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20918A - 座椅加热器及座椅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椅加热器及座椅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20918A
CN117320918A CN202280035630.5A CN202280035630A CN117320918A CN 117320918 A CN117320918 A CN 117320918A CN 202280035630 A CN202280035630 A CN 202280035630A CN 117320918 A CN117320918 A CN 117320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se material
slits
seat heater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56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上广宣
伊藤周治
后藤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0110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7931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1589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244507A1/ja
Publication of CN117320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09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座椅加热器设置于座椅衬垫(15)与表皮(16)之间,该座椅衬垫是支承来自落座于座椅的落座者的负荷的部件,并且在作为落座者侧的面的表面(17)形成有供由送风机生成的风流通的多个通风孔(22),该表皮覆盖座椅衬垫的表面,并且具有透气性。座椅加热器具备:具有空气能够通过的空隙的薄板状的基材(51);以及固定于基材的发热线(52),在基材形成有与空隙不同的多个狭缝(53)。

Description

座椅加热器及座椅空调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21年5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21-84798号和2022年1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22-11074号,并将其记载内容通过参照组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加热器及座椅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用于座椅空调装置的座椅加热器。座椅空调装置具备:具有座椅衬垫和表皮的座椅;以及送风机。在座椅衬垫形成有用于供通过送风机的动作而生成的风流通的多个通风孔。表皮具有透气性。座椅空调装置通过送风机的动作,从多个通风孔吸入或吹出空气,从而提高落座于该座椅的乘员的舒适性。
座椅加热器具备:无纺布等具有空气能够通过的空隙的片状的基材;以及固定于基材的发热线。座椅加热器配置于座椅衬垫与表皮之间。如果座椅加热器的通气阻力较大,则阻碍座椅衬垫的多个通风孔的风的流动。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座椅加热器中,为了降低座椅加热器的通气阻力,除了基材所具有的空隙之外,还在基材形成有多个通气孔。多个通气孔通过冲压加工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97532号公报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座椅加热器中,发热线相对于形成有多个通气孔的基材被固定。为了降低座椅加热器的通气阻力,需要使通气孔的直径为10mm以上的大小。在该情况下,在多个通气孔的位置无法固定发热线。因此,必须避开多个通气孔配置发热线,发热线的配设自由度低。由于避开多个通气孔地配置发热线,因此产生无法加热落座者想加热的部位的问题。
另外,一般的座椅加热器的制造方法包含将卷绕成辊状的基材通过裁切机裁切加工成座椅加热器的外形的裁切工序。因此,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座椅加热器的制造方法中,除了基材的裁切工序以外,还需要进行通过冲压加工在基材形成多个通气孔的冲压工序。为了降低制造成本,优选工序数少的一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加热器及座椅空调装置,其能够实现:降低座椅加热器的通气阻力、提高发热线的配设自由度、以及在座椅加热器的制造过程中,无需进行在基材设置多个通气孔的冲压加工,简化座椅加热器的制造工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
座椅加热器设置于座椅衬垫与表皮之间,该座椅衬垫是支承来自落座于座椅的落座者的负荷的部件,并且在作为落座者侧的面的表面形成有供由送风机生成的风流通的多个通风孔,该表皮覆盖座椅衬垫的所述表面,并且具有透气性,该座椅加热器具备:
薄板状的基材,该基材具有空气能够通过的空隙;以及
发热线,该发热线固定于基材,
在基材形成有与空隙不同的多个狭缝。
另外,根据另一观点,
座椅空调装置,具备:
送风机,该送风机生成风;
座椅衬垫,该座椅衬垫是构成座椅且支承来自落座于座椅的落座者的负荷的部件,并且在作为落座者侧的面的表面形成有供由送风机生成的风流通的多个通风孔;
表皮,该表皮构成所述座椅,覆盖座椅衬垫的所述表面,并且具有透气性;以及
薄板状的座椅加热器,该座椅加热器设置于座椅衬垫与表皮之间,
座椅加热器具有:薄板状的基材,该基材具有空气能够通过的空隙;以及发热线,该发热线固定于基材,
在基材形成有与空隙不同的多个狭缝。
由此,在座椅加热器的基材形成有多个狭缝。因此,通过落座者落座于座椅或落座者的落座姿势变化,落座压力施加于基材的一部分,基材以扩展的方式变形。由此,多个狭缝中的至少一个狭缝打开。其结果是,座椅加热器的通气阻力降低。
另外,由此,在扩展基材的力没有施加于基材的状态下,多个狭缝关闭。因此,在制造座椅加热器时,即使通过多个狭缝的上方配置发热线,也能够将发热线固定于基材。发热线通过一个狭缝的上方配置,即使一个狭缝分成多个狭缝,这些狭缝也能够打开。因此,也可以避开多个狭缝,不将发热线配置于基材。因此,根据该座椅加热器,发热线的配设自由度高,能够以加热落座者想要加热的部位的方式配置发热线。
另外,由此,多个狭缝能够通过在基材切缝来形成。因此,在将卷绕成辊状的基材裁切加工成座椅加热器的外形的裁切工序中,能够形成多个狭缝。因此,能够无需在上述的现有的座椅加热器的制造时所需的冲压工序。与以往的座椅加热器的制造方法相比,能够简化座椅加热器的制造工序。
此外,在各结构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表示该结构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的结构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和座椅衬垫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4是从乘员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中的图2的IV部的图,并且是打开状态下的狭缝及其周边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的一部分和座椅衬垫的一部分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的一部分和座椅衬垫的一部分的图。
图7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中,打开状态下的狭缝及其周边部的放大图。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的剖视图,并且是与图2对应的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和座椅衬垫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10是用于吸入风速的测定试验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的座椅衬垫的俯视图。
图11是用于吸入风速的测定试验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的剖视图,并且是相当于图10的XI-XI线剖面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比较例1~3各自的吸入风速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图13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和座椅衬垫的主视图。
图14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彼此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对使用了本发明的座椅加热器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具备供乘员落座的座椅3、形成风的流动的送风机4以及座椅加热器5。图1、2所示的上下方向D1、左右方向(即,横向)D2、前后方向D3分别表示座椅3设置于车室内的状态下的座椅3的各方向。座椅3的上下方向D1与车辆的上下方向一致。座椅3的横向D2与车辆的左右方向一致。座椅3的前后方向D3与车辆的前后方向一致。
座椅3是应用于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供乘员2落座的车辆用座椅。在本实施方式中,乘员2是落座于座椅3的落座者。座椅3设置于车室内。座椅3具备座椅靠背10和座椅座垫11。座椅靠背10支承落座于座椅3的乘员2的背部。在使座椅靠背10与上下方向D1平行的状态下的座椅靠背10的上下方向D1是座椅靠背10的纵向。座椅座垫11支承落座于座椅3的乘员2的臀部。
在座椅靠背10与座椅座垫11分别设置座椅加热器5。座椅靠背10与座椅座垫11彼此外形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同样,设置于座椅靠背10的座椅加热器5与设置于座椅座垫11的座椅加热器5彼此外形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因此,以下,对座椅靠背10的结构和设置于座椅靠背10的座椅加热器5的结构进行说明。
座椅靠背10具有中央部12和一对侧支撑件13、14。中央部12是座椅靠背10中的位于座椅靠背10的横向D2的中央侧的部分。中央部12在座椅靠背10的厚度方向上与落座于座椅3的乘员2的背部相对,从后方支承乘员2的背部。中央部12也被称为靠背面、座面。侧支撑件13、14是座椅靠背10中的相对于中央部12位于座椅靠背10的横向D2的两侧的部分。侧支撑件13、14从侧方支承落座于座椅3的乘员2的背部。
座椅靠背10具有座椅衬垫15和表皮16。座椅衬垫15是支承落座的乘员2的负荷的部件即缓冲件。座椅衬垫15由具有柔软性的泡沫聚氨酯树脂的成形体构成。座椅衬垫15具有保持乘员2的姿势、分散体压、抑制振动等的作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衬垫15由一种泡沫聚氨酯树脂构成,但也可以由柔软性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泡沫聚氨酯树脂构成。另外,座椅衬垫15也可以由泡沫聚氨酯树脂以外的泡沫树脂成形体构成。
如图2所示,座椅衬垫15具有:作为座椅衬垫15的乘员侧的面的表面17;作为座椅衬垫15的与乘员侧为相反侧的面的背面18;以及作为座椅衬垫的侧方的面的侧面19。表皮16覆盖座椅衬垫15的表面17和侧面19。表皮16由织物或者皮革构成。表皮16具有被称为穿孔的未示出的多个细孔,并且具有通气性。一个孔的直径例如为1mm左右。
座椅衬垫15具有中央衬垫部151和一对侧衬垫部152、153。中央衬垫部151构成座椅靠背10的中央部12。中央衬垫部151是座椅衬垫15中的位于座椅靠背10的横向D2的中央侧的部分。侧衬垫部152、153构成座椅靠背10的侧支撑件13、14。侧衬垫部152、153是座椅衬垫15中的相对于中央衬垫部151位于座椅靠背10的横向D2的两侧的部分。
在座椅衬垫15的表面17形成有多个吊槽20。多个吊槽20是用于吊装支承表皮16的槽。形成于表皮16的多个吊装部被插入并固定于各吊槽20。
在座椅衬垫15的中央衬垫部151的表面17形成有多个通风孔22。多个通风孔22从座椅衬垫15的表面17到背面18为止贯通座椅衬垫15。通过送风机4的动作生成的风在多个通风孔22流动。在座椅衬垫15的表面17中,各通风孔22为大致圆形状。各通风孔22的直径例如为20~30mm。
座椅加热器5通过发热使落座于座椅3的落座者感到暖和。座椅加热器5设置于座椅衬垫15与表皮16之间。座椅加热器5在座椅加热器5的厚度方向上与中央衬垫部151相对地配置。换而言之,座椅加热器5覆盖中央衬垫部151的表面17,并且覆盖多个通风孔22。
如图3所示,座椅加热器5具有基材51和发热线52。基材51为片状(即薄板状),具有空气能够通过的空隙。作为基材51,可以使用无纺布、软质泡沫聚氨酯树脂等。在使用无纺布作为基材51的情况下,在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空隙。发热线52是通过通电而发热的线状的发热体。作为发热线52,使用铜合金等。通过发热线52的配线规格,能够设置均匀的温度分布,也能够设置温度差。发热线52通过热熔敷而被固定于基材51。此外,发热线52也可以通过使用粘接剂的粘接而被固定于基材51。另外,发热线52也可以通过缝制而被固定于基材51。
座椅加热器5通过使用双面胶带的粘接被固定于座椅衬垫15。或者,座椅加热器5通过标记销被固定于表皮16。此外,在表皮16的里侧固定有被称为板坯的板状的缓冲材料的情况下,座椅加热器5通过标记销被固定于板坯。这样,座椅加热器5也可以经由板坯被固定于表皮16。
如图3所示,为了降低座椅加热器5的通气阻力,在基材51形成有与基材51所具有的空隙不同的多个狭缝53。各狭缝53为切口。换而言之,各狭缝53是线状地配置的间隙。各狭缝53是没有对基材51施加拉伸应力的状态时目视无法确认的大小的间隙。多个狭缝53分别沿纵向直线状地延伸。
多个狭缝53包括配置于基材51中的在基材51的厚度方向上与发热线52的一部分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a。该狭缝53a以与相对于基材51在基材51的厚度方向上投影的发热线52相交的方式呈线状延伸地配置。多个狭缝53包括配置于基材51中的在基材51的厚度方向上不与发热线52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b。该狭缝53b配置于基材51中的未配置发热线52的位置。
多个狭缝53包括配置于基材51中的在基材51的厚度方向上与多个通风孔22中的任一个通风孔22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c。狭缝53c配置于如下位置:在相对于基材51在基材51的厚度方向上投影通风孔22时,基材51中的通风孔22被投影的位置。配置于与通风孔22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c以横跨通风孔22的方式配置。
座椅加热器5的制造方法包含形成基材的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基材为无纺布的情况下,例如通过针刺法形成无纺布。形成的无纺布卷绕成辊状。
座椅加热器5的制造方法包含通过NC裁切机将卷绕成辊状的基材51裁切加工成座椅加热器5的外形的裁切工序。在该裁切工序中,利用NC裁切机对基材51进行切缝,从而形成多个狭缝53。这样,由于多个狭缝53的形成不是通过冲裁加工进行的,因此不会产生冲裁屑。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5的制造方法是对环境友好的制造方法。此时,以多个狭缝53分别位于与基材51中的座椅衬垫15的多个通风孔22分别相对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多个狭缝53。
进一步,座椅加热器5的制造方法包含通过熔敷将发热线52固定于被裁切成座椅加热器5的外形且形成有多个狭缝53的基材51的固定工序。由此,制造座椅加热器5。
如图2所示,在座椅衬垫15的背面18形成有后槽25。后槽25形成多个通风孔22与送风机4之间的通风路。在座椅衬垫15的背面18侧,在与后槽25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后盖26。后盖26例如由硬质毛毡、聚丙烯、POM等的树脂等构成。后盖26以封闭后槽25的开放面的方式粘贴于座椅衬垫15的背面18。在后盖26的后方设置有送风机4。虽然并未图示,但在后盖26在与送风机4的空气吸入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孔。在送风机4的后方设置有后框架28。后框架28的外缘与座椅衬垫15连接。在后盖26和后框架28之间形成有座椅靠背空间29。
送风机4配置于该座椅靠背空间29。送风机4是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的驱动使叶轮旋转而产生气流的风扇。使用离心风扇作为叶轮。此外,也可以使用轴流风扇、斜流风扇或涡轮风扇作为叶轮。送风机4构成为将从表皮16所具有的穿孔经由多个通风孔22及后槽25吸入的空气向座椅靠背空间29吹出。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中,在用于冷却乘员的冷却运转时,在座椅加热器5的通电被停止的状态下,送风机4进行动作。
当乘员2的落座姿势为乘员2朝向前方且乘员2的背部的大部分与座椅靠背10接触的通常姿势时,通过背部封闭中央衬垫部151的多个通风孔22。因此,乘员2的背部与座椅靠背10之间没有风流动。或者,在乘员2的背部与座椅靠背10之间流动的风很少。
图2中的箭头A1表示乘员2的身体朝向的方向。如图2所示,乘员2的落座姿势从通常姿势变为乘员2朝向斜前方的倾斜姿势。在倾斜姿势下,乘员2的背部中的左右方向的一端侧与座椅靠背10接触,乘员2的背部中的左右方向的另一端侧从座椅靠背10离开。由此,车室内的空气通过表皮16和座椅加热器5,并从没有被乘员2的背部封闭的通风孔22被吸入,从而风在乘员2的背部与座椅靠背10之间流动。此时,在乘员2的背部与座椅靠背10之间流动的风比通常姿势时多。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5的效果进行说明。在座椅加热器5的基材51形成有多个狭缝53。因此,通过乘员2的落座姿势从通常姿势变为倾斜姿势,对基材51的一部分施加落座压力,基材51以扩展的方式变形。由此,如图4所示,多个狭缝53中的至少一个狭缝53打开。通过至少一个狭缝53打开,在基材51形成至少一个开口空间。其结果是,座椅加热器5的通气阻力降低。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多个狭缝53包含配置于与座椅衬垫15的一个通风孔22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c。因此,容易产生被吸入通风孔22的风的流动。这样,通过在座椅衬垫15中的与风流动的通路相对的位置配置狭缝53,能够降低座椅加热器5的通气阻力。
此外,多个狭缝53打开并不限于落座姿势从通常姿势变为倾斜姿势时。在乘员2落座时,对基材51的至少一部分施加落座压力而基材51以扩展的方式变形时,多个狭缝53打开。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的座椅加热器中,发热线相对于形成有多个通气孔的基材被固定。为了降低座椅加热器的通气阻力,通气孔的直径需要为10mm以上的大小。在该情况下,在多个通气孔的位置无法固定发热线。因此,必须避开多个通气孔配置发热线,发热线的配设自由度低。由于避开多个通气孔地配置发热线,因此产生无法加热落座者想加热的部位的问题。
另外,上述的现有技术的座椅加热器的制造方法包含形成基材的工序、在基材形成多个通气孔的工序、以及对基材进行裁切加工的裁切工序。在形成基材的工序中,例如通过针刺法等形成作为基材的无纺布。在形成多个通气孔的工序中,通过使用冲压加工机对无纺布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多个通气孔。然后,无纺布卷绕成辊状。在裁切工序中,卷绕成辊状的无纺布被NC裁切加工机裁切加工成座椅加热器的外形。这样,在现有技术的座椅加热器的制造方法中,除了基材的裁切工序以外,还需要通过冲压加工在基材形成多个通气孔的冲压工序。为了削减制造成本,优选工序数少的一方。
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5,在扩展基材51的力没有施加于基材51的状态下,多个狭缝53关闭。因此,在制造座椅加热器5时,即使通过多个狭缝53的上方配置发热线52,也能够将发热线52固定于基材51。发热线52通过一个狭缝53的上方配置,即使一个狭缝53分成多个狭缝53,这些狭缝53也能够打开。因此,也可以避开多个狭缝53,不将发热线52配置于基材51。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发热线52的配设自由度高,能够以加热落座者想要加热的部位的方式配置发热线52。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5的发热线52的配设自由度高。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5,发热线52包括避开多个狭缝53而配置的部分和通过多个狭缝53的上方而配置的部分。换而言之,多个狭缝53包含:狭缝53a,该狭缝53a配置于基材51中的与发热线52的一部分相对的位置;以及狭缝53b,该狭缝53b配置于基材51中的与发热线52不相对的位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5,多个狭缝53能够通过在基材51切缝来形成。因此,在将卷绕成辊状的基材裁切加工成座椅加热器5的外形的裁切工序中,能够形成多个狭缝53。即,能够使用相同的裁切加工机,将卷绕成辊状的基材裁切加工成座椅加热器5的外形,并形成多个狭缝53。因此,能够无需在上述的现有的座椅加热器的制造时所需的冲压工序。与以往的座椅加热器的制造方法相比,能够简化座椅加热器5的制造工序。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5,能够实现:降低座椅加热器5的通气阻力;提高发热线52的配设自由度;以及在座椅加热器5的制造过程中,无需在基材51设置多个通气孔的冲压加工,使座椅加热器5的制造工序进行简化。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座椅加热器5的多个狭缝53的朝向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多个狭缝53沿座椅靠背10的纵向(即,图中的上下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因此,在与各狭缝53交叉的方向上,在基材51被拉伸时,各狭缝53打开。但是,在基材51被沿纵向拉伸时,各狭缝53不打开。
相对于此,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狭缝53分别相对于纵向和横向分别倾斜的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因此,即使基材51在纵向和横向的任一方向上被拉伸,各狭缝53也能够打开。
(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座椅加热器5的多个狭缝53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狭缝53分别以S形的曲线状延伸。在此,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各狭缝53直线状地延伸的情况下,在基材51被向与各狭缝53平行的方向拉伸时,各狭缝53不打开。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无论基材51被向哪个方向拉伸,如图7所示,各狭缝53都能够打开。
进一步,与各狭缝53直线状地延伸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各狭缝53容易打开。因此,即使施加于基材51的拉伸应力较小,通过打开各狭缝53,也能够降低座椅加热器5的通气阻力。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中,在座椅衬垫15的中央衬垫部151的表面17线状地配置有将多个通风孔22中的两个以上的通风孔22彼此连接的多个表槽23。表槽23的深度比中央衬垫部151的厚度小,例如为5~10mm左右。
例如,多个表槽23包含:以连接两个通风孔22的方式直线状地延伸的第一直线部23a;从另一个通风孔22直线状地延伸的第二直线部23b;以及与第一直线部23a及第二直线部23b的双方相交地直线状地延伸的第三直线部23c。此外,表槽23也可以仅有一个。
座椅加热器5的多个狭缝53包含配置于在基材51中的在基材51的厚度方向上与表槽23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d。狭缝53d以与相对于基材51在基材51的厚度方向上投影的表槽23相交的方式呈线状地延伸配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相同。
如图8所示,当乘员2的落座姿势从通常姿势变为倾斜姿势时,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那样,风在乘员2的背部与座椅靠背10之间流动。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朝向通风孔22的风在表槽23流动。因此,与在中央衬垫部151的表面17未形成表槽23的情况相比,风在乘员2的背部与座椅靠背10之间流动得更多。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5,多个狭缝53包含配置于与座椅衬垫15的表槽23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d。因此,通过对基材51的至少一部分施加落座压力而使狭缝53d打开,容易产生通过表槽23被吸入通风孔22的风的流动。这样,通过在座椅衬垫15中的与供风流动的通路相对的位置配置狭缝53,能够减小座椅加热器5的通风阻力。
进一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5,当乘员2落座于座椅3时,与在座椅衬垫15的表面17未形成表槽23的情况相比,狭缝53d容易打开。本发明人通过试验确认了这一点。当在座椅衬垫15的表面17形成有表槽23时,在受到来自乘员2的落座压力时,座椅衬垫15的表面17容易扩展。伴随着座椅衬垫15的表面17扩展,座椅加热器5的基材51也扩展。因此,认为狭缝53d容易打开。
此外,多个狭缝53除了包含配置于基材51中的与表槽23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d以外,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包含配置于基材51中的与通风孔22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c。
在此,对本发明人进行的试验结果进行说明。本发明人在图10、1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中,测定了使用实施例1的座椅加热器5时的吸入风速。吸入风速是被吸入表皮16的风的速度。
图10、1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对应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在座椅衬垫15与表皮16之间设置座椅加热器5。在座椅衬垫15形成有多个通风孔22和多个表槽23。多个表槽23包含:以连接横向排列的表槽彼此的方式沿横向直线状地延伸的表槽;以及以连接纵向排列的表槽彼此的方式沿纵向直线状地延伸的表槽。进一步,多个表槽23包含以与将表槽彼此连接的方式直线状地延伸的表槽相交的方式直线状地延伸的表槽。表槽深度为5mm。通过送风机4的动作,风依次通过表皮16、座椅加热器5,并在多个表槽23及多个通风孔22流动。
实施例1的座椅加热器5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5同样,具备基材51和发热线52。基材51由无纺布构成。在基材51形成有多个狭缝5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5同样,多个狭缝53包含:狭缝53a,该狭缝53a配置于基材51中的与发热线52的一部分相对的位置;以及狭缝53b,该狭缝53b配置于基材51中的与发热线52不相对的位置。另外,多个狭缝53包含配置于基材51中的与一个通风孔22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c。另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器5同样,多个狭缝53包含配置于与一个表槽23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d。
在吸入风速的测定中,本发明人使用风速测定器测定表皮16的表面上的五个位置的风速,计算测定出的风速值的平均值。在座椅3的表面上存在乘员2等的状态下,无法进行吸入风速的测定。因此,在座椅3的表面上不存在乘员等的状态下,进行吸入风速的测定。另外,假定由于乘员2的落座或落座姿势的变更,对基材51中的至少一部分施加落座压力,而多个狭缝53打开,维持各狭缝53打开的状态,进行吸入风速的测定。实际上,乘员2落座于座椅3时的各狭缝53的开口宽度为2~3mm。因此,本发明人以使各狭缝53的最大开口宽度为2~3mm的方式,在基材51被拉伸的状态下,进行吸入风速的测定。
图12表示使用实施例1的座椅加热器5时的吸入风速的测定结果。此外,图12表示在图10、1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中,使用比较例1、2的座椅加热器的情况下的吸入风速的测定结果、以及作为比较例3,不使用座椅加热器的情况下的吸入风速的测定结果。
在比较例1的座椅加热器5中,与实施例1的座椅加热器5同样,基材51由无纺布构成。与实施例1的座椅加热器5不同,在基材51上,与无纺布所具有的空隙不同,通过冲孔加工形成有多个通气孔。各通气孔是直径为3.5mm的圆形。
在比较例2的座椅加热器5中,与实施例1的座椅加热器5同样,基材51由无纺布构成。与实施例1、比较例1的座椅加热器5不同,在基材51没有形成狭缝及通气孔。
如图12所示,使用了座椅加热器的情况的实施例1、比较例1、2的吸入风速比不使用座椅加热器的情况的比较例3的吸入风速小。使用实施例1、比较例1的座椅加热器的情况下的吸入风速比使用比较例2的座椅加热器的情况下的吸入风速大。实施例1的吸入风速与比较例1的吸入风速大致相同。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本发明人测定被吸入表皮16的风的风量即吸入风量的结果是,实施例1的吸入风量也与比较例1的吸入风量大致相同。由此可以确认,根据在基材51形成有多个狭缝53的座椅加热器5,能够得到与在基材形成有多个通气孔的以往的座椅加热器大致相同的降低通气阻力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在座椅衬垫15的中央衬垫部151的表面17线状地配置有多个表槽23。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表槽23以连接多个通风孔22和多个吊槽20的方式延伸。因此,通过送风机4的动作,在落座的乘员2侧的车室内的空气被吸入多个通风孔22时,形成从吊槽20通过表槽23朝向通风孔22的风的流动。
座椅加热器5配置为覆盖座椅衬垫15中的中央垫部151及多个吊槽20。座椅加热器5的多个狭缝53包含:狭缝53d,该狭缝53d配置于基材51中的与表槽23相对的位置;狭缝53e,该狭缝53e配置于基材51中的在基材51的厚度方向上与多个吊槽20中的任一个吊槽20相对的位置。狭缝53e以与吊槽20交叉的方式线状地延伸。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相同。
由此,与吊槽20相对的狭缝53e打开,从而容易产生通过吊槽20和表槽23而被吸入通风孔22的风的流动。这样,通过在座椅衬垫15中的与供风流动的通路相对的位置配置狭缝53,能够减小座椅加热器5的通风阻力。
(第六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狭缝53包含在基材51中的在基材51的厚度方向上与多个通风孔22中的任一个通风孔22相对的区域内正交的直线状的两个狭缝53f、53g。两个狭缝53f、53g配置于如下位置:在相对于基材51在基材51的厚度方向上投影一个通风孔22时,基材51中的通风孔22被投影的位置。两个狭缝53f、53g配置为横跨通风孔22。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进一步,根据本实施方式,两个狭缝53f、53g在与一个通风孔22相对的区域内正交。因此,相比于在与一个通风孔22相对的区域中仅配置一个狭缝53的情况或配置未交叉的两个狭缝53的情况,约束力变小,两个狭缝53f、53g容易打开。由此,不仅在乘员2的落座时对基材51施加落座压力的情况下,即使在不施加落座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通风孔22的通风打开两个狭缝53f、53g。因此,即使在不施加落座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座椅加热器5的通气阻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狭缝53f、53g的交点位于与一个通风孔22相对的区域的中心。然而,两个狭缝53f、53g的交点也可以偏离中心。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狭缝53f、53g交叉的角度为90度。但是,两个狭缝53f、53g交叉的角度也可以是90度以外的角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狭缝53f、53g直线状地延伸。但是,两个狭缝53f、53g可以不呈直线状地延伸,也可以呈曲线状地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一个通风孔22相对的区域内交叉的狭缝53为两个,但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在这些情况下,也能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1)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多个狭缝53全部以S形的曲线状延伸,但也可以仅多个狭缝53中的一部分以S形的曲线状延伸。总之,只要多个狭缝53中的至少一个以S形的曲线状延伸即可。在该情况下,可以获得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多个通风孔22通过送风机4的动作,从乘员侧的空间吸入空气。但是,多个通风孔22也可以通过送风机4的动作向乘员侧的空间吹出空气。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座椅加热器5应用于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但是,座椅加热器5也可以应用于车辆用以外的座椅空调装置。
(4)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还包含各种变形例、同等范围内的变形。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并非彼此无关,除了明显不能组合的情况以外,可以适当组合。例如,可以将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组合。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狭缝53a~53g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以S形的曲线状延伸。
(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别明示是必须的情况和原理上明显认为是必须的情况等以外,不一定是必须的,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提及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明示是必须的情况和原理上明显限定于特定的数的情况等以外,不限定于该特定的数。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提及构成要素等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和原理上限定于特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以外,不限定于该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

Claims (11)

1.一种座椅加热器,设置于座椅衬垫(15)与表皮(16)之间,该座椅衬垫是支承来自落座于座椅的落座者的负荷的部件,并且在作为所述落座者侧的面的表面(17)形成有供由送风机生成的风流通的多个通风孔(22),该表皮覆盖所述座椅衬垫的所述表面,并且具有透气性,其特征在于,具备:
薄板状的基材(51),该基材具有空气能够通过的空隙;以及
发热线(52),该发热线固定于所述基材,
在所述基材形成有与所述空隙不同的多个狭缝(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狭缝包含配置于所述基材中的在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发热线的一部分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狭缝包含配置于所述基材中的在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发热线不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b)。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狭缝包含配置于所述基材中的在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多个通风孔中的任一个通风孔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c)。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衬垫的所述表面,将所述多个通风孔中的两个以上的通风孔彼此连接的一个以上的表槽(23)呈线状地配置,
所述多个狭缝包含配置于所述基材中的在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一个以上的表槽中的任一个表槽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d)。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狭缝包含在所述基材中的在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多个通风孔中的任一个通风孔相对的区域内交叉的两个狭缝(53f、53g)。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狭缝中的至少一个以S形的曲线状延伸。
8.一种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送风机(4),该送风机生成风;
座椅衬垫(15),该座椅衬垫是构成座椅(3)且支承来自落座于座椅的落座者的负荷的部件,并且在作为所述落座者侧的面的表面(17)形成有供由送风机生成的风流通的多个通风孔(22);
表皮(16),该表皮构成所述座椅,覆盖所述座椅衬垫的所述表面,并且具有透气性;以及
薄板状的座椅加热器(5),该座椅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座椅衬垫与所述表皮之间,
所述座椅加热器具有:
薄板状的基材(51),该基材具有空气能够通过的空隙;以及
发热线(52),该发热线固定于所述基材,
在所述基材形成有与所述空隙不同的多个狭缝(5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狭缝包含配置于所述基材中的在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多个通风孔中的任一个通风孔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c)。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衬垫的所述表面,将所述多个通风孔中的两个以上的通风孔彼此连接的一个以上的表槽(23)呈线状地配置,
所述多个狭缝包含配置于所述基材中的在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一个以上的表槽中的任一个表槽相对的位置的狭缝(53d)。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狭缝包含在所述基材中的在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多个通风孔中的任一个通风孔相对的区域内交叉的两个狭缝(53f、53g)。
CN202280035630.5A 2021-05-19 2022-03-30 座椅加热器及座椅空调装置 Pending CN1173209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4798 2021-05-19
JP2022011074A JP2022179315A (ja) 2021-05-19 2022-01-27 シートヒータおよびシート空調装置
JP2022-011074 2022-01-27
PCT/JP2022/015896 WO2022244507A1 (ja) 2021-05-19 2022-03-30 シートヒータおよびシート空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0918A true CN117320918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88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5630.5A Pending CN117320918A (zh) 2021-05-19 2022-03-30 座椅加热器及座椅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2091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9129B2 (en) Ventilated seat
JP5103114B2 (ja) 空調シート
JP383532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US9039095B2 (en) Cushion element with different hardness zones for motor vehicles
US20050140189A1 (en) Automotive vehicle seat insert
JP6321881B2 (ja) ブロワが一体化された流体分配用インサート
JP726767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3285628A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JP6641564B2 (ja) パッド
EP1675747B1 (en) Automotive vehicle seat insert
JP2013147225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7320918A (zh) 座椅加热器及座椅空调装置
KR20070110356A (ko) 센서 수단을 구비한 운반수단용, 바람직하게는 좌석용 폼파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200113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240083314A1 (en) Seat heater and seat air-conditioning device
JP201916294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2179315A (ja) シートヒータおよびシート空調装置
JP2021109606A (ja)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体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
JP7409238B2 (ja) シート空調装置
WO2022244506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731173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6082589A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JP202310627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3132991A (ja) シートパッド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US20230271536A1 (en) Ventilated seat and method of mak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