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2375A - 用于合成3d-mpl的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合成3d-mpl的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2375A
CN117362375A CN202311606120.1A CN202311606120A CN117362375A CN 117362375 A CN117362375 A CN 117362375A CN 202311606120 A CN202311606120 A CN 202311606120A CN 117362375 A CN117362375 A CN 117362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compound
mpl
organic solvent
synthes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061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祺
陈德祥
朱佳乐
郑致伟
陈超
周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aike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aike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aike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aike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0612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23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2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23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23/00Compounds containing boron, silicon, or a metal, e.g. chelates, vitamin B1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00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gar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3/00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esterified by carbonic acid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r by organic acids, e.g. phosphonic acids
    • C07H13/02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esterified by carbonic acid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r by organic acids, e.g. phosphonic acids by carboxylic acids
    • C07H13/04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esterified by carbonic acid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r by organic acids, e.g. phosphonic acids by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the esterifying carboxyl radicals attache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H13/06Fatty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hetero atoms of saccharide radicals
    • C07H15/18Acyclic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carbocyclic r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合成3D‑MPL的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一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中间体中的保护基团可以高效方便的去除,显著缩短了合成3D‑MPL的路线,显著提升总收率。

Description

用于合成3D-MPL的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合成3D-MPL的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免疫佐剂是一类主要改变细胞因子水平来增强疫苗效果,一般通过激活MHC分子,共刺激因子或细胞内相关信号分子等多种模式。一类典型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内毒素脂多糖(LPS),LPS介导免疫激活机制是通过LPS与TLR4(toll-like receptors)和接受子蛋白MyD88,TRIF相互作用,产生炎性因子,比如Th1干扰素,趋化因子等。评价最多的家族分子是单磷酰脂质A(Monophosphoryl Lipid A,以下简称MPL)。Lipid A是一个两亲结构,是一种减毒的LPS衍生物,保留了较好的免疫原性,与LPS作用机制基本相同。相比LPS,MPL的毒性显著的降低,为其0.1%-1%之间,并且被证明显著有效。所以被广泛用作疫苗、过敏药物和免疫疗法的佐剂,用以增强免疫反应。一般来说,减毒活疫苗虽然免疫原性较强,但毒性也较大;而无毒性的灭活疫苗,免疫原性较弱。佐剂的添加,可增强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且不会带来致病风险。MPL为铝盐之外的首个FDA通过的人用新型免疫佐剂物质。天然提取的MPL来源主要有明尼苏达沙门氏菌提取物,主要成分3D-MPL;大肠杆菌提取物EcML,主要成分MPL-12两类走上临床。并且已有多个采用MPL佐剂系统的新疫苗品种在国内外获得上市,如乙肝疫苗Fendrix,宫颈癌疫苗Cerivix,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以及疟疾疫苗Mosquirix。
现有MPL来源大多为生物提取,由于来源于不同细菌或同一细菌不同血清型的MPL其结构不同,基本差别在于脂肪链的数量/连接位置和脂肪链碳链长度,生物提取的MPL大多为混合物,且混合比例浮动较大质量极不稳定,作为佐剂使用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合成的MPLA较天然提取的MPL相比,对免疫小鼠的细胞因子诱导水平高,CD4+T细胞,CD8+T细胞诱导水平相当,但合成的MPLA可以诱导激活NKT细胞。合成MPL是当前热点,目前已经进入临床前评价的有GLA(MPLA),3D-MPL等多种,但是结构复杂,路线较长,合成难点如下:
1、通常提供磷酸基团的配体一般为焦磷酸苄酯(di-O-benzyloxy(N,N-diisopropylamino)phosphine)或邻亚二甲苯基 N,N-二乙基亚磷酰胺作为磷酸基的来源,使用Bn为保护基。以上这些保护基最后都必须使用氢化条件才能脱除,且纯化复杂,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2、目前MPL类似物的全合成报道的合成路线均较长;除了使用的苄基保护基在后期脱保护时难以完全除去之外;为避免反应中产生副反应,通常需要一些临时性的保护基,导致涉及多个保护基,需要反复保护脱保护,导致路线冗长、选择性差、收率低、杂质多。
发明人针对这些问题,已经研发了卓有成效的MPLA合成工艺;考虑到3D-MPL较MPLA化学结构更稳定,并且临床前实验显示抗炎,抗病毒等较MPLA更好;也可以显著提高免疫小鼠抗体滴度IgG。所以我们进一步开发了可规模化合成的3D-MPL。基于此,提出本发明。
3D-MPL结构如下所示;
式中,n1~n6独立的为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的,n1,n3和n5独立地为10,12和14,n2,n4和n6独立地为8、10或1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合成3D-MPL的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系列新的用于合成3D-MPL的中间体,这些中间体中的保护基团可以高效方便的去除,显著缩短了合成3D-MPL的路线,显著提升总收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一中间体(下文也称为化合物5),所述第一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一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参照下述合成路径进行合成: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二中间体(下文也称为化合物6),所述第二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二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有机溶剂中,在酸催化剂存在下,将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中间体与化合物B进行糖苷化反应,得到第二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三中间体(下文也称为化合物7),所述第三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三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锌粉/酸催化条件下,进行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二中间体2位Troc保护基脱除反应,得到所述第三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四中间体(下文也称为化合物8),所述第四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第八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四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在有机溶剂中,在缩合剂催化条件下,将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三中间体与化合物C进行酰胺化缩合反应,得到所述第四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第九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五中间体(下文也称为化合物9),所述第五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第十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五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脱硅醚催化条件下,将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第四中间体进行硅醚保护基脱除反应,得到所述第五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六中间体(下文也称为化合物10),所述第六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至n6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六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钯催化条件下,将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五中间体进行烯丙氧基保护基脱除反应,得到所述第六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n1至n6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第十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3D-MPL的制备方法,包括:利用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一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二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三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四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五中间体或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六中间体中的任意一种制备3D-MPL。
第十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一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二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三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四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五中间体或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六中间体在制备免疫佐剂3D-MPL中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列中间体(化合物5至化合物10)中新化合物5使用烯丙氧羰基(Alloc)选择性保护3位,萘甲基(Nap)为4位保护基;新化合物6,选择萘甲基(Nap),烯丙基(Allyl),烯丙氧羰基(Alloc)硅醚(TBS)作为保护基;新化合物7、8、9和10以烯丙基磷酸配体为3D-MPL中磷酸基团来源,Nap为保护基,在后续操作中均可以方便的除去;合成的上述中间体路线短,总收率明显增加,为3D-MPL的合成和放大提供了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化合物5的核磁氢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化合物5的质谱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化合物6的核磁氢谱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化合物6的核磁碳谱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化合物6的质谱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9提供化合物7的核磁氢谱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9提供化合物7的核磁碳谱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9提供化合物7的质谱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0提供化合物8的核磁氢谱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0提供化合物8的核磁碳谱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0提供化合物8的质谱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1提供化合物9的核磁氢谱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1提供化合物9的核磁碳谱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1提供化合物9的质谱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2提供化合物10的核磁氢谱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2提供化合物10的核磁碳谱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2提供化合物10的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一中间体(下文也称为化合物5),所述第一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的,n1为10、12或14,n2为8、10或12。
具体地,化合物5选自其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特定地采用TBS和Alloc作为保护基,不仅保证后续中间体的形成以及3D-MPL的合成,还能保证有较高的收率。发明人发现若是更改了保护基,例如将Alloc改为三氯乙腈、Nap、苄基或者TBS等保护基可能导致后续反应不能进行,导致反应收率低甚至不能形成3D-MPL。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一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1)合成化合物2;
在有机溶剂中,在缚酸剂的存在下,将化合物1与氯甲酸烯丙基酯进行反应,得到所述化合物2;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化合物1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可为50~200 g/L,优选为100 g/L。缚酸剂为吡啶、三乙胺、四甲基乙二胺(TMEDA),优选为TMEDA。缚酸剂与的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1~3:1,优选为1~2:1。氯甲酸烯丙基酯与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2~5:1,优选为3~4:1。反应的温度为0~30℃,优选为10~20℃。监控所述反应的进程,以化合物1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优选的,反应的时间优选1-5 h。
反应还包括以下后处理步骤:反应结束后,淬灭,洗涤,干燥,过滤,浓缩,分离纯化;例如,洗涤依次采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洗涤;分离纯化为柱层析分离,柱层析分离的填料为硅胶,柱层析分离的洗脱剂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
需要说明的是,化合物2中的保护基只能采用上述3中保护基,且位置不能变。若更改了上述3中保护基中的任意一种,都可能导致后续反应不能进行,例如化合物6形成化合物7时,可能不仅仅脱除NH上的Troc,还可能脱除TBS或者Alloc,若Alloc改为其他保护基,则可能子在脱除TBS时,Alloc位置的保护基也会脱除,导致反应不能顺利进行或者收率显著降低。
(2)合成化合物3;
在有机溶剂中,在醋酸及锌粉的作用下,将化合物2进行还原反应,得到所述化合物3;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化合物2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50~200 g/L;优选为100 g/L;醋酸与化合物2的质量比为2~5:1,优选为3.5:1。锌粉与化合物2的质量比为1~3:1,优选为2:1。反应的温度为0~30℃,优选为10-20℃。监控所述反应的进程,以化合物2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优选的,反应的时间优选3-6 h。
操作步骤还包括反应结束后进行以下后处理步骤: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浓缩,分离纯化;例如,所述的洗涤依次采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洗涤;分离纯化为柱层析分离,柱层析分离的填料为硅胶,洗脱剂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
(3)合成化合物4;
在有机溶剂中,在三乙基硅烷(Et3SiH)和二氯苯基硼烷(PhBCl2)存在下,将化合物3进行选择性还原开环反应,得到化合物4;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化合物3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50~200 g/L; Et3SiH与化合物3的摩尔比为2~5:1,优选为3:1;PhBCl2与化合物3的摩尔比为2~5:1,优选为3:1;反应的温度为-90~40℃,优选为-78℃;监控反应的进程,以化合物消3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优选的,反应的时间0.5-2h。
步骤还包括反应结束后进行以下后处理步骤:反应结束后,依次进行淬灭,过滤,洗涤,干燥,浓缩和分离纯化反应产物。例如,淬灭采用吡啶或三乙胺;洗涤可依次采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洗涤;分离纯化为柱层析分离,柱层析分离的填料为硅胶,洗脱剂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
(4)合成化合物5;
在有机溶剂中,在缩合剂存在下,将化合物4与化合物A进行如下所示的酰化反应,得到化合物5即第一中间体;参照下述合成路径进行合成:
,式中,n1和n2分别为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地,n1为10、12或14,n2为8、10或12。
其中,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缩合剂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和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化合物4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50~200 g/L;缩合剂与化合物4的摩尔比为1~5:1,优选为1~3:1;化合物A与化合物4的摩尔比为1~3:1,优选为1~2.5:1;反应的温度为-10~50℃,更优选为10~30℃;监控所反应的进程,以化合物4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优选的,反应的时间为2~12h。
操作步骤还包括酰化反应结束后进行以下后处理步骤:反应结束后依次进行洗涤,干燥,过滤,浓缩和分离纯化目的产物。例如,洗涤为依次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分离纯化为柱层析分离,柱层析分离的填料为硅胶,洗脱剂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二中间体(下文也称为化合物6),所述第二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地,n1为10、12或14,n2为8、10或12。
例如下任一具体结构的化合物: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二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有机溶剂中,在酸催化剂存在下,将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中间体与化合物B进行糖苷化反应,得到第二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
,式中,n1和n2分别为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地,n1为10、12或14,n2为8、10或12。
其中,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更优选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化合物5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50~200 g/L;酸催化剂为三氟甲磺酸(TfOH)、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TMSOTf)和三氟甲磺酸酐(Tf2O)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三氟甲磺酸(TfOH);酸催化剂与化合物5的摩尔比为3~5:1,优选的,酸催化剂与化合物5的摩尔比为4~5:1;化合物B与化合物5的摩尔比为5:8~10,优选的,化合物B与化合物5的摩尔比为5:8;反应的温度为-10℃~-40℃,优选的,反应的温度为-20℃;监控反应的进程,以化合物5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优选的,反应的时间为2h-12h,更优选为2-6h。
该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后处理步骤: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体系依次进行淬灭,浓缩和分离纯化。淬灭试剂选自吡啶,分离纯化优选柱层析分离,柱层析分离的填料为C18或硅胶,柱层析分离的洗脱剂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三中间体(下文也称为化合物7),所述第三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地,n1为10、12或14,n2为8、10或12。
例如为如下任一具体结构的化合物: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三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锌粉/酸催化条件下,进行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二中间体2位Troc保护基脱除反应,得到所述第三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地,n1为10、12或14,n2为8、10或12。
其中,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更优选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化合物6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50~200 g/L;酸可为乙酸、盐酸、硫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乙酸;酸与化合物6的质量体积比为1~5g/mL;更优选为3g/mL;金属催化剂锌粉与化合物6的摩尔比可20~15:1,更优选为16:1;反应的温度为10℃~30℃,更优选为室温;监控反应的进程,以化合物6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优选的,反应的时间为2h-6h。
所述的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后处理步骤: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体系进行洗涤和分离纯化。例如,洗涤为依次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洗涤;离纯化为柱层析分离;柱层析分离的填料为硅胶,洗脱剂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
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四中间体(下文也称为化合物8),所述第四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地,n1为10、12或14,n2为8、10或12。
例如为如下任一具体结构的化合物:
第八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四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在有机溶剂中,在缩合剂催化条件下,将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三中间体与化合物C进行酰胺化缩合反应,得到所述第四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地,n1为10、12或14,n2为8、10或12。
其中,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更优选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化合物7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20~200g/L;缩合剂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和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缩合剂与化合物7的摩尔比为5~10:1,更优选为6:1;化合物C与化合物7的摩尔比为5~10:1,更优选为6:1;反应的温度为10℃~30℃,更优选为室温; 监控反应的进程,化合物7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优选的,反应的时间为2h-6h。
所述的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后处理步骤:反应结束后,洗涤,旋干后分离纯化。例如,所述的洗涤为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所述的分离纯化为:旋干后通过C18填料纯化,使用乙腈,甲醇,氯仿依次洗脱,再使用硅胶柱色谱纯化,洗脱剂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
第九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五中间体(下文也称为化合物9),所述第五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地,n1为10、12或14,n2为8、10或12。
例如为如下任一具体结构的化合物:
第十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五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脱硅醚催化条件下,将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第四中间体进行硅醚保护基脱除反应,得到所述第五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地,n1为10、12或14,n2为8、10或12。
其中,有机溶剂为呋喃类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化合物8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可为30~40g/L;脱硅醚催化剂为HF/Py,其中Py的质量分数为65-70%;脱硅醚催化剂与所化合物8的质量体积比为50 -150g/L,优选为100g/L;反应的温度可10℃~30℃,优选为室温; 监控反应的进程,化合物8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优选的,反应的时间为8~16h,更优选为8~12h。
所述的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后处理步骤:反应结束后,进行淬灭、萃取、浓缩及纯化。例如,淬灭为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和,萃取为使用氯仿进行提取,浓缩为有机溶剂通过旋转蒸发仪浓缩至恒重,所纯化为通过C18填料层析纯化,使用乙腈,甲醇,氯仿依次洗脱得目标产物。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六中间体(下文也称为化合物10),所述第六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至n6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的,n1,n3和n5独立地为10,12和14,n2,n4和n6独立地为8、10或12。
例如为如下任一具体结构的化合物: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六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钯催化条件下,将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五中间体进行烯丙氧基保护基脱除反应,得到所述第六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n1至n6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的,n1,n3和n5独立地为10,12和14,n2,n4和n6独立地为8、10或12。
其中,有机溶剂为呋喃类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化合物9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30~40g/L;钯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钯,乙酸钯和碳酸钯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四三苯基膦钯;
钯催化剂与化合物9的摩尔比为7:3-5,优选为7:4;反应的温度为10℃~30℃,优选为室温; 监控所述反应的进程,化合物9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优选的,所述反应的时间为2-6h,更优选反应时间为2-4h。
所述的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后处理步骤:反应结束后,进行过滤,浓缩及纯化。例如,过滤为过滤除去不溶物,浓缩为通过旋转蒸发仪器浓缩至恒重,纯化为通过C18填料层析纯化,使用乙腈,甲醇,氯仿依次洗脱得目标产物。
第十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3D-MPL的制备方法,包括:利用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一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二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三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四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五中间体或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六中间体中的任意一种制备3D-MPL。
例如利用化合物10参照下述合成路径形成3D-MPL:
,其中,n1至n6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的,n1,n3和n5独立地为10,12和14,n2,n4和n6独立地为8、10或12。
第十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一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二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三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四中间体、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五中间体或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六中间体在制备免疫佐剂3D-MPL中的应用。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使用一种化合物4与化合物A进行酰胺缩合反应制备化合物5;再利用化合物5与化合物B(化合物B的合成见中国专利申请CN202010306826.6)进行糖苷化反应,高效制备一种新化合物6;再进行酸脱除Troc保护基,得到新化合物7;同样再与双脂肪链化合物C(与化合物B制法相同)进行酰胺缩合,得到新化合物8;化合物8在HF/Py溶剂下脱除硅醚(TBS),制得化合物物9;化合物9在Pd催化剂条件同时脱除烯丙基(Allyl),烯丙氧羰基(Alloc)制的化合物10;最后在DDQ条件下脱除两个萘甲基Nap即得3D-MPL。新化合物5使用烯丙氧羰基(Alloc)选择性保护3位,萘甲基(Nap)为4位保护基;新化合物6,选择萘甲基(Nap),烯丙基(Allyl),烯丙氧羰基(Alloc),硅醚(TBS)作为保护基;新化合物7、8、9、和10以烯丙基磷酸配体为3D-MPL中磷酸基团来源,Nap为保护基,在后续操作中均可以方便的除去;合成的该中间体路线短,总收率明显增加,为3D-MPL的合成和放大提供了基础。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参照下述合成路径:
,具体如下:
(1)向加入2-脱氧-1-氧-(1,1-二甲基乙基)二甲基硅烷基-2-[(2,2,2-三氯乙氧基)羰基]氨基-3,4,6-三乙酰基-β-D-葡萄糖(10 g,16.8 mmol)的反应瓶中缓慢加入胍啶盐酸盐缓冲溶液(100 mL, pH=8),室温搅拌3.5h。
(2)TLC检测原料消耗完后,反应液用阳离子树脂中和,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萃取产物,收集有机层浓缩得到2-脱氧-1-氧-(1,1-二甲基乙基)二甲基硅烷基-2-[(2,2,2-三氯乙氧基)羰基]氨基-β-D-葡萄糖(1-1, 8.23g)。
(3)在反应瓶中将1-1与2-(二甲氧基甲基)-萘(5.1 g,25 mmol,1.5 eq)溶解在50mL乙腈中,加入樟脑磺酸(0.39 g,1.69 mmol,0.1 eq),室温下搅拌4 h反应,加入三乙胺至中性,反应液用二氯甲烷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萃取,分液。有机相干燥旋干后得到黄色固体物。粗品过硅胶砂芯漏斗(PE:EA=5:1)得到化合物1(浅黄色固体,6.97 g),两步收率为68.3%。
TOF-MS:m/z:607.89[M+H]+
化合物1:1H NMR (400 MHz, CDCl3) δ 7.96 – 7.50 (m, 7H), 5.72 (s, 1H),5.17 (d,J= 6.3 Hz, 1H), 4.88 (d,J= 7.7 Hz, 1H), 4.73 (q,J= 12.0 Hz, 2H), 4.36(dd,J= 10.5, 5.0 Hz, 1H), 4.13 – 4.01 (m, 1H), 3.86 (t,J= 10.3 Hz, 1H), 3.70– 3.58 (m, 1H), 3.52 (td,J= 9.7, 5.0 Hz, 1H), 3.47 – 3.35 (m, 1H), 2.96 (s,1H), 0.94 (d,J= 8.2 Hz, 9H), 0.20 – 0.08 (m, 6H)。
13C NMR (101 MHz, CDCl3) δ 154.54, 134.52, 133.78, 132.87, 128.41,128.29, 127.75, 126.69, 126.41, 126.07, 123.93, 101.97, 96.33, 95.30, 81.52,74.85, 70.71, 68.68, 66.20, 60.73, 26.94, 25.59, 17.90, -4.14, -5.26。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参照下述合成路径:
/>
将化合物1(10g,16.47mmol)溶于100ml二氯甲烷中,加入TMEDA(3g,25.82mmol),冰浴下加入氯甲酸烯丙基酯(6g,49.78mmol),室温搅拌2小时后化合物1消耗完全。
将反应液倒入冰水(100ml)中淬灭,分液后得反应液,反应液依次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00ml)和饱和食盐水(100ml)洗涤分液。
旋干硅胶柱色谱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10:1)得到化合物2 (11.3g, 90%,无色油状液体)。
TOF-MS:m/z:714.13[M+Na]+
化合物2:1H NMR (400 MHz, CDCl3) δ 7.99 – 7.44 (m, 7H), 5.95 – 5.80 (m,1H), 5.67 (s, 1H), 5.52 – 5.36 (m, 1H), 5.30 (d,J= 2.7 Hz, 2H), 5.26 – 5.16(m, 2H), 4.79 (dd,J= 16.3, 9.9 Hz, 2H), 4.32 (dd,J= 10.5, 5.0 Hz, 1H), 3.82(dt,J= 13.6, 9.9 Hz, 2H), 3.69 (dd,J= 18.3, 9.4 Hz, 1H), 3.54 (td,J= 9.7, 5.0Hz, 1H), 0.87 (s, 9H), 0.09 – -0.02 (m, 6H)。
13C NMR (151 MHz, CDCl3) δ 134.89 – 132.26 (m), 128.64 – 127.09 (m),126.30 – 125.10 (m), 123.49 (s), 118.41 (s), 101.44 (s), 96.52 (s), 78.96(s), 75.29 (s), 74.40 (s), 68.53 (d,J= 17.1 Hz), 65.91 (s), 58.34 (s), 25.16(s), -5.26 (d,J= 162.0 Hz)。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化合物3的制备方法,参照下述合成路径:
将化合物2(11g,15.92mmol)溶于110ml二氯甲烷中,加入锌粉(22g,0.336mol),冰浴下加入乙酸(33ml,3vol),室温搅拌3小时后化合物2消耗完全。
反应液依次使用水(10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00ml)、饱和食盐水(100ml)洗涤分液。旋干硅胶柱色谱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8:1)得到化合物3 (8g, 97%,无色油状液体)。
TOF-MS:m/z:538.22[M+Na]+
化合物3:1H NMR (400 MHz, CDCl3) δ 7.95 (s, 1H), 7.90 – 7.80 (m, 3H),7.53 (ddt,J= 8.6, 6.8, 3.1 Hz, 3H), 5.93 (ddt,J= 16.2, 10.5, 5.7 Hz, 1H),5.68 (s, 1H), 5.45 – 5.28 (m, 1H), 5.21 (dt,J= 7.1, 3.6 Hz, 1H), 5.08 – 4.88(m, 1H), 4.76 – 4.55 (m, 3H), 4.44 – 4.28 (m, 1H), 3.84 (dt,J= 18.9, 9.8 Hz,2H), 3.60 (td,J= 9.8, 5.0 Hz, 1H), 2.96 (dd,J= 10.0, 7.6 Hz, 1H), 0.96 (s,9H), 0.18 (s, 6H)。
13C NMR (151 MHz, CDCl3) δ 134.30 – 132.50 (m), 131.07 (s), 128.24 –127.27 (m), 125.81 (dd,J= 91.4, 25.4 Hz), 123.51 (s), 118.57 (s), 100.31 (d,J= 362.4 Hz), 79.17 (s), 77.54 (s), 68.57 (d,J= 26.0 Hz), 66.33 (s), 58.30(s), 25.33 (s), -5.04 (d,J= 153.6 Hz)。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化合物4(原料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参照下述合成路径:
将化合物3(4.3g,8.34mmol)溶于86ml二氯甲烷中,降温至-75℃,依次加入三乙基硅烷(4.85g,25.02mmol)、二氯苯基硼烷(3.3g,20.85mmol),-75℃搅拌1小时后化合物3消耗完全。
反应液加入甲醇(12.9ml,3vol)淬灭,使用三乙胺调节反应液pH至中性。反应液旋干后经硅胶柱色谱纯化得到化合物4 (3.84g, 89%,无色油状液体)。
TOF-MS:m/z:540.24[M+Na]+
化合物4:1H NMR (400 MHz, CDCl3) δ 7.65 – 7.33 (m, 7H), 5.93 – 5.73 (m,1H), 5.35 – 5.12 (m, 2H), 4.93 – 4.75 (m, 3H), 4.62 – 4.44 (m, 3H), 3.88 (dd,J= 12.0, 2.6 Hz, 1H), 3.81 – 3.60 (m, 2H), 3.48 (ddd,J= 9.6, 4.2, 2.8 Hz,1H), 2.88 – 2.75 (m, 1H), 0.92 (d,J= 2.5 Hz, 9H), 0.15 – -0.06 (m, 6H)。
13C NMR (101 MHz, CDCl3) δ 155.05 (s), 135.28 (d,J= 31.7 Hz), 133.98(s), 133.64 (s), 133.13 (d,J= 20.3 Hz), 131.30 (s), 128.30 – 127.54 (m),126.74 (d,J= 7.7 Hz), 126.27 – 125.63 (m), 119.18 (d,J= 5.9 Hz), 98.94 (s),81.49 (d,J= 13.7 Hz), 76.06 (s), 75.23 (s), 74.92 (s), 68.86 (s), 62.00 (s),58.24 (d,J= 20.9 Hz), 25.71 (s), 18.00 (s), -4.60 (dd,J= 108.8, 13.4 Hz)。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化合物A(原料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参照下述合成路径:
将化合物12(10g,0.023mol)溶于100ml二氯甲烷中,依次加入DMAP(0.28g,0.002mol)、吡啶(2.69g,0.034mol),降温至0℃,加入棕榈酰氯(9.32g,0.034mol),反应2小时后化合物12消耗完全。
反应液加入水(200ml,20vol)淬灭,取有机层。反应液依次使用盐酸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洗涤。
反应液旋干后经硅胶柱色谱纯化得到化合物12-A(12.9g,84%,白色固体)。
将化合物12-A(13g,0.019mol)溶于130ml二氯甲烷中,加入锌粉(13g,0.199mol),冰浴下加入乙酸(26ml,2vol),室温搅拌3小时后化合物12-A消耗完全。
反应液依次使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饱和食盐水洗涤。反应液旋干后经硅胶柱色谱纯化得到化合物A (7.7g, 83%,无色油状液体)。
化合物A:1H NMR (400 MHz, CDCl3) δ 5.29 – 4.99 (m, 1H), 2.52 (qd,J=15.8, 6.4 Hz, 2H), 2.21 (t,J= 7.5 Hz, 2H), 1.52 (dd,J= 13.9, 7.0 Hz, 4H),1.18 (s, 42H), 0.81 (t,J= 6.9 Hz, 6H)。
13C NMR (101 MHz, CDCl3) δ 176.37 (s), 173.39 (s), 70.04 (s), 38.95(s), 34.86 – 33.54 (m), 31.93 (d,J= 1.2 Hz), 30.13 – 28.69 (m), 25.06 (d,J=10.3 Hz), 22.69 (s), 14.10 (s)。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化合物C(原料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参照下述合成路径:
将化合物12(10g,0.023mol)溶于100ml二氯甲烷中,依次加入DMAP(0.28g,0.002mol)、吡啶(2.69g,0.034mol),降温至0℃,加入月桂酰氯(7.44g,0.034mol),反应2小时后化合物12消耗完全。
反应液加入水(200ml,20vol)淬灭,取有机层。反应液依次使用盐酸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洗涤。反应液旋干后经硅胶柱色谱纯化得到化合物12-C(12g,85.7%,白色固体)。
将化合物12-C(12g,0.019mol)溶于130ml二氯甲烷中,加入锌粉(12g,0.183mol),冰浴下加入乙酸(24ml,2vol),室温搅拌3小时后化合物12-C消耗完全。
反应液依次使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饱和食盐水洗涤。反应液旋干后经硅胶柱色谱纯化得到化合物C (6.5g, 80%,无色油状液体)。
化合物C:1H NMR (400 MHz, CDCl3) δ 5.20 – 5.07 (m, 1H), 2.53 (qd,J=15.8, 6.4 Hz, 2H), 2.21 (t,J= 7.5 Hz, 2H), 1.68 – 1.43 (m, 4H), 1.19 (s,34H), 0.81 (t,J= 6.8 Hz, 6H)。
13C NMR (101 MHz, CDCl3) δ 176.44 (s), 173.33 (s), 69.99 (s), 38.92(s), 34.23 (d,J= 51.8 Hz), 31.92 (s), 30.11 – 28.76 (m), 25.06 (d,J= 10.3Hz), 22.69 (s), 14.11 (s)。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化合物5的制备方法,参照下述合成路径:
将化合物A(6.4g,13.26mmol)溶于43ml二氯甲烷中,冰浴下加入EDCI(2.55g,13.26mmol)。
搅拌0.5小时后加入化合物4(4.3g,8.288mmol)的二氯甲烷(43ml,10vol)溶液。
室温反应4小时后化合物4消耗完全。反应液使用饱和食盐水(100ml)洗涤分液。旋干硅胶柱色谱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10:1)得到化合物5 (7g, 85%,无色油状液体)。其核磁氢谱图参见图1,质谱图参见图2。
TOF-MS:m/z1004.67[M+Na]+
化合物5:1H NMR (400 MHz, CDCl3) δ 7.79 – 7.25 (m, 7H), 5.85 (d,J= 8.9Hz, 1H), 5.72 (ddt,J= 16.2, 10.6, 5.7 Hz, 1H), 5.18 (dd,J= 17.2, 1.4 Hz, 1H),5.09 (dd,J= 10.4, 1.1 Hz, 1H), 5.02 – 4.91 (m, 2H), 4.75 (dt,J= 18.8, 9.7 Hz,3H), 4.50 – 4.32 (m, 2H), 3.88 – 3.70 (m, 2H), 3.71 – 3.60 (m, 2H), 3.41(ddd,J= 9.5, 4.2, 2.8 Hz, 1H), 2.37 (dt,J= 17.5, 8.8 Hz, 1H), 2.32 – 2.16 (m,3H), 1.77 (dt,J= 14.5, 7.3 Hz, 1H), 1.23 – 1.11 (m, 46H), 0.81 – 0.77 (m,15H), 0.08 – -0.03 (m, 6H)。
13C NMR (101 MHz, CDCl3) δ 176.37 (s), 173.39 (s), 155.05 (s), 135.28(d,J= 31.7 Hz), 133.98 (s), 133.64 (s), 133.13 (d,J= 20.3 Hz), 131.30 (s),128.30 – 127.54 (m), 126.74 (d,J= 7.7 Hz), 126.27 – 125.63 (m), 119.18 (d,J=5.9 Hz), 98.94 (s), 81.49 (d,J= 13.7 Hz), 76.06 (s), 75.23 (s), 74.92 (s),70.04 (s), 68.86 (s), 62.00 (s), 58.24 (d,J= 20.9 Hz), 38.95 (s), 34.86 –33.54 (m), 31.93 (d,J= 1.2 Hz), 30.13 – 28.69 (m),25.71 (s), 22.69 (s), 25.06(d,J= 10.3 Hz), 18.00 (s), -4.60 (dd,J= 108.8, 13.4 Hz), 14.10 (s)。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化合物6的制备方法,参照下述合成路径:
/>
将化合物5(5g,5.10mmol)和化合物B(10.3g,8.16mmol,合成及制备工艺见中国专利申请CN202010306826.6)溶于100ml二氯甲烷中,加入分子筛活化粉(5g),氮气保护。
反应液降温至-20℃,加入TfOH(0.153g,1.02mmol)。室温反应2小时后化合物5消耗完全,反应液使用吡啶淬灭。
旋干后通过C18填料纯化(CH3CN,MeOH,CHCl3依次洗脱),再使用硅胶柱色谱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化合物6(6.2g, 62%,无色油状液体)。其核磁氢谱图参见图3,核磁碳谱图参见图4,质谱图参见图5。
TOF-MS:m/z:2055.25 [M-H]-
化合物6:1H NMR (600 MHz, CDCl3) δ 7.73 – 7.64 (m, 7H), 7.60 (s, 1H),7.41 – 7.32 (m, 5H), 7.25 (d,J= 7.8 Hz, 1H), 5.75 – 5.64 (m, 3H), 5.23 – 5.09(m, 5H), 5.05 (t,J= 9.6 Hz, 2H), 4.95 (dd,J= 12.6, 6.6 Hz, 2H), 4.81 – 4.71(m, 2H), 4.70 – 4.58 (m, 4H), 4.42 – 4.21 (m, 7H), 4.01 (d,J= 10.0 Hz, 1H),3.72 (dt,J= 14.9, 7.1 Hz, 2H), 3.65 – 3.59 (m, 2H), 3.52 (d,J= 3.3 Hz, 2H),3.30 (dd,J= 17.9, 8.6 Hz, 1H), 2.51 (qd,J= 15.6, 6.2 Hz, 2H), 2.31 (dd,J=14.9, 5.9 Hz, 1H), 2.24 – 2.13 (m, 5H), 1.56 – 1.42 (m, 8H), 1.23 – 1.10 (m,84H), 0.78 (dd,J= 12.7, 5.5 Hz, 21H), 0.02 (d,J= 19.1 Hz, 6H)。
13C NMR (151 MHz, CDCl3) δ 173.61 (s), 170.10 (s), 169.31 (s), 154.97(s), 153.74 (d,J= 82.1 Hz), 135.51 (d,J= 52.3 Hz), 133.11 (d,J= 41.3 Hz),132.46 – 131.84 (m), 131.35 (s), 127.92 (dd,J= 36.8, 32.8 Hz), 127.07 –125.50 (m), 119.09 – 117.85 (m), 100.06 (s), 95.87 (s), 95.33 (s), 78.87 (s),76.33 (s), 74.54 (s), 74.41 – 73.89 (m), 73.67 (s), 72.33 (s), 71.06 (s),70.14 (s), 68.50 (dd,J= 38.1, 6.8 Hz), 56.73 (d,J= 53.5 Hz), 41.77 (s), 39.79(s), 34.49 (d,J= 14.2 Hz), 33.94 (s), 31.93 (s), 29.51 (dt,J= 51.6, 14.7 Hz),25.66 (s), 25.15 (dd,J= 33.4, 15.7 Hz), 22.69 (s), 14.11 (s)。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化合物7的制备方法,参照下述合成路径:
/>
将化合物6(6g,2.92mmol)溶于90ml二氯甲烷中,加入锌粉(12g,0.184mol),冰浴下加入乙酸(18ml,3vol),室温搅拌3小时后化合物6消耗完全。
反应液依次使用水(10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00ml)、饱和食盐水(100ml)洗涤分液。
旋干硅胶柱色谱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化合物7 (4.5g, 82%,无色油状液体)。其核磁氢谱图参见图6,核磁碳谱图参见图7,质谱图参见图8。
TOF-MS:m/z1903.23[M+Na]+
化合物7:1H NMR (400 MHz,CDCl3/CD3OD) δ 7.74 – 7.63 (m, 8H), 7.48 –7.36 (m, 6H), 5.88 – 5.65 (m, 3H), 5.32 – 5.24 (m, 1H), 5.24 – 5.15 (m, 4H),5.15 – 5.04 (m, 3H), 4.97 (dd,J= 19.4, 10.4 Hz, 2H), 4.75 (d,J= 8.0 Hz, 1H),4.73 (s, 2H), 4.65 (q,J= 12.2 Hz, 2H), 4.21 (d,J= 8.0 Hz, 1H), 4.15 (d,J= 9.1Hz, 1H), 3.91 – 3.73 (m, 2H), 3.72 – 3.58 (m, 4H), 3.30 (s, 2H), 2.83 (dd,J=10.2, 8.1 Hz, 1H), 2.69 (dd,J= 15.4, 3.9 Hz, 1H), 2.55 (dd,J= 15.3, 8.5 Hz,1H), 2.42 (dd,J= 14.4, 6.2 Hz, 1H), 2.25 (dt,J= 11.3, 6.9 Hz, 5H), 1.21 (s,92H), 0.82 (d,J= 5.1 Hz, 21H), 0.07 (d,J= 6.7 Hz, 6H)。
13C NMR (151 MHz, CDCl3/CD3OD) δ 173.71 (d,J= 21.2 Hz), 170.21 (d,J=31.9 Hz), 154.73 (s), 135.00 (d,J= 55.4 Hz), 131.70 (d,J= 18.0 Hz), 131.06(s), 128.15 – 127.11 (m), 126.49 – 125.13 (m), 118.24 (d,J= 24.4 Hz), 103.22(s), 95.59 (s), 79.00 (s), 74.80 (d,J= 89.5 Hz), 73.58 (d,J= 75.1 Hz), 70.45(d,J= 106.8 Hz), 68.80 – 67.99 (m), 55.64 (d,J= 52.2 Hz), 40.19 (d,J= 198.4Hz), 34.49 – 33.81 (m), 33.42 (s), 31.60 (s), 29.16 (dt,J= 54.2, 17.6 Hz),25.50 – 24.52 (m), 22.33 (s), 17.46 (s), 13.55 (s), -5.17 (d,J= 177.1 Hz)。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化合物8的制备方法,参照下述合成路径:
/>
将化合物C(5.8g,13.59mmol)溶于43ml二氯甲烷中,冰浴下加入EDCI(2.6g,13.59mmol)。
搅拌0.5小时后加入化合物7(4.25g,2.26mmol)的二氯甲烷(43ml,10vol)溶液。室温反应4小时后化合物7消耗完全。
反应液使用饱和食盐水(100ml)洗涤分液。
旋干后通过C18填料纯化(CH3CN,MeOH,CHCl3依次洗脱),再使用硅胶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6:1)纯化得到化合物8(3.7g, 72%,无色油状液体)。其核磁氢谱图参见图9,核磁碳谱图参见图10,质谱图参见图11。
TOF-MS:m/z2311.61[M+Na]+
化合物8:1H NMR (600 MHz, CDCl3/CD3OD) δ 7.85 – 7.66 (m, 8H), 7.49 –7.32 (m, 6H), 6.19 (d,J= 7.6 Hz, 1H), 5.86 – 5.67 (m, 4H), 5.51 – 5.43 (m,1H), 5.32 – 5.07 (m, 9H), 5.04 (dd,J= 13.1, 5.6 Hz, 1H), 5.00 (dd,J= 10.4,9.0 Hz, 1H), 4.80 (d,J= 7.7 Hz, 1H), 4.78 – 4.73 (m, 2H), 4.72 – 4.65 (m,2H), 4.51 – 4.29 (m, 7H), 4.08 (d,J= 9.5 Hz, 1H), 3.88 – 3.76 (m, 3H), 3.75 –3.65 (m, 3H), 3.60 (ddd,J= 9.5, 4.9, 2.0 Hz, 1H), 3.53 – 3.43 (m, 1H), 2.70 –2.48 (m, 2H), 2.44 – 2.16 (m, 10H), 1.77 – 1.17 (m, 126H), 0.87 (dd,J= 14.6,7.4 Hz, 27H), 0.09 (t,J= 13.1 Hz, 6H)。
13C NMR (151 MHz, CDCl3/CD3OD) δ 174.92 – 168.22 (m), 132.84 (d,J=36.7 Hz), 127.88 – 127.15 (m), 125.73 (dd,J= 52.5, 39.3 Hz), 118.43 – 117.83(m), 97.72 (d,J= 577.7 Hz), 78.76 (s), 76.53 – 76.37 (m), 74.46 (s), 74.25 –74.03 (m), 73.80 (s), 73.31 (s), 72.55 (s), 70.74 (s), 70.28 – 70.26 (m),70.21 (s), 69.77 (s), 68.23 (t,J= 47.3 Hz), 55.76 (s), 54.93 (s), 40.61 (d,J=44.7 Hz), 38.63 (s), 34.56 – 33.16 (m), 31.57 (s), 29.58 – 28.54 (m), 24.88(d,J= 64.8 Hz), 22.29 (s), 17.39 (s), 13.48 (s), -5.19 (d,J= 203.9 Hz)。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化合物9的制备方法,参照下述合成路径:
/>
将化合物8(2g,0.874 mmol)溶于THF(40 mL),–40℃下加入溶于吡啶(60 mL)的氢氟酸吡啶(20 mL,浓度65-70%)溶液。升温至室温并搅拌过夜。
反应结束后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淬灭,加入氯仿萃取多次。
将有机层干燥过滤并浓缩,通过C18填料纯化(CH3CN,MeOH,CHCl3依次洗脱)得到化合物9(1.6g,81%,白色固体)。其核磁氢谱图参见图12,核磁碳谱图参见图13,质谱图参见图14。
TOF-MS:m/z2198.54[M+Na]+
化合物9:1H NMR (400 MHz, CDCl3/CD3OD) δ 7.70 (dd,J= 21.0, 11.0 Hz,8H), 7.41 (dd,J= 9.7, 6.6 Hz, 6H), 5.85 – 5.61 (m, 3H), 5.36 – 4.99 (m, 12H),4.88 (d,J= 8.3 Hz, 1H), 4.76 – 4.57 (m, 4H), 4.38 – 4.22 (m, 5H), 4.12 (ddd,J= 24.1, 14.3, 7.0 Hz, 3H), 3.78 (d,J= 9.4 Hz, 1H), 3.74 – 3.59 (m, 4H), 3.54(t,J= 9.6 Hz, 1H), 3.30 (s, 2H), 2.59 (d,J= 6.0 Hz, 2H), 2.48 – 2.13 (m,10H), 1.40 (d,J= 16.3 Hz, 6H), 1.17 (d,J= 27.5 Hz, 121H), 0.83 (t,J= 6.7 Hz,18H)。
13C NMR (151 MHz, CDCl3/CD3OD) δ 155.11 (s), 135.04 (d,J= 28.5 Hz),132.93 (d,J= 33.7 Hz), 131.72 (d,J= 19.0 Hz), 131.13 (s), 128.04 – 127.25(m), 126.26 (d,J= 12.6 Hz), 125.68 (dd,J= 33.6, 18.7 Hz), 118.54 – 118.18(m), 99.97 (s), 91.01 (s), 74.65 (s), 74.23 – 73.63 (m), 73.34 (s), 72.54 –72.40 (m), 70.71 (d,J= 52.1 Hz), 69.87 (d,J= 19.4 Hz), 68.84 – 68.16 (m),67.75 (s), 54.49 (s), 52.16 (s), 40.83 (d,J= 16.0 Hz), 38.70 (s), 34.53 –33.56 (m), 31.68 (s), 29.78 – 28.64 (m), 24.87 (dd,J= 23.3, 7.2 Hz), 22.41(s), 13.67 (s)。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化合物10的制备方法,参照下述合成路径:
/>
将化合物9(1.6g,0.736 mmol),PPh3(480 mg,1.83 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保护后加入THF(48mL),TEA (2.4mL,1.5vol), HCOOH (1.44mL, 0.9vol), Pd(Ph3P)4(480mg,0.415mmol)。25℃反应3 h后化合物9消耗完全,将有机层干燥过滤并浓缩,通过C18填料纯化(CH3CN,MeOH,CHCl3依次洗脱)得到化合物10(1.53g,97%,淡黄色固体)。其核磁氢谱图参见图15,核磁碳谱图参见图16,质谱图参见图17。
TOF-MS:m/z2009.42[M-H]-
化合物10:1H NMR (400 MHz, CDCl3/CD3OD) δ 7.61 (dd,J= 21.0, 11.0 Hz,8H), 7.33 (dd,J= 9.7, 6.6 Hz, 6H), 5.32 – 5.03 (m, 6H), 4.81 (d,J= 8.3 Hz,1H), 4.60 (d,J= 10.0 Hz, 2H), 4.30 – 4.15 (m, 5H), 3.96 (ddd,J= 24.1, 14.3,7.0 Hz, 3H), 3.71 (d,J= 9.4 Hz, 1H), 3.67 – 3.49 (m, 4H), 3.37 (t,J= 9.6 Hz,1H), 3.20 (s, 2H), 2.79 (d,J= 6.0 Hz, 2H), 2.48 – 2.10(m, 10H), 1.24 (d,J=16.3 Hz, 6H), 1.06 (d,J= 27.5 Hz, 121H), 0.87 (t,J= 6.7 Hz, 18H)。
13C NMR (151 MHz, CDCl3/CD3OD) δ 135.95 (d,J= 28.2 Hz), 133.83 –132.41 (m), 128.56 – 127.14 (m), 126.59 – 125.03 (m), 91.07 (s), 75.09 (s),74.54 (s), 73.54 (s), 72.26 – 71.93 (m), 71.26 (s), 70.25 (s), 54.31 (d,J=37.3 Hz), 45.46 (s), 41.40 (d,J= 73.1 Hz), 39.34 (s), 34.32 (dd,J= 62.1, 31.7Hz), 31.96 (d,J= 5.5 Hz), 30.66 – 28.62 (m), 26.20 – 24.50 (m), 22.69 (s),14.10 (s)。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化合物11(即3D-MPL)的制备方法,参照下述合成路径:
将化合物10(1.53g, 0.761 mmol)与DDQ(2.59g,11.42mmol, 15 eq)加入反应瓶中,加入CHCl3(153mL)。30℃超声60 min后结束反应。将反应液旋干。
向旋干的反应瓶中加入乙腈,倒入C18填料的柱色谱中脱色纯化。待过量DDQ完全除去,氯仿:甲醇(3:1)洗脱得产品,浓缩得到终产品化合物11(1g,76%)。
TOF-MS:m/z1729.31[M-H]-
化合物11:1H NMR (600 MHz, CDCl3/CD3OD) δ 5.17 – 4.98 (m, 5H), 4.59 (t,J= 7.8 Hz, 1H), 4.04 – 3.96 (m, 1H), 3.90 (d,J= 7.6 Hz, 1H), 3.85 – 3.71 (m,4H), 3.66 – 3.54 (m, 2H), 3.41 – 3.26 (m, 6H), 3.22 (dd,J= 17.4, 8.6 Hz, 1H),2.63 – 2.21 (m, 12H), 1.54 (s, 12H), 1.20 (d,J= 6.1 Hz, 114H), 0.82 (q,J= 6.9Hz, 18H)。
13C NMR (151 MHz, CDCl3/CD3OD) δ 174.05 (d,J= 15.6 Hz), 171.68 –170.88 (m), 170.79 – 169.87 (m), 101.05 (s), 91.26 (s), 75.05 – 74.64 (m),73.26 – 73.04 (m), 72.57 (s), 71.48 (s), 71.29 (s), 71.09 (s), 70.56 (s),70.16 (s), 60.64 – 60.46 (m), 60.46 – 60.26 (m), 60.25 – 60.07 (m), 53.93(s), 41.46 (s), 38.87 (s), 34.45 (s), 34.13 (s), 31.85 (s), 29.37 (dd,J=52.9, 21.5 Hz), 25.05 (d,J= 35.3 Hz), 22.60 (s)。
对比例1:
利用化合物10形成化合物11,具体过程如下:
将化合物10(50 mg, 0.025mmol)与Pd(400 mg)加入氢化釜中,溶于THF:H2O=4:1(20 mL), 1 MPa, 30℃反应24 h。
加入一滴三乙胺淬灭,将反应液过滤旋干。
使用C18填料的柱色谱中脱色纯化得到终产品化合物11(15 mg,32.4%)。
通过TLC板层显示,原料有剩余,杂质点多,延长时间原料未减少。收率和纯度明显差于上述实施例。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参照下述合成路径:
将化合物1(1g,1.65mmol)溶于10ml二氯甲烷中,加入NaH(0.12g,4.95mmol),冰浴下加入萘甲基溴(1.09g,4.95mmol),室温搅拌2小时,升温到45℃回流后化合物1不能完全消耗。
将反应液倒入冰水(10ml)中淬灭,分液后得反应液,反应液依次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0ml)和饱和食盐水(10ml)洗涤分液。
旋干硅胶柱色谱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10:1)得到化合物2 (0.12g, 10%,无色油状液体)。
备注:萘甲基溴换成苄基溴,反应收率13%;位阻较大,难以接上;
TOF-MS:m/z:714.13[M+Na]+
综上,(1)本发明使用烯丙基配体在后续避免了氢化反应,用四三苯基膦的条件1.5 h即可反应完。同样使用C18填料柱简单脱色后即可得到终产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氢化脱苄基保护基带来的杂质多,收率较低,且纯化方式复杂的问题。具有明显更优的效果。
(2)与现有技术需要使用钯碳氢化反应20h以上,再反复过滤过离子柱色谱,收率较低(仅能达到50%左右)相比较,本发明使用Nap保护基的方法简化了操作,优化后,脱保护步骤收率可达到91.5%以上,纯度达到97%。(测定方法参照:HPLC-ELSD法测定BLP25脂质体疫苗中MPL的含量,中国药事2012年第26卷第5期,王明娟,王琰,胡昌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1)

1.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一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一中间体,其特征在于,其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一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参照下述合成路径进行合成: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条件包括:化合物A和化合物4的摩尔比为1-3:1;酰化反应的温度为-10至50℃;采用的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所述化合物4与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50-200g/L;采用的缩合剂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缩合剂与所述化合物4的摩尔比为1-5:1;
监控所述的酰化反应的进程,以化合物4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且酰化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条件包括:所述化合物A和所述化合物4的摩尔比为1-2.5:1;酰化反应的温度为10至30℃;采用的溶剂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采用的缩合剂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所述缩合剂与所述化合物4的摩尔比为1-3:1;反应时间为2-12小时;
后处理包括洗涤,干燥,过滤,浓缩和分离纯化目的产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三乙基硅烷和二氯苯基硼烷存在下,将化合物3进行选择性还原开环反应,得到化合物4;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条件包括:所述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化合物3和所述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50-200g/L;
所述三乙基硅烷和所述化合物3的摩尔比为2-5:1;
所述二氯苯基硼烷和所述化合物3的摩尔比为2-5:1;
反应温度为-90至40℃;
监控反应的进程,以所述化合物3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且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条件包括: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
所述三乙基硅烷和所述化合物3的摩尔比为3:1;
所述二氯苯基硼烷和所述化合物3的摩尔比为3:1;
反应温度为-78℃;反应时间为0.5-2小时;
后处理包括:反应结束后依次对反应体系进行淬灭,过滤,洗涤,干燥,浓缩和分离纯化。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醋酸及锌粉的作用下,将化合物2进行还原反应,得到所述化合物3;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
化合物2与所述的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50~200 g/L;
所述醋酸与所述化合物2的质量比为2~5:1;
所述的锌粉与所述化合物2的质量比为1~3:1;
所述反应的温度为0~30℃;
监控所述反应的进程,以所述化合物2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且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
所述化合物2与所述的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 100 g/L;
所述醋酸与所述化合物2的质量比为3.5:1;
所述锌粉与所述化合物2的质量比为2:1;
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20℃;反应的时间为3-6 h;
后处理包括: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体系依次进行过滤,洗涤,干燥,浓缩和分离纯化。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缚酸剂的存在下,将化合物1与氯甲酸烯丙基酯进行反应,得到所述化合物2;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
所述化合物1与所述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50~200 g/L;
所述缚酸剂为吡啶、三乙胺和四甲基乙二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缚酸剂与所述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1~3:1;
所述氯甲酸烯丙基酯与所述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2~5:1;
所述反应的温度为0~30℃;
监控反应的进程,以所述化合物1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且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
所述化合物1与所述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00 g/L;
所述缚酸剂为四甲基乙二胺;
所述缚酸剂与所述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1~2:1;
所述氯甲酸烯丙基酯与所述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3~4:1;
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20℃;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5 h;
后处理包括: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体系依次进行淬灭,洗涤,干燥,过滤,浓缩和分离纯化。
15.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二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二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17.一种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二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酸催化剂存在下,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中间体与化合物B进行糖苷化反应,得到第二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
所述第一中间体与所述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50~200 g/L;
所述酸催化剂为三氟甲磺酸、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和三氟甲磺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酸催化剂与所述第一中间体的摩尔比为3~5:1;
所述化合物B与所述第一中间体的摩尔比为5:8~10;
反应的温度为-10℃至-40℃;
监控糖苷化反应的进程,以所述第一中间体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
所述酸催化剂为三氟甲磺酸;
所述酸催化剂与所述第一中间体的摩尔比为4~5:1;
所述化合物B与所述第一中间体的摩尔比为5:8;
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2h-12h;
后处理包括:反应结束后反应体系进行淬灭,浓缩和分离纯化。
20.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三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三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22.一种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三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锌粉/酸催化条件下,进行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二中间体2位Troc保护基脱除反应,得到所述第三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
所述第二中间体与所述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50~200 g/L;
所述酸选自乙酸、盐酸和硫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酸与所述第二中间体的质量体积比为1~5g/mL;
所述锌粉与所述第二中间体的摩尔比为20~15:1;
反应的温度为10℃~30℃;
监控反应的进程,以所述第二中间体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且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
所述酸为乙酸;
所述酸与所述第二中间体的质量体积比为3g/mL;
所述的锌粉与所述第二中间体的摩尔比为16:1;
反应的温度为室温;反应的时间为2h-6h;
后处理包括: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体系依次进行洗涤和分离纯化。
25.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四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合成3D-MPL的第四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27.一种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四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有机溶剂中,在缩合剂催化条件下,将权利要求20所述的第三中间体与化合物C进行酰胺化缩合反应,得到所述第四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
所述第三中间体与所述的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20~200g/L;
所述缩合剂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缩合剂与所述第三中间体的摩尔比为5~10:1;
所述化合物C与所述第三中间体的摩尔比为5~10:1;
反应的温度为10℃~30℃;
监控反应的进程,以所述第三中间体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且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
所述的缩合剂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
所述的缩合剂与所述第三中间体的摩尔比为6:1;
所述化合物C与所述第三中间体的摩尔比为6:1;
反应的温度为室温;反应的时间为2h-6h;
后处理包括: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体系依次进行洗涤、旋干和分离纯化。
30.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五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五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32.一种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五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脱硅醚催化条件下,将权利要求25所述的第四中间体进行硅醚保护基脱除反应,得到所述第五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其中,n1和n2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有机溶剂为呋喃类溶剂;
所述第四中间体与所述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可为30~40g/L;
所述脱硅醚催化剂为HF/Py,其中Py的质量分数为65-70%;
所述脱硅醚催化剂与所述第四中间体的质量体积比为50 -150g/L;
反应的温度为10℃~30℃;
监控反应的进程,以所述第四中间体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且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
所述脱硅醚催化剂与所述第四中间体的质量体积比为100g/L;
反应的温度为室温; 反应的时间为8~16h;
后处理包括: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体系依次进行淬灭、萃取、浓缩及纯化。
35.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六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
,其中,n1至n6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六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中间体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37.一种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六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钯催化条件下,将权利要求30所述的第五中间体进行烯丙氧基保护基脱除反应,得到所述第六中间体;具体合成路径如下:
/>
其中,其中,n1至n6分别选自8~12之间的任意整数。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呋喃类溶剂;
所述第五中间体与所述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30~40g/L;
钯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钯,乙酸钯和碳酸钯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钯催化剂与所述第五中间体的摩尔比为7:3-5;
反应的温度为10℃~30℃;
监控反应的进程,以所述第五中间体消失或含量不再减少时为反应终点,且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
所述钯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钯;
所述钯催化剂与所述第五中间体的摩尔比为7:4;
反应的温度为室温; 反应的时间为2-6h;
后处理包括: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体系依次进行过滤,浓缩及纯化。
40.一种3D-MPL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一中间体、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二中间体、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三中间体、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四中间体、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五中间体或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六中间体中的任意一种制备3D-MPL。
41.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一中间体、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二中间体、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三中间体、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四中间体、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五中间体或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3D-MPL的第六中间体在制备免疫佐剂3D-MPL中的应用。
CN202311606120.1A 2023-11-29 2023-11-29 用于合成3d-mpl的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73623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6120.1A CN117362375A (zh) 2023-11-29 2023-11-29 用于合成3d-mpl的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6120.1A CN117362375A (zh) 2023-11-29 2023-11-29 用于合成3d-mpl的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2375A true CN117362375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93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06120.1A Pending CN117362375A (zh) 2023-11-29 2023-11-29 用于合成3d-mpl的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23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3012A (zh) 乳糖-n-四糖的制造
CN108341828B (zh) 用于制备艾日布林的方法及其中间体
CZ18797A3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dichloride of 5-amino-2,4,6-triiodine-1,3-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CN115028670A (zh) 一种n-乙酰基-d-半乳糖胺三聚体前体的制备方法
Jiang et al. Monophosphoryl lipid A analogues with varying 3-O-substitution: synthesis and potent adjuvant activity
KR20080103603A (ko) 트레할로스 화합물 및 그 화합물을 함유하는 의약
CN117362375A (zh) 用于合成3d-mpl的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116567B (zh) 扎那米韦和拉那米韦的中间体及其合成方法
CN113527382B (zh) 一种疫苗佐剂mpla的中间体、合成及应用
CN113527386B (zh) 一种疫苗佐剂mpla的中间体、合成及应用
CN110713477A (zh) 鲁比前列酮(lubiprostone)的制备方法和其中间物
CN113527050B (zh) 一种疫苗佐剂mpla的中间体、合成及应用
CN113527396B (zh) 一种疫苗佐剂mpla的中间体、合成及应用
CN113234113B (zh) 一种构建1,2-顺式-2-硝基-葡萄糖苷和半乳糖糖苷的方法
CN115215814A (zh) 异恶唑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3527384B (zh) 一种疫苗佐剂mpla的中间体、合成及应用
WO2022016755A1 (zh) 一种海藻糖衍生物与糖抗原的缀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527397B (zh) 一种疫苗佐剂mpla的中间体、合成及应用
CN114085255A (zh) 一种苏黎世克罗诺杆菌5型脂多糖o-抗原寡糖片段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981933A (zh) 一种高效合成Aramchol的方法
CN111072625A (zh) 一种3,4-亚甲二氧苯乙酮的制备方法
CN1844138A (zh) 一种合成虎眼万年青皂甙的脱除保护基的方法
JP3717962B2 (ja) グリセロ糖脂質化合物の製造法
CN117466953A (zh) 一种天然产物embeloside A的制备方法
JP6843765B2 (ja) 両親媒性イミダゾリニウム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