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5171A - 悬挑式车库及车辆存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悬挑式车库及车辆存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5171A
CN117365171A CN202311333145.9A CN202311333145A CN117365171A CN 117365171 A CN117365171 A CN 117365171A CN 202311333145 A CN202311333145 A CN 202311333145A CN 117365171 A CN117365171 A CN 117365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arrying plate
buffer
lifting machine
parking ga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31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兴隆
张少坤
周永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Ker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Ker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Ker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Ker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331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51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5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51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 E04H6/1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Extraordinary structures, e.g. with suspended or cantilever parts supported by masts or tower-like structures enclosing elevators or stairs;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elastic stability
    • E04B1/3404Extraordinary structures, e.g. with suspended or cantilever parts supported by masts or tower-like structures enclosing elevators or stairs;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elastic stability supported by masts or tower-like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 E04H6/1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 E04H6/2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movable platforms for horizontal transport, i.e. cars being permanently parked on palet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搬运技术领域,公开了悬挑式车库及车辆存取方法。悬挑式车库包括升降井、载车板、缓存工位及提升机;其中,升降井最底端的一侧设置为出入口,升降井的外侧沿Z轴间隔设置有多层停车库位;载车板用于承载车辆;缓存工位与升降井连通;提升机设置于升降井内,提升机能够沿Z轴上下移动至与缓存工位或任一层停车库位齐平,以使载车板能够在缓存工位与提升机之间或者在停车库位与提升机之间来回移动。该悬挑式车库能够及时缓存提升机上的空的载车板,以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优先处理车辆的出入停放,省时省力,从而保证整个存取车辆的工作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悬挑式车库及车辆存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搬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悬挑式车库及车辆存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悬挑式车库中,在升降井的最底端也设置有停车库位,因此,需要等上一车辆存取完毕之后,再使提升机降到升降井的最底端,下一车辆才能够开始进入,使存取车辆的效率较低;而且,在目前的悬挑式车库中,当需要将车辆存放在停车库位上时,而此时提升机上放置有空的载车板,需要先将提升机上的空的载车板移回至原位,再使提升机进行车辆的存放工作,费时费力,导致整个存取车辆的工作效率较低。
因此,亟需悬挑式车库及车辆存取方法,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悬挑式车库,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优先处理车辆的出入停放,省时省力,保证整个存取车辆的工作效率较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悬挑式车库,包括:
升降井,所述升降井最底端的一侧设置为出入口,所述升降井的外侧沿Z轴间隔设置有多层停车库位;
载车板,用于承载车辆;
缓存工位,与所述升降井连通;
提升机,设置于所述升降井内,所述提升机能够沿Z轴上下移动至与所述缓存工位或任一层所述停车库位齐平,以使所述载车板能够在所述缓存工位与所述提升机之间或者在所述停车库位与所述提升机之间来回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井包括:
四根立柱,所述立柱沿Z轴延伸,且四根所述立柱间隔设置,以形成沿Z轴上下贯通的方形通道,所述提升机位于所述方形通道内;
若干连接杆,未设置有所述停车库位的相邻两根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所述连接杆,以形成方形结构的所述升降井。
进一步地,所述缓存工位包括第一缓存工位,所述第一缓存工位设置于所述升降井的最底端,所述第一缓存工位与所述出入口相对设置,且所述提升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存工位与所述出入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存工位沿Z轴上下间隔设置有多层。
进一步地,所述悬挑式车库还包括:
两个第一悬臂,两个所述第一悬臂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第一悬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两个所述第一悬臂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形成一层所述第一缓存工位。
进一步地,所述缓存工位包括第二缓存工位,一个所述停车库位处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缓存工位,所述第二缓存工位与所述停车库位层叠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悬挑式车库还包括:
两个第二悬臂,两个所述第二悬臂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第二悬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两个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停车库位对齐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悬臂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形成一个所述第二缓存工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车辆存取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车辆的存放和取出工作,保证整个存取车辆的工作效率较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车辆存取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悬挑式车库,所述车辆存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存车时,检测所述出入口是否存在所述载车板,若未检测出,通过所述提升机将空的所述载车板放置于所述出入口;
检测所述提升机上是否存在所述载车板,若有,将所述载车板移至所述缓存工位,以使所述载车板及车辆移动至所述提升机上,再使所述提升机沿Z轴向上移动至与其中一个所述停车库位齐平,从而将所述载车板和车辆存放在所述停车库位上;
取车时,检测所述出入口和所述提升机是否存在空的所述载车板,若有,则将所述出入口和所述提升机上的空的所述载车板移走至所述缓存工位,然后使空的所述提升机沿Z轴向上移动至与待取车辆的所述停车库位齐平,以使所述停车库位的所述载车板和车辆移动至所述提升机上,再使所述提升机沿Z轴向下移动至所述出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缓存工位包括第一缓存工位,所述第一缓存工位设置于所述升降井的最底端并与所述出入口相对设置;
在存车时,当所述提升机上放置有空的所述载车板时,此时所述出入口已经放置有车辆,则使所述提升机上的空的所述载车板移动至所述第一缓存工位,以使所述出入口的所述载车板及车辆移动至所述提升机上。
进一步地,所述缓存工位包括第二缓存工位,一个所述停车库位处层叠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缓存工位;
在所述提升机将所述载车板及车辆存放在所述停车库位上之后,使所述停车库位处的所述第二缓存工位上的空的所述载车板移动至所述提升机上,并使所述提升机将空的所述载车板放置于所述出入口;
在取车时,当需要取车时,使所述出入口的空的所述载车板移动至所述提升机上,使所述提升机移动至待取车辆停放的所述停车库位处,以使所述提升机上的空的所述载车板移动至所述停车库位处的所述第二缓存工位上,再使所述停车库位处的所述载车板及车辆移动至所述提升机,并使所述提升机将车辆移动至所述出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悬挑式车库,可作为临时车库使用;通过将升降井最底端的一侧设置为出入口,以使出入口供车辆的进出;当在存放上一车辆的过程中,使下一车辆能够直接先放置在出入口处,以提高车辆的存放效率;当在取出上一车辆至出入口的同时,能够使提升机进行下一车辆的取出,以提高车辆的取出效率;同时,在升降井连通有用于缓存空的载车板的缓存工位,当在存取车辆时,此时提升机上放置有空的载车板,则可以先将空的载车板直接移动至缓存工位,以能够优先处理车辆的出入停放,省时省力,保证整个存取车辆的工作效率较高。
本发明的车辆存取方法,基于上述的悬挑式车库,以在各种情况中均能够优先处理车辆的存取,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车辆的存放和取出,保证对车辆存取的工作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悬挑式车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悬挑式车库(除去上部的部分结构,且缓存工位为第一缓存工位)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悬挑式车库(除去上部的部分结构,且缓存工位为第二缓存工位)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存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缓存工位包括第一缓存工位时的车辆存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缓存工位包括第二缓存工位时的车辆存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升降井;11-立柱;12-连接杆;13-方形通道;
2-第三悬臂;3-停车库位;4-载车板;
5-提升机;51-承载架;521-爬升齿轮;522-齿条;523-平衡链;
81-第一缓存工位;811-第一悬臂;82-第二缓存工位;821-第二悬臂;
9-出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悬挑式车库,该悬挑式车库能够对车辆进行缓存,且能够优先处理车辆的出入停放工作,省时省力,保证整个存取车辆的工作效率较高,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车辆的存放和取出工作。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悬挑式车库包括升降井1,升降井1能够实现互通,将升降井1最底端的一侧设置为出入口9,出入口9用于供车辆的进出;当在存放上一车辆的过程中,使下一车辆能够直接先放置在出入口9处,以能够提高车辆的存放效率;当将上一车辆取出至出入口9时,能够在该车辆开出至出入口9外的同时,能够使提升机5进行下一车辆的取出,以能够提高车辆的取出效率;并且,在升降井1的外侧沿Z轴间隔设置有多层停车库位3,以能够使悬挑式车库停放较多数量的车辆,从而满足悬挑式车库停放数量较多的车辆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悬挑式车库还包括载车板4、缓存工位及提升机5;其中,载车板4能够用于承载车辆,缓存工位与升降井1连通,缓存工位能够用于缓存空的载车板4;提升机5设置在升降井1内,提升机5能够在升降井1内沿Z轴上下移动至与缓存工位或任一层停车库位3齐平,以使载车板4能够在缓存工位与提升机5之间或者在停车库位3与提升机5之间来回移动。
本实施例中的悬挑式车库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增设了用于缓存车辆的出入口9,以便于缓存车辆;同时增设了用于缓存空的载车板4的缓存工位,以使载车板4的取放使用较为灵活方便;当在存取车辆时,此时若提升机5上放置有空的载车板4,则可以先将空的载车板4直接移动至缓存工位,以优先处理车辆的出入停放,不需要重新将空的载车板4移动回至原位,省时省力,保证整个存取车辆的工作效率较高。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升降井1包括四根立柱11和若干连接杆12;其中,立柱11沿Z轴延伸,且四根立柱11间隔设置,以在四根立柱11的内侧形成沿Z轴上下贯通的方形通道13,提升机5设置在方形通道13内并能够在方形通道13内沿Z轴移动;在未设置有停车库位3的相邻两根立柱11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杆12,即一部分连接杆12沿X轴延伸,另一部分连接杆12沿Y轴延伸,以能够通过各个连接杆12将四根立柱11连接成整体结构,从而形成方形结构的升降井1,保证升降井1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3所示,悬挑式车库还包括第三悬臂2,第三悬臂2悬设在升降井1的外侧,即第三悬臂2的一端连接在升降井1的立柱11上,第三悬臂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两个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三悬臂2形成一个上述的停车库位3;也即是,载车板4通过提升机5平移至第三悬臂2处,以使载车板4移入两个第三悬臂2之间,从而使得两个第三悬臂2承载载车板4及载车板4上的车辆,以实现将车辆存放在停车库位3上。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升降井1的相对两外侧上对称设置有停车库位3,一方面使升降井1的相对两侧的重量能够保持相对均衡,降低升降井1出现偏移甚至倾倒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在升降井1的相对两侧设置较多数量的停车库位3,进一步容纳更多数量的车辆;并且,对称设置的停车库位3能够使得整个悬挑式车库的外形较为美观。其中,停车库位3的具体设置层数需要根据实际停车需求和具体构建工况决定,在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在升降井1的沿X轴上的相对两外侧上对称设置有停车库位3,即悬臂沿延伸X轴延伸。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升降井1的沿Y轴上的相对两外侧上对称设置有停车库位3。
具体地,如图2所示,缓存工位包括第一缓存工位81,第一缓存工位81设置在升降井1的最底端,第一缓存工位81与出入口9相对设置,且提升机5设置在第一缓存工位81与出入口9之间。其中,第一缓存工位81沿Z轴上下间隔设置有多层,以能够缓存多个空的载车板4,对于第一缓存工位81的具体设置层数不作限定。
具体而言,当提升机5将载车板4及车辆放置在其中一个停车库位3上之后,若提升机5再从其它空的停车库位3上带走了一个空的载车板4,而此时,出入口9处已经有一个载车板4,且出入口9处的载车板4上已经放置有车辆;因此,此时不再需要提升机5将其上的空的载车板4重新放回至原停车库位3处,只需将提升机5上的空的载车板4直接放置在第一缓存工位81即可,从而能够使提升机5优先处理出入口9处车辆的停放,进而能够提高存车效率。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悬挑式车库还包括两个第一悬臂811,两个第一悬臂811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一悬臂811的一端连接在立柱11上,第一悬臂81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两个第一悬臂8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形成一层第一缓存工位81,也即是,一个第一悬臂811与位于同侧的一个第三悬臂2正对设置。
其它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缓存工位包括第二缓存工位82,一个停车库位3处设置有一个第二缓存工位82,第二缓存工位82与停车库位3层叠设置;也即是,将每个停车库位3处设置为可承载两个载车板4的双层结构,多增设的第二缓存工位82上的空的载车板4用于与该停车库位3存取车时的载车板4的交换;也即是说,能够在提升机5将载车板4和车辆存放在停车库位3处的同时,使该停车库位3处的第二缓存工位82上的空的载车板4直接移动至提升机5的承载架51上,以实现载车板4的交换;并使承载架51移动至出入口9处,使承载架51上的空的载车板4移动至出入口9处,进而实现对出入口9处的载车板4的及时补给,保证对出入口9的载车板4的供给效率较高,节省了载车板4的补给时间,从而能够提高存取车辆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悬挑式车库还包括两个第二悬臂821,两个第二悬臂821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二悬臂821的一端连接在立柱11上,第二悬臂82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两个第二悬臂821与停车库位3对齐设置,两个第二悬臂82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形成一个第二缓存工位82,即一个第二悬臂821与位于同侧的一个第三悬臂2层叠设置。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在存放车辆的同时会从与之相对应的第二缓存工位82处取出一个空的载车板4,实现对载车板4一对一的交换,从而能够保证出入口9的载车板4的供给井然有序,不会出现提升机5上有空的载车板4的同时,出入口9处也放置了一个空的载车板4的情况;因此,如图3所示,此时可以在出入口9的相对侧不再设置第一缓存工位81,以能够在出入口9的相对侧设置停车库位3,从而增加车辆的停放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也可以根据存取车辆的使用需求和具体工况,在升降井1上同时设置上述的第一缓存工位81和上述的第二缓存工位82,以能够更好地提高对空的载车板4的灵活存取。
具体而言,上述涉及到的第一悬臂811、第二悬臂821和第三悬臂2的一端均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或者铆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立柱1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悬臂811、第二悬臂821和第三悬臂2的一端均通过铆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立柱11上,铆接的连接效率和连接可靠性均较高。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提升机5包括承载架51和驱动组件;其中,承载架51水平设置在升降井1的方形通道13内,且承载架51为框架结构,以能够用于承载载车板4及车辆;驱动组件与承载架51驱动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承载架51沿Z轴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爬升齿轮521以及齿条522;其中,第一驱动件的固定端设置在承载架51上;爬升齿轮521转动设置在承载架51上,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与爬升齿轮521驱动连接;齿条522沿Z轴延伸,齿条522固定设置在立柱11上,且爬升齿轮521与齿条522啮合连接。
具体而言,当第一驱动件运转时,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爬升齿轮521转动,以使爬升齿轮521能够沿齿条522在Z轴上移动,从而带动承载架51沿Z轴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具体可以为电机。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保证承载架51在移动过程中的平衡性,以使承载架51能够始终保持水平设置;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还包括平衡链523,平衡链5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升降井11的上下两端,且平衡链523绕设在承载架51上,平衡链523用于使承载架51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保持平衡,避免承载架51上的载车板4及车辆出现侧翻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平衡链523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平衡链结构,此处不再对平衡链523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平衡链523保持承载架51的平衡性,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只在承载架51上沿Y轴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爬升齿轮521,在相对设置的两个立柱11上分别设置齿条522,且两个爬升齿轮521通过一个第一驱动件进行同时驱动;也即是,采用平衡链523结构只需要设置两个爬升齿轮521和一个第一驱动件即可,以使第一驱动件的设置数量较少,从而能够节省安装空间和成本。
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平衡链523,采用全齿轮结构保证承载架51的平衡性,如图1所示的驱动组件为全齿轮结构;全齿轮结构具体指的是在承载架51的四个角分别设置一个爬升齿轮521,在四个立柱11上分别设置有齿条522,且四个爬升齿轮521需要通过两个第一驱动件进行驱动,从而通过四个爬升齿轮521的同步爬升运动使承载架51始终保持水平设置;也即是,全齿轮结构需要设置四个爬升齿轮521和两个第一驱动件。
进一步地,载车板4包括车板本体和第二驱动件;其中,车板本体用于承载车辆,在车板本体上转动设置有行走轮;第二驱动件的固定端设置在车板本体上,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与行走轮驱动连接,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行走轮转动,以使载车板4自身具有行走能力。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具体可以为电机。
值得说明的是,还可以将第二驱动件设置在停车库位3处,不再将第二驱动件单独设置在车板本体上;当载车板4移动至停车库位3处时,使第二驱动件运转,以驱动车板本体上的行走轮转动,即能够通过牵引的方式驱动车板本体行走,以能够避免在每个载车本体上均需要设置第二驱动件,以减少第二驱动件的设置数量,从而能够节省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车辆存取方法,基于上述的悬挑式车库,即使用该车辆存取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车辆存取在悬挑式车库中,省时省力,保证车辆存取的工作效率较高。
具体地,如图4所示,车辆存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存车时,检测出入口9是否存在载车板4,若未检测出,通过提升机5将空的载车板4放置于出入口9;
检测提升机5上是否存在载车板4,若有,将载车板4移至缓存工位,以使载车板4及车辆能够直接移动至提升机5上,再使提升机5沿Z轴向上移动至与其中一个停车库位3齐平,从而将载车板4和车辆存放在停车库位3上;
取车时,检测出入口9和提升机5是否存在空的载车板4,若有,则将出入口9和提升机5上的空的载车板4移走至缓存工位,然后使空的提升机5沿Z轴向上移动至与待取车辆的停车库位3齐平,以使停车库位3的载车板4和车辆移动至提升机5上,再使提升机5沿Z轴向下移动至出入口9。
如图5所示,在该车辆存取方法中,缓存工位包括上述的第一缓存工位81时,在上述存车的过程中,在存放车辆之前,当提升机5上放置有空的载车板4时,此时出入口9已经放置有车辆,则使提升机5上的空的载车板4直接水平移动至第一缓存工位81,以使出入口9的载车板4及车辆移动至提升机5上,从而能够优先处理车辆的出入停放。
具体而言,当缓存工位为第一缓存工位81时,车辆存取方法的具体存取车辆的工作过程如下:
需要存放车辆时:
首先,提升机5从其它空的停车库位3上带走一个空的载车板4,并将空的载车板4放置在出入口9,或者直接使第一缓存工位81处的空的载车板4通过提升机5水平移动至出入口9处,以使出入口9处放置有空的载车板4,以实现对出入口9处的空的载车板4的上料工作。
之后,当车辆放置在出入口9的载车板4上时,若此时提升机5上放置有空的载车板4,则使提升机5将其上的空的载车板4直接放置在第一缓存工位81处之后,再使出入口9处的载车板4带着车辆直接移动至提升机5的承载架51上。
然后,使承载架51沿Z轴向上移动至与其中一个停车库位3齐平,并使承载架51上的载车板4移动至停车库位3的两个第三悬臂2上,从而实现将载车板4和车辆停放在停车库位3上。
需要取出车辆时:
首先,使提升机5上的空载车板4移动至第一缓存工位81处,并使出入口9处的空的载车板4通过提升机5移动至第一缓存工位81处;再使承载架51沿Z轴向上移动至与待取车辆所在的停车库位3齐平,并使两个第三悬臂2上的载车板4带着车辆移动至提升机5的承载架51上。
最后,再使承载架51带着载车板4和车辆沿Z轴向下移动至与出入口9齐平,并使承载架51上的载车板4带着车辆移动至出入口9处,从而使车辆能够直接从出入口9处开走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存取方法,能够保证对空载车板4的及时缓存,以能够减少提升机5上的空载车板4对存取车辆的影响,从而能够优先处理车辆的存取,减少将提升机5上的空载车板4移动放回至原位的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对车辆的存放和取出的工作效率。
其它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该车辆存取方法中,缓存工位包括上述的第二缓存工位82,且在升降井1的最底端未设置有上述的第一缓存工位81;具体地,当提升机5将载车板4及车辆存放在停车库位3上之后,使该停车库位3处的第二缓存工位82上的空的载车板4直接移动至提升机5上,并使提升机5能够将空的载车板4放置在出入口9,以实现在存放车辆的同时实现对出入口9处的空的载车板4的上料工作。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当需要取出车辆时,使出入口9处的空的载车板4移动至提升机5上,使提升机5移动至待取车辆所停放的停车库位3处,以使提升机5上的空的载车板4直接移动至该停车库位3处的第二缓存工位82上;再使该停车库位3处的在载车板4及车辆移动至提升机5上,并使提升机5能够直接将车辆移动至出入口9,以实现车辆的取出。
具体而言,当缓存工位为第二缓存工位82,且未在升降井1的最底端设置第一缓存工位81时,车辆存取方法的具体存取车辆的工作过程如下:
需要存放车辆时:
首先,使提升机5从上一个存放车辆的停车库位3处的第二缓存工位82带走一个空的载车板4,并将空的载车板4放置出入口9,以使出入口9处放置有空的载车板4。
之后,当车辆开置在出入口9的载车板4上时,此时提升机5没有放置有空的载车板4,使出入口9处的载车板4带着车辆直接移动至提升机5的承载架51上。
然后,使承载架51沿Z轴向上移动至与其中一个停车库位3齐平,并使承载架51上的载车板4移动至停车库位3的两个第三悬臂2上,从而实现将载车板4和车辆停放在停车库位3上。
最后,在将提升机5上的载车板4和车辆存放在停车库位3处之后,再使该停车库位3处的第二缓存工位82上的空的载车板4直接移动至提升机5的承载架51上,并使承载架51沿Z轴向下移动至与出入口9齐平,从而使得承载架51上的空的载车板4移动至出入口9处,以实现对出入口9的空载车板4的连续上料工作。
需要取出车辆时:
首先,使出入口9处的空的载车板4移动至提升机5的承载架51上,并使承载架51沿Z轴向上移动至待取车辆所在的停车库位3的第二缓存工位82处,以使承载架51上的空的载车板4直接移动至第二缓存工位82处。
然后,再使待取车辆的停车库位3上的载车板4带着车辆从第三悬臂2上移动至承载架51上,从而将车辆移动至承载架51上;再使承载架51沿Z轴向下移动至与出入口9齐平,并使承载架51上的载车板4带着车辆移动至出入口9处,从而使车辆直接从出入口9处开走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存取方法,能够保证对空载车板4的有序拿放,即在存放和取出车辆的同时实现对空载车板4的取出和缓存,以能够减少对空的载车板4的取出和缓存的时间,从而能够在存放车辆和取出车辆的过程实现对空载车板4的取放使用,进而能够提高对车辆的存放和取出的工作效率。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悬挑式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井(1),所述升降井(1)最底端的一侧设置为出入口(9),所述升降井(1)的外侧沿Z轴间隔设置有多层停车库位(3);
载车板(4),用于承载车辆;
缓存工位,与所述升降井(1)连通;
提升机(5),设置于所述升降井(1)内,所述提升机(5)能够沿Z轴上下移动至与所述缓存工位或任一层所述停车库位(3)齐平,以使所述载车板(4)能够在所述缓存工位与所述提升机(5)之间或者在所述停车库位(3)与所述提升机(5)之间来回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井(1)包括:
四根立柱(11),所述立柱(11)沿Z轴延伸,且四根所述立柱(11)间隔设置,以形成沿Z轴上下贯通的方形通道(13),所述提升机(5)位于所述方形通道(13)内;
若干连接杆(12),未设置有所述停车库位(3)的相邻两根所述立柱(11)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所述连接杆(12),以形成方形结构的所述升降井(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挑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工位包括第一缓存工位(81),所述第一缓存工位(81)设置于所述升降井(1)的最底端,所述第一缓存工位(81)与所述出入口(9)相对设置,且所述提升机(5)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存工位(81)与所述出入口(9)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挑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工位(81)沿Z轴上下间隔设置有多层。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悬挑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式车库还包括:
两个第一悬臂(811),两个所述第一悬臂(811)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悬臂(8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11),所述第一悬臂(81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两个所述第一悬臂(8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形成一层所述第一缓存工位(81)。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挑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工位包括第二缓存工位(82),一个所述停车库位(3)处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缓存工位(82),所述第二缓存工位(82)与所述停车库位(3)层叠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挑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式车库还包括:两个第二悬臂(821),两个所述第二悬臂(821)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悬臂(8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11),所述第二悬臂(82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两个所述第二悬臂(821)与所述停车库位(3)对齐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悬臂(82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形成一个所述第二缓存工位(82)。
8.车辆存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挑式车库,所述车辆存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存车时,检测所述出入口(9)是否存在所述载车板(4),若未检测出,通过所述提升机(5)将空的所述载车板(4)放置于所述出入口(9);
检测所述提升机(5)上是否存在所述载车板(4),若有,将所述载车板(4)移至所述缓存工位,以使所述载车板(4)及车辆移动至所述提升机(5)上,再使所述提升机(5)沿Z轴向上移动至与其中一个所述停车库位(3)齐平,从而将所述载车板(4)和车辆存放在所述停车库位(3)上;
取车时,检测所述出入口(9)和所述提升机(5)是否存在空的所述载车板(4),若有,则将所述出入口(9)和所述提升机(5)上的空的所述载车板(4)移走至所述缓存工位,然后使空的所述提升机(5)沿Z轴向上移动至与待取车辆的所述停车库位(3)齐平,以使所述停车库位(3)的所述载车板(4)和车辆移动至所述提升机(5)上,再使所述提升机(5)沿Z轴向下移动至所述出入口(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存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工位包括第一缓存工位(81),所述第一缓存工位(81)设置于所述升降井(1)的最底端并与所述出入口(9)相对设置;
在存车时,当所述提升机(5)上放置有空的所述载车板(4)时,此时所述出入口(9)已经放置有车辆,则使所述提升机(5)上的空的所述载车板(4)移动至所述第一缓存工位(81),以使所述出入口(9)的所述载车板(4)及车辆移动至所述提升机(5)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存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工位包括第二缓存工位(82),一个所述停车库位(3)处层叠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缓存工位(82);
在所述提升机(5)将所述载车板(4)及车辆存放在所述停车库位(3)上之后,使所述停车库位(3)处的所述第二缓存工位(82)上的空的所述载车板(4)移动至所述提升机(5)上,并使所述提升机(5)将空的所述载车板(4)放置于所述出入口(9);
在取车时,使所述出入口(9)的空的所述载车板(4)移动至所述提升机(5)上,使所述提升机(5)移动至待取车辆停放的所述停车库位(3)处,以使所述提升机(5)上的空的所述载车板(4)移动至所述停车库位(3)处的所述第二缓存工位(82)上,再使所述停车库位(3)处的所述载车板(4)及车辆移动至所述提升机(5),并使所述提升机(5)将车辆移动至所述出入口(9)。
CN202311333145.9A 2023-10-16 2023-10-16 悬挑式车库及车辆存取方法 Pending CN1173651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3145.9A CN117365171A (zh) 2023-10-16 2023-10-16 悬挑式车库及车辆存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3145.9A CN117365171A (zh) 2023-10-16 2023-10-16 悬挑式车库及车辆存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5171A true CN117365171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95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3145.9A Pending CN117365171A (zh) 2023-10-16 2023-10-16 悬挑式车库及车辆存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51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1895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aging and transferring containers
CN110125891B (zh) 夹具切换与存储系统
CN107905591A (zh) 一种梳齿式横向存放智能停车设备
WO2006066475A1 (fr) Garage tridimensionnel d’encombrement reduit
CN102733630A (zh) 箱式立体车库及车辆的存取方法
JPH09125733A (ja) 地下立体駐車装置
CN209760924U (zh) 大轿厢式垂直升降设备
CN117365171A (zh) 悬挑式车库及车辆存取方法
CN108397014B (zh) 一种复合交换立体停车设备及自动存车和取车方法
CN207499548U (zh) 一种梳齿式横向存放智能停车设备
WO2021244382A1 (zh) 一种跨运式平面移动停车设备
CN210264103U (zh)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停车库专用搬运超薄机械手
CN212336854U (zh) 一种跨运式平面移动停车设备
CN209799487U (zh) 电动自行车停车库
CN109110363B (zh) 一种立体物流仓储周转系统
CN210452641U (zh) 夹具切换与存储系统
CN111593914A (zh) 吊箱式立体车库
JP2863705B2 (ja) 機械式立体駐車装置
JP3056139B2 (ja) 機械式駐車場
CN211572790U (zh) 一种树状升降旋转式立体车库
CN211572789U (zh) 一种树状升降旋转伸缩式立体车库
CN214303096U (zh) 一种车载板堆垛机构
CN210049656U (zh) 一种用于智能车库的车辆存取装置及具有其的智能车库
CN214885939U (zh) 旋转钩拉无避让车库
CN211572791U (zh) 一种树状升降旋转臂式立体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