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61397A - 微透镜基板、显示装置及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透镜基板、显示装置及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61397A
CN117461397A CN202280001409.8A CN202280001409A CN117461397A CN 117461397 A CN117461397 A CN 117461397A CN 202280001409 A CN202280001409 A CN 202280001409A CN 117461397 A CN117461397 A CN 117461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microlens
microlenses
lens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14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东飞
宋梦亚
张锋
崔钊
董立文
吕志军
孟德天
刘文渠
李禹桥
姚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461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613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微透镜基板、显示装置及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该微透镜基板包括:基底;第一透镜图案,设于所述基底的一侧,且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微透镜;第二透镜图案,设于所述第一透镜图案的一侧,且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微透镜,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两个正投影之间。本公开能够减少光线串扰现象的发生。

Description

微透镜基板、显示装置及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透镜基板、显示装置及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光学器件微型化的需求不断加大,微透镜应运而生。微透镜通常是指孔径从微米尺度到毫米尺度的透镜,当一定数量的微透镜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基底上排列,就组成了微透镜基板。微透镜基板可以实现传统光学器件不具备的光学特性,利用该特性实现一些特殊的功能,例如在显示领域,使用微透镜基板,可以实现裸眼3D。然而,采用现有的微透镜基板容易导致显示装置发生光线串扰现象。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透镜基板、显示装置及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能够减少光线串扰现象的发生。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微透镜基板,包括:
基底;
第一透镜图案,设于所述基底的一侧,且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微透镜;
第二透镜图案,设于所述第一透镜图案的一侧,且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微透镜,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 两个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两个正投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距离大于等于零且小于等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透镜之间的距离的1/4。
进一步地,所述微透镜基板还包括:
第一平坦层,覆盖所述第一微透镜的出光面,所述第一微透镜的出光面为朝外凸出的曲面,且所述第一平坦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微透镜的折射率。
进一步地,所所述第二透镜图案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层背向所述第一微透镜的一侧,所述第二微透镜的出光面背向所述第一微透镜。
进一步地,所所述微透镜基板还包括:
第二平坦层,覆盖所述第二微透镜的出光面,所述第二微透镜的出光面为朝外凸出的曲面,且所述第二平坦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微透镜的折射率。
进一步地,所所述第一微透镜的折射率为1.5-1.8;和/或
所述第二微透镜的折射率为1.5-1.8;和/或
所述第一平坦层的折射率为1.3-1.6;和/或
所述第二平坦层的折射率为1.3-1.6。
进一步地,所所述微透镜基板还包括:
透光无机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层背向所述第一微透镜的一侧,所述第二微透镜设于所述透光无机层背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所述第一平坦层的厚度为5μm-30μm;和/或
所述第一微透镜的厚度为5μm-30μm;和/或
所述第二平坦层的厚度为5μm-30μm;和/或
所述第二微透镜的厚度为5μm-30μm;和/或
所述透光无机层的厚度为250nm-350n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透镜和/或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或条形。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微透镜和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时,所述第一微透镜以及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直径为10μm-300μm;
在所述第一微透镜和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呈条形时,所述第一微透镜以及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宽度为10μm-300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透镜的材料和/或所述第二微透镜的材料包括光刻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微透镜在平行于所述基底的方向上的距离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微透镜在平行于所述基底的方向上的距离相同。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模组;
所述的微透镜基板,设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侧。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基底;
在所述基底的一侧形成第一透镜图案,所述第一透镜图案包括间隔分 布的多个第一微透镜;
在所述第一透镜图案的一侧形成第二透镜图案,所述第二透镜图案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微透镜,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两个正投影之间。
进一步地,形成第一透镜图案包括:采用第一光刻工艺形成所述第一透镜图案;
形成第二透镜图案包括:采用第二光刻工艺形成所述第二透镜图案;
其中,所述第一光刻工艺采用的掩模板与所述第二光刻工艺采用的掩模板为同一掩模板。
本公开的微透镜基板、显示装置及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第一透镜图案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微透镜,第二透镜图案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微透镜,至少一个第二微透镜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微透镜在基底上的两个正投影之间,因此,在平行于基底的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之间的间隙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微透镜之间的间隙,相当于减小了在平行于基底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微透镜之间的间隙,可以减少光线串扰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微透镜之间的间隙大于相邻的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之间的间隙,即相邻的两个第一微透镜之间的间隙较大,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相邻的透镜单元在热回流过程中相接触所导致的工艺失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微透镜基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微透镜基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第一微透镜和基底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在平行于基底的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在平行于基底的方向上的另一分布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底;2、微透镜;3、发光单元;4、红色色阻块;5、蓝色色阻块;6、绿色色阻块;7、第一透镜图案;701、第一微透镜;8、第一平坦层;9、第二透镜图案;901、第二微透镜;10、第二平坦层;11、透光无机层;12、显示模组;13、黑矩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 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该微透镜基板包括基底1以及设于基底1上的多个微透镜2。将微透镜基板设于显示面板上,可以形成立体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发光单元3以及彩膜。该彩膜包括红色色阻块4、蓝色色阻块5以及绿色色阻块6。发光单元3出射的光穿过红色色阻块4、蓝色色阻块5和绿色色阻块6后分别形成红光、蓝光和绿光。由于相邻的两个微透镜2之间存在间隙,穿过色阻块的光线会从间隙射出,容易产生串扰(例如蓝光从间隙射出与红光串扰)。为了防止串扰,如图2所示,可以在相邻微透镜2之间的间隙处设置能吸光的黑矩阵13,然而,这会导致射入黑矩阵13的光线被浪费,降低了出光效率。相关技术中还可以通过缩小基底1上的相邻微透镜2之间的间隙来防止串扰,甚至想制备出密接设置的微透镜2(即微透镜2之间的间隙为零),以极大地降低从间隙射出的光线。在微透镜基板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先在基底1上形成光刻胶层,然后对光刻胶层图案化,形成多个透镜单元,接着进行热回流工艺,以使多个透镜单元形成多个微透镜2。由于需要设置相邻微透镜2之间的间隙极小,这导致相邻透镜单元之间的间隙极小,在热回流过程中容易导致相邻透镜单元相接触,相接触的透镜单元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容易流平,进而无法形成多个微透镜2。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微透镜基板。如图3所示,该微透镜基板可以包括基底1、第一透镜图案7以及第二透镜图案9,其中:
该第一透镜图案7设于基底1的一侧。该第一透镜图案7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微透镜701。该第二透镜图案9设于第一透镜图案7的一侧。该 第二透镜图案9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微透镜901。其中,至少一个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两个正投影之间。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微透镜基板,第一透镜图案7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微透镜701,第二透镜图案9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微透镜901,至少一个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两个正投影之间,因此,在平行于基底1的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微透镜701和第二微透镜901之间的间隙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微透镜701之间的间隙,相当于减小了在平行于基底1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微透镜2之间的间隙,可以减少光线串扰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微透镜701之间的间隙大于相邻的第一微透镜701和第二微透镜901之间的间隙,即相邻的两个第一微透镜701之间的间隙较大,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相邻的透镜单元在热回流过程中相接触所导致的工艺失败的问题;另一方面,本申请也无需设置黑矩阵13,可以解决由于黑矩阵13吸收光线所导致的出光效率降低的问题。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微透镜基板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该基底1可以为刚性基底。其中,该刚性基底可以为玻璃基底或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底等。当然,该基底1还可以为柔性基底。其中,该柔性基底可以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底、PEN(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two formic acid glycol ester,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底或PI(Polyimide,聚酰亚胺)基底。需要说明的是,该基底1为透光基底。
该第一透镜图案7设于基底1的一侧。具体地,该第一透镜图案7可以设于基底1的表面。该第一透镜图案7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微透镜701。多个第一微透镜701在平行于基底1的方向上间隔分布。其中,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微透镜701可以阵列分布。该第一微透镜701可以包括相对的入光 面和出光面。该第一微透镜701的入光面可以贴合于基底1。该第一微透镜701的出光面可以为朝外凸出的曲面。该第一微透镜701的折射率可以为1.5-1.8,例如1.5、1.6、1.7、1.8等。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该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或大致的圆形,且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的直径可以为10μm-300μm,例如10μm、80μm、100μm、200μm、300μm等。在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该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呈条形,即正投影为条形正投影,且条形正投影的宽度可以为10μm-300μm,例如10μm、60μm、120μm、230μm、300μm等。其中,该条形正投影的宽度指的是条形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该第一方向与基底1平行,并与条形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垂直。此外,正投影呈条形的多个第一微透镜701可以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在本公开其它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可以呈矩形、正方形等其它形状。以第一微透镜701的出光面为朝外凸出的曲面为例,该第一微透镜701的厚度可以为5μm-30μm,例如5μm、10μm、20μm、25μm、30μm等。该第一微透镜701的厚度指的是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该第一微透镜701的材料可以包括光刻胶。进一步地,该第一微透镜701的材料为光刻胶。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微透镜基板还可以包括第一平坦层8。该第一平坦层8可以覆盖多个第一微透镜701的出光面。进一步地,该第一平坦层8可以覆盖第一微透镜701以及基底1。该第一平坦层8面向基底1的表面可以与第一微透镜701的入光面平齐。该第一平坦层8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微透镜701的厚度,当然,该第一平坦层8的厚度可以等于第一微透镜701的厚度。具体地,该第一平坦层8的厚度可以为5μm-30μm,例如5μm、8μm、15μm、20μm、30μm等。该第一平坦层8可以包括胶体材料,但本公开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以第一微透镜701的出光面为朝外凸出的曲面为例,该第一平坦层8的折射率可以小于第一微透镜701的折射率。具体地,该第一平坦层8 的折射率可以为1.3-1.6,例如1.3、1.4、1.5、1.6等。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微透镜基板还可以包括透光无机层11。该透光无机层11可以设于第一平坦层8背向基底1的表面。该透光无机层11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硅等。该透光无机层11的厚度可以为250nm-350nm,例如250nm、290nm、300nm、350nm等。
该第二透镜图案9可以设于第一透镜图案7的一侧。其中,该第二透镜图案9可以设于第一透镜图案7背向基底1的一侧,当然,该第二透镜图案9也可以设于第一透镜图案7面向基底1的一侧。以第二透镜图案9设于第一透镜图案7背向基底1的一侧为例,该第二透镜图案9可以设于上述的透光无机层11背向第一平坦层8的表面。该第二透镜图案9可以通过光刻胶回流工艺制备而成,该光刻工艺过程中采用的光刻胶可以在透光无机层11上均匀涂覆,提高了工艺质量。
该第二透镜图案9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微透镜901。多个第二微透镜901在平行于基底1的方向上间隔分布。其中,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微透镜901可以阵列分布。该第二微透镜901可以包括相对的入光面和出光面。该第二微透镜901的入光面可以贴合于透光无机层11。该第二微透镜901的出光面可以为朝外凸出的曲面。该第二微透镜901的折射率可以为1.5-1.8,例如1.5、1.6、1.7、1.8等。该第二微透镜901的折射率可以与第一微透镜701的折射率相同。进一步地,该第二微透镜901的材料可以与第一微透镜701的材料相同。该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该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可以与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同。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第一微透镜701在平行于基底1上的距离可以与相邻的两个第二微透镜901在平行于基底1上的距离相同。
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该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或大致的圆形,且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的直径可以为10μm-300μm,例如10μm、80μm、100μm、200μm、300μm 等。在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该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呈条形,即正投影为条形正投影,该条形正投影的宽度可以为10μm-300μm,例如10μm、60μm、120μm、230μm、300μm等,其中,该条形正投影的宽度指的是条形正投影在上述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此外,正投影呈条形的多个第二微透镜901可以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在本公开其它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可以呈矩形、正方形等其它形状。此外,以第一微透镜701以及第二微透镜901的正投影在基底1上均呈条形为例,该第一微透镜701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微透镜901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以第二微透镜901的出光面为朝外凸出的曲面为例,该第二微透镜901的厚度可以为5μm-30μm,例如5μm、10μm、20μm、25μm、30μm等。该第二微透镜901的厚度指的是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如图5和图6所示,至少一个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两个正投影之间。其中,多个第一微透镜701的正投影和多个第二微透镜901的正投影在基底1上交错排列。该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的距离大于等于零,即该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具体地,该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的距离大于等于零且小于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透镜701之间的距离的1/4。其中,在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的距离等于零时,该第一微透镜701和第二微透镜901在平行于基底1的方向上的间隙也为零,可以防止光线从第一微透镜701和第二微透镜901之间的间隙出射,可以进一步防止光线出现串扰。在本公开其它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可以与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微透镜701在基 底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由于第一微透镜701为凸透镜结构,其具有聚光作用,从第一微透镜701的边缘部分(该边缘部分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重合)射出的光线朝第一微透镜701的中心偏折(朝远离第二微透镜901的方向偏折),本公开只需要合理设置第二微透镜901和第一微透镜701的正投影的重合部分的尺寸,就可以使第二微透镜901不影响从第一微透镜701射出的光线。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微透镜基板还可以包括第二平坦层10。该第二平坦层10可以覆盖多个第二微透镜901的出光面。进一步地,该第二平坦层10可以覆盖第二微透镜901以及透光无机层11。该第二平坦层10面向基底1的表面可以与第二微透镜901的入光面平齐。该第二平坦层10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二微透镜901的厚度,当然,该第二平坦层10的厚度可以等于第二微透镜901的厚度。具体地,该第二平坦层10的厚度可以为5μm-30μm,例如5μm、8μm、15μm、20μm、30μm等。该第二平坦层10可以包括胶体材料,但本公开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该第二平坦层10的材料可以与第一平坦层8的材料相同,当然,也可以不同。以第二微透镜901的出光面为朝外凸出的曲面为例,该第二平坦层10的折射率可以小于第二微透镜901的折射率。具体地,该第二平坦层10的折射率可以为1.3-1.6,例如1.3、1.4、1.5、1.6等。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7所示,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模组12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微透镜基板。该微透镜基板可以设于显示模组12的出光侧。该显示模组12的视场角(FOV)较小,例如±30o、±25o等,同时,该显示模组12中的发光层与微透镜基板的距离较大,例如400μm-1000μm,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光线窜绕。进一步地,显示模组12中的发光层与微透镜基板的距离还可以为500μm-600μm。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可以在显示模组12与微透镜基板之间设置隔垫玻璃或有机胶材,以增加显示模组12与微透镜基板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加显示模组12中的发光层与微透镜基板的距离。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该微透镜基板也可以集成于 显示模组12上,例如,微透镜基板直接形成于显示模组12的彩膜基板上,本公开可以通过改变显示模组12中彩膜基板与发光层的距离来调节发光层与微透镜基板的距离。该显示模组12可以为OLED显示模组,当然,也可以为LCD显示模组等。该显示装置可以为3D显示装置等。由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包括的微透镜基板与上述微透镜基板的实施方式中的微透镜基板相同,因此,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微透镜基板。该制备方法可以包括:提供基底1;在基底1的一侧形成第一透镜图案7,第一透镜图案7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微透镜701;在第一透镜图案7的一侧形成第二透镜图案9,第二透镜图案9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微透镜901,至少一个第二微透镜90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微透镜701在基底1上的两个正投影之间。
上述的第一透镜图案7可以采用第一光刻工艺形成,具体包括:在基底1上形成第一光刻胶层;通过掩模板对第一光刻胶层进行图案化,并通过热回流工艺以形成多个第一微透镜701。上述的第二透镜图案9可以通过第二光刻工艺形成,具体包括:在透光无机层11上形成第二光刻胶层;通过掩模板对第二光刻胶层进行图案化,并通过热回流工艺以形成多个第二微透镜901。所述第一光刻工艺所采用的掩模板与所述第二光刻工艺所采用的掩模板为同一掩模板,可以减少掩模板的数量,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公开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公开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公开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5)

  1. 一种微透镜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第一透镜图案,设于所述基底的一侧,且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微透镜;
    第二透镜图案,设于所述第一透镜图案的一侧,且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微透镜,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两个正投影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透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距离大于等于零且小于等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透镜之间的距离的1/4。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透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基板还包括:
    第一平坦层,覆盖所述第一微透镜的出光面,所述第一微透镜的出光面为朝外凸出的曲面,且所述第一平坦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微透镜的折射率。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透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图案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层背向所述第一微透镜的一侧,所述第二微透镜的出光面背向所述第一微透镜。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透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基板还包括:
    第二平坦层,覆盖所述第二微透镜的出光面,所述第二微透镜的出光面为朝外凸出的曲面,且所述第二平坦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微透镜的折射率。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透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透镜的折射率为1.5-1.8;和/或
    所述第二微透镜的折射率为1.5-1.8;和/或
    所述第一平坦层的折射率为1.3-1.6;和/或
    所述第二平坦层的折射率为1.3-1.6。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透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基板还包括:
    透光无机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层背向所述第一微透镜的一侧,所述第二微透镜设于所述透光无机层背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表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透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坦层的厚度为5μm-30μm;和/或
    所述第一微透镜的厚度为5μm-30μm;和/或
    所述第二平坦层的厚度为5μm-30μm;和/或
    所述第二微透镜的厚度为5μm-30μm;和/或
    所述透光无机层的厚度为250nm-350nm。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透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透镜和/或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或条形。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透镜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微透镜和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时,所述第一微透镜以及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直径为10μm-300μm;
    在所述第一微透镜和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呈条形时,所述第一微透镜以及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宽度为10μm-300μm。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透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透镜的材料和/或所述第二微透镜的材料包括光刻胶。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透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微透镜在平行于所述基 底的方向上的距离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微透镜在平行于所述基底的方向上的距离相同。
  13.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
    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微透镜基板,设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侧。
  14. 一种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底;
    在所述基底的一侧形成第一透镜图案,所述第一透镜图案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微透镜;
    在所述第一透镜图案的一侧形成第二透镜图案,所述第二透镜图案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微透镜,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上的两个正投影之间。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一透镜图案包括:采用第一光刻工艺形成所述第一透镜图案;
    形成第二透镜图案包括:采用第二光刻工艺形成所述第二透镜图案;
    其中,所述第一光刻工艺采用的掩模板与所述第二光刻工艺采用的掩模板为同一掩模板。
CN202280001409.8A 2022-05-24 2022-05-24 微透镜基板、显示装置及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4613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4786 WO2023225868A1 (zh) 2022-05-24 2022-05-24 微透镜基板、显示装置及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61397A true CN117461397A (zh) 2024-01-26

Family

ID=88918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1409.8A Pending CN117461397A (zh) 2022-05-24 2022-05-24 微透镜基板、显示装置及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61397A (zh)
WO (1) WO202322586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3451A (ja) * 2005-06-08 2006-12-21 Seiko Epson Corp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20210077264A (ko) * 2019-12-17 2021-06-25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싱 장치
CN111276515B (zh) * 2020-02-07 2022-10-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97421A (zh) * 2022-02-14 2022-05-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5868A1 (zh)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3367B (zh) 显示面板
KR100981337B1 (ko) 조명장치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00407436C (zh) 用于含多个像素元件的显示器的透镜和导引其中光的方法
US7245335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13535100A (ja) 軸外画像ディスプレイを有する光起電デバイス
WO2022007060A1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9716197B2 (en) Backlit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cells
CN114335382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22078A1 (zh) 一种微透镜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42718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798282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451866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163700A1 (en) Lens assembl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ing device
US20230048591A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0928639B1 (ko) 서로 다른 크기로 배열된 마이크로 렌즈와 백 코팅 면을갖는 광학시트
JP2013011667A (ja) 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7461397A (zh) 微透镜基板、显示装置及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15628423A (zh) 一种大视场角微透镜车灯投影装置
CN114815291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211148968U (zh) 红外光扩散片和光学系统
CN116547569A (zh) 一种微透镜结构、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1557079B1 (ko) 마이크로 렌즈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과 마이크로 렌즈 어레이 장치 및 마이크로 렌즈 필름의 적층 모듈
CN111366997A (zh) 微透镜阵列、生物识别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JP2002303858A (ja) 液晶装置
JP200300516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