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31649A - 熔喷装置 - Google Patents
熔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31649A CN117431649A CN202310703010.0A CN202310703010A CN117431649A CN 117431649 A CN117431649 A CN 117431649A CN 202310703010 A CN202310703010 A CN 202310703010A CN 117431649 A CN117431649 A CN 1174316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hole forming
- forming die
- inclined surface
- hot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1410 Micro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0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98—Melt spinning methods with simultaneous stretching
- D01D5/0985—Melt spinning methods with simultaneous stretching by means of a flowing gas (e.g. melt-blowing)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4/00—Spinnerette packs; Clean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熔喷装置,能够适当变更所得到的极细纤维无纺布的纤维密度以及极细纤维的纤维直径。该熔喷装置由熔喷模具(10)、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及喷嘴孔形成模具(8)构成。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下表面具备第一平坦面(72)和第一倾斜面(73)。第一倾斜面整体成为平滑面。喷嘴孔形成模具的上表面具备第二平坦面(82)和第二倾斜面(83)。在第二倾斜面设置有从第二聚合物流路(32)被供给聚合物的聚合物存积凹部(85)。此外,在第二倾斜面的前端附近形成有第二凹槽(84)。聚合物通过第一聚合物流路(31)以及第二聚合物流路从聚合物存积凹部(85)流入第二凹槽,从成为喷嘴孔(2)的第二凹槽(84)的前端成为极细纤维并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极细纤维无纺布的熔喷装置,特别是涉及容易适当变更极细纤维直径、极细纤维无纺布的纤维密度的熔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极细纤维无纺布使用大致长方体的熔喷装置而被制造,该大致长方体的熔喷装置具备用于排出已熔融的热塑性聚合物的喷嘴孔、和用于从喷嘴孔的两侧喷出热风的狭缝(热风喷出孔)。喷嘴孔以形成与大致长方体的熔喷装置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列的方式排列有多个。熔喷装置设置为长度方向成为极细纤维无纺布的宽度方向。而且,从喷嘴孔排出多个极细纤维,通过将将这些极细纤维堆积来制造极细纤维无纺布。
这样的熔喷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那样。即,纸面的表背方向成为熔喷装置1的长度方向,喷嘴孔2以在熔喷装置1的长度方向(纸面的表背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列的方式排列有多个。已熔融的热塑性聚合物从聚合物流路3向下方流动,从喷嘴的上端到达至喷嘴孔2。另一方面,从供被加压的热风流通的配管6、6通过热风流路5、5,将热风从设置于喷嘴孔2的两侧的狭缝4、4喷出。因此,到达至喷嘴孔2的热塑性聚合物凭借从狭缝4、4喷出的热风向喷嘴的轴线方向被吹送,从而得到极细纤维。另外,在仰视观察喷嘴孔2与狭缝4的位置关系时,若示意性地示出其一部分,则成为图2那样的位置关系。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图1所示的熔喷装置1中的喷嘴孔2的列与狭缝4的位置关系反转而成的发明(专利文献1、第3a图)。若复制专利文献1的第3a图,则如图3所示那样。图3的附图标记18相当于喷嘴孔2,附图标记22相当于狭缝4。这样的发明相对于一个狭缝4从两个喷嘴孔2列排出已熔融的热塑性聚合物,因此具有能够使所得到的极细纤维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成为两倍这样的优点。此外,具有若对一个喷嘴孔2的列和其他喷嘴孔2的列供给不同种类的热塑性聚合物,则能够得到混织类型的极细纤维无纺布的优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6-604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对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进行改进,从而能够适当变更所得到的极细纤维无纺布的纤维密度以及极细纤维的纤维直径的熔喷装置。
本发明通过设计喷嘴孔的形成单元,而解决了上述课题。即,本发明涉及一种熔喷装置,其由熔喷模具、设置于该熔喷模具的下级的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以及设置于该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的下级的喷嘴孔形成模具构成,上述熔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行进的第一聚合物流路,上述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的下表面具备第一平坦面、和相对于该第一平坦面向下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面,在该第一倾斜面的前端附近形成有第一凹槽,在上述喷嘴孔形成模具设置有与上述第一聚合物流路连通的第二聚合物流路,上述喷嘴孔形成模具的上表面具备第二平坦面、和相对于该第二平坦面向下方倾斜的第二倾斜面,在该第二倾斜面设置有平滑面部、和从上述第二聚合物流路供给聚合物的聚合物存积凹部,通过使上述第一平坦面与上述第二平坦面抵接,并使上述第一倾斜面与上述第二倾斜面的该平滑面部抵接,而使上述第一凹槽的前端成为喷嘴孔。
此外,也能够在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的第一倾斜面的前端附近不形成第一凹槽而使第一倾斜面成为平滑面,在喷嘴孔形成模具的第二倾斜面的前端附近形成第二凹槽,而使第二凹槽的前端成为喷嘴孔。
此外,也能够使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一致,使由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前端形成的孔成为喷嘴孔,也能够使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错开,而使第一凹槽的前端与第二凹槽的前端分别成为喷嘴孔。
本发明所涉及的熔喷装置的喷嘴孔由存在于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的下表面的第一倾斜面的第一凹槽以及/或者存在于喷嘴孔形成模具的上表面的第二倾斜面的第二凹槽形成。因此,通过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以及/或者喷嘴孔形成模具的组合形态,能够适当变更喷嘴孔的大小或者喷嘴孔的数量,因此起到如下效果:能够容易地得到所希望的纤维直径的极细纤维,此外,能够容易地得到所希望的纤维密度的极细纤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熔喷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熔喷装置的示意性的仰视图,是示出喷嘴孔2与狭缝4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是复制了专利文献1的第3a图的图,是示出喷嘴孔2(18)与狭缝4(22)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所涉及的熔喷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使用的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的一个例子所涉及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的示意性的左侧视图的一个例子。
图7是本发明中使用的喷嘴孔形成模具的一个例子所涉及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喷嘴孔形成模具的示意性的右视图的一个例子。
图9是图7所示的喷嘴孔形成模具的示意性的右视图的其他例子。
图10是示出喷嘴孔2与狭缝4的形态的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所涉及的熔喷装置的示意性的仰视图。
图11是示出喷嘴孔2与狭缝4的形态的本发明的其他例子所涉及的熔喷装置的示意性的仰视图。
图12是表示喷嘴孔2与狭缝4的形态的本发明的其他例子所涉及的熔喷装置的示意性的仰视图。
图13是表示喷嘴孔2与狭缝4的形态的本发明的其他例子所涉及的熔喷装置的示意性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熔喷装置;2...喷嘴孔;3...聚合物流路;4...狭缝;5...热风流路;6...配管;7...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8...喷嘴孔形成模具;10...熔喷模具;12...螺栓;13...螺栓;14...销;31...第一聚合物流路;32...第二聚合物流路;70...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的侧面;71...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的上表面;72...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的下表面的第一平坦面;73...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的下表面的第一倾斜面;74...在第一倾斜面73的前端附近设置的第一凹槽;82...喷嘴孔形成模具的上表面的第二平坦面;83...喷嘴孔形成模具的上表面的第二倾斜面;84...在第二倾斜面83的前端附近设置的第二凹槽;85...在第二倾斜面83设置的聚合物存积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所涉及的熔喷装置1由熔喷模具10、设置于熔喷模具10的下级的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以及设置于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下级的喷嘴孔形成模具8构成。在熔喷模具10设置有供已熔融的热塑性聚合物向下方流动的聚合物流路3、和供被加压的热风流通的配管6。
在设置于熔喷模具10的下级的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沿上下方向设置有第一聚合物流路31。第一聚合物流路31与聚合物流路3以及第二聚合物流路32连通。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上表面71成为平滑面,与熔喷模具10的下表面抵接,通过螺栓13旋装于熔喷模具10的下表面,由此将两者固定。在热风喷出孔为狭缝4的情况下,在该固定前,通过第一定位销11进行左右方向的定位,从而能够决定狭缝4的宽度。狭缝4的宽度通常决定为0.3~5mm的范围内。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下表面具备第一平坦面72和第一倾斜面73(图5)。第一平坦面72与上表面71平行。第一倾斜面73相对于第一平坦面72向下方以110~160°的角度倾斜。如图6所示,在第一倾斜面73的前端附近形成有第一凹槽74。该第一凹槽74单独或者与第二凹槽84协作而成为喷嘴孔2。此外,在第二凹槽84单独成为喷嘴孔2时,不需要设置第一凹槽74,第一倾斜面73整体成为平滑面。另外,在图中,被浓墨涂覆的部分为平滑面。
在设置于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下级的喷嘴孔形成模具8设置有与第一聚合物流路31连通的第二聚合物流路32。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上表面具备第二平坦面82和第二倾斜面83(图7)。第二平坦面82与第一平坦面72平行,第二倾斜面83与第一倾斜面73平行。如图8所示,在第二倾斜面83设置有与第二聚合物流路32连通的聚合物存积凹部85。流入聚合物存积凹部85的聚合物从由第一凹槽74单独形成的喷嘴孔2排出。在第二倾斜面83也可以设置与聚合物存积凹部85连通的第二凹槽84。
以下,对通过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与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组合而形成各种喷嘴孔2的情况进行说明。
(1)在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第一倾斜面73形成有第一凹槽74,在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第二倾斜面83不形成第二凹槽84而成为平滑面的情况
在使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第一平坦面72与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第二平坦面82抵接,并使第一倾斜面73与第二倾斜面83抵接而组装了熔喷装置时,若利用熔喷装置的示意性的仰视图来表示喷嘴孔2与狭缝4的形态,则如图10那样。即,在由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侧面70形成的狭缝4的两侧形成有由在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第一倾斜面73的前端附近设置的第一凹槽74构成的喷嘴孔2。聚合物从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聚合物存积凹部85流入第一凹槽74,与从狭缝4喷出的热风一起从喷嘴孔2成为极细纤维而排出。
(2)在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第一倾斜面73不形成第一凹槽74而整体成为平滑面,在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第二倾斜面83形成有第二凹槽84的情况
在将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和喷嘴孔形成模具8与上述相同地配置而组装了熔喷装置时,若利用熔喷装置的示意性的仰视图表示喷嘴孔2与狭缝4的形态,则如图11那样。即,在由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侧面70形成的狭缝4的两侧形成有由在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第二倾斜面83的前端附近设置的第二凹槽84构成的喷嘴孔2。聚合物从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聚合物存积凹部85流入第二凹槽84,与从狭缝4喷出的热风一起从喷嘴孔2成为极细纤维而排出。另外,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所涉及的熔喷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是该形态的情况。
(3)在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第一倾斜面73形成有第一凹槽74,且在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第二倾斜面83形成有第二凹槽84的情况
在将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和喷嘴孔形成模具8与上述相同地配置,并且以第一凹槽74与第二凹槽84一致的方式组装了熔喷装置时,若利用熔喷装置的示意性的仰视图表示喷嘴孔2与狭缝4的形态,则如图12那样。即,在由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侧面70形成的狭缝4的两侧,由在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第一倾斜面73的前端附近设置的第一凹槽74和在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第二倾斜面83的前端附近设置的第二凹槽84形成喷嘴孔2。聚合物从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聚合物存积凹部85流入第一凹槽74以及第二凹槽84,与从狭缝4喷出的热风一起从喷嘴孔2成为极细纤维而排出。
(4)在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第一倾斜面73形成有第一凹槽74,在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第二倾斜面83形成有第二凹槽84的情况
在将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和喷嘴孔形成模具8与上述相同地配置,并且以使第一凹槽74与第二凹槽84错开以便不一致的方式组装了熔喷装置时,若利用熔喷装置的示意性的仰视图表示喷嘴孔2与狭缝4的形态,则如图13那样。即,在由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侧面70形成的狭缝4的两侧,单独地形成有由在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第一倾斜面73的前端附近设置的第一凹槽74构成的喷嘴孔2、和由在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第二倾斜面83的前端附近设置的第二凹槽84构成的喷嘴孔2。聚合物从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聚合物存积凹部85流入第一凹槽74以及第二凹槽84,与从狭缝4喷出的热风一起从喷嘴孔2成为极细纤维而排出。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通过喷嘴孔形成模具8和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组装而形成了喷嘴孔2的情况下,取下喷嘴孔形成模具8,由此能够容易地除去在极细纤维无纺布制造中产生的第一凹槽74以及第二凹槽84的污渍。此外,在使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的第一平坦面72与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第二平坦面82抵接并使第一倾斜面73与第二倾斜面83抵接而组装熔喷装置时,为了将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与喷嘴孔形成模具8固定,优选利用贯通第一平坦面72以及第二平坦面82的螺栓12将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与喷嘴孔形成模具8固定在一起。特别是,优选在第一聚合物流路31以及第二聚合物流路32的外侧、即不与第一聚合物流路31以及第二聚合物流路32接触地旋装螺栓12。这样一来,在第一聚合物流路31以及第二聚合物流路32中不存在螺栓12,从而不阻碍聚合物的流动。另外,若在旋装螺栓12前,通过第二定位销14决定喷嘴孔形成模具8的位置,则能够使第二凹槽84的位置在熔喷装置的长度方向上任意地偏离。
在以上的例子中,对在狭缝4的两侧具有喷嘴孔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仅在狭缝4的一侧形成喷嘴孔2。此外,第一凹槽74以及第二凹槽84成为截面半圆型的槽,但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槽。例如,也可以是截面四边型、截面三角型或者截面U字型等。第一凹槽74、第二凹槽84的个数也可以是任意的,通常也可以为10~100个/英寸。此外,使热风喷出孔成为遍及喷嘴孔2的列的整体的狭缝4,但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与喷嘴孔2的列同步地使截面圆形或者截面四边形的孔的列作为热风喷出孔。此外,为了将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7与喷嘴孔形成模具8固定而使用了螺栓12、13,但也可以是其他固定单元。
Claims (7)
1.一种熔喷装置,其由熔喷模具、设置于该熔喷模具的下级的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以及设置于该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的下级的喷嘴孔形成模具构成,
所述熔喷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行进的第一聚合物流路,
所述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的下表面具备第一平坦面、和相对于该第一平坦面向下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面,在该第一倾斜面的前端附近形成有第一凹槽,
在所述喷嘴孔形成模具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聚合物流路连通的第二聚合物流路,
所述喷嘴孔形成模具的上表面具备第二平坦面、和相对于该第二平坦面向下方倾斜的第二倾斜面,在该第二倾斜面设置有平滑面部、和从所述第二聚合物流路被供给聚合物的聚合物存积凹部,
通过使所述第一平坦面与所述第二平坦面抵接,并使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该平滑面部抵接,而使所述第一凹槽的前端成为喷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第一倾斜面的前端附近不形成第一凹槽而使整体成为平滑面,在第二倾斜面的前端附近形成有第二凹槽,而使该第二凹槽的前端成为喷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第二倾斜面的前端附近形成有第二凹槽,并使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一致,而使由该第一凹槽和该第二凹槽的前端形成的孔成为喷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第二倾斜面的前端附近形成有第二凹槽,使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错开以便不一致,而使该第一凹槽的前端与该第二凹槽的前端分别成为喷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第一聚合物流路以及第二聚合物流路的外侧旋装贯通第一平坦面和第二平坦面的螺栓,而将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与喷嘴孔形成模具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热风喷出孔形成模具形成的热风喷出孔的形态为狭缝,其宽度为0.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平坦面与第一倾斜面所成的角度为110~16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116327A JP7129077B1 (ja) | 2022-07-21 | 2022-07-21 | メルトブローン装置 |
JP2022-116327 | 2022-07-2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31649A true CN117431649A (zh) | 2024-01-23 |
Family
ID=83114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03010.0A Pending CN117431649A (zh) | 2022-07-21 | 2023-06-14 | 熔喷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129077B1 (zh) |
CN (1) | CN117431649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284411C (en) * | 1984-08-30 | 1991-05-28 |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 Extrusion process and an extrusion die with a central air jet |
KR101800034B1 (ko) | 2009-09-01 | 2017-11-21 |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 나노섬유 및 나노섬유 웨브를 형성하기 위한 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8668854B2 (en) | 2012-06-07 | 2014-03-11 | Verdex Technologies, Inc.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nanofibers using a two phase flow nozzle |
DE102012210159A1 (de) | 2012-06-15 | 2013-12-19 | Deutsche Institute für Textil-und Faserforschung Denkendorf Stiftung des öffentlichen Rechtes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römungsleitkörpers einer Vorrichtung zur synthetischen Faserherstellung und Strömungsleitkörper hierfür |
JP2017145529A (ja) | 2016-02-17 | 2017-08-24 | 日本ノズル株式会社 | 不織布製造装置及び不織布製造方法 |
-
2022
- 2022-07-21 JP JP2022116327A patent/JP7129077B1/ja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6-14 CN CN202310703010.0A patent/CN117431649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129077B1 (ja) | 2022-09-01 |
JP2024013906A (ja) | 2024-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38544B2 (en) | Melt-blow head with variable spinning width | |
JP3134959B2 (ja) | 複合メルトブロー紡糸口金装置 | |
EP1058747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nonwoven webs and laminates | |
CN1757800B (zh) | 用热塑性合成物制造长丝的设备 | |
CN111334871B (zh) | 一种熔喷布喷丝喷嘴 | |
JPH07102408A (ja) | メルトブロー紡糸口金装置 | |
CN111194363A (zh) | 用于丝的挤压和纺粘织物生产的设备 | |
CN104160072A (zh) | 复合喷嘴以及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 | |
JP6063012B1 (ja) | 極細繊維不織布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CN113260743A (zh) | 用于制造纺喷纤维的具有一体式喷丝头本体和喷嘴的喷丝头块 | |
KR100301867B1 (ko) | 코어/외피구조를갖는복합섬유로부터스펀본드천을제조하기위한장치 | |
KR102366240B1 (ko) | 극세 섬유 생성 방법 및 생성 장치 | |
CN109477300B (zh) | 流动模块和用于制造用于造纸机的流浆箱的流动模块的方法 | |
CN117431649A (zh) | 熔喷装置 | |
JP6641553B2 (ja) | メルトブロー用紡糸ダイ | |
KR101058391B1 (ko) | 노즐이 일체형으로 형성된 전기방사용 노즐블럭 | |
US7070403B2 (en) | Device for producing fibers from a thermoplastic synthetic resin | |
JP2009174072A (ja) | メルトブロー装置 | |
CN111705367B (zh) | 一种带热流道系统的熔喷模头 | |
WO2008000354A1 (de) |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s faservlieses im melt-blown-verfahren | |
US6244845B1 (en) | Serrated slit melt blown die nosepiece | |
EP3268524B1 (en) | Auxiliary nozzle for a weaving machine | |
WO1991007528A1 (de) | Blasfaser-spinndüsenanordnung | |
US20090295028A1 (en)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multi-layered, multi-component filaments | |
KR102298636B1 (ko) | 하이 엔드 가스벤트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