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12334A - 直线导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线导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212334A CN117212334A CN202310986630.XA CN202310986630A CN117212334A CN 117212334 A CN117212334 A CN 117212334A CN 202310986630 A CN202310986630 A CN 202310986630A CN 117212334 A CN117212334 A CN 1172123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urn
- ball
- linear guide
- ball channel
- 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01339 C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74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线导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直线导轨装置包括:轨道,以及滑块,滑块内设有前后贯通的内球道和外球道,内球道球道面的两端具有第一修行部;两个返向器,两个返向器分别位于滑块的两端,返向器内具有返向球道;外球道、内球道与返向球道共同组成循环球道,循环球道内设有多个钢球。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修行部,使得钢球在球道内返向转弯时能够顺畅地通过,从而使得滑块能够流畅运行,进而提高直线导轨装置的运行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线导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线导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直线导轨(linear slider)又称线轨、滑轨、线性导轨、线性滑轨,可分为滚轮直线导轨、圆柱直线导轨、滚珠直线导轨三种。例如,滚珠直线导轨是由钢珠在滑块跟导轨之间无限滚动循环,从而使负载沿着导轨线性运动。
目前,现有的滚珠直线导轨存在的不足是:当钢珠进入返向球道时会出现卡顿挤压,导致滑块运行不顺畅。滑块运行不顺畅,出现卡顿,会导致直线导轨的运动精度下降,进而导致无法在高精密的设备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直线导轨存在运行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线导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滑块运行的顺畅性,从而提高直线导轨的运行精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线导轨装置,包括:
轨道,以及
滑块,所述滑块内设有前后贯通的内球道和外球道,所述内球道球道面的两端具有第一修行部;
两个返向器,两个所述返向器分别位于所述滑块的两端,所述返向器内具有返向球道;
所述外球道、内球道与返向球道共同组成循环球道,所述循环球道内设有多个钢球。
进一步的,所述返向器包括:返向块和返向盖,所述返向块嵌设在所述返向盖内,所述返向块具有第一球道面,所述返向盖具有第二球道面,所述第一球道面和第二球道面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返向球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道面设有第二修行部,所述第二修行部与所述第一修行部平整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道面、第二球道面与所述外球道的球道面之间均设有过渡角。
进一步的,所述钢球的直径为D;所述内球道的直径为D2,所述外球道的直径为D1,D2<D<D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修行部的长度L的范围是3D~4.5D。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修行部2011的长度L为所述内球道总长度的1/4~3/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修行部相对于所述内球道的球道面的深度H沿靠近所述返向块的方向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第一修行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修行部之间平整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返向块的第一表面开设有第一润滑油道,所述返向块的第二表面开设有通油孔和第二润滑油道,所述通油孔与所述第二润滑油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油道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返向盖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油嘴的第一安装孔;所述返向盖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油嘴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球道的球道面采用曲线研磨方式加工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采用低碳合金钢,所述返向器采用树脂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直线导轨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滑块在轨道上滑行时,多个钢球在循环球道内循环移动;
当钢球在内球道时,在滑块与轨道的挤压下发生变形,从内球道进入返向球道时,第一修行部能够起到卸力作用,使得钢球顺畅地通过返向球道;所述钢球从返向球道进入内球道时,第一修行部能够起到加力作用,使得钢球顺畅地进入内球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修行部,使得钢球在球道内返向转弯时能够顺畅地通过,从而使得滑块能够流畅运行,进而提高直线导轨装置的运行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直线导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直线导轨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图2的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球道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修行部的示意图。
图6是返向块未设置第二修行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返向盖和返向块安装后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返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返向块的正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返向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返向盖的内侧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返向盖的外侧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直线导轨装置的测试曲线图。
图14是现有技术的测试曲线图。
图中:1、导轨;2、滑块;3、返向块;4、返向盖;5、返向球道;6、钢球;7、油嘴;8、密封盖;9、过渡角;201、内球道;202、外球道;2011、第一修行部;301、第二修行部;302、第一润滑油道;303、通油孔;304、第二润滑油道;305、凹陷曲面;401、第一安装孔;402、第二安装孔;403、引导曲面;404、安装销;40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的直线导轨装置,包括:轨道1、滑块2和两个返向器,滑块2内设有前后贯通的内球道201和外球道202,内球道201的球道面的两端具有第一修行部2011,两个返向器分别位于滑块2的两端,返向器内具有返向球道5;外球道201、内球道202与返向球道5共同组成循环球道,循环球道内设有多个钢球6。需要说明的是,多个钢球6在循环球道内是贴合在一起的,循环球道内装满钢球6后,会留有一点间隙,便于钢球6的滚动,防止卡死。当滑块2在轨道1上运行时,钢球6在球道内做循环移动,然而,钢球6在返向转弯时,如果以和直行时相同的力进入弯道,会导致钢球6在返向处发生卡顿,从而导致滑块2运行不顺畅。通过第一修行部2011,使得钢球6在球道内返向转弯时能够顺畅地通过,从而使得滑块2能够流畅运行,进而提高直线导轨装置的运行精度。
具体的,返向器包括:返向块3和返向盖4,返向块3嵌设在返向盖4内,返向块3具有第一球道面,返向盖4具有第二球道面,第一球道面和第二球道面之间的空间形成返向球道5。第一球道面设有第二修行部301,第二修行部301与第一修行部2011平整过渡。如果没有第二修行部301,那么会导致返向球道5与内球道201的连接处出现台阶,钢球6的运行会受阻。通过第一修行部2011和第二修行部301的相互配合,能够使得钢球6更加顺畅地在循环球道内移动。
例如,滑块2采用低碳合金钢,返向器(即返向块3和返向盖4)采用树脂材料。低碳合金钢具有耐磨、耐腐蚀、强度高的优点,使得滑块2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有利于延长滑块2的使用寿命。树脂材料具有可塑性强、耐用的优点,使得返向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表面不会有碎屑脱落。
例如,第一球道面、第二球道面与外球道202的球道面之间均设有过渡角9。过渡角9具有以下作用:一、通过设计过渡角9,当钢球6从外球道202进入返向球道5内或者从返向球道5进入外球道202内时,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钢球6的运行不会出现“跳动”;二、由于滑块2和返向器的材料存在差异性,钢球6在两者之间过渡时,产生的噪声较大,过渡角9也能够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三、由于滑块2和返向块3的材料不同,当导轨装置在比较恶劣的工况(例如环境温度变化较快,非恒温状态)中使用时,滑块2、返向器因为热胀冷缩而产生不等量的形变,导致球道过渡处的直径产生差异,影响钢球6的运行,此时,通过设计过渡角9能够改善这种情况,过渡角9是朝向远离球道的方向凹陷的,使得钢球6能够在恶劣工况中也能顺畅运行;四、过渡角9还能够起到缓冲作用,有利于保护返向器。例如,过渡角9的角度为45°,过渡角9的角度过大或过小仍然会导致钢球6过渡不畅、噪音大。
例如,设钢球6的直径为D,内球道201的直径为D2,外球道202的直径为D1,D2<D<D1。也就是说,当钢球6处于内球道201时,钢球6会受到轨道1球道面和滑块2的内球道201的球道面的挤压,近似成为一个椭球形。当钢球6处于外球道202时,钢球6没有受到挤压,保持球形。例如,轨道1的球道面、滑块2的球道面的粗糙度均为Ra0.2±0.003。例如,D1/D的比值范围是1.05~1.09,如果比值太大,会导致钢球6在外球道202内的空隙太大,钢球6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跳动,如果比值太小,则会导致钢球6在外球道202内受到挤压,导致钢球6运行不畅。D/D2的比值是1.01~1.03,钢球6在内球道201内时,受到滑块2和轨道1的挤压变形成椭球形,使得滑块2在保持运行精度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载荷能力,如果比值太大,会导致钢球6卡死,滑块2无法滑动,如果比值太小,则会导致预压不够,滑块2载荷能力不够,运行精度降低。因此,本发明对内球道201和外球道202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滑块2能够顺畅地滑行,并且具备一定的载荷能力。
由于钢球6在内球道201内被挤压变形,导致钢球6在进入返向球道5时更加无法顺畅地通过。因此,本发明在内球道201的球道面的两端均设计了第一修行部2011,在返向块3靠近内球道201的球道面设置第二修行部301,第二修行部301与第一修行部2011平整过渡。这样,当钢球6从内球道201朝向返向球道5移动时,钢球6进入第一修行部2011后,钢球6受到的挤压力逐渐减小,钢球6从椭球形逐渐变为球形;当钢球6从返向球道5朝向内球道201移动时,钢球6进入第一修行部2011后,钢球6受到的挤压力逐渐增大,钢球6从球形逐渐变为椭球形。也就是说,内球道201球道面两端的第一修行部2011分别起到卸力和加力的作用,使得钢球6在移动过程中,能够达到“卸力出,加力进”的效果,保证钢球6在循环球道内能够顺畅地运行,防止钢球6出现跳动或卡顿的情况。
例如,第一修行部2011的长度L的范围是3D~4.5D。例如,内球道201的球道面的总长度为12D,则第一修行部2011的长度L的占比为1/4~3/8。第一修行部2011相对于内球道201的球道面的深度H沿靠近返向块3的方向逐渐增大,以使得第一修行部2011的端部与第二修行部301之间平整过渡。如果第一修行部2011的长度过大,则会导致内球道201的球道面对钢球6的挤压段减小,从而导致钢球6在内球道201内的预压不够,滑块2的载荷能力不足。如果第一修行部2011的长度过小,则会导致钢球6受到的挤压力突变,导致钢球6在过渡时容易发生跳动,滑块2的运行不顺畅。因此,本发明对第一修行部2011的长度是经过优化设计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返向块3未设置第二修行部301,则返向块3的端部会凸出于第一修行部2011的端部(如图6所示),这就会导致钢球6从第一修行部2011进入返向球道5或从返向球道5进入第一修行部2011时出现卡顿,滑块2运行精度下降。因此,本发明在返向块3上设计了第二修行部301,并且第二修行部301与第一修行部2011之间的衔接处平整过渡。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无修行部的条件下,返向球道5与内球道201连通的一端的直径D4小于内球道201的直径D2,这就会导致钢球6从小直径突然进入到大直径时会发生明显的跳动,导致滑块2运行不流畅。本发明通过设计第一修行部2011和第二修行部301,改善了钢球6跳动的情况。返向球道5与外球道202连通的一端的直径D3与外球道202的直径D1相等。本发明的第一修行部2011和第二修行部301的设计,以及各尺寸的设计,除了能够提高钢球运行的流畅性,提高滑块2的运行精度外,还能够降低在滑块2运行时钢球6碰撞的声音,降低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内球道201、外球道202的球道面均为磨削面,由于本发明的内球道201的球道面与常规设计不同,因此,在加工上也增加了一定难度。如果采用常规的磨削方式,则需要分三次磨削,分别磨球道面的中间段以及两端的第一修行部2011,常规方式磨削会导致中间段与第一修行部2011的连接处存在毛刺,钢球6的滚动不顺滑。因此,本发明对内球道201的球道面采用曲线研磨方式加工,将磨削用的砂轮按照球道的形状成型,然后对球道进行一次曲线磨削(即对第一修行部2011、中间段、第一修行部2011进行连贯地磨削),这样,能够提到球道面连接处的流畅性,减少毛刺的产生,进一步提升钢球6滚动的顺畅性。
例如,返向块3的第一表面开设有第一润滑油道302,返向块3的第二表面开设有通油孔303和第二润滑油道304,通油孔303与第二润滑油道304相连通,第二润滑油道304与第一润滑油道302相连通。第一润滑油道302与返向球道5相连通。润滑油依次从通油孔303、第二润滑油道304、第一润滑油道302进入返向球道5内,可以给钢球6和球道润滑,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钢球6滚动的顺畅,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球道生锈,提高滑块2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提高滑块2的运行精度。需要说明的是,返向块3的第一表面与滑块2是贴合的。目前,现有的直线导轨结构,通油孔是贯穿返向块3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通油孔直接与第一表面的润滑油道连通,这种通油方式,由于返向块3与滑块2贴合处仍然存在微小缝隙,会导致漏油的情况出现,润滑油会溢出到滑块2的外表面,导致进入循环球道内的润滑油减少,进而影响滑块2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精度。而本发明中,将通油孔303设置在第二表面(通油孔303并未贯穿第一表面),通过第二润滑油道304与第一润滑油道302连通,第一润滑油道302与返向球道5相连通,可以减少漏油,使得更多的润滑油能够进入球道内,进而提高滑块2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精度。
例如,返向盖4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油嘴7的第一安装孔401。返向盖4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油嘴7的第二安装孔402。第一安装孔401与通油孔303相连通,第二安装孔402与第一安装孔401相连通。本发明在返向盖4的表面和侧面均设置安装孔,可以同时安装多个油嘴7,实现供油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可以只在第一安装孔401安装油嘴7进行供油,或者只在第二安装孔402安装油嘴7进行供油,或者,同时在第一安装孔401和第二安装孔402安装油嘴7进行供油。某个安装孔不使用时,可以采用封堵件进行封堵。供油方式的多样化,使得满足不同的使用工况。
例如,返向盖4上还设有安装销404,通过安装销404与滑块2稳定连接,防止返向盖4位置发生偏移。返向盖4设有引导曲面403(作为第二球道面),返向块3设有凹陷曲面305(作为第一球道面),当返向块3安装至返向盖4内时,引导曲面403和凹陷曲面305之间形成返向球道5。返向盖4上还设有加强筋405,加强筋405可以提高返向盖4的强度,防止在注塑时发生形变而影响滑块2的运行精度,并且,还能够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例如,直线导轨装置还包括密封盖8,密封盖8设于返向盖4远离滑块2的一侧,螺钉依次穿过密封盖8、返向盖4与滑块2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直线导轨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滑块2在轨道1上滑行时,多个钢球6在循环球道内循环移动;当钢球6在内球道201时,在滑块2与轨道1的挤压下发生变形,从内球道201进入返向球道5时,第一修行部2011能够起到卸力作用,使得钢球6顺畅地通过返向球道5;钢球6从返向球道5进入内球道201时,第一修行部2011能够起到加力作用,使得钢球6顺畅地进入内球道201。
如前所述,当钢球6处于内球道201时,钢球6会受到轨道1球道面和滑块2的内球道201的球道面的挤压,近似成为一个椭球形。如果没有第一修行部2011,那么钢球6进入返向球道5时,会出现跳动或速度减慢的情况,导致滑块2运行不顺畅。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本发明在内球道201的球道面两端均设置了第一修行部2011,在钢球6循环滚动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卸力出,加力进”的效果,使得滑块2的运行更加顺畅,有利于提高滑块2的运行精度。
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下面通过对比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
采用本发明的直线导轨装置,在滑块运行过程中测试钢球的滚动抵抗值(单位:N)。测试结果如图13所示,在滑块的滑动过程中,滚动抵抗值曲线一直都比较平稳,未见明显的跳动。
对比例
采用现有技术的直线导轨装置(无修行部),在滑块运行过程中测试钢球的滚动抵抗值(单位:N)。测试结果如图14所示,在滑块的滑动过程中,滚动抵抗值曲线起伏较大,尤其是在转弯处,滚动抵抗值明显增大,表明钢球在此处出现跳动。
对比图13和图14可知,本发明通过结构改进,能够明显提高钢球6滚动的顺畅性,从而提高滑块2的运行精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直线导轨装置,通过第一修行部2011,使得钢球6在球道内返向转弯时能够顺畅地通过,从而使得滑块2能够流畅运行,进而提高直线导轨装置的运行精度。通过第一修行部2011和第二修行部301的相互配合,能够进一步使得钢球6更加顺畅地在循环球道内移动。将通油孔303设置在第二表面,通过第二润滑油道304与第一润滑油道302连通,第一润滑油道302与返向球道5相连通,可以减少漏油,使得更多的润滑油能够进入球道内,进而提高滑块2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精度。本发明对内球道201的球道面采用曲线研磨方式加工,能够提到球道面连接处的流畅性,减少毛刺的产生,进一步提升钢球6滚动的顺畅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如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直线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1),以及
滑块(2),所述滑块(2)内设有前后贯通的内球道(201)和外球道(202),所述内球道(201)球道面的两端具有第一修行部(2011);
两个返向器,两个所述返向器分别位于所述滑块(2)的两端,所述返向器内具有返向球道(5);
所述外球道(201)、内球道(202)与返向球道(5)共同组成循环球道,所述循环球道内设有多个钢球(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向器包括:返向块(3)和返向盖(4),所述返向块(3)嵌设在所述返向盖(4)内,所述返向块(3)具有第一球道面,所述返向盖(4)具有第二球道面,所述第一球道面和第二球道面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返向球道(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道面设有第二修行部(301),所述第二修行部(301)与所述第一修行部(2011)平整过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道面、第二球道面与所述外球道(202)的球道面之间均设有过渡角(9)。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6)的直径为D;所述内球道(201)的直径为D2,所述外球道(202)的直径为D1,D2<D<D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线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修行部(2011)的长度L的范围是3D~4.5D。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修行部2011的长度L为所述内球道(201)总长度的1/4~3/8。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修行部(2011)相对于所述内球道(201)的球道面的深度H沿靠近所述返向块(3)的方向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第一修行部(2011)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修行部(301)之间平整过渡。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向块(3)的第一表面开设有第一润滑油道(302),所述返向块(3)的第二表面开设有通油孔(303)和第二润滑油道(304),所述通油孔(303)与所述第二润滑油道(304)相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油道(304)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302)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向盖(4)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油嘴(7)的第一安装孔(401);所述返向盖(4)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油嘴(7)的第二安装孔(402)。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球道(201)的球道面采用曲线研磨方式加工形成。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采用低碳合金钢,所述返向器采用树脂材料。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直线导轨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滑块(2)在轨道(1)上滑行时,多个钢球(6)在循环球道内循环移动;
当钢球(6)在内球道(201)时,在滑块(2)与轨道(1)的挤压下发生变形,从内球道(201)进入返向球道(5)时,第一修行部(2011)能够起到卸力作用,使得钢球(6)顺畅地通过返向球道(5);所述钢球(6)从返向球道(5)进入内球道(201)时,第一修行部(2011)能够起到加力作用,使得钢球(6)顺畅地进入内球道(20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986630.XA CN117212334A (zh) | 2023-08-07 | 2023-08-07 | 直线导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986630.XA CN117212334A (zh) | 2023-08-07 | 2023-08-07 | 直线导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12334A true CN117212334A (zh) | 2023-12-12 |
Family
ID=89046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986630.XA Pending CN117212334A (zh) | 2023-08-07 | 2023-08-07 | 直线导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212334A (zh) |
-
2023
- 2023-08-07 CN CN202310986630.XA patent/CN11721233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37662B2 (en) | Rolling guide unit | |
EP1580447B1 (en) |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 |
US8261627B2 (en) | Rolling body screw device | |
KR100940381B1 (ko) | 롤링 안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2007092800A (ja) |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 |
US20050281496A1 (en) | Linear motion device | |
US20030099414A1 (en) | Linear guide plain bearing | |
CN220354290U (zh) | 直线导轨装置 | |
US20040047525A1 (en) | Linear guide bearing apparatus | |
CN107339319B (zh) | 一种便于拆装并兼有防尘和自润滑功能的直线导轨副 | |
US20030039414A1 (en) | Rolling element spacer in rolling guide device | |
CN117212334A (zh) | 直线导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JP2006105310A (ja) |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 |
US7543684B2 (en) | Oil-conducting apparatus for a linear motion system | |
US20080078096A1 (en) | Linear guide apparatus and end caps | |
JP4619226B2 (ja) | 転がり案内装置 | |
CN219388438U (zh) | 便于拆装的滑块和具有其的直线导轨 | |
CN205383184U (zh) | 一种改进型滚动直线导轨副 | |
CN215257413U (zh) | 一种线性滑块润滑系统的注油结构 | |
KR102300420B1 (ko) | 볼나사 | |
CN217234132U (zh) | 一种径向高承载滚柱导轨副 | |
US6213646B1 (en) | Linear guide apparatus | |
CN210770082U (zh) | 具润滑机构的滚珠花键 | |
EP1574752A2 (en) | A ball screw | |
CN221610411U (zh) | 低噪音轨道滑块及直线导轨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