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85390A - 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方法以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方法以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85390A
CN117485390A CN202311622706.7A CN202311622706A CN117485390A CN 117485390 A CN117485390 A CN 117485390A CN 202311622706 A CN202311622706 A CN 202311622706A CN 117485390 A CN117485390 A CN 117485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ir
passenger room
conditioning unit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227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行
肖云华
罗江果
余陈
吕知梅
刘智远
陈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227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853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85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853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7/00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1D27/0018Air-conditioning means, i.e. combining at least two of the following ways of treating or supplying air, namely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方法以及轨道车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回风口温度;根据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计算得到客室平均温度T1,根据各个客室的回风口温度计算得到回风口平均温度T2;根据客室平均温度T1、回风口平均温度T2以及权重系数k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客室实际温度T;比较客室实际温度T以及预设温度T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本申请提供的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方法以及轨道车辆,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使得空调机组输出的能耗满足车辆内的载荷需求,避免能量的浪费,降低整机的能耗。

Description

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方法以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方法以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空调通风系统能够为轨道交通车辆客室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作为客室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件,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随着乘客对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辆密闭环境中人体体感舒适度是空调机组调节的必然要求。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机组送出的空调风的风量一般为固定风量,对于车辆在不同环境条件以及客室内载客量分布不同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车辆内的载荷需求以及空调机组的输出载荷不一致,造成车辆内的空调能耗增加。
因此,亟需一种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方法以及轨道车辆,使得空调机组输出的能耗满足车辆内的载荷需求,避免能量的浪费,降低整机的能耗。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方法以及轨道车辆,使得空调机组输出的能耗满足车辆内的载荷需求,避免能量的浪费,降低整机的能耗。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机组送风调节方法,用于轨道车辆中,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个客室,各个客室内均设置有回风口,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回风口温度;
根据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计算得到客室平均温度T1,根据各个客室的回风口温度计算得到回风口平均温度T2;
根据所述客室平均温度T1、所述回风口平均温度T2以及权重系数k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客室实际温度T实;
根据所述客室实际温度T实以及预设温度T预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
基于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T1以及预设温度T预,调节各个客室的送风量。
优选地,基于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预设温度,调节各个客室的送风量,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单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与预设温度,计算得到两者之间的温度偏差值;
判断所述温度偏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若否,则保持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不变;
若是,增大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直至所述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并维持预设时间,保持送风风量。
优选地,根据所述客室温度T1、所述回风口温度T2以及权重系数k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客室实际温度,具体为:
客室实际温度T=T1*k+T2*(1-k)。
优选地,当空调机组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权重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6至0.9;
当空调机组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权重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2至0.3。
一种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用于轨道车辆中,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个客室,各所述客室内均设置有回风口,所述系统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所述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所述回风口的回风口温度;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温度计算得到客室平均温度,根据所述回风口温度计算得到回风口平均温度;
加权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客室平均温度、回风口平均温度以及权重系数得到客室实际温度;
比较控制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客室实际温度T实以及预设温度T预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
调节模块,用于基于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预设温度,调节各个客室的送风量。
优选地,所述调节模块,包括: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单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与预设温度,计算两者之间的温度偏差值;
第一判断控制模块,用于在温度偏差值不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的前提下,保持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不变;
第二判断控制模块,用于在温度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的前提下,增大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直至所述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并维持预设时间,保持送风风量。
一种轨道车辆,采用上述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个客室,各个客室内均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客室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客室的当前温度,所述回风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回风口温度。
优选地,还包括:
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相连的主风道;
与所述主风道连通的冷风道以及热风道,所述冷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客室的顶部,所述热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客室的底部;
设置在所述主风道的出口端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结构用于将所述主风道内的风量按预设比例分别输送至所述冷风道和所述热风道内。
优选地,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制热模式、制冷模式以及通风模式;
当所述空调机组处于制热模式时,通过所述调节机构将所述主风道内的热风全部输送至所述热风道;
当所述空调机组处于制冷模式时,通过所述调节机构将所述主风道内的冷风全部输送至冷风道;
当所述空调机组处于通风模式时,通过所述调节机构将主风道内的风输送给冷风道和热风道。
优选地,所述主风道至少设置有两组,所述主风道和所述空调机组的出风口之间设置有分配阀,所述分配阀用于调节所述空调机组朝所述主风道内输送的风量;
当第一客室的温度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第二判断控制模块控制分配阀加大朝第一主风道输送风量的比例,直至所述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并维持预设时间,保持送风风量。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机组送风调节方法,用于轨道车辆中,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个客室,各个客室内均设置有回风口,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回风口温度,根据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计算得到客室平均温度T1,根据各个客室的回风口温度计算得到回风口平均温度T2;根据客室平均温度T1、回风口平均温度T2以及权重系数k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客室实际温度T;比较客室实际温度T以及预设温度T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如此,能够使得空调机组的输出的总载荷满足客室总载荷需求,根据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预设温度,调节各个客室的送风量,以使得各个客室的温度均能达到预设温度。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机组送风调节方法,能够使得空调机组输出的能耗满足车辆内的载荷需求,避免能量的浪费,降低整机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送风调节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动车组车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上层客室;2、下层客室;3、中间客室;41、热风道;42、冷风道;5、第一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机组送风调节方法,用于轨道车辆中,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个客室,各个客室内均设置有回风口;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轨道车辆具体为双层动车组车辆,包括上层客室1、下层客室2以及中间客室3,其中,上层客室1和下层客室2为动车组车辆的上下两层,中间客室设置有两个,且分布在上层客室1的两侧,中间客室为单层客室,在上层客室1、下层客室2以及中间客室3内均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各客室的回风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本发明以双层动车组车辆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机组送风调节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轨道车辆中。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层客室、下层客室以及中间客室是位于同一节车厢内的三个不同的客室区域,一个轨道车辆内设有多节车厢。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机组送风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回风口温度;
具体地,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为第一传感器测得的其所在客室的温度,回风口温度为第二传感器测得的回风口的温度,为了能够更准确的知道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本实施例中的单个客室内至少设置有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5,此时,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具体为单个客室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的平均温度,单个客室内的回风口至少设置有一个,当单个客室内的回风口至少设置有两个时,回风口温度具体为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平均值。
S200、根据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计算得到客室平均温度T1,根据各个客室的回风口温度计算得到回风口平均温度T2;
根据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到客室平均温度T1,根据各个客室的回风口温度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到回风口平均温度T2,具体地,上层客室1和下层客室2内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5,两端的中间客室3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此处的客室平均温度则为六个第一温度传感器5测得的温度的平均值。回风口平均温度T2为所有客室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的平均值。
S300、根据客室平均温度T1、回风口平均温度T2以及权重系数k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客室实际温度T
具体地,根据温度传感器设置的位置的不同,需要对客室平均温度T1、回风口平均温度T2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客室实际温度T,具体来讲,在制热模式下,空调机组输出的是热风,客室上层的温度大于客室下层的温度,在制冷模式下,空调机组输出的是冷风,客室下层的温度大于客室上层的温度。因此,在不同的模式下,第一温度传感器5放置的位置不同,导致第一温度传感器5与客室实际温度是存在偏差的,为了对第一温度传感器5测得的温度进行校正,通过对客室平均温度T1、回风口平均温度T2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客室实际温度T,能够更加客观的反映客室内实际温度。
S400、根据客室实际温度T以及预设温度T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
具体地,为了避免由于空调机组的输出负载达不到客室的需求,或,空调机组输出的负载过大造成能源的浪费,通过比较客室实际温度T以及预设温度T,在制热模式下,若客室实际温度T大于预设温度T,则表明空调机组的输出负载过大,可以降低空调输出负载,降低空调机组的能耗,若客室实际温度T小于预设温度T,则表明空调机组的输出负载不足,可以增加空调输出负载,以满足客室的需求,保证客室的舒适度,若客室实际温度T等于预设温度T,则不用调整空调机组的输出负载。
S500、基于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T1以及预设温度T,调节各个客室的送风量。
具体地,当整体空调机组的负载满足车辆的整体需求之后,根据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T1以及预设温度T,调节空调机组朝各个客室的输送的风量,以使得的各个客室的温度均能够达到预设温度,从而提升客室的温度均匀性及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空调机组送风调节是对于一节车厢内的不同区域的温度的调节,提升一节车厢内的温度的均匀性。
更进一步地,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预设温度,调节各个客室的送风量,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单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与预设温度,计算得到两者之间的温度偏差值;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对单个客室中第一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当前温度和预设温度进行计算,如单个客室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5,则当前温度为单个客室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的所测温度的平均值,通过单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与预设温度,计算两者之间的温度偏差值。
判断温度偏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若否,则保持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不变;
具体地,判断温度偏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若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差,则保持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不变。
若是,增大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直至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并维持预设时间,保持送风风量。若温度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则表明目前客室的温度未达到目标,增加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直至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并维持预设时间,保持送风风量。
作为其中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温度差为2K,第二预设温度差为2K,且预设时间为120S,在制热状态下,若预设温度T为298K,上层客室1的当前温度为295K,两者之间的温度偏差值为3K,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需要增加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来提高上层客室1的温度,当上层客室1的当前温度为297.5K且维持120S后,保持送风风量不变。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预设温度差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差,这是因为在增加送风风量之后,室内的空气在加速流动的过程中是不稳定的,如第一预设温度差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差,可能室内的温度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当第二预设温度差越小,检测到的温度与预设温度越相近,则室内的温度越趋于均匀。
进一步地,首先判断当前空调机组的负载是否能够达到车辆所需的负载,若不够,则增加空调输出负载,再对各个客室的温度进行判断,如上层客室1和下层客室2均满足第一预设温度差,无需加大风量,中间客室3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需要加大风量,则将空调增加输出负载产生的风量加大到中间客室3内,直至中间客室3满足第二预设温度差且维持预设时间,维持其风量不变。
在上述方法中,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根据客室温度T1、回风口温度T2以及权重系数k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客室实际温度,具体为:客室实际温度T=T1*k+T2*(1-k)。
更进一步地,权重系数与空调机组的工作模式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5设置的位置相关,当空调机组处于制热模式时,权重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6至0.9;当空调机组处于制冷模式时,权重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2至0.3。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设置在座椅的下方,用于检测客室内的温度。
请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用于轨道车辆中,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个客室,各客室内均设置有回风口,系统包括: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回风口的回风口温度;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温度计算得到客室平均温度,根据回风口温度计算得到回风口平均温度;加权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客室平均温度、回风口平均温度以及权重系数得到客室实际温度;比较控制模块,用于比较客室实际温度T实以及预设温度T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调节模块,用于基于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预设温度,调节各个客室的送风量。
更进一步地,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调节模块,包括: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单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与预设温度,计算两者之间的温度偏差值;第一判断控制模块,用于在温度偏差值不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的前提下,保持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不变;第二判断控制模块,用于在温度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的前提下,增大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直至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并维持预设时间,保持送风风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采用上述的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个客室,各个客室内均设置有回风口,客室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第一温度传感器5用于获取客室的当前温度,回风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回风口温度。
更进一步地,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为了避免测量误差,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客室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客室的当前温度具体为该客室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所测得的温度的平均值。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5设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客室的大小进行选择。
更进一步地,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一个客室的回风口至少设置有两个,每个回风口内均设置有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回风口温度为单个客室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测得的温度的平均温度。
通过在一个客室内设置两个或者两者以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并计算平均值,能够更客观的反映其温度。
更进一步地,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还包括: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相连的主风道;与主风道连通的冷风道42以及热风道41,冷风道42的出风口设置在客室的顶部,热风道41的出风口设置在客室的底部;设置在主风道的出口端的调节机构,调节结构用于将主风道内的风量按预设比例分别输送至冷风道42和热风道41内。
更具体地,由于热空气的密度较轻,冷空气的密度较重,将冷风道42的出风口设置在客室的顶部,冷空气向车厢的底部流动,将热风道41设置在车厢的底部,由于热空气的密度小,热空气向车厢的顶部流动,如此,进一步加大空气的流动,客室的温度更加均匀。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空调机组具有制热模式、制冷模式以及通风模式;当空调机组处于制热模式时,通过调节机构将主风道内的热风全部输送至热风道41;当空调机组处于制冷模式时,通过调节机构将主风道内的冷风全部输送至冷风道42;当空调机组处于通风模式时,通过调节机构将主风道内的风输送给冷风道42和热风道41。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调节机构成对设置,调节机构分别设置在冷风道42以及热风道41内,以下以冷风道42中的调节机构为例进行说明,调节机构包括挡板、转轴以及挡板调节件,其中,转轴固定设置在冷风道42中,挡板可转动的设置在转轴上,挡板调节件用于带动挡板绕转轴的轴线方向转动,当挡板与风道断面平行时,冷风道42处于打开状态,主风道内的冷风可以通过冷风道42进入到客室内,当挡板与风道断面垂直时,冷风道42处于关闭状态,当挡板与风道断面之间的角度为0°到90°时,冷风道42处于打开状态,可以通过调节挡板与风道断面之间的角度调节进入到冷风道42中的风量。
更进一步地,挡板调节件带动挡板绕转轴的轴线方向转动的角度范围为为0°到90°。
更进一步地,当空调机组处于制热模式时,冷风道42处于关闭状态,热风道41处于打开状态,主风道中的热风均送入到热风道41内;当空调机组处于制冷模式时,冷风道42处于打开状态,热风道41处于关闭装置,主风道中的冷风均送入到冷风道42中;当空调机组处于通风模式时,主风道的风可以按预设比例进入到冷风道42和热风道41中。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主风道至少设置有两组,每一个主风道和空调机组的出风口之间均设置有风阀以及风阀调节件,风阀调节件用于调节风阀的开度,若第一主风道上设置的风阀的开度大,则空调机组进入到第一主风道内的风量大。更进一步地,风阀调节件与第一判断控制模块相连,在温度偏差值不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的前提下,风阀调节件保持,从而保持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不变,风阀调节件与第二判断控制模块相连,当温度偏差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的前提下,第二判断控制模块控制风阀调节件增大风阀的开度,使得进入到该客室内的风量增大,直至所述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并维持预设时间,第二判断控制阀控制风阀调节件保持当前风阀的开度,保持送风风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机组送风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轨道车辆中,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个客室,各个客室内均设置有回风口,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各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回风口温度;
根据各客室的当前温度计算得到客室平均温度T1,根据各个客室的回风口温度计算得到回风口平均温度T2;
根据所述客室平均温度T1、所述回风口平均温度T2以及权重系数k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客室实际温度T
根据所述客室实际温度T以及预设温度T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
基于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T1以及预设温度T,调节各个客室的送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送风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预设温度,调节各个客室的送风量,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单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与预设温度,计算得到两者之间的温度偏差值;
判断所述温度偏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若否,则保持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不变;
若是,增大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直至所述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并维持预设时间,保持送风风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组送风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客室温度T1、所述回风口温度T2以及权重系数k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客室实际温度,具体为:
客室实际温度T=T1*k+T2*(1-k)。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组送风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空调机组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权重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6至0.9;
当空调机组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权重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2至0.3。
5.一种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轨道车辆中,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个客室,各所述客室内均设置有回风口,所述系统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所述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所述回风口的回风口温度;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温度计算得到客室平均温度,根据所述回风口温度计算得到回风口平均温度;
加权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客室平均温度、回风口平均温度以及权重系数得到客室实际温度;
比较控制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客室实际温度T实以及预设温度T预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
调节模块,用于基于各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以及预设温度,调节各个客室的送风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模块,包括: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单个客室的当前温度与预设温度,计算两者之间的温度偏差值;
第一判断控制模块,用于在温度偏差值不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的前提下,保持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不变;
第二判断控制模块,用于在温度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的前提下,增大当前客室的送风风量,直至所述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并维持预设时间,保持送风风量。
7.一种轨道车辆,采用权利要求5或6中的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个客室,各个客室内均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客室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客室的当前温度,所述回风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回风口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相连的主风道;
与所述主风道连通的冷风道以及热风道,所述冷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客室的顶部,所述热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客室的底部;
设置在所述主风道的出口端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结构用于将所述主风道内的风量按预设比例分别输送至所述冷风道和所述热风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制热模式、制冷模式以及通风模式;
当所述空调机组处于制热模式时,通过所述调节机构将所述主风道内的热风全部输送至所述热风道;
当所述空调机组处于制冷模式时,通过所述调节机构将所述主风道内的冷风全部输送至冷风道;
当所述空调机组处于通风模式时,通过所述调节机构将主风道内的风输送给冷风道和热风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风道至少设置有两组,所述主风道和所述空调机组的出风口之间设置有分配阀,所述分配阀用于调节所述空调机组朝所述主风道内输送的风量;
当第一客室的温度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第二判断控制模块控制分配阀加大朝第一主风道输送风量的比例,直至所述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并维持预设时间,保持送风风量。
CN202311622706.7A 2023-11-29 2023-11-29 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方法以及轨道车辆 Pending CN1174853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2706.7A CN117485390A (zh) 2023-11-29 2023-11-29 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方法以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2706.7A CN117485390A (zh) 2023-11-29 2023-11-29 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方法以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85390A true CN117485390A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72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22706.7A Pending CN117485390A (zh) 2023-11-29 2023-11-29 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方法以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853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2202B (zh) 用于车辆的空调器
US5337802A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having driver and passenger units which operate independently of one another
JP413447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9434235B2 (en) Vehicle air handling system
CN102189912B (zh) 车辆座位空调系统
CN103502029B (zh) 用于车辆的空调器
JP556942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492227A (zh) 使用用于新鲜空气供给和气候控制的热回收通风机的空调系统
CN104279733A (zh) 车辆空调的驾驶室空气和室外空气混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40083672A1 (en) Automatic Recirculation Control for Vehicular HVAC System
KR0118107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6147049B2 (ja) 鉄道車両用換気制御システム
CN114475144A (zh) 车辆hvac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7485390A (zh) 空调机组送风调节系统、方法以及轨道车辆
JP2010006218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5246297A (zh) 一种车用智能空调出风系统及控制方法
WO2021075258A1 (ja)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CN113942363A (zh) 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15122875A (zh) 汽车的吹面出风格栅总成调节的方法和吹面出风格栅总成
CN113799571A (zh) 车载空调出风控制系统、车辆以及出风控制方法
KR101418849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3085475A (zh) 车载顶置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JP540779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吹出口
KR20100088187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에어 커튼 시스템
KR101587658B1 (ko) 차량의 공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