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0009U - 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60009U CN217460009U CN202221497695.5U CN202221497695U CN217460009U CN 217460009 U CN217460009 U CN 217460009U CN 202221497695 U CN202221497695 U CN 202221497695U CN 217460009 U CN217460009 U CN 2174600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inlet
- dehumidification
- air inlet
- condensed water
-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除湿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形成有除湿腔,壳体的侧端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至少一个位于除湿腔内的导流板,其中,进气口位于至少一个导流板的上方,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与导流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排气口位于至少一个导流板的下方。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除湿装置具有降温除湿能力强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衣物处理设备,如烘干机、洗烘一体机,主要采用冷凝式循环烘干,通过加热器将空气加热,并进入烘干筒,衣物在热空气作用下,衣物上的水蒸发后与空气形成湿热空气,之后湿热空气进入到冷凝器中,湿热空气在冷凝器中经过冷却介质的作用后凝结成冷凝水和干燥气体,干燥气体再经过加热后进入筒体。相关技术中,为了提升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速度以及增加祛味功能,就需要有外界环境的清新空气流入衣物处理设备内,引入新风后需要有排气才能保证桶内压力平衡。
在衣物处理过程中,排气口排出的将会是高温高湿气体,这会对外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在衣物处理设备中设置除湿器,以降低排出气体温度和湿度,避免危害。但是,现有的除湿器工作时受到冷凝水流速和水汽接触时间的影响,除湿能力比较差,整体除湿效果不佳,极大的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可以实现比较好的冷凝水流速和水汽接触时间,提升装置除湿能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除湿装置的衣物处理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除湿腔,所述壳体的侧端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至少一个位于所述除湿腔内的导流板,其中,所述进气口位于至少一个所述导流板的上方,所述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与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排气口位于至少一个所述导流板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湿装置,通过在壳体的侧端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高温高湿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并和导流板上的冷凝水相接触,导流板至少设置有一个,增大了冷凝水和导流板的热交换时间,实现冷凝水和高温高湿气体的充分接触,增加了水汽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除湿装置的换热能力,除湿装置的降温除湿能力得以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进水部,所述进水部与所述外壳限定出所述除湿腔,所述进水部上设有冷凝水进口,所述外壳上设有冷凝水出口,至少一个所述导流板设在所述冷凝水进口和所述冷凝水出口之间,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设在所述外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部包括:进水盖,所述进水盖上设有所述冷凝水进口并与所述壳体配合以封闭所述除湿腔;喷淋板,所述喷淋板位于所述除湿腔内并与所述进水盖限定出喷淋腔,所述喷淋板上喷淋口以连通所述喷淋腔和所述除湿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水进口设在所述进水盖的侧端上,所述冷凝水进口的进水方向平行于所述喷淋板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喷淋板与所述进水盖为一体成型或者分体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喷淋口包括多个布置于所述喷淋板上的喷淋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喷淋板的朝向所述除湿腔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邻近所述进气口设置,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进气口且设置有所述喷淋孔,所述喷淋孔正对所述导流板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水出口的出水方向平行于所述除湿腔的下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水出口设在底部的所述导流板的下方,所述冷凝水出口和所述进气口设在所述外壳的同一侧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水进口设在所述进水部的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上,所述喷淋口设在所述进水部的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水进口和所述进气口沿所述进水部的对角线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气口和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端,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冷凝水进口沿所述壳体的对角线设置,且所述排气口的排气方向垂直于所述进气口的进气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导流板和所述除湿腔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角为α1,其中,0度≤α1≤5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板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导流板沿竖直方向间隔开且彼此交错布置,所述排气口的排气方向与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除湿装置通过在喷淋板和冷凝水出口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导流板,可以增加冷凝水行程和水汽换热时间,而通过将冷凝水进口和进气口设在导流板的上方,冷凝水进口设在导流板的下方,同时排气口和进气口设在壳体同一端且和冷凝水进口在壳体的对角线上,进一步增加水汽在除湿腔内的接触时间,其次通过将导流板设置成具有一定倾角,有利于冷凝水及时流出带走热量,提升除湿能力,从而增大除湿装置的换热性能,提高除湿装置的降温除湿能力。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机壳;桶体;所述桶体设在所述机壳内且内部形成有衣物处理腔;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的所述壳体设在所述机壳上,所述进气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衣物处理腔。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设备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除湿装置,因此该衣物处理设备的降温除湿性能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流板的结构图;
图5是图3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6是图3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导流板的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水部的结构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喷淋板结构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喷淋板结构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喷淋板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0、除湿装置;
10、壳体;101、除湿腔;1011、喷淋腔;102、进气口;103、排气口;104、冷凝水进口;105、冷凝水出口;106、外壳;107、进水部;107a、喷淋口;1071、进水盖;1072、喷淋板;10721、引流斜面;10722、第一区域;10723、第二区域;10724、凸起部;
20、导流板;201、导流槽;2011、导流孔;202、起始端;
1000、衣物处理设备;
200、桶体;2001、衣物处理腔;
300、料盒;400、冷凝器;500、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升洗干一体机的烘干速度以及增加祛味功能,就需要有外界环境的清新空气流入洗衣机的洗衣筒内,引入新风后需要有排气才能保证桶内压力平衡。
在衣物处理过程中,排气口排出的将会是高温高湿气体,这会对外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在衣物处理设备中设置除湿器,以降低排出气体温度和湿度,避免危害。但是,现有的除湿器工作时受到冷凝水流速和水汽接触时间的影响,除湿能力比较差,整体除湿效果不佳,极大的影响用户体验。
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装置100。
如图1所示,除湿装置100的壳体10设在料盒300上,进气口102通过管道500连通衣物处理腔2001,排气口103与料盒300连通,冷凝水进口104和冷凝水出口105与冷凝器400连通。
具体的,冷凝器400中的冷凝水从冷凝水进口104进入壳体10中,衣物处理腔2001中的高温高湿气体从进气口102进入,冷凝水和气体在壳体10内发生热交换,最后气体从排气口103排到料盒300中,冷凝水从冷凝水出口105排入冷凝器400中。
如图2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湿装置100包括壳体10和至少一个导流板20。
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除湿腔101,壳体10的侧端上设有进气口102和排气口103;至少一个位于除湿腔101内的导流板20,其中,进气口102位于顶部的导流板20的上方,进气口102的进气方向与导流板20的延伸方向相同,排气口103位于底部的导流板20的下方。
气体从位于导流板20上方的进气口102进入壳体10内的除湿腔101,冷凝水则流到除湿腔101内的导流板20上。冷凝水在导流板20上沿着箭头方向流动(参考图5),增大冷凝水行程,并使得冷凝水在导流板上铺开。参考图2,高温高湿气体从进气口102通入除湿腔101中,在导流板20上流动的冷凝水与气体接触换热,从而提高了冷凝水与气体的换热面积,提高冷凝水和气体的热交换效率。参考图6,气体沿着箭头方向运动以和冷凝水实现热交换,最后从排气口103排出,从而增大冷凝水和气体的接触时间,保证换热效率,进而使得除湿装置100的除湿降温能力得以提高。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除湿器内部换热效率,通常会在除湿器内部增加部分金属肋片,但用户的洗干一体机并不是消耗品,更换频率很低,金属制品时间长后,会有锈蚀问题产生,而金属表面产生锈渍之后,换热效率急剧下降,明显影响降温除湿能力。该装置不存在锈蚀问题,使用时间长后,不会影响装置的除湿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湿装置100,通过在壳体10的侧端上设有进气口102和排气口103,高温高湿气体从进气口102进入,并和导流板20上的冷凝水相接触,导流板20至少设置有一个,增大了冷凝水和导流板20的热交换时间,实现冷凝水和高温高湿气体的充分接触,增加了水汽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除湿装置100的换热能力,除湿装置100的降温除湿能力得以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7,导流板20上设有导流槽201。通过设置导流槽201可以增加冷凝水的铺散面积,使得冷凝水和气体在导流板20上实现进一步的接触换热,从而降低气体的温度和湿度,提高除湿器的降温除湿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7,导流槽201为多个,多个导流槽201沿导流板20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置。通过在每个导流板20上设置有多个并排布置的导流槽201,可以进一步增加冷凝水的铺散面积,使得冷凝水和气体在导流板20上实现进一步的接触换热,从而降低气体的温度和湿度,提高除湿器的降温除湿性能,同时该装置不存在锈蚀问题,使用时间长后,不会影响装置的除湿能力。除湿后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避免排出的气体对外部环境造成不利的危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导流槽201的槽深为0~1.5mm,导流槽201的宽度为2~5mm,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流槽201之间距离大于等于1.5mm。具体的,槽深在0~1.5mm,同时导流槽201的宽度为2~5mm,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流槽201之间距离不小于1.5mm,保证从喷淋板1072上流入导流槽201中的冷凝水略微溢出,使得冷凝水不仅在导流槽201中流动,还遍布在整个导流板20上,从而增大冷凝水和气体的接触面积,增加水气之间的换热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槽201的槽深可以为0~1.5mm中任意数值,其中,导流槽201的槽深大于0mm,比如取1mm或1.5mm;导流槽201的宽度数值在2~5mm之间即可,比如取2.5mm、3mm或4mm;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流槽201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5mm即可,比如可以是1.5mm、2mm或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7,每个导流槽201上设有导流孔2011,以使冷凝水流经多个导流槽201时,部分冷凝水从导流孔2011流出并形成水幕。具体的,冷凝水流入导流槽201中,在导流孔2011处会有部分冷凝水从导流孔2011中流出,从而导流板20之间可以形成水幕,进一步增加水气接触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导流孔2011的直径为1~5mm。需要说明的是,导流孔2011的直径在1~5mm之间即可,具体数值不做限定,例如导流孔2011直径可以是1mm,也可以取2.5mm,也可以取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1、图8、图9,壳体10包括外壳106和进水部107,进水部107与外壳106限定出除湿腔101,进水部107上设有冷凝水进口104,外壳106上设有冷凝水出口105,至少一个导流板20设在冷凝水进口104和冷凝水出口105之间,进气口102和排气口103设在外壳106上。具体的,冷凝水从冷凝水进口104进入除湿腔101中,进水部107上的喷淋口107a将冷凝水以喷淋的方式喷淋到位于除湿腔101内的导流板20上,高温高湿气体从外壳106的进气口102中通入到除湿腔101中,和喷淋而下的冷凝水相接触,从而提升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和图9,进水部107包括进水盖1071和喷淋板1072,进水盖1071上设有冷凝水进口104并与壳体10配合以封闭除湿腔101;喷淋板1072位于除湿腔101内并与进水盖1071限定出喷淋腔1011,喷淋板1072上喷淋口107a以连通喷淋腔1011和除湿腔101。具体的,冷凝水从进水盖1071上的冷凝水进口104通入喷淋腔1011中,并流到喷淋板1072上,经过喷淋板1072上的喷淋口107a喷淋到位于除湿腔101中的导流板20上,从而使得高温高湿气体和经喷淋口107a喷淋的冷凝水进行热交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和图8,冷凝水进口104设在进水盖1071的侧端上,冷凝水进口104的进水方向平行于喷淋板1072的上表面。具体的,冷凝水从冷凝水进口104通入后,通过将冷凝水进口104设在进水盖1071侧端上,可以增大冷凝水和气体的接触时间,从而提升装置的除湿降温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9,喷淋板1072与进水盖1071为一体成型或者分体设置。具体的,喷淋板1072和进水盖1071可以是经特定的模具一体成型所制成,也可以是通过卡扣结构相连而成的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9和图10,喷淋口107a包括多个布置于喷淋板1072上的喷淋孔。具体的,设置多个喷淋孔,可以分散出水,增加出水面积,从而增大冷凝水和气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水汽之间进行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1,喷淋口107a构造为条形喷淋口107a,且沿喷淋板1072的宽度方向延伸。具体的,冷凝水从冷凝水进口104进入后,通过细长状的喷淋口107a流入导流板20上,冷凝水在从喷淋口107a流到导流板20的过程中,气体和冷凝水之间的换热面积得以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条形喷淋口107a的宽度为1~4mm。通过将喷淋口107a的宽度设置为1~4mm,保证流到导流板20上的冷凝水可以布满整个导流槽201。需要说明的是,喷淋口107a的宽度在1~4mm之间即可,不限定具体数值,例如喷淋口107a的宽度可以取1mm,也可以取2.5mm,也可以是4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2,邻近喷淋板1072的导流板20中,导流槽201的起始端202与喷淋口107a正对设置。通过将喷淋口107a和导流槽201的起始端202正对设置,从喷淋口107a流下的冷凝水恰好能落到导流槽201的起始端202,冷凝水从起始端202流入导流槽201中,从而增大冷凝水的铺散面积,增大冷凝水和气体之间的换热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2,喷淋板1072的上表面设有位于冷凝水进口104和条形喷淋口107a之间的引流斜面10721,引流斜面10721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α2,其中,0度≤α2≤7度。通过设置引流斜面10721,冷凝水沿引流斜面10721流入喷淋口107a,更有利于从喷淋口107a中流出的冷凝水更好的铺散在导流槽201的起始端202,使得水汽之间的换热更充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10,喷淋板1072的朝向除湿腔101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10722和第二区域10723,第一区域10722邻近进气口102设置,第二区域10723远离进气口102且设置有喷淋孔,喷淋孔正对导流板20设置。由于喷淋板1072上的第一区域10722邻近进气口102设置,可以避免喷淋腔1011内的冷凝水溅入进气口102,第一区域10722处不设置喷淋孔用以避让进气口102,且将喷淋孔设置于远离进气口102的第二区域10723内。具体的,气体从进气口102通入,冷凝水从喷淋板1072上的喷淋孔向下流到导流板20上,此过程中,冷凝水与气体相接触,从而增加水汽接触面积。同时,由于冷凝水从喷淋孔中流出,使得冷凝水在导流板20上可以铺展更大面积,有利于气体和冷凝水在导流板20上进行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3,喷淋口107a包括多个布置于喷淋板1072上的喷淋孔,第二区域10723上设有多个凸起部10724,多个凸起部10724与多个喷淋孔一一对应设置,喷淋孔贯穿对应的凸起部10724。具体的,设置多个喷淋孔,可以分散出水,增加出水面积,从而增大冷凝水和气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水气之间进行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3,第二区域10723上设有多个凸起部10724,多个凸起部10724与多个喷淋孔一一对应设置,喷淋孔贯穿对应的凸起部10724。具体的,由于进水压力和进水流量较小,会导致水从喷淋孔中不会在重力作用下顺畅流出到导流板20上,反而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使得冷凝水在喷淋板1072的下表面汇聚在一起,发生“爬水”现象,不利于水汽之间的换热,通过在喷淋孔的下方设置凸起部10724,可以有效地抑制“爬水”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地,凸起部10724的凸出高度为1~4mm,也就是说,凸起部10724的高度可以是1mm、2mm、3mm、4mm等,当然,凸起部10724的高度的不限于此,只要取值是1~4mm范围内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冷凝水出口105的出水方向平行于除湿腔101的下表面。具体的,通过将冷凝水出口105的出水方向设置成和除湿腔101的下表面平行,使得冷凝水以适当的速度流出除湿腔101,从而增大冷凝水和气体的换热时间,提升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冷凝水出口105设在底部的导流板20的下方,冷凝水出口105和进气口102设在外壳106的同一侧端上。具体的,冷凝水从导流板20上流入到位于导流板20下方的冷凝水出口105中,使得冷凝水和气体在导流板20上可以进行完整的换热。同时通过将冷凝水出口105和进气口102设在同一侧端上,延长冷凝水和气体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2,冷凝水进口104设在进水部107的远离进气口102的一端上,喷淋口107a设在进水部107的靠近进气口102的一端上。具体的,冷凝水从冷凝水进口104进入,气体从进气口102进入,且进气口102远离冷凝水进口104,从而使得通入的气体和冷凝水进行换热,防止通入的气体错过与冷凝水换热的机会。同时通过将喷淋口107a设在进气口102旁,使得从喷淋口107a流下的冷凝水与从气体刚进入除湿腔101时就可以相互接触发生热传递,从而增加水汽换热的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2,冷凝水进口104和进气口102沿进水部107的对角线设置。具体的,通过将冷凝水进口104和进气口102设在进水部107的对角线上,进一步增大冷凝水和气体之间的水汽热量的交换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2,排气口103和进气口102位于外壳106的同一端,排气口103与冷凝水进口104沿壳体10的对角线设置,且排气口103的排气方向垂直于进气口102的进气方向。具体的,气体从进气口102进入,从排气口103排出,将排气口103和进气口102设在外壳106的同一端,可以增加气体在除湿腔101中停留的时间;同时冷凝水进口104与排气口103沿壳体10对角线设置,冷凝水和气体接触的时间将得到提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和图6,每个导流板20和除湿腔10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具体的,考虑到多个导流板20的存在会降低冷凝水的流动速率,因此通过将导流板20设置成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即可以理解为导流板20朝向下倾斜设置,这就使得冷凝水的流速增加,可以及时带走热量,从而确保换热效率,提升除湿能力。同时减少水的残留,便于冷凝水顺着流道流入冷凝器400,提高冷凝水的利用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和图6,第一夹角为α1,其中,0度≤α1≤5度。当导流板20和水平面之间形成的第一夹角α1小于5度时,冷凝水流速比较慢,不利于及时将热量带走。当角度大于5度时,水流速度过快,水汽接触时间较短,导致水汽换热时间减少,无法充分进行换热,影响排出气体的温度。因此,通过将第一夹角α1设置在该范围内可以使冷凝水在导流板20上的流速既不过快也不过慢,始终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有利于保证换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角α1可以是[0,5]之间的任何角度,例如α1可以是0度,也可以是2.5度,也可以选择5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流板20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导流板20沿竖直方向间隔开且彼此交错布置,排气口103的排气方向与导流板20的延伸方向相同。具体的,至少两个导流板20沿竖直方向间隔开且依次交错布置。例如,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流板20沿水平方向交错布置,一者连接在除湿腔101的左侧壁上,另一者连接在除湿腔101的右侧壁上,依次类推,冷凝水在导流板20上沿着箭头方向流动(参考图5),从而形成“S”形的冷凝水流道,可以延长冷凝水行程,大大增加水汽换热面积,提高冷凝水和气体的热交换效率。参考图6,气体沿着箭头方向运动以和冷凝水实现热交换,最后从排气口103排出,从而增大了气体和冷凝水换热效率,提高了除湿装置100的除湿降温能力。
综上,本申请的除湿装置100通过在喷淋板1072和冷凝水出口105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导流板20,可以增加冷凝水行程和水汽换热时间,而通过将冷凝水进口104和进气口102设在导流板20的上方,冷凝水进口104设在导流板20的下方,同时排气口103和进气口102设在壳体10同一端且和冷凝水进口104在壳体10的对角线上,进一步增加水汽在除湿腔101内的接触时间,其次通过将导流板20设置成具有一定倾角,有利于冷凝水及时流出带走热量,提升除湿能力,从而增大除湿装置100的换热性能,提高除湿装置100的降温除湿能力。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设备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设备1000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除湿装置100。
参考图1,衣物处理设备1000包括机壳;桶体200;桶体200设在机壳内且内部形成有衣物处理腔2001;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除湿装置100,除湿装置100的壳体10设在机壳上,进气口102通过管道500连通衣物处理腔2001。
具体地,衣物处理设备1000可以是指烘干机。
综上,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设备1000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除湿装置100,因此该衣物处理设备1000的降温除湿性能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除湿腔,所述壳体的侧端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至少一个位于所述除湿腔内的导流板,其中,所述进气口位于至少一个所述导流板的上方,所述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与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排气口位于至少一个所述导流板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外壳和进水部,所述进水部与所述外壳限定出所述除湿腔,所述进水部上设有冷凝水进口,所述外壳上设有冷凝水出口,至少一个所述导流板设在所述冷凝水进口和所述冷凝水出口之间,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设在所述外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部包括:
进水盖,所述进水盖上设有所述冷凝水进口并与所述壳体配合以封闭所述除湿腔;
喷淋板,所述喷淋板位于所述除湿腔内并与所述进水盖限定出喷淋腔,所述喷淋板上喷淋口以连通所述喷淋腔和所述除湿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进口设在所述进水盖的侧端上,所述冷凝水进口的进水方向平行于所述喷淋板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板与所述进水盖为一体成型或者分体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口包括多个布置于所述喷淋板上的喷淋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板的朝向所述除湿腔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邻近所述进气口设置,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进气口且设置有所述喷淋孔,所述喷淋孔正对所述导流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出口的出水方向平行于所述除湿腔的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出口设在底部的所述导流板的下方,所述冷凝水出口和所述进气口设在所述外壳的同一侧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进口设在所述进水部的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上,所述喷淋口设在所述进水部的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进口和所述进气口沿所述进水部的对角线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端,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冷凝水进口沿所述壳体的对角线设置,且所述排气口的排气方向垂直于所述进气口的进气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流板和所述除湿腔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α1,其中,0度≤α1≤5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导流板沿竖直方向间隔开且彼此交错布置,所述排气口的排气方向与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16.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桶体,所述桶体设在所述机壳内且内部形成有衣物处理腔;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中,所述除湿装置的所述壳体设在所述机壳上,所述进气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衣物处理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97695.5U CN217460009U (zh) | 2022-06-14 | 2022-06-14 | 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97695.5U CN217460009U (zh) | 2022-06-14 | 2022-06-14 | 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60009U true CN217460009U (zh) | 2022-09-20 |
Family
ID=83238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497695.5U Active CN217460009U (zh) | 2022-06-14 | 2022-06-14 | 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6000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41084A1 (zh) * | 2022-06-14 | 2023-12-21 |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 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 |
-
2022
- 2022-06-14 CN CN202221497695.5U patent/CN21746000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41084A1 (zh) * | 2022-06-14 | 2023-12-21 |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 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460009U (zh) | 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 | |
WO2023179564A1 (zh) | 一种冷凝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 |
CN214300905U (zh) | 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湿装置、干衣机 | |
CN214271396U (zh) | 一种干衣机用排湿气装置、干衣机 | |
CN114293354A (zh) | 一种直排式的新风洗衣装置 | |
CN217460004U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
CN111820730A (zh) | 用于烹饪设备的冷凝装置和具有其的烹饪设备 | |
CN218666823U (zh) | 除湿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 |
CN117265847A (zh) | 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 | |
CN216688754U (zh) | 一种干衣机 | |
CN214300904U (zh) | 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排湿装置、干衣机 | |
CN216655228U (zh) | 一种金属漆膜热空气循环干燥箱 | |
CN214300902U (zh) | 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排湿装置、干衣机 | |
CN117265846A (zh) | 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 | |
CN114293355A (zh) | 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湿装置、干衣机 | |
CN214300903U (zh) | 一种用于排湿气装置的换热件、排湿气装置、干衣机 | |
CN217479803U (zh) | 一种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 |
CN213896427U (zh) | 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排湿装置、干衣机 | |
CN217298378U (zh) |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 |
CN114250612B (zh) | 一种排湿装置的换热件、排湿装置、干衣机 | |
CN114250610B (zh) | 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干衣机 | |
CN114293356B (zh) | 一种干衣机用排湿气装置、干衣机、排湿气方法 | |
CN221205039U (zh) | 一种风道结构及烹饪器具 | |
CN213896431U (zh) | 一种用于干衣机的湿气处理装置、干衣机 | |
CN221167150U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