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0023B - 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00023B
CN117500023B CN202410001422.4A CN202410001422A CN117500023B CN 117500023 B CN117500023 B CN 117500023B CN 202410001422 A CN202410001422 A CN 202410001422A CN 117500023 B CN117500023 B CN 1175000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uwb
relay
master device
slav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014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00023A (zh
Inventor
王丰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014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000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00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0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00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00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6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impulse radio
    • H04B1/717Pulse-related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多个中继节点;在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基于多个中继节点建立若干传输路径;其中,相邻中继节点之间、主设备与对应的中继节点之间、以及从设备与对应的中继节点之间,均基于UWB内部协议建立连接;按照预设周期或者响应预设事件,获取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选取信道质量最佳的传输路径执行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传输。本申请通过中继节点相当于缩短了任意相邻两个UWB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从而可以改善UWB传输的信号衰减和干扰问题,有利于确保长距离传输和信号被遮挡时的传输稳定性和质量。

Description

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中继技术的UWB(Ultra WideBand,超带宽)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设备间(又称设备与设备之间,例如电脑之间、手机之间或者手机与电脑之间)可以通过局域网或者蓝牙等其他近场通信技术实现通信,又称设备间通信、设备间传输,设备间通信使人们体验到了无线通讯的便捷,但同时也会导致某些不便。当前本领域的重点研发方向之一是基于UWB技术的设备间通信,这种通信方式虽然可以实现短距离的无线高速数据传输,但是也会存在以下缺陷:1.信号衰减,传输过程中信号衰减严重,影响传输质量和距离;2.干扰问题,传输路径上容易受到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影响传输的可靠性和质量;3.传输不稳定,在长距离传输和信号被遮挡时会加重信号衰减和干扰问题,使得传输更加不稳定。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可以改善包括长距离传输和信号遮挡等导致的信号衰减和干扰问题,并以此改善UWB传输的稳定性和质量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包括:
确定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多个中继节点;
在所述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基于所述多个中继节点建立若干传输路径;其中,相邻中继节点之间、所述主设备与对应的中继节点之间、以及所述从设备与对应的中继节点之间,均基于UWB内部协议建立连接;
按照预设周期或者响应预设事件,获取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
选取信道质量最佳的传输路径执行所述主设备与所述从设备之间的传输。
可选的,所述确定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多个中继节点,包括:
主设备扫描得到若干第一节点;
从设备扫描得到若干第二节点;
主设备发出设有自身地址但未设有目的地址的一广播包;
基于UWB内部协议,各个第一节点接收到所述广播包后,在所述广播包内增加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唯一标识并发出;
从设备将自身地址加入接收到的广播包后发出;
基于UWB内部协议,各个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广播包后,在所述广播包内增加所述第二节点对应的唯一标识并发出;
主设备解析接收到的广播包并得到所述从设备的地址时,将所述广播包中具有相同唯一标识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作为中继节点。
可选的,所述获取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包括:
确定各条传输路径中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所述设备包括主设备、从设备以及中继节点;
确定任意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均位于预设阈值内的传输路径;
对于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均位于预设阈值内的传输路径,获取相邻设备之间的通信参数的平均值,并据此确定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
可选的,所述获取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包括:
获取各条传输路径中相邻设备之间的通信参数的平均值,所述设备包括主设备、从设备以及中继节点;
根据所述通信参数的平均值确定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
可选的,所述获取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包括:
获取各个设备的UWB天线的核心脉冲方向,所述设备包括主设备、从设备以及中继节点;
确定各条传输路径中相邻设备的核心脉冲方向的角度差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角度差的平均值确定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
可选的,所述获取各个设备的UWB天线的核心脉冲方向,包括:
确定所述设备的UWB天线对应的参考面;
获取UWB天线在对应参考面上的脉冲波传输方向图;
将所述脉冲波传输方向图划分为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区域,并获取各个区域在多个方向上与相邻区域的信号强度差值;
将所述脉冲波传输方向图中所有区域在多个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差值累加;
根据所述多个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差值累加之和,对各个方向对应的夹角分别赋予对应的权重系数;
将各个方向对应的夹角与对应的权重系数乘积之和作为核心脉冲方向。
可选的,所述多个方向包括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以及所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之间的两个平分方向。
可选的,所述参考面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所述UWB天线的辐射单元所在平面;
所述设备的中心和所述设备的UWB天线的中心所在的面。
可选的,所述预设事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主设备与从设备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对方的信息;
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中继节点发生变化;
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完成一次传输事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UWB传输程序,所述UWB传输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的对应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如上所述的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的对应步骤。
如上所述,本申请在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基于多个中继节点建立若干传输路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主设备与对应的中继节点之间、以及从设备与对应的中继节点之间,均基于UWB内部协议建立连接,在基于UWB技术实现短距离无线高速数据传输的同时,通过中继节点相当于缩短了任意相邻两个UWB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从而可以改善UWB传输的信号衰减和干扰问题,有利于确保长距离传输和信号被遮挡时的传输稳定性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路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路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确定相邻中继节点的核心脉冲方向的角度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将脉冲波传输方向图划分为多个区域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执行UWB传输的传输路径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执行UWB传输的传输路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这几个保护主题基于同一构思,解决问题的原理基本相同或相似,各保护主题的实施方式可相互参阅,重复之处不予赘述。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下文所描述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各个实施例及其技术特征可相互组合,且亦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在本文的某些之处可以简称为UWB传输方法或者方法。本申请适用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多设备组网、物联网等,以物联网为例,多个设备可以组建形成一个物联网系统,所包含的设备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应性而定。各个设备之间通过UWB技术进行传输,既可以包括一个设备直接仅与一个设备的通信行为,也可以包括一个设备直接与多个设备的通信行为,但无论哪种通信行为任意两个直接通信设备之间通过UWB内部协议建立连接以及传输。
在执行不同业务时,同一设备的角色属性可以改变,即同一设备既可以作为主设备,也可以作为从设备,还可以作为中继节点。所谓主设备可理解为在某一业务中担任调配与管理的角色,可以由主设备决定进行本次业务的从设备,对应地,所谓从设备可理解为在本次通信传输业务中担任数据服从调配与被管理的角色,中继节点可理解为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传输的中转站。这些主设备和从设备可以通过扫描搜索来确定各个中继节点,以执行所述方法。
本申请的UWB传输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前述物联网系统中的任一设备(此时称为主设备),所述设备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至少一种:手机等智能终端;车机;具有UWB功能的通信装置或通信模组。
请参阅图1,所述UWB传输方法至少包括如下S1至S4。
S1:确定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多个中继节点。
在一示例中,主设备基于UWB技术扫描得到若干第一节点,从设备基于UWB技术扫描得到若干第二节点;然后,主设备发出设有自身地址但未设有目的地址的一广播包,主设备的地址作为广播包的源地址,以使接收到该广播包的第一节点得知该广播包是由主设备发出的;接着,基于UWB内部协议,各个第一节点接收到广播包后,在广播包内增加第一节点对应的唯一标识并发出,即哪一个第一节点接收到广播包,就将该第一节点自身的唯一标识加入广播包内,例如加入广播包的有效载荷字段内,形成新的广播包并发出;该新的广播包在其他第一节点之间传输,并最终传输给从设备,或者直接传输给从设备;从设备将自身地址加入接收到的广播包后,形成新的广播包并发出;基于UWB内部协议,各个第二节点接收到从设备发生的广播包后,在所述广播包内增加第二节点对应的唯一标识,并形成新的广播包并发出;该新的广播包在其他第二节点之间传输,并最终传输给主设备,或者直接传输给主设备;主设备解析接收到的广播包,并在解析得到从设备的地址时,将所述广播包中具有相同唯一标识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作为中继节点。
也就是说,在主设备接收到广播包中,将既转发了主设备发出的广播包、又转发了从设备发出的广播包的节点,作为中继节点。
于此,在每次确定主设备和从设备后,本示例可以根据组网的设备实时且自动确定中继节点,无需预先设定中继节点,更契合实际场景需求。例如,一旦发生组网的设备发生变动,包括但不限于增加、减少、设备的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主设备和从设备可以自动确定中继节点,无需人为介入。
所述唯一标识可以为各个设备的生产厂商写入的固定身份标识,也可以是在组网时由管理方同一分配的唯一标识,于此在不同的组网环境或者执行不同的传输事件时,同一节点的唯一标识是动态变化的。
在其他示例中,例如对于组网的所有设备(包括主设备和从设备),任意两个设备之间的距离均位于基于UWB技术的最大传输距离范围内,又例如组网中除主设备和从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均位于主设备的基于UWB技术的最大传输距离范围内、也位于从设备的基于UWB技术的最大传输距离范围内,本申请可以将所述其他设备直接作为中继节点。
中继节点是组网中可以与主设备或从设备建立连接的设备,但中继节点并不必须是可以处理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的设备,例如,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传输的是加密后的保密数据,则各个中继节点只负责传输,而无法在中继传输时解密该保密数据,从而可以提高传输安全性;又例如,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传输的是视频类数据,而中继节点只是具有收发功能的设备,在实现本申请的中继作用的基础上,不能播放该视频数据。
应理解,本申请还可以根据其他方式确定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中继节点,上述方式仅为示例性描述。并且,本申请对于任一技术特征可以通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式实现的,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结合。
S2:在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基于多个中继节点建立若干传输路径;其中,相邻中继节点之间、主设备与对应的中继节点之间、以及从设备与对应的中继节点之间,均基于UWB内部协议建立连接。
任一条传输路径至少包括一个中继节点,执行中继传输,单条传输路径设置的中继节点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并且,在任一条传输路径中,单个中继节点最多连接两个中继节点,一个作为接收方、另一个作为发送方,最少仅连接一个中继节点,且在仅连接一个中继节点时,该中继节点还与主设备或者从设备连接。以图2所示为例,组网中共有四个中继节点,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设置有三条传输路径,第一条传输路径包括主设备、中继节点1和从设备,第二条传输路径包括主设备、中继节点2和从设备,第三条传输路径包括主设备、中继节点3、中继节点4和从设备。以图3所示为例,组网中共有五个中继节点,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设置有三条传输路径,第一条传输路径包括主设备、中继节点1和从设备,第二条传输路径包括主设备、中继节点2和从设备,第三条传输路径包括主设备、中继节点3、中继节点4、中继节点5和从设备,其中,中继节点4连接两个中继节点,中继节点3可作为中继节点4的发送方,中继节点5可作为中继节点4的接收方。
鉴于UWB技术可以实现定位,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主设备上,显示各个中继节点、从设备与主设备的相对位置,以及对应的传输路径。传输路径可以通过如图2和图3所示的箭头线标识。
主设备、从设备以及各个中继节点的图标,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根据主设备基于UWB内部协议得到的设备类型而定,例如从设备为音响,则显示为音响对应的图标,从设备为某一品牌的车辆,则显示为该品牌车辆对应的图标,某一中继节点为某一品牌的手机,则显示为该品牌手机对应的图标,于此用户可以从主设备上直观获知各个中继节点及从设备的类型等信息。
S3:按照预设周期或者响应预设事件,获取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
所述预设事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事件1、主设备与从设备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对方的信息。
事件2、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中继节点发生变化。
事件3、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完成一次传输事件。
在一示例中,获取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包括如下S311至S313。
S311:确定各条传输路径中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所述设备包括主设备、从设备以及中继节点,于此,相邻设备之间包括:主设备与中继节点之间、中继节点与从设备之间,对于包括两个中继节点的单条传输路径,还包括中继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
S312:确定任意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均位于预设阈值内的传输路径。
S313:对于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均位于预设阈值内的传输路径,获取相邻设备之间的通信参数的平均值,并据此确定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
相邻设备(即直接连接的两个设备)之间的距离均位于预设阈值内,表示相邻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较近,在该预设阈值内UWB脉冲信号的衰减较小、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满足UWB传输的稳定性和质量需求。本申请可以通过采样实验确定预设阈值的具体取值。
例如,S2得到传输路径a、b、c这三条传输路径,如果传输路径a中存在距离大于预设阈值的相邻两个设备,则不对传输路径a执行S33。
所述通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强度、传输延迟、信噪比中的至少一项。以信号强度为例,相邻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越大,表示该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越好,其执行UWB传输时的稳定性和质量越好。以传输延迟为例,相邻设备之间的传输延迟的平均值越大,表示该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越差,其执行UWB传输时的稳定性和质量越差。
在另一示例中,可以直接获取各条传输路径中相邻设备之间的通信参数的平均值,并根据通信参数的平均值确定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即,无需将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用于确定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
在又一示例中,获取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包括如下S321至S323。
S321:获取各个设备的UWB天线的核心脉冲方向。
S322:确定各条传输路径中相邻设备的核心脉冲方向的角度差的平均值。相邻设备的核心脉冲方向的角度差,指的是:相邻两个设备的位于相邻侧的两个最相近的UWB天线的核心脉冲方向的角度差。如图4所示,中继节点A的UWB天线2和中继节点B的UWB天线5相邻,所述S322需要确定UWB天线2和UWB天线5的核心脉冲方向的角度差α。
S323:根据角度差的平均值确定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
其中,对于任一设备,其各个UWB天线的朝向不同,任一UWB天线在自身核心脉冲方向上的脉冲信号最强。
本申请的UWB内部协议除了实现前述的各个示例外,还可以确定各个设备的各个UWB天线的核心脉冲方向,但不限于此。
鉴于UWB技术是基于短脉冲信号来实现数据传输,短脉冲信号在不同方向上的传输强度是有所差异的,在一示例中,设备确定自身设置的各个UWB天线的核心脉冲方向的方式,可以包括:
首先,确定设备的各个UWB天线的参考面,该参考面可以是UWB天线的辐射单元所在平面、平行于UWB天线的辐射单元所在平面、以及设备的中心和其UWB天线的中心所在平面中的至少一项;以图4所示的中继节点A为例,对于UWB天线2,中继节点A的中心和其UWB天线2的中心所在的面即为UWB天线2的参考面;各个UWB天线对应的核心脉冲方向会随着设备的方位改变而变化;然后,获取各个UWB天线在对应所述参考面上的脉冲波传输方向图,例如可以通过仿真测试获取对应类型的UWB天线在实际环境中的脉冲波传输方向图,仿真测试获取的是3D形式的脉冲波传输方向图,然后获取在其参考面上的脉冲波传输方向,并以此形成脉冲波传输方向图;接着,将脉冲波传输方向图划分为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区域,例如图5所示的多个矩形区域,并获取各个区域在多个方向上与相邻区域的信号强度差值;将脉冲波传输方向图中所有区域在多个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差值累加,并得到累加之和;接着,根据多个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差值累加之和,对各个方向对应的夹角分别赋予对应的权重系数;最后,将各个方向对应的夹角与对应的权重系数乘积之和作为核心脉冲方向。
结合图5所示,以单个UWB天线的脉冲波传输方向图为矩形,以及多个方向包括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之间的两个平分方向(分别成为第一平分方向和第二平分方向)为例,在水平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差值累加之和为M1,在竖直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差值累加之和为M2,在第一平分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差值累加之和为M3,在第二平分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差值累加之和为M4,根据信号强度差值累加之和M1、M2、M3、M4的比例,来计算对应的权重系数k1、k2、k3、k4,且k1+k2+k3+k4=1;所述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第一平分方向和第二平分方向对应的夹角与对应的权重系数乘积之和S,即S=k1*S1+k2*S2+k3*S3+k4*S4,S作为所述核心脉冲方向,S1、S2、S3、S4分别表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第一平分方向和第二平分方向分别对应的夹角,例如S1可以为180°,S2可以为90°,S3可以为45°,S4可以为135°。
然后得到相邻设备的核心脉冲方向的角度差。
对于任一条传输路径,相邻设备的核心脉冲方向的角度差的平均值越小,表示相邻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越强,该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越好,其执行UWB传输时的稳定性和质量越好。
S4:选取信道质量最佳的传输路径执行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传输。
应理解,本申请也可以根据用户操作选定传输路径,来执行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传输。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6所示,选取具有中继节点1的第一条传输路径执行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传输。图中以实线箭头表示当前已确定的用于UWB传输的传输路径。一并参阅图2、图6和图7所示,当发生例如预设事件时,选取具有中继节点3和中继节点4的第三条传输路径执行UWB传输。
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UWB传输也称为UWB交互,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给汽车等主控设备推送音频或者发控制命令、两台设备之间提供推送和订阅服务等中的至少一项。
基于上述,本申请在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基于多个中继节点建立若干传输路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主设备与对应的中继节点之间、以及从设备与对应的中继节点之间,均基于UWB内部协议建立连接,在基于UWB技术实现短距离无线高速数据传输的同时,通过中继节点相当于缩短了任意相邻两个UWB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从而可以改善UWB传输的信号衰减和干扰问题,有利于确保长距离传输和信号被遮挡时的传输稳定性和质量。
另外,本申请还可以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多路径中继增强:使用多个设置在传输路径上的中继节点,扩展传输范围并增强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传输起点(即主设备)和终点(即从设备)之间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形成一个可靠的传输链路,还可以通过多个中继节点扩展传输范围。其中一个中继节点的信号变差可以切换到其他中继节点。
2.自适应信号处理:通过实时分析信号参数,例如信号的信噪比等,动态调整传输路径上的发射功率,适应不同的传输环境和条件。
3.强化防干扰能力:通过分析信号的频谱信息,判断干扰类型,然后调整例如各个中继节点的滤波器参数来消除干扰,保证传输的稳定性和高质量。同时也能通过冗余的中继节点,切换不同的传输路径以避开干扰。
4.自组织网络:根据当前传输环境和网络状态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这可以通过中继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分析来实现,例如利用信号强度、传输延迟等指标进行传输路径的选择,以此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UWB传输程序,所述UWB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示例的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对应的步骤。
该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前述主设备或者从设备或者中继节点的角色,且电子设备的具体表现形式,本申请不予以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任一示例所述的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对应的步骤。
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由于该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中的步骤,因此,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凡是利用本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采用了诸如S1、S2等步骤代号,其目的是为了更清楚简要地表述相应内容,不构成顺序上的实质性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先执行S2后执行S1等,但这些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尽管本文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另外,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Claims (9)

1.一种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多个中继节点,包括:主设备扫描得到若干第一节点;从设备扫描得到若干第二节点;主设备发出设有自身地址但未设有目的地址的一广播包;基于UWB内部协议,各个第一节点接收到所述广播包后,在所述广播包内增加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唯一标识并发出;从设备将自身地址加入接收到的广播包后发出;基于UWB内部协议,各个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广播包后,在所述广播包内增加所述第二节点对应的唯一标识并发出;主设备解析接收到的广播包并得到所述从设备的地址时,将所述广播包中具有相同唯一标识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作为中继节点;
在所述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基于所述多个中继节点建立若干传输路径;其中,相邻中继节点之间、所述主设备与对应的中继节点之间、以及所述从设备与对应的中继节点之间,均基于UWB内部协议建立连接;
按照预设周期或者响应预设事件,获取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
选取信道质量最佳的传输路径执行所述主设备与所述从设备之间的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包括:
确定各条传输路径中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所述设备包括主设备、从设备以及中继节点;
确定任意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均位于预设阈值内的传输路径;
对于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均位于预设阈值内的传输路径,获取相邻设备之间的通信参数的平均值,并据此确定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
或者,
所述获取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包括:
获取各条传输路径中相邻设备之间的通信参数的平均值,所述设备包括主设备、从设备以及中继节点;
根据所述通信参数的平均值确定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包括:
获取各个设备的UWB天线的核心脉冲方向,所述设备包括主设备、从设备以及中继节点;
确定各条传输路径中相邻设备的核心脉冲方向的角度差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角度差的平均值确定各条传输路径的信道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个设备的UWB天线的核心脉冲方向,包括:
确定所述设备的UWB天线对应的参考面;
获取UWB天线在对应参考面上的脉冲波传输方向图;
将所述脉冲波传输方向图划分为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区域,并获取各个区域在多个方向上与相邻区域的信号强度差值;
将所述脉冲波传输方向图中所有区域在多个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差值累加;
根据所述多个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差值累加之和,对各个方向对应的夹角分别赋予对应的权重系数;
将各个方向对应的夹角与对应的权重系数乘积之和作为核心脉冲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方向包括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以及所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之间的两个平分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面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所述UWB天线的辐射单元所在平面;
所述设备的中心和所述设备的UWB天线的中心所在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事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主设备与从设备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对方的信息;
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中继节点发生变化;
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完成一次传输事件。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UWB传输程序,所述UWB传输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
CN202410001422.4A 2024-01-02 2024-01-02 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5000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1422.4A CN117500023B (zh) 2024-01-02 2024-01-02 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1422.4A CN117500023B (zh) 2024-01-02 2024-01-02 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0023A CN117500023A (zh) 2024-02-02
CN117500023B true CN117500023B (zh) 2024-03-29

Family

ID=89674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01422.4A Active CN117500023B (zh) 2024-01-02 2024-01-02 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0002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1209A (zh) * 2011-03-24 2011-06-29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
CN104067669A (zh) * 2012-01-24 2014-09-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选择和建立的系统和方法
CN111343688A (zh) * 2020-03-04 2020-06-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的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220153287A (ko) * 2021-05-11 2022-11-18 조선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다중 홉 릴레이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패킷 전송 경로를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16112097A (zh) * 2022-11-16 2023-05-12 吉林大学 一种水声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63264A (zh) * 2022-04-12 2023-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Uwb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241335A (zh) * 2023-08-30 2023-12-15 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1209A (zh) * 2011-03-24 2011-06-29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
CN104067669A (zh) * 2012-01-24 2014-09-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选择和建立的系统和方法
CN111343688A (zh) * 2020-03-04 2020-06-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的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220153287A (ko) * 2021-05-11 2022-11-18 조선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다중 홉 릴레이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패킷 전송 경로를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16963264A (zh) * 2022-04-12 2023-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Uwb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112097A (zh) * 2022-11-16 2023-05-12 吉林大学 一种水声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41335A (zh) * 2023-08-30 2023-12-15 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0023A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00499A1 (zh) 感知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EP2988559B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millimetric wave radio communication link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034235B (zh) 小波长无线网络中的信标
TWI387368B (zh) 共享一通訊通道之方法及無線通訊系統
JP201351848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と複数の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の共存方法
JP2008532424A (ja) 802.11仕様の下で作動するセクター化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Shokri-Ghadikolaei et al. Millimeter wave ad hoc networks: Noise-limited or interference-limited?
CN104639289A (zh) 一种wlan中空闲节点辅助的定向接入控制方法
US20230180280A1 (en) Link switching method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Wang et al.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WLANs with multi-beam access point
FR2861231A1 (fr) Methode de communication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CN117500023B (zh) 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Li et al. SDMAC: Selectively Directional MAC protocol for wireless mobile ad hoc networks
CN106028362B (zh) 一种室内高密度网络的天线云节点通讯实现方法及系统
Niu et al. A two stage approach for channel transmission rate aware scheduling in directional mmWave WPANs
GB2514548A (en)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high-frequency radio module, associated multib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Dham Link establishment in ad hoc networks using smart antennas
JP2002057677A (ja) 無線パケット送信方法
CN11078424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全双工Ad Hoc网络系统
JP4254792B2 (ja) 無線伝送装置、無線局及び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CN115514399A (zh) 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7479345B (zh) 基于uwb技术的点对点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Bordim et al. Deafness resilient mac protocol for 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s
Jain et al. Mitigating deafness in multiple beamforming antennas
Lal et al. Localized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using smart antennas in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