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8122A - 一种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88122A
CN117188122A CN202210602349.7A CN202210602349A CN117188122A CN 117188122 A CN117188122 A CN 117188122A CN 202210602349 A CN202210602349 A CN 202210602349A CN 117188122 A CN117188122 A CN 117188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water
cavity
dehumid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23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琦
涂有明
何雪梅
邓德喜
徐静
李聪
时洪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23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881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88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81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其中,除湿器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设置有换热腔以及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盒盖设置有过水腔以及与所述过水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多个喷淋孔,所述盒盖盖设在所述盒体的顶部,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形成经过所述过水腔、所述喷淋孔和所述换热腔的冷凝液流动路径。本申请实施例的除湿器具有较好的冷凝除湿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衣物洗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以洗烘一体机为例,为了提升烘干阶段的烘干速度以及增加新风祛味功能,相关技术,出现了将新风引入洗烘一体机的技术方案。具体地,在烘干阶段,根据需要,可以将外界的新风引入洗烘一体机的衣物处理腔,从衣物处理腔流出的湿热气流一般直接排到洗烘一体机的外部。
但是,直接排到洗烘一体机外部的湿热气流具有较高的温度和湿度,由此会对用户的家居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进而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冷凝除湿效果的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器,用于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设置有换热腔以及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出水口;
盒盖,所述盒盖设置有过水腔以及与所述过水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多个喷淋孔,所述盒盖盖设在所述盒体的顶部,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形成经过所述过水腔、所述喷淋孔和所述换热腔的冷凝液流动路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设置有沿所述盒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至少有部分区域位于所述换热腔内且通过过气口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的底端。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气口包括朝向所述盒盖的第一过气口;
所述盒盖朝向所述第一过气口的区域形成冷凝水导流面,从所述第一过气口流出的气流在所述冷凝水导流面上冷凝形成冷凝水,所述冷凝水通过所述冷凝水导流面导入所述换热腔。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通道的侧壁与所述换热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冷凝水导流面为中心高,四周低的倾斜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通道的侧壁与所述换热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冷凝水导流面包括水平子面以及围设在所述水平子面的周侧的倾斜子面,所述倾斜子面从与所述水平子面连接的一侧朝远离所述水平子面的一侧向下倾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盒盖包括盖体以及与所述盖体连接的挡板,所述挡板在所述换热腔内分隔出第一子腔以及与所述第一子腔连通的第二子腔;
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内,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腔的侧壁上,所述冷凝液流动路径至少经过所述第一子腔。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除湿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腔内的至少一个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第一子腔内分隔由上至下延伸的弯折流道;
所述进气通道伸入所述弯折流道,至少部分所述喷淋孔与所述弯折流道连通。
一种实施方式中,与所述换热腔的侧壁共同限定出各所述子流道,各所述子流道通过过水口依次连通;所述过水口设置在所述隔板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与所述换热腔的侧壁共同限定出各所述子流道,各所述子流道通过过水口依次连通;所述隔板的部分边缘与所述挡板和/或所述换热腔的侧壁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过水口。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筒体组件,所述筒体组件设置有衣物处理腔、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上述所述的除湿器,所述除湿器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气口与外界连通;
导风装置,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导风装置与外界连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洗涤剂盒,所述出气口通过所述洗涤剂盒与外界连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具有冷凝腔的冷凝装置,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内形成经过所述衣物处理腔、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导风装置的内循环路径,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冷凝腔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的除湿器设置了具有换热腔和出水口的盒体以及具有过水腔、进水口和多个喷淋孔的盒盖,从进水口流入过水腔的冷凝液通过喷淋孔可以相对分散地喷洒到换热腔内,由此,冷凝液能够与流入换热腔内的气流在换热腔内共用同一个流体通道,以进行充分的直接接触,从而可以使得冷凝液与气流之间能够进行充分地热量交换,进而可以使得除湿器能够具有较好的冷凝除湿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除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除湿器的爆炸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盒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展示的是盒盖的背面;
图5为图2所示的除湿器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图中带虚线的连续箭头表示气流沿进气通道流动的方向;
图7为图2所示的除湿器沿图6的B-B方向的剖视图,图中带虚线的连续箭头表示气流沿弯折流道流动的方向,带实线的连续箭头表示冷凝液沿弯折流道流动的方向;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除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除湿器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的C-C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除湿器10;换热盒11;盒体111;换热腔111a;第一子腔111a1;第二子腔111a2;出水口111b;出气口111c;进气通道111d;过气口111e;第一过气口111e1;第二过气口111e2;弯折流道111f;子流道111f1;盒盖112;进水口112a;过水腔112b;喷淋孔112c;冷凝水导流面112d;盖体1121;挡板1122;换热件12;隔板13;过水口13a;筒体组件20;导风装置3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6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高度”和“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图3和图7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上”为基于附图6所示的顶方向,“下”为基于附图6所示的底方向,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器10,用于衣物处理设备,请参阅图2至图7,包括盒体111和盒盖112。
除湿器10是利用冷凝液对湿热气流进行冷凝除湿的装置,其中,冷凝液可以为水或者其他冷却介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凝液为水。
请参阅图3、图6和图7,盒体111设置有换热腔111a以及与换热腔111a连通的出水口111b。
请参阅图3、图4、图6和图7,盒盖112设置有过水腔112b以及与过水腔112b连通的进水口112a和多个喷淋孔112c,盒盖112盖设在盒体111的顶部,进水口112a与出水口111b之间形成经过过水腔112b、喷淋孔112c和换热腔111a的冷凝液流动路径,也就是说,盒体111和盒盖112共同构成了可用于换热的换热盒11,冷凝液从进水口112a进入过水腔112b,然后通过喷淋孔112c喷洒到换热腔111a内。
请参阅图3、图6和图7,除湿器10还设置有与换热腔111a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111c,图3、图6和图7中,进气口和出气口111c均设置在盒体11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进气口和出气口111c的其中之一设置在盒体111上,其中另一设置在盒盖112上。盒体111设置有与换热腔111a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111c,进气口与出气口111c之间形成气流流动路径,也就是说,气流从进气口进入换热腔111a,并沿气流流动路径流动,然后经出气口111c流出。喷洒到换热腔111a内的冷凝液与流入换热腔111a的气流进行直接接触换热,以吸收气流的热量,换热后的气流中的水蒸汽因降温从气流中析出并凝结成水珠,水珠混入冷凝液中,最终从出水口111b排出,如此,达到对气流进行冷凝除湿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除湿器10可以用于任何适当的场合。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以除湿器10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为例进行描述。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请参阅图1,包括筒体组件20、导风装置30以及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除湿器10。筒体组件20设置有衣物处理腔、进风口以及出风口;除湿器10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111c,进气口与出风口连通,出气口111c与外界连通;进风口通过导风装置30与外界连通。
衣物处理设备可以是干衣机、洗干一体机等,在此不做限制。衣物处理设备可以是滚筒式衣物处理设备,也可以是波轮式衣物处理设备。
导风装置30内配置有风机和加热组件,导风装置30能够将外界的新风加热后通过进风口导入衣物处理腔中,在衣物处理腔中,干燥热气流流经湿衣物表面,与湿衣物进行热湿交换,吸收衣物中的水分,变为湿热气流,湿热气流从衣物处理腔的出风口流出。
衣物处理腔的出风口与除湿器10的进气口连通,从衣物处理腔的出风口流出的湿热气流经进气口进入除湿器10进行冷凝除湿之后形成低温干燥气流,低温干燥气流从出气口111c排出,并进入周围的环境中。
一实施例中,除湿器10的出气口111c与洗涤剂盒连通,也就是说,低温干燥气流通过洗涤剂盒排放到周围的环境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气口111c也可以直接与外界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低温干燥的气流是相对湿热气流而言的,低温干燥气流的温度比湿热气流的温度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低温可以是室温。
本申请实施例的除湿器10设置了具有换热腔111a和出水口111b的盒体111以及具有过水腔112b、进水口112a和多个喷淋孔112c的盒盖112,从进水口112a流入过水腔112b的冷凝液通过喷淋孔112c可以相对分散地喷洒到换热腔111a内,由此,可以使得冷凝液能够与流入换热腔111a内的气流在换热腔111a内共用同一个流体通道,以进行充分的直接接触,从而可以使得冷凝液与气流之间能够进行充分地热量交换,进而具有较好的冷凝除湿效果。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除湿器10,能够用于对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腔排出的湿热气流进行冷凝除湿,经过除湿器10冷凝除湿的气流通过出气口111c排出,并进入室内环境,也就是说,向周围环境中排放的气流经过了冷凝装置的冷凝除湿,因此,不会显著影响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降低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6,盒体111设置有沿盒体11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进气通道111d,进气通道111d至少有部分区域位于换热腔111a内且通过过气口111e与换热腔111a连通,也就是说,进气通道111d伸入换热腔111a内,进气口设置在进气通道111d的底端,相当于气流从进气口进入进气通道111d,然后通过过气口111e流入换热腔111a内。设置沿盒体11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进气通道111d,不仅可以使气流能够从换热腔111a内相对较高的位置流入换热腔111a,而且气流从过气口111e流出之后,可以在换热腔111a内较快速地向四周扩散,由此,可以使得通过喷淋孔112c喷洒到换热腔111a内的冷凝液能够及时且充分地与从过气口111e流出的气流进行接触,进而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过气口111e包括朝向盒盖112的第一过气口111e1;盒盖112朝向第一过气口111e1的区域形成冷凝水导流面112d,从第一过气口111e1流出的气流在冷凝水导流面112d上冷凝形成冷凝水,冷凝水通过冷凝水导流面112d导入换热腔111a。
具体地,如果将进气通道111d的顶端设置成封闭端,即不设置第一过气口111e1,那么进入进气通道111d的部分湿热气流与进气通道111d的封闭端接触之后会冷凝形成冷凝水,冷凝水会沿进气通道111d倒流入衣物处理腔内,因此,可以在进气通道111d的顶端设置第一过气口111e1,同时,在盒盖112朝向第一过气口111e1的区域设置冷凝水导流面112d,从第一过气口111e1流出的部分湿热气流与冷凝水导流面112d接触后仍然会冷凝形成冷凝水,但是,冷凝水可以通过冷凝水导流面112d导入换热腔111a,并随着冷凝液从出水口111b排出,由此,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冷凝水滴入进气通道111d并倒流入衣物处理腔内。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6,进气通道111d的侧壁与换热腔111a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也就是说,进气通道111d不与换热腔111a的侧壁接触,或者说,从第一过气口111e1流出的湿热气流可以向第一过气口111e1的四周扩散,冷凝水导流面112d可以为中心高,四周低的倾斜面,较优选地,冷凝水导流面112d可以大致为锥面或圆弧顶。冷凝水导流面112d上的冷凝水可以沿冷凝水导流面112d四周的边缘流入换热腔111a,由此,可以提高冷凝水的导流速度。
另一实施例中,冷凝水导流面112d也可以包括水平子面和倾斜子面,倾斜子面围设在水平子面的周侧,倾斜子面从与水平子面连接的一侧朝远离水平子面的一侧向下倾斜。由于湿热气流主要是从第一过气口111e1的边缘流入换热腔111a,所以,也可以将冷凝水导流面112d的中部区域设置成水平面,而四周设置成倾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论进气通道111d的侧壁是否与换热腔111a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冷凝水导流面112d都可以设置成从一侧向相对的另一侧倾斜的倾斜面。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过气口111e还可以包括第二过气口111e2,第二过气口111e2设置在进气通道111d的侧壁上,也就是说,一部分湿热气流从进气通道111d顶部的第一过气口111e1流出,另一部分湿热气流从进气通道111d侧壁上的第二过气口111e2流出,由此,可以提高湿热气流流入加热腔的速率,进而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6,进气通道111d的部分侧壁的高度可以高于另一部分侧壁的高度,以使得进气通道111d的顶端可以限定出沿进气通道111d的周向延伸的第二过气口111e2。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7,盒盖112包括盖体1121和挡板1122,挡板1122与盖体1121连接,也就是说,挡板1122的一端与盖体1121连接,挡板1122相对的另一端朝向换热腔111a的底壁延伸,挡板1122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较优选地,挡板1122的最低点可以不高于过气口111e的最低点。挡板1122在换热腔111a内分隔出第一子腔111a1以及第二子腔111a2,第二子腔111a2位于第一子腔111a1横向的一侧,第一子腔111a1与第二子腔111a2连通。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子腔111a1内,也就是说,进气通道111d至少有部分区域位于第一子腔111a1内,出气口111c设置在第二子腔111a2的侧壁上,冷凝液流动路径至少经过第一子腔111a1。也就是说,挡板1122将过气口111e和出气口111c隔开,即过气口111e和出气口111c分别位于挡板1122的相对两侧,湿热气流沿进气通道111d流入第一子腔111a1,并在第一子腔111a1内与冷凝液进行直接接触换热,换热之后形成的低温干燥气流流入第二子腔111a2,再通过出气口111c排出。
挡板1122能够对湿热气流在换热腔111a内的流动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也就是说,从过气口111e流出的湿热气流需要绕过挡板1122才能流向出气口111c,而不会直接流向出气口111c,相当于增加了湿热气流在换热腔111a内的行程,由此,可以确保湿热气流能够充分换热,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冷凝除湿效果。
另外,图7中所示的出水口111b与第一子腔111a1连通,也就是说,换热之后的冷凝液是从第一子腔111a1排出,而不是从第二子腔111a2排出,相当于进入第二子腔111a2的低温干燥气流与冷凝液进行了分离,由此,可以尽量避免冷凝液中的水汽混入低温干燥气流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口111b也可以与第二子腔111a2连通,相当于换热之后的冷凝液是从第二子腔111a2排出。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和图7,除湿器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子腔111a1内的至少一个隔板13,隔板13在第一子腔111a1内由上至下延伸的弯折流道111f。
具体地,隔板13可以在第一子腔111a1内分隔出至少两个子流道111f1,各子流道111f1依次连通,由此,共同形成由上至下延伸的弯折流道111f。
请继续参阅图3、图6和图7,进气通道111d伸入弯折流道111f,也就是说,从过气口111e进入换热腔111a内气流流入弯折流道111f中。图3、图6和图7中的过气口111e与位于最上层的子流道111f1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气口111e也可以与其它任意一层的子流道111f1连通。
请继续参阅图3、图6和图7,喷淋孔112c与弯折流道111f连通,也就是说,各喷淋孔112c与位于最上层的子流道111f1连通,冷凝液可以喷洒到弯折流道111f中。
冷凝液在沿弯折流道111f流动的过程中,与沿弯折流道111f流动的湿热气流在同一流体通道中直接接触进行换热,弯折流道111f增加湿热气流和冷凝液在换热腔111a中流动的行程,以使得冷凝液能够充分地与湿热气流进行接触,由此,可以使得冷凝液与湿热气流能够在换热腔111a内进行充分地热量交换,进而可以提高冷凝除湿效果。
另外,图3、图6和图7中的第二子腔111a2与位于最下层的子流道111f1连通,即换热之后形成的低温干燥气流从弯折流道111f位于最下层的子流道111f1流入第二子腔111a2,再从出气口111c流出。出水口111b与位于最下层的子流道111f1连通,也就是说,换热之后的冷凝液流到最下层的子流道111f1之后,直接从与最下层的子流道111f1流出,而不流入第二子腔111a2,相当于进入第二子腔111a2的低温干燥气流与冷凝液进行了分离,由此,可以尽量避免冷凝液中的水汽混入低温干燥气流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出水口111b可以设置在位于最下层的子流道111f1背离第二子腔111a2的一侧,相当于低温干燥气流与冷凝液在位于最下层的子流道111f1内是朝两个相反的方向流动,由此,可以更好地避免冷凝液中的水汽混入低温干燥气流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只有一部分喷淋孔112c与弯折流道111f连通,比如,另一部分喷淋孔112c可以与换热腔111a位于挡板1122和出气孔之间的区域连通,相当于从弯折流道111f流出的气流流入换热腔111a位于挡板1122和出气孔之间的区域之后,还可以与从喷淋孔112c喷洒出来的冷凝液进行换热,以进一步进行冷凝除湿。
各子流道111f1依次连通,以共同形成由上至下延伸的弯折流道111f的方式有多种,示例性地,请参阅图7,挡板1122、各隔板13与换热腔111a的侧壁共同限定出各子流道111f1,也就是说,挡板1122与换热腔111a的侧壁围设出容纳空间,各隔板13在该容纳空间内分隔出多个子流道111f1,图7中一部分隔板13的部分边缘与换热腔111a的侧壁间隔设置,以使两者的间隔处形成过水口13a,另一部分隔板13的部分边缘与挡板1122间隔设置,以使两者的间隔处同样也形成过水口13a,各子流道111f1通过这些过水口13a依次连通。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各隔板13的部分边缘与换热腔111a的侧壁间隔设置,以使两者的间隔处形成过水口13a。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3也可以不与挡板1122和/或换热腔111a的侧壁间隔设置,比如,可以直接在隔板13上设置过水口13a。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一部分隔板13的部分边缘与挡板1122和/或换热腔111a的侧壁间隔设置,另一部分隔板13上设置过水口13a。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至图10,至少部分隔板13上还可以设置换热件12,换热件12可以是散热翅片、导热板等具有换热功能的构件。也就是说,可以是各隔板13上均设置换热件12,也可以只在部分隔板13上设置换热件12。图10中,同一个隔板13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换热件12,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在其中一个端面上设置换热件12。
当沿弯折流道111f流动的湿热气流流经换热件12时,湿热气流可以与换热件12进行换热,也就是说,换热件12和冷凝液可以共同对湿热气流进行冷凝除湿,同时,冷凝液也可以与换热件12进行换热,以吸收换热件12的热量,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冷凝除湿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3上也可以不设置换热件12。
一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具有冷凝腔的冷凝装置,衣物处理设备内形成经过衣物处理腔、冷凝腔与导风装置30的内循环路径,出水口111b与冷凝腔连通。
与除湿器10的功能类似,冷凝装置也用于对湿热气流进行除湿降温,但是,冷凝装置与除湿器10的使用场景不同。具体地,衣物处理设备内可以设置两条循环路径,一条是前面所述的将新风引入衣物处理设备,并通过除湿器10对从衣物处理腔流出的湿热气流进行冷凝除湿之后再排放到周围的环境中的外循环路径,另一条则是经过衣物处理腔、冷凝装置的冷凝腔与导风装置30的内循环路径,也就是说,气流在衣物处理设备中循环流动的路径。相应地,衣物处理设备可以设置使气流沿外循环路径流动的外循环模式以及使气流沿内循环路径流动的内循环模式。
在内循环模式下,导风装置30将干燥热气流经衣物处理腔的进风口导入衣物处理腔中,在衣物处理腔中,干燥热气流流经湿衣物表面,与湿衣物进行热湿交换,吸收衣物中的水分,变为湿热气流,湿热气流从衣物处理腔的出风口流出,再流入冷凝装置,湿热气流经冷凝装置内的冷凝液冷凝除湿后形成低温干燥气流,低温干燥气流进入导风装置30内,经导风装置30内的加热器加热后形成干燥热气流。干燥热气流再次进入衣物处理腔,如此循环运行,以实现衣物的干燥。
其中,除湿器10的出水口111b与冷凝装置的冷凝腔连通,也就是说,冷凝装置和除湿器10可以共用一条水路,在外循环模式下,在除湿器10中与湿热气流换热之后的冷凝液通过除湿器10的出水口111b流入冷凝装置,并通过冷凝装置排出,在内循环模式下,冷凝液流经除湿器10,并从除湿器10的出水口111b流入冷凝装置中与湿热气流进行换热,换热之后的冷凝液从冷凝装置中排出。
外循环模式主要是利用环境中的新风来对衣物处理腔中的衣物进行干燥,由于新风的湿度相对较低,所以,新风经过加热装置加热后形成的热气流的湿度也较低,在热气流流经衣物处理腔的过程中,能够加快换热换质效率,提升干衣效率。另外,新风还可以将衣物处理腔中的异味排到周围环境中,以起到祛味的作用。
而对于内循环模式,一方面,气流在内循环过程中,能够减少热量损失,降低能耗,提升效率,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衣物处理设备并不限于同时具有外循环模式和内循环模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衣物处理设备可以只有外循环模式,而没有内循环模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除湿器,用于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111),所述盒体(111)设置有换热腔(111a)以及与所述换热腔(111a)连通的出水口(111b);
盒盖(112),所述盒盖(112)设置有过水腔(112b)以及与所述过水腔(112b)连通的进水口(112a)和多个喷淋孔(112c),所述盒盖(112)盖设在所述盒体(111)的顶部,所述进水口(112a)与所述出水口(111b)之间形成经过所述过水腔(112b)、所述喷淋孔(112c)和所述换热腔(111a)的冷凝液流动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11)设置有沿所述盒体(11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进气通道(111d),所述进气通道(111d)至少有部分区域位于所述换热腔(111a)内且通过过气口(111e)与所述换热腔(111a)连通,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111d)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气口(111e)包括朝向所述盒盖(112)的第一过气口(111e1);
所述盒盖(112)朝向所述第一过气口(111e1)的区域形成冷凝水导流面(112d),从所述第一过气口(111e1)流出的气流在所述冷凝水导流面(112d)上冷凝形成冷凝水,所述冷凝水通过所述冷凝水导流面(112d)导入所述换热腔(111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111d)的侧壁与所述换热腔(111a)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
所述冷凝水导流面(112d)为中心高,四周低的倾斜面;或,
所述冷凝水导流面(112d)包括水平子面以及围设在所述水平子面的周侧的倾斜子面,所述倾斜子面从与所述水平子面连接的一侧朝远离所述水平子面的一侧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112)包括盖体(1121)以及与所述盖体(1121)连接的挡板(1122),所述挡板(1122)在所述换热腔(111a)内分隔出第一子腔(111a1)以及与所述第一子腔(111a1)连通的第二子腔(111a2);
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子腔(111a1)内,所述出气口(111c)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腔(111a2)的侧壁上,所述冷凝液流动路径至少经过所述第一子腔(111a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器(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腔(111a1)内的至少一个隔板(13),所述隔板(13)在所述第一子腔(111a1)内分隔出由上至下延伸的弯折流道(111f);
所述进气通道(111d)伸入所述弯折流道(111f),至少部分所述喷淋孔(112c)与所述弯折流道(111f)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22)、各所述隔板(13)与所述换热腔(111a)的侧壁共同限定出各所述子流道(111f1),各所述子流道(111f1)通过过水口(13a)依次连通;
所述过水口(13a)设置在所述隔板(13)上;或,
所述隔板(13)的部分边缘与所述挡板(1122)和/或所述换热腔(111a)的侧壁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过水口(13a)。
8.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组件(20),所述筒体组件(20)设置有衣物处理腔、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除湿器(10),所述除湿器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气口(111c)与外界连通;
导风装置(30),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导风装置(30)与外界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洗涤剂盒,所述出气口(111c)通过所述洗涤剂盒与外界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具有冷凝腔的冷凝装置,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内形成经过所述衣物处理腔、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导风装置(30)的内循环路径,所述出水口(111b)与所述冷凝腔连通。
CN202210602349.7A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Pending CN1171881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2349.7A CN117188122A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2349.7A CN117188122A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8122A true CN117188122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94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2349.7A Pending CN117188122A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8812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233918A1 (en) Drum type washing machine
CN114703643B (zh) 一种冷凝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CN114657740B (zh) 一种冷凝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JP2005095632A (ja) 凝縮式乾燥機
JP7466004B2 (ja) 乾燥機器用の凝縮器及び乾燥機器
CN218666823U (zh) 除湿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117188122A (zh) 一种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KR100598383B1 (ko) 세탁기
CN217479803U (zh) 一种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CN117188120A (zh) 一种除湿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7460004U (zh) 衣物处理设备
JP4023418B2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CN117188121A (zh) 一种除湿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7460009U (zh) 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
US20240167216A1 (en) Condenser for drying device, and drying device
CN117211051A (zh) 一种除湿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110656479B (zh) 冷凝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0670325B (zh) 冷凝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7211052A (zh) 一种除湿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KR20230041469A (ko) 습기 응축 모듈
CN114293354A (zh) 一种直排式的新风洗衣装置
CN111485406A (zh) 风道底座加强板、风道底座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112726158B (zh) 一种冷凝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3896421U (zh) 一种直排式的新风洗衣装置
CN111088676B (zh) 基座及衣物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