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5357A - 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5357A
CN117205357A CN202311234614.1A CN202311234614A CN117205357A CN 117205357 A CN117205357 A CN 117205357A CN 202311234614 A CN202311234614 A CN 202311234614A CN 117205357 A CN117205357 A CN 117205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acterial
gauze
contact layer
gel
inne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46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义军
王翊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2346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53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5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53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医用抗菌纱布包括外纱布层和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抗菌凝胶均匀负载于内接触层,且外纱布层与内接触层间隔编织,抗菌凝胶包括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纤维素、增稠剂、表面活性剂、促渗剂和纯水。本发明的医用抗菌纱布不易与伤口发生粘接,纱布易揭除更换;抗菌凝胶含有的中药抗菌液的抗菌作用使伤口与纱布的接触处不会滋生细菌,防止伤口再次感染;本发明的中药抗菌液具有有较好的抗菌性,且不产生抗药性,作为抗菌剂使用,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其安全性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纱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或疾病,造成皮肤组织的创伤,皮肤组织在愈合的过程中极易在环境中受到病菌的感染,容易引起伤口的恶化。医用纱布在卫生医疗领域主要用于包扎创面,通常为无菌纱布,是暂时覆盖烧伤、溃疡、创伤等伤口的一类临床医用材料,主要用来引流、堵漏、覆盖或包扎伤口,可以很大程度上阻止微生物、灰尘进入创伤组织,便于伤口的护理,起到保护保护伤口的作用,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医用纱布通常由棉纤维制作而成,经过高温或紫外消毒后使用,具有制作工艺简单、价格偏移、透气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此类医用纱布。
然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医用纱布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纱布容易与伤口的分泌物黏连在一起,长时间后分泌物与纱布之间产生固化,导致不易将纱布从伤口处揭除,在揭除纱布时易对创面造成二次损伤,造成患者疼痛的同时不利于伤口愈合;另一方面,纱布在透气性好的同时抗菌性较差,伤口与纱布的接触处容易滋生细菌,造成伤口再次感染,减缓了伤口的愈合速度。即使现有的部分医用纱布采用了抗菌措施,例如公告号为CN102120043B的中国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含纳米银和壳聚糖的脱脂棉纱布及其制备装置与方法”,该专利含纳米银和壳聚糖的脱脂棉纱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力学性能,且具有持久、高效的杀菌特点,提高了现有医用纱布的抗菌性。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此种医用纱布只能在伤口与纱布接触处的局部创面具有抗菌效果,时间较长后则会失去抗菌效果,其抗菌性能较差,且长期使用纳米银抗菌会在生物体内形成银沉积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沉积过多甚至会有明显中毒现象,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纱布容易与伤口的分泌物黏连在一起产生固化,不易将纱布从伤口处揭除,伤口与纱布的接触处容易滋生细菌,造成伤口再次感染,以及喷涂纳米银等抗菌材料的医用纱布抗菌性和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包括外纱布层和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所述抗菌凝胶均匀负载于所述内接触层,且所述外纱布层与内接触层间隔编织,所述抗菌凝胶包括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纤维素、增稠剂、表面活性剂、促渗剂和纯水,所述抗菌凝胶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为,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增粘剂:甘油:促渗剂:纯水为50-90:2-5:2-4:1-3:2-4:100-150。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中药抗菌液为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的提取液,所述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1-3:5-10:10-30:1-5。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亲水性高分子采用聚乙烯醇,所述增粘剂采用聚丙烯酸钠,所述促渗剂采用氮酮类化合物。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纱布层采用脱棉纤维制成,所述内接触层采用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医用抗菌纱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作中药抗菌液,将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置入容器内进行煎制,文火煎成药液;之后将药液及药渣中加入等量的75%医用酒精进行混合搅拌萃取,之后在100度下进行蒸馏萃取中药液,制得中药抗菌液;
S2:制作抗菌凝胶,将步骤S1中制作的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甘油、加入纯水中进行高速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增粘剂和促渗剂,再次搅拌均匀后得到粘稠状的抗菌凝胶:
S3:将由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的内接触层浸泡于上述的抗菌凝胶中,充分浸润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备得到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
S4:将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与外纱布层编织成型,得到具有抗菌作用的不易粘接的医用抗菌纱布。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接触层与外纱布层的相邻编织点距离在1mm以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S1步骤中,将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置入容器内进行煎制的时间为1-3小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在所述中药抗菌液中的质量浓度为1%-3%。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抗菌凝胶各成分的质量比,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增粘剂:甘油:促渗剂:纯水为50-90:2-5:2-4:1-3:2-4:100-150。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所述内接触层在所述抗菌凝胶中浸泡5-1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医用抗菌纱布具备较好的吸水效果,由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的内接触层具有蓬松、柔软和光滑的特点,内接触层不易与伤口发生粘接,并且内接触层负载的抗菌凝胶能快速吸收伤口渗出液使伤口保持相对干燥,被渗出液湿润后的抗菌凝胶可防止纱布的内接触层与伤口的分泌物黏连在一起产生固化,纱布易揭除更换;抗菌凝胶含有的中药抗菌液的抗菌作用可创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局部环境,使伤口与纱布的接触处不会滋生细菌,防止伤口再次感染;同时起到隔绝新生组织和纱布的作用,防止纱布和新生组织之间的粘连;本发明的中药抗菌液具有有较好的抗菌性,且不产生抗药性,作为抗菌剂使用,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其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医用抗菌纱布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医用抗菌纱布的抗菌率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使用方式、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中的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其分为两层,包括外纱布层和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其中外纱布层采用普通脱脂棉纤维制成,其内接触层采用不粘性纱布制成,具体来说,所述不粘性纱布采用纤维素浆粕加入醋酐,在少量硫酸作用下酯化,纺成二醋酸纤维素纤维。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的纱布具有柔软、蓬松、光滑、无毒、无味、不刺激皮肤的特点,以其织成纱布,具有不与血液及脓性分泌物黏连之优点,可促进伤口早愈。所述抗菌凝胶均匀负载于所述内接触层,当伤口的渗出液渗出并接触抗菌凝胶和内接触层时,内接触层不易与伤口发生粘接,并且内接触层负载的抗菌凝胶能快速吸收伤口渗出液使伤口保持相对干燥,被渗出液湿润后的抗菌凝胶可防止纱布的内接触层与伤口的分泌物黏连在一起产生固化,纱布易揭除更换。
所述外纱布层和内接触层之间相对固定,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纱布层与内接触层间隔编织,优选的是,所述内接触层与外纱布层的相邻编织点距离在1mm以上,使外纱布层与内接触层具有一定的间隔,使抗菌凝胶具有一定的膨胀空间,即可以防止外纱布层与内接触层脱离,又可以防止渗出液与外纱布层接触。所述抗菌凝胶负载于所述内接触层的方式可以采用涂覆方式或浸泡方式,即,可以将抗菌凝胶涂在内接触层的两侧或者将内接触层整个浸入至抗菌凝胶中,使抗菌凝胶充分负载于所述内接触层。
本发明的抗菌凝胶包括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纤维素、增稠剂、表面活性剂、促渗剂和纯水,所述抗菌凝胶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为,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增粘剂:甘油:促渗剂:纯水为50-90:2-5:2-4:1-3:2-4:100-150。将所述中药抗菌液制备如抗菌凝胶后,由抗菌凝胶和内接触层直接接触伤口,对伤口进行抗菌作用。所述亲水性高分子采用聚乙烯醇,所述增粘剂采用聚丙烯酸钠,所述促渗剂采用氮酮类化合物。当然,以上至少本发明的某一优选,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相同作用的抗菌凝胶成分。
所述中药抗菌液为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的提取液,所述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1-3:5-10:10-30:1-5。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医用抗菌纱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制作中药抗菌液,将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置入容器内进行煎制,文火煎成药液;之后将药液及药渣中加入等量的75%医用酒精进行混合搅拌萃取,之后在100度下进行蒸馏萃取中药液,制得中药抗菌液;
在S1步骤中,将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置入容器内进行煎制的时间为1-3小时。步骤S1中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在所述中药抗菌液中的质量浓度为1%-3%。
S2:制作抗菌凝胶,将步骤S1中制作的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甘油、加入纯水中进行高速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增粘剂和促渗剂,再次搅拌均匀后得到粘稠状的抗菌凝胶:
应当注意的是,所述步骤S2中,抗菌凝胶各成分的质量比,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增粘剂:甘油:促渗剂:纯水为50-90:2-5:2-4:1-3:2-4:100-150。
S3:将由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的内接触层浸泡于上述的抗菌凝胶中,所述内接触层在所述抗菌凝胶中浸泡5-10分钟,充分浸润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备得到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
S4:将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与外纱布层编织成型,得到具有抗菌作用的不易粘接的医用抗菌纱布。
所述内接触层与外纱布层的相邻编织点距离在1mm以上,当然所述内接触层与外纱布层的相邻编织点的距离也可以是其他数值。
实施例1:
首先,制作中药抗菌液,将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安装质量比1:5:10:1置入容器内,加入10倍质量的纯水进行煎制,文火煎成药液,煎制1小时后,将药液及药渣中加入等量的75%医用酒精进行混合搅拌萃取,之后在100度下进行蒸馏萃取中药液,制得质量浓度为1%的中药抗菌液。
按照质量比,中药抗菌液: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甘油:氮酮类化合物:纯水的质量比为50:2:2:1:2:100准备各组分,将中药抗菌液、聚乙烯醇、甘油、加入纯水中进行高速搅拌,搅拌30分钟后,加入聚丙烯酸钠和氮酮类化合物,再次搅拌30分钟,搅拌均匀后得到粘稠状的抗菌凝胶。
将由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的内接触层浸泡于上述的抗菌凝胶中,所述内接触层在所述抗菌凝胶中浸泡5-10分钟,充分浸润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备得到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之后将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与外纱布层编织成型,得到具有抗菌作用的不易粘接的医用抗菌纱布。
实施例2:
首先,制作中药抗菌液,将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安装质量比2:8:20:3置入容器内,加入10倍质量的纯水进行煎制,文火煎成药液,煎制2小时后,将药液及药渣中加入等量的75%医用酒精进行混合搅拌萃取,之后在100度下进行蒸馏萃取中药液,制得质量浓度为2%的中药抗菌液。
按照质量比,中药抗菌液: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甘油:氮酮类化合物:纯水的质量比为70:3:3:2:3:120准备各组分,将中药抗菌液、聚乙烯醇、甘油、加入纯水中进行高速搅拌,搅拌30分钟后,加入聚丙烯酸钠和氮酮类化合物,再次搅拌30分钟,搅拌均匀后得到粘稠状的抗菌凝胶。
将由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的内接触层浸泡于上述的抗菌凝胶中,所述内接触层在所述抗菌凝胶中浸泡5-10分钟,充分浸润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备得到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之后将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与外纱布层编织成型,得到具有抗菌作用的不易粘接的医用抗菌纱布。
实施例3:
首先,制作中药抗菌液,将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安装质量比3:10:30:5置入容器内,加入10倍质量的纯水进行煎制,文火煎成药液,煎制3小时后,将药液及药渣中加入等量的75%医用酒精进行混合搅拌萃取,之后在100度下进行蒸馏萃取中药液,制得质量浓度为3%的中药抗菌液。
按照质量比,中药抗菌液: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甘油:氮酮类化合物:纯水的质量比为90:5:4:3:4:150准备各组分,将中药抗菌液、聚乙烯醇、甘油、加入纯水中进行高速搅拌,搅拌30分钟后,加入聚丙烯酸钠和氮酮类化合物,再次搅拌30分钟,搅拌均匀后得到粘稠状的抗菌凝胶。
将由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的内接触层浸泡于上述的抗菌凝胶中,所述内接触层在所述抗菌凝胶中浸泡5-10分钟,充分浸润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备得到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之后将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与外纱布层编织成型,得到具有抗菌作用的不易粘接的医用抗菌纱布。
由图2可知,上述实施例的抗菌作用均在99.5%以上,相对于现有普通纱布有了很大的抗菌效果,本发明的医用抗菌纱布具备较好的吸水效果,由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的内接触层具有蓬松、柔软和光滑的特点,内接触层不易与伤口发生粘接,并且内接触层负载的抗菌凝胶能快速吸收伤口渗出液使伤口保持相对干燥,被渗出液湿润后的抗菌凝胶可防止纱布的内接触层与伤口的分泌物黏连在一起产生固化,纱布易揭除更换;抗菌凝胶含有的中药抗菌液的抗菌作用可创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局部环境,使伤口与纱布的接触处不会滋生细菌,防止伤口再次感染;同时起到隔绝新生组织和纱布的作用,防止纱布和新生组织之间的粘连;本发明的中药抗菌液具有有较好的抗菌性,且不产生抗药性,作为抗菌剂使用,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其安全性较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或等效替换,因此,本发明并不受于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和实施方式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纱布层和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所述抗菌凝胶均匀负载于所述内接触层,且所述外纱布层与内接触层间隔编织,所述抗菌凝胶包括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纤维素、增稠剂、表面活性剂、促渗剂和纯水,所述抗菌凝胶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为,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增粘剂:甘油:促渗剂:纯水为50-90:2-5:2-4:1-3:2-4:100-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抗菌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抗菌液为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的提取液,所述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1-3:5-10:10-3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抗菌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高分子采用聚乙烯醇,所述增粘剂采用聚丙烯酸钠,所述促渗剂采用氮酮类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抗菌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纱布层采用脱棉纤维制成,所述内接触层采用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
5.一种医用抗菌纱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制作中药抗菌液,将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置入容器内进行煎制,文火煎成药液;之后将药液及药渣中加入等量的75%医用酒精进行混合搅拌萃取,之后在100度下进行蒸馏萃取中药液,制得中药抗菌液;
S2:制作抗菌凝胶,将步骤S1中制作的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甘油、加入纯水中进行高速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增粘剂和促渗剂,再次搅拌均匀后得到粘稠状的抗菌凝胶:
S3:将由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的内接触层浸泡于上述的抗菌凝胶中,充分浸润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备得到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
S4:将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与外纱布层编织成型,得到具有抗菌作用的不易粘接的医用抗菌纱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抗菌纱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触层与外纱布层的相邻编织点距离在1m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抗菌纱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将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置入容器内进行煎制的时间为1-3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抗菌纱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黄连、艾叶、蒲公英和金银花在所述中药抗菌液中的质量浓度为1%-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抗菌纱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抗菌凝胶各成分的质量比,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增粘剂:甘油:促渗剂:纯水为50-90:2-5:2-4:1-3:2-4:100-15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抗菌纱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内接触层在所述抗菌凝胶中浸泡5-10分钟。
CN202311234614.1A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2053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4614.1A CN117205357A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4614.1A CN117205357A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5357A true CN117205357A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0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4614.1A Pending CN117205357A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535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6620A (zh) * 2015-05-15 2015-09-16 南阳市汇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凝胶抗菌纱布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7957A (zh) * 2016-07-08 2016-10-12 韩春超 一种用于预防及治疗肥胖的岩藻黄质水凝胶贴剂
CN109291563A (zh) * 2018-09-07 2019-02-01 圣华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保健、防紫外线的环保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8541608U (zh) * 2017-08-09 2019-02-26 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粘连高吸湿抗菌纱布
CN109453418A (zh) * 2018-11-16 2019-03-12 南阳市中心医院 一种血管外科用止血抗菌敷料
CN213861047U (zh) * 2020-07-18 2021-08-03 江西华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医用纱布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6620A (zh) * 2015-05-15 2015-09-16 南阳市汇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凝胶抗菌纱布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7957A (zh) * 2016-07-08 2016-10-12 韩春超 一种用于预防及治疗肥胖的岩藻黄质水凝胶贴剂
CN208541608U (zh) * 2017-08-09 2019-02-26 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粘连高吸湿抗菌纱布
CN109291563A (zh) * 2018-09-07 2019-02-01 圣华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保健、防紫外线的环保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53418A (zh) * 2018-11-16 2019-03-12 南阳市中心医院 一种血管外科用止血抗菌敷料
CN213861047U (zh) * 2020-07-18 2021-08-03 江西华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医用纱布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KUNDE, 钱程: "针织间隔织物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国际纺织导报, no. 01, 25 March 2005 (2005-03-25) *
赵家祥: "新型医用纺织品", 30 June 1991,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pages: 21 *
钟智丽;万佳;张肖;石若星;: "玄武岩长丝/芳纶双层间隔纱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 上海纺织科技, no. 04, 18 April 2018 (2018-04-18) *
韩霜;冯松浩;马旭伟;许浚;陈常青;: "中药凝胶贴膏剂的研究进展及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中草药, no. 21, 12 November 2018 (2018-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28040B (zh) 一种可吸收防黏连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197559A1 (en) Biomaterial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id biomaterial
US20060127437A1 (en) Semisolid system and combination semisolid, multiparticulate system for sealing tissues and/or controlling biological fluids
EP3305335A1 (en) Multifunctional compound skin or wound dressing as regenerative skin substitute
CN103520764A (zh) 功能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Thomas Atraumatic dressings
MX2008000969A (es) Biomateriales a base de carboximetilcelulosa salificada con zinc asociado con derivados de acido hialuronico.
CN107617121B (zh) 一种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07845A (zh) 生物复合透气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3576752U (zh) 新型海藻酸钙聚维酮碘散水刺无纺布敷料
CN112807153A (zh) 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生物活性玻璃水胶体敷料
CN109998778B (zh) 一种带压力医用敷贴套装
CN110935056A (zh) 一种高吸湿性藻酸盐敷料制备方法
US20050181025A1 (en) Preparation for wound healing and prevention of bandage adhesion to the wound
CN114225093A (zh) 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Thomas Alginates
CN111166932B (zh) 一种液体伤口喷剂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05357A (zh) 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Morgan Alginate dressings: part 1: historical aspects
CN110869062A (zh) 用于在皮肤损伤的处理中局部应用的薄膜及其获得和应用方法
Jones Alginate dressings and diabetic foot lesions
RU2312658C1 (ru) Пленкообразующий аэрозоль для защиты ран при лечении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
Swanson Modern dressings and technologies
RU2793743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ран кожи и мягких тканей с помощью раневого покрытия на основе бактериальной целлюлозы
Alves et al. Clinical experiences of using a cellulose dressing on burns and donor site woun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