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375A - 用于将信息盘装入和取出信息技术设备的装载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信息盘装入和取出信息技术设备的装载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375A
CN1174375A CN97113009A CN97113009A CN1174375A CN 1174375 A CN1174375 A CN 1174375A CN 97113009 A CN97113009 A CN 97113009A CN 97113009 A CN97113009 A CN 97113009A CN 1174375 A CN1174375 A CN 1174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piece
groove
face
information disk
exerting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13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351C (zh
Inventor
T·肖尔茨
H·诺霍克
M·吉尔肯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EP962012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EP0742558B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99612675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9626759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174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3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3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32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adapted for discs of different siz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01Details
    • G11B17/0405Closing mechanism, e.g. door
    • G11B17/0407Closing mechanism, e.g. door controlling the loading of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6Speed-changing arrangements; Reversing arrangements; Drive-transfer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1/00Combinations of a radio or television receiver with apparatus having a different main function
    • H05K11/02Combinations of a radio or television receiver with apparatus having a different main function with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自信息技术设备装或取信息盘的装载机构,包括第一和第二引导件,各有盘缘的凹槽,第二引导件有可转动驱动输送轮,其将信息盘滚进或滚出设备以将盘装或取之。实现装载机构微型化且于装或取时不接触信息盘表面,可移动的支撑第一和第二引导件,各引导件的凹槽有相对于装载平面倾斜的施压面,各引导件的凹槽还有垂直于装载平面延伸的内表面,选定各自的内槽高度小于信息盘的厚度,使装载过程中,信息盘的外周面不与凹槽的内表面接触。

Description

用于将信息盘装入 和取出信息技术设备的装载机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信息盘装入和取出信息技术设备的装载机构,一第一引导件和一第二引导件,这两个引导件各具有一个为盘缘而设的凹槽,第二引导件包括一个转动驱动的输送轮,它可将信息盘滚进和滚出所说的设备,以便于信息盘的装入和取出。
US-PS5,163,040披露了这样一种装载机构。在这种已知的装载机构中,信息盘在其一侧由一刚性的、弧形的、具有凹槽的、作为第一引导件的引导构件引导;而在其另一侧,则由一带有凹槽的、作为第二引导件的输送轮引导。为了把信息盘引入设备,需手工将信息盘插进设备上的一条安装缝内,并使之与第一引导件及输送轮上的凹槽相啮合。在装载过程中,输送轮由电动机驱动,从而把输送轮和第一引导件之间的信息盘沿设备内的一条弧形装入路径滚进设备。第一引导件和输送轮上的凹槽均呈V形。
然而,这种结构具有一系列缺陷。由于弧形的第一引导件的应用,使得只能借助于第一引导件沿一弧形装入路径把信息盘引进设备之内,而沿一直线路径插入是不可能的。与信息盘的直线插入相比较,这样需要较大宽度的装载机构,并进而使设备的宽度增大。特别是对于汽车使用来说,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因为用以安放设备的可用空间是有限的。
信息盘通常具有一个中央定位孔。为了避免伤及盘面,最理想的是,使用者接触信息盘时仅接触其定位孔的边缘和盘的外周缘。
在这种已知的设备中,在装载机构实施信息盘的自动插入动作之前,必须用手将信息盘的中心插至至少是输送轮的中心所处的位置,到达以下称之为中继位置的位置。在该中继位置上,定位孔不再露在外壳前板的外面,因此,使用者不能以夹住定位孔的边缘和盘的外周缘这种理想的方式拿住信息盘。结果,为了使信息盘进入中继位置,使用者不得不接触信息盘的表面。这样就增加了信息盘的磨损。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头那一段所限定的类型的装载机构,其具有最小的尺寸,且能够在不接触信息盘的表面的情况下将该信息盘装入和取出。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撑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第一引导件的凹槽和第二引导件的凹槽各具有相对于装载平面倾斜的施压面,第一引导件的凹槽和第二引导件的凹槽各具有一基本上垂直于装载平面延伸的内表面,并且,各自的内槽高度(即槽底宽度)选定为小于信息盘的厚度,通过这种方式,则在装载过程中,信息盘的外周缘2d不接触凹槽的内表面。
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的这种可动性允许这些引导件根据信息盘的外形而移动,并据此以一种柔性方式引导信息盘的盘缘。这样便能够基本上沿着可随意确定的装载路径装载信息盘。不具有圆形盘缘(例如,具有椭圆形或其它形状盘缘)的信息盘也能够通过这种装载机构滚进所说的设备。为了获得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的可动性,可以想象出各种各样的结构。例如,可以在一些导向槽之内引导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并且,可以借助弹簧力或致动器迫使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在这些导向槽内紧贴信息盘的盘缘。此外,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可以安装在一端得以支撑的枢转臂上。
第一和第二引导件的凹槽大致呈U形,至少一个侧边相对于装载平面倾斜,因此,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信息盘的、倾斜的施压面。这里所说的装载平面被定义为利用第一和第二引导件把信息盘滚进所说设备的那个平面。在装载过程中,第一和第二引导件压贴住信息盘的边缘。因而,由倾斜的施压面施加在信息盘的表面上的力垂直地指向装载平面。内槽高度-即凹槽的内圆周面处的槽高选定为小于信息盘的厚度。如果利用装载机构把不同厚度的信息盘装入或者取出一个信息技术设备,则要把内槽高度选定为小于最薄的信息盘的厚度。这样便能实现在装载期间,信息盘的外周缘不接触凹槽的内缘。于是,信息盘只在倾斜的施压面的位置处与凹槽点接触。
与V形凹槽相比,这种大致呈U形的凹槽具有的优点是,施压面的倾斜角度能够充分地小。这样带来的优点是,在施压面的位置处、在垂直于装载平面的方向上作用于信息盘的表面的力显著地提高。此外,对于相同厚度的信息盘来说,U形凹槽可以在装载平面的方向上具有尽可能小的深度。
本发明的一个更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是,第一引导件的凹槽和第二引导件的凹槽在凹槽的上侧及下侧各具有一个施压面,该施压面相对于装载平面倾斜。
利用这种形状的凹槽,则能够借助于位于上侧的施压面和位于下侧的施压面把一垂直指向装载平面的力从上、下同时施加在信息盘的表面上。
本发明的一个更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是,信息盘被夹持在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的凹槽内。
由于采用大致呈U形的凹槽,所以,根据本发明的装载机构能够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实现这种夹持作用。由于对于施压面来说能够选择一个非常小的倾斜角度,所以,在施压面的位置处、在垂直于装载平面的方向上所能够施加在信息盘的表面上的力就非常大,从而能够实现有效的夹持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更有利的实施例中,在一伸出位置上,信息盘以这样一种方式夹持在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的凹槽内一即:使用者应当用手施加一个0.7N的最小力才能将所说的信息盘从凹槽内拉出。
在伸出位置上,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以其施压面压靠住信息盘的表面,并牢固地夹持信息盘,从而防止信息盘不小心滚出所说的设备。为了从设备内取出信息盘,使用者必须用0.7N的最小力将信息盘从第一和第二引导件的凹槽内拽出。当把这种装载机构用在汽车内的信息技术设备上时,这一最小力是特别有利的。这一最小力能保证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例如因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而出现颠波的情况下,信息盘不会从设备内滑出。
本发明的一个更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是,第一引导件包括一个支撑块。在该实施例的一种有益变形中,第一引导件的施压面的倾斜角度处在4°~8°的范围内,而第二引导件的施压面的倾斜角度处在3°~7°的范围内。
业已证明,给施压面选择这样的倾斜角度是非常有利的。如果第一和第二引导件的施压面的倾斜角度分别大于7°和8°,则在施压面的位置所能作用在信息盘的表面上的法向力非常小。如果倾斜角度选择得分别小于3°和4°,则对于一给定的径向凹槽深度来说,装载机构会对信息盘的厚度的公差变得非常敏感。
因为输送轮主动驱动信息盘,而支撑块仅提供被动支撑,所以,把支撑块的施压面的倾斜角度选择得大于输送轮的施压面的倾斜角度是有好处的。
本发明的一个更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是,第一引导件包括一个可旋转驱动的输送轮。
如果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都包括一个可旋转驱动的输送轮,则信息盘自身无需转动便能够将该信息盘移进和移出所说的设备。如果第一引导件的输送轮的凹槽与第二引导件的输送轮的凹槽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则当第一引导件的输送轮和第二引导件的输送轮以相同的转速在相反方向转动时,信息盘将在没有自转的情况下被移进和移出所说的设备。
本发明的一个更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是,施压面的表面的弹性模量大于信息盘的弹性模量,施压面的表面具有这样一种粗糙度以及以这样一种力将信息盘压抵在凹槽的施压面上一即:在装载过程中,在信息盘的表面和施压面之间产生磨擦接合。
在本发明的这一有利的实施例中,施压面的表面具有给定的粗糙度。由于该表面的弹性模量大于信息盘的弹性模量,信息盘的表面部分地与粗糙的施压面相互接触,因此,在信息盘的表面和施压面之间形成一种摩擦接合。
本发明的一个更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是,输送轮的基本材料是钢,在该钢质输送轮的至少是施压面的位置上覆盖了一碳化铬层。
输送轮的基本轮廓可以例如、由钢车削而成。这种车成的钢质输送轮在其每个施压面上有一碳化铬层。碳化铬具有非常高的硬度,在合适的组分的情况下,碳化铬能够达到800DPN以上的值(维氏硬度数)。碳化铬的弹性模量是非常大的,而且能够达到300GPa以上的数值。此外,碳化铬对聚碳酸酯有良好的粘附作用,根据CD盘的制造标准,聚碳酸酯正是生产信息盘的材料。
碳化铬层的这种高硬度可对碳化铬层本身和信息盘的表面产生非常小的磨损。由于碳化铬和聚碳酸酯之间的良好附着性,在信息盘的表面和碳化铬施压面之间出现非常大的静态摩擦力,其结果是,能够在装载平面的方向上施加大的吸引力和夹持力。利用碳化铬层的大的弹性模量,能够实现信息盘的表面与碳化铬层的粗糙表面的局部相互接合,从而产生一种摩擦接合。
本发明的一个更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是,输送轮的基本材料是钢,而且,在该钢质输送轮的至少是施压面的位置处覆盖一个钨-碳-氢合金(tungsten-carbon-hydrogen)层。
输送轮的基本轮廓可以例如由钢车削而成。这种车削而成的钢质输送轮在其每个施压面的位置上提供了一个钨-碳-氢合金层。钨-碳-氢合金具有非常高的硬度,在合适的组分的情况下,其能够达到800DPN以上的数值。钨-碳-氢合金的弹性模量是非常大的,而且能达到300GPa以上的数值。此外,钨-碳-氢合金对聚碳酸酯有非常好的附着作用,根据CD盘的制造标准,聚碳酸酯正是生产信息盘的材料。
钨-碳-氢合金层的这种高硬度可对钨-碳-氢合金层自身和信息盘的表面产生非常小的磨损。由于钨-碳-氢合金和聚碳酸酯之间的良好的附着作用,所以,在信息盘的表面和钨-碳-氢合金的施压面之间产生非常大的静态摩擦力,其结果是,能够在装载平面的方向上施加大的吸引力和夹持力。利用钨-碳-氢合金层的大的弹性模量,可实现信息盘的表面与钨-碳-氢合金层的粗糙表面局部地互相接合,从而产生一种磨擦接合。
本发明的一个更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是,第一引导件的基本材料是钢,而且,至少在其施压面的位置处覆盖一个碳化铬或者钨-碳-氢合金层。
利用这种结构,碳化铬或者钨-碳-氢合金的一些有利的特性可以为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所利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更有利的实施例中,施压面的最大表面粗糙度Rt处在2μm~15μm的范围内,平均算术粗糙度Ra在0.2μm~1.5μm的范围内。
如果平均算术粗糙度Ra大于1.5μm,则表面粗糙度分布太不均匀,而且,由施压面施加到信息盘的表面上的力会受到局部起伏。这样会导致信息盘的非均匀滚入,尤其会导致粘附滑脱(Stick-Slip)现象。如果施压面的最大表面粗糙度Rt超过15μm,则会加大信息盘的表面的实质磨损,信息盘的表面涂层将被磨蚀。如果施压面的最大表面粗糙度Rt小于2μm,则施压面和信息盘的表面之间的静态摩擦力变得非常的小,其结果是,在装载平面内所能够施加给信息盘的力也会变得太小。
合适的方法为,利用蒸气淀积法淀积所说的碳化铬层或钨-碳-氢合金层。这种蒸气淀积法具有的优点是碳化铬或者钨-碳-氢合金自适应钢的表面结构。如果在施压面所处的位置,钢已经给出了期望的表面粗糙度,则在碳化铬层或者钨-碳-氢合金层的蒸气淀积之后,该表面粗糙度仍将保持。作为碳化铬层的蒸气淀积方法,CVD法(化学蒸气淀积法)是特别合适的;作为钨-碳-氢合金层的蒸气淀积方法,PVD法(物理蒸气淀积法)是特别合适的。
按照本发明的装载机构适用于盘驱动器(deck),含有盘驱动器的信息技术设备或者含有盘驱动器的汽车收音机。
下面将参照附图1至附图8以举例的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其中:
图1是把一张信息盘放入和取出一信息技术设备所用的装载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该装载机构包括一个适应于信息盘的边缘的、作为第一引导件的、有凹槽的支撑块和一个作为第二引导件的、有凹槽的输送轮,该装载机构处在伸出位置上,此时,信息盘以一种稳定的方式被两引导件夹在凹槽内并保持住,以便使用者能够用手将盘取出;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装载机构处在中继位置上的情况,在此位置上,使用者已经将信息盘插至装载机构可自动执行信息盘的装载作业的那一点;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装载机构处在滚入位置上的情况,此时,信息盘已沿第一装载方法完全滚入;
图4是第二引导件的输送轮的剖视图,该输送轮的基材是钢;
图5是第二引导件的输送轮的剖视图,该输送轮的基材是钢,而且,在凹槽的位置处在钢上覆盖了一个碳化铬层;
图6是第一引导件的支撑决的剖视图,该支撑块的基材是钢,而且,在凹槽的位置处在钢上覆盖了一个碳化铬层;
图7概略地图示了在装载过程中,第一引导件的支撑块和第二引导件的输送轮与信息盘的合作关系,信息盘被夹在输送轮和支撑块上的凹槽内,但并不与这两凹槽的内侧接触;
图8示出了装载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其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都包含一个带有凹槽的输送轮,而且,该装载机构处在伸出位置,在此位置上,信息盘以一种稳固的方式被两引导件夹在凹槽内并保持住,以便使用者能够用手把盘取出。
图1示出了处在伸出位置的、依据于本发明的装载机构的第一实施例。该装载机构容纳在外壳1内。装载机构起到把一信息盘2在第一装载方向5上沿一直线型路径4移进外壳1的作用,还起到把该信息盘2在与第一装载方向5相反的方向上沿直线型路径4移出外壳1的作用。信息盘2具有一个圆形盘缘2a并具有一个带有边缘3a的圆形定位孔3。外壳1具有一个前壁6a、一个后壁6b、两个侧壁6c和6d、一个底板6c和一个壳盖6f。在底板6e上邻近侧壁6c的位置处安装了一根枢轴8,第一枢转臂7可围绕这根轴转动。在底板6e上邻近侧壁6d的位置处安装了一个区轴10,第二枢转臂9可围绕这根轴转动。第一枢转臂7携带了一个臂轴销11和一个具有凹槽13的、作为第一引导件的支撑块12。第二枢转臂9携带了一个臂轴销14。一输送轮16安装在该第二枢转臂9上,以便能够围绕轴17转动。输送轮16具有一凹槽18。在外壳1的底板6e上安装了一台电动机19,其输出轴19a带有一蜗杆20。电动机19能够在两个方向驱动,借助于蜗杆20,一齿轮21能够被驱动,该齿轮21可转动地安装在一根由底板6e承载的轴21a上。齿轮21与一个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枢转臂9的枢轴10上的齿轮22相啮合。而第二齿轮22又与一个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枢转臂9上的轴23a上的第三齿轮23相啮合。第三齿轮23与一个在输送轮16上的齿环24相啮合。这样,输送轮16便能够借助于电动机19、电动机输出轴19a、蜗杆20、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和第三齿轮23在正、反两方向上转动。
一“T”型连杆26具有一第一连杆槽27、一第二连杆槽28、一第一连杆销29和一第二连杆销30,第一连杆槽27和第二连杆槽28均垂直于第一装载方向5而延伸。第一连杆销29和第二连杆销30嵌入一个制在外壳盖6f上的并沿第一装载方向5延伸的壳盖槽31内。第一枢转臂7的臂轴销11嵌在第一连杆槽27内,第二枢转臂9的臂轴销14嵌在第二连杆槽28内。
借助于一根未示出的弹簧,围绕枢轴8在箭头32所指的方向上对第一枢转臂7预加拉力。借助于一根未示出的弹簧,围绕着枢轴10在箭头33所指的方向上对第二枢转臂9预加拉力。也可以仅给两个枢转臂中之一预施拉力。
外壳1的后壁6b带有两个挡块34和35。
外壳1的侧壁6c带有一个辅助引导件36。该辅助引导件36具有一个在装载平面25内延伸的下支撑面36a和一个在装载平面25内延伸的上导向面36b。所谓装载平面是指把信息盘2在第一装载方向5上移进所说的设备的,并由图1中的座标轴x-y限定的那个平面。在第一装载方向5上,上引导面36b大于下支撑面36a。
在图1所示的伸出位置上,使用者已经用手将信息盘2置于与支撑块12上的凹槽13和输送轮16上的凹槽18相接合的状态。为此,使用者借助于信息盘2的边缘2a以及定位孔3的边缘3a而拿住该信息盘2。把这样拿着的信息盘2从图1所示的伸出位置移动到图2所示的中继位置。在从图1所示的伸出位置向图2所示的中继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枢转臂7围绕轴8转动,而第二枢转臂9围绕轴10转动。为此目的所需的区转力由使用者施加。之后,信息盘2由支撑块12上的凹槽13在一侧、由输送轮16上的凹槽18在另一侧而横向引导。使用者不接触信息盘2的表面。
在图2所示的装载机构的中断位置上,信息盘2从装载机构的外壳1的前壁6a向外伸出约占其直径的2/3。如图2所示,能够在外壳1的前壁6a上安装一块控制板38。该控制板38可以是,例如,一台汽车收音机的控制板,该汽车收音机结合了一个用以把信息记录到信息盘2上和/或从信息盘2再现信息的设备。信息盘2的定位孔3从控制板38的前侧38a伸出。因此,在该中继位置上,使用者也能够借助于定位孔3的边缘3a及信息盘2的周缘2a而拿住信息盘2。
当使用者用手把信息盘2插进外壳1内至中继位置时,通过一个未示出的开关而将电动机19激励,于是,装载机构便自动地完成装载工作。
所说的开关可以是,例如,机械开关或者光开关(光阻断式)。在早先的一瞬间已经启动电动机也是可能的。
此时,电动机19开始转动,以便通过电动机轴19a、蜗杆20、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和第三齿轮23驱动输送轮16顺时针转动。此时,顺时针转动的输送轮16在信息盘2的周缘2a上施加一个切向力,结果是,支撑在支撑块21和输送轮16之间的信息盘2沿着一个直线型装载路径自动地滚进外壳1内。那时,第一枢转臂7绕着轴8转动,而第二枢转臂9绕着轴10转动。
图3示出了处在滚进后位置的装载机构,在该位置上,信息盘2已经在第一装载方向5上移动至挡块34和35。枢转臂7和9已经通过输送轮16和支撑块12转至离开信息盘2的盘缘2a,并且,辅助引导件36的下支撑面36a已不再对信息盘2起作用,因此,借助于一个未示出的降落机构,能将该信息盘以其定位孔对准图中所示的转台41上的夹持装置40的方式降落至播放位置(未示出)。在该未示出的播放位置上,信息盘2能够由未示出的驱动装置驱动的转台41转动,从而将储存在信息盘2上的信息,例如,音乐信息重放出来。
以下将详细描述从图2所示的中继位置变化到图3所示的滚进位置的过程。
顺时针转动的输送轮16给信息盘2的边缘2a施加一个切向力,结果,支撑在支撑块12和输送轮16之间的信息盘2便在第一装载方向5上沿着一条直线装载路径滚进外壳1。在从中继位置向播放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信息盘2的盘缘2a除了由形成在第一引导件上的支撑块12和形成在第二引导件上的输送轮16引导之外,还由一个作为第三引导件的辅助引导件36局部地引导,以确保信息盘2的更好的引导。在图2和图3指示的、辅助引导件36的第一部分42,信息盘42的盘缘2a因辅助引导件36的下支撑面36a和上引导面36b同时引导。在辅助引导件36的第二部分43,信息盘2只由辅助引导件36的上引导面36b引导。在信息盘2沿第一装载方向5移动的过程中,沿直线路径4的滚进便被这样实现-即:第一连杆销29和第二连杆销30被在第一装载方向5上在壳盖槽31内引导。在第一装载方向5上,装载动作在信息盘2抵靠外壳1的后壁6b上的挡块34和35之时被终止。一旦信息盘2在第一装载方向5上移动至抵靠挡块34和35,则一个未示出的驱动机构便被以一未示出的方式启动,该驱动机构以使得第一枢转臂7绕枢轴8顺时针转动的方式对第一枢转臂7起作用,并以使得第二枢转臂9绕枢轴10逆时针转动的方式对第二枢转臂9起作用。结果,输送轮16的凹槽18和支撑块12的凹槽13与信息盘的盘缘2a脱离。在该位置上,信息盘2不再被辅助引导件36的下支撑面36a引导。这样便能够用一未示出的降落机构、以一未示出的方式把信息盘2沿与装载平面25垂直的第二装载方向45降落到转台41的夹紧装置40上。取出动作正好是装入动作的相反顺序。
图4是输送轮16的第一个例子的剖视图。该输送轮16是由钢制成的且具有圆周凹槽18。圆周凹槽18具有一内圆周表面50。在它的内圆周表面50上,凹槽18具有一内槽高度51。圆周凹槽18在其上侧具有一施压面52、在其下侧具有一施压面53。施压面52具有一个相对于装载平面25倾斜的倾斜角52a,施压面53具有一个相对于装载平面25倾斜的倾斜角53a。输送轮16的具有倾斜的施压面52和53以及内圆周表面50的凹槽18大致呈U形。
图5是输送轮16的第二个例子的剖视图。该输送轮16包括一个由钢制成的基本构件72。基本构件72的基本轮廓55可以由粗钢径由,例如,车削加工而成。在凹槽18所处的位置上,给基本构件22的基本轮廓55覆盖了一个碳化铬层56。碳化铬层56可以通过,例如,蒸气淀积法而施加。一合适的蒸气淀积方法是CVD法(化学蒸气淀积法)。蒸气淀积后的碳化铬层56平行于基本轮廓55延伸。圆周凹槽18具有一个内圆周表面57,该内圆周表面57具有一内槽高度58。圆周凹槽18的上侧具有一个倾斜的施压面59,在其下侧具有一个倾斜的施压面60。倾斜的施压面59具有一个相对于装载平面25倾斜的倾斜角61,倾斜的施压面60具有一个相对于装载平面25倾斜的倾斜角62。
作为蒸气淀积的碳化铬层56的一个替换方案,也可以使用钨-碳-氢合金层。
图6是支撑块12的剖视图。支撑块12包括一个由钢制成的并具有一基本轮廓63的基本构件73。在该基本轮廓63的、凹槽13所在的地方覆盖了一个碳化铬层64。支撑块12的圆周形凹槽13具有一个内圆周表面65,该内圆周表面65具有一内槽高度66。碳化铬层64是通过,例如,蒸气淀积法施加上的,并平等于钢的基本轮廓63延伸。凹槽13的上侧具有一个相对于装载平面25倾斜的倾斜施压面67,在其下侧具有一个相对于装载平面25倾斜的倾斜施压面68。倾斜的施压面67具有一个相对于装载平面25的倾斜角69,倾斜的施压面68具有一个相对于装载平面25的倾斜角70。
图7概略地示出了图5所示的输送轮16、图6所示的支撑块12和信息盘2之间的合作关系。信息盘2由聚碳酸酯制成并具有第一盘面26、第二盘面2c和圆周侧面2d。在装载过程中,信息盘2被夹持在输送轮16的凹槽18和支撑块12的凹槽13之间。信息盘2的第一盘而26抵靠输送轮16的施压面59并抵靠支撑块12的施压面67。信息盘2的第二盘面2c抵靠输送轮16的施压面60并抵靠支撑块12的施压面68。由于输送轮16的施压面59和60及支撑块12的施压面67和68是倾斜的,所以,信息盘2的表面2b和2c在盘缘2a的位置上与施压面59、67和60、68实质上是点接触的。在信息盘的盘缘2a的区域里通常是不贮存信盘的。信息盘2的贮存了信息的那个区域既不与输送轮16的凹槽18接触也不与支撑块12的凹槽13接触,这样可防止损坏信息盘2的贮存了信息的那个区域。在装载过程中,信息盘2的外侧面2d既不和输送轮16的内圆周面57接触,也不和支撑块12的内圆周面65接触。输送轮16的内槽高度(即槽底宽度)58以及支撑块12的内槽高度66选定成小于信息盘2的厚度71。
输送轮16的各个施压面59和60的倾斜角度61和62处在3°~7°的范围内。支撑块12的各个施压面67和68的倾斜角度69和70处在4°~8°的范围内。由于这些较小的倾斜角度,所以,能够借助于各个施压面59、60和67、68在信息盘2的表面2b和2c上施加一个大的法向力。
碳化铬具有非常高的硬度,其能够达到800DPN(维氏硬度数)以上的数值。碳化铬的弹性模量是非常大的且能够达到300GPa以上的数值。输送轮16的碳化铬层56和支撑块12的碳化铬层64的这种高硬度可对碳化铬层56和64自身以及信息盘2的表面2b和2c产生非常低的磨损。由于碳化铬对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附着作用,所以,在信息盘2的表面2b和2c以及各自的施压面59、60和67、68之间产生非常大的静态摩擦力。碳化铬层56和64的弹性模量实质上大于聚碳酸酯制的信息盘2的弹性模量。其结果是,能够实现信息盘2的表面2b和2c与各自的施压面59、60和67、68的局部相互接触,从而在信息盘2和碳化铬层56和64之间产生摩擦接合。施压面59、60和67、68的最大表面粗糙度Rt处在2μm~5μm的范围内,并且平均算术粗糙度Ra处在0.2μm~1.5μm的范围内。
由于施压面59、60和67、68是倾斜的,所以,本装载机构还能够装载不同厚度71的信息盘2。
图8示出了处在伸出位置的、依据于本发明的装载机构的第二个实施例。除了第一引导件的结构之外,该第二实施例等同于第一实施例。
第一枢转臂7携带了一个作为第一引导件的输送轮75,该输送轮75可绕着轴76转动。输送轮75上具有一凹槽77。在外壳1的底板6e上安装了一部电动机78,电动机78的轴78a带有一个蜗杆79。电动机78能够在两个方向上驱动。借助于蜗杆79,可将一个齿轮80驱动,齿轮80可转动地安装在由底板6e承载的一根轴80a上。齿轮80与齿轮81相啮合,齿轮81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枢转臂7的轴8上。齿轮81又与齿轮82相啮合,齿轮82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枢转臂7上的一根轴82a上。齿轮82与布置在输送轮75上的一个齿环83啮合。因此,可通过电动机78、电动机轴78a、蜗杆79、齿轮80、齿轮81及齿轮82使得输送轮75在两个方向旋转。
第一引导件的输送轮75的凹槽77的几何尺寸与第二引导件的输送轮16的凹槽18的几何尺寸是完全相同的。第一引导件的输送轮75和第二引导件的输送轮16以相同的转速沿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能在信息盘2不自转的情况下将该信息盘移进和移出所说的设备。
从伸出位置到中继位置再到滚进位置的装载作业按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进行。

Claims (16)

1、一种用于把一信息盘(2)装入和取出信息技术设备的装载机构,包括一个第一引导件(12)和一个第二引导件(16),这两个引导件各具有一个为盘缘(2a)而设的凹槽(13、18),第二引导件包括一个可转动地驱动的输送轮(16),该输送轮把信息盘(2)滚进和滚出所说的设备,以便把盘装入和取出,其特征在于,以可移动的方式对第一引导件(12)和第二引导件(16)予以支撑,第一引导件的凹槽(13)和第二引导件的凹槽(18)各具有一个施压面(52,53;59,60;67,68),这些施压面相对于装载平面(25)倾斜,第一引导件的凹槽(13)和第二引导件的凹槽(18)各具有一个基本上垂直于装载平面(25)延伸的内表面(50,57,65),各自的内槽高度(51,58,66)选定成小于信息盘(2)的厚度(71),这样,在装载过程中,信息盘(2)的外侧面2d不与凹槽(13;18)的内表面(50,57,65)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件的凹槽(13)和第二引导件的凹槽(18)在其上、下两侧各具有一个相对于装载平面(25)倾斜的施压面(52,53;59,60;67,6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装载过程中,信息盘(2)被夹在第一引导件(12)和第二引导件(16)的凹槽(13;18)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伸出位置,信息盘(2)以这样一种方式夹在第一引导件(12)和第二引导件(16)的凹槽(13;18)之间-即;使用者用手施加一个最小为0.7N的力才能把该信息盘从凹槽(13,18)中拽出。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件(12)的施压面的倾斜角度(69、70)在4°~8°的范围内,第二引导件(16)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52a,53a;61,62)处在3°~7°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件包括一个支撑块(12)。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件包括一个可转动地驱动的输送轮(75)。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施压面(52,53;59,60;67,68)的表面的弹性模量大于信息盘(2)的弹性模量,施压面(52,53;59,60;67,68)的表面具有这样的粗糙度且把信息盘(2)以这样一种力压抵住凹槽的施压面(52,53;59,60;67,68)-即:在装载过程中,在信息盘(2)的表面和施压面(52,53;59,60;67,68)之间存在一种摩擦接合。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输送轮(16)的基本材料是钢,至少在施压面(59、60)所在的位置,在钢上覆盖了一个碳化铬层(56)。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输送轮(16)的基本材料是钢,至少在施压面(59,60)所在的位置,在钢上覆盖了一个钨-碳-氢合金层(56)。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件(12)的基本材料是钢,至少在施压面(67,68)所在的位置在钢上覆盖一个碳化铬层或者钨-碳-氢合金层(64)。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施压面(52,53;59,60;67,68)的最大表面粗糙度Rt在2μm~15μm的范围内,平均算术粗糙度Ra在0.2μm~1.5μm的范围内。
13、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碳化铬层(56,64)或者钨-碳-氢合金层(56,64)是通过蒸气淀积法淀积的。
14、一种包含有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机构的盘驱动器(deck)。
15、一种包含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驱动器的信息技术设备。
16、一种包含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驱动器的汽车收音机。
CN97113009A 1996-05-02 1997-05-02 用于将信息盘装入和取出信息技术设备的装载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3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6201215A EP0742558B1 (de) 1995-05-06 1996-05-02 Lademechanismus
EP96201215.9 1996-05-02
DE19626759.5 1996-07-03
DE1996126759 DE19626759A1 (de) 1996-05-02 1996-07-03 Lademechanismus zum Be- und Entladen eines informationstechnischen Gerätes mit einer Informationsplatt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375A true CN1174375A (zh) 1998-02-25
CN1113351C CN1113351C (zh) 2003-07-02

Family

ID=26027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30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351C (zh) 1996-05-02 1997-05-02 用于将信息盘装入和取出信息技术设备的装载机构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028831A (zh)
JP (1) JPH1092075A (zh)
KR (1) KR100495113B1 (zh)
CN (1) CN1113351C (zh)
HU (1) HU220927B1 (zh)
PL (1) PL184507B1 (zh)
RU (1) RU2183359C2 (zh)
SG (1) SG467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16733A1 (de) * 1995-05-06 1996-11-07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Lademechanismus
JP3291231B2 (ja) * 1997-11-29 2002-06-10 タナシン電機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JP3021442B2 (ja) * 1997-12-31 2000-03-15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ヤ―
JP3565248B2 (ja) * 1998-04-17 2004-09-1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4058577B2 (ja) * 1999-04-12 2008-03-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US6880160B1 (en) * 1999-07-14 2005-04-12 Lg Electronics Inc.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a disk in a disk drive
JPWO2002025654A1 (ja) * 2000-09-20 2004-0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EP1659582B1 (en) * 2001-04-05 2010-02-17 Sony Corporation Disk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evice
JP3640174B2 (ja) * 2001-04-09 2005-04-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DE10141032A1 (de) * 2001-08-22 2003-03-20 Bosch Gmbh Robert Laufwerk
DE10141079A1 (de) * 2001-08-22 2003-03-20 Bosch Gmbh Robert Laufwerk
TWI225641B (en) * 2002-10-11 2004-12-21 Ind Tech Res Inst Disk carrier mechanism
EP1416485B1 (en) * 2002-10-28 2006-03-15 ORION ELECTRIC CO., Ltd. Disc loading and unloading structure for disc apparatus
US20040105355A1 (en) * 2002-11-28 2004-06-03 Taizo Minowa Disc-transfer roll for disc device
JP4096817B2 (ja) * 2003-06-06 2008-06-04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3867692B2 (ja) * 2003-07-22 2007-0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3875671B2 (ja) * 2003-09-02 2007-01-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用カム
JP4103742B2 (ja) * 2003-09-11 2008-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5203033A (ja) * 2004-01-15 2005-07-28 Shinwa Co Ltd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US20060018052A1 (en) * 2004-07-23 2006-01-2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glass substrat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glass substrate
KR20060014611A (ko) * 2004-08-11 2006-0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디스크 이중 삽입 방지장치
EP1796089B1 (en) * 2004-09-21 2010-12-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c device
JP4339772B2 (ja) * 2004-10-05 2009-10-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US7853963B2 (en) * 2005-02-23 2010-12-14 Tohei Industrial Co., Ltd. Disk storage medium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7035140A (ja) * 2005-07-26 2007-02-08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4687477B2 (ja) * 2006-01-31 2011-05-25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1651A (ja) * 1982-12-28 1984-07-13 Sony Corp デイスクプレ−ヤ
JPS6199968A (ja) * 1984-10-18 1986-05-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イスクプレ−ヤ−
DE3732918A1 (de) * 1987-09-30 1989-04-20 Thomson Brandt Gmbh Lade- und entladevorrichtung eines cd-geraetes
JP2548453B2 (ja) * 1990-11-27 1996-10-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と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方法
US5544148A (en) * 1993-05-20 1996-08-06 Nakamichi Corporation Compact configuration disk player
DE19516733A1 (de) * 1995-05-06 1996-11-07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Lademechanismus
JPH09106607A (ja) * 1995-10-11 1997-04-22 Nakamichi Corp チェンジャ−型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184507B1 (pl) 2002-11-29
CN1113351C (zh) 2003-07-02
SG46776A1 (en) 1998-02-20
KR980011260A (ko) 1998-04-30
PL319777A1 (en) 1997-11-10
JPH1092075A (ja) 1998-04-10
HU9700834D0 (en) 1997-06-30
HUP9700834A3 (en) 2000-02-28
US6028831A (en) 2000-02-22
HU220927B1 (en) 2002-06-29
KR100495113B1 (ko) 2005-09-28
RU2183359C2 (ru) 2002-06-10
HUP9700834A2 (hu) 1998-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351C (zh) 用于将信息盘装入和取出信息技术设备的装载机构
US4380355A (en) Gas-lubricated bearings
RU97107094A (ru) Загрузоч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введения и вывед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го диска в/из устройства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й технологии
US20020130006A1 (en) Spindle lock system
CN1282955C (zh) 光盘
US6390909B2 (en) Disk for conditioning polishing pads
JP3843933B2 (ja) 研磨パッド、研磨装置および研磨方法
CN1144640C (zh) 外齿齿轮的研磨方法及研磨装置
CN1458872A (zh) 金属薄板罐体的切断装置
KR102152181B1 (ko) 금속 부품용 가공장치
CN101269376A (zh) 清洁系统
NO173774B (no) Fremgangsmaate for mekanisk strukturering av overflaten til en plan metallplate
CN100463065C (zh) 光盘传送装置和光盘再生装置
CN1142550C (zh) 光盘装置的装盘机构
JP4478642B2 (ja) ディスク搬送用ローラおよびディスク搬送機構
CN1254633A (zh) 玻璃基片的研磨方法
CN1677532A (zh) 光盘夹紧装置及采用该光盘夹紧装置的光盘驱动器
JP4813231B2 (ja) ラップ装置
CN1134775C (zh) 磁带驱动装置和输带辊
CN1760007A (zh) 光盘基板材料的回收方法及装置
CN1497573A (zh) 盘装置
JP2006127622A (ja) ディスク研磨装置
CN1189882C (zh) 磁盘用卡紧装置
CN1173352C (zh) 信息记录介质再生系统
JP3917434B2 (ja) 片面研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pplicant after: Koninkli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Applicant befor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N.V. PHILIPS OPTICAL LAMP LTD., CO. TO: 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4734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