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60901A - 盘式制动器及垫弹簧 - Google Patents

盘式制动器及垫弹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60901A
CN117460901A CN202280041429.8A CN202280041429A CN117460901A CN 117460901 A CN117460901 A CN 117460901A CN 202280041429 A CN202280041429 A CN 202280041429A CN 117460901 A CN117460901 A CN 117460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rtion
disk
pad
disc
cali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14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野目葵
野口祥一
林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460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609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4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 F16D55/22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 F16D55/226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is moved axially, e.g.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7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 F16D65/0972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transmitting brake reaction force, e.g. elements interposed between torque support plate and p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盘式制动器及垫弹簧。该盘式制动器具有:安装部件,其固定在车辆的非旋转部,跨越盘的外周侧而设置;卡钳,其在所述盘的轴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一对摩擦垫,其在所述安装部件上可移动地设置,通过所述卡钳按压在按压盘的两面上;一对垫弹簧,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所述一对垫弹簧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支承所述摩擦垫的垫支承部、和抑制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以及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抑制部。

Description

盘式制动器及垫弹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式制动器及垫弹簧。
本申请基于2021年6月11日向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21-097826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公开了通过以保持器弹性支承卡钳体的反作用力爪,抑制在车辆行驶时或制动时卡钳体晃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271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的盘式制动器中,安装在卡钳支架上的保持器弹性支承卡钳体的反作用力爪的中央。因此,存在施加在保持器上的负荷变大,降低保持器的耐久性、进而盘式制动器的耐久性降低的危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耐久性降低的盘式制动器及垫弹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式的盘式制动器具有:安装部件,其固定在车辆的非旋转部上,并跨越盘的外周侧而设置;卡钳,其在所述盘的轴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一对摩擦垫,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并通过所述卡钳按压在所述盘的两面;一对垫弹簧,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所述一对垫弹簧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垫支承部和抑制部,所述垫支承部支承所述摩擦垫,所述抑制部抑制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
本发明第二方式的盘式制动器具有:安装部件,其固定在车辆的非旋转部上,并跨越盘的外周侧而设置;卡钳,其在所述盘的轴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一对摩擦垫,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并通过所述卡钳按压在所述盘的两面;第一抑制部件,其在所述摩擦垫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上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并抑制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第二抑制部件,其在所述摩擦垫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上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并抑制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
本发明第三方式的垫弹簧,在具有安装部件、卡钳以及一对摩擦垫的盘式制动器中设于所述安装部件上,所述安装部件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并跨越盘的外周侧而设置,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轴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所述一对摩擦垫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通过所述卡钳按压在所述盘的两面,其中,具有:垫支承部,其支承所述摩擦垫;抑制部,其抑制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方式,能够抑制耐久性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垫弹簧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垫弹簧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垫弹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用于汽车等车辆,其对车辆施加制动力。盘式制动器10具体而言是四轮汽车的制动用的制动器。盘式制动器10通过停止与省略图示的车轮一起旋转的圆板状的盘11的旋转而对车辆进行制动。
如图1所示,盘式制动器10具备安装部件20、卡钳21、一对第一销套22及第二销套23。另外,盘式制动器10具有一对第一垫弹簧24(垫弹簧,例如第一垫弹簧,例如第一抑制部件)和第二垫弹簧25(垫弹簧,例如第二垫弹簧,例如第二抑制部件)。另外,盘式制动器10具有一对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
以下,将盘11的中心轴线称为盘轴线。另外,将盘轴线的延伸方向称为盘轴向。将盘式制动器10内的盘11的径向称为盘径向。将盘式制动器10内的盘11的旋转方向即周向称为盘旋转方向。将盘径向上的盘11的中心侧称为盘径向内侧。将盘径向上的与盘11的中心相反的一侧称为盘径向外侧。将盘式制动器10内的盘旋转方向的长度的中央侧称为盘旋转方向内侧。将盘式制动器10内的与盘旋转方向的长度的中央相反的一侧称为盘式旋转方向外侧。将通过盘轴线、安装部件20及卡钳21的盘旋转方向的中央而沿着盘径向的线称为径向基准线。该径向基准线与盘轴线正交。将包含该径向基准线和盘轴线的平面称为径向基准面。将设有该盘式制动器10的车辆在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称为外侧。将设有该盘式制动器10的车辆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称为内侧。将盘11的第一旋转方向上的盘式制动器10内的盘11的旋转方向的一端侧称为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将在盘11的相同的第一旋转方向上的盘式制动器10内的盘11的旋转方向的另一端侧称为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
如图2及图3所示,安装部件20跨越盘11的外周侧设置在车辆上。安装部件20在该状态下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安装部件20具有内侧配置部31、外侧配置部32、将它们连结的一对第一连结部33及第二连结部34。安装部件20为以径向基准面为基准的大致镜面对称的形状。换言之,径向基准面通过安装部件20的盘旋转方向的中央位置。
如图1所示,盘11具有盘轴向上的一方的第一制动面11a和盘轴向上的另一方的第二制动面11b。第一制动面11a配置在盘11的内侧。第二制动面11b配置在盘11的外侧。
内侧配置部31相对于盘11配置在盘轴向的一侧,并安装在车辆的非旋转部上。在此,安装有安装部件20的车辆的非旋转部相对于盘11配置在内侧。因此,安装在该非旋转部分上的内侧配置部31也相对于盘11配置在内侧。如图2所示,内侧配置部31与盘11的第一制动面11a相对。内侧配置部31可移动地支承第一摩擦垫26。第一摩擦垫26相对于盘11配置在内侧。第一摩擦垫26与盘11的第一制动面11a相对配置。
如图3所示,外侧配置部32相对于盘11配置在盘轴向的另一侧。外侧配置部32相对于盘11配置在外侧。外侧配置部32与盘11的第二制动面11b相对。外侧配置部32可移动地支承第二摩擦垫27。第二摩擦垫27相对于盘11配置在外侧。第二摩擦垫27与盘11的第二制动面11b相对配置。
第一连结部33和第二连结部34沿盘轴向延伸,在盘轴向上跨越盘11的外周侧而设置。第一连结部33将内侧配置部31及外侧配置部32的位于盘径向外侧且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端部彼此连结。第二连结部34将内侧配置部31及外侧配置部32的位于盘径向的外侧且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端部彼此连结。
如图2所示,内侧配置部31具备:具有螺纹孔41的第一固定部42、具有螺纹孔43的第二固定部44、连接第一固定部42和第二固定部44的主梁45。另外,内侧配置部31具有从第一固定部42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46和从第二固定部44延伸出的第二连接部47。第一固定部42、第二固定部44、主梁45、第一连接部46以及第二连接部47都相对于盘11配置在内侧,都与盘11的第一制动面11a相对。
第一固定部42设置在内侧配置部31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端部。第二固定部44设置在内侧配置部31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端部。主梁45沿盘旋转方向延伸。螺纹孔41沿盘轴向穿设在第一固定部42上。螺纹孔43沿盘轴向穿设在第二固定部44上。安装部件20在第一固定部42及第二固定部44与车辆的非旋转部分即省略图示的安装部碰触的状态下,通过与螺纹孔41、43拧合的螺栓安装在该安装部上。固定在车辆的非旋转部上的第一固定部42及第二固定部44相互使盘轴向的位置对齐。在该状态下,主梁45使第一固定部42及第二固定部44与盘轴向的位置重合。
第一连接部46使第一固定部42与盘轴向的位置重合,从第一固定部42向盘径向外侧延伸。第二连接部47使第二固定部44与盘轴向的位置重合,从第二固定部44向盘径向外侧延伸。第一连接部46配置在比第二连接部47更靠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
第一连结部33从第一连接部46的盘径向外侧的端部跨越比盘11的外周面更靠盘径向外侧,朝向外侧沿盘轴向延伸。第二连结部34从第二连接部47的盘径向外侧的端部跨越比盘11的外周面更靠盘径向外侧,如图1所示,沿盘轴向向外侧延伸。第一连结部33及第二连结部34都是跨越安装部件20中的盘11的外周侧的部位。
如图4所示,在第一连结部33形成有第一销插入孔48。第一销插入孔48沿盘轴向延伸。第一销插入孔48从第一连结部33的内侧端面形成到第一连结部33内的中途位置。如图5所示,在第二连结部34形成有第二销插入孔49。第二销插入孔与第一销插入孔48相同,沿着盘轴向延伸,从第二连结部34的内侧端面形成到第二连结部34内的中途位置。
如图3所示,外侧配置部32具有从第一连结部33延伸出的第三连接部51、从第二连结部34延伸出的第四连接部52、以及连结第三连接部51及第四连接部52的外梁53。第三连接部51、第四连接部52以及外梁53都相对于盘11配置在外侧,都与盘11的第二制动面11b相对。
第三连接部51从第一连结部33的盘轴向的外侧的端部向盘径向内侧延伸。第四连接部52从第二连结部34的盘轴向的外侧的端部向盘径向内侧延伸。第三连接部51配置在比第四连接部52更靠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外梁53将第三连接部51的盘径向内侧的端部和第四连接部52的盘径向内侧的端部连结。外梁53在盘旋转方向上延伸。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部46、第二连接部47、第三连接部51及第四连接部52在各自的盘旋转方向内侧具有相同形状的卡合部60。第一连接部46的卡合部60和第二连接部47的卡合部60配置成镜面对称状。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部60和第四连接部52的卡合部60配置成镜面对称状。
以图4所示的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部60为例说明卡合部60。卡合部60从盘径向内侧依次具有第一面部61、第二面部62、第三面部63、第四面部64、第五面部65、第六面部66、第七面部67、第八面部68、第九面部69、第十面部70。第一面部61、第二面部62、第三面部63、第四面部64、第五面部65、第六面部66、第七面部67、第八面部68、第九面部69和第十面部70都沿盘轴向扩展。
第一面部61为平面状,与径向基准面平行地扩展。
第二面部62为平面状,从第一面部61的盘径向外侧的端缘部向盘径向外侧且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
第三面部63为平面状,从第二面部62的盘径向外侧的端缘部向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第三面部63垂直于径向基准面扩展。
第四面部64为平面状,从第三面部63的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端缘部向盘径向外侧延伸。第四面部64平行于径向基准面扩展。
第五面部65为平面状,从第四面部64的盘径向外侧的端缘部向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第五面部65垂直于径向基准面扩展。
第六面部66为平面状,从第五面部65的盘旋转方向内侧的端缘部相对于第五面部65倾斜地延伸。第六面部66以越远离第五面部65,在盘径向上越远离第三面部63且位于盘旋转方向内侧的方式从第五面部65延伸。
第七面部67为平面状,从第六面部66的盘旋转方向内侧的端缘部向盘径向外侧延伸。第七面部67平行于径向基准面扩展。
第八面部68为平面状,从第七面部67的盘径向外侧的端缘部向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第八面部68垂直于径向基准面扩展。
第九面部69为弯曲面状,从第八面部68的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端缘部向盘径向外侧且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
第十面部70为平面状,从第九面部69的盘径向外侧的端缘部向盘径向外侧延伸。第十面部70平行于径向基准面扩展。
连续的第二面部62、第三面部63、第四面部64、第五面部65和第六面部66构成比第一面部61和第七面部67更向盘旋转方向外侧凹陷的卡合凹部75。第七面部67和第八面部68在彼此的边界位置形成有角部76。
如图5所示,第四连接部52的卡合部60都与图4所示的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部60相同,具有第一面部61、第二面部62、第三面部63、第四面部64、第五面部65、第六面部66、第七面部67、第八面部68、第九面部69、第十面部70、卡合凹部75和角部76。
图4所示的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凹部75及图5所示的第四连接部52的卡合凹部75在盘旋转方向上相互相对,在盘旋转方向上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凹陷。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凹部75和第四连接部52的卡合凹部75将盘轴向的位置对齐,也将盘径向的位置对齐。第三连接部51的角部76和第四连接部52的角部76将盘轴向的位置对齐,也将盘径向的位置对齐。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凹部75在盘轴向上贯通第三连接部51。第四连接部52的卡合凹部75在盘轴向上贯通第四连接部52。
与第三连接部51及第四连接部52同样,图2所示的第一连接部46的卡合凹部75及第二连接部47的省略图示的卡合凹部在盘旋转方向上相互相对,在盘旋转方向上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凹陷。与第三连接部51及第四连接部52同样,第一连接部46的卡合凹部75及第二连接部47的省略图示的卡合凹部将盘轴向的位置对齐,也将盘径向的位置对齐。与第三连接部51和第四连接部52同样,第一连接部46的省略图示的角部和第二连接部47的省略图示的角部将盘轴向的位置对齐,也将盘径向的位置对齐。与第三连接部51和第四连接部52同样,第一连接部46的卡合凹部75在盘轴向上贯通第一连接部46。与第三连接部51和第四连接部52同样,第二连接部47的省略图示的卡合凹部在盘轴向上贯通第二连接部47。
图3所示的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凹部75与图2所示的第一连接部46的卡合凹部75将盘径向的位置对齐,也将盘旋转方向的位置对齐。图3所示的第四连接部52的卡合凹部75与第二连接部47的省略图示的卡合凹部将盘径向的位置对齐,也将盘旋转方向的位置对齐。
安装部件20的内侧配置部31由图2所示的设置在第一连接部46上的卡合凹部75和设置在第二连接部47上的省略图示的卡合凹部支承第一摩擦垫26。另外,安装部件20的外侧配置部32由图3所示的设置在第三连接部51上的卡合凹部75和设置在第四连接部52上的卡合凹部75支承第二摩擦垫27。安装部件20的图2所示的第一固定部42、第一连接部46、第一连结部33以及第三连接部51配置在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安装部件20的第二固定部44、第二连接部47、第二连结部34以及图3所示的第四连接部52配置在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
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都一体地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是相同形状的共同部件。第一垫弹簧24安装在安装部件20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此时,一个第一垫弹簧24均跨越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第一连接部46和第三连接部51两者而安装。第二垫弹簧25安装在安装部件20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此时,一个第二垫弹簧25均跨越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图7所示的第二连接部47和图3所示的第四连接部52两者而安装。即,在一个安装部件20上安装有两个第一垫弹簧24及第二垫弹簧25。这些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弹性地支承图2所示的第一摩擦垫26和图3所示的第二摩擦垫27。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引导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在盘轴向上的移动。
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是相同形状的共同部件。在此,以第一垫弹簧24为例,基于图6进行说明。图6表示组装在安装部件20上之前的自然状态的第一垫弹簧24。
第一垫弹簧24呈镜面对称的形状。第一垫弹簧24由一定厚度的一片金属制板材通过冲压成型而形成。第一垫弹簧24具有一对垫支承部101和连接这些垫支承部101的抑制部102。第一垫弹簧24的一对垫支承部101相对于盘11配置在盘轴向的两侧,抑制部102相对于盘11配置在盘径向的外侧。换言之,第一垫弹簧24在一对垫支承部101之间配置有盘11。
在一个第一垫弹簧24中,一对垫支承部101呈镜面对称的形状。因此,对一方的垫支承部101进行说明。
垫支承部101具有外端板部110、外侧板部111、外侧支承板部112、壁板部113、延伸板部114、内侧板部115和内端板部116。外端板部110、外侧板部111、外侧支承板部112、壁板部113、延伸板部114、内侧板部115及内端板部116均为平板状。
外端板部110在垫支承部101中位于抑制部102侧的端部。
外侧板部111从外端板部110的与抑制部102相反侧的端缘部相对于外端板部110呈钝角地向与抑制部102相反侧延伸。
外侧支承板部112从外侧板部111的与外端板部110相反侧的端缘部向外侧板部111垂直地延伸。外侧支承板部112在外侧板部111的厚度方向上从外侧板部111向与外端板部110相同的一侧延伸。
壁板部113从外侧支承板部112的与外侧板部111相反侧的端缘部与外侧支承板部112垂直地延伸。壁板部113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从外侧支承板部112向与外侧板部111相反的一侧延伸。
延伸板部114从壁板部113的与外侧支承板部112相反侧的端缘部相对于壁板部113呈锐角延伸。延伸板部114在壁板部113的厚度方向上从壁板部113向与外侧支承板部112相同的一侧延伸。
内侧板部115从延伸板部114的与壁板部113相反侧的端缘部相对于延伸板部114呈钝角延伸。内侧板部115在延伸板部114的厚度方向上从延伸板部114向与壁板部113相反的一侧延伸。
内端板部116从内侧板部115的与延伸板部114相反侧的端缘部相对于内侧板部115呈钝角延伸。内端板部116在内侧板部115的厚度方向上从内侧板部115向与延伸板部114相同的一侧延伸。
外端板部110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从外侧板部111向与外侧支承板部112相反的一侧延伸。
外端板部110与外侧板部111的交界线、外侧板部111与外侧支承板部112的交界线、外侧支承板部112与壁板部113的交界线、壁板部113与延伸板部114的交界线、延伸板部114与内侧板部115的交界线、内侧板部115与内端板部116的交界线是平行的。外侧板部111和壁板部113以相互平行的方式扩展。延伸板部114以越远离壁板部113越接近外侧支承板部112的方式相对于外侧支承板部112倾斜扩展。换言之,外侧支承板部112及延伸板部114越远离壁板部113,间隔越窄。
连续的外侧支承板部112、壁板部113和延伸板部114作为整体呈凹状连结而构成导向凹部118。导向凹部118具有卡合爪119。卡合爪119从壁板部113突出到比延伸板部114更靠外侧支承板部112的相反侧。卡合爪119相对于壁板部113呈钝角而从壁板部113突出。卡合爪119在壁板部113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壁板部113向与延伸板部114相同的一侧突出。
垫支承部101具有弹簧板部120。弹簧板部120从该垫支承部101的延伸板部114的与其他垫支承部101相反侧的端缘部向与其他垫支承部101相反侧延伸后,向外侧支承板部112侧折回,向其他垫支承部101侧延伸。弹簧板部120相对于其基端侧的延伸板部114位于外侧支承板部112侧。
弹簧板部120具有卷曲板部122和内侧支承板部123。卷曲板部122呈圆筒状地弯曲。在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中,卷曲板部122从延伸板部114的与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相反侧的端缘部延伸。在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中,卷曲板部122从延伸板部114向在延伸板部114的厚度方向上远离外侧支承板部112且远离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的方向延伸。之后,卷曲板部122在延伸板部114的厚度方向上向接近外侧支承板部112且远离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的方向延伸。
在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中,内侧支承板部123从卷曲板部122的与延伸板部114连续的端缘部相反侧的端缘部向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的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在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中,内侧支承板部123以越靠近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在延伸板部114的厚度方向上越远离延伸板部114的方式从卷曲板部122延伸。弹簧板部120主要在卷曲板部122发生弹性变形。
垫支承部101具有突片部131。突片部131从内侧支承板部123的壁板部113侧的缘部向延伸板部114侧弯折。突片部131相对于内侧支承板部123大致垂直地弯折。突片部131在内侧支承板部123的延伸方向上配置在内侧支承板部123的中间位置。
在延伸板部114形成有中间开口132。中间开口132在延伸板部114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延伸板部114的中间规定范围。弹簧板部120在使内侧支承板部123接近延伸板部114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于是,突片部131进入中间开口132内,并在厚度方向上通过延伸板部114。
垫支承部101具有卡合突出部135。在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中,卡合突出部135从壁板部113的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端缘部突出。卡合突出部135从壁板部113在壁板部113的厚度方向上向外侧支承板部112和延伸板部114的相反侧突出。
抑制部102具有基端侧板部142、中间倾斜板部143、中间弯曲板部144、倾斜板部145和抵接弯曲板部146。
基端侧板部142从一对垫支承部101的各自的外端板部110的与外侧板部111相反侧的端缘部延伸。基端侧板部142为平板状,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从一对外端板部110向与一对外侧板部111相反的方向延伸。基端侧板部142连结一对外端板部110。基端侧板部142与一对外侧板部111平行地配置。
中间倾斜板部143为平板状,从基端侧板部142的与一对外端板部110相反侧的端缘部延伸。中间倾斜板部143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从基端侧板部142向与一对外端板部110的相反侧延伸。中间倾斜板部143相对于基端侧板部142呈钝角。中间倾斜板部143在基端侧板部142的厚度方向上从基端侧板部142向一对外端板部110的相反侧延伸。
中间弯曲板部144为呈圆筒状地弯曲的形状。中间弯曲板部144从中间倾斜板部143的与基端侧板部142相反侧的端缘部延伸。中间弯曲板部144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远离外侧支承板部112,并且在中间倾斜板部143的厚度方向上从中间倾斜板部143向与基端侧板部142相同的一侧延伸。然后,中间弯曲板部144以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远离外侧支承板部112且在中间倾斜板部143的厚度方向上接近中间倾斜板部143的方式延伸。之后,中间弯曲板部144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接近外侧支承板部112,并且在中间倾斜板部143的厚度方向上延伸到比中间倾斜板部143更靠基端侧板部142的相反侧。
倾斜板部145为平板状,从中间弯曲板部144的与中间倾斜板部143连续的端缘部的相反侧的端缘部延伸。倾斜板部145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从中间弯曲板部144向接近外侧支承板部112的方向延伸。倾斜板部145从中间弯曲板部144向在基端侧板部142的厚度方向上远离基端侧板部142的方向延伸。倾斜板部145与中间倾斜板部143大致平行地扩展。
抵接弯曲板部146为呈圆筒状地弯曲的形状。抵接弯曲板部146从倾斜板部145的与中间弯曲板部144相反侧的端缘部延伸。抵接弯曲板部146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远离中间弯曲板部144,并且在倾斜板部145的厚度方向上向与中间弯曲板部144的相反侧延伸。之后,抵接弯曲板部146以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接近中间弯曲板部144,并且在倾斜板部145的厚度方向上远离中间弯曲板部144的方式延伸。之后,抵接弯曲板部146以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接近中间弯曲板部144,并且在倾斜板部145的厚度方向上接近中间弯曲板部144的方式延伸。
一对外端板部110与基端侧板部142的交界线、基端侧板部142与中间倾斜板部143的交界线、中间倾斜板部143与中间弯曲板部144的交界线、中间弯曲板部144与倾斜板部145的交界线、倾斜板部145与抵接弯曲板部146的交界线平行。这些交界线与外端板部110和外侧板部111的交界线平行。这些交界线与中间弯曲板部144的曲率中心的轴线平行。这些交界线与抵接弯曲板部146的曲率中心的轴线平行。
如图4所示,抑制部102具有突出板部151和抵接板部152。突出板部151为平板状,从基端侧板部142突出。突出板部151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远离中间倾斜板部143,并且在基端侧板部142的厚度方向上从基端侧板部142向与中间倾斜板部143相同的一侧突出。
抵接板部152为平板状,从突出板部151的突出侧的前端缘部突出。抵接板部152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从突出板部151向远离中间倾斜板部143的方向延伸。抵接板部152与基端侧板部142平行地扩展。
突出板部151和抵接板部152设置在基端侧板部142的中间部分。基端侧板部142具有在切起突出板部151和抵接板部152时形成的开口部153。
如图1所示,第一垫弹簧24安装在安装部件20的都位于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第一连接部46和第三连接部51上。此时,如图4所示,第一垫弹簧24处于将抑制部102配置在比垫支承部101更靠盘径向外侧的状态。另外,此时,第一垫弹簧24使一方的垫支承部101的导向凹部118与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凹部75嵌合,并且如图2所示,使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的导向凹部118与第一连接部46的卡合凹部75嵌合。由此,第一垫弹簧24限制向盘径向及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移动地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另外,此时,第一垫弹簧24使图6所示的一方的卡合突出部135与第一连接部46的第三连接部51侧的面抵接,使图4所示的另一方的卡合突出部135与第三连接部51的第一连接部46侧的面抵接。由此,第一垫弹簧24限制盘轴向的移动地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换言之,第一垫弹簧24相对于安装部件20在盘径向、盘旋转方向及盘轴向上定位地安装。
由此,如图1所示,第一垫弹簧24成为一对垫支承部101配置在盘11的盘轴向的两面侧的状态。另外,在该状态下,第一垫弹簧24中,图3及图4所示的一方的垫支承部101的导向凹部118及弹簧板部120配置在安装部件20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凹部75内,成为图2所示的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的导向凹部118及弹簧板部120配置在安装部件20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第一连接部46的卡合凹部75内的状态。
这样设置在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第一垫弹簧24成为在安装于第一连接部46及第三连接部51的安装状态下,与一对卡合凹部75嵌合的一对导向凹部118朝向盘旋转方向外侧凹陷的形状。
安装在安装部件20上的安装状态的第一垫弹簧24中,图4所示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与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部60卡合,图2所示的内侧的垫支承部101与第一连接部46的卡合部60卡合。图4所示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与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部60的卡合状态和图2所示的内侧的垫支承部101与第一连接部46的卡合部60的卡合状态相同。因此,在此,关于第一垫弹簧24,基于图4对外侧的垫支承部101和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部60的卡合状态进行说明。
在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中,导向凹部118的壁板部113配置在该导向凹部118的盘旋转方向的外侧。此时,导向凹部118的壁板部113与卡合凹部75的凹陷方向里侧的第四面部64相对,与该第四面部64面接触。在该状态下,与第四面部64同样,壁板部113与包含盘轴线的径向基准线平行地扩展。
另外,在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中,导向凹部118的外侧支承板部112配置在该导向凹部118的盘径向外侧。此时,导向凹部118的外侧支承板部112与卡合凹部75的盘径向外侧的第五面部65相对,与该第五面部65面接触。此时,外侧支承板部112与第五面部65同样,沿着盘轴线垂直于径向基准线扩展。
另外,在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中,导向凹部118的延伸板部114配置在该导向凹部118的盘径向内侧。此时,导向凹部118的延伸板部114与卡合凹部75的盘径向内侧的第三面部63相对。在该状态下,延伸板部114与第三面部63同样地在盘轴向上平行地扩展。但是,在该状态下,延伸板部114以盘旋转方向上的壁板部113侧比在盘旋转方向上的壁板部113的相反侧,在盘径向上更接近第三面部63的方式相对于第三面部63倾斜扩展。
另外,在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中,导向凹部118的卡合爪119配置在该导向凹部118的盘径向内侧。在该状态下,卡合爪119从延伸板部114向盘旋转方向内侧且盘径向内侧突出。在该状态下,卡合爪119与卡合凹部75的第三面部63抵接而在盘径向上弹性变形。
另外,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的内侧板部115从延伸板部114向盘径向内侧且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
另外,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的内端板部116从内侧板部115向盘径向内侧且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
另外,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的外端板部110与第三连接部51的第七面部67与第八面部68之间的角部76抵接。
如上所述,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的导向凹部118与卡合凹部75嵌合。此时,垫支承部101在外侧支承板部112、壁板部113及卡合爪119与卡合凹部75抵接。
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的外侧支承板部112从壁板部113的盘径向外侧的端缘部向盘旋转方向内侧扩展,延伸板部114从壁板部113的盘径向内侧的端缘部向盘旋转方向内侧扩展。外侧支承板部112、壁板部113及延伸板部114都沿盘轴向扩展。
另外,在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中,弹簧板部120的卷曲板部122在盘轴向上设置在延伸板部114的与盘11相反的一侧。卷曲板部122在从延伸板部114相对于盘11向相反侧延伸后,向盘径向外侧折返。而且,弹簧板部120的内侧支承板部123以从卷曲板部122的盘轴向上的盘11侧的前端向盘轴向接近盘11的方式延伸。
安装在安装部件20上的安装状态的第一垫弹簧24,与外侧的垫支承部101向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部60的卡合同样地将图2所示的内侧的垫支承部101卡合在第一连接部46的卡合部60。
如图4所示,第一垫弹簧24在安装于安装部件20的安装状态下,抑制部102的基端侧板部142从一对外端板部110的与一对外侧板部111相反侧的端缘部向盘径向外侧延伸。在该安装状态下,基端侧板部142与第十面部70平行地扩展。另外,在该安装状态下,抑制部102的突出板部151及抵接板部152从基端侧板部142向盘旋转方向外侧突出,在抵接板部152与第十面部70抵接。
另外,在该安装状态下,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的中间倾斜板部143从基端侧板部142的与一对外端板部110相反侧的端缘部向盘径向外侧延伸。在该安装状态下,中间倾斜板部143以越靠盘径向外侧,在盘旋转方向上越远离径向基准面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基准面倾斜。
另外,在该安装状态下,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的中间弯曲板部144从中间倾斜板部143的与基端侧板部142相反侧的端缘部向盘径向外侧延伸。在该安装状态下,中间弯曲板部144以从中间倾斜板部143向盘径向外侧且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后,向盘径向外侧且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然后向盘径向内侧且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的方式弯曲。中间弯曲板部144的曲率中心的轴线沿着盘轴向。换言之,中间弯曲板部144是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
另外,在该安装状态下,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的倾斜板部145从中间弯曲板部144的与中间倾斜板部143连续的端缘部的相反侧的端缘部向盘径向内侧延伸。在该安装状态下,倾斜板部145以越靠近盘径向内侧,在盘旋转方向上越接近径向基准面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基准面倾斜。
另外,在该安装状态下,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的抵接弯曲板部146从倾斜板部145的与中间弯曲板部144相反侧的端缘部向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在该安装状态下,抵接弯曲板部146在从倾斜板部145向盘径向内侧且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后,向盘径向外侧且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然后以向盘旋转方向外侧且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弯曲。抵接弯曲板部146的曲率中心的轴线沿着盘轴向。换言之,抵接弯曲板部146是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
第二垫弹簧25也与第一垫弹簧24同样地安装在安装部件20的都位于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第二连接部47及第四连接部52上。
如图5所示,安装在安装部件20上的安装状态的第二垫弹簧25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与第四连接部52的卡合部60卡合。另外,该安装状态的第二垫弹簧25的图1所示的内侧的垫支承部101与第二连接部47的卡合部60卡合。
这样,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以在盘旋转方向上分离的状态相互在盘旋转方向上相对而安装在安装部件20上。
图2所示的第一摩擦垫26和图3所示的第二摩擦垫27与安装在安装部件20上的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卡合。如图1所示,第一摩擦垫26经由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支承在安装部件20的第一连接部46和第二连接部47上。第二摩擦垫27经由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支承在安装部件20的第三连接部51和第四连接部52上。
内侧的第一摩擦垫26和外侧的第二摩擦垫27是大致相同形状的部件。第一摩擦垫26具有背板171和衬片172。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摩擦垫27也同样具有背板171和衬片172。衬片172粘贴在背板171的板厚方向的一面侧。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背板171的长度方向均为长度方向。如图1中的第一摩擦垫26所示,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都在使衬片172与盘11相对的状态下,经由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支承在安装部件20上。
背板171形成镜面对象的形状。衬片172也形成镜面对象的形状。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为相同形状,均为镜面对象的形状。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长度方向都与盘旋转方向对齐。
内侧的第一摩擦垫26和外侧的第二摩擦垫27是大致相同形状的部件。因此,其中,以第二摩擦垫27为例,参照图4及图5进行说明。
背板171具有主体部175和一对突出部176。背板171的一对突出部176也是镜面对称的形状。在背板17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设有主体部175。在背板17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有一方的突出部176。在背板17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设有另一方的突出部176。换言之,一对突出部176在背板171的长度方向上从主体部175的两端部沿着该长度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突出。在背板171上,在主体部175上粘贴有衬片172。
由于第二摩擦垫27为镜面对称状,因此主要根据图4说明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部分。
第二摩擦垫27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突出部176具有内侧面部181、外侧面部182、前端面部183、内侧倒角184和外侧倒角185。内侧面部181、外侧面部182、前端面部183、内侧倒角184及外侧倒角185均为平面状,均沿背板171的板厚方向扩展。内侧面部181和外侧面部182都从主体部175沿着背板171的长度方向延伸。外侧面部182平行于内侧面部181并且朝向内侧面部181相反的方向。前端面部183在背板171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与主体部175相反侧的端部。前端面部183相对于内侧面部181和外侧面部182垂直地扩展。内侧倒角184与内侧面部181和前端面部183连续。内侧倒角184在背板171的长度方向上越远离主体部175越接近外侧面部182。外侧倒角185在背板171的长度方向上越远离主体部175越接近内侧面部181。
如图5所示,第二摩擦垫27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突出部176与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突出部176同样,具有内侧面部181、外侧面部182、前端面部183、内侧倒角184和外侧倒角185。
如图4所示,第二摩擦垫27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突出部176与安装在第三连接部51上的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卡合。如图5所示,第二摩擦垫27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突出部176与安装在第四连接部52上的第二垫弹簧25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卡合。此时,第二摩擦垫27在盘旋转方向上将长度方向对齐。
如图1所示,第一摩擦垫26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突出部176与安装在第一连接部46上的第一垫弹簧24的内侧的垫支承部101卡合。第一摩擦垫26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突出部176与安装在第二连接部47上的第二垫弹簧25的内侧的垫支承部101卡合。此时,第一摩擦垫26在盘旋转方向上将长度方向对齐。
换言之,第一垫弹簧24在第一摩擦垫26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且在第二摩擦垫27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第二垫弹簧25在第一摩擦垫26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且在第二摩擦垫27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
在此,第一摩擦垫26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突出部176与第一垫弹簧24的卡合状态和第一摩擦垫26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突出部176与第二垫弹簧25的卡合状态相同。另外,第二摩擦垫27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突出部176与第一垫弹簧24的卡合状态和第二摩擦垫27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突出部176与第二垫弹簧25的卡合状态相同。而且,这四处的卡合状态相同。因此,在此,基于图4主要说明第二摩擦垫27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突出部176与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的卡合状态。
第二摩擦垫27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突出部176以使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弹簧板部120的内侧支承板部123接近延伸板部114的方式弹性变形,插入导向凹部118内。由此,该突出部176插入安装部件20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凹部75内,并被第三连接部51支承。在该状态下,突出部176的盘径向内侧的内侧面部181与弹簧板部120的内侧支承板部123抵接。另外,在该状态下,第二摩擦垫27的突出部176被弹簧板部120的作用力向盘径向外侧按压。这样向盘径向外侧施力第二摩擦垫27在没有来自盘11的输入的状态下,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突出部176在外侧面部182被压靠在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导向凹部118的外侧支承板部112上而面接触。另外,在该状态下,突出部176的盘旋转方向外端的前端面部183与壁板部113相对。另外,在该状态下,第二摩擦垫27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突出部176以能够在盘轴向上移动的方式被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导向凹部118支承。换言之,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支承第二摩擦垫27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部分。进而换言之,第二摩擦垫27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突出部176经由第一垫弹簧24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被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凹部75支承以能够在盘轴向上移动。第二摩擦垫27的主体部175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端部与内侧板部115和内端板部116的交界部抵接。
这样,如图5所示,在一方的突出部176被第三连接部51支承的第二摩擦垫27的另一方的突出部176经由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第二垫弹簧25的外侧的导向凹部118与卡合凹部75卡合而被第四连接部52支承。在该状态下,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突出部176与第一垫弹簧24与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突出部176的卡合状态同样地与第二垫弹簧25卡合。由此,第二摩擦垫27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突出部176经由第二垫弹簧25的外侧的垫支承部101被第四连接部52支承,以能够在盘轴向上移动。因此,外侧的第二摩擦垫27可移动地设置在包含第三连接部51和第四连接部52的安装部件20上。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引导第二摩擦垫27在盘轴向上的滑动,并且向盘径向外侧对第二摩擦垫27施力。
内侧的第一摩擦垫26也同样,图1所示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突出部176经由第一垫弹簧24的内侧的垫支承部101支承在第一连接部46上。与此同时,内侧的第一摩擦垫26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突出部176经由第二垫弹簧25的内侧的垫支承部101支承在第二连接部47上。第一摩擦垫26经由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被第一连接部46和第二连接部47支承,以能够在盘轴向上移动。因此,第一摩擦垫26可移动地设置在包含第一连接部46和第二连接部47的安装部件20上。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引导第一摩擦垫26在盘轴向上的滑动,并且将第一摩擦垫26向盘径向外侧施力。
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都在衬片172的与背板171相反一侧的面上与盘11接触。即,外侧的第二摩擦垫27为使图4及图5所示的衬片172与图1所示的盘11的外侧的第二制动面11b相对的状态。内侧的第一摩擦垫26为使衬片172与盘11的内侧的第一制动面11a相对的状态。
卡钳21包括卡钳主体201、第一滑动销202、第二滑动销203、安装螺栓204、安装螺栓205和活塞206。
卡钳21呈大致镜面对称的形状,径向基准线及径向基准面通过卡钳21的盘旋转方向的中央位置。卡钳21的第一滑动销202通过安装螺栓204固定在卡钳主体201上。另外,卡钳21的第二滑动销203通过安装螺栓205固定在卡钳主体201上。这一对第一滑动销202和第二滑动销203将轴向的位置相互对齐并平行地配置。如图4所示,卡钳21的第一滑动销202可滑动地嵌合在形成于安装部件20的第一连结部33的第一销插入孔48中。另外,如图5所示,卡钳21的图1所示的第二滑动销203可滑动地嵌合在形成于安装部件20的第二连结部34的第二销插入孔49中。如图1所示,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的两侧配置有一对第一滑动销202和第二滑动销203。
卡钳21以能够沿盘轴向滑动的方式经由第一滑动销202和第二滑动销203将卡钳主体201支承在安装部件20上。换言之,安装部件20在一对第一连结部33和第二连结部34中,在盘轴向上可滑动地支承卡钳21。因此,卡钳21能够在盘轴向上移动地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第一销套22覆盖第一滑动销202的从安装部件20突出的部分。第二销套23覆盖第二滑动销203的从安装部件20突出的部分。
卡钳主体201呈大致镜面对称的形状。径向基准线和径向基准面通过卡钳主体201的盘旋转方向的中央位置。卡钳主体201具有缸部221、桥接部222、图3所示的爪部223、第一销配设部224、第二销配设部225。
如图2所示,缸部221相对于盘11配置在盘轴向的内侧。桥接部222从缸部221的盘径向外侧的部分以跨越盘11的外周的方式沿盘轴向向外侧延伸。如图3所示,爪部223从桥接部222的与缸部221相反侧的部分向盘径向内侧延伸,配置在比盘11靠外侧的位置。第一销配设部224配置在比缸部221更靠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第二销配设部225配置在比缸部221更靠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在卡钳主体201中,第一滑动销202通过安装螺栓204固定在该第一销配设部224上。在卡钳主体201中,第二滑动销203通过安装螺栓205固定在该第二销配设部225上。
如图1所示,缸部221具有缸孔231。缸孔231从缸部221的盘11侧的端面向与盘11相反的方向凹陷。因此,缸孔231向盘11侧开口。缸孔231沿着盘轴向。在缸部221中,在该缸孔231中收纳有活塞206。图3所示的爪部223从桥接部222在缸孔231的轴向上与缸部221相对设置。
桥接部222具有图4所示的内周部251、外周部252、第一侧部253(侧部)以及第一倾斜部254(倾斜部)、图5所示的第二侧部255(侧部)以及第二倾斜部256(倾斜部)。
内周部251构成桥接部222的盘径向内侧的端部。因此,内周部251面向第一摩擦垫26、第二摩擦垫27以及盘11的一侧。
内周部251具有朝向盘径向内侧的内周面251a。内周面251a沿着盘轴向扩展,构成大致圆筒面的一部分形状。该圆筒面是以盘11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筒面。内周部251包括内周面251a,相对于径向基准面呈镜面对称状。
外周部252构成桥接部222的盘径向外侧的端部。因此,外周部252在桥接部222相对于内周部251位于相反侧。
外周部252具有朝向盘径向外侧的外周面252a。外周面252a大致沿着盘轴向扩展,形成大致圆筒面的一部分形状。该圆筒面是以盘11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筒面。外周部252包括外周面252a,相对于径向基准面呈镜面对称状。
图4所示的第一侧部253构成桥接部222的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端部。第一侧部253具体地构成桥接部222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端部。第一侧部253与外周部252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端部连续,沿盘轴向延伸。
第一侧部253具有朝向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第一侧面253a。第一侧面253a朝向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第一侧面253a为平面状,沿盘轴向扩展。第一侧面253a平行于径向基准面扩展。第一侧面253a与外周面252a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端缘部连续。
第一倾斜部254为桥接部222的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端部,并构成盘径向内侧的端部。第一倾斜部254具体地为桥接部222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端部,并构成盘径向内侧的端部。第一倾斜部254在桥接部222中将内周部251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端部和第一侧部253的盘径向内侧的端部连接。第一倾斜部254与第一侧部253和内周部251连续,沿盘轴向延伸。第一倾斜部254从盘轴向看,相对于第一侧部253向内周部251侧倾斜。
第一倾斜部254具有朝向盘旋转方向外侧且朝向盘径向内侧的第一倾斜面254a。第一倾斜面254a具体地朝向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并且朝向盘径向内侧。第一倾斜面254a为平面状,沿盘轴向扩展。第一倾斜面254a与第一侧面253a和内周面251a连续。第一倾斜面254a相对于径向基准面倾斜扩展。第一倾斜面254a以越靠近盘径向内侧越接近径向基准面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基准面倾斜。
图5所示的第二侧部255构成桥接部222的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端部。第二侧部255具体地构成桥接部222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端部。第二侧部255与外周部252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端部连续,并沿盘11的轴向延伸。
第二侧部255具有朝向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第二侧面255a。第二侧面255a朝向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第二侧面255a为平面状,沿盘轴向扩展。第二侧面255a平行于径向基准面扩展。第二侧面255a与外周面252a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端缘部连续。第二侧面255a朝向与图4所示的第一侧面253a相反的方向。图5所示的第二侧面255a与图4所示的第一侧面253a平行地扩展。第二侧面255a和第一侧面253a为镜面对称状。第二侧部255和第一侧部253为镜面对称状。
图5所示的第二倾斜部256为桥接部222的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端部,并构成盘径向内侧的端部。第二倾斜部256具体地为桥接部222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端部,并构成盘径向内侧的端部。第二倾斜部256在桥接部222中将内周部251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端部和第二侧部255的盘径向内侧的端部连接。第二倾斜部256与第二侧部255和内周部251连续,沿盘轴向延伸。第二倾斜部256从盘轴向看,相对于第二侧部255向内周部251侧倾斜。
第二倾斜部256具有朝向盘旋转方向外侧且朝向盘径向内侧的第二倾斜面256a。第二倾斜面256a具体地朝向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并且朝向盘径向内侧。第二倾斜面256a为平面状,沿盘轴向扩展。第二倾斜面256a与第二侧面255a和内周面251a连续。第二倾斜面256a相对于径向基准面倾斜扩展。第二倾斜面256a以越靠近盘径向内侧越接近径向基准面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基准面倾斜。图5所示的第二倾斜面256a和图4所示的第一倾斜面254a为镜面对称状。第二倾斜部256和第一倾斜部254为镜面对称状。
如上所述,如图4所示,第一垫弹簧24安装在安装部件20上。另外,如上所述,卡钳21以能够沿盘轴向移动的方式被安装部件20支承。而且,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与卡钳21抵接。具体而言,在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中,其抵接弯曲板部146与桥接部222的第一倾斜部254的第一倾斜面254a抵接。此时,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主要使中间弯曲板部144弹性变形,以使倾斜板部145及抵接弯曲板部146接近基端侧板部142及中间倾斜板部143。于是,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在与第一倾斜面254a垂直的方向上按压桥接部222。即,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向盘旋转方向内侧和盘径向外侧双方按压卡钳21。换言之,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抑制卡钳21向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移动和卡钳21向盘径向内侧的移动。具体地说,在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中,主要是中间弯曲板部144、倾斜板部145以及抵接弯曲板部146向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和盘径向外侧双方按压卡钳21。换言之,在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中,主要是中间弯曲板部144、倾斜板部145及抵接弯曲板部146抑制卡钳21向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移动和卡钳21向盘径向内侧的移动。在此,第一垫弹簧24的抵接弯曲板部146是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另外,桥接部222的第一倾斜面254a是沿着盘轴向的平面状。因此,第一垫弹簧24的抵接弯曲板部146与第一倾斜面254a线接触。该接触线沿盘轴向延伸。
如图5所示,第二垫弹簧25的抑制部102也与卡钳21抵接。具体而言,第二垫弹簧25的抑制部102的抵接弯曲板部146与桥接部222的第二倾斜部256的第二倾斜面256a抵接。此时,第二垫弹簧25的抑制部102主要使中间弯曲板部144弹性变形,以使倾斜板部145及抵接弯曲板部146接近基端侧板部142及中间倾斜板部143。于是,第二垫弹簧25的抑制部102在与第二倾斜面256a垂直的方向上按压桥接部222。即,第二垫弹簧25的抑制部102向盘旋转方向内侧和盘径向外侧双方按压卡钳21。换言之,第二垫弹簧25的抑制部102抑制卡钳21向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移动和卡钳21向盘径向内侧的移动。具体而言,在第二垫弹簧25的抑制部102中,主要是中间弯曲板部144、倾斜板部145及抵接弯曲板部146将卡钳21向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和盘径向外侧双方按压。换言之,在第二垫弹簧25的抑制部102中,主要是中间弯曲板部144、倾斜板部145以及抵接弯曲板部146抑制卡钳21向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移动和卡钳21向盘径向内侧的移动。在此,第二垫弹簧25的抵接弯曲板部146是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另外,桥接部222的第二倾斜面256a是沿着盘轴向的平面状。因此,第二垫弹簧25的抵接弯曲板部146与第二倾斜面256a线接触。该接触线沿盘轴向延伸。
这样,作为一对第一垫弹簧24及第二垫弹簧25中的一方的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这两者。另外,作为一对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中的另一方的第二垫弹簧25的抑制部102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和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这两者。
图1所示的活塞206以能够在盘轴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收纳在缸部221的缸孔231中。因此,卡钳21以使活塞206沿盘11的轴向移动的方式收纳在缸孔231中。活塞206与盘11的第一制动面11a相对。在盘11的第一制动面11a与活塞206之间配置有第一摩擦垫26。当活塞206朝向盘11的第一制动面11a前进时,活塞206按压第一摩擦垫26。
在盘式制动器10中,经由省略图示的制动器配管,在卡钳21的缸部221的缸孔231与活塞206之间导入制动液。于是,卡钳21在缸部221将制动液压作用于活塞206,使活塞206向盘11侧前进。这样前进的活塞206与配置在活塞206与盘11之间的内侧的第一摩擦垫26接触,将其向盘11按压。于是,内侧的第一摩擦垫26经由第一垫弹簧24及第二垫弹簧25被安装部件20引导而向盘轴向移动,在衬片172与盘11的一方的第一制动面11a接触。
在该按压的反作用力下,卡钳21的卡钳主体201使第一滑动销202及第二滑动销203相对于安装部件20滑动而沿盘轴向移动。这里,图4所示的第一垫弹簧24的抵接弯曲板部146是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卡钳主体201的第一倾斜面254a是沿着盘轴向的平面状。因此,在卡钳主体201相对于安装部件20向盘轴向移动时,卡钳主体201的第一倾斜面254a在第一垫弹簧24的抵接弯曲板部146上沿盘轴向滑动。另外,图5所示的第二垫弹簧25的抵接弯曲板部146是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卡钳主体201的第二倾斜面256a是沿着盘轴向的平面状。因此,在卡钳主体201相对于安装部件20沿盘轴向移动时,卡钳主体201的第二倾斜面256a在第二垫弹簧25的抵接弯曲板部146上沿盘轴向滑动。
如上所述,当卡钳主体201通过活塞206的按压的反作用力而相对于安装部件20向盘轴向移动时,卡钳主体201的爪部223与配置在爪部223与盘11之间的外侧的第二摩擦垫27接触。而且,爪部223向盘11按压第二摩擦垫27。于是,外侧的第二摩擦垫27经由第一垫弹簧24及第二垫弹簧25被安装部件20引导而向盘轴向移动,在衬片172与盘11的另一方的第二制动面11b接触。
这样,可滑动地支承在安装部件20上的卡钳21通过活塞206的动作,利用该活塞206和爪部223从盘轴向的两侧夹持一对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而且,卡钳21将这些第一摩擦垫26及第二摩擦垫27按压向盘11的第一制动面11a及第二制动面11b的两面上。换言之,一对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被卡钳21按压向盘11的第一制动面11a和第二制动面11b的两面上。其结果,盘式制动器10对盘11施加摩擦阻力,产生制动力。此时,假设盘11在盘式制动器10内以从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向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移动的方式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安装部件20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第一连接部46主要受到来自第一摩擦垫26的制动转矩。另外,在该情况下,安装部件20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第三连接部51主要受到来自第二摩擦垫27的制动转矩。另外,假设盘11在盘式制动器10内以从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向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移动的方式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安装部件20的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第二连接部47主要受到来自第一摩擦垫26的制动转矩。另外,在该情况下,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第四连接部52主要受到来自第二摩擦垫27的制动转矩。卡钳21是所谓的固定型(滑动型)的卡钳。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保持器弹性支承卡钳体的反作用力爪来抑制在车辆行驶时或制动时卡钳体晃动的技术。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盘式制动器中,在卡钳支架的拉杆上安装保持器,用该拉杆弹性支承卡钳体的反作用力爪的中央。因此,施加在保持器上的负荷变大,存在保持器的耐久性降低的危险。即,在钳体中,反作用力爪的中央位置是盘轴向的长度短的部分。因此,保持器的盘轴向的长度也变短。其结果,施加在保持器上的负荷变大,存在保持器的耐久性降低的危险。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中,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的一对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具有抑制部102,该抑制部102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和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这两者。在此,卡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及相对于盘轴向的倾斜有可能在第一摩擦垫26及第二摩擦垫27上产生拖拽。另外,卡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及相对于盘轴向的倾斜有可能在第一摩擦垫26及第二摩擦垫27上产生不均匀磨损。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能够通过抑制部102抑制卡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以及相对于盘轴向的倾斜。因此,能够抑制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拖拽,能够抑制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不均匀磨损。因此,能够抑制由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拖拽引起的车辆的燃料消耗率的降低,能够抑制由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不均匀磨损引起的异响的产生。
如上所述,盘式制动器10的抑制部102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这两者。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卡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以及相对于盘轴向的倾斜。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拖拽,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不均匀磨损。
如上所述,盘式制动器10通过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和第二垫弹簧25的抑制部102两者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和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这两者。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卡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以及相对于盘轴向的倾斜。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拖拽,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不均匀磨损。
如上所述,盘式制动器10通过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抑制卡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第一垫弹簧24是在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安装在安装部件20上的部件。第二垫弹簧25是在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安装在安装部件20上的部件。这样,盘式制动器10在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上设有抑制部102,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是在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安装在安装部件20上的部件。因此,能够在卡钳21中比较能够确保盘轴向的长度的部分配置抑制部102。因此,能够确保抑制部102的盘轴向的长度。因此,能够抑制包含抑制部102的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的耐久性降低,进而能够抑制盘式制动器10的耐久性降低。
盘式制动器10在具有支承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垫支承部101的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上设有抑制部102。因此,与除了支承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垫弹簧之外,还设置有抑制卡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零件数量。因此,能够降低零件成本和组装成本。
盘式制动器10在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双方设有抑制部102。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及第二垫弹簧25的抑制部102分别承受的负担。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包括抑制部102的第一垫弹簧24和包括抑制部102的第二垫弹簧25的耐久性降低,进而进一步抑制盘式制动器10的耐久性降低。
盘式制动器10的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与卡钳21的桥接部222的第一倾斜部254抵接。第一倾斜部254与第一侧部253和内周部251连续地沿盘轴向延伸,从盘轴向看,相对于第一侧部253向内周部251侧倾斜。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对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外侧及盘径向内侧的移动的抑制。同样,第二垫弹簧25的抑制部102与卡钳21的桥接部222的第二倾斜部256抵接。第二倾斜部256与第二侧部255和内周部251连续地沿盘轴向延伸,从盘轴向看,相对于第二侧部255向内周部251侧倾斜。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第二垫弹簧25的抑制部102对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外侧及盘径向内侧的移动的抑制。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通过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和第二垫弹簧25的抑制部102两者来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和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这两者。取而代之,也可以仅在第一垫弹簧24及第二垫弹簧25中的一方设置有抑制部102。即,只要在一对第一垫弹簧24和第二垫弹簧25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有抑制部102即可。此外,也可以通过抑制部102仅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中的任一方。即,通过抑制部102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即可。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在第一垫弹簧24设置有抑制部102,在第二垫弹簧25设置有抑制部102。取而代之,也可以与第一垫弹簧24分体地设置有抑制卡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的抑制部,并且与第二垫弹簧25分体地设置有抑制卡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的抑制部。在这种情况下,一方的抑制部在第一摩擦垫26及第二摩擦垫27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另外,另一方的抑制部在第一摩擦垫26及第二摩擦垫27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
[第二实施方式]
主要基于图7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为中心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名称、相同的符号表示。
如图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A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垫弹簧24,具备部分与其不同的第一垫弹簧24A(垫弹簧,例如第一垫弹簧,例如第一抑制部件)。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盘式制动器10A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垫弹簧25,具备与第一垫弹簧24A同样的第二垫弹簧(垫弹簧,例如第二垫弹簧,例如第二抑制部件)。
在盘式制动器10A中,第一垫弹簧24A和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是相同形状的共同部件。因此,主要以第一垫弹簧24A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垫弹簧24A也与第一垫弹簧24同样,形成镜面对称的形状。第一垫弹簧24A也与第一垫弹簧24同样,由一定厚度的一片金属制板材通过冲压成型而形成。第一垫弹簧24A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一对垫支承部101和一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抑制部102不同的抑制部102A。
抑制部102A都与抑制部102相同,具有基端侧板部142、中间倾斜板部143、中间弯曲板部144、倾斜板部145、突出板部151、抵接板部152以及开口部153。抑制部102A具有与抵接弯曲板部146稍有不同的抵接弯曲板部146A、都不在抑制部102中的前端侧板部271A和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
抵接弯曲板部146A是呈圆筒状地弯曲的形状。抵接弯曲板部146A从倾斜板部145的与中间弯曲板部144相反侧的端缘部延伸。抵接弯曲板部146A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远离中间弯曲板部144,并且在倾斜板部145的厚度方向上向与中间弯曲板部144相反的一侧延伸。之后,抵接弯曲板部146A以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接近中间弯曲板部144,并且在倾斜板部145的厚度方向上以远离中间弯曲板部144的方式延伸。之后,抵接弯曲板部146A以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接近中间弯曲板部144,并且在倾斜板部145的厚度方向上接近中间弯曲板部144的方式延伸。之后,抵接弯曲板部146A以在倾斜板部145的厚度方向上接近中间弯曲板部144的方式呈大致平板状延伸。
前端侧板部271A从抵接弯曲板部146A的与倾斜板部145连续的端缘部的相反侧的端缘部延伸。前端侧板部271A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从抵接弯曲板部146A向远离外侧支承板部112的方向延伸。前端侧板部271A从抵接弯曲板部146A以与倾斜板部145大致平行地扩展的方式延伸。
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是呈圆筒状地弯曲的形状。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从前端侧板部271A的与抵接弯曲板部146A相反侧的端缘部延伸。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以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远离外侧支承板部112并且在前端侧板部271A的厚度方向上远离倾斜板部145的方式从前端侧板部271A延伸。之后,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以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接近外侧支承板部112并且在前端侧板部271A的厚度方向上以远离倾斜板部145的方式延伸。之后,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以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接近外侧支承板部112,并且在前端侧板部271A的厚度方向上接近倾斜板部145的方式而延伸。
中间弯曲板部144与倾斜板部145的交界线、倾斜板部145与抵接弯曲板部146A的交界线、抵接弯曲板部146A与前端侧板部271A的交界线、前端侧板部271A与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的交界线平行。这些交界线平行于抵接弯曲板部146A的圆筒状部分的曲率中心的轴线。这些交界线与前端侧板部271A的曲率中心的轴线平行。
第一垫弹簧24A与第一垫弹簧24同样地安装在安装部件20上。此时,第一垫弹簧24处于将抑制部102A配置在比垫支承部101更靠盘径向外侧的状态。另外,此时,第一垫弹簧24A相对于安装部件20被定位在盘径向、盘旋转方向及盘轴向上。
第一垫弹簧24A在安装于安装部件20的安装状态下,抑制部102A的抵接弯曲板部146A从倾斜板部145的盘径向内侧的端缘部延伸。在该安装状态下,抵接弯曲板部146A从倾斜板部145向盘径向内侧且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后,向盘径向外侧且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然后以向盘径向外侧且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弯曲。之后,抵接弯曲板部146A向盘旋转方向外侧大致平板状地延伸。抵接弯曲板部146A的圆筒状部分的曲率中心的轴线沿着盘轴向。换言之,抵接弯曲板部146A具有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的部分。
另外,在该安装状态下,在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中,前端侧板部271A从抵接弯曲板部146A的与倾斜板部145连续的端缘部的相反侧的端缘部向盘径向外侧延伸。在该安装状态下,前端侧板部271A以越靠盘径向外侧,在盘旋转方向上越远离径向基准面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基准面倾斜。
另外,在该安装状态下,在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中,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从前端侧板部271A的与抵接弯曲板部146A相反侧的端缘部延伸。在该安装状态下,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以在从前端侧板部271A向盘径向外侧且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后,向盘径向内侧且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然后向盘径向内侧且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弯曲。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的曲率中心的轴线沿着盘轴向。换言之,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是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
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与卡钳21抵接。具体而言,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的抵接弯曲板部146A与桥接部222的第一倾斜部254的第一倾斜面254a抵接。此时,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主要是中间弯曲板部144弹性变形。于是,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在与第一倾斜面254a垂直的方向上按压桥接部222。具体而言,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主要是中间弯曲板部144、倾斜板部145以及抵接弯曲板部146A将卡钳21按压在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和盘径向外侧这两个方向上。换言之,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主要是中间弯曲板部144、倾斜板部145及抵接弯曲板部146A抑制卡钳21向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移动和卡钳21向盘径向内侧的移动。这里,第一垫弹簧24A的抵接弯曲板部146A是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另外,桥接部222的第一倾斜面254a是沿着盘轴向的平面状。因此,第一垫弹簧24A的抵接弯曲板部146A与第一倾斜面254a线接触。该接触线沿盘轴向延伸。
另外,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的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与桥接部222的第一侧部253的第一侧面253a抵接。此时,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以使前端侧板部271A及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接近倾斜板部145的方式主要使抵接弯曲板部146A弹性变形。于是,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在与第一侧面253a垂直的方向上按压桥接部222。即,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向盘旋转方向内侧按压卡钳21。换言之,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抑制卡钳21向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移动。具体地说,在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中,主要是抵接弯曲板部146A、前端侧板部271A以及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向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按压卡钳21。换言之,在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中,主要是抵接弯曲板部146A、前端侧板部271A及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抑制卡钳21向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移动。这里,第一垫弹簧24A的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是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另外,桥接部222的第一侧面253a是沿着盘轴向的平面状。因此,第一垫弹簧24A的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与第一侧面253a线接触。该接触线沿盘轴向延伸。
这样,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这两者。
盘式制动器10A在制动时,卡钳主体201相对于安装部件20沿盘轴向移动。第一垫弹簧24A的抵接弯曲板部146A是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卡钳主体201的第一倾斜面254a是沿着盘轴向的平面状。因此,在卡钳主体201相对于安装部件20向盘轴向移动时,卡钳主体201的第一倾斜面254a在第一垫弹簧24A的抵接弯曲板部146A上沿盘轴向滑动。另外,第一垫弹簧24A的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为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卡钳主体201的第一侧面253a为沿着盘轴向的平面状。因此,在卡钳主体201相对于安装部件20沿盘轴向移动时,卡钳主体201的第一侧面253a在第一垫弹簧24A的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上沿盘轴向滑动。
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A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盘式制动器10A的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与卡钳21的桥接部222的第一倾斜部254和第一侧部253抵接。由此,通过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抑制卡钳21向盘旋转方向外侧及盘径向内侧的移动。而且,抑制部102A与第一侧部253抵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抑制部102相比,能够相应地提高向盘旋转方向外侧移动的抑制力。
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通过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和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的抑制部两方,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和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这两者。取而代之,也可以仅在第一垫弹簧24A及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中的一方设置有抑制部102A。即,只要在一对第一垫弹簧24A及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有抑制部102A即可。此外,也可以通过抑制部102A仅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中的任一方。即,通过抑制部102A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卡钳21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即可。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A中,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与第一垫弹簧24A分体设置有抑制卡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的抑制部,且与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分体设置抑制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的抑制部。在这种情况下,一方的抑制部在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中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另外,另一方的抑制部在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中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
[第三实施方式]
主要基于图8及图9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为中心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另外,对于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名称、相同的符号表示。
如图8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B代替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垫弹簧24A,具备部分与其不同的第一垫弹簧24B(垫弹簧,例如第一垫弹簧,例如第一抑制部件)。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盘式制动器10B代替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垫弹簧,具备与第一垫弹簧24B同样的第二垫弹簧(垫弹簧,例如第二垫弹簧,例如第二抑制部件)。
在盘式制动器10B中,第一垫弹簧24B和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是相同形状的共同部件。因此,主要以第一垫弹簧24B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第一垫弹簧24B也与第一垫弹簧24A同样形成镜面对称的形状。第一垫弹簧24B也与第一垫弹簧24A同样地由一定厚度的一片金属制板材通过冲压成型而形成。第一垫弹簧24B具有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一对垫支承部101和一部分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抑制部102A不同的抑制部102B。
如图8所示,抑制部102B与抑制部102A相同,具有基端侧板部142、中间倾斜板部143、中间弯曲板部144、倾斜板部145、突出板部151、抵接板部152以及开口部153。抑制部102B具有与抵接弯曲板部146A稍有不同的抵接弯曲板部146B、与前端侧板部271A稍有不同的前端侧板部271B、与前端侧弯曲板部272A稍有不同的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
如图9所示,抵接弯曲板部146B为呈圆筒状弯曲的形状。抵接弯曲板部146B从倾斜板部145的与中间弯曲板部144相反侧的端缘部延伸。抵接弯曲板部146B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远离中间弯曲板部144,并且在倾斜板部145的厚度方向上向与中间弯曲板部144相反的一侧延伸。之后,抵接弯曲板部146B以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接近中间弯曲板部144且在倾斜板部145的厚度方向上远离中间弯曲板部144的方式延伸。之后,抵接弯曲板部146B以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接近中间弯曲板部144且在倾斜板部145的厚度方向上接近中间弯曲板部144的方式延伸。然后,抵接弯曲板部146B以在倾斜板部145的厚度方向上接近中间弯曲板部144的方式平板状地延伸。
前端侧板部271B从抵接弯曲板部146B的与倾斜板部145连续的端缘部相反侧的端缘部延伸。前端侧板部271B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从抵接弯曲板部146B向远离外侧支承板部112的方向延伸。前端侧板部271B以从抵接弯曲板部146B与倾斜板部145大致平行地扩展的方式延伸。前端侧板部271B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比前端侧板部271A长。
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为呈圆筒状地弯曲的形状。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从前端侧板部271B的与抵接弯曲板部146B相反侧的端缘部延伸。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以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抵接弯曲板部146B且在前端侧板部271B的厚度方向上远离倾斜板部145的方式从前端侧板部271B延伸。之后,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以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接近抵接弯曲板部146B且在前端侧板部271B的厚度方向上远离倾斜板部145的方式延伸。之后,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以在外侧支承板部112的厚度方向上接近抵接弯曲板部146B且在前端侧板部271B的厚度方向上接近倾斜板部145的方式延伸。
中间弯曲板部144与倾斜板部145的交界线、倾斜板部145与抵接弯曲板部146B的交界线、抵接弯曲板部146B与前端侧板部271B的交界线、前端侧板部271B与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的交界线平行。这些交界线平行于抵接弯曲板部146B的圆筒状部分的曲率中心的轴线。这些交界线与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的曲率中心的轴线平行。
如图8所示,第一垫弹簧24B与第一垫弹簧24A同样地安装在安装部件20上。此时,第一垫弹簧24B处于将抑制部102B配置在比垫支承部101更靠盘径向外侧的状态。另外,此时,第一垫弹簧24B相对于安装部件20在盘径向、盘旋转方向及盘轴向上被定位。
第一垫弹簧24B在安装于安装部件20的安装状态下,抑制部102B的抵接弯曲板部146B从倾斜板部145的与中间弯曲板部144相反侧的端缘部延伸。具体地说,在该安装状态下,抵接弯曲板部146B以从倾斜板部145向盘径向内侧且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后,向盘径向外侧且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然后向盘径向外侧且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弯曲。抵接弯曲板部146B之后向盘旋转方向外侧平板状地延伸。抵接弯曲板部146B的圆筒状部分的曲率中心的轴线沿着盘轴向。换言之,抵接弯曲板部146B具有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的部分。
另外,在该安装状态下,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的前端侧板部271B从抵接弯曲板部146B的与倾斜板部145连续的端缘部的相反侧的端缘部向盘径向外侧延伸。
另外,在该安装状态下,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的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从前端侧板部271B的盘径向外侧的端缘部延伸。在该安装状态下,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以从前端侧板部271B向盘径向外侧且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后,向盘径向内侧且盘旋转方向内侧延伸,然后向盘径向内侧且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弯曲。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的曲率中心的轴线沿着盘轴向。换言之,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是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
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与卡钳21抵接。具体而言,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的抵接弯曲板部146B与桥接部222的第一倾斜部254的第一倾斜面254a抵接。此时,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主要是中间弯曲板部144弹性变形。于是,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A在与第一倾斜面254a垂直的方向上按压桥接部222。具体而言,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主要是中间弯曲板部144、倾斜板部145及抵接弯曲板部146B将卡钳21向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和盘径向外侧双方按压。换言之,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主要是中间弯曲板部144、倾斜板部145及抵接弯曲板部146B抑制卡钳21向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移动和卡钳21向盘径向内侧的移动。这里,第一垫弹簧24B的抵接弯曲板部146B与第一倾斜面254a面接触。该接触面沿盘轴向延伸。
另外,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的前端侧板部271B与第一侧部253的第一侧面253a相对,其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与桥接部222的外周部252的外周面252a抵接。此时,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主要是抵接弯曲板部146B发生弹性变形,以使前端侧板部271B与第一侧部253的第一侧面253a面接触,通过前端侧板部271B将第一侧部253向盘旋转方向第二端部侧按压。另外,此时,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主要是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发生弹性变形,以使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与外周部252的外周面252a面接触,通过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将外周面252a向盘径向内侧按压。
于是,在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中,主要是中间弯曲板部144、倾斜板部145及抵接弯曲板部146B向盘径向外侧及盘径向内侧按压卡钳21。另外,抑制部102B主要是抵接弯曲板部146B及前端侧板部271B向盘旋转方向内侧按压卡钳21。另外,抑制部102B主要是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向盘径向内侧按压卡钳21。换言之,抑制部102B抑制卡钳21向盘旋转方向外侧及盘旋转方向内侧的移动和卡钳21向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移动。具体地说,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在盘旋转方向上向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按压卡钳21。换言之,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在盘旋转方向上抑制卡钳21向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移动。这里,第一垫弹簧24B的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是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另外,桥接部222的外周面252a是沿着盘轴向的弯曲面状。因此,第一垫弹簧24B的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与外周面252a线接触。该接触线沿盘轴向延伸。
这样,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这两者。而且,第一垫弹簧24A的抑制部102在盘径向上抑制卡钳21在盘径向内侧的移动和盘径向外侧的移动这两者。抑制部102B支承桥接部222的第一倾斜部254和外周部252。抑制部102B与第一倾斜部254及外周部252抵接,从盘径向两侧夹持桥接部222。
盘式制动器10B在制动时使卡钳主体201相对于安装部件20向盘轴向移动。第一垫弹簧24B的抵接弯曲板部146B沿盘轴向,卡钳主体201的第一倾斜面254a为沿盘轴向的平面状。因此,在卡钳主体201相对于安装部件20向盘轴向移动时,卡钳主体201的第一倾斜面254a在第一垫弹簧24B的抵接弯曲板部146B上沿盘轴向滑动。
另外,第一垫弹簧24B的前端侧板部271B为沿盘轴向的平面状,卡钳主体201的第一侧面253a沿盘轴向。因此,在卡钳主体201相对于安装部件20向盘轴向移动时,卡钳主体201的第一侧面253a在第一垫弹簧24B的前端侧板部271B上沿盘轴向滑动。
另外,第一垫弹簧24B的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是沿着盘轴向的圆筒状,卡钳主体201的外周面252a沿着盘轴向。因此,在卡钳主体201相对于安装部件20沿盘轴向移动时,卡钳主体201的外周面252a在第一垫弹簧24B的前端侧弯曲板部272B上沿盘轴向滑动。
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B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盘式制动器10B的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支承卡钳21的桥接部222的第一倾斜部254及外周部252。由此,抑制部102B能够抑制卡钳21在盘径向内侧和盘径向外侧两个方向上的移动。
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B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同样,通过第一垫弹簧24B的抑制部102B和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的抑制部这两者,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和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这两者。取而代之,也可以仅在第一垫弹簧24B及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中的一方设置抑制部102B。即,只要在一对第一垫弹簧24B及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抑制部102B即可。此外,也可以通过抑制部102B仅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中的任一方。即,通过抑制部102B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即可。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B中,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同样,也可以与第一垫弹簧24B分体设置有抑制卡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的抑制部,且与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分体设置有抑制卡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的抑制部。在这种情况下,一方的抑制部在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另外,另一方的抑制部在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
[第四实施方式]
主要基于图10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为中心说明第四实施方式。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名称、相同的符号表示。
如图10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C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垫弹簧24,具备一部分与其不同的第一垫弹簧组24C。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C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垫弹簧25,具备与第一垫弹簧组24C同样的第二垫弹簧组。
第一垫弹簧组24C和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组是相同形状的共同部件。因此,主要以第一垫弹簧组24C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垫弹簧组24C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垫弹簧24的抑制部102分断为与一对垫支承部101中的一方的垫支承部101连续的抑制部102D和与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连续的抑制部102E的形状。因此,第一垫弹簧组24C具有两个第一垫弹簧24D(垫弹簧,例如第一垫弹簧,例如第一抑制部件)和第一垫弹簧24E(垫弹簧,例如第一垫弹簧,例如第一抑制部件)。第一垫弹簧24D和第一垫弹簧24E呈镜面对称状。第一垫弹簧24D具有一对垫支承部101中的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以及与其连续的抑制部102D。第一垫弹簧24E具有一对垫支承部101中的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以及与其连续的抑制部102E。
第一垫弹簧24D的抑制部102D具有基端侧板部142D、中间倾斜板部143D、中间弯曲板部144D、倾斜板部145D、抵接弯曲板部146D、省略图示的突出板部、省略图示的抵接板部。
第一垫弹簧24E的抑制部102E具有基端侧板部142E、中间倾斜板部143E、中间弯曲板部144E、倾斜板部145E、抵接弯曲板部146E、突出板部151E、抵接板部152E。
抑制部102D的基端侧板部142D由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端侧板部142中的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一部分构成。抑制部102D的中间倾斜板部143D由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倾斜板部143中的该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一部分构成。抑制部102D的中间弯曲板部144D由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弯曲板部144中的该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一部分构成。抑制部102D的倾斜板部145D由第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板部145中的该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一部分构成。抑制部102D的抵接弯曲板部146D由第一实施方式的抵接弯曲板部146中的该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一部分构成。抑制部102D的省略图示的突出板部由第一实施方式的突出板部151中的该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一部分构成。抑制部102D的省略图示的抵接板部由第一实施方式的抵接板部152中的该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一部分构成。
抑制部102E的基端侧板部142E由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端侧板部142中的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一部分构成。抑制部102E的中间倾斜板部143E由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倾斜板部143中的该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一部分构成。抑制部102E的中间弯曲板部144E由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弯曲板部144中的该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一部分构成。抑制部102E的倾斜板部145E由第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板部145中的该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一部分构成。抑制部102E的抵接弯曲板部146E由第一实施方式的抵接弯曲板部146中的该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部分构成。抑制部102E的突出板部151E由第一实施方式的突出板部151中的该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部分构成。抑制部102E的抵接板部152E由第一实施方式的抵接板部152中的该另一方的垫支承部101侧的部分构成。
第一垫弹簧组24C的第一垫弹簧24D安装在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外侧的第三连接部51的卡合部60(参照图1)上。另外,第一垫弹簧组24C的第一垫弹簧24E安装在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的内侧的第一连接部46的卡合部60(参照图1)上。因此,在安装部件20的盘旋转方向第一端侧设置有内侧的第一垫弹簧24E和与第一垫弹簧24E分体的外侧的第一垫弹簧24D。
在第一垫弹簧组24C中,第一垫弹簧24D的抑制部102D和第一垫弹簧24E的抑制部102E与卡钳21抵接。具体而言,第一垫弹簧24D的抑制部102D的抵接弯曲板部146D与桥接部222的第一倾斜部254的第一倾斜面254a(参照图4)抵接。另外,第一垫弹簧24E的抑制部102E的抵接弯曲板部146E与桥接部222的第一倾斜部254的第一倾斜面254a(参照图4)抵接。此时,第一垫弹簧24D的抑制部102D和第一垫弹簧24E的抑制部102E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抑制部102同样地按压桥接部222。另外,此时,第一垫弹簧24D的抵接弯曲板部146D与第一倾斜面254a线接触,第一垫弹簧24E的抵接弯曲板部146E与第一倾斜面254a线接触。
与第一垫弹簧组24C同样的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组将与第一垫弹簧24D同样的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垫弹簧,例如第二垫弹簧,例如第二抑制部件)安装在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内侧的第二连接部47的卡合部60(参照图1)上。另外,在第二垫弹簧组中,与第一垫弹簧24E同样的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垫弹簧,例如第二垫弹簧,例如第二抑制部件)安装在盘旋转方向第二端侧的外侧的第四连接部52的卡合部60(参照图1)上。
第一垫弹簧组24C设置成两个第一垫弹簧24D、24E分别对应于一对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组也分别与一对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对应地设有两个与第一垫弹簧24D同样的第二垫弹簧和与第一垫弹簧24E同样的第二垫弹簧。
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C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C中,第一垫弹簧组24C具有两个第一垫弹簧24D、24E。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组也具有两个与第一垫弹簧24D同样的第二垫弹簧和与第一垫弹簧24E同样的第二垫弹簧。因此,根据安装部件20的质量分布等,能够使内侧和外侧具有不同的弹簧刚性。因此,根据施加在抑制部102D、102E上的负荷,能够使内侧和外侧的弹簧反作用力(抑制量)具有梯度。由此,能够使抑制部102D、102E的负荷分布均等化,能够使抑制部102D、102E周边的负荷(应力、应变)均等化。其结果,内侧和外侧能够分别仅限制必要量的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
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C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通过第一垫弹簧组24C的抑制部102D、102E和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组的抑制部这两者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这两者。取而代之,也可以仅在第一垫弹簧组24C和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组中的一方设置抑制部102D、102E。即,只要在一对第一垫弹簧组24C及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组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抑制部102D、102E即可。另外,也可以通过抑制部102D、102E仅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中的任一方。即,通过抑制部102D、102E抑制卡钳21在盘旋转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卡钳21在盘径向上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即可。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C中,也可以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与第一垫弹簧24D、24E分体设置抑制卡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的抑制部,且与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分体设置抑制卡钳21在盘轴向以外的移动的抑制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垫弹簧的各个抑制部在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另外,第二垫弹簧的各个抑制部在第一摩擦垫26和第二摩擦垫27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
如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C那样,也可以在内侧和外侧分割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A、10B的第一垫弹簧24A、24B以及省略图示的第二垫弹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可抑制耐久性降低的盘式制动器及垫弹簧。因此,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大。
标记说明
10、10A~10C:盘式制动器
11:盘
11a:第一制动面(面)
11b:第二制动面(面)
20:安装部件
21:卡钳
24、24A、24B、24D、24E:第一垫弹簧(垫弹簧,例如第一垫弹簧,例如第一抑制部件)
25:第二垫弹簧(垫弹簧,例如第二垫弹簧,例如第二抑制部件)
26:第一摩擦垫
27:第二摩擦垫
101:垫支承部
102、102A、102B、102D、102E:抑制部
221:缸部
222:桥接部
223:爪部
231:缸孔
251:内周部
252:外周部
253:第一侧部(侧部)
254:第一倾斜部(倾斜部)
255:第二侧部(侧部)
256:第二倾斜部(倾斜部)

Claims (10)

1.一种盘式制动器,其中,具有:
安装部件,其固定在车辆的非旋转部上,跨越盘的外周侧而设置;
卡钳,其在所述盘的轴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
一对摩擦垫,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通过所述卡钳按压在所述盘的两面;
一对垫弹簧,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
所述一对垫弹簧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垫支承部和抑制部,所述垫支承部支承所述摩擦垫,所述抑制部抑制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中,
作为所述一对垫弹簧中的一方的第一垫弹簧抑制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
作为所述一对垫弹簧中的另一方的第二垫弹簧抑制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中,
所述第一垫弹簧在所述摩擦垫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上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并抑制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的移动,
所述第二垫弹簧在所述摩擦垫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上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并抑制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中,
所述第一垫弹簧以与所述一对摩擦垫分别对应方式设置有两个,
所述第二垫弹簧以与所述一对摩擦垫分别对应方式设置有两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中,
所述卡钳具有:
缸部,其具有收纳按压所述摩擦垫的活塞的缸孔;
桥接部,其从所述缸部跨越所述盘的外周侧设置,并且具有面向所述摩擦垫的一侧的内周部、与所述内周部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部、与所述外周部连续地在所述盘的轴向上延伸的侧部、与所述侧部和所述内周部连续地沿所述盘的轴向延伸且从所述盘的轴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侧部向所述内周部一侧倾斜的倾斜部;
爪部,其从所述桥接部在所述缸孔的轴向上与所述缸部相对地设置;
所述抑制部与所述倾斜部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中,
所述抑制部与所述倾斜部及所述侧部抵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中,
所述抑制部支承所述倾斜部及所述外周部。
8.一种盘式制动器,其中,具有:
安装部件,其固定在车辆的非旋转部上,跨越盘的外周侧而设置;
卡钳,其在所述盘的轴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
一对摩擦垫,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通过所述卡钳按压在所述盘的两面;
第一抑制部件,其在所述摩擦垫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上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并抑制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
第二抑制部件,其在所述摩擦垫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上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并抑制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
9.一种垫弹簧,在具有安装部件、卡钳以及一对摩擦垫的盘式制动器中设于所述安装部件上,所述安装部件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并跨越盘的外周侧而设置,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轴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所述一对摩擦垫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通过所述卡钳按压在所述盘的两面,其中,所述垫弹簧具有:
垫支承部,其支承所述摩擦垫;
抑制部,其抑制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的移动中的至少任一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垫弹簧,其中,
所述抑制部抑制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及所述卡钳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的移动。
CN202280041429.8A 2021-06-11 2022-06-06 盘式制动器及垫弹簧 Pending CN1174609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97826 2021-06-11
JP2021-097826 2021-06-11
PCT/JP2022/022791 WO2022260004A1 (ja) 2021-06-11 2022-06-06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及びパッドスプリン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60901A true CN117460901A (zh) 2024-01-26

Family

ID=84425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1429.8A Pending CN117460901A (zh) 2021-06-11 2022-06-06 盘式制动器及垫弹簧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260004A1 (zh)
CN (1) CN117460901A (zh)
DE (1) DE112022003030T5 (zh)
WO (1) WO202226000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0988Y2 (ja) * 1991-12-10 1999-02-24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ピンスライド型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3863679B2 (ja) 1999-02-05 2006-12-27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ピンスライド型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キャリパボディ支持構造
JP2007010072A (ja) * 2005-07-01 2007-01-18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フローティングキャリパ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20130192939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Akebono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Brake spring for a disc brake
JP6689702B2 (ja) * 2016-07-27 2020-04-2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2021097826A (ja) 2019-12-20 2021-07-01 京楽産業.株式会社 遊技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2003030T5 (de) 2024-03-28
JPWO2022260004A1 (zh) 2022-12-15
WO2022260004A1 (ja) 2022-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2068B2 (en) Disc brake for a utility vehicle, and brake pad set
KR101990170B1 (ko) 자동차 디스크 브레이크의 패드 구속 시스템
EP1571364B1 (en) Disk brake for a vehicle
CN108700148B (zh) 盘式制动器
EP1628033A2 (en) Pad spring for opposed piston calipers
JP6304879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パッドおよび一対のシム
JP4698147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組立体
EP2787238A1 (en) Disc-brake device and calipers
US11959522B2 (en) Brake assembly
US8714319B2 (en) Disk brake
US20060049008A1 (en)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
CN103307149A (zh) 盘式制动器
CN117460901A (zh) 盘式制动器及垫弹簧
WO2001033096A1 (en) Device for retaining friction linings in a disc brake
CN113124073A (zh) 垫用销座金属件、盘式制动器用垫和盘式制动装置
WO2023089860A1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およびプレート
EP1698795B1 (en) Fixing device for disk brake pads
JP7229343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および積層シム
JP7313295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WO2023062843A1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およびカバー部品
JP7361653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7376430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およびカバー部品
JP6149273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11746840B2 (en) Retention system for shim on backplate of brake pad assembly
WO2021039414A1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