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81784A - 内镜用切开装置及内镜 - Google Patents

内镜用切开装置及内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81784A
CN117481784A CN202311738136.8A CN202311738136A CN117481784A CN 117481784 A CN117481784 A CN 117481784A CN 202311738136 A CN202311738136 A CN 202311738136A CN 117481784 A CN117481784 A CN 117481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heath
section
filament
dist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381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春琦
袁家斌
郑玲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njis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njis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njis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njis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3813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817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81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817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4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regions for increasing flexib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3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particular body parts
    • A61B2018/00482Digestive system
    • A61B2018/00494Stomach, intestines or bow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01Cutt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内镜用切开装置及内镜。该内镜用切开装置包括:操作部;鞘管,包括第一腔道;切丝,所述切丝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道内,所述切丝的近端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切丝的远端包括切割段,所述操作部通过控制所述切丝在所述鞘管内运动,带动所述鞘管远端弯曲或旋转,通过向所述切割段通入高频电流,使所述切割段能够形成切割组织的刀部。

Description

内镜用切开装置及内镜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镜用切开装置及内镜。
背景技术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利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技术(ERCP),在内镜下用高频电刀切开十二指肠括约肌,用以扩大胆管开口的一种临床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完成ERCP操作后,轻收切丝使鞘管前端弯曲为弓形,露出切开刀并向切开刀通入高频电流,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其中,若控制不好牵拉切丝的力,则容易导致切丝断裂或脱落,因此对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极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内镜及其切开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内镜用切开装置,包括:操作部;鞘管,包括第一腔道;切丝,所述切丝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道内,所述切丝的近端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切丝的远端包括:切割段,所述切割段从所述鞘管的侧壁伸出于所述鞘管外;弯曲作用段,所述弯曲作用段设于所述切割段的远端侧,所述弯曲作用段被配置为当所述操作部由远端向近端牵拉所述切丝时带动所述鞘管远端弯曲;旋转作用段,所述旋转作用段被配置为当所述操作部旋转所述切丝时带动所述鞘管绕所述切丝近端的轴线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镜用切开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道内,所述弯曲作用段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弯曲作用段相对于所述第一腔道的轴向位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腔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轴向限位的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沿周向延伸的至少一个限位凹和至少一个限位凸,所述限位凹和限位凸的其中一者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外壁,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一腔道的内壁,所述限位凹和所述限位凸相互咬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塔状结构、锯齿状结构、螺纹状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至少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腔道形成周向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沿其轴向构造为等截面柱体,所述第一限位件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腔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道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鞘管外壁连通的第一穿孔组和至少一个第二穿孔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穿孔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穿孔组的远端侧,所述第一穿孔组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切丝从所述第一孔穿出至所述鞘管外侧构成所述切割段,所述弯曲作用段从所述第二孔穿入至所述第一腔道,所述旋转作用段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穿孔组后固定于所述第一腔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镜用切开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轴向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道内,所述旋转作用段的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旋转作用段相对于所述第一腔道的周向位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腔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周向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部和至少一个凸部,所述凹部和凸部的其中一者设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外壁,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一腔道的内壁,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相互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镜切开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腔道连通的第二腔道,所述第二腔道与所述第一腔道非共线设置,所述旋转作用段位于所述第二腔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道与所述第一腔道平行,所述旋转作用段进入所述第二腔道内朝向所述鞘管远端延伸或者朝向所述鞘管近端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道的内径与所述旋转作用段的外径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包括牵拉部和旋转部,所述牵拉部用于控制所述切丝由远端向近端移动,所述弯曲作用段带动所述鞘管远端弯曲,所述旋转部用于控制所述切丝旋转,所述旋转作用段带动所述鞘管旋转;所述旋转部与所述牵拉部的近端相连;或者,所述旋转部与所述牵拉部间隔设置。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镜,该内镜包括如上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内镜用切开装置。
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切丝的弯曲作用段和旋转作用段分开设置,则切丝控制鞘管弯曲时受到的力与切丝控制鞘管旋转时受到的力能够分散在切丝的不同位置,从而避免切丝在控制鞘管弯曲和旋转时应力过于集中,防止切丝断裂或脱落。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其中:
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在弯曲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一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一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
图8是根据图7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沿A-A截取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三;
图10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四;
图11A是根据图10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在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11B是根据图10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沿C-C截取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五;
图1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六;
图14是根据图12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沿D-D截取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00、操作部;110、内衬组合架;120、金属电极;130、导向软管;140、牵拉部;150、旋转部;200、鞘管;210、第一腔道;220、第一穿孔组;221、第一孔;222、第二孔;230、第二穿孔组;231、穿出孔;232、穿入孔;240、第二腔道;250、过孔;300、切丝;310、切割段;320、弯曲作用段;330、旋转作用段;400、绝缘套;500、第一限位件;510、卡合结构;600、第二限位件;610、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说明书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装置”、“结构”和/或“模块”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所述词语。
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
内镜用切开装置是指用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主要医疗器械。内镜用切开装置包括操作部、鞘管和切丝等部件,操作部与鞘管近端相连,切丝经由鞘管内部到达鞘管远端,并在鞘管远端的外侧形成切割段,通过向切割段通入高频电流,实现对乳头括约肌进行切割。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操作部轻拉切丝使鞘管前端弯曲,或者旋转切丝使鞘管旋转。由于切丝受力集中或连接不稳定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切丝断裂或脱落等意外,增加手术风险。
鉴于此,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内镜用切开装置,该内镜用切开装置通过将切丝所受的力分散在切丝的不同位置,例如将切丝的旋转作用段与弯曲作用段间隔开,以解决切丝因应力集中而导致断裂的问题,以及通过改进切丝的固定方式,例如通过第一限位件和/或第二限位件对切丝进行加固,以解决牵拉力较大导致切丝脱落的问题。
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内镜用切开装置包括操作部100、鞘管200和切丝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鞘管200包括至少一个内部腔道(图中暂未示出),例如,鞘管200包括用于注射显影剂等溶液的注射腔道、用于容纳导丝的导丝腔道、用于容纳切丝300的切丝腔道(在下文中称为第一腔道210和第二腔道240)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部100设置在鞘管200的近端,操作部100包括操作切丝300的手柄(手环、手轮等)、与手柄的远端连接的内衬组合架110、设于内衬组合架110上的金属电极120、以及设于内衬组合架110和鞘管200之间的导向软管130等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丝300的至少部分容纳在鞘管200内,并且切丝300的近端与操作部100连接,操作部100可以供操作人员握持以及对切丝300进行控制,例如,操作部100可以控制切丝300沿鞘管200轴向移动或绕自身轴线旋转等。其中,鞘管200轴向是指鞘管200的长度方向。
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在弯曲状态下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鞘管200包括容纳切丝300的第一腔道210,第一腔道210从鞘管200的近端沿鞘管200轴向延伸到远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丝300的至少一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腔道210内,且切丝300的至少另一部分从鞘管200的侧壁伸出于鞘管200外,并与鞘管200的远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丝300的远端包括切割段310、弯曲作用段320和旋转作用段330。在一些实施例中,切割段310、弯曲作用段320和旋转作用段330在切丝300上相邻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切割段310、弯曲作用段320和旋转作用段330在切丝300上间隔设置。需说明的是,切割段310、弯曲作用段320和旋转作用段330可以指切丝300上具有对应功能的区段,其边缘端部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弯曲作用段320可以指切丝300驱动鞘管200弯曲的作用区段,旋转作用段330可以指切丝300驱动鞘管200旋转的作用区段,这些作用区段两端没有起对应功能的小部分区段也可以划分到对应的作用区段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割段310包括切丝300位于鞘管200外的区段,用于构成切割人体组织的刀部。例如,通过内衬组合架110上的金属电极120向切割段310通入高频电流,使切割段310能够切开目标切割物(例如乳头括约肌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镜用切开装置还包括绝缘套400,绝缘套40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鞘管200外,切割段310的一部分套设在绝缘套400内,另一部分暴露在绝缘套400外,作为切割的刀具。绝缘层能够缩短切割段310的实际切割距离,以减小创口。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套400的一部分设置在鞘管200的第一腔道210内,另一部分设置在鞘管200的外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套全部设置在鞘管200的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套400包覆在切丝300上并能随切丝300一起运动,当操作部100控制切丝300相对于第一腔道210轴向移动时,位于鞘管200外的绝缘套400会缩入第一腔道2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丝300包括弯曲作用段320,弯曲作用段320可以指切丝300在牵拉鞘管200远端弯曲时,与鞘管200接触并向鞘管200施加牵拉力的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曲作用段320设于切割段310的远端侧,弯曲作用段320被配置为当操作部100由远端向近端牵拉切丝300时带动鞘管200远端弯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丝300包括旋转作用段330,旋转作用段330可以指切丝300在绕自身轴线旋转时,与鞘管200接触并向鞘管200施加扭矩的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作用段330可以设置在切割段310和/或弯曲作用段320的近端侧,也可以设置在切割段310和/或弯曲作用段320的远端侧,旋转作用段330被配置为当操作部100旋转切丝300时带动鞘管200绕切丝300近端的轴线旋转。
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切丝300的弯曲作用段320和旋转作用段330分开设置,则切丝300控制鞘管200弯曲时受到的力与切丝300控制鞘管200旋转时受到的力能够分散在切丝300的不同位置,从而避免切丝300在控制鞘管200弯曲和旋转时应力过于集中,防止切丝300断裂或脱落。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弯曲作用段320及其相关的组件(如第一限位件500)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曲作用段320与第一腔道210形成轴向限位,使其在操作部100由远端向近端的牵拉力作用下,带动鞘管200远端弯曲。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曲作用段320与第一腔道210形成轴向限位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设置第一限位件500、过盈配合等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镜用切开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500,第一限位件500设置于第一腔道210内,弯曲作用段320与第一限位件500固定,第一限位件500用于限制弯曲作用段320相对于第一腔道210的轴向位移。弯曲作用段320相对于第一腔道210的轴向位移被限制后,操作部100由远端向近端牵拉切丝300,使位于鞘管200外侧的切割段310的近端部分进入第一腔道210,并通过弯曲作用段320带动鞘管200远端弯曲为弓形,此时,切割段310从与鞘管200的侧壁贴合的状态变化为与鞘管200的侧壁间隔开的状态,便于作为刀部切割人体组织。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曲作用段320与第一限位件500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曲作用段320与第一限位件500一体成型。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00与第一腔道21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轴向限位的卡合结构510,卡合结构510包括沿周向延伸的至少一个限位凹和至少一个限位凸,限位凹和限位凸的其中一者设于第一限位件500的外壁,另一者设于第一腔道210的内壁,限位凹和限位凸相互咬合。当限位凹和限位凸咬合后,第一限位件500相对于第一腔道210轴向定位,从而使弯曲作用段320能够带动鞘管200远端弯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结构510包括多个限位凸和多个限位凹,多个限位凸在第一腔道210内壁(或第一限位件500外壁)沿轴向间隔排列,多个限位凹在第一限位件500外壁(或第一腔道210内壁)沿轴向间隔排列,限位凸和限位凹一一对应且相互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结构510包括多个限位凸和多个限位凹。多个限位凸的至少一个设于第一腔道210的内壁,其余限位凸设于第一限位件500的外壁;多个限位凹的至少一个设于第一限位件500的外壁,其余限位凹设于第一腔道210的内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卡合结构510的限位凸和限位凹还可以是其他构成形式。
图5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一限位件500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一限位件500的结构示意图二。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00仅限制弯曲作用段320相对于第一腔道210的轴向位移,但不限制弯曲作用段320相对于第一腔道210的周向位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0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一限位件500能够相对于第一腔道210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曲作用段320包括切割段310远端进入鞘管200的位置至穿设到第一限位件500的远端的部分。由于第一限位件500相对于第一腔道210具有的周向活动自由度,则旋转作用段330可以由第一限位件500带动旋转。示例地,在手术操作中,旋转作用段330设置在弯曲作用段320远端时,操作部100带动切丝300转动,切丝300带动第一限位件500转动,第一限位件500带动旋转作用段330转动,从而使旋转作用段330带动鞘管200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00通过卡合结构510形成轴向限位,卡合结构510包括塔状结构、锯齿状结构、螺纹状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结构510包括塔状结构,塔状结构由多个一端大一端小的圆台重叠而成,塔状结构直径较大的一端与第一腔道210的内壁形成卡合。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结构510包括锯齿状结构,锯齿状结构由多个排列在第一限位件500上的圆环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圆环的横截面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弧形、四边形等。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卡合结构510包括螺纹状结构等其他结构。
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通过第一限位件500限制弯曲作用段320的轴向位移,但不限制弯曲作用段320的周向位移,使轴向位移和周向位移分散开,防止切丝300断裂和脱落。
图7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图8是根据图7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沿A-A截取的截面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00既能限制弯曲作用段320相对于第一腔道210的轴向位移,也能限制弯曲作用段320相对于第一腔道210的周向位移。
如图7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00至少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使第一限位件500与第一腔道210形成周向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00的横截面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矩形、五边形、齿轮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00包括轴向限位的卡合结构510以及周向限位的非圆形截面部分,那么,第一限位件500既限制切丝300相对于第一腔道210的轴向位移,又限制切丝300相对于第一腔道210的周向位移。示例地,第一限位件500可以构造为方塔状结构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00与第一腔道210轴向和周向同时固定,切丝300的远端与第一限位件500固定,弯曲作用段320包括切割段310远端进入鞘管200的位置至第一限位件500的近端的部分,旋转作用段330包括固定在第一限位件500内部的部分。在手术操作中,操作部100由远端向近端牵拉切丝300时,切丝300通过弯曲作用段320带动鞘管200远端弯曲;操作部100带动切丝300转动时,切丝300将扭矩传递到第一限位件500,第一限位件500将扭矩传递给鞘管200,并带动鞘管200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00沿其轴向构造为等截面柱体,第一限位件500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第一腔道210内,过盈配合使第一限位件500能够同时限制切丝300在第一腔道210内的轴向和周向位移。其中,等截面柱体是指沿第一限位件500的轴向的任意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保持不变的柱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00包括但不限于圆柱型、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柱型结构加工简单,节约成本。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限位件500限制切丝300相对于第一腔道210的轴向位移和周向位移,使弯曲作用段320和旋转作用段330相邻设置,简化整体结构。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旋转作用段330及其相关的组件(如第二限位件600、第二腔道240)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作用段330与第一腔道210形成周向限位,使其在操作部100由近端向远端传递的扭转力作用下,带动鞘管200绕切丝300近端的轴线旋转。其中,切丝300近端的轴线是指位于切割段310近端侧的部分切丝300的轴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作用段330通过多次穿入第二穿孔组230(如下文中的图9及其相关描述)与第一腔道210形成周向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作用段330通过设于第一腔道210的第二限位件600(如下文中的图10和图11A、11B及其相关描述)与第一腔道210形成周向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作用段330通过设置在第二腔道240内(如下文中的图12至图14及其相关描述)与第一腔道210形成周向限位。
图9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道210的侧壁形成有与鞘管200外壁连通的第一穿孔组220和至少一个第二穿孔组230,至少一个第二穿孔组230设置于第一穿孔组220的远端侧。其中,穿孔组包括允许切丝300从第一腔道210内穿出鞘管200外的孔和允许切丝300从鞘管200外穿入第一腔道210内的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穿孔组220包括第一孔221和第二孔222,切丝300从第一孔221穿出至鞘管200外侧构成切割段310。其中,切割段310包括切丝300位于第一孔221处的位置到切丝300位于第二孔222处的位置之间的区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曲作用段320从第二孔222穿入至第一腔道210。其中,弯曲作用段320包括切丝300位于第二孔222处的位置到切丝300首次穿入第二孔222组处的位置之间的区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作用段330依次穿过第二穿孔组230后固定于第一腔道210。其中,旋转作用段330包括从切丝300首次穿入第二穿孔组230处的位置到切丝300最后穿过第二穿孔组230的位置之间的区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道210的侧壁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第二穿孔组230,每个第二穿孔组230包括穿出孔231和穿入孔232,旋转作用段330在第一腔道210内从穿出孔231穿出至鞘管200外,并在鞘管200外从穿入孔232穿入第一腔道210,并继续依次穿过其他穿孔组。旋转作用段330通过第二穿孔组230与第一腔道210形成周向限位,当操作部100旋转切丝300时,旋转作用段330带动鞘管200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穿孔组230沿鞘管200的轴向依次排列。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穿孔组230在鞘管200的轴向和周向随机排列。本说明书对第二穿孔组230的排列方式不作限制。
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通过设置第二穿孔组230来配合旋转操作段,结构简单,且能将旋转应力和弯曲应力分散开,降低切丝300脱落的风险。
图10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四。图11A是根据图10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在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图11B是根据图10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沿C-C截取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0、图11A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作用段330设于第一腔道210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作用段330设于切割段310的近端侧,或者,旋转作用段330设于弯曲作用段320和第一限位件50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镜用切开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600,第二限位件600轴向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腔道210内,旋转作用段330的至少部分固定于第二限位件600,第二限位件600用于限制旋转作用段330相对于第一腔道210的周向位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丝300穿入第二限位件600内的部分构成旋转作用段330,当操作部100控制切丝300旋转时,旋转作用段330带动第二限位件600转动,第二限位件600带动鞘管200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作用段330与第二限位件600一体成型或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固定。
如图11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600与第一腔道21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周向限位的限位结构610,限位结构610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部和至少一个凸部,凹部和凸部的其中一者设于第二限位件600的外壁,另一者设于第一腔道210的内壁,凹部和凸部相互配合,从而限制限位结构610与第一腔道210内壁的周向位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600的横截面构成十字花型的对称结构,第一腔道210的内壁包括与第二限位件600配合的凸部,当切丝300带动第二限位件600转动时,第二限位件600对第一腔道210的侧壁施加的力在圆周方向较为均匀,避免第二限位件600鞘管200施加的扭矩失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道210内壁的凹部和/或凸部沿轴向的长度大于第二限位件600沿轴向的长度,保证第二限位件600在沿轴向活动时始终与第一腔道210内壁的凹部和/或凸部保持配合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道210内壁的凹部和/或凸部沿轴向的长度是第二限位件600沿轴向的长度的5~20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道210内壁沿轴向全部设置有凹部和/或凸部,以简化对第一腔道加工工艺。
图1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五。图1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的远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六。图14是根据图12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镜用切开装置沿D-D截取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3、图12至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镜切开装置还包括与第一腔道210连通的第二腔道240,第二腔道240与第一腔道210非共线设置,旋转作用段330位于第二腔道240内。当操作部100旋转切丝300时,位于第二腔道240的旋转作用段330能够对切丝300产生扭矩,使鞘管200随其旋转。由于第二腔道240与第一腔道210非共线设置,旋转作用段330向鞘管200施加力的力臂增长,增加扭矩,使鞘管200更容易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腔道240与第一腔道210平行或成角度相交。例如,第二腔道240垂直于第一腔道210,或者,第二腔道240与第一腔道210之间的夹角为30°、45°、60°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腔道240的长度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第二腔道240的长度可以与旋转作用段330的长度相等。再例如,第二腔道240的长度可以大于旋转作用段330的长度,并且小于鞘管200的轴向长度。又例如,第二腔道240的长度与鞘管200的轴向长度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腔道240与第一腔道210平行,旋转作用段330进入第二腔道240内朝向鞘管200远端延伸(如图13所示)或者朝向鞘管200近端延伸(如图12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腔道240的侧壁形成有与第一腔道210连通的过孔250,切丝300在第一腔道210内穿过该过孔250进入第二腔道240。在一些实施例中,过孔250设置在第二腔道240的端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过孔250设置在第二腔道240的两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腔道240的内径与旋转作用段330的外径相等,使旋转作用段330与第二腔道240的内壁贴合,便于将旋转作用段330的旋转力施加到鞘管200上,提高扭矩传递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腔道240为直线型腔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腔道240为曲线型腔道。
在下文中,将再结合附图1对操作部100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部100包括牵拉部140和旋转部150。示例地,牵拉部140用于控制切丝300由远端向近端移动,使切丝300的弯曲作用段320带动鞘管200远端弯曲,当鞘管200远端弯曲后,切丝300位于鞘管200外侧的部分构成刀部,方便切割人体组织(如乳头括约肌)。示例地,旋转部150用于控制切丝300旋转,使切丝300的旋转作用段330带动鞘管200旋转,方便操作人员将前述刀部朝向待切割方位(如朝向乳头括约肌的11点钟方向)。通过单独设置牵拉部140和旋转部150,使切丝300的旋转操作和轴向移动操作分开控制,避免出现误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部150与牵拉部140相邻设置于操作部100上,例如,旋转部150与牵拉部140的近端相连,方便操作人员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部150与牵拉部140间隔设置,例如,牵拉部140设置在操作部100的近端,旋转部150设于内衬组合架11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牵拉部140包括至少一个滑块,该滑块可滑动地设于操作部100上,切丝300近端与滑块固定。当操作人员拉动滑块时,滑块带动切丝300在鞘管200内轴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部150包括旋转手环,旋转手环可转动地设于操作部100的近端,旋转手环与牵拉部140固定相连,当操作人员控制旋转手环转动时,旋转手环带动牵拉部140一起转动,牵拉部140带动切丝300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部150包括手轮(图中未示出),手轮设于内衬组合架110上,切丝300的近端穿过手轮并与手轮配合,当操作人员控制手轮转动时,手轮能够带动切丝300绕自身轴线旋转。
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镜,该内镜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内镜用切开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可能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1)切丝的弯曲作用段和旋转作用段分开设置,则切丝控制鞘管弯曲时受到的力与切丝控制鞘管旋转时受到的力能够分散在切丝的不同位置,从而避免切丝在控制鞘管弯曲和旋转时应力过于集中,防止切丝断裂或脱落。
(2)通过第一限位件限制弯曲作用段的轴向位移,但不限制弯曲作用段的周向位移,使轴向位移和周向位移分散开,防止切丝断裂和脱落。
(3)通过第一限位件限制切丝相对于第一腔道的轴向位移和周向位移,使弯曲作用段和旋转作用段相邻设置,简化整体结构。
(4)通过设置第二穿孔组来配合旋转操作段,结构简单,且能将旋转应力和弯曲应力分散开,降低切丝脱落的风险。
(5)通过设置第二腔道且第二腔道与第一腔道非共线布置,使得旋转作用段向鞘管施加力的力臂增长,增加扭矩,更容易驱动鞘管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实施例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不同,在不同的实施例里,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可以是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可能获得的有益效果。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说明书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说明书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说明书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说明书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说明书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说明书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说明书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最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原则。其他的变形也可能属于本说明书的范围。因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替代配置可视为与本说明书的教导一致。相应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本说明书明确介绍和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14)

1.一种内镜用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部;
鞘管,包括第一腔道;
切丝,所述切丝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道内,所述切丝的近端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切丝的远端包括:
切割段,所述切割段从所述鞘管的侧壁伸出于所述鞘管外;
弯曲作用段,所述弯曲作用段设于所述切割段的远端侧,所述弯曲作用段被配置为当所述操作部由远端向近端牵拉所述切丝时带动所述鞘管远端弯曲;
旋转作用段,所述旋转作用段被配置为当所述操作部旋转所述切丝时带动所述鞘管绕所述切丝近端的轴线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用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用切开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道内,所述弯曲作用段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弯曲作用段相对于所述第一腔道的轴向位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用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腔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轴向限位的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沿周向延伸的至少一个限位凹和至少一个限位凸,所述限位凹和限位凸的其中一者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外壁,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一腔道的内壁,所述限位凹和所述限位凸相互咬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用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塔状结构、锯齿状结构、螺纹状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用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至少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腔道形成周向限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用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沿其轴向构造为等截面柱体,所述第一限位件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腔道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用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道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鞘管外壁连通的第一穿孔组和至少一个第二穿孔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穿孔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穿孔组的远端侧,所述第一穿孔组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切丝从所述第一孔穿出至所述鞘管外侧构成所述切割段,所述弯曲作用段从所述第二孔穿入至所述第一腔道,所述旋转作用段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穿孔组后固定于所述第一腔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用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用切开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轴向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道内,所述旋转作用段的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旋转作用段相对于所述第一腔道的周向位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镜用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腔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周向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部和至少一个凸部,所述凹部和凸部的其中一者设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外壁,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一腔道的内壁,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相互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用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切开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腔道连通的第二腔道,所述第二腔道与所述第一腔道非共线设置,所述旋转作用段位于所述第二腔道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镜用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道与所述第一腔道平行,所述旋转作用段进入所述第二腔道内朝向所述鞘管远端延伸或者朝向所述鞘管近端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镜用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道的内径与所述旋转作用段的外径相等。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用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牵拉部和旋转部,所述牵拉部用于控制所述切丝由远端向近端移动,所述弯曲作用段带动所述鞘管远端弯曲,所述旋转部用于控制所述切丝旋转,所述旋转作用段带动所述鞘管旋转;
所述旋转部与所述牵拉部的近端相连;或者,所述旋转部与所述牵拉部间隔设置。
14.一种内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内镜用切开装置。
CN202311738136.8A 2023-12-15 2023-12-15 内镜用切开装置及内镜 Pending CN1174817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8136.8A CN117481784A (zh) 2023-12-15 2023-12-15 内镜用切开装置及内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8136.8A CN117481784A (zh) 2023-12-15 2023-12-15 内镜用切开装置及内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81784A true CN117481784A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83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38136.8A Pending CN117481784A (zh) 2023-12-15 2023-12-15 内镜用切开装置及内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8178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9232B2 (en) Arthroscopic resection device
EP2667794B1 (en) 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 with distal suction capabiilty
EP2025298B1 (en)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knife
JP4471125B2 (ja) 高周波処置具
CA2386295C (en) Angled rotary tissue cutting instrument with flexible inner member
KR102103156B1 (ko) 외과용 수술 도구 장치
US20080208194A1 (en) Double cut shaver
JP2004529689A5 (zh)
US20080188864A1 (en) Lithotripsy basket drill
JP4716939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US20230389982A1 (en) Medical device
KR20220079979A (ko) 필라멘트 절단 기기
CN113081243A (zh) 一种可视可控弯乳头切开刀
US9636131B2 (en) Surgical tool arrangement and surgical cutting accessory for use therewith
JPH10151137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117481784A (zh) 内镜用切开装置及内镜
WO2018040061A1 (zh) 一种内镜用组织切开装置
CN113229927B (zh) 一种用于微创蛛网膜囊肿造瘘术的环形切凝装置
CN115670592A (zh) 一种手术剪
US11622786B2 (en) Planar alignment for asymmetric cutting members
JP6628553B2 (ja) 内視鏡用高周波処置具
CN116019529B (zh) 介入式的切割装置
US11793600B2 (en) Retractable stylet declog mechanism
AU2020310129B2 (en) Endoscopic resection cap with built-in oscillating dissector
WO2022187307A1 (en) Guidewi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