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5956A -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5956A
CN117365956A CN202311572182.5A CN202311572182A CN117365956A CN 117365956 A CN117365956 A CN 117365956A CN 202311572182 A CN202311572182 A CN 202311572182A CN 117365956 A CN117365956 A CN 117365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groove
flange
groove
pum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21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明珠
李旺宏
张心爱
胡远培
杨欧翔
梁泽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5721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59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5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59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泵体油路结构包括:上法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设置有上油槽和回油部,上油槽的下端能够用于吸入油,上油槽沿着轴孔内壁向上延伸,上油槽的上端位于上法兰的顶端或与上法兰的顶端间隔预设距离,回油部直接与上油槽连通,以能从上油槽中吸入油并导出至压缩机的油池中。根据本发明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吐油率,提高润滑效果;并且将回油部与上油槽直接连通,取消了储油槽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在压缩机低频工况运行时能够持续保证润滑油的流动,能够保证在低频时油能够对上法兰的润滑性能,解决由于储油槽的设置导致低频运行时润滑能力下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常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主要由泵体组件、电机组件、分液器部件、壳体组件、上盖、下盖等构成。壳体组件与上下盖配合组成密闭型结构,壳体内部主要由泵体组件和电机组件两大部分组成,泵体组件包括上法兰、气缸、曲轴、滚子、下法兰等主要零部件,各零部件相互配合形成密闭的腔体,电机组件则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旋转式压缩机通过电机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作用,对泵体曲轴产生驱动力,在曲轴旋转驱动作用下,泵体腔体容积不断变化而周期性吸气、压缩和排气。由泵体腔体内排出的油气混合气体进入电机下腔空间后,再经电机流通通道孔至电机上腔,然后排出压缩机进入空调系统。
压缩机泵体各摩擦副之间的润滑主要依靠泵体内的油路将润滑油泵送到运动部件的接触面,从而起到润滑、冷却、散热的效果。常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主副轴承油路结构如下:曲轴设置有中心油孔,曲轴长短轴根部分别设计有与曲轴中心油孔贯通的侧油孔,曲轴中心油孔中装配有泵油装置导油片,上法兰和下法兰的内圆面分别设置有油槽。壳体下部装有一定量的润滑油,当压缩机运行时,在曲轴中心油孔泵油装置作用下,底部油池内的润滑油泵入中心油孔,并通过曲轴长短轴根部的侧油孔分别泵至下法兰和上法兰内圆面的端部,然后分别通过上、下法兰上的油槽泵至法兰与曲轴的摩擦副(主副轴承)表面上,下法兰油槽的润滑油直接泵入油池,而上油槽的润滑油则泵出泵体进入电机下腔,从而实现主副轴承的油路润滑。
当压缩机高频运转时,运动部件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能,若泵油量不足,导致散热不充分,泵体快速升温,气缸的工作腔被加热,容积效率下降。同时,排气温度急速升高,导致电机效率降低,最终导致压缩机性能下降。同时,在高频下,运动部件的接触面之间对润滑的要求更高,尤其在曲轴和上法兰之间,需要提供充足的润滑油进行润滑。
另外,压缩机运行时,腔内充满了油滴,这些油滴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泵体的润滑油路直接连通电机下腔,在离心力和气体力的作用下,导致润滑油路的油液进入电机上腔,进而排出至系统中,从而导致压缩机高频运行时的吐油率居高不下,压缩机性能降低的同时,增大压缩机内部缺油的可靠性风险。
前期本申请的同一申请人申请了专利202223314612.7,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例如在先申请中在法兰内壁设置储油槽进行储油,但是由于具有储油槽的结构导致在压缩机低频时油无法有效上升并且充满储油槽,致使储油槽附近的润滑性能下降。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存在由泵体润滑油路的上法兰上螺旋油槽泵出的大量润滑油泵入电机下腔,仅依靠重力回流,大部分受高速气流冲击携带进入至电机上腔排出压缩机壳体,导致压缩机的吐油率过高,并且由于储油槽的设置导致低频运行时润滑能力下降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存在润滑油易受高速气流冲击携带进入至电机上腔排出压缩机壳体,导致压缩机的吐油率过高,并且由于储油槽的设置导致低频运行时润滑能力下降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泵体油路结构,其包括:
上法兰,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设置有上油槽和回油部,所述上油槽的下端能够用于吸入油,所述上油槽沿着所述轴孔内壁向上延伸,所述上油槽的上端位于所述上法兰的顶端或与所述上法兰的顶端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回油部直接与所述上油槽连通,以能从所述上油槽中吸入油并导出至压缩机的油池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油槽的上端延伸至所述上法兰的顶端、或所述上油槽的上端与所述上法兰的顶端间隔大于0的预设距离,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所述下油槽沿着所述轴孔内壁向下延伸,所述下油槽的上端连通至所述上油槽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位置、或是连通至所述上油槽的上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回油部为从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朝所述上法兰的下端面开设的第一回油孔,所述第一回油孔能将油导通至压缩机的油池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油槽包括第一上油槽和第二上油槽,所述第二上油槽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上油槽的上端连通,且所述第二上油槽的流通横截面积S2比所述第一上油槽的流通横截面积S1小,且所述第二上油槽的上端连通至所述上法兰的顶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上油槽的油槽平均宽度为L1,所述第二上油槽的油槽平均宽度为L2,参数S1、S2、L1、L2满足:S1>5S2,L1>1.5L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当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时,所述下油槽的流通横截面积为S3,参数S1、S3满足:S3≤S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当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时,所述下油槽与所述上油槽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上法兰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2,所述第二上油槽与所述第一上油槽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上法兰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1,并有0.3≤h2/h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当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时,所述下油槽与所述第一上油槽连通,以形成为所述下油槽与所述上油槽的连通位置;或者,所述第一上油槽和所述第二上油槽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下油槽相连通,以形成为所述下油槽与所述上油槽的连通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油槽的上端与所述上法兰的顶端间隔大于0的预设距离,所述下油槽与所述上油槽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上法兰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2,所述上油槽的上端与所述上法兰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1,并有0.3≤h2/h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油槽为在所述上法兰的内壁上开设的螺旋油槽结构,所述上油槽从其下端至其上端成螺旋向上地延伸,且所述上油槽从其下端至其上端的旋转方向与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上法兰套设于所述曲轴的外周;所述下油槽为在所述上法兰的内壁上开设的螺旋油槽结构,所述下油槽从其上端至其下端成螺旋向下地延伸,且所述下油槽从其下端至其上端的旋转方向与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法兰的内部还设置有回油斜孔,所述回油斜孔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回油斜孔的上端与所述下油槽的下端连通,所述回油斜孔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上法兰的下端面,以能将油导出至所述上法兰的下方的油池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回油斜孔为直孔,其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呈倾斜设置,所述回油斜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法兰的轴向夹设之间的夹角,且所述回油斜孔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设之间的夹角,所述上法兰的轴向沿竖直方向,所述上法兰的轴向端面沿水平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法兰上还设置有环形柔性槽,所述环形柔性槽位于所述轴孔内壁的外周且与所述轴孔内壁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回油斜孔与所述下油槽的相接端位于所述环形柔性槽的上端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泵体油路结构还包括气缸和下法兰,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上法兰与所述下法兰之间;所述气缸上设置有气缸连通通道,所述回油斜孔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连通,能够通过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将油排至所述油池中;或者所述气缸上设置有气缸连通通道以及所述下法兰上设置有下法兰连通通道,所述回油斜孔依次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和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连通,能够通过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和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将油排至所述油池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缸的内部的第二回油孔和第三回油孔,所述第二回油孔沿所述气缸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回油孔的上端与所述回油斜孔的下端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三回油孔沿所述气缸的径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回油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油孔的下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气缸的径向外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泵体,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还包括曲轴,所述曲轴穿设进入所述上法兰的轴孔中;所述曲轴的内部设置有中心油孔和侧油孔,所述中心油孔沿着所述曲轴的轴向延伸,所述侧油孔沿着所述曲轴的径向延伸,所述侧油孔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油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曲轴的径向外侧连通,并且所述侧油孔与所述上法兰的内壁相对,以能将油输送至所述上油槽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前述的泵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压缩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上油槽和回油部(优选下油槽或第一回油孔)的结构,能够通过上油槽以有效对曲轴与上法兰之间进行有效的润滑,通过下油槽或第一回油孔能够将润滑向下导出上法兰的下方,从而有效解决润滑油向上进入电机下腔而导致的压缩机吐油率过高的问题,使得润滑油尽可能地回到上法兰的下方,而不会被排出,降低吐油率;并且相对于本发明的申请人的在先申请,本申请将回油部与上油槽直接连通,取消了储油槽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在压缩机低频工况运行时能够持续保证润滑油的流动,不至于使得无法充满储油槽而导致储油槽附近的润滑性能下降的问题发生,能够保证在低频时油能够充满上油槽、并进入到下油槽,保证对上法兰的润滑性能,解决由于储油槽的设置导致低频运行时润滑能力下降的问题。
2.本发明进一步相对于本发明的申请人的在先申请,本发明还通过回油斜孔的设置,能够将上法兰回流的润滑油引流至更靠近油池底部的位置,使回流润滑油直接经由引流通道进入油池内的油液位以下,从而优化泵体润滑油路在泵体内部的循环,避免由回油流道泵出的润滑油直接径向喷射至法兰壁面或壳体壁面上,而造成喷击镂空腔壁面而使部分润滑油溅射至电机下腔随排气流出,例如沿径向喷射至镂空腔壁面而导致部分润滑油进入电机下腔,进一步改善由此导致的压缩机吐油率和径向振动问题,相对于在先申请能够进一步降低吐油率;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油排出,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吐油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规转子压缩机的整机装配图;
图2是本发明的泵体油路结构的实施例1的泵体组件及油路结构剖视图(上油槽连通法兰上端);
图2-1是图2中K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2-2是图2中上法兰的结构和油路局部放大图;
图2-3是图2-2中A-A的局部剖视图;
图2-4是图2-1中B-B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泵体油路结构的实施例2的泵体组件及油路结构剖视图(上油槽不连通法兰上端);
图3-1是图3中上法兰的结构和油路局部放大图;
图4-1是本发明的泵体油路结构的实施例3的泵体组件及油路结构剖视图(上油槽连通法兰上端);
图4-2是本发明的泵体油路结构的实施例4的泵体组件及油路结构剖视图(上油槽不连通法兰上端);
图5-1是本发明的泵体油路结构的实施例5的泵体组件及油路结构剖视图(上油槽连通法兰上端);
图5-2是本发明的泵体油路结构的实施例6的泵体组件及油路结构剖视图(上油槽不连通法兰上端)。
附图标记表示为:
1、泵体组件;11、上法兰;12、气缸;13、曲轴;14、滚子;15、下法兰;2、电机组件;21、转子组件;22、定子组件;3、分液器部件;4、壳体组件;5、上盖;6、下盖;7、油池;8、导油片;111、上油槽;1111、第一上油槽;1112、第二上油槽;131、中心油孔;132、侧油孔;112、下油槽;114、柔性槽;119、回油斜孔;113、第一回油孔;121、第二回油孔;122、第三回油孔;151、下法兰油槽;200、回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结构背景技术图。
如图1所示,为常规转子压缩机整机装配结构示意图。常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主要由泵体组件1、电机组件2、分液器部件3、壳体组件4、上盖5、下盖6等构成。壳体组件4与上盖5、下盖6配合组成密闭型结构,壳体内部主要由泵体组件1和电机组件2两大部分组成,泵体组件1包括上法兰11、气缸12、曲轴13、滚子14、下法兰15等主要零部件,各零部件相互配合形成密闭的腔体,电机组件2则包括定子组件22和转子组件21。旋转式压缩机通过电机转子组件21与定子组件22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作用,对泵体曲轴13产生驱动力,在曲轴13的旋转驱动作用下,泵体腔体容积不断变化而周期性吸气、压缩和排气。由泵体组件1腔体内排出的油气混合气体进入电机下腔空间后,再经电机流通通道孔至电机上腔,然后排出压缩机进入空调系统(流通路径如图1中的虚线箭头所示)。
压缩机的泵体组件1的各摩擦副之间的润滑主要依靠泵体内的油路将润滑油泵送到运动部件的接触面,从而起到润滑、冷却、散热的效果。常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主副轴承油路结构如下:曲轴13设置有中心油孔131,曲轴长短轴根部分别设计有与曲轴中心油孔131贯通的侧油孔132,曲轴中心油孔131中装配有泵油装置导油片8,上法兰11和下法兰15的内圆面分别设置有上油槽111和下法兰油槽151。壳体下部(油池7)装有一定量的润滑油,当压缩机运行时,在曲轴中心油孔131内的导油片8作用下,底部油池7内的润滑油泵入中心油孔131,并通过曲轴长短轴根部的侧油孔132分别泵至下法兰15和上法兰11内圆面的端部,然后分别通过法兰上的上油槽111、下法兰油槽151泵至法兰与曲轴的摩擦副表面上,下法兰油槽151的润滑油直接泵入油池,而上油槽111的润滑油则泵出泵体进入电机下腔,从而实现主副轴承的油路润滑(如图1实线箭头所示)。
当压缩机高频运转时,运动部件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能,若泵油量不足,导致散热不充分,泵体快速升温,气缸的工作腔被加热,容积效率下降。同时,排气温度急速升高,导致电机效率降低,最终导致压缩机性能下降。同时,在高频下,运动部件的接触面之间对润滑的要求更高,尤其在曲轴和上法兰之间,需要提供充足的润滑油进行润滑。另外,压缩机运行时,腔内充满了油滴,这些油滴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泵体的润滑油路直接连通电机下腔,在离心力和气体力的作用下,导致润滑油路的油液进入电机上腔,进而排出至系统中,从而导致压缩机高频运行时的吐油率居高不下,压缩机性能降低的同时,增大压缩机内部缺油的可靠性风险。
针对上述常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提案提出一种创新油路结构,以实现润滑油路在泵体内部循环,提高上法兰与曲轴摩擦副间及整体油路的泵油量,确保法兰-曲轴摩擦接触区的润滑效果,又能避免润滑油随高速排气气流携带进入电机上下腔而排出压缩机,从而减小压缩机的吐油率。
如图2至5-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泵体油路结构,其包括:
上法兰11,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设置有上油槽111和回油部,所述上油槽111的下端能够用于吸入油,所述上油槽111沿着所述轴孔内壁向上延伸,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位于所述上法兰11的顶端或与所述上法兰11的顶端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回油部直接与所述上油槽111连通,以能从所述上油槽111中吸入油并导出至压缩机的油池中。
本发明通过设置上油槽和回油部(优选下油槽或第一回油孔)的结构,能够通过上油槽以有效对曲轴与上法兰之间进行有效的润滑,通过下油槽或第一回油孔能够将润滑向下导出上法兰的下方,从而有效解决润滑油向上进入电机下腔而导致的压缩机吐油率过高的问题,使得润滑油尽可能地回到上法兰的下方,而不会被排出,降低吐油率;并且相对于本发明的申请人的在先申请,本申请将回油部与上油槽直接连通,取消了储油槽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在压缩机低频工况运行时能够持续保证润滑油的流动,不至于使得无法充满储油槽而导致储油槽附近的润滑性能下降的问题发生,能够保证在低频时油能够充满上油槽、并进入到下油槽,保证对上法兰的润滑性能,解决由于储油槽的设置导致低频运行时润滑能力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组件,包括上法兰、气缸、曲轴、滚子和下法兰。曲轴上设置有中心油孔,曲轴与上法兰配合轴段的下端根部设置有侧油孔,上法兰上设置有上油槽和回油结构,曲轴中心油孔和回油结构分别与油池连通,且曲轴中心油孔、侧油孔及上法兰的上油槽依次连通,回油结构与上法兰上油槽的两端之间的位置连通,所述曲轴中心油孔、侧油孔、上法兰上油槽、回油结构共同组成泵体泵油回油循环流道。
本发明解决了如下技术问题:
1.由泵体润滑油路的上法兰上螺旋油槽泵出的大量润滑油泵入电机下腔,仅依靠重力回流,大部分受高速气流冲击携带进入至电机上腔排出压缩机壳体,导致压缩机的吐油率过高,从而影响压缩机性能及可靠性;
2.压缩机内部低频运行时油液位较低时,法兰-曲轴摩擦副泵油量不足,导致对应摩擦接触区润滑不良而导致异常磨损的可靠性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一种创新的泵体润滑油路内循环回油结构,从而实现润滑油路在泵体内部循环,避免由泵体润滑油路的上法兰上螺旋油槽泵出的大量润滑油泵入电机下腔,受高速气流扰动冲击携带进入至电机上腔排出压缩机壳体,大大降低压缩机的吐油率,提高压缩机性能及可靠性;
2.本发明提出一种创新的泵体润滑油路内循环回油结构,将上油槽与下油槽或第一回油结构直接连通,取消了在先申请专利中的储油槽,因此能够有效保证低频运行时不会因为储油槽没有充满润滑油导致的油无法进入到下油槽,解决致使润滑性能下降的问题;从而实现润滑油路在泵体内部循环,提高上法兰与曲轴摩擦副间及整体油路的泵油量,确保对应摩擦接触区的泵油量及润滑效果,降低曲轴-法兰摩擦副因润滑不良而导致磨损的可靠性风险。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如图2-1至2-4所示,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泵体组件油路结构剖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本发明提出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组件1,包括上法兰11、气缸12、曲轴13、滚子14和下法兰15等。曲轴13上设置有中心油孔131,曲轴13与上法兰11配合轴段的下端根部设置有侧油孔132,上法兰11上设置有上油槽111和回油结构。所述回油结构由下油槽112、回油孔组成。回油孔由设置于法兰内部的回油斜孔119和设置与气缸内部的第二回油孔121依次连通组成。曲轴中心油孔131的入口和回油结构的第二回油孔121分别与油池7连通,且曲轴中心油孔131、侧油孔132及上法兰11的上油槽111依次连通,下油槽112的一端与上油槽111的两端之间的位置连通。从而,曲轴中心油孔131、侧油孔132、上法兰的上油槽111和回油结构的下油槽112、回油斜孔119、第二回油孔121和第三回油孔122,共同组成泵体泵油回油循环流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上法兰11的顶端、或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与所述上法兰11的顶端间隔大于0的预设距离,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11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112,所述下油槽112沿着所述轴孔内壁向下延伸,所述下油槽112的上端连通至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位置、或是连通至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如图5-1和5-2所示,所述回油部为从所述上法兰11的轴孔内壁朝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开设的第一回油孔113,所述第一回油孔113能将油导通至压缩机的油池中。本发明优选所述的法兰回油结构为单回油孔结构,所述回油孔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油槽和油池(进一步优选第一回油孔113通过气缸上的回油通道将油排到油池中),也能实现将上油槽中的油循环导回的效果,避免储油槽的设置使得其中不能充满润滑油导致润滑性能下降的问题。
如图5-1和5-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5和6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的上法兰回油结构仅由回油孔结构组成。同样地,回油孔由设置于法兰内部的第一回油孔113和设置于气缸内部的第二回油孔121依次连通组成。第一回油孔113的入口端与上油槽111的两端之间的位置连通,第二回油孔121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回油孔113和油池。曲轴中心油孔131、侧油孔132、上油槽111和回油孔(第一回油孔113+第二回油孔121)共同组成泵体组件泵油回油循环流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上法兰11的顶端,所述上油槽111包括第一上油槽1111和第二上油槽1112,所述第二上油槽111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上油槽1111的上端连通,且所述第二上油槽1112的流通横截面积S2比所述第一上油槽1111的流通横截面积S1小,且所述第二上油槽1112的上端连通至所述上法兰11的顶端。
本发明当压缩机高频运行时,油路泵油能力和泵油量相对较高,设计两段油槽且靠近上端面的第二上油槽流通面积小于第一上油槽,可以在确保上法兰-曲轴摩擦接触区泵油量和润滑效果的前提下,使上油槽的出口流通面积减小,从而实现:尽可能地减小由上油槽泵入电机下腔的润滑油量,达到进一步降低泵体油路泵出至电机下腔的润滑油量,从而降低吐油率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上油槽111贯通法兰上下端面,由第一上油槽1111和第二上油槽1112组成。第一上油槽1111的两端分别连通曲轴侧油孔132和第二上油槽1112的入口,第二上油槽111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上油槽1111的出口和上法兰11的上端面。下油槽112的一端与第一上油槽1111的两端之间的位置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上油槽1111的油槽平均宽度为L1,所述第二上油槽1112的油槽平均宽度为L2,参数S1、S2、L1、L2满足:S1>5S2,L1>1.5L2。
本发明所述的上油槽优选由第一上油槽和第二上油槽组成,为贯通法兰上下端面的螺旋油槽,所述第一上螺旋油槽和第二上螺旋油槽的的螺旋旋向相同,且与曲轴旋转方向一致。所述第一上油槽的两端分别连通曲轴侧油孔和第二上油槽的入口,所述第二上油槽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上油槽的出口和法兰上端面,所述第二上油槽的流通横截面积小于第一上油槽的流通横截面积。设定,第一上油槽的流通横截面积S1,油槽宽度为L1第二上油槽流通横截面积为S2,油槽宽度为L2,较优地,参数S1、S2、L1、L2满足:S1>5S2,L1>1.5L。
当压缩机高频运行时,油路泵油能力和泵油量相对较高,设计两段油槽且靠近上端面的第二上油槽流通面积小于第一上油槽,可以在确保上法兰-曲轴摩擦接触区泵油量和润滑效果的前提下,使上油槽的出口流通面积减小,从而实现:尽可能地减小由上油槽泵入电机下腔的润滑油量,达到进一步降低泵体油路泵出至电机下腔的润滑油量,从而降低吐油率的效果。
本发明如图2-3所示,为上螺旋的第一上油槽1111和第二上油槽1112局部截面图。设定,第一上油槽1111的流通横截面积S1,油槽宽度为L1,第二上油槽1112的流通横截面积为S2,油槽宽度为L2,参数S1、S2、L1、L2满足:S1>S2、L1>L2,较优地,参数S1、S2满足:S1>5S2,L1>1.5L2。从而,在确保摩擦接触区泵油量和润滑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小由第二上油槽1112泵入电机下腔的润滑油量,达到进一步降低泵体油路泵出至电机下腔的润滑油量,从而降低吐油率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当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11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112时,所述下油槽112的流通横截面积为S3,参数S1、S3满足:S3≤S1。
本发明当压缩机低频运行时,泵油能力和泵油量相对较低,设计下油槽的流通横截面积S3小于上油槽流通面积S1,限制下油槽的油流路阻力,可以避免因回油流路阻力过小而影响上油槽的位于下油槽入口的上部段的供油量。
如图2-4所示,为上油槽111和下油槽112的局部截面图。进一步设定,下油槽112的流通横截面积为S3,参数S1、S3满足:S3≤S1。可以避免因回油流路阻力过小而影响上油槽111的位于下油槽112入口的上部段的供油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当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11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112时,所述下油槽112与所述上油槽111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2,所述第二上油槽1112与所述第一上油槽1111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1,并有0.3≤h2/h1≤1。
本发明的所述的法兰泵油回油循环流道,设定,所述上油槽出口的上边缘点距法兰下端面的距离为h1,所述回油结构与法兰上油槽的连通位置的上边缘点距法兰下端面的距离为h2,参数h1、h2满足:0.3≤h2/h1≤1,能够有效保证下油槽连通位置位于上油槽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位置,下油槽上端的连通位置位于上油槽的上下两端之间,优选小于1,这样能够保证部分油进入上油槽与下油槽连通位置的上面槽段,保证对下油槽以上的部分还能起到润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对上法兰的润滑性能。较优地,0.45≤h2/h1<0.75。
如图2-2所示,为本发明上法兰结构剖视图。设定,上油槽111的第一上油槽出口的上边缘点距法兰下端面的距离为h1,下油槽112与第一上油槽1111连通位置的上边缘点距法兰下端面的距离为h2,参数h1、h2满足:0.3≤h2/h1≤1,较优地,0.45≤h2/h1<0.75,从而进一步优化泵油和回油量,在确保上油槽111的位于下油槽112入口的上部段具有充足的泵油量,满足润滑需求的同时,又不至于泵油量过大而导致润滑油大量泵入电机下腔而导致压缩机吐油率升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当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11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112时,所述下油槽112与所述第一上油槽1111连通,以形成为所述下油槽112与所述上油槽111的连通位置;或者,所述第一上油槽1111和所述第二上油槽1112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下油槽112相连通,以形成为所述下油槽112与所述上油槽111的连通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润滑油流动路径如下:
路径1:实现法兰-曲轴摩擦副表面润滑油供给
油池7→曲轴中心油孔131→曲轴长轴根部的侧油孔132→第一上油槽1111→第二上油槽1112→法兰上端
路径2:实现润滑油泵油回油流动循环,同时增大法兰-曲轴摩擦副的下部的润滑油供给
油池7→曲轴中心油孔131→曲轴长轴根部的侧油孔132→上油槽111→回油结构(下油槽112→回油斜孔119→第二回油孔121)→油池7
本发明上述泵体泵油回油循环流路,实现了润滑油路在泵体内部循环,提高上法兰与曲轴摩擦副间及整体油路的泵油量,确保法兰-曲轴摩擦接触区的润滑效果的同时,又能避免润滑油随高速排气气流携带进入电机上下腔而排出压缩机,降低排气含油率,从而减小压缩机的吐油率。
如图2-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油槽111也可以为贯通法兰下端面但与法兰上端面不连通的油槽结构。该结构可以完全杜绝润滑油泵入电机下腔,从而进一步有效降低压缩机吐油率。该实施例中,前述位置关系参数的h1为上油槽111的上边缘点距法兰下端面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油槽11的上端与所述上法兰11的顶端间隔大于0的预设距离,所述下油槽112与所述上油槽111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2,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与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1,并有0.3≤h2/h1≤1。
如图4-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结构,为实施例1中h1/h2=1时的特殊结构示例,在该实施例结构中,下油槽112入口与第一上油槽1111(或上油槽111:当无第二回油槽时)的上端连通。曲轴中心油孔131和第二回油孔121分别与油池7连通,曲轴中心油孔131、侧油孔132、上油槽111、下油槽112和回油孔(回油斜孔119+第二回油孔121)依次首尾连通,共同构成泵体泵油回油循环流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油槽111为在所述上法兰11的内壁上开设的螺旋油槽结构,所述上油槽111从其下端至其上端成螺旋向上地延伸,且所述上油槽111从其下端至其上端的旋转方向与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上法兰套设于所述曲轴的外周;所述下油槽112为在所述上法兰11的内壁上开设的螺旋油槽结构,所述下油槽112从其上端至其下端成螺旋向下地延伸,且所述下油槽112从其下端至其上端的旋转方向与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本发明通过将上油槽设置为螺旋槽的结构形式,并且从下端至上端的旋转方向与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同,能够使得随着曲轴的旋转有效地驱动上油槽中的油流向储油槽中,本发明将下油槽也设置为螺旋槽的结构形式,并且从上端至下端的旋转方向与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同,能够使得随着曲轴的旋转有效地驱动储油槽中的油流向下油槽中,进而通过下油槽排出至上法兰下方。即本发明通过上下螺旋油槽的设计能够有效利用曲轴的转动驱动润滑油从上油槽运动依次经过储油槽和下油槽而对上法兰与曲轴之间的结合面进行有效的润滑。
较优地,本发明第一上油槽1111和第二上油槽1112为螺旋油槽,第一上油槽1111和第二上油槽1112的螺旋旋向相同,且与曲轴旋转方向一致。可以通过螺旋结构及曲轴旋转对润滑油提供向上的泵油驱动力,减小泵油阻力,优化泵油效果。同样地,本发明下油槽112优选螺旋油槽,下螺旋油槽的旋向与泵体曲轴旋转方向相反,从而通过螺旋结构及曲轴旋转对润滑油提供向下的泵油驱动力,加速回油,优化油路循环流动效果。可替代地,本发明第二上油槽1112及下油槽112,也可以设置为泵油效果相对较弱的轴向直槽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法兰11的内部还设置有回油斜孔119,所述回油斜孔119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回油斜孔119的上端与所述下油槽112的下端连通,所述回油斜孔119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以能将油导出至所述上法兰11的下方的油池中。
本发明所述的法兰回油结构由下油槽和回油斜孔组成。所述下油槽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油槽和回油斜孔,所述回油斜孔的两端分别连通下油槽和油池。较优地,所述下油槽为螺旋油槽,所述下螺旋油槽的旋向与泵体曲轴旋转方向相反,所述下油槽位于法兰内圆面的一端与法兰下端面具有一定距离且与法兰柔性槽不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相对于本发明的申请人的在先申请,本发明还通过回油斜孔的设置,能够将上法兰回流的润滑油引流至更靠近油池底部的位置,使回流润滑油直接经由引流通道进入油池内的油液位以下,从而优化泵体润滑油路在泵体内部的循环,避免由回油流道泵出的润滑油直接径向喷射至法兰壁面或壳体壁面上,而造成喷击镂空腔壁面而使部分润滑油溅射至电机下腔随排气流出,例如沿径向喷射至镂空腔壁面而导致部分润滑油进入电机下腔,进一步改善由此导致的压缩机吐油率和径向振动问题,相对于在先申请能够进一步降低吐油率;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油排出,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吐油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回油斜孔119为直孔,其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呈倾斜设置,所述回油斜孔119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法兰11的轴向夹设(0,90°)之间的夹角,且所述回油斜孔119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设(0,90°)之间的夹角,所述上法兰11的轴向沿竖直方向,所述上法兰11的轴向端面沿水平方向。
这是本发明的回油斜孔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其为与竖直方向呈倾斜角度同时也与水平方向呈倾斜角度的延伸方向,能够将下油槽下端的油通过回油斜孔导流至上法兰的下端面处,而不至于沿横向流至镂空腔处而导致被冲击至上法兰上方的电机下腔中,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吐油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法兰11上还设置有环形的柔性槽114,所述环形的柔性槽114位于所述轴孔内壁的外周且与所述轴孔内壁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回油斜孔119与所述下油槽112的相接端位于所述环形的柔性槽114的上端的上方。
这是本发明的回油斜孔的进一步优选位置,即其与下油槽的下端相接位置位于环形柔性槽的上方,从而不会与环形柔性槽相连通,能够有效防止下油槽中的油不会进入到环形柔性槽中,避免回油斜孔无法吸收到油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下油槽112的法兰内圆面的一端与法兰下端面具有一定距离且与法兰的柔性槽114不连通,从而避免由曲轴侧油孔132流出的润滑油经由柔性槽114流至回油孔直接返回油池,而无法由上油槽111有效泵至摩擦副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泵体油路结构还包括气缸12和下法兰15,所述气缸12设置于所述上法兰11与所述下法兰15之间;所述气缸12上设置有气缸连通通道,所述回油斜孔119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连通,能够通过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将油排至所述油池中;或者所述气缸12上设置有气缸连通通道以及所述下法兰15上设置有下法兰连通通道,所述回油斜孔119依次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和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连通,能够通过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和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将油排至所述油池中。
本发明通过上法兰上的回油斜孔能够与气缸连通通道连通或者依次与气缸连通通道和下法兰连通通道连通,能够有效地将油导出至气缸径向外部或下法兰,实现润滑油有效导出至上法兰下方的油池中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泵体,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还包括曲轴13,所述曲轴13穿设进入所述上法兰11的轴孔中。本发明可替代地,其引流通道的第二回油孔可以设置于除单缸、双缸泵体组件所述的泵体零件上外的其它气缸和隔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曲轴13的内部设置有中心油孔131和侧油孔132,所述中心油孔131沿着所述曲轴13的轴向延伸,所述侧油孔132沿着所述曲轴13的径向延伸,所述侧油孔132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油孔131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曲轴13的径向外侧连通,并且所述侧油孔132与所述上法兰11的内壁相对,以能将油输送至所述上油槽111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前述的泵体。
本发明的一种压缩机,具有本发明所述结构特点的泵体组件,压缩机可为单缸、双缸、多缸转子式压缩机,亦可为转缸压缩机、滑片压缩机、涡旋压缩机等。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空调器,具有本发明所述结构特点的压缩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法兰(11),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设置有上油槽(111)和回油部,所述上油槽(111)的下端能够用于吸入油,所述上油槽(111)沿着所述轴孔内壁向上延伸,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位于所述上法兰(11)的顶端或与所述上法兰(11)的顶端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回油部直接与所述上油槽(111)连通,以能从所述上油槽(111)中吸入油并导出至压缩机的油池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上法兰(11)的顶端、或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与所述上法兰(11)的顶端间隔大于0的预设距离,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11)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112),所述下油槽(112)沿着所述轴孔内壁向下延伸,所述下油槽(112)的上端连通至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位置、或是连通至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油部为从所述上法兰(11)的轴孔内壁朝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开设的第一回油孔(113),所述第一回油孔(113)能将油导通至压缩机的油池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上法兰(11)的顶端,所述上油槽(111)包括第一上油槽(1111)和第二上油槽(1112),所述第二上油槽(111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上油槽(1111)的上端连通,且所述第二上油槽(1112)的流通横截面积S2比所述第一上油槽(1111)的流通横截面积S1小,且所述第二上油槽(1112)的上端连通至所述上法兰(11)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油槽(1111)的油槽平均宽度为L1,所述第二上油槽(1112)的油槽平均宽度为L2,参数S1、S2、L1、L2满足:S1>5S2,L1>1.5L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11)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112)时,所述下油槽(112)的流通横截面积为S3,参数S1、S3满足:S3≤S1。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11)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112)时,所述下油槽(112)与所述上油槽(111)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2,所述第二上油槽(1112)与所述第一上油槽(1111)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1,并有0.3≤h2/h1≤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11)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112)时,所述下油槽(112)与所述第一上油槽(1111)连通,以形成为所述下油槽(112)与所述上油槽(111)的连通位置;或者,所述第一上油槽(1111)和所述第二上油槽(1112)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下油槽(112)相连通,以形成为所述下油槽(112)与所述上油槽(111)的连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与所述上法兰(11)的顶端间隔大于0的预设距离,所述下油槽(112)与所述上油槽(111)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2,所述上油槽(111)的上端与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1,并有0.3≤h2/h1≤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油槽(111)为在所述上法兰(11)的内壁上开设的螺旋油槽结构,所述上油槽(111)从其下端至其上端成螺旋向上地延伸,且所述上油槽(111)从其下端至其上端的旋转方向与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上法兰套设于所述曲轴的外周;所述下油槽(112)为在所述上法兰(11)的内壁上开设的螺旋油槽结构,所述下油槽(112)从其上端至其下端成螺旋向下地延伸,且所述下油槽(112)从其下端至其上端的旋转方向与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法兰(11)的内部还设置有回油斜孔(119),所述回油斜孔(119)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回油斜孔(119)的上端与所述下油槽(112)的下端连通,所述回油斜孔(119)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以能将油导出至所述上法兰(11)的下方的油池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油斜孔(119)为直孔,其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呈倾斜设置,所述回油斜孔(119)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法兰(11)的轴向夹设(0,90°)之间的夹角,且所述回油斜孔(119)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设(0,90°)之间的夹角,所述上法兰(11)的轴向沿竖直方向,所述上法兰(11)的轴向端面沿水平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法兰(11)上还设置有环形的柔性槽(114),所述柔性槽(114)位于所述轴孔内壁的外周且与所述轴孔内壁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回油斜孔(119)与所述下油槽(112)的相接端位于所述柔性槽(114)的上端的上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体油路结构还包括气缸(12)和下法兰(15),所述气缸(12)设置于所述上法兰(11)与所述下法兰(15)之间;所述气缸(12)上设置有气缸连通通道,所述回油斜孔(119)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连通,能够通过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将油排至所述油池中;或者所述气缸(12)上设置有气缸连通通道以及所述下法兰(15)上设置有下法兰连通通道,所述回油斜孔(119)依次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和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连通,能够通过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和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将油排至所述油池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缸的内部的第二回油孔(121)和第三回油孔(122),所述第二回油孔(121)沿所述气缸(12)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回油孔(121)的上端与所述回油斜孔(119)的下端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三回油孔(122)沿所述气缸(12)的径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回油孔(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油孔(121)的下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气缸(12)的径向外部。
16.一种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还包括曲轴(13),所述曲轴(13)穿设进入所述上法兰(11)的轴孔中;
所述曲轴(13)的内部设置有中心油孔(131)和侧油孔(132),所述中心油孔(131)沿着所述曲轴(13)的轴向延伸,所述侧油孔(132)沿着所述曲轴(13)的径向延伸,所述侧油孔(132)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油孔(131)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曲轴(13)的径向外侧连通,并且所述侧油孔(132)与所述上法兰(11)的内壁相对,以能将油输送至所述上油槽(111)中。
17.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泵体。
1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缩机。
CN202311572182.5A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Pending CN1173659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2182.5A CN117365956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2182.5A CN117365956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5956A true CN117365956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07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72182.5A Pending CN117365956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59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60908B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21299494U (zh)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7365956A (zh)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7386619A (zh)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21236898U (zh) 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08057404U (zh) 泵体组件及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13757123A (zh) 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7345638A (zh) 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06438279B (zh) 一种压缩机的曲轴油路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12664459B (zh) 压缩机、空调器
CN108397393A (zh) 泵体组件及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8817000U (zh)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8817001U (zh)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7518852U (zh) 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20566408U (zh) 曲轴、曲轴组件、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08153326U (zh) 泵体组件及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13202767A (zh) 滑片润滑结构、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5929644A (zh)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2196765A (zh) 一种压缩机曲轴、压缩机及冰箱
CN216044425U (zh) 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5839340A (zh)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8309659B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21299493U (zh) 一种曲轴、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4304364U (zh) 曲轴、曲轴组件、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5409216U (zh) 滑片润滑结构、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