则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装置,应用于前述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中,包括:
药方识别模块,用于获取待配药处方,并识别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
第一信息提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自动配药药品对应的自动配药信息;还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不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的所述自动配药信息;
第二信息提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对应的补缺药品信息;
自动配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自动配药信息,采用配药设备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
人工补缺模块,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提取所述第二信息提取模块提取到的所述补缺药品信息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补缺,得到第二中药包,并记录补缺数据;
人工复核模块,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所述自动配药模块记录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人工补缺模块记录的所述补缺数据,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二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所述人工复核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不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和所述自动配药模块记录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一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直至复核通过。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前述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装置;
配药设备,与所述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装置提取的待配药处方中自动配药药品对应的自动配药信息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
人工补缺台,与所述装置和所述配药设备均通信连接,用于当所述装置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根据所述装置提取的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对应的所述补缺药品信息,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补缺,得到第二中药包,并记录补缺数据;以及
人工复核台,与所述装置、所述配药设备和所述人工补缺台均通信连接,用于当所述装置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所述配药设备记录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人工补缺台记录的所述补缺数据,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当复核通过时,将所述第二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当复核不通过时,分别返回所述配药设备和所述人工补缺台,分别重新执行所述配药设备的功能和所述人工补缺台的功能;
所述人工复核台还用于当所述装置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不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和所述配药设备记录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当复核通过时,将所述第一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当复核不通过时,返回所述配药设备,重新执行所述配药设备的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待配药处方中可能会存在部分需要人工配药的药品,即人工补缺药品,因此首先对待配药处方进行识别,当识别出存在人工补缺药品时,说明待配药处方同时包含自动配药药品和人工补缺药品,而当识别出不存在人工补缺药品时,说明待配药处方中仅包含自动配药药品;因此当识别之后,无论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均提取自动配药药品的自动配药信息,然后利用配药设备的自动化技术进行自动配药,能将待配药处方中无需进行人工配药的药品先调配出来,能有效提高整个配药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避免所有的药品均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来完成调配;同时在自动配药过程中还记录自动配药数据,便于提供后续追溯的数据基础,以便人工复核,减少配药失误的问题;当通过药方识别,识别出待配药处方中存在人工补缺药品时,除了提取自动配药信息,还提取人工补缺药品对应的补缺药品信息,基于提取的补缺药品信息进行人工补缺,能准确地将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药品调配出来,确保最终中药包的药性,提高配药准确率;同时在人工补缺过程中也记录补缺数据,便于后续在人工补缺之后,还结合补缺数据进行人工复核,有效减少配药失误的问题;不论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均在配药之后进行人工复核,能进一步验证配药过程,确保配药的严谨,避免出现配药失误;
本发明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装置和系统,基于自动配药、人工补缺和人工复核,能解决传统配药技术中人力成本高、配药效率低下、未提供追溯的数据基础以及未进行复核或补缺而易出现配药失误等问题,实现人力成本低、安全性高和效率高的中药智能配药,能强化中药配药的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识别人工补缺药品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根据自动配药信息进行自动配药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基于待配药处方、自动配药数据和补缺数据进行人工复核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基于待配药处方和自动配药数据进行人工复核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装置的结构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获取待配药处方,并识别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若是,执行步骤S2A,否则执行步骤S2B;
S2A:分别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自动配药药品对应的自动配药信息和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对应的补缺药品信息;根据所述自动配药信息,采用配药设备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根据所述补缺药品信息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补缺,得到第二中药包,并记录补缺数据;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补缺数据,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二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S2B: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的所述自动配药信息,根据所述自动配药信息,采用所述配药设备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和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一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直至复核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待配药处方中可能会存在部分需要人工配药的药品,即人工补缺药品,因此首先对待配药处方进行识别,当识别出存在人工补缺药品时,说明待配药处方同时包含自动配药药品和人工补缺药品,而当识别出不存在人工补缺药品时,说明待配药处方中仅包含自动配药药品;因此当识别之后,无论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均提取自动配药药品的自动配药信息,然后利用配药设备的自动化技术进行自动配药,能将待配药处方中无需进行人工配药的药品先调配出来,能有效提高整个配药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避免所有的药品均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来完成调配;同时在自动配药过程中还记录自动配药数据,便于提供后续追溯的数据基础,以便人工复核,减少配药失误的问题;当通过药方识别,识别出待配药处方中存在人工补缺药品时,除了提取自动配药信息,还提取人工补缺药品对应的补缺药品信息,基于提取的补缺药品信息进行人工补缺,能准确地将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药品调配出来,确保最终中药包的药性,提高配药准确率;同时在人工补缺过程中也记录补缺数据,便于后续在人工补缺之后,还结合补缺数据进行人工复核,有效减少配药失误的问题;不论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均在配药之后进行人工复核,能进一步验证配药过程,确保配药的严谨,避免出现配药失误。
本实施例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基于自动配药、人工补缺和人工复核,能解决传统配药技术中人力成本高、配药效率低下、未提供追溯的数据基础以及未进行复核或补缺而易出现配药失误等问题,实现人力成本低、安全性高和效率高的中药智能配药,能强化中药配药的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的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地,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有多味待配药品的待配药品名称,还记录有每味所述待配药品对应的待配重量以及所有所述待配药品的待配总重。
在本实施例S1中,当医师开具好待配药处方后,整个系统即可获取到该待配药处方上记录的信息,包括多味待配药品的待配药品名称,每味待配药品名称下列出来的对应的待配重量,并记录所有待配药品的待配总重。
例如,一种治疗清热解毒的待配药处方,其上记录的信息如下表1所示。
表1 一种治疗清热解毒的待配药处方
上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了五味中药材(该五味中药材即为待配药品)的待配药品名称,每味待配药品的待配重量,即所有待配药品的待配总重。
基于上述待配药处方所记录的数据,一方面便于后续识别出自动配药药品和人工补缺药品,方便实现准确的配药;另一方面还便于配药之后的人工复核,确保配药与待配药处方之间的一致性。
优选地,在S1中,识别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预先构建药品数据库;
所述药品数据库中存储有多味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机配药品名称和存放位置。
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有些特殊性质的中药材必须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来实现配药,另一些中药材则可以采用自动配药方式(即采用配药设备)来实现配药;因此在自动配药之前,先构建药品数据库,该药品数据库记录了所有能够通过自动配药方式来实现配药的药品名称,即自动配药药品对应的机配药品名称,同时还记录这些药品的存放位置,一方面便于后续将无需进行人工补缺的药品单独挑选出来,通过配药设备来完成自动配药,能有效提升配药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避免所有的药材均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来配药所造成的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另一方面还便于后续基于该药品数据库来自动识别出需要进行人工补缺的药品,提供药品识别的判断依据,以实现药品自动识别。
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S1中,识别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包括:
S11: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的所有所述待配药品名称;
S12:基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的所有所述机配药品名称,查询所有所述待配药品名称是否均存在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
S13A:若是,则判定所述待配药处方中不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并将所述待配药处方中的所有所述待配药品名称所对应的所述待配药品均标记为所述自动配药药品;
S13B:否则判定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并将不存在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的所述待配药品名称所对应的所述待配药品标记为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将存在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的所述待配药品名称所对应的所述待配药品标记为所述自动配药药品。
当待配药处方中的所有待配药品名称均存在于药品数据库中,说明这些待配药品名称所对应的待配药品均记录在药品数据库中,则这些待配药品均为自动配药药品,即可以采用自动配药的方式来实现配药,进而待配药处方中不存在需要采用人工操作方式来实现配药的药品,即不存在人工补缺药品,将待配药处方中所有待配药品均标记为自动配药药品;否则(即存在至少一个待配药品名称不存在于药品数据库中),则这些待配药品存在需要采用人工操作方式来实现配药的药品,即存在人工补缺药品;同时还将不存在于药品数据库中的待配药品标记为人工补缺药品,并将存在于药品数据库中的待配药品标记为自动配药药品,便于后续分别按照标记的自动配药药品进行自动配药以及按照标记的人工补缺药品进行人工补缺。
具体地,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包括自动配药过程中每味自动配药药品的配药照片和称量重量。
在自动配药过程中,通过记录上述内容的自动配药数据,能提供用于追溯的多方面的数据基础,从多方面验证自动配药过程,有助于提升后续人工复核的准确度,进而确保整个配药的严谨性,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在实际自动配药过程中,自动配药数据还可以包括所有自动配药药品的实际总重。通过记录实际总重,可以为配药过程和后续的人工复核过程,提供数据参考。
优选地,所述配药设备包括抓药装置、称重装置和图像采集装置;
所述自动配药信息包括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一一对应的所述待配药品名称和所述待配重量;
在S2A中,如图3所示,根据所述自动配药信息,采用配药设备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包括:
S2A1:根据提取的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名称和所述待配重量,基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的所有所述存放位置,利用所述抓药装置分别抓取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每味所述待配药品;
S2A2:利用所述称重装置,分别对抓取的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进行自动称重,并记录抓取的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一一对应的所述称量重量;
S2A3: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分别采集抓取的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在自动配药过程中的所述配药照片。
在自动配药的过程中,基于药品数据库中的机配药品名称,可以从待配药处方所记录的待配药品名称中筛选出自动配药药品,然后基于药品数据库中的存放位置,再利用配药设备中的抓药装置、称重装置实现自动配药;在上述过程中,还利用称重装置分别记录属于自动配药药品的每味待配药品所对应的称量重量、属于自动配药药品的所有待配药品的实际总重,以及利用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配药照片,便于作为人工复核等追溯过程的数据基础。
在上述过程中,提取的自动配药信息还可以包括待配药处方中所有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的自动待配总重。
通过提取所有属于自动配药药品的待配药品的自动待配总重,也可以为自动配药过程提供数据基础,有助于提升自动配药过程的准确性。
优选地,在S2A中,所述人工补缺药品的数量为一味或多味;
所述补缺药品信息包括每味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对应的补缺药品名称和补缺需求重量;
所述补缺数据包括每味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在人工补缺过程中的补缺实际称重和补缺照片。
在待配药处方中,每味待配药品均记录有待配药品名称和待配重量,当某一味待配药品被标记为人工补缺药品时,其对应的待配药品名称即为补缺药品名称,其对应的待配重量即为补缺需求重量,每味人工补缺药品均是如此;在本实施例S3中,提取上述补缺药品信息,便于后续以自动配药之后的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补缺,以人工补缺的方式完善第一中药包,提升配药的准确度。
而在人工补缺过程中,记录该过程中的补缺实际称重、补缺照片以及所有人工补缺药品的补缺实际总重,与自动配药过程类似,便于为后续人工复核提供数据基础,进一步完善配药。
在本实施例S2A中,人工补缺是在补缺台中进行的,补缺台也设有称量装置和图像采集装置(如摄像头),人工补缺的具体过程是:对于每味人工补缺药品,按照每味人工补缺药品的补缺药品名称和补缺需求重量,人工抓取相应的药品,放入补缺台的药框中,并利用称量装置称量出每味人工补缺药品的重量,即为补缺实际称重;然后利用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出对应的照片,即为补缺照片。
在上述过程中,所提取的补缺药品信息同样可以包括所有所述人工补缺药品的需求总重,对应地,所记录的补缺数据也可以包括在人工补缺过程中的所有所述人工补缺药品的补缺实际总重。
通过提取所有人工补缺药品的需求总重,可以为人工补缺过程提供数据参考,便于提升人工补缺的准确性;补缺过程中记录所有人工补缺药品的补缺实际总重,同样可以为后续人工复核提供更多的数据基础,进一步完善配药。
在待配药处方中,所有的人工补缺药品的补缺需求重量之和即为需求总重;在实际人工补缺中,通过称量出这所有的人工补缺药品的总重,即为补缺实际总重。
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S2A中,当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补缺数据,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包括:
S2A4:将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数据、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补缺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S2A5:判断分类汇总后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中的所述配药照片是否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一致,以及判断分类汇总后的所述补缺数据中的所述补缺照片是否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属于所述人工补缺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一致;
S2A6a:若两项均一致,则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称重,当得到的第二药包总重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总重一致时,则复核通过,将所述第二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当得到的所述第二药包总重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总重不一致,则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S2A6b:若至少一项不一致,则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在对比之前,先进行分类汇总,能便于后续更加直观地对比,提高人工复核效率;基于配药照片和补缺照片来分别与待配药品进行对比,能实现药品品类的验证,确保药品品类未发生配药错误;当药品品类发生错误(即至少一项不一致)时,即使后续称重相关的数据与待配药处方中所记录的重量数据是一致的,也即认定为复核不通过;而当药品品类未发生错误时,再基于第二中药包的总重(即第二药包总重)与待配总重来进行再次验证,能实现准确的人工复核,确保配药的严谨性,解决传统配药技术中未进行复核或补缺而易出现配药失误等问题。其中,当复核不通过时,均返回步骤S1中的自动配药过程中,能强化中药配药的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优选地,在2B中,根据所述自动配药信息,采用配药设备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包括:
S2B1:根据提取的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名称和所述待配重量,基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的所有所述存放位置,利用所述抓药装置分别抓取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每味所述待配药品;
S2B2:利用所述称重装置,分别对抓取的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进行自动称重,并记录抓取的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一一对应的所述称量重量;
S2B3: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分别采集抓取的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在自动配药过程中的所述配药照片。
上述步骤S2B1~S2B3的自动配药过程与前述步骤S2A1~S2A3的自动配药过程相同,都是根据提取到的自动配药信息进行自动配药,具体细节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5所示,在S3B中,当所述待配药处方中不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和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包括:
S2B4:将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数据和所述自动配药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S2B5:判断分类汇总后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中的所述配药照片是否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药品一致;
S2B6a:若一致,则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称重,当得到的第一药包总重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总重一致,则复核通过,将所述第一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当得到的所述第一药包总重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总重不一致,则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S2B6b:若不一致,则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与存在人工补缺药品的情况类似,在对比之前,均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能便于后续更加直观地对比,提高人工复核效率;只是与存在人工补缺药品的情况下对比的数据有所不同,当不存在人工补缺药品时,由于不存在补缺数据,因此只需依据自动配药过程中的配药照片来实现药品品类的验证,确保药品品类未发生配药错误;当药品品类发生错误(即不一致)时,即使后续称重相关的数据与待配药处方中所记录的重量数据是一致的,也即认定为复核不通过;而当药品品类未发生错误时,再基于第一中药包的总重(即第一药包总重)与待配总重来进行再次验证,能实现准确的人工复核,确保配药的严谨性,解决传统配药技术中未进行复核或补缺而易出现配药失误等问题。同理,当复核不通过时,也均返回步骤S1中的自动配药过程中,能强化中药配药的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例如,一种待配药处方,包括10种待配药品,这些待配药品对应的待配药品名称分别记录为A1~A10,A1~A10对应的待配重量分别为B1~B10,待配总重为G;
其中,A1~A8这些待配药品名称存在于预先构建的药品数据库中,即药品数据库中的机配药品名称存在与A1~A8这些待配药品名称相同的名称,而A9~A10不存在于药品数据库中,则A1~A8所对应的待配药品为自动配药药品,A9~A10所对应的待配药品为人工补缺药品。
在自动配药过程中,对于A1~A8所对应的每味待配药品(即A1~A8为待配药处方中属于自动配药药品的待配药品名称),在药品数据库中分别查询A1~A8所对应的存放位置,采用抓药装置进行抓取,并放入称量装置的药框上,分别进行称重,得到的称量重量分别为C1~C8,实际总重为g1;同时图像采集装置正对称量装置,可以分别采集到A1~A8这几味在称量时的照片,即得到配药照片,分别编号为f1~f8。
在人工补缺过程中,对于A9和A10两味人工补缺药品,A9和A10即为补缺药品名称,其对应的待配重量B9和B10即分别为补缺需求重量,B9与B10之和即为需求总量。人工抓取相应的药材放至补缺台的药框上,分别进行称重,得到的称重重量分别为C9和C10,补缺实际总重为g2;同时补缺台上的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分别采集到A9~A10这两味在称量时的照片,即得到补缺照片,分别编号为f9~f10。
在人工复核过程中,先将f1~f8与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A1~A8进行一一核对,同时将f9~f10与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A9~A10进行一一核对,若至少一个不一致(例如f1中所展示的药品不属于A1,或者f9中所展示的药品不属于A9),则返回S1中的自动配药过程,重新自动配药,并重新识别人工补缺药品以重新进行人工补缺;若均一致(即f1~f'8中所展示的药品分别属于A1~A8,且f9~f'10中所展示的药品分别属于A9~A10),则进行下一步;在下一步时,将人工补缺后得到的第二中药包放入复核台的称重装置上,得到的第二药包总重为g3,并将得到的第二药包总量g3与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待配总重G进行对比,若一致,则将人工补缺后得到的第二中药包最终调配好的药包进行输出,结束待配药处方的配药;若不一致,则同样返回S1中的自动配药过程,重新自动配药,并重新识别人工补缺药品以重新进行人工补缺。
再例如,一种待配药处方,包括10种待配药品,这些待配药品对应的待配药品名称分别记录为A1~A10,A1~A10对应的待配重量分别为B1~B10,待配总重为G;
其中,A1~A10这些待配药品名称均存在于预先构建的药品数据库中,即药品数据库中的机配药品名称存在与A1~A10这些待配药品名称相同的名称,则A1~A10所对应的待配药品均为自动配药药品,不存在人工补缺药品,进而后续的过程不包括人工补缺过程。
在自动配药过程中,对于A1~A10所对应的每味待配药品(即A1~A10为待配药处方中属于自动配药药品的待配药品名称),在药品数据库中分别查询A1~A10所对应的存放位置,采用抓药装置进行抓取,并放入称量装置的药框上,分别进行称重,得到的称量重量分别为C1~C10,实际总重为g1;同时图像采集装置正对称量装置,可以分别采集到A1~A10这几味在称量时的照片,即得到配药照片,分别编号为f1~f10。
在人工复核过程中,先将f1~f10与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A1~A10进行一一核对,若至少一个不一致(例如f1中所展示的药品不属于A1),则返回S1中的自动配药过程,重新自动配药;若均一致(即f1~f'10中所展示的药品分别属于A1~A10),则进行下一步;在下一步时,将自动配药后得到的第一中药包放入复核台的称重装置上,得到的第一药包总重为g4,并将得到的第一药包总量g4与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待配总重G进行对比,若一致,则将第一中药包最终调配好的药包进行输出,结束待配药处方的配药;若不一致,则同样返回S1中的自动配药过程,重新自动配药。
实施例二
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装置,应用于实施例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中,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药方识别模块,用于获取待配药处方,并识别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
第一信息提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自动配药药品对应的自动配药信息;还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不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的所述自动配药信息;
第二信息提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对应的补缺药品信息;
自动配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自动配药信息,采用配药设备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
人工补缺模块,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根据所述第二信息提取模块提取到的所述补缺药品信息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补缺,得到第二中药包,并记录补缺数据;
人工复核模块,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所述自动配药模块记录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人工补缺模块记录的所述补缺数据,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二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所述人工复核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不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和所述自动配药模块记录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一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直至复核通过。
本实施例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装置,基于自动配药、人工补缺和人工复核,能解决传统配药技术中人力成本高、配药效率低下、未提供追溯的数据基础以及未进行复核或补缺而易出现配药失误等问题,实现人力成本低、安全性高和效率高的中药智能配药,能强化中药配药的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装置的功能与实施例一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的步骤相互对应,本实施例中的未尽细节,详见实施例一及图1至图5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系统,如图7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前述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装置;
配药设备,与所述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装置提取的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自动配药药品对应的自动配药信息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
人工补缺台,与所述装置和所述配药设备均通信连接,用于当所述装置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根据所述装置提取的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对应的补缺药品信息,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补缺,得到第二中药包,并记录补缺数据;以及
人工复核台,与所述装置、所述配药设备和所述人工补缺台均通信连接,用于当所述装置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所述配药设备记录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人工补缺台记录的所述补缺数据,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当复核通过时,将所述第二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当复核不通过时,分别返回所述配药设备和所述人工补缺台,分别重新执行所述配药设备的功能和所述人工补缺台的功能;
所述人工复核台还用于当所述装置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不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和所述配药设备记录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当复核通过时,将所述第一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当复核不通过时,返回所述配药设备,重新执行所述配药设备的功能。
本实施例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系统,基于自动配药、人工补缺和人工复核,能解决传统配药技术中人力成本高、配药效率低下、未提供追溯的数据基础以及未进行复核或补缺而易出现配药失误等问题,实现人力成本低、安全性高和效率高的中药智能配药,能强化中药配药的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系统中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二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本实施例的未尽细节,详见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图1至图6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配药处方,并识别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
若是,分别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自动配药药品对应的自动配药信息和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对应的补缺药品信息;根据所述自动配药信息,采用配药设备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根据所述补缺药品信息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补缺,得到第二中药包,并记录补缺数据;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补缺数据,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二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否则,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的所述自动配药信息,根据所述自动配药信息,采用所述配药设备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和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一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直至复核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有多味待配药品的待配药品名称,还记录有每味所述待配药品对应的待配重量以及所有所述待配药品的待配总重;
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包括自动配药过程中每味自动配药药品的配药照片和称量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构建药品数据库;
所述药品数据库中存储有多味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机配药品名称和存放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包括:
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的所有所述待配药品名称;
基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的所有所述机配药品名称,查询所有所述待配药品名称是否均存在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
若是,则判定所述待配药处方中不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并将所述待配药处方中的所有所述待配药品名称所对应的所述待配药品均标记为所述自动配药药品;
否则判定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并将不存在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的所述待配药品名称所对应的所述待配药品标记为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将存在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的所述待配药品名称所对应的所述待配药品标记为所述自动配药药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药设备包括抓药装置、称重装置和图像采集装置;
所述自动配药信息包括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一一对应的所述待配药品名称和所述待配重量;
所述根据所述自动配药信息,采用配药设备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包括:
根据提取的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名称和所述待配重量,基于所述药品数据库中的所有所述存放位置,利用所述抓药装置分别抓取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每味所述待配药品;
利用所述称重装置,分别对抓取的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进行自动称重,并记录抓取的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一一对应的所述称量重量;
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分别采集抓取的每味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在自动配药过程中的所述配药照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补缺药品的数量为一味或多味;
所述补缺药品信息包括每味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对应的补缺药品名称和补缺需求重量;
所述补缺数据包括每味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在人工补缺过程中的补缺实际称重和补缺照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补缺数据,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二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包括:
将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数据、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补缺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判断分类汇总后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中的所述配药照片是否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属于所述自动配药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一致,以及判断分类汇总后的所述补缺数据中的所述补缺照片是否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属于所述人工补缺药品的所述待配药品一致;
若两项均一致,则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称重,当得到的第二药包总重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总重一致时,则复核通过,将所述第二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当得到的所述第二药包总重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总重不一致,则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若至少一项不一致,则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和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一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直至复核通过,包括:
将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数据和所述自动配药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判断分类汇总后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中的所述配药照片是否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药品一致;
若一致,则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称重,当得到的第一药包总重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总重一致,则复核通过,将所述第一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当得到的所述第一药包总重与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记录的所述待配总重不一致,则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若不一致,则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9.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中,所述装置包括:
药方识别模块,用于获取待配药处方,并识别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是否存在人工补缺药品;
第一信息提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自动配药药品对应的自动配药信息;还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不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的所述自动配药信息;
第二信息提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提取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对应的补缺药品信息;
自动配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自动配药信息,采用配药设备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
人工补缺模块,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根据所述第二信息提取模块提取到的所述补缺药品信息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补缺,得到第二中药包,并记录补缺数据;
人工复核模块,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所述自动配药模块记录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人工补缺模块记录的所述补缺数据,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二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和人工补缺,直至复核通过;
所述人工复核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药方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不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和所述自动配药模块记录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若复核通过,则将所述第一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若复核不通过,重新进行自动配药,直至复核通过。
10.一种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装置;
配药设备,与所述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装置提取的待配药处方中自动配药药品对应的自动配药信息进行自动配药,得到第一中药包,并记录自动配药数据;
人工补缺台,与所述装置和所述配药设备均通信连接,用于当所述装置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根据所述装置提取的所述待配药处方中所述人工补缺药品对应的补缺药品信息,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补缺,得到第二中药包,并记录补缺数据;以及
人工复核台,与所述装置、所述配药设备和所述人工补缺台均通信连接,用于当所述装置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所述配药设备记录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和所述人工补缺台记录的所述补缺数据,对所述第二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当复核通过时,将所述第二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当复核不通过时,分别返回所述配药设备和所述人工补缺台,分别重新执行所述配药设备的功能和所述人工补缺台的功能;
所述人工复核台还用于当所述装置识别出所述待配药处方中不存在所述人工补缺药品时,基于所述待配药处方和所述配药设备记录的所述自动配药数据对所述第一中药包进行人工复核;当复核通过时,将所述第一中药包输出,完成配药;当复核不通过时,返回所述配药设备,重新执行所述配药设备的功能。
CN202410004253.XA 2024-01-02 2024-01-02 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175244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4253.XA CN117524409B (zh) 2024-01-02 2024-01-02 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4253.XA CN117524409B (zh) 2024-01-02 2024-01-02 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4409A true CN117524409A (zh) 2024-02-06
CN117524409B CN117524409B (zh) 2024-03-29

Family

ID=89766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04253.XA Active CN117524409B (zh) 2024-01-02 2024-01-02 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2440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41224A (ko) * 2013-10-04 2015-04-16 (주)휴팜 한방 처방에 따른 정확한 성분과 양을 측정하는 정성소분장치와 정량소분측정기를 이용한 한약조제방법
CN110600101A (zh) * 2019-08-08 2019-12-20 南通超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自动配药设备的信息化监管系统及方法
CN110907024A (zh) * 2019-11-27 2020-03-24 武汉科技大学 中药称量系统控制方法及中药称量系统
CN113219920A (zh) * 2021-04-30 2021-08-06 南京迦南比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饮片方剂智能配药、投料补药与煎煮系统
CN214671833U (zh) * 2021-04-23 2021-11-09 杭州东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饮片抓药装置
CN115480548A (zh) * 2022-09-29 2022-12-16 苏州仲耀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化调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41224A (ko) * 2013-10-04 2015-04-16 (주)휴팜 한방 처방에 따른 정확한 성분과 양을 측정하는 정성소분장치와 정량소분측정기를 이용한 한약조제방법
CN110600101A (zh) * 2019-08-08 2019-12-20 南通超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自动配药设备的信息化监管系统及方法
CN110907024A (zh) * 2019-11-27 2020-03-24 武汉科技大学 中药称量系统控制方法及中药称量系统
CN214671833U (zh) * 2021-04-23 2021-11-09 杭州东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饮片抓药装置
CN113219920A (zh) * 2021-04-30 2021-08-06 南京迦南比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饮片方剂智能配药、投料补药与煎煮系统
CN115480548A (zh) * 2022-09-29 2022-12-16 苏州仲耀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化调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4409B (zh) 202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223174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harmaceutical compound
US11551798B2 (en) Image acquisition for medical dose preparation system
JP5916032B2 (ja) 薬剤検査支援装置及び方法
CN105808965A (zh) 药品调配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07920956B (zh) 药剂检查装置及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WO2012111498A1 (ja) 調剤確認装置
JP2023126632A (ja) 医薬品のための自動包装機及びその操作方法
CN105723382A (zh) 远程药物验证
CN110111115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追溯系统
NZ727697A (en) Managed medical information exchange
CN117524409B (zh) 基于处方的中药智能调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388106B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药品耗材管理信息核查分析系统及设备
JP2024052916A (ja) 薬剤鑑査支援装置、薬剤鑑査支援システム及び薬剤鑑査方法
CN109074856A (zh) 单剂量包装药剂监查装置、单剂量包装药剂监查系统、单剂量包装药剂信息输出方法及单剂量包装药剂信息输出程序
CN111081341A (zh) 一种袋装处方药品核对方法及系统
CN113808716B (zh) 住院闭环信息处理方法
KR20160116856A (ko) 조제 정보와 실제 투여약 비교 영상 판독 장치
CN214671833U (zh) 一种中药饮片抓药装置
CN113936781A (zh) 一种高效的药品自动化核对方法
CN202795378U (zh) 药品复核装置
KR20150046844A (ko) 자동 약 포장 장치
CN111599436A (zh) 临床用药分发方法及其分发设备
JP7493142B2 (ja) 薬剤鑑査支援装置、薬剤鑑査支援システム及び薬剤鑑査方法
TW202416284A (zh) 藥物檢核包裝系統之檢核方法
CN117438059A (zh) 一种静配中心物联网追溯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