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89099A - 一种墙柱模板的新型加固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墙柱模板的新型加固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89099A CN117489099A CN202311456634.3A CN202311456634A CN117489099A CN 117489099 A CN117489099 A CN 117489099A CN 202311456634 A CN202311456634 A CN 202311456634A CN 117489099 A CN117489099 A CN 1174890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column
- template
- column template
- base
- square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29910000746 Structur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5000000396 iron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083 cement mort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2—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columns or like pillars;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墙柱模板的新型加固施工方法,包括:在待浇筑墙柱外围铺设水泥基座;在所述水泥基座上方设置墙柱模板底托;在墙柱模板底托上方设置墙柱模板,并与所述墙柱模板底托固定连接;在所述墙柱模板外围,同一水平面上设置多根卡具,且相邻两根卡具首尾固定连接;所述卡具与所述墙柱模板通过木工钉固定连接,每根卡具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卡口;在每根所述卡具的卡口中均竖直嵌入一根方钢龙骨,所述方钢龙骨的高度符合待浇筑墙柱的设计高度要求;在所述方钢龙骨的外围加装紧固件。使用角铁构成水平框架,水平框架与方钢龙骨嵌入锚固为整体结构,以榫卯工艺固定,提高模板安装质量,达到减少质量检查工作量,且方便安装拆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浇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柱模板的新型加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改:在建筑浇筑过程中,需要使用方钢(木)龙骨将模板进行固定,使浇筑物成型。目前的施工方案,是直接混凝土楼板上放墙柱外框线,然后在墙柱外框线内侧植入模板定位钢筋,随后手动拼装模板并将木方龙骨采用铁定固定在模板上,浇筑前,采用紧固件将木方龙骨紧固在内侧。现有工艺存在如下缺点:1、下层浇筑的混凝土层难以保证水平,导致墙柱模板和木方龙骨容易发生倾斜,进而导致浇筑物无线倾斜;2.多个木方龙骨的间距难以保证,导致木方龙骨对浇筑物内部施加的压力不均匀,影响浇筑物的质量;3.墙柱外框线内侧植入模板定位钢筋,在拆除抹灰厚容易产生钢筋外露现象;4、若整体调整垂直墙柱模板会与混凝土面层形成围合空缺缝隙导致墙柱底部漏浆;5、传统采用砂浆封堵上述围合空缺缝隙由于操作空间狭小、木方龙骨间距小等原因非常难以封堵到位;6、检查、调整墙柱模板垂直度、平整度工作量巨大且困难;7、墙柱模板阴角、阳角部位角度难以控制;8、木方龙骨容易在不同的湿度环境下产生变形弯曲,进而影响混凝土成型外观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墙柱模板的新型加固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墙柱模板的新型加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待浇筑墙柱外围铺设水泥基座;
在所述水泥基座上方设置墙柱模板底托,并将所述墙柱模板设置在所述墙柱模板底托上并与所述墙柱模板底托固定连接;
在所述墙柱模板外围,同一水平面上设置多根卡具,且多根卡具首尾固定连接,所述卡具与所述墙柱模板通过木工钉固定连接,每根卡具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卡口;
在每根所述卡具的卡口中均竖直嵌入一根方钢龙骨,所述方钢龙骨的高度符合待浇筑墙柱的设计高度要求;
在所述方钢龙骨的外围加装紧固件。
在待浇筑墙柱外围下混凝土基层上设置墙柱模板底托,螺栓固定,通过螺栓调平墙柱模板底托,并在所述墙柱模板底托与基层间隙内填晒水泥砂浆形成基座;在墙柱模板底托上方设置墙柱模板,并与所述墙柱模板底托固定连接;在所述墙柱模板外围,同一水平面上设置多根卡具,且相邻两根卡具首尾固定连接;所述卡具与所述墙柱模板通过木工钉固定连接,每根卡具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卡口;在所述墙柱模板外围,同一垂直面上设置多套上述首尾固定连接的卡具;在每根所述卡具的卡口中均竖直嵌入一根方钢龙骨,所述方钢龙骨的高度符合待浇筑墙柱的设计高度要求;在所述方钢龙骨的外围加装紧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卡具包括多组,同一水平面上设置的多根卡具为一组卡具,所述多组卡具沿所述墙柱模板的竖直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
在待浇筑墙柱外围设置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上按一定间距竖直向下设有高度可调的膨胀螺栓;
利用所述膨胀螺栓调节所述第一模板的角度为水平以及所述第一模板的离地高度;
向所述第一模板围成的区域内浇筑封堵砂浆,直至水泥完全充满第一模板下方的区域,凝固形成水泥基座;
在所述水泥基座上方设置墙柱模板底托,将所述墙柱模板设置在所述墙柱模板底托上并利用第二模板将所述墙柱模板与所述墙柱模板底托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构成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采用角铁实现,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分别为角铁的水平侧板和竖直侧板。
进一步的,所述墙柱模板底托采用PVC胶合板。
进一步的,所述卡具采用角铁实现,卡具的水平侧板沿其轴向依次均匀开设有多个卡口,卡具的竖直侧板通过木工钉与所述墙柱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口的深度小于水平侧板的宽度,且所述卡口的尺寸与方钢龙骨的尺寸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方钢龙骨靠近墙柱模板的一侧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厚度与所述卡口底部到卡具竖直侧板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的,非浇筑墙柱转角处的相邻的两根卡具之间采用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上设有多个长度调节孔,通过所述长度连接孔调节相邻卡具的间距;浇筑墙柱转角处的两根卡具直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采用方圆扣加固件实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首先在地基上设置角铁,角铁上设置膨胀螺栓,通过调节膨胀螺栓的高度,将角铁调整为水平。
随后从角铁的下方灌注水泥砂浆,直至水泥砂浆完全充满角铁下方的区域,待水泥凝固后,可保证水泥面上端面为完全水平,保证上方墙柱模板结构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因基层发生倾斜,也改善了因墙柱模板底部漏浆或封堵不密实等原因造成的烂根现象。同时,第二模板放置在第一模板上,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拼缝处于墙柱模板底托宽度范围内,其外侧均被墙柱模板底托限位,可替代传统模板定位钢筋的作用,从而减少定位钢筋外露现象。
随后将多组卡具安装在墙柱模板上,卡具与墙柱模板底托相互平行,卡具上的卡口上下一一对应,卡口宽度适用方钢龙骨宽度;使方钢龙骨嵌入上下多组同一垂直上的卡口内,结合转角部位固定化卡具,使墙柱模板及方钢龙骨能够按照上述步骤安装完成后必然与墙柱模板底托水平面垂直,大大减少了质量核查工作。
随后将方钢龙骨放置在角铁的上端面上,采用专用的卡具卡在方钢龙骨外侧,以保证方钢龙骨的间距以及内外位置一致,保证了方钢龙骨对模板施加压力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支架安装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支架安装平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浇筑L型墙柱时,卡具、方钢龙骨、连接板、垫板装配示意图。
图中,1、墙柱钢筋,2、墙柱模板,3、墙柱模板底托,4、封堵砂浆,5、膨胀螺栓,6、第一角铁,7、卡具,8、方钢龙骨,9、连接板,10、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例如”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例如”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理论上来讲,本发明适用方形墙柱、三角形墙柱、L型墙柱或其他异型墙柱的浇筑。下面以方形墙柱为例对本发明方法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形墙柱浇筑过程中的墙柱模板的新型加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待浇筑墙柱外围设置第一角铁,即定位支架,所述第一角铁的两端竖直向下设有高度可调的膨胀螺栓。
S2,利用所述膨胀螺栓调节所述第一角铁的角度为水平以及所述第一角铁的离地高度。
S3,向所述第一角铁围成的区域内浇筑封堵砂浆,直至水泥完全充满第一角铁下方的区域,凝固形成水泥基座。
S4,在所述水泥基座上方设置墙柱模板底托,将所述墙柱模板设置在所述墙柱模板底托上并利用第一角铁的竖直侧板将所述墙柱模板与所述墙柱模板底托固定连接。所述墙柱模板底托采用PVC胶合板。墙柱脚部角铁框架通过膨胀螺栓调平安装模板,采用砂浆封堵调平缝隙,再设置PVC胶合板作为墙柱模板底托,可有效预防模板烂根情况。
S5,在所述墙柱模板外围,同一水平面上设置四根卡具,且四根卡具依次首尾固定连接,所述卡具与所述墙柱模板通过木工钉固定连接,每根卡具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卡口。这里应当理解的是,根据墙柱设计高度,可以沿所述墙柱模板的竖直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多组卡具,同一水平面上设置的多根卡具为一组卡具。所述卡具采用角铁实现,卡具的水平侧板沿其轴向依次均匀开设有多个结构参数完全相同的卡口,卡具的竖直侧板通过木工钉与所述墙柱模板固定连接。这里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是针对方形墙柱进行举例说明,而当遇到异型墙柱浇筑时,如图4所示,可能存在单根卡具的长度小于墙柱模板的宽度,此时需要连接多根卡具以实现单侧墙柱模板的固定,此时在非浇筑墙柱转角处的相邻的两根卡具之间采用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上设有多个长度调节孔,通过所述长度连接孔调节相邻卡具的间距;浇筑墙柱转角处的两根卡具直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S6,在每根所述卡具的卡口中均竖直嵌入一根方钢龙骨,所述方钢龙骨的高度符合待浇筑墙柱的设计高度要求。墙柱模板中部使用角铁制作三道及以上的卡具,构成水平框架,水平框架与方钢龙骨嵌入锚固为整体结构,以榫卯工艺固定,使模板加固体系达到安装完成则模板平整度与垂直度就必然达到标准,达不到标准就必然无法安装的情况,进而提高模板安装质量,达到减少质量检查工作量,且方便安装拆除。所述卡口的深度小于水平侧板的宽度,且所述卡口的尺寸与方钢龙骨的尺寸相适配。所述方钢龙骨靠近墙柱模板的一侧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厚度与所述卡口底部到卡具竖直侧板的距离相同。
S7,在所述方钢龙骨的外围加装紧固件。所述紧固件采用方圆扣加固件实现。紧固件加装后,即可进行墙柱浇筑。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墙柱模板的新型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待浇筑墙柱外围铺设水泥基座;
在所述水泥基座上方设置墙柱模板底托,并将所述墙柱模板设置在所述墙柱模板底托上并与所述墙柱模板底托固定连接;
在所述墙柱模板外围,同一水平面上设置多根卡具,且多根卡具依次首尾固定连接,所述卡具与所述墙柱模板通过木工钉固定连接,每根卡具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卡口;
在每根所述卡具的卡口中均竖直嵌入一根方钢龙骨,所述方钢龙骨的高度符合待浇筑墙柱的设计高度要求;
在所述方钢龙骨的外围加装紧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具包括多组,同一水平面上设置的多根卡具为一组卡具,所述多组卡具沿所述墙柱模板的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待浇筑墙柱外围设置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上按一定间距竖直向下设有高度可调的膨胀螺栓;
利用所述膨胀螺栓调节所述第一模板的角度为水平以及所述第一模板的离地高度;
向所述第一模板围成的区域内浇筑封堵砂浆,直至水泥完全充满第一模板下方的区域,凝固形成水泥基座;
在所述水泥基座上方设置墙柱模板底托,将所述墙柱模板设置在所述墙柱模板底托上并利用第二模板将所述墙柱模板与所述墙柱模板底托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构成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采用角铁实现,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分别为角铁的水平侧板和竖直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柱模板底托采用PVC胶合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具采用角铁实现,卡具的水平侧板沿其轴向依次均匀开设有多个卡口,卡具的竖直侧板通过木工钉与所述墙柱模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的深度小于水平侧板的宽度,且所述卡口的尺寸与方钢龙骨的尺寸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龙骨靠近墙柱模板的一侧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厚度与所述卡口底部到卡具竖直侧板的距离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非浇筑墙柱转角处的相邻的两根卡具之间采用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上设有多个长度调节孔,通过所述长度连接孔调节相邻卡具的间距;浇筑墙柱转角处的两根卡具直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采用方圆扣加固件实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456634.3A CN117489099A (zh) | 2023-11-02 | 2023-11-02 | 一种墙柱模板的新型加固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456634.3A CN117489099A (zh) | 2023-11-02 | 2023-11-02 | 一种墙柱模板的新型加固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89099A true CN117489099A (zh) | 2024-02-02 |
Family
ID=89679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456634.3A Pending CN117489099A (zh) | 2023-11-02 | 2023-11-02 | 一种墙柱模板的新型加固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489099A (zh) |
-
2023
- 2023-11-02 CN CN202311456634.3A patent/CN117489099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20160B1 (en) | Process for forming concrete walls and other vertically positioned shapes | |
US7444789B1 (en) | Insulated concrete form holder | |
CN110409811B (zh) | 含钢筋笼免拆成型柱模板、模板结构及建筑工艺 | |
CN110409813B (zh) | 含钢筋笼免拆成型梁模板、模板结构及建筑工艺 | |
KR20110128396A (ko) | 커플러를 콘크리트에 사전 매입하는 앵커링 공법 | |
CN116378428A (zh) | 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结构墙体施工方法 | |
KR101170103B1 (ko) | 조립식 트렌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트렌치 구조 | |
CN113502944B (zh) | 一种pc外墙挂板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
JP2017061841A (ja) | コンクリート型枠構造体 | |
KR101756466B1 (ko) | 경계석 시공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경계석 시공방법 | |
CN117489099A (zh) | 一种墙柱模板的新型加固施工方法 | |
CN109457950A (zh) | 结构墙交界模板定位固定结构及浇筑方法 | |
CN211523938U (zh) | 楼层管道及其制备装置 | |
CN210659245U (zh) | 含钢筋笼免拆成型柱模板及模板结构 | |
CN210659251U (zh) | 含钢筋笼免拆成型梁模板及模板结构 | |
CN220521957U (zh) |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后浇带处防漏浆结构 | |
JP3672748B2 (ja) | 鉄骨中脚部の接合構造の施工方法 | |
CN215670176U (zh) | 一种可卸式外墙防水变形缝施工结构 | |
CN218264972U (zh) | 一种框架剪力墙柱根部的防漏浆装置 | |
CN212027095U (zh) | 一种单侧支模结构 | |
KR100338653B1 (ko) | 콘크리트 건축구조물에 적용되는 슬라브 및 내력벽의 시공 공법 | |
CN216968144U (zh) | 一种具有内嵌式吊环的预制盖板模板 | |
KR20150073443A (ko) | 철근콘크리트 건축물의 시공구조 및 시공방법 | |
CN217054323U (zh) | 可调式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 | |
CN221095817U (zh) | 一种新型墙体后浇带单侧支模加固体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