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61070A - 拼接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拼接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61070A CN117461070A CN202280000586.4A CN202280000586A CN117461070A CN 117461070 A CN117461070 A CN 117461070A CN 202280000586 A CN202280000586 A CN 202280000586A CN 117461070 A CN117461070 A CN 1174610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module
- pressing
- positioning
- section
-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Substances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8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1—Side-by-side or stacked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6—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geometrical disposition of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6—Video wall, i.e. stackable semiconductor matrix display modul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拼接显示装置,包括箱体(10)、多个显示模组(20)以及安装结构(30),安装结构(30)包括:第一定位组件(31),设置在箱体(10)朝向显示模组(20)的一侧上;第二定位组件(32,33),设置在显示模组(20)朝向箱体(10)的一侧上,其中,第一定位组件(31)与第二定位组件(32,33)在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上位置对应,且第一定位组件(31)与第二定位组件(32,33)在平行于显示模组(20)所在面的方向上接触配合,以使该显示模组(20)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显示模组(20)之间相贴合。第一定位组件(31)与第二定位组件(32,33)接触配合能够对显示模组(20)整体施加第一压紧力(F1),从而推动该显示模组(20)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显示模组(20)紧密贴合,以减小该显示模组(20)与相邻显示模组(20)之间的拼接缝,提升拼接组装良率和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接显示装置。
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包括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ni LED)和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cro LED),其中,Mini LED的尺寸约为100-300μm,Micro LED的尺寸为100μm以下。采用Mini LED/Micro LED技术的显示装置具有高亮度、高分辨率、高色彩饱和度、光电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有利于实现透明柔性显示等优点。另外,通过将多个基于Mini LED/Micro LED的显示模组无缝拼接,可以实现超大尺寸显示产品,在监控指挥、高清演播、高端影院、医疗检测、户外广告、会议会展等需要大尺寸显示领域均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多个显示模组进行拼接时,相邻的显示模组之间难以实现紧密贴合,容易出现拼接缝过大的问题,从而不利于控制拼接后相邻显示模组的灯珠之间的间距,若灯珠之间的间距过大则容易出现显示暗缝,进而影响拼接组装良率和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拼接显示装置,其通过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在平行于显示模组所在面的方向上的接触配合对显示模组的整体施加第一压紧力,利用第一压紧力推动显示模组自动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显示模组紧密贴合,从而减小显示模组与相邻的显示模组之间的拼接缝,从而解决拼接缝过大导致的容易出现显示暗缝、 影响拼接组装良率和显示效果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显示装置,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多个显示模组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
第一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上;
第二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上,其中,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在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所在面的方向上接触配合,以使该显示模组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所述显示模组之间相贴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在平行于显示模组所在面的方向上接触配合,通过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的上述接触配合能够对相应的显示模组的整体施加第一压紧力,第一压紧力平行于该显示模组所在面,通过上述第一压紧力能够推动该显示模组沿第一压紧力的方向自动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显示模组紧密贴合,从而减小该显示模组与上述相邻的显示模组之间的拼接缝,有利于控制拼接后相邻显示模组的灯珠之间的间距,进而能够避免出现显示暗缝,提升拼接组装良率和显示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配合件和压紧件,所述定位配合件具有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开设的定位孔,所述压紧件设置在所述定位配合件上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孔内,
当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定位孔后,所述压紧件位于所述定位孔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一侧壁接触配合,以使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定位孔的孔壁相贴合。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压紧件为压紧弹片,所述压紧弹片包括按压段,所述定位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所述按压段位于所述第一孔壁与所述第二孔壁之间,在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定位孔过程中,通过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按压段的接触配合使所述按压段由初始状态逐渐切换至第一按压状态,其中,
当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第一按压状态时,所述按压段与所述第一侧壁接触配合,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孔壁贴合;且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第一按压状态时所述按压段与所述第一孔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按压段与所述第一孔壁之间的最大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
第一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按压段朝向所述第二孔壁的一侧上;
第二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定位柱的所述第一侧壁上,其中,
当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第一按压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在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所在面的方向上位置对应且相互配合,以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对所述按压段与所述定位柱进行限位。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凹槽,当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第一按压状态时,所述限位凸起卡入至所述限位凹槽内以将所述按压段和所述定位柱进行卡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且所述限位凸起的表面至少在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定位孔的移动方向上呈弧状。
在一些示例中,当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第一按压状态时,所述按压段与所述第一孔壁之间具有可活动距离,通过控制相应的所述显示模组沿背离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横向移动能够带动所述定位柱向靠近所述第一孔壁的方向移动,且通过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按压段的接触配合使所 述按压段由所述第一按压状态切换至第二按压状态,其中,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第二按压状态时所述按压段与所述第一孔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第一按压状态时所述按压段与所述第一孔壁之间的最大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孔壁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按压段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定位孔的孔口处,所述按压段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孔口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按压段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当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按压段与所述第一孔壁之间的距离沿其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定位配合件还具有与所述定位孔间隔设置的固定槽,所述压紧弹片还包括固定段和中间段,所述中间段连接在所述固定段与所述按压段之间,所述固定段伸入并连接至所述固定槽内,所述中间段位于所述定位配合件朝向所述定位柱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段背离所述中间段的一端设有弯钩部,所述弯钩部嵌入所述固定槽的一侧槽壁中。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定位柱包括主体部和导向端部,所述导向端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定位配合件的一侧,所述导向端部的横截面积沿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定位孔的移动方向逐渐减小。
在一些示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箱体之间设有多个所述安装结构,多个所述安装结构沿该显示模组的周向方向布置,且各所述安装结构均靠近该显示模组的边缘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模组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磁性吸附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显示模组中,两个所述显示模组相对 的侧边上分别设有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在两个所述显示模组的拼接方向上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通过磁性吸附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均设有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均设有所述第四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上的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三侧边上的所述第四连接件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侧边上的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四侧边上的所述第四连接件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调平结构,各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箱体之间均设有多个所述调平结构,且多个所述调平结构沿该显示模组的周向方向布置,其中,所述调平结构包括:
第一调平组件,与所述箱体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相配合;
第二调平组件,与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相配合,其中,
所述第一调平组件与所述第二调平组件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位置对应且驱动配合,当由所述拼接显示装置的侧方操作所述调平结构时能够改变所述显示模组对应于该调平结构的部位与所述箱体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调平组件包括安装座和调节件,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箱体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上,所述安装座具有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开设的限位孔,所述调节件的第一端由所述安装座的侧方伸入至所述限位孔内,所述调节件的第二端外露于所述安装座;
所述第二调平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孔中且能够沿所述限位孔进行升降,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相配合,所述调节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相配合,其中,
当由所述拼接显示装置的侧方操作所述调节件的第二端时能够带动所述调节件沿其延伸方向移动,且通过所述调节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之间的配合驱动所述支撑件进行升降。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倾斜部,所述调节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接触配合,且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斜率相同;或者,
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设有第三倾斜部,所述调节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倾斜部接触配合;或者,
所述调节件的第一端设有第四倾斜部,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倾斜部接触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调平组件还包括防脱件,所述防脱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并与所述支撑件相配合,以防止所述支撑件沿远离所述调节件的方向由所述限位孔脱出。
在一些示例中,在各所述调平结构中,所述调节件为多个,多个所述调节件沿所述支撑件的周向方向布置,且各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的距离均不同。
图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拼接显示装置的A处放大透视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采用由中心至外围的拼接方式的拼接显示装置的显示模组受力状态图;
图4a至图4c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采用逐层拼接方式的拼接显示装置的显示模组受力状态图,其中,图4a至图4c分别示出了显示模组的不同受力状态的三种情况;
图5a和图5b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相邻显示模组的受力分析图,其中,图5a和图5b分别示出了相邻显示模组的不同受力状态的两种情况;
图6a至图6c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单个显示模组上多个安装结构施加第二压紧力的示意图,其中,图6a至图6b分别示出了单个显示模组上多个安装结构不同分布及施力的三种情况;
图7为图2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压紧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c为图2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压紧弹片与定位柱的配合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压紧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至图11c为图9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压紧弹片与定位柱的配合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定位柱按压压紧弹片的按压段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及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定位柱将按压段按压至第一按压状态时的受力分析及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4为图12的定位柱将按压段按压至第二按压状态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按压段处于第二按压状态时相应显示模组与相邻的显示模组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6为图13的按压段处于第一按压状态时按压段、定位柱以及定位孔的俯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定位柱与弧形按 压段的配合示意图;
图18为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定位柱、压紧板和第一磁性吸附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1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显示模组和箱体的侧边;
图20为图19的拼接显示装置的显示模组、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显示模组的底壳、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19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多个显示模组拼接后第三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吸附连接的受力状态图;
图2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显示模组和调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的调平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图25a和图25b为图23的调平结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6为图23的调平结构的多个调节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7为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调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公开的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调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调平结构的防脱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调平结构的防脱件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为了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的理解。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包括基于制造工艺而形成的配置的修改。因此,附图中例示的区具有示意性属性,并且图中所示区的形状例示了元件的区的具体形状,但并不是旨在限制性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显示装置,如图1和图19所示,拼接显示装置包括箱体10和设置在箱体10上的多个显示模组20,多个显示模组20在箱体10上进行拼接后能够得到具有一个完整显示面的显示产品。其中,显示模组20可以为基于MiniLED的显示模组,也可以为基于MicroLED的显示模组。另外,如图19和图20所示,显示模组20包括底壳21和显示基板 22,底壳21与箱体10进行连接,显示基板22设置在底壳21背离箱体10的一侧。显示基板22通常包括基底和设置在基底上的发光件,发光件位于基底背离底壳21的一侧。发光件的类型并不作限定,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多个灯珠。基底的材质同样不作限定,例如可以为PCB基底、玻璃基底等。其中,采用玻璃基底的显示模组20拼接后形成的显示产品,具有更高的显示亮度、更低的功耗以及更为细腻的显示效果,成为现如今显示产品的发展趋势。
如图1、图2、图7、图8a至图8c、图9、图10以及图11a至图11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拼接显示装置还包括安装结构30,安装结构30设置在箱体10与显示模组20之间。具体地,安装结构30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设置在箱体10朝向显示模组20的一侧上,第二定位组件设置在显示模组20朝向箱体10的一侧上。其中,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在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上位置对应,且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在平行于显示模组20所在面的方向上接触配合。通过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的上述接触配合能够对相应的显示模组20的整体施加第一压紧力F
1(如图3至图4c所示),第一压紧力F
1平行于该显示模组20所在面,通过上述第一压紧力F
1能够推动该显示模组20沿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自动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显示模组20紧密贴合,从而减小该显示模组20与上述相邻的显示模组20之间的拼接缝,有利于控制拼接后相邻显示模组20的灯珠之间的间距,进而能够避免出现显示暗缝,提升拼接组装良率和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配合关系并不作限定,可以为任何能够在平行于显示模组20所在面的方向上相互配合以对显示模组20提供第一压紧力F
1的形式。
如图1、图2、图7、图8a至图8c、图9、图10以及图11a至图11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31,定位柱31包括相对设 置的第一侧壁312和第二侧壁313。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配合件32和压紧件33,定位配合件32具有沿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开设的定位孔321,定位柱31用于伸入定位孔321内;压紧件33设置在定位配合件32上且至少部分位于定位孔321内,当定位柱31伸入定位孔321后,压紧件33位于定位孔321内的部分与定位柱31的第一侧壁312接触配合,以使定位柱31的第二侧壁313与定位孔321的孔壁相贴合。
也就是说,通过压紧件33位于定位孔321内的部分与定位柱31的第一侧壁312之间的接触配合,能够将定位柱31的第二侧壁313压紧至定位孔321的孔壁上,从而使定位柱31与定位配合件32之间相对位置固定,进而实现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的安装定位。同时,通过压紧件33与定位柱31之间的接触配合能够对相应的显示模组20的整体施加上述第一压紧力F
1,通过第一压紧力F
1推动该显示模组20沿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自动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显示模组20紧密贴合,从而减小该显示模组20与上述相邻的显示模组20之间的拼接缝。
需要注意的是,在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31,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配合件32和压紧件33,即定位柱31设置在箱体10上,定位配合件32和压紧件33设置在显示模组20上(具体设置在显示模组20的底壳21上);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配合件32和压紧件33、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31的方式,此时定位配合件32和压紧件33设置在箱体10上,定位柱31设置在显示模组20上(例如设置在显示模组20的底壳21上)。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多个显示模组20中,可以在每个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均设置上述安装结构30;也可以在一部分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设置上述安装结构30,而其余部分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不设置提供第一压紧力F
1的安装结构30。另外,单个显示模组20的整体受到的第 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并不作限定,具体可根据多个显示模组20的拼接方式、与该显示模组20相邻的其他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原则上只需要保证该显示模组20能够自动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显示模组20紧密贴合以减小两者间的拼接缝即可。优选地,在对多个显示模组20中哪些需要施加第一压紧力F
1、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如何等方式设计好后,理想状态下能够保证多个显示模组20中各显示模组20与其相邻的每一个显示模组20均能够自动紧密贴合。
下面将结合图3至图6c对多个显示模组20的不同拼接方式、显示模组20的不同受力状态、安装结构的不同数量和分布方式等多种情况进行举例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在举例说明过程中涉及到的对于“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方向的描述均指的是图中的方向,而并非实际产品在三维空间中的方向。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显示模组20中的一个为基准显示模组,其余的显示模组20围绕基准显示模组进行拼接,也就是说,此时多个显示模组20进行拼接时是由中心至外围进行拼接操作的。其中,除去基准显示模组以外的其余显示模组20围绕基准显示模组设置,这些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均朝向基准显示模组,即这些显示模组20均被朝向中心的基准显示模组进行推动。
因此,一方面,与基准显示模组相邻的显示模组20(例如图3中位于基准显示模组的上、下、左、右的四个显示模组20)能够与基准显示模组紧密贴合;另一方面,不与基准显示模组直接相邻的显示模组20(例如图3中位于基准显示模组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四个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也是朝向基准显示模组的,通过该第一压紧力F
1将显示模组20朝向基准显示模组进行推动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该显示模组20与相邻的其他显示模组20之间的紧密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基准显示模组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向上,位于基准显示模组的上、下、左、右的四个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分别沿水平/竖直方向指向基准显示模组,位于基准显示模组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四个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分别沿大致45度的倾斜方向指向基准显示模组。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基准显示模组也可以不受到第一压紧力F
1的作用。另外,围绕基准显示模组的其余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具体方向角度并不作限定,只要保证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大致朝向基准显示模组即可。
如图4a至图4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显示模组20划分为多层,其中一层为基准层,其余层由基准层的至少一侧依次进行拼接,也就是说,此时多个显示模组20进行拼接时是由上至下、由下至上或者由中间至两侧逐层进行拼接操作的。其中,除去基准层的其余层的各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均朝向基准层,即这些层的显示模组20均被朝向基准层进行推动,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多个显示模组20的层与层之间均能够紧密贴合。同样可以理解地,每层中各个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具体方向角度并不作限定,只要保证除去基准层的其余层的各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均大致朝向基准层即可。
例如,在图4a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基准层和其余层的各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均大致朝向左下方,从而在拼接完成后使全部显示模组20均被朝向左下方进行推动。
又例如,在图4b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基准层的各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均大致朝向左上方,其余层的各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均大致朝向左下方,从而在拼接完成后使基准层的各显示模组20被朝向左下方进行推动、其余层的各显示模组20被朝向左上方进行 推动、基准层的显示模组20与相邻的一层的显示模组20之间相对压紧。
再例如,在图4c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基准层的最左侧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大致朝向右上方,基准层的其他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大致朝向左上方;其余层的最左侧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大致朝向右下方,其余层的其他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大致朝向左下方。在拼接完成后,各显示模组20被朝向相应的方向进行推动,基准层的显示模组20与相邻的一层的显示模组20之间相对压紧,且基准层/其余层中最左侧的显示模组20与同层中相邻的显示模组20之间相对压紧。
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相邻的两个显示模组20各自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限定。具体地,在相邻的两个显示模组20中,各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在两者之间的拼接缝延伸方向上的分力F
1x的指向相同,这样能够使相邻的两个显示模组20在拼接缝延伸方向上具有同向的运动趋势,防止这两个显示模组20沿相反方向移动错位。另外,在相邻的两个显示模组20中,各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在两者拼接方向上的分力F
1y的指向相同或相对,这样能够保证上述两个显示模组20之间紧密贴合,防止由于第一压紧力F
1在拼接方向上的分力的指向相反导致的拼接缝过大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若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均具有分力F
1x和分力F
1y,则第一压紧力F
1的方向相对于拼接方向倾斜设置,此时通过第一压紧力F
1便能够同时实现该显示模组20与相邻的两个显示模组20(例如该显示模组20左侧和下方的显示模组20)之间的紧密贴合。若显示模组20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仅具有分力F
1x或分力F
1y,此时通过第一压紧力F
1仅能够实现该显示模组20与相邻的一个显示模组20(例如该显示模组20左侧或下方的显示模组20)之间的紧密贴合,但是此种情况下,上述对于相邻的显 示模组20的分力F
1x或分力F
1y的限定同样适用。
如图6a至图6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设有多个安装结构30,多个安装结构30沿该显示模组20的周向方向布置,且各安装结构30均靠近该显示模组20的边缘设置。各安装结构30均通过各自的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之间的配合(例如压紧件33与定位柱31之间的配合)对该显示模组20施加第二压紧力F
2,该显示模组20的整体受到的第一压紧力F
1为多个第二压紧力F
2的合力。
例如,在图6a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安装结构30为两个,两个安装结构30具体分别位于显示模组20的斜对角处,两个安装结构30对显示模组20施加的两个第二压紧力F
2的方向相同(均大致朝向左下方),这两个第二压紧力F
2的合力形成沿同方向的第一压紧力F
1。
又例如,在图6b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安装结构30为四个,四个安装结构30具体分别位于显示模组20的四个角处,四个安装结构30对显示模组20施加的四个第二压紧力F
2的方向相同(均大致朝向左下方),这四个第二压紧力F
2的合力形成沿同方向的第一压紧力F
1。
再例如,在图6c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安装结构30为四个,四个安装结构30具体分别位于显示模组20的四个角处。其中,位于上方的两个安装结构30对显示模组20施加的两个第二压紧力F
2的方向相同,即均大致朝向左侧;位于下方的两个安装结构30对显示模组20施加的两个第二压紧力F
2的方向相同,即均大致朝向下方;这四个第二压紧力F
2的合力能够形成朝向左下方的第一压紧力F
1。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各安装结构30对显示模组20施加的第二压紧力F
2的方向与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之间发生接触配合的具体情况有关。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安装结构30通过压紧件33位于定位孔321内的部分与定位柱31的第一侧壁312之间的接触配合来产生第二压紧力F
2, 此时压紧件33对定位柱31施加的作用力在平行于显示模组20所在面的方向上的分力形成第一作用力,且通过第一作用力将定位柱31压紧至定位孔321的孔壁上。若定位柱31设置在显示模组20上,定位配合件32设置在箱体10上,则该安装结构30对应的第二压紧力F
2即为第一作用力;若定位柱31设置在箱体10上,定位配合件32设置在显示模组20上,则该安装结构30对应的第二压紧力F
2为第一作用力的反作用力。
需要说明的是,当多个显示模组20拼接组装完成后,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之间相配合以对相应的显示模组20施加的第一压紧力F
1不会消失,该显示模组20在第一压紧力F
1的作用下会自动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显示模组20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多个显示模组20拼接后的模组间拼接缝的自动压紧调节。因此,可以理解地,在采用压紧件33与定位柱31相配合的实施例中,压紧件33的具体结构和采用的材料等均不作限定,可以为任何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压紧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上设有第一连接件(图中未示出),箱体10上设有第二连接件(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在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上位置对应,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磁性吸附连接,从而使显示模组20固定于箱体10上。其中,对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具体结构并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为具有磁性的部件,例如第一连接件包括磁体,磁体可以包括包含Fe、Ni和Cr中的至少一种的层或者磁体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磁铁的磁化元件,磁体可以被构造为产生磁场;第二连接件可以为能够被磁性吸附的部件,例如第二连接件包括能够被第一连接件的磁体产生的磁场吸附的金属体(例如铁块、铁片),或者第二连接件包括与第一连接件的磁体的磁极相反的磁体,第二连接件包括的上述磁体的构成方式与第一连接件的磁体的构成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也可以为具有磁性的部件,而 第一连接件为能够被磁性吸附的部件。
在相关技术中,多个显示模组在箱体上进行拼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碰,容易导致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损伤、显示模组边缘的局部灯珠发生损坏等情况,影响拼接组装良率,不利于控制生产成本。采用PCB基底的显示模组虽然边缘强度较好,但是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发现仍然会出现一定的拼接良率损失;而采用玻璃基底的显示模组在组装过程中的拼接良率损失更为严重,特别是在采用玻璃基底显示模组的直显显示产品中,玻璃基底的侧边往往需要布线,为了保证这些线路不会由于磕碰发生损坏,这就对显示模组拼接操作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显示模组与箱体之间是通过例如前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配合的磁性吸附进行连接,由于连接时沿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的瞬间磁吸力较大,更加容易发生显示模组的磕碰。
如图2、图8a至图8c、图11a至图11c以及图12和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33为压紧弹片,压紧弹片包括按压段331,按压段331位于定位孔321内。定位孔3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3211和第二孔壁3212,按压段331位于第一孔壁3211与第二孔壁3212之间。当定位柱31未与按压段331进行接触时,按压段331处于初始状态(如图8a、图11a所示),此时按压段331可以处于未发生按压变形的自然状态,当然也可以处于已受到轻微按压变形的状态,即按压段331在装配时进行了预压紧。
在定位柱31伸入定位孔321过程中,定位柱31与按压段331发生接触配合,由定位柱31与按压段331开始接触起,随着定位柱31的继续移动,定位柱31将按压段331向靠近第一孔壁3211的方向逐渐按压(如图8b、图11b、图12所示),从而使按压段331由初始状态逐渐切换至第一按压状态(如图8c、图11c、图13所示)。按压段331处于第一按压状态时按压段331与第一孔壁3211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按压段331处于初始状态时按压段331与第一孔壁3211之间的最大距离,也就是说,按压段331处于第一按压状态 时相较于处于初始状态时更靠近第一孔壁3211。实际上,在按压段331由初始状态切换至第一按压状态过程中,按压段331在定位柱31的按压下逐渐靠近第一孔壁3211。
当按压段331处于第一按压状态时,按压段331与第一侧壁312接触配合,并以此将定位柱31压紧至第二侧壁313与第二孔壁3212贴合,从而使定位柱31与定位配合件32之间相对位置固定。如图13所示,当按压段331处于第一按压状态时,按压段331对定位柱31施加的弹力F
3在平行于显示模组20所在面的方向上的分力F
3x形成第一作用力,且通过第一作用力将定位柱31压紧至第二孔壁3212上。当多个显示模组20拼接组装完成后,按压段331始终处于第一按压状态,即按压段331对定位柱31施加的弹力F
3的分力F
3x不会消失,从而实现通过由该分力F
3x最终形成的第一压紧力F
1对显示模组20的自动推动。
另外,如图12所示,在按压段331由初始状态切换至第一按压状态过程中,按压段331对定位柱31施加的弹力F
3在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上的分力F
3z形成第二作用力,且第二作用力的方向与定位柱31伸入定位孔321的移动方向相反。上述第二作用力作为拼接组装显示模组20时的阻力,能够使显示模组20拼接组装过程更加平稳,从而降低显示模组20出现磕碰的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和箱体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进行磁性吸附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磁吸力基本沿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因此,上述第二作用力能够抵消部分上述磁吸力,从而降低瞬间磁吸力过大带来的导致显示模组20出现磕碰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当按压段331处于第一按压状态时,对于此时按压段331对定位柱31施加的弹力F
3在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上的分力F
3z具有一定要求,即此时的上述分力F
3z应小于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的磁吸力,从而保证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能够通过磁吸力进行有效连接。理想状 态下,当按压段331处于第一按压状态时,分力F
3z应为零或接近零,这样便不会对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的磁吸力产生影响。
如图9、图10、图11a至图11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结构30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设置在按压段331朝向第二孔壁3212的一侧上,第二限位组件设置在定位柱31的第一侧壁312上。其中,当按压段331处于第一按压状态时,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二限位组件在平行于显示模组20所在面的方向上位置对应且相互配合,以在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上对按压段331与定位柱31进行限位。此时,一方面按压段331能够压紧定位柱31;另一方面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相互配合还能够提供沿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上的固定力,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可以完全依靠或者主要依靠该固定力进行连接固定。因此,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可以不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或者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磁吸力较小,这样不仅节省成本,也能够避免或减轻拼接组装显示模组20时的沿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的外部磁力干扰,有利于降低拼接动作难度、提高拼接组装效率,并且可避免拼接组装过程中显示模组20发生磕碰,极大地提升拼接组装良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配合关系并不作限定,可以为任何能够在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上对按压段331与定位柱31提供固定力的形式。
如图9、图10、图11a至图11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凸起34,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凹槽311,当按压段331处于第一按压状态时,限位凸起34卡入至限位凹槽311内以将按压段331和定位柱31进行卡接,从而实现在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上对按压段331与定位柱31之间的限位。
进一步地,如图9、图10、图11a至图11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 位凸起34与限位凹槽311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且限位凸起34的表面至少在定位柱31伸入定位孔321的移动方向上呈弧状。在定位柱31伸入定位孔321过程中,表面呈弧状的限位凸起34更容易进入限位凹槽311内实现卡接。优选地,限位凸起34的表面整体形成一半球面,限位凹槽311的槽壁及槽底表面整体同样形成一半球面。
需要注意的是,在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凸起34,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凹槽311,即限位凸起34设置在按压段331上,限位凹槽311设置在定位柱31上;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凹槽311、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凸起34的方式,此时限位凹槽311设置在按压段331上,限位凸起34设置在定位柱31上。
如图13至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按压段331处于第一按压状态时,多个显示模组20之间拼接完成,相邻的显示模组20之间紧密贴合。此时,按压段331与第一孔壁3211之间具有可活动距离L
1,也就是说,按压段331仍然可以继续向靠近第一孔壁3211的方向进行按压。因此,通过控制相应的显示模组20沿背离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显示模组20的方向横向移动(即在平行于该显示模组20所在面的平面内进行移动)能够带动定位柱31向靠近第一孔壁3211的方向移动,且通过定位柱31与按压段331的接触配合使按压段331由第一按压状态切换至第二按压状态。按压段331处于第二按压状态时按压段331与第一孔壁3211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按压段331处于第一按压状态时按压段331与第一孔壁3211之间的最大距离,也就是说,按压段331处于第二按压状态时相较于处于第一按压状态时更靠近第一孔壁3211。在上述过程中,该显示模组20沿背离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显示模组20的方向进行横向移动,且当按压段331处于第二按压状态时,该显示模组20横向移动的距离为预设距离L
2。其中,预设距离L
2小于等于可活动距离 L
1。
一方面,在显示模组20拆卸过程中,可以通过吸盘等工具吸附固定显示模组20后,控制显示模组20横向移动,具体可控制显示模组20沿按压段331施加的弹力F
3在平行于显示模组20所在面的方向上的分力F
3x的反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与相邻的显示模组20之间拉开预设距离L
2,从而降低拆卸维护时对显示模组20的侧边线路的损伤风险。另一方面,定位孔321的孔径大于定位柱31的外径(定位孔321的孔径大致等于定位柱31的外径与可活动距离L
1之和),更加便于将定位柱31伸入定位孔321的操作,从而提高拼接操作的便捷性。
特别地,如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柱31的第二侧壁313与定位孔321的第二孔壁3212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例如,第二侧壁313的横截面和第二孔壁3212的横截面的形状均呈弧形,且两者的曲率和基本相同;或者,第二侧壁313的横截面和第二孔壁3212的横截面的形状均呈直线形,且两者的长度基本相同或第二侧壁313的横截面的长度略小于第二孔壁3212的横截面的长度。当按压段331处于第一按压状态时,按压段331能够压紧定位柱31,且使第二侧壁313与第二孔壁3212贴合,此时定位柱31与第二孔壁3212之间为面接触,更有利于定位柱31与定位配合件32之间的固定配合。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按压段331处于第一按压状态时,定位柱31与第二孔壁3212之间也可以为线接触,例如,第二侧壁313的横截面和第二孔壁3212的横截面的形状均呈弧形,但是第二侧壁313的横截面的曲率大于第二孔壁3212的横截面的曲率,此时第二侧壁313与第二孔壁3212之间为线接触。
如图7、图8a、图9以及图11a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段331的第一端设置在定位孔321的孔口处,按压段331的第二端向远离孔口的方向延伸且按压段33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其中,“定位孔321的孔口处”包括第 一孔壁3211位于孔口附近的部位(可看作处于定位孔321内)、定位配合件32朝向定位柱31的一侧表面位于孔口附近的部位(可看作处于定位孔321外)以及定位孔321的孔口的边缘。当按压段331处于初始状态时,按压段331与第一孔壁3211之间的距离沿其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此时按压段331处于未进行按压的自然状态。当然,按压段331的结构和设置方式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任何能够实现提供弹力的按压结构。例如,如图17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按压段331整体呈弧形,该弧形的按压段33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孔壁3211上,按压段331处于初始状态时,其弧形的最高点与第二孔壁3212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柱31的外径,从而能够在定位柱31伸入定位孔321后对按压段331进行按压。
如图7至图9以及图11a至图11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配合件32还具有与定位孔321间隔设置的固定槽322,压紧弹片还包括固定段332和中间段333,中间段333连接在固定段332与按压段331之间,固定段332伸入并连接至固定槽322内,中间段333位于定位配合件32朝向定位柱31的一侧。当定位柱31对按压段331进行按压时,压紧弹片主要通过按压段331和中间段333的变形提供弹力。需要注意的是,中间段333与定位配合件32朝向定位柱31的一侧的表面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从而使两者始终处于相贴合的状态;或者,中间段333与定位配合件32朝向定位柱31的一侧的表面之间不进行连接,两者之间始终具有一定间隙;或者,中间段333与定位配合件32朝向定位柱31的一侧的表面之间不进行连接,当按压段331未被按压时,中间段333与定位配合件32的该侧表面相贴合,当按压段331被按压时,中间段333与定位配合件32的该侧表面之间会产生一定间隙。
进一步地,如图7至图9以及图11a至图11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段332背离中间段333的一端设有弯钩部334,弯钩部334嵌入固定槽322的一侧槽壁中,从而实现固定段332与固定槽322之间的固定连接。弯 钩部334的弯曲方向可以为背离按压段331的方向,也可以为朝向按压段331的方向。当然,可以理解地,压紧弹片的结构和固定方式并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压紧弹片可以为任何能够实现通过按压段331向定位柱31提供弹力的弹片结构,例如压紧弹片仅包括按压段331,通过螺丝等紧固件直接将按压段33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孔壁3211上。
如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33也可以不采用压紧弹片。具体地,压紧件33包括压紧板335和第一磁性吸附结构336。第一磁性吸附结构336为具有磁性的部件,例如第一磁性吸附结构336包括磁体,磁体可以包括包含Fe、Ni和Cr中的至少一种的层或者磁体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磁铁的磁化元件,磁体可以被构造为产生磁场;压紧板335可以为能够被磁性吸附的部件,例如压紧板335包括能够被第一磁性吸附结构336的磁体产生的磁场吸附的金属体(例如铁块、铁片),或者压紧板335包括与第一磁性吸附结构336的磁体的磁极相反的磁体,压紧板335包括的上述磁体的构成方式与第一磁性吸附结构336的磁体的构成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压紧板335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孔壁3211上,压紧板335的第二端与定位柱31接触配合,第一磁性吸附结构336内嵌于第二孔壁3212中,第一磁性吸附结构336与压紧板335之间始终存在磁吸力,从而使压紧板335朝向第二孔壁3212压紧定位柱31,并且上述磁吸力也能够最终形成推动显示模组20的第一压紧力F
1。
如图8a至图8c以及图10至图11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柱31包括主体部314和导向端部315,导向端部315设置在主体部314朝向定位配合件32的一侧,导向端部315的横截面积沿定位柱31伸入定位孔321的移动方向逐渐减小。上述导向端部315能够在定位柱31伸入定位孔321的孔口过程中进行导向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操作便捷性。此外,定位柱31还包括连接部316,连接部316用于与箱体10或底壳21进行连接,主体部314 连接于导向端部315和连接部316之间,且连接部316的外径大于主体部314的外径,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环形台阶。
如图19至图2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的两个显示模组20中,两个显示模组20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有第三连接件41和第四连接件42,第三连接件41与第四连接件42在两个显示模组20的拼接方向上位置对应,且第三连接件41与第四连接件42通过磁性吸附连接。相邻的两个显示模组20相对的侧边通过第三连接件41与第四连接件42相互作用产生的磁吸力F
4吸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相邻的显示模组20之间的进一步紧密贴合,进而避免出现两者间的拼接缝过大的问题。
其中,对于第三连接件41和第四连接件42的具体结构并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41为具有磁性的部件,例如第三连接件41包括磁体,磁体可以包括包含Fe、Ni和Cr中的至少一种的层或者磁体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磁铁的磁化元件,磁体可以被构造为产生磁场;第四连接件42可以为能够被磁性吸附的部件,例如第四连接件42包括能够被第三连接件41的磁体产生的磁场吸附的金属体(例如铁块、铁片),或者第四连接件42包括与第三连接件41的磁体的磁极相反的磁体,第四连接件42包括的上述磁体的构成方式与第三连接件41的磁体的构成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件42也可以为具有磁性的部件,而第三连接件41为能够被磁性吸附的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第三连接件41和第四连接件42是设置在底壳21的侧边上的。第三连接件41和第四连接件42的具体数量和排布方式并不作限定,只要能够保证拼接时相邻的显示模组相对的侧边上的第三连接件41与第四连接件42的位置一一对应地进行吸附即可。
如图20至图2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显示模组20呈矩形,各显示模组20的底壳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211、第二侧边212、第三侧边 213以及第四侧边214。其中,第一侧边211和第二侧边212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件41,第三侧边213和第四侧边214均设有至少一个第四连接件42。优选地,第一侧边211上的第三连接件41与第三侧边213上的第四连接件42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第二侧边212上的第三连接件41与第四侧边214上的第四连接件42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当多个显示模组20进行拼接组装时,各显示模组20按照相同的方位(例如各显示模组20的第一侧边211均位于上方)进行拼接,便能够保证相邻的显示模组20之间的第三连接件41与第四连接件42位置一一对应地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多个显示模组20的快速拼接。
在相关技术中,拼接后的多个显示模组中,如果至少两个显示模组之间的平行度相差较大,则该两个显示模组之间的段差不符合要求,这样便会影响拼接组装良率和显示效果。因此,此时便需要对显示模组的平行度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可以以箱体为基准对各显示模组的平行度进行调整。然而,调整显示模组平行度普遍的做法是将显示模组由箱体拆卸下来进行调整,此过程中可能需要对显示模组进行反复拆装,容易导致显示模组的损伤。
如图23、图24、图25a以及图25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拼接显示装置还包括调平结构50,各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均设有多个调平结构50,且多个调平结构50沿该显示模组20的周向方向布置。优选地,各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均设有四个调平结构50,四个调平结构50分别对应于该显示模组20的四个角。其中,调平结构50包括第一调平组件和第二调平组件,第一调平组件与箱体10朝向显示模组20的一侧相配合,第二调平组件与显示模组20朝向箱体10的一侧相配合。其中,第一调平组件与第二调平组件在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上位置对应且驱动配合,当由拼接显示装置的侧方操作调平结构50时能够改变显示模组20对应于该调平结构50的部位与箱体10之间的距离。在对多个调平结构50中的至少一个进行上述操作 后,便能够实现将该显示模组20相对于箱体10的平行度调整至符合要求。按照上述过程将需要调整平行度的显示模组20均调整后,便能够减小显示模组20之间的段差,从而提高拼接组装良率和显示效果。另外,由拼接显示装置的侧方便可以操作调平结构50,无需对显示模组20或箱体10进行拆卸,操作方便,且能够适用于后方操作空间不足的前维护显示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调平组件与第二调平组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配合关系并不作限定,可以为任何能够实现由拼接显示装置的侧方操作以改变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距离的形式。
如图23、图24、图25a以及图25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平组件包括安装座51和调节件52,安装座51设置在箱体10朝向显示模组20的一侧上,安装座51具有沿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开设的限位孔511,调节件52的第一端由安装座51的侧方伸入至限位孔511内,调节件52的第二端外露于安装座51。第二调平组件包括支撑件53,支撑件53设置在限位孔511中且能够沿限位孔511进行升降,支撑件53的第一端用于与显示模组20朝向箱体10的一侧相配合,调节件52的第一端与支撑件53的第二端相配合。其中,当由拼接显示装置的侧方操作调节件52的第二端时能够带动调节件52沿其延伸方向移动,且通过调节件52的第一端与支撑件53的第二端之间的配合驱动支撑件53进行升降,从而改变显示模组20对应于该调平结构50的部位与箱体10之间的距离。
如图24、图25a以及图25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53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倾斜部551,调节件5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倾斜部552,第一倾斜部551与第二倾斜部552接触配合,且第一倾斜部551与第二倾斜部552的斜率基本相同。也就是说,第一倾斜部551与第二倾斜部552的倾斜方向相同且倾斜角度基本一致。当通过工具由拼接显示装置的侧方操作调节件52的第二端时,带动调节件52沿其延伸方向进行移动。当调节件52移动至第 一倾斜部551与第二倾斜部552接触后,第一倾斜部551与第二倾斜部552之间基本为面接触,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配合可靠性。随着调节件52的移动,第一倾斜部551与第二倾斜部552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而调节件52的高度(即调节件52在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基本不变,这就能够驱动支撑件53沿着限位孔511进行升降。其中,优选地,第一倾斜部551为设置于支撑件53的第二端的锥形面,第二倾斜部552为设置于调节件52的第一端的锥形面,调节件52与安装座5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通过工具转动调节件52便能够带动调节件52沿其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在图25a和图25b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调节件52沿图中的朝左方向进行移动。调节件52由于其穿设在安装座51的侧方限位孔中,调节件52在显示模组20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又由于支撑件53被限制在限位孔511内,支撑件53的第一倾斜部551与调节件52第二倾斜部552接触配合,随着调节件52朝左方向移动,支撑件53被逐渐顶起,并通过支撑件53的第一端顶住显示模组20以带动显示模组20上升,从而调整显示模组20该部位与箱体10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件52驱动支撑件53下降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件52的第一端与支撑件53的第二端之间的配合方式并不限于此。如图2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53的第二端设有第三倾斜部553,调节件52的第一端不设置倾斜结构,调节件52的第一端直接与第三倾斜部553接触配合,此时调节件52的第一端与第三倾斜部553为线接触或点接触。上述调节件52的第一端与第三倾斜部553接触配合的方式,也能够通过在调节件52移动时调节件52的第一端与第三倾斜部553接触位置的变化来实现驱动支撑件5升降。如图28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52的第一端设有第四倾斜部554,支撑件53的第二端不设置倾斜结构,支撑件53的第二端直接与第四倾斜部554接触配合,此时支撑件53的 第二端与第四倾斜部554为线接触或点接触。上述支撑件53的第二端与第四倾斜部554接触配合的方式,也能够通过在调节件52移动时支撑件53的第二端与第四倾斜部554接触位置的变化来实现驱动支撑件53升降。
进一步地,如图29和图3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平组件还包括防脱件,防脱件设置在安装座51上并与支撑件53相配合,以对支撑件53始终施加第三作用力F
5,且第三作用力F
5的方向由支撑件53的第一端指向其第二端,通过第三作用力F
5能够防止支撑件53沿远离调节件52的方向由限位孔511脱出。其中,防脱件的具体结构并不作限定,可以为任何能够实现防止支撑件53脱出的结构。
例如,在图29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防脱件包括第二磁性吸附结构541。第二磁性吸附结构541为具有磁性的部件,例如第二磁性吸附结构541包括磁体,磁体可以包括包含Fe、Ni和Cr中的至少一种的层或者磁体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磁铁的磁化元件,磁体可以被构造为产生磁场;支撑件53可以为能够被磁性吸附的部件,例如支撑件53包括能够被第二磁性吸附结构541的磁体产生的磁场吸附的金属体(例如铁块、铁片),或者支撑件53包括与第二磁性吸附结构541的磁体的磁极相反的磁体,支撑件53包括的上述磁体的构成方式与第二磁性吸附结构541的磁体的构成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541位于支撑件53的下方,第二磁性吸附结构541与支撑件53之间始终存在磁吸力,该磁吸力形成第三作用力F
5。又例如,在图30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防脱件包括预压紧弹簧542,预压紧弹簧542的一端连接于限位孔511的孔壁中,另一端连接于支撑件53上,通过预压紧弹簧542能够向支撑件53提供向下的压力或拉力,该压力或拉力形成第三作用力F
5。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调平组件包括安装座51和调节件52,第二调平组件包括支撑件53,即安装座51设置在箱体10 上,当驱动支撑件53进行升降后支撑件53与显示模组20相配合,以调整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的距离;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第一调平组件包括支撑件53、第二调平组件包括安装座51和调节件52的方式,此时安装座51设置在显示模组20上,当驱动支撑件53进行升降后支撑件53与箱体10相配合,以调整显示模组20与箱体10之间的距离。
如图24和图2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各调平结构50中,调节件52为多个,多个调节件52沿支撑件53的周向方向布置,且各调节件52与显示模组20之间的距离均不同,即各调节件52相对于箱体10的高度不同。优选地,调节件52可以为四个,四个调节件52分别位于支撑件53的四周。上述多个调节件52的设置能够允许从拼接显示装置的不同侧面进行调整操作,更加灵活,并且多个调节件52相对于箱体10的高度不同,在由侧方通过工具调整其中一个调节件52时,其他调节件52也不会产生阻挡干涉,调节操作更为方便。另外,多个调平结构50在平行于显示模组20所在面的平面内,也可以进行错位设置,从而进一步便于提高调节操作的便捷性。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 一种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多个显示模组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上;第二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上,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在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所在面的方向上接触配合,以使该显示模组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所述显示模组之间相贴合。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配合件和压紧件,所述定位配合件具有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开设的定位孔,所述压紧件设置在所述定位配合件上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孔内,当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定位孔后,所述压紧件位于所述定位孔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一侧壁接触配合,以使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定位孔的孔壁相贴合。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为压紧弹片,所述压紧弹片包括按压段,所述定位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所述按压段位于所述第一孔壁与所述第二孔壁之间,在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定位孔过程中,通过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按压段的接触配合使所述按压段由初始状态逐渐切换至第一按压状态,其中,当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第一按压状态时,所述按压段与所述第一侧壁接 触配合,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孔壁贴合;且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第一按压状态时所述按压段与所述第一孔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按压段与所述第一孔壁之间的最大距离。
-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按压段朝向所述第二孔壁的一侧上;第二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定位柱的所述第一侧壁上,其中,当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第一按压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在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所在面的方向上位置对应且相互配合,以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对所述按压段与所述定位柱进行限位。
-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凹槽,当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第一按压状态时,所述限位凸起卡入至所述限位凹槽内以将所述按压段和所述定位柱进行卡接。
-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且所述限位凸起的表面至少在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定位孔的移动方向上呈弧状。
- 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第一按压状态时,所述按压段与所述第一孔壁之间具有可活动距离,通过控制相应的所述显示模组沿背离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横向移动能够带动所述定位柱向靠近所述第一孔壁的方向移动,且通过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按压段的接触配合使所述按压段由所述第一按压状态切换至第二按压状态,其中,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第二按压状态时 所述按压段与所述第一孔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第一按压状态时所述按压段与所述第一孔壁之间的最大距离。
- 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孔壁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 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段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定位孔的孔口处,所述按压段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孔口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按压段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当所述按压段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按压段与所述第一孔壁之间的距离沿其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配合件还具有与所述定位孔间隔设置的固定槽,所述压紧弹片还包括固定段和中间段,所述中间段连接在所述固定段与所述按压段之间,所述固定段伸入并连接至所述固定槽内,所述中间段位于所述定位配合件朝向所述定位柱的一侧。
-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背离所述中间段的一端设有弯钩部,所述弯钩部嵌入所述固定槽的一侧槽壁中。
- 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包括主体部和导向端部,所述导向端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定位配合件的一侧,所述导向端部的横截面积沿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定位孔的移动方向逐渐减小。
-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箱体之间设有多个所述安装结构,多个所述安装结构沿该显示模组的周向方向布置,且各所述安装结构均靠近该显示模组的边缘设置。
-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磁性吸附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显示模组中,两个所述显示模组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有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在两个所述显示模组的拼接方向上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通过磁性吸附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均设有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均设有所述第四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上的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三侧边上的所述第四连接件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侧边上的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四侧边上的所述第四连接件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平结构,各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箱体之间均设有多个所述调平结构,且多个所述调平结构沿该显示模组的周向方向布置,其中,所述调平结构包括:第一调平组件,与所述箱体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相配合;第二调平组件,与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相配合,其中,所述第一调平组件与所述第二调平组件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位置对应且驱动配合,当由所述拼接显示装置的侧方操作所述调平结构时能够改变所述显示模组对应于该调平结构的部位与所述箱体之间的距离。
-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平组件包括安装座和调节件,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箱体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上,所述安装座具有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开设的限位孔,所述调节件的第一端由所述安装座的侧方伸入至所述限位孔内,所述调节件的第二端外露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调平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孔中且能够沿所述限位孔进行升降,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相配合,所述调节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相配合,其中,当由所述拼接显示装置的侧方操作所述调节件的第二端时能够带动所述调节件沿其延伸方向移动,且通过所述调节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之间的配合驱动所述支撑件进行升降。
-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倾斜部,所述调节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接触配合,且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斜率相同;或者,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设有第三倾斜部,所述调节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倾斜部接触配合;或者,所述调节件的第一端设有第四倾斜部,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 倾斜部接触配合。
-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平组件还包括防脱件,所述防脱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并与所述支撑件相配合,以防止所述支撑件沿远离所述调节件的方向由所述限位孔脱出。
- 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调平结构中,所述调节件为多个,多个所述调节件沿所述支撑件的周向方向布置,且各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的距离均不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2/083588 WO2023184134A1 (zh) | 2022-03-29 | 2022-03-29 | 拼接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61070A true CN117461070A (zh) | 2024-01-26 |
Family
ID=8819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00586.4A Pending CN117461070A (zh) | 2022-03-29 | 2022-03-29 | 拼接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314944A1 (zh) |
CN (1) | CN117461070A (zh) |
WO (1) | WO2023184134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87494B1 (fr) * | 1992-02-18 | 1996-10-25 | Thomson Tubes Electroniques | Ecran matriciel notamment de grandes dimensions et procede pour la realisation d'un tel ecran matriciel. |
CN204560074U (zh) * | 2015-04-13 | 2015-08-12 |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箱体拼装微调机构及led显示屏 |
CN205722646U (zh) * | 2016-06-07 | 2016-11-23 | 深圳市雷迪奥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 超轻组合式led显示屏 |
CN107116500B (zh) * | 2017-04-11 | 2023-04-07 | 深圳市雷迪奥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 调平装置、便于调平的显示装置 |
CN207182829U (zh) * | 2017-09-14 | 2018-04-03 | 惠州市德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led显示屏的连接结构 |
CN207975393U (zh) * | 2017-09-26 | 2018-10-16 | 深圳市雷凌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锁具及拼接屏 |
CN108898969B (zh) * | 2018-08-27 | 2024-01-30 | 利亚德电视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屏 |
CN108986679A (zh) * | 2018-09-21 | 2018-12-11 | 惠州市艾比森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拼接结构及显示屏 |
CN109854585A (zh) * | 2018-12-09 | 2019-06-07 | 深圳市雷凌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锁具及拼接屏 |
CN112211882B (zh) * | 2019-07-12 | 2022-04-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拼接显示屏的调整装置及拼接显示屏调整系统 |
CN110504558A (zh) * | 2019-07-17 | 2019-11-26 | 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 | 一种灯座 |
CN111306149B (zh) * | 2019-10-16 | 2021-11-09 |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拼接屏的拼接组件及拼接屏 |
-
2022
- 2022-03-29 US US18/027,905 patent/US2024031494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3-29 CN CN202280000586.4A patent/CN117461070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3-29 WO PCT/CN2022/083588 patent/WO202318413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314944A1 (en) | 2024-09-19 |
WO2023184134A1 (zh) | 2023-1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61915B1 (ko) | 모자이크된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을 생성하는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모자이크 시스템 | |
EP3059725B1 (en) | Mechanism for mounting led modules | |
KR101895522B1 (ko) | 타일링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제작하는 타일링장치 | |
US12078285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EP3182194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0537217B (zh) | 用于横幅显示器的安装结构 | |
CN213750592U (zh) | Led背光组件及led显示模组 | |
US11746963B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KR20200144709A (ko) | 높이조절식 엘이디 디스플레이장치 | |
CN117461070A (zh) | 拼接显示装置 | |
US20240251512A1 (en) | Assembly for display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spliced display apparatus | |
KR20190072197A (ko) | 타일링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제작하는 타일링장치 | |
CN111107719B (zh) | Led箱体及led显示屏 | |
CN216487111U (zh) | Led显示组件及led显示装置 | |
CN107591098B (zh) | 一种led显示屏节能集成模块结构 | |
CN210955960U (zh) | 具有弧度的显示屏模组以及拼接屏 | |
CN114126243A (zh) | 一种可触控的led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 | |
CN214945508U (zh) | 一种led显示屏模组弹起复位装置、显示屏模组和显示屏 | |
JP2021158100A (ja) | 灯具および照明装置 | |
CN115294882B (zh) | 显示模组和拼接显示装置 | |
CN209803553U (zh) | 一种抗光硬屏 | |
WO2024044945A1 (zh) | 显示模组的组装件、显示模组、拼接显示装置 | |
KR20190072199A (ko) | 타일링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제작하는 타일링장치 | |
CN209213332U (zh) | 一种轴向调节装置及led显示屏 | |
EP4447028A1 (en) | Tiled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