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7586A - 具有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7586A
CN117377586A CN202280037631.3A CN202280037631A CN117377586A CN 117377586 A CN117377586 A CN 117377586A CN 202280037631 A CN202280037631 A CN 202280037631A CN 117377586 A CN117377586 A CN 117377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device
receiving chamber
gas
channel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76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希默
H·施罗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filed Critical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7377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75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5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01F27/085Cooling by ambient ai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76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H01F27/402Association of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1),其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3)以及至少一个压缩机(4),该压缩机在运行中压缩气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了系统(1)的效率提高和结构简化:在相应的充电装置(3)中构造分配室(12)和接收室(13),其中,由所述至少一个压缩机(4)压缩的气体进入分配室(12)并经由至少一个局部构造的通道(17)流入接收室(13),并且在此冷却所述接收室(13)中的磁通引导单元(19)和/或线圈(18)。

Description

具有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的系统,用于对机动车进行感应充电。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采用感应方式为机动车中的可充电电池充电,以便能够实现无线充电。为此,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与机动车的移动感应充电装置相互作用。为了进行感应充电,在固定充电装置的运行中产生交变磁场,该交变磁场在机动车中借助移动充电装置捕获并被用于为电池充电。
为了产生交变磁场,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也称为“地面组件”或“Ground-Assembly”)具有线圈。此外,充电装置还具有用于引导由线圈产生的磁场的单元,其具有至少一个磁通引导元件,例如铁氧体。在此,“引导”磁场是指磁场受到磁通引导元件的影响,以改善充电装置的运行。例如,通过磁通引导元件,磁场可以更好地转向移动充电装置的方向。在装置的运行中,尤其在线圈和单元中产生热。为了能够高效和/或快速地为机动车电池充电,此类充电装置需要以相应的功率运行。因此,在运行中,尤其是在线圈和单元中产生更多的热,这可能会导致装置损坏和/或功率下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为具有用于对机动车进行感应式充电的至少一个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的系统提供改进的或至少其他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提高了效率和/或简化了运行。
根据本发明,所述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主题解决。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是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式。
本发明基于以下一般构思,借助压缩气体冷却用于对机动车进行感应充电的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其中,气体被引入到腔室中,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后面也简称为充电装置)的待冷却的部件被接收在该腔室中,并且其中,被压缩的气体在流入所述腔室时释压。通过气体流入到腔室中已经使得所述部件得到冷却。气体的释压同时导致气体冷却。因此,通过气体的释压实现冷却效果的增强。因此,所述部件的冷却得到了改善。通过这种方式,充电装置能以更大的功率运行,其中,同时进行高效的冷却。此外,通过这种方式还简单且高效地实现了对所述部件的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构思,该装置是以下系统的组成部分,该系统还包括用于压缩气体的压缩机。充电装置具有底板和与该底板对置的盖件,它们限界充电装置的内部容积。在底板和盖件之间,充电装置具有壁,在下文中也称为中间壁。在此,中间壁将内部容积分划为分配室和接收室,所述分配室构造在底板和中间壁之间,所述接收室构造在中间壁和盖件之间。充电装置还具有线圈,该线圈在运行中产生磁场。此外,充电装置还具有磁通引导单元,用于引导由线圈产生的磁场。磁通引导单元(下文中也简称为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磁通引导元件(下文中也简称为元件)。在此,线圈和单元被接收在接收室中。此外,充电装置还具有入口,该入口用于使由压缩机压缩的气体进入分配室并且因此与分配室流体连通。在此,入口位于压缩机的压力侧,使得由压缩机压缩的气体沿着气体流动路径经由入口进入分配室。在中间壁中,构造至少一个局部通道,该通道将分配室与接收室流体连通,因此流动路径通过至少一个通道从分配室通入接收室。也就是说,气体通过至少一个通道从分配室流入接收室。在此,这以如下方式实现,气体以降低的压力流入接收室,即在流入接收室时释压并因此冷却。由此,以气体实现对单元和/或线圈的冷却。符合目的地,充电装置还具有出口,用于将气体从接收室中排出,流动路径也相应地引导通过所述出口。
为了在流入接收室时使气体释压,在运行中,接收室中优选存在比分配室中低的压力。换言之,分配室中的气体压力高于接收室中的气体压力。
有利地,盖件在朝向要利用该装置进行感应充电的机动车的高度方向上与底板间隔开。在此,由该线圈产生并由该单元引导的磁场符合目的地经由盖件到达车辆。为此,盖件由非金属材料、例如塑料制成。
优选的是,通过底板屏蔽所产生的磁场。为此目的,底板有利地由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地,底板和盖件是充电装置的壳体的组成部分,所述壳体包围内部容积。为此,可在底板和盖件之间设置壳体的沿着底板到盖件的间距方向延伸的外壁。
如前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场通过所述单元进行引导。为此,所述至少一个元件相应地构型。为此,所述至少一个元件优选具有至少为2的相对磁导率。所述至少一个元件优选是铁氧体,尤其是铁氧体板。
原则上,该单元可以相对于线圈任意地布置。
优选地,所述单元,尤其所述至少一个元件,布置在线圈的朝向底板的一侧。由此,所述至少一个元件在线圈和底板之间布置在接收室中。因此,在盖件的方向上高效地引导由线圈产生的磁场(下文中也称为磁场)。这导致充电装置经由盖件与待充电的机动车高效地相互作用。由此实现高效地为待充电的机动车充电。
原则上,分配室能够任意地构造在底板和中间壁之间。优选地,分配室由底板和中间壁限界。
原则上,接收室能够任意地构造在中间壁和盖件之间。有利地,接收室由中间壁和盖件限界。
优选地,分配室构造为使得以压力流入分配室的气体分布在分配室内部并通过两个或更多通道优选均匀地流入接收室。在此可以设想,在分配室中设置相应的结构用于气体分布,其中,该结构优选构型为使得其尽可能不降低气体中的压力。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至少一个通道中的至少一个通道布置为使得气体在所述单元、尤其是所述至少一个元件的背离盖件的一侧流入接收室。由此允许简单高效地冷却所述单元以及因此冷却所述至少一个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元件与通道、尤其是与中间壁的间距可以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
所述气体原则上可以是任意气体。
优选地,所述气体是空气。因此,压缩机在运行中产生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通过入口流入分配室,其中,压缩空气借助所述至少一个通道流入接收室,并且在此释压。这允许系统的简单且安全的运行。
优选地,充电装置具有布置在内部容积中的载体结构,该载体结构借助在盖件和底板之间延伸的载体将作用到盖件上的机械负载传递到底板上。
尤其是,载体结构构型成使得它可以将通过机动车传递到盖件上的负载传递到底板上,而不会由此损坏充电装置。
如上所述,充电装置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与机动车不同,充电装置布置在固定的位置。为此,充电装置可以布置在地面上,例如停车位上。同样,也可以设想将充电装置至少部分地置于地面中,从而使充电装置从外部至少部分地不可见。
对机动车的感应充电通过充电装置与机动车上/中的相应装置的相互作用实现,该装置包括与充电装置的线圈相互作用的线圈。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至少一个通道中的至少一个通道构造为喷嘴。由此,喷嘴允许空气到接收室中的有针对性的或定向的流动。由此,可以有针对性地流向接收室中的单元和/或线圈,并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冷却。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在气体流入接收室时,气体中存在的压力有利地降低,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冷却。
原则上,相应的至少一个通道可以具有任意的取向,即任意地从分配室延伸直至接收室。
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通道中的至少一个通道、有利地相应的通道具有直的走向。
可以设想,所述至少一个通道中的至少一个通道相对于底板到盖件的间距方向倾斜地延伸。同样可以设想,所述至少一个通道中的至少一个通道沿着间距方向延伸。
被认为有利的实施方式是,所述至少一个通道中的至少一个通道朝所述至少一个元件中的所属的元件的方向延伸,使得借助该通道有针对性地流向该所属的元件并对其进行冷却。换句话说,所述至少一个通道中的至少一个通道的朝向分配室敞开的第一通道开口延伸直至朝向接收室敞开的第二通道开口的延伸部朝向所属的元件指向,使得气体借助该通道向该所属的元件的方向流动。由此,能够更高效地冷却所属的元件。
原则上,中间壁可以平坦和扁平地构造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通道。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中间壁具有至少一个管区段,该管区段朝所述单元的方向突出,并且气体的流动路径引导通过该管区段,使得气体在运行中流向该单元。
为此目的,管区段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通道,借助该通道使所述元件迎流,所述管区段向该元件的方向突出。由此,实现该单元的更有针对性的迎流,因此冷却效果更好。
在此,相应的管区段可以与所述单元间隔开。
同样可设想的实施方式是,所述至少一个管区段中的至少一个管区段是载体结构的载体的组成部分。在此,载体有利地多件式构成,其中,管区段布置在该单元的面向底板的一侧。此外,载体还具有布置在该单元面向盖件一侧的区段,在下文中也称为上部区段。在间距方向上,管区段相应于与上部区段在间距方向上间隔开的上部区段的延续部,从而盖件上的负载会通过该单元在线性延续部中传递到管区段上,并通过管区段传递到底板上。
在此,可以在管区段和上部区段之间布置至少一个磁通引导元件,使得载体可以通过管区段和上部区段的间隔开的布置来保持该元件。
优选地,横向于底板到盖件的间距方向,所述元件大于所述管区段。因此,所述元件侧向突出于所述管区段。在此,所述元件被保持在管区段的中部。
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管区段中的至少一个管区段贴靠在盖件上,并构型为使得该管区段将作用到盖件上的负载尤其通过机动车传递到底板上。因此,所述至少一个管区段中的至少一个管区段也可以是载体结构的组成部分。
在此,优选的是,所述元件在底板到盖件的间距方向上夹紧在管区段和上部区段之间。也就是说,管区段承放在所述元件的面向盖件的一侧,而上部区段承放在其面向底板的一侧。因此,从盖件到底板的负载传递是可靠的,并且对元件是温和的。
在此可以设想,所述至少一个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元件延伸到管区段中去,使得元件在管区段内部与气体接触,并因此被冷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接收室下游,尤其是在出口中,为了调设接收室中的压力设置有阀(在下文中也称为出口阀)和/或膜片,使得在运行中接收室中的压力低于分配室中的压力。为此目的,可以相应地构型膜片,尤其是使得在接收室中的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膜片可以释放通过出口的流动。出口阀也可以相应地构型。也可以设想,操控出口阀,用于释放或截止通过出口的流动。
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可以在接收室和环境之间,尤其是接收室和出口之间,布置具有液体的容器,从接收室到环境中的流动路径引导通过该容器。由此,尤其可以防止或至少减少液体和/或湿气从环境进入接收室。由此,通过这种方式将接收室在不运行时与环境分离,其中,该分离无磨损地且自调节地实现。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分配室和压缩机之间,尤其是在入口处,布置有阀,用于建立和分离分配室与压缩机之间的流体连通。利用该阀(在下文中也称为入口阀)可以使由压缩机压缩的气体进入分配室,或阻止气体流入分配室。相应于此,可以在运行位态和截止位态之间调整入口阀,其中,在运行位态中,入口阀释放分配室与压缩机的流体连通,在截止位态中,入口阀中断该流体连通。
可以设想,通过出口流出的气体被输出到环境中,使得压缩机始终压缩新鲜气体,所述新鲜气体同样可以源自环境。
此外,还可以设想的实施方式是,流动路径遵循回路。也就是说,气体在系统中循环。为此目的,出口与压缩机流体连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简单高效地保持气体清洁和/或以简单的方式避免不期望的成分进入充电装置。
可以理解,该系统还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充电装置,它们彼此间隔开地布置。相应的充电装置符合目的地用于为所属的机动车充电。然而,也可以设想两个或更多个充电装置用于为共同的机动车充电。
可以理解,该系统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分别在运行中压缩气体。尤其是,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充电装置分别设置所属的压缩机。由此,相应的充电装置可以独立运行。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系统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充电装置,其中,为至少两个充电装置,有利地为相应的充电装置,设置共同的压缩机。这能够实现系统的简单且成本有利的运行。压缩机优选非中心地布置,也就是布置在相应的充电装置外部,并与充电装置的入口流体连通。
优选的是,至少两个充电装置、有利地相应的充电装置具有入口阀,其中,借助该入口阀,仅在需要冷却所属的充电装置时,由共同的压缩机压缩的气体才流入分配室,并然后流入接收室。尤其是在充电装置运行时,即给所属的机动车充电时,就是这种情况。因此,该系统可以高效且成本有利地运行。为此目的,优选采用至少一个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入口阀连接,并且构型为使得该控制装置相应地调整相应的入口阀。在此,符合目的地,当所属的感应式充电装置运行时,所述至少一个控制装置将相应的入口阀调整到运行位态,而当所属的充电装置未激活时,控制装置将入口阀调整到截止位态。不言而喻,调整到运行位态中和调整到截止位态中在时间上分别可以提前或延后。
有利的是,控制装置构型为使得其可以将相应的入口阀调整为在完全打开的位态和完全关闭的位态之间的任意位态。换句话说,运行位态并不一定与所属的入口阀的完全打开的位态相对应。
优选地,根据借助传感器求取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参数来进行对所述入口阀中的至少一个入口阀的调整,优选对相应的入口阀的调整。因此,该系统优选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该传感器与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控制装置构型成使得其根据至少一个传感器参数在运行位态和截止位态之间调整所述入口阀中的至少一个入口阀,优选相应的入口阀。这有意义地是出于声学原因,以便降低运行中的流动噪音,和/或用于使压缩机卸载,从而提高效率。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参数是温度。也就是说,所述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在此,对于两个或更多个充电装置,尤其是对于所有的充电装置,系统可以具有共同的控制装置。也可以设想,为所述充电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充电装置设置所属的控制装置,使得该系统具有至少两个控制装置。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该系统具有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在运行期间冷却气体,优选冷却借助所述至少一个压缩机压缩的气体。
可以设想,为此目的在所述至少一个充电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充电装置中设置冷却装置的相应的热交换器,气体流动通过该热交换器用于冷却。
同样可以设想,在所述至少一个充电装置的至少一个充电装置中冷却底板。因此,在该变型中,底板也是冷却装置的组成部分,并被主动冷却。为此目的,在底板上有利地设置冷却通道,冷却剂流动通过该冷却通道。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冷却装置具有用于所述充电装置中的至少两个充电装置的共同的热交换器。由此实现系统的更高效的运行并且简化结构。
特别优选地,冷却装置非中心地布置,也就是布置在充电装置外部。这导致系统的特别简单且高效的构型。
本发明的其他重要特征和优点由从属权利要求、附图和根据附图的所属附图说明得出。
应当理解的是,上面提到的和下面还将要阐述的特征不仅能够用于所说明的组合,而且能够用于其他组合或单独使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以下说明中进行详细阐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涉及相同或相似或功能相同的部件。
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
图1至图7分别示出不同实施例中的系统的强烈简化的剖面图,该系统具有充电装置和压缩机;
图8示出另一实施例中的系统的强烈简化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系统1用于机动车2的感应和无线充电(见图8)。
根据图1至图8,系统1包括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3,在下文中也简称为充电装置3。系统1还包括压缩机4,该压缩机在运行中压缩气体(在本实施例中为空气),从而产生压缩空气。充电装置3具有底板5和盖件6,该盖件与底板5对置。底板5和盖件6限界充电装置3的内部容积7。在所示实施例中,底板5和盖件6是充电装置3的壳体8的组成部分,内部容积7被包围在该壳体中。在所示实施例中,底板5和盖件6横向于其间距方向9(与高度方向10相对应)基本上扁平地并且板状地延伸。此外,在底板5和盖件6之间还设有壁11,其在下文中也称为中间壁11。中间壁11将内部容积7划分为在底板5和中间壁11之间构造的分配室12和在中间壁11和盖件6之间构造的接收室13。在所示实施例中,分配室12由底板5和中间壁11限界。在所示实施例中,接收室13由中间壁11和盖件6限界。充电装置3、尤其是壳体8具有入口14,借助压缩机4产生的压缩空气可以通过该入口流入分配室12。因此,入口14与分配室12流体连通。在所示实施例中,入口14分别构造在壳体8上。此外,充电装置3还具有用于从接收室13排出空气的出口15,该出口因此与接收室13流体连通。在所示实施例中,出口15构造在壳体8上。为了使压缩空气进入分配室12,入口14布置在压缩机4的压力侧,使得由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沿着气体(尤其是空气)的流动路径16经由入口14流入分配室12。此外,流动路径16从分配室12通入接收室13,并通过出口15从接收室13通出。为了使空气能够从分配室12流入接收室13,中间壁11具有至少一个通道17,该通道局部地构造并将分配室12与接收室13流体连通。在所示实施例中,中间壁11具有多个这样的通道17。在此,接收室13中的压力低于分配室12中的压力,因此空气在流入接收室13时释压,从而冷却。在接收室13中存在充电装置3的线圈18,该线圈在运行中产生交变磁场。线圈18由未示出的线圈载体承载。此外,接收室中还布置有磁通引导单元19,该磁通引导单元用于引导由线圈18产生的磁场。在所示实施例中,磁通引导单元19(以下也简称为单元19)布置在线圈18的背离盖件6的一侧。为了引导磁场,单元19具有至少一个磁通引导元件20,下文中也简称为元件20。如图1至图7所示,单元19具有多个这样的元件20,在图1至图7中分别能看见两个元件。有利的是,与单元19电分离的线圈18与单元19热连接(未示出)。从图1至图7中还可以看出,相应的元件20构造为板状。相应的元件20优选是铁氧体板21。在产生交变磁场时,在线圈18以及单元19中产生热。在此,借助通过通道17流入到接收室13中的空气进行对单元19和线圈18的冷却。在此,空气在流入接收室13时的释压导致空气冷却,从而改善了单元19、尤其是元件20和/或线圈18的冷却。在流入接收室13之后,空气通过出口15从接收室13流出。
在所示实施例中,相应的通道17构造为喷嘴22。相应的喷嘴22在此朝所属的元件20的方向指向,使得空气通过喷嘴22有针对性地朝所属的元件20的方向流动。由此,实现了元件20的改善的冷却。
在图1和图2以及图4至图7的实施例中,通道17分别相对于间距方向9或者说高度方向10倾斜地延伸。相应的通道17因此在两个通道开口23之间延伸,即朝向分配室12敞开的第一通道开口23a和朝向接收室13敞开的第二通道开口23b,其中,通道17从第一通道开口23a到第二通道开口23b的延伸部相对于间距方向9倾斜地延伸。在图3的实施例中,除了相对于间距方向9倾斜地延伸的通道17之外,也设置有沿着间距方向9延伸的通道17。
在所示实施例中,中间壁11具有朝单元19的方向突出的至少一个管区段24,其中,该管区段24朝向分配室12敞开,并且在背离分配室12的一侧闭合。在所示实施例中,分别可以看到两个这样的管区段24,它们彼此间隔开。相应的管区段24具有至少一个通道17,在所示的示例中具有多个通道17。通道17沿管区段24的周边均匀分布,尤其是环圈式地分布。因此,在所示实施例中,空气通过相应的管区段24的通道17朝所属的元件20的方向流出。
在图1和图2以及图4至图7的实施例中,相应的管区段24是载体25的组成部分,其用于将负载从盖件6传递到底板5上。为此,载体具有上部区段40,其在间距方向9上与管区段24间隔开并且与所属的管区段24对齐,即相应于管区段24的线性延续部。管区段24和上部区段40在间距方向9上相互间隔开,并分别接收单元19或元件20。上部区段40构造为一侧闭合的管状体的形式。从图1和图2以及图4至图7中可以看出,在这些实施例中,上部区段40以闭合侧贴靠在盖件6上。因此,作用到盖件6上的负载(例如通过机动车2产生的负载)可以借助上部区段40经由单元19在间距方向9上传导到管区段24上,并通过未示出的其他结构导入到底板5中。在这里,多个载体25形成载体结构41,用于均匀的负载传递。优选地,相应的上部区段40被线圈18穿过(未示出)。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管区段24分别与所属的元件20间隔开。在此,沿着间距方向9延伸的通道17布置并构造在管区段24的面向所属的元件20的一侧。在该实施例中,接收室13中的充电装置3具有独立于管区段24的保持结构26,该保持结构将元件20保持在接收室13中。
从图1至图3中可以得出,可以在压缩机4和分配室12之间设置阀27,该阀可以选择性地建立或分离分配室12与压缩机4之间的流体连通。因此,利用阀27(在下文中也称为入口阀27)能够将由压缩机4产生的压缩空气仅仅在需要时引入分配室12,以便冷却单元19和/或线圈。符合目的地,这仅在需要相应的冷却时、尤其是在线圈18产生交变磁场和充电装置3激活时才进行。
从图1至图6中可以得出,可以设置用于将空气从接收室13排出的阀28和/或膜片29。借助阀28(在下文中也称为出口阀28)和/或膜片29,可以在需要时将空气从接收室13排出,以便例如降低接收室13中的压力。这优选这样进行,使得在运行时接收室13中的压力低于分配室12中的压力。
在图4和图5的实施例中,在接收室13和环境30之间布置有具有液体32的容器31,其中,流动路径16引导通过液体32,使得空气在离开接收室13时流动通过该液体32。在此,在图4和图5的实施例中,具有液体32的容器31布置在出口阀28或膜片29上游。在图4的实施例中,容器31布置在接收室13内部。与此相对地,在图5的实施例中,容器31布置在接收室13外部并且借助浸入到液体32中的管状体33与接收室13流体连通。
根据图6和图7,为了实现改善的冷却,系统1可以具有用于冷却空气的冷却装置34。在所示实施例中,冷却装置34包括底板5。也就是说,底板5在运行中被冷却,以便冷却分配室12中的空气。在所示实施例中,底板5被冷却剂(未示出)流过并冷却。为此目的,在底板5中构造多个冷却通道35。从图7中可以看出,冷却装置34同样可以具有热交换器36,该热交换器被空气和其他流体(未示出)流过,从而将空气的热量传递给其他流体,从而冷却该空气。在所示实施例中,热交换器36纯粹示例性地布置在压缩机4上游。
在图1至图6的实施例中,压缩机4从环境30吸入空气,压缩该空气,并通过入口14将该空气引导至分配室12。
从图7中可以看出,空气也可以在回路中流动,即流动路径16遵循回路。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因此可以循环。为此目的,出口15在压缩机4的抽吸侧与压缩机4流体连通。
图8示出所述系统1的另一实施例。根据图8,该系统1还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充电装置3,其中,在图8的实施例中,纯粹示例性地示出四个充电装置3。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为充电装置3中的至少两个充电装置(在所示实施例中为所有充电装置3)设置共同的压缩机4,该压缩机非中心地布置,也就是布置在充电装置3外部并与这些充电装置间隔开。在此,相应的充电装置3与压缩机4流体连通并且因此可以被供应由压缩机4产生的压缩空气。相应的充电装置3优选具有入口阀27,该入口阀以如下方式运行,使得仅仅在需要时释放压缩机4和分配室12之间的流体连通,用于使压缩空气进入分配室12。例如,当充电装置3对机动车2进行感应充电时是这种情况。如图8所示,例如充电装置3中的仅一个充电装置可以用于为机动车2充电,而充电装置3中的另一充电装置则不用于充电并且因此未激活。在图8的图示中,充电装置3中的仅一个充电装置激活并且因此用于为所示的机动车2充电,而其余的充电装置3未激活。在此,可以借助入口阀27仅对激活的充电装置3供应压缩空气,而中断对未激活的充电装置3的供应。为此目的,如图1至图3所示,相应的入口阀27可以通过通信连接37与所属的控制装置38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构型为使得其相应地调整入口阀27。同样,如图8所示,也可以为系统1的充电装置3的入口阀27设置共同的控制装置38。如图1所示,系统1可以具有与控制装置38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传感器42,其中,控制装置38根据借助传感器42求取的传感器参数来调整入口阀27。在此,入口阀27也可以占据完全关闭的位态和完全打开的位态之间的任意位态。在所示实施例中,系统纯示例性地具有仅一个传感器42,该传感器构造为温度传感器43。
如图8所示,在系统1中还进一步设置,充电装置3分别由共同的电能源39供电。在此,如图8中仅示意性示出,至少可为充电装置3中的两个充电装置设置共同的冷却装置34,尤其是共同的热交换器36,用于冷却流入充电装置3的压缩空气。

Claims (16)

1.一种系统(1),其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3)和至少一个压缩机(4),所述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用于对机动车(2)进行感应充电,所述压缩机在运行中压缩气体,
-其中,相应的感应充电装置(3)具有:
·底板(5)和与所述底板(5)对置的盖件(6),所述底板和所述盖件限界所述充电装置(3)的内部容积(7);
·布置在所述底板(5)和所述盖件(6)之间的中间壁(11),所述中间壁将所述内部容积(7)划分为构造在所述底板(5)和所述中间壁(11)之间的分配室(12)和构造在所述中间壁(11)和所述盖件(6)之间的接收室(13);
·布置在所述接收室(13)中的线圈(18),所述线圈在运行中产生磁场;
·布置在所述接收室(13)中的磁通引导单元(19),所述磁通引导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磁通引导元件(2),用于引导由所述线圈(18)产生的磁场;
·与所述分配室(12)流体连通的入口(14);
-其中,相应的至少一个入口(14)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压缩机(4)中的至少一个压缩机的压力侧,使得由所述压缩机(4)压缩的气体沿着气体的所属的流动路径(16)经由所述入口(14)流入所述分配室(12),
-其中,在相应的中间壁(11)中构造至少一个通道(17),所述通道将所述分配室(12)与所述接收室(13)流体连通,使得所述流动路径(16)经由所述至少一个通道(17)从所述分配室(12)通入所述接收室(13),使得气体经由所述至少一个通道(17)以降低的压力流入所述接收室(13),
-其中,相应的感应充电装置(3)具有出口(15),用于将气体从所述接收室(13)排出,所述流动路径(16)引导通过所述出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通道(17)中的至少一个通道构造为喷嘴(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通道(17)中的至少一个通道相对于所属的底板(4)到所属的盖件(6)的间距方向(9)倾斜地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通道(17)中的至少一个通道的从朝向所述分配室(12)敞开的第一通道开口(23a)延伸直至朝向所述接收室(13)敞开的第二通道开口(23b)的延伸部朝向所属的磁通引导元件(20)指向,使得气体借助所述通道(17)朝所述所属的磁通引导元件(20)的方向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充电装置(3)中的至少一个充电装置具有中间壁(11),所述中间壁具有至少一个管区段(24),所述管区段朝所述磁通引导单元(19)的方向突出,并且气体的流动路径(16)引导通过所述管区段,使得气体在运行中流向所述磁通引导单元(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管区段(24)中的至少一个管区段是载体(25)的组成部分,所述载体在所述管区段(24)和所述载体(25)之间具有在间距方向(9)上与所述管区段(24)间隔开的上部区段(40)。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管区段(24)中的至少一个管区段具有所述至少一个通道(17)中的至少一个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收室(13)下游,至少在所述至少一个感应充电装置(3)中的一个感应充电装置中,尤其是在所述出口(15)中,布置有出口阀(28)和/或膜片(29),使得在运行中所述接收室(13)中气体的压力小于所述分配室(12)中的气体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至少一个感应充电装置(3)中的至少一个感应充电装置的接收室(13)和环境(30)之间,尤其是在所述接收室(13)和所述出口(15)之间,布置有具有液体(32)的容器(31),所述流动路径(16)引导通过所述液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至少一个感应充电装置(3)中的至少一个感应充电装置的分配室(12)和所述至少一个压缩机(4)之间,尤其是在所述入口(14)中,布置有入口阀(27),所述入口阀在运行位态中释放所述分配室(12)与所述至少一个压缩机(4)的流体连通并且在截止位态中中断所述流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感应充电装置(3)中的至少一个感应充电装置的出口(15)与所述至少一个压缩机(4)中的至少一个压缩机流体连通,使得所述流动路径(16)遵循回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1)具有至少两个感应充电装置(3),所述至少两个感应充电装置具有共同的压缩机(4)。
13.根据权利要求12和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相应的感应式充电装置(3)具有入口阀(27),
-所述系统(1)具有至少一个控制装置(38),所述控制装置与相应的入口阀(27)连接并且构型为使得:在所属的感应充电装置(3)运行时,所述控制装置将相应的入口阀(27)调整到运行位态中,
-所述至少一个控制装置(38)构型为使得:在所属的感应充电装置(3)未激活时,所述控制装置将相应的入口阀(27)调整到截止位态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1)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42),尤其是温度传感器(43),所述传感器与所述至少一个控制装置(38)中的至少一个控制装置通信连接,并且所述控制装置(38)构型为使得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42)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参数在所述运行位态和所述截止位态之间调整至少一个所属的入口阀(27)中的至少一个入口阀,其中,所述入口阀(27)也能够占据在所述运行位态和所述截止位态之间的位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1)具有冷却装置(34),所述冷却装置在运行中冷却气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1)具有至少两个感应充电装置(3);
-所述冷却装置(34)对于所述感应充电装置(3)中的至少两个感应充电装置具有共同的热交换器(36)。
CN202280037631.3A 2021-04-09 2022-04-07 具有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的系统 Pending CN1173775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203526 2021-04-09
DE102021203526.4 2021-04-09
PCT/EP2022/059237 WO2022214585A1 (de) 2021-04-09 2022-04-07 System mit stationärer induktiver lade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7586A true CN117377586A (zh) 2024-01-09

Family

ID=81585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7631.3A Pending CN117377586A (zh) 2021-04-09 2022-04-07 具有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1222B2 (zh)
CN (1) CN117377586A (zh)
DE (1) DE102022203488A1 (zh)
WO (1) WO2022214585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35729A (ja) * 2009-12-25 2011-07-07 Toyota Motor Corp コイルユニット、非接触電力受電装置、非接触電力送電装置、および車両
JP2012228122A (ja) * 2011-04-21 2012-11-15 Nissan Motor Co Ltd 非接触給電装置
CN204204611U (zh) * 2013-09-05 2015-03-11 西门子公司 线圈布置、能电驱动的车辆和充电站
KR101727465B1 (ko) * 2016-07-18 2017-04-17 주식회사 서연전자 차량용 무선충전 장치
CN208479249U (zh) * 2018-08-06 2019-02-05 深圳市三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110932411A (zh) * 2018-09-19 2020-03-27 苹果公司 感应式充电底座
CN111819106A (zh) * 2018-03-08 2020-10-23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感应充电装置
EP3758029A1 (en) * 2018-02-23 2020-12-30 Ihi Corporation Coil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32169B1 (fr) 1995-03-24 1997-05-09 Peugeot Dispositif pour recharger les batteries d'accumulateurs d'un vehicule electrique
EP2808976A1 (de) 2013-05-29 2014-12-03 Brusa Elektronik AG Schaltungsanordnung für den Primärteil eines Systems zur kontaktlosen Energieübertragung, sowie Übertragerelement
DE102017005303B4 (de) 2017-05-31 2019-02-21 Friedrich Grimm Temperiersystem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FR3070097B1 (fr) 2017-08-09 2021-05-07 Continental Automotive France Dispositif de charge par induction a evacuation de chaleur interne
JP7059670B2 (ja) * 2018-02-07 2022-04-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充電システム
US10964469B2 (en) * 2018-04-30 2021-03-3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Cooling magnetic cores with ferrofluid and magnetic cores so cooled
CN211151622U (zh) * 2018-06-13 2020-07-31 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供电系统
DE102018214792A1 (de) * 2018-08-30 2019-10-02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Vorrichtung zur Energieübertragung mit einem Latentwärmespeicher
DE102018216435A1 (de) 2018-09-26 2020-02-20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Induktive Ladevorrichtung mit Kühlung
US11476706B2 (en) * 2019-08-16 2022-10-18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Wireless device charger with cooling device
DE102019216971A1 (de) * 2019-11-04 2021-05-06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Induktionslade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ladesystem
EP4075458A1 (en) * 2021-04-16 2022-10-19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Air-coole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35729A (ja) * 2009-12-25 2011-07-07 Toyota Motor Corp コイルユニット、非接触電力受電装置、非接触電力送電装置、および車両
JP2012228122A (ja) * 2011-04-21 2012-11-15 Nissan Motor Co Ltd 非接触給電装置
CN204204611U (zh) * 2013-09-05 2015-03-11 西门子公司 线圈布置、能电驱动的车辆和充电站
KR101727465B1 (ko) * 2016-07-18 2017-04-17 주식회사 서연전자 차량용 무선충전 장치
EP3758029A1 (en) * 2018-02-23 2020-12-30 Ihi Corporation Coil device
CN111819106A (zh) * 2018-03-08 2020-10-23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感应充电装置
CN208479249U (zh) * 2018-08-06 2019-02-05 深圳市三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110932411A (zh) * 2018-09-19 2020-03-27 苹果公司 感应式充电底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14585A1 (de) 2022-10-13
US20240083277A1 (en) 2024-03-14
US11981222B2 (en) 2024-05-14
DE102022203488A1 (de) 2022-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6102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887694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the humidity of a gas in a housing interior
CN111095665B (zh) 用于对电池进行空气调节的控制模块
CN107249414B (zh) 抽吸机和用于运行抽吸机的方法
JP2011513904A (ja)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と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を冷却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2656737A (zh) 用于减小罩壳内部空间中的气体的湿度的方法以及设备
WO2006098808A2 (en) Dual mode compressor with automatic compression ratio adjustment for adapting to multiple operating conditions
CN106895193B (zh) 用于燃料电池的阀
EP2128422A1 (en) Evaporated fuel treating apparatus
KR20120088567A (ko) 압축기 및 이 압축기를 이용한 에어 서스펜션 장치
CN117377586A (zh) 具有固定式感应充电装置的系统
CN106573608A (zh) 用于在压缩空气制动设备中进行压力调制的阀单元
US20200018202A1 (en) Oil separation device for the crankcase ventilation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5190009A (zh) 用于egr系统中的排气管理的紧凑装置
JP7099915B2 (ja) 電池パックの冷却構造及び電池パックの排煙構造
US20100155012A1 (en) Combined Device Including An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And An Accumulator
KR20180098245A (ko) 압축기
CN110651125B (zh) 输送装置
JP6863428B2 (ja) 冷媒サイクルおよび温度調節システム
JP201520909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1817364A (zh) 用于车辆中的移动设备的充电过程的充电装置
CN113260807A (zh) 流体流通阀和用于车辆的包括这种阀的热处理系统
KR20180107248A (ko) 내연 기관용 공기 과급 장치
CN111735301A (zh) 一种铁氧体磁芯热风循环烧结系统
JP2017139084A (ja) 燃料電池冷却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