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7513A - 气体释放构件及包括该气体释放构件的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气体释放构件及包括该气体释放构件的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7513A
CN117337513A CN202380011720.5A CN202380011720A CN117337513A CN 117337513 A CN117337513 A CN 117337513A CN 202380011720 A CN202380011720 A CN 202380011720A CN 117337513 A CN117337513 A CN 117337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e member
gas release
gas
sheet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800117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鑂熙
金橡熏
姜旻亨
宋大雄
庾亨均
黃隨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37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75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1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19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1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12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layers
    • H01M50/129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layers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of only 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31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e.g. gas permeability, size or heat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5Gas exhaust passages comprising elongated, tortuous or labyrinth-shaped exhaust passages
    • H01M50/358External gas exhaust passages located on the battery cover or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75Vent means sensitive to or responsiv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94Gas-pervious parts or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气体释放构件以及包括该气体释放构件的二次电池,该气体释放构件是具有透气性的片材,其中,气体释放构件在片材的外围区域中具有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气体释放构件与二次电池的壳体的粘合特性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气体释放构件及包括该气体释放构件的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气体释放构件和包括该气体释放构件的二次电池。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5月2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22-0054204号的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随着对移动设备的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移动设备的技术发展,对作为能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急剧增加。具体地,二次电池不仅作为包括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的移动设备的能源而受到关注,而且作为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车辆、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等的电动设备的能源而受到关注。
根据电池壳体的形状,二次电池分为:圆柱形电池和方形电池,其中电极组件包含在圆柱形或方形的金属罐中;以及软包型电池,其中电极组件包含在铝层压片的软包型壳体中。这里,电池壳体中包括的电极组件通过充放电来产生电力,并且包括正极、负极以及位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电极组件分为:凝胶卷型电极组件,其中各自涂覆有活性材料的长片型正极和长片型负极卷绕,并且隔膜插设在长片型正极与长片型负极之间:以及堆叠型电极组件,其中多个正极和多个负极按顺序堆叠,并且隔膜插设在多个正极与多个负极之间。
其中,由于软包型电池的制造成本较低、重量轻且易变形,具有堆叠型或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包含在铝层压片的软包型电池壳体中的结构的软包型电池的用途逐渐增加。
近来,随着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增加,电池单体中产生的气体量也增加。除非电池单体中产生的气体容易释放,否则电池单体中可能由于气体产生而发生排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关于二次电池的建议,其中在电池壳体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穿过壳体的开口,并且覆盖整个开口的由透气片材制成的气体释放构件粘附到开口的内侧,以使得电池单体中产生的气体能够穿过透气的气体释放构件并通过开口排出。当电池单体中产生的气体通过透气的气体释放构件顺畅地释放时,不会发生排气并且电池单体可以保持运行。
除非气体释放构件牢固地接合到电池壳体,否则气体释放性能降低并且电池单体外部的水分进入电池单体中,因此需要提高气体释放构件与电池壳体的接合强度。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提高了与电池壳体的接合强度的气体释放构件以及包括该气体释放构件的二次电池。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以下实施例的气体释放构件。
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气体释放构件,该气体释放构件是具有透气性的片材,其中,气体释放构件在片材的外围区域中具有孔。
根据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外围区域可以是相当于从片材的端部到片材的总长度的2/5的长度的区域。
根据第三实施例,在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外围区域距片材的端部的宽度可以为2mm以上。
根据第四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外围区域距片材的端部的宽度可以为15mm以下。
根据第五实施例,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片材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并且孔可以设置在外围区域的两个水平区域或两个垂直区域中。
根据第六实施例,在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片材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并且孔可以设置在外围区域的两个水平区域和两个垂直区域中。
根据第七实施例,在第六实施例中,在两个水平区域中的每一个中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孔,并且在两个垂直区域中的每一个中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孔。
根据第八实施例,在第七实施例中,孔可以具有圆形或卵形或椭圆形剖面。
根据第九实施例,在第八实施例中,孔的直径可以为10μm至500μm。
根据第十实施例,在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孔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并且一个或多个孔设置在两个水平区域中的每一个中,并且一个或多个孔设置在两个垂直区域中的每一个中。
根据第十一实施例,在第一至第十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孔在气体释放构件的厚度方向上可以穿透气体释放构件。
根据第十二实施例,在第一至第十一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孔的总面积与气体释放构件的总面积之比可以为5%至50%。
根据第十三实施例,在第一至第十二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气体释放构件的透气率在60℃下可以为40巴至150巴。
根据第十四实施例,在第一至第十三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气体释放构件在25℃、50%RH、十年的条件下的水分渗透量可以为10mg至100mg。
根据第十五实施例,在第一至第十四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具有透气性的片材可以包含氟基树脂。
根据第十六实施例,在第一至第十五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气体释放构件的厚度可以为50μm至500μm。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以下实施例的二次电池。
第十七实施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以及壳体,容纳电极组件,其中,壳体包括气体阻隔层和包含密封剂树脂的内树脂层,其中,在壳体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穿过壳体的开口,二次电池包括粘合到开口的内侧以覆盖整个开口的根据第一至第十六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气体释放构件,气体释放构件的孔设置在气体释放构件与壳体的内树脂层重叠的区域中,并且内树脂层的密封剂树脂流入到气体释放构件的孔中。
根据第十八实施例,在第十七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具有外树脂层、金属层的气体阻隔层、堆叠在气体阻隔层上的包括密封剂树脂的内树脂层的叠层片材。其中,外树脂层、气体阻隔层以及内树脂层依次层叠。
根据第十九实施例,在第十七或第十八实施例中,气体释放构件可以由包含氟基树脂的透气片材制成,并且氟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高于密封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根据第二十实施例,在第十七和第十八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密封剂树脂可以包含聚丙烯、聚乙烯、聚二氟乙烯(PVDF)或其中的两种以上。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气体释放构件是具有透气性的片材,并且在片材的外围区域中具有孔。
当设置在其中外围区域中存在的孔与电池壳体的内树脂层重叠的区域处的气体释放构件热粘合到壳体时,壳体的内树脂层中包含的密封剂树脂流入孔中,从而提高与壳体的接合强度。因此,能够提高电池单体中产生的气体通过气体释放构件的释放,并且减少水分渗入电池单体中。
当电池单体中产生的气体通过透气性的气体释放构件顺畅地排出并且抑制水分渗入电池单体中时,不会发生排气并且电池单体可以保持运行。
本公开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和附图将清楚地理解这些和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与前述公开一起用于提供对本公开的技术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本公开不应被解释为限于附图。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气体释放构件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气体释放构件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气体释放构件的透视图。
图4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4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进行描述之前,应当理解,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一般含义和字典含义,而应基于允许发明人为了最佳说明而适当地定义术语的原则,根据与本公开的技术方面对应的含义和概念来解释。
因此,提供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和附图中所示的图示的内容是用于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不旨在完全描述本公开的技术方面,因此应理解,在提交申请时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其他等同替换和修改。
应当注意,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公开,省略了不相关的描述,并且在整个本公开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另外,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的每个元件以任意尺寸和厚度示出,并且本公开不一定限于图示的内容。在附图中,夸大了厚度以清楚地描绘多个层和多个区域。另外,在附图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些层和一些区域以夸大的厚度示出。
另外,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或“包含”时,术语“包括”或“包含”指定存在所陈述的要素,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要素。
另外,本文所使用的“在平面中”是指从顶部观察时对象的形状,本文所用的“在剖面中”是指当从侧面观察垂直剖面时对象的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气体释放构件具有孔。
更具体地,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气体释放构件是具有透气性的片材,并且在片材的外围区域中具有孔。
本文所使用的“具有透气性的片材”是指像常用的膜或片材那样具有较小厚度面积比并且由容许气体排出的材料制成的构件。
如上所述,当气体释放构件没有牢固地接合到电池壳体时,气体释放性能降低并且外部水分进入电池单体中,因此需要提高气体释放构件与电池壳体的接合强度。具体地,通常用作气体释放构件的材料的氟基树脂是具有高透气性(气体释放性能)并且对防止外部水分渗透非常有用的材料,但是与电池壳体的接合强度低。
因此,本发明人提供一种与电池壳体的接合强度提高的气体释放构件。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气体释放构件的透视图。
参照图1,气体释放构件1具有孔100。当气体释放构件1热粘合至电池的壳体时,壳体的内树脂层中包含的密封剂树脂流入孔100中,从而改善气体释放构件1与壳体之间的接合强度。
如图1所示,气体释放构件1是具有透气性的片型构件。气体释放构件1的形状可以是如图所示的矩形,但是气体释放构件1可以根据需要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圆形、卵形或椭圆形或其他形状。
孔100存在于气体释放构件1的外围区域1b中。片材的“外围区域”是指当气体释放构件1热粘合至电池壳体的开口的内侧而覆盖整个开口时与壳体的内树脂层重叠的区域。也就是说,孔100与壳体的开口不重叠,而是设置在气体释放构件1的与壳体的内树脂层重叠的“外围区域”中。相反,气体释放构件1的中心区域1a是除了“外围区域”以外的区域,并且被定义为与壳体的开口重叠的区域。
外围区域1b可以是与从包括气体释放构件1的片材的端部至片材的总长度的2/5的长度对应的区域。
如图1所示,当包括气体释放构件1的片材的形状为矩形时,外围区域1b可以是与从片材的端部至总水平长度Y的2/5的长度对应的区域(0.4Y),以及与从片材的端部至总垂直长度W的2/5的长度对应的区域(0.4W)。当孔100形成在上述区域中时,气体释放构件1可以容易地设置为使得孔100与壳体的开口不重叠,而是与壳体的内树脂层重叠。当气体释放构件1的形状不是矩形时,例如,当气体释放构件1的形状为圆形时,外围区域1b可以是与从包括气体释放构件1的片材的端部至片材的直径的2/5的长度对应的区域。
外围区域的宽度,例如图1中的0.4Y和0.4W中的每一个的距离优选为距片材的端部2mm以上,用于气体释放构件1与电池壳体的粘合稳定性。更具体地,外围区域的宽度(0.4Y、0.4W)可以为距片材的端部2mm至15mm。
气体释放构件1可以在两端具有孔100。也就是说,当包括气体释放构件1的片材的形状为矩形时,孔100可以设置在外围区域的两个水平区域或两个垂直区域中(参见图2)。利用孔100,可以容易地将气体释放构件1附接至电池壳体并且使得电池内部的气体能够排出。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包括气体释放构件1的片材的形状为矩形时,孔100可以设置在外围区域1b的两个水平区域和两个垂直区域中。
本文所使用的“孔”是指在厚度方向上中空(例如,厚度的1/4以上)的空间,以实现本公开的目的,无论该孔是否在厚度方向上穿过气体释放构件1。孔100的形状不限于特定形状,但是孔100可以具有圆形、卵形或椭圆形、三角形、波浪或波纹形、或矩形剖面,并且当考虑工艺效率时,孔100可以具有圆形、或卵形或椭圆形剖面。
如图1所示,当包括气体释放构件1的片材的形状为矩形时,两个以上的孔100可以设置在两个水平区域中的每一个中,并且两个以上的孔100可以设置在两个垂直区域中的每一个中,在这种情况下,孔100的剖面可以是圆形、卵形或椭圆形,并且孔100的直径可以为10μm至500μm,但不限于此。当孔100的直径满足上述范围时,可以更容易地提高气体释放构件1与电池壳体之间的粘合特性。
另外,如图3所示,当包括气体释放构件1的片材的形状为矩形时,孔10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一个以上的孔100可以设置在两个水平区域中的每一个中,一个以上的孔100可以设置在两个垂直区域中的每一个中,但不限于此。
例如,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形成孔100。例如,可以使用钻头或激光在气体释放构件1中形成孔100。或者,可以通过氟基树脂的湿法蚀刻或图案印刷而在气体释放构件1中形成孔100。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孔100的总面积与气体释放构件1的总面积之比可以为5%至50%。当孔100的总面积满足上述范围时,可以更容易提高气体释放构件1与壳体之间的粘合特性。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包括气体释放构件1的片材可以包含氟基树脂。氟基树脂可以包含衍生自四氟乙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或其中的两种以上的单体的重复单元。具体地,当氟基树脂包含衍生自四氟乙烯的重复单元时,其可以更适合作为气体释放构件1的材料。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气体释放件1的透气率在60℃下可以为40巴至150巴。例如,二氧化碳的渗透性可以满足上述范围。另外,基于200μm的厚度,气体释放构件1的透气率可以在60℃下满足上述范围。当气体释放构件1的透气率满足上述范围时,可以更有效地释放电池中产生的气体。在本公开中,可以根据ASTMF2476-20测量透气率。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25℃、50%RH下、10年的条件下,气体释放构件1的水分渗透量可以为10mg至100mg。当气体释放构件1的水分渗透量满足上述范围时,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水分从气体释放构件1渗透。可以根据ASTMF1249测量气体释放构件1的水分渗透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MCOON认证的设备测量水分渗透量。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气体释放构件1的厚度可以为50μm至500μm。当气体释放构件1的厚度满足上述范围时,能够促进气体的释放和对电池壳体的热粘合。
图4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4,孔100可以在气体释放构件1的厚度方向上穿过气体释放构件1。当孔100形成为在气体释放构件1的厚度方向上穿过气体释放构件1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气体释放构件1与电池壳体之间的粘合特性。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俯视图。
参照图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包括电极组件20和容纳电极组件20的壳体30。
二次电池10可以包括连接到电极组件2的电极引线40和引线膜50。
电极组件20包括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电极组件20可以包括按顺序堆叠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并且隔膜插设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
正极板可以包括具有高导电性的金属箔(例如铝(A1)箔)的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另外,正极板可以包括位于端部处的由金属(例如铝(Al))制成的正极接线片。正极接线片可以从正极板的端部突出。正极接线片可以焊接到正极板的端部或者使用导电粘合剂粘附。
负极板可以包括导电金属箔(例如铝(Al)箔)的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另外,负极板可以包括位于端部处的由金属(例如镍(Ni))制成的负极接线片。负极接线片可以从负极板的端部突出。负极接线片可以焊接到负极板的端部或者使用导电粘合剂粘附。
隔膜设置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以使正极板与负极板电绝缘。隔膜可以是使得锂离子能够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通过的多孔膜。例如,隔膜可以包括使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其复合膜的多孔膜。
隔膜的表面上可以具有无机涂层。无机涂层可以具有其中无机颗粒通过粘合剂结合以在颗粒之间形成孔结构(间隙体积)的结构。
电极组件20可以包括:凝胶卷(卷绕)型电极组件,具有其中长片型正极和长片型负极卷绕并且隔膜插设在长片型正极与长片型负极之间的结构;堆叠型电极组件,具有其中切割成预定尺寸的多个正极和多个负极按顺序堆叠并且隔膜插设在多个正极与多个负极之间的结构;以及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具有其中双单体或全单体被卷绕,每个单体包括堆叠的预定单元的正极和负极,并且隔膜插设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结构。
壳体30包括内部收容有电极组件的收容部31和在外周上形成密封结构的密封部32。密封部32可以通过热或激光进行热粘合而被密封。
壳体30包括气体阻隔层和包含密封剂树脂的内树脂层。
更具体地,气体阻隔层可以是金属层。壳体30可以是包括树脂层和金属层的层压片。更具体地,壳体30可以由层压片制成,并且可以包括形成最外侧的外树脂层、用于防止气体穿过的金属阻隔层以及用于密封的内树脂层。
外树脂层可以包括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聚酯、聚碳酸酯和尼龙的聚酯类膜,并且可以形成为单层或多层。
阻隔金属层可以包含铝和铜。
内树脂层可以包含密封剂树脂或者可以是由密封剂树脂制成的层,并且可以形成为单层或多层。
密封剂树脂可以包含聚丙烯(PP)、酸改性聚丙烯(PPa)、无规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或其中的两种以上。乙烯丙烯共聚物可以包括乙烯-丙烯橡胶和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但不限于此。
壳体30可以是软包型的。
软包型壳体30可以包括上软包和下软包。当壳体30包括上软包和下软包时,在将上软包和下软包设置为使得密封剂树脂彼此面对之后,可以通过由热和压力焊接彼此面对的密封剂树脂来密封电池。
密封部32的焊接可以包括热焊接和超声波焊接,但不限于特定方法,并且包括用于焊接密封部32的任何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部32可以通过四侧密封或三侧密封在壳体30的边缘上进行密封。在三侧密封结构中,在上软包和下软包形成为一个软包片中后,上软包和下软包的边界被弯曲,使得上软包和下软包的收容部31彼此叠置,并且除了弯曲部分之外的其余三个边缘被密封。
电极引线40可以电连接到电极组件20中包括的电极接线片(未示出),并且可以经由密封部32在壳体30的向外方向上突出。另外,引线膜50可以在与密封部32对应的区域处设置在电极引线40上方或下方中或者设置在两者中。因此,引线膜50可以防止焊接期间电极引线40中的短路,并且提高密封部32和电极引线40的密封性。
参照图5,开口60形成在壳体30的一部分中。开口60在厚度方向上穿过壳体3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气体释放构件1粘附至开口60的内侧。
由于气体释放构件1设置在开口60的内侧,因此电池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经由气体释放构件1通过开口60从电池排出。
开口60可以形成在壳体30的上部和下部中的至少者中。即,可以仅形成一个开口60,但也可以形成多个开口60。
参照图5,开口60可以形成在壳体30的除了密封部32之外的部分中。可以通过例如冲孔的常用的方法形成开口60。
在形成壳体30之后,在插入电极组件20之前可以在壳体30中形成开口60。在形成开口60之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气体释放构件1可以附接到开口60的内侧,以制造包括气体释放构件1的二次电池10。气体释放构件1被粘附为足以覆盖整个开口60。
气体释放构件1可以通过热焊接附接到开口60的内侧。例如,可以使用按压将气体释放构件1附接到开口60的内侧。
在此过程中,壳体30的在开口60附近与气体释放构件1重叠的部分可以插入气体释放构件1的孔中。例如,内树脂层的在开口60附近与气体释放构件1重叠的密封剂树脂可以流入气体释放构件1的孔中。因此,可以提高气体释放构件1和壳体30的粘合特性。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气体释放构件1可以由包含氟基树脂的透气片材制成,并且氟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高于形成内树脂层的密封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当氟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密封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在壳体30和气体释放构件1的热焊接期间,密封剂树脂可以更容易地渗透到气体释放构件1的孔100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氟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30℃至170℃。当氟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满足上述范围时,在壳体30和气体释放构件1的热焊接期间,密封剂树脂可以更容易地渗透到气体释放构件1的孔100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密封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150℃至0℃。当密封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满足上述范围时,在壳体30和气体释放构件1的热焊接期间,密封剂树脂可以更容易地渗透到气体释放构件1的孔100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密封剂树脂可以包含聚烯烃基树脂。例如,聚烯烃基树脂可以包含聚丙烯、聚乙烯、聚二氟乙烯(PVDF)或其中两种以上。
图6是沿图4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6,密封剂树脂2流入气体释放构件1的孔100中。因此,可以容易地将气体释放构件1固定到开口60的内侧。
参照图6,在壳体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穿过壳体的开口60。气体释放构件1的尺寸大于开口60的尺寸,因此气体释放构件1覆盖整个开口6。例如,当气体释放构件1和开口60具有四边的形状时,气体释放构件1的水平长度或垂直长度可以大于开口60的水平长度或垂直长度。当气体释放构件1和开口60具有圆形形状时,气体释放构件1的直径可以大于开口60的直径。当气体释放构件1具有四边的形状并且开口60具有圆形形状时,气体释放构件1的水平长度或垂直长度可以大于开口60的直径。
由于气体释放构件1的尺寸大于开口60的尺寸,所以气体释放构件1具有足够的面积以粘附到设置在壳体的收容部31中的内树脂层,这使得更容易将气体释放构件1附接到壳体。
参照图6,气体释放构件1的孔100设置在其中气体释放构件1与壳体的收容部31中设置的内树脂层重叠的区域处。由于气体释放构件1的孔100设置在其中气体释放构件1与壳体的收容部31中设置的内树脂层重叠的区域处,所以内树脂层的与气体释放构件1重叠的部分可以流入气体释放构件1的孔100中。即,内树脂层的与开口60附近的气体释放构件1重叠的密封剂树脂2通过热量、激光或超声波处理流入气体释放构件1的孔中。因此,能够提高气体释放构件1与壳体的接合强度,并且能够改善粘合耐久性。
通过提高气体释放构件1与壳体的粘合特性,能够降低在长期使用电池单体之后在气体释放构件1与壳体之间形成间隙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提高电池单体中产生的气体通过气体释放构件的释放,并且抑制水分渗透到电池单体中。
当电池单体中产生的气体通过可透气的气体释放构件顺畅地排出并且抑制水分渗透到电池单体中时,不会发生排气并且电池单体可以保持良好运行。
虽然上文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此,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公开的基本理念做出多种修改和改变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气体释放构件
1a:中心区域
1b:外围区域
2:密封剂树脂
10:二次电池
20:电极组件
30:壳体
31:收容部
32:密封部
40:电极引线
50:引线膜
60:开口
100:孔

Claims (20)

1.一种气体释放构件,所述气体释放构件是具有透气性的片材,其中,所述气体释放构件在所述片材的外围区域中具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所述外围区域是对应于从所述片材的端部到所述片材的总长度的2/5的长度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所述外围区域距所述片材的所述端部的宽度为2m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所述外围区域距所述片材的所述端部的宽度为15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所述片材的形状为矩形,并且所述孔设置在所述外围区域的两个水平区域或两个垂直区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所述片材的形状为矩形,并且所述孔设置在所述外围区域的两个水平区域和两个垂直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在所述两个水平区域中的每一个中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孔,并且在所述两个垂直区域中的每一个中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所述孔具有圆形或卵形或椭圆形的剖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所述孔的直径为10μm至5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所述孔的形状为矩形,并且一个或多个孔设置在所述两个水平区域中的每一个中,并且一个或多个孔设置在所述两个垂直区域中的每一个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所述孔在所述气体释放构件的厚度方向上穿透所述气体释放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所述孔的总面积与所述气体释放构件的总面积之比为5%至5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所述气体释放构件的透气率在60℃下为40巴至150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所述气体释放构件在25℃、50%RH、10年的条件下的水分渗透量为10mg至100mg。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具有透气性的所述片材包含氟基树脂。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其中,所述气体释放构件的厚度为50μm至500μm。
17.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以及
壳体,容纳所述电极组件,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气体阻隔层和包含密封剂树脂的内树脂层,
其中,在所述壳体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穿过所述壳体的开口,
其中,所述二次电池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释放构件,所述气体释放构件粘合到所述开口的内侧以覆盖整个开口,
其中,所述气体释放构件的所述孔设置在所述气体释放构件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树脂层重叠的区域中,并且
其中,所述内树脂层的所述密封剂树脂流入到所述气体释放构件的所述孔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具有外树脂层、金属层的气体阻隔层、堆叠在所述气体阻隔层上的包括所述密封剂树脂的所述内树脂层的叠层片材,其中,所述外树脂层、所述气体阻隔层以及所述内树脂层依次层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气体释放构件由包含氟基树脂的透气片材制成,并且所述氟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所述密封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密封剂树脂包含聚丙烯、聚乙烯、聚二氟乙烯(PVDF)或其中的两种以上。
CN202380011720.5A 2022-05-02 2023-02-08 气体释放构件及包括该气体释放构件的二次电池 Pending CN1173375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54204 2022-05-02
KR20220054204 2022-05-02
PCT/KR2023/001862 WO2023214644A1 (ko) 2022-05-02 2023-02-08 가스 배출 부재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차전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7513A true CN117337513A (zh) 2024-01-02

Family

ID=88646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80011720.5A Pending CN117337513A (zh) 2022-05-02 2023-02-08 气体释放构件及包括该气体释放构件的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333182A1 (zh)
JP (1) JP2024520328A (zh)
KR (1) KR102626846B1 (zh)
CN (1) CN117337513A (zh)
CA (1) CA3219288A1 (zh)
WO (1) WO202321464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4732A (ja) * 1995-11-10 1997-05-20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薄型導電性ガス不透過基板、その製造方法、燃料電池用スタック構成部材及び燃料電池用スタック
JP3260323B2 (ja) * 1998-06-01 2002-02-25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シート型電気化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95435B2 (ja) * 2002-09-03 2005-09-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外装扁平型電池
WO2018135117A1 (ja) * 2017-01-19 2018-07-26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セパレータ構造体、ニッケル亜鉛二次電池及び亜鉛空気二次電池
KR20210025405A (ko) * 2019-08-27 2021-03-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 전지용 전지 케이스 및 가스 배출부 제조 방법
EP3989530A1 (en) 2020-10-23 2022-04-27 Axis AB Generating substitute image frames based on camera mo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54738A (ko) 2023-11-09
JP2024520328A (ja) 2024-05-24
KR102626846B1 (ko) 2024-01-19
CA3219288A1 (en) 2023-09-11
WO2023214644A1 (ko) 2023-11-09
EP4333182A1 (en) 202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64527B1 (ko) 파우치형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KR100959090B1 (ko) 안전성이 개선된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102157892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101508416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101473145B1 (ko) 전극 조립체, 전지셀, 전극 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전지셀의 제조 방법
US9077027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KR101216422B1 (ko) 실링부의 절연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
KR101590259B1 (ko) 전극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및 디바이스
KR101108447B1 (ko) 밀봉성이 우수한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US20130280576A1 (en) Battery
EP4195378A2 (en)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cell manufacturing device
CN117337513A (zh) 气体释放构件及包括该气体释放构件的二次电池
KR20140015201A (ko) 파우치 외장재 실링용 실링툴 및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KR20160059776A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20140831A (ja)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EP4203161A1 (en)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KR102645005B1 (ko) 전지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EP4195379A1 (en) Battery cel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JP7193363B2 (ja) 蓄電素子、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EP4379918A1 (en)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same
EP4191761A1 (en)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cell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20240106064A1 (e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4290654A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1975988B1 (ko) 이차전지용 파우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20220147048A (ko) 전지 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