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4077B - 眼底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眼底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4077B
CN117224077B CN202311489606.1A CN202311489606A CN117224077B CN 117224077 B CN117224077 B CN 117224077B CN 202311489606 A CN202311489606 A CN 202311489606A CN 117224077 B CN117224077 B CN 1172240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light
imaging
fundus
illum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896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24077A (zh
Inventor
李桂萍
汪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upai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upai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pai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upai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896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40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4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4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24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4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眼底成像装置。该眼底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光路和照明光路,其中,成像光路包括成像模块,照明光路包括照明模块,且成像光路和照明光路共用:扫描模块、第一镜组、第二镜组、调焦模块、接目镜组和分光元件;扫描模块包括:全反射棱镜和数字微镜阵列;其中,照明模块出射的照明光束经全反射棱镜全反射后,出射的光束以预定角度入射数字微镜阵列,入射数字微镜阵列的光束经数字微镜阵列反射后垂直入射全反射棱镜的光束沿照明光路传播后从待测眼睛的瞳孔射入眼底,入射眼底的光束经眼底散射后再沿成像光路传播后经成像模块获得眼底成像。

Description

眼底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眼科成像与光学成像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眼底成像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眼底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眼底相机是眼科医疗场景中常用的眼底成像装置。通过眼底相机对眼底组织(也称眼后节组织或眼后段组织,包括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盘等)进行眼底扫描成像,可以辅助医生诊断眼底疾病。
相关技术中,眼底相机一般采用扫描振镜、或共振振镜、或多面镜来实现眼底扫描。其中,扫描振镜的扫描速度有限;共振振镜的扫描速度虽然较快,但其价格较高;多面镜的扫描速度虽然也较快,但其运行不稳定,且调试困难。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眼底成像装置,采用数字微镜阵列(Digital MicromirrorDevice,DMD)结合全反射棱镜、并结合相应镜组(如第一镜组)来实现眼底扫描成像。该实现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扫描速度,而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同时DMD运行稳定性好,且装机时调试难度相对较低。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眼底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光路和照明光路,其中,
所述成像光路包括成像模块,所述照明光路包括照明模块,且所述成像光路和所述照明光路共用:扫描模块、第一镜组、第二镜组、调焦模块、接目镜组和分光元件;
所述扫描模块包括:全反射棱镜和数字微镜阵列;
其中,所述照明模块出射的照明光束经所述全反射棱镜全反射后,出射的光束以预定角度入射所述数字微镜阵列,入射所述数字微镜阵列的光束经所述数字微镜阵列反射后垂直入射所述全反射棱镜的光束沿照明光路传播后从待测眼睛的瞳孔射入眼底,入射眼底的光束经眼底散射后再沿成像光路传播后经所述成像模块获得眼底成像。
本公开实施例,采用DMD结合全反射棱镜、并结合相应镜组(如第一镜组)来实现眼底扫描成像。由于DMD上的每个微镜单元都可以单独编码控制,因此DMD具有驱动可靠、高效和高速等特点,采用DMD实现眼底扫描,不仅可以提升扫描速度,而且DMD运行稳定性好。此外,由于多面镜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比如周围环境稍有震动,多面镜的位置便很容易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如果在眼底相机中采用多面镜来实现眼底扫描,则会导致调试难度增加。而如果在眼底相机中采用DMD组合代替多面镜来实现眼底扫描,则可以降低装机时的调试难度。此外,与采用共振振镜相比,在眼底相机中采用DMD组合的成本更低,即采用DMD组合来实现眼底扫描,可以降低眼底相机的制造成本。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眼底成像装置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形光阑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微镜阵列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孔径光阑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4f光束系统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照明模块;11、光源;12、第一匀光镜组;13、匀光棒;14、第二匀光镜组;
20、扫描模块;21、全反射棱镜;211、全反射棱镜反射面;22、数字微镜阵列;A、B、C、D、E、微镜阵列行;
30、第一镜组;
40、第二镜组;41、第一反射镜;
50、调焦模块;51、第二反射镜;52、第三反射镜;
60、接目镜组;
70;分光元件;
80、成像模块;81、第一成像镜组、82、孔径光阑;821、通光孔;822、遮挡区;83、第二成像镜组;84、图像传感器;
90、环形光阑;91、挡光圆形区;92、环形通光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公开中的附图,对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眼底成像装置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该眼底成像装置可以包括:成像光路和照明光路。其中,照明光路包括照明模块10,成像光路包括成像模块80。并且,成像光路和照明光路共用:扫描模块20、第一镜组30、第二镜组40、调焦模块50、接目镜组60和分光元件70。扫描模块20可以包括:全反射棱镜21和数字微镜阵列22。其中,照明模块10出射的照明光束经全反射棱镜21全反射后,出射的光束以预定角度入射数字微镜阵列22,入射数字微镜阵列22的光束经数字微镜阵列22反射后垂直入射全反射棱镜21的光束沿照明光路传播后从待测眼睛的瞳孔射入眼底,入射眼底的光束经眼底散射后再沿成像光路传播后经成像模块80获得眼底成像。
继续参考图1,示例性的,沿照明光束的传播方向,照明光路例如可以包括:照明模块10、分光元件70、扫描模块20、第一镜组30、第二镜组40、调焦模块50和接目镜组60。或者,示例性的,照明光路的第一镜组30和第二镜组40之间还可以设有环形光阑90。
继续参考图1,示例性的,从物方到像方,成像光路例如可以包括:接目镜组60、调焦模块50、第二镜组40、第一镜组30、扫描模块20、分光元件70和成像模块80。或者,示例性的,成像光路的第一镜组30和第二镜组40之间还可以设有环形光阑9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参考图1,扫描模块20、第一镜组30、第二镜组40、调焦模块50和接目镜组60(或扫描模块20、第一镜组30、环形光阑90、第二镜组40、调焦模块50和接目镜组60),可以设于分光元件70的透射侧;成像模块80可以设于分光元件70的反射侧。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或者,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扫描模块20、第一镜组30、第二镜组40、调焦模块50和接目镜组60(或扫描模块20、第一镜组30、环形光阑90、第二镜组40、调焦模块50和接目镜组60),可以设于分光元件70的反射侧;成像模块80可以设于分光元件70的透射侧。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也不做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中,该眼底成像装置的成像原理如下:
照明模块10出射准直的平行照明光束,该平行照明光束透过分光元件70后,入射扫描模块20中的全反射棱镜21,并经全反射棱镜21的反射面211发生全反射,经全反射棱镜21发生全反射后又出射的光束以预定角度(比如12°)入射数字微镜阵列22。入射数字微镜阵列22的光束经数字微镜阵列22反射后,在一个实施例中,一部分反射光束可以垂直入射全反射棱镜21,另一部分反射光束无法垂直入射全反射棱镜21;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射光束还可以全部垂直入射全反射棱镜21。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数字微镜阵列22上的每个微镜单元进行编程控制以控制经数字微镜阵列22反射后能够垂直入射全反射棱镜21的光束。其中,入射数字微镜阵列22的光束经数字微镜阵列22反射后垂直入射全反射棱镜21的光束再依次经全反射棱镜21、第一镜组30、环形光阑90(如光路中设有该光阑)、第二镜组40、调焦模块50和接目镜组60传播后从待测眼睛的瞳孔射入眼底。入射眼底的照明光束经眼底散射后再依次经接目镜组60、调焦模块50、第二镜组40、环形光阑90(如光路中设有该光阑)、第一镜组30、全反射棱镜21、数字微镜阵列22、全反射棱镜21和分光元件70传播后经成像模块80获得眼底成像。
本公开实施例中,采用DMD结合全反射棱镜、并结合相应镜组(如第一镜组)来实现眼底扫描成像,由于DMD上的每个微镜单元都可以单独编码控制,因此DMD具有驱动可靠、高效和高速等特点,因此采用DMD实现眼底扫描,不仅可以提升扫描速度,而且DMD运行稳定性好。此外,由于多面镜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比如周围环境稍有震动,多面镜的位置便很容易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如果在眼底相机中采用多面镜来实现眼底扫描,则会导致调试难度增加。而如果在眼底相机中使用DMD组合代替多面镜实现眼底扫描,则可以降低装机时的调试难度。此外,与采用共振振镜相比,在眼底相机中采用DMD组合的成本更低,即采用DMD组合实现眼底扫描,可以降低眼底相机的制造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垂直入射全反射棱镜21的照明光束经全反射棱镜21和第一镜组30传播后,会聚于第一焦平面(聚焦平面)。第一焦平面为第一镜组30的后焦平面,同时为第二镜组40的前焦平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组30、第二镜组40、以及接目镜组60都可以是正焦度透镜组。垂直入射全反射棱镜21的照明光束经全反射棱镜21传播后出射为主光线平行于光轴的光束。该光束经第一镜组30传播后可以会聚在第一镜组30的后焦平面处。因此,可以将该后焦平面设定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焦平面。此外,由于眼底成像要求照明光束经接目镜组60传播后能够出射会聚的照明光束,以便会聚的照明光束可以通过瞳孔入瞳并照射到一定视场范围的眼底位置,因此该第一焦平面可以同时为第二镜组40的前焦平面。由此,会聚在该前焦平面的照明光束经第二镜组40传播后可以出射远心光束(或近似远心光束),该远心光束(或近似远心光束)经调焦模块50传播后依旧是远心光束(或近似远心光束),而远心光束(或近似远心光束)经接目镜组60传播后出射的光束是可以通过瞳孔入瞳并照射到一定视场范围的眼底位置。
继续参考图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焦平面处可以设有环形光阑90。在眼底成像中,待测眼睛的角膜等眼部组织及光路中的接目镜组60等光学元件可能会反射照明光,如果不对该等反射的照明光加以约束和抑制,则可能会对眼底成像造成杂光干扰,从而影响眼底成像效果。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角膜和接目镜组60上靠近光轴的位置及光轴附近位置容易反射照明光,从而影响眼底成像。因此,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焦平面处设置一光阑,并将该光阑设置为如图2所示的中间挡光、四周可通光的环形光阑90,既可以控制照明光的光通量,又可以将原本照向角膜表面和接目镜组60中的透镜表面的照明光挡住,从而避免角膜表面和透镜表面反射照明光,由此可以阻挡眼底成像中的大部分杂光来源,减少对眼底成像的杂光干扰,提升眼底成像效果。
继续参考图2,示例性的,环形光阑90的中心设有挡光圆形区91,挡光圆形区91的周边设有环形通光区92。挡光圆形区91的直径d1可以满足:1mm≤d1≤3mm。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如果将挡光圆形区91的直径d1设置的过小,则会导致杂光抑制效果不佳,而如果将挡光圆形区91的直径d1设置的过大,则会导致挡光太多,甚至影响照明光的光通量,导致眼底成像中照明不足,从而影响眼底成像质量。发明人还发现,将挡光圆形区91的直径d1设置为满足上述数值区间(即,1mm≤d1≤3mm的数值区间),既可以保证较好的杂光抑制效果,又可以保证眼底有足够的照明亮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可以控制数字微镜阵列22以行扫模式对照明光束进行扫描。
本实施例中,数字微镜阵列22上可以设有多个微镜单元,这些微镜单元按照预定的行、列分布在数字微镜阵列22上。设在数字微镜阵列22上的每个微镜单元都可以通过编程单独控制,即数字微镜阵列22可以实现纯数字信号驱动控制,因此数字微镜阵列22可以是可靠、高效、高速的微光学电子机械系统。示例性的,数字微镜阵列22可以是包含一组有±12°(有的也可以是±10°或±17.5°等不同角度)倾斜状态的高反射率的微镜单元的铝正交微镜阵列。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按行对数字微镜阵列22进行编码控制,从而控制数字微镜阵列22以行扫模式对照明光束进行扫描。或者,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可以按列对数字微镜阵列22进行编码控制,从而控制数字微镜阵列22以列扫模式对照明光束进行扫描。再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按指定区域(如指定的圆形区域)对数字微镜阵列22进行编码控制,从而控制数字微镜阵列22以面扫模式对照明光束进行扫描。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可以控制数字微镜阵列22以行扫模式对照明光束进行扫描。在使用眼底成像装置(如眼底相机)对待测眼睛进行眼底成像时,一般要求入射待测眼睛的照明光束的光照强度不能超过预定上限值P,以利保护受测者眼睛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用面扫模式,要满足整个面区域反射的光束的光照强度不超过眼睛安全的预定上限值,则该面区域中单个微镜单元反射的光束的最大光照强度为M。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用行扫模式,要满足整个行区域反射的光束的光照强度不超过同样的眼睛安全的预定上限值P,则该行区域中单个微镜单元反射的光束的最大光照强度为N。由于该面区域对应的面阵列中包含的微镜单元数量要多于该行区域对应的行阵列中包含的微镜单元数量,因此该面区域中单个微镜单元反射的光束的最大光照强度M会远小于该行区域中单个微镜单元反射的光束的最大光照强度N。而单个微镜单元反射的光束的光照强度越强,眼底成像的分辨率也越高;反之,则反之。因此,本实施例中,控制数字微镜阵列22以行扫模式对照明光束进行扫描,可以提高眼底成像的分辨率。另一方面,由于角膜和透镜表面反射的杂散光的弥散程度要比眼底散射的有效光的弥散程度更大,因此,如果选用面扫描模式,则眼底成像使会收集到更多杂光;如果选用行扫描模式,则眼底成像使会收集到更少杂光。因此,本实施例中,控制数字微镜阵列22以行扫模式对照明光束进行扫描,可以实现更好的杂光抑制效果,提高眼底成像质量。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控制数字微镜阵列22以列扫模式对照明光束进行扫描。在提高眼底成像的分辨率、杂光抑制效果、提高眼底成像质量等方面,列扫模式与行扫描模式可以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效果。
示例性的,参考图3,数字微镜阵列22可以是包含A、B、C、D、E行微镜阵列,可以通过编码将数字微镜阵列22编码成行扫描模式。例如,在编码控制其中的C行微镜阵列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该行中每个微镜单元的倾斜角度都是+12°,可以将照明光线偏转至照明光路中,即经该行微镜阵列反射的光线可以垂直入射全反射棱镜21;同时编码控制其中的A、B、D、E行微镜阵列为关闭状态,此种情况下,这些行中每个微镜单元的倾斜角度都是-12°,可以将照明光线偏转至照明光路之外,即经这些行微镜阵列反射的光线无法垂直入射全反射棱镜21。进行眼底成像时,可以按照时钟周期控制其中的A、B、C、D、E行微镜阵列依次打开和关闭,从而实现对眼底视场范围的扫描成像。
本实施例中,对于数字微镜阵列22上的单个微镜单元,还可以根据杂光抑制和成像质量等要求,设计成合适的尺寸。如果单个微镜单元的尺寸过大,更多的杂散光会随眼底散射的有效光一起进入成像模块。如果单个微镜单元的尺寸过小,虽然可以抑制杂散光进入成像模块,但又会影响传递到图像传感器的光线的照度,进而影响眼底成像的分辨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数字微镜阵列22中每个微反射镜单元的尺寸L可以满足:5μm≤L≤13μm。这样既可以有效进行杂光抑制,又可以保证眼底成像的分辨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继续参考图1,成像模块80可以包括:第一成像镜组81、孔径光阑82、第二成像镜组83、图像传感器84。其中,孔径光阑82设于第二焦平面处。第二焦平面为第一成像镜组81的后焦平面,同时为第二成像镜组83的前焦平面。
本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84用来接收眼底返回的有效光,从而实现眼底成像。图像传感器84可以为彩色面阵光电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图1中示出的第一成像镜组81和第二成像镜组83均包括两片透镜仅是示例性的,本公开对第一成像镜组81和第二成像镜组83中的透镜数量、类型等参数不做限定。此外,示例性的,第一成像镜组81的组合焦距f1与第二成像镜组83的组合焦距f2之间的比值可以满足:1<f1/f2<3,这样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图像传感器84的尺寸。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参考图4,孔径光阑82的中心设有通光孔821,通光孔821的边缘设有遮挡区822,通光孔821的直径d2可以满足:3mm≤d2≤8mm。
由于角膜和透镜表面反射的杂散光的弥散程度要比眼底返回的有效光的弥散程度大,因此通过设置孔径光阑82,可以使眼底返回的有效光更多地通过通光孔821,同时使弥散程度更大的杂散光被遮挡区822遮挡,因而有利于抑制杂散光,提高眼底成像质量。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优化透镜的镜面形状来减小杂散光对眼底成像的影响。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增大透镜镜面的曲率,减小透镜镜面的曲率半径,以减少反射照明光而形成杂散光的镜面面积,进而达到抑制杂散光影响的目的。对于通过光路设计无法消除的微弱杂散光,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后期通过图像处理消除,以便提高成像效果。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照明模块10包括:光源11、第一匀光镜组12、匀光棒13和第二匀光镜组14。其中,光源11出射的照明光束经第一匀光镜组12、匀光棒13和第二匀光镜组14依次匀光后出射为准直的平行光束。第二匀光镜组14的组合焦距f3可以满足:20 mm≤f3≤50 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光源11可以是白光光源。本实施例中,光源11可以选用半发散角小于或等于50°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这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获得彩色眼底成像。光源11出射的光束,经过第一匀光透镜组12会聚并入射至匀光棒13,光束在匀光棒13内多次反射可以实现匀光,匀光棒13的出射端设于第二匀光透镜组14的前焦平面上,匀光棒13出射的光线经过第二匀光透镜组14后出射为准直的平行光。其中,本实施例对第一匀光镜组12和第二匀光镜组14中的透镜类型和透镜数量不做限定。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第一匀光镜组12包括四个透镜,其中靠近光源11一侧的两个透镜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第二匀光镜组14包括三个透镜,通过设置第二匀光镜组14的组合焦距f3在20mm~50mm之间,既可以保证成像装置的整体体积不至于过大,又可以确保数字微镜阵列扫描的照明光束可以覆盖足够的眼底视场范围。示例性的,第二匀光镜组14的组合焦距f3可以满足:f3=35mm。
继续参考图1,第二镜组40可以包括第一反射镜41和多个透镜,第一反射镜41与该多个透镜的主光轴呈45°角设置。调焦模块50设于第二镜组40和接目镜组60之间的光路上,调焦模块50包括第二反射镜51和第三反射镜52,第二反射镜51与第二镜组40的主光轴呈45°角设置,第三反射镜52与接目镜组60的主光轴呈45°角设置,且第二反射镜51和第三反射镜52呈90°角设置。如图1所示,调焦模块50可以沿x正方向或负方向移动,通过改变中间像面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视度的患者。示例性的,可以通过电机滑块使第二反射镜51和第三反射镜52沿光轴来回移动。如图1所示,以检测正常眼睛时调焦模块50所在的光轴位置为基准位置,当沿x正方向相对于该基准位置向右移动调焦模块50时,可以调焦为适应远视眼的检查状态,当沿x负方向相对于该基准位置向左移动调焦模块50时,可以调焦为适应近视眼的检查状态。本实施例中,视度调节范围为-25D~+20D。其中,D表示屈光度,为屈光力大小的单位,屈光力越强,焦距越短,其大小等于焦距的倒数,例如1D表示焦距为1m,5D表示焦距为1/5m,即20cm,凸透镜的屈光度为正,用“+”表示,凹透镜的屈光度为负,用“-”表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二镜组40和接目镜组60组成4f光束系统。
参考图5,4f光束系统包括物平面、透镜L1、透镜L2和像平面,其中透镜L1和透镜L2的焦距均为f,物平面到透镜L1之间的距离为f,透镜L1与透镜L2之间的距离为2f,透镜L2到像平面之间的距离为f。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镜组40和接目镜组60设置为4f光束系统,确保从第二镜组40出射的照明光束,其主光线都与光轴平行,形成远心光路,这样调焦模块50沿光轴前后移动时不会对视场产生影响,即无论如何调焦,都可以保证物方远心光束的主光线平行于光轴,保证眼底成像清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镜组30的组合焦距f4、第二镜组40的组合焦距f5、以及接目镜组60的焦距f6可以满足:
0.3<f4/f5<0.8;
3<f5/f6<5。
由于DMD的靶面较小,而中间像面较大,通过设置组合焦距f4和组合焦距f5的比例满足0.3<f4/f5<0.8,第一镜组30和第二镜组40形成的光学系统起到将DMD的靶面放大的作用,以及通过设置组合焦距f5和组合焦距f6的比例满足3<f5/f6<5,可以确保第二镜组40和接目镜组60组成的光学系统,其角放大率大于1,即可以将较小的入射角度扩大成较大的出射角度,以满足照亮眼底足够大的视场范围的需求。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眼底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光路和照明光路,其中,
所述成像光路包括成像模块(80),所述照明光路包括照明模块(10),且所述成像光路和所述照明光路共用:扫描模块(20)、第一镜组(30)、第二镜组(40)、调焦模块(50)、接目镜组(60)和分光元件(70);
所述扫描模块(20)包括:全反射棱镜(21)和数字微镜阵列(22);
其中,所述照明模块(10)出射的照明光束经所述全反射棱镜(21)全反射后,出射的光束以预定角度入射所述数字微镜阵列(22),入射所述数字微镜阵列(22)的光束经所述数字微镜阵列(22)反射后垂直入射所述全反射棱镜(21)的光束沿照明光路传播后从待测眼睛的瞳孔射入眼底,入射眼底的光束经眼底散射后再沿成像光路传播后经所述成像模块(80)获得眼底成像,所述数字微镜阵列(22)以行扫模式或列扫模式对照明光束进行扫描,以减少眼底成像时收集的杂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成像装置,其中,
垂直入射所述全反射棱镜(21)的照明光束经所述全反射棱镜(21)和所述第一镜组(30)传播后,会聚于第一焦平面;
所述第一焦平面为所述第一镜组(30)的后焦平面,同时为所述第二镜组(40)的前焦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底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焦平面处设有环形光阑(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底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环形光阑(90)的中心设有挡光圆形区(91),所述挡光圆形区(91)的直径d1满足:
1mm≤d1≤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数字微镜阵列(22)中每个微反射镜单元的尺寸L满足:
5μm≤L≤13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成像模块(80)包括:第一成像镜组(81)、孔径光阑(82)、第二成像镜组(83)、图像传感器(84),其中,
所述孔径光阑(82)设于第二焦平面处;
所述第二焦平面为所述第一成像镜组(81)的后焦平面,同时为所述第二成像镜组(83)的前焦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眼底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孔径光阑(82)的中心设有通光孔(821),所述通光孔(821)的直径d2满足:
3mm≤d2≤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照明模块(10)包括:光源(11)、第一匀光镜组(12)、匀光棒(13)和第二匀光镜组(14),其中,
所述光源(11)出射的照明光束经所述第一匀光镜组(12)、所述匀光棒(13)和所述第二匀光镜组(14)依次匀光后出射为准直的平行光束;
所述第二匀光镜组(14)的组合焦距f3满足:20 mm≤f3≤50 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底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光源(11)包括白光光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镜组(40)和所述接目镜组(60)组成4f光束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镜组(30)的组合焦距f4、所述第二镜组(40)的组合焦距f5、以及所述接目镜组(60)的焦距f6满足:
0.3<f4/f5<0.8;
3<f5/f6<5。
CN202311489606.1A 2023-11-09 2023-11-09 眼底成像装置 Active CN1172240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9606.1A CN117224077B (zh) 2023-11-09 2023-11-09 眼底成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9606.1A CN117224077B (zh) 2023-11-09 2023-11-09 眼底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4077A CN117224077A (zh) 2023-12-15
CN117224077B true CN117224077B (zh) 2024-03-12

Family

ID=89098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89606.1A Active CN117224077B (zh) 2023-11-09 2023-11-09 眼底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407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39880A1 (en) * 1989-02-06 1990-08-06 Stewart A. Brow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ision laser surgery
JP2001245852A (ja) * 2000-03-03 2001-09-11 Canon Inc 検眼装置
WO2015010133A1 (en) * 2013-07-19 2015-01-22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eye motion by imaging retina. with feedback
CN105527021A (zh) * 2016-01-30 2016-04-2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像素级扫描光谱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CN107007250A (zh) * 2017-05-31 2017-08-0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眼底成像光学系统
CN112472022A (zh) * 2020-12-10 2021-03-12 上海雄博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眼底照相机的光学结构
CN214965414U (zh) * 2020-12-19 2021-12-03 重庆贝奥新视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能均匀照明不产生杂光的眼底相机照明系统
CN114485935A (zh) * 2021-12-25 2022-05-13 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基于mems的光谱成像系统及方法
WO2022227663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系统及投影仪
WO2023020616A1 (zh) * 2021-08-20 2023-02-23 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科光学成像诊断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71326B2 (en) * 2017-11-01 2022-10-18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ocusing light through cataractous lens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39880A1 (en) * 1989-02-06 1990-08-06 Stewart A. Brow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ision laser surgery
JP2001245852A (ja) * 2000-03-03 2001-09-11 Canon Inc 検眼装置
WO2015010133A1 (en) * 2013-07-19 2015-01-22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eye motion by imaging retina. with feedback
CN105527021A (zh) * 2016-01-30 2016-04-2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像素级扫描光谱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CN107007250A (zh) * 2017-05-31 2017-08-0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眼底成像光学系统
CN112472022A (zh) * 2020-12-10 2021-03-12 上海雄博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眼底照相机的光学结构
CN214965414U (zh) * 2020-12-19 2021-12-03 重庆贝奥新视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能均匀照明不产生杂光的眼底相机照明系统
WO2022227663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系统及投影仪
WO2023020616A1 (zh) * 2021-08-20 2023-02-23 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科光学成像诊断系统
CN114485935A (zh) * 2021-12-25 2022-05-13 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基于mems的光谱成像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4077A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59917B2 (ja) 画像投影装置
US6561656B1 (en)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with reflecting light valve
US7564630B2 (en) Scanning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H01145642A (ja) 指紋撮像用光学システム
CN109804296B (zh) 图像投影装置
JP2013007645A (ja) 測定装置、形状測定装置、形状測定方法、及び構造物の製造方法
KR102373287B1 (ko) 이음새없이 형성된 텔레센트릭 명시야 및 환형 암시야 조명
US6558007B2 (en)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03109152A (zh) 选择性观察物体特征的高速采集视觉系统及方法
US20170202457A1 (en) Ophthalmoscopes
US20170315347A1 (en) Exit Pupil Expander for Laser-Scanner and Waveguide Based Augmented-Reality Displays
KR20220031684A (ko) 복합 빔 결합기를 활용한 다중 모드 광각 조명
JP2013507212A (ja) 眼底カメラ用照明装置
JP5018192B2 (ja) 照明装置
JP2003227906A (ja) コリメーティングレンズ、コリメ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CN117224077B (zh) 眼底成像装置
CZ200234A3 (cs) Zařízení pro opatření tiskové formy obrazem s makrooptikou Offnerova typu
US4736225A (en) Slit exposure projection device
US20220095913A1 (en) Slit-scanning fundus imager enhancements
TWI395568B (zh) 醫療影像擷取系統
US7480095B2 (en) Microscope
US5825457A (en) Keratometric illumination system
JPS5669611A (en) Scanning optical system for array light source
US20050254123A1 (en) Microscope
JP7476857B2 (ja) 眼底撮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