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40557B - 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40557B
CN117340557B CN202311431185.7A CN202311431185A CN117340557B CN 117340557 B CN117340557 B CN 117340557B CN 202311431185 A CN202311431185 A CN 202311431185A CN 117340557 B CN117340557 B CN 117340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ower
bevel gear
engagement
avo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311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40557A (zh
Inventor
王春
汤文健
方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nuowei Valv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nuowei Valv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nuowei Valv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nuowei Valv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311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405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40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40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40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40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3/00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of machin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盾构机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方法及其设备,包括:承托底座;双面翻转机构,设置在承托底座上端;底盘,与双面翻转机构相连;顶盘,设置在底盘的上端,防脱顶板,通过支架设置在顶盘的上端,能限制顶盘的最大移动行程;动力下压机构,与防脱顶板相连,包括动力电机、动力齿轮、升降齿轮、四个第一螺杆和四个第一螺套,四个第一螺套分别与四个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四个第一螺套分别与顶盘转动连接,动力齿轮与一个第一螺套同轴线设置,升降齿轮与动力电机的输出端同轴线相连,升降齿轮与动力齿轮相啮合;横孔避让机构,设置在防脱顶板下端,包括能对产品进行定型的两个避让挡板和两个避让销轴。

Description

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机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盾构机是一种用于地下隧道工程的特殊机械设备。盾构机的主要优点是能够高效、安全、快速地进行地下隧道的开挖和施工。它能够在地下环境中工作,减少了对地面交通和城市设施的干扰。同时,盾构机可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包括软土、砂砾、岩石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盾构机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地铁、铁路、公路、水利、城市排水等各种隧道工程。它可以实现快速、连续、安全的隧道开挖,大大提高了隧道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盾构机的刀箱通常是成型的,而不是铆接成型的。刀箱是盾构机刀盘的支撑结构,承受刀盘的切削力和扭矩,并将这些力传递到盾构机的主体结构上。由于刀箱需要具备较高的强度和刚性,以承受盾构机工作过程中的巨大压力和振动,通常采用成型的方式制造刀箱。
成型的刀箱主要是通过在模具中将高强度耐磨材料,如高铬合金铸铁或高强度钢板等,进行熔化和,以得到整体坚固的刀箱结构。成型的刀箱具有较高的强度、刚性和耐磨性,能够承受高强度的切削力和扭矩,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相比之下,铆接成型的刀箱在盾构机中较少使用。铆接成型的刀箱是通过将多个零件通过铆接连接在一起形成刀箱结构。由于铆接接头的强度和稳定性相对较低,不适用于承受高强度的切削力和扭矩的情况。
但是由于盾构机体型巨大,在对盾构机的刀箱进行时,成型后的刀箱无法进行快速脱模,同时,刀箱上存在的若干铆接孔无法一次成功,需要操作人员在刀箱上对应铆接孔的位置进行二次钻孔。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方法及其设备。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根据刀箱的设计尺寸和形状,制作刀箱的模具,模具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切割、折弯和焊接等加工;
S2:随后将高强度耐磨材料,如高铬合金铸铁或高强度钢板等,进行熔化和,以得到整体坚固的刀箱结构;
S3:最后将好的刀箱进行脱模,操作人员将模具和刀箱进行分离;
S4:脱模好的刀箱会存在毛边或碎边,操作人员对刀箱进行进一步打磨加工。
一种盾构刀箱的设备,包括:
承托底座;
双面翻转机构,设置在承托底座上端;
底盘,与双面翻转机构的翻转板相连;
顶盘,设置在底盘的上端,顶盘的上端成型有口;
防脱顶板,通过支架设置在顶盘的上端,能限制顶盘的最大移动行程;
动力下压机构,与防脱顶板相连,包括动力电机、动力齿轮、升降齿轮、四个第一螺杆和四个第一螺套,四个第一螺杆的上端分别与防脱顶板的四个顶角固连,下端分别与底盘的四个顶角固连,四个第一螺套分别与四个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四个第一螺套分别与顶盘的四个边角转动连接,动力齿轮与一个第一螺套同轴线设置,动力电机设置在动力齿轮的旁侧,升降齿轮与动力电机的输出端同轴线相连,升降齿轮与动力齿轮相啮合;
横孔避让机构,设置在防脱顶板下方,包括两个避让挡板和两个避让销轴,两个避让挡板和两个避让销轴能进行相向移动,两个避让挡板和两个避让销轴能在液生成时形成横向穿孔。
进一步的,动力下压机构还包括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和四个动力带轮,四个动力带轮分别与四个第一螺套的上端同轴线设置,第一磁铁与动力齿轮的下端同轴线相连,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的下端同轴线相吸,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下方的动力带轮同轴线相连,四个动力带轮彼此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动力下压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动力齿柱、传动长轴、第一轴套、第一衔接盘和第一转接齿轮,第一轴套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成型有若干第一衔接槽,第一衔接盘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成型有若干第一衔接凸缘,若干第一衔接凸缘能和若干第一衔接槽滑动连接,第一齿轮设置在动力齿轮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第二齿轮设置在第一齿轮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动力齿柱设置在第二齿轮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传动长轴设置在动力齿柱的旁侧,传动长轴的上端与防脱顶板转动连接,第一轴套与传动长轴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衔接盘与传动长轴转动连接,第一转接齿轮与第一衔接盘同轴线相连,第一转接齿轮还与动力齿柱相啮合。
进一步的,动力下压机构还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从动螺杆、第二螺套、第三伞齿、衔接短销、第四伞齿、第五伞齿、第六伞齿、衔接卡板、衔接齿轮、衔接圆盘和衔接底盘,主动齿轮与传动长轴的上端固定连接,从动齿轮设置在主动齿轮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从动螺杆与从动齿轮同轴线相连,第二螺套与从动螺杆的下端螺纹连接,第三伞齿与第二螺套的下端转动连接,第四伞齿设置在第三伞齿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衔接短销的一端与第四伞齿同轴线相连,第五伞齿与衔接短销的另一端同轴线相连,第六伞齿设置在第五伞齿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第二螺套与第四伞齿通过伞齿架相连,衔接卡板呈竖直状态与顶盘的上端相连,衔接卡板的上端与衔接短销滑动连接,伞齿架与衔接卡板的两侧滑动连接,衔接圆盘与第三伞齿的下端同轴线固连,衔接圆盘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成型有若干第二衔接凸缘,衔接齿轮与衔接卡板的中部转动连接,衔接齿轮与衔接圆盘同轴线设置,衔接底盘与衔接齿轮的上端同轴线相连,衔接底盘沿圆周圆心等角度成型有若干第二衔接槽,若干第二衔接槽能与若干第二衔接凸缘相卡接,衔接齿轮能与第一转接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动力下压机构还包括两个下压抵板、两个下压销轴、两个下压弹簧、两个下压垫板和两个衔接触杆,两个下压抵板分别与衔接卡板的两侧滑动连接,两个下压抵板分别与第四伞齿和第五伞齿的伞齿架固连,两个下压销轴分别与两个下压抵板固连,两个下压弹簧分别套设在两个下压销轴的外部,两个下压垫板分别设置在两个下压抵板的下方,两个下压弹簧的上端分别与两个下压抵板固连,另一端分别与两个下压垫板固连,两个衔接触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下压销轴的下端固连,两个衔接触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转接齿轮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顶盘上还成型有限位口,横孔避让机构还包括驱动长轴、第一伞齿、第二伞齿、滑移齿轮、两个衔接支架和两个滑移齿条,驱动长轴与第六伞齿同轴线固连,两个衔接支架呈对称状态设置在限位口两侧,驱动支架的中部与驱动长轴转动连接,驱动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衔接支架滑动连接,第一伞齿通过伞齿架与驱动支架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伞齿与驱动长轴同轴线固连,第二伞齿与第一伞齿相啮合,滑移齿轮与第一伞齿同轴线固连,两个滑移齿条分别与滑移齿轮相啮合,两个避让挡板分别与两个滑移齿条固连。
进一步的,横孔避让机构还包括避让齿轮、换向齿轮、驱动齿轮和两个抵紧齿条,避让齿轮与第二伞齿同轴线固连,换向齿轮设置在避让齿轮的下端且与避让齿轮相啮合,驱动齿轮设置在换向齿轮的下端并与其相啮合,两个抵紧齿条呈对称状态分别与驱动齿轮相啮合,两个抵紧齿条分别与两个避让销轴固连。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装置通过双面翻转机构来提高在成型过程中材料液的流动性,避免因产品的体积过大而使得局部面积出现大量气孔,从而影响最后的产品质量;
其二:本装置通过两个避让挡板和两个避让销轴实现对产品的横向穿孔,使得产品在成型过程中即可完成横向孔定位,避免后续操作人员再对产品进行打孔,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操作人员对产品进行二次钻孔;
其三:本装置通过第一转接齿轮和衔接齿轮的配合,实现对两个避让挡板和两个避让销轴在竖直方向上的下降以及水平方向上的相向位移,从而避免在脱模时,因成型的产品过于灼热而对上端的电子元器件产生破坏,从而实现对产品的快速脱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动力下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动力下压机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中动力下压机构和横孔避让机构的立体结构仰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C处结构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中动力下压机构和横孔避让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承托底座;2、双面翻转机构;3、底盘;4、顶盘;5、口;6、限位口;7、防脱顶板;8、动力下压机构;9、动力电机;10、升降齿轮;11、动力齿轮;12、第一螺杆;13、第一螺套;14、动力带轮;15、第一磁铁;16、第二磁铁;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动力齿柱;20、传动长轴;21、第一轴套;22、第一衔接槽;23、第一衔接盘;24、第一衔接凸缘;25、第一转接齿轮;26、主动齿轮;27、从动齿轮;28、从动螺杆;29、第二螺套;30、第三伞齿;31、第四伞齿;32、衔接短销;33、第五伞齿;34、第六伞齿;35、衔接卡板;36、衔接圆盘;37、第二衔接凸缘;38、衔接底盘;39、第二衔接槽;40、衔接齿轮;41、下压抵板;42、下压销轴;43、下压弹簧;44、下压垫板;45、衔接触杆;46、横孔避让机构;47、驱动长轴;48、驱动支架;49、衔接支架;50、第一伞齿;51、第二伞齿;52、滑移齿轮;53、滑移齿条;54、避让挡板;55、避让齿轮;56、换向齿轮;57、驱动齿轮;58、抵紧齿条;59、避让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8,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根据刀箱的设计尺寸和形状,制作刀箱的模具,模具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切割、折弯和焊接等加工;
S2:随后将高强度耐磨材料,如高铬合金铸铁或高强度钢板等,进行熔化和,以得到整体坚固的刀箱结构;
S3:最后将好的刀箱进行脱模,操作人员将模具和刀箱进行分离;
S4:脱模好的刀箱会存在毛边或碎边,操作人员对刀箱进行进一步打磨加工。
一种盾构刀箱的设备,包括:
承托底座1;
双面翻转机构2,设置在承托底座1上端;
底盘3,与双面翻转机构2的翻转板相连;
顶盘4,设置在底盘3的上端,顶盘4的上端成型有口5;
防脱顶板7,通过支架设置在顶盘4的上端,能限制顶盘4的最大移动行程;
动力下压机构8,与防脱顶板7相连,包括动力电机9、动力齿轮11、升降齿轮10、四个第一螺杆12和四个第一螺套13,四个第一螺杆12的上端分别与防脱顶板7的四个顶角固连,下端分别与底盘3的四个顶角固连,四个第一螺套13分别与四个第一螺杆12螺纹连接,四个第一螺套13分别与顶盘4的四个边角转动连接,动力齿轮11与一个第一螺套13同轴线设置,动力电机9设置在动力齿轮11的旁侧,升降齿轮10与动力电机9的输出端同轴线相连,升降齿轮10与动力齿轮11相啮合;
横孔避让机构46,设置在防脱顶板7的下端,包括两个避让挡板54和两个避让销轴59,两个避让挡板54和两个避让销轴59能进行相向移动,两个避让挡板54和两个避让销轴59能在液生成时形成横向穿孔。
本装置运行时,操作人员先启动动力电机9,动力电机9启动后会通过升降齿轮10带动动力齿轮11进行转动,动力齿轮11转动后会带动四个第一螺套13转动,四个第一螺套13转动会带动顶盘4沿四个第一螺杆12进行移动,并最终贴合在底盘3的上端,在此过程中,两个避让挡板54和两个避让销轴59会先整体向底盘3的方向进行移动,随后再分别进行相向移动。
在两个避让挡板54和两个避让销轴59移动之后,操作人员可以经口5向顶盘4内熔化的材料液,在材料液凝固过程中,两个避让挡板54和两个避让销轴59会使得成品中生成横向穿孔,减少后续操作人员对刀箱加工的工序。
为了带动顶盘4进行移动,具体还设置了如下特征:
动力下压机构8还包括第一磁铁15、第二磁铁16和四个动力带轮14,四个动力带轮14分别与四个第一螺套13的上端同轴线设置,第一磁铁15与动力齿轮11的下端同轴线相连,第二磁铁16与第一磁铁15的下端同轴线相吸,第二磁铁16与第一磁铁15下方的动力带轮14同轴线相连,四个动力带轮14彼此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在动力电机9启动后,动力电机9会通过升降齿轮10带动动力齿轮11转动,动力齿轮11转动会通过第一磁铁15带动第二磁铁16转动,第二磁铁16转动会带动与其相连的动力带轮14转动,动力带轮14转动时可以通过皮带带动其余四个动力带轮14转动,此时与四个动力带轮14相连的四个第一螺套13也会进行转动,由于四个第一螺套13分别与四个第一螺杆12相连,所以四个第一螺套13会带动顶盘4沿着四个第一螺杆12进行移动。
为了避免因时温度过高而烧坏顶盘4正上方的动力源,具体还设置了如下特征:
动力下压机构8还包括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动力齿柱19、传动长轴20、第一轴套21、第一衔接盘23和第一转接齿轮25,第一轴套21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成型有若干第一衔接槽22,第一衔接盘23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成型有若干第一衔接凸缘24,若干第一衔接凸缘24能和若干第一衔接槽22滑动连接,第一齿轮17设置在动力齿轮11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第二齿轮18设置在第一齿轮17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动力齿柱19设置在第二齿轮18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传动长轴20设置在动力齿柱19的旁侧,传动长轴20的上端与防脱顶板7转动连接,第一轴套21与传动长轴20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衔接盘23与传动长轴20转动连接,第一转接齿轮25与第一衔接盘23同轴线相连,第一转接齿轮25还与动力齿柱19相啮合。在动力齿轮11转动时,动力齿轮11还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一齿轮17转动,第一齿轮17转动还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8转动,第二齿轮18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动力齿柱19转动,动力齿柱19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一转接齿轮25转动,第一转接齿轮25转动会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衔接盘23转动,此时第一衔接盘23和第一轴套21通过若干第一衔接凸缘24和第一衔接槽22相卡接,所以第一转接齿轮25转动还会带动第一轴套21转动,而第一轴套21转动还会带动与其相连的传动长轴20转动,此时动力电机9的动力被分解为二次传动,简化设备的结构,避免因时温度过高而烧坏顶盘4正上方的动力源。
为了带动两个避让挡板54和两个避让销轴59先向底盘3的方向移动,具体还设置了如下特征:
动力下压机构8还包括主动齿轮26、从动齿轮27、从动螺杆28、第二螺套29、第三伞齿30、衔接短销32、第四伞齿31、第五伞齿33、第六伞齿34、衔接卡板35、衔接齿轮40、衔接圆盘36和衔接底盘38,主动齿轮26与传动长轴20的上端固定连接,从动齿轮27设置在主动齿轮26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从动螺杆28与从动齿轮27同轴线相连,第二螺套29与从动螺杆28的下端螺纹连接,第三伞齿30与第二螺套29的下端转动连接,第四伞齿31设置在第三伞齿30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衔接短销32的一端与第四伞齿31同轴线相连,第五伞齿33与衔接短销32的另一端同轴线相连,第六伞齿34设置在第五伞齿33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第二螺套29与第四伞齿31通过伞齿架相连,衔接卡板35呈竖直状态与顶盘4的上端相连,衔接卡板35的上端与衔接短销32滑动连接,伞齿架与衔接卡板35的两侧滑动连接,衔接圆盘36与第三伞齿30的下端同轴线固连,衔接圆盘36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成型有若干第二衔接凸缘37,衔接齿轮40与衔接卡板35的中部转动连接,衔接齿轮40与衔接圆盘36同轴线设置,衔接底盘38与衔接齿轮40的上端同轴线相连,衔接底盘38沿圆周圆心等角度成型有若干第二衔接槽39,若干第二衔接槽39能与若干第二衔接凸缘37相卡接,衔接齿轮40能与第一转接齿轮25相啮合。在传动长轴20转动时,为了带动两个避让挡板54和两个避让销轴59先向底盘3的方向移动,此时传动长轴20的转动会带动与其相连的主动齿轮26进行转动,主动齿轮26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从动齿轮27转动,从动齿轮27转动会带动与其相连的从动螺杆28转动,由于第二螺套29的一端与伞齿架相连,且第二螺套29还与从动螺杆28螺纹连接,所以从动螺杆28转动会带动第二螺套29向下移动,第二螺套29移动会推动第三伞齿30向下移动,直至衔接底盘38与衔接圆盘36相贴合,此时若干第二衔接槽39和若干第二衔接凸缘37相卡接,避免衔接底盘38和衔接圆盘36发生滑脱。
为了避免与第二磁铁16相连的第一螺套13持续转动,从而造成顶盘4持续移动,具体还设置了如下特征:
动力下压机构8还包括两个下压抵板41、两个下压销轴42、两个下压弹簧43、两个下压垫板44和两个衔接触杆45,两个下压抵板41分别与衔接卡板35的两侧滑动连接,两个下压抵板41分别与第四伞齿31和第五伞齿33的伞齿架相连,两个下压销轴42分别与两个下压抵板41相连,两个下压弹簧43分别套设在两个下压销轴42的外部,两个下压垫板44分别设置在两个下压抵板41的下方且与衔接卡板35固连,两个下压弹簧43的上端分别与两个下压抵板41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两个下压垫板44相连,两个衔接触杆45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下压销轴42的下端相连,两个衔接触杆4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转接齿轮25转动连接。在第四伞齿31和第五伞齿33向下移动时,第四伞齿31和第五伞齿33会通过伞齿架带动两个下压抵板41向下移动,两个下压抵板41移动后会推动两个下压销轴42进行移动,此时两个下压弹簧43会被压缩,而两个下压销轴42会推动两个衔接触杆45进行位移,两个衔接触杆45移动后会带动与其转动相连的第一转接齿轮25向下移动,在第一转接齿轮25向下移动时,第一衔接盘23会先和第一轴套21相分离,当第一衔接盘23和第一轴套21完全分离时,第一轴套21停止转动,即传动长轴20停止转动,由前文可知,此时从动螺杆28停止转动,而衔接圆盘36和衔接底盘38相卡接,即第一转接齿轮25与衔接齿轮40相啮合,在此过程中,因为两个下压弹簧43能确保第一转接齿轮25和衔接齿轮40紧靠时,两个下压弹簧43可以进行弹性形变,使得第一转接齿轮25和衔接齿轮40不会发生刚性接触,从而确保第一转接齿轮25和衔接齿轮40可以进行啮合,而随着动力齿柱19的转动,动力齿柱19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一转接齿轮25转动,此时的第一转接齿轮25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衔接齿轮40转动,衔接齿轮40转动还会通过衔接圆盘36和衔接底盘38卡接,从而反向带动第三伞齿30转动,第三伞齿30转动后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四伞齿31转动,第四伞齿31转动会通过第五伞齿33带动第六伞齿34转动。在此过程中,由于需要动力齿柱19持续进行转动,因为顶盘4此时移动至最低点而无法移动,所以当动力电机9持续转动时,第二磁铁16会因所受到的阻力过大而与第一磁铁15滑脱,所以第一磁铁15和第二磁铁16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避免与第二磁铁16相连的第一螺套13持续转动。
为了便于形成横向避让方孔,具体还设置了如下特征:
顶盘4上还成型有限位口6,横孔避让机构46还包括驱动长轴47、第一伞齿50、第二伞齿51、滑移齿轮52、两个衔接支架49和两个滑移齿条53,驱动长轴47与第六伞齿34同轴线固连,两个衔接支架49呈对称状态设置在限位口6两侧,驱动支架48的中部与驱动长轴47转动连接,驱动支架4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衔接支架49滑动连接,第一伞齿50通过伞齿架与驱动支架48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伞齿50与驱动长轴47同轴线固连,第二伞齿51与第一伞齿50相啮合,滑移齿轮52与第一伞齿50同轴线固连,两个滑移齿条53分别与滑移齿轮52相啮合,两个避让挡板54分别与两个滑移齿条53固连。在第六伞齿34移动时,第六伞齿34会通过驱动长轴47移动,驱动长轴47通过驱动支架48带动两个滑移齿条53伸入限位口6内部,随后当第六伞齿34转动时,第六伞齿34转动会带动驱动长轴47转动,驱动长轴47转动会带动与其固连的滑移齿轮52转动,滑移齿轮52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两个滑移齿条53移动,两个滑移齿条53移动后会带动两个避让挡板54移动,以便于形成横向避让方孔。
为了便于形成横向避让圆孔,具体还设置了如下特征:
横孔避让机构46还包括避让齿轮55、换向齿轮56、驱动齿轮57和两个抵紧齿条58,避让齿轮55与第二伞齿51同轴线固连,换向齿轮56设置在避让齿轮55的下端且与避让齿轮55相啮合,驱动齿轮57设置在换向齿轮56的下端并与其相啮合,两个抵紧齿条58呈对称状态分别与驱动齿轮57相啮合,两个抵紧齿条58分别与两个避让销轴59固连。在两个第二伞齿51转动时,第二伞齿51转动会带动与其固连的避让齿轮55转动,避让齿轮55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换向齿轮56转动,换向齿轮56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驱动齿轮57转动,驱动齿轮57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两个抵紧齿条58移动,两个抵紧齿条58移动还会带动与其固连的两个避让销轴59移动,两个避让销轴59移动以便于形成横向避让圆孔。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操作人员先启动动力电机9,动力电机9启动后会通过升降齿轮10带动动力齿轮11进行转动,动力齿轮11转动后会带动四个第一螺套13转动,四个第一螺套13转动会带动顶盘4贴合在底盘3的上端。
在动力电机9启动后,动力电机9会通过升降齿轮10带动动力齿轮11转动,动力齿轮11转动会通过第一磁铁15带动第二磁铁16转动,同时,在动力齿轮11转动时,动力齿轮11还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一齿轮17转动,第一齿轮17转动还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8转动,第二齿轮18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动力齿柱19转动,动力齿柱19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一转接齿轮25转动,第一转接齿轮25转动会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衔接盘23转动,此时第一衔接盘23和第一轴套21通过若干第一衔接凸缘24和第一衔接槽22相卡接,所以第一转接齿轮25转动还会带动第一轴套21转动,而第一轴套21转动还会带动与其相连的传动长轴20转动。在此动力传动过程中,动力齿柱19作为主动源带动第一伞齿50向下移动,以实现两个避让挡板54和两个避让销轴59伸入限位口6内。
在第一伞齿50移动到最底端时,第四伞齿31和第五伞齿33会通过伞齿架带动两个下压抵板41向下移动,两个下压抵板41移动后会推动两个下压销轴42进行移动,此时两个下压弹簧43会被压缩,而两个下压销轴42会推动两个衔接触杆45进行位移,两个衔接触杆45移动后会带动与其转动相连的第一转接齿轮25向下移动,在第一转接齿轮25向下移动时,第一衔接盘23会先和第一轴套21相分离,当第一衔接盘23和第一轴套21完全分离时,第一轴套21停止转动,即传动长轴20停止转动,由前文可知,此时从动螺杆28停止转动,而衔接圆盘36和衔接底盘38相卡接,即第一转接齿轮25与衔接齿轮40相啮合,而随着动力齿柱19的转动,动力齿柱19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一转接齿轮25转动,此时的第一转接齿轮25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衔接齿轮40转动,衔接齿轮40转动还会通过衔接圆盘36和衔接底盘38卡接,从而反向带动第三伞齿30转动,第三伞齿30转动后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四伞齿31转动,第四伞齿31转动会通过第五伞齿33带动第六伞齿34转动。在此过程中,由于需要动力齿柱19持续进行转动,所以第一磁铁15和第二磁铁16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避免与第二磁铁16相连的第一螺套13持续转动。在此动力传动过程中,动力齿柱19作为主动源带动第一伞齿50进行转动。以实现两个避让挡板54和两个避让销轴59在限位口6内进行撑开。
在两个避让挡板54和两个避让销轴59移动后,操作人员可以将材料液经口5注入顶盘4内,随后双面翻转机构2启动会带动底盘3和顶盘4进行翻转,材料液会在此过程中沿料道进行流动,便于形成的产品中不会出现气泡。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

1.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托底座(1);
双面翻转机构(2),设置在承托底座(1)上端;
底盘(3),与双面翻转机构(2)的翻转板相连;
顶盘(4),设置在底盘(3)的上端,顶盘(4)的上端成型有口(5);
防脱顶板(7),通过支架设置在顶盘(4)的上端,能限制顶盘(4)的最大移动行程;
动力下压机构(8),与防脱顶板(7)相连,包括动力电机(9)、动力齿轮(11)、升降齿轮(10)、四个第一螺杆(12)和四个第一螺套(13),四个第一螺杆(12)的上端分别与防脱顶板(7)的四个顶角固连,下端分别与底盘(3)的四个顶角固连,四个第一螺套(13)分别与四个第一螺杆(12)螺纹连接,四个第一螺套(13)分别与顶盘(4)的四个边角转动连接,动力齿轮(11)与一个第一螺套(13)同轴线设置,动力电机(9)设置在动力齿轮(11)的旁侧,升降齿轮(10)与动力电机(9)的输出端同轴线相连,升降齿轮(10)与动力齿轮(11)相啮合;
横孔避让机构(46),设置在防脱顶板(7)下方,包括两个避让挡板(54)和两个避让销轴(59),两个避让挡板(54)和两个避让销轴(59)能进行相向移动,两个避让挡板(54)和两个避让销轴(59)能在液生成时形成横向穿孔;
动力下压机构(8)还包括第一磁铁(15)、第二磁铁(16)和四个动力带轮(14),四个动力带轮(14)分别与四个第一螺套(13)的上端同轴线设置,第一磁铁(15)与动力齿轮(11)的下端同轴线相连,第二磁铁(16)与第一磁铁(15)的下端同轴线相吸,第二磁铁(16)与第一磁铁(15)下方的动力带轮(14)同轴线相连,四个动力带轮(14)彼此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动力下压机构(8)还包括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动力齿柱(19)、传动长轴(20)、第一轴套(21)、第一衔接盘(23)和第一转接齿轮(25),第一轴套(21)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成型有若干第一衔接槽(22),第一衔接盘(23)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成型有若干第一衔接凸缘(24),若干第一衔接凸缘(24)能和若干第一衔接槽(22)滑动连接,第一齿轮(17)设置在动力齿轮(11)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第二齿轮(18)设置在第一齿轮(17)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动力齿柱(19)设置在第二齿轮(18)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传动长轴(20)设置在动力齿柱(19)的旁侧,传动长轴(20)的上端与防脱顶板(7)转动连接,第一轴套(21)与传动长轴(20)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衔接盘(23)与传动长轴(20)转动连接,第一转接齿轮(25)与第一衔接盘(23)同轴线相连,第一转接齿轮(25)还与动力齿柱(19)相啮合;
动力下压机构(8)还包括主动齿轮(26)、从动齿轮(27)、从动螺杆(28)、第二螺套(29)、第三伞齿(30)、衔接短销(32)、第四伞齿(31)、第五伞齿(33)、第六伞齿(34)、衔接卡板(35)、衔接齿轮(40)、衔接圆盘(36)和衔接底盘(38),主动齿轮(26)与传动长轴(20)的上端固定连接,从动齿轮(27)设置在主动齿轮(26)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从动螺杆(28)与从动齿轮(27)同轴线相连,第二螺套(29)与从动螺杆(28)的下端螺纹连接,第三伞齿(30)与第二螺套(29)的下端转动连接,第四伞齿(31)设置在第三伞齿(30)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衔接短销(32)的一端与第四伞齿(31)同轴线相连,第五伞齿(33)与衔接短销(32)的另一端同轴线相连,第六伞齿(34)设置在第五伞齿(33)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第二螺套(29)与第四伞齿(31)通过伞齿架相连,衔接卡板(35)呈竖直状态与顶盘(4)的上端相连,衔接卡板(35)的上端与衔接短销(32)滑动连接,伞齿架与衔接卡板(35)的两侧滑动连接,衔接圆盘(36)与第三伞齿(30)的下端同轴线固连,衔接圆盘(36)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成型有若干第二衔接凸缘(37),衔接齿轮(40)与衔接卡板(35)的中部转动连接,衔接齿轮(40)与衔接圆盘(36)同轴线设置,衔接底盘(38)与衔接齿轮(40)的上端同轴线相连,衔接底盘(38)沿圆周圆心等角度成型有若干第二衔接槽(39),若干第二衔接槽(39)能与若干第二衔接凸缘(37)相卡接,衔接齿轮(40)能与第一转接齿轮(25)相啮合;
动力下压机构(8)还包括两个下压抵板(41)、两个下压销轴(42)、两个下压弹簧(43)、两个下压垫板(44)和两个衔接触杆(45),两个下压抵板(41)分别与衔接卡板(35)的两侧滑动连接,两个下压抵板(41)分别与第四伞齿(31)和第五伞齿(33)的伞齿架相连,两个下压销轴(42)分别与两个下压抵板(41)相连,两个下压弹簧(43)分别套设在两个下压销轴(42)的外部,两个下压垫板(44)分别设置在两个下压抵板(41)的下方,两个下压弹簧(43)的上端分别与两个下压抵板(41)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两个下压垫板(44)相连,两个衔接触杆(45)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下压销轴(42)的下端相连,两个衔接触杆(4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转接齿轮(25)转动连接;
顶盘(4)上还成型有限位口(6),横孔避让机构(46)还包括驱动长轴(47)、第一伞齿(50)、第二伞齿(51)、滑移齿轮(52)、两个衔接支架(49)和两个滑移齿条(53),驱动长轴(47)与第六伞齿(34)同轴线相连,两个衔接支架(49)呈对称状态设置在限位口(6)两侧,驱动支架(48)的中部与驱动长轴(47)转动连接,驱动支架(4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衔接支架(49)滑动连接,第一伞齿(50)通过伞齿架与驱动支架(48)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伞齿(50)与驱动长轴(47)同轴线固连,第二伞齿(51)与第一伞齿(50)相啮合,滑移齿轮(52)与第一伞齿(50)同轴线固连,两个滑移齿条(53)分别与滑移齿轮(52)相啮合,两个避让挡板(54)分别与两个滑移齿条(53)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横孔避让机构(46)还包括避让齿轮(55)、换向齿轮(56)、驱动齿轮(57)和两个抵紧齿条(58),避让齿轮(55)与第二伞齿(51)同轴线固连,换向齿轮(56)设置在避让齿轮(55)的下端且与避让齿轮(55)相啮合,驱动齿轮(57)设置在换向齿轮(56)的下端并与其相啮合,两个抵紧齿条(58)呈对称状态分别与驱动齿轮(57)相啮合,两个抵紧齿条(58)分别与两个避让销轴(59)固连。
CN202311431185.7A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方法及其设备 Active CN117340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1185.7A CN117340557B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方法及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1185.7A CN117340557B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方法及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40557A CN117340557A (zh) 2024-01-05
CN117340557B true CN117340557B (zh) 2024-03-29

Family

ID=89361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31185.7A Active CN117340557B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方法及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4055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5800A (zh) * 2016-04-26 2016-08-17 英诺威阀业有限公司 一种长轴加工方法
CN108705236A (zh) * 2018-05-07 2018-10-26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盾构刀箱焊接的装夹工装
CN208106427U (zh) * 2018-02-02 2018-11-16 洛阳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机滚刀用刀箱
CN208528391U (zh) * 2018-05-07 2019-02-22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盾构刀箱焊接的装夹工装
CN210024233U (zh) * 2019-05-22 2020-02-07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系统
CN211414197U (zh) * 2019-12-31 2020-09-04 上海赛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上域刀座用自动焊接工装
CN217199232U (zh) * 2021-09-30 2022-08-16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制造有限公司 盾构机刀箱装配辅助存放工装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5800A (zh) * 2016-04-26 2016-08-17 英诺威阀业有限公司 一种长轴加工方法
CN208106427U (zh) * 2018-02-02 2018-11-16 洛阳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机滚刀用刀箱
CN108705236A (zh) * 2018-05-07 2018-10-26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盾构刀箱焊接的装夹工装
CN208528391U (zh) * 2018-05-07 2019-02-22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盾构刀箱焊接的装夹工装
CN210024233U (zh) * 2019-05-22 2020-02-07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系统
CN211414197U (zh) * 2019-12-31 2020-09-04 上海赛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上域刀座用自动焊接工装
CN217199232U (zh) * 2021-09-30 2022-08-16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制造有限公司 盾构机刀箱装配辅助存放工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40557A (zh)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397905B2 (en) Drilling and bursting type heading machine
CN109057708B (zh) 一种带清扫机构的建筑工程打桩钻孔装置
CN205289819U (zh) 一种应用于石墨模具生产的钻孔装置
CN206859025U (zh) 一种凿毛机
CN109759618A (zh) 一种高效石油筛管钻孔机及加工工艺
CN112518214A (zh) 一种悬臂起重机用简易笼式预埋件生产工装
CN206838270U (zh) 钢筋混凝土梁预破碎装置
CN117340557B (zh) 一种盾构刀箱的制作方法及其设备
CN203601425U (zh) 移动式起缝机器人
CN215888233U (zh) 一种低净空多功能桩机
CN216421307U (zh) 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用蜗轮加工的切削装置
CN209959242U (zh) 一种自走式矿山圆锯机
CN109973088B (zh) 一种自走式矿山圆锯机
CN211564602U (zh) 一种汽车链条生产用打孔装置
CN211777198U (zh) 一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用钻孔装置
CN115305913B (zh) 一种自动化调节力度的建筑智能桩机
CN212885225U (zh) 一种万向节生产用高效钻孔装置
CN213702496U (zh) 一种具有多位移动功能的雕刻机
CN215672031U (zh) 一种用于水工隧洞工程的移动式打孔装置
CN109913867A (zh) 一种基于抗冲击型的盾构机刀头强化加工设备
CN217064526U (zh) 一种烟苗移栽用打孔装置
CN220869452U (zh) 一种液压支架移架装置
CN219563016U (zh) 一种工件加工平台
CN207212266U (zh) 一种路桥地面打孔装置
CN209716508U (zh) 一种高效石油筛管钻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