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22166A - 显示基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22166A
CN117322166A CN202180003773.3A CN202180003773A CN117322166A CN 117322166 A CN117322166 A CN 117322166A CN 202180003773 A CN202180003773 A CN 202180003773A CN 117322166 A CN117322166 A CN 117322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display substrate
substrate
present disclosur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37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威
张毅
张顺
张元其
文平
王裕
曾扬
陈天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22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21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基板及电子设备,该显示基板(10)包括衬底基板(100)以及位于衬底基板(100)上且彼此层叠设置的绝缘层(101)和导电层(102);导电层(102)位于绝缘层(101)的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绝缘层(10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陷部分(103),导电层(102)包括多条信号线,多条信号线包括彼此相邻且并排设置的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第一信号线(110)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彼此间隔且绝缘;第一信号线(110)包括与凹陷部分(103)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一交叠部(111),第一交叠部(111)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该预设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一交叠部(111)的线宽的1/2。该显示基板(10)有利于降低第一信号线(110)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可能发生短路的风险。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具有触控功能的用户界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类电子设备中,例如可以应用于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等显示产品中。同时,随着用户对显示产品的视觉效果的需求的不断提升,窄边框甚至全屏显示成为当前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产品发展的新趋势。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彼此层叠设置的绝缘层和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绝缘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绝缘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陷部分;所述导电层包括多条信号线,所述多条信号线包括彼此相邻且并排设置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彼此间隔且绝缘;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与所述凹陷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一交叠部;所述第一交叠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所述预设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交叠部的线宽的1/2。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预设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凹陷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高度的3倍。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预设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凹陷部分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的1/2。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凹陷部分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为5μm~15μm,所述凹陷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高度为1μm~3μm,所述凹陷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落差角度为30°~50°,所述第一交叠部的线宽为5μm~15μm。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线不与所述凹陷部分交叠。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交叠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凹陷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内。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凹陷部分包括彼此相对且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凹陷部分的第一边缘交叠,且不与所述凹陷部分的第二边缘交叠;所述第 二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远离所述第一边缘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侧。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交叠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信号线还包括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不与所述凹陷部分交叠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交叠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交叠部的线宽。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中,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线宽沿靠近所述第一交叠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线宽彼此不同的多个部分,以使所述第一交叠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二交叠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交叠部与所述凹陷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主体部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不与所述凹陷部分交叠,所述第二交叠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的间距。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交叠部的线宽。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二信号线中,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线宽沿靠近所述第二交叠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交叠部和所述第二交叠部分别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陷部分包括多个凹陷部分,所述第一交叠部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分别与所述多个凹陷部分交叠。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功能区域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功能区域的周边区域,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且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功能区域,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配置为分别传输用于所述功能区域的不同电信号。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功能区域配置为触控区域,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配置为分别传输用于所述触控区域的触控驱动信号和触控感测信号。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相邻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远离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一侧。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远离所述功能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交叠部与所述第三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交叠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远离所述功能区域的一侧。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基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基板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基板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中的第一信号线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基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基板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中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平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基板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功能区域中的部分平面结构的一种示例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功能区域中的截面结构的具体示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1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产品具有自发光、对比度高、能耗低、视角广、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制造简单等特点,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显示产品的广泛应用,用户对显示产品的例如功能、外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例如,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显示产品通常需要满足窄边框的设计要求。
在采用窄边框设计的显示产品中,由于边框区域中的可利用空间较小,因此走线在边框区域中通常需要采用相对较密集的排布方式,相邻的走线之间的间距可能相对减小。而同时,为了避免对显示区域中的例如显示器件的各功能层等造成不良影响,通常会将边框区域的部分区域中的例如像素界定层、平坦层等有机膜层尽可能地全部去掉以形成“沟槽”区域,进而在封装后,形成的封装层可以有效地阻挡例如水汽或氧气等渗入到显示区域中的例如显示器件或其他器件的内部。
但是,由于该“沟槽”区域中可能会形成较大的段差或落差,使得该“沟槽”区域中的膜层表面的平坦性较差,进而导致在该“沟槽”区域中形成导电走线或其他导电结构时,容易出现例如刻蚀不均匀或刻蚀不彻底等不良现象,产生大量例如金属等导电物质残留。而由于边框区域中相邻的走线之间的间距可能相对较小,导致相邻的走线之间容易发生由于导电物质残留而出现短路的风险,对边框区域中的信号传输效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衬底基板上且彼此层叠设置的绝缘层和导电层;导电层位于绝缘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绝缘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陷部分;导电层包括多条信号线,多条信号线包括彼此相邻且并排设置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彼此间隔且绝缘;第一信号线包括与凹陷部分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一交叠部;第一交叠部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该预设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一交叠部的线宽的1/2。
在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第一信号线中的第一交叠部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与绝缘层中的凹陷部分交叠,通过使该第一交叠部与相邻的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该第一交叠部的线宽的1/2,可以降低或避免在形成该第一交叠部时可能出现的由于例如刻蚀不均匀或刻蚀不彻底等而导致的例如金属或其他导电物质残留 的现象。进而,可以降低或避免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可能发生短路的风险,提升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上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改善信号传输效果,有利于实现对该显示基板的整体性能的优化。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指代已描述的相同的元件。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例如为图1所示的区域RG1中的部分平面结构的一种示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例如图3为沿图2中所示的A-A’线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例如,如图1至图3所示,该显示基板10包括衬底基板100以及位于衬底基板100上且彼此层叠设置的绝缘层101和导电层102。导电层102位于绝缘层101的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绝缘层101包括沿第一方向R11延伸的一个凹陷部分103。导电层102包括多条信号线,该多条信号线包括彼此相邻且并排设置的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可以沿不同于第一方向R11的第二方向R12彼此并排设置。例如,第一方向R11与第二方向R12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在70°到90°之间,且包括70°和90°,例如,第一方向R11与第二方向R12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为70°、75°、80°、85°或90°等,该夹角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第一信号线110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彼此间隔且绝缘,例如第一信号线110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在第二方向R12上彼此间隔一定距离,也即,第一信号线110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在第二方向R12上具有间距,进而有利于第一信号线110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彼此绝缘。
第一信号线110包括与凹陷部分103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交叠的第一交叠部111。第一交叠部111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的间距DS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该预设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一交叠部111的线宽WD11的1/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交叠部111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的间距DS可以是第一交叠部111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的最小距离,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交叠部111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彼此平行的情况下,该间距DS可以是第一交叠部111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在垂直于第一交叠部111以及第二信号线120的延伸方向(例如第一方向R11)的方向(例如第二方向R12)上的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交叠部111的线宽WD11可以是该第一交叠部111在垂直于第一交叠部111的延伸方向(例如第一方向R11)的方向(例如第二方向R12)上的宽度。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交叠部111的各部分的线宽均基本保持一致,也即,均为图2中所示的WD11。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交叠部111的各部分的线宽也可以彼此不同,例如上述线宽WD11可以为第一交叠部111的各部分的线宽的平均值, 或者也可以为第一交叠部111的各部分的线宽中的最大值。
在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10中,第一信号线110中的第一交叠部111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与绝缘层101中的凹陷部分103交叠,通过使该第一交叠部111与相邻的第二信号线120之间的间距DS大于或等于该第一交叠部111的线宽WD11的1/2,可以降低或避免在形成该第一交叠部111时可能出现的由于例如刻蚀不均匀或刻蚀不彻底等而导致的例如金属或其他导电物质残留的现象。进而,可以降低或避免第一信号线110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可能发生短路的风险,提升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上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改善信号传输效果,有利于实现对该显示基板10的整体性能的优化。
例如,在上述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显示基板10包括功能区域11和至少部分围绕该功能区域11的周边区域12,例如该功能区域11可以为显示基板10的显示区域。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可以位于该周边区域12中,例如位于图1所示的区域RG1中,或者也可以位于显示基板10的其他区域中,例如位于图1所示的区域RG2或区域RG3中,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可以设置为部分围绕功能区域11或者完全围绕功能区域11,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可以配置为分别传输用于功能区域11的不同电信号。例如,第一信号线110上传输的信号的类型和第二信号线120上传输的信号的类型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例如,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可以配置为分别传输用于实现例如同一功能或操作的相同类型的电信号,或者,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也可以配置为分别传输用于实现例如不同功能或不同操作的不同类型的电信号,本公开的实施例对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上传输的电信号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
例如,以该功能区域11为显示基板10的显示区域为例,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可以配置为分别传输用于显示区域中且对应于不同显示行或不同显示列的显示数据信号;或者,也可以是第一信号线110配置为传输用于显示区域中的显示数据信号,第二信号线120配置为传输其他类型的电信号,例如恒定电压或电流信号或接地信号等。
例如,该功能区域11还可以配置为触控区域,例如该功能区域11可以同时兼顾显示功能以及触控功能。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可以配置为分别传输用于触控区域的触控驱动信号或触控感测信号。例如,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可以分别与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连接以提供所需的触控驱动信号,或者也可以分别与对应的触控感测电极连接以提供所需的触控感测信号,或者还可以是第一信号线110与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第二信号线120与对应的触控感测电极连接,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以第一信号线110与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第二信号线120与对应的触控感测电极连接为例,每个触控驱动电极和每个触控感测电极可以分别与一条第一信号线110和一条第二信号线120电连接,进而通过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连接 至触控控制器或触控集成电路。该触控集成电路例如可以为触控芯片,用于为向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并从触控感测电极接收触控感测信号以及对接收的触控感测信号进行处理,例如将处理的数据/信号提供给系统控制器,以实现触控感测功能。
例如,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与该触控集成电路连接的一端可以均布置在显示基板10的功能区域11的同一侧,以便于与该触控集成电路的连接;或者,也可以在一个触控驱动电极的两端分别设置一条第一信号线110,在工作时该触控集成电路同时通过两条第一信号线110向一个触控驱动电极双向输入触控驱动信号(双边驱动),使得触控驱动电极上信号加载的速度提高,从而可以提高检测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功能区域11也可以配置为同时具有不同于触控功能的其他功能的区域,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以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例,第一信号线110位于第二信号线120的远离功能区域11的一侧。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相比于第二信号线120设置在更加靠近显示基板10的外侧边缘的位置;在周边区域12中,第一信号线110可以部分围绕或完全围绕该第二信号线120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之间相对于功能区域11的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显示基板10中的实际走线布局需求,也可以是第一信号线110位于第二信号线120的靠近功能区域11的一侧。
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功能区域11包括开口13,该开口13为形成在功能区域11的一侧的非封闭开口(例如,形成在功能区域11的一侧的凹口)。或者,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区域11中的开口也可以为形成在功能区域11的一侧的封闭开口。或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封闭开口或非封闭开口也可以形成在功能区域11的多侧,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在该开口13所在的区域中,可以布置例如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等器件等,以有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开口13的位置、数量、形状或轮廓等均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开口13的数量可以是如图1中所示的1个,或者也可以是2个、3个或更多个;开口13可以是如图1中所示的近似方形的形状,或者也可以是例如圆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其他合适的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以图1中所示的具有非封闭开口的功能区域11为例,对显示基板10的结构及功能等进行说明,但是这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显示基板10的功能区域11中是否设置开口以及开口在显示基板10中的设置位置、形式等均不作具体限制。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10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功能区域11设计为不规则形状的显示基板,或者,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基板10也可以为功能区域11不包括例如凹口或开口且设计为规则形状的显示基板,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显示基板10的形状、轮廓等均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显示基板10的形状或轮廓等均不作具体限制。例 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方形,也可以是例如圆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其他合适的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上述预设间距还可以进一步大于或等于凹陷部分103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的高度HT的3倍,从而进一步降低或避免在形成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时由于可能产生的例如金属或其他导电物质残留而导致第一信号线110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发生短路的风险,提升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上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该预设间距还可以进一步大于或等于凹陷部分103在垂直于第一方向R11的方向(例如第二方向R12)上的宽度WDH的1/2,从而进一步降低或避免在形成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时由于可能产生的例如金属或其他导电物质残留而导致第一信号线110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发生短路的风险,提升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上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0的平面内,该凹陷部分103在垂直于第一方向R11的方向(例如第二方向R12)上的宽度可以为5μm~15μm,进一步,例如为8μm、10μm、12μm等。例如,该凹陷部分103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的高度可以为1μm~3μm,进一步,例如为1.2μm、1.5μm、2μm、2.5μm等。例如,凹陷部分103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的落差角度α可以为30°~50°,进一步,例如为35°、40°、45°等。例如,第一交叠部111的线宽为5μm~15μm,进一步,例如为8μm、10μm、12μm等。
例如,第一交叠部111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的间距DS可以为3μm~14μm,进一步,例如为5μm、5.4μm、5.7μm、6μm、7μm、8μm、10μm、12μm等。
例如,在上述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第二信号线120不与凹陷部分103交叠。例如,该第二信号线120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凹陷部分103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之间不存在彼此交叠的部分。由此,通过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0的平面内,调整第二信号线120与凹陷部分103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更好地降低或避免由于形成第一信号线110时可能出现的例如金属等导电物质残留而引发第一信号线110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发生短路的风险,从而降低或避免对第一信号线110以及第二信号线120上的信号传输造成不良影响,改善第一信号线110以及第二信号线120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交叠部111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与该凹陷部分103完全交叠,例如,该第一交叠部111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在垂直于第一方向R11的方向(例如第二方向R12)上位于凹陷部分103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内。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交叠部111可以完全形成在绝缘层101中的凹陷部分103所对应的区域内,从而可以降低或避免在形成第一信号线110时可能出现的例如金属等导电物质残留现象, 进而更好地避免第一信号线110与相邻的例如第二信号线120或其他导电结构或走线之间可能发生短路的风险。
又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图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例如为图1所示的区域RG1(或者为图1所示的区域RG2或区域RG3)中的部分平面结构的另一种示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例如图5为沿图4中所示的B-B’线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交叠部111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也可以与凹陷部分103部分交叠。也即,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第一信号线110与凹陷部分103部分交叠,且第一信号线110中的与该凹陷部分103之间产生交叠的部分为第一交叠部111。例如,第一信号线110中的未与该凹陷部分103之间产生交叠的部分设置在绝缘层101上,且其靠近衬底基板100的一侧的表面与绝缘层101直接接触;第一交叠部111的靠近衬底基板100的一侧的表面不与绝缘层101之间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清楚地说明第一信号线110与凹陷部分103之间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的交叠关系,绝缘层101与衬底基板100之间没有设置其他结构或膜层。也即,绝缘层101与衬底基板100之间直接接触,第一交叠部111与衬底基板100之间直接接触。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101与衬底基板10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其他结构或膜层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在该情形下,第一交叠部111可以设置在该其他结构或膜层上。
例如,该凹陷部分103包括彼此相对且分别沿第一方向R11延伸的第一边缘1031和第二边缘103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第一信号线110与凹陷部分103的第一边缘1031交叠,且不与凹陷部分103的第二边缘1032交叠。也即,第一交叠部111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凹陷部分103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例如,在第二方向R12上,第一交叠部111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该凹陷部分103的第一边缘1031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交叠,且不与该凹陷部分103的第二边缘1032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交叠。
第二信号线120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边缘1032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的远离第一边缘1031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的一侧。也即,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0的平面内,第二信号线120位于第二边缘1032的远离第一边缘1031的一侧。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边缘1031位于第二边缘1032的上方,第二信号线120位于第二边缘1032的下方。由此,可以降低或避免第二信号线120与形成第一信号线110时可能出现的例如金属等导电物质残留之间可能发生短路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除第一信号线110与凹陷部分130之间的交叠位置以外,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均与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关于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10的平均线宽可以不同于第二信号线 120的平均线宽,进而有利于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分别传输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电信号。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信号线110的平均线宽可以较大于第二信号线120的平均线宽,从而提升第一信号线110上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改善信号传输效果。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信号线110可以位于第二信号线120的远离功能区域11的一侧,也即,第一信号线110可以设置在相对于第二信号线120更加靠近显示基板10的边缘的位置。例如,第一信号线110可以用于传输接地信号,第二信号线120可以配置为传输用于功能区域11中的其他不同类型的信号,由此可以有利于周边区域12中的走线布局设计的优化。
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10的平均线宽可以基本等于第二信号线120的平均线宽。例如,在该功能区域11配置为触控区域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可以配置为分别传输用于触控区域的例如触控驱动信号或触控感测信号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上传输的信号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
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基板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例如为图1所示的区域RG1(或者为图1所示的区域RG2或区域RG3)中的部分平面结构的再一种示例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除第三信号线130以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均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关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如图6所示,该显示基板10中的多条信号线还包括第三信号线130。第三信号线130与第一信号线110彼此相邻且并排设置,第三信号线130位于第一信号线110的远离第二信号线120的一侧,也即,第一信号线110位于第三信号线130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例如,在第二方向R12上,第三信号线130、第一信号线110以及第二信号线120依次排列。
例如,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信号线130可以位于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的远离功能区域11的一侧,第一交叠部111与第三信号线130之间的间距DS可以设置为大于第一交叠部111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的间距DS,进而有利于实现对周边区域12中的走线布局设计的优化。
例如,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信号线130可以用于传输例如接地信号,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可以配置为传输用于功能区域11中的其他不同类型的信号,例如显示数据信号、触控感测信号或触控驱动信号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20以及第三信号线130上传输的信号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在图2、图4以及图6所示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交叠部111沿第一方向R11延伸,进一步,例如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均沿第一方向R11延伸。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交叠部111以及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的延伸 方向可以根据实际不同需求而确定,例如还可以根据显示基板10中的实际走线布局设置为沿其他适合的方向延伸,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图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基板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例如为图1所示的区域RG1(或者为图1所示的区域RG2或区域RG3)中的部分平面结构的再一种示例的示意图。图9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基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例如图9为沿图7中所示的C-C’线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例如,在图7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交叠部212以及第一信号线210和第二信号线220分别沿不同于第一方向R21的第二方向R22延伸。例如,第一方向R21与第二方向R22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在70°到90°之间,且包括70°和90°,例如,第一方向R21与第二方向R22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为70°、75°、80°、85°或90°等,该夹角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如图7和图9所示,第一信号线210包括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与凹陷部分203交叠的第一交叠部211,以及还包括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不与凹陷部分203交叠的第一主体部212。
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交叠部211的延伸方向和第一主体部212的延伸方向可以基本相同,例如均大致沿第二方向R22延伸。或者,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交叠部211的延伸方向和第一主体部212的延伸方向之间也可以彼此不同,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第一交叠部211与第二信号线220之间的间距DS1大于或等于第一主体部212与第二信号线220之间的间距DS2。由此,通过相对增加第一交叠部211与第二信号线220之间的间距DS1,可以降低或避免由于形成第一交叠部211时可能出现的例如金属等导电物质残留而引发第一信号线210与第二信号线220之间发生短路的风险,从而降低或避免对第一信号线210以及第二信号线220上的信号传输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212的线宽WD12大于第一交叠部211的线宽WD11,以使第一交叠部211与第二信号线220之间的间距DS1大于第一主体部212与第二信号线220之间的间距DS2。
图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中的第一信号线的平面示意图。例如,除图7所示的第一信号线210的形状轮廓以外,图7中所示的该第一信号线210也可以采用图8中所示的形状轮廓。
例如,如图8所示,第一信号线210中,第一主体部212的线宽可以沿靠近第一交叠部211的方向逐渐减小。由此,可以使第一主体部212中与第一交叠部211连接的一端的线宽等于或近似等于第一交叠部211的线宽,进而有利于简化第一信号线210的制备工艺,降低制备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实现第一主体部212的线宽沿靠近第一交叠部211的方向逐渐减小的具体方法不作限制,例如可以是通过改变第一主体部212的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实现,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同时改变第一主体部212中彼此相对的两条边缘的 延伸方向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图7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或功能等可以参考关于图2或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例如,关于图9中所示的第一信号线210与凹陷部分203之间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的层叠关系可参考关于图3或图5中所示的第一信号线110与凹陷部分103之间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的层叠关系的描述,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第二信号线220也与该凹陷部分203交叠。进而,通过相对增加第一交叠部211与第二信号线220之间的间距DS1,还可以降低或避免由于形成第二信号线220时可能出现的例如金属等导电物质残留而引发第一信号线210与第二信号线220之间发生短路的风险。
又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对第二信号线220的各部分的线宽进行调整,例如可以使得第二信号线220中对应于第一交叠部211的部分的线宽小于第二信号线220中对应于第一主体部212的部分的线宽,或者还可以使得第二信号线220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与凹陷部分203交叠的部分的线宽小于第二信号线220中在该方向RV上不与凹陷部分203交叠的部分的线宽。由此,可以更好地降低或避免由于形成第一信号线210以及第二信号线220时可能出现的例如金属等导电物质残留而引发第一信号线210与第二信号线220之间发生短路的风险。
图10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基板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例如为图1所示的区域RG1(或者为图1所示的区域RG2或区域RG3)中的部分平面结构的再一种示例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除第二信号线220的第二交叠部221以及第二主体部222的设置方式以外,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均与图7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关于图7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如图10所示,第二信号线220包括第二交叠部221和第二主体部222,第二交叠部221与凹陷部分203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交叠,第二主体部22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该方向RV上不与凹陷部分203交叠。例如,如图10所示,第二交叠部22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主体部222的延伸方向可以基本相同,例如均大致沿第二方向R22延伸。或者,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交叠部22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主体部222的延伸方向之间也可以彼此不同,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第二交叠部221与第一信号线210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主体部222与第一信号线210之间的间距。由此,可以更好地降低或避免由于形成第一信号线210以及第二信号线220时可能出现的例如金属等导电物质残留而引发第一信号线210与第二信号线220之间发生短路的风险,从而提升第一信号线210以及第二信号线220上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第二主体部222的线宽WD22大于第二交叠部221的线宽WD21,以使第二交叠部221与第一信号线210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主体部222与第一信号线210之间的 间距。
图1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中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平面示意图。例如,除图10所示的第一信号线210和第二信号线220的形状轮廓以外,图10中所示的该第一信号线210和第二信号线220也可以采用图11中所示的形状轮廓。
例如,如图11所示,第二信号线220中,第二主体部222的线宽可以沿靠近第二交叠部221的方向逐渐减小。由此,可以使第二主体部222中与第二交叠部221连接的一端的线宽等于或近似等于第二交叠部221的线宽,进而有利于简化第二信号线220的制备工艺,降低制备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实现第二主体部222的线宽沿靠近第二交叠部221的方向逐渐减小的具体方法不作限制,例如可以是通过改变第二主体部222的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实现,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同时改变第二主体部222中彼此相对的两条边缘的延伸方向实现。
图1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基板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例如可以为图1所示的区域RG1(或者为图1所示的区域RG2或区域RG3)中的部分平面结构的再一种示例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除凹陷部分203的数量以外,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均与图7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关于图7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如图12所示,显示基板10的绝缘层中可以包括多个凹陷部分203。第一信号线210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的方向RV上分别与多个凹陷部分203交叠。例如,通过相对增加与各凹陷部分203交叠的第一交叠部211与第二信号线220之间的间距DS1,可以降低或避免由于形成第一交叠部211时可能出现的例如金属等导电物质残留而引发第一信号线210与第二信号线220之间发生短路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显示基板10的绝缘层中包括的凹陷部分203的具体数量不作限制。例如,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基板10的绝缘层中的凹陷部分230的数量也可以为3个、4个、5个或更多个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基板10中的多条信号线还可以包括其他信号线,例如与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彼此并排设置的第四信号线、第五信号线等。也即,该显示基板10中的多条信号线的数量还可以为3条、4条、5条或更多条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多条信号线中所包括的其他信号线可以采用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以及第三信号线相同的设计方式,从而更好地实现本公开的上述技术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层102的材料可以包括铝、钼、铜、银等金属材料或者这些金属材料的合金材料,例如为银钯铜合金(APC)材料等。
例如,绝缘层101的材料可以为无机绝缘材料,例如该无机绝缘材料为透明材料。例如该无机绝缘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等硅的氧化物、硅的氮化物或硅的氮 氧化物,或者氧化铝、氮化钛等包括金属氮氧化物的绝缘材料。例如,该绝缘层101的材料也可以是有机绝缘材料,以获得良好的耐弯折性。例如,该有机绝缘材料为透明材料。例如,该有机绝缘材料为OCA光学胶。例如,该有机绝缘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PI)、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
例如,以功能区域11配置为同时兼顾显示功能以及触控功能的显示触控区域,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配置为分别传输用于该显示触控区域的触控驱动信号或触控感测信号为例,图1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功能区域中的部分平面结构的一种示例的示意图。例如,图13可以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10的功能区域11中的部分平面结构的一种示例的示意图。
例如,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该显示基板10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00上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0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402。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01沿方向R31排列,各第一触控电极401沿不同于方向R31的方向R32延伸;多个第二触控电极402沿方向R32排列,各第二触控电极402沿方向R31延伸。
例如,方向R31与方向R32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在70°到90°之间,且包括70°和90°,例如,方向R31与方向R32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为70°、75°、80°、85°或90°等,该夹角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10中,方向R31可以设置为垂直于方向R32。例如,当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10应用于例如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时,方向R31可以为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中的子像素阵列的行方向,方向R32可以为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中的子像素阵列的列方向;或者,方向R31可以为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中的子像素阵列的列方向,方向R32可以为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中的子像素阵列的行方向,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如图13所示,各第一触控电极401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子电极410和多个第一连接电极411。多个第一触控子电极410沿方向R32排列,第一连接电极411位于在方向R32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子电极410之间,以使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子电极410通过该第一连接电极411彼此电连接。例如,各第二触控电极402包括多个第二触控子电极420和多个第二连接电极(图中未示出)。多个第二触控子电极420沿方向R31排列,第二连接电极位于在方向R31上相邻的两个第二触控子电极420之间,以使相邻的两个第二触控子电极420通过该第二连接电极彼此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所示的第一触控电极401中包括的第一触控子电极410和第一连接电极411的数量以及第二触控电极402中包括的第二触控子电极420的数量等均仅是示例性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所示的第一触控电极401中的第一触控子电极410以及第二触控电极402中的第二触控子电极420的主体轮廓为菱形;而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实施例或示例中,第一触控子电极410和第二触控子电极420也可以采用例如三角形、长方形、六边形、八边形、条形等其他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第一触控子电极 410和第二触控子电极420的主体轮廓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例如,第一触控子电极410与第一连接电极411分别位于相对于衬底基板100的不同导电层中,第一触控子电极410与第一连接电极411之间通过至少贯穿绝缘层的过孔结构电连接。例如,第二触控子电极420与第二连接电极可以位于相对于衬底基板100的同一导电层中,也即,与第一触控子电极410位于同一导电层中,且例如与第一触控子电极410绝缘设置。例如,第二触控子电极420与对应连接的第二连接电极之间可以一体设置。
例如,各第一触控电极401以及各第二触控电极402可以分别包括由多个金属网格形成的网格状结构,例如,该金属网格可以为闭合的金属网格,或者也可以为非闭合的金属网格,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网格状结构中形成的例如金属网格的个数以及形状、轮廓、大小等具体图案特征等均不作限制。例如,金属网格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公开的实施例对金属网格的具体形状、尺寸等均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第一触控电极401和第二触控电极402的网格状结构中的金属网格的材料可以包括铝、钼、铜、银等金属材料或者这些金属材料的合金材料,例如为银钯铜合金(APC)材料等。
例如,一个金属网格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子像素对应,且该一个或多个子像素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金属网格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内。例如,金属网格的网孔覆盖该一个或多个子像素,例如可以覆盖一个或多个子像素的像素开口区。例如,金属网格的金属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子像素的像素开口区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外,也即落入像素开口区之间的像素分隔区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内,该像素分隔区例如可以为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该像素分隔区用于将多个子像素的像素开口区分隔开,从而将各个子像素的发光层分隔开,以防止串色。
例如,第一触控电极401和第二触控电极402均位于功能区域11中,以实现触控功能。例如,第一信号线110可以与图13中所示的触控驱动电极401(也即,第一触控电极401)对应连接以传输所需的触控驱动信号,第二信号线120可以与图13中所示的触控感测电极402(也即,第二触控电极402)对应连接以传输所需的触控感测信号。例如,每个触控驱动电极401可以分别与一条第一信号线110电连接,每个触控感测电极402可以分别与一条第二信号线120电连接,进而使各触控驱动电极401以及各触控感测电极402可以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连接至触控控制器或触控集成电路。
例如,该触控集成电路例如可以为触控芯片,用于为向触控驱动电极401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并从触控感测电极402接收触控感测信号以及对接收的触控感测信号进行处理,例如将处理的数据/信号提供给系统控制器,以实现触控感测功能。例如,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20与该触控集成电路连接的一端可以均布置在显示基板10的功能区域11的同一侧,以便于与该触控集成电路的连接;或者,也可以在一个触控驱动电极401的 两端分别设置一条第一信号线110,在工作时该触控集成电路同时通过两条第一信号线110向一个触控驱动电极401双向输入触控驱动信号(双边驱动),使得触控驱动电极401上信号加载的速度提高,从而可以提高检测速度。
例如,以上述图13提供的实施例为例,图1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功能区域中的截面结构的具体示例的示意图。例如,该显示基板10包括显示器件501以及由图13提供的实施例中的例如触控驱动电极401以及触控感测电极402等构成的触控感测结构502。在该显示基板10中,显示器件501与触控感测结构502层叠设置。
例如,如图14所示,该触控感测结构502位于显示器件501的显示侧,例如为在使用过程中更接近用户的一侧。
例如,本实施例以该显示基板10为OLED显示基板为例进行介绍,例如该OLED显示基板可以为On-cell或In-cell触控显示基板。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基板10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基板,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显示基板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
例如,该显示器件501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例如,该显示基板10为OLED显示基板,该多个子像素可以包括绿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或蓝色子像素等。每个子像素包括发光元件23以及驱动该发光元件23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像素驱动电路的类型以及具体组成不作限制,例如,该像素驱动电路可以是电流驱动型也可以是电压驱动型,可以是2T1C(即两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该两个晶体管包括驱动晶体管以及数据写入晶体管)驱动电路,可以是在2T1C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补偿电路(补偿晶体管)、发光控制电路(发光控制晶体管)、复位电路(复位晶体管)等的驱动电路。
为了清楚起见,图14示出了该像素驱动电路中与该发光元件23直接电连接的第一晶体管24,该第一晶体管24可以是驱动晶体管,配置为工作在饱和状态下并控制驱动发光元件23发光的电流的大小。例如,该第一晶体管24也可以为发光控制晶体管,用于控制驱动发光元件23发光的电流是否流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对第一晶体管24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
例如,发光元件23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电极431、发光层433和第二电极432。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之一为阳极,另一个为阴极;例如,第一电极431为阳极,第二电极432为阴极。例如,发光层433为有机发光层或量子点发光层。例如,发光元件23除了发光层433之外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等辅助功能层。例如,发光元件23可以为顶发射结构,第一电极431具有反射性而第二电极432具有透射性或半透射性。例如,第一电极431为高功函数的材料以充当阳极,例如为ITO/Ag/ITO叠层结构;第二电极432为低功函数的材料以充当阴极,例如为半透射的金属或金属合金材料,例如为Ag/Mg合金材料。
第一晶体管24包括栅极341、栅极绝缘层342、有源层343、第一极344和第二极345,该第二极345与发光元件23的第一电极431电连接。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第一晶体管24的类型、材料、结构等均不作限制,例如其可以为顶栅型、底栅型等。例如,第 一晶体管24的有源层343可以为非晶硅、多晶硅(低温多晶硅与高温多晶硅)、氧化物半导体(例如,氧化铟镓锡(IGZO))等。例如,第一晶体管24可以为N型晶体管或P型晶体管。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晶体管(例如第一晶体管24)均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或其他特性相同的开关器件,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均以薄膜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这里采用的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在结构上可以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在结构上可以是没有区别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区分晶体管除栅极之外的两极,直接描述了其中一极为第一极,另一极为第二极。
如图14所示,该显示器件501还包括像素界定层322,该像素界定层322设置于该发光元件23的第一电极431上,其中形成多个开口321,分别暴露多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431,从而定义出每个子像素的像素开口区,子像素的发光层形成在该像素开口区,而第二电极432形成为公共电极(即为多个子像素共享)。
如图14所示,该显示器件501还包括位于该发光元件23与触控感测结构502之间的封装层33,该封装层33配置为对发光元件23进行密封,以防止外界的湿气和氧气向该发光元件23及驱动电路渗透而造成对例如发光元件23等器件的损坏。例如,封装层33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例如包括有机薄膜、无机薄膜或者包括有机薄膜及无机薄膜交替层叠的多层结构。
例如,如图14所示,该显示基板10还包括位于显示器件501和触控感测结构502之间的缓冲层35。例如,该缓冲层35形成于封装层33上,以用于提高触控感测结构502和显示器件501之间的粘合力。例如,该缓冲层35可以为无机绝缘层。例如,该缓冲层35的材料可以是氮化硅、氧化硅或者硅的氮氧化物等。例如,该缓冲层35也可以包括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替堆叠的结构。
例如,如图14所示,该显示基板10还包括第一绝缘层441和第二绝缘层442,以使第一电极431、第一极344、第二极345以及栅极341之间彼此间隔且绝缘。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该显示基板10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00上的其他绝缘层,以进一步起到例如平坦层、缓冲层等作用。
例如,第一绝缘层441、第二绝缘层442以及显示基板10中的其他绝缘层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例如包括有机薄膜、无机薄膜或者包括有机薄膜及无机薄膜交替层叠的多层结构。例如,上述第一绝缘层441、第二绝缘层442以及显示基板10中的其他绝缘层的材料可以为无机绝缘材料,例如该无机绝缘材料为透明材料。例如该无机绝缘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等硅的氧化物、硅的氮化物或硅的氮氧化物,或者氧化铝、氮化钛等包括金属氮氧化物的绝缘材料。例如,上述第一绝缘层441、第二绝缘层442以及显示基板10中的其他绝缘层的材料也可以是有机绝缘材料,以获得良好的耐弯折性。例如,该有机绝缘材料为透明材料。例如,该有机绝缘材料为OCA光学胶。例如,该有机绝缘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PI)、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
例如,在显示基板10中的例如上述第一绝缘层441、第二绝缘层442、像素界定层322、封装层33、缓冲层35、或显示基板10中的其他绝缘层中存在凹陷部分时,通过调整设置在该凹陷部分上方的相邻信号线或导电结构之间的间距,可以降低或避免相邻信号线或导电结构之间可能发生短路的风险,从而提升显示基板10中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改善信号传输效果,有利于实现对该显示基板10的整体性能的优化。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基板,例如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10。
图1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例如,如图15所示,该电子设备60包括显示基板601,例如该显示基板601可以为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基板,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10。
例如,该显示基板601可以为液晶显示(LCD)基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基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显示基板、电子纸显示基板等,或者也可以为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基板。
例如,该电子设备60也可以为兼具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的设备或装置等,或者,除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以外,该电子设备60还可以根据实际不同需求具有其他所需的功能,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该电子设备60可以为具有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的显示设备或显示装置等,例如可以作为On-cell显示设备或In-cell显示设备等使用,或者也可以为其他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设备或显示装置。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功能及技术效果等可以参考上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显示基板、显示面板、触控基板、触控面板、触控显示基板、触控显示面板、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或者兼具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 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以及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彼此层叠设置的绝缘层和导电层,
    其中,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绝缘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绝缘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陷部分,
    所述导电层包括多条信号线,所述多条信号线包括彼此相邻且并排设置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彼此间隔且绝缘,
    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与所述凹陷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一交叠部,
    所述第一交叠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所述预设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交叠部的线宽的1/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预设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凹陷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高度的3倍。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预设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凹陷部分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的1/2。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凹陷部分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为5μm~15μm,
    所述凹陷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高度为1μm~3μm,
    所述凹陷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落差角度为30°~50°,
    所述第一交叠部的线宽为5μm~15μm。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线不与所述凹陷部分交叠。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交叠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凹陷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内。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凹陷部分包括彼此相对且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凹陷部分的第一边缘交叠,且不与所述凹陷部分的第二边缘交叠,
    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远离所述第一边缘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侧。
  8. 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交叠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9.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还包括在垂直 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不与所述凹陷部分交叠的第一主体部,
    所述第一交叠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交叠部的线宽。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中,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线宽沿靠近所述第一交叠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12. 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线宽彼此不同的多个部分,以使所述第一交叠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
  13. 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二交叠部和第二主体部,
    所述第二交叠部与所述凹陷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主体部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不与所述凹陷部分交叠,
    所述第二交叠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的间距。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交叠部的线宽。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中,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线宽沿靠近所述第二交叠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16. 根据权利要求9-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交叠部和所述第二交叠部分别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
  17. 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陷部分包括多个凹陷部分,所述第一交叠部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分别与所述多个凹陷部分交叠。
  18. 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功能区域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功能区域的周边区域,
    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且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功能区域,
    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配置为分别传输用于所述功能区域的不同电信号。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功能区域配置为触控区域,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配置为分别传输用于所述触控区域的触控驱动信号和触控感测信号。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相邻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所 述第一信号线的远离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一侧。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远离所述功能区域的一侧,
    所述第一交叠部与所述第三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交叠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
  22.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远离所述功能区域的一侧。
  23.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CN202180003773.3A 2021-12-02 2021-12-02 显示基板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3221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35036 WO2023097599A1 (zh) 2021-12-02 2021-12-02 显示基板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2166A true CN117322166A (zh) 2023-12-29

Family

ID=86611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3773.3A Pending CN117322166A (zh) 2021-12-02 2021-12-02 显示基板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22166A (zh)
WO (1) WO202309759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54387B2 (en) * 2017-09-29 2020-08-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KR102402597B1 (ko) * 2017-10-20 2022-05-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8447872B (zh) * 2018-03-14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585461B (zh) * 2018-12-29 2020-09-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85552B (zh) * 2019-04-15 2022-07-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3345923B (zh) * 2021-06-01 2024-04-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7599A1 (zh) 2023-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664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8205649A1 (zh) Oled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1831172B (zh) 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电子装置
US1210197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29605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56277B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8364993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6956916U (zh) 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20240206267A1 (e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1989382B2 (en) Touch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5814106U (zh) 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664904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7322166A (zh) 显示基板及电子设备
EP402446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US20240023407A1 (en) Electronic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168593A1 (en) Touch-Control Electrode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178817A1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273388A1 (zh) 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20240274767A1 (en) Display substrate
WO2023137663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198448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US20230315237A1 (en) Touch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776932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