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0228A - 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0228A
CN117360228A CN202311306625.6A CN202311306625A CN117360228A CN 117360228 A CN117360228 A CN 117360228A CN 202311306625 A CN202311306625 A CN 202311306625A CN 117360228 A CN117360228 A CN 117360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driving
instrument panel
sections
body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066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方武
庹特
黄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13066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02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0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02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7/00Dashbo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及车辆,涉及车辆内饰技术领域,一方面,该仪表板包括副仪表板主体、翻转机构和锁定机构,副仪表板主体通过翻转机构用于与车体结构可转动连接,以相对于上述车体结构从第一设定位置转动至第二设定位置,上述副仪表板主体通过锁定机构在上述第一设定位置时与上述车体结构锁定连接。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可翻转的副仪表板的车辆。通过翻转机构相对于车体结构翻转设定角度,从而使副仪表板主体以相对于车体结构从第一设定位置转动至第二设定位置,以打通主、副驾驶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副仪表板阻隔主、副驾驶区域而造成空间狭窄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副仪表板位于主副驾驶之间,将主驾驶和副驾驶分隔为两个独立的区域。
目前车辆的副仪表板与车体结构固定设置,当驾乘人员需要在主、副驾驶区域之间通行,尤其在车辆事故中无法打开相应区域的车门,而需要从对侧开门以实施救援时,此时副仪表板阻碍了主、副驾驶区域的连通,不利于快速救援;另外,当停车空间紧张,经常会出现主、副驾驶的车门由于阻挡而无法打开,此时需要从对侧门进入,此时副仪表板也阻碍了主、副驾驶区域的连通,不便于司乘人员进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副仪表板阻隔主、副驾驶区域而造成空间狭窄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包括:副仪表板主体,其通过翻转机构用于与车体结构可转动连接,以相对于上述车体结构从第一设定位置转动至第二设定位置,上述副仪表板主体通过锁定机构在上述第一设定位置时与上述车体结构锁定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副仪表板主体上开设有限位孔,上述锁定机构位于上述限位孔的下方,包括:
两个卡持臂,两个上述卡持臂交叉设置且中部转动连接,以将上述卡持臂分为卡持段和驱动段,上述卡持段可伸入上述限位孔内;
弹性件,其设于两个上述卡持臂的卡持段或驱动段之间,用于使两个上述卡持臂相互远离以卡持在上述限位孔内;
驱动杆,其一端可与上述卡持臂的卡持段或驱动段抵持,以推动两个上述卡持臂的卡持段相互靠近,以进入或移出上述限位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杆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上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与一上述卡持臂的卡持段抵持,上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与另一上述卡持臂的驱动段抵持,上述第一驱动杆和上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向主驾驶室和副驾驶室延伸。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上述卡持段远离驱动段的端部均设有卡持部,两个上述卡持部分别位于上述卡持段的外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上述卡持臂的驱动段通过传动组件连接,用于当任一上述卡持臂的驱动段运动时,带动另一上述卡持臂的驱动段同步运动,以使两个上述卡持臂的驱动段同步靠近或远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传动组件包括滚轮和传动链,上述滚轮固定设置,上述传动链套设在上述滚轮上,且两端分别与两个上述卡持臂的驱动段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卡持臂包括上竖直段、下竖直段和连接在上竖直段和下竖直段之间的倾斜段,两个上述卡持臂的倾斜段交叉设置并通过用于与上述车体结构连接的定位转轴转动连接,两个上述卡持臂的上竖直段可伸入上述限位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副仪表板主体和上述车体结构之间还设有顶推弹性件,上述顶推弹性件的一端与上述副仪表板主体抵持,另一端用于与上述车体结构抵持,以使上述副仪表板主体与上述车体结构相互分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板,上述定位板用于与上述副仪表板主体位于第一设定位置时,下方的上述车体结构连接,上述定位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向限位孔,上述副仪表板主体上设有与上述导向限位孔一一对应的卡销,在上述定位板内且位于上述导向限位孔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持板,两个上述卡持板靠近上述导向限位孔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上述导向限位孔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以当上述卡销插入至上述导向限位孔内时夹持上述卡销。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可翻转的副仪表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翻转机构相对于车体结构翻转设定角度,从而使副仪表板主体以相对于车体结构从第一设定位置转动至第二设定位置,翻转至第二设定位置后可以打通主、副驾驶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副仪表板阻隔主、副驾驶区域而造成空间狭窄的问题;副仪表板主体通过锁定机构与车体结构锁定连接,从而保证副仪表主体在与车体结构可转动连接的同时,在第一设定位置处与车体结构稳定连接,不影响日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副仪表板主体翻转至第二设定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副仪表板主体与锁定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2中I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的仰视图;
图6为图1中第一设定位置时锁定机构与副仪表板主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副仪表板主体;10、沉槽;11、限位孔;12、顶推弹性件;13、卡销;14、限位槽;15、侧位板;16、箱体;161、滑道;17、定位插销;2、车体结构;20、握持部;21、下车体结构;22、前车体结构;23、顶推开关;24、卡持板;25、导线固定件;3、锁定机构;31、卡持臂;311、第一卡持臂;312、第二卡持臂;313、卡持部;32、定位转轴;33、传动组件;331、滚轮;332、传动链;34、驱动杆;341、第一驱动杆;342、第二驱动杆;35、弹性件;36、限位板;4、定位板;5、转轴;6、换挡器;61、导线;7、滑动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包括副仪表板主体1、翻转机构和锁定机构,副仪表板主体1通过锁定机构与车体结构2锁定连接,并可以通过翻转机构相对于车体结构2翻转设定角度,从而使副仪表板主体1翻转后可以打通主、副驾驶室。
具体的,副仪表板主体1通过翻转机构用于与车体结构2可转动连接,以相对于上述车体结构2从第一设定位置转动至第二设定位置,上述副仪表板主体1通过锁定机构3在上述第一设定位置时与上述车体结构2锁定连接。
在本例中,车体结构2包括与车身地板连接的下车体结构21,和与仪表板、车身底板及下车体结构连接的前车体结构22。在不需要打通主、副驾驶室时,此时副仪表板主体1水平放置,即为上述第一设定位置B,副仪表板主体1的底板与下车体结构21贴合,并通过锁定机构与下车体结构21锁定连接,副仪表板主体1的前板与前车体结构22密贴。当需要打通主、副驾驶室时,此时解除副仪表板主体1与下车体结构21之间的锁定连接,通过连接在下车体结构21与副仪表板主体1之间的翻转结构,使副仪表板主体1转动90°,此时副仪表板主体1的底板与前板均不再与下车体结构21和前车体结构22密贴,副仪表板主体1从水平状态转动至竖立状态,即为上述第二设定位置A。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副仪表板主体1还可以通过锁定机构3与前车体结构22锁定连接,或是与车体结构2的其他部分连接。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锁定机构3位于下车体结构21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副仪表板主体1从第一设定位置转动至第二设定位置时,方向盘同步收回至仪表板内,以便于司乘人员更好通过主副驾驶之间的区域。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副仪表板主体1上开设有限位孔11,上述锁定机构3位于上述限位孔11的下方,上述锁定机构3包括两个卡持臂31、驱动杆34和弹性件35,两个上述卡持臂31交叉设置且中部转动连接,以将上述卡持臂31分为卡持段和驱动段,上述卡持段可伸入上述限位孔11内;弹性件35设在两个上述卡持臂31的卡持段或驱动段之间,用于使两个上述卡持臂31相互远离以卡持在上述限位孔11内;驱动杆34的一端可与上述卡持臂31的卡持段或驱动段抵持,以推动两个上述卡持臂31的卡持段相互靠近,以进入或移出上述限位孔11。
可以理解,当顶推驱动杆34时,两个卡持臂31的卡持段靠近,使得两个卡持臂31的卡持段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孔11的孔径,不再与限位孔11的内壁抵持,从而可以从限位孔11内移出使副仪表板主体1与车体结构2分离,或从下至上伸入至限位孔11内。此时弹性件35被压缩,当驱动杆34不再抵持卡持臂31的卡持段或驱动段时,弹性件35的弹性回复力使得两个卡持臂31的卡持段远离以卡持在限位孔11内,副仪表板主体1与车体结构2锁定连接。
在本例中,弹性件35设置在两个卡持臂31的卡持段之间,在两个卡持臂31的外侧设有两个固定设置的限位板36,用于当两个卡持臂31未卡持在限位孔11内时,限制两个卡持臂31在弹性件35的作用下相互远离时的相对位置,使两个卡持臂31的卡持段与限位孔11的位置对应,便于锁定。
由此可见,锁定机构3为纯机械结构,在车辆熄火状态或启动状态,均对锁定机构3的操作不造成影响,使得锁定机构3的使用场景更大且适配性更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杆34包括第一驱动杆341和第二驱动杆342,上述第一驱动杆341的一端与一个上述卡持臂31的卡持段抵持,上述第二驱动杆342的一端与另一个上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抵持,上述第一驱动杆341和上述第二驱动杆342的另一端分别向主驾驶室和副驾驶室延伸。
在本例中,两个卡持臂31分别为第一卡持臂311和第二卡持臂312,第一驱动杆341的一端与第一卡持臂311的卡持段抵持,第一驱动杆341的另一端向副驾驶室延伸;第二驱动杆342的一端与第二卡持臂312的驱动段抵持,第二驱动杆342的另一端向主驾驶室延伸。
优选的,上述锁定机构3位于下车体结构21内,第一驱动杆341和第二驱动杆342用于与下车体结构21滑动连接,在下车体结构21靠近主驾驶室和副驾驶室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顶推开关23,顶推开关23与第一驱动杆341和第二驱动杆342的另一端连接,并可相对于下车体结构21移动,当推动顶推开关23向下车体结构21内部移动时,即可使两个卡持臂31的卡持段相互靠近。
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主驾驶室或者副驾驶室内均可以解除副仪表板主体1和车体结构2之间的锁定,便于司乘人员操作。
进一步地,在顶推开关23与下车体结构2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用于当顶推开关23向下车体结构21内部移动时,提供使顶推开关23恢复到初始位置的弹性回复力。在本例中,上述初始位置为顶推开关23的外侧壁与下车体结构21的外侧壁平齐。
在本例中,下车体结构2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握持部20,以便于解锁后转动副仪表板主体1。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个上述卡持段远离驱动段的端部均设有卡持部313,两个上述卡持部313分别位于上述卡持段的外侧。
为了使卡持段卡持在限位孔11内时,不会从限位孔11内脱出,因此设置卡持部313。优选的,限位孔11开设在沉槽10的底壁上,卡持部313与沉槽10的底壁抵持,从而限制副仪表板主体1与下车体结构2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上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通过传动组件33连接,用于当任一上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运动时,带动另一上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同步运动,以使两个上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同步靠近或远离。
可选的,上述传动组件33可以设置在两个卡持臂31之间,或位于两个卡持臂31的同一侧。
设置传动组件33的作用是,当卡持部313与沉槽10的底壁抵持时,为了使两个卡持臂31的卡持部313可以相互靠近以通过沉槽10底壁上的限位孔11,此时需要使两个卡持段可以同时相互靠近。
在本例中,上述传动组件33包括滚轮331和传动链332,上述滚轮331固定设置在两个卡持臂31的同一侧,上述传动链332套设在上述滚轮331上,且两端分别与两个上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连接。
以推动第一驱动杆341为例,此时第一卡持臂311的卡持段被推动向靠近第二卡持臂312卡持段的方向移动,第一卡持臂311的驱动段也同时向第二卡持臂312的驱动段方向移动,此时由于传动链332的长度一定,在传动链332的拉动下,第二卡持臂312的驱动段被带动向第一卡持臂311的驱动段移动,并使第二卡持臂312的卡持段也同步向第一卡持臂311的卡持段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卡持臂31包括上竖直段、下竖直段和连接在上竖直段和下竖直段之间的倾斜段,两个上述卡持臂31的倾斜段交叉设置并通过用于与上述车体结构2连接的定位转轴32转动连接,两个上述卡持臂31的上竖直段可伸入上述限位孔11。
也就是说,卡持臂31为Z型结构,上竖直段对应上述卡持段,下竖直段对应上述驱动段。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可以使卡持段和驱动段为竖直方向设置,便于驱动杆34顶推,同时便于在竖直方向上从限位孔11内脱离或伸入至限位孔11内。
在本例中,第一卡持臂311的下竖直段的长度大于第二卡持臂312的下竖直段的长度,以便于避让传动链33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副仪表板主体1和上述车体结构2之间还设有顶推弹性件12,上述顶推弹性件12的一端与上述副仪表板主体1抵持,另一端用于与上述车体结构2抵持,以使上述副仪表板主体1与上述车体结构2相互分离。
可以理解,当两个卡持臂31的卡持段卡持在限位孔11内时,顶推弹性件12被压缩,当两个卡持臂31的卡持段从限位孔11内脱离时,此时顶推弹性件12的弹性回复力使得副仪表板主体1与车体结构2分离。
优选的,顶推弹性件12为弹簧,其一端用于与车体结构2连接,另一端可伸入至副仪表板主体1的限位槽14中,并与限位槽14的底壁抵持。
在本例中,顶推弹性件12设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卡持臂31的外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可翻转的副仪表板还包括定位板4,上述定位板4用于与上述副仪表板主体1位于第一设定位置时,下方的上述车体结构2连接,上述定位板4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向限位孔,上述副仪表板主体1上设有与上述导向限位孔一一对应的卡销13,在上述定位板4内且位于上述导向限位孔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持板24,两个上述卡持板24靠近上述导向限位孔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上述导向限位孔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以当上述卡销13插入至上述导向限位孔内时夹持上述卡销13。
可以理解,定位板4可以与下车体结构21连接,也可以是下车体结构21的一部分,或是与前车体结构22等其他结构连接。在本例中,定位板4为下车体结构21的顶板,通过将卡销13与定位板4上的导向限位孔卡接配合,从而配合卡持臂31,使得副仪表板主体1与下车体结构2的锁定更牢固。
优选的,两个卡持板24与定位板4之间的夹角为80°,卡销13包括连接杆和连接在连接杆端部的椎体,椎体的大径端与连接杆连接,两个卡持板24远离导向限位孔的端部抵持在上述椎体的大径端。在两个卡持板24远离导向限位孔的端部和/或上述椎体与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倒角,以便于卡销13进入或脱离两个卡持板24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卡持板24为具有一定弹性形变能力的材料制件。顶推弹性件12应设置为,当卡持臂31的卡持段不再卡持在限位孔11内时,顶推弹性件12的弹性回复力大于卡销13顶推两个卡持板24,使两个卡持板24产生形变而相互远离直至使卡销13脱离的形变力。
因此,可以通过选择相应弹性系数的顶推弹性件12,或调整卡持板24的厚度,及两个卡持板24与定位板4之间的倾斜角来实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定位板4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在副仪表板主体1上设有与定位孔位置对应且插接配合的定位插销17,其作用是起到定位和导向,以便于卡持臂31可以准确地与限位孔11位置对应并卡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翻转机构为转轴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由于副仪表板主体1上设有换挡器6等零部件,因此有换挡器6与电源连接的导线61。为了避免副仪表板主体1在从第一设定位置转动至第二设定位置时,对导线61造成影响,转轴5设置为两段以避让导线61。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车体结构2上还设有多个沿导线61布置方向间隔设置的导线固定件25,用于固定导线61。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副仪表板主体1包括箱体16和侧位板15,上述箱体16在上述第二设定位置时远离上述车体结构2的一侧设有开口,以将上述箱体16内的储物空间与外部连通,上述侧位板15滑动设在上述开口处,并将上述开口部分封闭。
可以理解,箱体16具有储物空间,在箱体16上设置开口,从而便于从储物空间内拿取物品。当副仪表板主体1位于第一设定位置B时,此时前车体结构22将该开口封闭;当副仪表板主体1位于第二设定位置A时,此时开口朝上。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将副仪表板主体1从第二设定位置A转动至第一设定位置B时,需要将侧位板15滑动到开口靠近下车体结构21的一侧,以防止箱体16内的物品洒落。
在本例中,侧位板15上开设有滑槽,与箱体16的滑道161滑动配合。在滑道161滑动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卡接件,用于与侧位板15滑槽的卡接孔配合,以固定侧位板15在开口处的位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箱体16靠近换挡器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储物空间连通的盖板,用于当副仪表板主体1在第一设定位置时,可以打开盖板拿取储物空间内的物品。
如图2所示,当副仪表板主体1翻转至第二设定位置时,下车体结构21上部具有敞口结构,也可以用于储存物品,增加了车辆的储物空间。当副仪表板主体1翻转至第一设定位置时,将上述敞口封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可翻转的副仪表板还包括可滑动扶手7,可滑动扶手7与车体结构2可滑动连接。当需要将副仪表板主体1从第一设定位置转动至第二设定位置时,此时需要先将可滑动扶手向后滑动,从而为副仪表板主体1避让出翻转的空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可翻转的副仪表板。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将主驾驶室和副驾驶室的空间连通时,此时推动顶推开关23,使驱动杆34推动两个卡持臂31的卡持段相互靠近,直至卡持部313不再与沉槽10的底壁抵持,此时顶推弹性件12的弹性回复力释放,使得副仪表板主体1远离下车体结构21,然后利用握持部20推动副仪表板主体1从第一设定位置B转动至第二设定位置A。当需要将主驾驶室与副驾驶室的空间隔开时,将副仪表板主体1从第二设定位置A转动至第一设定位置B,使定位插销17插入至定位孔内,并使卡销13卡持在两个卡持板24之间,此时两个卡持臂31相互靠近,弹性件35被挤压直至两个卡持臂31的卡持段伸入至限位孔11内,弹性件35的弹力释放,卡持段卡持在限位孔11内,副仪表板主体1与下车体结构21锁定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及车辆,通过翻转机构相对于车体结构2翻转设定角度,从而使副仪表板主体1翻转后可以打通主、副驾驶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副仪表板阻隔主、副驾驶区域而造成空间狭窄的问题;通过设置两个交叉且转动连接的卡持臂31,并通过弹性件35提供两个卡持臂31卡持段相互分离的力,通过驱动杆34提供两个卡持臂31卡持段相互靠近的力,从而可以使副仪表板主体1与车体结构2分离或锁定,使得副仪表板主体1在与车体结构2可转动连接的同时,在第一设定位置处与车体结构2稳定连接,不影响日常使用;通过设置第一驱动杆341和第二驱动杆342,在主驾驶室或者副驾驶室内均可以解除副仪表板主体1和车体结构2之间的锁定,便于司乘人员操作;通过设置传动组件33,使得当任一上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运动时,带动另一上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同步运动,以使两个上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同步靠近或远离;通过设置顶推弹性件12,以当两个卡持臂31的卡持段从限位孔11内脱离时,此时顶推弹性件12的弹性回复力使得副仪表板主体1与车体结构2分离;通过将卡销13与定位板4上的导向限位孔卡接配合,从而配合卡持臂31,使得副仪表板主体1与下车体结构2的锁定更牢固;副仪表板主体1上设有与定位孔位置对应且插接配合的定位插销17,其作用是起到定位和导向,以便于卡持臂31可以准确地与限位孔11位置对应并卡持;通过在箱体16设有储物空间,并在箱体16上设置开口,从而便于从储物空间内拿取物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副仪表板主体(1),其通过翻转机构用于与车体结构(2)可转动连接,以相对于所述车体结构(2)从第一设定位置转动至第二设定位置,所述副仪表板主体(1)通过锁定机构(3)在所述第一设定位置时与所述车体结构(2)锁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主体(1)上开设有限位孔(11),所述锁定机构(3)位于所述限位孔(11)的下方,包括:
两个卡持臂(31),两个所述卡持臂(31)交叉设置且中部转动连接,以将所述卡持臂(31)分为卡持段和驱动段,所述卡持段可伸入所述限位孔(11)内;
弹性件(35),其设于两个所述卡持臂(31)的卡持段或驱动段之间,用于使两个所述卡持臂(31)相互远离以卡持在所述限位孔(11)内;
驱动杆(34),其一端可与所述卡持臂(31)的卡持段或驱动段抵持,以推动两个所述卡持臂(31)的卡持段相互靠近,以进入或移出所述限位孔(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34)包括第一驱动杆(341)和第二驱动杆(342),所述第一驱动杆(341)的一端与一所述卡持臂(31)的卡持段抵持,所述第二驱动杆(342)的一端与另一所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抵持,所述第一驱动杆(341)和所述第二驱动杆(342)的另一端分别向主驾驶室和副驾驶室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卡持段远离驱动段的端部均设有卡持部(313),两个所述卡持部(313)分别位于所述卡持段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通过传动组件(33)连接,用于当任一所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运动时,带动另一所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同步运动,以使两个所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同步靠近或远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3)包括滚轮(331)和传动链(332),所述滚轮(331)固定设置,所述传动链(332)套设在所述滚轮(331)上,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卡持臂(31)的驱动段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臂(31)包括上竖直段、下竖直段和连接在上竖直段和下竖直段之间的倾斜段,两个所述卡持臂(31)的倾斜段交叉设置并通过用于与所述车体结构(2)连接的定位转轴(32)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卡持臂(31)的上竖直段可伸入所述限位孔(1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主体(1)和所述车体结构(2)之间还设有顶推弹性件(12),所述顶推弹性件(12)的一端与所述副仪表板主体(1)抵持,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车体结构(2)抵持,以使所述副仪表板主体(1)与所述车体结构(2)相互分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板(4),所述定位板(4)用于与所述副仪表板主体(1)位于第一设定位置时,下方的所述车体结构(2)连接,所述定位板(4)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向限位孔,所述副仪表板主体(1)上设有与所述导向限位孔一一对应的卡销(13),在所述定位板(4)内且位于所述导向限位孔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持板(24),两个所述卡持板(24)靠近所述导向限位孔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所述导向限位孔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以当所述卡销(13)插入至所述导向限位孔内时夹持所述卡销(13)。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可翻转的副仪表板。
CN202311306625.6A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及车辆 Pending CN1173602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06625.6A CN117360228A (zh)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06625.6A CN117360228A (zh)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0228A true CN117360228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95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06625.6A Pending CN117360228A (zh)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02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3133B2 (en) Vehicular utility bed having locking assembly and vehicles including same
US10377319B2 (en) Holder for mobile device
US9533624B2 (en) Carrier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20020105201A1 (en) Integrated extendable load floor assembly for vehicles
GB2236989A (en)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roof of open roof car
US7794007B2 (en) Passenger vehicle rear end structure
EP1876057B1 (de) Kraftfahrzeug mit mehreren Unterbringungsorten für Modulboxen
DE102006029311B3 (de) Manuell absperrbare Modulbox
US20090243342A1 (en) Passenger vehicle rear end structure
CN107264355B (zh) 分体翼式扶手双棘爪闩锁机构
JP2002264658A (ja) リトラクタブルルーフの保持機構
US9676342B2 (en) Vehicle trim element and an associated display system
CN117360228A (zh) 一种可翻转的副仪表板及车辆
DE102019208539B4 (de) Heckträger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S63162347A (ja) 自動車用シ−ト
CN214117874U (zh) 一种汽车滑移门及汽车
US2748856A (en) Foldable vehicle door construction
JPS62194955A (ja) 自動車用コンソ−ルボツクス
KR100722247B1 (ko) 자동차용 루프랙의 측면 단동 릴리즈 시스템
EP1827909A2 (en) Vehicle luggage rack system
KR100460610B1 (ko) 자동차의 슬라이딩 도어 핸들
CN111356612A (zh) 用于支撑布置在车辆的上部内部部分中的载荷的内部组件
US10988059B2 (en) Seat for vehicle
JP7166896B2 (ja) リッドのロック機構
EP1241044B1 (en) Seat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