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6183A -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6183A
CN117356183A CN202280001082.4A CN202280001082A CN117356183A CN 117356183 A CN117356183 A CN 117356183A CN 202280001082 A CN202280001082 A CN 202280001082A CN 117356183 A CN117356183 A CN 117356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emitting
light
emitting layer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10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清雨
焦志强
刘文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56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61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阳极;阴极,与所述阳极相对设置,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中一个为反射电极,另一个为透射电极;第一发光单元,设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传输层以及第一发光结构,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发光结构设于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之间;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包括红色发光层以及第一蓝色发光层。本公开能够提高发光强度。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由于具有全固态结构、自发光、响应速度快、亮度高、全视角、可柔性显示等一系列优点,因而成为目前极具竞争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类显示装置。然而,目前的OLED显示装置存在发光强度较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能够提高发光强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阳极;
阴极,与所述阳极相对设置,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中一个为反射电极,另一个为透射电极;
第一发光单元,设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传输层以及第一发光结构,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发光结构设于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之间;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包括红色发光层以及第一蓝色发光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结构还包括:
载流子传输层,设于所述红色发光层面向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设于所述载流子传输层背向所述红色发光层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载流子传输层的厚度为2nm-30nm。
进一步地,所述红色发光层设于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面向所述阳极的一侧,所述载流子传输层的空穴传输速率大于电子传输速率;或者,所述红色发光层设于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背向所述阳极的一侧,所述载流子传输层的空穴传输速率小于电子传输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红色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所述客体材料包括荧光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客体材料包括红烯、尼罗红、溴化乙锭、三联吡啶氯化钌六水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红色发光层中所述客体材料与所述主体材料的质量比为2%-10%。
进一步地,所述红色发光层设于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面向所述反射电极的一侧;
所述红色发光层与所述反射电极的距离为190nm-210nm,和/或,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与所述反射电极的距离为192nm-240nm。
进一步地,所述红色发光层设于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背向所述反射电极的一侧;
所述红色发光层与所述反射电极的距离为350nm-370nm,和/或,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与所述反射电极的距离为320nm-368nm。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电荷生成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设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一侧;
第二发光单元,设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电荷生成层背向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能够发出绿色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面向所述反射电极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绿色发光层,所述绿色发光层与所述反射电极的距离为135nm-155nm。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电荷生成层,设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背向所述第一电荷生成层的一侧;
第三发光单元,设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电荷生成层背向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能够发出蓝色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面向所述反射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面向所述反射电极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绿色发光层,所述绿色发光层与所述反射电极的距离为135nm-155nm;和/或
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第二蓝色发光层,所述第二蓝色发光层与所述反射电极的距离为100nm-120nm。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的的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第一发光结构设于第一空穴传输层与第一电子传输层之间,且第一发光结构包括红色发光层以及第一蓝色发光层,从而使红色发光层以及第一蓝色发光层设于第一空穴传输层与第一电子传输层之间,即红色发光层以及第一蓝色发光层位于一个发光单元中,从而使本公开的红色发光层的位置以及第一蓝色发光层的位置可以同步调节,同 时由于红光的最大增益前腔长与蓝光的最大增益前腔长接近,进而使本公开可以同步调节红光发光强度和蓝光发光强度,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强度和发光效率,也有利于实现高色域。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光的前腔长与强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载流子传输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发光原理图。
图7是对比例和实施例在30J电流密度下采集的发光光谱图。
图8是对比例和实施例的器件CIE(x,y)随着器件亮度的变化曲线图。
图9是对比例和实施例的器件效率随器件的电流密度的变化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1、阳极;3、第三发光单元;301、第三空穴注入层;302、第三空穴传输层;303、第三电子阻挡层;304、第二蓝色发光层;305、第三空穴阻挡层;306、第三电子传输层;4、第二发光单元;401、第二空穴注入层;402、第二空穴传输层;403、第二电子阻挡层;404、绿色发光层;405、第二空穴阻挡层;406、第二电子传输层;5、第二电荷生成层;6、第一电荷生成层;7、第一发光单元;701、第一空穴注入层;702、第一空穴传输层;703、第一电子阻挡层;704、红色发光层;705、载流子传输层;706、第一蓝色发光层;707、第一空穴阻挡层;708、第一电子传输层;709、第一电子注入层;8、阴极;9、载流子功能层;10、第一发光层;11、第二发光层;1101、第一子发光层;1102、第二子发光层;12、第三发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相关技术中,白光OLED器件有1-Stack WOLED、Tandem WOLED、3Stack WOLED。图1以及图2示出了3Stack WOLED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阳极1、第一发光层10、第二发光层11、第三发光层12、载流子功能层9以及阴极8。该阳极1为反射电极,该阴极8为透射电极,该阳极1与阴极8构 成微腔。该载流子功能层9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等。该第一发光层10以及第三发光层12可以为蓝色发光层。在图1中,该第二发光层11为黄色发光层;在图2中,该第二发光层11包括第一子发光层1101和第二子发光层1102,该第一子发光层1101可以为绿色发光层,该第二子发光层1102可以为红色发光层。基于激子的本征属性,使用磷光材料的蓝色发光层的稳定性差,所以蓝色发光层使用荧光材料,同时为了保证白光器件的亮度和效率,绿色发光层以及红色发光层均使用磷光材料。使用磷光材料的红色发光层以及绿色发光层中的激子为三线态激子,三线态激子寿命长,扩散距离长,当器件的工作电流不同以及器件老化时,器件易产生较为严重的色偏。绿色发光层的发光是白光器件的效率和亮度的主要承担者,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红色发光层的发光需要从绿色发光层转移一部分能量到红色发光层,这个转换过程对器件能量的损失较大,且红色发光层的发光对器件效率的贡献较低,使得器件的效率达不到理想的水平。
此外,发光层距离反射电极的距离(微腔的前腔长)会周期性的影响波长的增益幅度。本公开将蓝光光谱简化为在460nm波长处的单波长发光,将绿光光谱简化为在530nm波长处的单波长发光,将红光光谱简化为在620nm波长处的单波长发光。如图3中的a部分所示,波长为460nm的蓝光在前腔长为(110nm±n*115nm)处为强度最高点;如图3中的b部分所示,波长为530nm的绿光在前腔长为(145nm±n*130nm)为强度最高点;如图3中的c部分所示,波长为620nm的红光在前腔长为(40nm±n*160nm)处为强度最高点,上述的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对于各颜色的光,与强度最高点对应的前腔长可以称为最大增益前腔长。因此,蓝光的最大增益前腔长可以为110nm、225nm或340nm;绿光的最大增益前腔长可以为145nm、275nm或405nm;红光的最大增益前腔长可以为200nm、360nm或520nm。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红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几乎位于同一位置,使本公开无法同步调节红光发光强度和蓝光发光强度,红光和蓝光无法实现同频增强出射,无 法同时达到高效率和高色域的目标需求。
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阳极1、阴极8以及第一发光单元7,其中:
该阴极8与阳极1相对设置。该阳极1和阴极8中一个为反射电极,另一个为透射电极。该第一发光单元7设于阳极1与阴极8之间。该第一发光单元7包括第一空穴传输层702、第一电子传输层708以及第一发光结构。该第一空穴传输层702与第一电子传输层708相对设置,该第一发光结构设于第一空穴传输层702与第一电子传输层708之间。该第一发光结构包括红色发光层704以及第一蓝色发光层706。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第一发光结构设于第一空穴传输层702与第一电子传输层708之间,且第一发光结构包括红色发光层704以及第一蓝色发光层706,从而使红色发光层704以及第一蓝色发光层706设于第一空穴传输层702与第一电子传输层708之间,即红色发光层704以及第一蓝色发光层706位于一个发光单元中,从而使本公开的红色发光层704的位置以及第一蓝色发光层706的位置可以同步调节,同时由于红光的最大增益前腔长与蓝光的最大增益前腔长接近,进而使本公开可以同步调节红光发光强度和蓝光发光强度,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强度和发光效率,也有利于实现高色域。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该阳极1与阴极8相对设置。该阳极1可以为反射电极,该阴极8可以为透射电极,从而在阳极1和阴极8之间形成微腔,以提高发光单元的出光强度。在本公开其它实施方式中,该阳极1可以为透射电极,该阴极8可以为反射电极。其中,上述的透射电极可以为半透半反电极,但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限定。举例而言,该阳极1为反射电极,且可以由层叠的Ag金属层与ITO层构成,该Ag金属层的厚度可以为1000埃,该ITO层 的厚度可以为100埃-150埃;该阴极8为透射电极,并为Mg/Ag电极,该Mg/Ag电极的厚度可以为100埃-150埃。
本公开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驱动背板。该阳极1可以设于驱动背板上。该驱动背板可以包括衬底和驱动电路层。该衬底可以为刚性衬底。其中,该刚性衬底可以为玻璃衬底或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衬底等。当然,该衬底还可以为柔性衬底。其中,该柔性衬底可以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PEN(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two formic acid glycol ester,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或PI(Polyimide,聚酰亚胺)衬底。该驱动电路层可以设于衬底上。该驱动电路层可以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该驱动晶体管可以为薄膜晶体管,但本公开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该薄膜晶体管可以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当然,该薄膜晶体管还可以为底栅型薄膜晶体管。以薄膜晶体管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为例,该驱动电路层可以包括有源层、栅绝缘层、栅电极、层间绝缘层、源极以及漏极。该有源层可以设于衬底上。该栅绝缘层可以设于衬底上,并覆盖有源层。该栅电极可以设于栅绝缘层远离衬底的一侧。该层间绝缘层可以设在栅绝缘层上,并覆盖栅电极。该源极和漏极可以设在层间绝缘层上,并经由穿过层间绝缘层和栅绝缘层的过孔连接至有源层。此外,该驱动背板还可以包括平坦化层。该平坦化层可以设于驱动电路层背向衬底的表面,且覆盖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该阳极1可以设于平坦化层上,并经由穿过平坦化层的过孔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
该第一发光单元7可以设于阳极1背向衬底的一侧。该第一发光单元7包括第一空穴传输层702、第一电子传输层708以及第一发光结构。该第一空穴传输层702设于阳极1背向衬底的一侧,该第一发光结构设于第一空穴传输层702背向阳极1的一侧,该第一电子传输层708设于第一发光结构背向阳极1的一侧。该第一发光单元7还可以包括第一空穴注入层701、第一电子阻挡层703、第一电子注入层709以及第一空穴阻挡层707。该第一空穴注入 层701可以设于第一空穴传输层702和阳极1之间,该第一电子阻挡层703可以设于第一空穴传输层702与第一发光结构之间,该第一电子注入层709可以设于第一电子传输层708与阴极8之间,该第一空穴阻挡层707可以设于第一电子传输层708与第一发光结构之间。
该第一发光结构包括红色发光层704和第一蓝色发光层706。该红色发光层704可以设于第一蓝色发光层706面向阳极1的一侧,当然,该红色发光层704可以设于第一蓝色发光层706背向阳极1的一侧。以红色发光层704设于第一蓝色发光层706面向阳极1的一侧且阳极1为反射电极为例,该红色发光层704与反射电极的距离可以为190nm-210nm,例如190nm、195nm、200nm、205nm、210nm等;该第一蓝色发光层706与反射电极的距离可以为192nm-240nm,例如192nm、210nm、220nm、225nm、240nm等。以红色发光层704设于第一蓝色发光层706背向阳极1的一侧且阳极1为反射电极为例,该红色发光层704与反射电极的距离可以为350nm-370nm,例如350nm、355nm、360nm、365nm、370nm等;该第一蓝色发光层706与反射电极的距离为可以320nm-368nm,例如320nm、330nm、340nm、350nm、360nm、368nm等。
上述红色发光层704可以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该红色发光层704的客体材料可以包括荧光材料,具体地,该荧光材料可以包括红烯(Rubene)、尼罗红、溴化乙锭、三联吡啶氯化钌六水合物(CAS号:50525-27-4)、香豆素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但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限定。该红色发光层704的主体材料可以为金属螯合物类化合物、双苯乙烯基衍生物、芳香族胺衍生物、二苯并呋喃衍生物或者其他类型的材料,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在本公开其它实施方式中,该红色发光层704可以包括双主体材料,包含N型和P型主体材料。此外,该红色发光层704中客体材料与主体材料的质量比可以为2%-10%,例如2%、5%、7%、8%、10%等。
上述第一蓝色发光层706中可以掺杂荧光材料。其中,该第一蓝色发 光层706中掺杂的荧光材料可以包括4,4′-二(9-咔唑)联苯(CPB),当然,也可以包括二氢乙锭等。该第一蓝色发光层706也可包含双主体材料,即包含N型和P型主体材料,P型材料选自三芳基胺衍生物、咔唑衍生物、稠合咔唑衍生物、咔唑三亚苯衍生物以及二苯并呋喃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呋喃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N型材料选自三嗪衍生物、嘧啶衍生物、二氮杂磷杂环戊二烯衍生物、被缺电子杂芳族基团取代的吲哚并咔唑衍生物,和被缺电子杂芳族基团取代的茚并咔唑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从器件稳定性方面考虑,相比于毫秒量级寿命的磷光三线态激子,红色发光层704以及第一蓝色发光层706中纳秒-皮秒量级的荧光单线态激子寿命非常短,激子扩散距离短,使得红色发光层704和第一蓝色发光层706的复合发光中心在高低电流密度下非常稳定,表现为器件CIE(x,y)在高低电流下以及器件老化前后保持稳定。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第一发光结构还可以包括载流子传输层705。该载流子传输层705可以设于红色发光层704面向第一蓝色发光层706的表面,该第一蓝色发光层706可以设于载流子传输层705背向红色发光层704的表面。以红色发光层704设于第一蓝色发光层706面向阳极1的一侧为例,该载流子传输层705的空穴传输速率大于载流子传输层705的电子传输速率,即载流子传输层705主要起到“空穴传输层”的作用。以红色发光层704设于第一蓝色发光层706背向阳极1的一侧为例,该载流子传输层705的空穴传输速率小于载流子传输层705的电子传输速率,即载流子传输层705主要起到“电子传输层”的作用。该载流子传输层705的厚度可以为2nm-30nm。进一步地,该载流子传输层705的厚度可以为2nm-20nm,例如2nm、9nm、15nm、18nm、20nm等。
以红色发光层704设于第一蓝色发光层706面向阳极1的一侧为例,显示面板中传输的空穴的浓度曲线如图5中的曲线Y2所示,沿着从载流子传输层705指向第一蓝色发光层706的方向,空穴的浓度逐渐降低;显示面板 中传输的电子的浓度曲线如图5中的曲线Y1所示,沿着从第一蓝色发光层706指向载流子传输层705的方向,电子的浓度逐渐降低。由图5可知,载流子传输层705中空穴浓度大于电子浓度,说明载流子传输层705的空穴传输速率大于电子传输速率;同时,空穴浓度在第一蓝色发光层706中快速降低,说明空穴和电子的复合过程主要发生在第一蓝色发光层706中。如图6所示,空穴和电子在第一蓝色发光层706中复合,第一蓝色发光层706中生成单线态(S1)激子和三线态(T1)激子,第一蓝色发光层706中掺杂的是荧光材料,三线态(T1)激子只能通过非辐射的方式以热能损耗,单线态(S1)激子能够跃迁到基态以进行辐射发光。此外,在图6中,第一蓝色发光层706中生成的能量能够传递一部分至红色发光层704,使得红色发光层704中形成单线态(S1)激子和三线态(T1)激子,单线态(S1)激子能够跃迁到基态以进行辐射发光。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电荷生成层6和第二发光单元4。该第一电荷生成层6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设于第一发光单元7的一侧。举例而言,该第一电荷生成层6可以设于第一空穴注入层701背向第一发光结构的一侧,即第一电荷生成层6设于第一发光单元7面向阳极1的一侧。该第二发光单元4设于阳极1与阴极8之间,且位于第一电荷生成层6背向第一发光单元7的一侧,即第二发光单元4可以设于第一发光单元7面向阳极1的一侧。该第二发光单元4可以包括第二电子传输层406、第二发光结构、第二空穴传输层402以及第二空穴注入层401。该第二电子传输层406可以设于第一电荷生成层6背向第一空穴注入层701的一侧,该第二发光结构可以设于第二电子传输层406背向第一电荷生成层6的一侧,该第二空穴传输层402可以设于第二发光结构背向第一电荷生成层6的一侧,该第二空穴注入层401可以设于第二空穴传输层402背向第一电荷生成层6的一侧。当然,该第二发光单元4可以包括第二电子阻挡层403和第二空穴阻挡层405。该第二电子阻挡层403可以设于第二空穴传输层402与第二发光结构之间。该第二空穴阻挡层405可以设于第二电子传输层406与第二发光结构之间。 该第二发光单元4能够发出绿色光,也就是说,该第二发光结构可以包括绿色发光层404。当然,该第二发光单元4还可以发出其它颜色的光。该第二发光单元4进行发光所需的电子可以由第一电荷生成层6注入。以第二发光单元4设于第一发光单元7面向反射电极的一侧为例,该绿色发光层404可以与反射电极的距离为135nm-155nm,例如135nm、138nm、140nm、145nm、150nm、155nm等。该绿色发光层404可以掺杂磷光材料,该磷光材料可以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CAS号:94928-86-6)等。
本公开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二电荷生成层5和第三发光单元3。该第二电荷生成层5可以设于第二发光单元4背向第一电荷生成层6的一侧。其中,该第二电荷生成层5可以设于第二空穴注入层401背向第一电荷生成层6的一侧。该第三发光单元3可以设于阳极1与阴极8之间,且位于第二电荷生成层5背向第二发光单元4的一侧。该第三发光单元3可以包括第三电子传输层306、第三发光结构、第三空穴传输层302以及第三空穴注入层301。该第三电子传输层306可以设于第二电荷生成层5背向第二空穴注入层401的一侧,该第三发光结构可以设于第三电子传输层306背向第二电荷生成层5的一侧,该第三空穴传输层302可以设于第三发光结构背向第二电荷生成层5的一侧,该第三空穴注入层301可以设于第三空穴传输层302背向第二电荷生成层5的一侧。当然,该第三发光单元3可以包括第三电子阻挡层303和第三空穴阻挡层305。该第三电子阻挡层303可以设于第三空穴传输层302与第三发光结构之间。该第三空穴阻挡层305可以设于第三电子传输层306与第三发光结构之间。该第三发光单元3能够发出蓝色光,也就是说,该第三发光结构可以包括第二蓝色发光层304。当然,该第三发光单元3还可以发出其它颜色的光。该第三发光单元3进行发光所需的电子可以由第二电荷生成层5注入。以第三发光单元3设于第二发光单元4面向反射电极的一侧为例,该第二蓝色发光层304与反射电极的距离为100nm-120nm,例如100nm、105nm、108nm、110nm、115nm、120nm等。该第二蓝色发光层304可以掺 杂荧光材料,例如4,4′-二(9-咔唑)联苯(CPB),当然,也可以为二氢乙锭等。该第二蓝色发光层304中掺杂的荧光材料可以与第一蓝色发光层706中掺杂的荧光材料相同,当然,也可以不同。该第二蓝色发光层304的主体材料可以与第一蓝色发光层706的主体材料相同,当然,也可以不同。
上述的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可以包括苯并咪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喹喔啉衍生物或者其他电子传输材料,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的限定。上述的电子注入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有碱金属硫化物、碱金属卤化物等无机材料,或者可以包括碱金属与有机物的络合物。上述的空穴传输层的材料可以包括咔唑多聚体、咔唑连接三芳胺类化合物或者其他类型的化合物。上述的空穴注入层的材料可以包括联苯胺衍生物、星爆状芳基胺类化合物、酞菁衍生物或者其他材料。
此外,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可以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单元,各像素单元可以包括上述的阳极1、阴极8、第一发光单元7、第二发光单元4以及第三发光单元3,即该显示面板为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显示面板。各像素单元可以共用一个阴极8,但本公开实施方式对此不做特殊限定。各像素单元可以包括各自的阳极1,即多个像素单元不共用阳极1。进一步地,该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设于像素单元出光侧的彩膜基板,以调节像素单元的出光颜色。具体地,该彩膜基板可以包括多个色阻块,多个色阻块一一对应地设于多个像素单元的出光侧。多个色阻块可以包括红色色阻块、蓝色色阻块、绿色色阻块等。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由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包含的显示面板与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相同,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性能测试
本公开图2所示结构作为对比例,将图4所示结构作为实施例,并对对比例和实施例进行性能测试,通过热蒸发的方式形成各膜层,热蒸发时腔体真空度为3×10 -6Torr,蒸发速率维持在 膜层厚度由XP-2台阶仪测得。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对器件进行封装处理。实验中采用的封装方法是使用玻璃盖板盖住要封装区域,然后在其四周涂上紫外固化胶,放在265nm的紫外灯下照射20-25分钟。上述蒸镀过程中,除阴极使用金属阴极掩膜版(metal mask)且蒸发速率为0.3nm/s外,其余各层均使用开放掩膜版(open mask)且蒸发速率为0.1nm/s;器件的发光面积为2mm×2mm。
图7示出了对比例和实施例在30J电流密度下采集的发光光谱,从光谱图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对比例(线条L2),实施例(线条L1)的红光以及绿光的发光明显增强,也就是说,红光强度和绿光强度可以同时增大。
图8示出了器件CIE(x,y)随着器件亮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虽然实施例的CIE x(线条L6)变化量与对比例的CIE x(线条L5)变化量区别较小,但实施例的CIE y(线条L4)变化量明显小于对比例的CIE y(线条L3)变化量,说明实施例的色点稳定性相比于对比例的白光器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图9示出了器件效率随器件的电流密度的变化曲线,可知,相较于对比例(线条L8),实施例(线条L7)的白光效率更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公开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公开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公开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6)

  1.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阳极;
    阴极,与所述阳极相对设置,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中一个为反射电极,另一个为透射电极;
    第一发光单元,设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传输层以及第一发光结构,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发光结构设于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之间;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包括红色发光层以及第一蓝色发光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还包括:
    载流子传输层,设于所述红色发光层面向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设于所述载流子传输层背向所述红色发光层的一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流子传输层的厚度为2nm-30nm。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层设于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面向所述阳极的一侧,所述载流子传输层的空穴传输速率大于电子传输速率;或者,所述红色发光层设于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背向所述阳极的一侧,所述载流子传输层的空穴传输速率小于电子传输速率。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所述客体材料包括荧光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客体材料包括红烯、尼罗红、溴化乙锭、三联吡啶氯化钌六水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层中所 述客体材料与所述主体材料的质量比为2%-10%。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层设于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面向所述反射电极的一侧;
    所述红色发光层与所述反射电极的距离为190nm-210nm,和/或,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与所述反射电极的距离为192nm-240nm。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层设于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背向所述反射电极的一侧;
    所述红色发光层与所述反射电极的距离为350nm-370nm,和/或,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与所述反射电极的距离为320nm-368nm。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电荷生成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设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一侧;
    第二发光单元,设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电荷生成层背向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能够发出绿色光。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面向所述反射电极的一侧。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绿色发光层,所述绿色发光层与所述反射电极的距离为135nm-155nm。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电荷生成层,设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背向所述第一电荷生成层的一侧;
    第三发光单元,设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电荷生成层背向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能够发出蓝色光。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面向所述反射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面向所述反射电极的一侧。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绿色发光层,所述绿色发光层与所述反射电极的距离为135nm-155nm;和/或
    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第二蓝色发光层,所述第二蓝色发光层与所述反射电极的距离为100nm-120nm。
  16.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80001082.4A 2022-04-29 2022-04-29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73561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0357 WO2023206382A1 (zh) 2022-04-29 2022-04-29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6183A true CN117356183A (zh) 2024-01-05

Family

ID=88516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1082.4A Pending CN117356183A (zh) 2022-04-29 2022-04-29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56183A (zh)
WO (1) WO202320638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699A (zh) * 2007-08-30 2008-01-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7555B (zh) * 2008-12-29 2012-01-25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基于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电荷产生层作为连接层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法
US8476624B1 (en) * 2012-06-01 2013-07-02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device
CN104078576A (zh) * 2013-03-29 2014-10-01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49109B (zh) * 2015-12-28 2017-07-11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模拟太阳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16569B (zh) * 2020-06-23 2022-01-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全荧光型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43414A (zh) * 2022-04-27 2022-08-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6382A1 (zh)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lyani et al. Novel materials for fabrication and encapsulation of OLEDs
TWI753941B (zh) 有機發光元件
Karzazi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CN103154188B (zh) 发光材料
WO2016015422A1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060145599A1 (en) OLEDs with phosphors
KR20130030187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표시 장치 및 조명 장치
US10109819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KR20200040490A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장치
WO2019064333A1 (ja)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発光方法
WO2022156313A1 (zh) 蓝色发光层形成用材料、发光器件、发光基板和发光装置
CN113725377B (zh) 发光器件、发光基板及发光装置
KR20230092605A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장치
CN114843414A (zh)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WO202118928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equipment
WO2023206382A1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TWI814124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及包含其之有機發光裝置
US20220328782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ight-emitting substrate and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WO2022199010A1 (zh) 发光器件、发光基板及发光装置
US20230337451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full-color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30209992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6340404B2 (ja) 発光装置
WO2014073072A1 (ja) ミラー装置
JP2023052941A (ja) 発光装置
KR20230100043A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