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3355A - 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湿装置、干衣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湿装置、干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3355A
CN114293355A CN202011001838.4A CN202011001838A CN114293355A CN 114293355 A CN114293355 A CN 114293355A CN 202011001838 A CN202011001838 A CN 202011001838A CN 114293355 A CN114293355 A CN 114293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oling
water
cavity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18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李宁宁
杨骏
崔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018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933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93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33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壳体包括空腔,用以容纳换热件;进气口,用以向空腔通入干衣机本体的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出气口,用以将湿热空气经换热件冷却除湿后的空气经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出水口伸出壳体侧壁,以将空腔内的湿热空气冷却过程形成的冷凝水自壳体侧边排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排湿装置及干衣机。由于干衣筒的尺寸及位置已确定,排湿装置本体通常安装于干衣筒周侧的空间,排水管道的出水口伸出壳体侧壁的设置,便于排湿装置本体的排水管道与位于排湿装置本体侧方的部件连通,简化相应的管道连接,避免连接用管道弯曲而导致连接用管道占用干衣机本体内的空间增大。

Description

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湿装置、干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湿装置、干衣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干衣机的要求不仅仅是清洗,由于天气因素,如梅雨季节,衣物清洗后晾干时间较长,部分用户还需要能将衣物烘干的干衣机。
目前市场上的干衣机通过加热器加热形成热空气,通过风机将热空气通入干衣筒里,热空气可带走潮湿衣物表面或内部的水分,进而达到干燥潮湿衣物,而形成的湿热空气从内筒出气口排出,若直接将内筒排出的湿热空气排至干衣机外,会对干衣机所处环境湿度、温度影响较大。本申请提出一种排湿装置,用以对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后排出至干衣机外,并针对排湿装置排水管道布设进行进一步优化。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干衣机用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水管道的出水口伸出壳体侧壁,便于将排湿装置本体安装于干衣筒周侧空间后,排水管道与位于排湿装置本体侧方的部件的管道之间的连接。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包括用以形成设置于干衣机本体内排湿装置本体外部表面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
空腔,用以容纳换热件;
进气口,用以向所述空腔通入干衣机本体的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
出气口,用以将湿热空气经所述换热件冷却除湿后的空气经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
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出水口伸出所述壳体侧壁,以将所述空腔内的湿热空气冷却过程形成的冷凝水自所述壳体侧边排出。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道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壳体底壁上。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侧设置于所述壳体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远离所述出水口的一侧朝向所述出水口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一引流部,以引导水流流向所述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壁分别自两相对的边缘处朝向所述进水口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二引流部,以引导所述壳体底壁上的水流流向所述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壁设有衔接部,所述衔接部两侧分别连接一所述第二引流部。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衔接部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壁自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侧朝向所述进水口向下倾斜,以引导所述壳体底壁上的水流流向所述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排水管道的一侧壁朝向所述排水管道倾斜形成第三引流部,以引导该侧壁上的水流流向所述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道的进水口与所述排湿装置本体的换热件的冷却介质出口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壳体一侧设有进气口;所述排水管道的进水口靠近所述进气口。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湿装置,包括设置于干衣机本体内的排湿装置本体,所述排湿装置本体包括换热件,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的壳体;所述换热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其中,
干衣机本体的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进入所述空腔内,接触所述换热件以进行换热,冷却并除湿后的空气经所述出气口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
优选地,所述换热件设有冷却部;所述冷却部设有用以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通道。
优选地,所述冷却通道位于所述空腔内的湿热空气上方。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干衣机,包括用以执行烘干的干衣机本体,所述干衣机本体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排湿装置的排湿装置本体。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壳体设有将空腔内的冷凝水排出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出水口伸出壳体侧壁,进而可以讲空腔内的冷凝水自壳体侧边排出。由于干衣筒的尺寸及位置已确定,排湿装置本体通常安装于干衣筒周侧的空间,排水管道的出水口伸出壳体侧壁的设置,便于排湿装置本体的排水管道与位于排湿装置本体侧方的部件连通,简化相应的管道连接,避免连接用管道弯曲而导致连接用管道占用干衣机本体内的空间增大。
在一优选方案中,排水管道的进水口设置于壳体底壁上,以便及时排除湿热空气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水。
在一优选方案中,排水管道的底壁分别自两相对的边缘处朝向进水口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二引流部,引导冷凝水流至进水口,以免冷凝水在壳体底壁积留而增加空腔内的湿度,不利于换热件对湿热空气的冷却除湿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干衣机用排湿装置,对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处理后,经降温除湿处理的空气通过出气口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降低干衣机本体烘干过程中排出的空气对干衣机本体所处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排水管道的出水口伸出壳体侧壁,便于将排湿装置本体安装于干衣筒周侧空间后,装置排水管道与干衣机本体的管道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排水管道与干衣机本体内的冷凝器相连,排水管道、冷凝器分别设置于干衣筒两侧,排水管道的出水口朝向冷凝器,以便于排水管道与冷凝器的连接,节省管道连接占用的干衣机本体的内部空间。
在一优选方案中,冷却部设有冷却介质出口,冷却介质出口分别与冷却通道、空腔连通。冷却通道内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自冷却介质出口排出至空腔内后与冷凝水共同自排水管道排出,减少壳体所设有的管道口数目,进而简化排湿装置本体安装于干衣机本体内时的管道布设结构。进一步地,冷却介质出口背面设有止挡部,用以阻挡冷却介质自冷却介质出口流出的过程中接触湿热空气,以降低因吸收湿热空气热量而导致温度有所上升的冷却介质与湿热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免不利于湿热空气的冷却。
在一优选方案中,因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在流动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通过限定若干孔洞孔径沿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内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以降低自冷却通道不同部位的孔洞内流出的冷却介质自身的温度差异对空腔内湿热空气的冷却效果的影响。
在一优选方案中,排湿装置本体的冷却部通过若干隔板与容腔内轮廓共同形成冷却通道,增大冷却通道空间以提高冷却部与湿热空气之间热交换效果,同时降低呈冷却通道占用冷却部的空间,有利于冷却部的小型化设计。
本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排湿装置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壳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排湿装置本体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换热件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换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换热件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换热件的俯视图。
图中:1、排湿装置本体;
10、壳体;11、空腔;111、安装部;12、进气口;13、出气口;14、冷却介质入口;15、排水管道;151、出水口;152、进水口;1521、豁口;1522、第一引流部;153、连接部;16、第一壳体;17、第二壳体;181、第二引流部;182、衔接部;19、第三引流部;
20、换热件;21、冷却部;211、隔板;212、冷却通道;2121、孔洞;213、冷却介质出口;2131、止挡部;214、第一壁;2141、安装孔;22、空气通道;23、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包括用以形成设置于干衣机本体内的排湿装置本体1的外部表面壳体10;如图1至图5所示,壳体10包括:
空腔11,用以容纳换热件20;空腔11还用以形成湿热空气的临时存储空间,湿热空气进入空腔11内后,由于空腔11轮廓的束缚,降低了湿热空气的流动速度,使湿热空气临时聚集于空腔11内,以接触空腔11内的换热件20;
进气口12,用以向空腔11内通入干衣机本体的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
出气口13,用以将湿热空气经换热件20冷却除湿后的空气经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干衣机本体的干衣筒内的湿热空气进入空腔11内,换热件20吸收湿热空气的热量,湿热空气降温过程中冷凝形成冷凝水以进行除湿,经冷却除湿后的空气经出气口13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降低干衣机本体烘干过程中排出的空气对干衣机本体所处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排水管道15;排水管道15的出水口151伸出壳体10侧壁,以将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冷却过程形成的冷凝水自壳体10侧边排出。排水管道15的出水口151伸出壳体10侧壁,即出水口151朝向壳体10侧方,以将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冷却过程形成的冷凝水自壳体10侧方排出。排湿装置本体1设置于干衣机本体内,通常干衣筒占用干衣机本体内部较大的空间,排湿装置本体1设置于干衣筒外周侧的干衣机本体的空间内,通过将出水口151朝向壳体10侧方设置,便于排湿装置本体1的排水管道15与干衣机本体内位于排湿装置本体1侧方的部件的管道之间的连接。具体地,壳体10的进气口12与干衣筒连通,出气口13与干衣机本体外界环境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排水管道15的进水口152设置于壳体10底壁上。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冷却过程形成的冷凝水在自身重力下向下掉落至壳体10底壁上,便可自设置于壳体10底壁上的进水口152进入排水管道15后排出排湿装置本体1外,可及时排除空腔11内形成的冷凝水,以免冷凝水在空腔11内积留过多,而影响空腔11内部的湿度,进而影响了冷却部21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进水口152靠近出水口151的一侧设置于壳体10侧壁上,以便于空腔11内的水流自排水管道15的进水口152向出水口151流动。排水管道15还包括连接部153,连接部153两端分别与进水口151、出水口152相连通。进水口152靠近出水口151的一侧设置于壳体10侧壁上,以便于连接部153与进水口152连通。连接部153靠近进水口152的侧端局部连接于壳体10侧壁上,局部连接于壳体10底壁上,以免排水管道15过多凸出于壳体10底壁而增加了排湿装置本体1的整体尺寸。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进水口152靠近出水口151的一侧向上延伸并在壳体10侧壁上形成豁口1521,以扩大进水口152。空腔11内的冷凝水部分自壳体10底壁的进水口152的开口处流入排水管道15内,部分自豁口1521处流入排水管道15内,以提高进水口152的排水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进水口152远离出水口151的一侧朝向出水口151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一引流部1522,以引导水流流向出水口151。空腔11内的冷凝水流入进水口152后,沿着第一引流部1522流动,第一引流部1522的坡面结构,能够一定程度加速第一引流部1522表面的水流流向出水口15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壳体10的底壁两相对侧分别朝向进水口152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二引流部181,以引导壳体10底壁上的水流流向进水口152。空腔11内湿热空气冷却形成冷凝水掉落至第二引流部181上,能够沿着第二引流部181的倾斜面加速流动,加快冷凝水流至排水管道15的进水口152处,避免冷凝水在壳体10底壁上积留,而增加了空腔11内环境的湿度,而不利于换热件20的冷却部21对湿热空气的冷却除湿处理。
进一步地,壳体10的底壁设有衔接部182,衔接部182两侧分别连接一第二引流部181。第二引流部181表面的冷凝水沿其表面流动,流动至衔接部182表面,进而沿着衔接部182表面流至排水管道15的进水口152处。通过设置衔接部182,以免两第二引流部181夹角过于尖锐而不易加工;且使得壳体10底部轮廓分明的同时外表面流线线型柔和,不会出现突兀的尖角而影响触感。
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进水口152设置于衔接部182上,由于第二引流部181朝向进水口152向下倾斜,衔接部182位置低于第二引流部181,将进水口152设置于衔接部182上,便于壳体10底壁上水流流向进水口152,加快空腔11内积留的水流的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的底壁自远离进水口152的一侧朝向进水口152向下倾斜,以引导壳体10底壁上的水流流向进水口152,便于壳体10底壁上水流流向进水口152,加快空腔11内积留的水流的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10靠近排水管道15的一侧壁朝向排水管道15倾斜形成第三引流部19,以引导该侧壁上的水流流向进水口152。进一步地,进水口152靠近出水口151的一侧设置于壳体10设有第三引流部19的侧壁上,第三引流部19表面接触的水流能够沿着第三引流部19的倾斜面加速向下流动直至流至进水口152处。
在一实施例中,换热件20的冷却部21设有用以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通道212,冷却部21的冷却介质出口213设置于冷却通道212内,且与壳体10的空腔11连通,以将吸收了湿热空气热量的冷却介质排入空腔11后自排水管道15排出。如图2、图5所示,冷却介质出口213与排水管道15的进水口152位置相对应。壳体10的排水管道15位于壳体10的底壁上,冷却介质出口213与排水管道15位置相对应,吸收了湿热空气热量后的冷却介质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后,在自身重力下,能够尽快到达排水管道15排出,以免冷却介质在空腔11不能及时排出而堆积与空腔11内,影响空腔11的湿度,不利于湿热空气的除湿。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进气口12设置于壳体10一侧。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自进气口12进入空腔11内,接触换热件20被冷却,形成的冷凝水落至壳体10底壁后自排水管道15排出。在一实施例中,冷却通道212位于湿热空气上方,湿热空气形成的冷凝水可直接掉落至壳体10底壁,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自进气口12进入空腔11,从换热件20的侧方靠近换热件20,以免湿热空气接触换热件20顶壁而积留于换热件20顶壁,而不利于冷凝水的排除。进一步地,排水管道15的进水口152靠近进气口12,即排水管道15的进水口152靠近壳体10设有进气口12的一侧。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自进气口12进入空腔11内,此时湿热空气湿度较高,即空腔11内靠近进气口12处的空气的湿度、温度最高;此外,当冷却介质、湿热空气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水流向排水管道15时,一定程度影响排水管道15周围一定空间内的湿度,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的温湿度受排水管道15周围一定空间的温湿度的影响不大,且即使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的温湿度受影响而增加,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在流向壳体10的出气口13的过程中,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以降温除湿,以保证出气口13排出的空气的温湿度满足限定要求。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冷却介质出口213与排水管道15的进水口152位置相对应,进而冷却介质出口213靠近进气口12,因空腔11内靠近进气口12处的空气的湿度、温度最高,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的温湿度受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的冷却介质影响不大。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湿装置,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包括设置于干衣机本体内的排湿装置本体1,排湿装置本体1包括:
如上所述的壳体10;壳体10设有用以容纳换热件20的空腔11、出气口13、排水管道15;换热件20设置于壳体10的空腔11内;
换热件20,用以冷却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换热件20设置于空腔11内;干衣机本体的干衣筒内的湿热空气进入空腔11内,换热件20吸收湿热空气的热量,湿热空气降温过程中冷凝形成冷凝水以进行除湿,经冷却除湿后的空气经出气口13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降低干衣机本体烘干过程中排出的空气对干衣机本体所处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干衣机本体的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进入空腔11内,接触换热件以进行换热,冷却并除湿后的空气经出气口13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具体地,壳体10的进气口12与干衣筒连通,壳体10的出气口13与干衣机本体外界环境连通。干衣机本体开启烘干程序后,干衣机本体的加热器对进入干衣筒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使干衣筒内盛放的衣物含有的水分受热蒸发形成含有水分子的气流,在干衣机本体的风机的导向下,含有水分子的气流混入干衣筒内的热空气中,形成温度湿度均比较高的湿热空气,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通过进气口12进入空腔11内,接触位于空腔11内的换热件20以被冷却,冷却过程中湿热空气形成冷凝水以除湿,经过冷却除湿后的空气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部环境内,降低对干衣机本体所处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且及时排出干衣筒内的湿热空气,加快干衣机本体的烘干程序。进一步地,可通过限定换热件20的吸热性能,控制经排湿装置本体1处理后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部环境内的空气的温度、湿度,如可控制干衣机本体排出的空气的温度略低于室温,湿度为生活舒适的湿度标准,当为炎热季节时,还可适当调节干衣机本体周围环境的温度,以提高用户体验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换热件20设有冷却部21;冷却部21设有用以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通道212。具体地,冷却介质位于冷却通道212内,当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接触冷却部21,湿热空气的热量传递至冷却部21外壁上,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吸收冷却部21外壁上的热量,进而使湿热空气的热量最终传递给冷却介质,以对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冷却通道212位于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上方。湿热空气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水在自身重力下下落,而不会接触冷却部21外壁,以免冷凝水堆积于冷却部21外壁上而影响其吸收湿热空气的热量。进一步地,换热件20包括用以容纳湿热空气的空气通道22,则冷却部21位于空气通道22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5、图7所示,换热件20还包括用以容纳湿热空气的若干空气通道22,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自进气口12进入空腔11内后进入空气通道22内,以延长湿热空气通过空腔11的时间。空气通道22用以引导湿热空气的流动,便于进入空气通道22内的湿热空气接触冷却部21以进行冷却。进一步地,空气通道22由若干翅片23或若干顶针形成,翅片23具有一定的导热性,起到辅助空气通道22内的湿热空气散热的功能。当冷却部21位于空气通道22的上方或侧方时,由若干翅片23或若干顶针形成的空气通道22下方开口,有利于空气通道22内的湿热空气在冷却过程中冷凝形成的冷凝水的排除,冷凝水自空气通道22下方开口处落下至壳体10内壁上,再自壳体10上位置相对应的排水管道15处排出排湿装置本体1外。优选地,冷却部21位于空气通道22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冷却部21占用空腔11的空间为空气通道22占用空腔11空间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以增大空气通道22的高度,增加空气通道22容纳湿热空气的量,且湿热空气能够在空气通道22内分散开,以免空气通道22空间过小,而导致湿热空气在空气通道22内聚集,而不利于湿热空气热量的传递。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5至图9所示,冷却部21设有冷却介质出口213;冷却介质出口213分别与冷却通道212、空腔11连通。冷却介质出口213设置于冷却部21上而未设置于壳体10上,以减少壳体10所连接的管道数目,简化排湿装置本体1安装于干衣机本体内时的管道布设结构。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冷却通道212与空腔11内湿热空气接触的外壁为导热片结构,以保证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与湿热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果。在又一实施例中,换热件20为导热结构,以提高与空腔11内湿热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节约成本及简化干衣机本体内部结构布设,冷却介质为冷却水,冷却水价格便宜且取用方便,通过干衣机本体内的水路即可及时向排湿装置本体1提供冷却水,无需更换冷却介质,操作便捷。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冷却介质出口213与排水管道15的进水口152位置相对应。壳体10的排水管道15位于壳体10的底壁上,冷却介质出口213与排水管道15位置相对应,吸收了湿热空气热量后的冷却介质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后,在自身重力下,能够尽快到达排水管道15排出,以免冷却介质在空腔11不能及时排出而堆积与空腔11内,影响空腔11的湿度,不利于湿热空气的除湿。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进气口12设置于壳体10的一侧。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自进气口12进入空腔11内,接触换热件20被冷却,形成的冷凝水落至壳体10底壁后自排水管道15排出。在一实施例中,冷却通道212位于湿热空气上方,湿热空气形成的冷凝水可直接掉落至壳体10底壁,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自进气口12进入空腔11,从换热件20的侧方靠近换热件20,以免湿热空气接触换热件20顶壁而积留于换热件20顶壁,而不利于冷凝水的排除。进一步地,排水管道15的进水口152靠近壳体10设有进气口12的一侧。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自进气口12进入空腔11内,此时湿热空气湿度较高,即空腔11内靠近进气口12处的空气的湿度、温度最高;此外,当冷却介质、湿热空气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水流向排水管道15时,一定程度影响排水管道15周围一定空间内的湿度,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的温湿度受排水管道15周围一定空间的温湿度的影响不大,且即使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的温湿度受影响而增加,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在流向壳体10的出气口13的过程中,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以降温除湿,以保证出气口13排出的空气的温湿度满足限定要求。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冷却介质出口213与排水管道15的进水口152位置相对应,进而冷却介质出口213靠近进气口12,因空腔11内靠近进气口12处的空气的湿度、温度最高,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的温湿度受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的冷却介质影响不大。
在一实施例中,冷却部21设有的冷却介质出口213设置于容腔底壁。冷却介质在自身重力下,由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出后能够直接落下至空腔11内底壁,以减少冷却介质与空腔11周侧轮廓接触的概率,以免冷却介质积留在空腔11周侧轮廓表面,而造成空腔11内湿度的增加,不利于湿热空气的除湿。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冷却介质出口213与冷却通道212的末端之间设有间距。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212内流向冷却介质出口213时,部分冷却介质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入空腔11内后流至排水管道15,部分冷却介质继续在冷却通道212内向其末端流动,以达到一定的分流的效果,以避免将冷却介质出口213设置于冷却通道212末端时,流至冷却通道212末端的冷却介质不能及时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而形成紊流,造成噪音的产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冷却介质出口213背面设有止挡部2131,用以阻挡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流出冷却介质出口213的过程中接触湿热空气。由于吸收了湿热空气热量后的冷却介质温度有所升高,通过设置止挡部2131阻挡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入空腔11内的冷却介质与湿热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免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不利于湿热空气的冷却。在一实施例中,换热件20包括用以容纳湿热空气的若干空气通道22。通过设置止挡部2131阻挡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出的冷却介质进入空气通道22内,即以免吸收了湿热空气热量的冷却介质在排出冷却通道212时流入空气通道22内,以降低因吸收湿热空气热量而导致温度有所上升的冷却介质与湿热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免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不利于湿热空气的冷却。进一步地,止挡部2131呈弯折状,与空腔11的两侧内壁共同形成包围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出的冷却介质的围壁结构,该围壁结构可以周侧完全封闭或部分封闭,引导冷却介质流向排水管道15的同时分隔空气通道22与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出的冷却介质。
进一步地,止挡部2131的高度大于空气通道22侧壁的高度,以进一步地保证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出的冷却介质不会进入空气通道22内。
进一步地,止挡部2131为导热片,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的冷却介质沿止挡部2131内壁留下,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接触到止挡部2131外壁,通过为导热片结构的止挡部2131的热传递功能,使得自冷却介质入口14排出的冷却介质吸收接触止挡部2131外壁的湿热空气的部分热量,以充分利用冷却介质,加快对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的冷却速度。
进一步地,设置于冷却介质出口213背面的止挡部2131与进气口12位置错开,以阻挡自进气口12通入的湿热空气接触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出的冷却介质。具体地,进气口12设置于壳体10靠近排水管道15的一侧,冷却介质出口213与排水管道15位置相对应,进气口12通入的湿热空气向换热件20的空气通道22内流动的过程中,通过使得止挡部2131与进气口12位置错开,减少进气口12通入的湿热空气与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的冷却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的冷却介质对进气口12通入的湿热空气的湿度的影响。若有少部分湿热空气接触到冷却介质,该部分湿热空气量少,进而能在后续通过空气通道22时能够与冷却部21内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以除湿。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5、图6、图8、图9所示,换热件20的冷却通道212包括容腔、若干隔板211;若干隔板211依次排布于容腔内,若干隔板211与容腔内轮廓共同形成冷却通道212。替代传统的采用弯曲状管道结构作为冷却通道的方案,减少了传统的管道结构弯曲而造成的相邻两管道段之间的间距占用的空间,即提高了同样的容腔空间所对应的冷却通道212的空间大小,提高冷却部21容纳的冷却介质的量,加快换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若干隔板211倾斜设置,增加了同样的容腔的内部空腔所能容纳的隔板211的长度,进而增加倾斜设置的隔板211与冷却通道212容纳的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隔板211与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加快冷却介质对湿热空气热量的吸收。进一步地,通过限定隔板211与容腔位置相对应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以保证容腔所能容纳的隔板211的长度。。在又一实施例中,若干隔板211均垂直于容腔一侧轮廓设置,以增加容腔所能容纳的隔板211的数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5、图6、图8、图9所示,若干隔板211平行设置,相邻两隔板211形成的用以容纳冷却介质的通道各部位的同一方向的截面轮廓大小一致,以使冷却介质在相邻两隔板211形成的通道内流动平缓,不易因冷却通道内部大小的改变而导致紊流,造成噪音的产生。
进一步地,若干隔板211沿湿热空气流动方向等间距排布。即任意两相邻隔板211之间形成的通道的同一方向的截面轮廓大小一致,以使得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212内流动时,走过弯道到下一个相邻两隔板211形成的通道内时流速保持一致或相差不大,以降低冷却介质流动不稳而造成的噪音的大小。
进一步地,隔板211为导热片,以提高冷却部21的冷却效果。具体地,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将热量传递至冷却部21外壁上后,冷却部21外壁上的热量部分直接传递给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部分先传至给隔板211,再通过隔板211传递给冷却介质,加快冷却部21吸收的湿热空气的热量的散除,进而加快冷却部21外壁对空腔11内湿热空气热量的吸收。此外,隔板211在冷却部21的容腔内倾斜设置,一定程度增加了隔板211的长度,进而增加了隔板211与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介质与隔板211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加快冷却介质对湿热空气热量的吸收。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隔板211分别交错连接于容腔位置相对的两内壁上。进一步地,冷却通道212的冷却介质入口端(与壳体10的冷却介质入口14相对应)、冷却介质出口分别位于排布于最外侧的两隔板211的外侧,以充分利用容腔的空间,使得容腔的空间用于容纳冷却介质与若干隔板211,增加容腔容纳冷却介质的量。。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隔板211末端沿垂直于隔板211的方向相交错,以形成呈弯曲状的冷却通道212,以形成呈弯曲状的流动路径,使得冷却介质流动稳定且保证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212内的停留时间。进入容腔内的冷却介质,首先流入与冷却通道212冷却介质入口端相连的第一通道内,然后流入与第一通道相邻的第二通道内,再流入与第二通道相邻的第三通道内,依次类推,若干隔板211排布合理,以使冷却介质流动稳定。若干隔板211形成的相邻两通道呈“U”字形,进一步地提高冷却介质流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相邻两隔板211之间的垂直距离与隔板211一端与壳体10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以降低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212内流动至弯道处时对冷却介质流动速度的影响,以免引起紊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隔板211所在平面与空气通道22所在平面相交。具体地,空气通道22数目为若干个,隔板211所在平面与空气通道22所在平面相交,增加了每一空气通道22对应的冷却通道212的数目,以提高冷却通道212各通道内的冷却介质与每一空气通道22内的湿热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6至图9所示,换热件20的冷却通道212设有若干孔洞2121,孔洞2121与空腔11相连通。部分冷却介质自若干孔洞2121流出的过程中,在流动的过程中接触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在流至空腔11内壁并积留于空腔11内壁上时也能够接触空腔11内的部分湿热空气,以与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具体地,自壳体10的冷却介质入口14通入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部分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212内流动的过程中自若干孔洞2121内流出,与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直接接触以进行热交换,最终这部分冷却介质落至空腔11底壁上后与湿热空气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共同自壳体10的排水管道15排出;部分冷却介质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入空腔11内,与空腔11内接触冷却部21的湿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入空腔11内,并与湿热空气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共同自壳体10的排水管道15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若干孔洞2121设置于冷却通道212底壁上,冷却介质自孔洞2121内流出时在自身重力下下落,减少冷却介质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附着于冷却部21外壁上,以免影响冷却部21外壁与湿热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在一实施例中,孔洞2121与空气通道22位置相对应,以免孔洞2121与空气通道22侧壁位置相对应,而影响冷却介质自孔洞2121流出。进一步地,通过限定孔洞2121孔径,以限制冷却介质流出孔洞2121的流速,以免冷却介质自孔洞2121内流出太快而快速下落至空腔11底壁上,降低了自孔洞2121流出的冷却介质与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的接触时间,降低对冷却介质的利用率,造成冷却介质的浪费;此外,控制孔洞2121的孔径以免冷却介质自孔洞2121内流出太慢,而使的通过冷却介质与湿热空气直接接触以进行冷却的冷却效果不佳。应当理解,孔洞212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条形。上文中“孔径”表示不同形状的孔洞2121面积等效的横截面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若干孔洞2121分布于通向冷却介质出口213的路径上。冷却介质自壳体10的冷却介质入口14进入冷却通道212内后,在流向冷却介质出口213的过程中,随着冷却介质吸收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的热量的增多,冷却介质温度越来越高,直至冷却介质到达冷却介质出口213时温度最高,将若干孔洞2121分布于通向冷却介质出口213的路径上,即冷却介质出口213与冷却通道213的末端之间未设置孔洞2121,当冷却介质流至冷却介质出口213与冷却通道213的末端之间的位置,冷却介质在受到冷却通道213末端轮廓的阻挡后再回流至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出,以免冷却介质流至冷却介质出口213与冷却通道213的末端之间的位置流入空腔11内,此时的冷却介质的温度高而不利于对空腔11内湿热空气的冷却。进一步地,若干孔洞2121均匀分布于通向冷却介质出口213的路径上,以使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通过若干孔洞2121均匀地洒向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提高换热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若干孔洞2121孔径沿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212内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小。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在流动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流至冷却介质出口213时温度最高,通过限定若干孔洞2121孔径,以使冷却通道212内温度高的冷却介质自孔洞2121内流入空腔11内的量较少,以降低自孔洞2121内流入空腔11内冷却介质自身的温度差异对空腔11内湿热空气的冷却效果的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排湿装置本体1设有用以将空腔11分隔成两个区域的分隔件;冷却部21、湿热空气分别位于分隔件两侧,以使冷却部21与进入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以免湿热空气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冷凝水而导致冷却部21外壁接触较多水分,不利于冷却部21吸收湿热空气的热量。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换热件20包括用以容纳湿热空气的若干空气通道22,则冷却部21、空气通道22分别位于分隔件两侧,以使冷却部21、空气通道22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具体地,空气通道22内的湿热空气经冷却冷凝形成的冷凝水,一定程度会造成空气通道22所处空间湿度的增加,将冷却部21与空气通道22分隔开,空气通道22湿度的增加不会影响冷却部21所处环境的湿度,以免冷却部21所处环境湿度的增加导致冷却部21外壁接触较多水分子,冷却部21会吸收其外壁所接触的水分子的热量,进而影响到冷却部21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冷却部21朝向湿热空气的第一壁214周侧与空腔11轮廓相抵靠,以形成分隔件。具体地,冷却部21朝向空气通道22的第一壁214周侧与空腔11轮廓相抵靠,以形成分隔件,无需额外设置分隔件而占用空腔11内的空间。进一步地,第一壁214两侧分别接触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空气通道22内的湿热空气,第一壁214为导热片,以提高将湿热空气的热量传递至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的速度,加快换热效率。进一步地,第一壁214设有若干安装孔2141,空腔11内设有若干分别与若干安装孔2141位置相对应的安装部111,以通过紧固件将换热件20固定于空腔11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冷却部21设有开口;开口朝向弯曲状的冷却通道212。因排湿装置本体1用于干衣机本体,为了节约成本及简化干衣机本体内部结构布设,冷却介质为冷却水,冷却水价格便宜且取用方便,通过干衣机本体内的水路即可及时向排湿装置本体1提供冷却水,无需更换冷却介质,操作便捷。冷却水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由于干衣机本体用水通常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等易结垢离子,冷却水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水垢,冷却部开口的设置可用于查看水垢形成的情况并及时清理水垢。
进一步地,冷却部21开口外轮廓抵靠于壳体10内壁,以形成封闭的冷却通道212,以免冷却通道212内部的冷却介质泄露。进一步地,冷却部21呈敞口状,以形成所述开口,开口轮廓大,便于观察及清理冷却通道内的水垢;且安装换热件20时,冷却部21的敞口端抵靠于壳体10内壁,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不会溢出冷却通道212。应当理解,当冷却部21开口外轮廓与壳体10内部之间留有间隙,为了避免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自其开口泄露,冷却部21开口朝向放置。
进一步地,隔板211高度小于容腔周侧轮廓的高度,以便于冷却部21的加工,降低对隔板211加工精确度的要求,以免加工时隔板211高度高于容腔周侧轮廓的高度,而影响了冷却部21开口的外轮廓抵靠于壳体10内壁,进而无法封闭冷却通道212,当冷却通道212内冷却介质较多或流动较急时,易造成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自冷却部21开口的外轮廓与壳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泄露。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6、第二壳体17;第一壳体16与第二壳体17共同夹持形成空腔11。第一壳体16与第二壳体17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换热件20的装卸。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衣机,包括用以执行烘干的干衣机本体,干衣机本体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干衣机用排湿装置的排湿装置本体1。干衣机本体包括箱体、干衣筒;干衣筒、排湿装置本体1均设置于箱体内,排湿装置本体1的出气口13与箱体外部环境单向连通,用以将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经过冷却并除湿后的空气排出箱体外。干衣机本体执行烘干程序时干衣筒的湿热空气自进气口12通入空腔11内,经过冷却部21吸热冷却后,湿热空气中的水分冷凝除去,再自出气口13排出箱体外。冷却部21对湿热空气的冷却,包括自若干孔洞2121流出的冷却介质与湿热空气直接接触以冷却及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吸收湿热空气传递至冷却部21外壁上的热量以进行冷却,通以加快对湿热空气的冷却。冷却通道212内的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入空腔11内,与冷凝水共同自壳体10的排水管道15排出,简化排湿装置本体1安装于干衣机本体内时的管道布设结构。通过排湿装置本体1,将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冷却除湿后排入外部环境内,而避免将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直接排入箱体外,导致箱体外环境湿度、温度的增加,影响了干衣机本体外部环境参数,用户体验感不佳,且不利于位于相同环境下的家具的保存。排湿装置本体1的出水口151朝向壳体10侧方,以便于排湿装置本体1的排水管道15与干衣机本体的管道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干衣机本体还包括加热器、风机,加热器用以将空气加热,风机用以将经加热器加热后的干燥的空气导入干衣筒内,以对干衣筒内盛放衣物进行干燥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冷却介质为冷却水,排湿装置本体1的冷却介质入口14与干衣机本体内的进水阀相连,以导入冷却水;排湿装置本体1的排水管道15与干衣机本体的排水管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干衣机本体包括冷凝器;排湿装置本体1的排水管道15与冷凝器连通,以将自排水管道15排出的湿热空气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水导入冷凝器内作为冷却介质。在一实施例中,冷却部21的冷却介质出口213与空腔11连通,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水与冷凝水共同自排水管道15排除侯导入冷凝器内作为冷却介质。具体地,冷凝器用以对干衣筒进入冷凝器内的湿热空气冷凝后形成干燥的空气,以提供给干衣机本体内的加热器,干燥的空气经加热器加热后导入干衣筒内以继续对衣物进行干燥处理,以对干衣筒内产生的温度较高的湿热空气进行除湿处理并回收利用干燥的空气。具体地,冷却通道212的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的吸收湿热空气热量后的冷却水落入壳体10内部底壁上,与冷凝水汇集后,自排水管道15排出。排湿装置本体1的排水管道15与冷凝器连通,以向冷凝器导入吸收了排湿装置本体1内湿热空气热量的冷却水及冷凝水作为冷凝器的冷却介质。将排水管道15的出水口151朝向壳体10的侧方设置,以便于排湿装置本体1的排水管道15与冷凝器相连通;具体地,排湿装置本体1、冷凝器分别设置于干衣筒的两侧,排湿装置本体1的排水管道15的出水口151朝向冷凝器,以便与冷凝器相连。
进一步地,为了节约能耗及加快烘干,排湿装置本体1的进气口12处设置进气阀及温湿传感器。干衣机本体执行烘干时,先开启冷凝器、进水阀,向冷却介质入口14内通入冷却水。此时干衣筒的湿热空气仅进入冷凝器中;干衣机本体的进水阀向排湿装置本体1的冷却部21内通入冷却水,此时排湿装置本体1内未通入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排湿装置本体1内的冷却水自排水管道15排出至冷凝器内,以对冷凝器内导入的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却并除湿。当干衣筒内的空气的温度降低至进气口12处的温湿传感器所设定的温度阈值时开启进气阀,干衣筒内的湿热空气部分进入冷凝器内,部分进入排湿装置本体1内,通过冷凝器与排湿装置本体1同时处理干衣筒内产生的湿热空气,加快烘干流程;此时,由于干衣筒内的湿热空气温度已有所降低,湿热空气进入排湿装置本体1内后供冷却水吸收的热量降低,吸收湿热空气热量后的冷却水温度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高,与干衣筒此时产生的湿热空气温度差仍较大,则排湿装置本体1内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水自排水管道15排出至冷凝器内后,仍可对冷凝器内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却且确保一定的冷却速度。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一部分通入排湿装置本体1的空腔11内进行冷却除湿处理,一部分通入冷凝器内进行冷凝除湿及回收干燥的空气,提高对干衣筒产生的温度较高的湿热空气的处理速度,此外,对干衣机本体的进水阀提供的冷却水进行二次利用,节约用水。在一实施例中,冷凝器还包括介质进口(图中未示出),与干衣机本体内的进水阀相连,以通入冷却水,提高冷凝器的冷却速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排水管道15与干衣机本体排水管连通,以将排水管道15排出的液体排出干衣机本体外。在又一实施例中,干衣机本体内设有与排水管道15相连通的收集盒,用以收集排水管道15排出的液体。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干衣机用排湿装置,通过将排水管道的出水口朝向壳体侧方设置,便于将排湿装置本体安装于干衣筒周侧空间后,装置排水管道与干衣机本体的管道之间的连接。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包括用以形成设置于干衣机本体内排湿装置本体(1)外部表面的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
空腔(11),用以容纳换热件(20);
进气口(12),用以向所述空腔(11)通入干衣机本体的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
出气口(13),用以将湿热空气经所述换热件(20)冷却除湿后的空气经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
排水管道(15);所述排水管道(15)的出水口(151)伸出所述壳体(10)侧壁,以将所述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冷却过程形成的冷凝水自所述壳体(10)侧边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15)的进水口(152)设置于所述壳体(10)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52)靠近所述出水口(151)的一侧设置于所述壳体(10)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52)远离所述出水口(151)的一侧朝向所述出水口(151)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一引流部(1522),以引导水流流向所述出水口(15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底壁分别自两相对的边缘处朝向所述进水口(152)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二引流部(181),以引导所述壳体(10)底壁上的水流流向所述进水口(1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底壁设有衔接部(182),所述衔接部(182)两侧分别连接一所述第二引流部(18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52)设置于所述衔接部(182)上。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底壁自远离所述进水口(152)的一侧朝向所述进水口(152)向下倾斜,以引导所述壳体(10)底壁上的水流流向所述进水口(15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靠近所述排水管道(15)的一侧壁朝向所述排水管道(15)倾斜形成第三引流部(19),以引导该侧壁上的水流流向所述进水口(15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15)的进水口(152)与所述排湿装置本体(1)的换热件(20)的冷却介质出口(213)位置相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一侧设有进气口(12);所述排水管道(15)的进水口(152)靠近所述进气口(12)。
12.一种排湿装置,包括设置于干衣机本体内的排湿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湿装置本体(1)包括换热件(20),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的壳体(10);所述换热件(20)设置于所述空腔(11)内;其中,
干衣机本体的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进入所述空腔(11)内,接触所述换热件以进行换热,冷却并除湿后的空气经所述出气口(13)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20)设有冷却部(21);所述冷却部(21)设有用以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通道(21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212)位于所述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上方。
15.一种干衣机,包括用以执行烘干的干衣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衣机本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2-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排湿装置的排湿装置本体(1)。
CN202011001838.4A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湿装置、干衣机 Pending CN1142933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1838.4A CN114293355A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湿装置、干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1838.4A CN114293355A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湿装置、干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3355A true CN114293355A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64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1838.4A Pending CN114293355A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湿装置、干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933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1084A1 (zh) * 2022-06-14 2023-12-21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1084A1 (zh) * 2022-06-14 2023-12-21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除湿装置及其衣物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02199B1 (en) Heat pump laundry dryer
CN214300905U (zh) 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湿装置、干衣机
WO2016173534A1 (zh) 一种冷凝干衣机及冷凝干衣方法
WO2023179564A1 (zh) 一种冷凝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114293355A (zh) 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湿装置、干衣机
CN214300904U (zh) 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排湿装置、干衣机
CN214271396U (zh) 一种干衣机用排湿气装置、干衣机
CN214300902U (zh) 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排湿装置、干衣机
KR100379437B1 (ko) 건조 세탁기
CN214300903U (zh) 一种用于排湿气装置的换热件、排湿气装置、干衣机
CN110779285A (zh) 一种家庭式烘干除湿机风道系统
CN207113076U (zh) 一种毛细管空调专用除湿模块
CN114250612B (zh) 一种排湿装置的换热件、排湿装置、干衣机
CN213896427U (zh) 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排湿装置、干衣机
CN114250610B (zh) 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干衣机
CN214736781U (zh) 一种洗干机的排气装置及洗干机
CN114250611A (zh) 一种用于排湿气装置的换热件、排湿气装置、干衣机
CN213896424U (zh) 水气分离的换热组件及衣物烘干装置
CN211233676U (zh) 一种家庭式烘干除湿机风道系统
CN114293353A (zh) 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排湿装置、干衣机
WO2022036841A1 (zh) 用于干衣机的风道壳和干衣机
CN110656479B (zh) 冷凝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4250609A (zh) 水气混合的换热组件及衣物烘干装置
CN114293356B (zh) 一种干衣机用排湿气装置、干衣机、排湿气方法
CN114293354A (zh) 一种直排式的新风洗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