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1209A - 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1209A
CN102111209A CN2011100717398A CN201110071739A CN102111209A CN 102111209 A CN102111209 A CN 102111209A CN 2011100717398 A CN2011100717398 A CN 2011100717398A CN 201110071739 A CN201110071739 A CN 201110071739A CN 102111209 A CN102111209 A CN 102111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bit error
node
error ra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17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1209B (zh
Inventor
白智全
徐永杰
李晓彤
杨祥来
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0717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112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11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1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1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12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B60/50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属于无线通信领域。该系统包括信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本发明方法通过距离信息来表征信道状态,在通信节点都静止的情况下只需发送一次控制帧来确定各节点间的距离以及信道场景,从而节省了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开销,提高了系统吞吐量;由于不需要交换瞬时状态信息,亦可节省用于空闲侦听、控制报文开销的无效功耗,从而降低了节点功耗、延长了工作时间;本发明在中继节点引入了自适应中继协议转换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协作超宽带系统的误比特率,提高了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属于无线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超宽带技术使用持续时间极短的脉冲来传送信号,这一技术起初在上世纪60年代用于雷达领域,在1990年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局才开始使用超宽带这一术语。相比于其他的无线通信系统,超宽带通信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如能量消耗低、对现存的其他无线通系统干扰小、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精确的时间分辨率。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超宽带被认为是未来无线个域网通信最具有竞争力的技术。
协作通信的思想打破了MIMO系统天线数目、终端体积的局限性,通过共享各协作终端天线及其他资源来创造一个虚拟MIMO系统,进而进行分布式的数据传输和信号处理。采用协作通信技术较传统通信可以提高服务通信质量、扩展覆盖范围、提高链路的可靠性。将协作通信的思想引入到超宽带系统,可以在低功耗的基础上扩展覆盖范围,实现高速通信。
对于协作通信网络中的中继方案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Bletsas首先将MAC层的机会中继选择与物理层的协作分集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路径选择的协作分集方案。该方案在MAC层中通过机会中继选择,选取最佳中继实现协作分集。大多数现存的中继选择方案均采用了基于优先级的退避计时器机制(Priority-based Backoff Timer,PBT),在PBT机制中,信源发送请求发送(Request To Send,RTS)帧,当中继节点接收到来自目的节点的清除发送(Clear To Send,CTS)帧之后,便设置一个与链路质量成反比的本地计时器,然后中继节点开始监听信道准备接收信息。当计时器完毕时便发送一个标志信息通知其他中继节点进行规避。在PBT机制当中,中继链路的质量是信源节点到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信道质量的函数(最小值或者平均),能够最大化中继链路质量的节点将被选为中继节点。但这种PBT机制并不适用于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因为超宽带系统的发射功率低、接收机结构复杂,过多的控制包开销会影响系统的性能,降低系统有效性。众所周知,由于使用纳秒级的窄脉冲,超宽带系统对于小尺度衰落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加之在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中我们可以引入分集来对抗多径衰落,所以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对小尺度衰落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另外,超宽带系统具有良好的测距性能。已有人针对以上超宽带系统的特性设计出了高吞吐量的中继选择方案。中继节点的选择对于整个协作网络的性能会产生影响,但是通过仿真分析我们发现,中继节点采用不同的中继协议同样会对系统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来看,尚无人有针对性地研究联合MAC层和物理层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优化问题以及对应中继方法。
公开号为CN101800567,名称为“协作超宽带中的转发时隙分配及中继节点选择方法”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转发时隙分配方法,可以有效保证在均值附近的信道增益对应的转发时隙得到有效的区分,降低了中继转发信号在接收端的冲突概率,进而可以快速地选择一个有效的中继节点转发信息,保证了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性能增益。该专利具有一定的优点,但其没有改变传统中继选择方法中控制包开销过多的问题,不能有效改善系统吞吐量,并且未涉及中继选择与协议转换的联合优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却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以实现MAC层中继节点选择与物理层中继协议转换的联合优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由以下系统实现,该系统包括单信源节点、多中继节点、单目的节点,其中信源节点配置单天线,并通过无线信道向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广播信号;中继节点接收到来自于信源节点的信号之后,根据已经提前获得的链路信息选择使中继链路误比特率性能最好的中继协说然后通过其天线将信号发送至目的节点;目的节点收到的信号来自于信源节点的直传链路和中继节点的中继传输,该中继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A、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准备开始工作;
B、信源节点及中继节点利用自身高精度的物理层测距能力分别测量各中继节点到信源节点及目的节点间的距离,并鉴别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
C、确定各中继节点到信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的距离以及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后,利用距离信息分别计算直传链路与中继链路的误比特率;第i条中继链路的误比特概率可以近似表示为Pb(di1,di2)=1-(1-BER(di1,γ))(1-BER(di2,γ)),其中di1、di2分别为第i条中继链路第一跳和第二跳的传输距离,γ表示特定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下的路径损耗指数,链路任一跳的误比特率为
Figure BSA00000458338900021
(由于UWB脉冲对小尺度衰落的不敏感性,我们可仅考虑信道路径损失),erfc[]为互补误差函数,Ep为发送脉冲的能量Ns为每一比特的重复次数N0为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ζ(δ)表示单极性脉冲的自相关函数,α(d,γ)=A1dγ为信道增益,d表示两个通信节点间的距离,A1表示在1m处的路径损耗,γ表示在特定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下的路径损耗指数;直传链路的误比特率可表示为BER(dsd,γ),其中dsd表示直传链路的距离;
D、比较计算得到的直传链路误比特率BER(dsd,γ)和每条中继链路的近似误比特概率Pb(di1,di2),以最小化误比特率为目标来判断选用直传链路还是中继链路;
E、如果在步骤D的判断结果是直传链路的误比特率小于各条中继链路的,则使用信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直接链路传输信息,所有的中继节点进行退避;
F、如果比较的结果是某条中继链路的误比特率小于直传链路的误比特率,则使用该误比特率最小的中继链路辅助信源节点传输信息,其他中继节点进行退避,选定的中继节点根据位置信息和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分别计算采用AF协议和DF协议时的误比特率:
①采用AF协议时,
Figure BSA00000458338900022
其中PbAF表示采用AF中继协议时的误比特率,SNR表示整体链路的信噪比,其表达式如下:SNR=min{SNR(d1,γ),SNR(d2,γ)},其中SNR(d1,γ)、SNR(d2,γ)分别表示第一跳和第二跳链路的信噪比,SNR进一步可由下式表示:
Figure BSA00000458338900023
信道增益α与距离d和γ的关系、Ep、Ns、ζ(δ)、N0参数的含义表示与步骤C相同;
②采用DF协议时,PbDF=1-(1-BER(d1,γ))(1-BER(d2,γ)),其中PbDF表示采用DF中继协议时的误比特率,BER(d1,γ)、BER(d2,γ)分别表示第一跳和第二跳链路的比特错误概率,BER与d和γ的关系表示与步骤C相同;
G、比较AF中继协议和DF中继协议下的误比特率,以最小化误比特率为目标判断使用AF中继协议或DF中继协议;
H、如果比较结果为采用AF中继协议时该链路的误比特率小于DF中继协议时的误比特率,则在该中继节点采用AF中继协议;
I、如果比较的结果为采用AF中继协议时该链路的误比特率大于DF中继协议时的误比特率,则在该中继节点采用DF中继协议;
J、根据上面确定的通信链路及协作方式,信源节点开始发送信息帧;如果使用直接链路传输,则信源节点连续发送信息帧;如果使用中继辅助信源节点进行信息传输,则在帧结构中要提供一中继帧用于中继节点发送信息到目的节点;
K、判断信源节点和中继节点是否已到达更新控制信息的时刻(预先设定在动态场景下的更新间隔是1秒,在静态场景下趋于无穷),如果已经达到,则转入步骤B,否则转入步骤J;
L、当信息发送结束时,通信完毕。
上述步骤B中分别测量各中继节点到信源节点及目的节点间的距离,测量方法具体如下:
(1)测距发起端(信源节点或中继节点)在t0时刻发送测距脉冲;
(2)测距响应端(各潜在中继节点或目的节点)在不同时刻接收到测距脉冲,记录接收时刻t0+τ并对接收到的测距脉冲进行处理,处理的主要内容即提取直接路径分量以及从测距脉冲信号中截取特征参量进行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的鉴别;
(3)处理完毕后在t0+τ+Δ时刻将测距脉冲转发回测距发起端,其中τ为测距脉冲由发起端至响应端所用时间,Δ为响应端进行数据处理的时间;
(4)在t0+τ+Δ+τ时刻,测距发起端接收到来自响应端的测距脉冲,传输距离d=τ*Vs,其中Vs为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至此完成了一次测距过程。
本发明中继方法的优点如下:
1、本发明改变了协作通信中继选择过程中中继用户终端利用媒体接入控制层的RTS帧和CTS帧来估计信道状态信息的做法,充分利用了超宽带信号精确分辨率带来的优良的测距特性以及对小尺度衰落的不敏感性,通过距离信息来表征信道状态,在通信节点都静止的情况下只需要发送一次控制帧来确定各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节省了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开销,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2、本发明由于不需要交换瞬时状态信息,从而节省了用于空闲侦听、控制报文开销的无效功耗,降低了通信节点的功耗、延长了通信时间。
3、本发明在中继节点引入了自适应中继协议转换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小了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误比特概率,提高了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信源节点;2、中继节点(…表示中继节点集);3、目的节点。
图2是本发明中继方法的流程框图:其中A-L为其各个步骤。
图3是本发明中继方法步骤B中测距方法的流程框图,其中(1)-(4)为其各个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由以下几部分来实现,包括信源节点1、中继节点2、目的节点3,其中信源节点1配置单根天线通过无线信道向中继节点2和目的节点3广播信号;中继节点2接收到来自于信源节点1的信号之后,根据已经提前获得的链路信息选择使中继链路误比特率性能最好的中继协议,然后通过天线将信号发送至目的节点3;目的节点3收到的信号来自于信源节点1的直接链路信号或者是来自于中继节点2的中继信号,该中继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A、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准备开始工作;
B、信源节点及中继节点利用自身高精度的物理层测距能力分别测量各中继节点到信源节点及目的节点间的距离,并鉴别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
C、确定各中继节点到信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的距离以及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后,利用距离信息分别计算直传链路与中继链路的误比特率;第i条中继链路的误比特概率可以近似表示为Pb(di1,di2)=1-(1-BER(di1,γ))(1-BER(di2,γ)),其中di1、di2分别为第i条中继链路第一跳和第二跳的传输距离,γ表示特定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下的路径损耗指数,链路任一跳的误比特率为(由于UWB脉冲对小尺度衰落的不敏感性,我们可仅考虑信道路径损失),erfc()为互补误差函数,Ep为发送脉冲的能量Ns为每一比特的重复次数N0为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ζ(δ)表示单极性脉冲的自相关函数,α(d,γ)=A1dγ为信道增益,d表示两个通信节点间的距离,A1表示在1m处的路径损耗,γ表示在特定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下的路径损耗指数;直传链路的误比特率可表示为BER(dsd,γ),其中dsd表示直传链路的距离;
D、比较计算得到的直传链路误比特率BER(dsd,γ)和每条中继链路的近似误比特概率Pb(di1,di2),以最小化误比特率为目标来判断选用直传链路还是中继链路;
E、如果在步骤D的判断结果是直传链路的误比特率小于各条中继链路的误比特率,则使用信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直接链路传输信息,所有的中继节点进行退避;
F、如果比较的结果是某条中继链路的误比特率小于直传链路的误比特率,则使用该误比特率最小的中继链路辅助信源节点传输信息,其它中继节点退避,选定的中继节点根据位置信息和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分别计算采用AF协议和DF协议时的误比特率:
①采用AF协议时,其中PbAF表示采用AF中继协议时的误比特率,SNR表示整条链路的信噪比,其表达式如下:SNR=min{SNR(d1,γ),SNR(d2,γ)},其中SNR(d1,γ)、SNR(d2,γ)分别表示第一跳和第二跳链路的信噪比,SNR进一步可由下式表示:
Figure BSA00000458338900043
信道增益α与距离d和γ的关系、Ep、Ns、ζ(δ)、N0参数的含义表示与步骤C相同;
②采用DF协议时,PbDF=1-(1-BER(d1,γ))(1-BER(d2,γ)),其中PbDF表示采用DF中继协议时的误比特率,BER(d1,γ)、BER(d2,γ)分别表示第一跳和第二跳链路的比特错误概率,BER与d和γ的关系表示与步骤C相同;
G、比较AF中继协议和DF中继协议下的误比特率,以最小化误比特率为目标判断使用AF中继协议或DF中继协议;
H、如果比较结果为采用AF中继协议时该链路的误比特率小于DF中继协议时的误比特率,则在该中继节点采用AF中继协议;
I、如果比较的结果为采用AF中继协议时该链路的误比特率大于DF中继协议时的误比特率,则在该中继节点采用DF中继协议;
J、根据上面确定的通信链路及协作方式,信源节点开始发送信息帧;如果使用直接链路传输,则信源节点连续发送信息帧;如果使用中继辅助信源节点进行信息传输,则在帧结构中要提供一中继帧用于中继节点发送信息到目的节点;
K、判断信源节点和中继节点是否已到达更新控制信息的时刻(预先设定在动态场景下的更新间隔是1秒,在静态场景下趋于无穷),如果已经达到,则转入步骤B,否则转入步骤J;
L、当信息发送结束时,通信完毕。
上述步骤B中分别测量各中继节点到信源节点及目的节点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测量方法具体如下:
(1)测距发起端(信源节点或中继节点)在t0时刻发送测距脉冲;
(2)测距响应端(各潜在中继节点或目的节点)在不同时刻接收到测距脉冲,记录接收时刻t0+τ并对接收到的测距脉冲进行处理,处理的主要内容即提取直接路径分量以及从测距脉冲信号中截取特征参量进行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的鉴别;
(3)处理完毕后在t0+τ+Δ时刻将测距脉冲转发回测距发起端,其中τ为测距脉冲由发起端至响应端所用时间,Δ为响应端进行数据处理的时间;
(4)在t0+τ+Δ+τ时刻,测距发起端接收到来自响应端的测距脉冲,传输距离d=τ*Vs,其中Vs为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至此完成了一次测距过程。

Claims (2)

1.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由以下系统实现,该系统包括单信源节点、多中继节点、单目的节点,所有通信节点均只需配置单天线并具有获取信道信息的能力。信源节点通过无线信道向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广播信号;中继节点接收到来自于信源节点的信号后,根据已经获得的链路信息选择使中继链路误比特率性能最好的中继协议,然后通过其天线将信号发送至目的节点;目的节点收到的信号来自于信源节点的直传链路和中继节点的中继传输,该中继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A、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准备开始工作;
B、信源节点及中继节点利用自身高精度的超宽带测距能力分别测量各中继节点到信源节点及目的节点间的距离,并鉴别信道场景;
C、确定各中继节点到信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的距离以及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后,利用距离信息分别计算直传链路与中继链路的误比特率;第i条中继链路的误比特概率可以近似表示为Pb(di1,di2)=1-(1-BER(di1,γ))(1-BER(di2,γ)),其中di1、di2分别为第i条中继链路第一跳和第二跳的传输距离,γ表示特定信道场景(LOS或者NLOS)下的路径损耗指数,链路任一跳的误比特率为
Figure FSA00000458338800011
其中erfc()为互补误差函数,Ep为发送单个脉冲消耗的能量,Ns为每一比特的重复次数,N0为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ζ(δ)表示单极性脉冲的自相关函数,α(d,γ)=A1dγ为信道增益,d表示两通信节点间的距离,A1表示在1m处的路径损耗,γ表示在特定信道场景下的路径损耗指数;直传链路的误比特率可表示为BER(dsd,γ),其中dsd表示直传链路的距离;
D、比较计算得到的直传链路误比特率BER(dsd,γ)和每条中继链路的近似误比特概率Pb(di1,di2),以最小化误比特率为目标来判断选用直传链路还是中继链路;
E、如果步骤D的判断结果为直传链路误比特率小于各中继链路的误比特率,则使用信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的直接链路传输信息,同时所有中继节点进行退避;
F、如果比较结果为某条中继链路的误比特率小于直传链路的误比特率,则使用误比特率最小的中继链路辅助信源节点传输信息,其他中继节点进行退避,选定的中继节点根据位置信息和信道场景分别计算采用放大前向转发协议和译码前向转发协议时的误比特率:
①采用AF协议时,Pb,AF=erfc(SNR)/2,其中Pb,AF表示采用AF中继协议时的误比特率,SNR表示整条链路的信噪比,其表达式如下:SNR=min{SNR(d1,γ),SNR(d2,γ)},其中SNR(d1,γ)、SNR(d2,γ)分别表示第一跳和第二跳链路的信噪比,SNR进一步可由下式表示
Figure FSA00000458338800012
信道增益α与距离d和γ的关系、Ep、Ns、ζ(δ)、N0参数的含义表示与步骤C相同;
②采用DF协议时,PbDF=1-(1-BER(d1,γ))(1-BER(d2,γ)),其中PbDF表示采用DF中继协议时的误比特率,BER(d1,γ)、BER(d2,γ)分别表示第一跳和第二跳链路的比特错误概率,BER与d和γ的关系表示与步骤C相同;
G、比较AF中继协议和DF中继协议下的误比特率,以最小化误比特率为目标判断使用AF中继协议或DF中继协议;
H、如果比较结果为采用AF中继协议时该链路的误比特率小于DF中继协议时的误比特率,则在该中继节点采用AF中继协议;
I、如果比较结果为采用AF中继协议时该链路的误比特率大于DF中继协议时的误比特率,则在该中继节点采用DF中继协议;
J、根据上面确定的通信链路及协作方式,信源节点开始发送信息帧;如果使用直接链路传输,则信源节点连续发送信息帧;如果使用中继辅助信源节点进行信息传输,则在帧结构中要提供一中继帧用于中继节点发送信息到目的节点;
K、判断信源节点和中继节点是否已到达更新控制信息的时刻,如果已经达到,则转入步骤B,否则转入步骤J;
L、当信息发送结束时,通信完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所述步骤B中分别测量各中继节点到信源节点及目的节点间的距离,测量方法具体如下:
(1)测距发起端在t0时刻发送测距脉冲;
(2)测距响应端在不同时刻接收到测距脉冲,记录接收时刻t0+τ并对接收到的测距脉冲进行处理,处理的主要内容即提取直接路径分量以及从测距脉冲信号中截取特征参量进行信道场景的鉴别;
(3)处理完毕后在t0+τ+Δ时刻将测距脉冲转发回测距发起端,其中τ为测距脉冲由发起端至响应端所用时间,Δ为响应端进行数据处理的时间;
(4)在t0+τ+Δ+τ时刻,测距发起端接收到来自响应端的测距脉冲,传输距离d=τ*Vs,其中Vs为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至此完成了一次测距过程。
CN2011100717398A 2011-03-24 2011-03-24 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12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17398A CN102111209B (zh) 2011-03-24 2011-03-24 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17398A CN102111209B (zh) 2011-03-24 2011-03-24 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1209A true CN102111209A (zh) 2011-06-29
CN102111209B CN102111209B (zh) 2013-08-21

Family

ID=44175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173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1209B (zh) 2011-03-24 2011-03-24 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11209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7384A (zh) * 2013-04-12 2016-01-1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移动装置的距离确定
CN108964867A (zh) * 2018-09-28 2018-12-07 四川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距方法及测距系统
US10693419B2 (en) 2016-07-27 2020-06-23 Elbit Systems Land And C4I Ltd. Reduction of power consumption in integral ultra-wideband power amplifiers
CN111818606A (zh) * 2020-07-08 2020-10-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ofdm系统的协同自组网数据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2866349A (zh) * 2020-12-31 2021-05-28 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宽带技术的工业大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13114327A (zh) * 2021-03-19 2021-07-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630175A (zh) * 2021-09-08 2021-11-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中继网络的接入方法
WO2022048489A1 (zh) * 2020-09-02 2022-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超宽带定位的方法以及超宽带终端设备
CN117500023A (zh) * 2024-01-02 2024-02-02 深圳旷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1453B (zh) * 2020-06-08 2021-08-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串行中继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协议选择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2199A (zh) * 2008-04-14 2008-10-08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多中继协作通信的中继策略的自适应选择方法
CN101800567A (zh) * 2010-03-24 2010-08-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协作超宽带中的转发时隙分配及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CN101860873A (zh) * 2010-05-21 2010-10-1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跨层信息交互的分布式中继选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2199A (zh) * 2008-04-14 2008-10-08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多中继协作通信的中继策略的自适应选择方法
CN101800567A (zh) * 2010-03-24 2010-08-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协作超宽带中的转发时隙分配及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CN101860873A (zh) * 2010-05-21 2010-10-1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跨层信息交互的分布式中继选择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7384A (zh) * 2013-04-12 2016-01-1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移动装置的距离确定
US9706358B2 (en) 2013-04-12 2017-07-11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Distance determination of a mobile device
CN105247384B (zh) * 2013-04-12 2018-11-16 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移动装置的距离确定
US10693419B2 (en) 2016-07-27 2020-06-23 Elbit Systems Land And C4I Ltd. Reduction of power consumption in integral ultra-wideband power amplifiers
CN108964867A (zh) * 2018-09-28 2018-12-07 四川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距方法及测距系统
CN111818606A (zh) * 2020-07-08 2020-10-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ofdm系统的协同自组网数据通信方法及系统
WO2022048489A1 (zh) * 2020-09-02 2022-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超宽带定位的方法以及超宽带终端设备
CN114205884A (zh) * 2020-09-02 2022-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超宽带定位的方法以及超宽带终端设备
CN112866349A (zh) * 2020-12-31 2021-05-28 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宽带技术的工业大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13114327A (zh) * 2021-03-19 2021-07-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114327B (zh) * 2021-03-19 2022-12-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630175A (zh) * 2021-09-08 2021-11-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中继网络的接入方法
CN113630175B (zh) * 2021-09-08 2022-07-0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中继网络的接入方法
CN117500023A (zh) * 2024-01-02 2024-02-02 深圳旷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7500023B (zh) * 2024-01-02 2024-03-29 深圳旷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1209B (zh)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1209B (zh) 一种基于窄脉冲的协作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中继方法
Tonguz et al. On the broadcast storm problem i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Chirdchoo et al. MACA-MN: A MACA-based MAC protocol for 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s with packet train for multiple neighbors
Le et al.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for 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orks
CN106603141B (zh) 一种面向全双工双向中继系统的中继与天线联合选择方法
Narmeen et al. Shortest propagation delay-based relay selection for 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orks
Nomikos et al. Relay selection in 5G networks
CN101404530A (zh) Af协作通信系统中降低误符号率的功率分配方法
Luo et al. An efficient MAC protocol for underwater multi-user uplink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1132263B (zh) 全双工目的端加扰的非可信能量采集中继传输方法和系统
Shirazi et al. A cooperative retransmission scheme for IR-UWB networks
CN112019290B (zh) 多天线系统时间同步方法
Grira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of Cooperative MIMO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over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Huang et al. Energy efficient design in AF relay networks with bidirectional asymmetric traffic
Aljumaily et al. Opportunistic routing protocol for ad-hoc networks using mmWave and random beamforming
CN105554894A (zh) 移动网络中h2h和m2m终端发射功率协同控制方法
Shen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ultra-wid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Mehta et al. Enabling adaptive rate and relay selection for 802.11 mobile ad hoc networks
Bai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ual-hop UWB system with non-regenerative relaying scheme
Berder et al. RIC-MAC: A MAC protocol for low-power coopera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adayon et al. A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approach to reduce end-to-end delay in multi hop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Yuan et al. A cooperative channel reservation MAC protocol with adaptive power control and carrier sensing
Palat et al. Node density and range improvement in cooperative networks using randomized space-time block coding with time synchronization errors
Khayatian et al. DMT analysis and optimal scheduling for two-hop parallel relay networks
Yang et al. A relay selection scheme for IR-UWB networks based on distance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