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61716B - 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61716B
CN117261716B CN202311563238.0A CN202311563238A CN117261716B CN 117261716 B CN117261716 B CN 117261716B CN 202311563238 A CN202311563238 A CN 202311563238A CN 117261716 B CN117261716 B CN 117261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fixing
fixed
wall surfac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632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61716A (zh
Inventor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inzhou Hongbo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inzhou Hongbo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inzhou Hongbo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inzhou Hongbo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632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617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61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61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61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61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60N2/665Lumbar supports using inflatable blad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主要由腰托结构构成,所述腰托结构包括固定组件、支撑组件和连接组件,且两个固定组件分别设置在靠背骨架的两侧内壁上,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靠背骨架的前方,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支撑组件连接,且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固定组件连接。本发明通过在靠背骨架的内部两侧设置固定组件,在靠背骨架的前方设置支撑组件,并利用连接组件将固定组件和支撑组件连接,将支撑组件放置在驾乘人员的腰部位置,促使驾乘人员腰部得到有效支撑,避免其腰部悬空,有效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度,缓解驾驶疲劳,从而降低产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座椅的安全程度和舒适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汽车座椅结构包括骨架结构、填充泡沫等,利用填充泡沫填充和包裹骨架结构,然后在填充泡沫外面包覆面套,以保证填充泡沫设置的稳定性。而骨架结构是新能源座椅总成的一个关键结构件,在使用时骨架结构起到了支撑稳定,安全性高、车辆整体轻量化等多重作用,为驾乘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乘坐体验和安全保证。现有的骨架机构主要包括靠背骨架和坐垫骨架,其中靠背骨架的性能直接影响座椅总成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它能够促使驾乘人员保持正确的、舒适的坐姿,并在新能源汽车转弯时为驾乘人员上半身提供支撑,在新能源汽车碰撞时为驾乘人员上半身提供保护。
但现有的座椅骨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在传统座椅的设计中,由于驾乘人员个体的生理多样性和座椅形状的固定性,可能使得座椅靠背的线条不能完全与人体背部曲线相贴合,导致驾乘人员坐座椅上时,能够明显感觉腰部悬空,无其他作用力支撑,由于驾乘人员的身体上半部分的重量主要由第三、四节脊柱承担,经过一定时间的驾驶后,驾乘人员的腰部会出现酸疼感,易产生驾驶疲劳,影响驾乘人员的注意力,从而增加由于驾乘人员驾驶疲劳而产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具备在靠背骨架上设置腰托结构,有效对驾乘人员的腰部进行辅助支撑,从而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度,缓解驾驶疲劳的优点,用以解决驾乘人员的腰部长期无有效支撑而易驾驶疲劳,从而增加产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包括:
骨架结构,用于提供座椅的稳定性和强度,确保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所述骨架结构包括靠背骨架和坐垫骨架,所述靠背骨架为倒“U”型设计,且靠背骨架的底端与坐垫骨架活动铰接,用于调整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提高驾乘人员的使用舒适度,所述靠背骨架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填充泡沫,且填充泡沫的内部设有横弹簧,用于填充座椅的背部空间,提高对驾乘人员的背部支撑效果;
腰托结构,所述腰托结构固定设置在靠背骨架的内部,且环绕设置在填充泡沫的外部,用于对驾乘人员的腰部提供支撑,缓解驾驶疲劳,所述腰托结构包括固定组件、支撑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数量为二,且两个固定组件分别设置在靠背骨架的两侧内壁上,用于为支撑组件提供移动动力和移动空间,实现支撑组件的各项功能,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靠背骨架的前方,用于支撑驾乘人员腰部,提高座椅舒适性,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四,且支撑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支撑组件连接,且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固定组件连接,用于稳定连接固定组件和支撑组件,保证支撑组件的移动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的一侧壁面与靠背骨架的内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体的另一侧壁面与横弹簧固定连接,且固定体的该侧与填充泡沫的侧壁粘合,所述固定体的前侧开设有固定槽;
动力件,所述动力件由旋转电机和旋转轴组成,且动力件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旋转电机可正反转,且旋转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体的底端,所述旋转电机与旋转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穿过固定体的底端且与固定体的顶端活动套接;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固定槽与固定体活动套接,位于所述固定体内部的旋转轴壁面设置有螺纹,且固定块的中部与旋转轴螺纹套接,所述固定块的左、右壁面与固定体的内壁接触,所述固定块的前壁面与固定体前壁面齐平,所述固定块的后壁面位于固定体内部;
固定膜,靠近所述固定块前壁面的固定块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膜,且固定膜的一端与固定块的顶端或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膜为柔性橡胶材质,且固定膜仅能够竖向压缩折叠。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横截面形状为“D”字型,且支撑体的前侧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体的后侧与填充泡沫的前壁活动接触;
支撑膜,位于支撑槽四边的所述支撑体壁面与支撑膜的四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膜为柔性橡胶材质,且支撑槽内充有气体;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具有恢复功能的拱形设计,且支撑杆的两端与支撑体的同一侧上下壁面固定连接,支撑杆的侧壁与支撑膜的壁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数量若干,且支撑杆横向均匀排列在支撑体的支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外管,所述连接外管的材质为刚性材料,且连接外管为“L”字型,所述连接外管的一端与固定块的侧壁固定连接,连接外管的另一端与支撑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连接囊,靠近所述填充泡沫的连接外管一侧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外管通过连接槽与连接囊活动套接,所述连接囊为具有弹性伸缩功能的橡胶材质,且连接囊的外壁与填充泡沫的侧壁接触;
连接内管,所述连接内管的一段与连接外管固定套接,且连接内管的该段与连接囊固定连通,所述连接内管为柔性橡胶材质,用于将连接内管内的气体排入连接囊内,促使连接囊的伸缩变形,实现对填充泡沫的限制和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内管包括:
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的一端固定卡接在支撑体的壁面,且第一气管的内部与支撑组件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外管且与固定块固定套接,所述第一气管的形状为“L”字型,且位于支撑组件内部的第一气管长度为支撑体长度的二分之一;
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位于动力件的旋转轴两侧,且第二气管固定套接在固定块内,所述第二气管的一端与第一气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二气管的形状为“U”字形,且第二气管的直径大小为第一气管直径大小的二分之一;
第三气管,所述第二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三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三气管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块且位于动力件的后方,所述第三气管为能够弯曲但无法变形的橡胶材质,且第三气管的直径大小等于第一气管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腰托结构还包括:
限制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后侧活动设置有限制组件,用于对填充泡沫在不同时段施加不同效果的作用力,提高填充泡沫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组件包括:
限制板,所述限制板的四边与固定体活动套接,且限制板的后壁面通过限制弹簧与固定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制板的前壁面为波浪形,与所述限制板接触的固定块后壁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凸起,所述限制板内开设有限制腔,且第三气管的另一端与限制板的限制腔连通;
限制件,所述限制件的两端分别穿过固定体且与限制板固定连接,所述限制件的前侧与填充泡沫的后壁接触,所述限制件的数量若干,且竖向均匀排列在靠背骨架的后方,用于对填充泡沫后半侧进行加固和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件包括:
限制外管,所述限制外管的形状为“U”字型,且限制外管的两端与限制板的后壁面固定连接;
限制囊,靠近所述填充泡沫的限制外管一侧开设有限制槽,且限制外管通过限制槽与限制囊活动套接,所述限制囊为具有伸缩功能的橡胶材质,且限制囊的外壁与填充泡沫的后壁接触;
限制内管,所述限制内管的中部外壁与限制外管固定套接,且限制内管的该段与限制囊固定连通,所述限制内管的两端穿过限制板且与限制腔连通。
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通过在靠背骨架的内部两侧设置固定组件,在靠背骨架的前方设置支撑组件,并利用连接组件将固定组件和支撑组件连接,将支撑组件放置在驾乘人员的腰部位置,促使驾乘人员腰部得到有效支撑,避免其腰部悬空,有效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度,缓解驾驶疲劳,从而降低产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通过固定组件内设置的动力件与固定块活动连接,利用动力件的旋转实现固定块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支撑组件高度位置的调整,以适应不同体征下驾乘人员对支撑组件的个性化调整要求,进一步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度,降低产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通过在靠背骨架的后方设置限制件,促使固定组件、支撑组件、连接组件、限制件有效将填充泡沫环绕,当驾乘人员的腰部靠在支撑组件上,并挤压支撑组件时,有效将支撑组件内的气体经连接组件等部件转移至限制件内,有效促使连接囊和限制囊膨胀,实现对填充泡沫的进一步限位,既有效控制填充泡沫的形变方向,降低由于驾乘人员长期倚靠座椅而使得填充泡沫过度向座椅两侧和座椅后方的可能性,有效提高座椅内填充泡沫的支撑稳定性,延长填充泡沫的使用寿命,同时多个限制件均匀排布设置,有效对座椅施加由后向前的推力,能够让具有填充泡沫的靠背更好的贴合驾乘人员的身体,从而提供更好的舒适性。
通过在固定组件的内部设置限制组件,并将限制板和固定块活动接触,当驾乘人员调整支撑组件的高度时,固定块的移动会对限制板施加往复推力,促使限制板前后来回移动,有效实现限制件的往复移动,从而对长期受挤压而不易恢复的填充泡沫进行均匀的拍打震动,促使填充泡沫恢复原状并保持一定的蓬松度,以进一步延长填充泡沫的使用寿命,提高座椅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申请,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中整体的正视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整体的后视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不具有填充泡沫的骨架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靠背骨架和腰托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中图4部件的剖面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A处放大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中腰托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中将固定体横剖开的腰托结构俯视内部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中将固定体竖剖开的腰托结构剖面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图9部件的右侧视平面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具有固定块的支撑组件和连接组件立体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中不具有支撑膜的图11部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将固定块剖开的连接组件立体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中具有固定块的支撑组件和限制组件立体结构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图14部件的剖面立体结构图;
图16为本发明中不具有连接外管和限制外管的图15部件的后视立体结构图;
图17为本发明中一个连接内管和一个限制内管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骨架结构;10、填充泡沫;11、靠背骨架;12、坐垫骨架;2、腰托结构;3、固定组件;31、固定体;32、动力件;33、固定块;34、固定膜;4、支撑组件;41、支撑体;42、支撑膜;43、支撑杆;5、连接组件;51、连接外管;52、连接囊;6、连接内管;61、第一气管;62、第二气管;63、第三气管;7、限制组件;71、限制板;8、限制件;81、限制外管;82、限制囊;83、限制内管。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包括:
请参阅图1-图5,骨架结构1,用于提供座椅的稳定性和强度,确保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骨架结构1包括靠背骨架11和坐垫骨架12,靠背骨架11为倒“U”型设计,且靠背骨架11的底端与坐垫骨架12活动铰接,用于调整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提高驾乘人员的使用舒适度,坐垫骨架12的底端设置有座椅滑轨和高度调节器,且坐垫骨架12与两者连接,能够调整座椅所处位置,进一步提高驾乘人员的使用舒适度,靠背骨架11的两侧前方设置有侧骨架,用于保护驾乘人员的肩胛,防止新能源汽车转弯时驾乘人员受伤,靠背骨架11的顶端设置有与头枕连接的头枕骨架,用于对驾乘人员的颈部提供支撑作用,提高使用舒适性,靠背骨架11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填充泡沫10,且填充泡沫10的内部设有横弹簧,用于填充座椅的背部空间,提高对驾乘人员的背部支撑效果。
请参阅图4-图17,腰托结构2,腰托结构2固定设置在靠背骨架11的内部,且环绕设置在填充泡沫10的外部,用于对驾乘人员的腰部提供支撑,缓解驾驶疲劳,腰托结构2包括:
请参阅图4-图5、图7-10,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的数量为二,且两个固定组件3分别设置在靠背骨架11的两侧内壁上,用于为支撑组件4提供移动动力和移动空间,实现支撑组件4的各项功能,固定组件3包括:
固定体31,固定体31的一侧壁面与靠背骨架11的内部侧壁固定连接,固定体31的另一侧壁面与横弹簧固定连接,且固定体31的该侧与填充泡沫10的侧壁粘合,有效固定填充泡沫10的两侧,实现座椅背部的稳定填充,固定体31的前侧开设有固定槽,用于为安装动力件32、固定块33等提供空间。
动力件32,动力件32由旋转电机和旋转轴组成,且动力件32与控制器电连接,旋转电机可正反转,且旋转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体31的底端,旋转电机与旋转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旋转轴的另一端穿过固定体31的底端且与固定体31的顶端活动套接,当旋转电机启动时,旋转轴可在固定体31内自旋转,为固定块33的上下移动提供动力来源。
固定块33,固定块33通过固定槽与固定体31活动套接,位于固定体31内部的旋转轴壁面设置有螺纹,且固定块33的中部与旋转轴螺纹套接,固定块33的左、右壁面与固定体31的内壁接触,有助于限制固定块33的移动范围,保证固定块33仅能够上下移动,固定块33的前壁面与固定体31前壁面齐平,有助于封闭固定槽的开口,减少泡沫碎屑影响动力件32和固定块33运动的可能性,固定块33的后壁面位于固定体31内部,为后续限制板71的安装和使用提供空间。
固定膜34,靠近固定块33前壁面的固定块33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膜34,且固定膜34的一端与固定块33的顶端或底端内壁固定连接,固定膜34为柔性橡胶材质,且固定膜34仅能够竖向压缩折叠,有助于将固定体31的固定槽开口有效封闭,保证固定组件3长时间使用。
请参阅图4-图12,支撑组件4,支撑组件4设置在靠背骨架11的前方,用于支撑驾乘人员腰部,提高座椅舒适性,支撑组件4包括:
支撑体41,支撑体41的横截面形状为“D”字型,且支撑体41的前侧开设有支撑槽,用于放置支撑膜42、支撑杆43,从而有效对驾乘人员的腰部进行支撑保护,支撑体41的后侧与填充泡沫10的前壁活动接触,有效限制填充泡沫10的形变程度,提高填充泡沫10的使用寿命。
支撑膜42,位于支撑槽四边的支撑体41壁面与支撑膜42的四边固定连接,支撑膜42为柔性橡胶材质,且支撑槽内充有气体,当支撑组件4受驾乘人员压力时会促使支撑膜42挤压变形,以适应驾乘人员腰部状态,同时该支撑槽内的部分空气会排向连接组件5内,为限制填充泡沫10过度形变提供限制力。
支撑杆43,支撑杆43为具有恢复功能的拱形设计,且支撑杆43的两端与支撑体41的同一侧上下壁面固定连接,有助于对第一气管61提供保护,防止第一气管61被挤压而无法正常通气,支撑杆43的侧壁与支撑膜42的壁面固定连接,支撑杆43的数量若干,且支撑杆43横向均匀排列在支撑体41的支撑槽内,当支撑组件4受驾乘人员压力时会促使支撑杆43由圆滑的拱形变为不规则弧形,从而有效贴合驾乘人员的腰部,缓解驾驶疲劳,当支撑组件4不受驾乘人员压力时会促使支撑杆43恢复原圆滑的拱形,为下一次提供的不同支撑打下基础。
请参阅图4-图17,连接组件5,连接组件5的数量为四,且支撑组件4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5,连接组件5的一端与支撑组件4连接,且连接组件5的另一端与固定组件3连接,用于稳定连接固定组件3和支撑组件4,保证支撑组件4的移动稳定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请参阅图4-图17,连接组件5包括:
连接外管51,连接外管51的材质为刚性材料,且连接外管51为“L”字型,连接外管51的一端与固定块33的侧壁固定连接,连接外管51的另一端与支撑体4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助于连接外管51稳定连接支撑体41,实现支撑组件4的稳定安装,同时有助于连接外管51保护柔性的连接内管6,防止连接内管6受挤压而影响正常通气。
连接囊52,靠近填充泡沫10的连接外管51一侧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外管51通过连接槽与连接囊52活动套接,连接囊52为具有弹性伸缩功能的橡胶材质,且连接囊52的外壁与填充泡沫10的侧壁接触,当向连接囊52内通气时,连接囊52会受力向外膨胀,从而对与连接囊52接触的填充泡沫10施加进一步限制作用,保证在填充泡沫10受驾乘人员挤压推力作用而向侧方变形时不会过度形变,有效延长填充泡沫10的使用寿命,当不向连接囊52内通气时,连接囊52会自身弹性作用而内缩恢复原状,以便为下一次膨胀打下基础。
请参阅图11-图17,连接内管6,连接内管6的一段与连接外管51固定套接,且连接内管6的该段与连接囊52固定连通,连接内管6为柔性橡胶材质,用于将连接内管6内的气体排入连接囊52内,促使连接囊52的伸缩变形,实现对填充泡沫10的限制和保护,连接内管6包括:
第一气管61,第一气管61的一端固定卡接在支撑体41的壁面,且第一气管61的内部与支撑组件4的内部连通,第一气管61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外管51且与固定块33固定套接,第一气管61的形状为“L”字型,且位于支撑组件4内部的第一气管61长度为支撑体41长度的二分之一,有效保证第一气管61能够排出支撑组件4内任何位置的气体,促使支撑组件4能够根据驾乘人员腰部情况进行简单而有效的形变,以实现支撑组件4对腰部的充分贴合和支撑。
第二气管62,第二气管62位于动力件32的旋转轴两侧,且第二气管62固定套接在固定块33内,第二气管62的一端与第一气管61固定连通,第二气管62的形状为“U”字形,且第二气管62的直径大小为第一气管61直径大小的二分之一,既能够有效缩小第二气管62所占固定块33内的体积,保证固定块33的移动便利性,又能够在气体排入第二气管62时缩小气体的移动孔径,促使连接囊52最先快速膨胀,有效的对连接组件5对应位置的填充泡沫10进行限位,提高对填充泡沫10限位保护的精准度。
第三气管63,第二气管62的另一端与第三气管6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三气管63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块33且位于动力件32的后方,第三气管63为能够弯曲但无法变形的橡胶材质,且第三气管63的直径大小等于第一气管61直径,有助于在固定块33移动时始终保证连接内管6内气体能够顺利排入限制组件7内,为后续气体使用提供基础。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腰托结构2还包括:
请参阅图2、图4-图5、图7-10、图14-图17,限制组件7,固定组件3的后侧活动设置有限制组件7,用于对填充泡沫10在不同时段施加不同效果的作用力,提高填充泡沫10的使用寿命,限制组件7包括:
限制板71,限制板71的四边与固定体31活动套接,且限制板71的后壁面通过限制弹簧与固定体31内壁固定连接,当限制板71的前方不受挤压力时,限制弹簧可推动限制板71前移,当限制板71的前方受挤压力时,可克服限制弹簧的弹力而推动限制板71后移,限制板71的前壁面为波浪形,与限制板71接触的固定块33后壁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凸起,当固定块33上下移动时可带动限制板71前后移动,从而实现限制组件7整体的震动,限制板71内开设有限制腔,且第三气管63的另一端与限制板71的限制腔连通,有助于将连接内管6内的气体排入限制组件7内,实现对填充泡沫10后侧的限制和保护。
请参阅图2、图4-图5、图7-10、图14-图17,限制件8,限制件8的两端分别穿过固定体31且与限制板71固定连接,限制件8的前侧与填充泡沫10的后壁接触,限制件8的数量若干,且竖向均匀排列在靠背骨架11的后方,用于对填充泡沫10后半侧进行加固和保护,有效防止填充泡沫10受驾乘人员背部推力作用而过度变形。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4-图17,限制件8包括:
限制外管81,限制外管81的形状为“U”字型,且限制外管81的两端与限制板71的后壁面固定连接,有助于对填充泡沫10的后侧进行支撑,保证填充泡沫10受驾乘人员推力而过度形变,同时有助于限制外管81保护柔性的限制内管83,防止限制内管83受挤压而影响正常通气。
限制囊82,靠近填充泡沫10的限制外管81一侧开设有限制槽,且限制外管81通过限制槽与限制囊82活动套接,限制囊82为具有伸缩功能的橡胶材质,且限制囊82的外壁与填充泡沫10的后壁接触,当向限制囊82内通气时,限制囊82会受力向外膨胀,从而对与限制囊82接触的填充泡沫10施加进一步限制作用,保证在填充泡沫10受驾乘人员挤压推力作用而向后方变形时不会过度形变,有效延长填充泡沫10的使用寿命,当不向限制囊82内通气时,限制囊82会自身弹性作用而内缩恢复原状,以便为下一次膨胀打下基础。
限制内管83,限制内管83的中部外壁与限制外管81固定套接,且限制内管83的该段与限制囊82固定连通,限制内管83的两端穿过限制板71且与限制腔连通,用于将限制板71内的气体通过限制内管83均匀排向限制囊82内,促使限制囊82的伸缩变形,实现对填充泡沫10的限制和保护。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如下:
当驾乘人员需要调整支撑组件4位置时,启动动力件32而促使固定块33向上或向下移动,直至将支撑组件4调整至与驾乘人员腰部对应,且驾乘人员倚靠舒适的位置,以适应不同体征下驾乘人员对支撑组件4的个性化调整要求,然后驾乘人员的腰部向后而与支撑组件4接触并相贴合,从而支撑组件4能够对其腰部提供有效支撑力,减轻驾乘人员的驾驶酸疼感,减缓驾驶疲劳,从而降低产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当驾乘人员挤压支撑组件4并推动支撑膜42和支撑杆43压缩变形时,支撑组件4受挤压而促使其内的气体由连接内管6转移至限制组件7内,由于第二气管62的直径设置而促使与第一气管61连通的连接囊52首先受气体压力膨胀,精准对与连接组件5对应的填充泡沫10施加向内的推力,从而防止因驾乘人员后靠而被挤压的前半侧填充泡沫10过度向两侧移动,与此同时转入限制组件7的限制腔内的气体通过限制内管83排向限制囊82内,促使各个限制囊82均匀膨胀,有效对后半侧填充泡沫10施加向前的推力,从而防止因驾乘人员后靠而被挤压的后半侧填充泡沫10过度向后侧移动,因此连接组件5和限制件8的设置既有效控制填充泡沫10的形变方向,降低由于驾乘人员长期倚靠座椅而使得填充泡沫10过渡向座椅两侧和座椅后方的可能性,有效提高座椅内填充泡沫10的支撑稳定性,延长填充泡沫10的使用寿命,同时多个限制件8均匀排布设置,膨胀的限制囊82有效对座椅施加由后向前的推力,能够让具有填充泡沫10的靠背更好的贴合驾乘人员的身体,从而提供更好的舒适性。
当支撑组件4在上下移动调整位置时,固定块33的凸起对限制板71间歇性施加向后的推动,有效促使限制板71克服限制弹簧弹力而后移,并在固定块33的凸起与限制板71相合时,限制弹簧的弹力会推动限制板71而前移,由此固定块33的移动会对限制板71施加往复的前后推力,有效带动与限制板71连接的限制件8往复移动,从而对长期受到挤压而不易恢复的填充泡沫10进行均匀的拍打震动,促使填充泡沫10恢复原状并保持一定的蓬松度,以进一步延长填充泡沫10的使用寿命,提高座椅的使用舒适性。

Claims (1)

1.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架结构(1),用于提供座椅的稳定性和强度,确保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所述骨架结构(1)包括靠背骨架(11)和坐垫骨架(12),所述靠背骨架(11)为倒“U”型设计,且靠背骨架(11)的底端与坐垫骨架(12)活动铰接,用于调整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所述靠背骨架(11)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填充泡沫(10),且填充泡沫(10)的内部设有横弹簧,用于填充座椅的背部空间;
腰托结构(2),所述腰托结构(2)固定设置在靠背骨架(11)的内部,且环绕设置在填充泡沫(10)的外部,用于对驾乘人员的腰部提供支撑,所述腰托结构(2)包括固定组件(3)、支撑组件(4)和连接组件(5),所述固定组件(3)的数量为二,且两个固定组件(3)分别设置在靠背骨架(11)的两侧内壁上,用于为支撑组件(4)提供移动动力和移动空间,实现支撑组件(4)的各项功能,所述支撑组件(4)设置在靠背骨架(11)的前方,所述连接组件(5)的数量为四,且支撑组件(4)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5),所述连接组件(5)的一端与支撑组件(4)连接,且连接组件(5)的另一端与固定组件(3)连接,用于稳定连接固定组件(3)和支撑组件(4),保证支撑组件(4)的移动稳定性;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
固定体(31),所述固定体(31)的一侧壁面与靠背骨架(11)的内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体(31)的另一侧壁面与横弹簧固定连接,且前述固定体(31)的另一侧壁面与填充泡沫(10)的侧壁粘合,所述固定体(31)的前侧开设有固定槽;
动力件(32),所述动力件(32)由旋转电机和旋转轴组成,且动力件(32)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旋转电机可正反转,且旋转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体(31)的底端,所述旋转电机与旋转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穿过固定体(31)的底端且与固定体(31)的顶端活动套接;
固定块(33),所述固定块(33)通过固定槽与固定体(31)活动套接,位于所述固定体(31)内部的旋转轴壁面设置有螺纹,且固定块(33)的中部与旋转轴螺纹套接,所述固定块(33)的左、右壁面与固定体(31)的内壁接触,所述固定块(33)的前壁面与固定体(31)前壁面齐平,所述固定块(33)的后壁面位于固定体(31)内部;
固定膜(34),靠近所述固定块(33)前壁面的固定块(33)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膜(34),且固定膜(34)的一端与固定块(33)的顶端或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膜(34)为柔性橡胶材质,且固定膜(34)仅能够竖向压缩折叠;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
支撑体(41),所述支撑体(41)的横截面形状为“D”字型,且支撑体(41)的前侧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体(41)的后侧与填充泡沫(10)的前壁活动接触;
支撑膜(42),位于支撑槽四边的所述支撑体(41)壁面与支撑膜(42)的四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膜(42)为柔性橡胶材质,且支撑槽内充有气体;
支撑杆(43),所述支撑杆(43)为具有恢复功能的拱形设计,且支撑杆(43)的两端与支撑体(41)的同一侧上下壁面固定连接,支撑杆(43)的侧壁与支撑膜(42)的壁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43)的数量若干,且支撑杆(43)横向均匀排列在支撑体(41)的支撑槽内;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
连接外管(51),所述连接外管(51)的材质为刚性材料,且连接外管(51)为“L”字型,所述连接外管(51)的一端与固定块(33)的侧壁固定连接,连接外管(51)的另一端与支撑体(41)的侧壁固定连接;
连接囊(52),靠近所述填充泡沫(10)的连接外管(51)一侧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外管(51)通过连接槽与连接囊(52)活动套接,所述连接囊(52)为具有弹性伸缩功能的橡胶材质,且连接囊(52)的外壁与填充泡沫(10)的侧壁接触;
连接内管(6),所述连接内管(6)的一段与连接外管(51)固定套接,且连接内管(6)的该段与连接囊(52)固定连通,所述连接内管(6)为柔性橡胶材质,用于将连接内管(6)内的气体排入连接囊(52)内,促使连接囊(52)的伸缩变形,实现对填充泡沫(10)的限制和保护;所述连接内管(6)包括:
第一气管(61),所述第一气管(61)的一端固定卡接在支撑体(41)的壁面,且第一气管(61)的内部与支撑组件(4)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气管(61)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外管(51)且与固定块(33)固定套接,所述第一气管(61)的形状为“L”字型,且位于支撑组件(4)内部的第一气管(61)长度为支撑体(41)长度的二分之一;
第二气管(62),所述第二气管(62)位于动力件(32)的旋转轴两侧,且第二气管(62)固定套接在固定块(33)内,所述第二气管(62)的一端与第一气管(61)固定连通,所述第二气管(62)的形状为“U”字形,且第二气管(62)的直径大小为第一气管(61)直径大小的二分之一;
第三气管(63),所述第二气管(62)的另一端与第三气管(6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三气管(63)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块(33)且位于动力件(32)的后方,所述第三气管(63)为能够弯曲但无法变形的橡胶材质,且第三气管(63)的直径大小等于第一气管(61)直径;所述腰托结构(2)还包括:
限制组件(7),所述固定组件(3)的后侧活动设置有限制组件(7),用于对填充泡沫(10)在不同时段施加不同效果的作用力,提高填充泡沫(10)的使用寿命;所述限制组件(7)包括:
限制板(71),所述限制板(71)的四边与固定体(31)活动套接,且限制板(71)的后壁面通过限制弹簧与固定体(3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制板(71)的前壁面为波浪形,与所述限制板(71)接触的固定块(33)后壁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凸起,所述限制板(71)内开设有限制腔,且第三气管(63)的另一端与限制板(71)的限制腔连通;
限制件(8),所述限制件(8)的两端分别穿过固定体(31)且与限制板(71)固定连接,所述限制件(8)的前侧与填充泡沫(10)的后壁接触,所述限制件(8)的数量若干,且竖向均匀排列在靠背骨架(11)的后方,用于对填充泡沫(10)后半侧进行加固和保护;所述限制件(8)包括:
限制外管(81),所述限制外管(81)的形状为“U”字型,且限制外管(81)的两端与限制板(71)的后壁面固定连接;
限制囊(82),靠近所述填充泡沫(10)的限制外管(81)一侧开设有限制槽,且限制外管(81)通过限制槽与限制囊(82)活动套接,所述限制囊(82)为具有伸缩功能的橡胶材质,且限制囊(82)的外壁与填充泡沫(10)的后壁接触;
限制内管(83),所述限制内管(83)的中部外壁与限制外管(81)固定套接,且限制内管(83)与限制外管(81)固定套接的部分也同时与限制囊(82)固定连通,所述限制内管(83)的两端穿过限制板(71)且与限制腔连通。
CN202311563238.0A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 Active CN1172617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3238.0A CN117261716B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3238.0A CN117261716B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61716A CN117261716A (zh) 2023-12-22
CN117261716B true CN117261716B (zh) 2024-01-30

Family

ID=89216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63238.0A Active CN117261716B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6171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14445D0 (en) * 1983-05-25 1983-06-29 Ford Motor Co Inflatable lumbar support cushion
KR19980046634U (ko) * 1996-12-28 1998-09-25 양재신 자동차 시트백의 요추받침구조
DE19961172A1 (de) * 1999-12-17 2001-06-28 Volkswagen Ag Fahrzeugsitz
CN104192033A (zh) * 2014-09-16 2014-12-10 吉林大学 一种缓解驾驶疲劳的汽车座椅腰托装置
CN105584448A (zh) * 2014-11-06 2016-05-1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多单元气囊总成的头部约束系统
CN209634332U (zh) * 2019-01-08 2019-11-15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空气腰托和通风装置的卡车座椅
CN213619487U (zh) * 2020-10-14 2021-07-06 上海英提尔交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充气膨胀功能的汽车座椅
CN113954712A (zh) * 2021-11-30 2022-01-21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腰托位置可调节的汽车座椅结构
CN218316376U (zh) * 2022-11-15 2023-01-17 逸航汽车零部件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用腰托结构
US11772532B1 (en) * 2022-06-24 2023-10-03 Myron Lovett Multi layer seat with insert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14445D0 (en) * 1983-05-25 1983-06-29 Ford Motor Co Inflatable lumbar support cushion
KR19980046634U (ko) * 1996-12-28 1998-09-25 양재신 자동차 시트백의 요추받침구조
DE19961172A1 (de) * 1999-12-17 2001-06-28 Volkswagen Ag Fahrzeugsitz
CN104192033A (zh) * 2014-09-16 2014-12-10 吉林大学 一种缓解驾驶疲劳的汽车座椅腰托装置
CN105584448A (zh) * 2014-11-06 2016-05-1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多单元气囊总成的头部约束系统
CN209634332U (zh) * 2019-01-08 2019-11-15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空气腰托和通风装置的卡车座椅
CN213619487U (zh) * 2020-10-14 2021-07-06 上海英提尔交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充气膨胀功能的汽车座椅
CN113954712A (zh) * 2021-11-30 2022-01-21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腰托位置可调节的汽车座椅结构
US11772532B1 (en) * 2022-06-24 2023-10-03 Myron Lovett Multi layer seat with inserts
CN218316376U (zh) * 2022-11-15 2023-01-17 逸航汽车零部件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用腰托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61716A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3730B (zh) 车辆用座椅
GB2514433A (en) Seat 11
CN210027130U (zh) 一种具有滑动缓冲功能的汽车座椅
CN117261716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结构
CN206968479U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汽车驾驶员座椅
CN102248904A (zh) 汽车气囊式腰托及头枕外套
CN114106554A (zh) 聚氨酯/剪切增稠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在汽车座椅中的应用
CN111791771B (zh) 一种可调节的汽车座椅靠背及其调节方法
CN213619487U (zh) 一种具有充气膨胀功能的汽车座椅
EP4122759A1 (en) Pneumatic bladder arrangement for neckrest
CN211657810U (zh) 一种张紧式腔体和连腔体及坐具和卧具
CN210961122U (zh) 一种自动坐姿矫正椅
CN202378733U (zh) 机动车碰撞安全座椅
CN108926154B (zh) 一种可自矫正坐姿的座椅
CN215904371U (zh) 一种侧翼腰托支撑结构
CN207535747U (zh)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靠背
CN215921998U (zh)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调节装置
CN216783332U (zh) 一种车用抗疲劳腰椎靠背护理装置
CN110356303B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用带有安全防护组件的可调节座椅
CN212555916U (zh) 一种舒适性优异的汽车座椅
CN214963992U (zh) 一种包裹性舒适沙发
CN214775503U (zh) 一种舒适度高的农用车座椅
CN210495193U (zh) 一种用于碰碰车的碰撞缓冲机构
CN215456728U (zh) 一种按摩坐垫
CN219813600U (zh) 一种便于承托的靠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