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90289A - 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90289A
CN117190289A CN202210605603.9A CN202210605603A CN117190289A CN 117190289 A CN117190289 A CN 117190289A CN 202210605603 A CN202210605603 A CN 202210605603A CN 117190289 A CN117190289 A CN 1171902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bracket
connection bracket
window air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56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志盛
杨成立
刘雨
杨永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56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9028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0998 priority patent/WO202323123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190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02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外机本体、内机部件、连接支架和密封件,所述外机本体适于设在室外侧,所述内机部件包括适于设在室内侧的内机本体,所述连接支架适于穿设于窗口,且连接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本体,所述内机部件相对所述连接支架沿内外方向可滑动,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内机部件之间的滑动配合间隙。根据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可以通过形态调整提升对于不同尺寸墙体安装的适应性。

Description

窗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窗式空调器,是一种可以安装在窗口处使用的一体式空调器,为了满足降噪要求,一些窗式空调器设计为外机和内机之间具有底部敞开凹槽的马鞍形式,以利用凹槽卡在窗台上,通过墙体阻隔外机噪音。然而,此种窗式空调器的形态固定,向不同尺寸的墙体安装时,难以保证较好的贴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可以通过形态调整提升对于不同尺寸墙体安装的适应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包括:外机本体,所述外机本体适于设在室外侧;内机部件,所述内机部件包括适于设在室内侧的内机本体;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适于穿设于窗口,且连接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本体,所述内机部件相对所述连接支架沿内外方向可滑动;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内机部件之间的滑动配合间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可以通过形态调整提升对于不同尺寸墙体安装的适应性,并且在调整形态的过程中,密封性好,提高窗式空调器的可靠性和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机部件限定出朝向外侧敞开的抽拉腔,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部插配于所述抽拉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部的周壁面上的密封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部的周壁面上的套设有多个所述密封圈,且多个所述密封圈沿内外方向间隔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管线组件,所述管线组件由所述连接支架的内部经过,以连接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本体,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部处设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上具有用于避让所述管线组件的贯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堵件为一体成型于所述连接支架且位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面处的挡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面敞开,所述封堵件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部的内部的保温材料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内机部件之间,且用于限制所述内机部件相对所述连接支架的极限远离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机部件限定出朝向外侧敞开的抽拉腔,所述抽拉腔在横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所述内机部件在横向上的宽度的1/2,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部插配于所述抽拉腔,在所述极限远离位置时,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连接支架在内外方向上的重合距离不小于5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在横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所述内机部件在横向上的宽度的4/5,在所述极限远离位置时,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连接支架在内外方向上的重合距离不小于1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底部且沿竖向延伸的限位钩,当所述内机部件运动到所述极限远离位置时,所述限位钩钩挂于所述内机本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支架的横向两侧的第一挡筋,以及设于所述内机部件的横向两侧的第二挡筋,当所述内机部件运动到所述极限远离位置时,所述第二挡筋与所述第一挡筋止挡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连接在所述内机部件的上部与所述外机本体的上部之间,所述外机本体与所述连接支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外机本体相对所述连接支架绕所述外机本体的上部内端可作底部抬高或降低的转动,所述外机本体具有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竖置的第一状态和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横置的第二状态,所述外机本体适于通过底部抬高的向上转动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到所述第二状态。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呈现使用形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使用形态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使用形态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内机本体发生纵向移动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剖视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另一个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一个爆炸图;
图12是图7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装配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中所示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图15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一个爆炸图;
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9中所示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呈现安装形态的侧视图;
图22是图2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安装形态的安装状态图。
附图标记:
窗式空调器100;窗口200;内机部件101;
内机本体1;第一背板11;第一底板12;第一顶板13;第一面板14;外机本体2;第二背板21;第二底板22;第二顶板23;第二面板24;连接支架3;封堵件31;挡板311;保温材料件312;贯通孔32;
延伸支架4;抽拉腔41;
密封件5;密封圈51;管线组件6;
限位结构7;限位钩71;第一挡筋72;第二挡筋73;
导向组件8;第一导轨81;第二导轨82;开口821;支撑部83;
第一锁位孔91;第二锁位孔92;螺钉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
如图1和图2所示,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内机部件101、外机本体2和连接支架3,内机部件101包括适于设在室内侧的内机本体1,外机本体2适于设在室外侧,连接支架3适于穿设于窗口200,以用于连接内机部件101和外机本体2。由此,可以使得窗式空调器100为一个整体部件且穿设于窗口200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所述的窗式空调器100适于设置在窗口200使用,窗口200的内外方向(即贯穿窗口200的方向)为“纵向”,窗口200的宽度方向为“横向”,窗口200的高度方向为“竖向”。简言之,当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时(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形态),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沿内外方向间隔开,内机本体1设在室内侧,以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等,外机本体2设在室外侧,以与室外环境换热,连接支架3穿设于窗口200且连接内机部件101与外机本体2。本文所述方向“内”指的是朝向或靠近室内侧的方向,方向“外”指的是朝向或靠近室外侧的方向。
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内机本体1可以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室内侧风机等,外机本体2可以包括压缩机、室外侧换热器、室外侧风机等等,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之间连接冷媒管路,从而使得室内机侧换热器、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等构成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实现制冷循环或制热循环。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去室内侧风机、室外侧风机等等,这里不再举例。
如图3和图4所示,内机部件101相对连接支架3沿内外方向可滑动,从而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使用形态(例如图3所示)时,连接支架3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内机本体1的外侧,以使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沿纵向间隔开。而当窗式空调器100安装于窗口200处时,通过内机部件101相对连接支架3沿纵向可移动,可以调整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的相对纵向位置,使得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的纵向间隔距离可以匹配不同纵向尺寸的窗台,提高窗式空调器100与窗口200的安装紧凑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论连接支架3如何移动,连接支架3的至少部分始终位于内机本体1的外侧,此时,内机部件101可以包括延伸支架4,延伸支架4的至少部分位于内机本体1的外侧,内机部件101通过延伸支架4与连接支架3滑动配合。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架3相对内机部件101可以具有与内机本体1叠置或者收纳于内机本体1内的状态,此时,在不需要使用窗式空调器100时,例如运输包装窗式空调器100时,连接支架3可以完全隐藏起来,使得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可以紧邻,从而减小窗式空调器100的占地空间。
如图5和图6所示,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密封件5,密封件5用于密封连接支架3与内机部件101之间的滑动配合间隙。由此,可以避免外部气体、液体等由配合间隙进入内机部件101或者连接支架3而损坏窗式空调器100,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及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避免内机部件101内的气流从滑动配合间隙泄露,造成损失或者引发凝露等问题,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整体使用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内机部件101限定出朝向外侧敞开的抽拉腔41,连接支架3的内端部插配于抽拉腔41。由此,结构简单,便于装配,且便于实现内机部件101与连接支架3的滑动配合。例如,当内机部件101包括上述延伸支架4时,可以由延伸支架4限定出上述抽拉腔41,连接支架3的内端部插配于延伸支架4内。
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密封件5可以包括套设于连接支架3的内端部的周壁面上的密封圈51。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在连接支架3与内机部件101之间的滑动间隙处的密封,并且不会妨碍内机部件101与连接支架3的相对滑动,而且密封件5的成本低。进一步地,结合图8和图9,连接支架3的内端部的周壁面上的套设有多个密封圈51,且多个密封圈51沿内外方向间隔开分布。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贴密封海绵等方式,代替密封圈51,这里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包括管线组件6,管线组件6由连接支架3的内部经过,以连接内机部件101与外机本体2,连接支架3的内端部处设有封堵件31,封堵件31上具有用于避让管线组件6的贯通孔32。由此,可以利用封堵件31阻隔连接支架3内部与内机部件101连通,从而可以避免内机部件101向连接支架3送气引起不良后果,而且通过设置贯通孔32,可以保证管线组件6的走线。此外,通过将管线组件6由连接支架3内部走线,从而可以对管线组件6实现保护。需要说明的是,管线组件6的构成不限,例如可以包括冷媒管、水管、电线中的至少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封堵件31的具体构成形式不限。例如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如图9所示,封堵件31为一体成型于连接支架3且位于连接支架3的内端面处的挡板311。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封堵效果好。例如在另外一些可选示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连接支架3的内端面敞开,封堵件31为设置在连接支架3的内端部的内部的保温材料件312。由此,可以起到保温效果,且便于管线组件6的装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2所示,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限位结构7,限位结构7设于连接支架3与内机部件101之间,且用于限制内机部件101相对连接支架3的极限远离位置。也就是说,当内机部件101朝向远离外机本体2的方向运动到极限位置时,限位结构7发挥作用以止停内机部件101继续运动,从而可以避免内机部件101与连接支架3分离的问题,保证连接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结构7的具体构成不限。
例如在一些可选示例中,限位结构7包括设于连接支架3的内端底部且沿竖向延伸的限位钩71,当内机部件101运动到极限远离位置时,限位钩71钩挂于内机本体1。如图7和图12所示,限位结构7可以包括设于连接支架3的内端底部且向下延伸的限位钩71,当内机部件101朝向室内侧运动到极限远的位置时,限位钩71可以钩挂在内机本体1上,从而限制内机部件101相对连接支架3的极限远离位置。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例如在另外一些可选示例中,限位结构7包括设于连接支架3的横向两侧的第一挡筋72,以及设于内机部件101的横向两侧的第二挡筋73,当内机部件101运动到极限远离位置时,第二挡筋73与第一挡筋72止挡配合。如图13所示,限位结构7可以包括设于连接支架3的横向两侧的第一挡筋72,以及设于内机部件101的横向两侧的第二挡筋73,当内机部件101朝向室内侧运动到极限远的位置时,第二挡筋73止挡在第一挡筋72的外侧,从而限制内机部件101相对连接支架3的极限远离位置。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可选地,如图7、图8和图12所示,内机部件101限定出朝向外侧敞开的抽拉腔41,抽拉腔41在横向上的尺寸L1不小于内机部件101在横向上的宽度W的1/2,也就是说,L1≥0.5W,连接支架3的内端部插配于抽拉腔41,即连接支架3的内端部的形状和尺寸与抽拉腔41相匹配,从而连接支架3的内端部在横向上的尺寸L2不小于内机部件101在横向上的宽度W的1/2,也就是说,L2≥0.5W。由此,可以保证连接支架3的横向尺寸较大,可以较为可靠且稳定地支撑内机部件101滑动。
如图12所示,在极限远离位置时,内机部件101与连接支架3在内外方向上的重合距离H不小于50mm,也就是说,H≥50mm。由此,通过限定纵向重合距离,连接支架3可以对内机部件101起到较为可靠且稳定的支撑作用,提高内机部件101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连接支架3在横向上的尺寸L2不小于内机部件101在横向上的宽度W的4/5,即L2≥0.8W,且在极限远离位置时,内机部件101与连接支架3在内外方向上的重合距离H不小于100mm,即H≥100mm。由此,可以保证连接支架3的横向尺寸较大,可以较为可靠且稳定地支撑内机部件101滑动,并且通过限定纵向重合距离,连接支架3可以对内机部件101起到较为可靠且稳定的支撑作用,提高内机部件101的可靠性。
再进一步地,在极限远离位置时,内机部件101与连接支架3在内外方向上的重合距离H不小于200mm,即H≥200mm。由此,连接支架3可以对内机部件101起到更为可靠且稳定的支撑作用,提高内机部件101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管线组件6在连接支架3内沿环线延伸一周。例如,当内机部件101运动到极限远离位置时,管线组件6在连接支架3内的部分可以为圆环形(例如图14所示),而当内机部件101运动到极限靠近位置(即所能达到与外机本体2最近的位置)时,管线组件6在连接支架3内的部分可以变为椭圆形或者长圆形(例如图9所示),从而不易被拉断,流通效果好。
可选地,内机部件101相对于连接支架3在极限远离位置与极限靠近位置之间的纵向移动距离可以为400mm左右,从而保证管线组件6的变形量不会对管线组的功能造成影响,保证窗式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管线组件6也可以延伸为其他形式,例如V字形、S字形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连接支架3与内机部件101中的一个为第一部件、另一个为第二部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设有锁定装置,当锁定装置呈现锁定状态时,锁定装置可锁定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沿内外方向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通过锁定装置的设置,可以简单且有效地锁定连接支架3与内机本体1的纵向相对位置,从而保证窗式空调器100在使用、安装或运输等情景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避免连接支架3与内机本体1发生相对窜动的不稳定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图18所示,第一部件上具有沿内外方向间隔开排列的多个第一锁位孔9291,第二部件上具有第二锁位孔,锁定装置包括螺钉93,螺钉93适于穿设于第二锁位孔且与对应第二锁位孔的第一锁位孔9291螺纹连接,以实现位置锁定。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可靠锁定,锁定装置的使用寿命长,不易疲劳受损。
例如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如图15-图18所示,内机部件101可以包括延伸支架4,延伸支架4的至少部分位于内机本体1的上部外侧,内机部件101通过延伸支架4与连接支架3滑移配合。例如,连接支架3可以嵌套在延伸支架4的内部,延伸支架4套设在连接支架3的外部,连接支架3的横向两侧壁面分别设置多个第一锁位孔9291,延伸支架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锁位孔。螺钉93可以为手拧螺钉93,手拧螺钉93可以穿入第二锁位孔且螺纹连接至与第二锁位孔对应的第一锁位孔9291,从而实现锁位配合。
可选地,如图18所示,第二锁位孔为长圆形孔且在内外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锁位孔9291的直径。由此,可以较好地实现内机部件101与连接支架3之间的相对锁定位置是连续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更多距离尺寸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18所示,第二锁位孔可同时与至少两个第一锁位孔9291对应,也就是说,第二锁位孔在内外方向上的长度使得第二锁位孔可以同时与至少两个第一锁位孔9291对应,这样,有利于在螺钉93锁紧前更加适当地调整内机部件101在内外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和图20所示,内机部件101与连接支架3之间设有导向组件8,导向组件8用于引导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沿内外方向滑移的轨迹。由此,可以使得内机部件101相对连接支架3平稳地沿内外方向滑移,避免产生晃动、噪音、磕碰损伤等问题。
可选地,如图20所示,导向组件8包括嵌套配合的第一导轨81和第二导轨82,第一导轨81固设于内机部件101,第二导轨82固设于连接支架3。也就是说,第一导轨81嵌设于第二导轨82内,第二导轨82套设于第一导轨81外,第一导轨81与第二导轨82均沿内外方向延伸,且形状代替匹配;或者,第二导轨82嵌设于第一导轨81内,第一导轨81套设于第二导轨82外,第一导轨81与第二导轨82均沿内外方向延伸,且形状大体匹配,例如均为方形截面或者圆形截面等等。由此,可以通过第一导轨81和第二导轨82的相对配合,实现对滑移方向的可靠引导。
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第一导轨81与第二导轨82之间通过支撑部83减摩接触,例如,支撑部83可以为设置在第一导轨81与第二导轨82中至少一个上的凸起、或者滚珠等,第一导轨81与第二导轨82通过支撑部83接触,从而降低第一导轨81与第二导轨82的接触摩擦面积,从而提高内机部件101与连接支架3相对滑动的顺畅性和低阻性。
可选地,如图19所示,导向组件8为多个且沿横向间隔开设置,由此,可以提高内机部件101与连接支架3相对滑移的导向与支撑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导向组件8的设置位置不限,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组件8可以设于连接支架3的底部,从而可以起到隐藏的效果,并且可以增大连接支架3在横向上的宽度,提高连连接支架3连接内机部件101与外机本体2的可靠性。或者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导向组件8可以设于连接支架3的横向两侧,从而方便设计和安装,简化结构。
例如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如图19和图20所示,内机部件101可以包括延伸支架4,延伸支架4的至少部分位于内机本体1的上部外侧,内机部件101通过延伸支架4与连接支架3滑移配合。例如,连接支架3可以嵌套在延伸支架4的内部,延伸支架4套设在连接支架3的外部。连接支架3的底部具有向上凸起的凸起部,凸起部限定出底部敞开的容纳腔,第二导轨82设于容纳腔内,且第二导轨82的顶部与凸起部的顶壁固定连接,第一导轨81嵌套在第二导轨82内,第二导轨82的底部具有开口821,延伸支架4的底壁具有向上凸出的台阶部,台阶部伸入开口821内以与第一导轨81的底壁固定连接。由此,可以实现简单且可靠的装配,结构紧凑,有利于密封。进一步地,第一导轨81的顶部和横向两侧分别具有向第二导轨82的方向凸出的支撑部83,第一导轨81通过支撑部83与第二导轨82接触,从而达到减小摩擦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支架3连接在内机部件101的上部与外机本体2的上部之间,结合图21和图22,外机本体2与连接支架3转动连接,以使外机本体2相对连接支架3绕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可作底部抬高或降低的转动,由此,由于外机本体2相对连接支架3均可发生运动,从而可以改变窗式空调器100的形态,更好地满足安装要求。
其中,“连接支架3连接在内机部件101的上部与外机本体2的上部之间”旨在于说明连接支架3与内机本体1、外机本体2的相对位置,并不限制如何实现相连,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间接相连,且间接相连所用的连接组件的设置位置不限。
例如图1和图2所示,如果外机本体2绕转动连接的位置(例如图1中所示的位置R)逆时针转动,则可作底部抬高的转动,例如可以变换至图21和图22所示的形态。例如图21和图22所示,如果外机本体2绕转动连接的位置(例如图21中所示的位置R)顺时针转动,则可作底部降低的转动,例如可以变换至图1和图2所示的形态。
需要说明的是,外机本体2相对连接支架3可转动中的“转动”当作广义理解,不限于绕一个轴线可转动,例如,可以是通过铰接绕一个轴线(例如图1中所示的枢转轴线L)转动,又例如,可以是通过连杆连接,绕两个轴线转动,等等。总之,外机本体2相对连接支架3是绕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例如图1和图3中所示的位置R)可以转动的,从而使得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变换形态,满足不同实际要求。
例如,在安装窗式空调器100时,可以先将外机本体2转动至底部抬高(例如图21和图22所示状态),从而可以很容易地将外机本体2从室内侧通过窗口200推出到室外侧,当外机本体2推出到室外侧之后,再将外机本体2转动至底部降低到正常位置(例如图1和图2所示状态),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此外,由于外机本体2绕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可转动,从而说明转动连接位置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处,进而可以以转动连接的位置为可靠的转动支撑,提高外机本体2转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简化外机本体2的结构,降低成本,简化装配。而且,可以减小外机本体2整体转动扫过的空间范围,减小驱动外机本体2转动所需的驱动力矩,使得操作更加省力,且对窗口200的开设高度要求较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外机本体2可以具有外机本体2的背板(例如第二背板)竖置的第一状态(例如图1和图2所示)和外机本体2的背板(例如第二背板)横置的第二状态(例如图21和图22所示),外机本体2适于通过底部抬高的向上转动从第一状态转动到第二状态。由此,便于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竖置”是竖直或者大体竖直,“横置”是水平或者大体水平,当作广义理解。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外机本体2的背板(即第一背板21)指的是,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时,外机本体2的面向窗口处墙体的一侧结构,例如当外机本体2为封闭式结构时,第一背板21可以是外机本体2的壳体的一侧壁面,又例如当外机本体2为半敞开式结构时,第一背板21还可以是冷凝器的一侧壁面。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外机本体2适于通过底部抬高的向上转动从第一状态转动到第二状态”旨在于说明外机本体2具备通过转动进行上述两个状态切换的能力,但是,并不限制必须通过驱动外机本体2的转动来实现上述两个状态的切换,例如在需要外机本体2的状态进行切换时,可以是通过驱动外机本体2的转动实现,也可以是驱动内机部件101的转动实现,这些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使用形态时(例如图1和图2所示),外机本体2可以变换为第一状态。而当窗式空调器100需要变换为方便安装的安装形态时(例如图21和图22所示),外机本体2可以变换为第二状态。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窗式空调器100在使用形态和安装形态之间切换时,内机本体1的位置和形态可以发生变换、也可以不发生变换,这里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外机本体2无论是在第一状态下、还是在第二状态下,连接支架3与外机本体2的转动连接位置的竖向高度位置可以是维持不变的,当外机本体2呈现第一状态时,转动连接位置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高度位置,而当外机本体2呈现第二状态时,由于外机本体2的背板抬起至横置形态,从而转动连接位置相当于位于外机本体2的下部高度位置。
也就是说,大体相当于:外机本体2呈现第一状态时,外机本体2整体大体低于转动连接位置,而外机本体2呈现第二状态时,外机本体2整体大体高于转动连接位置。由此,当外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时,由于外机本体2整体相对转动连接位置抬高,从而可以很容易地从室内侧向室外侧的方向,将外机本体2从窗口200向外推出,进而可以降低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难度,使得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更加省力。
相关技术中的马鞍式窗机,内机与外机是相对固定的,内机的上端与外机的上端连接,安装时,需要将马鞍式窗机整体抬高,将外机推出到窗外,该操作较为费力,且外机存在向外跌落的风险。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将外机本体2设置为可转动的形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和图22所示,当外机本体2呈现第二状态时,外机本的背板(即第一背板)与连接支架3的底板平齐。具体而言,通过设计外机本体2相对所述连接支架3绕所述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可作底部抬高或降低的转动,使得外机本体2的转动中心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从而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调整设计参数而实现,外机本体2可以转动至底面与连接支架3的底面平齐(例如图21和图2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平齐”可以是完全平齐,或者大体平齐。由此,当从室内侧向室外侧推动外机本体2时,外机本体2穿过窗口200的过程中,窗式空调器100整体在竖向上几乎不用移动,连接支架3就可以紧跟着外机本体2也穿入窗口200,从而简化了操作,使得操作更加省力便捷,装配效率更高。
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当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时,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沿内外方向间隔开,内机本体1的底板(即第二底板12)朝下、顶板(即第二顶板13)朝上、面板(即第二面板14)朝向室内侧、背板(即第二背板11)朝向室外侧。外机本体2的底板(即第一底板22)朝下、顶板(即第一顶板23)朝上、面板(即第一面板24)朝向室外侧、背板(即第一背板21)朝向室内侧,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与内机部件101的上部外端枢转相连。
例如图21和图22所示,如果向上拉动外机本体2,以使外机本体2绕唯一的枢转轴线L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枢转,当外机本体2转动90°之后,窗式空调器100呈现安装形态,此时,外机本体2的底板(即第一底板22)朝向室外侧、顶板(即第一顶板23)朝向室内侧、面板(即第一面板24)朝上、背板(即第一背板21)朝下。内机本体1仍然保持底板(即第二底板12)朝下、顶板(即第二顶板13)朝上、面板(即第二面板14)朝向室内侧、背板(即第二背板11)朝向室外侧。
综上,如图1和图2所示,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使用形态时,枢转轴线L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高度位置,如图21和图22所示,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安装形态时,枢转轴线L位于外机本体2的下部高度位置,由于枢转轴线L的竖向高度不变,相当于外机本体2整体抬高,从而在内机本体1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将外机本体2通过窗口200从室内侧推出到室外侧,降低了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难度,使得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更加省力,容易控制,降低整机向室外侧倾倒跌落的危险。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窗式空调器100始终维持使用形态,那么,在需要将外机本体2从窗口200向外推出时,需要将窗式空调器100整体抬高,操作费力。而且,如果窗式空调器100始终维持使用形态,抬高整机以向外推出整机时,由于内机部件101的高度也较高(例如高于窗口200的底沿高度),整机重心偏高,存在外机本体2向外倾倒的问题,不易控制,存在危险。
而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由于在安装形态下,内机部件101可以仍然维持在使用形态的高度,例如低于窗口200的底沿高度,安装人员可以很容易地从内机本体1的顶部按压住内机本体1,避免外机本体2向外倾倒跌落的问题,容易控制,降低危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机本体,所述外机本体适于设在室外侧;
内机部件,所述内机部件包括适于设在室内侧的内机本体;
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适于穿设于窗口,且连接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本体,所述内机部件相对所述连接支架沿内外方向可滑动;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内机部件之间的滑动配合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部件限定出朝向外侧敞开的抽拉腔,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部插配于所述抽拉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部的周壁面上的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部的周壁面上的套设有多个所述密封圈,且多个所述密封圈沿内外方向间隔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管线组件,所述管线组件由所述连接支架的内部经过,以连接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本体,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部处设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上具有用于避让所述管线组件的贯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为一体成型于所述连接支架且位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面处的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面敞开,所述封堵件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部的内部的保温材料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内机部件之间,且用于限制所述内机部件相对所述连接支架的极限远离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部件限定出朝向外侧敞开的抽拉腔,所述抽拉腔在横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所述内机部件在横向上的宽度的1/2,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部插配于所述抽拉腔,在所述极限远离位置时,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连接支架在内外方向上的重合距离不小于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在横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所述内机部件在横向上的宽度的4/5,在所述极限远离位置时,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连接支架在内外方向上的重合距离不小于100mm。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内端底部且沿竖向延伸的限位钩,当所述内机部件运动到所述极限远离位置时,所述限位钩钩挂于所述内机本体。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支架的横向两侧的第一挡筋,以及设于所述内机部件的横向两侧的第二挡筋,当所述内机部件运动到所述极限远离位置时,所述第二挡筋与所述第一挡筋止挡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在所述内机部件的上部与所述外机本体的上部之间,所述外机本体与所述连接支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外机本体相对所述连接支架绕所述外机本体的上部内端可作底部抬高或降低的转动,所述外机本体具有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竖置的第一状态和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横置的第二状态,所述外机本体适于通过底部抬高的向上转动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到所述第二状态。
CN202210605603.9A 2022-05-30 2022-05-30 窗式空调器 Pending CN1171902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5603.9A CN117190289A (zh) 2022-05-30 2022-05-30 窗式空调器
PCT/CN2022/120998 WO2023231237A1 (zh) 2022-05-30 2022-09-23 窗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5603.9A CN117190289A (zh) 2022-05-30 2022-05-30 窗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0289A true CN117190289A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0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5603.9A Pending CN117190289A (zh) 2022-05-30 2022-05-30 窗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902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PI0715280A2 (pt) suporte de instalaÇço de atuador para um sistema de fechamento de vÁlvula, conjunto atuador de vÁlvula para um sistema de fechamento de fluido e sistema de fechamento de fluido
CN21549002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KR100853455B1 (ko) 차폐 부재 및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7785308U (zh) 窗式空调器
CN117190289A (zh) 窗式空调器
CN217899995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7952451U (zh) 窗式空调器
WO2023231237A1 (zh) 窗式空调器
WO2021233000A1 (zh) 双位切换式空调器
CN210425293U (zh) 一种窗机空调及其排水装置
WO2023231242A1 (zh) 窗式空调器
CN117190286A (zh) 窗式空调器
CN218065101U (zh) 窗式空调器
WO2023231241A1 (zh) 窗式空调器
CN208382344U (zh) 窗式机柜空调及电气设备
CN102865655B (zh) 窗式空调风量调节装置
CN117190288A (zh) 窗式空调器
CN111720991A (zh) 蜗壳组件及风管机
CN218065103U (zh) 窗式空调器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组件
CN216814415U (zh) 一种暖通工程用暖通空调安装底座
CN217274798U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17876118U (zh) 窗式空调器
CN112682858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001649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5675522U (zh) 一体式空调器的安装机构以及一体式空调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