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29027A - 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29027A
CN117429027A CN202310891937.1A CN202310891937A CN117429027A CN 117429027 A CN117429027 A CN 117429027A CN 202310891937 A CN202310891937 A CN 202310891937A CN 117429027 A CN117429027 A CN 117429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couple
workpiece
frame
measuring devic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919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裕儿
武田健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ta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ta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aba Corp filed Critical Futa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429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290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45/78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of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0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e.g. thermocoup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0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e.g. thermocouples
    • G01K7/04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e.g. thermocouples the object to be measured not forming one of th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1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 H10N10/17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configuration of the cell or thermocouple forming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准备结构体的工序,所述结构体具备一个方向上的第1端及第2端开放的筒状的框体、在框体内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热电偶、及设置在框体内并且从第1端露出并且保持热电偶的柱状的工件;在包括第1端的结构体的前端面通过第1焊接将工件固定于框体的工序;及对通过第1焊接形成的焊接部及前端面进行研磨的工序。工件具有与框体的内表面相对的侧面。在侧面设置有分别沿一个方向贯穿工件的一对槽。在准备结构体的工序中,通过将工件插入到框体内,在一对槽与框体的内表面之间容纳热电偶。

Description

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测量装置
相关申请
本申请根据2022年7月2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2-116408号,对该日本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的权益,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测量注射成型用模具壁的温度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例如,参考日本专利第4177333号公报)。在该制造方法中,将整个测量元件插入到设置在传感器主体上的孔中,并在使测量元件从传感器主体的前表面稍微突出的状态下,对测量元件及传感器主体的前表面进行研磨。
在日本专利第4177333号公报中记载的制造方法中,设置在传感器主体的孔的内径与测量元件的外径大致相同,因此有时不能容易将测量元件插入到该孔中。在本技术领域中,要求容易制造测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结构体的工序,所述结构体具备一个方向上的第1端及第2端开放的筒状的框体、在框体内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热电偶、及设置在框体内并且从第1端露出并且保持热电偶的柱状的工件;在包括第1端的结构体的前端面通过第1焊接将工件固定于框体的工序;及对通过第1焊接形成的焊接部及前端面进行研磨的工序。工件具有与框体的内表面相对的侧面。在侧面设置有分别沿一个方向贯穿工件的一对槽。在准备结构体的工序中,通过将工件插入到框体内,在一对槽与框体的内表面之间容纳热电偶。
在该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将工件插入到框体内,在设置在工件的侧面的一对槽与框体的内表面之间容纳热电偶。即,通过框体的内表面和各槽形成两个孔,但在形成孔的时刻,热电偶就容纳在该孔中。因此,不需要将热电偶插入孔的作业。其结果,能够使测量装置的制造变得容易。
在准备结构体的工序中,可以将热电偶插入到框体内之后将工件插入到框体内,由此在一对槽与框体的内表面之间容纳热电偶。此时,在槽的宽度方向上分别对热电偶与一对槽进行对位之后,将工件插入到框体内,由此插入工件的同时热电偶沿槽嵌入到槽内。而且,通过框体的内表面和各槽形成两个孔,并在形成孔的时刻热电偶就容纳在该孔中。例如,为了在具有与热电偶的裸线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的孔中插入热电偶,需要在两个轴上进行热电偶与孔的对位。相对于此,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分别单独进行两个轴(槽的宽度方向及槽的长度方向)上的对位。因此,与在设置在框体上的孔中插入热电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测量装置的制造变得容易。
在准备结构体的工序中,可以在将热电偶容纳于一对槽内状态下,在工件的前表面上,通过辅助焊接将热电偶固定在工件之后,以使前表面从第1端露出的方式将工件及热电偶插入于框体内,由此在一对槽与框体的内表面之间容纳热电偶。此时,在槽的宽度方向上分别对热电偶与一对槽进行对位之后,能够沿槽进行工件与热电偶的对位。因此,能够分别单独进行两个轴(槽的宽度方向及槽的长度方向)上的对位,因此与将热电偶插入到设置在框体上的孔中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测量装置的制造变动容易。
第1焊接可以在比第1端的外缘更靠内侧进行。由此,能够防止伴随焊接而产生的外缘的下垂等变形。其结果,能够提高被研磨的前端面的平坦性。
第1焊接可以在前端面上沿着框体与工件之间的边界进行。此时,前端面上的框体与工件之间的边界无间隙地焊接在一起,因此框体与工件之间的接合强度得到提高。其结果,测量装置的耐压性能得到提高。
上述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框体的外周面通过第2焊接将工件固定于框体的工序。此时,不仅在前端面将工件固定于框体,在外周面上也将工件固定于框体,因此框体与工件之间的接合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其结果,测量装置的耐压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可以在框体的外周面设置有槽部。第2焊接可以在槽部内进行。此时,即使框体通过第2焊接而产生膨胀等变形,该变形也会在槽部内发生。因此,能够降低变形部分从外周面突出的可能性。例如,能够降低将测量装置插入到设置在模具上的孔中来使用时产生无法将其插入到该孔中的不良情况的可能性。
在对焊接部及前端面进行研磨的工序中,可以对焊接部及前端面进行研磨以使热电偶的前端露出。通过该工序,在使用测量装置时,热量到达一对裸线的时间变短。由此,能够提高测量装置的响应性。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具备:筒状的框体,具有一个方向上的第1端及第2端,并且第1端及第2端开放;热电偶,在框体内沿一个方向延伸;及柱状的工件,设置在框体内并且从第1端露出并且保持热电偶。工件具有与框体的内表面相对的侧面及从第1端露出的前表面。在侧面设置有沿一个方向贯穿工件的一对槽。热电偶分别容纳在一对槽内并且延伸至前表面。
在该测量装置中,在设置在工件的侧面的一对槽与框体的内表面之间容纳热电偶。由于工件与框体是分体的,因此通过将工件插入到框体内,能够使热电偶容纳在一对槽内。即,通过框体的内表面和各槽形成两个孔,但在形成孔的时刻,热电偶就容纳在该孔中。因此,不需要将热电偶插入孔的作业。其结果,能够使测量装置的制造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测量装置的制造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测量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范围P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
图4中(a)是用于说明图3的插入工序S11的俯视图。
图4中(b)是表示沿图4中(a)的A1-A1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中(a)是用于说明图3的插入工序S12的俯视图。
图5中(b)是表示沿图5中(a)的A2-A2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中(a)是用于说明图3的固定工序S2的俯视图。
图6中(b)是表示沿6中(a)的A3-A3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7中(a)是用于说明图3的固定工序S3的俯视图。
图7中(b)是表示沿7中(a)的A4-A4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8中(a)是用于说明图3的研磨工序S4的俯视图。
图8中(b)是表示沿图8中(a)的A5-A5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
图10中(a)是用于说明图9的插入工序S51的俯视图。
图10中(b)是表示沿图10中(a)的B1-B1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1中(a)是用于说明图9的固定工序S52的俯视图。
图11中(b)是表示沿图11中(a)的B2-B2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2中(a)是用于说明图9的插入工序S53的俯视图。
图12中(b)是表示沿图12中(a)的B3-B3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参考图1及图2,对通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测量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测量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范围P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测量装置1是测量注射成型用模具表面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测量装置1具有沿Z方向(一个方向)延伸的棒状形状。测量装置1沿中心轴线CL插入到设置在模具上的孔中。测量装置1的Z方向上的前端面1a与流入到测量对象的模具内的树脂接触。此时,前端面1a构成模具的一部分。
测量装置1具备软管2、铆接环3、框体4、热电偶5及工件6。软管2是例如由氟树脂构成的管状部件。软管2覆盖热电偶5。热电偶5的前端部并未被软管2覆盖而从软管2的前端突出。铆接环3是具有从一端至另一端的切口的圆筒状部件。换言之,与中心轴线CL正交的铆接环3的截面具有C形形状。铆接环3在软管2的前端部从软管2的外周面限制热电偶5。
框体4是Z方向上的第1端4a及第2端4b开放的筒状部件。框体4例如具有円筒状形状。框体4由不锈钢(例如SUS630)构成。在框体4上设置有从第1端4a至第2端4b贯穿框体4的孔H。框体4具备基端部41、凸缘部42、筒部43、筒部44及前端部45。基端部41、凸缘部42、筒部43、筒部44及前端部45从第2端4b朝向第1端4a依次排列。
基端部41是包括第2端4b的部分。软管2的前端部与铆接环3一同从第2端4b压入到基端部41中。凸缘部42围绕中心轴线CL在框体4的整周上向外侧伸出。凸缘部42是用于进行前端面1a的对位的部分。例如,若测量装置1插入到设置在模具上的孔中,则凸缘部42与模具的一部分抵接。由此,确定前端面1a的位置。筒部43、筒部44及前端部45容纳未被软管2覆盖的热电偶5的前端部。筒部43的内径大于筒部44及前端部45的内径。
如图2所示,前端部45是包括第1端4a的部分。第1端4a的外缘46在第1端4a上与中心轴线CL相距最远。框体4具有外周面4c及内表面4d。在前端部45的外周面4c设置有槽部47。槽部47是例如外周面4c的一部分区域朝向中心轴线CL凹型地凹陷的部分。槽部47例如围绕中心轴线CL设置在外周面4c的整周上。槽部47例如设置在包围后述的背面6b的外周的位置上。
热电偶5在框体4内沿Z方向延伸。热电偶5根据相互不同的两种金属线(一对裸线53)与测量对象的接点上的热电动势来测量温度差。一对裸线53分别被包覆层52覆盖,并且被包覆层52覆盖的一对裸线53一同被包覆层51覆盖。一对裸线53的前端部未被包覆层51及包覆层52中的任一个覆盖(从包覆层52露出)。热电偶5的被包覆层51覆盖的部分容纳在筒部43中。热电偶5的被包覆层52覆盖的部分容纳在筒部44中。以下,将一对裸线53的排列方向称为X方向。将与X方向及Z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Y方向。
工件6是保持热电偶5的柱状部件。工件6例如具有圆柱状形状。工件6由不锈钢(例如SUS630)构成。工件6设置在框体4内,并从第1端4a露出。具体而言,工件6容纳在框体4的前端部45。工件6的外径与框体4(前端部45)的内径大致相同。工件6具有Z方向上的两端面(即,前表面6a及背面6b)和侧面6c。前表面6a从第1端4a露出。侧面6c与框体4(前端部45)的内表面4d相对。
在侧面6c设置有沿Z方向贯穿工件6的一对槽61。各槽61从前表面6a延伸至背面6b。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槽61相对于中心轴线CL对称地设置。各槽61朝向中心轴线CL凹陷。各槽61的与中心轴线CL正交的截面例如具有U形形状。各槽61的槽宽及槽深度大于裸线53的直径。在各槽61中,在槽61的整个长度上容纳有热电偶5的裸线53(未被包覆层52覆盖的部分),在前端面1a上露出裸线53的前端53c。
测量装置1还具备焊接部7及焊接部8。焊接部7设置在前端面1a。在本实施方式中,焊接部7在前端面1a上沿着框体4与工件6之间的边界线设置为圆形。通过焊接部7,框体4(前端部45)、工件6及热电偶5固定于前端面1a。焊接部8设置在槽部47。焊接部8设置在槽部47的整周上。通过焊接部8,框体4与工件6(的底部)得以固定。
接着,参考图3,对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如图3所示,制造方法M1是测量装置1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准备工序S1、固定工序S2、固定工序S3及研磨工序S4。
<准备工序S1>
首先,进行准备工序S1。准备工序S1是准备结构体10的工序。结构体10具备框体14、热电偶15及工件16(参考图5中(b))。框体14是成为测量装置1的框体4的基础的部件,其与框体4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代替前端部45而包括前端部145。前端部145是成为前端部45的基础的部件,其与前端部45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代替第1端4a、外周面4c及内表面4d而包括第1端14a、外周面14c及内表面14d。第1端14a、外周面14c及内表面14d分别是成为第1端4a、外周面4c及内表面4d的基础的部分。换言之,框体14是Z方向上的第1端14a及第2端4b开放的筒状部件。在外周面14c设置有上述槽部47。
热电偶15是成为测量装置1的热电偶5的基础的部件,其与热电偶5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代替一对裸线53而包括一对裸线153。一对裸线153是成为一对裸线53的基础的部件,其与一对裸线53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还包括前端部153a。前端部153a是包括裸线153的前端的部分。热电偶15在框体14内沿Z方向延伸。
工件16是成为测量装置1的工件6的基础的部件,其与工件6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代替前表面6a而包括前表面16a。前表面16a是成为前表面6a的基础的部分。工件16是保持热电偶15的柱状部件。具体而言,工件16将一对裸线153保持成在X方向上相互隔开。工件16设置在框体14(前端部145)内,并从第1端14a露出。工件16具有与框体14的内表面14d相对的侧面16c。在侧面16c上设置有一对槽161。一对槽161分别沿Z方向贯穿工件16。裸线153保持在各槽161内。结构体10具备包括第1端14a的前端面10a。
在准备工序S1中,通过将工件16插入到框体14内,在一对槽161与框体14的内表面14d之间容纳热电偶15。准备工序S1包括插入工序S11及插入工序S12。
<插入工序S11>
参考图4中(a)及(b),详细说明插入工序S11。图4中(a)是用于说明图3的插入工序S11的俯视图。图4中(b)是表示沿图4中(a)的A1-A1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如图4中(a)及(b)所示,插入工序S11是将热电偶15插入到框体14内的工序。在插入工序S11中,例如,热电偶15的前端部从第2端4b插入到框体14内。此时,以使一对裸线153的前端部153a从第1端14a向框体14的外部突出的方式将热电偶15插入到框体14内。
而且,将一对裸线153折弯成大致直角,以使一对裸线153的前端部153a在X方向上彼此远离。各裸线153的前端部153a可以比第1端14a的外缘146更远离中心轴线CL。折弯的前端部153a与第1端14a抵接,由此各裸线153在Z方向上得到定位。一对裸线153以假想线L为基准对称配置。假想线L是与中心轴线CL交叉并且沿Y方向延伸的假想线。
<插入工序S12>
在插入工序S11之后,接着进行插入工序S12。参考图5中(a)及(b),详细说明插入工序S12。图5中(a)是用于说明图3的插入工序S12的俯视图。
图5中(b)是表示沿图5中(a)的A2-A2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如图5中(a)及(b)所示,插入工序S12是将工件16插入到框体14内的工序。
在插入工序S12中,例如,一对裸线153的前端部153a在工件16的背面16b分别对位并容纳在一对槽161内。在该状态下,将工件16从框体14的第1端14a插入到框体14内。此时,插入工件16的同时各裸线153沿槽161嵌入到槽161内。将工件16插入到框体14内直到前表面16a与第1端14a成为同一平面的位置。由此,在一对槽161与框体14的内表面14d之间容纳热电偶15(一对裸线153)。此时,前表面16a从第1端14a露出。
如上,在准备工序S1中,将热电偶15插入到框体14内(插入工序S11)。之后,将工件16插入到框体14内,由此在一对槽161与框体14的内表面14d之间容纳热电偶15(插入工序S12),从而制作出结构体10。
<固定工序S2>
在准备工序S1之后,接着进行固定工序S2。参考图6中(a)及(b),详细说明固定工序S2。图6中(a)是用于说明图3的固定工序S2的俯视图。
图6中(b)是表示沿图6中(a)的A3-A3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如图6中(a)及(b)所示,固定工序S2是在前端面10a上通过第1焊接将工件16固定于框体14的工序。前端面10a包括第1端14a、一对裸线153的前端部153a及前表面16a。通过第1焊接,框体14、工件16及热电偶15(一对裸线153)在前端面10a接合。第1焊接中例如使用YAG激光器。
第1焊接在前端面10a中的比第1端14a的外缘146更靠内侧进行。具体而言,第1焊接在前端面10a上沿着框体14与工件16之间的边界进行。该边界是以中心轴线CL为中心的圆形状,因此第1焊接圆周状进行。通过第1焊接形成焊接部17。具体而言,前端面10a上的第1端14a、一对裸线153及前表面16a熔融成一体化,由此形成焊接部17。此时,前端部153a通过第1焊接熔融而消失。
<固定工序S3>
在固定工序S2之后,接着进行固定工序S3。参考图7中(a)及(b),详细说明固定工序S3。图7中(a)是用于说明图3的固定工序S3的俯视图。
图7中(b)是表示沿图7中(a)的A4-A4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如图7中(a)及(b)所示,固定工序S3是在框体14的外周面14c上通过第2焊接将工件16固定于框体14的工序。第2焊接在设置在框体14的外周面14c的槽部47内进行。因此,槽部47与工件16的底部通过第2焊接接合在一起。第2焊接中例如使用YAG激光器。
通过第2焊接形成焊接部8。具体而言,槽部47及工件16熔融成一体化,由此形成焊接部8。焊接部8可以包括通过第2焊接熔融的一对裸线153。即,焊接部8可以到达一对裸线153。
<研磨工序S4>
在固定工序S3之后,接着进行研磨工序S4。参考图8中(a)及(b),详细说明研磨工序S4。图8中(a)是用于说明图3的研磨工序S4的俯视图。
图8中(b)是表示沿图8中(a)的A5-A5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如图8中(a)及(b)所示,研磨工序S4是对焊接部17及前端面10a进行研磨的工序。研磨例如使用砂纸。
在研磨工序S4中,通过对焊接部17及前端面10a进行研磨来形成前端面1a。具体而言,以使焊接部17及前端面10a成为平面并且一对裸线153露出的方式进行研磨,从而形成前端面1a。换言之,焊接部17、框体14(第1端14a)、热电偶15及工件16(前表面16a)分别被研磨,从而形成焊接部7、框体4(第1端4a)、热电偶5及工件6(前表面6a)。热电偶5的前端53c露出在前端面1a。
如上制造测量装置1。
如上所述,在制造方法M1及测量装置1中,工件16插入到框体14内,由此在设置在工件16的侧面16c的一对槽161与框体14的内表面14d之间容纳热电偶15。即,通过框体14的内表面14d和各槽161形成两个孔,但在形成孔的时刻,热电偶15容纳在该孔中。因此,不需要将热电偶15插入具有与热电偶15的裸线153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的孔中的作业。其结果,能够使测量装置1的制造变得容易。
在准备工序S1中,在将热电偶15插入到框体14之后将工件16插入到框体14内,由此在一对槽161与框体14的内表面14d之间容纳热电偶15。根据准备工序S1,在槽161的宽度方向上对热电偶15与一对槽161进行了对位之后将工件16插入到框体14内,由此,插入工件16的同时热电偶15沿槽161嵌入到槽161内。而且,通过框体14的内表面14d和各槽161形成两个孔,并在形成了孔的时刻,热电偶15容纳在该孔中。例如,为了将热电偶15插入到具有与热电偶15的裸线153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的孔中,需要在两个轴上进行热电偶15与孔的对位。相对于此,在上述准备工序S1中,分别单独进行两个轴(槽161的宽度方向及槽161的长度方向)上的对位。因此,与将热电偶15插入设置在框体的孔中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测量装置1的制造变得容易。
前端面1a构成模具的一部分,因此树脂成形品会具有与前端面1a的形状相应的形状。因此,若在前端面1a出现下垂等变形,则树脂成形品的形状有可能会成为与设计不符。因此,前端面1a要求具有平坦性。相对于此,在固定工序S2中,第1焊接在比第1端14a的外缘146更靠内侧进行。由此,能够防止伴随焊接而产生的外缘146的下垂等变形。其结果,能够提高通过研磨形成的前端面1a的平坦性。
在固定工序S2中,第1焊接在前端面10a上沿着框体14与工件16之间的边界进行。由此,前端面10a上的框体14与工件16之间的边界无间隙地焊接,因此框体14与工件16之间的接合强度得到提高。其结果,测量装置1的耐压性能得到提高。
在固定工序S3中,在框体14的外周面14c上,通过第2焊接将工件16固定于框体14。因此,不仅在前端面10a将工件16固定于框体14,在外周面14c上也将工件16固定于框体14,因此框体14与工件16之间的接合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其结果,测量装置1的耐压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将测量装置1插入于设置在模具上的孔中而使用的情况下,若框体4的外周面4c隆起,则有可能会出现无法将其插入到该孔中的不良情况。相对于此,第2焊接在设置于框体14的外周面14c的槽部47内进行。由此,即使框体14通过第2焊接而产生膨胀等变形,该变形也会在槽部47内发生。因此,能够降低变形部分从外周面4c突出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产生无法将测量装置1插入于设置在模具上的孔中的不良情况的可能性。
在研磨工序S4中,以使热电偶15(裸线153)的前端露出的方式对焊接部17及前端面10a进行研磨。因此,在使用测量装置1时,热量到达一对裸线53的时间变短。由此,能够提高测量装置1的响应性。
在测量装置1中,一对裸线53容纳在一对槽61内。由此,在框体4内,一对裸线53各自的位置变得稳定。通过制造方法M1制造出的多个测量装置1包括实质上具有相同体积的工件6。因此,由于前端部45的热容量稳定,所以热量达到一对裸线53的时间大致恒定。其结果,能够降低测量装置1的响应性上的个体差异。
参考图9,对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如图9所示,制造方法M2与制造方法M1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代替准备工序S1及固定工序S2而包括准备工序S5及固定工序S6。
<准备工序S5>
首先,进行准备工序S5。准备工序S5是准备结构体20的工序。结构体20与结构体10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代替前端面10a而具备前端面20a,并且还具备焊接部9(参考图12中(b))。焊接部9设置为覆盖工件16的前表面16a上的槽161的形成区域。通过焊接部9,工件16与热电偶15(裸线153)在前表面16a固定在一起。前端面20a是包括第1端14a的面。另外,在结构体20中,各裸线153不具有前端部153a。在准备工序S5中,通过将工件16插入到框体14内,在一对槽161与框体14的内表面14d之间容纳热电偶15。准备工序S5包括插入工序S51、固定工序S52及插入工序S53。
<插入工序S51>
参考图10中(a)及(b),详细说明插入工序S51。图10中(a)是用于说明图9的插入工序S51的俯视图。图10中(b)是表示沿图10中(a)的B1-B1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如图10中(a)及(b)所示,插入工序S51是将热电偶15插入到工件16内的工序。在插入工序S51中,例如,热电偶15的前端部从背面16b或侧面16c插入到一对槽161内。此时,以使一对裸线153各自的前端部153a从前表面16a向工件16的外部突出的方式将热电偶15插入到工件16内。
<固定工序S52>
在插入工序S51之后,接着进行固定工序S52。参考图11中(a)及(b),详细说明固定工序S52。图11中(a)是用于说明图9的固定工序S52的俯视图。图11中(b)是表示沿图11中(a)的B2-B2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如图11中(a)及(b)所示,固定工序S52是在前表面16a上通过辅助焊接将热电偶15固定于工件16的工序。
辅助焊接在前表面16a上的形成有一对槽161的部分进行。通过辅助焊接,工件16与热电偶15在前表面16a接合在一起。辅助焊接中例如使用YAG激光器。通过辅助焊接形成焊接部9。具体而言,前表面16a上的一对裸线153及前表面16a熔融成一体化,由此形成焊接部9。此时,前端部153a通过辅助焊接熔融而消失。
<插入工序S53>
在固定工序S52之后,接着进行插入工序S53。参考图12中(a)及(b),详细说明插入工序S53。图12中(a)是用于说明图9的插入工序S53的俯视图。图12中(b)是表示沿图12中(a)的B3-B3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如图12中(a)及(b)所示,插入工序S53是将一体化后的工件16及热电偶15插入到框体14内的工序。
在插入工序S53中,例如,将一体化后的工件16及热电偶15从框体14的第2端4b插入到框体14内。此时,在一对槽161内容纳有热电偶15。而且,将工件16插入到框体14内直到前表面16a与第1端14a成为同一平面的位置。由此,在一对槽161与框体14的内表面14d之间容纳热电偶15(一对裸线153)。此时,前表面16a从第1端14a露出。另外,也可以以使前表面16a位于比第1端14a稍微更靠框体14的内侧的方式将工件16插入到框体14内。换言之,也可以以使一对裸线153的前端不会从第1端14a向框体14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将工件16插入到框体14。
如上,在准备工序S5中,将热电偶15插入到工件16(插入工序S51),并将热电偶15固定于工件16(固定工序S52)。之后,讲一体化的工件16及热电偶15插入到框体14内,由此在一对槽161与框体14的内表面14d之间容纳热电偶15(插入工序S53),从而制作出结构体20。
<固定工序S6>
在准备工序S5之后,接着进行固定工序S6。与固定工序S2同样地,固定工序S6是在前端面20a上通过第1焊接将工件16固定于框体14的工序。前端面20a包括第1端14a、前表面16a及焊接部9。通过第1焊接,框体14与工件16在前端面20a接合在一起。另外,工件16与热电偶15在前表面16a已接合在一起,因此在进行了第1焊接之后,框体14、工件16及热电偶15(一对裸线153)在前端面20a接合在一起。
第1焊接在前端面20a中的比第1端14a的外缘146更靠内侧进行。具体而言,第1焊接在前端面20a上沿框体14与工件16之间的边界进行。该边界是以中心轴线CL为中心的圆形状,因此第1焊接以圆周状进行。通过第1焊接形成焊接部17。具体而言,前端面20a上的第1端14a、前表面16a及焊接部9熔融成一体化,由此形成焊接部17。
固定工序S3及研磨工序S4则与制造方法M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如上制造出测量装置1。
在准备工序S5中,在一对槽161内容纳有热电偶15的状态下,在工件16的前表面16a上,通过辅助焊接将热电偶15固定在工件16上之后,以使前表面16a从第1端14a露出的方式将工件16及热电偶15插入于框体14内,由此在一对槽161与框体14的内表面14d之间容纳热电偶15。根据准备工序S5,在槽161的宽度方向上,分别对热电偶15与一对槽161进行对位之后,沿着槽161进行工件16与热电偶15的对位。因此,分别单独进行两个轴(槽161的宽度方向及槽161的长度方向)上的对位,因此与将热电偶15插入到设置在框体上的孔中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测量装置1的制造变动容易。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测量装置并不只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测量装置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固定工序S2或固定工序S6中,只要能够得到框体14与工件16之间的足够的接合强度,则也可以省略固定工序S3。
在固定工序S3中,第2焊接也可以在框体14的除了槽部47以外的外周面14c上进行。此时,在框体14的外周面14c不设置槽部47也可。
[附录]
(条款1)
一种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
准备结构体的工序,所述结构体具备一个方向上的第1端及第2端开放的筒状的框体、在所述框体内沿所述一个方向延伸的热电偶、及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并且从所述第1端露出并且保持所述热电偶的柱状的工件;
在包括所述第1端的所述结构体的前端面通过第1焊接将所述工件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工序;及
对通过所述第1焊接形成的焊接部及所述前端面进行研磨的工序,
其中,所述工件具有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相对的侧面,
在所述侧面设置有分别沿所述一个方向贯穿所述工件的一对槽,
在所述准备结构体的工序中,通过将所述工件插入到所述框体内,在所述一对槽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之间容纳所述热电偶。
(条款2)
根据条款1所述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准备结构体的工序中,将所述热电偶插入到所述框体内之后将所述工件插入到所述框体内,由此在所述一对槽与所述框体的所述内表面之间容纳所述热电偶。
(条款3)
根据条款1所述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准备结构体的工序中,在将所述热电偶容纳于所述一对槽内的状态下,在所述工件的前表面上,通过辅助焊接将所述热电偶固定在所述工件之后,以使所述前表面从所述第1端露出的方式将所述工件及所述热电偶插入于所述框体内,由此在所述一对槽与所述框体的所述内表面之间容纳所述热电偶。
(条款4)
根据条款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焊接在比所述第1端的外缘更靠内侧进行。
(条款5)
根据条款4所述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焊接在所述前端面上沿着所述框体与所述工件之间的边界进行。
(条款6)
根据条款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在所述框体的外周面通过第2焊接将所述工件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工序。
(条款7)
根据条款6所述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框体的所述外周面设置有槽部,
所述第2焊接在所述槽部内进行。
(条款8)
根据条款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对所述焊接部及所述前端面进行研磨的工序中,对所述焊接部及所述前端面进行研磨以使所述热电偶的前端露出。

Claims (9)

1.一种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
准备结构体的工序,所述结构体具备一个方向上的第1端及第2端开放的筒状的框体、在所述框体内沿所述一个方向延伸的热电偶、及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并且从所述第1端露出并且保持所述热电偶的柱状的工件;
在包括所述第1端的所述结构体的前端面通过第1焊接将所述工件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工序;及
对通过所述第1焊接形成的焊接部及所述前端面进行研磨的工序,
其中,所述工件具有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相对的侧面,
在所述侧面设置有分别沿所述一个方向贯穿所述工件的一对槽,
在所述准备结构体的工序中,通过将所述工件插入到所述框体内,在所述一对槽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之间容纳所述热电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准备结构体的工序中,将所述热电偶插入到所述框体内之后将所述工件插入到所述框体内,由此在所述一对槽与所述框体的所述内表面之间容纳所述热电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准备结构体的工序中,在将所述热电偶容纳于所述一对槽内的状态下,在所述工件的前表面上,通过辅助焊接将所述热电偶固定在所述工件之后,以使所述前表面从所述第1端露出的方式将所述工件及所述热电偶插入于所述框体内,由此在所述一对槽与所述框体的所述内表面之间容纳所述热电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焊接在比所述第1端的外缘更靠内侧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焊接在所述前端面上沿着所述框体与所述工件之间的边界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在所述框体的外周面通过第2焊接将所述工件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框体的所述外周面设置有槽部,
所述第2焊接在所述槽部内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对所述焊接部及所述前端面进行研磨的工序中,对所述焊接部及所述前端面进行研磨以使所述热电偶的前端露出。
9.一种测量装置,其具备:
筒状的框体,具有一个方向上的第1端及第2端,并且所述第1端及所述第2端开放;
热电偶,在所述框体内沿所述一个方向延伸;及
柱状的工件,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并且从所述第1端露出并且保持所述热电偶;
所述工件具有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相对的侧面及从所述第1端露出的前表面,
在所述侧面设置有沿所述一个方向贯穿所述工件的一对槽,
所述热电偶分别容纳在所述一对槽内并且延伸至所述前表面。
CN202310891937.1A 2022-07-21 2023-07-20 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测量装置 Pending CN1174290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16408 2022-07-21
JP2022116408A JP2024013942A (ja) 2022-07-21 2022-07-21 測定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測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29027A true CN117429027A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46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91937.1A Pending CN117429027A (zh) 2022-07-21 2023-07-20 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2424A1 (zh)
JP (1) JP2024013942A (zh)
CN (1) CN11742902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13942A (ja) 2024-02-01
US20240032424A1 (en)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03678B2 (ja) 圧力スイッチ
CN101487727B (zh) 电磁流量计
EP3285058B1 (en) Pressure sensor
GB2556170A (en) Integrated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sensor
EP2840315B1 (en) Glow plug with pressure sens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JP2016021811A (ja) モータ
US20130038053A1 (en) Welding joint and welding method for same, welding device, welding joint, resin pipe welding device and welding method
US9476777B2 (en) Temperature detector, temperature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temperature detector
KR20190119066A (ko) 차량에 사용되는 플러그 어셈블리
JP4760558B2 (ja) 温度センサ
US11485092B2 (en) Joining body
CN117429027A (zh) 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测量装置
JP2016509678A (ja) 加速度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EP3015214B1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welded body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a gas sensor
JP2020180863A (ja) 金型用温度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KR20230173174A (ko) 가요성 온도 프로브
EP2669578A1 (en) Glow plug
KR101679946B1 (ko) 글로 플러그
KR20190069018A (ko) 초음파센서 조립체
JP6153146B1 (ja) 回転センサ
JP2022077343A (ja) 接触式検知器
JP2005106528A (ja) 圧力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44594A (ja) 圧力検出器
JP4381193B2 (ja) 燃焼圧センサ
JP2018151191A (ja) 圧力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