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50678A - 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50678A
CN117450678A CN202210851579.7A CN202210851579A CN117450678A CN 117450678 A CN117450678 A CN 117450678A CN 202210851579 A CN202210851579 A CN 202210851579A CN 117450678 A CN117450678 A CN 117450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ressure
pipeline
compressor
lubricating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15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来
楼钱杰
杨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515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506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50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506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6Dam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6Lubr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油泵、油箱、蓄能器,所述压缩机具有进油孔和回油孔,所述油泵的进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油泵的出口通过供油管路与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回油孔通过回油管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蓄能器设置在所述供油管路上,且所述蓄能器与所述油泵的出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当紧急断电停机时,蓄能器内的润滑油会从蓄能器内流出,单向阀在压力作用下关闭,润滑油在压力作用下继续给轴承组件提供有压力的润滑油。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压缩机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通过泵体持续不断地向压缩机轴承泵送润滑油,以对轴承进行润滑,从而保护压缩机轴承不被损坏,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当系统紧急断电停机时,压缩机的电机因惯性还将继续运转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全停止,而泵体在断电期间无法工作,从而导致轴承在此过程中可能因无润滑油润滑而造成磨损。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断电停机时,轴承因无法润滑而造成磨损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油泵、油箱、蓄能器,所述压缩机具有进油孔和回油孔,所述油泵的进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油泵的出口通过供油管路与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回油孔通过回油管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蓄能器设置在所述供油管路上,且所述蓄能器与所述油泵的出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冷凝器、闪蒸桶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通过排气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闪蒸桶的进口连通,所述闪蒸桶的液体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闪蒸桶的气体出口通过中间级补气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通过吸气管路连通,所述中间级补气管路上设置有电动阀。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电机冷却管路和回气管路,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电机冷却管路连通,所述电机冷却管路设置有膨胀阀;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回气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进口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引射器、引射管路和压力平衡管路;所述引射器的进口与所述油泵的出口连通,所述引射器的出口与所述油箱的引射回流口连通,所述引射管路的一端位于所述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液面上方,所述引射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引射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压力平衡管路的出气端口与所述油箱的内腔连通,所述压力平衡管路的回气端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回收端口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供油管路上,所述换热器具有互不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供油管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三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三进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在管路上设置有冷却阀门;所述蓄能器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单向阀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供油压力传感器、回油压力传感器,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油箱,所述供油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供油管路上,所述回油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回油管路上,所述电加热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供油压力传感器、所述回油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制冷系统的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器为气囊式蓄能器,定义所述气囊式蓄能器所需选择的容积为V0其中,Vx为所述气囊式蓄能器的工作容积,单位为m3,P1为所述制冷系统的最低压力,单位为Pa,P2为所述制冷系统的最高压力,单位为Pa,P0为充气压力,单位为Pa,且0.9P1>P0>0.25P2,在等温状态下时,n=1,在绝热状态下,n=1.4。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所述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制冷系统正常运行时,油泵将油箱中的润滑油输送至轴承组件和蓄能器内,润滑油对所述轴承组件润滑后,回流至所述油箱内,实现循环;
在制冷系统断电紧急停机时,所述油泵停止工作,所述蓄能器内的润滑油在压力作用下向所述轴承组件供油。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油泵将油箱中的润滑油输送至轴承组件和蓄能器内之前,还对轴承组件进行预润滑,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油箱内润滑油温度;
如果润滑油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控制电加热器工作,当润滑油温度加热至设定温度,控制电加热器关闭,油泵启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对轴承组件进行预润滑后,制冷系统正常运行前,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供油管路中润滑油的压力和回油管路中润滑油的压力,并计算所述供油管路和所述回油管路之间润滑油的供油压差;
如果所述供油压差在预设压差范围,控制压缩机启动,所述油泵持续运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系统正常运行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油箱内润滑油温度;
当润滑油温度大于报警值,控制冷却阀门开启,通过换热器对润滑油进行降温;当润滑油降温至设定关阀温度,控制冷却阀门关闭。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本公开提供的制冷系统,在压缩机启动前,油泵将油箱内的润滑油泵送至压缩机的轴承组件的进油孔,同时,向蓄能器中蓄满油,润滑油对轴承组件和压缩机的电机轴系进行预润滑。然后启动压缩机,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油泵持续运转,给轴承组件供油,润滑油对轴承润滑后,从轴承组件的回油孔回流至油箱进行循环。当紧急断电停机时,油泵很快停止工作,压缩机的电机轴系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此时,供油管路内的压力降低,当供油管路内的压力降低到低于蓄能器内的压力时,蓄能器内储存的润滑油会从蓄能器内流出,同时,单向阀在压力作用下关闭,润滑油在压力作用下继续通过供油管路给轴承组件提供有压力的润滑油,以保证轴承组件在紧急停机时的充分润滑,避免轴承组件的磨损和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中的气囊式蓄能器在蓄油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中的气囊式蓄能器在放油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标:1-压缩机;2-轴承组件;3-冷凝器;4-闪蒸桶;5-蒸发器;6-引射器;7-油泵;8-油箱;9-电加热器;10-单向阀;11-蓄能器;111-壳体;112-气囊;12-膨胀阀;13-电动阀;14-换热器;101-排气管路;102-吸气管路;103-供油管路;104-电机冷却管路;105-中间级补气管路;106-引射管路;107-压力平衡管路;108-回气管路;109-回油管路;201-供油压力传感器;202-回油压力传感器;203-温度传感器;204-冷凝压力传感器;205-蒸发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油泵7、油箱8、蓄能器11,压缩机1具有进油孔和回油孔,油泵7的进口与油箱8连通,油泵7的出口通过供油管路103与进油孔连通,回油孔通过回油管路109与油箱8连通,蓄能器11设置在供油管路103上,且蓄能器11与油泵7的出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10。在压缩机启动前,油泵将油箱内的润滑油泵送至压缩机1的轴承组件2的进油孔,同时,向蓄能器中蓄满油,润滑油对轴承组件和压缩机的电机轴系进行预润滑。然后启动压缩机,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油泵持续运转,给轴承组件供油,润滑油对轴承润滑后,从轴承组件的回油孔回流至油箱进行循环。当紧急断电停机时,油泵很快停止工作,压缩机的电机轴系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此时,供油管路内的压力降低,当供油管路103内的压力降低到低于蓄能器内的压力时,蓄能器内储存的润滑油会从蓄能器内流出,同时,单向阀在压力作用下关闭,润滑油在压力作用下继续通过供油管路103给轴承组件2提供有压力的润滑油,以保证轴承组件在紧急停机时的充分润滑,避免轴承组件的磨损和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冷凝器3、闪蒸桶4和蒸发器5;压缩机1通过排气管路101与冷凝器3的进口连通,冷凝器3的第一出口与闪蒸桶4的进口连通,闪蒸桶4的液体出口与蒸发器5的第一进口连通,压缩机1包括轴承组件2,压缩机1具有进油孔和回油孔,用于供油对轴承组件2进行润滑,压缩机1通过排气管路101与冷凝器3的进口连通,冷凝器3的第一出口与闪蒸桶4的进口连通,闪蒸桶4的液体出口与蒸发器5的第一进口连通,蒸发器5的出口与压缩机1通过吸气管路102连通;油泵7的进口与油箱8连通,油泵7的出口通过供油管路103与进油孔连通,回油孔通过回油管路109与油箱8连通;蓄能器11设置在供油管路103上,用于在系统紧急断电时,通过蓄能器11中蓄存的润滑油对轴承组件2进行润滑,且蓄能器11与油泵7的出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10,有利于反向避免蓄能器11中的润滑油直接回流至油箱8。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在压缩机1启动前,油泵7将油箱8内的润滑油泵送至压缩机1的进油孔,同时,在油压作用下向蓄能器11中蓄满油,润滑油通过进油孔进入压缩机1,润滑油对轴承组件2进行预润滑,然后通过出油孔和回油管路109返回油箱8形成油路循环。当供油管路103和回油管路109中的润滑油的压差在规定的设定范围内时,然后启动压缩机1,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经排气管路101进入冷凝器3,在冷凝器3中,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经热交换后冷凝散热为中温高压制冷剂液体,制冷剂液体从冷凝器3的第一出口进入闪蒸桶4进行闪发,经闪蒸桶4闪发后,一小部分液态制冷剂气化,绝大部分液态制冷剂变为低温液态制冷剂从蒸发器5的第一进口进入蒸发器5,经过热交换后,蒸发吸热变为气态制冷剂,通过压缩机1的吸气管路102回到压缩机1的进口进行再循环;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油泵7持续运转,给轴承组件2供油,润滑油对轴承组件2润滑后,从轴承组件2的回油孔回流至油箱8进行循环。当紧急断电停机时,油泵7很快停止工作,压缩机1的轴承组件2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此时,供油管路103内的压力降低,当供油管路103内的压力降低到低于蓄能器11内的压力时,蓄能器11内储存的润滑油会在其内部压力作用下从蓄能器11中流出,同时,单向阀10在反向压力作用下关闭,润滑油在蓄能器11的压力作用下继续通过供油管路103给轴承组件2提供有压力的润滑油,以保证轴承组件在紧急停机时的充分润滑,避免轴承组件的磨损和损坏,并通过回油管路109返回油箱8。
在电机转速降到一定程度,不足以形成动压润滑条件时,由于蓄能器11能够在压力作用下继续通过供油管路103给轴承组件2提供有压力的润滑油,从而能够避免轴承组件2的直接接触和磨损。
在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1为多级离心式压缩机,例如两级离心式压缩机。两级离心式压缩机采用半封闭式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直驱设计,并采用油润滑径向轴承和止推轴承组成的轴承组件2,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对轴承组件润滑降温的要求也较高。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能够在提高压缩机效率的同时,提供更加可靠的润滑方式,来保证紧急断电停机时轴承组件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中间级补气管路105,中间级补气管路105的一端与闪蒸桶4的气体出口连通,中间级补气管路105的另一端与压缩机1的补气口连通,经闪蒸桶4闪发后,气化的气态制冷剂能够通过补气口进入压缩机1的二级叶轮进行再次压缩,实现制冷系统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级补气管路105设置有电动阀13,电动阀13用于控制中间级补气管路105的通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电机冷却管路104和回气管路108,冷凝器3的第二出口通过电机冷却管路104与压缩机1连通,电机冷却管路104设置有膨胀阀12;压缩机1通过回气管路108与蒸发器5的第二进口连通。
膨胀阀12控制电机冷却管路104的通断,当膨胀阀12打开时,经过冷凝器3冷凝后的中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的一小部分进入电机冷却管路104,通过膨胀阀12节流降温后,变为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中对压缩机1的电机进行降温散热,液态制冷剂对压缩机1的电机进行降温散热后,吸收一部分热量,变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经过压缩机1的回气管路108并从蒸发器5的第二进口回流至蒸发器5,经蒸发器5充分蒸发吸热后,变为气态制冷剂,并通过压缩机1的吸气管路102回到压缩机1进口进行再循环。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引射器6、引射管路106和压力平衡管路107;引射器6的进口与油泵7的出口连通,引射器6的出口与油箱8的引射回流口连通,引射管路106的一端位于蒸发器5内的制冷剂液面上方,与蒸发器5连通,引射管路106的另一端与引射器6的进口连通;压力平衡管路107的出气端口与油箱8的内腔连通,压力平衡管路107的回气端口与蒸发器5的制冷剂回收端口连通。
在压缩机1启动后,系统正常运行,油泵7泵出高压的润滑油,润滑油分成两路,其中一路润滑油经过引射器6,将蒸发器5中的制冷剂液面上漂的润滑油(可能含有少量液态制冷剂)经引射管路106和油箱8的引射回流口,引射到油箱8内,由于油箱8内润滑油设置在规定温度范围,润滑油的温度较高,引射回流的润滑油中含有的液态制冷剂在较高温度的润滑油中吸热蒸发,气化后经过压力平衡管路107并从制冷剂回气端口进入蒸发器5,从而保持油箱8内的润滑油不含制冷剂,防止润滑油的粘度降低。另一路润滑油经过供油管路103向轴承组件2供油。
当压缩机1正常停机时,压缩机1的电机先停机,直到完全停转,油泵7一直运转,保持供油压力,保证轴承组件的充分润滑,避免轴承组件损坏。永磁同步电机由于自身的特性,其停转时间一般在20秒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电加热器9和温度传感器203,电加热器9用于对油箱8内的润滑油加热,温度传感器203用于检测润滑油的温度。当油箱8中润滑油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如40℃)时,可以通过电加热器9对油箱8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换热器14,换热器14设置于供油管路103,示例性的,换热器14为板式换热器,换热器14具有互不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内的工作流体能够与第二通道内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具体地,第一通道与供油管路103连通,即第一通道内的工作流体为润滑油,第二通道可以与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回路连通,如第二通道的一端可以和冷凝器的第三出口连通,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蒸发器的第三进口连通;或者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第二通道还可以与制冷系统外的其他回路连通,如水侧回路,此时第二通道内的工作流体为水或冷却液。当油箱8内的润滑油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第二通道内的工作流体与第一通道内的润滑油进行热交换,来降低润滑油的温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作为第二通道内的工作流体和第一通道内的润滑油进行热交换,容易想到的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还可以通过第二通道内的工作流体代替电加热器9对润滑油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道所在的管路上还可以设置有冷却阀门(未图示),用于对第二通道所在回路进行通断和节流,如当润滑油温度高于报警值时,冷却阀门打开,从冷凝器出来的部分制冷剂经冷却阀门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流向换热器14,在换热器14中,第一通道内的润滑油与第二通道内的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低温低压制冷剂吸收润滑油的温度后蒸发气化并回流至蒸发器,从而降低润滑油的温度。示例性的,报警值可以为55℃。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203、电加热器9、膨胀阀12、电动阀13、冷却阀门、压缩机1、油泵7等均可以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接收温度传感器203的数据信号,然后向电加热器9或冷却阀门发出相应的指令,另外控制器还可以根据相应指令控制膨胀阀12、电动阀13、压缩机1、油泵7等的开启或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蓄能器11位于换热器14与单向阀10之间。
在紧急断电停机时,油泵7很快停止工作,压缩机1的轴承组件2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此时,供油管路103内的压力降低,当供油管路103内的压力降低到低于蓄能器内的压力时,蓄能器11内储存的润滑油会从蓄能器11内流出,同时,单向阀10在压力作用下关闭,润滑油在压力作用下继续通过供油管路103给轴承组件提供有压力的润滑油,由于蓄能器11位于换热器14与油泵7的出口之间,当润滑油温度过高时,换热器能够对蓄能器内流出的润滑油降温处理,降温后的润滑油能够对轴承组件润滑并降温,从而保证轴承组件在紧急停机时的充分润滑和降温,避免轴承组件的磨损和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电加热器9、温度传感器203、供油压力传感器201、回油压力传感器202,电加热器9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油箱,供油压力传感器201设置于供油管路103上,且供油压力传感器位于蓄能器11和单向阀10之间,回油压力传感器202设置于回油管路109上,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供油压力传感器、回油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制冷系统的控制器电连接。
供油管路103上设置有供油压力传感器20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蓄能器11与单向阀10之间设置有供油压力传感器201,回油管路109上设置有回油压力传感器202,供油压力传感器201的数值与回油压力传感器202的数值之间的差值即为供油管路103和回油管路109中润滑油的供油压差,当供油压差在规定的范围内时,压缩机1的电机启动,油泵7继续运转,给轴承组件持续供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供油压力传感器201和回油压力传感器202均可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接收到供油压力传感器201和回油压力传感器202检测的压力数据,计算供油压差,从而控制压缩机1启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蓄能器11为气囊式蓄能器,定义气囊式蓄能器所需选择的容积为V0其中,Vx为气囊式蓄能器11的工作容积(即实际工作需要润滑油的容积),单位为m3,P1为制冷系统的最低压力,单位为Pa,P2为制冷系统的最高压力,单位为Pa,P0为充气压力,单位为Pa,且0.9P1>P0>0.25P2,在等温状态下时,n=1,在绝热状态下,n=1.4。这样,可以根据制冷系统的实际应用参数进行蓄能器的选择。
参见图2所示,气囊式蓄能器包括壳体111和位于壳体111内的气囊112,壳体111的充油口与供油管路103连通,气囊112内充有一定量的气体。当油泵7向气囊式蓄能器的壳体111内输送润滑油时,气囊112会受挤压而变形,随着气囊112内的压力逐渐增大,气流量逐渐压缩,这样就形成了储能效果。当紧急断电停机时,油泵7很快停止工作,压缩机1的电机轴系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此时,供油管路103内的压力降低,当供油管路103内的压力降低到低于气囊式蓄能器内的压力时,具体地,小于气囊112中气体的压力时,参见图3所示,气囊式蓄能器在气体膨胀压力推动下,将润滑油排出,同时,单向阀10在压力作用下关闭,气囊式蓄能器在压力作用下继续通过供油管路103给轴承组件提供有压力的润滑油,以保证轴承组件在紧急停机时的充分润滑,避免轴承组件的磨损和损坏。作为扩展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设置蓄能器11的轴向高度高于压缩机的轴向高度,即蓄能器11的位置高于压缩机的位置,这样,在蓄能器11内部压力的作用下,还可以利用重力作用,更有利于润滑油能够顺利地进入压缩机的轴承组件。
示例性的,气囊式蓄能器膨胀时,接近绝热状态,此时取n=1.4。供油管路103的压力为蒸发器5压力加上供油油压,即P2=4.7Bar;永磁电机由于自身的特性,停转时间一般在20秒内,以20秒需要6L(即Vx=6L)润滑油计算,当系统压力为2.5Bar,轴承供油压差为1Bar,即P1=3.5Bar时;3.15Bar>P0>1.175Bar,示例性的,取P0=3Bar。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所需的蓄能器的容积V0不小于27.4L。
需要说明的是,蓄能器11也可以为除气囊式蓄能器以外的其他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蓄能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凝器3设置有冷凝压力传感器204,用于检测冷凝器3内的压力,蒸发器5设置有蒸发压力传感器205,用于检测蒸发器5内的压力。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制冷系统正常运行时,油泵7将油箱8中的润滑油输送至轴承组件2和蓄能器11内,润滑油对轴承组件2润滑后,经过回油孔与回油管路109回流至油箱8内,实现循环;
在制冷系统断电紧急停机时,油泵7停止工作,当供油管路103的压力小于蓄能器11内部的压力时,蓄能器11内的润滑油在其内在压力作用下通过供油管路103向轴承组件2供油,润滑油对轴承组件2润滑后,经回油孔与回油管路109回流至油箱8。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油泵7将油箱8中的润滑油输送至轴承组件2和蓄能器11内之前,还包括检测油箱8内的润滑油的温度的步骤。
具体而言,在压缩机1启动前,需要对压缩机1的轴承组件2进行预润滑,此时,需要检测油箱8内的润滑油的温度,如果润滑油的温度较低,需要对润滑油适当升温,当润滑油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例如40℃)时,开启油泵7,对轴承组件2润滑。具体地:
获取油箱8内润滑油温度,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203获取油箱8内润滑油的温度;
如果润滑油的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控制电加热器9工作,对油箱8内润滑油进行加温;
当润滑油的温度等于设定温度,控制电加热器9关闭,油泵7启动,对轴承组件2进行预润滑。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轴承组件2进行预润滑后,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供油压差的步骤。具体地:
获取供油管路103中润滑油的压力和回油管路109中润滑油的压力,可以通过供油压力传感器201和回油压力传感器202对应获取供油管路103中润滑油的压力和回油管路109中润滑油的压力;
计算供油管路103和回油管路109之间的供油压差;
如果供油压差在预设压差范围内,控制压缩机1启动,油泵7此时持续运行。
设置供油压差在预设压差范围,这是因为供油压差过低,可能导致润滑油流量过小,不足以润滑;供油压差过大,可能存在管路堵塞等非正常现象,且压差过大导致润滑油的流速过快,不能对轴承进行很好的润滑和散热。
当供油压差在规定的范围内时,压缩机1的电机启动,油泵7继续运转给轴承组件供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冷系统正常运行时,当润滑油因长时间循环和/或吸热导致温度过高时,还包括对润滑油降温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油箱8内润滑油温度,如通过温度传感器203获取油箱8内润滑油的温度;
当润滑油的温度大于报警值时,控制冷却阀门开启,使得润滑油能够在换热器14中与其他工作流体(如制冷剂、冷却液等)进行热交换,对润滑油进行降温;
当润滑油降温至温度等于设定关阀温度时,控制冷却阀门关闭。
示例性的,可以预设报警值为55℃,设定关阀温度为45℃,当然还可以设定关阀温度等于上述中油泵启动的设定温度(如4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油泵、油箱、蓄能器,所述压缩机具有进油孔和回油孔,所述油泵的进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油泵的出口通过供油管路与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回油孔通过回油管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蓄能器设置在所述供油管路上,且所述蓄能器与所述油泵的出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冷凝器、闪蒸桶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通过排气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闪蒸桶的进口连通,所述闪蒸桶的液体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闪蒸桶的气体出口通过中间级补气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通过吸气管路连通,所述中间级补气管路上设置有电动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电机冷却管路和回气管路,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电机冷却管路连通,所述电机冷却管路设置有膨胀阀;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回气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进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射器、引射管路和压力平衡管路;所述引射器的进口与所述油泵的出口连通,所述引射器的出口与所述油箱的引射回流口连通,所述引射管路的一端位于所述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液面上方,所述引射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引射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压力平衡管路的出气端口与所述油箱的内腔连通,所述压力平衡管路的回气端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回收端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供油管路上,所述换热器具有互不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供油管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三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三进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在管路上设置有冷却阀门;所述蓄能器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单向阀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供油压力传感器、回油压力传感器,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油箱,所述供油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供油管路上,所述回油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回油管路上,所述电加热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供油压力传感器、所述回油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制冷系统的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为气囊式蓄能器,定义所述气囊式蓄能器所需选择的容积为V0其中,Vx为所述气囊式蓄能器的工作容积,单位为m3,P1为所述制冷系统的最低压力,单位为Pa,P2为所述制冷系统的最高压力,单位为Pa,P0为充气压力,单位为Pa,且0.9P1>P0>0.25P2,在等温状态下时,n=1,在绝热状态下,n=1.4。
8.一种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制冷系统正常运行时,油泵将油箱中的润滑油输送至轴承组件和蓄能器内,润滑油对所述轴承组件润滑后,回流至所述油箱内,实现循环;
在制冷系统断电紧急停机时,所述油泵停止工作,所述蓄能器内的润滑油在压力作用下向所述轴承组件供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泵将油箱中的润滑油输送至轴承组件和蓄能器内之前,还对轴承组件进行预润滑,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油箱内润滑油温度;
如果润滑油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控制电加热器工作,当润滑油温度加热至设定温度,控制电加热器关闭,油泵启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轴承组件进行预润滑后,制冷系统正常运行前,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供油管路中润滑油的压力和回油管路中润滑油的压力,并计算所述供油管路和所述回油管路之间润滑油的供油压差;
如果所述供油压差在预设压差范围,控制压缩机启动,所述油泵持续运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冷系统正常运行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油箱内润滑油温度;
当润滑油温度大于报警值,控制冷却阀门开启,通过换热器对润滑油进行降温;当润滑油降温至设定关阀温度,控制冷却阀门关闭。
CN202210851579.7A 2022-07-19 2022-07-19 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4506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1579.7A CN117450678A (zh) 2022-07-19 2022-07-19 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1579.7A CN117450678A (zh) 2022-07-19 2022-07-19 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50678A true CN117450678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93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1579.7A Pending CN117450678A (zh) 2022-07-19 2022-07-19 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506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1967B2 (en) Lubrication and cooling system
US8398387B2 (en) Fluid machin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5091015B2 (ja) 圧縮式冷凍機
KR100991345B1 (ko) 냉동장치
KR100990782B1 (ko) 냉동장치
WO2007123088A1 (ja) 冷凍装置
JP4714099B2 (ja) 圧縮式冷凍機の軸受潤滑装置
JP2008082622A (ja) 圧縮式冷凍装置
JP2008082623A (ja) 圧縮式冷凍装置
JP2000230760A (ja) 冷凍機
JP2009257684A (ja) 圧縮式冷凍機及びその潤滑油回収方法
CN117450678A (zh) 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
JP2013139890A (ja) 冷凍装置
CN108072198B (zh) 压缩机组件及其控制方法和制冷/制热系统
WO2024077250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reduced compressor thrust load
JP2013139896A (ja) 冷凍装置
CN116222023A (zh) 一种压缩机回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3139897A (ja) 冷凍装置
JP2003262411A (ja) 冷凍装置
JP2013139898A (ja) 冷凍装置
JP2013108713A (ja) 冷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