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6989B - 一种电连接器、动力电池组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动力电池组件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6989B
CN117276989B CN202311555945.5A CN202311555945A CN117276989B CN 117276989 B CN117276989 B CN 117276989B CN 202311555945 A CN202311555945 A CN 202311555945A CN 117276989 B CN117276989 B CN 1172769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shell
conductive block
conductive
insulating
accommoda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559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76989A (zh
Inventor
卢鑫
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559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769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76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6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76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6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of battery p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0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requiring successive relative motions to complete the coupling, e.g. bayonet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动力电池组件及汽车,该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壳,第二绝缘壳,第一绝缘壳与第二绝缘壳可拆卸地滑动连接;其中,第一绝缘壳内部具有第一容纳槽,第二绝缘壳内部具有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内设置有与第一绝缘壳转动连接的第一导电块;第二容纳槽内设置有与第二绝缘壳转动连接的第二导电块;在第二绝缘壳相对第一绝缘壳滑动至设定位置时,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围成容纳空间;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拼接成导电组件,导电组件在容纳空间内可转动至设定角度;在导电组件处于设定角度时,第一绝缘壳与第二绝缘壳被锁定至设定位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连接器便于拆卸,同时具有较佳的电连接稳定性以及绝缘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动力电池组件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动力电池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技术中汽车的动力电池部分均是由多个电池模组串联或并联连接组成,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利于对动力电池散热以及尤其利于降低维护成本,例如在部分电池模组损坏时,可以单独对损坏的电池模组进行更换。
然而现有技术中在将多个电池模组进行串联或并联连接时,在保证电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电池模组之间电连快速拆装的便捷性仍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动力电池组件及汽车,以在保证电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改善动力电池模组之间电连接快速拆装不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 第一绝缘壳,第二绝缘壳,所述第一绝缘壳与所述第二绝缘壳可拆卸地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壳内部具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绝缘壳内部具有第二容纳槽;
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绝缘壳转动连接的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二容纳槽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绝缘壳转动连接的第二导电块;
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围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拼接成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可转动至设定角度;在所述导电组件处于所述设定角度时,所述第一绝缘壳与所述第二绝缘壳被锁定至所述设定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拼成的导电组件可在由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拼成的容纳空间内转动至设定角度,导电组件可将第一绝缘壳与第二绝缘壳相互锁定,实现了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稳定的电连接;同时,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之间电连接的拆装可通过操作第一绝缘壳与第二绝缘壳相对滑动实现,操作简单便捷,在保证电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动力电池模组之间电连接快速拆装不便的问题得以改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为半径相同的半圆形槽;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所述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围成圆柱形的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为半径相同的半圆形导电块,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所述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拼接成圆柱形的所述导电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为形状相同的半椭圆形槽,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所述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围成椭圆柱形的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为形状相同的半椭圆形导电块,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所述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拼接成椭圆柱形的所述导电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拨杆,所述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块或所述第二导电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壳或所述第二绝缘壳上设置有镂空区域,所述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镂空区域外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壳或所述第二绝缘壳;
所述拨杆可在所述镂空区域内沿设定方向被拨动并驱动所述导电组件转动至所述设定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绝缘壳上设置有限位凸起;
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绝缘壳相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一绝缘壳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其中,在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块处于非所述设定角度的位置,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第一导电块处于所述设定角度时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状态;
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块和所述第二绝缘壳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第三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第四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其中,在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二导电块处于非所述设定角度的位置,所述第四状态为所述第二导电块处于所述设定角度时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壳包括插拔槽,所述第二绝缘壳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插拔槽中;
所述第二绝缘壳在所述插拔槽中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容纳槽可与所述第二容纳槽围成所述容纳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壳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位于所述插拔槽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块一侧的边缘,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所述设定位置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可与所述第二导电块抵接并引导所述第二导电块转动;
所述第二绝缘壳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壳上所述第二导电块所在一侧的边缘,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所述设定位置过程中,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可与所述第一导电块抵接并引导所述第一导电块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倒角或圆角。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件,包括固定梁,与所述固定梁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如上述任一种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绝缘壳或所述第二绝缘壳与所述固定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壳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块电连接;
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绝缘壳并与所述第二导电块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拼成的导电组件可在由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拼成的容纳空间内转动至设定角度,导电组件可将第一绝缘壳与第二绝缘壳相互锁定,实现了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稳定的电连接;同时,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之间电连接的拆装可通过操作第一绝缘壳与第二绝缘壳相对滑动实现,操作简单便捷,在保证电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动力电池模组之间电连接快速拆装不便的问题得以改善。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如上述任一种电连接器或如上述的动力电池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拼成的导电组件可在由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拼成的容纳空间内转动至设定角度,导电组件可将第一绝缘壳与第二绝缘壳相互锁定,实现了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稳定的电连接;同时,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之间电连接的拆装可通过操作第一绝缘壳与第二绝缘壳相对滑动实现,操作简单便捷,在保证电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动力电池模组之间电连接快速拆装不便的问题得以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零件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状态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状态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状态之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状态之四;
图7A为椭圆柱形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示意图之一;
图7B为椭圆柱形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示意图之二;
图8A为一种仿形容纳空间形状示意图之一;
图8B为一种仿形容纳空间形状示意图之二;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拉簧作为弹性件示意图之一;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拉簧作为弹性件示意图之二;
图10为第一绝缘壳与第二绝缘壳滑动连接的其它可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动力电池组件及汽车,首先说明其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可应用于交通工具上,尤其可应用于两电池模组之间的电连接。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部分一般由多个电池模组串联或并联连接而成。通常多个电池模组之间通过金属梁隔开,将多个电池模组分布于多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保护电池、降低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在部分电池模组损坏时,仅需对损坏的电池模组进行更换而无需更换全部的电池组件,利于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同时将多个电池模组分隔开还利于动力电池部分的散热等。
目前主流技术中一些车型采用螺纹紧固件固定导电铜排的方式实现相邻的电池模组之间的串联或并联连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获得稳定的电连接,然而在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方面仍具有改善空间,故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在保证电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改善动力电池模组之间电连接快速拆装不便的问题。
一并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整体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零件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壳1、第二绝缘壳2,其中,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之间为可拆卸的滑动连接;其中,第一绝缘壳1内部具有第一容纳槽11,第二绝缘壳2内部具有第二容纳槽21。
具体的,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可以采用任何的刚性绝缘材料制成。
在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二者滑动连接时,可以由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自身形成相互配合的结构以实现滑动连接。例如在第一绝缘壳1上可以设置有滑槽14,第二绝缘壳2的部分或全部滑动连接与滑槽14内实现滑动连接等。为方便描述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的滑动连接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可相互滑动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
在具体设置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时,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的开口方向满足:在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滑动连接时,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的开口相对;并且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的形状满足:在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相对滑动至某一位置时,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可拼接成一个容纳空间。为方便描述,将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拼接成容纳空间时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的相对位置命名为“设定位置”。作为一个示例,如图2所示,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的形状可以为直径相等的半圆形槽,在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相互滑动至设定位置时,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拼接成一个圆柱形的容纳空间。
第一容纳槽11内设置有与第一绝缘壳1转动连接的第一导电块3,第二容纳槽21内设置有与第二绝缘壳2转动连接的第二导电块4,第一导电块3可在第一容纳槽11内转动,第二导电块4可在第二容纳槽21内转动。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的形状在满足可在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内转动外仍需满足:在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相互滑动至设定位置时,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可以拼接成一个导电组件,并且由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拼接成的导电组件在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围成的容纳空间内可以转动一定角度。
当导电组件在容纳空间内转动一定角度时,导电组件即可将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之间的滑动连接锁定至设定位置。为方便描述,将导电组件转动至可以将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相互锁定时的角度命名为“设定角度”。在导电组件转动至设定角度时,若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仍存在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的趋势,第一导电块3则会与第二容纳槽21的槽壁相抵、第二导电块4会与第一容纳槽11的槽壁相抵,限制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从而将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锁定至设定位置,进而限制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分离,实现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形成稳定的电连接关系。
在具体应用电连接器时,可设置第一导线71与第二导线72分别与待实现电连接的两电器元件(例如蓄电池等)导通,并将第一导线71与第一导电块3连通、第二导线72与第二导电块4连通,即可通过控制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的通断实现两电器元件的连通与离断。
一并参考图3、图4、图5和图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状态之一,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状态之二,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状态之三,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状态之四;图3至图6中示例的四种状态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安装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可应用于两电气部件之间的电连接,在电连接器的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组装前,可以预先将两个电气部件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相连,而后通过滑动第一绝缘壳1或第二绝缘壳2使得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拼接成为导电组件,实现两电气部件之间的电连接。
参考图3至图6示意的安装过程,第二绝缘壳2与第一绝缘壳1滑动连接并且第二绝缘壳2可相对第一绝缘壳1相对滑动,在第二绝缘壳2相对第一绝缘壳1滑动至图5所示状态时,第二绝缘壳2相对第一绝缘壳1滑动至设定位置。此时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对齐并拼接成为容纳空间,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也对齐并拼接为导电组件。随后导电组件在容纳空间中转动至如图6所示状态的设定角度,即实现导电组件对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相对位置的锁定。
电连接器拆分实现两电气部件解除电连接的过程,就是图3至图6的连接过程的逆向过程,图6中的导电组件由设定角度反方向转动一定角度至图5中所示的状态,使得第一导电块3全部回到第一容纳槽11内、第二导电块4全部回到第二容纳槽21内,此时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对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沿第一方向滑动的限制得以解除,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可以相互滑动分离,直至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滑动至图3所示状态时,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不再解除,即完成了两电气部件电连接的解除。
不难看出,在电连接器的安装与拆分过程中,关键的步骤在于导电组件于容纳空间的旋转。本申请提供的电连接器,导电组件在容纳空间内的旋转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拨动与第一导电块3或第二导电块4连接的拨杆5、转动与第一导电块3或与第二导电块4连接的旋钮等方式实现,还可以采用一些弹性件辅助保持第一导电块3或第二导电块4的状态等。
上述通过电连接器实现的两电气部件的电连接,通过导电组件在容纳空间内转动至设定角度实现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的相互锁定,保证了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电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之间电连接的拆装可通过操作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相对滑动实现,操作简单便捷,在保证电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动力电池模组之间电连接快速拆装不便的问题得以改善。
应理解的是,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均以自身形状围成开口的腔体,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分别位于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的腔体内,在具体设置绝缘壳与容纳槽时,可以只设置一层壳体,即容纳槽的壁就作为绝缘壳的外壳,这样设置结构简单,同时能够节约材料以及模具成本;也可以如图2所示的在绝缘壳围成的腔体内部单独使用材料围成容纳槽,这样设置具有更好的绝缘效果,同时也方便对绝缘壳进行固定等。
对于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可以由诸如铜、铝等导电材料制成,并可以采用在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本体上设置转轴完成与第一绝缘壳1和第二绝缘壳2的转动连接。可选地,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可满足:在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处于设定位置时,第一导电块3的转轴与第二导电块4的转轴同心,以便于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可以同心转动,进而实现导电组件在容纳空间内的转动。当然,在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处于设定位置时,也可以设置第一导电块3的转轴与第二导电块4的转轴不同心,以使得导电组件在转动时由于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的不同心转动产生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内壁的自锁效果。
由于导电组件需要在容纳空间内完成转动,所以导电组件和容纳空间的形状必然需要相互配合,下面举例介绍几种具体可能的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的形状。
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的形状的可选方式之一,参考图3,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为半径相同的半圆形槽;在第二绝缘壳2相对第一绝缘壳1滑动至设定位置时,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围成圆柱形的容纳空间;与容纳空间配合的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为半径相同的半圆形导电块,在第二绝缘壳2相对第一绝缘壳1滑动至设定位置时,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拼接成圆柱形的导电组件,圆柱形导电组件在圆柱形容纳空间内转动,实现将第一绝缘壳1和第二绝缘壳2锁定至设定位置。
采用半圆形槽和半圆柱形导电块作为容纳槽与导电块的形式,其形状简单,便于制造。但在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在拼成导电组件后,在电连接器发生震动时,可能会产生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虚接的风险,需要在生产时保证较高的加工精度以降低虚接风险。
可选地,可以在第一导电块3和第二导电块4的弧形表面附着设置弹性缓冲层,弹性缓冲层被压缩于导电块的弧形表面与容纳空间的弧形壁面之间,并在导电组件旋转至设定角度时,从导电组件的四周为导电组件提供向心的预紧力,以促进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紧密贴合,降低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虚接的风险。
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的形状的可选方式之二,一并参考图7A和图7B,图7A为椭圆柱形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示意图之一;图7B为椭圆柱形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示意图之二。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为形状相同的半椭圆形槽,在第二绝缘壳2相对第一绝缘壳1滑动至设定位置时,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围成椭圆柱形的容纳空间;与椭圆形容纳空间匹配的,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为形状相同的半椭圆形导电块,在第二绝缘壳2相对第一绝缘壳1滑动至设定位置时,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拼接成椭圆柱形的导电组件。具体的,在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同心时,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应满足:导电组件的长半径的长度大于容纳空间的短半径的长度,并且导电组件长半径的长度小于等于容纳空间的长半径的长度,以保证导电组件可在容纳空间内旋转并在旋转至设定角度时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的内壁抵接。
将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均设置为椭圆柱形,在导电组件旋转至设定角度时,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的内壁相互抵接,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的抵接发生在导电组件长轴方向相对的两端,且抵接分别发生在第一导电块3的一侧与第二导电块4的一侧,使得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进而促使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紧密贴合,降低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虚接的风险。但是相较与圆柱形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椭圆柱的形状加工成本较高,在具体应用时,可综合考虑制造成本以及电连接稳定性需求决定采用何种形状的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
当然,以上两种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可选的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的形状,例如在上述可选方式之二中,为了降低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的内壁抵接后卡得过紧导致电连接器拆卸过程中导电组件难以旋转的风险,还可以对容纳空间的壁面进行异形处理,例如根据导电组件的旋转路径进行仿形等。一并参考图8A和图8B,图8A为一种仿形容纳空间形状示意图之一,图8B为一种仿形容纳空间形状示意图之二。图8A和图8B中示出了一种仿形导电组件旋转路径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实现导电组件在旋转时路径不受限,但在导电组件旋转至设定角度时,容纳空间又可将导电组件抵住使其不再继续旋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容纳槽11的开口的边缘和第二容纳槽21的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倒角或圆角。参考图3至图6的过程不难看出,在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拼接成容纳空间时,若两个容纳槽之间的位置存在误差,就可能导致在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的边缘处产生尖角,进而导致第一导电块3或第二导电块4被卡住无法旋转。通过在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的开口的边缘设置倒角或圆角,使得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的位置误差导致产生的尖角不处于导电组件的旋转路径范围内,进而降低了第一导电块3或第二导电块4被卡住的风险。
当然,为了降低第一导电块3或第二导电块4被卡住的风险的方式不仅限于在容纳槽的开口边缘设置倒角,例如对于椭圆柱形的导电组件,在其长轴上相对的两端进行设置一些削边缺口(参考图8A或图8B),使得导电组件的旋转路径范围变小,也可以降低了第一导电块3或第二导电块4被卡住的风险。
为方便控制导电组件在容纳空间内旋转,可以在导电块上设置一些旋转控制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连接器还包括拨杆5,拨杆5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块3或第二导电块4固定连接;第一绝缘壳1或第二绝缘壳2上设置有镂空区域12,拨杆5的另一端穿过镂空区域12外露于第一绝缘壳1或第二绝缘壳2;拨杆5可在镂空区域12内沿设定方向被拨动并驱动导电组件转动至设定角度。
可选地,一并参考图1和参考图2,拨杆5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块3固定连接,拨杆5与第一导电块3固定连接的位置不处于第一导电块3的转动中心,使得在拨动拨杆5时可以带动第一导电块3转动。在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拼接为导电组件时,在拨动拨杆5驱动第一导电块3转动时,第一导电块3可推动第二导电块4共同旋转,进而实现导电组件在容纳空间内的旋转。
拨杆5相对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绝缘壳1上的镂空区域12并外露于第一绝缘壳1,可方便在安装和拆卸时拨动拨杆5的操作。具体的,镂空区域12应完全覆盖第一导电块3由完全位于第一容纳槽11内时的角度转动至设定角度过程中拨杆5的轨迹范围。当然,还可以将镂空区域12的形状设置为如图2所示的与拨杆5运动轨迹匹配的弧形,以进一步便于操控拨杆5。另外,还可以控制镂空区域12的大小满足:在第一导电块3完全位于第一容纳槽11内时,拨杆5与镂空区域12的边界相抵,以便于在导电块完全位于第一容纳槽11内时对拨杆5进行定位,方便在拆分导电组件时准确地将第一导电块3转动至完全位于第一容纳槽11内的位置。
应理解的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拨杆5也可以与第二导电块4固定连接,其具体的结构形式可参考对拨杆5与第一导电块3固定连接时的描述。值得强调的是,还可以在第一导电块3和第二导电块4上同时设置拨杆5,实现可分别对第一导电块3和第二导电块4单独进行旋转控制,一方面,同时设置拨杆5可以在一侧拨杆5损坏的情况下仍能实现电连接器的安装与拆卸操作;另一方面,在电连接器长期使用后,导电块与容纳槽之间的配合误差难免会增大,进而产生固定有拨杆5的导电块无法准确推动另一个导电块回到另一个导电块所在的容纳槽内的情况,而两个导电块同时设置拨杆5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这种情况的风险。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连接器还包括旋钮(图中未示出),旋钮与第一导电块3或第二导电块4固定连接,并外露于第一绝缘壳1或第二绝缘壳2;其中,旋钮的旋转轴线与导电组件在容纳空间内旋转的轴线重合。可选地,旋钮可与第一导电块3固定连接,在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拼接成导电组件时,旋转旋钮可带动第一导电块3旋转,第一导电块3可推动第二导电块4共同旋转,进而实现导电组件在容纳空间内的旋转。当然,旋钮也可与第二导电块4固定连接,或者在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上分别设置旋钮,具体可参考上述对拨杆5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61以及第二弹性件62。
其中,第一弹性件6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块3和第一绝缘壳1连接,第一弹性件61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大于第一弹性件61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其中,在第一弹性件61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导电块3处于非设定角度的位置,第二状态为第一导电块3处于设定角度时的第一弹性件61的状态。
具体的,第一弹性件61可以为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可以穿设于第一导电块3与第一绝缘壳1转动连接的转轴上,并且扭力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块3固定连接,扭力弹簧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一绝缘壳1固定连接,扭力弹簧的第二状态即为第一导电块3处于设定角度时的状态,此时,扭力弹簧自身不发生弹性形变或者具有较小的弹性形变,例如在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均为圆柱形时,处于第一状态的扭力弹簧自身不发生弹性形变,在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均为圆柱形时,处于第一状态的扭力弹簧可以不发生弹性形变或者具有一定的能够增大导电组件与容纳空间内壁抵接力的弹性形变。扭力弹簧的第一状态则是第一导电块3不处于设定角度时扭力弹簧的状态,此时扭力弹簧具有弹性形变量,且第一状态下扭力弹簧的弹性形变量大于第二状态下扭力弹簧的弹性形变量。
参考图3至图6示出的电连接器安装过程,通过在第一导电块3与第一绝缘壳1之间设置扭力弹簧,扭力弹簧起到保持第一导电块3处于设定角度的作用,使得在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滑动至设定位置时,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拼接成导电组件后,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导电块3由全部位于第一容纳槽11内的位置转动至设定角度,从而导电组件转动至设定角度,完成电连接器的安装过程。
第二弹性件6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电块4和第二绝缘壳2连接,第二弹性件62处于第三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大于第二弹性件62处于第四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其中,在第二弹性件62处于第三状态时,第二导电块4处于非设定角度的位置,第四状态为第二导电块4处于设定角度时的第二弹性件62的状态。具体的,第二弹性件62也可以为扭力弹簧,其设置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对第一弹性件61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上分别设置弹性件,在电连接器安装过程中可以使得在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处于设定位置时,导电组件在两个弹性件作用下自发转动至设定角度,提升了电连接器安装的便捷性。
同时,第一弹性件61与第二弹性件62还具有保持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保持于设定角度的作用,在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拼接成导电组件时,第一弹性件61与第二弹性件62对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的位置的保持作用可以降低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虚接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电连接的稳定性。
当然,第一弹性件61与第二弹性件62的形式不仅限于扭力弹簧,例如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61或第二弹性件62也可以为拉簧。作为示例,一并参考图9A和图9B,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拉簧作为弹性件示意图之一;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拉簧作为弹性件示意图之二。图9A和图9B中以拉簧设置于第一导电块3与第一绝缘壳1为例,拉簧的一端可以固定于第一导电块3上,拉簧的另一端可以固定于第一绝缘壳1上,并且拉簧与第一导电块3固定的位置不在第一导电块3在第一容纳槽11内旋转的轴线上。图9B中显示拉簧处于第二状态,图9A中显示拉簧处于第一状态,不难看出,在拉簧处于第二状态时,其弹性形变的量大于拉簧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拉簧具有保持第一导电块3处于设定位置的作用。同样的,第二弹性件62也可以为拉簧,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与第一弹性件6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并且,第一弹性件61与第二弹性件62的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弹性件61与第二弹性件62可以同时为扭力弹簧或拉簧,或者第一弹性件61为扭力弹簧、第二弹性件62为拉簧等。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介绍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形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一并参考图1和图2,第一绝缘壳1包括插拔槽13,第二绝缘壳2可滑动连接于插拔槽13中;第二绝缘壳2在插拔槽13中相对第一绝缘壳1滑动至设定位置时,第一容纳槽11可与第二容纳槽21围成容纳空间。具体的,第一绝缘壳1的插拔槽13在沿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具有开口,第二绝缘壳2可由开口处沿第一方向插入插拔槽13中,实现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的滑动连接。采用插拔槽13形式完成滑动连接,一方面在安装时,可以利用插拔槽13自身形成较好的导向作用,提升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滑动连接安装的便捷性;另一方面,采用插拔槽13的形式,在电连接器安装时,第二绝缘壳2的大部分结构均伸入第一绝缘壳1内,第一绝缘壳1自身对第二绝缘壳2以及对第一绝缘壳1和第二绝缘壳2之间的滑动连接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提升了电连接器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连接的稳定性。
当然,对于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实现滑动连接的形式,并不仅限于图2中所示的插拔槽13的一种方式。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壳与第二绝缘壳滑动连接的其它可能方式,第一绝缘壳1的第一容纳槽11开口朝向的一侧设置有滑槽14,第二绝缘壳2的第二容纳槽21开口朝向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翻边22,沿第一方向,翻边22可滑动连接与滑槽14中,并完成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的滑动连接。采用图10所示的滑动连接方式时,在电连接器处于拆分状态时,第一容纳槽11、第一导电块3、第二容纳槽21以及第二导电块4均可直接裸露,相较于图2采用的插拔槽13的方式更方便对导电块进行维护与修理,但图10中示出的滑动连接方式较图2中示出的滑动连接方式密封性较弱,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具体的滑动连接形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一并参考图1和图2,第二绝缘壳2上设置有限位凸起23;在第二绝缘壳2相对第一绝缘壳1滑动至设定位置时,限位凸起23与第一绝缘壳1相抵。如图2示例的一种限位凸起23,在第二绝缘壳2沿第一方向插入插拔槽13并滑动至设定位置时,限位凸起23与插拔槽13的边缘抵接,限制第二绝缘壳2沿插入插拔槽13的方向继续滑动。在电连接器安装时,操作者可根据限位凸起23是否与第一绝缘壳1抵接判断第二绝缘壳2是否处于设定位置,提升了电连接器安装的便捷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3,第一绝缘壳1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15;第一导向斜面15位于插拔槽13朝向第一导电块3一侧的边缘,在第二绝缘壳2相对第一绝缘壳1滑动至设定位置过程中,第一导向斜面15可与第二导电块4抵接并引导第二导电块4转动;第二绝缘壳2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24;第二导向斜面24位于第二绝缘壳2上第二导电块4所在一侧的边缘,在第二绝缘壳2相对第一绝缘壳1滑动至设定位置过程中,第二导向斜面24可与第一导电块3抵接并引导第一导电块3转动。对于有弹性件辅助保持位置的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在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处于拆分的状态时,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也处于设定角度。在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相互滑动过程中,第一导向斜面15可以抵压第二导电块4,并引导第二导电块4旋转至完全位于第二容纳槽21中;同样的,第二导向斜面24可以抵压第一导电块3,并引导第一导电块3旋转至完全位于第一容纳槽11中。
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斜面15以及第二导向斜面24,可以在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相对滑动过程中,避免第一绝缘壳1边缘的尖角与第二导电块4抵压以及第二绝缘壳2的尖角与第一导电块3抵压,降低了因绝缘壳尖角与导电块抵压导致导电块卡住无法旋转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电连接器安装过程的流畅性,提升了电连接器的便捷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件,该动力电池组件包括固定梁,还包括与固定梁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第一导线71、第二导线72,以及如上述的任一种电连接器。
在具体设置电连接器时,第一绝缘壳1或第二绝缘壳2与固定梁固定连接;第一导线71的一端与第一电池模组电连接,第一导线7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绝缘壳1并与第一导电块3电连接;第二导线72的一端与第二电池模组电连接,第二导线7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绝缘壳2并与第二导电块4电连接。通过设置电连接器,实现了第一电池模组与第二电池模组的电连接。
该动力电池组件包括的电连接器,其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拼成的导电组件可在由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拼成的容纳空间内转动至设定角度,导电组件可将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相互锁定,实现了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稳定的电连接;同时,第一导电块3与第二导电块4之间电连接的拆装可通过操作第一绝缘壳1与第二绝缘壳2相对滑动实现,操作简单便捷,在保证电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动力电池模组之间电连接快速拆装不便的问题得以改善。
另外,在传统的在相邻电池模组间采用硬性电连接时,在动力电池模块安装时,可能会由于电池模组安装误差的影响导致连接处无法对齐,而且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受到汽车震动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连接处开裂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导线71与第二导线72均可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例如柔性铜导线或者软质导通排等,且电连接器与固定梁固定连接,一方面固定在固定梁上的电连接器的位置受电池模组的安装误差影响较小,柔性的导通材料也可以吸收一定的误差,便于相邻两电池模组之间的电连接安装;另一方面柔性的导通材料可以吸收震动,降低了汽车震动导致电连接断裂失效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车身的如上述的任一种电连接器或如上述的动力电池组件。
设置于该汽车的电连接器,其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拼成的导电组件可在由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拼成的容纳空间内转动至设定角度,导电组件可将第一绝缘壳与第二绝缘壳相互锁定,实现了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稳定的电连接;同时,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之间电连接的拆装可通过操作第一绝缘壳与第二绝缘壳相对滑动实现,操作简单便捷,在保证电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动力电池模组之间电连接快速拆装不便的问题得以改善。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绝缘壳,第二绝缘壳,所述第一绝缘壳与所述第二绝缘壳可拆卸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壳与所述第二绝缘壳可相互滑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壳内部具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绝缘壳内部具有第二容纳槽;
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绝缘壳转动连接的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二容纳槽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绝缘壳转动连接的第二导电块;
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围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拼接成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可转动至设定角度;在所述导电组件处于所述设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壁相抵,所述第二导电块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壁相抵,限制所述第一绝缘壳与所述第二绝缘壳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所述第一绝缘壳与所述第二绝缘壳被锁定至所述设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为半径相同的半圆形槽;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所述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围成圆柱形的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为半径相同的半圆形导电块,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所述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拼接成圆柱形的所述导电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为形状相同的半椭圆形槽,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所述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围成椭圆柱形的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为形状相同的半椭圆形导电块,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所述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拼接成椭圆柱形的所述导电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拨杆,所述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块或所述第二导电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壳或所述第二绝缘壳上设置有镂空区域,所述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镂空区域外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壳或所述第二绝缘壳;
所述拨杆可在所述镂空区域内沿设定方向被拨动并驱动所述导电组件转动至所述设定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壳上设置有限位凸起;
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绝缘壳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一绝缘壳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其中,在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块处于非所述设定角度的位置,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第一导电块处于所述设定角度时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状态;
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块和所述第二绝缘壳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第三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第四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其中,在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二导电块处于非所述设定角度的位置,所述第四状态为所述第二导电块处于所述设定角度时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壳包括插拔槽,所述第二绝缘壳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插拔槽中;
所述第二绝缘壳在所述插拔槽中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容纳槽可与所述第二容纳槽围成所述容纳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壳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位于所述插拔槽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块一侧的边缘,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所述设定位置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可与所述第二导电块抵接并引导所述第二导电块转动;
所述第二绝缘壳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壳上所述第二导电块所在一侧的边缘,在所述第二绝缘壳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壳滑动至所述设定位置过程中,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可与所述第一导电块抵接并引导所述第一导电块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倒角或圆角。
10.一种动力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梁,与所述固定梁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绝缘壳或所述第二绝缘壳与所述固定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壳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块电连接;
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绝缘壳并与所述第二导电块电连接。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或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电池组件。
CN202311555945.5A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电连接器、动力电池组件及汽车 Active CN117276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5945.5A CN117276989B (zh)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电连接器、动力电池组件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5945.5A CN117276989B (zh)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电连接器、动力电池组件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6989A CN117276989A (zh) 2023-12-22
CN117276989B true CN117276989B (zh) 2024-02-06

Family

ID=89203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55945.5A Active CN117276989B (zh)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电连接器、动力电池组件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7698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2847A (en) * 1996-07-12 1998-03-03 Maverick Global Enterprises, Llc Twist-lock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plug and wall socket
CN201323316Y (zh) * 2008-12-25 2009-10-07 黄黎安 互锁插头和插座
TW201328037A (zh) * 2011-12-21 2013-07-01 Wistron Corp 接電單元及其插座
CN207303434U (zh) * 2017-10-16 2018-05-01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接线端子
CN113783057A (zh) * 2021-09-18 2021-12-10 深圳市龙嘉鑫五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强化连接结构的usb母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11808B2 (ja) * 2005-11-25 2011-06-2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2847A (en) * 1996-07-12 1998-03-03 Maverick Global Enterprises, Llc Twist-lock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plug and wall socket
CN201323316Y (zh) * 2008-12-25 2009-10-07 黄黎安 互锁插头和插座
TW201328037A (zh) * 2011-12-21 2013-07-01 Wistron Corp 接電單元及其插座
CN207303434U (zh) * 2017-10-16 2018-05-01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接线端子
CN113783057A (zh) * 2021-09-18 2021-12-10 深圳市龙嘉鑫五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强化连接结构的usb母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6989A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7535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EP2175525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compressive coupling member
JP5419224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20090047812A1 (en) Attaching structure of connector
EP2276122A1 (en) Lever-type connector
CN117276989B (zh) 一种电连接器、动力电池组件及汽车
JP2014050238A (ja) 回転電機
KR101997200B1 (ko) 버스 바 연결용 커넥터
JP5955935B2 (ja) 電気的センタアッセンブリによって作動されるレバー
CN100386925C (zh) 电气插接件的锁定和松开机械
JP6345419B2 (ja) 端子の接続構造
US11011872B2 (en) Inserting/removing assembly
JP5229407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5261872A (zh) 用于连接器系统的闩锁组件
CN101192716B (zh) 快速连接端子装置
WO2017094570A1 (ja) 電気接続装置
CN213816523U (zh) 面板组件和电气装置
CN220402169U (zh) 电气控制柜
CN111384652B (zh) 用于电缆和接线端子的接合机构
CN218967025U (zh) 一种模块化底盘车体对接固定组件
US11588259B2 (en) Battery terminal
CN215008635U (zh) 可快速接线的浮动式连接器
JPH1070817A (ja) 母線接続構造
JP423138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20220160808A (ko) 케이블 락킹 가이드 지그장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