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6828A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6828A
CN117336828A CN202311209878.1A CN202311209878A CN117336828A CN 117336828 A CN117336828 A CN 117336828A CN 202311209878 A CN202311209878 A CN 202311209878A CN 117336828 A CN117336828 A CN 117336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message
csi
communication method
ndp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098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辰辰
张美红
王玮
史书瑜
韩霄
杜瑞
于健
李云波
孙滢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098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368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36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68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节省传输资源。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阈值和第一报文。相应的,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阈值和第一报文。之后,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未超过阈值,第二节点无需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该方法应用在无线感知过程中。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2010028046.X,原申请日是2020年01月10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过程中,由于待检测目标(如人体)的运动可能对无线信号产生干扰,进而导致无线信道发生变化,因此无线通信设备可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的变化来感知周围待检测目标的运动,以满足入侵检测、老人看护、室内人数统计等无线感知的应用需求。然而,已有的CSI测量技术多是针对无线通信过程中的波束赋型(beamforming)或测距来设计的,未考虑无线感知的应用需求。如此,在采用已有的CSI测量技术实现无线感知时,由于各个接收端均需向发送端发送测量得到的CSI,或各个接收端均需向发送端发送用于确定CSI的报文,因此导致可能占用过多的传输资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节省传输资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阈值和第一报文。之后,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未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小,则第二节点所确定的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未超过阈值,第二节点也就无需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在第二节点未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的情况下,第一节点也就能够获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未出现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小。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出现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大,则第二节点所确定的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以及时通知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发生出现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大,满足无线感知的应用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环境中大部分物体是未产生移动的,产生移动的待检测目标较少,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未超过阈值的概率较大,也就是说,第二节点无需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的概率较大,占用信道的概率较小,从而节省传输资源,减少对其他正常数据传输的干扰,降低第二节点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查询请求。之后,第二节点响应于测量查询请求,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则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确认响应ACK消息。在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触发请求之后,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其中,ACK消息用于指示待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也就是说,在第一节点主动询问第二节点是否需要反馈第二报文,且第二节点确定反馈第二报文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如此,采用上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能够使得第二节点有效地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尤其在一个第一节点与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中,由于第一节点通过测量查询请求询问第二节点是否反馈第二报文,再向反馈第二报文的第二节点发送测量触发请求,以请求反馈第二报文的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避免遗漏掉某一第二节点反馈第二报文,还能够节省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测量触发请求还用于指示传输第二报文的空间流。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包括:第二节点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空间流,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如此,在一个第一节点和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中,以空分复用的方式传输第二报文,大大缩短了第一节点获取第二报文的时间,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测量触发请求还用于指示传输第二报文的子信道。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包括:第二节点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子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如此,在一个第一节点和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中,以频分复用的方式传输第二报文,大大缩短了第一节点获取第二报文的时间,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则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信道竞争获取目标信道。在第二节点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NDPA之后,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其中,NDPA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待进行CSI测量。
由于无线感知应用对消息丢失不敏感,所以,即使短时间内丢失部分信息,也不会影响无线感知应用的探测效果,也就允许第二节点采用竞争信道的方式来获取目标信道。在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的情况下,第二节点才竞争信道。即使第二节点竞争信道失败,未能及时向第一节点反馈NDPA,也不影响无线感知探测效果。第二节点可以通过再次竞争信道的方式,获取目标信道,再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以使第一节点确定第二CSI。在第二节点无需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的情况下,第二节点无需竞争信道,以节省传输资源。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阈值和第一报文。之后,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未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小,则第二节点所确定的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超出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第二节点也就无需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在第二节点未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的情况下,第一节点也就能够获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未出现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小。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出现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大,则第二节点所确定的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以及时通知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发生出现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大,满足无线感知的应用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环境中大部分物体是未产生移动的,产生移动的待检测目标较少,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超出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的概率较大,也就是说,第二节点无需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的概率较大,占用信道的概率较小,从而节省传输资源,减少对其他正常数据传输的干扰,降低第二节点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查询请求。第二节点响应于测量查询请求,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则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确认响应ACK消息。其中,ACK消息用于指示待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则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信道竞争获取目标信道。在第二节点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NDPA之后,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其中,NDPA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待进行CSI测量。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CSI用于无线感知。如此,第二节点基于第二指示信息获知第一CSI用于无线感知,而非用于波束赋型。在第二节点确定第一CSI之后,即可按照协议规定的无线感知流程执行相应的处理步骤,如根据第一CSI的变化量和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NDPA,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NDPA的目标字段的预设比特位或预留比特位。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目标字段为帧控制字段,则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预设比特位;其中,预设比特位为子类型比特位。若目标字段为站点信息字段,则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预留比特位;其中,NDPA的探测对话令牌字段指示NDPA非用于测距,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关联标识AID的取值为预设值;或者,NDPA的探测对话令牌字段指示NDPA用于测距,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AID的取值为第二节点的标识。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阈值承载于NDPA;或者,阈值承载于询问帧。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阈值承载于NDPA的站点信息字段中除AID之外的部分比特位,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AID的取值为第二节点的标识。在NDPA的探测对话口令字段指示NDPA用于测距时,阈值承载于询问帧的用户信息字段。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报文为空数据报文NDP,或者,第一报文为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或者,第一报文为携带训练符号的数据报文。第二报文为NDP,或者,第二报文为PPDU,或者,第二报文为携带训练符号的数据报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阈值和第一报文。之后,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第一节点根据第二报文,确定第二CSI。其中,阈值和第一报文用于第三节点的确定,第三节点属于第二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测量查询请求。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ACK消息;ACK消息用于指示待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在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测量触发请求之后,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测量触发请求还用于指示传输第二报文的空间流。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包括:第一节点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空间流,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测量触发请求还用于指示传输第二报文的子信道。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包括:第一节点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子信道,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根据第二节点的历史CSI和/或第三节点的ACK消息,确定第四节点;在第一节点向第四节点发送测量触发请求之后,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四节点的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在第一节点通过目标信道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NDPA之后,第一节点通过目标信道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其中,NDPA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待执行CSI测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于第一报文确定的第一CSI用于无线感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NDPA。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NDPA,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NDPA的目标字段的预设比特位或预留比特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目标字段为帧控制字段,则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预设比特位。其中,预设比特位为子类型比特位。若目标字段为站点信息字段,则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预留比特位。其中,NDPA的探测对话令牌字段指示NDPA非用于测距,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AID的取值为预设值;或者,NDPA的探测对话令牌字段指示NDPA用于测距,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AID的取值为第二节点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阈值承载于NDPA;或者,阈值承载于询问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阈值承载于NDPA的站点信息字段中除AID之外的部分比特位,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AID的取值为第二节点的标识。在NDPA的探测对话口令字段指示NDPA用于测距时,阈值承载于询问帧的用户信息字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报文为NDP,或者,第一报文为PPDU,或者,第一报文为携带训练符号的数据报文。第二报文为NDP,或者,第二报文为PPDU,或者,第二报文为携带训练符号的数据报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各个步骤的单元。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节点的装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处理器用于通过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以上任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节点的装置。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任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该存储器可以位于该通信装置之内,也可以位于该通信装置之外。且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节点的装置。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上任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节点的装置。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系统,电路系统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面任意一项的通信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各个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第一节点和任一方面中的第二节点。
其中,第二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线感知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又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再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再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再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控制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对话令牌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1(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站点信息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1(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站点信息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1(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站点信息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帧控制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使得本申请更加的清楚,首先对本申请提到的部分概念和处理流程作简单介绍。
1、波束赋型(beamforming)
在无线通信过程中,若发端设备具有多根天线,发端设备可以通过调整发射信号的相位及幅度,使得天线在发射某些空间方向的信号时增益增加。类似的,若收端设备具有多根天线,收端设备也可以通过调整接收信号的相位及幅度,使得天线在接收某些空间方向的信号时增益增加。
2、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
CSI用于反映当前无线信道的状况。在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协议中,针对每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子载波组进行测量,获取该OFDM子载波组对应的CSI矩阵。CSI矩阵的行数为发射天线数,CSI矩阵的列数为接收天线数。每个CSI矩阵的元素是一个包含实部与虚部的复数。因此,在天线数量大、子载波数目多的情况下,例如,子载波的数量为114,发送天线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均为4。每个子载波的CSI是一个矩阵,该矩阵的行数和列数均为4。该矩阵中的每个元素是一个复数。该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用8比特表示。如此,若传输114个子载波上的CSI,则采用3648个字节进行传输。即使采用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ac中的压缩算法处理114个子载波上的CSI,处理后的数据的数据量也在上千字节,占用较多的传输资源。
3、训练符号
为了使得收端设备得到CSI,发端设备在发送的报文中携带特殊的训练符号。如此,收端设备根据报文中的训练符号,确定CSI。
4、确定CSI的过程
在确定CSI的过程中,发端设备向收端设备发送报文。相应的,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报文。其中,报文中的前导部分是发端设备和收端设备双方均已知的序列。在收端设备接收到报文之后,收端设备提取报文中的前导部分,将接收到的前导部分除以本地端存储的已知序列,得到相应的信道状态,即CSI。
示例性的,报文可以是携带特殊的训练符号的数据报文,也可以是空数据报文(null data packet,NDP),还可以是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sical layer protocoldate units,PPDU)。
5、无线无源感知
无线无源感知是利用无线电波在待检测目标(如人体)上反射的信号来对待检测目标的动作进行感知的技术。
目前,各类无线通信设备已大量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是手机、电脑、无线路由器、智能家居设备、无线传感器及无线路由器等。这些无线通信设备具有数量庞大、价格低廉、距离用户近等特点。通常,在人们的家庭环境中往往存在十余个甚至上百个无线通信设备。在这些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过程中,由于待检测目标(如人体)的运动可能对无线信号产生干扰,进而导致无线信道发生变化,因此无线通信设备可基于无线信道的变化来感知周围待检测目标的运动。从基本原理上来说,无线无源感知技术是利用类似”人体雷达”的原理来感知周围人体的,具体如图1所示。
参见图1,无线无源感知系统包括发端设备101和收端设备10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端设备10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收端设备10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发端设备和一个收端设备。发端设备101和收端设备102可以是分立的物理设备,也可以设置在同一物理设备中。收端设备102收到的无线信号包括直达信号104以及被待检测目标103反射回来的反射信号105。当待检测目标103运动时,反射信号105也发生变化。相应的,收端设备102收到的叠加后的无线信号也产生变化。此时,收端设备102探测到无线信道产生了变化。通常,在通信协议中无线信道的变化被量化表示为CSI的变化,具体体现为CSI的幅度的变化和/或CSI的相位的变化。也就是说,收端设备102基于确定的CSI,来感知周围是否有待检测目标,或待检测目标的运动状况。因此,无线无源感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入侵检测、老人看护、手势识别、呼吸睡眠监测、室内人数统计等无线感知应用。
与传统的基于摄像头或基于手环等穿戴设备的感知技术相比,无线无源感知技术具有如下的好处:
第一,无线无源感知技术无需任何硬件成本。现有的WiFi等无线通信协议支持以CSI的方式来呈现无线信道受到的干扰。
第二,用户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对用户干扰小。由此,无线无源感知技术能够对老人、小孩等进行监护,同时也方便对非配合目标(如入侵的窃贼)等进行检测。
第三,无线无源感知技术对用户隐私影响小。由此,实现无线无源感知技术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部署在卧室、卫生间等区域。
第四,即使在光照条件差的情况(如存在窗帘、木制家具等遮挡物)下,无线无源感知技术也能够有效地进行感知。甚至,无线无源感知技术也可以跨越墙壁进行多房间感知。
第五,在感知精度上,无线无源感知技术的感知精度非常高,能够感知到如呼吸这样微弱的运动。
然而,已有的CSI测量技术,如IEEE 802.11的CSI测量技术,多是针对无线通信过程中的波束赋型(beamforming)或测距来设计的,未考虑无线感知的应用需求。其中,已有的CSI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如下五种:
第一种,IEEE 802.11n的隐含反馈(implicit feedback)
该IEEE 802.11n的隐含反馈方法利用了无线信道的互易性(channelrecipocity),即在双向通信过程中,收端设备到发端设备的信道测量和发端设备到收端设备的信道测量是等价的。参见图2,该IEEE 802.11n的隐含反馈方法的处理步骤包括:发端设备获取一次发送机会(transmit opportunity,TXOP)之后,发端设备向收端设备发送第一个报文。这里,第一个报文中携带训练请求(training request,TRQ)。相应的,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一个报文。收端设备响应于第一个报文中的TRQ,向发端设备发送确认响应(acknowledgement,ACK)消息。其中,ACK消息中包括训练符号。相应的,发端设备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ACK消息。发端设备根据ACK消息中的训练符号,确定从收端设备到发端设备的无线信道的CSI(即反向的CSI)。然后,根据无线信道的互易性和反向的CSI,推测由发端设备到收端设备的无线信道的CSI,并根据发端设备到收端设备的无线信道的CSI来进行波束赋型,确定波束赋型的参数。发端设备向收端设备发送报文时,即可利用该波束赋型的参数进行波束赋型。发端设备采用赋型后的波束向收端设备传输报文。相应的,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报文。其中,报文中的参数部分为待传输的数据(data)。在收端设备确定报文接收成功之后,收端设备向发端设备发送批量确认响应(batch acknowledgement,BA)消息。相应的,发端设备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BA消息。也就是说,收端设备不反馈CSI的具体信息,而是反馈携带训练符号的ACK消息,以使发端设备确定相应的CSI。
为了提高CSI的准确性,在发端设备确定CSI之前,发端设备和收端设备首先进行校准操作。其中,校准操作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发端设备获取一次TXOP之后,发端设备向收端设备发送TRQ,以请求收端设备进行校准。之后,发端设备和收端设备互发携带训练符号的报文,以使对方根据携带训练符号的报文确定CSI。最后,收端设备将确定的CSI反馈给发端设备。发端设备对比收端设备反馈的CSI和自身确定的CSI,以实现校准,降低由于硬件因素所带来的信道互易偏差。校准之后,基于收端设备到发端设备的CSI,来推测发端设备到收端设备的信道状况,无需收端设备向发端设备反馈CSI的具体信息,且能够在一个TXOP内完成CSI的确定。
然而,IEEE 802.11n的隐含反馈方法与数据传输紧密结合,所适用的场景为单条链路传输数据的场景。
第二种,IEEE 802.11n的显示反馈(explicit feedback)
在IEEE 802.11n的显示反馈方法中,收端设备直接向发端设备显示反馈CSI,且无需校准过程。
参见图3,该IEEE 802.11n的显示反馈方法的处理步骤包括:发端设备获取一次TXOP,即图3中的TXOP1。在TXOP1中,发端设备向收端设备发送报文。其中,报文包括空数据报文通告(null data packet announcement,NDPA)及CSI测量请求,以告知收端设备准备进行CSI测量。相应的,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报文。在TXOP1中,收端设备向发端设备发送BA消息,以告知发端设备报文已收到。相应的,发端设备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BA消息。在TXOP1中,发端设备向收端设备发送(null data packet,NDP)。相应的,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NDP。发端设备所获取的一次TXOP(即TXOP1)结束。收端设备根据NDP,确定CSI,并通过竞争信道的方式获取一次TXOP,即TXOP2。在TXOP2中,收端设备向发端设备发送CSI。相应地,发端设备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CSI。在发端设备获取的下一个TXOP(如TXOP2之后的一个TXOP)中,发端设备根据CSI执行波束赋型处理。其中,CSI承载于CSI响应帧(action frame),无压缩波束赋型响应帧(non-compressed beamforming action frame),或压缩波束成型响应帧(compressed beamforming action frame),且CSI的数据可以是压缩后的数据,也可以是非压缩的数据。
第三种,IEEE802.11ac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ulti-user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U-MIMO)
IEEE 802.11ac MU-MIMO方法支持多用户同时传输协议,由发端设备请求多个收端设备同时进行测量。其中,发端设备可以是接入点(access point,AP)。
参见图4,IEEE 802.11ac MU-MIMO方法的处理步骤包括:发端设备分别向多个收端设备发送超高吞吐量(very high throughput,VHT)格式的NDPA,以告知多个收端设备即将进行信道测量。相应的,多个收端设备分别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VHT格式的NDPA。然后,发端设备分别向多个收端设备发送VHT格式的NDP。相应的,多个收端设备分别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NDP。多个收端设备分别根据NDP,确定相应的CSI。在确定CSI之后,第一个收端设备按照NDPA所指示的CSI格式,向发端设备反馈CSI。然后,发端设备依次执行结果拉取(polling)处理,向除多个终端设备中除第一个收端设备之外的收端设备发送结果拉取消息,以请求相应的收端设备向发端设备反馈CSI。相应的,多个终端设备中除第一个收端设备之外的收端设备接收结果拉取消息之后,向发端设备反馈CSI。在图4所示的场景中,仅示出了两个收端设备,分别为收端设备1和收端设备2。其中,收端设备1即为“第一个收端设备”,收端设备2即为“多个终端设备中除第一个收端设备之外的收端设备”。
第四种,IEEE 802.11az的测距(ranging)方法
在IEEE 802.11az的距离测量方法中,利用CSI来进行测距。参见图5,IEEE802.11az的测距方法的处理步骤包括:发端设备分别向多个收端设备发送测距拉取(ranging poll)请求,相应地,多个收端设备分别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测距拉取请求。若收端设备确定参与测距,则收端设备向发端设备发送允许发送(cts-to-self)消息,以告知发端设备参与测距。随后,发端设备依次向多个收端设备发送测距探测(range sounding)消息,以告知相应的收端设备反馈NDP。相应地,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测距探测消息。之后,收端设备向发端设备发送NDP。相应地。发端设备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NDP。发端设备根据NDP,确定CSI。在发端设备获取从收端设备到发端设备的CSI之后,发端设备向收端设备发送用于测距的NDPA,以告知收端设备即将进行CSI测量。随后,发端设备向收端设备发送NDP。相应的,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NDP。收端设备根据NDP,确定CSI。收端设备将CSI承载于定位测量报告(location measurement report,LMR),向发端设备反馈LMR。相应的,发端设备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LMR。如此,发端设备即可获取到上行方向和下行发送的CSI,并根据两个方向的CSI进行测距。在图5所示的场景中,仅示出了两个收端设备,分别为收端设备1和收端设备2。其中,收端设备1即为“第一个收端设备”,收端设备2即为“多个终端设备中除第一个收端设备之外的收端设备”。
第五种,通过广播NDP的方式确定CSI
参见图6,通过广播NDP的方式确定CSI的处理步骤包括:发端设备分别向多个收端设备发送NDPA,相应地,收端设备分别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NDPA。其中,NDPA用于指示收端设备即将进行CSI测量。随后,发端设备分别向多个收端设备发送NDP。相应的,收端设备分别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NDP。收端设备根据NDP,确定CSI。另外,NDPA还用于指示第一个收端设备反馈CSI。第一个收端设备响应于NDPA,向发端设备发送CSI。其中,第一个收端设备可以向发端设备反馈部分信道信息,也可以向发端设备反馈指示信道无变化的信息。随后,发端设备向多个收端设备中除第一个收端设备之外的其他收端设备发送CSI拉取(poll)消息,以请求多个收端设备中除第一个收端设备之外的其他收端设备反馈CSI。相应的,多个收端设备中除第一个收端设备之外的其他收端设备分别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CSI拉取消息,并根据CSI拉取消息向发端设备反馈CSI。在图6所示的场景中,仅示出了两个收端设备,分别为收端设备1和收端设备2。其中,收端设备1即为“第一个收端设备”,收端设备2即为“多个终端设备中除第一个收端设备之外的收端设备”。
综上,现有的CSI测量技术多是针对波束赋型或测距的,各个收端设备均向发端设备反馈消息。而在无线感知应用场景中,环境中物体大部分是静止的,若各个接收设备均向发端设备反馈消息,则导致可能占用过多的传输资源。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所适用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系统或WiFi系统等。
下面,以WLAN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7,WiFi系统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其中,第一节点可以是AP,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如手机、PDA等。第二节点可以是站点(station,STA),也可以终端设备,如手机等,还可以是家居或办公环境中集成了WiFi功能的设备,如打印机、智能电视机、智能灯泡等。第一节点可用于与第二节点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通信,并将第二节点的数据传输至网络侧,或将来自网络侧的数据传输至第二节点。其中,第一节点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图7中仅示出了两个第一节点,如第一节点701和第一节点705。第二节点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图7中仅示出了三个第二节点,如第二节点702、第二节点703和第二节点704。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信息的链路称为上行链路,如图7中虚线箭头所示的上行链路710。由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信息的链路称为下行链路,如图7中虚线箭头所示的下行链路711。第一节点之间的链路称为控制链路,如图7中实线双向箭头所示的控制链路712。控制链路可以是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第一节点之间传输信息,以协调进行监测,满足无线感知的应用需求。本申请实施例重点描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传输过程。另外,第一节点也可以描述为主控节点,第二节点也可以描述为测量节点。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仅以WiFi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通信系统。类似地,本申请实施例也仅以WiFi系统中的AP和STA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包括以下两种典型场景。
第一种典型场景:应用于居家环境。
参见图8,在居家环境中,第一节点可以为一个,且布设于客厅。第二节点可以为多个,分别布设于卧室、卫生间等。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对整个居家环境进行监控。图8中的带箭头的虚线表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在图8所示的场景中,第一节点801分别和卧室中的第二节点802、第二节点803及第二节点806进行信息交互,以监控用户的睡眠状况。第一节点801和卧室中的第二节点804进行信息交互,以监控客厅的状况。第一节点801和卫生间中的第二节点805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以监控卫生间的情况。在监测到人体滑倒的动作后,第一节点801可以向医疗机构的设备发送警告,通知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救护。第一节点801和卧室中的第二节点807进行信息交互,以监控该卧室的状况。第一节点801和厨房中的第二节点808进行信息交互,以监控厨房的状况。
第二种典型场景:应用于工业环境所指定的待监测区域,或应用于商业环境的场景所指定的待监测区域。
参见图9,在待监测区域的面积较大时,第一节点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在图9所示的场景中,布设三个第一节点,分别为第一节点901、第一节点902和第一节点903,三个第一节点布设于待监测区域的中心区域。两个第一节点之间的带有双向箭头的实线用于表示两个第一节点之间的链路。第二节点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分别为第二节点910、第二节点911、第二节点912、第二节点913、第二节点914、第二节点915和第二节点916。其中,第二节点910、第二节点911和第二节点912布设于待监测区域的出入口附近的区域。第二节点913布设于会议室中。第二节点914、第二节点915和第二节点916布设于待监测区域的边缘区域。一个第一节点和一个第二节点之间的带有双向箭头的虚线用于表示该第一节点和该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例如,在图9所示的场景中,第一节点901与第二节点910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以监控待监测区域的出入口处的出入状况。第一节点903与第二节点913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以统计会议室的占用情况和/或会议室中的人员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通信系统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在无线感知过程中。参见图10,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阈值和第一报文。相应的,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阈值和第一报文。
其中,阈值的承载位置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如下两种:
第一种,阈值的承载位置为NDPA。
示例性的,图11(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NDPA帧结构的示意图。该NDPA帧包括2个字节的帧控制(frame control)字段、2个字节的时长(duration)字段、6个字节的接收端地址(receive address,RA)字段、6个字节的发送端地址(transmit address,TA)字段、1个字节的探测对话令牌(sounding dialog token)字段、n个站点中每个站点所对应的4个字节的站点信息(station information,STA Info)字段、4个字节的站点信息序列授权码(sequence authentication code,SAC)字段和4个字节的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sequence,FCS)字段。
其中,图11(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帧控制字段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帧控制字段可以包括2比特的协议版本(protocol version)字段、2比特的类型(type)字段、4比特的子类型(subtype)字段、1比特的去往分布式系统(to distribution system,ToDS)字段、1比特的来自分布式系统(from distribution system,From DS)字段、1比特的更多分片(more fragment,More Frag-ments)字段、1比特的重试(retry)字段、1比特的功率管理(power management)字段、1比特的更多数据(more data)字段、1比特的受保护帧(protected frame)和1比特的排序(order)字段。
其中,图11(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探测对话令牌字段的结构示意图。1个字节的探测对话令牌字段包括1比特的测距(ranging)指示位、1比特的高效字段/超高吞吐率(high efficient/very high throughput,HE/VHT)位和6比特的探测对话令牌数(sounding dialog token number)位。
在探测对话令牌字段的测距指示位指示NDPA非用于测距的情况下,图11(d)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站点信息字段的结构示意图。4个字节的站点信息字段包括11比特的关联标识(associate identifier,AID)字段、n比特的CSI反馈阈值(CSI feedbackthreshold)字段和(21-n)个比特的预留(reserved)位。其中,AID字段用于承载第二节点的标识。在站点信息字段中除了AID之外的比特位均能够承载阈值。n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正整数。
在探测对话令牌字段的测距指示位指示NDPA非用于测距的情况下,图11(e)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站点信息字段的结构示意图。4个字节的站点信息字段包括11比特的AID字段、8比特的不允许的子信道位图(disallowed subchannel bitmap)字段、8比特的预留(reserved)位、1比特的去模糊标识(disambiguation)位和4比特的预留(reserved)位。其中,AID字段所指示的取值为2047。在AID字段所指示的取值为2047的情况下,该AID字段用于指示该AID所在的站点信息字段具有特殊含义。
在探测对话令牌字段的测距指示位指示NDPA用于测距的情况下,图11(f)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又一种站点信息字段的结构示意图。4个字节的站点信息字段包括11比特的AID字段、6比特的偏移量(offset)、3比特的下行时空流个数(downlink number ofspace-time stream,DLN-STS)、3比特的下行重复次数(downlink number of repetition,DLN-Rep)、3比特的上行时空流个数(uplink number of space-time stream,ULN-STS)、1比特的预留(reserved)位、1比特的去模糊标识(disambiguation)位、3比特的上行重复次数(uplink number of repetition,ULN-Rep)和1比特的预留(reserved)位。其中,AID用于承载第二节点的标识。这里,第二节点的标识可以是关联标识(associate identifier,AID),也可以是感知标识(sensing identifier,SID),还可以是无线标识(radioidentifier,RID)。
第二种,阈值的承载位置为询问帧。
示例性的,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询问帧的帧结构示意图。询问帧包括帧头、数据部分和帧尾。其中,帧头和帧尾在图12中未示出。数据部分包括报文。报文中的字段如图12所示,即2个字节的帧控制字段、2个字节的时长字段、6个字节的RA字段、6个字节的TA字段、1个字节的探测对话令牌字段、1个字节的公共信息字段、n个站点中每个站点所对应的5个字节的用户信息(user information,User Info)字段、可变的补充(padding)字段和4个字节的帧校验序列字段。其中,用户信息字段可以是5个字节,也可以是更多的字节。用户信息字段用于承载阈值。
这里,在探测对话令牌字段的功测距指示位指示NDPA用于测距的情况下,NDPA的站点信息字段不存在更多的比特位来承载阈值,即可采用询问帧的用户信息字段承载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阈值的承载位置还可以是第一报文,也就是说,第一报文包括阈值。此种情况下,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报文。相应的,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报文。如此,第二节点即可获取到用于确定第一CSI的第一报文,以及用于确定是否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的阈值。
其中,第一报文可以是NDP,也可以是PPDU,还可以是携带训练符号的数据报文。
示例性的,在第一节点获取的一次TXOP中,第一节点先向第二节点发送承载阈值的NDPA,再向第二节点发送NDP。
S102、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CSI。
其中,第一CSI表示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信道的状况。在第一节点是主控节点(如AP),且第二节点是测量节点(如STA)的情况下,第一CSI指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况。
示例性的,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报文中的前导部分和本地存储的已知序列,确定第一CSI。
S103、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相应的,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二报文。
其中,预设CSI可以是第二节点当前次所确定的第一CSI的前一次的第一CSI。或者,预设CSI可以是第一节点所指示的令牌(token)对应的CSI。
其中,阈值可以是幅度阈值,也可以是相位阈值。
在阈值为幅度阈值的情况下,幅度阈值的单位为dB。幅度阈值的精度为0.1dB。幅度阈值的大小是基于第二节点的幅度变化规律统计计算得到的。例如,在感知准备阶段,基于静态环境下的多次测量确定的CSI的幅度,统计CSI的幅度的方差。将幅度阈值设置为方差的3倍,以在高斯噪声环境下达到0.27%的误报率。又例如,第一节点根据业务需求,提高幅度阈值,以减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的次数。或者,第一节点根据业务需求,降低幅度阈值,以增加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的次数。
在阈值为相位阈值的情况下,相位阈值的单位为弧度。相位阈值的大小也可以是基于第二节点的相位变化规律统计计算得到的,也可以是第一节点根据业务需求所设定的。
另外,阈值的取值可以是零或负数,以使第二节点始终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阈值的取值也可以是其他的取值,以使第二节点无需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
其中,第二报文可以是NDP,也可以是PPDU,还可以是携带训练符号的数据报文。
S104、第一节点根据第二报文,确定第二CSI。
其中,第二CSI表示从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信道的状况。在第一节点是主控节点(如AP),且第二节点是测量节点(如STA)的情况下,第二CSI指示上行链路的信道状况。
这里,S104的具体实现步骤可以参见S103的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第一节点确定第二CSI之后,存储第二CSI。第一节点对第二CSI进行处理,判断待检测目标是否移动。第一节点也可以根据第二CSI,判断第二节点是否为误触发,或者,第一节点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二CSI与其他第二节点的第二CSI是否存在冗余。若第一节点确定抑制该第二节点反馈第二报文,则第一节点将该第二节点的阈值提高,以降低该第二节点的灵敏度。如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阈值是动态变化的,也就方便第一节点灵活控制第二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的频度和精准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均是以“一个第一节点和一个第二节点”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的相关说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个第一节点与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或者,多个第一节点与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以实现无线感知。在“一个第一节点与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或“多个第一节点与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中,一个第一节点与一个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过程均可以参见上述S101至S104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另外,第一节点可以采用广播的形式,向一个或多个第二节点发送阈值和第一报文,有助于缩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时间。在第二节点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也有助于监控大范围区域内的环境状况。另外,在第二节点为多个的情况下,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的第二节点也可以描述为“第三节点”。第三节点属于第二节点中的部分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第二节点确定第一CSI之后,第二节点基于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与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向第二节点反馈第二报文。在现有技术中,第二节点若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报文之后,均向第一节点反馈CSI或用于确定CSI的报文。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无线信道变化和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无线信道变化是一致的。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未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小,则第二节点所确定的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小于或等于阈值,第二节点确定从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CSI的变化量也小于或等于阈值,第二节点也就无需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在大多数情况下待监测的环境比较安静,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小于或等于阈值的概率较大,也就是说,第二节点无需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的概率较大,也就无需占用信道,从而节省传输资源,也降低了对其他正常WiFi数据传输的干扰,减少第二节点的功耗。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出现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大,则第二节点所确定的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大于阈值,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以及时通知第一节点待监测区域内的待检测目标发生移动。由于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的是第二报文,而不是CSI的具体信息。与CSI的具体信息相比,第二报文的字节较少,也就能够进一步节省传输资源。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无需精确校准即可感知环境中的待检测目标的移动状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还能够为第二节点传输指示信息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1也可以描述为“第二指示信息”。参见图10,即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还包括S105:
S105、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指示信息1。相应的,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指示信息1。
其中,指示信息1指示第一CSI用于无线感知。
其中,指示信息1承载于NDPA。具体的,指示信息1承载于NDPA的目标字段的预设比特位或预留比特位。
示例性的,参见图11(b),若目标字段为帧控制字段,则指示信息1承载于预设比特位。其中,预设比特位为子类型比特位。在预设比特位的取值为预设值的情况下,指示第一CSI用于无线感知。
示例性的,参见图11(e),若目标字段为站点信息字段,则指示信息1承载于预留比特位。其中,NDPA的探测对话令牌字段指示NDPA非用于测距,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关联标识AID的取值为预设值,即2047。
示例性的,参见图11(f),若目标字段为站点信息字段,则指示信息1承载于预留比特位。其中,NDPA的探测对话令牌字段指示NDPA用于测距,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AID的取值为第二节点的标识。
如此,第一节点通过向第二节点传输指示信息1,以指示第二节点所确定的第一CSI用于无线感知,而非用于波束赋型。在第二节点确定第一CSI之后,即可按照协议规定的无线感知流程执行相应的处理步骤,如根据第一CSI的变化量和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一个第一节点与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S103的具体过程有多种实现方式,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如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作为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节点主动询问第二节点是否需要反馈第二报文。在第二节点确定反馈第二报文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示例性的,参见图13,在图13所示的场景中,第一节点的数量为一个,第二节点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节点分别记为第二节点A和第二节点B。两个第二节点均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也就是说,第二节点A和第二节点B均属于第三节点。在第一节点获取的一次TXOP中,第一节点先以广播的形式向第二节点发送NDPA,再通过不同的空间流向第二节点发送NDP,如图13中的实线方框所示。这里,短帧间间隔(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表示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发送不同的报文的时间间隔。例如,第一节点发送NDPA与第一节点发送NDP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一个SIFS。第一节点发送NDP与第一节点发送询问帧(承载探测查询请)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一个SIFS。参见图13或图14,S103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0301、第一节点分别向第二节点A和第二节点B发送测量查询请求。相应的,第二节点A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查询请求,第二节点B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查询请求。
示例性的,测量查询请求可以是IEEE 802.11az协议中的消息,如承载在触发帧(trigger frame,TF)中的探测拉取(sounding poll)消息,或者其它类似的消息。
S10302、第二节点A响应于测量查询请求,若第二节点A确定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则第二节点A向第一节点发送确认响应ACK消息。相应的,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A的ACK消息。
第二节点B响应于测量查询请求,若第二节点B确定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则第二节点B向第一节点发送确认响应ACK消息。相应的,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B的ACK消息。
其中,ACK消息用于指示待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
示例性的,ACK消息可以是允许发送(clear to send-to-self,CTS-to-Self)消息,也可以是其他控制消息。
示例性的,第二节点A和第二节点B采用频分复用或空分复用的方式向第一节点反馈ACK消息。在图13中,示出了第二节点A和第二节点B采用频分复用的方式向第一节点反馈ACK消息。其中,“A ACK”所标识的虚线方框指示第二节点A向第一节点反馈的ACK消息。“BACK”所标识的虚线方框指示第二节点B向第一节点反馈的ACK消息。
S10303、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A发送测量触发请求。相应的,第二节点A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触发请求。
其中,测量触发请求包括第二节点A的标识和第二报文的编码信息。
示例性的,参见图13,在第一节点获取的一次TXOP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A发送测量触发请求。
S10304、第二节点A响应于测量触发请求,第二节点A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相应的,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A的第二报文。
示例性的,在第一节点获取的一次TXOP中,第二节点A向第一节点发送NDP,如图13中标识有“A NDP”的虚线框所示。
S10305、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B发送测量触发请求。相应的,第二节点B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触发请求。
示例性的,参见图13,在第一节点获取的一次TXOP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B发送测量触发请求。
S10306、第二节点B响应于测量触发请求,第二节点B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相应的,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B的第二报文。
示例性的,在第一节点获取的一次TXOP中,第二节点B向第一节点发送NDP,如图13中标识有“B NDP”的虚线框所示。
如此,对于一个第一节点和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在第一节点所获取到一次TXOP中,第一节点也能够依次接收来自多个第二节点反馈的第二报文,进而确定各个第二节点之间的无线信道状态,得到相应的第二CSI。
对于一个第一节点和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为了进一步缩短第一节点获取多个报文的时间,第一节点可以一次触发多个第二节点,采用空分复用的方式或频分复用的方式,让多个第二节点分别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下面,对空分复用的方式和频分复用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采用空分复用方式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第一节点可以通过一次触发多个第二节点的方式,让多个第二节点分别通过不同的空间流反馈第二报文,如图15所示。参见图16,在S10302之后,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节点分别向第二节点A和第二节点B发送测量触发请求。相应的,第二节点A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触发请求。第二节点B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触发请求。
其中,向第二节点A发送的测量触发请求还用于为第二节点A指示传输第二报文的空间流。向第二节点B发送的测量触发请求还用于分别为第二节点B指示传输第二报文的空间流。
步骤二、第二节点A响应于测量触发请求,第二节点A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空间流,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相应的,第一节点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空间流,接收来自第二节点A的第二报文。
步骤三、第二节点B响应于测量触发请求,第二节点B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空间流,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相应的,第一节点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空间流,接收来自第二节点B的第二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空分复用的方式向第一节点传输第二报文的情况下,空分复用方式能够同时支持的第二节点的数量取决于第一节点的天线数目。在第二节点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第一节点发送两次或多次测量触发请求,以使待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的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
如此,多个第二节点以空分复用的方式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以使第一节点通过不同的空间流同时获取多个第二报文,缩短了第一节点获取第二报文的时间,也有助于提高确定第二CSI的效率。
第二、采用频分复用方式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参见图16,在S10302之后,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节点分别向第二节点A和第二节点B发送测量触发请求。相应的,第二节点A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触发请求。第二节点B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触发请求。
其中,向第二节点A发送的测量触发请求还用于为第二节点A指示传输第二报文的子信道。向第二节点B发送的测量触发请求还用于分别为第二节点B指示传输第二报文的子信道。
步骤二、第二节点A响应于测量触发请求,第二节点A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子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相应的,第一节点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子信道,接收来自第二节点A的第二报文。
步骤三、第二节点B响应于测量触发请求,第二节点B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子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相应的,第一节点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子信道,接收来自第二节点B的第二报文。
如此,多个第二节点以频分复用的方式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以使第一节点通过不同的子信道同时获取多个第二报文,缩短了第一节点获取第二报文的时间,也有助于提高确定第二CSI的效率。
作为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由于无线感知应用对消息丢失不敏感,所以,即使短时间(如100毫秒)内丢失部分信息,也不会影响无线感知应用的探测效果。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第一报文之后,第一节点获取的TXOP结束。也就是说,第二节点自行获取TXOP,通过自行获取的TXOP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
示例性的,参见图17,在图17所示的场景中,一个第一节点和一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其中,第二节点记为第二节点C。由于第二节点C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第二节点C也属于第三节点。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C发送不同的报文的时间间隔也为一个SIFS。例如,第一节点发送NDPA与第一节点发送NDP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一个SIFS。第二节点C发送NDPA与第二节点C发送NDP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一个SIFS。在图17中,标识有“C NDPA”的虚线框标识第二节点C发送的NDPA。标识有“C NDP”的虚线框标识第二节点C发送的NDP。参见图18,S103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0331、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C发送指示信息2。相应的,第二节点C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指示信息2。
其中,指示信息2用于指示第二节点C获取TXOP,通过第二节点C获取的TXOP向第一节点传输第二报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2也可以描述为“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指示信息2的承载位置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如下示例:在NDPA的探测对话令牌字段指示NDPA非用于测距,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AID的取值为预设值,如2047,指示信息2承载于NDPA的站点信息字段的预留比特位。
S10332、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则第二节点C根据指示信息2,通过信道竞争获取目标信道。
其中,信道竞争的具体现实过程可以参见已有技术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10333、第二节点C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NDPA。相应的,第一节点通过目标信道接收来自第二节点C的NDPA。
其中,NDPA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待进行CSI测量。在第二节点C执行S10333之后,第二节点C执行S10334:
S10334、第二节点C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相应的,第一节点通过目标信道接收来自第二节点C的第二报文。
在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C发送NDP之后,第一节点所获取的TXOP即可结束,如此,也就能够缩短第一节点所获取的TXOP的时长。在第二节点C需要反馈第二报文的情况下,第二节点C单独获取一次TXOP,以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此种方式尤其适用于环境较安静或待检测目标的动作较少的场景,既能够实现无线感知的功能,又能够节省传输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一个第一节点与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第一节点还自主确定待反馈第二报文的第二节点。示例性的,第一节点根据各个第二节点所对应的第二CSI的变化规律,从多个第二节点中确定待反馈第二报文的第二节点,和/或,第一节点根据反馈的ACK消息,从多个第二节点中确定待反馈第二报文的第二节点。示例性的,以图15所示的场景为例,第一节点根据反馈的ACK消息,确定第二节点A和第二节点B待反馈第二报文。并且,第一节点根据各个第二CSI的变化规律,确定第二节点中的第二节点D待反馈第二报文。也就是说,第二节点A、第二节点B和第二节点D均属于第四节点。此种情况下,参见图19,第一节点分别向第二节点A、第二节点B和第二节点D发送探测触发请求,如图19中的实线方框所示。相应的,第二节点A、第二节点B和第二节点D分别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探测触发请求。第二节点A响应于探测触发请求,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具体如图19中标识“A NDP”的虚线方框所示。第二节点B响应于探测触发请求,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具体如图19中标识“B NDP”的虚线方框所示。第二节点D响应于探测触发请求,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具体如图19中标识“D NDP”的虚线方框所示。其中,第二节点A、第二节点B和第二节点D采用不同的空间流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也就是说,除了第二节点基于阈值确定是否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之外,第一节点也能够自主确定待反馈第二报文的第二节点,使得第一节点能够实时掌握不同第二节点周围的环境状况,有助于提高无线感知的灵敏度。
以上均是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作为判断依据,以使第二节点确定是否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下面,再以“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作为判断依据,以使第二节点确定是否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这里,仍以“一个第一节点和一个第二节点”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在该场景中,第二节点每确定一次第一CSI,均将当前次所确定的第一CSI与预设CSI进行比较,得到当前次的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同时,第二节点存储此次得到的CSI变化量,记录确定此次CSI变化量所对应的时刻点。其中,预设CSI可以是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双方默认的CSI。如前一次的第一CSI。预设时间段可以是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双方默认设置的时间段,如以第二节点确定第一CSI为参考时刻点的前15分钟。
参见图20,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阈值和第一报文。相应的,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阈值和第一报文。
S102、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CSI。
S106、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相应的,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二报文。
其中,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是指:在第二节点存储的各个CSI变化量中,各个CSI变化量所对应的时刻点在预设时间段内的CSI变化量。
示例性的,第二节点确定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之后,按照CSI变化量的大小,将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和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进行排序。如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排列顺序中的前5%,则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其中,阈值即为“5%”,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即为“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和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中的前5%”。
其中,阈值可以是幅度阈值,也可以是相位阈值。关于阈值可以详见S103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关于第二报文的相关说明可以详见S103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S104、第一节点根据第二报文,确定第二CSI。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第二节点确定第一CSI之后,第二节点基于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以及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确定是否向第二节点反馈第二报文。在现有技术中,第二节点若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报文之后,均向第一节点反馈CSI或用于确定CSI的报文。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未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小,则第二节点所确定的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超出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第二节点也就无需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也就无需占用信道,从而节省传输资源。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出现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大,则第二节点所确定的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由于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的是第二报文,而不是CSI的具体信息,也就能够进一步节省传输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一个第一节点与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S106的具体过程有多种实现方式,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如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作为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节点主动询问第二节点是否需要反馈第二报文。在第二节点确定反馈第二报文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仍以图13所示的场景为例,参见图21,S106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0301、第一节点分别向第二节点A和第二节点B发送测量查询请求。相应的,第二节点A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查询请求,第二节点B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查询请求。
S10602、第二节点A响应于测量查询请求,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则第二节点A向第一节点发送确认响应ACK消息。相应的,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A的ACK消息。
第二节点B响应于测量查询请求,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则第二节点B向第一节点发送确认响应ACK消息。相应的,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B的ACK消息。
其中,ACK消息用于指示待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第二节点A和第二节点B也可以采用频分复用和空分复用的方式向第一节点反馈ACK消息。
S10303、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A发送测量触发请求。相应的,第二节点A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触发请求。
S10304、第二节点A响应于测量触发请求,第二节点A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相应的,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A的第二报文。
S10305、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B发送测量触发请求。相应的,第二节点B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触发请求。
S10306、第二节点B响应于测量触发请求,第二节点B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相应的,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B的第二报文。
如此,对于一个第一节点和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第二节点基于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以及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确定是否向第二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也就是说,在预设时间段内,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则表明在预设时间段内,第二节点周围存在移动的待检测目标,或第二节点周围存在移动幅度相对较大的待检测目标。此种情况下,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以使第一节点能够监控第二节点周围的环境状况。
作为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第一报文之后,第一节点获取的TXOP结束。也就是说,第二节点自行获取TXOP,通过自行获取的TXOP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示例性的,仍以图17所示的场景为例。参见图22,S106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0331、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C发送指示信息2。相应的,第二节点C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指示信息2。
S10632、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则第二节点C根据指示信息2,通过信道竞争获取目标信道。
S10333、第二节点C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NDPA。相应的,第一节点通过目标信道接收来自第二节点C的NDPA。
其中,NDPA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待进行CSI测量。
S10334、第二节点C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相应的,第一节点通过目标信道接收来自第二节点C的第二报文。
在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C发送NDP之后,第一节点所获取的TXOP即可结束,如此,也就能够缩短第一节点所获取的TXOP的时长。在第二节点C需要反馈第二报文的情况下,即在预设时间段内,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则表明在预设时间段内,第二节点周围存在移动的待检测目标,或第二节点周围存在移动幅度相对较大的待检测目标。此种情况下,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以使第一节点能够监控第二节点周围的环境状况。
以上均是对“无线感知执行阶段”的各种实现方式的相关说明。在无线感知执行阶段之前,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还包括无线感知准备阶段,在无线感知准备阶段中,确定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参见图23,无线感知准备阶段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步骤一、网络信息采集步骤
参与感知的无线节点测量无线信号强度。并且,参与感知的无线节点确定位置信息、节点感知能力及节点标识。
其中,节点标识可以是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AID、SID或RID等。
这里,步骤一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已有的WiFi处理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二、第一节点确定步骤
参与感知的无线节点根据预设的选取规则,从多个参与感知的无线节点中确定第一节点。
其中,第一节点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其中,预设的选取规则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如下信息:无线节点的位置信息、线节点的覆盖范围、无线节点的感知能力、无线节点的网络接口状况、无线节点的节点类型等。
相应的,确定第一节点之后,在参与感知的无线节点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无线节点即为第二节点。
步骤三、初始感知数据采集步骤
第一节点分别向多个第二节点发送测量查询请求,相应的,多个第二节点分别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查询请求。其中,测量查询请求包括对话标识。多个第二节点中各个第二节点响应于测量查询请求,向第一节点反馈ACK消息,以指示参与无线感知的探测过程。
如此,在无线感知准备阶段,首先确定参与感知的无线节点,进而在多个无线节点中确定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并且,通过初始感知数据采集步骤,使得参与无线感知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具有相同的会话标识,保证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能够正常通信,以使无线感知执行阶段能够高效执行。
上述主要从各个节点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节点,或者包含上述节点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节点的部件。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24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24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2400包括接口模块2401和处理模块2402。接口模块2401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或发送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口模块2401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或者,该接口模块2401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比如,以通信装置2400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节点为例,
接口模块24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阈值和第一报文。处理模块2402,用于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若处理模块2402确定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时,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查询请求。处理模块2402,还用于响应于测量查询请求,确定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若处理模块2402确定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时,向第一节点发送确认响应ACK消息,ACK消息用于指示待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在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触发请求之后,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口模块2401,具体用于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空间流,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口模块2401,具体用于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子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处理模块2402,还用于确定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处理模块2402,还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信道竞争获取目标信道。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在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NDPA之后,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其中,NDPA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待进行CSI测量。
比如,以通信装置2400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装置为例,
则接口模块24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阈值和第一报文。处理模块2402,用于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接口模块2401,用于若处理模块2402确定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查询请求。处理模块2402,还用于响应于测量查询请求,确定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确认响应ACK消息。ACK消息用于指示待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处理模块2402,还用于确定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处理模块2402,还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信道竞争获取目标信道。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在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NDPA之后,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其中,NDPA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待进行CSI测量。
比如,以通信装置2400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为例,
则接口模块2401,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阈值和第一报文。阈值和第一报文用于第三节点的确定。第三节点属于第二节点。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处理模块2402,用于根据第二报文,确定第二CS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测量查询请求。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ACK消息。ACK消息用于指示待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在向第三节点发送测量触发请求之后,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口模块2401,具体用于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空间流,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口模块2401,具体用于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子信道,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2402,还用于根据第二节点的历史CSI和/或第三节点的ACK消息,确定第四节点。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在向第四节点发送测量触发请求之后,接收来自第四节点的第二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在通过目标信道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NDPA之后,通过目标信道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其中,NDPA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待执行CSI测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口模块2401,还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于第一报文确定的第一CSI用于无线感知。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240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2400可以采用图25所示的通信装置2500的形式。
比如,图25所示的通信装置2500中的处理器25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2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装置25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具体的,图24中的接口模块2401和处理模块24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5所示的通信装置2500中的处理器2501调用存储器2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24中的处理模块24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5所示的通信装置2500中的处理器2501调用存储器2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24中的接口模块24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5中所示的通信装置2500中的通信接口2504来实现。处理器2501、存储器2503和通信接口2504通过总线2502相连接。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2400可执行上述的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模块或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软件、硬件或二者结合来实现。当以上任一模块或单元以软件实现的时候,所述软件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方式存在,并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并实现以上方法流程。该处理器可以内置于SoC(片上系统)或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也可是一个独立的半导体芯片。该处理器内处理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当以上模块或单元以硬件实现的时候,该硬件可以是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人工智能处理器、ASIC、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FPGA、PLD、专用数字电路、硬件加速器或非集成的分立器件中的任一个或任一组合,其可以运行必要的软件或不依赖于软件以执行以上方法流程。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指令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当然,存储器也可以不在该通信装置中。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化视频光盘(digial video disc/disk,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本申请以上实施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对于单数形式“a”,“an”和“the”出现的元素(element),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其不意味着“一个或仅一个”,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于一个”。例如,“adevice”意味着对一个或多个这样的device。再者,至少一个(at least one of).......”意味着后续关联对象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A,B,C,AB,AC,BC,或ABC。根据X确定Y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X确定Y,还可以根据X和其它信息确定Y。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阈值和第一报文;
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报文确定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用于无线感知;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测量查询请求;
响应于所述测量查询请求,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确认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确定的所述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所述阈值;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测量触发请求;
响应于所述测量触发请求,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为空数据报文NDP。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文为NDP,或者,所述第二报文为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或者,所述第二报文为携带训练符号的数据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NDPA的目标字段的预留比特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字段为站点信息字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DPA的探测对话令牌字段指示所述NDPA非用于测距,且所述站点信息字段中的关联标识AID的取值为预设值。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触发请求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二报文的空间流;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报文,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空间流,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报文。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触发请求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二报文的子信道;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报文,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子信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报文。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1.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包括所述芯片系统的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调用时,包括处理器的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CN202311209878.1A 2020-01-10 2020-01-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3368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9878.1A CN117336828A (zh) 2020-01-10 2020-01-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9878.1A CN117336828A (zh) 2020-01-10 2020-01-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2010028046.XA CN113115415B (zh) 2020-01-10 2020-01-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8046.XA Division CN113115415B (zh) 2020-01-10 2020-01-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6828A true CN117336828A (zh) 2024-01-02

Family

ID=7670880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14389.5A Pending CN117354904A (zh) 2020-01-10 2020-01-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2010028046.XA Active CN113115415B (zh) 2020-01-10 2020-01-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2311209878.1A Pending CN117336828A (zh) 2020-01-10 2020-01-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14389.5A Pending CN117354904A (zh) 2020-01-10 2020-01-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2010028046.XA Active CN113115415B (zh) 2020-01-10 2020-01-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5188A1 (zh)
CN (3) CN117354904A (zh)
WO (1) WO20211397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16121B2 (en) * 2019-10-25 2023-08-01 Intel Corporation NDPA for multi-AP coordinated beamforming (CBF) and multi-AP joint transmission (JT) in EHT
CN114696965B (zh) * 2020-12-28 2024-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5696389A (zh) * 2021-07-30 2023-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915182A (zh) * 2021-08-11 2023-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以及装置
WO2023039798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068663A1 (ko) * 2021-10-20 2023-04-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센싱 절차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3080838A2 (en) * 2021-11-05 2023-05-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partial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CN116458198A (zh) * 2021-11-15 2023-07-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55510A (zh) * 2022-01-06 2023-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261713A1 (en) * 2022-02-17 2023-08-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ull data packet announcement (ndpa) frame indication
WO2023193265A1 (zh) * 2022-04-08 2023-10-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Wlan感知测量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04759A (zh) * 2022-04-21 2022-09-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用于感知测量报告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7377106A (zh) * 2022-06-27 2024-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感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09011A3 (en) * 2003-08-16 2011-0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scheduling for uplink packet 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103247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us reporting
EP2362563B1 (en) * 2010-02-23 2016-01-06 Alcatel Lucen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KR101099345B1 (ko) * 2010-12-01 2011-1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사운딩 방법 및 장치
US9532366B2 (en) * 2011-06-15 2016-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ethod and node for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882660B (zh) * 2011-07-12 2017-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WO2015042885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to report the channel status
US9698878B2 (en) * 2014-10-31 2017-07-04 Quantenna Communications, Inc. Unsolicited channel sounding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10075873B2 (en) * 2015-03-02 2018-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sounding and feedback
EP3301963B1 (en) * 2015-07-02 2020-01-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ccess point, and station
JP6732048B2 (ja) * 2016-05-13 2020-07-29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マルチ解像度csiフィードバック
WO2018202942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One csi feedback method
CN110446226B (zh) * 2017-06-16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传输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365362B2 (en) * 2017-09-11 2019-07-30 Intel IP Corporation Location measurement reporting
CN108271206B (zh) * 2017-12-08 2020-12-01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阈值检测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CN108347742B (zh) * 2018-01-02 2020-12-01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阈值检测和瞬时信噪比比对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CN108347741A (zh) * 2018-01-02 2018-07-31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阈值检测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CN110113818B (zh) * 2018-02-01 2023-12-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45188A1 (en) 2022-10-27
CN113115415B (zh) 2023-11-10
WO2021139736A1 (zh) 2021-07-15
CN113115415A (zh) 2021-07-13
CN117354904A (zh)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15415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Ratasuk et al. Recent advancements in M2M communications in 4G networks and evolution towards 5G
KR10237357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7034728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decoding short control fra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200535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link between termi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113782B (zh) 用于数字通信中避免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KR20140033222A (ko) 페이징 프레임 및 웨이크업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781615B2 (en) Link adaptation and device in active scanning method
US9992765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frame in a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ame
KR101682840B1 (ko) 무선랜에서 스캐닝 방법 및 장치
CA2580016A1 (en) Measurement support for a smart antenn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031871A1 (zh) 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WO2022143475A1 (zh) 一种信道信息的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EP294543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active scanning
KR20230157352A (ko) 보호된 세션리스 wifi 감지
KR20170062719A (ko) 고효율 무선랜에서 상향링크 다중 사용자 전송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RU2696297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того
KR2022012065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20240007885A1 (en) Method for sending measurement packe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24005685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216888A1 (zh) 一种感知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3185376A1 (zh) 空数据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24018790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7880842A (zh) 一种感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