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2424A - 感应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2424A
CN117202424A CN202310065486.6A CN202310065486A CN117202424A CN 117202424 A CN117202424 A CN 117202424A CN 202310065486 A CN202310065486 A CN 202310065486A CN 117202424 A CN117202424 A CN 117202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heating
heating cooker
operation display
light
resi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654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德山浩司
薮野恭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02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24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提高了使用便利性。本公开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壳体,其收纳加热线圈;顶板,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对加热对象物进行载置;顶框,其配置于所述顶板的外周;以及静电容式触控开关,其配置于所述顶框,所述顶框包含由树脂构成的树脂框,所述静电容式触控开关配置于所述树脂框。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加热烹调器,其具备:主体,其具有多个加热用的线圈;以及大致矩形状的顶板,其设置于该主体的上部,对通过线圈加热的被加热物进行载置。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具备大线圈、中线圈以及小线圈,在大线圈与顶板的前缘之间的顶板上设置有显示部。或者,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在大线圈与顶板的后缘之间的顶板上设置有显示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41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在提高使用便利性这一点上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壳体,其收纳加热线圈;顶板,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对加热对象物进行载置;顶框,其配置于所述顶板的外周;以及静电容式触控开关,其配置于所述顶框,所述顶框包含由树脂构成的树脂框,所述静电容式触控开关配置于所述树脂框。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要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3是放大表示操作显示部的一例的概略放大图。
图4A是用A-A线剖切图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4B是表示静电容式触控开关的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加热线圈的控制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6A是表示操作显示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6B是表示操作显示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6C是表示操作显示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6D是表示操作显示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6E是表示操作显示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6F是表示操作显示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6G是表示操作显示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表示加热线圈的控制的另一例的时序图。
图8A是表示操作显示部的动作的另一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8B是表示操作显示部的动作的另一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表示加热线圈的控制的又一例的时序图。
图10是变形例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要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要结构的概略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A,1B,1C:感应加热烹调器;2:移动通信设备;10:壳体;11:加热线圈;20:顶板;20a:上表面;20b:下表面;20c:外周;30:顶框;31:树脂框;31a:上表面;32:金属框;33:操作显示部;34:火力操作显示部;35:加热操作显示部;36: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7:第一树脂框;38:第二树脂框;40: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a:透光性膜;40b:遮光部;40c:端子部;40d:照明部;41:发光元件;50:传感器;51:第一传感器;52:第二传感器;53:第三传感器;60:控制部;70:操作显示部;80:通信部;L1:光;LW1~LW12:白色光;LR1~LR10:红色光;LB1:蓝色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为示例,并非对本发明、其适用物或者其用途进行限制。而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图,各尺寸的比率等未必与现实一致。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于说明,不应理解为对相对的重要性或技术特征的位次进行明示或暗示。被限定为“第一”和“第二”的特征对包含1个或更多个该特征进行明示或暗示。
(实施方式1)
[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主要结构的概略框图。另外,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用于帮助理解发明,并不对发明进行限定。X轴方向表示左右方向,Y轴方向表示进深方向,Z轴方向表示铅垂方向。
如图1所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是对收纳加热烹调对象T的烹调容器C进行感应加热的烹调器。在本说明书中,烹调容器C作为加热对象物的一例进行说明。加热对象物不限于烹调容器C,只要是感应加热的对象物即可。
如图1所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具备壳体10、顶板20以及顶框30。另外,如图2所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具备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发光元件41、传感器50以及控制部60。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是所谓的嵌入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感应加热烹调器1使壳体10埋入厨房柜台的开口部,使顶板20以及顶框30载置在开口部的周缘上。
<壳体>
壳体10收纳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各构成要素。壳体10收纳加热线圈11、传感器50以及控制部60。例如,壳体10具有上部开口的箱型的形状。
加热线圈11配置于顶板20的下方,对加热对象物进行感应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加热线圈11配置于壳体10内。另外,加热线圈1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3个。例如,加热线圈11的数量可以是1个以上。
<顶板>
顶板20配置于壳体10的上部,对加热对象物进行载置。顶板20例如由耐热玻璃制成。顶板20在俯视观察下具有矩形形状。在本说明书中,“俯视观察”是指从铅垂方向即Z轴方向观察的情况。或者,“俯视观察”也可以指从顶板20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
<顶框>
顶框30配置于顶板20的外周。在俯视观察下,顶框30在进深方向(Y轴方向)上配置于顶板20的近前侧,且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配置于顶板20的两侧。
顶框30包含树脂框31和金属框3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观察下,树脂框31在进深方向(Y轴方向)上配置于顶板20的近前侧。金属框32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配置于顶板20的两侧。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2个金属框32以夹着顶板20的方式配置。
树脂框31由树脂构成,具有透光性。“具有透光性”是指能够使光透过。树脂框31可以由透明的树脂部件或半透明的树脂部件构成。另外,树脂框31具有耐热性。
树脂框31例如可以由PC(聚碳酸酯)、PMMA(丙烯酸)、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TPX(聚甲基戊烯)、POR(多元醇)或PEI(聚酰亚胺)等制成。另外,树脂框31例如也可以由光学用环氧树脂制成。
金属框32由金属构成。金属框32例如可以由不锈钢制成。
树脂框31包含操作显示部33。操作显示部33包含由用户进行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操作的操作部和显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的状态的显示部。“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操作”例如包含加热线圈11的加热的开始/停止的操作、加热线圈11的火力即加热的强度的设定操作、或者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主电源的接通/断开的操作。“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的状态”例如包含进行加热的状态、停止加热的状态、加热的强度、主电源的接通/断开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33的操作部和显示部一体地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能够分别操作3个加热线圈11的方式设置有3个操作显示部33。
图3是放大表示操作显示部33的一例的概略放大图。图4A是用A-A线剖切图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后的局部剖视图。如图3以及图4A所示,操作显示部33设置于树脂框31的外表面。
操作显示部33通过利用后述的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对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能够进行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操作。例如,用户通过用手指触摸操作显示部33来进行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操作。另外,操作显示部33通过向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框31照射来自后述的发光元件41的光,表示出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的状态。例如,在利用加热线圈11进行加热的期间,向树脂框31的规定的位置持续照射蓝色光,在未利用加热线圈11进行加热的期间,停止蓝色光的照射。由此,用户在能够目视确认蓝色光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出处于进行加热的状态,在无法目视确认蓝色光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出处于加热停止的状态。
操作显示部33包含火力操作显示部34、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火力操作显示部34、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在树脂框31沿左右方向(X轴方向)配置成一列。
火力操作显示部34是对加热线圈11的火力即加热的强度进行操作的部分。另外,火力操作显示部34是对火力即加热的强度进行显示的部分。火力操作显示部34具有多个火力操作显示部34a~34j。在本实施方式中,火力操作显示部34具有10个火力操作显示部34a~34j。在本说明书中,可以将图3所示的10个火力操作显示部34a~34j从左向右依次称为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
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配置成一列。在图3中,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与火力等级1~10对应。“火力等级”表示加热强度的程度,数值越大表示加热线圈11的加热的强度越大。因此,火力等级1表示加热的强度最小,火力等级10表示加热的强度最大。用户能够通过用手指触摸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中的任意一个,来设定火力。例如,在用手指触摸了配置于最左侧的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的情况下,加热线圈11的火力等级被设定为“1”。或者,在用手指触摸第五火力操作显示部34e的情况下,加热线圈11的火力等级被设定为“5”。
加热操作显示部35是对加热线圈11的加热的开始或停止进行操作的部分。用户通过用手指触摸加热操作显示部35,能够切换加热的开始及停止。
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是对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主电源的接通或断开进行操作的部分。用户通过用手指触摸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能够切换主电源的接通及断开。
在火力操作显示部34、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分别设置有从树脂框31突出的凸部。设置于火力操作显示部34、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的凸部的形状可以不同。用户通过用手指触摸凸部来对火力操作显示部34、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进行操作。
接着,对树脂框3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4A所示,树脂框31具有第一树脂框37和第二树脂框38。
第一树脂框37配置于顶板20的下表面20b以及外周20c。第一树脂框37从顶板20的下表面20b朝向外周20c延伸,沿着顶板20的外周20c朝向顶板20的上表面20a弯曲。
第二树脂框38在比第一树脂框37靠外侧的位置沿着第一树脂框37配置。即,第二树脂框38在比第一树脂框37靠外侧的位置从顶板20的下表面20b朝向外周20c延伸,沿着顶板20的外周20c朝向顶板20的上表面20a弯曲。
例如,第一树脂框37和第二树脂框38的截面形状具有大致L字形状。第一树脂框37以及第二树脂框38例如以15度以上90度以下的角度弯曲。第一树脂框37以及第二树脂框38优选以25度以上75度以下的角度弯曲,更优选以30度以上50度以下的角度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树脂框37和第二树脂框38弯曲成锐角,因此在树脂框31的外表面形成有倾斜面39。倾斜面39在顶板20的外周20c相对于顶板20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倾斜。操作显示部33设置于倾斜面39。另外,在树脂框31的弯曲部分,第一树脂框37的厚度大,在本实施方式中,比第二树脂框38的厚度大。另外,第一树脂框37的厚度随着朝向树脂框31的上表面31a而变小。第二树脂框38除了弯曲部分以外具有大致恒定的厚度。这样,通过设计第一树脂框37的厚度,能够使从发光元件41照射的光以容易目视确认的方式扩散。另外,通过使第二树脂框38的厚度大致恒定,能够提高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的静电电容的检测精度。
树脂框31的上表面31a低于顶板20的上表面20a。即,树脂框31的上表面31a配置在顶板20的上表面20a与下表面20b之间。由此,即使在成为高温的加热对象物在顶板20上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与树脂框31接触。
<静电容式触控开关>
如图4A所示,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配置于顶框30的树脂框31。具体而言,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配置在第一树脂框37与第二树脂框38之间。即,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被第一树脂框37和第二树脂框38夹持地保持。
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配置于树脂框31的操作显示部33。具体而言,从纵深方向(Y轴方向)观察,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配置于与操作显示部33重叠的位置。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对在操作显示部33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例如,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对因用户用手指触摸操作显示部33而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
检测出的静电电容的信息被发送至控制部60。
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例如是膜型的静电容式触控开关。“膜型的静电容式触控开关”具有薄膜那样的薄形状。另外,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具有挠性。因此,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能够沿着树脂框31的形状弯曲地配置。
另外,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具有透光性,使光透过。
图4B是表示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的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如图4B所示,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可以由具有透光性的透光性膜40a和设置于透光性膜40a并遮挡光的遮光部40b构成。
另外,在透光性膜40a设置有端子部40c。例如,透光性膜40a经由端子部40c与控制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的基板连接。
遮光部40b通过在透光性膜40a上印刷遮光性的涂膜而形成。另外,遮光部40b具有照明部40d,该照明部40d具有表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的状态或操作的形状。照明部40d通过从发光元件41照射光L1,向操作显示部33照亮表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的状态或操作的形状。表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的状态或操作的形状例如包含文字、图画、图案或象形图等。照明部40d通过在透光性膜40a上印刷模仿了表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的状态或操作的形状的遮光性的涂膜而形成。照明部40d由透光的部分和遮光的部分构成,通过照射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L1,向操作显示部33照亮表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的状态或操作的形状。
此外,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并不限定于透光性膜40a,也可以由配置于操作显示部33且具有透光性的透明电极构成。另外,遮光部40b可以配置在透光性膜40a的近前,也可以配置于透光性膜40a的里侧。另外,遮光部40b并不限定于通过印刷遮光性的涂膜而形成,只要由能够遮光的部件构成即可。
<发光元件>
发光元件41配置于顶板20的下方,对树脂框31照射光L1。发光元件41例如是LED。发光元件41照射不同的多种颜色的光。例如,发光元件41照射红色、蓝色、绿色或白色等的光。
发光元件41安装于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发光元件41发出的光L1通过第一树脂框37、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以及第二树脂框38,照射到操作显示部33。另外,从发光元件41发出的光L1在树脂框31弯曲的部分扩散。在树脂框31弯曲的部分,光L1以各种角度折射,因此容易扩散。由此,对操作显示部33中用户进行操作的部分照射光L1。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元件41沿左右方向(X轴方向)配置。发光元件41可以根据火力操作显示部34、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的数量来设置。例如,可以对10个火力操作显示部34a~34j分别配置照射红色光的10个发光元件41。也可以配置对1个加热操作显示部35照射蓝色光的1个发光元件41。也可以配置对1个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照射白色光的1个发光元件41。或者,也可以对10个火力操作显示部34a~34j分别配置照射红色光的10个发光元件41以及照射白色光的10个发光元件41。也可以对1个加热操作显示部35配置照射蓝色光的发光元件41以及照射白色光的发光元件41。
通过将从发光元件41发出的光L1照射到操作显示部33,能够表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的状态。例如,通过加热操作显示部35发出蓝色光,能够表示加热线圈11正在进行加热。或者,能够通过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中的发出红色光的火力操作显示部34a~34j的数量,来表示加热线圈11的火力等级。
<传感器>
返回图2,传感器50是检测与加热对象物相关的信息的传感器。传感器50包含第一传感器51以及第二传感器52。
第一传感器51是检测加热对象物的温度信息的温度传感器。第一传感器51例如能够使用热敏电阻、热电偶或红外线传感器。如图1所示,第一传感器51配置于顶板20的下方且配置有加热线圈11的加热区域R1内。即,第一传感器51对在顶板20上载置于加热区域R1内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信息进行检测。
第二传感器52是检测与在俯视观察下加热对象物是否载置于树脂框31与加热线圈11之间的区域RS1有关的信息的传感器。第二传感器52例如是温度传感器、静电电容传感器或亮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例如能够使用热敏电阻、热电偶或红外线传感器、测温电阻体。与是否载置有加热对象物相关的信息例如是与温度、静电电容或亮度相关的信息。
传感器50检测出的信息被发送至控制部60。
如图1所示,第二传感器52配置于顶板20的下方且壳体10内。另外,在俯视观察下,第二传感器52配置在树脂框31与加热线圈11之间。
<控制部>
返回图2,控制部60对加热线圈11以及发光元件41进行控制。控制部60基于来自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的静电电容的信息,对加热线圈11的输出以及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60基于来自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信息,对加热线圈11的火力、加热的开始/停止或主电源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60基于来自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信息,对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进行控制。
例如,控制部60能够基于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检测出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来检测操作显示部33中的用户的操作。
例如,在加热线圈11未进加热的状态下,若用户用手指触摸加热操作显示部35,则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在与加热操作显示部35对应的位置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控制部60在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检测出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向加热线圈11供给电流,开始加热。另外,控制部60将与加热操作显示部35对应的发光元件41接通,在加热线圈11进行加热的期间,持续向加热操作显示部35照射光。
同样地,在加热线圈11进行加热的状态下,当用户用手指触摸加热操作显示部35时,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在与加热操作显示部35对应的位置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控制部60在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检测出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向加热线圈11供给电流,加热停止。另外,控制部60将与加热操作显示部35对应的发光元件41断开,停止向加热操作显示部35照射光。
这样,控制部60基于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检测出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信息,联动地控制加热线圈11以及发光元件42。
另外,控制部60基于传感器50检测出的与加热对象物相关的信息,对加热线圈11以及发光元件41进行控制。
例如,控制部60基于第一传感器51检测出的温度信息,对加热线圈11以及发光元件41进行控制。控制部60可以在第一传感器51检测出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加热线圈11的加热,使发光元件41闪烁。或者,控制部60也可以在第一传感器51检测出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使加热线圈11的输出降低,使发光元件41闪烁。或者,控制部60也可以在第一传感器51检测出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维持加热线圈11的输出的同时使发光元件41闪烁。
例如,控制部60基于第二传感器52检测出的信息,判定加热对象物是否处于加热线圈11与树脂框31之间。在加热对象物处于加热线圈11与树脂框31之间的情况下,控制部60停止加热线圈11的加热。另外,控制部60使与火力操作显示部34a~34j以及加热操作显示部35对应的多个发光元件41闪烁。或者,控制部60也可以不停止加热线圈11的加热,而使多个发光元件41闪烁。
控制部60能够由半导体元件等实现。控制部60例如能够由微型计算机、CPU、MPU、GPU、DSP、FPGA、ASIC构成。控制部60的功能可以仅由硬件构成,也可以通过组合硬件和软件来实现。控制部60通过读出存储器等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程序并进行各种运算处理,来实现规定的功能。
例如,控制部60能够通过包含对加热线圈11的输出进行控制的逆变器或者对发光元件41进行控制的电路等的控制电路来实现。
[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动作的一例]
使用图5和图6A~6G,对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加热线圈11的控制的一例的时序图。图5表示在开始加热而将火力等级变更为“4”之后将火力等级变更为“8”而进行加热的例子。图6A~6G是表示操作显示部33的动作的一例的局部放大图。此外,图5以及图6B~6F中的“P1~P5”表示在操作显示部33中用户操作的部位和顺序。
图6A表示用户用手指对操作显示部33进行操作之前的状态。在图6A所示的例子中,感应加热烹调器1处于未通电的状态。因此,火力操作显示部34、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未被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照射。
如图6B~图6D所示,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通电的状态下,用户在操作显示部33中用手指依次操作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火力操作显示部34。具体而言,用户用手指依次触摸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第四火力操作显示部34d。在用户触摸的部位,静电电容发生变化。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对在操作显示部33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因此,控制部60基于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检测出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能够判定操作显示部33的哪个部分被操作。
控制部60基于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检测出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对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的操作P1、对加热操作显示部35的操作P2以及对第四火力操作显示部34d的操作P3。通过操作P1和操作P2,如图5所示,控制部60接通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主电源,开始加热线圈11的加热,将加热线圈11的火力等级设定为“6”。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设定火力等级之前进行加热开始的操作,因此在刚刚开始加热之后将火力等级设定为“6”。之后,通过操作P3,控制部60将加热线圈11的火力等级设定为“4”。
此外,在图5以及图6B~图6D中,对用户依次操作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火力操作显示部3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调换对加热操作显示部35的操作P2和对火力操作显示部34的操作P3的顺序。
控制部60为了显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的状态,而控制发光元件41的光的照射。例如,控制部60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处于通电状态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从发光元件41发出白色光LW12,向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照射白色光LW12。由此,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发出白色光,表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主电源处于可操作的待机状态。
接着,控制部60在主电源接通的情况下,如图6C所示,从发光元件41发出白色光LW1~LW11,将白色光LW1~LW11照射到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以及加热操作显示部35。由此,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34j以及加热操作显示部35发出白色光,表示加热线圈11的加热待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用户触摸加热操作显示部35(即输入操作P2)时,以火力等级“6”开始加热。
如图5所示,在以火力等级“6”进行加热的期间,如图6D所示,控制部60停止向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六火力操作显示部34f照射白色光LW1~LW6,从发光元件41发出红色光LR1~LR6。由此,将红色光LR1~LR6照射到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六火力操作显示部34f,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六火力操作显示部34f发出红色光。另外,控制部60继续向第七火力操作显示部34g~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照射白色光LW7~LW10。由此,第七火力操作显示部34g~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发出白色光。这样,控制部60通过使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中的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六火力操作显示部34f发出红色光,来表示火力等级被设定为“6”。
接着,对在以火力等级“6”进行加热的期间用户对第四火力操作显示部34d进行了操作P3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6D所示,当用户用手指触摸第四火力操作显示部34d进行操作P3时,如图5所示,控制部60将加热线圈11的火力等级设定为“4”。
另外,控制部60若检测到操作P3,则如图6E所示继续向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四火力操作显示部34d照射红色光LR1~LR4。由此,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四火力操作显示部34d发出红色光。另外,控制部60停止向第五火力操作显示部34e和第六火力操作显示部34f照射红色光LR5、LR6,从发光元件41发出白色光LW5、LW6。另外,控制部60继续向第七火力操作显示部34g~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照射白色光LW7~LW10。由此,将白色光LW5~LW10照射到第五火力操作显示部34e~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第五火力操作显示部34e~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发出白色光。另外,如上所述,控制部60通过使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中的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四火力操作显示部34d发出红色光,来表示火力等级被设定为“4”。
接着,说明在以火力等级“4”进行加热的期间用户对第八火力操作显示部34h进行了操作P4的情况。
如图6E所示,当用户用手指触摸第八火力操作显示部34h进行操作P4时,如图5所示控制部60将加热线圈11的火力等级设定为“8”。
另外,控制部60若检测到操作P4,则如图6F所示继续向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四火力操作显示部34d照射红色光LR1~LR4。另外,控制部60停止向第五火力操作显示部34e~第八火力操作显示部34h照射白色光LW5~LW8,从发光元件41发出红色光LR5~LR8。由此,将红色光LR5~LR8照射到第五火力操作显示部34e~第八火力操作显示部34h,第五火力操作显示部34e~第八火力操作显示部34h发出红色光。另外,控制部60继续向第九火力操作显示部34i和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照射白色光LW9、LW10。由此,白色光LW9、LW10照射到第九火力操作显示部34i和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第九火力操作显示部34i和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发出白色光。这样,控制部60通过使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中的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八火力操作显示部34h发出红色光,来表示火力等级被设定为“8”。
接着,说明在以火力等级“8”进行加热的期间用户对加热操作显示部35进行了操作P5的情况。
如图6F所示,当用户用手指触摸加热操作显示部35进行操作P5时,如图5所示,控制部60停止加热线圈11的加热。
另外,控制部60在检测到操作P5时,如图6G所示,停止向加热操作显示部35照射蓝色光LB1、以及停止向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八火力操作显示部34h照射红色光LR1~LR8。接着,控制部60从发光元件41向加热操作显示部35照射白色光LW11,并且从发光元件41向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照射白色光LW1~LW10。由此,火力操作显示部34和加热操作显示部35发出白色光,停止加热,表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处于待机状态。
此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当进行加热停止的操作时将火力等级设定为“0”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控制部60可以将加热停止前的火力等级的设定信息存储于存储部。控制部60可以在再次开始加热时,基于存储部存储的设定信息,自动地设定火力等级。
[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动作的另一例]
使用图7和图8A~8B,对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动作的另一例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加热线圈11的控制的另一例的时序图。图7表示基于第一传感器51的检测温度的加热线圈11的控制的一例。图8A以及图8B是表示操作显示部33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图7中的“P1~P3”与图5所示的操作P1~P3相同。
如图7所示,在利用加热线圈11进行加热的期间,当第一传感器51的检测温度超过规定的阈值S1时,控制部60停止加热线圈11的加热。
另外,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控制部60使向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照射的多个发光元件41闪烁。即,控制部60交替地进行图8A所示的显示和图8B所示的显示。
这样,在成为异常发热等异常状态时,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闪烁显示。由此,能够向用户通知表示异常状态的错误、警告。
使用图9,对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动作的另一例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加热线圈11的控制的又一例的时序图。图9表示基于第二传感器52检测出的信息的加热线圈11的控制的一例。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第二传感器52是温度传感器,对加热线圈11与树脂框31之间的区域RS1的温度进行检测。
如图9所示,在利用加热线圈11进行加热的期间,当第二传感器52的检测温度超过规定的阈值S2时,控制部60判定为在加热线圈11与树脂框31之间的区域RS1载置有加热对象物。在该情况下,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控制部60可以使向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照射的多个发光元件41闪烁。
此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动作的另一例中,对使向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照射的多个发光元件41闪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控制部60可以使向第一火力操作显示部34a~第十火力操作显示部34j、加热操作显示部35以及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照射的多个发光元件41的闪烁的定时错开。
[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感应加热烹调器1是埋入厨房柜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具备壳体10、顶板20、顶框30以及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壳体10收纳加热线圈11。顶板20配置于壳体10的上部,对加热对象物进行载置。顶框30配置于顶板20的外周。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配置于顶框30。顶框30包含由树脂构成的树脂框31,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配置于树脂框31。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例如,通过配置于顶框30的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能够进行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操作。因此,用户通过触摸操作顶框30,能够进行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操作。
另外,通过能够利用顶框30进行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操作,与在顶板20设置操作显示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加热区域。或者,也能够在顶板20上形成供用户进行烹调的空间。
感应加热烹调器1还具备配置于顶板20的下方并对树脂框31照射光的发光元件41,树脂框31具有透光性。通过这样的结构,从发光元件41发出的光L1能够透过树脂框31。由此,通过透过树脂框31的发光元件41的光L1,例如能够表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的状态。
树脂框31包含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操作显示部33。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配置于操作显示部33,发光元件41的光L1照射到操作显示部33。通过这样的结构,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操作性提高,并且能够容易地向用户通知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感应加热烹调器1还具备对加热线圈11以及发光元件41进行控制的控制部60。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检测操作显示部33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控制部60基于检测出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加热线圈11的加热以及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进行控制。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基于静电电容的变化来进行加热线圈11的加热以及发光元件41的发光的控制,操作性提高。
控制部60基于检测出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控制加热线圈11的加热的强度或加热的开始/停止,根据加热线圈11的控制,对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进行控制。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基于操作显示部33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联动地控制加热线圈11的加热以及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感应加热烹调器1还具备对与加热对象物相关的信息进行检测的传感器50。控制部60基于传感器50检测出的与加热对象物相关的信息,对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进行控制。通过这样的结构,控制部60能够基于传感器50检测出的信息来控制发光元件41。例如,在传感器50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控制部60通过变更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图案,能够表示警告、错误的状态。
传感器50配置于被加热线圈11加热的加热区域R1,包含对加热对象物的温度信息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51。控制部60基于第一传感器51检测出的温度信息,对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进行控制。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在检测到加热对象物的异常发热的情况下,控制部60通过使发光元件41闪烁,能够向用户通知警告、错误。
传感器50包含第二传感器52,该第二传感器52检测与在俯视观察下加热对象物是否载置于树脂框31与加热线圈11之间的区域RS1有关的信息。控制部60基于第二传感器52检测出的信息,对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进行控制。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在树脂框31与加热线圈11之间的区域RS1载置有加热对象物的情况下,控制部60通过变更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图案,能够表示警告、错误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在树脂框31的附近配置成为高温的加热对象物。
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是膜型的静电容式触控开关。通过这样的结构,容易在顶框30配置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另外,容易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
树脂框31包含第一树脂框37和第二树脂框38。第一树脂框37配置于顶板20的下表面20b和外周20c。第二树脂框38在比第一树脂框37靠外侧的位置沿着第一树脂框37配置。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配置在第一树脂框37与第二树脂框38之间。通过这样的结构,容易在树脂框31上配置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另外,更容易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
发光元件41安装于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对树脂框31照射光L1。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省略控制发光元件41的基板,能够实现紧凑化。
顶板20具有在俯视观察下具有进深方向(Y轴方向)和左右方向(X轴方向)的矩形形状。顶框30包含由金属构成的金属框32。在俯视观察下树脂框31在进深方向(Y轴方向)上配置于顶板20的近前侧,在俯视观察下金属框32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配置于顶板20的两侧。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顶板20的进深方向的近前侧进行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操作,因此操作性提高。另外,通过在顶板20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配置金属框32,能够确保顶板20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的强度。
树脂框31的上表面31a低于顶板20的上表面20a。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加热对象物在顶板20上移动而来到配置有树脂框31的位置,也能够避免树脂框31与加热对象物接触。
树脂框31在顶板20的外周20c具有相对于顶板20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39。通过这样的结构,用户容易对树脂框31进行触摸操作,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另外,在向树脂框31照射发光元件41的光L1来表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的状态的情况下,用户容易目视确认照射到树脂框31的光L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俯视观察下树脂框31在进深方向(Y轴方向)上配置于顶板20的近前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树脂框31也可以在俯视观察下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配置于顶板20的单侧或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操作显示部33一体地构成有操作部和显示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操作显示部33中,也可以使操作部与显示部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为膜型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也可以由基板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发光元件41安装于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发光元件41也可以不安装于静电容式触控开关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发光元件41照射红色光、蓝色光或白色光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发光元件41照射的光的颜色可以任意地设计。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检测到异常发热时等异常状态的情况下发光元件41闪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检测到异常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变更发光元件41照射的光的颜色。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检测到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60停止加热线圈11的加热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检测到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60也可以使加热线圈11的输出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检测到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60控制发光元件41的照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加热对象物达到设定的火力等级的情况下,控制部60可以变更从发光元件41发出的光的颜色,也可以停止发光元件41的光的照射。或者,控制部60也可以在检测到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故障时,控制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仅在顶框30的树脂框31具备操作显示部3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壳体10设置能够进行比操作显示部33更详细的操作、显示的其他操作显示部。或者,也可以在顶板20设置能够进行详细的操作、显示的其他操作显示部。
<变形例1>
图10是变形例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A的概略立体图。如图10所示,变形例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A与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不同点在于还具备设置于壳体10的操作显示部70。变形例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A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相同。
操作显示部70与树脂框31的操作显示部33相比,进行加热线圈11的详细的操作以及详细的控制的状态的显示。例如,操作显示部70对加热线圈11的加热设定、计时器以及自动菜单中的至少1个进行操作或显示。
操作显示部70包含多个操作按钮和显示器。多个操作按钮是用于进行感应加热烹调器1A的详细控制的输入装置。显示器显示加热线圈11的加热状态、加热设定等信息。
这样,感应加热烹调器1A可以为了进行详细的操作或显示而在树脂框31以外设置操作显示部70。
<变形例2>
图11是表示变形例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B的主要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11所示,变形例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B与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不同点在于还具备第三传感器53。变形例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B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相同。
第三传感器53检测与用户向操作显示部33的接近相关的信息。第三传感器53是以非接触方式检测用户接近操作显示部33的人感传感器,例如能够使用红外线传感器、静电电容传感器或者超声波传感器等。与用户向操作显示部33的接近相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温度、静电电容或距离的信息。第三传感器53将与用户向操作显示部33的接近相关的信息发送至控制部60。
在变形例2中,控制部60基于第三传感器53检测到的与用户向操作显示部33的接近相关的信息,对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60基于第三传感器53检测出的信息,来判定用户是否接近操作显示部33。在用户接近操作显示部33的情况下,控制部60对感应加热烹调器1B进行通电,从发光元件41发出白色光LW12,向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照射白色光LW12。在用户未接近操作显示部33的情况下,控制部60不对感应加热烹调器1B进行通电,不使发光元件41发出白色光LW12。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第三传感器53检测到用户向操作显示部33接近的情况下,例如使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发光,能够促使用户开始操作。另外,在用户未接近操作显示部33时,停止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因此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变形例3>
图12是表示变形例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C的主要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12所示,变形例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C与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不同点在于还具备通信部80。变形例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C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相同。
通信部80与用户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2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移动通信设备2例如是智能手机、平板PC或遥控器。通信部80例如经由红外线通信、Wi-Fi(注册商标)或Bluetooth(注册商标)与移动通信设备2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在变形例3中,控制部60判定通信部80是否与移动通信设备2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控制部60基于通信部80是否与移动通信设备2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判定结果,对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进行控制。例如,在通信部80与移动通信设备2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控制部60判定为用户接近操作显示部33,对感应加热烹调器1C进行通电,从发光元件41发出白色光LW12,向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照射白色光LW12。在通信部80未与移动通信设备2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控制部60判定为用户未接近操作显示部33,不对感应加热烹调器1C进行通电,不使发光元件41发出白色光LW12。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通信部80与移动通信设备2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情况下,例如,控制部60使主电源操作显示部36发光,能够促使用户开始操作。另外,在通信部80不与移动通信设备2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时,控制部60停止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L1的照射,因此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如以上那样,作为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例示,说明了上述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非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适宜地进行了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充分记载了优选的实施方式,但对于熟知该技术的技术人员来说自然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修正。这样的变形或修正只要没有超出基于技术方案的本公开的范围,应理解为包含在本发明中。
(实施方式的概要)
(1).本公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是埋入厨房柜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壳体,其收纳加热线圈;顶板,其配置于壳体的上部,对加热对象物进行载置;顶框,其配置于所述顶板的外周;以及静电容式触控开关,其配置于顶框,顶框包含由树脂构成的树脂框,静电容式触控开关配置于树脂框。
(2).(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配置于顶板的下方,对树脂框照射光,树脂框可以具有透光性。
(3).在(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树脂框可以包含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操作显示部,静电容式触控开关可以配置于操作显示部,发光元件的光可以照射到操作显示部。
(4).(2)或(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对加热线圈以及发光元件进行控制的控制部,静电容式触控开关可以检测操作显示部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控制部可以基于检测出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控制加热线圈的加热以及发光元件的光的照射。
(5).在(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控制部可以基于检测出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控制加热线圈的加热的强度或加热的开始/停止,也可以与加热线圈的控制联动地控制发光元件的光的照射。
(6).(2)或(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传感器,其检测与加热对象物相关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传感器检测出的与加热对象物相关的信息,对发光元件的光的照射进行控制。
(7).在(6)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也可以是,传感器包含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配置于通过加热线圈加热的加热区域,对加热对象物的温度信息进行检测,控制部基于第一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信息,对发光元件的光的照射进行控制。
(8).在(6)或(7)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也可以是,传感器包含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检测与在俯视观察下加热对象物是否载置于树脂框与加热线圈之间的区域有关的信息,控制部基于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对发光元件的光的照射进行控制。
(9).(2)或(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对加热线圈以及发光元件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控制部可以在检测出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故障时,对发光元件的光的照射进行控制。
(10).(2)或(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第三传感器,其检测与用户向操作显示部的接近相关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第三传感器检测到的与用户向操作显示部的接近相关的信息,对发光元件的所述光的照射进行控制。
(11).(2)或(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通信部,其与用户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进行了近距离无线通信;以及控制部,其判定通信部是否与移动通信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基于判定结果,对发光元件的光的照射进行控制。
(12).在(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也可以是,静电容式触控开关是膜型的静电容式触控开关。
(13).在(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也可以是,静电容式触控开关包含配置于操作显示部且具有透光性的透明电极。
(14).在(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也可以是,静电容式触控开关包含:透光性膜,其具有透光性;以及遮光部,其设置于透光性膜,进行遮光,遮光部具有照明部,该照明部具有表示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控制的状态或操作的形状,并且通过被发光元件照射而向操作显示部照亮该形状。
(15).在(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也可以是,树脂框包含:第一树脂框,其配置于顶板的下表面和外周;以及第二树脂框,其在比第一树脂框靠外侧的位置沿着第一树脂框配置,静电容式触控开关配置于第一树脂框与第二树脂框之间。
(16).在(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也可以是,还具备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安装于静电容式触控开关,对树脂框照射光,树脂框具有透光性。
(17).在(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也可以是,顶板具有在俯视观察下具有进深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矩形形状,顶框包含由金属构成的金属框,在俯视观察下树脂框在进深方向上配置于顶板的近前侧,在俯视观察下金属框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顶板的两侧。
(18).在(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也可以是,树脂框的上表面比顶板的上表面低。
(19).在(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也可以是,树脂框具有在顶板的外周相对于顶板的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20).(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操作显示部,该操作显示部设置于壳体或顶板,并且对加热线圈的加热设定、计时器以及自动菜单中的至少1个进行操作或显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应用于对加热对象物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烹调器。

Claims (20)

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埋入厨房柜台,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
壳体,其收纳加热线圈;
顶板,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对加热对象物进行载置;
顶框,其配置于所述顶板的外周;以及
静电容式触控开关,其配置于所述顶框,
所述顶框包含由树脂构成的树脂框,
所述静电容式触控开关配置于所述树脂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对所述树脂框照射光,
所述树脂框具有透光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树脂框包含操作显示部,该操作显示部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
所述静电容式触控开关配置于所述操作显示部,
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光照射到所述操作显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所述加热线圈及所述发光元件进行控制,
所述静电容式触控开关对所述操作显示部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基于检测出的所述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所述加热线圈的加热以及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光的照射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检测出的所述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所述加热线圈的加热的强度或加热的开始/停止进行控制,并且与所述加热线圈的控制联动地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光的照射。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
传感器,其检测与所述加热对象物相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传感器检测出的与所述加热对象物相关的信息,对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光的照射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传感器包含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配置于通过所述加热线圈加热的加热区域,对所述加热对象物的温度信息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温度信息,对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光的照射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传感器包含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检测与在俯视观察下所述加热对象物是否载置于所述树脂框与所述加热线圈之间的区域相关的信息,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信息,对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光的照射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所述加热线圈以及所述发光元件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在检测出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故障时,对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光的照射进行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
第三传感器,其检测与用户向操作显示部的接近相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第三传感器检测出的与所述用户向操作显示部的接近相关的信息,对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光的照射进行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
通信部,其与用户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以及
控制部,其判定所述通信部是否与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进行了近距离无线通信,基于判定结果,对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光的照射进行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静电容式触控开关是膜型的静电容式触控开关。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静电容式触控开关包含透明电极,该透明电极配置于所述操作显示部且具有透光性。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静电容式触控开关包含:
透光性膜,其具有透光性;以及
遮光部,其设置于所述透光性膜,进行遮光,
所述遮光部具有照明部,该照明部具有表示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控制的状态或操作的形状,并且通过被所述发光元件照射而对所述操作显示部照亮所述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树脂框包含:
第一树脂框,其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外周;以及
第二树脂框,其在比所述第一树脂框靠外侧的位置沿着所述第一树脂框配置,
所述静电容式触控开关配置于所述第一树脂框与所述第二树脂框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安装于所述静电容式触控开关,对所述树脂框照射光,
所述树脂框具有透光性。
1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顶板具有在俯视观察下具有进深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矩形形状,
所述顶框包含由金属构成的金属框,
在俯视观察下所述树脂框在所述进深方向上配置于所述顶板的近前侧,
在俯视观察下所述金属框在所述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两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树脂框的上表面比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低。
1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树脂框具有在所述顶板的外周相对于所述顶板的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备操作显示部,该操作显示部设置于所述壳体或所述顶板,并且对所述加热线圈的加热设定、计时器以及自动菜单中的至少1个进行操作或显示。
CN202310065486.6A 2022-06-07 2023-01-12 感应加热烹调器 Pending CN1172024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92533 2022-06-07
JP2022092533A JP2023179288A (ja) 2022-06-07 2022-06-07 誘導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2424A true CN117202424A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0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65486.6A Pending CN117202424A (zh) 2022-06-07 2023-01-12 感应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79288A (zh)
CN (1) CN11720242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79288A (ja)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4030B2 (en) Heating cooker with touch panel having user guiding illumination function
US8772684B2 (en) Heating cooker having touch control
US989177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48606B2 (ja) 加熱調理器
JP489320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0108612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954632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109914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17202424A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2012038458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9245754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880486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2049144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2023058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94867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0123324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7139165A (ja) ミラー装置
JP5218598B2 (ja) 加熱調理器
WO2009125453A1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405256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205424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9224112A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2010121820A (ja) 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