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4399A - 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4399A
CN115514399A CN202110632733.7A CN202110632733A CN115514399A CN 115514399 A CN115514399 A CN 115514399A CN 202110632733 A CN202110632733 A CN 202110632733A CN 115514399 A CN115514399 A CN 115514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s
antenna
mode
candidate
dire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27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君
袁文方
石小红
朱清豪
吴燕鸣
周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327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1439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7742 priority patent/WO202225761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514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43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通过在上行天线中设置全向天线以及定向天线,能够兼顾上行随机接入的有效性和上行业务的增益。该方法应用在电子设备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射频通道的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根据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之后,通过X个第一模式天线以及Y个第二模式天线接收信息。其中,一个射频通道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天线;X、Y均为正整数。

Description

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天线实现信号的收发。为了提升电子设备的收发性能,当前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多根天线,并从多根天线选择一根或多根目标天线用于接收或发送信号。
考虑到不同天线之间的收发性能可能不同,当选择不同天线进行接收或发送时,电子设备的通信性能可能不同。因此,如何在电子设备设置的多根天线中选取用于通信的天线,以便增强电子设备的通信性能,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使得设备能够在上行天线中设置全向天线以及定向天线,进而能够兼顾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以及上行业务增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选择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或能够实现无线收发功能的组件(比如可以但不限于芯片系统等)。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射频通道的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根据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之后,通过X个第一模式天线以及Y个第二模式天线接收信息。其中,一个射频通道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天线;X、Y均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天线可以为全向天线,所述第二模式天线可以为定向天线。上述方法,通过在上行传输过程中使用定向天线,有助于提升业务终端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能力,保证上行业务终端的有效接入、大容量数据传输和高速率数据传输,避免数据丢包,尽可能保证上行业务增益,并且,上行传输中还可以使用全向天线,能够提升终端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保证可以与多终端连接。也就是说,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选择方法,能够兼顾上行业务增益以及上行随机接入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于单个候选天线,候选天线的状态包括候选天线的方向状态以及候选天线的通信参数,候选天线的方向状态包括定向状态和全向状态,候选天线的通信参数包括如下任一项或多项参数:信道状态信息C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信噪比SNR,候选天线的通信参数用于表征候选天线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高低。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个天线可以在全向状态和定向状态之间切换。例如,通过开关切换,或者通过波束赋形从全向切换为定向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
若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且存在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则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
其中,若多个射频通道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且存在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意味着射频通道中已连通第一模式天线以及第二模式天线,那么,电子设备可以在上行传输时继续保持上述第一模式天线以及第二模式天线的连通。这样一来,用于上行传输的天线可包括第一模式天线和第二模式天线,能够兼顾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以及上行业务增益。这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无需切换天线,可以避免由切换天线带来的收发延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
若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且不存在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则将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工作在第一模式的的第一天线的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所述第一天线为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低于第一阈值的第一模式天线,其中,所述Y个工作在第二模式的天线包括所述第一天线,所述X个工作在第一模式的天线包括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除所述第一天线外的天线。
在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定向天线,且不存在已连通的全向天线的情况下,考虑到上行传输还需提升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路由器可以将已连通定向天线中部分定向天线切换成全向天线,使得用于上行传输的天线包括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可选的,对于信道质量小于第一阈值(信道质量较差)的定向天线,路由器将该定向天线切换为全向天线。对于信道质量较好的定向天线,路由器可保持该定向天线连通,并通过该定向天线接收上行信息,如此一来,由于上行定向天线的信道质量较好,能够提升上行业务增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
若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且不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则将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工作在第二模式的第二天线的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所述第二天线为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低于第二阈值的第二模式天线,其中,所述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所述第二天线,所述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除所述第二天线外的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设置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天线中第二模式天线和/或第一模式天线的数目,包括设置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天线中第二模式天线的数目,或者设置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天线中第一模式天线的数目,或者设置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天线中第二模式天线的数目以及第一模式天线的数目。设置的数目可以是数目范围,也可以是最少数目,最多数目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二模式天线数目没有达到预设数目的情况下,路由器可以基于天线的信号质量选择第二模式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一模式天线数目没有达到预设数目的情况下,路由器可以基于天线的信号质量选择第一模式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以及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且已连通第二模式天线的数目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以及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且已连通第一模式天线的数目以及已连通第二模式天线的数目满足预设条件(比如条件为:已连通第二模式天线的数目大于已连通第一模式天线的数目),则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以及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已连通第二模式天线的数目不满足预设条件,且已连通第一模式天线的数目至少为两个,则将已连通第一模式天线中的第二第一模式天线切换成第二第二模式天线。其中,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以及第二第二模式天线,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第一模式天线中除第二第一模式天线外的天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选择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或能够实现电子设备功能的组件(比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射频通道的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其中,一个射频通道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天线;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X、Y均为正整数;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X个第一模式天线以及Y个第二模式天线接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于单个候选天线,候选天线的状态包括候选天线的方向状态(或者工作密送)以及候选天线的通信参数,候选天线的方向状态包括第二模式状态和第一模式状态,候选天线的通信参数包括如下任一项或多项参数:信道状态信息C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信噪比SNR,候选天线的通信参数用于表征候选天线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高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
用于若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且存在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则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
用于若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且不存在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则将多个候选天线中的第一全向天线切换为第一定向天线,第一全向天线为多个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低于第一阈值的第一模式天线,其中,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第一定向天线,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多个候选天线中除第一全向天线外的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
若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且不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则将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工作在第二模式的第二天线的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所述第二天线为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低于第二阈值的第二模式天线,其中,所述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所述第二天线,所述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除所述第二天线外的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设置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天线中第二模式天线和/或第一模式天线的数目,包括设置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天线中第二模式天线的数目,或者设置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天线中第一模式天线的数目,或者设置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天线中第二模式天线的数目以及第一模式天线的数目。设置的数目可以是数目范围,也可以是最少数目,最多数目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二模式天线数目没有达到预设数目的情况下,确定模块,可用于基于天线的信号质量确定第二模式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一模式天线数目没有达到预设数目的情况下,确定模块,可以用于基于天线的信号质量选择第一模式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确定模块,还用于若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以及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且已连通第二模式天线的数目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确定模块,还用于若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以及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且已连通第一模式天线的数目以及已连通第二模式天线的数目满足预设条件(比如条件为:已连通第二模式天线的数目大于已连通第一模式天线的数目),则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确定模块,还用于若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以及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已连通第二模式天线的数目不满足预设条件,且已连通第一模式天线的数目至少为两个,则将已连通第一模式天线中的第二第一模式天线切换成第二第二模式天线。其中,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以及第二第二模式天线,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已连通第一模式天线中除第二第一模式天线外的天线。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选择装置,该天线选择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的天线选择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天线选择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天线选择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天线选择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天线选择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天线选择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天线选择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电路系统,电路系统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天线选择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的天线选择方法。
其中,第二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天线选择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图6B、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选择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7-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选择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12A-图12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选择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13、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选择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选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英文:of)”,相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介绍:
按照天线对空间不同方向的辐射或接收能力,天线可包括全向天线、定向天线。
定向天线:具有一定方向性,可以增强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方向上的信号。定向天线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特点:方向图的辐射范围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在特定方向的增益高于其他方向。
定向天线一般应用在覆盖范围小,通信距离远的场景中。比如,电子设备可通过高增益的定向天线与特定方向的其他电子设备通信。例如,定向天线可以为毫米波天线(或者毫米波阵列天线)。由于毫米波损耗大,毫米波天线通常以阵列形式出现,保证高增益。毫米波天线常用作点对点高速率数据传输。应理解,所述定向传输的毫米波天线可以工作在28GHz、60GHz、45GHz、38GHz、73GHz等任一频点。
示例性的,定向天线包括但不限于阵列天线、八木天线等。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情况下,阵列天线还可以构成全向天线。
全向天线:没有方向性或方向性不强的天线。全向天线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特点:方向图上表现为在360°范围内均匀辐射,且增益低。
全向天线一般应用在覆盖范围大,通信距离近的场景中。比如,电子设备可通过全向天线与距离较近的多个电子设备通信。
示例性的,全向天线包括但不限于电偶极子天线、微带天线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情况下,阵列天线可以构成定向天线,还可以构成全向天线。
在一些方案中,可以将全向天线、定向天线应用到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比如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无线蜂窝通信系统。无线蜂窝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移动通信系统、第四代(4th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或者将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以应用到Wi-Fi系统为例,Wi-Fi系统可包括接入点(access point,AP)和站点(station,STA)。接入点比如可以是路由器,站点比如可以是手机、电脑等终端。接入点和站点均可以设置定向天线、全向天线,以便提升通信性能。
通常,Wi-Fi系统中,在站点到接入点的上行链路方向,多个站点可以随机接入接入点。并且,受限于站点的发送功率等因素,站点的随机接入相应受限。为保证站点通过上行链路进行有效的随机接入,如图1的(b),接入点在上行通信时各个接收通道的天线为第一模式天线(例如全向天线)。这样一来,各个方向的站点均可向接入点发起有效的随机接入。在接入点到站点的下行链路方向,由于需要通过链路向站点发送业务数据,且业务数据量较大,如图1的(a)所示,接入点使用第二模式天线(例如定向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以便增强站点接收的信号。
目前的接入点天线选择方案中,虽然能够通过全向天线提升站点上行随机接入的成功率,但是,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发展,为了满足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的要求,上行业务中也会存在数据量大的情形(例如,网络直播、虚拟现实设备交互、大容量文件上传、高清视频通话等)。例如,用户在使用虚拟现实设备玩交互游戏,需要大容量数据和高速低时延数据传输才能保证流畅无卡顿,保证用户体验。又或者,用户在进行网络实时直播,需要实时将数据上传进行分享。全向天线上行传输的方案无法同时保证某些站点的上行业务的增益。可见,上行链路全设置为全向天线无法保证上行传输(包括上行随机接入和上行业务传输)过程中的通信性能。
为了提升上行传输过程中的通信性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可获取一根或多根天线的状态,并根据一根或多根天线的状态选择上行传输使用的天线。其中,上行传输使用的天线包括x个第一模式天线(例如全向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例如定向天线)。该方法可以应用在Wi-Fi系统或其他需要选择天线的系统中。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所适用的一种系统架构。该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例如图1中示出的网络设备1),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例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可选的,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设备(例如,图2中的终端设备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位于上述系统的网络侧。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也可以为无线收发装置或者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芯片或芯片系统。具体的,网络设备1为Wi-Fi系统中的AP,比如但不限于家庭网关、路由器、服务器、交换机、网桥、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网路设备也可以为手机(例如,提供热点接入的手机终端)、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等移动终端。
上述终端设备为位于上述系统,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或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芯片或芯片系统。示意性的,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中可用于上行传输的天线包括至少一个定向天线和至少一个全向天线。网络设备中可用于下行传输的天线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定向天线和至少一个全向天线。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且同一个天线可以在全向状态和定向状态之间切换(例如,通过开关切换,或者通过波束赋形从全向切换为定向状态),在上行传输时刻,天线的状态为全向天线状态,便于接入更多的终端设备,在下行时刻,天线的状态切换为定向状态,保证业务的传输。
图2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一种通信示意图。假设以白色椭圆(例如,图2中的201、202)表示网络设备的上行天线(接收上行信号的天线,也可称为接收天线)的辐射范围(例如,方向图),以黑色椭圆203表示下行天线(发送下行信号的天线,也可称为发送天线)的辐射范围。示例性的,由图2可知,网络设备1的上行天线的辐射范围包括两部分。其中,白色椭圆201部分可以是全向天线产生的辐射范围,因此全向天线可以在较大角度方向范围内接收上行信号可以用来保证多终端从不定方向发起有效的随机接入。白色椭圆202部分可以是定向天线产生的辐射范围,定向天线可在确定方向范围(例如,固定的小角度波束范围)内接收上行信号,可用来保证位于确定方向的接收到的终端信号的增益,可保证辐射范围内的上行业务增益。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上行天线中设置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能够兼顾上行随机接入的有效性和上行业务的增益。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网络设备来说,网络设备的上行天线(网络设备的接收天线),可以指网络设备从终端接收上行信号的天线。网络设备的下行天线(网络设备的发送天线),可以指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的天线。终端的上行天线(终端的发送天线),可以指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天线。终端的下行天线(终端的接收天线),可以指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的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场景中,同一根天线上行天线和下行天线的角色可以互换。比如,对于同一设备中的同一根天线来说,其可用于接收信号,也可以用于发送信号。
本申请描述的系统架构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唯一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备实现,也可以通过相同的电子设备实现。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可通过具有图3所描述结构的网络设备来实现。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以设备400为例做示意性说明,该设备4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存储器403以及至少一个收发器404。其中,存储器403还可以包括于处理器40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400还具有天线(并未在图3中示出),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设备4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设备400中可以设置一根或多根天线,天线的布局位置也可以灵活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处理器401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构成,处理单元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上述各个组件之间可存在通路耦合,以便于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收发器404,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器404可以是模块、电路、接口或者其它能实现通信功能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可选的,该收发器404可以为独立设置的发送器,该发送器404可用于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该收发器404也可以为独立设置的接收器,用于从其他设备接收信息。该收发器404也可以是将发送、接收信息功能集成在一起的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收发器404的具体实现不做限制。
收发器40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通道,每个射频通道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器件,射频器件处理天线与基带处理器之间传输的信号,实现信号的变频、滤波、放大等功能。例如,射频器件可以用于处理从天线接收的射频(radio frequency)信号,并转换至较低的中频,在转换至基带信号给基带处理器处理。以收发器404将发送、接收信息功能集成在一起,即收发器404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为例,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收发器404中接收通道的射频部件包括射频集成电路(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circuits,RFIC),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滤波器,切换开关,和双工器。收发器404中发送通道的射频器件包括射频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滤波器,切换开关以及双工器。其中,射频集成电路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器,以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即上混频或下混频。切换开关用于实现射频信号接收与发射的切换、或不同频段间的切换。双工器,用于将发射和接收信号相隔离,保证接收和发射都能同时正常工作。
其中,如图4所示,切换开关切换至信号发送模式时,设备400的射频发送通道工作,设备400可发送信号。具体的,信号经过射频部件中的射频集成电路,PA,滤波器,切换开关和双工器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如图5所示,射频通道可以在发送与接收之间转换。其中,切换开关用于实现接收通道与发送通道之间的转换。当设备400控制切换开关将射频通道切换至接收通道,设备400可接收信号。具体的,信号通过天线接收后,经过射频部件中的双工器、切换开关、滤波器和LNA后,到达射频集成电路中的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
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场景中,天线可用来接收信息,在某些场景中,该天线还可以用来发送信息。也就是说,同一根天线,可以有接收信息的功能,也可发送信息的功能。比如,如图4所示,在发送通道中,定向天线可用来发送信息。如图5所示,在接收通道中,同一定向天线可用来接收信息。或者,也可以有专门用来发送信息的天线,或者专门用来接收信息的天线。本申请实施例对天线的具体实现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通信场景中,设备400使用的天线类型、天线数目可以不同。天线类型可包括全向天线、定向天线。
以设备400为路由器为例,示例性的,在上行通信场景中,路由器使用至少一个定向天线和至少一个全向天线接收上行信号。上行信号包括随机接入信号和/或上行业务信号。在下行通信场景中,路由器可使用定向天线向特定方向的终端发送下行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某一根天线来说,该天线可以是全向天线,或者定向天线。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一根天线来说,该天线既可以用作定向天线,还可以用作全向天线。或者说,该天线可包括定向态和全向态。在定向态使用可视为定向天线,在全向态使用可视为全向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诸如波束赋形技术使得天线状态在全向与定向之间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对定向天线的辐射角度范围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射频通道中的天线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比如,图4中,射频通道中的天线包括全向天线以及定向天线。当同一射频通道中包括多个天线时,该多个天线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天线,也可以是不同类型天线。比如,均为全向天线,或均为定向天线,或部分天线为全向天线,部分天线为定向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设备400可通过开关控制选择天线。比如,如图4所示,可通过开关选择定向天线。
存储器4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存储模块,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动态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存储模块,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光盘、磁盘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403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可以由处理器401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调用以执行下述实施例提供的各个方法中的相应步骤。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指令、计算机程序或者其它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设备4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中的处理器401和处理器4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400的处理器包括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比如基带处理器,上述提及的调制解调处理器(并未在图2中示出),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
设备4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收发器404,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设备4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405和输入设备406。输出设备405和处理器4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4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406和处理器4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4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应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400的示例性结构图,图示设备400仅是一个范例,并且在实际应用中通信设备可以具有比图3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
上述的设备400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设备400的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可以为具有图3类似结构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选择方法,该天线选择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或者能够实现无线收发功能的部件(比如芯片系统)中。电子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或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电子设备的类型或具体实现形态。
如下主要以电子设备为路由器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在此统一说明,下文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路由器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射频通道,比如4个,未来可能更多射频通道,比如8、16个等。终端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射频通道,比如2个,未来终端可以有更多射频通道,比如4个。
在向终端发送信息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对定向终端的下行业务的增益,路由器通常使用定向天线发送信息。
示例性的,如图6A所示,路由器有4个射频通道,分别为射频通道1-射频通道4,每个射频通道可以在接收通道与发送通道之间切换。在t1-t2时段内,射频通道1、射频通道2、射频通道4均为发送通道。射频通道1连通定向天线1,射频通道2连通定向天线2,射频通道4连通定向天线4,如此,射频通道1、射频通道2、射频通道4可分别通过定向天线1、定向天线2、定向天线4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在t1-t2时段内,射频通道3为接收通道,射频通道3连通全向天线3,那么,路由器可通过全向天线3接收来自终端的上行信号(比如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号)。
在t2时刻,射频通道1、射频通道2、射频通道4的收发信息状态由发送信息切换至接收信息,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路由器可通过诸如控制切换开关等方式实现射频通道由发送通道切换至接收通道。此种情况下,路由器需重新选择用于上行传输的天线。比如,如图6A所示,t2时刻,路由器需判断接收通道1、2、4连通的定向天线1、2、4是否继续保持连通,以便在接收通道1、2、4中确定用于上行传输的天线。如下将结合示例介绍选择天线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器检测各射频通道中天线的连通情况,天线连通情况包括两种。其中,第一种情况是:射频通道中存在连通的全向天线以及已连通的定向天线。第二种情况是:射频通道中不存在已连通的全向天线或不存在已连通的定向天线。
可以理解,在第一种情况下,当检测到射频通道中存在连通的全向天线以及连通的定向天线时,路由器可以继续通过该连通的全向天线以及连通的定向天线接收上行信息,无需进行天线的切换。如此,可以通过上行的全向天线提升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通过上行的定向天线提升上行业务增益。
在第二种情况下,当检测到射频通道中不存在已连通的全向天线,仅存在连通的定向天线,路由器可以将已连通定向天线中的部分定向天线切换为全向天线,以便确保用于接收信息的上行天线包括定向天线以及全向天线,进而兼顾上行随机接入性能和上行业务增益。同理,当检测到射频通道中不存在已连通的定向天线,仅存在连通的全向天线,路由器可以将已连通全向天线中的部分全向天线切换为定向天线,以便确保用于接收信息的上行天线包括定向天线以及全向天线。如下分别对两种情况下的天线选择方案。
情况1:在t2时刻前,射频通道1、2、4分别为发送通道1、2、4,且分别连通定向天线1、2、4。在t2时刻,路由器确定需将射频通道1、射频通道2、射频通道4由发送通道1、2、4切换至接收通道1、2、4。路由器需要确定接收通道1、2、4的天线选择方式。具体的,路由器需确定射频通道1切换成接收通道1后继续连通定向天线1,或者射频通道1切换成接收通道后将定向天线1切换为全向天线1。同理,路由器需确定射频通道2切换成接收通道2后,是继续连通定向天线2,还是将定向天线2切换为全向天线2。路由器需确定射频通道4切换成接收通道4后,是继续连通定向天线4,还是将定向天线4切换为全向天线4。
为了判断接收通道1、2、4的天线选择方式,路由器可以获取各射频通道已连通天线的方向状态。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于由接收信号转换为发送信号的射频通道,路由器获取信号收发转换之前发送通道连通的天线的方向状态。仍以图6A举例,也就是获取发送通道1、2、4连通的天线的方向状态,其中,发送通道1、2、4分别连通定向天线1、2、4,即发送通道1、2、4连通的天线均为定向天线。对于没有发生收发信号方向转换的射频通道,比如图6A的接收通道3,路由器检测到接收通道3中存在连通的全向天线。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射频通道中既存在连通的全向天线3,又存在连通的定向天线1、2、4,那么,路由器可以保持接收通道1、2、4分别连通定向天线1、2、4,以及保持接收通道3连通全向天线3,即无需进行天线切换。可以看出,在t2时刻后,路由器可通过上行的全向天线3保证随机接入的性能,通过上行的定向天线1、2、4保证上行业务增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天线中定向天线和/或全向天线的数目,包括设置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天线中定向天线的数目,或者设置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天线中全向天线的数目,或者设置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天线中定向天线的数目以及全向天线的数目。设置的数目可以是数目范围,也可以是最少数目,最多数目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以设置定向天线的数目为例,在一段时间(可设置)内,路由器的接收天线中定向天线的数目可以设置为预设数目,比如,预设数目可以是大于或等于2。这样一来,在一段时间内,定向天线可以有多个,即使其中某一个定向天线出现故障,或者接收性能不佳,也可以由其他定向天线继续完成信号接收。其中,预设数目可以灵活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数目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制。
再示例性的,假设规定在任意时刻,路由器的接收天线中定向天线的数目为两个。如图6B所示,在t2时刻,路由器判断需要将发送通道1、2、4均切换为接收通道(还未选择接收通道1、2、4需使用的天线)。经路由器检测,发送通道1、2、4连通定向天线1、2、4,接收通道3连通全向天线3。目前已连通的定向天线为三个,为了满足接收天线中定向天线为两个,那么,路由器需要将已连通定向天线1、2、4中的某个定向天线切换成全向天线。比如,路由器将接收通道1的定向天线1切换成全向天线1。对于射频通道2、4,射频通道2、4切换成接收通道2、4后,接收通道2、4仍连通定向天线2、4。对于射频通道3,射频通道3保持连通全向天线3。如此,在t2时刻开始,路由器可通过全向天线1、全向天线3、定向天线2、定向天线4接收来自终端的上行信号,且满足所规定的上行的定向天线数目为2。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用于接收信号的定向天线数目没有达到预设数目的情况下,路由器可以基于天线的信号质量选择定向天线。仍以图6B为例,t2时刻前,发送通道1、2、4存在三个已连通的定向天线,即定向天线1、2、4,没有符合所要求的两个定向天线数目,因此,路由器可从定向天线1、2、4中选择一个定向天线,并将所选择定向天线切换成全向天线,以保证t2时刻后用于接收上行信号的定向天线为两个。比如,从定向天线1、2、4中选择信号质量最好(可以用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等指标指示)的定向天线1,并将定向天线1切换为全向天线1,在t2时刻后,接收通道连通全向天线1。
假设规定在任意时刻,路由器的接收天线中全向天线的数目不超过(小于或等于)两个。在另一些示例中,比如,如图6C所示,在t2时刻,若路由器将发送通道1、2均切换为接收通道(还未选择相应接收通道需使用的天线),且路由器的接收天线中已经存在两个全向天线(即接收通道3的全向天线3、接收通道4的全向天线4),符合规定的条件,那么,路由器可以不再从全向天线3、4之外另行选择全向天线。接收通道1、2连通的天线可保持不变,即接收通道1继续连通发送通道1之前连通的定向天线2,接收通道2继续连通定向天线2。如此,在t2时刻开始,路由器可通过多定向天线1、定向天线2、全向天线3、全向天线4接收来自终端的上行信号。
情况2:在t2时刻,路由器判断射频通道1、射频通道2、射频通道4需要由发送通道切换至接收通道。为了判断射频通道1、2、4切换为接收通道1、2、4后所需连通的天线,路由器可先获取各射频通道的天线连通情况。具体的,接收通道3连通定向天线3;射频通道切换成接收通道前,发送通道1、2、4连通定向天线1、2、4。可以看出,射频通道中连通的天线均为定向天线,不存在连通的全向天线。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上行随机接入的有效性,路由器可以将接收通道1、2、4中至少一个接收通道连通的天线切换为全向天线(假设将接收通道1连通的天线由定向天线1切换为全向天线1)。这样一来,用于接收上行信息的接收天线可包括定向天线3、2、4以及全向天线1。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图7为例,t2时刻,射频通道1、2、4由发送通道切换至接收通道,并且,路由器检测到目前的接收通道3没有连通全向天线,那么,在确定接收通道1、2、4中需要连通的天线时,为了保证随机接入的有效性,路由器可以将诸如接收通道1连通的定向天线1切换为全向天线1。可选的,接收通道2、4可保持定向天线2、定向天线4的连通,如此,能够保证定向天线2、定向天线4辐射范围内终端的上行业务增益。也就是说,在接收通道1、2、4中的一个接收通道需连通全向天线,其他接收通道保持连通定向天线。如此,仅保留一根可接收上行信号的全向天线,其他接收上行信号的天线使用定向天线,定向天线的数目较充足,能够在确保存在一根全向天线(能够用来保证随机接入有效性)的基础上,兼顾特定方向的上行业务增益。其中,路由器具体将哪一接收通道连通的定向天线切换为全向天线,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灵活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比如,路由器可以从接收通道1、2、4中随机选取一个接收通道,并将该接收通道连通的天线由定向天线切换为全向天线。或者,路由器按照轮询方式选择接收通道,比如,本次选择接收通道1,下次选择接收通道2,以此类推。或者,路由器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全向天线。
再比如,t2时刻,仅射频通道1由发送通道切换至接收通道,并且,路由器检测到目前的接收通道(接收通道1、2、4)没有连通全向天线,那么,在确定接收通道1需要连通的天线时,为了保证随机接入的有效性,路由器可以将接收通道1连通的天线由定向天线切换为全向天线。
或者,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t2时刻,射频通道1、2、4由发送通道切换至接收通道,并且,路由器检测到目前的接收通道3没有连通全向天线,那么,为了保证上行随机接入的有效性,在确定接收通道1、2、4中需要连通的天线时,路由器可以将诸如接收通道1连通的定向天线1切换为全向天线1,将接收通道2连通的定向天线2切换为全向天线2。可选的,路由器保持接收通道4的定向天线4的连通。这样一来,在t2时段后,可用来接收上行信号的全向天线有至少两根,当某根全向天线出现信号故障,可继续使用另一根全向天线接收上行信号。其中,路由器具体将哪一接收通道连通的定向天线切换为全向天线,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灵活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比如,路由器可以从接收通道1、2、4中随机选取两个接收通道,并将该两个接收通道连通的天线由定向天线切换为全向天线。再比如,按照轮询方式选择两个接收通道。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射频通道由发送通道切换至接收通道,路由器可在接收通道中继续连通相应发送通道之前连通的天线。其中,保持时间可灵活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保持时间不做限制。如图9所示,t2时刻,射频通道1、4由发送通道切换至接收通道。路由器可以保持接收通道1、4连通的定向天线,保持时间为t2-t3,在t3时刻,路由器可以将接收通道1、4连通的天线由定向天线切换为全向天线。在时间维度上,在t2-t3时段内,路由器的接收天线中存在定向天线,在t3时刻后(比如t3-t4时段内),路由器的接收天线中存在全向天线。也就是,在t2-t4时段,路由器的接收天线中既存在定向天线,又存在全向天线,能够尽可能兼顾上行随机接入的有效性以及上行业务增益。
其中,t2-t3的时间间隔由路由器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t2-t3的时间间隔。
与图7、图8对应的方案相比,图9对应的方案中,在t2时刻,路由器无需获取接收天线中是否存在全向天线,而是可以将t2时刻前用于接收信号的定向天线用于在t2-t3时段发送信号,即在上行传输中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使用定向天线,并在t3时刻,将使用定向天线接收信号切换为使用全向天线接收信号。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路由器可以获取一根或多根天线的通信参数,并根据这些通信参数选择上行传输使用的天线。其中,上行传输使用的天线包括x个全向天线和y个定向天线。x、y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x、y取值与实际射频通道、天线数量等相关。通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CSI、RSSI。CSI可用于表征下行信道状态,比如CSI可用来表征下行信道质量。如下分两种情况介绍路由器如何根据通信参数选择上行传输使用的天线。
情况1:通信参数为CSI
通常,路由器与终端之间可形成一个或多个信道。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假设路由器有四个射频通道,每个通道两根天线,终端有两个射频通道,每个射频通道有一根天线。路由器的射频通道中已连通的每根天线与终端的每根天线可分别形成信道。如图10,路由器的定向天线1与终端的天线1之间形成的信道记为channel(1,1),路由器的定向天线2与终端的天线1之间形成的信道记为channel(1,2),路由器的定向天线3与终端的天线1之间形成的信道记为channel(1,3),路由器的定向天线4与终端的天线1之间形成的信道记为channel(1,4),路由器的定向天线1与终端的天线2之间形成的信道记为channel(2,1),路由器的定向天线2与终端的天线2之间形成的信道记为channel(2,2),路由器的定向天线3与终端的天线2之间形成的信道记为channel(2,3),路由器的定向天线4与终端的天线2之间形成的信道记为channel(2,4)。
在一些方案中,路由器可向终端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终端接收CSI-RS。其中,路由器发送的CSI-RS是路由器和终端均确知的。由于信道的影响,终端接收的CSI-RS可能会产生一定变化,比如相比于发送的CSI-RS发生功率衰减等,因此,终端可对接收的CSI-RS进行测量,并根据路由器发送的CSI-RS和终端接收的CSI-RS,对下行信道进行估计。
图11示出了终端估计下行信道的过程。其中,将路由器通过不同天线向终端发送的CSI-RS分别记为X1、X2、X3、X4,终端通过天线1、天线2分别接收的CSI-RS记为Y1、Y2。X1可以通过路由器的定向天线1与终端天线1之间的信道发送,也可以通过路由器天线1与终端天线2之间的信道发送。同理,X2可以通过路由器的定向天线2与终端天线1之间的信道发送,也可以通过路由器天线2与终端天线2之间的信道发送。X3可以通过路由器的定向天线3与终端天线1之间的信道发送,也可以通过路由器天线3与终端天线2之间的信道发送。X4可以通过路由器的定向天线4与终端天线1之间的信道发送,也可以通过路由器天线4与终端天线2之间的信道发送。
终端分别通过天线1、天线2接收到Y1、Y2后,可根据X1、X2、X3、X4、Y1、Y2计算下行信道矩阵。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下行信道矩阵:
Figure BDA0003104282770000141
其中,.表示矩阵乘法运算符,H即下行信道矩阵,h(1,1)可表示路由器的定向天线1与终端天线1之间信道的信道模型。同理,h(2,4)可表示路由器的定向天线4与终端天线2之间信道的信道模型。
之后,终端根据计算出的信道矩阵,确定用于表征信道状态的CSI,并向路由器上报CSI。路由器获取到与终端之间的CSI之后,可根据该CSI获知终端与路由器之间的信道矩阵,进而获知不同下行信道的信道质量,并可以根据下行信道质量确定上行传输使用的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方式,若路由器与终端之间某个信道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大于或等于某个阈值,则将该信道对应的路由器天线确定为上行传输中使用的天线。比如,若channel(1,1)、channel(2,1)、channel(1,2)、channel(2,2)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大于阈值,则如图11所示,将信道channel(1,1)、channel(2,1)、channel(1,2)、channel(2,2)对应的路由器天线,即定向天线1、定向天线2确定为上行传输使用的天线。也就是说,由于路由器的定向天线1、定向天线2对应的下行信道增益高,那么,根据上下行互异性,通常,定向天线1、定向天线2对应的上行信道增益也较高,因此,考虑在上行传输中继续使用定向天线1、2。具体的,该定向天线1、定向天线2可以用来增强上行业务增益。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行信道质量最高的几个天线,确定为上行传输中使用的天线。比如,仍如图12A所示,在t2时刻前,发送通道1、2、4连通定向天线1、2、4,接收通道3连通全向天线3。其中,定向天线1、2、4、全向天线3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按照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定向天线1、定向天线2、全向天线3、定向天线4。那么,对于下行质量较好的天线,即定向天线1、定向天线2、全向天线3,路由器将继续使用定向天线1、定向天线2、全向天线3作为接收天线来接收上行信号。对于下行信道质量较差的定向天线4,路由器可以将定向天线4切换为全向天线4,并将全向天线4作为接收天线来接收上行信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于下行信道质量低于阈值的一个或多个天线,路由器不使用该一个或多个天线作为接收上行信号的接收天线。比如,仍参见图12A,在t2时刻前,发送通道1、2、4连通定向天线1、2、4,接收通道3连通全向天线3。其中,定向天线1、2、4、全向天线3中,定向天线4的下行信道质量低于阈值。那么,对于下行信道质量较差的天线,即定向天线4,路由器确定在t2时刻后不使用定向天线4作为接收天线,而是可以将定向天线4切换为全向天线4,并将全向天线4作为接收上行信号的接收天线。对于信道质量较好的天线,即定向天线1、2、全向天线3,路由器可以在t2时刻后继续保持连通定向天线1、2、全向天线3,即将定向天线1、2、全向天线3作为接收上行信号的接收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有其他天线选择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篇幅限制,并不能一一穷举这些选择方式,通常能够保证接收通道连通有至少一根全向天线以及定向天线的天线选择方法,均可以理解为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涵盖范围内。
图10-图11是以一个终端为例来说明终端与路由器之间CSI的计算方式,在另一些场景中,还可以存在多个终端,多个终端与路由器的天线之间形成多个信道。比如,图13示出了终端1、终端2与路由器天线之间形成的信道channel(1,1)-channel(4,4)。路由器与多个终端之间的多个信道可以有对应的信道矩阵。路由器可根据信道矩阵确定下行信道质量较好(比如下行信道质量高于阈值)的信道对应的目标天线,并继续在上行传输中使用目标天线。
情况2:通信参数为RSSI
路由器可以检测各天线接收的上行信号的RSSI,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某个天线的RSSI大于或等于阈值,说明该天线的上行信道质量较好,那么,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使用该天线接收上行信号。示例性的,如图14,路由器检测到,t2时刻前在定向天线1、4中,定向天线1、定向天线2的RSSI均大于阈值,则在t2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路由器保持定向天线1、2连通,以便通过定向天线1、2来提升上行信号接收质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路由器检测到某个天线的RSSI小于阈值,说明该天线的上行信道质量较差,那么,路由器可以控制开关断开与该天线的连通,并可以连通相应接收通道中的其他天线。示例性的,如图14,路由器检测到定向天线3、定向天线4的RSSI小于阈值,则可以在t2时刻后,将接收通道3连通的天线由定向天线3切换为全向天线3,将接收通道4连通的天线由定向天线4切换成全向天线4,全向天线3、全向天线4可用于接收上行信息。
或者,路由器选择上行传输天线所使用的通信参数还可以为其他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比如,可用来选择天线的通信参数还可以为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
图1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5,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多个射频通道的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
其中,一个接收通道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天线。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每个接收通道可对应两个天线。对于单个天线,天线的状态包括天线的工作模式以及天线的通信参数,天线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二模式(例如,定向状态)和第一模式(例如,全向状态)。应理解,第一模式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状态,第二模式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状态。天线的通信参数包括:CSI、RSSI、SNR。示例性的,对于一根天线可以有一种或两种工作模式,比如可以通过波束赋型方式让单根物理天线呈现定向状态,此种第二状态(或者第二模式)下,该天线可称为定向天线。还可以通过波束赋型方式让该根物理天线呈现全向状态,此种第一状态(或者第一模式)下,该天线可称为全向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候选天线可以是接入点的可用来接收信息的全部天线,或者,可以是在特定范围内选取的天线。比如,以图12B为例,候选天线可以是全向天线1-4、定向天线1-4。
或者,考虑到接收通道3并未发生收发改变,该通道一直保持接收,因此,可保持使用该通道的天线,不对天线进行切换,进而降低因切换天线导致的收发延迟。相应的,可以切换的天线,即候选天线可以是接收通道1、2、4(即t2时刻发生信息收发改变的通道)中的定向天线1、2、4,全向天线1、2、4。或者,候选天线是收发信息状态由发送信息变换为接收信息的接收通道中已连通的天线。比如,如图12B所示,t2时刻,通道1、2、4的收发信息状态由发送信息变化为接收信息,那么,候选天线即t2时刻之前通道1、2、4中已连通的定向天线1、2、4。本申请实施例对候选天线的选择方式不做限制。
S102、根据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确定用于接收信息的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
其中,X、Y均为正整数。第一模式天线为全向天线,第二模式天线为定向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多个射频通道中存在已连通的全向天线,且存在已连通的定向天线,则考虑到射频通道中已连通全向天线以及定向天线,则路由器确定用于接收信息的X个全向天线为多个接收通道中已连通的全向状态的天线,确定用于接收信息的Y个定向天线为已连通的定向状态的天线。也就是说,路由器可以在上行传输时继续保持上述全向天线以及定向天线的连通。这样一来,用于上行传输的天线可包括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能够兼顾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以及上行业务增益。示例性的,如图6A所示,t2时刻,对于接收通道1-4中的接收通道3,由于已连通全向天线3,则可继续使用该全向天线3接收信息,以便用来保证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对于接收通道1、2、4,可以继续保持t2时刻之前发送信息时已连通的定向天线,即继续使用定向天线1、2、4接收信息,不必将连通的定向天线切换为全向天线,以便通过定向天线提升定向的上行业务增益。可见,当接收通道中至少已连通一个全向天线以及至少一个定向天线时,可以继续使用已连通的天线接收信息,不必进行天线方向状态的切换,能够尽可能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同时能够降低接入点的实现复杂度。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定向天线,且不存在已连通的全向天线,则考虑到上行传输还需提升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路由器可以将已连通定向天线中部分定向天线切换成全向天线,使得用于上行传输的天线包括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可选的,路由器将多个候选天线中的第一定向天线切换为第一全向天线。其中,第一定向天线是多个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最低的定向天线。X个全向天线包括第一全向天线,Y个定向天线包括多个候选天线中除第一定向天线之外的天线。以图12B为例,t2时刻前,发送通道1连通定向天线1,发送通道2连通定向天线2,发送通道4连通定向天线4,接收通道3连通定向天线3。t2时刻,路由器判断需将发送通道1、2、4切换成接收通道1、2、4,那么,路由器需为各接收通道选择用于接收上行信息的天线。由于t2时刻前射频通道中已连通的定向天线(即定向天线1-4)均为定向天线,为了保证t2时刻后用于上行传输的接收天线包括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路由器可以将定向天线1-4中的部分定向天线切换成全向天线。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路由器可以获取定向天线1、2、3、4的通信参数,定向天线1、2、3、4中定向天线4的信道质量最低。对于信道质量最低的定向天线4,路由器将定向天线4(第一定向天线)切换为全向天线,比如切换为全向天线4(即第一全向天线)。如此,t2时刻后,路由器可通过切换后的全向天线4接收上行信息,即接收上行信息的X个全向天线包括全向天线4。对于信道质量较好的定向天线1-3,t2时刻后,路由器可保持定向天线1-3连通,并通过定向天线1-3接收上行信息,即接收上行信息的Y个定向天线可包括定向天线1-3。如此一来,由于上行定向天线的信道质量较好,能够提升上行业务增益。
在一些示例中,全向天线4和定向天线4可以集成为一根物理天线,那么,该物理天线切换至全向状态时可称为全向天线4,该物理天线切换至定向状态时可称为定向天线4。相应的,将接收通道4连通的天线由定向天线切换为全向天线,可以是将接收通道4连通的天线由定向状态切换至全向状态。由于接收通道4的天线在定向状态下的信道质量较好,那么,通常该天线在全向状态下的信道质量也相应较好,如此一来,可以使用信道质量较好的全向天线保证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候选天线(即定向天线1、2、4)中除定向天线4之外的已连通天线,即接收通道1中已连通的定向天线1、接收通道2中已连通的定向天线2,可以作为接收上行信息的另外部分天线。可以看出,在t2时刻后,用于接收上行信息的接收天线包括定向天线1、2(还可以包括定向天线3)、全向天线4,并且,全向天线4的信道质量较好,如此,可以保证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多个射频通道中存在已连通的定向天线,且不存在已连通的全向天线,则考虑到上行传输还需提升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路由器可以将已连通定向天线中部分定向天线切换成全向天线,使得用于上行传输的天线包括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可选的,路由器可以将多个候选天线中的第一定向天线切换为第一全向天线。其中,第一定向天线是多个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小于阈值的定向天线。X个全向天线包括第一全向天线,Y个定向天线包括候选天线中第一全向天线之外的天线。以图12B为例,t2时刻前,发送通道1连通定向天线1,发送通道2连通定向天线2,发送通道4连通定向天线4,接收通道3连通定向天线3。t2时刻,路由器判断需将发送通道1、2、4切换成接收通道1、2、4,那么,路由器需为各接收通道选择用于接收上行信息的天线。由于t2时刻前射频通道中已连通的定向天线(即定向天线1-4)均为定向天线,为了保证t2时刻后用于上行传输的接收天线包括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路由器可以将定向天线1-4中的部分定向天线切换成全向天线。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路由器获取定向天线1、2、3、4的通信参数,且确定定向天线1、2、3、4中定向天线4的信道质量小于阈值。那么,对于信道质量较低的定向天线4,路由器将定向天线4(第一定向天线)切换为全向天线,比如切换为全向天线4(即第一全向天线)。如此,t2时刻后,路由器可通过切换后的全向天线4接收上行信息,即接收上行信息的X个全向天线包括全向天线4。对于信道质量较好的定向天线1-3,t2时刻后,路由器可保持定向天线1-3连通,并通过定向天线1-3接收上行信息,即接收上行信息的Y个定向天线可包括定向天线1-3。如此,由于上行定向天线的信道质量较好,能够提升上行业务增益。
上述通过判断天线信道质量是否最好来选择上行的定向天线以及全向天线,以及通过判断天线信道质量是否满足阈值条件来选择上行定向天线以及全向天线的方法,还可以结合使用,比如,可以先判断是否有满足阈值条件的天线,若存在,则按照设置阈值条件的方案选择天线,若不存在满足阈值条件的天线,比如,若不存在信道质量大于阈值的天线,则可以选择信道质量最大的天线作为第一定向天线,并在选择第一定向天线后继续执行后续天线选择方案。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全向天线,且不存在已连通的定向天线,则考虑到上行传输还需提升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路由器可以将已连通全向天线中部分全向天线切换成定向天线,使得用于上行传输的天线包括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可选的,路由器将多个候选天线中的第一全向天线切换为第一定向天线。其中,第一全向天线可以是多个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最低的全向天线。或者,第一全向天线是多个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小于或等于阈值的全向天线。Y个定向天线包括第一定向天线,X个全向天线包括多个候选天线中除第一全向天线之外的天线。以图12D为例,t2时刻前,接收通道1-4分别连通全向天线1-4。由于t2时刻前射频通道中已连通的天线(即全向天线1-4)均为全向天线,为了保证t2时刻后用于上行传输的接收天线包括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路由器可以将全向天线1-4中的部分全向天线切换成定向天线。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路由器可以获取定向天线1、2、3、4的通信参数,且全向天线1-4中全向天线2、3的信道质量小于阈值。对于信道质量小于阈值的全向天线2、3,路由器可以将全向天线2、3(第一全向天线)切换为定向天线,比如切换为定向天线2、3(即第一全向天线)。如此,t2时刻后,路由器可通过切换后的定向天线2、3接收上行信息,即接收上行信息的Y个定向天线包括全向天线4。对于信道质量较高的全向天线1、4,t2时刻后,路由器可保持全向天线1、4连通,并通过全向天线1、4接收上行信息,即接收上行信息的X个全向天线可包括全向天线1、4。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质量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104282770000181
其中,W表示信道质量的高低,pi表示通信参数的量化值,wi表示pi对应的权重,N表示通信参数的数目。通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RSSI、CSI、SNR。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候选天线还可以是接入点的全部可用来接收上行信息的天线。比如,以图14为例,t2时刻之后,可用来接收信息的通道包括接收通道1-4,那么,可用来接收信息的天线相应包括定向天线1-4以及全向天线1-4。再比如,以图12C为例,t2时刻之后,可用来接收信息的通道包括接收通道1、2、4,那么,可用来接收信息的天线相应包括定向天线1、2、4以及全向天线1、2、4。相应的,在一些方案中,可以获取每个候选天线的通信参数,并据此选择用于接收信息的定向天线以及全向天线。
示例性的,以图12C为例,t2时刻,接入点获取候选天线(接收通道1、2、4的定向天线1、2、4以及全向天线1、2、4)的通信参数。之后,接入点可以将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大于阈值的全向天线确定为用于接收信息的全向天线,以便用于提升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比如,图12C中,全向天线1、全向天线4被接入点确定为用于接收信息的全向天线。那么,接入点将接收通道1、4连通的定向天线1、4分别切换为全向天线1、4,以便通过全向天线接收信息。对于其他接收通道,接入点继续保持相应接收通道已连通的定向天线。比如,图12C中,对于接收通道2,接入点保持接收信道2连通的定向天线2。总而言之,该方案中,接入点可以将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较好(满足阈值)的全向天线用作上行传输,如此,能够增强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
再示例性的,接入点可以将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最好的全向天线用作上行传输。
再示例性的,接入点可以将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小于阈值的全向天线用作上行传输,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大于阈值的定向天线用作上行传输,以便提升定向上行业务的增益。以图12C为例,t2时刻后,可用来接收信息的候选天线,即定向天线1、2、4以及全向天线1、2、4中,定向天线2的信道质量大于阈值,那么,接入点将定向天线2确定为用于本次上行传输的定向天线,并继续保持接收通道连通定向天线2,如此,能够提升定向上行业务的增益。对于除接收通道2外的其他接收通道,即接收通道1、4,可以将接收通道1、4连通的天线由定向天线1、4切换为全向天线1、4。
再示例性的,接入点可以将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最低的全向天线用作上行传输。
上述仅列举了选择天线的几种示例性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对选择天线的具体方法不做限制,只要能够满足在上行传输时既包括定向天线又包括全向天线即可。示例性的,路由器还可以统计业务特征,确定终端发起上行随机接入主要集中在哪些时段,终端发起上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哪些时段。之后,根据不同业务对应的时段,选择相应时段接收信息使用的定向天线以及全向天线。比如,若确定上行随机接入业务主要集中在6:00-8:00,那么,在6:00-8:00,路由器优先选择信道质量较好的全向天线以及至少一个定向天线来接收信息,以便保证该时段频繁的上行随机接入业务的性能。
S103、通过X个第一模式天线以及Y个第二模式天线接收信息。
上述实施例主要以接入点为路由器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选择方法进行介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接入点还可以为终端,比如,在诸如手机或平板开启热点的一些场景中,其他设备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等设备接入网络。这些场景中,作为热点的手机或平板,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选择用于接收信息的天线,使得在接收信息时使用至少一个定向天线以及至少一个全向天线,以便兼顾上行随机接入的性能以及上行业务增益,尽可能提升上行传输的通信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设备中的部件,如处理器401和/或407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示意性框图。该设备700可以以软件、硬件或其结合的形式存在,还可以为可用于设备的芯片,可位于处理器401和/或407中或者包括处理器401和/或407和其他必要部件。设备700包括:获取模块701、确定模块702、接收模块703。
其中,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多个射频通道的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其中,一个射频通道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天线;
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确定X个全向天线和Y个定向天线;X、Y均为正整数;
接收模块703,用于通过X个全向天线以及Y个定向天线接收信息。
各模块执行的其他动作可援引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方法描述。
以上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软件、硬件或二者结合来实现。软件和硬件模块可被实现在处理器401和/或407以及必要的其他部件上。当至少部分流程以软件实现,软件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方式存在,并可存储在如图3所示的内部存储器403或外部存储器接口连接的外部存储器件中,如图3所示的处理器401和/或407可以用于执行程序指令以实现以上方法流程。处理器401和/或407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unit,MCU)、或人工智能处理器等各类运行软件的计算设备,每种计算设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该处理器可以是个单独的半导体芯片,也可以跟其他电路一起集成为一个半导体芯片,例如,可以跟其他电路(如编解码电路、硬件加速电路或各种总线和接口电路)构成一个SoC(片上系统),或者也可以作为一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内置处理器集成在ASIC当中,该集成了处理器的ASIC可以单独封装或者也可以跟其他电路封装在一起。该处理器除了包括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当以上模块以硬件实现的时候,该硬件可以是CPU、微处理器、DSP、MCU、人工智能处理器、ASIC、SoC、FPGA、PLD、专用数字电路、硬件加速器或非集成的分立器件中的任一个或任一组合,其可以运行必要的软件或不依赖于软件以执行以上方法流程。存储器包括但不限于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高带宽存储器(high bandwidth memory,HB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实施例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射频通道的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其中,一个射频通道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天线;
根据所述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在所述候选天线中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X、Y均为正整数;
通过所述X个第一模式天线以及所述Y个第二模式天线接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在所述候选天线中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
若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且存在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则确定所述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所述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所述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所述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在所述候选天线中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
若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且不存在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则将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工作在第一模式的的第一天线的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所述第一天线为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低于第一阈值的第一模式天线,其中,所述Y个工作在第二模式的天线包括所述第一天线,所述X个工作在第一模式的天线包括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除所述第一天线外的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在所述候选天线中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
若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且不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则将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工作在第二模式的第二天线的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所述第二天线为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低于第二阈值的第二模式天线,其中,所述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所述第二天线,所述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除所述第二天线外的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式为全向辐射,所述第二模式为定向辐射;
所述候选天线的状态包括所述候选天线的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候选天线的通信参数,其中所述候选天线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其中所述候选天线的通信参数包括如下任一项或多项参数:信道状态信息C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信噪比SNR;所述候选天线的通信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候选天线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高低。
6.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装置的多个射频通道的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其中,一个射频通道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天线;
根据所述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X、Y均为正整数;
通过所述X个第一模式天线以及所述Y个第二模式天线接收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在所述候选天线中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
若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且存在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则所述装置确定所述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所述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所述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所述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在所述候选天线中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
若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且不存在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则所述装置将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工作在第一模式的的第一天线的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所述第一天线为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低于第一阈值的第一模式天线,其中,所述Y个工作在第二模式的天线包括所述第一天线,所述X个工作在第一模式的天线包括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除所述第一天线外的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候选天线分别对应的状态,在所述候选天线中确定X个第一模式天线和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
若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存在已连通的第二模式天线,且不存在已连通的第一模式天线,则所述装置将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工作在第二模式的第二天线的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所述第二天线为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信道质量低于第二阈值的第二模式天线,其中,所述X个第一模式天线包括所述第二天线,所述Y个第二模式天线包括所述多个候选天线中除所述第二天线外的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式为全向辐射,所述第二模式为定向辐射;
所述候选天线的状态包括所述候选天线的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候选天线的通信参数,其中所述候选天线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其中所述候选天线的通信参数包括如下任一项或多项参数:信道状态信息C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信噪比SNR;所述候选天线的通信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候选天线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高低。
11.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确定模块和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选择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选择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选择方法。
CN202110632733.7A 2021-06-07 2021-06-07 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5143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2733.7A CN115514399A (zh) 2021-06-07 2021-06-07 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PCT/CN2022/087742 WO2022257613A1 (zh) 2021-06-07 2022-04-19 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2733.7A CN115514399A (zh) 2021-06-07 2021-06-07 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4399A true CN115514399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425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2733.7A Pending CN115514399A (zh) 2021-06-07 2021-06-07 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14399A (zh)
WO (1) WO20222576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4648A (zh) * 2022-12-29 2023-04-11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su天线以及电子收费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6407B (zh) * 2012-06-27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天线收发组合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40010156A1 (en) * 2012-07-06 2014-01-09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Antenna Selection
CN108924851B (zh) * 2018-09-29 2021-09-10 南京工业大学 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QoS保障机会路由方法
CN112737715B (zh) * 2020-12-31 2023-03-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部署方法及其装置、客户前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4648A (zh) * 2022-12-29 2023-04-11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su天线以及电子收费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7613A1 (zh) 2022-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21707B2 (ja) 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WO2018141272A1 (zh)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8809370B (zh) 用于使用无线网络中的多个频带进行通信的系统
CN110035441B (zh) 确定波束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RU2709616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CN108092702B (zh) 智能天线自适应调整方法、智能天线装置及智能电视
WO2021008495A1 (zh) 波束配置方法和装置
US9942778B2 (en) Virtual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3346917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56426B (zh) 一种选择接收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US994205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ntrol method, and virtual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N110912594B (zh) 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14868420A (zh) 与组信息相关联的用于测量和报告的方法
RU276995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CN114124143B (zh) 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
US20200229003A1 (en) Access Point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587699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257613A1 (zh) 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3632385B (zh)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波束成形接收
CN114600381A (zh) 无线网络的空间重用
CN117397173A (zh)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80834A (zh) 通信方法及终端
CN115529624A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4032795A1 (zh) 中继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通信装置
US2024017889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irst terminal device, and second termin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