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95429A - 抗病毒基础材料及口罩 - Google Patents

抗病毒基础材料及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95429A
CN117295429A CN202280004973.5A CN202280004973A CN117295429A CN 117295429 A CN117295429 A CN 117295429A CN 202280004973 A CN202280004973 A CN 202280004973A CN 117295429 A CN117295429 A CN 117295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aterial
antiviral
mask
sampl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49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川博明
大山浩
柏田祥策
横田博志
国武哲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 Shang Sh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 Shang Sh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0901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5980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 Shang Sh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 Shang Shi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3239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3062956A1/ja
Publication of CN117295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954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抗病毒基础材料产品品质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及口罩。[解决方法]抗病毒基础材料20是具有抗病毒特性的基础材料,抗病毒基础材料20包含纸质材料构成的第一基础材料21;且抗病毒层22通过将茶叶中萃取的茶叶萃取物材料施加在第一基础材料21上形成,其特征在于,在抗病毒层22中的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设定为0.1g/m2以上,且茶叶萃取物材料包含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黄素、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及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

Description

抗病毒基础材料及口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抗病毒基础材料及口罩。
背景技术
在过去,提出了一种包含涂布有儿茶素的不织布构成的片状主体的基础材料;设置在片状主体表面的胶黏着层;以及可附加地及可拆卸地黏在胶黏着层的胶黏着表面的释放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此,关于相关技术的描述,片状主体涂布有儿茶素;但是,由于该涂布的详细情况尚不清楚,若该儿茶素的涂布量不足,则基础材料可能难以具有所期望的抗病毒特性。因此,从确保基础材料的产品品质(具体而言,与抗病毒特性相关的产品品质)的观点来看,仍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而进行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抗病毒基础材料产品品质的抗病毒基础材料,以及口罩。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目的,如请求项1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是一种具有抗病毒特性的抗病毒基础材料,所述抗病毒基础材料包含:由纸质材料或织物材料构成的第一基础材料;通过将茶叶中萃取的茶叶萃取物材料施加在第一基础材料上形成的抗病毒层,其中抗病毒层中的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为0.1g/m2以上。
如请求项1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的请求项2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其中抗病毒层中的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为0.2g/m2以上。
如请求项1或2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的请求项3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其中茶叶萃取物材料包含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黄素、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及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
如请求项1或2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的请求项4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其中抗病毒基础材料包含由纸质材料及/或织物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二基础材料,该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不设置有抗病毒层,该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以层叠形式设置,并且第一基础材料设置在第二基础材料之间,使得第一基础材料不暴露于外部。
如请求项4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的请求项5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其中在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中,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位于层叠方向一侧的第二基础材料中的至少任一个的筛孔尺寸设定为小于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位于层叠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
如请求项6所述的口罩是包含由如请求项1或2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形成的口罩主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请求项1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由于抗病毒基础材料包含通过将茶叶中萃取的茶叶萃取物材料施加在第一基础材料上形成的抗病毒层,且抗病毒层中的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设定为0.1g/m2以上,因此抗病毒基础材料能具有所期望的抗病毒特性,并能确保抗病毒基础材料的产品品质(具体而言,是抗病毒特性的产品品质)。
如请求项2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由于抗病毒层中的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设定为0.2g/m2以上,因此抗病毒基础材料能具有较高的抗病毒特性,能进一步确保抗病毒基础材料的产品品质。
如请求项3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由于茶叶萃取物材料包含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黄素、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及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抗病毒基础材料20能可靠地具有所期望的抗病毒特性,并能够容易地确保抗病毒基础材料的产品品质。
如请求项4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由于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以层叠形式设置,并且第一基础材料设置在第二基础材料之间,使得第一基础材料不暴露于外部,可避免第一基础材料暴露于外部,可防止第一基础材料造成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的设计性能劣化,可提高第一基础材料的防护性能。
如请求项5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在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中,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位于层叠方向一侧的第二基础材料中的至少任一个的筛孔尺寸设定为小于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位于层叠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与多个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都相同的情况相比,异物及/或病毒难以从中穿过,因此能够提高过滤功能。
如请求项6所述的口罩,由于口罩包含由如请求项1或2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形成的口罩主体,因此能够通过抗病毒基础材料的产品品质来确保口罩主体的产品品质,并能够增强口罩的可制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概念性地绘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口罩的图,图1(a)是透视图,而图1(b)是图1(a)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绘示第一基础材料的图,图2(a)是正视图,图2(b)是后视图,图2(c)是俯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结果图。
图4是示出第二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结果图。
图5是示出第三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结果图。
图6是示出第四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结果图。
图7是示出第五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结果图。
【符号说明】
1:口罩
10:口罩主体
11:口罩内面
12:口罩外面
20:抗病毒基础材料
21:第一基础材料
22:抗病毒层
23:外侧第二基础材料
24:内侧第二基础材料
25:中间第二基础材料
30:褶皱部
40:鼻托部
50:耳侧装卸部
51:第一耳侧装卸部
52:第二耳侧装卸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及口罩的实施例。首先,将描述[I]实施例的基本概念,随后将描述[II]实施例的具体内容,最后将描述[III]实施例的修饰实例。然而,本发明并不意在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I]实施例的基本概念
首先,将描述实施例的基本概念。实施例总体上是关于一种具有抗病毒特性的抗病毒基础材料,以及包含该抗病毒基础材料的口罩。
这里,术语「抗病毒特性」是指使病毒失去活性的性能。
此外,「基础材料」是构成产品构成要素的构件,在实施例中,将基础材料描述为构成口罩的构成要素的构件(具体而言,将在下文描述的口罩主体)。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基础材料也可以是用于构成口罩以外的纸产品(例如包含纸尿布、面纸、卫生纸、盒子、壁纸及印刷纸)及/或织物产品(例如包含布尿布、手帕、毛巾、服装及布袋)的构成要素的构件。
[II]实施例的具体内容
接下来,将描述实施例的具体内容。
(构造)
首先,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口罩构造。
在下面描述中,图1中的X方向称为口罩从左到右的方向(基于图中未示出佩戴者的观察方向,-X方向是口罩的右手方向,+X方向是口罩的左手方向),图1中的Y方向称为口罩的前后方向(+Y方向是口罩的前向,-Y方向是口罩的后向),图1中的Z方向称为口罩的上下方向(+Z方向是口罩的向上方向,-Z方向是口罩的向下方向)。
口罩1用于覆盖佩戴者的口鼻,如图1所示,口罩1包含口罩主体10、褶皱部30、鼻托部40及耳侧装卸部50。
(构造-口罩主体)
首先,将描述口罩主体10的构造。
口罩主体10是口罩1的基本结构,在佩戴者佩戴口罩1的状态(以下,称为「佩戴状态」)下,口罩主体10安装在能够大致覆盖佩戴者从鼻子到下巴延伸的部分的位置。此外,该口罩主体10由具有抗病毒特性的抗病毒基础材料20形成,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口罩主体10包含第一基础材料21、抗病毒层22、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及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
顺便提及,上述「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及「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对应于请求项中的「多个第二基础材料」。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口罩主体10的面(具体而言,第一基础材料21、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之间,将佩戴者的皮肤表面侧的面11称为「口罩内面11」,将与佩戴者的皮肤表面侧相反侧的面12称为「口罩外面12」。
(构造-口罩主体-第一基础材料)
第一基础材料21是口罩主体10基本结构的一部分,如图1及图2所示,形成为大致片状体。
该第一基础材料21的具体形状及尺寸是任意的;然而,根据实施例,形状及尺寸设定如下。
即,第一基础材料21的正面形状设定为大致四边形(具体而言,大致矩形)。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将正面形状设定为大致正方形、大致梯形或大致椭圆形。
另外,第一基础材料2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口罩主体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例如长度可设定为大约从160毫米至190毫米。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可将第一基础材料2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口罩主体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短。
另外,第一基础材料2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口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例如长度也可设定为大约从80毫米至110毫米。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可将第一基础材料2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口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
此外,将第一基础材料21的厚度设定为具有期望的耐久性的厚度,例如,该厚度可设定为大约0.03毫米至0.5毫米。
此外,第一基础材料21的材料是任意的;然而,根据实施例,第一基础材料21由纸质材料构成,具体而言,第一基础材料21由具有约14g/m2基重的用于口罩的公知纸质材料构成。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基础材料21也可由口罩用纸质材料以外的纸质材料构成(实例包含茶香纸,其将于下面描述的测试结果中证实有助于抗病毒特性(具体而言,相对于纸质材料,含有20%以上的茶渣的茶香纸)或口罩织物材料(实例包含梭织物材料、不织布材料及针织物材料)。
(构造-口罩主体-抗病毒层)
回到图1,抗病毒层22是发挥口罩主体10的抗病毒特性的层。该抗病毒层22是通过将茶叶萃取物材料施加在第一基础材料21上而形成,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2所示,抗病毒层22是通过将茶叶萃取物材料大致施加在待浸渍的第一基础材料21的整体上,然后将茶叶萃取物材料干燥而形成。
此外,抗病毒层22的具体构造是任意的;但是,根据实施例,基于将在下面描述的测试结果,其被配置为使得抗病毒层22中的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为0.1g/m2以上。
具体而言,从确保较高的抗病毒特性的观点,基于将在下面描述的测试结果,其被配置为使得上述涂布量为0.2g/m2。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可配置为使得上述涂布量超过0.2g/m2,或者例如,可配置为使得涂布量为0.4g/m2
顺便提及,当涂布量大于0.4g/m2时,难以将茶叶萃取物材料施加在第一基础材料21上,因此难以在第一基础材料21上形成抗病毒层22。基于此,上述涂布量的上限值在实施例中设定为约0.4g/m2
(构造-口罩主体-抗病毒层-茶叶萃取物材料)
此处,茶叶萃取物材料是从茶叶(例如绿茶茶叶及红茶茶叶)中萃取的材料。
这种茶叶萃取物材料的具体构造是任意的;然而,根据实施例,从确保口罩主体10的产品品质(具体而言,与抗病毒特性相关的产品品质)的观点,茶叶萃取物材料包含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黄素、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及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然而,并不限于这些,例如,茶叶萃取物材料还可包含除这些以外的多酚类(实例包含没食子儿茶素及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此外,当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为0.2g/m2时,包含茶叶萃取物材料成分中的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黄素、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及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的成分的涂布量是任意的;然而,根据实施例,涂布量设定为约0.1g/m2。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可将涂布量设定为小于0.1g/m2,或者也可设定为大于0.1g/m2
由于这样的抗病毒层22,能可靠地发挥口罩主体10所期望的抗病毒特性。此外,由于抗病毒层22可由茶叶萃取物材料构成,抗病毒层22可简单地构成,同时,由于抗病毒层22可通过利用例如用过的茶叶构成,本发明可在提高抗病毒层22的可制造性(具体而言,降低制造成本等)的同时,有助于茶叶的再利用。
(构造-口罩主体-外侧第二基础材料)
返回图1,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是口罩主体10的基本结构的另一部分,是未设置抗病毒层22的基础材料(第二基础材料)。该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形成为大致片状体,如图1所示,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设置在第一基础材料21的外侧(图1(b)中的前侧)。
此外,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的具体形状及尺寸是任意的;然而,根据实施例,形状及尺寸设置如下。
即,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的正面形状设定为大致四边形(具体而言,大致矩形)。然而,并不限于此,但正面形状可设定为例如大致正方形、大致梯形或大致椭圆形。
此外,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口罩主体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例如长度可设定为大约从120毫米至190毫米。
此外,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口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例如长度可设定为大约从80毫米至110毫米。
另外,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的厚度设定为具有所期望的耐久性的厚度,例如厚度可设定为大约从0.1毫米至0.7毫米。
此外,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的材料是任意的;然而,根据实施例,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由织物材料构成,具体而言,该材料由具有约25g/m2基重的用于口罩的不织布材料(例如,纺黏不织布材料)构成。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也可由口罩用不织布以外的织物材料(实例包含梭织物材料及针织物材料)或口罩用纸质材料构成。
(构造-口罩主体-内侧第二基础材料)
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是口罩主体10的基本结构的另一部分,是未设置抗病毒层22的基础材料(第二基础材料)。如图1(b)所示,该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形成为大致片状体,且设置在第一基础材料21的内侧(图1(b)中的后侧)。
此外,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的具体形状及尺寸是任意的;然而,根据实施例,形状及尺寸设定如下。
即,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的正面形状设定为大致四边形(具体而言,大致矩形)。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正面形状可设定为大致正方形、大致梯形或大致椭圆形。
此外,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口罩主体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例如,长度可设定为大约从160毫米至190毫米。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可将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口罩主体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短。
此外,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与口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例如长度可设定为大约从80毫米至110毫米。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可将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口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
另外,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的厚度设定为具有所期望的耐久性的厚度,例如厚度可设定为大约0.1毫米至0.7毫米。
此外,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的材料是任意的;然而,根据实施例,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由织物材料构成,具体而言,该材料由具有约25g/m2基重的用于口罩的不织布材料(例如,纺黏不织布材料)构成。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也可由口罩用不织布以外的织物材料(实例包含梭织物材料及针织物材料)或口罩用纸质材料构成。
(构造-口罩主体-中间第二基础材料)
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是口罩主体10的基本结构的另一部分,是未设置抗病毒层22的基础材料(第二基础材料)。该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形成为大致片状体,如图1(b)所示,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设置在第一基础材料21与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之间。
此外,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的具体形状及尺寸是任意的;然而,根据实施例,形状及尺寸设定如下。
即,将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的正面形状设定为大致四边形(具体而言,大致矩形)。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正面形状可设定为大致正方形、大致梯形或大致椭圆形。
此外,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口罩主体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例如长度可设定为大约从160毫米至190毫米。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可将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口罩主体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短。
此外,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口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例如长度可设定为大约从80毫米至110毫米。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可将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口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
另外,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的厚度设定为具有所期望的耐久性的厚度,例如厚度可设定为大约0.1毫米至0.7毫米。
此外,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的材料是任意的;然而,根据实施例,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由织物材料构成,具体而言,该材料由具有约25g/m2基重的用于口罩的不织布材料构成。例如,由于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由具有约25g/m2基重的经静电处理(例如,电晕处理)的熔喷材料构成,因此已经穿过第一基础材料21的病毒可被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限制,可以使第一基础材料21提供的抗病毒特性对被限制的病毒产生作用。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也可由口罩用不织布以外的织物材料(实例包含梭织物材料及针织物材料)或纸质材料构成。
(构造-口罩主体-其他构造)
口罩主体10的具体构造是任意的;然而,根据实施例,口罩主体10构造如下。
即,首先,将多个第二基础材料(具体而言,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及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以层叠形式设置,将第一基础材料21设置在该第二基础材料之间,使得第一基础材料21不暴露于外部。
具体而言,如图1(b)所示,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及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大致沿前后方向以层叠形式配置。另外,第一基础材料21配置在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与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之间,同时第一基础材料21被配置成第一基础材料21的整个前面是由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覆盖,同时第一基础材料21的整个背面是由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及/或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覆盖。然后,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及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通过超音波黏着、热黏着、黏着剂(例如热熔胶)等相互连接,同时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与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通过超音波黏着、热黏着、黏着剂(例如热熔胶)等相互连接。
由于这样的构造,可避免第一基础材料21暴露于外部,可防止由第一基础材料21造成的口罩主体10(抗病毒基础材料20)的设计性能劣化。
另外,在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中,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21位于层叠方向一侧的至少任一个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设定为小于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21位于层叠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
具体而言,位于第一基础材料21后侧的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及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中的至少任一个的筛孔尺寸设定为小于位于第一基础材料21前侧的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的筛孔尺寸。例如,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的筛孔尺寸可设定为10μm以下,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及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的筛孔尺寸可设定为50μm以上。
由于这样的构造,与多个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都相同的情况相比,异物及/或病毒难以穿过,因此能够提高口罩主体10的过滤功能。特别是,由于将多个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设定为上述尺寸,因此构造能够应用于外科口罩用的口罩主体10。
顺便提及,第一基础材料21的筛孔尺寸是任意的;然而,根据实施例,第一基础材料21的筛孔尺寸设定为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的筛孔尺寸与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的筛孔尺寸之间的尺寸,例如筛孔尺寸可设定为大约从20μm至30μm。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可将第一基础材料21的筛孔尺寸设定为与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的筛孔尺寸或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的筛孔尺寸相同的尺寸。
由于这样的口罩主体10(抗病毒基础材料20),能够发挥所期望的抗病毒特性,并能够确保口罩主体10的产品品质。
(构造-褶皱部)
接下来,将描述褶皱部30的构造。
褶皱部30用于立体构成口罩主体10,以使口罩主体10贴合于佩戴者的面部。该褶皱部30是口罩主体1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第一基础材料21、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及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形成为纵向褶痕状的部分,如图1所示,多个褶皱部30沿上下方向平行设置,褶皱部30在口罩主体10中彼此间隔开。
(构造-鼻托部)
接下来,将描述鼻托部40的构造。
鼻托部40用于将口罩主体10装配在佩戴者的鼻子上。该鼻托部40例如通过使用公知的口罩用长鼻托(例如,由聚烯烃及铁构成的鼻托)构成,如图1所示,鼻托部设置在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的上端部,鼻托部40的长度方向大致沿左右方向配置,且通过超音波黏着、热黏着、黏着剂(例如热熔胶)等固定在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
(构造-耳侧装卸部)
接下来,将描述耳侧装卸部50的构造。
耳侧装卸部50是用于将口罩主体10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佩戴者的耳朵上的耳侧装卸部件,如图1所示,耳侧装卸部50包含第一耳侧装卸部51及第二耳侧装卸部52。
(构造-耳侧装卸部-第一耳侧装卸部)
第一耳侧装卸部51用于将口罩主体10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佩戴者的右耳上。该第一耳侧装卸部51例如由公知的耳挂用线材构成(实例包含聚烯烃制并具有能够挂在右耳上的长度的大致环状线材)且设置在口罩主体10的右端部。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耳侧装卸部51的一端部通过超音波黏着、热黏着、黏着剂(例如热熔胶)等与口罩主体10的右端部的上部连接,同时第一耳侧装卸部51的另一端部通过超音波黏着、热黏着、黏着剂等与口罩主体10的右端部的下部连接。
(构造-耳侧装卸部-第二耳侧装卸部)
第二耳侧装卸部52用于将口罩主体10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佩戴者的左耳上。该第二耳侧装卸部52例如由公知的耳挂用线材构成(实例包含聚烯烃制并具有能够挂在左耳上的长度的大致环状线材)且设置在口罩主体10的左端部。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二耳侧装卸部52的一端部通过超音波黏着、热黏着、黏着剂等与口罩主体10的左端部的上部连接,同时第二耳侧装卸部52的另一端部通过超音波黏着、热黏着、黏着剂等与口罩主体10的左端部的下部连接。
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口罩1,能够通过抗病毒基础材料20的产品品质来确保口罩主体10的产品品质,并能够提高口罩1的可制造性。
(制作口罩的方法)
接下来,将描述制作口罩1的方法。
根据实施例制作口罩1的方法包含第一形成步骤、第二形成步骤及装配步骤。
(制作口罩的方法-第一形成步骤)
首先,将描述第一形成步骤。
第一形成步骤是在第一基础材料21上形成抗病毒层22的步骤。
具体而言,首先,利用公知的退绕机将卷状的第一基础材料21展开的同时,利用公知的涂布设备(例如,凹版涂布机)将涂布液施加在展开的第一基础材料21的口罩外面12上。然后,通过公知的干燥设备(例如,热风干燥设备)将涂布后的第一基础材料21干燥预定时间,从而形成抗病毒层22。随后,通过公知的切割机将其上形成有抗病毒层22的第一基础材料21切割成预定尺寸。
在此,术语「涂布液」是指用于将茶叶萃取物材料施加在第一基础材料21上的液体,并配置成例如包含茶叶萃取物材料、水、乙醇、异丙醇等。
此外,第一基础材料21上的涂布液的涂布量是任意的;然而,根据实施例,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设定为0.2g/m2,也可设定为例如像是涂布液的涂布量=约0.8g/m2
(制作口罩的方法-第二形成步骤)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形成步骤。第二形成步骤是在第一形成步骤之后形成口罩主体10的步骤。
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公知的加工设备等将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及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层叠形式设置,同时将第一基础材料21设置在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与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之间。接着,通过使用公知的加工设备,对设置的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及第一基础材料21进行褶皱加工,形成褶皱部30。随后,使用公知的黏着设备将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与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通过超音波黏着等相互连接,同时将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与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通过超音波黏着等相互连接,因此形成口罩主体10。
(制作口罩的方法-装配步骤)
随后,将描述装配步骤。装配步骤是在第二形成步骤之后,将鼻托部40及耳侧装卸部50装配于口罩主体10的步骤。
具体而言,通过使用公知的装配设备,通过超音波黏着等将鼻托部40与口罩主体10(具体而言,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连接,从而将鼻托部40装配于口罩主体10。另外,通过使用公知的缝合设备,通过超音波黏接等将耳侧装卸部50与口罩主体10连接,因此耳侧装卸部50被装配至口罩主体10。
通过这样的制作方法能够简单地制作口罩1。另外,在第一形成步骤中,通过将涂布液施加在第一基础材料21上以使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为0.2g/m2,从而能够形成抗病毒层22,因此口罩主体10能够具有所期望的抗病毒特性,并能够确保口罩主体10的产品品质。
(测试结果)
接下来,将描述由本发明的申请人进行的第一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至第五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第一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概述)
首先,将描述第一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概述。在此,「第一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是用于证实各试样对禽流感病毒有无抗病毒特性的测试。
此外,第一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方法是任意的;然而,测试方法如下进行。即,首先,将包含禽流感病毒的病毒液(具体而言,用PBS(磷酸盐缓冲液)调整为109.5EID50/0.2ml的病毒液)400μl施加到各0.2g的试样上,然后将病毒液在室温下反应10分钟。接着,将从各试样萃取的反应液用含有抗生物质的PBS进行10倍连续稀释,将各0.2ml的稀释液接种到受精蛋尿囊绒毛膜中,然后培养病毒2天。随后,从各受精蛋尿囊绒毛膜中收集尿囊液,并通过使用HA测试检测收集到的尿囊液中的病毒增殖状况。然后,将检测结果计算为病毒力价(virus titer)(log10EID50/0.2ml)(顺便提及,在图3中,示出了基于多次检测结果计算出的病毒力价平均值)。
此外,将用于第一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试样分为试样A1至试样A5。
在此,试样A1是具有在其中加入茶渣的茶香纸(具体而言,将20%的茶渣加入浆纸的茶香纸)。此外,试样A2是在上述茶香纸上形成有抗病毒层22(具体而言,茶叶萃取物的涂布量为0.1g/m2的抗病毒层22)的样本。此外,试样A3是在上述茶香纸上形成有抗病毒层22(具体而言,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为0.2g/m2的抗病毒层22)的样本。另外,试样A4是具有在其中加入茶渣的茶香纸(具体而言,是在纸质材料中具有60%的茶渣的茶香纸)。此外,试样A5是单纯的浆纸。
(测试结果-第一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细节)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结果细节。
如图3所示,关于病毒力价,证实了与试样A5的病毒力价相比,试样A1至试样A4的病毒力价较低。特别地,证实了试样A2及试样A3的病毒力价低于试样A1及试样A5的病毒力价。
此外,关于抗病毒活性值(用于进行测定有无抗病毒特性的值,该值是通过从各试样的病毒力价中减去试样A5的病毒力价获得),证实了试样A1及试样A4的抗病毒活性值不符合标准值(≥2.0(ISO 18184定义的标准值)(图3,用「×」表示);然而,试样A2及试样A3的抗病毒活性值均符合标准值(图3中,用「○」表示)。因此,验证了试样A1及试样A4不具有期望的抗病毒特性,并验证了试样A2及试样A3具有期望的抗病毒特性。
另外,关于校正后的抗病毒活性值(用于进行测定有无抗病毒特性的值,该值是通过从试样A2或试样A3的抗病毒活性值中减去试样A1的抗病毒活性值获得),证实了试样A2及试样A3的校正后的抗病毒活性值符合上述标准值(在图3中,用「(○)」表示)。特别地,还证实了试样A3的校正后的抗病毒活性值符合标准值,表示比ISO 18184定义的抗病毒性更高(≥3.0;以下,称为「更高标准值」)。因此,证实了试样A2及试样A3的抗病毒层22具有期望的抗病毒特性。
从以上结果,证实了将抗病毒层22中的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设定为0.1g/m2以上的有效性。此外,还证实了将抗病毒层22与第一基础材料21组合以形成茶香纸的有效性。
(测试结果-第二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概述)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概述。在此,「第二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是用于证实各试样有无对冠状病毒(δ变种)的抗病毒特性的测试。
此外,第二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方法是任意的;然而,测试方法如下进行。即用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在细胞中加入EMEM,将细胞培养预定时间,然后用离心分离设备将培养液在4℃、1000×g下离心15分钟得到的上清液,用作病毒悬浮液。接着,将病毒悬浮液用灭菌蒸馏水稀释10倍,调整为1至5×107PFU/ml,并将所得物用作测试病毒悬浮液。接着,将0.2ml测试病毒悬浮液接种到各0.4g的试样中。接着,使各试样在25℃下作用2小时,然后用箱式混合机搅拌各加入20ml冲洗液的试样。随后,从搅拌后的各试样中冲洗出冠状病毒,然后通过噬菌斑测定法指定病毒力价(顺便提及,在图4中,示出了基于多次检测结果计算出的病毒力价平均值)。
此外,用于第二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试样分为试样B1及试样B2。
此处,试样B1是单纯的浆纸。另外,试样B2是在单纯的浆纸上形成抗病毒层22(具体而言,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为0.2g/m2的抗病毒层22)的试样。
(测试结果-第二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细节)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结果的细节。
如图4所示,关于病毒力价,证实了与试样B1的病毒力价相比,试样B2的病毒力价较低。
此外,关于抗病毒活性值(用于进行测定有无抗病毒特性的值,该值是通过从各试样的病毒力价中减去试样B1的病毒力价获得),证实了试样B2的抗病毒活性值满足上述标准值(图4中,用「○」表示),并证实了抗病毒活性值也满足上述较高标准值。因此,证实了试样B2具有所期望的抗病毒特性。
根据以上结果,证实了将抗病毒层22中的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设定为0.2g/m2的有效性。
(测试结果-第三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概述)
接下来,将描述第三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概述。在此,「第三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是用于证实各试样有无对流感病毒(A型)的抗病毒特性的测试。
此外,第三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方法是任意的;然而,测试方法如下进行。即,首先,将400mg的各试样及0.2ml使用含有10% Eagle培养基的水制备的流感病毒溶液容纳在离心管中,并在37℃及5% CO2下静置2小时。接着,使用20ml SCDLP培养基从离心管中萃取出流感病毒溶液,并将该萃取出的流感病毒溶液用于生产十倍连续稀释系统。接下来,将1ml十倍连续稀释系统滴在宿主细胞上,并在37℃及5% CO2下进行感染处理1小时。接下来,将感染处理的细胞上清液替换为0.8%oxoid琼脂溶液,在37℃及5%CO2下培养细胞1至2天。接着,通过目测确认噬菌斑形成,然后将培养出的产物用5%戊二醛溶液固定,进行亚甲蓝染色。然后,基于由此形成的噬菌斑数的测量数据指定病毒力价。
此外,将用于第三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试样分为试样C1至试样C3。
在此,试样C1是茶香纸(具体而言,将20%的茶渣加入浆纸的茶香纸)。另外,试样C2是在单纯的浆纸上形成抗病毒层22(具体而言,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为0.2g/m2的抗病毒层22)的试样。另外,试样C3是在单纯的不织布材料上形成了抗病毒层22(具体而言,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为0.2g/m2的抗病毒层22)的样本。
(测试结果-第三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细节)
接下来,将描述第三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结果的细节。
如图5所示,关于病毒力价,证实了与试样C1的病毒力价相比,试样C2及试样C3的病毒力价较低。
此外,关于抗病毒活性值(用于进行测定有无抗病毒特性的值,该值是通过从各试样的病毒力价中减去试样C1的病毒力价获得),证实了试样C2及试样C3的抗病毒活性值符合上述标准值(图5中,用「○」表示)。因此,证实了试样C2及试样C3具有所期望的抗病毒特性。
从以上结果,证实了将抗病毒层22中的茶叶萃取物的涂布量设定为0.2g/m2的有效性。
(测试结果-第四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概述)
接下来,将描述第四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概述。此处,「第四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与第二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类似,是用于证实各试样对冠状病毒(δ变种)有无抗病毒特性的测试。
此外,第四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方法是任意的;然而,测试方法与第二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方法类似。
此外,用于第四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试样分为试样D1及试样D2。
此处,试样D1是单纯的浆纸。另外,试样D2是在单纯的浆纸上形成抗病毒层22(具体而言,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为0.4g/m2的抗病毒层22)的试样。
(测试结果-第四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细节)
接下来,将描述第四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结果的细节。
如图6所示,关于病毒力价,证实了与试样D1的病毒力价相比,试样D2的病毒力价较低。
此外,关于抗病毒活性值(用于进行测定有无抗病毒特性的值,该值是通过从各试样的病毒力价中减去试样D1的病毒力价获得),证实了试样D2的抗病毒活性值符合上述标准值(图6中,用「○」表示),同时证实了抗病毒活性值也符合上述更高标准值。因此,证实了试样D2具有所期望的抗病毒特性。
从以上结果,证实了将抗病毒层22中的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设定为0.4g/m2的有效性。
(测试结果-第五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概述)
随后,将描述第五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概述。此处,「第五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是用于证实各试样有无对冠状病毒(omicron变种)的抗病毒特性的测试。
此外,第五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方法是任意的;然而,测试方法与第二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方法类似。
此外,用于第五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试样分为试样E1及试样E2。
此处,试样E1是单纯的浆纸。另外,试样E2是在单纯的浆纸上形成抗病毒层22(具体而言,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为0.2g/m2的抗病毒层22)的试样。
(测试结果-第五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细节)
接下来,将描述第五次抗病毒特性确效测试的测试结果的细节。
如图7所示,关于病毒力价,证实了与试样E1的病毒力价相比,试样E2的病毒力价较低。
此外,关于抗病毒活性值(用于进行测定有无抗病毒特性的值,该值是通过从各试样的病毒力价中减去试样E1的病毒力价获得),证实了试样E2的抗病毒活性值符合上述标准值(图7中,用「○」表示),同时证实抗病毒活性值也符合上述更高标准值。因此,证实了试样E2具有所期望的抗病毒特性。
从以上结果,证实了将抗病毒层22中的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设定为0.2g/m2的有效性。
(影响)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由于抗病毒基础材料20包含通过在第一基础材料21上施加从茶叶中萃取的茶叶萃取物材料而形成的抗病毒层22,并且茶叶萃取物材料在抗病毒层22中的涂布量设定为0.1g/m2以上,能够使抗病毒基础材料20具有所期望的抗病毒特性,并能够确保抗病毒特性基础材料20的产品品质(具体而言,是基于抗病毒特性的产品品质)。
此外,由于抗病毒层22中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设定为0.2g/m2以上,因此抗病毒基础材料20能具有较高的抗病毒特性,并能进一步确保抗病毒基础材料的产品品质。
此外,由于茶叶萃取物材料包含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黄素、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及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抗病毒基础材料20能够可靠地具有所期望的抗病毒特性,并能够容易地确保抗病毒基础材料20的产品品质。
此外,由于以层叠形式设置多个第二基础材料,并且第一基础材料21设置在第二基础材料之间以使第一基础材料21不暴露于外部,因此可避免第一基础材料21暴露于外部,可防止由第一基础材料21造成的抗病毒基础材料20的设计性能劣化,并可提高第一基础材料的防护性能。
另外,在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中,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21位于层叠方向一侧的至少任一个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设定为小于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21位于层叠方向另一侧的的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与多个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都相同的情况相比,异物及/或病毒难以从中穿过,因此能够提高过滤功能。
此外,由于口罩1包含由抗病毒基础材料20形成的口罩主体10,因此能够通过抗病毒基础材料20的产品品质来确保口罩主体10的产品品质,并可提高口罩1的可制造性。
[III]实施例的修饰实例
至此,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的具体构造及构件可在请求项书记载的各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任意修饰及改良。在下文中,将描述这样的修饰实例。
(关于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及有益效果)
首先,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有益效果不限于上述内容,本发明还可解决上述未描述的问题或提供上述未描述的效果。此外,可以仅解决所描述的问题的一部分,或者可以仅提供所描述的效果的一部分。
(关于形状、数值、结构及时间序列)
关于作为实施例及图式的实例而列出的构成要素,关于多个构成要素的形状、数值或者结构或时间序列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任意进行修饰及改善。
(关于抗病毒基础材料的应用对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将抗病毒基础材料20施加于口罩1(具体而言,口罩主体10)的情况;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抗病毒基础材料20也可施加于口罩1之外的纸制品及/或织物制品。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础材料21及/或第二基础材料可由纸质材料(实例包含用于包装的纸质材料、用于印刷的纸质材料、用于缓冲材料的纸质材料及用于纸容器的纸质材料)及/或织物材料(实例包含梭织物材料、不织布材料及针织物材料)形成。
(关于口罩)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口罩1包含褶皱部30及鼻托部40;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可省略褶皱部30及/或鼻托部40。
(关于抗病毒基础材料)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抗病毒基础材料20包含多个第二基础材料(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及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除了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之外,抗病毒基础材料20还可包含另一种第二基础材料。或者,可省略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省略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或可省略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及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
(关于第一基础材料)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将第一基础材料21设置在第二基础材料之间以使第一基础材料21不暴露于外部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基础材料21可设置为暴露于外部。
(关于抗病毒层)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抗病毒层22是通过将茶叶萃取物材料施加在第一基础材料21的大致整体上而形成;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抗病毒层22可通过仅在第一基础材料21的一部分(例如,第一基础材料21的端部以外的部分)上施加茶叶萃取物材料而形成。
(关于第二基础材料)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中,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21位于层叠方向一侧的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的筛孔尺寸设定为小于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21位于层叠方向另一侧的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的筛孔尺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21位于层叠方向一侧的内侧第二基础材料24及中间第二基础材料25中的各筛孔尺寸设定为小于外侧第二基础材料23的筛孔尺寸。或者,可将多个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全部设定成大致相同。
(注释)
注释1的抗病毒基础材料为具有抗病毒特性的抗病毒基础材料,该抗病毒基础材料包含:由纸质材料或织物材料构成的第一基础材料;在第一基础材料上通过施加从茶叶中萃取的茶叶萃取物材料形成的抗病毒层,其中抗病毒层中的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设定为0.1g/m2以上。
依据注释1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的注释2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其中抗病毒层中的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设定为0.2g/m2以上。
依据注释1或注释2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的注释3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其中茶叶萃取物材料包含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黄素、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及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
依据注释1或注释2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的注释4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其中抗病毒基础材料包含由纸质材料及/或织物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二基础材料,所述多个第二基础材料未设置抗病毒层,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以层叠形式设置,且第一基础材料设置在第二基础材料之间,使得第一基础材料不暴露于外部。
依据注释4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的注释5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其中在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中,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位于层叠方向一侧的第二基础材料中的至少任一个的筛孔尺寸设定为小于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位于层叠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
注释6的口罩是含有由依据注释1至注释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形成的口罩主体的口罩。
注释的有益效果
依据注释1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由于抗病毒基础材料包含通过将萃取自茶叶的茶叶萃取物材料施加在第一基础材料上而形成的抗病毒层,以及茶叶萃取物材料在抗病毒层中的涂布量设定为0.1g/m2以上,能够使抗病毒基础材料具有所期望的抗病毒特性,并能够确保抗病毒基础材料的产品品质(具体而言,基于抗病毒特性的产品品质)。
依据注释2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由于抗病毒层中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设定为0.2g/m2以上,因此抗病毒基础材料能具有较高的抗病毒特性,能进一步确保抗病毒基础材料的产品品质。
依据注释3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由于茶叶萃取物材料包含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黄素、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及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抗病毒基础材料20能可靠地具有所期望的抗病毒性能,并能够容易地确保抗病毒基础材料的产品品质。
依据注释4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由于将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以层叠形式设置,并且第一基础材料设置在第二基础材料之间,使得第一基础材料不暴露于外部,因此可避免第一基础材料暴露于外部,可防止第一基础材料造成的抗病毒基础材料的设计性能劣化,可提高第一基础材料的防护性能。
依据注释5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在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中,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位于层叠方向一侧的第二基础材料中的至少任一个的筛孔尺寸设定为小于相对于第一基础材料位于层叠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与多个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都相同的情况相比,异物及/或病毒难以从中穿过,因此能够提高过滤功能。
依据注释6的口罩,由于该口罩包含由注释1至注释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形成的口罩主体,因此能够通过抗病毒基础材料的产品品质来确保口罩主体的产品品质,并能够增强口罩的可制造性。

Claims (6)

1.一种具有抗病毒特性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抗病毒基础材料包含:
一第一基础材料,其由纸质材料或织物材料构成;以及
一抗病毒层,其通过将茶叶中萃取的一茶叶萃取物材料施加在该第一基础材料上形成,
其中该抗病毒层中的该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为0.1g/m2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抗病毒层中的该茶叶萃取物材料的涂布量为0.2g/m2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其特征在于,该茶叶萃取物材料包含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黄素、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及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抗病毒基础材料包含由纸质材料及/或织物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二基础材料,该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不设置有该抗病毒层,该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以层叠形式设置,并且该第一基础材料设置在该第二基础材料之间,使得该第一基础材料不暴露于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该多个第二基础材料中,相对于该第一基础材料位于层叠方向一侧的该第二基础材料中的至少任一个的筛孔尺寸设定为小于相对于该第一基础材料位于层叠方向另一侧的该第二基础材料的筛孔尺寸。
6.一种口罩,其包含由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病毒基础材料形成的一口罩主体。
CN202280004973.5A 2021-10-15 2022-08-29 抗病毒基础材料及口罩 Pending CN1172954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9321 2021-10-15
JP2022090164A JP2023059806A (ja) 2021-10-15 2022-06-02 抗ウイルス性基材、及びマスク
JP2022-090164 2022-06-02
PCT/JP2022/032395 WO2023062956A1 (ja) 2021-10-15 2022-08-29 抗ウイルス性基材、及びマス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95429A true CN117295429A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57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4973.5A Pending CN117295429A (zh) 2021-10-15 2022-08-29 抗病毒基础材料及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9542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96047B2 (ja) マスク
JP6068135B2 (ja) マスク
US20100272668A1 (en) Antiviral substance, antiviral fiber, and antiviral fiber structure
EP2484409B1 (en) Mask
JP5155884B2 (ja) 多層式マスク
US20100221307A1 (en) Antiviral agents, antiviral fibers and antiviral fiber structures
WO2012177648A2 (en) Multilayered nonwoven fabric with anti-allergic effect
JP5406245B2 (ja) 拭き取りシート
US20140097116A1 (en) Respiratory face mask dispensed from a continuous rol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17295429A (zh) 抗病毒基础材料及口罩
WO2023062956A1 (ja) 抗ウイルス性基材、及びマスク
JP2005124777A (ja) 感染予防マスク
JP2023059806A (ja) 抗ウイルス性基材、及びマスク
TWI312690B (zh)
US20210400979A1 (en) Anti-viral face mask and filter materials
KR102515012B1 (ko) 컬러 마스크
JP2011130790A (ja) 吸収性物品
JP3633883B2 (ja) 抗ウイルスマスク
WO2021214249A1 (en) Antiviral and antibacterial composition
JP2020158920A (ja) マ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672204A (zh) 一种含银滤芯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口罩
JP2008119312A (ja) ウイルス除去フィルター
CN212088263U (zh) 绿茶茶多酚净味抑菌口罩
JP2004337562A (ja) マスク
JP3234412U (ja) 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等のウイルス感染抑制カバ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