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6764A - 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 - Google Patents

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6764A
CN117416764A CN202311476909.XA CN202311476909A CN117416764A CN 117416764 A CN117416764 A CN 117416764A CN 202311476909 A CN202311476909 A CN 202311476909A CN 117416764 A CN117416764 A CN 117416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form
vehicle
support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769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强
吴昊
任洪鹏
曹兵
李猛
穆梦斐
王菲
李信
王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 Rocket Force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PLA Rocket Force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 Rocket Force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PLA Rocket Force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1147690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167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16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6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02Loading or 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9/00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9/22Horizontal loading or unloading platfo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包括:铁路平车,顶部设置有可移动至铁路轨道任意一侧上方的承载架;运输车,设置于承载架上,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有平移架和平移组件;站台组件,包括固定架、站台机构和调距机构,站台机构具有折叠形态和展开形态,且包括多个支撑架和与首末两端支撑架连接的斜坡,折叠形态下,站台机构设置于固定架的上方,展开形态下,支撑架用于架设承载架。本发明通过运输车方便将站台组件运输至任意位置进行装卸载,站台机构的间距可调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轮式车辆,配合可从任意一侧伸出的承载架架设于支撑架上,方便运输车和轮式车辆在地面和铁路平车之间进行转移,提高了装卸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急救援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轮式车辆和履带式车辆的快速运输,通常需要依靠站台作为中间载体,实现轮式车辆、履带式车辆在地面和铁路车辆之间的装卸转移。
在进行紧急救援或者运输救灾车辆时,为了提高车辆装卸的灵活性和失效形,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ll 555727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机动式铁路装卸站台车,该装置采用可移动式的折叠站台对需要运输的车辆进行装卸载,无需依靠传统的固定站台,能够在任意地点完成车辆的装卸,从而方便实施快速救援。
但是,上述装置中,折叠站台设置于装卸载平台上,而装卸载平台设置于平车本体上,通过滚珠丝杆组件驱动折叠站台在装卸载平台上移动,因此,折叠站台的活动范围有限,仅能在铁路的单一侧且靠近铁路的位置展开,轮式车辆需要移动与折叠站台位于铁路同侧时,才能通过折叠站台转移至铁路平车上,当轮式车辆和折叠站台分别位于铁路两侧时,难以完成轮式车辆在铁路平车上的转移,使用不便;不仅如此,上述装置中,折叠站台的宽度尺寸固定,因此该折叠站台仅适用于宽度小于该折叠站台宽度的轮式车辆。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轮式车辆及履带式车辆的转移运输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具有可从铁路任一侧转运至铁路平车上方便快速应急救援同时适用于不同宽度尺寸车辆转运的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包括:
铁路平车,所述铁路平车的顶部设置有可移动至铁路轨道任意一侧上方的承载架;
运输车,所述运输车设置于所述承载架上,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平移架和驱动所述平移架沿自身宽度方向移动至所述车架两侧上方的平移组件;
站台组件,所述站台组件包括与所述平移架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架、分设于所述固定架两侧的站台机构和调节所述站台机构间距的调距机构,所述站台机构具有折叠形态和展开形态,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支撑架和与首末两端支撑架连接的斜坡,折叠形态下,所述站台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上方,展开形态下,所述支撑架沿铁路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用于架设所述承载架,所述斜坡与地面抵接,以供所述运输车和轮式车轮在铁路平车和地面之间转移。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站台机构在折叠形态和展开形态之间的切换,相邻支撑架之间设置有驱动二者相对转动且转动轴心线平行于所述运输车宽度方向的第一转动机构,位于端部的支撑架和斜坡之间设置有驱动二者相对转动且转动轴心线平行于所述运输车宽度方向的第二转动机构。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站台机构在展开形态下,各支撑架所形成支撑面的长度,所述支撑架包括滑动于所述固定架上的中心架和分设于所述中心架两端的延伸架,所述中心架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延伸架长度的两倍。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支撑架之间的堆叠,所述支撑架为一侧敞口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敞口侧与自身用于支撑所述承载架的一面背对设置,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和驱动所述支撑柱活动于收纳位置和支撑位置的活动组件,收纳位置的支撑柱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支撑位置的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架。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调节站台的支撑高度位置,所述支撑柱为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柱。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平移架与固定架的快速可拆卸连接,所述平移架与所述固定架插接配合。
进一步的,为了驱动平移架沿传输车的宽度方向移动,所述平移组件包括沿所述车架宽度方向分布且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所述车架上的滚轮,所述滚轮的轮面与所述平移架抵接,所述滚轮连接有驱动自身转动的传动单元。
进一步的,为了爆炸斜坡的长度,方便轮式车辆通过斜坡移动至支撑架上,所述斜坡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滑动且限位连接的支板。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两个站台机构的距离调节,所述调距机构包括旋转单元和与所述站台机构一一对应连接的调距单元,所述调距单元包括调距螺杆和与所述调距螺杆螺纹连接且与其中一个支撑架固定连接的调距螺套,所述旋转单元驱动所述调距螺杆绕自身轴心线旋转。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控制承载架的伸出方向,所述铁路平车上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设置于所述铁路平车上,所述转动板上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承载架连接。
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通过运输车方便将站台组件运输至任意位置进行装卸载,站台组件中站台机构的间距可调,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轮式车辆,配合铁路平车中可从任意一侧伸出的承载架架设于支撑架上,方便运输车和轮式车辆在地面和铁路平车之间进行转移,提高了装卸的灵活性,有效解决了在紧急救援,救灾、国防以及国民经济等方面对运输时效性和灵活性的需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中运输车设置于承载架上随铁路平车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运输车在承载架上装卸站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站台机构处于展开形态用于支撑承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铁路平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部放大图;
图7是转向板与承载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运输车与站台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运输车与站台组件另一形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运输车和平移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车架与平移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爆炸示意图;
图13是图11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14是站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爆炸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B部放大图;
图17是站台机构处于折叠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爆炸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C部放大图;
图中:100、铁路平车;110、承载架;111、加固板;112、导轨;120、转动组件;121、转动电机;122、转动轴承;130、转动板;140、伸缩机构;141、固定座;142、滑动座;150、行驶装置;160、底板;200、运输车;210、车架;211、第一滑口;220、平移架;221、定位凸起;222、滑槽;230、平移组件;231、滚轮;240、滑动件;250、传动电机;260、链条;300、固定架;301、定位口;302、第二滑口;400、站台机构;410、支撑架;411、中心架;412、延伸架;413、第一对接套;414、第二对接套;415、对接杆;416、对接螺母;417、第四滑口;420、斜坡;421、支板;422、第三滑口;423、导向滑块;430、第一转动机构;431、第一气缸;432、第一移动架;433、第一驱动杆;434、第一传动杆;435、第一转动杆;440、第二转动机构;441、第二气缸;442、第二转动杆;450、支撑柱;460、活动组件;461、驱动电机;462、驱动螺杆;463、驱动螺套;464、轴套;465、驱动连杆;500、调距机构;510、调距单元;511、调距螺杆;512、调距螺套;513、调距滑块;520、旋转单元;521、旋转电机;522、主动轮;523、同步带;524、从动轮;525、定位轴承;600、铁路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功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19所示,本发明的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包括:
铁路平车100,铁路平车100的顶部设置有可移动至铁路轨道600任意一侧上方的承载架110;
运输车200,运输车200设置于承载架110上,包括车架210,车架210上设置有平移架220和驱动平移架220沿自身宽度方向移动至车架210两侧上方的平移组件230;
站台组件,站台组件包括与平移架220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架300、分设于固定架300两侧的站台机构400和调节站台机构400间距的调距机构500,站台机构400具有折叠形态和展开形态,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支撑架410和与首末两端支撑架410连接的斜坡420,折叠形态下,站台机构400设置于固定架300的上方,展开形态下,支撑架410沿铁路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用于架设承载架110,斜坡420与地面抵接,以供运输车200和轮式车轮在铁路平车100和地面之间转移。
具体而言,本发明中,铁路平车100用于在铁路轨道600上行驶,铁路平车100的顶部设置有承载架110,承载架110用于承载运输车200和轮式车辆,使用时,承载架110可根据使用需要,移动至铁路轨道600任意一侧的上方。
为了保证运输能力,运输车200优选采用中重卡车,运输车200包括车架210,车架210上设置平移组件230和平移架220,平移架220与站台组件中的固定架300可拆卸连接,使用时,通过平移组件230调整平移架220的位置,进而调整站台组件的水平位置,在站台组件移动至运输车200一侧时,如图2和图9所示,站台机构400调整至展开形态,在展开形态下,站台机构400中的各个支撑架410沿运输车200长度方向依次连接,而两个斜坡420分别与两端的支撑架410连接,斜坡420的底端与地面连接,将车架210与站台机构400进行拆卸,而后将承载架110调整至支撑架410上方,通过支撑架410支撑承载架110,运输车200此时可从沿支撑架410长度方向前进或者后退,通过斜坡420移动至地面上,而轮式车辆可通过站台机构400移动至承载架110上,再通过承载架110回到原位后,即可将轮式车辆从地面转运至铁路平车100上,铁路平车100可沿着铁路轨道600前进,带动轮式车辆移动至救援目标位置,与此同时,将站台组件与车架210连接后,将站台机构400调整至如图8所述的折叠状态,减小站台机构400的尺寸体型,站台组件随运输车200在地面上行驶,运输车200可同样带动站台组件移动至救援目标位置。
当承载架110上的轮式车辆需要转移至地面时,将运输车200移动至铁路轨道600的一侧,将站台机构400调整至展开状态,使得展开状态下的站台机构400紧邻于铁路轨道600的一侧,而铁路平车100上的承载架110平移至站台机构400中的支撑架410上,方便承载架110上的轮式车辆通过站台机构400中的支撑架410和斜坡420向下移动至地面上。
当然,站台机构400和铁路平车100位于上述相对位置情况下,运输车200也可通过站台机构400移动至承载架110上,再通过承载架110平移至铁路平车100正上方,从而实现运输车200在地面和铁路平车100之间的转移操作,而后将站台组件与运输车200的车架210连接,将站台机构400调整至如图1所示的折叠状态,此时,运输车200位于铁路平车100的正上方,铁路平车100可带动运输车200沿着铁路轨道600进行移动。
与现有技术中不同的是,本发明中,承载架110可移动至铁路轨道600任意一侧的上方,相应的,运输车200上,平移架220可移动至车架210任意一侧的侧上方,如此,方便在铁路轨道600的任意一侧架设站台组件,从而方便轮式车辆通过展开状态的站台机构400移动至承载架110上,进而转移至铁路平车100上,因此使用更方便;不仅如此,站台组件中,通过调距机构500可调节两个站台机构400的间距,使得站台组件适用于不同宽度的轮式车辆通行,且当站台机构400处于折叠形态下,通过缩小两个站台机构400的间距,减小站台组件的宽度尺寸和体型,从而能够降低运输车200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此外,站台组件可拆卸设置于运输车200的车架210上,方便在任意位置对站台组件进行装卸载,将站台机构400调整至折叠状态后,方便轮式车辆通行,如此,通过提高站台组件装卸的灵活性,有效地解决了在紧急救援、救灾、国防以及国民经济等方面运输时效性和灵活性的需求。
为了实现承载架110能够移动至铁路轨道600任意一侧的上方,铁路平车100上设置有转动组件120,转动组件120的输出端设置有转动板130,转动板130转动设置于铁路平车100上,转动板130上设置有伸缩机构140,伸缩机构140的输出端与承载架110连接。
具体的,如图4-图7所示,铁路平车100包括底板160,底板160的下方设置有行驶装置150,通过行驶装置150,使得底板160能够沿着铁路轨道600移动;转动组件120设置于底板160上,包括转动电机121和转动轴承122,转动电机121固定于底板160上,其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130,转动轴承122的外圈与底板160固定连接,内圈与转动板130固定连接,如此,通过转动电机121控制转动板130在转动轴承122的支撑下平稳转动。
承载架110设置于转动板130的上方,承载架110与转动板130相邻的一侧设置有沿自身宽度方向延伸的通槽,通槽内固定有加固板111,加固板111的两端与通槽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伸缩机构140设置有两个,位于转动板130上,伸缩机构140包括伸缩气缸和伸缩架,伸缩架其中一侧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板130和伸缩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伸缩气缸的缸筒固定于转动板130上,伸缩气缸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固定座141和滑动座142,加固板111与伸缩机构140相邻的一侧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112,固定座141与导轨112固定连接,滑动座142与导轨112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伸缩气缸驱动伸缩架其中一侧的两端距离靠近,使得伸缩架的长度增加后,滑动座142沿着导轨112滑动的同时,推动导轨112和承载架110,使得承载架110能够在转动板130的上方移动,最终配合转动组件120,使得承载架110能够移动至铁路轨道600任意一侧的上方,如图3所示,方便当铁路轨道600其中一侧搭建有站台组件且站台机构400位于展开形态下,承载架110能够移动至支撑架410的上方,通过支撑架410架设承载架110,以便轮式车辆、运输车200通过站台机构400在地面和承载架110之间进行转移。
为了控制两个调距机构500的间距,本发明中,调距机构500包括旋转单元520和与站台机构400一一对应连接的调距单元510,调距单元510包括调距螺杆511和与调距螺杆511螺纹连接且与其中一个支撑架410固定连接的调距螺套512,旋转单元520驱动调距螺杆511绕自身轴心线旋转。
具体的,如图14-图16所示,旋转单元520包括固定于固定架300上的旋转电机521,旋转电机521的输出端同轴心线固定连接有主动轮522,主动轮522通过同步带523与从动轮524传动连接,从动轮524通过定位轴承525设置于固定架300上,从动轮524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调距单元510中的调距螺杆511同轴心线固定连接,调距螺套512与其中一个支撑架410固定连接,调距螺套512的下方固定有调距滑块513,固定架300上设置有沿自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口302,调距滑块513与第二滑口302滑动配合。
采用上述结构后,旋转电机521启动,带动主动轮522旋转,通过同步带523带动从动轮524在定位轴承525的支撑下,绕自身轴心线旋转,使得调距螺杆511绕自身轴心线旋转,作用于调距螺杆511上,在调距滑块513和第二滑口302的滑动配合作用下,驱动两个站台机构400沿着平行于固定架300宽度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进而能够调整两个站台机构400的宽度尺寸,以适用于不同的轮式车辆和运输车200。
为了能驱动平移架220从运输车200的任意一侧伸出,使得平移架220上的固定架300带动站台组件移动至运输车200的任意一侧,方便站台机构400在折叠形态和展开形态之间进行切换,平移组件230包括沿车架210宽度方向分布且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车架210上的滚轮231,滚轮231的轮面与平移架220抵接,滚轮231连接有驱动自身转动的传动单元。
具体的,如图10-图13所示,车架210固定于运输车200的地盘上,车架210与运输车200同长度方向且同宽度方向,车架210的两端上方均设置有沿自身宽度方向分布且绕自身轴心线转动的滚轮231,滚轮231包括沿自身轴向分布的两个转轮和同轴心线固定于两个转轮之间的链轮,链轮的外径小于转轮的外径,传动单元包括传动电机250和链条260,传动电机250固定于车架210的下方,传动电机250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链条260同轴心线固定连接,链轮之间通过链条260传动连接。
平移架220贴合于车架210的上方,平移架220与车架210同长度方向且同宽度方向,平移架220的两端与滚轮231的周向外缘抵接;平移架220的底面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并排分布的滑槽222,滑槽222的两端与车架210的两侧面存在间隔,车架210上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并排分布且与滑槽222一一对应的第一滑口211,第一滑口211的两端与车架210的两侧存在间隔,第一滑口211和滑槽222之间设置有滑动件240,滑动件240的上部与滑槽222相适配且滑动配合,滑动件240的下部与第一滑口211相适配且滑动配合。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传动单元中的传动电机250启动,使得其中一个滚轮231发生转动后,通过链条260带动其他滚轮231同步转动,滚轮231作用于平移架220的两侧面上,根据滚轮231的转动方向,使得平移架220在滑动件240、第一滑口211和滑槽222的滑动配合作用下,平移架220能够沿着自身宽度方向移动,带动上方的站台组件移动着运输车200的任意一侧,方便站台机构400切换至展开形态,在地面上搭建站台,供运输车200和轮式车辆通过,如图8和图9所示。
为了实现站台机构400能够在如图1和如图2所示的展开形态和折叠形态之间切换,相邻支撑架410之间设置有驱动二者相对转动且转动轴心线平行于运输车200宽度方向的第一转动机构430,位于端部的支撑架410和斜坡420之间设置有驱动二者相对转动且转动轴心线平行于运输车200宽度方向的第二转动机构440;支撑架410包括滑动于固定架300上的中心架411和分设于中心架411两端的延伸架412,中心架411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延伸架412长度的两倍;支撑架410为一侧敞口的支撑架410,支撑架410的敞口侧与自身用于支撑承载架110的一面背对设置,。
具体的,如图8、图9、图17-图19所示,站台机构400包括一个中心架411,中心架411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延伸架412,即,总共五个支撑架410,中心架411的长度大于延伸架412长度的两倍,方便延伸架412通过转动的方式活动于中心架411正上方。
中心架411的两端均设置有沿自身宽度方向并排分布的第二对接套414,延伸架412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对接套413,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对接套414,相邻的第一对接套413和第二对接套414通过穿设二者且沿延伸架412宽度方向延伸的对接杆415连接,对接杆415其中一端固定有凸帽,另一端设置有对接螺杆,对接螺杆螺纹连接有对接螺母416,如此,使得相邻两个支撑架410之间能够转动连接。
相邻两个支撑架410中,其中一个支撑架410的两侧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滑口417,第一转动机构430包括设置于该支撑架410内的第一气缸431,第一气缸43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套环,套环密封套设于第一移动架432外,第一移动架432的两端均贯穿两个第四滑口417且铰接有第一驱动杆433,第一移动架432通过第四滑口417与支撑架410滑动连接,第一驱动杆433通过第一传动杆434与第一转动杆435的一端铰接,第一转动杆435的另一端铰接于与上述支撑架410相邻的支撑架410上。
通过第一气缸431能够带动第一移动架432沿着第四滑口417滑动,牵动第一驱动杆433,改变第一驱动杆433的位置方向,从而通过第一传动杆434作用于第一转动杆435上,进而实现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架410发生相对转动。
第二转动机构440包括设置于端部位置延伸架412内的第二气缸441,该延伸架412与斜坡420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开口,第二气缸441的缸筒固定于延伸架412上,活塞杆通过贯穿卡口的第二转动杆442与斜坡420铰接。
通过第二气缸441活塞杆的伸缩移动,作用于第二转动杆442上,进而带动斜坡420进行转动,调节斜坡420的角度位置,站台机构400需要切换至展开形态时,将斜坡420调整至倾斜状态,方便运输车200和轮式车辆通过,站台机构400需要切换至折叠形态时,将斜坡420调整至与上述延伸架412紧邻的竖直状态,以减小站台机构400的体型。如此,通过第一转动机构430带动相邻两个支撑架410相对转动,通过第二转动机构440带动端部的延伸架412与斜坡420相对转动,使得站台机构400能够在展开形态和折叠形态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的改进是,支撑架410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450和驱动支撑柱450活动于收纳位置和支撑位置的活动组件460,收纳位置的支撑柱450设置于支撑架410内,支撑位置的支撑柱450用于支撑支撑架410;支撑柱450为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柱450。
具体的,活动组件460为滚珠丝杆机构,包括固定于支撑架410内的驱动电机461、与驱动电机461同轴心线固定连接的驱动螺杆462、套设于驱动螺杆462端部且固定于支撑架410内的轴套464、螺纹连接于驱动螺杆462上的驱动螺套463和两端分别与驱动螺套463、支撑柱450铰接的驱动连杆465;支撑柱450为支撑油缸,其缸筒绕垂直于支撑架410的宽度方向转动设置且与驱动连杆465铰接,活塞杆末端固定有支撑板。
采用上述结构后,驱动电机461启动,带动驱动螺杆462在轴套464支撑作用下旋转,作用于驱动螺套463上,从而带动驱动螺套463沿驱动螺杆462轴向移动的同时,通过驱动连杆465带动在支撑油缸的缸筒转动,当支撑油缸处于与支撑架410同长度方向时,支撑油缸位于收纳位置,当支撑油缸处于轴向垂直于支撑架410长度方向后,支撑油缸处于支撑位置,支撑板与地面接触,实现对支撑架410的支撑,此外,在此状态下,通过支撑油缸活塞杆的移动,可调节支撑架410的高度位置,进而调节站台高度位置,方便支撑架410抵接于承载架110上方,对承载架110进行支撑,以便轮式车辆和运输车200在地面和承载架110之间进行转移。
进一步的改进是,斜坡420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滑动且限位连接的支板421。
具体的,如图17和图18所示,斜坡420包括四个依次连接的支板421,相邻两个支板421相互贴合,且二者之间设置有滑动配合的第三滑口422和导向滑块423,第三滑口422沿斜坡420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位于其中一个支板421的两端之间,导向滑块423固定于另一个支板421上,导向滑块423为T形块,在通过第三滑口422实现相邻两个支板421滑动配合的基础上,防止两个支板421相互脱离。
由于斜坡420处于倾斜向下或者竖直向下状态,在站台机构400展开时,下方位置的支板421能够顺着第三滑口422向下滑动,直至末端的支板421与地面接触后,通过多个依次连接的支板421形成斜坡420;当站台机构400处于折叠状态后,除与端部延伸架412连接的支板421外,手动将其余支板421向上滑动调整至与端部延伸架412连接的支板421的同高度位置,使得各支板421落于固定架300上,方便站台机构400的收纳。
进一步的改进是,平移架220与固定架300插接配合。
具体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平移架220的四角相邻位置设置有定位凸起221,如图16所示,固定架300的四角相邻位置设置有与定位凸起221一一对应且插接配合的定位口301。
当站台机构400位于如图9所示的位置时,支撑油缸活塞杆向外伸出,将支撑架410和固定架300向上顶起后,即可使定位口301与定位凸起221分离,此时再通过平移组件230将平移架220移动至车架210的正上方后,运输车200前进或者后退,即可完成站台组件与运输车200的分离,而后中心架411对应的支撑机构从中心架411外伸出,调整各支撑架410的高度位置,方便与承载架110进行连接;当需要将站台组件与运输车200连接时,中心架411对应的支撑机构进行相应动作,使得支撑油缸活动至收纳位置后,通过延伸架412对应的支撑油缸增加固定架300和支撑架410的高度位置,驾驶员调整运输车200的位置,使得平移架220位于中心架411的侧下方后,利用平移组件230调整平移架220的水平位置,使得定位凸起221移动至定位口301正下方,支撑油缸再控制固定架300和支撑架410下降,使得定位凸起221与定位口301插接连接后,将支撑油缸调整至收纳位置,通过第一转动机构430和第二转动机构440,将站台机构400调整至折叠形态,并通过调距机构500控制两个站台机构400相互靠近,以减小站台组件的体型,最终调整至如图8所示的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铁路平车,所述铁路平车的顶部设置有可移动至铁路轨道任意一侧上方的承载架;
运输车,所述运输车设置于所述承载架上,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平移架和驱动所述平移架沿自身宽度方向移动至所述车架两侧上方的平移组件;
站台组件,所述站台组件包括与所述平移架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架、分设于所述固定架两侧的站台机构和调节所述站台机构间距的调距机构,所述站台机构具有折叠形态和展开形态,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支撑架和与首末两端支撑架连接的斜坡,折叠形态下,所述站台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上方,展开形态下,所述支撑架沿铁路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用于架设所述承载架,所述斜坡与地面抵接,以供所述运输车和轮式车轮在铁路平车和地面之间转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其特征在于,相邻支撑架之间设置有驱动二者相对转动且转动轴心线平行于所述运输车宽度方向的第一转动机构,位于端部的支撑架和斜坡之间设置有驱动二者相对转动且转动轴心线平行于所述运输车宽度方向的第二转动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滑动于所述固定架上的中心架和分设于所述中心架两端的延伸架,所述中心架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延伸架长度的两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一侧敞口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敞口侧与自身用于支撑所述承载架的一面背对设置,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和驱动所述支撑柱活动于收纳位置和支撑位置的活动组件,收纳位置的支撑柱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支撑位置的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架与所述固定架插接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组件包括沿所述车架宽度方向分布且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所述车架上的滚轮,所述滚轮的轮面与所述平移架抵接,所述滚轮连接有驱动自身转动的传动单元。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滑动且限位连接的支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机构包括旋转单元和与所述站台机构一一对应连接的调距单元,所述调距单元包括调距螺杆和与所述调距螺杆螺纹连接且与其中一个支撑架固定连接的调距螺套,所述旋转单元驱动所述调距螺杆绕自身轴心线旋转。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平车上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设置于所述铁路平车上,所述转动板上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承载架连接。
CN202311476909.XA 2023-11-07 2023-11-07 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 Pending CN1174167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76909.XA CN117416764A (zh) 2023-11-07 2023-11-07 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76909.XA CN117416764A (zh) 2023-11-07 2023-11-07 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6764A true CN117416764A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22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76909.XA Pending CN117416764A (zh) 2023-11-07 2023-11-07 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167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0755B (zh) 一种多功能运输装卸车
CN103662076B (zh) 集装箱装载机
CN113226846B (zh) 用于移动四轮车辆的输送机
US3576167A (en) Apparatus for piggyback rail transportation
US3896946A (en)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CN108412285A (zh) 一种可折叠通用型汽车搬运装置
US11834311B2 (en) Conveying device and battery swap station
CN111376927B (zh) 多式联运平车
US8096010B2 (en) Bridge span and bridge span transportation vehicle
US6447226B1 (en) Supporting and positioning rear structure for vehicle transporting cars
CN117416764A (zh) 车载宽度可调节的站台
CN208036285U (zh) 货运动车智能装载系统及智能货运动车
CN212049072U (zh) 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CN200989886Y (zh) 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
CN207791910U (zh) 一种运料小车
CN203612224U (zh) 集装箱装载机
CN106348203A (zh) 路轨两用平台车及其使用方法
CN113942803A (zh) 一种伸缩式移动站台车
CN218950507U (zh) 应用于铁路装卸站台车的可移动站台
CN219406468U (zh) 一种轨道车辆库内换道装置
CN216915653U (zh) 一种可收缩车载移动售货箱
CN117261503B (zh) 车底检修设备
CN221023729U (zh) 一种具有上下平台能力的多功能随车推车
CN218595586U (zh) 可折叠伸缩的站台车
CN115557272A (zh) 机动式铁路装卸站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