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30560A - 喷气织机的纬纱输送喷嘴 - Google Patents
喷气织机的纬纱输送喷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230560A CN117230560A CN202310688413.2A CN202310688413A CN117230560A CN 117230560 A CN117230560 A CN 117230560A CN 202310688413 A CN202310688413 A CN 202310688413A CN 117230560 A CN117230560 A CN 1172305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path
- air
- forming portion
- path forming
- weft ya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2243 precurs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06—Construction of the nozzles
- D03D47/3013—Main nozz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纬纱的推进力的喷气织机的纬纱输送喷嘴。两个空气引导面(37)的各个具有:位于流路形成部(34)的内周面,且以朝向流路形成部(34)的基端侧凹陷的方式延伸的内缘(F1);以及位于流路形成部(34)的外周面,并且在比内缘(F1)靠流路形成部(34)的基端侧以沿着内缘(F1)的方式延伸的外缘(F2)。两个空气引导面(37)绕流路形成部(34)的中心轴线(L1)均等地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气织机的纬纱输送喷嘴。
背景技术
在喷气织机中,纬纱通过引纬用主喷嘴的空气喷射作用而被插通到纬纱输送喷嘴。纬纱输送喷嘴具备导纱器和加速管。
导纱器在内部划分供纬纱插通的纬纱通路,并且在纬纱通路的出口侧具备圆锥筒状的流路形成部。加速管具备包围流路形成部的圆锥筒状的流路划分部,并且在纬纱的引纬方向上的比纬纱通路的出口靠前方划分牵引通路。另外,在流路形成部的外周面与流路划分部的内周面之间划分出环状的空气流路。空气流路的流路截面积随着从流路形成部的基端侧朝向前端而变小。通过该空气流路的流路截面积的变化,使流出空气流路的空气加速。
插通到纬纱通路的纬纱在加速管内的牵引通路中通过。纬纱在比导纱器的前端靠前的加速管内的牵引通路中,被来自空气流路的空气加速,并且被空气携带。
为了提高牵引通路的纬纱的推进力,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穿线喷嘴80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在导纱器81的前端设置有多个切口82。切口82形成为从导纱器81的前端朝向成为基端的根部侧端部82a逐渐变窄。通过该切口82,避免从空气流路83流出的空气在流入牵引通路84时的急剧膨胀。由于避免穿线喷嘴80内的空气的急剧膨胀,能够防止湍流的产生,所以提高了纬纱的推进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1035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穿线喷嘴80中,虽通过切口82避免了空气的急剧膨胀,但在切口82的根部侧端部82a中,空气流路83的流路截面积急剧地变化。其结果是,在切口82的根部侧端部82a附近,空气的流动产生紊乱,并且空气朝向导纱器81的内部逆流,所以纬纱的推进力的提高并不充分。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的喷气织机的纬纱输送喷嘴的要旨是具备:导纱器,其划分供纬纱插通的纬纱通路,并且在上述纬纱通路的出口侧具备流路形成部;以及加速管,其具备包围上述流路形成部的流路划分部,并且在上述纬纱的引纬方向上的比上述纬纱通路的出口靠前方划分牵引通路,在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外周面与上述流路划分部的内周面之间划分出环状的空气流路,上述空气流路在该空气流路的出口与上述牵引通路连通,并且随着从上述空气流路的入口朝向上述空气流路的出口而流路截面积变小,其中,上述导纱器在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前端具备多个空气引导面,多个上述空气引导面的各个具有:内缘,其位于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内周面,且以朝向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基端侧凹陷的方式延伸;以及外缘,其位于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外周面,并且在比上述内缘靠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基端侧以沿着上述内缘的方式延伸,多个上述空气引导面绕上述流路形成部的中心轴线均等地设置。
由此,从空气流路的出口向牵引通路流出的空气被空气引导面引导,以便使其朝向牵引通路的中心轴线。因此,能够抑制在空气流路中流出的空气朝向流路形成部的基端侧而向纬纱通路逆流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由空气的逆流引起的纬纱的推进力的降低,能够提高纬纱的推进力。另外,通过均等地设置的多个空气引导面,从空气流路的出口向牵引通路流出的空气被均匀分散为多个气流。于是,能够抑制由从空气流路的出口流出的空气产生的冲击波的大小。因此,能够抑制由加速管内的冲击波引起的纬纱的推进力的降低。因此,能够通过均等地设置的多个空气引导面,进一步提高由引纬用主喷嘴的空气喷射作用产生的纬纱的推进力。
关于喷气织机的纬纱输送喷嘴,也可以具备两个上述空气引导面。
由此,空气引导面的数量越少,从空气流路的出口向牵引通路流出的空气越容易分散。因此,能够通过两个空气引导面,进一步抑制由从空气流路的出口流出的空气产生的冲击波的大小。
关于喷气织机的纬纱输送喷嘴,上述两个空气引导面也可以夹着与上述流路形成部的上述中心轴线正交的假想线而设置,绕上述中心轴线且与上述假想线正交的上述空气引导面的剖面也可以是随着从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基端侧朝向上述假想线而朝向上述引纬方向的前方隆起的曲面状。
由此,从空气流路的出口流出的空气被空气引导面引导,以便沿牵引通路的中心轴线流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进一步提高纬纱的推进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纬纱输送喷嘴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空气引导面的周围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表示空气引导面的部分立体图。
图4是表示前体以及流路形成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表示空气引导面的其它例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表示空气引导面的其它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图。
图7是表示空气引导面的另一其它例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表示空气引导面的另一其它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图。
图9是表示空气引导面的另一其它例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空气引导面的另一其它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空气引导面的另一其它例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空气引导面的另一其它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背景技术的图。
图14是放大表示切口的根部侧端部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B…假想线,F1…内缘,F2…外缘,L、L1…中心轴线,Y…纬纱,Z…引纬方向,10…纬纱输送喷嘴,20…加速管,22…流路划分部,26…牵引通路,30…导纱器,30a…纬纱通路,34…流路形成部,37…空气引导面,50…空气流路,50a…入口,50b…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4来说明将喷气织机的纬纱输送喷嘴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
[纬纱输送喷嘴的整体]
虽未图示,但在喷气织机中,纬纱通过引纬用主喷嘴的空气喷射作用而被插通到纬纱输送喷嘴。
如图1所示,纬纱输送喷嘴10具备喷嘴本体11、加速管20以及导纱器30。
<喷嘴本体>
喷嘴本体11是筒状。在喷嘴本体11形成有沿喷嘴本体11的轴线方向X贯通的贯通孔12。喷嘴本体11的轴线方向X是喷嘴本体11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喷嘴本体11具备位于轴线方向X的一端的第一端面11a、以及位于轴线方向X的另一端的第二端面11b。喷嘴本体11具备:沿轴线方向X排列的内螺纹13、第一划分面14、第二划分面15、以及台阶面16,并且具备沿与轴线方向X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连接端口17。
内螺纹13形成在喷嘴本体11的内周面的第一端面11a与第一划分面14之间。喷嘴本体11的第一划分面14的内径比喷嘴本体11的第二划分面15的内径大。第一划分面14在喷嘴本体11的内侧划分出大径孔14a。第二划分面15在喷嘴本体11的内侧划分出小径孔15a。台阶面16形成在第一划分面14与第二划分面15的边界。连接端口17朝向大径孔14a开口。连接端口17将喷嘴本体1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在连接端口17连接有空气供给管18。
<加速管>
加速管20是筒状。加速管20的轴线方向与喷嘴本体11的轴线方向X一致。因此,将加速管20的轴线方向记载为“轴线方向X”。加速管20具备沿轴线方向X排列的流路划分部22、以及小径筒部23。流路划分部22的外径比小径筒部23的外径大。流路划分部22的外径比大径孔14a的孔径稍小。小径筒部23的外径比小径孔15a的外径稍小。流路划分部22在大径孔14a中嵌入喷嘴本体11的内侧,并且小径筒部23在小径孔15a中嵌入喷嘴本体11的内侧。流路划分部22与小径筒部23的边界部与台阶面16接触。通过该接触,抑制加速管20从喷嘴本体11脱离的情况。
加速管20具备锥状内周面24和通路划分面25。锥状内周面24在加速管20的流路划分部22的端面20a开口。加速管20的锥状内周面24的内径从端面20a朝向通路划分面25缩径。加速管20的通路划分面25的内径恒定。在加速管20的内侧由通路划分面25划分出牵引通路26。牵引通路26的通路直径在轴线方向X上恒定。另外,牵引通路26的中心轴线L与加速管20的中心轴线一致。
<导纱器>
导纱器30是筒状。导纱器30划分供纬纱Y插通的纬纱通路30a。将纬纱Y飞行的方向记载为引纬方向Z。引纬方向Z上的“前方”是纬纱Y的行进方向。导纱器30的轴线方向与喷嘴本体11的轴线方向X一致。因此,将导纱器30的轴线方向记载为“轴线方向X”。导纱器30具备:沿轴线方向X排列的外螺纹31、基部32、翅片33、流路形成部34、以及多个空气引导面37。外螺纹31被拧入喷嘴本体11的内螺纹13。基部32是圆筒状。导纱器30的基部32的外径比大径孔14a的孔径稍小。基部32的外周面与第一划分面14接触,并且基部32在大径孔14a中嵌入喷嘴本体11的内侧。
翅片33在导纱器30的轴线方向X上,从基部32离开。翅片33在导纱器3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导纱器30的翅片33的外径比大径孔14a的孔径稍小。各翅片33的导纱器30的外周面与第一划分面14接触,并且各翅片33的各个在大径孔14a中嵌入喷嘴本体11的内侧。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流路形成部34的中心轴线L1沿轴线方向X延伸。流路形成部34是随着在轴线方向X上从翅片33离开而变细的圆锥筒状。流路形成部34的外径随着在轴线方向X上从翅片33离开而缩径。另外,流路形成部34的内径在轴线方向X上恒定。因此,流路形成部34的厚度随着在轴线方向X上从翅片33离开而逐渐变薄。
流路形成部34的大部分插入流路划分部22的内侧。因此,加速管20具备包围流路形成部34的流路划分部22。在流路形成部34的外周面与流路划分部22的锥状内周面24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空气流路50。
从空气供给管18供给的空气流入空气流路50。具体而言,从空气供给管18向喷嘴本体11内供给的空气被向导纱器30的基部32与翅片33之间供给,并且在翅片33彼此之间通过而被向空气流路50供给。通过调整从空气供给管18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来调整在空气流路50中流动的空气的压力。越增加从空气供给管18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能够越提高在空气流路50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速。
空气流路50是流路形成部34的外周面中的、从与加速管20的端面20a对应的位置到达流路形成部34的前端为止的部分。空气流路50具有入口50a和出口50b。入口50a被划分在流路形成部34的外周面与锥状内周面24之间。出口50b被划分在流路形成部34的前端与锥状内周面24之间。空气流路50在该空气流路50的出口50b与牵引通路26连通。
空气流路50的流路截面积随着从入口50a朝向出口50b而逐渐变小。因此,空气流路50在出口50b,作为节流阀发挥功能。而且,通过空气流路50的节流阀功能,在从空气流路50的出口50b排出空气时,空气的流速得以提高。在空气流路50中流动的空气被从出口50b向牵引通路26供给。
在导纱器30的内侧形成有沿轴线方向X延伸的纬纱通路30a。纬纱Y被插通到纬纱通路30a。纬纱通路30a的入口在喷嘴本体11的第一端面11a侧开口。纬纱通路30a的出口在牵引通路26开口。因此,导纱器30在纬纱通路30a的出口侧具备流路形成部34。另外,加速管20在纬纱Y的引纬方向Z上的比纬纱通路30a的出口靠前方划分出牵引通路26。
纬纱通路30a与牵引通路26连通。通过未图示的引纬用主喷嘴的空气喷射作用,使纬纱Y插通到纬纱通路30a。插通到纬纱通路30a的纬纱Y沿引纬方向Z飞行。纬纱Y在比纬纱通路30a的出口靠引纬方向Z的前方,在牵引通路26中飞行。纬纱Y被来自空气流路50的空气加速,并且被空气的流动携带。由此,对纬纱Y施加推进力。
<空气引导面>
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空气引导面37在流路形成部34的前端设置有两个。两个空气引导面37的各个具备内缘F1和外缘F2。
在流路形成部34的前端存在一对内周端T1。一对内周端T1位于流路形成部34的内周缘上。另外,在流路形成部34的外周缘存在一对外周端T2。内周端T1以及外周端T2位于两个空气引导面37的边界。
在流路形成部34形成有两个将内周端T1和外周端T2连结的前边缘36。各前边缘36沿流路形成部34的径向将内周端T1与外周端T2连结。若使通过前边缘36的假想线G沿流路形成部34的径向延长,则假想线G与牵引通路26的中心轴线L正交。在流路形成部34的前端形成有两个前边缘36。两个前边缘36位于两个空气引导面37的边界。而且,包含前边缘36的空气引导面37相对于引纬方向Z倾斜。
内缘F1位于流路形成部34的内周面。内缘F1是在流路形成部34的周向上将一对内周端T1连结的曲线。另外,内缘F1是沿着纬纱通路30a的出口延伸的开口缘。内缘F1朝向流路形成部34的基端侧以凹陷为圆弧状的方式延伸。外缘F2位于流路形成部34的外周面。外缘F2是在流路形成部34的周向上将一对外周端T2连结的曲线。另外,外缘F2在比内缘F1靠流路形成部34的基端侧以沿着内缘F1的方式向流路形成部34的周向延伸。各空气引导面37形成在将内缘F1与外缘F2连结的面。详细而言,各空气引导面37是由一对前边缘36、内缘F1以及外缘F2围起的面。
因此,两个空气引导面37的各个具有:以朝向流路形成部34的基端侧凹陷的方式延伸的内缘F1;以及位于流路形成部34的外周面,并且在比内缘F1靠流路形成部34的基端侧以沿着内缘F1的方式延伸的外缘F2。
将外缘F2上的点且两个外周端T2的中间位置作为中间点FP。另外,将两个内周端T1所处、且流路形成部34的中心轴线L1正交的面设为前端假想面N1。并且,将通过两个内周端T1与中间点FP的面设为假想面H。假想面H与前端假想面N1倾斜交叉。由于在流路形成部34形成有两个内周端T1,所以在流路形成部34也形成有两个中间点FP。因此,在流路形成部34形成有两个假想面H。而且,两个假想面H以倾斜角度θ与前端假想面N1交叉。在流路形成部34中,沿着各假想面H形成有空气引导面37。
空气引导面37是相对于前端假想面N1以倾斜角度θ倾斜的面。将沿流路形成部34的周向连结两个内周端T1的尺寸、即内缘F1的长度设为空气引导面37的内缘长。两个空气引导面37彼此的内缘长相等。另外,将沿流路形成部34的周向连结两个外周端T2的尺寸、即外缘F2的长度设为空气引导面37的外缘长。两个空气引导面37彼此的外缘长相等。即、两个空气引导面37的流路形成部34的周向上的尺寸相等。因此,两个空气引导面37绕流路形成部34的中心轴线L1均等地设置。换言之,空气引导面37绕中心轴线L1不偏斜而均等地设置。
如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将形成空气引导面37之前的材料作为前体90。前体90是使流路形成部34的外周面以及内周面的各个朝向前端假想面N1延长的圆锥筒状。前体90的中心轴线也是流路形成部34的中心轴线L1,所以记载为“前体90的中心轴线L1”。前体90的内径在轴线方向X上恒定,并且前体90的外径随着从前体90的基端侧朝向前端而逐渐变小。
在前体90中,在前端假想面N1上设定两个内周端T1。两个内周端T1设定在前体90的内周缘,并且设定在与流路形成部34的径向对置的位置。另外,在比前端假想面N1靠前体90的基端侧的外周面上设定中间点FP。在沿着中心轴线L1的前体90的剖面中,中间点FP是相对于前端假想面N1以倾斜角度θ倾斜的假想面H与前体90的外周面的交点。中间点FP在前体90的外周面上设定有两个。而且,若以通过中间点FP和两个内周端T1的方式沿着假想面H切除前体90,则形成空气引导面37。各空气引导面37从纬纱通路30a的出口侧朝向纬纱通路30a的入口侧倾斜。
[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导纱器30的纬纱通路30a以及加速管20的牵引通路26中通过的纬纱Y,在比空气引导面37靠引纬方向Z前方的牵引通路26中,受到由引纬用主喷嘴的空气喷射作用引起的推进力。从空气流路50的出口50b流出的空气由各空气引导面37引导,以便朝向牵引通路26的中心轴线L流动。另外,纬纱通路30a的出口周围的空气不以与环状的空气流路50同心的圆状流动,而由各空气引导面37均匀分散为两股气流而进行流动。因此,能够通过从空气流路50的出口50b流出的空气来抑制在加速管20内产生的冲击波的大小。而且,两个空气引导面37绕中心轴线L1均等地设置,所以空气成为在流路形成部34的周向上不偏斜而均匀分散的气流。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那样的效果。
(1)能够通过空气引导面37,抑制在空气流路50中流出的空气朝向流路形成部34的基端侧向纬纱通路30a逆流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由空气的逆流引起的纬纱Y的推进力的降低,能够进一步提高纬纱Y的推进力。另外,能够通过均等地设置的两个空气引导面37,来抑制由从空气流路50的出口50b流出的空气产生的冲击波的大小。因此,能够抑制由冲击波引起的纬纱Y的推进力的降低。因此,能够通过均等地设置的两个空气引导面37,进一步提高由引纬用主喷嘴的空气喷射作用产生的纬纱Y的推进力。而且,由于为了提高纬纱Y的推进力而不需要提高向空气流路50供给的压力,因此也能够抑制用于提高压力的能量消耗的增加。
(2)在流路形成部34的前端设置有两个空气引导面37。空气引导面37的数量越少,从空气流路50流出的空气在比纬纱通路30a的出口靠引纬方向Z的前方,越难以以同心圆状流动。因此,能够通过两个空气引导面37,进一步抑制冲击波的大小。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纬纱Y的推进力。
(3)能够通过空气引导面37,抑制由从空气流路50的出口50b流出的空气产生的冲击波的大小。因此,能够抑制从空气流路50流出的空气对纬纱Y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在纬纱Y为长丝纱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开纤。
(4)能够通过空气引导面37,以朝向牵引通路26的中心轴线L的方式引导从空气流路50流出的空气。因此,纬纱Y以沿着牵引通路26的中心轴线L的方式飞行。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纬纱Y与加速管20的内周面的碰撞,所以能够抑制纬纱Y的品质降低。
本实施方式能够以下那样改变来实施。本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能够相互组合来实施。
如图5以及图6所示,也可以在流路形成部34的前端设置有三个空气引导面37。在该情况下,三个空气引导面37的各个具有内缘F1和外缘F2。在流路形成部34的前端设置有三个内周端T1。三个内周端T1在流路形成部34的周向上隔开120度而配置。
另外,在流路形成部34的前端设置有三个前边缘36。若使通过各前边缘36的假想线G沿流路形成部34的径向延长,则假想线G与牵引通路26的中心轴线L倾斜交叉。
虽未图示但形成有三个假想面H。而且,三个假想面H以倾斜角度θ与前端假想面N1交叉。在流路形成部34的前端部,沿着各假想面H形成有空气引导面37。空气引导面37是相对于前端假想面N1以倾斜角度θ倾斜的面。三个空气引导面37的周长相等。因此,三个空气引导面37绕中心轴线L1均等地设置。
如图7以及图8所示,也可以在流路形成部34的前端设置有八个空气引导面37。在该情况下,八个空气引导面37的各个具有内缘F1和外缘F2。此外,在流路形成部34的前端设置有八个内周端T1。八个内周端T1沿流路形成部34的周向隔开45度而配置。
另外,在流路形成部34的前端设置有八个前边缘36。若使通过各前边缘36的假想线G沿流路形成部34的径向延长,则假想线G与牵引通路26的中心轴线L倾斜交叉。
虽未图示但形成有八个假想面H。而且,八个假想面H以倾斜角度θ与前端假想面N1交叉。在流路形成部34的前端部,沿着各假想面H形成有空气引导面37。空气引导面37是相对于前端假想面N1以倾斜角度θ倾斜的面。八个空气引导面37的周长相等。因此,八个空气引导面37绕中心轴线L1均等地设置。
也可以适当地改变设置在流路形成部34的内缘F1以及外缘F2的数量,适当地改变空气引导面37的数量。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两个空气引导面37的各个夹着与流路形成部34的中心轴线L1正交的假想线B而设置。绕中心轴线L1且与假想线B正交的空气引导面37的剖面是随着从流路形成部34的基端侧朝向假想线B而朝向引纬方向Z的前方隆起的曲面状。
由此,通过空气引导面37引导在空气流路50中流动的空气,以便顺畅地沿流路形成部34的中心轴线L1以及牵引通路26的中心轴线L流动。因此,能够抑制湍流的产生。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两个空气引导面37的各个夹着与流路形成部34的中心轴线L1正交的假想线B而设置。绕中心轴线L1且与假想线B正交的空气引导面37的剖面也可以是将随着从流路形成部34的基端侧朝向假想线B而朝向引纬方向Z的后方凹陷的曲面、与朝向引纬方向Z的前方隆起的曲面连续的形状。
空气引导面37倾斜的角度也可以适当地改变。
Claims (3)
1.一种喷气织机的纬纱输送喷嘴,其具备:
导纱器,其划分供纬纱插通的纬纱通路,并且在上述纬纱通路的出口侧具备流路形成部;以及
加速管,其具备包围上述流路形成部的流路划分部,并且在上述纬纱的引纬方向上的比上述纬纱通路的出口靠前方划分牵引通路,
在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外周面与上述流路划分部的内周面之间划分出环状的空气流路,
上述空气流路在该空气流路的出口与上述牵引通路连通,并且随着从上述空气流路的入口朝向上述空气流路的出口而流路截面积变小,所述喷气织机的纬纱输送喷嘴的特征在于,
上述导纱器在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前端具备多个空气引导面,
多个上述空气引导面的各个具有:
内缘,其位于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内周面,且以朝向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基端侧凹陷的方式延伸;以及
外缘,其位于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外周面,并且在比上述内缘靠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基端侧以沿着上述内缘的方式延伸,
多个上述空气引导面绕上述流路形成部的中心轴线均等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织机的纬纱输送喷嘴,其特征在于,
具备两个上述空气引导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气织机的纬纱输送喷嘴,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空气引导面夹着与上述流路形成部的上述中心轴线正交的假想线而设置,绕上述中心轴线且与上述假想线正交的上述空气引导面的剖面是随着从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基端侧朝向上述假想线而朝向上述引纬方向的前方隆起的曲面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96647A JP2023183167A (ja) | 2022-06-15 | 2022-06-15 |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の緯糸搬送ノズル |
JP2022-096647 | 2022-06-1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30560A true CN117230560A (zh) | 2023-12-15 |
Family
ID=86732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688413.2A Pending CN117230560A (zh) | 2022-06-15 | 2023-06-12 | 喷气织机的纬纱输送喷嘴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3183167A (zh) |
CN (1) | CN117230560A (zh) |
BE (1) | BE1030570B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511439C1 (de) * | 1995-03-29 | 1996-03-14 | Dornier Gmbh Lindauer | Verfahren zur Leistungssteigerung beim Schußfadeneintrag in ein Webfach einer Luftdüsenwebmaschine und Eintragsdüs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JP4461650B2 (ja) * | 2001-07-11 | 2010-05-12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糸搬送ノズル |
-
2022
- 2022-06-15 JP JP2022096647A patent/JP2023183167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6-07 BE BE20235469A patent/BE1030570B1/fr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3-06-12 CN CN202310688413.2A patent/CN117230560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E1030570A1 (fr) | 2024-01-03 |
BE1030570B1 (fr) | 2024-05-15 |
JP2023183167A (ja) | 2023-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697405A (en) | Weft thread insertion nozzle | |
JP4675732B2 (ja) |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 |
US4433706A (en) | Weft inserting nozzle of an air jet type weaving loom | |
CN117230560A (zh) | 喷气织机的纬纱输送喷嘴 | |
EP2014808B1 (en) | Weft insertion nozzle | |
US4480434A (en) | Air nozzle for processing a fiber bundle | |
EP1275760B1 (en) | Weft conveying nozzle in an air jet loom | |
JP3934026B2 (ja) | 流体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ノズル | |
EP1418262A1 (en) | Weft inserting nozzle of air jet loom and pipe as used therein | |
JPS5927411B2 (ja) | ジエツトル−ム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 |
JP2005015923A (ja) | 水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ノズル | |
US20210362169A1 (en) | Nozzle | |
JP6039031B2 (ja) | ウォータージェット織機用噴射ノズル | |
CN111434912B (zh) | 发动机进气管道结构 | |
JP2003049342A (ja) | 流体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ノズル | |
JP2021152361A (ja) | アスピレータ | |
CN100507112C (zh) | 喷水式织机的投纬喷嘴 | |
EP4442876A1 (en) | Nozzle insert, nozzle device with a nozzle inser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nozzle insert | |
JPH0684576B2 (ja) | 流体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補助ノズル装置 | |
JP7364356B2 (ja) | 空気噴射式織機用のサブノズル | |
EP3640382B1 (en) | Sub-nozzle for air jet loom | |
JP7311297B2 (ja) |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サブノズル | |
JP7155897B2 (ja) | エジェクタ | |
JP2001192949A (ja) | 水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ノズル | |
JPS6226461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