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6225A - 播种机 - Google Patents

播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6225A
CN117356225A CN202311668862.7A CN202311668862A CN117356225A CN 117356225 A CN117356225 A CN 117356225A CN 202311668862 A CN202311668862 A CN 202311668862A CN 117356225 A CN117356225 A CN 117356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eeding
transmission
sowing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688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56225B (zh
Inventor
刘占鑫
杜蓉
周海燕
李志荣
岳晓鹏
王彬
贾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y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Zhangy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y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Zhangy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1166886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56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56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6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56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6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7/00Sowing
    • A01C7/002Dibble see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5/00Making or covering furrows or holes for sowing, planting or manuring
    • A01C5/04Machines for making or covering holes for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7/00Sowing
    • A01C7/20Parts of seeders for conducting and depositing see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播种机,这种播种机包括机架、驱动部件、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设置在机架下方的行驶部件、以及设置在机架前端的播种部件和排种部件,驱动部件与播种部件和行驶部件均传动连接,以使得播种机每行驶预设间隔后进行播种,保证了播种间距一致。并且,播种部件包括套筒、以及套设于套筒内的播种管,播种管的上端与排种部件管路连接。播种部件与驱动部件之间设置第一传动件,第一传动件具有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第一传动部抵接于套筒背离地面的一端,第二传动部抵接于播种管。套筒在第一传动部的作用下运动,套筒的下端的压土面会将土壤表面压平,且播种管能够向下运动插入土壤进行播种,保证了种子播入土壤的深度一致。

Description

播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播种机。
背景技术
播种机种植的对象是作物的种子或制成丸粒状的包衣种子,播种机是按一定行距和穴距,将种子成穴播种的种植机械,每穴可播一粒或数粒种子,分别称单粒精播或多粒穴播,主要用于玉米、棉花、甜菜、向日葵、豆类等中耕作物,又称耕作物播种机。
目前现有的播种机,例如公开号为CN2103521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绿肥播种机,这种播种机在使用时,农田翻耕后,人力推动播种机前行,在播种机滚动过程中,播种轮的转动轴带动孔径筛选器的转动轴转动,从而使孔径筛选器转动,同时鸭嘴与地面产生作用力扎出孔穴,同时拨杆拨动与地面接触的鸭嘴拨动棒拉伸弹簧,鸭嘴在鸭嘴拨动棒的拨动下,动鸭嘴活动使得鸭嘴打开,然后种子就可以种在鸭嘴下扎的孔穴中,进种盒里面有不同孔径的下种槽。
但是这种播种机在播种时,由于地表起伏或残茬覆盖等复杂环境下地块土壤空间阻力变化较大,会导致播种机作业时仿形跳动严重,造成粒距不一致、播深不均匀等现象,影响种苗发育和后期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播种机在播种时,由于地表起伏或残茬覆盖等复杂环境下地块土壤空间阻力变化较大,导致播种机作业时仿形跳动严重,造成粒距不一致、播深不均匀等现象,进而影响种苗发育和后期生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播种机,这种播种机包括机架、驱动部件、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设置在机架下方且能够带动机架沿播种方向运动的行驶部件、以及设置在机架前端的播种部件和排种部件,驱动部件与播种部件通过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与行驶部件通过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
其中,播种部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套筒、以及套设于套筒内且能够沿套筒的轴线方向运动的播种管,播种管的上端与排种部件管路连接,且位于套筒的外侧的上端部形成有连接部,播种管的下端侧壁上形成多个排土孔,套筒的下端面形成压土面。
并且,第一传动件具有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第一传动部抵接于套筒背离地面的一端,第一传动部能够使得套筒沿竖直方向运动;第二传动部抵接于播种管的连接部,第二传动部能够使得播种管沿竖直方向运动;第一传动件使得套筒和播种管关联性地运动,套筒的压土面压覆土壤形成播种区域,播种管插入播种区域并播种。
其中,第一传动件和播种部件之间的传动比与第二传动件与行驶部件之间的传动比呈预设比例,以使得播种机每行驶预设间隔后,播种部件进行播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播种机在使用时,首先将筛选过的种子放入排种部件内,确保种子能够进入播种管,然后启动驱动部件,驱动第二传动件联动行驶部件带动播种机沿播种方向前进。由于第一传动件和播种部件之间的传动比与第二传动件与行驶部件之间的传动比呈预设比例,因此,在播种机每行驶一定距离后,播种部件进行播种,保证了播种间距一致。
并且,第一传动件的第一传动部使得套筒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直至套筒下端的压土面抵接至地面上并将土壤表面压覆形成播种区域,能够减少复杂地形带给播种时的影响。播种过程中,第一传动件的第二传动部使得播种管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伸出套筒并插入土中,播种管内的土壤会从排土孔排出,排种部件的种子从播种管排出,并播入土壤内。每一次播种时,套筒下端的压土面会将土壤表面压平,且播种深度为播种管伸出套筒的距离,这样能够保证每一次播种时种子播入土壤的深度一样,提高了种子的播种一致性,保障了种子的成活率,从而有利于种苗发育和后期生长。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第一传动件包括同轴设置且不可相对转动的凸轮和偏心轮,凸轮构成第一传动部,偏心轮构成第二传动部,驱动部件与凸轮和偏心轮的转轴传动连接;其中,第一传动件设置于套筒与播种管的上方,凸轮与偏心轮的转轴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竖直方向上与套筒的中心轴对齐,并且凸轮的侧面抵接套筒的上端表面,偏心轮的侧面抵接播种管的连接部的顶端表面。其中,凸轮和偏心轮的相位差为a:
当行驶部件的行驶速度在1米每秒~1.5米每秒时,相位差a在0°~90°范围内,播种机每行驶预设间隔后,套筒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且播种管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伸出套筒并插入土壤内;
当行驶部件的行驶速度在0.2米每秒~1米每秒时,相位差a在90°~180°范围内,播种机每行驶预设间隔后,套筒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并压覆土壤形成播种区域后,套筒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时,播种管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伸出套筒并插入土壤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同轴设置且不可相对转动的凸轮和偏心轮带动套筒和播种管运动沿竖直方向运动,套筒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距离和运动速率由凸轮的外廓决定,而播种管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距离由偏心轮的偏心距决定,并且,偏心轮的外廓的任意一处的切线切率均相等,从而使得播种管在竖直方向匀速运动,提高播种时的稳定性。
此外,当行驶部件的行驶速度在0.2米每秒~1米每秒时,凸轮和偏心轮的相位差在90°~180°范围内,套筒向下运动先压覆土壤形成播种区域后,播种管插入播种区域的土壤播种,此时播种机的行驶速度较慢,播种部件实施单次播种的时间充裕,在套筒完成压覆土壤后,播种机向前移动的距离较短,播种管仍在压覆土壤的范围内,播种管向下运动,仍然能够完成在播种区域的播种;当行驶部件的行驶速度较快时(即在1米每秒~1.5米每秒时),凸轮和偏心轮的相位差在0°~90°范围内,套筒向下运动先压覆土壤形成播种区域,套筒向下运动的同时,播种管也向下运动,此时,播种机的行驶速度较快,同样能够保证播种管仍在压覆土壤的范围内,套筒和播种管同时向下运动,以保证播种管能够插入播种区域完成播种,并且提高了播种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播种机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位于套筒对应位置、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件,套筒套设于导向件内,套筒和导向件之间设置第一复位件,以使得套筒的初始位置位于导向件内远离地面的一侧,播种管位于套筒内的位置形成有挡板,挡板的外壁面与套筒的内壁面相适配,且播种管的挡板与套筒的底部之间设置第二复位件,以使得播种管的初始位置位于套筒内远离地面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机架上的导向件,能够引导套筒沿竖直方向运动,保证每一次套筒压覆土壤形成的播种区域在水平方向一致。并且,套筒和导向件之间设置第一复位件、播种管和套筒之间设置第二复位件,保证套筒和播种管的初始位置均位于远离地面的一侧,在非播种时减少套筒和播种管与地面接触的时间,降低套筒和播种管与地面过多接触而受损的风险。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导向件设置为与套筒的外壁相适配的筒状结构,导向件的底部与机架相固定。
套筒的上端面沿周向向外延伸,且边缘形成沿套筒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延伸壁,以使得套筒的侧壁和延伸壁之间形成安装腔,第一复位件设置在安装腔内,第一复位件的上端抵接套筒的上端面的下侧,下端抵接于导向件的上端面的上侧。
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均为螺旋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的上端面沿周向向外延伸,一方面增大套筒的上端面的面积,便于套筒的上端面与凸轮的抵接,增大套筒与凸轮的传动平顺性;另一方面,上端面沿周向向外延伸且边缘形成沿套筒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延伸壁,从而使得套筒的侧壁和延伸壁之间形成安装腔,为第一复位件提供了安装空间,避免在播种时,第一复位件与其他部件相互干涉。
此外,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均采用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在竖直方向的弹性力可以使得套筒的上端面紧紧抵接在凸轮上、播种管的连接部紧紧抵接在偏心轮上,当凸轮和偏心轮转动时,套筒和播种管克服螺旋弹簧的弹性力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或者在螺旋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播种管的播种深度为D,播种深度D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为凸轮的大端到回转中心的距离;/>为凸轮的小端到回转中心的距离;L为偏心轮的偏心距,D、/>、/>以及L的单位均为厘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初始状态下,播种管的下端与套筒的下端面齐平时,巧妙地设计凸轮和偏心轮的形状,使得播种深度、凸轮和偏心轮的参数满足上述公式,从而能够精确地设计播种机的播种深度。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偏心轮的侧壁上沿径向间隔设置多个连接孔,偏心轮通过多个连接孔中任意一个连接孔与凸轮同轴设置。
或者,偏心轮的侧壁上形成沿径向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播种机还包括锁止件,偏心轮通过条形孔与凸轮同轴设置,且偏心轮与凸轮通过锁止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偏心轮通过侧壁上的多个连接孔其中任意一个连接孔与凸轮同轴设置,当连接孔位于靠近圆心的一侧,则偏心轮的偏心距较小,从而使得播种管沿竖直方向的运动较短,播种管插入土壤的深度较浅;当连接孔位于远离圆心的一侧,则偏心轮的偏心距较大,从而使得播种管沿竖直方向的运动较长,播种管插入土壤的深度较深。通过上述结构,在不改变套筒的运动距离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播种管的运动距离来调节播种机的播种深度。
此外,将偏心轮通过条形孔与凸轮同轴设置,通过调整偏心轮的偏心距能够实现调节播种管插入土壤的深度的效果,并且,偏心轮可以通过条形孔上的任意位置与凸轮同轴设置,从而更加精确地调整播种管的运动距离。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排种部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且可转动的排种盘,壳体内形成储存种子的空腔,排种盘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排种部,多个排种部中任意一个排种部均与种子相适配,壳体的侧壁上形成圆孔,圆孔与多个排种部中其中一个排种部相对应,且与播种管通过管路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壳体形成的储存种子的空腔收容一定数量的种子,满足播种机在行进过程中,播种时所需的种子储备。并且,在壳体内设置具有多个排种部的排种盘,在播种机行进时,排种盘转动且使得排种部的种子从壳体上圆孔排入播种管,实现种子的供应,一方面,排种盘上的多个排种部能够对种子进行筛选,只有大小规格与合格的种子相符合的种子才能够嵌入排种部,对于不健康的种子则不会嵌入排种部,从而确保播种的种子更加容易成活;另一方面,排种盘上的种子均通过壳体上的圆孔排入播种管,保证每次仅输出一颗种子,从而保证每次播种时的播种数量恒定。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播种机还包括外齿圈、太阳轮、行星架以及固定在行星架上的多个行星轮,太阳轮、多个行星轮设置于外齿圈内,多个行星轮的外侧与外齿圈啮合,内侧与太阳轮啮合,行星架与机架固定。
其中,外齿圈与排种盘固定连接,太阳轮与凸轮或偏心轮固定连接,外齿圈和太阳轮的转速比为1:n~1;n为多个排种部的数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播种机进行播种时,套筒压覆土壤形成播种区域,播种管向下运动插入播种区域的土壤中,排种盘转动并将排种部内的种子通过壳体上的圆孔排入播种管实现播种。这种播种机巧妙地设置行星盘结构,将排种盘与外齿圈固定连接,太阳轮与凸轮或偏心轮固定连接,使得排种盘、凸轮与偏心轮的运动相关联,也即排种盘、套筒以及播种管的运动相关联。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第二传动件为设置在驱动部件和行驶部件之间的减速箱,减速箱内设置多组不同传动比的齿轮组,多组齿轮组中其中一组的齿轮组的主动齿轮与驱动部件传动连接,从动齿轮与行驶部件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件与行驶部件设置具有多组不同传动比齿轮组的减速箱,通过改变驱动部件和行驶部件之间的齿轮组,也即改变驱动部件和行驶部件之间的传动比,从而改变第一传动件和播种部件之间的传动比与第二传动件与行驶部件之间的传动比的预设比例,调整了播种机的播种间距。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行驶部件包括四个滚轮,四个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的下方,四个滚轮中至少两个并排的滚轮与减速箱的齿轮组的从动齿轮固定连接。并且,四个滚轮中每一个滚轮与机架之间均设置减振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滚轮中至少两个并排的滚轮与减速箱的齿轮组的从动齿轮固定连接,从而通过四个滚轮带动机架以及播种部件沿前进方向运动,并且,由于地面起伏不平,通过设置在每一个滚轮与机架之间均设置减振件,从而减弱滚轮上的振动传递至机架上。使得机架上的播种部件在尽可能平稳的工况下播种。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播种机包括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播种部件和多个排种部件,多个播种部件和多个排种部件一一对应。
并且,播种机包括沿宽度方向设置的滑轨,多个播种部件和排种部件通过滑轨可滑动地装配于机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播种机包括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播种部件和多个排种部件,从而使得播种机在前进时,多个播种部件可以同时完成播种,提高播种效率。并且,通过滑轨调整多个播种部件之间的间距,从而根据不同土地和种子的要求,调整每一列种子之间的间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播种机,这种播种机包括机架、驱动部件、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设置在机架下方且能够带动机架沿播种方向运动的行驶部件、以及设置在机架前端的播种部件和排种部件,驱动部件与播种部件通过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与行驶部件通过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其中,第一传动件和播种部件之间的传动比与第二传动件与行驶部件之间的传动比呈预设比例,以使得播种机每行驶预设间隔后,播种部件进行播种。因此,在播种机每行驶一定距离后,播种部件进行播种,保证了播种间距一致。
并且,播种部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套筒、以及套设于套筒内且能够沿套筒的轴线方向运动的播种管,播种管的上端与排种部件管路连接,且位于套筒的外侧的上端部形成有连接部,播种管的下端侧壁上形成多个排土孔,套筒的下端面形成压土面。第一传动件具有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第一传动部抵接于套筒背离地面的一端,第一传动部能够使得套筒沿竖直方向运动;第二传动部抵接于播种管的连接部,第二传动部能够使得播种管沿竖直方向运动。每一次播种时,套筒受第一传动部的作用向下运动,套筒的下端的压土面会将土壤表面压平,且播种管受第二传动部的作用向下运动插入土壤进行播种,保证了每一次播种时种子播入土壤的深度一样,提高了种子的播种一致性,保障了种子的成活率。
此外,这种播种机的排种部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且可转动的排种盘,壳体内形成储存种子的空腔,排种盘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排种部,多个排种部中任意一个排种部均与种子相适配,壳体的侧壁上形成圆孔,圆孔与多个排种部中其中一个排种部相对应,且与播种管通过管路连通。并且,播种机还包括外齿圈、太阳轮、行星架以及固定在行星架上的多个行星轮,太阳轮、多个行星轮设置于外齿圈内,多个行星轮的外侧与外齿圈啮合,内侧与太阳轮啮合,行星架与机架固定。该播种机进行播种时,套筒压覆土壤形成播种区域,播种管向下运动插入播种区域的土壤中,排种盘转动并将排种部内的种子通过壳体上的圆孔排入播种管实现播种。这种播种机巧妙地设置行星盘结构,将排种盘与外齿圈固定连接,太阳轮与凸轮或偏心轮固定连接,使得排种盘、凸轮与偏心轮的运动相关联,也即排种盘、套筒以及播种管的运动相关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播种机的播种部件和排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播种机的播种部件和第一传动件,且凸轮和偏心轮的相位差为9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播种机的播种部件和第一传动件,且凸轮和偏心轮的相位差为18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播种机的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播种机的第一传动件的凸轮和偏心轮的尺寸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播种机的第一传动件和排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播种机的排种部件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播种机;
110、机架;
111、导向件;112、第一复位件;113、外齿圈;114、太阳轮;
115、行星轮;
120、驱动部件;
130、第一传动件;
131、第一传动部;132、凸轮;133、第二传动部;134、偏心轮;
135、第二复位件;136、连接孔;137、条形孔;
140、第二传动件;
141、减速箱;
150、行驶部件;
151、滚轮;
160、播种部件;
161、套筒;162、压土面;163、播种管;164、连接部;165、排土孔;166、挡板;
170、排种部件;
171、壳体;172、圆孔;173、排种盘;174、排种部;
a、凸轮和偏心轮的相位差;
、凸轮的大端到回转中心的距离;
、凸轮的小端到回转中心的距离;
L、偏心轮的偏心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播种机在播种时,由于地表起伏或残茬覆盖等复杂环境下地块土壤空间阻力变化较大,导致播种机高速作业下仿形跳动严重,造成粒距不一致、播深不均匀等现象,进而影响种苗发育和后期生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播种机,在使用时,第一传动件和播种部件之间的传动比与第二传动件与行驶部件之间的传动比呈预设比例,以使得播种机每行驶预设间隔后,播种部件进行播种。因此,在播种机每行驶一定距离后,播种部件进行播种,保证了播种间距一致。并且,套筒在第一传动部的作用下运动,套筒的下端的压土面会将土壤表面压平,且播种管在第二传动部作用下向下运动插入播种区域进行播种,能够保证每一次播种时种子播入土壤的深度一样,提高了种子的播种一致性,保障了种子的成活率,从而有利于种苗发育和后期生长。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播种机10,这种播种机10包括机架110、驱动部件120、第一传动件130、第二传动件140、设置在机架110下方且能够带动机架110沿播种方向运动的行驶部件150、以及设置在机架110前端的播种部件160和排种部件170,驱动部件120与播种部件160通过第一传动件130传动连接、与行驶部件150通过第二传动件140传动连接。其中,驱动部件120可以为发动机、电机或者本领域其他常用的驱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如图2-图4所示,播种部件160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套筒161、以及套设于套筒161内且能够沿套筒161的轴线方向运动的播种管163,播种管163的上端与排种部件170管路连接,且位于套筒161的外侧的上端部形成有连接部164,播种管163的下端侧壁上形成多个排土孔165,套筒161的下端面形成压土面162。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播种部件160包括多个不同长度的套筒161,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套筒161的下端面形成的压土面162能够在向下运动时始终压覆在土壤上,在地面上形成土壤沿水平面均匀地分布的播种区域。当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套筒161设置为可沿轴线方向伸缩(例如伸缩套管)的构造,能够根据压覆需求调整套筒161的长度,关于伸缩结构的具体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套筒161的下端面设置沿水平方向平整的端面,以保证压覆在土壤时能够将土壤沿水平方向压覆平整。当然,套筒161的下端可以设置为呈喇叭状的端部,以增大压土面162的面积,形成更大的播种区域,更加便于播种管163的播种。并且,套筒161的下端面可设置耐磨涂层,以提高压土面162的耐磨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关于耐磨层的具体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播种管163的下端侧壁上可形成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者其他数目的排土孔165,当排土孔165的数目超过一个时,多个排土孔165沿播种管163的轴线方向螺旋设置,也可以沿播种管163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排土孔165的轴线方向可沿水平方向延伸,或者,每一个排土孔165的轴线方向沿竖直方向倾斜延伸,例如排土孔165的轴线方向自播种管163的内部向外倾斜向上延伸,在播种管163向下运动插入土壤时,播种管163内的土壤能够在排土孔165的导向作用下排出播种管163。
更为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播种管163的下端为了便于插入土壤,可设置为针头状的尖锐结构,这种结构的播种管163具有更好的破土效果。
更为具体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用于压覆土壤的套筒161和用于播种的播种管163可沿播种机10的前进方向依次设置,例如将套筒161设置在前、播种管163设置在后,在播种时,套筒161先将土壤压覆形成播种区域,然后播种管163插入播种区域的土壤进行播种,又例如播种管163设置在前、套筒161设置在后,在播种时,播种管163先插入土壤进行播种,然后,套筒161将播种管163插入的区域的土壤压覆成沿水平面均匀地分布。
并且,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传动件130具有第一传动部131和第二传动部133,第一传动部131抵接于套筒161背离地面的一端,第一传动部131能够使得套筒161沿竖直方向运动;第二传动部133抵接于播种管163的连接部164,第二传动部133能够使得播种管163沿竖直方向运动;第一传动件130使得套筒161和播种管163关联性地运动,套筒161的压土面162压覆土壤形成播种区域,播种管163插入播种区域并播种。需要说明的是,套筒161的运动和播种管163的运动的关联性具体为:套筒161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并压覆土壤形成播种区域后,播种管163插入播种区域并播种;或者,播种管163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插入土壤并播种,套筒161向下运动并将种子插入的土壤压覆平整;或者,套筒161向下运动并压覆土壤,播种管163同时插入土壤并播种。
需要说明的是,在套筒161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并压覆土壤形成播种区域后,播种管163插入播种区域并播种这种情况下,播种管163破土时的土壤部分会被挤压至播种管163的外侧,还有另一部分土壤进入播种管163内由从排土孔165排出,而套筒161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远离土壤表面,此时排土孔165排出的土壤并不会进入套筒161内;在播种管163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插入土壤并播种,然后套筒161向下运动并将种子插入的土壤压覆平整的情况下,播种管163破土时,套筒161并未接触土壤表面且位于竖直靠上的位置,此时,播种管163的排土孔165排出的土壤也不会进入套筒161内部。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播种管163内可设置气泵(图中未示出),这种气泵可在播种管163内形成朝向土壤表面流动的气流,一方面,气泵产生的气流能够将播种管163在破土时进入播种管163内的土壤从播种管163的端部以及排土孔165排出,便于种子播入土壤中;另一方面,气泵产生的气流能够将排种部件170内的种子吸入播种管163,从而提高排种部件170的排种效率。
此外,在套筒161向下运动并压覆土壤,播种管163同时插入土壤并播种的情况下,将播种管163的下端针头状的尖锐结构替换为可开启的鸭嘴结构,且在这种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土壤进入套筒161,可在播种管163选择不设置排土孔165。套筒161压覆土壤时,播种管163伸出套筒161且播种管163的外壁与套筒161的底部连接处相适配,能够阻碍土壤进入套筒161内,当播种管163需要播种时,播种管163的端部的鸭嘴结构开启,从而将播种管163内的种子释放至土壤内。在本实施例中,鸭嘴结构的开启或闭合可通过小型电机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第一传动件130和播种部件160之间的传动比与第二传动件140与行驶部件150之间的传动比呈预设比例,以使得播种机10每行驶预设间隔后,播种部件160进行播种。
具体的,这种播种机10在使用时,首先将筛选过的种子放入排种部件170内,确保种子能够进入播种管163,然后启动驱动部件120,驱动第二传动件140联动行驶部件150带动播种机10沿播种方向前进。由于第一传动件130和播种部件160之间的传动比与第二传动件140与行驶部件150之间的传动比呈预设比例,因此,在播种机10每行驶一定距离后,播种部件160进行播种,保证了播种间距一致。需要说明的是,播种机10行驶的预设间隔与第二传动件140和行驶部件150之间的传动比、行驶部件150的自身结构特征(例如滚轮的半径)等有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并且,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一传动部131使得套筒161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直至套筒161下端的压土面162抵接至地面上并将土壤表面压覆形成播种区域,能够减少复杂地形带给播种时的影响。播种过程中,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二传动部133使得播种管163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伸出套筒161并插入土中,播种管163内的土壤会从排土孔165排出,排种部件170的种子从播种管163排出,并播入土壤内。每一次播种时,套筒161下端的压土面162都会将土壤表面压平,且播种深度为播种管163伸出套筒161的距离,这样能够保证每一次播种时种子播入土壤的深度一样,提高了种子播种时的深度一致性,保障了种子的成活率,从而有利于种苗发育和后期生长。
进一步地,如图3-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10,第一传动件130包括同轴设置且不可相对转动的凸轮132和偏心轮134,凸轮132构成第一传动部131,偏心轮134构成第二传动部133,驱动部件120与凸轮132和偏心轮134的转轴传动连接。
其中,第一传动件130设置于套筒161与播种管163的上方,凸轮132与偏心轮134的转轴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竖直方向上与套筒161的中心轴对齐,并且凸轮132的侧面抵接套筒161的上端表面,偏心轮134的侧面抵接播种管163的连接部164的顶端表面。其中,凸轮132和偏心轮134的相位差为a:
当行驶部件150的行驶速度在1米每秒~1.5米每秒时,相位差a在0°~90°范围内,例如行驶部件150的行驶速度为1米每秒,则相位差a为90°;或者行驶部件150的行驶速度为1米每秒,则相位差a为0°;又或者行驶部件150的行驶速度为1.2米每秒,则相位差a为75°;再或者行驶部件150的行驶速度为1.5米每秒,则相位差a为8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这种播种机10每行驶预设间隔后,套筒161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且播种管163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伸出套筒161并插入土壤内。
当行驶部件150的行驶速度在0.2米每秒~1米每秒时,相位差a在90°~180°范围内,例如行驶部件150的行驶速度为0.2米每秒,则相位差a为95°;或者行驶部件150的行驶速度为0.2米每秒,则相位差a为120°;又或者行驶部件150的行驶速度为0.8米每秒,则相位差a为150°;再或者行驶部件150的行驶速度为1米每秒,则相位差a为18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这种播种机10每行驶预设间隔后,套筒161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并压覆土壤形成播种区域后,套筒161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时,播种管163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伸出套筒161并插入土壤内。
具体的,通过同轴设置且不可相对转动的凸轮132和偏心轮134带动套筒161和播种管163沿竖直方向运动,套筒161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距离和运动速率由凸轮132的外廓决定,而播种管163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距离由偏心轮134的偏心距决定。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偏心轮134指的是外廓呈圆形、且回转中心与圆心异位的轮体,则该偏心轮134的外廓的任意一处切线的切率均相等,从而使得播种管163在竖直方向匀速运动,提高播种时的稳定性。
此外,当行驶部件150的行驶速度在0.2米每秒~1米每秒时,凸轮132和偏心轮134的相位差在90°~180°范围内,套筒161向下运动先压覆土壤形成播种区域后,播种管163插入播种区域的土壤播种,此时播种机10的行驶速度较慢,播种部件160实施单次播种的时间充裕,在套筒161完成压覆土壤后,播种机10向前移动的距离较短,播种管163仍在压覆土壤的范围内,播种管163向下运动,仍然能够完成在播种区域的播种;当行驶部件150的行驶速度较快时(即在1米每秒~1.5米每秒时),凸轮132和偏心轮134的相位差在0°~90°范围内,套筒161向下运动先压覆土壤形成播种区域,套筒161向下运动的同时,播种管163也向下运动,此时,播种机10的行驶速度较快,同样能够保证播种管163仍在播种区域的范围内,套筒161和播种管163同时向下运动,以保证播种管163能够插入播种区域完成播种,并且提高了播种效率。
更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10,播种机10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10上位于套筒161对应位置、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件111,套筒161套设于导向件111内,套筒161和导向件111之间设置第一复位件112,以使得套筒161的初始位置位于导向件111内远离地面的一侧,播种管163位于套筒161内的位置形成有挡板166,挡板166的外壁面与套筒161的内壁面相适配,且播种管163的挡板166与套筒161的底部之间设置第二复位件135,以使得播种管163的初始位置位于套筒161内远离地面的一侧。
具体的,通过设置在机架110上的导向件111,能够引导套筒161沿竖直方向运动,保证每一次套筒161压覆土壤形成的播种区域在水平方向一致。并且,套筒161和导向件111之间设置第一复位件112、播种管163和套筒161之间设置第二复位件135,保证套筒161和播种管163的初始位置均位于远离地面的一侧,在非播种时减少套筒161和播种管163与地面接触的时间,降低套筒161和播种管163与地面过多接触而受损的风险。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10,导向件111设置为与套筒161的外壁相适配的筒状结构,导向件111的底部与机架110相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套筒161的上端面沿周向向外延伸,且边缘形成沿套筒16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延伸壁,以使得套筒161的侧壁和延伸壁之间形成安装腔,第一复位件112设置在安装腔内,第一复位件112的上端抵接套筒161的上端面的下侧,下端抵接于导向件111的上端面的上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112和第二复位件135均为螺旋弹簧。
更为具体的,套筒161的上端面沿周向向外延伸,一方面增大套筒161的上端面的面积,便于套筒161的上端面与凸轮132的抵接,增大套筒161与凸轮132的传动平顺性;另一方面,上端面沿周向向外延伸且边缘形成沿套筒16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延伸壁,从而使得套筒161的侧壁和延伸壁之间形成安装腔,为第一复位件112提供了安装空间,避免在播种时,第一复位件112与其他部件相互干涉。
此外,第一复位件112和第二复位件135均采用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在竖直方向的弹性力可以使得套筒161的上端面紧紧抵接在凸轮132上、播种管163的连接部164紧紧抵接在偏心轮134上,当凸轮132和偏心轮134转动时,套筒161和播种管163克服螺旋弹簧的弹性力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或者在螺旋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10,播种管163的播种深度为D,播种深度D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为凸轮132的大端到回转中心的距离;/>为凸轮132的小端到回转中心的距离;L为偏心轮134的偏心距,D、/>、/>以及L的单位均为厘米。
具体的,在初始状态下,播种管163的下端与套筒161的下端面齐平时,巧妙地设计凸轮132和偏心轮134的形状,使得播种深度、凸轮132和偏心轮134的参数满足上述公式,从而能够精确地设计播种机10的播种深度。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偏心轮134的偏心距L大于凸轮132的大端到回转中心的距离H1与凸轮132的小端到回转中心的距离H2的差值。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初始状态下,播种管163的下端伸出套筒161的下端面,在套筒161向下运动压覆土壤后,播种管163向下运动,并在播种区域内完成播种。此时,偏心轮134的偏心距L可等于或者大于凸轮132的大端到回转中心的距离H1与凸轮132的小端到回转中心的距离H2的差值。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10,偏心轮134的侧壁上沿径向间隔设置多个连接孔136,偏心轮134通过多个连接孔136中任意一个连接孔136与凸轮132同轴设置。其中,偏心轮134的侧壁可沿径向间隔设置两个、三个、四个或者其他数目的连接孔13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偏心轮134通过侧壁上的多个连接孔136其中任意一个连接孔136与凸轮132同轴设置,当连接孔136位于靠近圆心的一侧,则偏心轮134的偏心距较小,从而使得播种管163沿竖直方向的运动较短,播种管163插入土壤的深度较浅;当连接孔136位于远离圆心的一侧,则偏心轮134的偏心距较大,从而使得播种管163沿竖直方向的运动较长,播种管163插入土壤的深度较深。通过上述结构,在不改变套筒161的运动距离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播种管163的运动距离来调节播种机10的播种深度。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偏心轮134的侧壁上形成沿径向方向延伸的条形孔137。其中,在条形孔137的侧边缘设置有刻度线,从而使得操作者能够根据刻度线上的示数,准确地调整偏心轮134的偏心距。
并且,播种机10还包括锁止件(图中未示出),偏心轮134通过条形孔137与凸轮132同轴设置,且偏心轮134与凸轮132通过锁止件固定连接。其中,锁止件可设置为锁紧螺栓、锁止销、锁止卡扣等本领域常用的锁止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将偏心轮134通过条形孔137与凸轮132同轴设置,通过调整偏心轮134的偏心距L能够实现调节播种管163插入土壤的深度的效果,并且,偏心轮134可以通过条形孔137上的任意位置与凸轮132同轴设置,从而更加精确地调整播种管163的运动距离。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这种播种机10的套筒161和播种管163均通过气缸驱动,进而使得套筒161和播种管163沿竖直方向运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套筒161固定连接,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播种管16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套筒161和播种管163均不需要设置复位件。当然,套筒161和播种管163也可以通过电磁、液压等方式驱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还有一种实施例中,这种播种机10的套筒161和播种管163均通过曲柄摇杆结构连接,曲柄摇杆机构是指具有一个曲柄和一个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通常,曲柄为主动件且等速转动,而摇杆为从动件作变速往返摆动,连杆作平面复合运动。以套筒161为例,套筒161的顶端与摇杆固定连接,曲柄与驱动部件120连接,通过曲柄摇杆结构将驱动部件12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套筒161沿竖直方向的反复运动,播种管163与套筒161的驱动类似。
更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10,排种部件170包括壳体171以及设置于壳体171内且可转动的排种盘173,壳体171内形成储存种子的空腔,排种盘173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排种部174,多个排种部174中任意一个排种部174均与种子相适配,壳体171的侧壁上形成圆孔172,圆孔172与多个排种部174中其中一个排种部174相对应,且与播种管163通过管路连通。其中,排种盘173沿周向间隔设置两个、三个、五个、十二个、十八个、二十三个或者其他数目的排种部17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通过壳体171形成的储存种子的空腔收容一定数量的种子,满足播种机10在行进过程中,播种时所需的种子储备。并且,在壳体171内设置具有多个排种部174的排种盘173,在播种机10行进时,排种盘173转动且使得排种部174的种子从壳体171上圆孔172排入播种管163,实现种子的供应,一方面,排种盘173上的多个排种部174能够对种子进行筛选,只有大小规格与合格的种子相符合的种子才能够嵌入排种部174,对于不健康的种子则不会嵌入排种部174,从而确保播种的种子更加容易成活;另一方面,排种盘173上的种子均通过壳体171上的圆孔172排入播种管163,保证每次仅输出一颗种子,从而保证每次播种时的播种数量恒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71内与圆孔17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拨爪,用于将与圆孔172对应处的排种部174的种子拨入播种管163中,从而提高排种部件170的排种效率。关于拨爪的具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进一步地,如图2、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10,播种机10还包括外齿圈113、太阳轮114、行星架以及固定在行星架上的多个行星轮115,太阳轮114、多个行星轮115设置于外齿圈113内,多个行星轮115的外侧与外齿圈113啮合,内侧与太阳轮114啮合,行星架与机架110固定。其中,可在行星架的周向间隔设置两个、三个、四个或者其他数目的行星轮11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外齿圈113与排种盘173固定连接,太阳轮114与凸轮132或偏心轮134固定连接,外齿圈113和太阳轮114的转速比为1:n~1;n为多个排种部174的数量。
具体的,该播种机10进行播种时,套筒161压覆土壤形成播种区域,播种管163向下运动插入播种区域的土壤中,排种盘173转动并将排种部174内的种子通过壳体171上的圆孔172排入播种管163实现播种。这种播种机10巧妙地设置行星盘结构,将排种盘173与外齿圈113固定连接,太阳轮114与凸轮132或偏心轮134固定连接,使得排种盘173、凸轮132与偏心轮134的运动相关联,也即排种盘173、套筒161以及播种管163的运动相关联。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外齿圈113和太阳轮114的转速比为1:n,其中,播种部件160每进行一次播种,则从排种部件170排出一粒种子,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外齿圈113和太阳轮114的转速比为1:3,播种部件160每进行一次播种,则从排种部件170排出n/3个种子。由此,操作者可根据每一次播种需要播种的种子数量,设置外齿圈113和太阳轮114的转速比。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10,第二传动件140为设置在驱动部件120和行驶部件150之间的减速箱141,减速箱141内设置多组不同传动比的齿轮组,多组齿轮组中其中一组的齿轮组的主动齿轮与驱动部件120传动连接,从动齿轮与行驶部件150传动连接。其中,减速箱141内可设置两组、三组、四组、六组、八组或者其他数目的齿轮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驱动部件120与行驶部件150设置具有多组不同传动比齿轮组的减速箱141,通过改变驱动部件120和行驶部件150之间的齿轮组,也即改变驱动部件120和行驶部件150之间的传动比,从而改变第一传动件130和播种部件160之间的传动比与第二传动件140与行驶部件150之间的传动比的预设比例,调整了播种机10的播种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件120与第一传动件130和第二传动件140可通过链条或者皮带传动连接,当然,在安装空间满足的前提下,驱动部件120与第一传动件130和第二传动件140也可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10,行驶部件150包括四个滚轮151,四个滚轮151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110的下方,四个滚轮151中至少两个并排的滚轮151与减速箱141的齿轮组的从动齿轮固定连接。并且,四个滚轮151中每一个滚轮151与机架110之间均设置减振件(图中未示出)。其中,减振件可以为弹簧减振器、空气减振器、液压减振器或者本领域常用的其他减振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四个滚轮151中至少两个并排的滚轮151与减速箱141的齿轮组的从动齿轮固定连接,从而通过四个滚轮151带动机架110以及播种部件160沿前进方向运动,并且,由于地面起伏不平,通过设置在每一个滚轮151与机架110之间均设置减振件,从而减弱滚轮151上的振动传递至机架110上。使得机架110上的播种部件160在尽可能平稳的工况下播种。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行驶部件150可设置为两组履带,通过履带带动机架110以及其上的部件前进。当然,行驶部件150还可以设置为四组履带,分别设置在机架110的四个角部,这种结构能够更加灵活地控制播种机10的前进方向。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播种机10,播种机10包括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播种部件160和多个排种部件170,多个播种部件160和多个排种部件170一一对应。
并且,播种机10包括沿宽度方向设置的滑轨(图中未示出),多个播种部件160和排种部件170通过滑轨可滑动地装配于机架110。
具体的,播种机10包括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播种部件160和多个排种部件170,从而使得播种机10在前进时,多个播种部件160可以同时完成播种,提高播种效率。并且,通过滑轨调整多个播种部件160之间的间距,从而根据不同土地和种子的要求,调整每一列种子之间的间距。
以上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上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驱动部件、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下方且能够带动所述机架沿播种方向运动的行驶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前端的播种部件和排种部件,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播种部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与所述行驶部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其中,
所述播种部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套筒、以及套设于所述套筒内且能够沿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运动的播种管,所述播种管的上端与所述排种部件管路连接,且位于所述套筒的外侧的上端部形成有连接部,所述播种管的下端侧壁上形成多个排土孔,所述套筒的下端面形成压土面;并且,
所述第一传动件具有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抵接于所述套筒背离地面的一端,所述第一传动部能够使得所述套筒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二传动部抵接于所述播种管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传动部能够使得所述播种管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一传动件使得所述套筒和所述播种管关联性地运动,所述套筒的所述压土面压覆土壤形成播种区域,所述播种管插入所述播种区域并播种;其中,
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播种部件之间的传动比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行驶部件之间的传动比呈预设比例,以使得所述播种机每行驶预设间隔后,所述播种部件进行播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同轴设置且不可相对转动的凸轮和偏心轮,所述凸轮构成所述第一传动部,所述偏心轮构成所述第二传动部,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凸轮和所述偏心轮的转轴传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于所述套筒与所述播种管的上方,所述凸轮与所述偏心轮的转轴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套筒的中心轴对齐,并且所述凸轮的侧面抵接所述套筒的上端表面,所述偏心轮的侧面抵接所述播种管的所述连接部的顶端表面;其中,所述凸轮和所述偏心轮的相位差为a:
当所述行驶部件的行驶速度在1米每秒~1.5米每秒时,
所述相位差a在0°~90°范围内,所述播种机每行驶预设间隔后,所述套筒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且所述播种管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伸出所述套筒并插入土壤内;
当所述行驶部件的行驶速度在0.2米每秒~1米每秒时,
所述相位差a在90°~180°范围内,所述播种机每行驶预设间隔后,所述套筒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并压覆土壤形成所述播种区域后,所述套筒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时,所述播种管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伸出所述套筒并插入土壤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播种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套筒对应位置、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件,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导向件内,所述套筒和所述导向件之间设置第一复位件,以使得所述套筒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导向件内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播种管位于所述套筒内的位置形成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外壁面与所述套筒的内壁面相适配,且所述播种管的所述挡板与所述套筒的底部之间设置第二复位件,以使得所述播种管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套筒内远离地面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件设置为与所述套筒的外壁相适配的筒状结构,所述导向件的底部与所述机架相固定;
所述套筒的上端面沿周向向外延伸,且边缘形成沿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延伸壁,以使得所述套筒的侧壁和所述延伸壁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复位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上端抵接所述套筒的所述上端面的下侧,下端抵接于所述导向件的上端面的上侧;
所述第一复位件和所述第二复位件均为螺旋弹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管的播种深度为D,所述播种深度D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为所述凸轮的大端到回转中心的距离;/>为所述凸轮的小端到回转中心的距离;L为所述偏心轮的偏心距,所述D、所述/>、所述/>以及所述L的单位均为厘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的侧壁上沿径向间隔设置多个连接孔,所述偏心轮通过所述多个连接孔中任意一个连接孔与所述凸轮同轴设置;或者,
所述偏心轮的侧壁上形成沿径向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所述播种机还包括锁止件,所述偏心轮通过所述条形孔与所述凸轮同轴设置,且所述偏心轮与所述凸轮通过所述锁止件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种部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可转动的排种盘,所述壳体内形成储存种子的空腔,所述排种盘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排种部,所述多个排种部中任意一个排种部均与种子相适配,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形成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多个排种部中其中一个排种部相对应,且与所述播种管通过管路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播种机还包括外齿圈、太阳轮、行星架以及固定在行星架上的多个行星轮,所述太阳轮、所述多个行星轮设置于所述外齿圈内,所述多个行星轮的外侧与所述外齿圈啮合,内侧与所述太阳轮啮合,所述行星架与所述机架固定;其中,
所述外齿圈与所述排种盘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轮与所述凸轮或所述偏心轮固定连接,所述外齿圈和所述太阳轮的转速比为1:n~1;
n为所述多个排种部的数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动件为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行驶部件之间的减速箱,所述减速箱内设置多组不同传动比的齿轮组,所述多组齿轮组中其中一组的所述齿轮组的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部件传动连接,从动齿轮与所述行驶部件传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部件包括四个滚轮,所述四个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下方,所述四个滚轮中至少两个并排的所述滚轮与所述减速箱的所述齿轮组的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连接;并且,
所述四个滚轮中每一个所述滚轮与所述机架之间均设置减振件。
11.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播种机包括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播种部件和多个所述排种部件,所述多个播种部件和所述多个排种部件一一对应;并且,
所述播种机包括沿宽度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多个播种部件和所述排种部件通过所述滑轨可滑动地装配于所述机架。
CN202311668862.7A 2023-12-07 2023-12-07 播种机 Active CN117356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68862.7A CN117356225B (zh) 2023-12-07 2023-12-07 播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68862.7A CN117356225B (zh) 2023-12-07 2023-12-07 播种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6225A true CN117356225A (zh) 2024-01-09
CN117356225B CN117356225B (zh) 2024-02-06

Family

ID=89394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68862.7A Active CN117356225B (zh) 2023-12-07 2023-12-07 播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5622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55239A (ja) * 2010-09-09 2012-03-22 National Agriculture & Food Research Organization 播種機
US20150373898A1 (en) * 2013-02-07 2015-12-31 Kuhn Sa Single-seed sowing machine with at least one improved sowing element
CN108770430A (zh) * 2018-07-02 2018-11-09 山东理工大学 大蒜种植机
CN209251010U (zh) * 2018-12-13 2019-08-16 扎赉特旗兴义农丰农牧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出芽率高的牵引式免耕施肥播种机
CN112913376A (zh) * 2021-02-08 2021-06-08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青贮玉米与大豆混种一体化播种设备及混种方法
CN114342608A (zh) * 2021-12-14 2022-04-15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气力式多行并联单粒精密播种单体
CN116649046A (zh) * 2023-05-30 2023-08-29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宁夏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膜上种植用播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55239A (ja) * 2010-09-09 2012-03-22 National Agriculture & Food Research Organization 播種機
US20150373898A1 (en) * 2013-02-07 2015-12-31 Kuhn Sa Single-seed sowing machine with at least one improved sowing element
CN108770430A (zh) * 2018-07-02 2018-11-09 山东理工大学 大蒜种植机
CN209251010U (zh) * 2018-12-13 2019-08-16 扎赉特旗兴义农丰农牧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出芽率高的牵引式免耕施肥播种机
CN112913376A (zh) * 2021-02-08 2021-06-08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青贮玉米与大豆混种一体化播种设备及混种方法
CN114342608A (zh) * 2021-12-14 2022-04-15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气力式多行并联单粒精密播种单体
CN116649046A (zh) * 2023-05-30 2023-08-29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宁夏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膜上种植用播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6225B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3726B (zh) 穴播式同步播种施肥机
CN107306546B (zh) 玉米播种器
CN204907073U (zh) 联动播种装置
CN103392422A (zh) 滚筒式精量播种器
CN104996039A (zh) 联动播种装置
CN101438647B (zh) 免耕播种机的排种排肥器
CN111567191B (zh) 一种有机蔬菜种植装置
CN203313651U (zh) 滚筒式精量播种器
CN109526288A (zh) 一种棉花免耕深松施肥覆膜精播机
CN201957423U (zh) 玉米精量播种机
CN117356225B (zh) 播种机
CN110393059B (zh) 水稻穴播装置
CN115152364B (zh) 覆膜式精量穴直播机及覆膜直播方法
CN202145737U (zh) 一种垂直圆盘勺轮式排种穴播装置
CN105850302A (zh) 旱地播种机
CN213784141U (zh) 播种轮及具有其的播种机
CN211671290U (zh) 一种可调节播种距离的农业播种机
CN207410734U (zh) 一种玉米精量播种机
CN201919327U (zh) 玉米精量播种机用排种器
CN107155465B (zh) 一种差速式小麦排种器
CN113228885B (zh) 一种育苗率高的白菜种植机构及种植方法
CN114916295B (zh) 种盒随动式小粒种子播种装置
CN210537367U (zh) 一种水稻精量穴播器
RU212131U1 (ru) Стенд дл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высевающих устройств зерновых сеялок
CN217564081U (zh) 一种连垄穴槽定向移动播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