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92857A - 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及汽车或建筑幕墙 - Google Patents

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及汽车或建筑幕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92857A
CN117192857A CN202311220860.1A CN202311220860A CN117192857A CN 117192857 A CN117192857 A CN 117192857A CN 202311220860 A CN202311220860 A CN 202311220860A CN 117192857 A CN117192857 A CN 117192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substrate
light modulation
modulation device
layer
assembl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208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卓洪
王巍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208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928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92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28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及汽车或建筑幕墙,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包括:调光器件及连接件,调光器件位于透明基底的一侧,并至少覆盖于透明基底的中心区域,调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材层、电致变色调光膜及第二透明基材层;调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材层、电致变色调光膜及第二透明基材层;连接件连接于透明基底及调光器件。一种汽车或建筑幕墙,透明基底为汽车或建筑幕墙的原装玻璃。本申请通过连接件连接于透明基底及调光器件,实现将调光器件加装在透明基底的一侧,以形成具有调光功能的透光结构,有利于提升调光效果,即通过控制电致变色调光膜的颜色深浅达到智能调节透光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及汽车或建筑幕墙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调光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及汽车或建筑幕墙。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场景会采用透明基底,例如电动汽车的车顶会通过采用全景天幕,以提高车内的观景体验。还有写字楼、商场、酒店及机场等许多大型和高层建筑的建筑幕墙会采用玻璃幕墙,玻璃幕墙具有采光好、美化建筑、提高节能等特点。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用户可能想要改变透过透明基底的光线量,例如实现增强或降低室内或车内光照强度的效果,但各场景中所采用的透明基底无法对光线的透过率进行调控,无法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及汽车或建筑幕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场景中所采用的透明基底无法对光线的透过率进行调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包括:调光器件及连接件,所述调光器件位于透明基底的一侧,并至少覆盖于所述透明基底的中心区域,所述调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材层、电致变色调光膜及第二透明基材层;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透明基底及所述调光器件。
本申请提供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连接件连接于透明基底及调光器件,实现将调光器件加装在透明基底的一侧,以形成具有调光功能的透光结构,且通过第一透明基材层与第二透明基材层的配合夹持电致变色调光膜,使得调光器件的整体形成模块化,能够快速地将调光器件加装至透明基底上,加装方便,通过在透明基底的一侧加装调光器件,有利于提升调光效果,即通过控制电致变色调光膜的颜色深浅达到智能调节透光率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透明基底及所述调光器件,或者,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透明基底及所述调光器件。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透明基底与所述调光器件的周向边缘。
可选的,所述调光器件、所述透明基底与所述连接件共同围设形成空腔。
可选的,所述空腔内填充有介质。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或所述调光器件上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填充于所述透明基底与所述调光器件之间。
可选的,所述后装组件还包括密封胶,所述密封胶设置于所述透明基底与所述调光器件的周向边缘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材层上设置有第一隔热材料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基材层上设置有第二隔热材料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材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基材层的周向边缘设置有遮挡层。
可选的,所述透明基底安装于固定支架上,所述后装组件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加强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调光器件背离所述透明基底的侧面。
可选的,所述加强件与所述调光器件之间设置有缓冲层。
可选的,所述后装组件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调光器件背离所述透明基底的侧面,所述密封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透明基底朝向所述调光器件的侧面。
可选的,所述后装组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调光器件上,并与所述调光器件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后装组件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且,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调光器件背离所述透明基底的一侧或者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调光器件朝向所述透明基底的一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所述透明基底为汽车的原装玻璃。
本申请提供的汽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在汽车的顶棚天窗或侧窗等已经安装有原装玻璃的状况下,通过连接件连接于原装玻璃及调光器件,实现将调光器件加装在原装玻璃朝向车内的一侧,以形成具有调光功能的透光结构,且通过第一透明基材层与第二透明基材层的配合夹持电致变色调光膜,使得调光器件的整体形成模块化,能够快速地将调光器件加装至原装玻璃上,加装方便,通过在原装玻璃的一侧加装调光器件,有利于提升调光效果,即通过控制电致变色调光膜的颜色深浅达到智能调节透光率的效果,另外在原装玻璃的一侧加装调光器件还有利于提升汽车的隔音降噪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提升乘员的舒适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建筑幕墙,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所述透明基底为建筑幕墙的原装玻璃。
本申请提供的建筑幕墙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在建筑幕墙已经安装有原装玻璃的状况下,通过连接件连接于原装玻璃及调光器件,实现将调光器件加装在原装玻璃的一侧,以形成具有调光功能的透光结构,且通过第一透明基材层与第二透明基材层的配合夹持电致变色调光膜,使得调光器件的整体形成模块化,能够快速地将调光器件加装至原装玻璃上,加装方便,通过在原装玻璃的一侧加装调光器件,有利于提升调光效果,即通过控制电致变色调光膜的颜色深浅达到智能调节透光率的效果,另外在原装玻璃的一侧加装调光器件还有利于提升隔音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与透明基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与透明基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与透明基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光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光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光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与透明基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四;
图10为图9所示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与透明基底的部分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与透明基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五;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与透明基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六;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与透明基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七;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光器件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光器件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透明基底;11、凸沿;20、调光器件;21、第一透明基材层;22、电致变色调光膜;221、调光区域;222、安装区域;23、第二透明基材层;24、第一粘结胶层;25、第二粘结胶层25;26、第三粘接层;27、第四粘结胶层;28、第五粘结胶层;291、第一遮挡层;292、第二遮挡层;30、连接件;31、密封胶;33、介质进口;34、介质出口;35、温度传感器;40、空腔;50、介质;60、加强件;61、第一连接段;62、第二连接段;63、第三连接段;64、第四连接段;65、第五连接段;70、缓冲层;80、装饰件;90、固定件;100、集成控制模块;101、控制器;102、开关;103、电源线;104、电池;105、温度感应器;110、固定支架;120、内饰;130、密封条;131、第一密封段;132、第二密封段;133、第三密封段;134、第四密封段;140、粘接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8,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6,该透明基底10的后装组件包括调光器件20及连接件30,调光器件20位于透明基底10的一侧,并至少覆盖于透明基底10的中心区域,调光器件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材层21、电致变色调光膜22及第二透明基材层23;连接件30连接于透明基底10及调光器件20。
其中,该透明基底10可以为但不限于汽车或建筑幕墙的原装玻璃,例如还可以是船舶的原装玻璃。可以理解地,本申请的后装组件主要是用于已经安装了原装玻璃的场景中,且该原装玻璃对光线无法调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透明基底10为汽车天幕的原装玻璃为例进行说明,从而通过连接件30连接于透明基底10及调光器件20,实现将调光器件20加装至透明基底10上,以形成具有调光功能的汽车天幕。
透明基底10的中心区域是指透明基底10覆盖于汽车顶棚天窗口的部分,外界光线通过透明基底10的中心区域射入车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基底10为双层玻璃结构,具体地,透明基底10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及透明胶结层,透明胶结层胶粘于第一玻璃层与第二玻璃层之间。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均为钢化玻璃,透明胶结层可以为但不限于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vinylbutyral,简称PVB)薄膜或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简称OCA)。当然,透明基底10还可以是单层玻璃结构,具体可以根据需求选择。
调光器件20具有调光功能,其中,第一透明基材层21设于电致变色调光膜22朝向透明基底10的一侧,第二透明基材层23设于电致变色调光膜22背离透明基底10的一侧,第一透明基材层21和第二透明基材层23主要起支撑和保护电致变色调光膜22等部件的作用,使得调光器件20的整体形成模块化结构,便于快速地将调光器件20加装至透明基底10上。电致变色调光膜22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电致变色性能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或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可以理解地,可以通过控制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颜色深浅进行调光,以达到智能调节透光率的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连接件30连接于透明基底10及调光器件20,实现将调光器件20加装在透明基底10的一侧,以形成具有调光功能的透光结构,且通过第一透明基材层21与第二透明基材层23的配合夹持电致变色调光膜22,使得调光器件20的整体形成模块化,能够快速地将调光器件20加装至透明基底10上,加装方便,通过在透明基底10的一侧加装调光器件20,有利于提升调光效果,即通过控制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颜色深浅达到智能调节透光率的效果,另外在透明基底10加装调光器件20还有利于提升汽车天幕的隔音降噪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提升乘员的舒适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调光器件20具有调光区域221及安装区域222,安装区域222绕调光区域221的周向布置。具体地,调光区域221为调光器件20的中间区域,调光器件20对应调光区域221的部分为透光结构,安装区域222为调光器件20的边缘区域,安装区域222用于布线和形成连接透明基底10的支撑点,如电连接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电极及连接件30。
连接件30可以包括粘接胶、搭扣、卡扣、锁扣、螺钉及胶条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只要能够将调光器件20与透明基底10组装在一起即可。其中,粘接胶可以为PVB、OCA等透明胶或不透明胶。搭扣可以为普通搭扣、蘑菇搭扣等。胶条可以为但不限于铝密封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0固定连接于透明基底10及调光器件20。例如连接件30可以为粘接胶,粘接胶粘接于透明基底10与调光器件20之间,以使透明基底10与调光器件20固定连接,也即,实现将调光器件20固定加装在透明基底10。由此,通过采用连接件30固定连接于透明基底10及调光器件20,有效提升调光器件20加装在透明基底10上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0可拆卸地连接于透明基底10及调光器件20。例如,连接件30可以为蘑菇搭扣,蘑菇搭扣的第一搭扣贴固定在透明基底10朝向调光器件20的侧面上,蘑菇搭扣的第二搭扣贴固定在调光器件20朝向透明基底10的侧面上,将蘑菇搭扣的第一搭扣贴与第二搭扣贴搭扣在一起,以实现将调光器件20加装在透明基底10上,通过使蘑菇搭扣的第一搭扣贴与第二搭扣贴分离,实现将调光器件20从透明基底10上拆下。由此,通过连接件30可拆卸地连接于透明基底10及调光器件20,拆装简单、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还包括密封胶31,密封胶31设置于透明基底10与调光器件20的周向边缘之间,以增加透明基底10与调光器件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可选的,密封胶31可以为但不限于PVB、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 Viny Acetate,简称EVA)、离子性中间膜(例如Sentry Glas Plus,简称SGP)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Urethane,简称TPU)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连接件30设置于透明基底10与调光器件20的周向边缘。调光器件20、透明基底10与连接件30共同围设形成空腔。通过在调光器件20与透明基底10之间形成空腔40,空腔40能够更好地隔热,例如减少烈日下乘员头顶的灼热感,提升乘员的乘车体验,另外,也能使得车内具有更好的隔音降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空腔40内填充有介质50,该介质50可以是助于透明基底10和/或调光器件20降温的透光介质,也可以是助于透明基底10和/或调光器件20升温的透光介质。可以理解地,通过在空腔40内填充介质50,实现对透明基底10和/或调光器件20进行升温和降温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介质50为冷却介质进行说明,即通过在空腔40内填充介质50,介质50用于吸收热量,以对汽车天幕进行降温,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该汽车天幕的隔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腔40内未填充介质50时,空腔40可以不需要完全密封,也无需要求空腔40的具体结构,例如无需要求调光器件20与透明基底10之间的间隙保持一致,使得调光器件20与透明基底10之间拆装简易。
当空腔40不需要完全密封时,可以采用多个间隔设置连接件30连接调光器件20及透明基底10,例如,可以采用六个连接件30绕调光区域221的周向间隔设置于安装区域222,如图2。还可以是采用两个呈U形状的连接件30相对设置于安装区域222,并围绕于调光区域221的外周侧,如图3。
当空腔40内填充的介质50不与外界流通时,空腔40可以为密闭腔。具体地,通过连接件30夹设于透明基底10的周向边缘与调光器件20的周向边缘之间形成密封装配,以使空腔40形成密闭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介质50可以固体或流体。其中,当空腔40内填充的介质50不与外界流通,且介质50为固体时,空腔40也可不需要完全密封。
当空腔40内填充介质50时,且介质50为流体时,空腔40为密闭腔,需要对空腔40进行密封。例如,连接件30可以为粘接胶,粘接胶密封于透明基底10与调光器件20的周向边缘之间,如图4。连接件30还可以为搭扣,搭扣连接于透明基底10与调光器件20的周向边缘之间,密封胶31密封于搭扣背离空腔40的侧面,如图5。可以理解地,组装时,采用搭扣将调光器件20固定在透明基底10上后,然后将密封胶31涂覆于搭扣背离空腔40的侧面,以对透明基底10与调光器件20的周向边缘之间进行密封,以保证透明基底10的周向边缘与调光器件20的周向边缘之间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连接件30或调光器件20上设有连通空腔40的介质进口33和介质出口34,介质进口33及介质出口34均用于连接外部循环管路,其中,介质进口33供介质50从外部循环管路进入至空腔40内,介质出口34供空腔40内的介质50流至外部循环管路中。例如,介质50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制冷时,介质50在空腔40内吸收热量后,通过外部循环管路进行热交换,以对介质50进行散热,从而使空腔40内的介质50能够连续吸收汽车天幕的热量,实现较好的隔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介质50可以通过介质进口33和介质出口34可以流经空腔40及外部循环管路,且介质50为制冷介质时,介质50可以为制冷剂或冷空气。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件30或调光器件20上设有连通空腔40的介质进口33和介质出口34,在进行制冷前,空腔40可以没有填充介质,通过介质进口33及介质出口34连接到汽车的空调循环管路,例如,介质进口33通过气管连接到汽车空调的出风口,介质出口34通过气管连接到汽车空调的进风口,使得空调的冷气可以在该空腔40内流通,从而达到降低后装组件的温度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外部循环管路除了可以直接连接到汽车的空调制冷系统,还可以在外部循环系统上单独设置热交换器及循环泵,以实现对介质50进行热交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调光器件20还包括温度感应器35,温度感应器35对应介质出口34设置,温度感应器35用于感应空腔40内介质50的温度。
示例性地,介质50为气体,当温度感应器35检测到介质50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汽车的空调制冷系统启动,以对介质50进行循环散热,当温度感应器35检测到介质50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汽车的空调制冷系统停止对介质50的循环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0填充于透明基底10与调光器件20之间。例如,连接件30可以为透明粘接胶,透明粘接胶完全填充于透明基底10与调光器件20之间所形成的的间隙中。由此,通过将连接件30填充于透明基底10与调光器件20之间,有效提高调光器件20加装在透明基底10上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提高隔热性能。
请参阅图6,第一透明基材层21及第二透明基材层23的材质均为防水材料。
第一透明基材层21和第二透明基材层23均为柔性结构,或者,第一透明基材层21和第二透明基材层23均为硬质结构,又或者,第一透明基材层21和第二透明基材层23中的一个为柔性结构,另一个为硬质结构。
其中,柔性结构的材质可以是柔性透明树脂材料,例如可以是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或PEIT,俗称涤纶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等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又称做压克力、亚克力或有机玻璃等。硬质结构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玻璃。
第一透明基材层21和第二透明基材层23的厚度均为0.1mm-1.5mm。可选的,第一透明基材层21和第二透明基材层23的厚度均为0.1mm或1.5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第一透明基材层21、电致变色调光膜22及第二透明基材层23依次粘接。具体地,调光器件20还包括第一粘结胶层24、第二粘结胶层25及第三粘接层26,第一粘结胶层24胶粘于第一透明基材层21与电致变色调光膜22之间,第二粘结胶层25胶粘于第二透明基材层23与电致变色调光膜22之间,第三粘接层26粘接于第一粘结胶层24与第二粘结胶层25之间,并环绕于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周侧,以对电致变色调光膜22进行较好的保护。
第一粘结胶层24、第二粘结胶层25及第三粘接层26可以为PVB胶、OCA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简称EVA)胶或聚氨酯树脂(Polyurethane,简称PU)胶等。
电致变色调光膜22可以为但不限定于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Liquid Crystal,简称PDLC)膜或电致化学变色(Electrochromic,简称EC)膜。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调光膜22可以为EC膜。
具体地,电致变色调光膜2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层、第一透明导电层、变色材料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及第二基底层。
其中,第一基底层和第二基底层的材质均为柔性透明树脂材料。可选的,第一基底层和第二基底层的材质均可以为PET、PC、PI或PMMA等等。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
变色材料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层、电介质层及离子储存层,若电致变色调光膜22为EC膜时,则电致变色层为EC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材层21上设置有第一隔热材料层,和/或,第二透明基材层23上设置有第二隔热材料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热材料层可以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材层21朝向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侧面,或者,第一隔热材料层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材层21背离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侧面,又或者,第一透明基材层21的相对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一隔热材料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热材料层可以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材层23朝向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侧面,或者,第二隔热材料层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材层23背离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侧面,又或者,第二透明基材层23的相对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隔热材料层。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层21上设置第一隔热材料层和/或在第二透明基材层23设置第二隔热材料层,有利于提升汽车天幕的隔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热材料层及第二隔热材料层可以是银或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等。且当第一隔热材料层及第二隔热材料层为银等空气层中不稳定的材料时,可以将第一隔热材料层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材层21朝向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侧面,将第二隔热材料层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材层23朝向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侧面,有效保证第一隔热材料层及第二隔热材料层的化学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调光器件20对应安装区域222的部分为不透光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材层21和/或第二透明基材层23的周向边缘设置有遮挡层,遮挡层设于安装区域222,以使安装区域222形成不具备透光功能的黑边,遮挡层用于遮蔽电致变色调光膜22对应安装区域222上的走线及连接件30,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第一透明基材层21朝向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遮挡层291,第二透明基材层23背离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遮挡层292。第一遮挡层291及第二遮挡层292均为环形状,并均位于安装区域222。
具体地,第一遮挡层291设于第一透明基材层21与第一粘结胶层24之间。调光器件20还包括第四粘结胶层27,第四粘结胶层27位于第一遮挡层291所形成的环形腔内,并胶粘于第一透明基材层21与第一粘结胶层24之间。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一透明基材层21背离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遮挡层291,第二透明基材层23背离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遮挡层292。第一遮挡层291及第二遮挡层292均为环形状,并均位于安装区域222。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第一透明基材层21朝向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遮挡层291,第二透明基材层23朝向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遮挡层292。第一遮挡层291及第二遮挡层292均为环形状,并均位于安装区域222。
具体地,第一遮挡层291设于第一透明基材层21与第一粘结胶层24之间,第二遮挡层292设于第二透明基材层23与第二粘结胶层25之间。调光器件20还包括第四粘结胶层27及第五粘结胶层28,第四粘结胶层27位于第一遮挡层291所形成的环形腔内,并胶粘于第一透明基材层21与第一粘结胶层24之间。第五粘结胶层28位于第二遮挡层292所形成的环形腔内,并胶粘于第二透明基材层23与第二粘结胶层25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汽车顶棚上的天窗口的面积小于0.8㎡时,调光器件20可以采用弯曲结构或平面结构,且调光器件20用于连接透明基底10的支撑点的支撑力均大于260N,有效保证调光器件20的稳定性,若小于260N,调光器件20容易发生塌陷的现象。
当汽车顶棚上的天窗口的面积大于0.8㎡时,调光器件20需要采用弯曲结构,如单曲面结构或双曲面结构,具体可以结合防掉落和防噪音的功能进行设计。
请参阅图9,透明基底10安装于固定支架110上,固定支架110可以是汽车顶棚钣金件部分或建筑幕墙的门窗框部分。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还包括加强件60,加强件60的一端用于连接于固定支架110,加强件60的另一端连接于调光器件20背离透明基底10的侧面。通过采用加强件60将调光器件20与固定支架110连接,用于进一步固定调光器件20,有利于提升调光器件20加装在透明基底10上的可靠性。
具体地,请参阅图10,加强件6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61、第二连接段62、第三连接段63及第四连接段64,第一连接段61与第三连接段63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段62的两端,并朝相反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段61、第二连接段62及第三连接段63均贴合于固定支架110,其中,第一连接段61与固定支架110螺钉连接;第四连接段64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段63远离第二连接段62的一端连接,并朝相反于第二连接段62的方向延伸,第四连接段64贴合于调光器件20的安装区域2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60与调光器件20之间设置有缓冲层70,缓冲层70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以匹配调光器件20的曲率,缓冲层70的设置有效避免加强件60压伤调光器件2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还包括装饰件80,装饰件80连接于调光器件20及内饰120,其中,内饰120可以为用于装饰汽车顶棚钣金件表面的皮革部分或布艺部分,还可以是用于装饰建筑幕墙内表面的幕墙构件。
具体地,加强件60还包括第五连接段65,第五连接段65连接于第四连接段64远离第三连接段63的一端,且与第三连接段63的延伸方向相同,装饰件80与加强件60的第五连接段65之间连接有固定件90,固定件90可以是搭扣或双面胶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及图13,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还包括密封条130,密封条130的一端连接于调光器件20背离透明基底10的侧面,密封条130的另一端透明基底10朝向调光器件20的侧面。
其中,连接件30设置于调光器件20的周向边缘与透明基底10之间,透明基底10具有延伸出调光器件20周向边缘的凸沿11,密封条1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密封段131、第二密封段132及第三密封段133,第一密封段131粘接于调光器件20背离透明基底10的侧面,第二密封段132密封于调光器件20的周向边缘,第三密封段133夹持于透明基底10的凸沿11与内饰120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条130的一端连接于调光器件20背离透明基底10的侧面,另一端夹持于透明基底10的凸沿11与内饰120之间,有利于提升调光器件20与透明基底1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另外,密封条130为不透明结构,能够起到遮挡调光器件20边缘及连接件30的作用,且密封条130沿调光器件20周向的形状大小一致、外表面规则平整,具有美化调光器件20周向边缘的作用,使得汽车天幕朝向车内的外观具有较好的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条130大致呈Z形,即第一密封段13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密封段132的一端,第三密封段13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密封段132的另一端,且第一密封段131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密封段133的延伸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段131与调光器件20之间采用粘接剂140粘接。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连接件30为搭扣。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连接件30为粘接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第二密封段132贴合于调光器件20的周向侧面及连接件30背离空腔40的侧面,有利于起到加强调光器件20的周向边缘与透明基底10之间密封性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密封条130还包括第四密封段134,第四密封段134连接于第二密封段132靠近第三密封段133的一端,第四密封段134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密封段133的延伸方向相反,第四密封段134与第一密封段131、第二密封段132围成U形结构,第四密封段134贴合于调光器件20朝向透明基底10的侧面。通过第四密封段134与第一密封段131、第二密封段132围成U形结构,该U形结构包裹于调光器件20的周向边缘,对调光器件20进行较好的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条130为柔性胶条,使得密封条130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便于嵌入内饰120与凸沿11之间的间隙中,加装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还包括控制器101,控制器101设置于调光器件20上,并与电致变色调光膜22电连接,电致变色调光膜22受控于控制器101。
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还包括控制开关102,控制开关102与控制器101电连接,通过控制开关102启动或关闭控制器101的工作运行。控制开关102可以设置于调光器件20背离透明基底10的一侧。当然,控制开关102还可以调光器件20朝向透明基底10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开关102可以为但不限于触摸开关、按键开关或声控开关。
请参阅图16至图18,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05,温度传感器105与控制器101电连接,温度传感器105设置于调光器件20上或设置于控制器101内或设置于透明基底10上,温度传感器105用于感应透明基底10和/或调光器件20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105将温度信号反馈至控制器101,控制器101基于该温度信号调节加载于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电压等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电源线103将控制器101外接电源,便可直接进行工作,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还包括电池104,电池104与控制器101电连接,电池104用于控制器101、控制开关102及电致变色调光膜22等部件供电。可选的,该电池104可更换,在电池104电量使用完毕后,可以更换新的电池104。
需要说明的是,在集成控制模块100还包括电池104的实施例中,使用时,也可以通过电源线103将控制器101外接电源,或通过电源线103对电池104进行充电,在控制器101未通过电源线103外接电源时,由电池104提供电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01、控制开关102及温度传感器105也可以分散地布置于安装区域222。例如,可以将控制器101、控制开关102及温度传感器105均间隔设置于调光器件20背离透明基底10的侧面上,如图17;也可以将控制器101及温度传感器105间隔设置于调光器件20背离透明基底10的侧面上,控制开关102调光器件20朝向透明基底10,如图18。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可以控制器101、控制开关102及温度传感器105等电子部分集成于调光器件20上,以形成模块化的集成控制模块100,便于快速地将集成控制模块100组装至调光器件20上。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其中,透明基底10为汽车的原装玻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原装玻璃可以作为但不限于汽车天幕或汽车侧窗等。其中,汽车天幕用于装配在汽车的车顶上,使得车内采光好、视野开阔,可消除车内压抑感,乘员在出游时能更好的欣赏美景。汽车主要为电动汽车等,另外,按照车型来分,汽车可以是轿车车型,也可以是越野车型,还可以是多用途(Multi-Purpose Vehicles,MPV)车型或其他车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通过采用上述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在汽车的顶棚天窗或侧窗等已经安装有原装玻璃的状况下,通过连接件30连接于原装玻璃及调光器件20,实现将调光器件20加装在原装玻璃朝向车内的一侧,以形成具有调光功能的汽车天幕,且通过第一透明基材层21与第二透明基材层23的配合夹持电致变色调光膜22,使得调光器件20的整体形成模块化,能够快速地将调光器件20加装至原装玻璃上,加装方便,通过在原装玻璃的一侧加装调光器件20,有利于提升调光效果,即通过控制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颜色深浅达到智能调节透光率的效果,另外在原装玻璃加装调光器件20的一侧还有利于提升汽车的隔音降噪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提升乘员的舒适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筑幕墙,建筑幕墙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其中,透明基底10为建筑幕墙的原装玻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幕墙,通过采用上述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在建筑幕墙已经安装有原装玻璃的状况下,通过连接件30连接于原装玻璃及调光器件20,实现将调光器件20加装在原装玻璃的一侧,以形成具有调光功能的透光结构,且通过第一透明基材层21与第二透明基材层23的配合夹持电致变色调光膜22,使得调光器件20的整体形成模块化,能够快速地将调光器件20加装至原装玻璃上,加装方便,通过在原装玻璃的一侧加装调光器件20,有利于提升调光效果,即通过控制电致变色调光膜22的颜色深浅达到智能调节透光率的效果,另外在原装玻璃的一侧加装调光器件20还有利于提升隔音降噪的效果。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光器件,所述调光器件位于透明基底的一侧,并至少覆盖于所述透明基底的中心区域,所述调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材层、电致变色调光膜及第二透明基材层;及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透明基底及所述调光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透明基底及所述调光器件,或者,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透明基底及所述调光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透明基底与所述调光器件的周向边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器件、所述透明基底与所述连接件共同围设形成空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填充有介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或所述调光器件上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填充于所述透明基底与所述调光器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胶,所述密封胶设置于所述透明基底与所述调光器件的周向边缘之间。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层上设置有第一隔热材料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基材层上设置有第二隔热材料层。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基材层的周向边缘设置有遮挡层。
11.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底安装于固定支架上,所述后装组件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加强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调光器件背离所述透明基底的侧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与所述调光器件之间设置有缓冲层。
13.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调光器件背离所述透明基底的侧面,所述密封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透明基底朝向所述调光器件的侧面。
14.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调光器件上,并与所述调光器件电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且,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调光器件背离所述透明基底的一侧或者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调光器件朝向所述透明基底的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后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调光器件上或设置于所述控制器内或设置于所述透明基底上。
17.一种汽车或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其中,所述透明基底为汽车或建筑幕墙的原装玻璃。
CN202311220860.1A 2023-09-20 2023-09-20 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及汽车或建筑幕墙 Pending CN1171928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0860.1A CN117192857A (zh) 2023-09-20 2023-09-20 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及汽车或建筑幕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0860.1A CN117192857A (zh) 2023-09-20 2023-09-20 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及汽车或建筑幕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2857A true CN117192857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84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20860.1A Pending CN117192857A (zh) 2023-09-20 2023-09-20 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及汽车或建筑幕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928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39390A (en) Chromogenic window assembly construction and other chromogenic devices
ES2879919T3 (es) Parabrisas panorámico extendido con persiana integrada inamovible
CN100351695C (zh) 具有电致变色窗格组件的飞机窗
KR20190119144A (ko) 전기적으로 제어 가능한 광학 특성을 갖는 기능소자를 포함하는 복합 판유리
US20120307337A1 (en) Switchable automotive glazing
CN113867017B (zh) 一种多功能调光器件及其夹胶玻璃、中空玻璃及贴附膜
US20130051000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structure
US8814256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film-shaped electric device
CN213934472U (zh) 变色玻璃、列车变色车窗
CN220962082U (zh) 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及汽车或建筑幕墙
CN117192857A (zh) 透明基底的后装组件及汽车或建筑幕墙
CN215910756U (zh) 调光单元及调光装置
CN216942139U (zh) 夹层玻璃以及窗体总成
CN205720963U (zh) 节能板装置
CN114007290A (zh) 一种自动加热的智能调光汽车天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68205A (zh) 复合调光玻璃组件、复合调光玻璃系统及其应用
CN206693883U (zh) 一种太阳能低辐射可变色玻璃窗、设有其玻璃窗的汽车
CN215321913U (zh) 一种可调光天窗前挡二合一功能玻璃
CN220509237U (zh) 一种一体式汽车自动调光膜的控制器
CN216286050U (zh) 车窗玻璃和车辆
CN211663035U (zh) 一种可透视智能化汽车遮阳板
CN220502957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天窗玻璃的调光膜
CN218729721U (zh) 具有防水结构的液晶显示屏
CN219872739U (zh) 屏幕及汽车
CN219544467U (zh) 一种车窗玻璃、车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