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19721A - 发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发光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219721A CN117219721A CN202310613905.5A CN202310613905A CN117219721A CN 117219721 A CN117219721 A CN 117219721A CN 202310613905 A CN202310613905 A CN 202310613905A CN 117219721 A CN117219721 A CN 1172197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hole
- light source
- hole portion
- light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0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0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7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6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149 argon plasma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1 for examp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DVRDHUBQLOKMHZ-UHFFFAOYSA-N chalcopyrite Chemical group [S-2].[S-2].[Fe+2].[Cu+2] DVRDHUBQLOKM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33 gal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601 Ga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JMASRVWKEDWRBT-UHFFFAOYSA-N Gallium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Ga]#N JMASRVWKEDWRB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3564 SiAl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JNDMLEXHDPKVFC-UHFFFAOYSA-N aluminum;oxygen(2-);yttrium(3+)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Al+3].[Y+3] JNDMLEXHDPKVF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8 bar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TZCXTZWJZNENPQ-UHFFFAOYSA-L barium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Ba+2].[O-]S([O-])(=O)=O TZCXTZWJZNENPQ-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23 garne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23 metal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94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80 sapph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050 silico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27 yttr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9901 yttrium aluminum garne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2-methoxy-6-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CH]OC1=CC=CC([CH])=C1O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2047 Als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187109 Als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Di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O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NKUSGQVOMIXLU-UHFFFAOYSA-N Formamidine Chemical compound NC=N PNKUSGQVOMIXL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5793 Ge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BAVYZALUXZFZLV-UHFFFAOYSA-O Methylammon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NH3+]C BAVYZALUXZFZLV-UHFFFAOYSA-O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639 MgSi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BPQQTUXANYXVAA-UHFFFAOYSA-N Ortho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O-] BPQQTUXANYXVA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4283 SiO 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FNCIDSNKNZQJTJ-UHFFFAOYSA-N alumane;terbium Chemical compound [AlH3].[Tb] FNCIDSNKNZQJT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JRPBQTZRNDNNOP-UHFFFAOYSA-N barium titanate Chemical compound [Ba+2].[Ba+2].[O-][Ti]([O-])([O-])[O-] JRPBQTZRNDNNO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113 barium titan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UHYPYGJEEGLRJD-UHFFFAOYSA-N cadmium(2+);selenium(2-) Chemical compound [Se-2].[Cd+2] UHYPYGJEEGLR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WUKWITHWXAAZEY-UHFFFAOYSA-L calcium difluoride Chemical compound [F-].[F-].[Ca+2] WUKWITHWXAAZEY-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634 calcium flu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TDCAOYDHVNFCP-UHFFFAOYSA-N chloro(trihydroxy)silan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Cl GTDCAOYDHVNFC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8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73 di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82 di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5842 heteroatom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6 lantha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5 lea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1700 light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ORUIBWPALBXDOA-UHFFFAOYSA-L magnesium fluoride Chemical compound [F-].[F-].[Mg+2] ORUIBWPALBXDOA-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635 magnesium flu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CPLXHLVBOLITMK-UHFFFAOYSA-N magnes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Mg]=O CPLXHLVBOLITM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95 magnesium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AXZKOIWUVFPNLO-UHFFFAOYSA-N magnesium;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Mg+2] AXZKOIWUVFPNL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ZKATWMILCYLAPD-UHFFFAOYSA-N niobium pent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Nb](=O)O[Nb](=O)=O ZKATWMILCYLAP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URLJKFSTXLNXLG-UHFFFAOYSA-N niobium(5+);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O-2].[O-2].[Nb+5].[Nb+5] URLJKFSTXLNXL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Al]O[Al]=O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SIWVEOZUMHYXCS-UHFFFAOYSA-N oxo(oxoyttriooxy)yttrium Chemical compound O=[Y]O[Y]=O SIWVEOZUMHYXC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BPUBBGLMJRNUCC-UHFFFAOYSA-N oxygen(2-);tantalum(5+)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O-2].[O-2].[Ta+5].[Ta+5] BPUBBGLMJRNUC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VTZCBVAJQQJTK-UHFFFAOYSA-N oxygen(2-);zirconium(4+) Chemical compound [O-2].[O-2].[Zr+4] RVTZCBVAJQQJT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68 pheno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11 pheno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668 polycarbonat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31 polycarbonat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25 polyester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5 polyester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672 polyolefin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2 stront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PBCFLUZVCVVTBY-UHFFFAOYSA-N tantalum pent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Ta](=O)O[Ta](=O)=O PBCFLUZVCVVTB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80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08 titanium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928 zirco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4—Light-guides, e.g. fibre-optic bundles, louvered or jalousie light-gui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2—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 G02B6/002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for hous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light source, e.g. by forming holes or rece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的发光模块。一种发光模块,具备:光源部;以及导光部件,上述导光部件在俯视时包围上述光源部,并包含第1面和上述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上述导光部件包含在上述第1面侧开口的第1孔部、和在俯视时位于上述第1孔部的内侧的第2孔部以及第3孔部,上述第2孔部以及上述第3孔部沿第1方向排列地定位,上述第1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比上述第2孔部以及上述第3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浅,在俯视时,上述第2孔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比上述第2孔部在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发光模块。
背景技术
组合有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和导光部件的发光模块例如广泛利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灯等面状光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光源部和包含用于配置光源部的孔部在内的导光部件的发光模块。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2-0563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关于发光模块,要求进一步提高光取出效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的发光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1个方式,发光模块具备:光源部;以及导光部件,上述导光部件在俯视时包围上述光源部,并包含第1面和上述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上述导光部件包含在上述第1面侧开口的第1孔部、和在俯视时位于上述第1孔部的内侧的第2孔部以及第3孔部,上述第2孔部以及上述第3孔部沿第1方向排列地定位,上述第1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比上述第2孔部以及上述第3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浅,在俯视时,上述第2孔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比上述第2孔部在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长。
根据本发明的1个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3A是本实施方式的光源部的示意剖视图。
图3B是本实施方式的光源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4A是图1的IVA部中的导光部件的放大图。
图4B是图4A的IVB-IVB线的导光部件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光调整部件的示意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光源部;20…导光部件;30…透光性部件;40…光调整部件;50…布线基板;61…第1粘合层;62…第2粘合层;70…反射部件;80…导电部件;90…绝缘层;100…发光模块;200…支承部件;300…面状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各附图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因此存在对各部件的比例尺、间隔或位置关系等进行夸张或对部件的一部分的图示进行省略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将Z轴的箭头方向设为上方,将Z轴的与箭头方向相反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另外,作为剖视图,存在表示仅示出切剖面的端面图的情况。
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存在用共通的参照附图标记来表示并省略说明的情况。另外,存在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语(例如“上”、“下”及包含它们的用语在内的其它用语)的情况。然而,这些用语只是为了容易理解所参照的附图中的相对的方向或位置而使用的。只要基于所参照的附图中的“上”、“下”等用语的相对的方向或位置的关系相同,在除本公开以外的附图、实际的制品等中,也可以不是与所参照的附图相同的配置。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平行”,不仅包含2条直线、边、面等延长也不相交的情况,也包含2条直线、边、面等所夹的角度在10°以内的范围相交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表现为“上”的位置关系包含相接的情况和虽不相接但位于上方的情况。
[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说明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00以及面状光源300。图1是从面状光源300的发光面侧观察到的附图。如图1所示,将相对于面状光源300的发光面平行且彼此正交的2个方向设为X方向和Y方向。将与X方向以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Z方向。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与X方向以及Y方向平行的平面称为XY平面。另外,有时将在XY平面中从X方向以0°以上且小于360°的角度倾斜的方向称为横向,将Z方向称为上下方向。
面状光源300具备发光模块100和支承部件200。发光模块100配置于支承部件200上。发光模块100具备光源部10和导光部件20。在俯视时,导光部件20包围光源部10。导光部件20包含第1面201和第1面201的相反侧的第2面202。导光部件20包含在第1面201侧开口的第1孔部21。导光部件20包含在俯视时位于第1孔部21的内侧的第2孔部22以及第3孔部23。第2孔部22以及第3孔部23沿第1方向排列地定位。第1孔部21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比第2孔部22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浅。第1孔部21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比第3孔部23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浅。在俯视时,第2孔部22在第1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比第2孔部22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长。在本说明书中,存在不对第1孔部21、第2孔部22及/或第3孔部23进行区别而称为孔部20R的情况。
通过导光部件20包含在第1面201侧开口的孔部20R,容易增大导光部件20的表面积。这样的话,容易将入射到导光部件20的来自光源部10的光取出到导光部件20的外部。由此,发光模块100的光取出效率提高。
以下,对构成发光模块100以及面状光源300的各要素进行详说。
(光源部10)
如图1所示,发光模块100具备包含第1光源10A、第2光源10B、第3光源10C以及第4光源10D在内的多个光源部10。此外,发光模块100具备的光源部10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
如图3A所示,光源部10包含发光元件11。发光元件11包含半导体层叠体。半导体层叠体例如包含蓝宝石或氮化镓等的基板、配置于基板上的n型半导体层、p型半导体层、和被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夹持的发光层。另外,发光元件11包含与n型半导体层电连接的n侧电极、和与p型半导体层电连接的p侧电极。n侧电极以及p侧电极构成发光元件11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光源部10包含正负一对电极12。正负一对电极12构成光源部1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一对电极12中的一方与p侧电极电连接,另一方与n侧电极电连接。此外,光源部10也可以不包含电极12。在光源部10不包含正负一对电极12的情况下,发光元件11的n侧电极和p侧电极构成光源部1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另外,光源部10也可以不具备蓝宝石或氮化镓等的基板。这样的话,容易在上下方向上将光源部10小型化。
作为发光层的构造,可以是如双异质构造、单量子阱构造(SQW)那样具有单一活性层的构造,也可以是如多量子阱结构(MQW)那样具有一组活性层组的构造。发光层能够发出可见光或紫外光。作为可见光,发光层能够发出蓝色至红色的光。作为包含这样的发光层的半导体层叠体,例如能够包含InxAlyGa1-x-yN(0≤x,0≤y,x+y≤1)。半导体层叠体能够包含至少1个上述能够发光的发光层。例如,半导体层叠体可以是在n型半导体层与p型半导体层之间包含1个以上的发光层的构造,也可以是将依次包含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p型半导体层的构造重叠有多次的构造。在半导体层叠体包含多个发光层的情况下,可以包含发光峰值波长不同的发光层,也可以包含发光峰值波长相同的发光层。此外,所谓发光峰值波长相同,例如是指也可以存在几nm左右的偏差。作为这样的发光层的组合能够适当地选择,例如在半导体层叠体包含2个发光层的情况下,能够在蓝色光与蓝色光、绿色光与绿色光、红色光与红色光、紫外光与紫外光、蓝色光与绿色光、蓝色光与红色光、或绿色光与红色光等组合中选择发光层。另外,发光层可以包含发光峰值波长不同的多个活性层,也可以包含发光峰值波长相同的多个活性层。
图3A所示的光源部10包含1个发光元件11。第1光源10A、第2光源10B、第3光源10C以及第4光源10D的各光源部10也可以包含多个发光元件11。各光源部10包含的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峰值波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各光源部10包含2个发光元件的情况下,能够在蓝色光与绿色光、蓝色光与红色光、紫外光与蓝色光、紫外光与绿色光、紫外光与红色光、或绿色光与红色光等组合中选择发光元件的发光峰值波长。例如,在各光源部10包含3个发光元件的情况下,能够在蓝色光与绿色光与红色光、紫外光与绿色光与红色光、紫外光与蓝色光与绿色光、紫外光与蓝色光与红色光、紫外光与绿色光与红色光等组合中选择发光元件的发光峰值波长。
如图3A所示,光源部10能够进一步包含透光性部件13(以下称为光源透光性部件)。光源透光性部件13覆盖发光元件11的上表面以及侧面。能够通过光源透光性部件13保护发光元件11。光源透光性部件13也可以配置为使发光元件1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露出。这样的话,容易在上下方向上将光源部10小型化。
例如,光源透光性部件13对发光元件11发出的光具有透光性。光源透光性部件13包含透光性树脂,也可以进一步包含荧光体。作为透光性树脂,例如能够使用硅酮树脂或环氧树脂等。另外,作为荧光体,能够使用钇铝石榴石系荧光体(例如(Y,Gd)3(Al,Ga)5O12:Ce)、镥铝石榴石系荧光体(例如Lu3(Al,Ga)5O12:Ce)、铽铝石榴石系荧光体(例如Tb3(Al,Ga)5O12:Ce)、CCA系荧光体(例如Ca10(PO4)6Cl2:Eu)、SAE系荧光体(例如Sr4Al14O25:Eu)、氯硅酸盐系荧光体(例如Ca8MgSi4O16Cl2:Eu)、硅酸盐系荧光体(例如(Ba,Sr,Ca,Mg)2SiO4:Eu)、β-SiAlON系荧光体(例如(Si,Al)3(O,N)4:Eu)或α-SiAlON系荧光体(例如Ca(Si,Al)12(O,N)16:Eu)等氧氮化物系荧光体、LSN系荧光体(例如(La,Y)3Si6N11:Ce)、BSESN系荧光体(例如(Ba,Sr)2Si5N8:Eu)、SLA系荧光体(例如SrLiAl3N4:Eu)、CASN系荧光体(例如CaAlSiN3:Eu)或SCASN系荧光体(例如(Sr,Ca)AlSiN3:Eu)等氮化物系荧光体、KSF系荧光体(例如K2SiF6:Mn)、KSAF系荧光体(例如K2(Si1-xAlx)F6-x:Mn,这里x满足0<x<1)或MGF系荧光体(例如3.5MgO·0.5MgF2·GeO2:Mn)等氟化物系荧光体、具有钙钛矿构造的量子点(例如(Cs,FA,MA)(Pb,Sn)(F,Cl,Br,I)3,这里FA和MA分别表示甲脒鎓和甲基铵)、II-VI族量子点(例如CdSe)、III-V族量子点(例如InP)或具有黄铜矿构造的量子点(例如(Ag,Cu)(In,Ga)(S,Se)2)等。作为在光源透光性部件13中添加的荧光体,可以使用1种荧光体,也可以使用多种荧光体。
另外,也可以将含有上述荧光体的波长转换片配置于面状光源300上。波长转换片能够为吸收来自光源部10的蓝色光的一部分而发出黄色光、绿色光及/或红色光并射出白色光的面状光源。例如,能够组合能够发出蓝色光的光源部10和含有能够发出黄色光的荧光体的波长转换片来获得白色光。另外,除此之外,也可以组合能够发出蓝色光的光源部10和含有红色荧光体以及绿色荧光体的波长转换片。另外,也可以组合能够发出蓝色光的光源部10和多个波长转换片。作为多个波长转换片,例如能够选择含有能够发出红色光的荧光体的波长转换片、和含有能够发出绿色光的荧光体的波长转换片。另外,也可以组合具有能够发出蓝色光的发光元件11和含有能够发出红色光的荧光体的光源透光性部件13的光源部10、与含有能够发出绿色光的荧光体的波长转换片。
作为能够用于波长转换片的能够发出黄色光的荧光体,例如优选使用上述钇铝石榴石系荧光体。另外,作为能够用于波长转换片的能够发出绿色光的荧光体,优选使用发光峰值波长的半值宽度窄的例如具有上述钙钛矿构造的量子点、III-V族量子点或具有黄铜矿构造的量子点。另外,作为能够用于波长转换片的能够发出红色光的荧光体,优选使用与能够发出绿色光的荧光体相同发光峰值波长的半值宽度窄的例如上述的KSF系荧光体、KSAF系荧光体、III-V族量子点或具有黄铜矿构造的量子点。
光源部10能够进一步包含被覆部件14。被覆部件14配置于发光元件11的下表面。被覆部件14配置为光源部10的电极12的下表面从被覆部件14露出。被覆部件14也配置于覆盖发光元件11的侧面的光源透光性部件13的下表面。
被覆部件14对发光元件11发出的光具有反射性。对于被覆部件14,例如能够使用包含氮气、氧气等气体的树脂部件、包含光散射粒子的树脂部件等。作为被覆部件14的树脂部件,例如能够使用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环状聚烯烃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或聚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或环氧树脂或硅酮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作为被覆部件14的光散射粒子,例如能够使用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锆、氧化钇、氟化钙、氟化镁、五氧化铌、钛酸钡、五氧化钽、硫酸钡或玻璃等粒子。覆盖部件14也可以包含气体和光散射粒子这双方。
如图3A所示,光源部10能够包含光调整部件15(以下称为光源光调整部件)。光源光调整部件15构成光源部10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光源光调整部件15配置于发光元件11的上侧。在俯视时光源光调整部件15与发光元件11重叠,在该重叠的部分光源光调整部件15位于发光元件11的上侧。光源光调整部件15配置于光源透光性部件13的上侧,调整从光源透光性部件13的上表面射出的光的量、射出方向。光源光调整部件15对发光元件11发出的光具有反射性以及透光性。从光源透光性部件13的上表面射出的光的一部分通过光源光调整部件15反射,另外一部分透过光源光调整部件15。优选针对发光元件11的峰值波长的光源光调整部件15的透过率例如为1%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3%以上且30%以下。通过光源部10包含光源光调整部件15,能够降低光源部10的正上方区域过亮。由此,能够降低发光模块100的亮度不均。
光源光调整部件15例如能够由含有光散射粒子的树脂部件构成。作为光源光调整部件15的树脂部件,能够使用与被覆部件14的树脂部件相同的材料。作为光源光调整部件15的光散射粒子,能够使用与被覆部件14的光散射粒子相同的材料。另外,光源光调整部件15例如也可以是铝或银等金属部件或电介质多层膜。
如图3B所示,光源部10也可以不包含光源光调整部件15。这样的话,和光源部10包含配置于发光元件11的上侧的光源光调整部件15的情况相比,容易在上下方向上将光源部10小型化。作为其他的光源部10的形态,光源部10也可以不包含被覆部件14。例如,也可以由发光元件的下表面、一对电极12的下表面以及光源透光性部件的下表面构成光源部的下表面。作为其他的光源部10的形态,光源部10也可以仅是发光元件11的单体。作为其他的光源部10的形态,光源部10也可以为,不包含被覆部件14以及光源透光性部件13,在发光元件11的上表面配置有光源光调整部件15。作为其他的光源部10的形态,光源部10也可以为,不包含光源透光性部件13,在发光元件11的上表面配置有光源光调整部件15,在发光元件11的下表面配置有被覆部件14。
俯视时的光源部10的形状不特别限定。俯视时的光源部10的形状例如能够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形状。在俯视时的光源部10的形状为四边形的情况下,光源部10的一对外缘可以与X方向平行,也可以相对于X方向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部10的一对外缘相对于X方向倾斜45°。
(导光部件20)
导光部件20是对光源部10发出的光具有透光性的部件。优选针对光源部10的峰值波长的导光部件20的透过率例如为6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如图2所示,具有成为发光模块100的发光面的第1面201、和位于第1面201的相反侧的第2面202。如图1所示,导光部件20在俯视时连续地包围光源部10。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部件20具有从第1面201贯通至第2面202为止的收容部20H。在导光部件20的收容部20H配置有光源部10。本实施方式中的收容部20H在俯视时为圆形。收容部20H也可以在俯视时为椭圆或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多边形。此外,收容部20H也可以是仅导光部件20的第2面202侧开口的凹部。在收容部20H为凹部的情况下,收容部20H具备由导光部件20形成的底面。在收容部20H为凹部的情况下,导光部件20包含覆盖光源部10的上表面的部分和覆盖光源部10的侧面的部分。
发光模块100具备的导光部件20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模块100具备包含第1导光部20A、第2导光部20B、第3导光部20C以及第4导光部20D的多个导光部件20。如图1所示,在X方向上,第1导光部20A与第2导光部20B相邻。在X方向上,第3导光部20C与第4导光部20D相邻。在Y方向上,第1导光部20A与第3导光部20C相邻。在Y方向上,第2导光部20B与第4导光部20D相邻。第1光源10A配置于第1导光部20A的收容部20H。第2光源10B配置于第2导光部20B的收容部20H。第3光源10C配置于第3导光部20C的收容部20H。第4光源10D配置于第4导光部20D的收容部20H。
导光部件20由划分槽20G划分。将由划分槽20G划分出的1个区域设为发光区域300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划分槽20G划分出的第1导光部20A、第2导光部20B、第3导光部20C以及第4导光部20D是彼此不同的发光区域300A。1个发光区域300A能够为局部调光的驱动单位。构成面状光源300的发光区域300A的数量不特别限定。例如,面状光源300可以具备1个发光区域300A,面状光源300也可以具备多个发光区域300A。另外,通过排列多个面状光源300,也可以成为面积更大的面状光源装置。也可以在划分槽20G内配置有对光源部10发出的光具有反射性的部件。由此,能够提高发光状态的发光区域与非发光状态的发光区域的反差比。此外,发光模块也可以在划分槽20G内未配置有对光源部10发出的光具有反射性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部件20具备由沿Y方向延伸的第1划分槽21G和沿X方向延伸的第2划分槽22G构成的格子状的划分槽20G。在第1导光部20A与第2导光部20B之间存在沿Y方向延伸的第1划分槽21G。在第1导光部20A与第3导光部20C之间存在沿X方向延伸的第2划分槽22G。优选划分槽20G从导光部件20的第1面201贯通至第2面202。这样的话,由于能够将导光部件20分离为多个,所以例如能够减少因导光部件20与支承部件200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而产生的支承部件200的弯曲。由此,能够减少在后述的导电部件80产生龟裂。另外,划分槽20G可以是仅在导光部件20的第1面201侧开口的凹部,也可以是仅在导光部件20的第2面202侧开口的凹部。在划分槽20G为凹部的情况下,划分槽20G具备由导光部件20形成的底面。
导光部件20包含在第1面201侧开口的第1孔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孔部21是仅在导光部件20的上表面即第1面201侧开口的凹部。在第1面201构成导光部件20的下表面的情况下,第1孔部21也可以是仅在导光部件20的下表面侧开口的凹部。通过导光部件20包含第1孔部21,能够增大导光部件20的表面积。这样的话,能够增加从导光部件20的表面取出到导光部件20的外部的光的量。由此,能够提高发光模块100的光取出效率。优选在俯视时第1孔部21位于从光源部10离开的位置。这样的话,能够降低光源部10的正上方区域过亮。
导光部件20可以包含1个第1孔部21,也可以包含多个第1孔部21。如图1所示,优选在俯视时多个第1孔部21包围光源部10。这样的话,容易通过多个第1孔部21将从光源部10沿横向进入的光取出到导光部件20的外侧。另外,在俯视时,多个第1孔部21包围光源部10,由此在第1孔部21的附近,亮度高的部分和亮度低的部分容易混合存在。由此,在俯视时,能够使位于第1孔部21的外缘的内侧的部分的亮度与位于第1孔部21的外缘的外侧的部分的亮度的边界不明显。此外,在俯视时,1个第1孔部21也可以无断开处地包围光源部10。
俯视时的第1孔部21的形状不特别限定。如图1、图4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孔部21包含线状的部分。第1孔部21包含线状的部分是指在俯视时包含第1孔部21在其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比第1孔部21在与第1孔部21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长的部分。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第1孔部21的宽度是指包含位于第1孔部21的内侧的第2孔部22及/或第3孔部23的长度。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线状也包含直线、曲线、或折弯的线等。
如图4B所示,导光部件20包含在第1面201侧开口的第2孔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孔部22是仅在导光部件20的第1面201侧开口的凹部。此外,第2孔部22也可以从导光部件20的第1面201贯通至第2面202。如图4A所示,导光部件20的第2孔部22在俯视时位于第1孔部21的内侧。这样的话,能够降低在俯视时位于第2孔部22的外缘的内侧的部分过亮。由于导光部件20的第2孔部22在俯视时位于第1孔部21的内侧,所以从光源部10朝向导光部件20的第2孔部22前进的光的一部分容易从对连续包围第2孔部22的第1孔部21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取出。由此,由于能够减少从第2孔部22取出的光的量,所以能够降低在俯视时位于第2孔部22的外缘的内侧的部分过亮。此外,在导光部件20包含多个第1孔部21的情况下,第2孔部22位于至少1个第1孔部21的内侧即可。在导光部件20包含多个第1孔部21的情况下,优选第2孔部22位于多个第1孔部21的全部的内侧。这样的话,容易增大导光部件20的表面积。由此,容易将入射到导光部件20的来自光源部10的光取出到导光部件20的外部。
俯视时的第2孔部22的形状不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孔部22在俯视时为椭圆形状。第2孔部22也可以在俯视时为圆形或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多边形状。另外,俯视时的第2孔部22的形状也可以与第1孔部21相同包含线状的部分。
优选第1孔部21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D1(以下也称为第1深度)比第2孔部22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D2(以下也称为第2深度)浅。由于越是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深的孔部20R,越容易取出来自光源部10的光,所以在俯视时位于第1孔部21的外缘与第2孔部22的外缘之间的部分的亮度容易比位于第2孔部22的外缘的内侧的部分的亮度低。另外,在俯视时,位于第1孔部21的外缘与第2孔部22的外缘之间的部分的亮度容易比第1孔部21的外缘的外侧即未定位有孔部20R的部分的亮度高。由于第2孔部22在俯视时位于第1孔部21的内侧,第1深度D1比第2深度D2浅,所以能够在俯视时随着从未定位有孔部20R的部分向第2孔部22前进而使亮度变高。由此,能够使位于第2孔部22的外缘的内侧的部分的亮度与位于第2孔部22的外缘的外侧的部分的亮度的边界不明显。在本说明书中,除非特别地进行其他说明,否则各孔部的深度是指在上下方向上从第1面201至对各孔部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为止距离成为最大时的值。例如,第1孔部21的深度D1是指在上下方向上的从第1面201至对第1孔部21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为止的距离成为最大时的值。
如图4B所示,导光部件20包含在第1面201侧开口的第3孔部2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孔部23是仅在导光部件20的第1面201侧开口的凹部。此外,第3孔部23也可以从导光部件20的第1面201贯通至第2面202。如图4A所示,导光部件20的第3孔部23在俯视时位于第1孔部21的内侧。这样的话,能够降低在俯视时位于第3孔部23的外缘的内侧的部分过亮。此外,在导光部件20包含多个第1孔部21的情况下,第3孔部23位于至少1个第1孔部21的内侧即可。在导光部件20包含多个第1孔部21的情况下,优选第3孔部23位于多个第1孔部21的全部的内侧。这样的话,容易增大导光部件20的表面积。
俯视时的第3孔部23的形状与第2孔部22相同,不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的第3孔部23在俯视时为椭圆形状。优选俯视时的第3孔部23的形状与俯视时的第2孔部22的形状同等。这样的话,容易形成第2孔部22以及第3孔部23。例如,在将第2孔部22以及第3孔部23通过激光加工形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同等的激光输出形成第2孔部22以及第3孔部23。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同等的形状被允许±5μm以内的变动。另外,所谓同等的激光输出,包含一方的激光输出在另一方的激光输出的±5%以内的输出范围。
优选第2孔部距离第1面的深度D2(第2深度)为第3孔部距离第1面的深度D3(第3深度)的0.9倍以上且1.1倍以下。这样的话,容易形成第2孔部22以及第3孔部23。例如,在将第2孔部22以及第3孔部23通过激光加工形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同等的激光输出形成第2孔部22以及第3孔部23。
如图2所示,优选在横向上第3孔部23与光源部10重叠。这样的话,来自光源部10的光容易从对第3孔部23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取出。相同地,优选在横向上第2孔部22与光源部10重叠。
优选第1孔部21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D1(第1深度)为第2孔部22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D2(第2深度)的0.01倍以上且0.2倍以下。通过第1深度D1为第2深度D2的0.01倍以上,能够增大导光部件20的表面积。这样的话,容易将入射到导光部件20的来自光源部10的光取出到导光部件20的外部。通过第1深度D1为第2深度D2的0.2倍以下,来自光源部10的光容易沿横向扩展。即,通过第1深度D1为第2深度D2的0.2倍以下,容易减少从对第1孔部21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取出的光的量。通过来自光源部10的光容易沿横向扩展,容易降低发光模块100的亮度不均。相同地,优选第1深度D1为第3深度D3的0.01倍以上且0.2倍以下。
如图4A所示,第2孔部22以及第3孔部23沿第1方向排列地定位。优选第2孔部22在第1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L12(以下也称为第1第2孔部长度)比第2孔部22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L22(以下也称为第2第2孔部长度)长。这样的话,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射出的来自光源部10的光的一部分容易照于对第2孔部22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由此,能够增加取出到导光部件20的外部的光的量。此外,在图4A中,第1方向是指X方向,第2方向是指Y方向。
位于1个第1孔部21的内侧的第2孔部22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位于1个第1孔部21的内侧的第3孔部23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多个第2孔部22和多个第3孔部23位于1个第1孔部21的内侧。如图4A所示,在第1方向上,第2孔部22和第3孔部23交替地排列,第1孔部21位于第2孔部22与第3孔部23之间。这样的话,能够使容易取出来自光源部10的光的第2孔部22和第3孔部23混合存在。由此,由于在第1孔部21的附近亮度高的部分和亮度低的部分容易混合存在,所以能够使位于第1孔部21的外缘的内侧的部分的亮度与位于第1孔部21的外缘的外侧的部分的亮度的边界不明显。
如图4A所示,优选第3孔部23在第1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L13(以下也称为第1第3孔部长度)比第3孔部23在第2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L23(以下也称为第2第3孔部长度)长。这样的话,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前进的来自光源部10的光的一部分容易照于对第3孔部23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由此,能够增加从对第3孔部23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取出到导光部件20的外部的光的量。
如图1所示,在俯视时,将光源部10的中心与导光部件20的外缘连结的虚拟线IL与第1方向交叉。即,在横向的光容易从光源部10前进的俯视时将光源部10的中心与导光部件20的外缘连结的虚拟线IL与第2孔部22的长度变长的第1方向交叉。这样的话,从光源部10沿横向前进的光容易照于对第2孔部22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由此,能够增加从对第2孔部22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取出的光的量。在本说明书中,光源部的中心是指俯视时的光源部的几何学的重心。虚拟线IL是将光源部的中心与导光部件的外缘的任意点连结的线,能够引出多条线。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光源部的中心在整周方向(0°~360°)上引出虚拟线。另外,虚拟线IL是将光源部10的中心与导光部件20的外缘的点这两点作为两端的线段。
优选在俯视时将光源部的中心与导光部件的外缘连结的虚拟线IL、与第1方向所夹的角度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这样的话,来自光源部10的沿横向前进的光容易照于对第2孔部22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虚拟线IL与第1方向所夹的角度是指虚拟线IL与第1方向所夹的角度中的90°以下的角度。
优选在俯视时将光源部的中心与导光部件的外缘连结的虚拟线IL与第1方向正交。这样的话,来自光源部10的沿横向前进的光容易照于对第2孔部22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由此,能够增加从对第2孔部22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取出到导光部件20的外部的光的量。
在本说明书中,将位于第1面201的第1导光部20A的外缘中的距离第1光源10A的中心最远的点称为第1点P1,将位于第1面201的第1导光部20A的外缘中的距离第1光源10A的中心最近的点称为第2点P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点P1位于第1导光部20A的角,第2点P2位于第1导光部20A的各边的中心。第1点P1以及第2点P2分别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
如图1所示,优选在俯视时第1孔部21的至少1个位于将第1光源10A的中心与第1点P1连结的虚拟线段上。这样的话,能够降低发光模块的亮度不均。距离第1光源10A远的第1点P1和接近第1光源10A的第2点P2相比,亮度容易变低,但通过第1孔部21位于虚拟线段上,容易增加在第1点P1的附近取出到导光部件20的外部的光的量。由此,由于能够降低在第1点P1处的亮度与第2点P2处的亮度上产生差别,所以能够降低发光模块的亮度不均。
优选多个第1孔部21位于将第1光源10A的中心与第1点P1连结的虚拟线段上。这样的话,由于容易调整在第1点P1的附近的亮度,所以容易降低发光模块的亮度不均。优选位于将第1光源10A的中心与第1点P1连结的虚拟线段上的第1孔部21的数量多于位于将第1光源10A的中心与第2点P2连结的虚拟线段上的第1孔部21的数量。由此,容易降低在第1点P1处的亮度与第2点P2处的亮度上产生差别。此外,也可以没有位于将第1光源10A的中心与第2点P2连结的虚拟线段上的第1孔部21。
如图4A所示,优选第1孔部21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成为最大的部分21A位于俯视时的第2孔部22与第3孔部23之间。换言之,优选第1孔部21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成为最大的部分21A位于俯视时的位于第2孔部22与第3孔部23之间的区域内。由此,容易降低发光模块100的亮度不均。由于第2孔部22的深度以及第3孔部23的深度比第1孔部21的深度深,所以容易取出来自光源部10的光。通过第1孔部21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成为最大的部分21A位于俯视时的第2孔部22与第3孔部23之间,所以能够提高俯视时的第2孔部22与第3孔部23之间的亮度。因此,能够降低俯视时的第2孔部22的外缘的内侧以及第3孔部23的外缘的内侧的亮度、与第2孔部22与第3孔部23之间的区域中的亮度之差。由此,容易降低发光模块100的亮度不均。
如图4A所示,优选第2孔部22在第1方向(X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L12(第1第2孔部长度)比在第1方向(X方向)上的从第2孔部22至第3孔部23为止的最短的长度L14长。这样的话,能够增大深度比第1孔部21深的第2孔部22。由此,能够增加从对第2孔部22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取出到导光部件20的外部的光的量。
如图4A所示,优选在第2方向(Y方向)上,与第2孔部22重叠的位置处的第1孔部21的最长的长度L21(以下也称为第1第1孔部长度)比从第2孔部22以及第3孔部23离开而位于第2孔部22与第3孔部23之间的位置处的第1孔部的最长的长度L24长。通过第1第1孔部长度L21较长,容易延长在第2方向上的从第2孔部22的外缘至第1孔部21的外缘为止的距离。由此,容易增加位于第2方向上的从第2孔部22的外缘至第1孔部21的外缘之间的位置从对第1孔部21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取出到导光部件20的外部的光的量。这样的话,能够降低俯视时的第2孔部22的外缘的内侧的亮度、与在第2方向上位于从第2孔部22的外缘至第1孔部21的外缘之间的位置的部分的亮度之差。由此,容易降低发光模块100的亮度不均。
如图4B所示,优选导光部件20在第1孔部21与第2孔部22相连的部分具有向上方延伸的凸部212(以下也称为第1凸部)。由对第1孔部21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的一部分、和对第2孔部22进行划分的导光部件20的表面的一部分来划分第1凸部212的表面。通过导光部件20包含第1凸部212,容易进行亮度的调整。例如,通过变更第1凸部212的大小、位置,能够调整从导光部件20取出的来自光源部10的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第1凸部212设置为连续包围第2孔部2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1孔部21与第2孔部22的边界是在剖视图中位于第1凸部212的最上部的点。优选位于第1凸部212的最上部的点位于比第1面201靠下侧。这样的话,容易在上下方向上将发光模块100小型化。如图4B所示,优选导光部件20在第1孔部21与第3孔部23相连的部分具有向上方延伸的凸部213(以下也称为第2凸部)。通过导光部件20包含第2凸部213,容易进行亮度的调整。
如图4B所示,优选在横向上第1孔部21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成为最大的部分21A位于第1凸部212与第2凸部213之间。这样的话,第1孔部21的深度成为最大的部分21A位于第2孔部22与第3孔部23之间。由此,能够降低俯视时的第2孔部22的外缘的内侧以及第3孔部23的外缘的内侧的亮度、与第2孔部22与第3孔部23之间的区域中的亮度之差。
作为导光部件20的材料,能够使用与被覆部件14的树脂部件相同的材料。另外,作为导光部件20的材料,也可以使用玻璃等。导光部件20也可以包含荧光体、光散射粒子。
优选导光部件20的厚度例如为150μm以上且800μm以下。在本说明书中,除非特别地进行其他说明,否则各部件的厚度是指在上下方向上的从各部件的上表面至各部件的下表面为止的距离成为最大时的值。导光部件2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由单层构成,也可以由多层的层叠体构成。在导光部件20由层叠体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各层之间配置透光性的粘合剂。层叠体的各层也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主要材料。优选第1深度D1例如为1μm以上且30μm以下。优选第2深度D2以及第3深度D3例如为50μm以上且700μm以下。
设置于第1导光部20A的孔部20R的形状及/或数量、和设置于第2导光部20B的孔部20R的形状及/或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将孔部20R形成于导光部件20之前,确认第1导光部20A的亮度不均和第2导光部20B的亮度不均。在确认第1导光部20A的亮度不均和第2导光部20B的亮度不均之后,将分别适于第1导光部20A以及第2导光部20B的孔部20R形成于导光部件20。这样的话,能够降低发光模块100的亮度不均。例如,如果在将孔部20R形成于导光部件20之前,亮度不均已被抑制在所希望的范围,则也可以在导光部件20不设置孔部20R。作为确认第1导光部20A的亮度不均和第2导光部20B的亮度不均的方法,例如能够利用二维色彩亮度计(柯尼卡美能达制CA-2500)测定亮度来进行确认。
在导光部件20形成孔部的方法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通过激光加工在导光部件20形成孔部20R。能够通过由激光照射产生的热在导光部件20形成在第1面201侧开口的孔部20R。在通过激光加工在导光部件20形成孔部的情况下,优选是脉冲激光。通过将脉冲激光在第1方向上扫描,能够容易形成沿第1方向排列地定位且深度深的第2孔部22以及第3孔部23。此外,也可以通过使用了金属模等的注射模塑成形、多工位成形、压缩成形等方法来形成包含孔部20R的导光部件。
(透光性部件30)
如图2所示,发光模块100具备透光性部件30。透光性部件30是对光源部10发出的光具有透光性的部件。透光性部件30具有第1透光部31和第2透光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透光部31和第2透光部32是独立的分体。第1透光部31和第2透光部32也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为一体。优选针对光源部10的峰值波长的第1透光部31以及第2透光部32各自的透过率例如为6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此外,发光模块100也可以不具备透光性部件30。
如图2所示,优选第1透光部31与光源部10的侧面接触。这样的话,来自光源部10的光容易向第1透光部31入射。优选第1透光部31与导光部件20接触。这样的话,来自光源部10的光容易向导光部件20入射。在发光模块100不具备透光性部件30的情况下,导光部件20也可以与光源部10的侧面接触。这样的话,来自光源部10的光容易向导光部件20入射。
优选第1透光部31配置为使光源部10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露出。这样的话,和第1透光部31覆盖光源部10的上表面的全部的情况相比,容易在上下方向上将发光模块100小型化。第1透光部31也可以配置为使光源部10的上表面的全部露出。另外,第1透光部31也可以覆盖光源部10的上表面的全部。通过第1透光部31覆盖光源部10的上表面的全部,容易调整光源部10的正上方区域中的亮度。例如,通过变更覆盖光源部10的上表面的部分的第1透光部31的厚度,能够调整光源部10的正上方区域中的亮度。由此,由于容易进行亮度的调整,所以容易降低发光模块100的亮度不均。在第1透光部31覆盖光源部10的上表面的情况下,第2透光部32经由第1透光部31覆盖光源部10的上表面。
第1透光部31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由单层构成,也可以由多层的层叠体构成。另外,第1透光部31也可以包含荧光体、光散射粒子。在第1透光部31是层叠体的情况下,各层可以包含荧光体及/或光散射粒子,也可以不包含。例如,第1透光部31也可以由包含荧光体的层和不包含荧光体的层构成。作为第1透光部3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与被覆部件14的树脂部件相同的材料。
第2透光部32位于光源部10的上侧。第2透光部32位于第1透光部31的上侧。优选第2透光部32与光源部10的上表面及/或第1透光部31的上表面接触。这样的话,容易在上下方向上将发光模块100小型化。
作为第2透光部32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与被覆部件14的树脂部件相同的材料。另外,作为第2透光部32,也可以使用片状的光学用透明粘合剂(OCA)。第2透光部32也可以包含荧光体、光散射粒子。
(光调整部件40)
光调整部件40具有针对光源部10发出的光的反射性以及透光性。从光源部10射出的光的一部分通过光调整部件40反射,另外一部分透过光调整部件40。针对光源部10的峰值波长的光调整部件40的透过率比针对光源部10的峰值波长的导光部件20的透过率低。例如,优选针对光源部10的峰值波长的光调整部件15的透过率例如为1%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3%以上且30%以下。光调整部件40可以由单层构成,也可以由多层的层叠体构成。
光调整部件40配置于光源部10的上侧。在俯视时,光调整部件40与光源部10重叠,在该重叠的部分,光调整部件40位于光源部10的上侧。通过光调整部件40位于光源部10的上侧,能够降低光源部10的正上方区域过亮。
光调整部件40配置于第1透光部31的上侧。在俯视时,光调整部件40与第1透光部31重叠,在该重叠的部分,光调整部件40位于第1透光部31的上侧。通过光调整部件40位于第1透光部31的上侧,能够降低第1透光部31的正上方区域过亮。
光调整部件40配置于第2透光部32的上侧。在俯视时,光调整部件40与第2透光部32重叠,在该重叠的部分,光调整部件40位于第2透光部32的上侧。通过光调整部件40位于第2透光部32的上侧,能够降低第2透光部32的正上方区域过亮。
如图1所示,优选在俯视时光调整部件40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收容部20H的外缘靠外侧。由此,能够降低收容部20H的外缘的附近过亮。在俯视时,光调整部件40的外缘的全部也可以位于比收容部20H的外缘靠外侧。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收容部20H的外缘的附近过亮。另外,在俯视时,光调整部件40的外缘的全部也可以位于比收容部20H的外缘靠内侧。这样的话,在俯视时,从光调整部件40露出的透光性部件30的面积容易增加。由此,能够增加从透光性部件30取出到透光性部件30的外部的光的量。
光调整部件40具有光调整贯通孔40A。通过光调整部件40具有光调整贯通孔40A,容易调整光调整部件40的正上方区域中的亮度。例如,通过变更光调整贯通孔40A的大小、位置,能够调整由光调整部件40遮挡的来自光源部10的光。由此,由于容易调整光调整部件40的正上方区域中的亮度,所以容易降低发光模块100的亮度不均。在俯视时,光调整贯通孔40A位于从光调整部件40的外缘离开的位置。
优选光调整部件40的光调整贯通孔40A在俯视时位于从光源部10离开的位置。这样的话,能够减低光源部10的正上方区域过亮的情况。在光调整部件40具有多个光调整贯通孔40A的情况下,优选在俯视时多个光调整贯通孔40A的全部位于从光源部10离开的位置。这样的话,能够减低光源部10的正上方区域过亮的情况。此外,也可以在光调整部件40具有多个光调整贯通孔40A的情况下,至少1个光调整部件40的光调整贯通孔40A在俯视时与光源部10重叠。
俯视时的光调整贯通孔40A的形状不特别限定。如图1所示,俯视时的光调整贯通孔40A的形状为圆形。俯视时的光调整贯通孔40A的形状也可以为椭圆形或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多边形。俯视时的光调整贯通孔40A的形状也可以包含线状的部分。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线状也包含直线、曲线或折弯的线等。例如,俯视时的光调整贯通孔40A的形状也可以包含沿2个方向延伸的V字形或L字形的部分。
优选在俯视时光调整贯通孔40A包围光源部10。这样的话,容易调整X方向及/或Y方向的发光模块100的亮度。优选在俯视时由多个光调整贯通孔40A包围光源部10。这样的话,在光调整贯通孔40A的附近,亮度高的部分和亮度低的部分容易混合存在。由此,能够使位于光调整贯通孔40A的外缘的内侧的部分的亮度与位于光调整贯通孔40A的外缘的外侧的部分的亮度的边界不明显。此外,在俯视时,光调整贯通孔40A也可以无断开处地包围光源部10。
如图1所示,优选在俯视时光调整部件40具有在横向上凹陷的多个凹部40C(以下称为光调整凹部)。光调整凹部40C设置于光调整部件40的外缘。通过光调整部件40具有光调整凹部40C,容易调整光调整部件40的周围的亮度。例如,通过变更光调整凹部40C的大小、位置,能够调整来自由光调整部件40遮挡的光源部10的光。由此,由于容易调整光调整部件40的周围的亮度,所以容易降低发光模块100的亮度不均。另外,通过光调整部件40具有多个光调整凹部40C,在光调整部件40的外缘附近,亮度高的部分和亮度低的部分容易混合存在。由此,能够在光调整部件40外缘附近,使位于比光调整部件40的外缘靠内侧的部分的亮度与位于比光调整部件40的外缘靠外侧的部分的亮度的边界不明显。光调整凹部40C的大小不特别限定。光调整凹部40C在X方向上的最大的长度也可以比光调整贯通孔40A在X方向上的最大的长度短。光调整凹部40C在Y方向上的最大的长度也可以比光调整贯通孔40A在Y方向上的最大的长度短。
优选光调整部件40能够由树脂部件41A(以下称为光调整树脂部件)和光调整树脂部件41A所包含的反射体41B(以下称为光调整反射体)构成。作为光调整树脂部件41A的材料,能够使用与被覆部件14的树脂部件相同的材料。作为光调整反射体41B的材料,能够使用与被覆部件14的光散射粒子相同的材料。作为光调整反射体41B,也可以使用氮气、氧气等气体。另外,光调整部件40也可以包含光散射粒子和气体这双方。
优选光调整反射体41B的折射率比光调整树脂部件41A的折射率低。这样的话,入射到光调整树脂部件41A的来自光源部10的光的一部分容易在光调整树脂部件41A与光调整反射体41B的界面处进行全反射。由此,由于能够降低光向光源部10的上方穿过,所以能够降低光源部10的正上方区域过亮。在本说明书中,折射率是指在光源部10的峰值波长上的折射率。
在光调整反射体41B的折射率比光调整树脂部件41A的折射率低的情况下,优选光调整树脂部件41A的折射率比导光部件20的母材的折射率高。这样的话,容易增大光调整树脂部件41A与光调整反射体41B的折射率差。由此,从光调整树脂部件41A向光调整反射体41B前进的光的一部分容易在光调整树脂部件41A与光调整反射体41B的界面处进行全反射。由此,由于能够降低光向光源部10的上方穿过,所以能够降低光源部10的正上方区域过亮。
如图5所示,优选光调整反射体41B在剖视图中在横向上的最大长度L1比在上下方向上的最大长度L2长。这样的话,和光调整反射体41B为球状的情况相比,容易使与光源部10对置的光调整反射体41B的面接近平坦的面。由此,在从光源部10射出的光通过在俯视时位于光源部10的周围的光调整部件40的一部分被反射的情况下,容易向从光源部10离开的方向反射。即,能够降低从光源部10射出的光通过光调整部件40的一部分被反射而返回至光源部10。由此,由于能够降低从光源部10射出的光被光源部10吸收,所以发光模块100的光取出效率提高。例如,在光源部10的光源透光性部件13包含荧光体的情况下,通过能够降低从光源部10射出的光由光调整部件40反射而返回至光源部10,能够降低来自光源部10的光的波长被光源透光性部件13所包含的荧光体过度转换。光调整反射体41B在横向上的最大长度L1不特别限定。例如,光调整反射体41B在横向上的最大长度L1为光调整反射体41B在上下方向上的最大长度L2的2倍以上。
(支承部件200)
支承部件200是用于配置发光模块100的部件。支承部件200支承光源部10以及导光部件20。使导光部件20的第2面202与支承部件200的上表面对置而将导光部件20配置于支承部件200上。
支承部件200具有布线基板50。布线基板50具有绝缘基材51和配置于绝缘基材51的至少一方的面的至少1层的布线层52。绝缘基材51可以是刚性基板,也可以是柔性基板。为了将面状光源轻薄化,优选绝缘基材51是柔性基板。绝缘基材51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由单层构成,也可以由多层的层叠体构成。例如,绝缘基材51可以由单层的柔性基板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刚性基板的层叠体构成。作为绝缘基材5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酰亚胺等树脂。布线层52是金属膜,例如是铜膜。
支承部件200还具有配置于布线基板50上的第1粘合层61、配置于第1粘合层61上的反射部件70、和配置于反射部件70上的第2粘合层62。
第1粘合层61配置于布线基板50与反射部件70之间,将布线基板50与反射部件70粘合。第1粘合层61例如能够由包含光散射粒子的树脂部件构成。作为第1粘合层61的树脂部件,例如能够使用与被覆部件14的树脂部件相同的材料。作为第1粘合层61的光散射粒子,例如能够使用与被覆部件14的光散射粒子相同的材料。作为第1粘合层61,也可以使用片状的光学用透明粘合剂。
优选第1粘合层61的树脂部件的折射率比反射部件70的树脂部件的折射率低。这样的话,从反射部件70向第1粘合层61前进的光的一部分容易在反射部件70与第1粘合层61的界面处进行全反射。由此,由于能够降低向发光模块100的下方穿过的光,所以发光模块100的光取出效率提高。
反射部件70配置于导光部件20的下方、光源部10的下方、透光性部件30的下方以及划分槽20G的下方。反射部件70具有针对光源部10发出的光的反射性。反射部件70能够由树脂部件和在树脂部件中所包含的反射体构成。作为反射部件70的树脂部件,例如能够使用与被覆部件14的树脂部件相同的材料。作为反射部件70的反射体的材料,能够使用与被覆部件14的光散射粒子相同的材料。作为反射部件70的反射体也可以使用氮气、氧气等气体。另外,反射部件70也可以包含光散射粒子和气体这双方作为反射体。
优选反射部件70的反射体的折射率比反射部件70的树脂部件的折射率低。这样的话,入射到反射部件70的来自光源部10的光的一部分容易在反射部件70的树脂部件与反射部件70的反射体的界面处进行全反射。由此,由于能够降低光从反射部件70向下方穿过,所以发光模块100的光取出效率提高。
在反射部件70的反射体的折射率比反射部件70的树脂部件的折射率低的情况下,优选反射部件70的树脂部件的折射率比导光部件20的母材的折射率高。这样的话,容易增大反射部件70的树脂部件与反射部件70的反射体的折射率差。由此,入射到反射部件70的来自光源部10的光的一部分容易在反射部件70的树脂部件与反射部件70的反射体的界面处进行全反射。
第2粘合层62配置于反射部件70与导光部件20的第2面202之间,将反射部件70与导光部件20粘合。光源部10在导光部件20的收容部20H内配置于第2粘合层62上。第2粘合层62例如能够由包含光散射粒子的树脂部件构成。作为第2粘合层62的树脂部件,例如能够使用与被覆部件14的树脂部件相同的材料。作为第2粘合层62的光散射粒子,例如能够使用与被覆部件14的光散射粒子相同的材料。作为第2粘合层62,也可以使用片状的光学用透明粘合剂。
优选第2粘合层62的树脂部件的折射率比导光部件20的母材的折射率低。这样的话,从导光部件20向第2粘合层62前进的光的一部分容易在导光部件20与第2粘合层62的界面处进行全反射。由此,由于能够降低向发光模块100的下方穿过的光,所以发光模块100的光取出效率提高。优选第2粘合层62的树脂部件的折射率比第1透光部31的母材的折射率低。这样的话,从第1透光部31向第2粘合层62前进的光的一部分容易在第1透光部31与第2粘合层62的界面处进行全反射。由此,由于能够降低向发光模块100的下方穿过的光,所以发光模块100的光取出效率提高。
支承部件200还具有导电部件80。导电部件80例如包含树脂和在树脂中所包含的金属粒子。作为导电部件80的树脂,例如能够使用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作为金属粒子,例如能够使用铜或银的粒子。
导电部件80具有连接部81和布线部82。连接部81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第2粘合层62、反射部件70、第1粘合层61以及绝缘基材51。布线部82配置于布线基板50中的配置有布线层52的面,并与连接部81连接。连接部81和布线部82能够由相同材料形成为一体。布线部82的一部分与布线层52连接。
对应于光源部10的正负一对电极12,一对导电部件80相互分离配置。一方的导电部件80的连接部81在光源部10的下方与正侧的电极12连接,另一方的导电部件80的连接部81在光源部10的下方与负侧的电极12连接。光源部10的电极12与导电部件80以及布线层52电连接。
支承部件200还具有绝缘层90。绝缘层90配置于布线基板50的下表面,并覆盖布线层52。作为绝缘层9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
本说明书包含下述实施方式。
项目1.一种发光模块,其中,具备:
光源部;以及
导光部件,其在俯视时包围上述光源部,并包含第1面和上述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
上述导光部件包含在上述第1面侧开口的第1孔部、和在俯视时位于上述第1孔部的内侧的第2孔部以及第3孔部,
上述第2孔部以及上述第3孔部沿第1方向排列地定位,
上述第1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比上述第2孔部以及上述第3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浅,
在俯视时,上述第2孔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比上述第2孔部在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长。
项目2.根据项目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
上述第1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成为最大的部分位于俯视时的上述第2孔部与上述第3孔部之间。
项目3.根据项目1或项目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
上述第2孔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比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从上述第2孔部至上述第3孔部为止的最短的长度长。
项目4.根据项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
在上述第2方向上,与上述第2孔部重叠的位置处的上述第1孔部的最长的长度比从上述第2孔部以及上述第3孔部离开而位于上述第2孔部与第3孔部之间的位置的上述第1孔部的最长的长度长。
项目5.根据项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
上述第2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为上述第3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的0.9倍以上且1.1倍以下。
项目6.根据项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
上述第1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为上述第2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的0.01倍以上且0.2倍以下。
项目7.根据项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
上述导光部件在上述第1孔部与上述第2孔部相连的部分具有向上方延伸的凸部。
项目8.根据项目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
在俯视时,将上述光源部的中心与上述导光部件的外缘连结的虚拟线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
项目9.根据项目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
在俯视时,将上述光源部的中心与上述导光部件的外缘连结的虚拟线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
以上,参照具体例子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具体例子。只要包含本发明的主旨,基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当地设计变更来实施的全部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除此之外,在本发明的思想范畴中,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想到各种变更例以及修正例,这些变更例及修正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部以及导光部件,所述导光部件在俯视时包围所述光源部,并包含第1面和所述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
所述导光部件包含在所述第1面侧开口的第1孔部、和在俯视时位于所述第1孔部的内侧的第2孔部以及第3孔部,
所述第2孔部以及所述第3孔部沿第1方向排列地定位,
所述第1孔部距离所述第1面的深度比所述第2孔部以及所述第3孔部距离所述第1面的深度浅,
在俯视时,所述第2孔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比所述第2孔部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孔部距离所述第1面的深度成为最大的部分位于俯视时的所述第2孔部与所述第3孔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孔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比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从所述第2孔部至所述第3孔部为止的最短的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2孔部重叠的位置处的所述第1孔部的最长的长度比从所述第2孔部以及所述第3孔部离开而位于所述第2孔部与第3孔部之间的位置处的所述第1孔部的最长的长度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孔部距离所述第1面的深度为所述第3孔部距离所述第1面的深度的0.9倍以上且1.1倍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孔部距离所述第1面的深度为所述第2孔部距离所述第1面的深度的0.01倍以上且0.2倍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部件在所述第1孔部与所述第2孔部相连的部分具有向上方延伸的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时,将所述光源部的中心与所述导光部件的外缘连结的虚拟线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时,将所述光源部的中心与所述导光部件的外缘连结的虚拟线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93374 | 2022-06-09 | ||
JP2022093374A JP2023180263A (ja) | 2022-06-09 | 2022-06-09 | 発光モジュー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19721A true CN117219721A (zh) | 2023-12-12 |
Family
ID=89034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613905.5A Pending CN117219721A (zh) | 2022-06-09 | 2023-05-29 | 发光模块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17690B2 (zh) |
JP (1) | JP2023180263A (zh) |
CN (1) | CN117219721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03068A (ja) | 2008-10-27 | 2010-05-06 | Kuroda Denki Kk | 導光板の製造方法、導光板及び光源装置 |
JP2014061629A (ja) | 2012-09-20 | 2014-04-10 | Yachihoko Kagaku Kk | ラインストーン付き装飾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753458B2 (ja) * | 2018-12-28 | 2020-09-09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発光モジュール |
JP7265459B2 (ja) * | 2019-09-26 | 2023-04-2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US11112555B2 (en) * | 2019-09-30 | 2021-09-07 | Nichia Corporation | Light-emitting module with a plurality of light guide plates and a gap therein |
JP6912747B1 (ja) | 2020-02-07 | 2021-08-04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面状光源 |
JP6912748B1 (ja) | 2020-02-07 | 2021-08-04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面状光源 |
JP6912746B1 (ja) | 2020-02-07 | 2021-08-04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面状光源 |
JP7193744B2 (ja) | 2020-07-01 | 2022-12-21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発光モジュール |
JP7270133B2 (ja) | 2020-08-31 | 2023-05-10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7515058B2 (ja) | 2020-08-31 | 2024-07-1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導光板及び導光板システム |
TWI807401B (zh) | 2020-08-31 | 2023-07-01 | 日商日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發光模組之製造方法 |
JP7241271B2 (ja) | 2020-09-29 | 2023-03-17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面状光源 |
WO2022071110A1 (ja) | 2020-09-29 | 2022-04-07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面状光源 |
-
2022
- 2022-06-09 JP JP2022093374A patent/JP2023180263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5-29 CN CN202310613905.5A patent/CN117219721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6-08 US US18/331,559 patent/US12117690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400620A1 (en) | 2023-12-14 |
US12117690B2 (en) | 2024-10-15 |
JP2023180263A (ja) | 2023-1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17708B (zh) | 光源 | |
KR102524438B1 (ko) | 발광장치 및 면발광 광원 | |
US11480319B2 (en) |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planar light source | |
CN113960834A (zh) | 发光模组和面状光源 | |
US11892671B2 (en) |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planar light source | |
US11664479B2 (en) |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planar light source | |
US11699689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lanar light source | |
CN117219721A (zh) | 发光模块 | |
CN218995838U (zh) | 面状光源 | |
JP7422336B2 (ja) | 面状光源 | |
JP7397349B2 (ja) | 面状光源 | |
US11709312B2 (en) | Planar light source including light adjustment members | |
JP7458581B2 (ja) |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面状光源 | |
JP7558483B2 (ja) |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JP7445145B2 (ja) |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面状光源 | |
US11709394B2 (en) |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planar light source | |
JP7425346B2 (ja) | 区画部材、面状光源、液晶表示装置 | |
JP7425952B2 (ja) | 面状光源 | |
US20240136476A1 (en) |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 |
CN117080349A (zh) | 发光模块和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 |
JP2024006348A (ja) | 発光モジュール | |
JP2024047138A (ja) | 発光モジュール | |
JP2024040698A (ja) | 発光モジュール | |
JP2024107572A (ja) | 発光モジュール | |
JP2024139636A (ja) | 発光モジュ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